產業鏈存在的問題及建議范文

時間:2024-01-04 17:40: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產業鏈存在的問題及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產業鏈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篇1

1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發展具有以下特點:(1)產業鏈結構存在斷裂性,存在兩個甚至多個小產業鏈并存的情況。如同煤集團以建立循環經濟園區為依托,發展了“煤電-建材”和“煤-化工”兩條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了煤炭多個生產環節的完美結合。其“雙鏈并走”的發展模式為企業建立綜合的煤-焦-電-建材產業鏈奠定了基礎,然而鏈式結構的斷層將不利于實現產業鏈效益的最佳發揮;(2)產業鏈延伸不足。我國煤炭資源分布集中于西北地區,因此發展比較成熟、技術比較先進的大型煤炭集團多居于此,其采用煤-焦-電-建材產業鏈發展模式的機會也較大。但由于中小企業生產技術、資金等方面的不足,嚴重制約了其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模式發展,于是多數中小企業選擇了比較單一的產業鏈發展模式;(3)產業鏈低碳發展理念不足。目前該產業鏈發展多立足于循環經濟理論或生態工業園理論,以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為主導的新型煤炭型循環經濟園也蓬勃發展。這些理論盡管同樣包含了低碳、環保元素,但是對低碳生產的關注不足,這不利于全球變暖的環境應對和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我國煤炭企業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低碳經濟挑戰。

2產業鏈低碳發展存在的問題

就生產過程而言,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主要存在能耗高、效率低、排放高、新能源及低碳技術使用率低等問題。該產業鏈消費能源主要有煤及煤制氣、洗精煤、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氣、天然氣、電力等,其中煤炭、石油以及煤炭燃燒生產的電力是其主要使用能源,而天然氣等新能源比例較低,使用比重不到10%。以化石能源為主導的能源消費結構,必然導致產業鏈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低碳技術使用水平的限制,更不利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和產業鏈低碳模式的發展。在綜合利用方面,主要存在共伴生礦利用率低、煤層氣收集利用不足及三廢末端處理不足等問題。目前該產業鏈模式對煤炭生產伴生物的綜合利用方式仍比較粗放。以煤矸石為例,一般含碳量為6~20、發熱量介于2090~6270kJ/kg的煤矸石適于制建材,低于該下限可用于建材制造或復墾、回填,高于該上限則適于作燃料[7],這樣對煤矸石進行分類綜合利用才能物盡其用;煤層氣綜合利用由于需要較高的技術設備支撐,目前僅在較大型煤礦采用,中小煤礦仍是自然排空,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對于廢水、廢氣及固體廢棄物的處理,由于其增值效益不高,且排放環境寬松,故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關于環境治理,主要存在有三廢回收率低下、排放達標率低及投資比重不高的問題。目前產業鏈三廢排放及治理工作主要依靠政府的監管和企業的自主,然而低碳經濟方興,其相關體制政策法規尚不完善,執行頗多困難,監管難免存在漏洞。同時,煤炭企業缺乏發展低碳經濟的主動性,對三廢的治理及環保工作采取消極放任的態度,這也是環境治理工作進展緩慢的原因。低碳意識方面,主要存在問題是:管理層面,主要表現為企業發展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模式的主動性不強,決策層態度消極;員工層面,主要表現為低碳教育普及率低、低碳生產執行不力等。這些不足,歸根結底是產業鏈低碳發展模式與績效脫鉤,企業管理層及員工缺乏激勵力造成的。

3原因分析

我國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發展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追根溯源是由政府、企業、員工以及行業等產業鏈相關主體未充分發揮作用引起的。首先在政府方面,目前我國政府低碳發展相關政策法規體系尚不健全,執行不力,且以行政命令為主導形式,不能激發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主動性。其次在行業方面,目前我國煤炭行業內派系林立,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存在諸多隔閡,且行業領域低碳經濟的相關準則尚未確立。再次在企業方面,目前我國煤炭企業主動發展低碳經濟意愿淡薄,對企業低碳核算及低碳技術研發工作不夠重視,碳素企業低碳生產規程及員工培訓也有待加強。最后在員工方面,員工低碳意識淡薄,導致低碳生產執行力度不足,同時對企業的低碳發展也未盡到員工的監督義務。

二、煤-焦-電-建材產業鏈低碳發展的對策建議

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兩手”功能:“一手”硬功能,緊抓低碳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及切實執行;“二手”軟功能,鼓勵、支持、引導煤炭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低碳發展優惠政策,放寬煤炭產業低碳市場準入,通過政策支持引導煤炭產業朝著低碳方向發展。同時,政府還應當強化低碳服務職能,擴大低碳經濟發展投資比重,積極構建低碳融資平臺,保障我國煤炭產業低碳發展的良好環境。行業協會作為煤炭企業的聯合組織,首先需要確定行業內普遍認可的煤炭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行業準則及評價標準,為煤炭企業的低碳發展樹立標尺,敦促煤炭企業低碳發展。其次應當加強地區間乃至國際間煤炭企業的交流與合作,打破地區門戶觀念,促進煤炭產業低碳技術的推廣普及,在競爭中實現我國煤炭產業的整體優化升級。企業發展低碳經濟關鍵是態度的轉變,由被動轉向主動,認真執行國家的低碳經濟政策法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新能源使用水平和綜合利用水平,降低三廢排放率,積極應對來自國際的低碳經濟挑戰。首先,應當推進企業核算體系改革,引入低碳理念和環境成本意識。其次,應當完善低碳生產規程,改革員工績效考評制度,強化員工的低碳生產意識,敦促、激勵員工低碳生產的自覺性。員工既是低碳生產的執行人,又是企業低碳發展的監督人。在生產方面,員工應當強化低碳理念,嚴格執行企業的低碳生產章程。同時,員工是國家的公民,因此還應當承擔對企業低碳發展的監督義務。

三、結論及展望

篇2

關鍵詞:重慶;農業;產業化

一、農業產業化概述

1、什么是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指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實現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規范化建設、企業化管理,逐步把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與農科教結合起來,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之上,使農業和農村經濟走上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機制[1]。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與基本途徑。農業產業化作為一種農業經營運作機制,是我國農村經濟改革和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2]。

2、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性

首先,農業產業化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改善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延長了農產品加工的產業鏈,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為當地農民實現增產和增收,帶來經濟效益。其次,農業產業化帶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增強當地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提升農業的產業競爭力。最后,農業產業化發展有利于農民獲得穩定和較高的經濟收入,提高農民務農的積極性,給當地農民帶來新技術,也會對農民的自身素質和教育水平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3、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思路

要實現農業產業化,需要有一個完善的發展思路,具體來說首先要確定該區域的特色主導產業,主導產業帶動產業鏈上的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產業鏈的優勢整合,發展當地的龍頭企業,增加就業和促進農民增收。其次是要促進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標準化發展,延伸產業鏈,發展現代化農業,有利于形成農業的綜合競爭優勢,進而發展品牌化經營,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最后,要增加對教育科技的投入,促進農業勞動者的素質和生產效率的提高,采用高新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經營管理手段,促進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發展。

二、重慶市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公共產品缺乏,基礎設施落后

客觀上來說重慶的地理條件多為山地、丘陵和坡地,限制了農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但大多數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公共產品不足都進一步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如農村公路,水利建設,交通運輸條件、農業生產條件都比較落后,制約了農業的生產效率的提高,不利于農業的增產和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發展就更無法實施。

2、農業投資不足,科技水平低

政府、社會和企業對農業的投資嚴重不足,金融機構出于對貸款風險的考慮亦缺乏對農業產業化的信貸支持,使農村企業得不到有效融資,農業產業化發展也很難推進。同時農業生產中由于科技水平低,企業設備設施落后,一般只是簡單的粗加工,導致原始農產品加工轉化效率低下,深加工能力不夠,農業產業鏈短,高附加值產品無法生產,制約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3、品牌營銷不夠,政策支持

各地農村雖在推進發展當地特色農業和農產品,但卻缺乏有效的營銷和品牌宣傳,經常發生農產品銷路不暢的問題,有產品無銷路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政府沒有出臺相應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優惠扶持政策,如缺乏資金支持,稅收優惠,補貼政策,引導技術支持等促進農業產業化的關鍵因素,相應的招商引資和提供農業項目方面更是缺乏。

三、重慶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1、完善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

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拿出全面科學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規劃,指導并推進當地的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特色優勢支柱產業,提高規模化和產業化水平。具體來說,應該出臺相應的優惠支持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促進多渠道融資,予以稅收優惠和政策補貼,發展相關項目,扶持企業發展,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運用高新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進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2、推廣先進技術,提高科技水平

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一要逐步運用先進技術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生產效率,改善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工藝技術,推進農產品的深加工,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高品牌影響力。二要運用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理念來改善當地農民的傳統式生產方式,由專業的技術人員給農民提供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種植養殖技術水平,幫助農民增產增收,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3、加大投資力度,增加融資渠道

政府應通過財政向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投入,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來資金,呼吁社會投資農業發展,同時工業企業要投資到農業產業化中,實現“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方式。通過各種渠道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去資金,金融機構應提高對農業產業化的重視,提供相應的融資信貸產品支持農業產業化,各方努力拓寬融資渠道,形成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

4、打造品牌優勢,開拓產品市場

農業產業化可持續推進的源泉是品牌化發展,實行品牌化宣傳和營銷,給消費者樹立一個良好的品牌信念,留下良好的口碑,農產品才會有源源不斷的銷路。農村企業要加強品牌意識,努力打造自己的優勢品牌,個性化差異化高品質發展,讓加工生產的農產品站穩一定的市場份額。某些地方存在產品滯銷的問題,完全是缺乏市場和銷路,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打通生產與市場的流通環節,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4、培育特色產品,延伸產業鏈條

農業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同樣也離不開產品的質量的提高和個性化差異化發展,要根據當地的資源環境條件,優勢化發展特色產業,培育特色農產品和農產品加工產品,推進農產品深加工,縱向延伸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具體來說,要保證生產高品質商品,實行標準化生產和管理,突出產品優勢和特色,加強培育當地特色農產品,提高加工技術水平,向產品深加工方向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壽山石 藝術品產業鏈 收藏市場

福建壽山石以其色彩斑斕,質地脂潤,有“石中君子”、“國之瑰寶”的美譽。歷代藝術巨匠的辛勤勞動,使“壽山石文化”成為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文化奇葩。北京奧運會,壽山石更雄踞國石推薦榜首,是四大專用禮品之一。本文正是基于壽山石在我國藝術品投資市場上重要地位,分析其產業鏈的構建以及當前存在的問題,以為完善我國的藝術品投資提供借鑒。

一、壽山石的工藝特性

(一)稀缺性

由于壽山石投資市場的火熱,導致了壽山石被短時間大量開采,以至于優質礦源大量枯竭,另外,由于壽山石雕技藝目前已鮮有傳人。石料與技藝是壽山石藝術呈現稀缺的重要原因。

(二)人文性

除了優異的質地外,壽山石雕之所以成為收藏熱點,就在于蘊含于石雕中的人文內涵。壽山石作為我國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以壽山石雕、印章與壽山石文學為重要特色,具有豐富的藝術文化魅力。

(三)增值性

正是由于壽山石雕的稀缺性與人文特性,使壽山石成為藝術品投資中極具增值價值。被譽為“石中之帝”的壽山石其價格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已經上翻了數百倍。

二、壽山石的產業鏈特性

作為一種高檔的藝術收藏品,壽山石已經發展出具有自身特點的產業鏈。一件壽山石藝術品從其創作石料的開采到原石的加工,再上市流通,直到被玩家收藏,這一系列有序經濟活動的集合便構成了壽山石的產業鏈。這一產業鏈反映了壽山石產業上下游所有節點與全部經營主體之間的供求關系。

從壽山石藝術品的特征看來,由于礦源的有限以及開采的不確定決定了處于產業鏈中下游的經營主體,包括雕刻家與商家,對于上游供應主體(石農)的較強的資源依賴,這一特性賦予壽山石產業鏈更多資源帶動的特征;另外,壽山石價格的昂貴與其文化內涵,使得其產業鏈末端多為文化程度與收入水平雙高的中產階級。

三、壽山石產業鏈在發展過程出現的問題

壽山石產業的發展對于周邊旅游業的帶動以及提升城市文化形象都貢獻突出。然而,在繁榮的背后,壽山石產業鏈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音調。

(一)壽山石產業鏈的構建偏重銷售的建設而忽視市場培育

壽山石收藏熱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而興起的。由于在較短的時間內受到了熱烈的追捧,使得產業鏈建設更偏重于短期行為,一時間壽山石的商鋪群遍地開花。然而,政府與相關行業協會卻沒有在壽山石收藏市場上采取相應的培育措施。比較貼近百姓的壽山石展與媒體推介的交流活動并不多見,使得壽山石只能被小部分收藏者所擁有。起初,連大部分在壽山石產地的福州市民都表示沒見過真正的田黃――壽山石的學名。由于前期的收藏市場沒有得到很好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壽山石產業的發展。

(二)壽山石產業鏈中的各個經營主體缺乏有效聯系

由于壽山石在其產業鏈成形初期沒有重視收藏市場的培育,以至于其產業鏈末端的藝術品收藏家對創作者的影響作用并不明顯。再加上壽山石產業鏈的中下游對上游強烈依賴,對于雕刻家的所有創作,下游商家只負責銷售,藝術品收藏家進行購買,這種發展方式使得壽山石雕的創作內容多年來沒有很大的突破,一直停留在傳統題材上,這與國外成熟的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狀況區別較大。國外的藝品術市場中的每個創作者身邊一般會聚集相對固定的一群客戶,他們常常會根據自身的需求向銷售商提出要求,然后由銷售商將這些信息轉達給畫家,如此一來,創作者、中間商與收藏家之間就形成了有效的互動。

(三)壽山石行業交易中出現商鋪與地攤并存的現象

目前,壽山石的實體交易平臺往往以商鋪和地攤為主,十分不利于壽山石交流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壽山石相關文化的挖掘與研究。尤其是大量地攤商販的存在,使得一些層次較高的收藏者對壽山石望而卻步,再加上銷售商的文化素質有待提高,在銷售的過程中,沒有突出壽山石的文化內涵,大大降低了壽山石的價值特色。

(四)壽山石產業鏈缺乏明顯的專業化分工

目前,在壽山石產業鏈中,由雕刻家即生產者兼任銷售商的情況非常普遍。早期形成的壽山石交易中心,大部分都以“前店后廠”家庭作坊模式進行生產經營,相比起國外的藝術品市場,這種交易方式比較落后,很難提高產業鏈的整體運作效率,并大大降低了產業鏈的活力。國外藝術品買賣的主要渠道是通過銷售商來完成的,創作者通過銷售來銷售與拍賣其作品。通過這種銷售的模式,銷售商可以比較充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從而能有效地對創作者進行藝術引導,對其作品進行包裝宣傳和文化推廣。在此基礎之上,國外的藝術品市場形成了較為專業的分工合作,使得整個產業鏈發展極具活力,并有效地促進其藝術品市場不斷繁榮。

(五)壽山石產業鏈上游石農仍采用粗放型開采與供應

雖然,相關部門已經采取措施對壽山石資源的開采實行有計劃保護性,但是,由于執行缺乏力度,負責開采的石農依然采取爆破法等粗放型開采方式。由于開采的隨意與盲目,使得產業鏈上游所得石材不能滿足下游經營主體對于高品質產品的需求,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另外,缺乏良好規劃也使得一些特別是高品位的石種出現斷產,造成壽山石品位下滑,價格提升空間有限。

四、壽山石產業鏈發展的政策建議

針對壽山石產業鏈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筆者提出相關建議如下:

(一)促使壽山石行業交易向多元化發展

針對目前壽山石市場交易平臺單一的現狀,要適時鼓勵行業交易向多元化發展。首先,應該對目前壽山石市場上收藏家進行分類,一般可分為以下幾類:鐘愛收集珍惜壽山石雕的收藏者;僅以保值、投資為目的投資機構或個人;藝術品投機商;壽山石文化研究人士;以送禮為目的的購買者。針對不同的購買者,藝術品市場也應該明確定位,形成高、中、低端的市場分層,并為壽山石業界提供多樣化的交流平臺,活躍壽山石交易市場,形成業界成員之間的良性互動。

(二)引入現代藝術品制度

目前,我國的壽山石銷售還沒有引入現代藝術品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壽山石產業鏈的分工與專業化的發展,成為制約生產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完善的藝術品制度成就了國際藝術市場的繁榮現狀。壽山石市場缺乏有效的制度和現代商業運作模式,銷售商與創作者之間的角色定位十分模糊,分工不明,難以形成各自優勢,產業鏈的活力由此大大降低。目前壽山石行業中已開始有人進行方面的嘗試,并獲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一項完善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與民間兩大部門的積極參與。只有建立起規范的制度,壽山石產業進入持續、健康的發展軌道。

(三)大力推廣普及壽山石文化

壽山石其本身所蘊含的特有文化本應該成為其賣點所在,但是,由于民間收藏品市場并沒有對于壽山石文化進行有力宣傳,從而沒有使其文化效能達到發揮。大力推廣與普及壽山石文化,不僅有利于其收藏市場的培育,提升壽山石文化的知名度,并擴大壽山石的收藏隊伍,從而使壽山石文化成為全民共享的優秀國石文化。相關行業協會與文化部門可通過舉辦親民展覽會或者通過媒體宣傳,加快壽山石文化推廣的速度。

(四)規范壽山石原石開采與銷售

由于粗放的開采與供應,壽山石的經營狀況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應該從源頭上解決這一癥結,就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對原石進行統一的開采,并采取公開拍賣的形式,同時制定出比較完善的管理方法與發展策略。有計劃、有步驟的對壽山石進行開采和銷售。從而,使壽山石的價格走向趨于緩和,價格的平緩也有助于杜絕傳統低效現象的持續。可以借鑒巴林石產業的管理模式,邀請石農入股,并采取混合所有的形式,通過科學的開采方法,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統一開采、銷售。并定時組織開采工的培訓,實行持證上崗,最大限度地杜絕壽山石石源的浪費。

參考文獻

[1]賴培清.光大壽山石品牌.豐富西岸經濟區內涵[J].開放潮, 2007(7).

[2]蔡宇.關于產業鏈理論架構與核心問題的思考[J].財經論壇,2008(9).

篇4

摘要 當前,北京市再生資源處置壓力巨大,河北省再生資源回收企業整體污染嚴重。為解決區域內再生資源存在的問題,基于京津冀生態一體化的背景,以再生鉛為例,對區域內再生資源產業鏈協作的需求動力和分工西作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結合北京市在政策、資金與技術方面的優勢,以及河北省在產業基礎、產能、一卜^游產業鏈方麗的優勢,提出雙方互利的協作模式,即兩地合作建立回收網絡、共同補貼回收處置企業、聯合打擊非法企業等;最后在雙方協作的機制設計層而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 京津冀城市圈;生態一體化;再生資源;再生鉛

京津冀城市圈中,北京市位于中心,匯聚了各種生產功能、生活功能、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和服務功能,發展水平遠高于周邊城市。大量人口不斷涌入,“大城市病”日益嚴重,交通擁堵、霧霾天氣、垃圾圍城等環境問題,將北京的城市生態承載能力逼向極限。

與此同時,由于優秀資源大量流向北京,河北省境內形成了“環京貧困帶”。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加上經濟落后、環保監管不力,密布的大量再生資源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能耗高、污染高等問題,從另一個方面加重了京津冀城市圈的環境污染程度。近年來,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以及2013年北京霧霾嚴重時期,河北省各縣市的再生資源熔煉回收企業被悉數勒令關停。京津冀地區因此逐漸由重視往來便利性的城市群一體化、經濟協同分工參與全球競爭的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到重視區域生態共建的生態一體化階段。

目前京津冀生態一體化研究處于機制探討階段,主要集中在綠化生態工程、低碳節能減排等方面,但針對區域內跨行政區劃的再生資源產業鏈協作模式研究較少。京津冀地區生態一體化的發展,需要對各城市在再生資源產業鏈的功能上進行分工協作安排。

再生資源產業鏈協作的需求動力

再生資源產業,指回收生產與生活中產生的各類有價廢料,并將其加工成新的可用資源的產業,可以有效解決區域發展中出現的垃圾環境污染問題,并緩解資源壓力,有利于地區的生態建設。再生資源產業鏈,包含對廢棄物的回收、分類、加工與利用等環節,這些環節分布于京津冀區域,產業運行期間都存在一定的環境污染風險。如果要清潔環保地利用再生資源,地區內城市必須進行有效的分工合作。

京津冀區域內各類報廢資源量巨大,本研究以再生鉛為例對區域內再生資源產業鏈協作進行探討。

由于汽車與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逐年迅速增長,隨之每年產生大量的報廢鉛酸蓄電池。作為典型的危險廢物,如果處置不當會引起嚴重的環境問題,但由于鉛金屬良好的再生性,回收工藝較簡單,也屬于典型的再生資源。報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產業鏈如圖1所示,目前各環節均存在問題需要解決。

北京處置能力嚴重不足

據北京市交通局數據,截止到2014年3月,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達551萬輛;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270萬輛,每塊鉛電池重量在15~20千克,使用周期較短。另外,據有關研究顯示固定型與動力型電池的報廢量也較大,綜合考慮各因素,估算北京市每年的廢電池產生量在12萬~15萬噸左右,詳見表1。而北京市報廢鉛酸蓄電池回收企業少,目前其回收量只占總報廢量的10%左右。

北京新建廠址難以合規

根據2012年工信部新頒布的《再生鉛行業準入條件》,新建再生鉛企業應遠離居民集聚區等環境敏感地區,安全半徑距離至少達到1公里。由于北京市門頭溝等生態涵養區難以發展再生鉛等再生資源產業,而房山等城市發展新區的平均人口密度過高,達到1037人/平方公里。綜上,目前北京郊縣難以尋找到適合新建處置工廠的地址來增加產能。

北京回收市場無序混亂

據2012年北京市環保核查公布數據,目前北京當地只有3家正規廢電池回收收集企業,分別是生態島、鼎泰鵬宇與中首精濾公司,每年回收量極低,大部分廢電池都經由地下非法商販回收。總體看,回收渠道依然處于分散無序狀態,大多數小回收商沒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大部分含鉛廢硫酸液被非法傾倒,嚴重污染水質和土壤;此外,這些小回收商往往趨利將廢電池賣給回收價格更高的非法再生鉛企業,從而造成二次污染。

河北正規企業處境艱難

目前區域內大型正規企業主要位于河北省,正規廢鉛處置回收企業,由于投入大量環保成本,總的處置回收成本顯著高于地下非法小企業。一家無證非法回收企業,采用人工拆解、簡單的熔爐就能進行鉛酸電池回收,投入總成本不到10萬元。而建成一個正規的鉛蓄電池回收再生企業,投資卻至少需要2億元;此外,在處置期間,企業環保設施還需要高昂的運行維護成本。

正規企業回收成本過高,因此面臨兩個主要問題:第一是在最終產品價格不變甚至略降的情況下,回收成本比例過高,影響利潤甚至導致虧損;第二是地下小企業因為環保成本過低,通過抬高廢品價格大量回收廢品,導致正規企業在合理價位收不到原料。

落后地區血鉛事故隱患多

近幾年來我國重金屬污染事件保持高發態勢。自2009年陜西鳳翔血鉛事件爆發后,截止到2011年初,我國涉及鉛污染處理事件超過60起,媒體報道鉛冶煉企業鉛污染事件約24起。河北省是我國廢鉛酸蓄電池回收大省,僅保定市就有大量的非法私人再生鉛廠,雖然當地環保部門在加緊查處與取締,但這些非法工廠的存在,依然是非常大的環境安全隱患。再生資源產業鏈分工協作的可行性

鑒于缺乏完整的再生資源產業體系,產業鏈中加工和再利用環節薄弱,北京廢棄物回收利用的產業鏈亟需突破自身局限,建立起京津冀一體化的大產業鏈。要實現其中再生資源產業鏈的協調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各城市的優勢,來彌補各自的缺陷,達到最優的產業鏈協作模式。這種協作模式的安排和部署,既能確保最小生態環境破壞和最低自然資源消耗,又能盡可能多的創造社會財富,最大化滿足區域內人口的各種環境與經濟需要。

北京的分工協作優勢

政府關注環保問題。從2006年起,北京市政府出臺了多項涉及報廢鉛酸蓄電池的管理文件,包括《關于對電動自行車鉛酸蓄電池產品進行登記和實施目錄管理的通知》(京環發[2006]3號)、 《關于加強機動車維修和拆解企業危險廢物管理工作的通知》(京環發[2010] 147號)、《北京市機動車維修行業危險廢物管理辦法》(京交運修發[2011] 58號)等。這些文件為監督與治理報廢鉛酸蓄電池的整條產業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基礎,有利于在北京實施回收網絡正規化工作的開展。

大量的資金投入。從2001年申奧成功到2008年舉辦奧運會,北京累計投入環保資金1400億元;2013年開始,北京計劃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投入7600億元,在治理垃圾與污水方面投入848億元。這些投入將為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區的環保治理提供資金保障。

先進的技術支撐。我國再生有色金屬回收工藝的核心研發部門,主要位于北京市,如中國有色金屬研究院等,這些機構和院所在再生鉛產業的技術研發方面已達到國際水平。北京市豐富的技術資源可以使其在整個再生資源產業鏈中提供技術支撐。

河北的分工協作優勢

以保定為例,其位于河北省中部,距離北京市區直線距離僅120公里,共有人口1080萬人,約占京津冀都市圈總人口的12%。

產業發展基礎良好。保定市工業基礎牢固、基礎設施條件較好,具有明顯的低價商務成本優勢、廉價勞動力優勢和基礎制造業優勢,在工業上具有相當基礎,但在產出上大都屬于資源型初級加工的低附加值產品,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在發展階段上適合與京津形成梯隊差異性,產業空間布局有很大的互補性。

合法處置產能高。保定市安新縣發展廢鉛回收產業有幾十年的歷史,是河北省再生鉛產業重點集聚地。經過2011年至今的嚴格環保審核后,河北省僅存3家大型合法再生鉛企業都位于保定安新縣,分別是保定港安、安建與華誠公司,年回收能力分別為18萬噸、10萬噸、8.3萬噸。其安公司為全國第四大再生鉛企業,這些公司在回收規模、工藝技術、廠址選擇方面都滿足各項環保法規要求。

緊密連接下游產業鏈群體。保定市是河北省鉛酸蓄電池制造業的重點地區,目前河北通過環保審核的50家鉛酸蓄電池制造企業,其中保定市占到14家,電池制造組裝能力達到1千萬KVAh,其中保定風帆公司是全國第三大蓄電池制造企業。這些企業擁有非常成熟的市場經驗,貼近下游產業鏈,產品可以方便地運輸至下游企業。

再生資源產業鏈的協作模式設計

從產業鏈環節看,根據北京與保定所具有的要素特點和未來發展規劃,今后產業鏈將會形成以北京為主導統籌布局,提業鏈協作資助資金后,保定配合執行安全環保處置的模式。

聯合建設回收網絡

北京與保定應建立聯合回收網絡,對廢電池進行全程監管,并按正規要求進行運輸,避免其流人非法渠道。具體可以效仿國外的兩種回收模式:一是由北京市政府部門出臺文件,批準設置專門進行鉛酸蓄電池廢棄物收集的專業回收機構,專業回收機構將回收的含鉛廢棄物料統一收集后,在保證運輸安全規范的條件下,將其運輸至保定市擁有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再生鉛廠進行加工;二是北京市強制推行以舊換新、征收環保稅、購買汽車預交抵押金等方式,批準保定市合法再生鉛工廠,到北京直接進行回收。

共同補貼正規處置企業

日本的東京、大阪及西方發達國家的大都市均建有再生鉛工廠,由于法規健全和環保資金充足,基本上不存在污染問題。根據美國2002年的統計數據,再生鉛產業當年的鉛排放只有46噸,在各類污染行業中排第六位,僅占總鉛排放量的3.7%。因此,通過對相關行業進行合理規制,這一環保短板的消解是可以預期的。而目前國內呼吁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還處于討論階段,回收處置企業在運行階段,沒有從制造企業獲得資金支持。因此,保定在幫助北京處置危廢的同時,北京需要提供資金支持,來保證這些企業的正常運行。

聯合打擊區域內非法企業

在雙方努力構建合法產業鏈的同時,無論是北京市境內的無證小回收商販,還是河北省境內的地下小型再生鉛企業,都會提高整個合法產業鏈的運行成本,并影響其運行效率,同時也會對地區共同的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兩地應成立聯合產業鏈負責部門,共同監督境內存在的非法問題。

相互協作的保障機制建議

京津冀地理位置上互相連接,在再生資源產業鏈中屬于密不可分的共同體,但目前協作主要的障礙來自于不同的行政區劃。

采取特許經營制度

建立再生鉛回收利用企業的特許經營制度,形成有限競爭的長效機制。所謂特許經營制度是指,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選擇市政公用事業投資者或者經營者,明確授權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圍內經營某項市政公用事業產品或者提供某項服務的制度。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促使有限競爭的形成,又可以保障有限競爭的有序發展,是促使有限競爭長效機制形成的關鍵環節和重要途徑。

建立環境押金制度

環境押金制度是指消費者在購買該類產品時預先支付一定押金,只有當消費者將廢棄物交回到具有特許經營資格的專門廢棄物回收利用站點或企業時才能拿回押金。這種經濟刺激制度會引導消費者主動將廢棄物交回到專門的廢棄物回收網點,一定程度上可以切斷一些非法回收站點的原料來源,保障正規專業回收利用處理公司的原料供應,改變目前非法小作坊通過低技術設備投入甚至以污染環境為代價獲得的價格優越性排擠正規回收利用企業、壟斷該行業的現狀。再生鉛回收也可以參照建立此制度,例如汽車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繳納一定金額的鉛電池抵押款,在汽車報廢時將其交至正規許可部門可獲得押金返還。

統一的監管標準與執行

因為所屬行政區域不同,在環保標準制定與污染排放監管方面,各地區各自為政,地方政府在關注自身利益的同時,可能會影響臨近區域的利益,并且在發現臨近區域有污染存在的情況下,也無法直接高效地干涉。因此,建議改革現有的區域環境管理體制,京津冀地方政府成立聯合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統一協調區域內再生資源產業與環境問題,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轉變為以整個區域的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來進行決策并采取行動。首先,在污染排放方面實行統一標準;其次,打破地方保護,成立共同的產業監督部門,聯合打擊境內非法處置企業,對各地的企業進行統一監督。

實施生態共建資金支持

再生資源回收產業目前多處于虧損狀態,因此應形成區域生態共建機制。經濟較發達地區與危廢產生量較大的地區,應提業支持資金的主要部分,補貼處置產業所在區域,承擔再生資源產業主要的環保投入資金,并參與處置區域的生態環境恢復建設工作。最終保證既能環保地處理北京市產生的危險廢棄物,又能控制周邊河北省的高排放,實現地區生態化健康發展。

篇5

一、引言

作為全國動漫產業起步較早的常州,原創動漫精品迭出,藝術活動異彩紛呈。常州的動漫產業正如同一個魔方,每轉動一面都帶來無盡的驚喜。常州動漫企業的迅速發展,集中展示了常州動漫產業的蓬勃朝氣。常州結合國際文化產業大環境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充分挖掘常州本地的文化特色,從戰略角度出發,把動漫產業作為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但是常州的動漫產業仍然遇到一些發展中的問題和瓶頸,本文將全面的地分析常州動漫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并由此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和建議。

二、常州發展動漫產業的現狀和優勢分析

2012年8月22日,持續7天的第九屆中國(常州)國際動漫藝術周落下帷幕。據統計,本屆藝術周共有61萬人次參與其中,單日最高人次突破7萬。總成交額突破50億元,比上屆增長約30%。來自日本、韓國、加拿大、丹麥等的300多家國內外企業,在200多個項目中參與推介互動。湖南金鷹卡通衛視、上海炫動卡通、江蘇優漫卡通,以及韓國江源情報文化振興院院長樸興壽,日本株式會社東京電視臺常務董事井澤昌平,日本動漫界三大泰斗之一月岡貞夫等國內外購片商、出版商、衍生產品運作商、投資商以及70多家國內電視臺紛紛前來“淘寶”。由此可見,常州動漫產業的蓬勃發展正在逐漸升溫,其發展現狀和優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政府政策引領,搶占產業先機

在產業政策方面,常州動漫產業得到了國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常政發[2007]115號規定對入駐動畫基地企業租用的開發、生產和辦公用房房租給予適當的減免。同時還規定加大財政對動漫產業的扶持力度。市財政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重點支持基地企業的優秀動漫原創作品創作生產和服務外包,以及公共平臺、基地建設等動漫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早在2004年,在全國對動漫產業發展還沒有引起重視之時,常州市委、市政府就委托華東師范大學制定動漫產業發展規劃,與文化部對外交流中心共同舉辦了中國(常州)動漫藝術周,在全省率先拿到“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的牌子。其后每一年常州市政府都采取了先人一步的決策,為常州動漫產業搶得了先機。從機會而言,目前移動技術發展迅猛,“手機動漫”的興起是難得的產業趕超機會,富媒體(Rich Media)的出現提供了更廣泛的創意空間。

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支持加上動漫產業本身存在的巨大機會,對常州動漫產業中心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 生產要素集聚,構建優勢產業平臺

常州動漫產業基礎較好。根據波特鉆石理論,生產要素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常州在這些要素方面都具有較好的優勢。例如,教育資源要素方面,常州有以動漫產業為培養方向的高職學校,已經培養了一批這方面的人才。目前正在建設擁有動漫產業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專業。另外,企業家氛圍方面,常州是民營企業家的搖籃,有一支具備企業運作和市場策劃執行力的隊伍,可以很好地把動漫創意落實為動漫產品。而且,作為一項文化產業,文化底蘊作為一項特殊的生產要素,對于奠定該產業發展的基礎具有重要作用。常州史稱“中吳要輔”,是吳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常州鄉土文化源遠流長,蘊藏深厚,內涵豐富,品位較高,特別是人文資源豐富多彩,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帶有顯著的民族特色。這些都為原創動漫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素材。各種要素聚集,為構建優勢產業平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 “產”、“節”互動,產業經濟活躍

常州經常舉辦與動漫產業相關的各種文化節、動漫節、旅游節,與動漫產業相互作用,借著嬉戲谷等新晉主題樂園的發展和對游客的吸引,不斷激活產業經濟。

一年一度的國際動漫藝術周,作為平臺,作為橋梁,促進了常州動漫產業的發展,常州動漫正在成為城市經濟的新亮點。下圖為歷年來中國(常州)動漫藝術周的交易額變化情況走勢圖(相關數據來自常州市政府門戶網站公布的具體數字),忽略貨幣流動性過剩等原因造成的通貨膨脹等因素,可以看到動漫藝術周對常州動漫產業的貢獻度呈迅猛增長趨勢,這也從一個側面展示出常州動漫產業近幾年來的飛速發展的趨勢。

4 具備構建產業鏈的優勢條件,拓展產業空間

作為長三角的重要工業城市,常州在玩具、服裝等制造業領域處于全國領先水平。而這些產業與動漫產業具有相當大的關聯度。因此可以形成一條非常有價值的產業鏈。常州把紡織服裝業和玩具制造業都看作是動漫產業可以借用的平臺。

借著產業鏈的優勢,常州著力抓好原創產品的衍生研發、生產基地建設。目前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基本建成,形成集形象設計、產品開發、制作為一體的衍生產品的“創意夢工場”。

三、常州動漫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 動漫概念定義、受眾定位狹隘

同我國動漫產業面臨的困境大體相同,常州動漫產業對于動畫片的定位和對觀眾年齡層的定位過于狹隘。現在所產出的大部分動漫如《炮炮兵》、《西域傳奇》等,主要針對的仍是低齡兒童群體,作為一項朝陽產業,能進一步擴大消費對象的年齡跨度,將更能增加其市場競爭力。

2 高素質動漫人才缺乏,原創動力不足

常州高校資源較為缺乏,雖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設有動漫相關專業,但是由于優質院校資源缺乏,本科以上的高素質動漫人才匱乏。常州本地高校為基地輸送了大量的基礎制作人才,但是編劇、形象創意、導演等涉及動漫核心競爭力的高端人才十分缺乏。此外,動漫創作應該具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和民族特點,原創性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用動漫的手段和表現方式來反映生活,可達到其他藝術形式難以實現的效果。而常州動漫雖然近年來擁有較好的數量優勢,但是根本上的原創性仍然缺乏,具有代表性和較大影響力的原創性高的作品嚴重不足。

3 常州動漫產業的產業集群優勢尚未凸顯

根據波特的產業集群理論,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化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及其他相關機構等組成的群體。動漫之所以稱其為產業,不僅僅因為它是節目,更重要的它還是產品,或者說是由多項動漫產品構成的“產業集群”。產業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產業的高集中度,這有利于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包括生產成本、交換成本),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和范圍經濟效益,提高產業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數據顯示,常州的創意產業基地入駐境內外企業近400家,集聚規模位居全國同類園區前列。常州現在雖然聚集了大量的動漫創作企業,其中不乏一些較為有實力的,但是在空間上沒有達到高度集中,并且還是缺乏整個產業鏈的整合,或者說相關配套產業還沒有跟進發展。

4 產業鏈仍不完善,不成熟

除了原創作品的創作、播出,音像制品市場的繁榮之外,第三方面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對于動漫產業鏈的構建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常州具有發展動漫產業的完整產業鏈條件,但離美日等國的成熟的產業鏈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尤其在動漫產品的銷售環節,由于目前大多數動漫雜志社、原創動漫公司都面臨巨大的虧損,導致產品播出困難。播放市場推廣不足又會導致動漫衍生產品的市場開發受到很大的限制,這樣直接導致原創資金難以保障,也就不能夠實現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常州動漫產業的管理體制不夠順暢,創作、出版、播映、衍生品開發銷售等環節沒有得到有效整合,使得產業鏈條被人為割裂,一些較好的原創產品沒有充分發揮出價值,使得產業升級后勁不足。

四、推動常州動漫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 正確定義“動漫”,完善觀眾定位

在美國、日本等動漫大國,動漫不僅是低年齡層兒童的最愛,很多成年人也是動漫的狂熱愛好者。《火影忍者》、《哈爾的移動城堡》、《蠟筆小新》等國外動漫都能吸引不同年齡層的受眾并獲得好評,從而獲取巨大的市場效益。因此,常州應該借鑒國外的先進做法,跳出“國產動漫是給小孩看的”這種思維怪圈,一方面要拓寬受眾市場,開發符合不同年齡層受眾的動漫產品。另一方面進行分眾窄播,對不同年齡層、不同階段的受眾進行市場調查,對受眾進行劃分,并根據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進行動漫生產,從而滿足各階段受眾的需求。

2 完善人才引進制度,吸引高素質人才,提升動漫原創性

鑒于常州本地高校資源的缺乏,高素質人才的匱乏,除大力建設擁有動漫產業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專業外,常州可以考慮吸引外地高素質的動漫人才來常州就業。政府可以研究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吸引人才。在大力引進高素質人才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動漫的原創性,充分利用常州的文化資源,挖掘原創點,創作出更多具備高品位、高原創性的作品。

3 大力促進產業集群優勢的形成

打造動漫產業集群,就是要以“創意”為核心,以動畫、漫畫為表現形式,以電影電視傳播為拉動效應帶動包括動漫圖書、報刊、音像制品、舞臺劇和基于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手段的動漫新品種在內的動漫產品的發展,也包括間接產品,如與動漫形象有關的食品、服裝、玩具、電子游戲等衍生產品的生產和經營,并且增大相關產業的地理密集度,比如在同一區域內建立動漫原創制作企業和衍生品制造業。產業集群的最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地理集中性,在產業集群內,大量企業相互集中在一起,既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又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如聯合開發新的動漫產品,開拓新市場,由此形成一種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合作競爭機制。這種合作機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動互助、集體行動。

常州目前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比如“中華恐龍園”和“環球動漫嬉戲谷”,相關產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是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促進常州動漫產業的集群化發展,鼓勵動漫制造企業以集群的形式相互合作,健康競爭,對常州動漫產業的發展將大有裨益。

篇6

關鍵詞:萊州市 臨港產業 臨港產業園 發展

一、萊州港建設現狀分析

萊州港是“八五”期間由鹽業部門和萊州市共同投資興建的地方港口,是國家“八五”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和萊州百萬噸鹽場的配套工程項目。經過10年的發展,特別是中海外集團參與擴建和經營以來,港口建設突飛猛進,曾一度創造出山東港航史上的“萊州速度”、“中海速度”。

萊州港擁有渤海灣南岸,萊州灣海岸可建深水泊位的海線資源,是距山東腹地最近的深水港口,是萊州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也是黃河三角洲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要支撐,是黃三角區域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支持力量和運輸運道,同時,一條國道、兩條省道和疏港高速、疏港鐵路與港口相聯,集疏運條件較好,正是有這些優勢,2000年,萊州與東營、濰坊、濱州同時進入“黃三角生態經濟區”國家戰略,可以說,是萊州港將萊州及煙臺西部帶入了黃三角,萊州港被定位為黃三角重要港口,龍頭港地位明顯。

萊州港的新一輪擴建,引進中海和華電投資,這兩家單位都是“不差錢”的大集團,入駐港區的中化工儲運等倉儲企業,也是產業和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所以說萊州港的發展后動力充沛。

二、萊州發展臨港產業的優勢

近年來,萊州積極發展臨港產業,從大概念上講,臨港產業的各項指標名列煙臺市前列,就臨港產業發展而言,萊州的優勢較多。

一是萊州經濟基礎良好,產業優勢明顯,工業基礎雄厚;二是萊州資源豐富,地產品加工占據重要市場地位;三是借助港口區位優勢,臨港物流業發展迅速。

三、萊州發展臨港產業面臨的不利因素和存在的問題

經過調研和分析,我市臨港產業存在如下不利因素和問題:一是臨港產業區缺乏總體規劃,或因土地指標缺乏,規劃多為“紙上談兵”;二是臨港產業缺乏統籌招商機構和機制;三是產業鏈配套缺乏;四是可用土地缺乏,與周邊縣市的臨港產業區迅猛發展相比,萊州臨港產業區因土地瓶頸更難留下企業;五是支持政策從“口號”到力度,相比之下有點虛弱;六是三山島商務環境差,難以形成集聚效應;七是與省內港口比,我市港口和臨港產業區“支撐政策”弱。

四、萊州臨港產業區規劃的必要性和基本定位

從世界各國的趨勢看,從周邊縣市的發展看,從萊州的實際看,園區化發展是臨港產業的必須之路,成熟的臨港產業區與開發區等經濟區的區別在于,一是與港口全面相容,專業功能突出;二是便于聯檢機構管理和外貿服務集群加大與國外的業務交流;三是與居民區完全分離,利于自由調整功能使用,這是普通開發區不需要的,但又是臨港產業區,特別是保稅港區必需的,因此,臨港產業的專業化快速發展,園區化是必要的。

萊州臨港產業區的定位是“萊州(大概念)臨港產業的引擎”。具體的說,集中全市的政策資源、人力、物力,先打造一個相對獨立、高起點的臨港產業區,突出港區互動,實現土地集約化使用,注重其服務功能的打造,形成區內外聯動,輻射其他專屬區域(其他臨港區、石材產業區、土山化工區等),為全市臨港產業發展打造“服務器”。

五、萊州臨港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定位

(一)發展的基本思路

一是依托深水港口,選擇占地集約化程度高的,與周邊區域易形成產業鏈的產業集合,打造粗放型集約加工產業區”(通俗點講,就是選擇進不了煙臺、威海、青島的,又不必要去壽光、濱州的);二是發揮萊州民營企業整體實力強、數量大和臨港產業項目多的優勢,打造適合萊州本地企業發展的加工區和商務中心;三是兩翼拓展,向南突出臨港工業,向北通過填海造地發展新型物流;四是發揮深水港與淺水港群臨界點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大船進小船出”的分駁運輸產業,壯大不占地的臨港產業,發展黃三角分駁運輸中心。長期戰略目標是“打造黃三角精細化工保稅港區”。

(二)萊州臨港產業區的具體目標

按照保稅港區的功能和要求進行規劃和建設,從保稅貨場和庫區開始,爭取2年內達到基本要求,新增確定可用土地面積1萬畝,引進對保稅區依存度大的企業和產業,4年內實現保稅港區的全部功能。

按照分駁中心港區的功能和要求,進行規劃、建設和招商,爭取2年內完成基礎模式和建設輪廓,目前進行試運行,3年內建成環渤海最大礦石、油品分駁中心,實現臨港產業區海上部分的拓展,為“黃三角”的開發發揮優勢作用。

充分依托港口優勢和資源,發揮區位優勢,港口結構優勢,回避土地少的不利條件。充分考慮產業集群的形成,產業集群是臨港產業的成功模式,對不利于集群的“好項目”可放在其他經濟區,瞄準國內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升級轉移的機會。以市場為導向,吸取國內外先進理念和經驗,敢于創新,有所為,有所不為。分駁運輸模式和產業,一旦形成,不亞于京杭大運河的開通。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問題。臨港產業區產業發展選擇:A、電力工業和延伸產業鏈;B、精細化工產業鏈;C、分駁運輸產業鏈;D、綜合物流產業鏈;E、港口物流商務。

六、萊州市臨港產業區發展建議

(一)萊州市臨港產業區政策資源配置的建議

臨港產業的支持政策分為三方面。一是園區功能的確定,即國家政策的自然輸入,盡管存在各種問題,但萊州港的優勢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如果能爭取下保稅港區政策、土地指標、填海指標,即使其他條件不優惠,同樣具有吸引力;二是萊州的地方政策支持,這方面“黃三角”其他港口的力度是很大,他們是用此來彌補港口自身的弱項,我市在地方政策方面,與其他地方相差較大,但不必一味追求“低限”,應把政策重點放在配套的扶持上,如公交、住房等等,沒有這些,即使收費上稍有優惠,也無法吸引企業;三是軟環境建設,一方面重點放在規劃上,因為很多問題出在規劃的不協調上,一方面有一個統一協調的部門,對于外來的企業來說,痛痛快快辦事比少收費更重要。

(二)萊州港與市內和周邊港口合作的思路建議

目前,萊州各港區的整合應當引起各部門和企業的關注,萊州各港區差異化大整合基礎好,既可提高效益,又可減少惡性競爭。朱旺港目前承接了中海港貨種優化后的陶土等品種,今后隨著中海港的發展,還將繼續向朱旺港“轉移”部分貨種。朱旺港周邊土地相對較多,可進行臨港產業同附園的論證,發揮其靠近火車站和開發區的優勢,建設散貨種和化工產品物流和臨港產業區加工區,以內貿貨場為主的綜合園區。

從戰略上看,萊州港一直是周邊大港的合作目標,與煙臺港合作可提升煙臺港的整體控制膠東半島的實力,與青島港融合,可擴大青島港與東北亞的往來,與濰坊港融合,可提升濰坊的整體港口水平。

從收益上看,萊州港應當加強青島港“黃金角”港口的合作論證,大力發展分駁運輸和海陸甩掛運輸,架起青島港和東北亞的海陸大通道。

(三)萊州港疏港體系發展的思路和建議

一是硬環境方面:三山島目前有高速、國道、省道可提供疏港作用,鐵路已通進華電港區,但目前情況看,規劃還有問題,一是疏港高速走向不盡合理,有的司機說“比到龍口港少不了幾公里”,與264省道相連,只有三城線,建議拓寬平吳路作為疏港復線,另外,即使濱海大道通車,所有出港車輛都經三山島政府門前90度彎道,壓力十分大,建議濱海大道設計時考慮與港口對接。

二是環境方面:現在萊州港疏港司機和港口方面意見較大,建議對過境超載車適度控制,對萊州港疏港車輛適度寬松,同時,對危險品車規定專用線,最好避開市區四環和沙河等城鎮駐地。

三是為發展分駁中心做好工作:萊州港的吞吐量攀升,發展分駁運輸不但是疏港重要方式,也將是港口經濟和臨港產業重要增長點。

四是建議借濱海大道修建之機,順路旁招商輸油管線建設。

五是加快疏港鐵路運輸建設,必要時建設鐵路物流中心項目。

(四)關于港口金融和資本引進

港口金融不僅是臨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助推器,目前龍口港、蓬萊港都在發展這種業務。某木材企業,100萬的資金,做起上億元的港口物流項目;中信銀行在青島港大顯身手,不僅自身效益明顯,更是推動了青島港特別是臨港產業的發展。中海港務體制原因,無法開展這種業務,成為萊州港的短板,建議將港口金融項目整理后,作為招商引資項目,相信有市內外眾多機構會感興趣。我們將臨港產業園定位全市臨港產業商務平臺,港口金融是重要的招商對象和功能選擇,也是實際對全市臨港產業帶動的必經之路。

七、結束語

臨港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萊州市經濟發展的重點,應該對臨港產業發展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并對萊州市臨港產業以及臨港產業園發展的基本思路和重要目標進行有效的制定,總結出其發展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alt chemical industry status of Shaanxi,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salt chemical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aanxi and proposed development proposals.

關鍵詞: 鹽化工;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

Key words: salt chemical indust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cyclic economy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2-0042-02

1 陜西省鹽及鹽化工產業發展現狀

陜西擁有豐富的井礦鹽資源,占全國巖鹽總儲量的26%,是一個特大巖鹽田。目前陜西省原鹽產量為3萬噸/年,占全國總產量的0.43%,據2009年統計局數字,陜西省2008年燒堿產量28.05萬噸,純堿為28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分別為1.52%和1.48%。表1說明了近幾年陜西省兩堿產量和全國的兩堿產量,數據顯示陜西省的鹽和鹽化工沒能合理協調的發展。

隨著環境的發展,陜西省逐漸加大對鹽化工產業的投資力度,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漸提高。截止2011年底,陜西省全省規模以上鹽化工企事業共有12家,總資產82.5億元,職工總數1.2萬人。2011年鹽化工產業完成總產值56.74億元,同比增長32.3%;完成銷售收入54.8億元,同比增長28.1%;實現利潤1.48億元,同比增長3.2%。主要產品產量:燒堿41.46萬噸,純堿27.6萬噸,聚氯乙烯47.7萬噸,氯化銨28.9萬噸。

“十二五”以來,陜西省加大對鹽化工產業的投入,目前政府已規劃在佳縣、綏德、米脂等陜北南部縣發展巖鹽資源開發及鹽化工產業。

2 陜西省鹽化工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資源開發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普查勘探,陜西省已基本掌握了巖鹽資源分布、儲藏等情況,取得了較詳實的地礦資料,為下一步巖鹽資源大開發奠定了基礎,但至今尚未取得巖鹽資源重點區域儲量、邊緣界限以及鉀、溴等伴生礦種儲量的詳細地質資料,導致巖鹽資源科學規劃、合理開發還缺乏科學可靠的依據。

2.2 項目布局問題 鹽產地主要在榆林南部,而大規模的鹽化工氯堿項目分散在榆林北部,這樣的布局存在幾個弊端:①切斷了產品衍生鏈。鹽化工氯堿產品除燒堿、聚氯乙烯外還有很多衍生產品和深加工產品,這些項目只有建設在一起才能形成產業鏈,使產品得到綜合利用;②投資成本加大。這些項目建設在一起,才可統籌安排供熱、供水、運輸等公用工程,節省投資,降低成本[3];③廢棄物難以綜合利用,“三廢”治理成本相對較高。

2.3 技術及人才問題 陜西省鹽化工產業中原鹽、兩堿等初級產品較多,技術含量高的精細化工、高分子化工產品,特別是終端產品較少,產品競爭力不強,使得多數鹽化工企業經濟效益較差,更難以顧及污染物處理及環境保護問題,從而形成鹽化工產業的惡性循環。

由于鹽資源所處位置偏遠,經濟文化條件比較落后,陜北長久以來是化工基地,長期的產業發展和對環境保護的不重視,使得當地生活環境較差,加上缺乏吸引人才的措施,導致缺少好的管理、技術、技工等人才,基礎技術儲備力量薄弱,企業技術創新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到整個化工產業的發展。

3 陜西省鹽化工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3.1 科學規劃 ①加強巖鹽資源開采的管理。建立原鹽開采準入制度,適當抬高準入“門檻”。新建、改建及擴建鹽化工產業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禁止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環境污染嚴重、質量不符合國家標準、高耗材耗能的建設項目以及國家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投資項目。將巖鹽資源流向資金和技術高的企業,使資源得到集約利用,防止粗放地開采利用資源。②綜合考慮企業的選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化工企業與主城區間距過近,從環境安全角度考慮限制企業擴展的呼聲十分強烈,鹽化工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的矛盾開始顯現。在產業園區選址時需要考慮既保障城市環境安全、公共安全,又為鹽化工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土地、環保容量、公路鐵路運輸、水源等條件。

3.2 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 陜西省鹽化工產業必須依托豐富的鹽資源和制鹽工藝技術,發展精細化工產品,延伸鹽—基礎化工—有機化工—高分子化工—后加工產品的產業鏈,在發展做好原鹽、燒堿、氯酸納等產品的同時,大力發展高純氯乙酸、氯化高聚物及有機氟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有機氯產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3.3 建立具有循環經濟特色的產業鏈 ①發展煤鹽聯合化工模式。陜西省是國內外少有的煤、油、氣、鹽等礦產資源富集區,組合配置條件好。依托地區的資源優勢,綜合開發煤電和化工產品,聯合發展煤鹽化工[2],整個產業鏈生產過程形成閉路循環,各生產單元之間實現原料、產品和副產品的互供,可以有效地降低產品的生產和運營成本,提高產品的綜合利用率,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促進了區域循環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增強了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②其他模式。1)“兩堿”聯合是發展鹽化工產業的循環經濟有效發展模式之一,將電石法聚氯乙烯產生的難以治理的電石渣全部用于氨堿的生產,可以解決PVC樹脂行業的電石渣廢料利用的難題,同時減少了純堿石灰石的消耗和及三廢的產生;2)氯堿、TDI/MDI和PVC結合,氯氣先用于TDI/MDI的生產,產生的HCL再用于PVC;3)氯堿、TDI/MDI和廉價甘油制環氧氯丙烷結合,氯氣先用于TDI/MDI的生產,產生的HCl再和甘油合成環氧氯丙烷。

3.4 加強產學研合作,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利用陜西豐富的科教資源,建立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關系,通過合作共同開發、移植轉化技術等多種形式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使產品多元化、特色化,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與合作院校簽訂人才定向培養協議,建立人才儲備庫,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3.5 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 對鹽化工產業的企業進行定期檢查,按照環境保護的要求制定責任書,對環保設施的運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達標率及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控,把企業的生態環境責任與生產經營責任有機結合起來,作為考核企業領導者、管理者的考核績效內容之一。對于做的比較好的企業,可以進行獎勵,以獎代補,充分調動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重環境保護的積極性,發展各企業的自控意識。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①,將企業運營可能造成的污染盡可能降到最小,防患于未然。

注釋:

①“三同時”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以及區域性開發建設項目的污染自立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事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制度,是我國預防為主仿真的具體化、制度化.

參考文獻:

[1]陜西省“十二五”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M].陜西出版集團,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篇8

【關鍵詞】外資壟斷;產業戰;糧食安全

一、引言

新世紀以來,能源危機、生態危機和糧食危機已經嚴重威脅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尤其是糧食問題。近幾年,世界糧食價格大幅上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以糧食發達國家為代表的世界糧食壟斷集團乘著經濟全球化的東風,在全球刮起了糧食風暴,試圖通過控制整個世界糧食市場。加入WTO的中國也難以在這場暴風中獨善其身,外資糧商早在2001 年低調登陸中國,企圖逐步蠶食中國的糧食市場。當“中國制造”走遍全世界的時候,農業卻成為制約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瓶頸。2009年,正當中國人民慶祝貿易總額超過日本和德國躍居世界第二的時候,外資糧食集團憑借壟斷優勢已經在中國發展最薄弱的農業領域搶得先機。本文試圖分析我國糧食安全面臨的外資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探索構建保障中國糧食安全體系的途徑, 以期對相關部門決策有所裨益。

二、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存在的問題一基于糧食產業鏈角度

(一)外資在產業鏈上游控制種子及原材料

外資使用產業鏈的方式,控制了我國的大豆,產業鏈是一個微笑曲線,而種子是產業鏈非常重要的一端。其實大豆原產于中國,后來又傳播到世界各地。而現在國產大豆已經將被轉基因大豆代替,花卉和蔬菜的種子早就對外資開放,外在在棉花種子的市場份額達到50%以上,更讓人駭人聽聞的是:先玉335種業在東北的市場份額超過70%,其背后的外資勢力是杜邦公司。和前幾種糧食作物不一樣的是,玉米的產業鏈更長,玉米作為動物飼料的組成部分,可以影響飼料的價格,從而間接影響我國的養殖業,近年來豬肉價格的上漲在某種程度上說和外資控制玉米種子有很多大的關系,被嚴重低估的雞魚肉的價格恰好是構成CPI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二)外資在產業鏈中游進軍糧食加工領域

2008年以來,根據WTO的相關條款,中國要進一步消除外資對糧食加工領域的限制,四大糧商在國內從事糧食加工業務,跨國糧商針利用期貨手段,拉高大豆價格,在國內榨油企業集中采購了大量的美國大豆后,跨國糧商又一路把價格打壓下去,為此,糧油加工企業大量破產,跨國糧商趁機利用并購等多種形式,控制了近大量的油脂企業。不僅如此,據研究,由于肉類和飼料產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的豆粕消費自1999年以來每年增幅超過13%。這也就吸引了外資向飼料產業的蔓延。大豆、玉米作為大田作物,其涉及到的產業鏈更長,這樣一來,雞魚肉蛋的飼料成本就急劇上升,近年來豬肉價格的上漲在某種程度上說和外資進入飼料產業有很多大的關系,雞魚肉的價格恰好是構成CPI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就間接地影響了通貨膨脹。

(三)外資在產業鏈下游控制銷售終端渠道

國際糧商不僅僅控制良種、糧食、簡單的糧食加工等環節,還想控制中國的糧食流通環節。雖然中糧、中儲糧等中央企業也在加速擴張,糧食產業競爭將更加激烈,中糧儲糧源控制能力強,但沒有糧食加工業務,中糧有加工業務,銷售網絡不夠,所以如果外資任其發展,外資企業可能成為糧食銷售的老大。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實施快消品類產品的規劃和發展策略,制定小包裝油、小包裝米、小包裝面、小包裝雜糧、小包裝豆奶等產品的營銷策略和具體推廣方案,并通過整合營銷資源、標準化的營銷管理體系建設,打造高效的營銷通路體系,負責快銷品類產品在糧油食品零售網絡的銷售,了解市場需求,整合營銷資源,持續完善通路管理,提升產品的品牌價值和市場份額。國際糧商在全國謀篇布局,繼食用植物油加工業之后,逐步進入稻谷、小麥加工領域及收購市場,即借助植物油的銷售渠道進入糧食消費市場,進而把持糧食的銷售環節,將對中國的糧食的整體供應產生影響,進而加大了糧食調控政策效力的風險。

三、如何應對外資壟斷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威脅

(一)加強對外資引導,合理規劃農業發展布局

外資的進入已經對我國農業產業的布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應該加強對外資進入中國涉農領域的監管,建立健全農產品流通、加工領域和農資領域的外資準入制度,明確外資通過并購或其他方式控制國內涉農企業的審查范圍和程序。根據中國農業發展規劃一方面必須堅持科學引導合理利用,充分發揮外資企業的積極作用,促進中國農業現代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繼續健全相關政策法規,強化糧食流通領域監管和調控,調整外資在中國農業關鍵領域的投資和經營行為,防止壟斷力量影響中國農業產業健康發展。

(二)提升國內糧食企業的競爭力,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

加大對農業產業鏈的整合力度和服務力度,加強對糧食行業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加快推經國內糧食加工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全面提高行業發展總體水平,鼓勵有條件的糧食企業通過聯合、兼并和重組等形式,發展形成結構多元化、科技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大型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鼓勵涉農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原料基地建設從稅收、信貸等方面進行支持。強化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加快實施對農產品生產、流通、加工全過程的質量監控,積極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加強對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信息服務,建立準確、全面、系統的產業信息報告制度和平臺。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涉農企業抗風險能力,提升市場競爭力,積極應對國際競爭,是維護中國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張向前. 2009.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趙津. 2011.外資糧食企業-中國糧食安全新挑戰[J].中外糧情研究

[3]鐘慶君. 2009.外資進入我國糧食領域:一個不能漠視的么問題[J].紅旗文稿

[4]李春燕. 2009.外資侵入中國糧油市場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堪憂[J].黨政干部文摘

[5]袁國洲. 2009.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及對策[J].中國經貿

篇9

關鍵詞:保險中介;保險公司;產業鏈

產業鏈思想起源于勞動分工和專業化協作,產業鏈可概括為建立在產業內部分工和供需關系基礎上的一種產業生態圖譜。保險產業作為介于微觀企業與宏觀經濟單位(國民經濟)之間具有同一屬性的企業的集合,其發展同樣是建立在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基礎上,完整的產業鏈及各鏈條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緊密關系是保險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重要內容。

保險中介作為保險產業內部分工和專業化的產物,在保險產業鏈中屬于橫向協作鏈,具有產業配套功能,專業保險中介機構與保險公司合作形成保險產業鏈,可以推動保險產業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目前此產業鏈運作效率不高,中介業務高速發展和中介領域違規頻發并存:2011年上半年,全國保險公司通過保險中介渠道實現保費收入7042.63億元,占同期全國總保費收入的87.48%。與此同時,保險中介領域違法違規現象層出不窮,今年上半年保險監管部門共對103家各級保險機構中介業務開展現場檢查,查實違法套取資金8000余萬元。

本文將基于專業保險中介與保險公司產業鏈,對財險公司勾結專業保險中介機構虛掛中介業務的違規行為進行論述,期許從激活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入手,再造專業保險中介與財險公司產業鏈,從而規避虛構中介業務違規行為。

一、虛構中介業務行為分析

(一)主觀需求

財險公司出于商業賄賂、建立“小金庫”牟取私利等目的,產生套取資金的主觀需求,其違規套取資金的主要途徑:

一是保費收入。通過虛掛應收保費、埋單或虛假批注退等手段,私自隱瞞真實保費收入,違規套出資金,導致投保人繳納的保費小于其上繳上級公司資金。隨著保險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及“見費出單”等制度實施,客戶和財險公司之間的信息透明度進一步增加,客戶自身能參與到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中,故此種違規方式現難以再為財險公司所采用。

二是賠款支出。通過制造虛假賠案或虛增標的損失金額,虛增理賠金額,并從中扣除一定金額作為“小金庫”或挪作他用。隨著賠款支付零現金支付及客戶理賠信息自主查詢開通后,此種違規方式為財險公司采用難度也進一步增大。

三是費用支出。通過報銷虛假會議費、通行費等虛增管理費用,或虛構中介業務等虛增銷售費用,由于管理費用與公司經營規模、員工人數相關,且上級公司一般進行嚴格考核,故財險公司運用虛增管理費用違規套取資金情況不多。而虛增銷售費用,由于其與業務發展息息相關,受上級公司限制較少,且依托保險中介機構進行操作,隱蔽性極強,也逐漸成為財險公司違規套取資金重要途徑。

(二)客觀條件

目前,我國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數量較多,截至2010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1853家,保險經紀公司392家,經營狀況良莠不齊,一些新開業中介機構,服務水平低下,發展方式還僅局限于招攬業務,生存狀況堪憂,無法拒絕虛掛中介業務不勞而獲的誘惑,以至淪為財險公司弄虛作假的幫手。同時,財險公司與專業保險中介機構虛掛協議往往為口頭約定,專業保險中介機構也有真實中介業務發生,導致真實業務和虛構業務混合在一起,識別難度較大,甚至有的財險公司與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在同一地點辦公,或者保險公司業務人員直接進駐專業保險中介機構,雙方很容易訂立“攻守同盟”,隱蔽性極高。此外,我國目前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服務水平還較低,客戶對專業保險中介機構職能錯誤地認為僅限業務展覽,對虛構中介業務行為認為與己無關,不能有效監督虛構中介業務違規行為。

(三)虛構中介業務行為產生

財險公司主觀需求在上述客觀條件的作用下即產生虛構中介業務行為,其行為過程可簡單歸納為:由于渠道之間業務銷售費用率的差異,財險公司將客戶上門投保、招投標等直接業務,通過與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勾結,將其作為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招攬的業務。然后財險公司向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支付銷售費用,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收到銷售費用后,開具中介發票,并扣除一定“好處費”,將剩余金額返還給財險公司或支付給財險公司指定的對象,違規套取資金。

(四)虛構中介業務行為危害

一是導致財險公司數據不真實。大量的虛構中介業務行為,導致保費在中介環節大量流失,造成財險公司經營成本虛高,盈利銳減,甚至虧損,給保險監管機構和社會公眾造成保險產品價格過低導致效益不好的假象,于是形成了產品報備價格居高不下,而市場價格卻一降再降的局面。

二是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財險公司通過虛構中介業務違規套出資金,主要用于商業賄賂、惡性價格競爭等,不僅擾亂了市場正常競爭秩序,而且制約財險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服務創新、產品創新及發展方式轉變,損害了保險業的社會形象。

二、虛構中介業務行為下的保險產業鏈

(一)保險中介和保險公司產業鏈結構

圖1:保險中介和保險公司產業鏈結構

由于保險專業性較強及保險業務的發展,保險分工進一步細化,工作協作性進一步增強,從而催生保險中介。在承保端,專業保險中介機構一方面對客戶進行保險合同條款等解釋咨詢,對客戶保險需求進行挖掘和分析,設計合理保險方案或開發保險產品;另一方面在保險方案制訂后,可充分向財險公司詢價,選擇最優承保公司。

在客戶服務端,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利用自身專業技術,為客戶風險管理、理賠提供專業支持,彌補保險公司服務的疏漏和不足。

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其在承保端、客戶服務端服務職能的發揮,可高效將客戶和財險公司有機聯系在一起,豐富和激活了客戶和財險公司之間合同關系的內涵,構成保險中介和財險公司產業鏈,從而推動保險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保險中介在產業鏈中的分工

保險中介在保險產業鏈中屬于橫向協作鏈,具有產業配套功能。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利用自身高智能、高技術為保險公司及投保人提供專業化服務,不僅可以提高保險的交易效率,而且給保險業創新帶入了過硬的專業技術,促使保險供需雙方更加合理、迅速地結合,減少了供需雙方的輾轉勞動:解決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保險專業知識缺乏問題,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獲得最適合自身需要的保險商品。降低保險企業的經營成本,使保險經營者從繁重的展業、理賠等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致力于市場調研、償付能力管理、系統運轉高效的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其分工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是承保咨詢服務。保險合同是一種專業性較強的經濟合同,一般社會公眾較難理解,在保險合同存在疑義或雙方發生爭議時,由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出面,不僅能解決專業術語和條款上的疑難問題,而且容易緩解雙方之間的緊張關系。且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在人才、市場調研上更具專業性,能夠彌補財險公司存在的人員與技術不足,充分發掘客戶保險需求,根據保險需求量身制定保險方案或開發保險產品,并充分進行市場詢價,協助客戶選擇最優財險公司進行投保。

二是風險管理及理賠協商。指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憑借其專業技術和專家網絡優勢,為客戶提供風險評估、防災防損、公正、權威的理賠咨詢等風險管理咨詢服務,這種特殊性的專業技術優勢,使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在保險市場中處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虛構中介業務下的產業鏈結構

財險公司勾結專業保險中介機構虛構中介業務后,原產業鏈中的客戶和保險中介機構的分鏈條斷裂,保險中介機構和保險公司之間分鏈條不發生實際作用,保險中介職能完全失效,產業鏈又恢復到客戶和保險公司直接發生關系,財險公司經營退步到“大而全,小而全”的粗放型經營模式,服務恢復到客戶和財險公司之間簡單、附加值低的聯系,保險中介也失去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虛構中介業務違規現象,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說保險中介職能失位、保險中介與保險公司產業鏈斷裂,客戶感受不到保險中介優質、差異化的服務,保險公司享受不到保險中介帶來的多方共贏。同時,產業鏈斷裂帶來專業保險中介機構發展方向的迷茫,業務范圍局限于業務招攬,進一步推動了專業保險中介機構走向虛構中介業務違規行為的歧路。

三、再造專業保險中介與保險公司產業鏈的建議

(一)重視保險中介基本職能,引導中介市場發展方向

提高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市場準入條件,適當增加市場集中度,重視保險中介基本職能,提升專業保險中介機構技術水平和客戶服務能力,并以市場調研能力、產品開發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及理賠咨詢能力評定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實力,引導其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性,發掘客戶保險需求,根據客戶實際需要,量身定制個性化的保險發案,或開發多樣化的保險產品。在理賠時,及時給予技術上的支撐和人性上的關懷,深化和創新與保險公司合作,開拓保險中介新的業務方向和市場。

(二)正確引導公司行為,抑制違規動機

財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產品創新、理賠管理、風險管控,而不是銷售。財險公司只有將自身定位在優勢方面,才能降低銷售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同時,督促、引導財險公司和專業保險中介機構完善內控制度及考核機制,引導財險公司科學考核,合理考慮基層公司及工作人員的利益,注重從效益及可持續發展角度考核業績。

(三)加大監管機構處罰,震懾違規行為

建議將虛掛中介業務作為監管重點之一,通過現場檢查或引入第三方檢查,堅決打擊,把以弄虛作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保險中介機構清除出市場,遏制其蔓延趨勢。同時,加強財險、壽險、中介等不同監管職能部門之間的聯動,追根溯源,加大對財險公司的處罰打擊力度。

參考文獻:

[1]陳文輝.“求真務實,改革創新,繼續堅定不移推進保險中介有效監管”.中國保監會網站,2011-03-08.

[2]劉冬姣.保險中介制度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篇10

關鍵詞:互聯網;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1

一、供應鏈金融概述

供應鏈金融是服務方案提供商提供的綜合金融方案,包括融資方案以及理財、結算等方案。商業銀行傳統信貸產品與供應鏈金融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對產業鏈上各成員企I的信貸評級不再依賴過去的對單個授信企業財物狀況評估及抵押評級而在于對產業鏈企業之間的關聯程度進行準入評級。再者就是供應鏈金融關注的是金融融資企業還款的自償性模式,即引導銷售收入直接用于償還貸款。

二、互聯網背景下供應鏈金融的新趨勢

互聯網正以飛速發展的姿態改變著傳統行業,供應鏈金融業務也不例外。這是一股不可逆的時代洪流。互聯網的發展給供應鏈金融帶來了交易成本下降,產業鏈分析成本下降、客戶獲取的便捷性等變化趨勢。

1.風險管理措施的變化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方面的風險控制措施主要是基于對供應鏈企業之間的現金流的控制,對特定賬戶實行封閉式賬戶管理。利用直接對現金流賬戶的控制實現貸款的回收。而互聯網背景下的供應鏈金融在上述風控措施的基礎上,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基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服務收集,儲存海量的客戶數據成為可能。

2.與物流企業合作模式的變化

互聯網的發展能夠促進物流企業的繁榮,在互聯網技術與物流的結合下產生的物聯網正是這一共生關系的具體表現。利用互聯網的靈活性與靈敏性深入物流的各個環節,將資金流、信息流、物流三者資源整合,獲得數據后不只是儲存,還充分對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建立自動化的預警平臺,及時與物流企業進行互動、信息反饋,及時將風險問題扼殺。

3.供應鏈金融營銷策略的變化

商業銀行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營銷模式主要是用過梳理產業鏈,尋找產業鏈中的核心大型企業,向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供應商與分銷商進行營銷。在互聯網技術不斷創新,互聯網思維不斷撞擊傳統行業的前提條件下,供應鏈融資營銷模式出現新的趨勢。

三、互聯網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營銷策略問題分析

1.對融合互聯網發展供應鏈金融的戰略意義認識不足

發展供應鏈金融對于一家商業銀行來說,除了資產業務能夠得到增長,創收利潤以外,還有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通過供應鏈金融全套服務方案的提供,可以給商業銀行帶來其他業務的增長,從存款業務到中間業務都能夠由供應鏈金融業務所驅動。而結合互聯網的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更是另一個未來的戰略高地。

2.部分商業銀行與互聯網的結合程度有待提升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已經意識到要逐漸適應市場環境變化,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在這一適應過程中,有的商業銀行能夠快速地接受市場變化,無論是從機制靈活性上還是營銷思維上都能夠與互聯網接軌。在營銷上、在渠道整合上、在互聯網的利用上沒有深層次的用互聯網思維的方式進行徹底改革。商業銀行應該樹立危機意識,即使處于行業領導者地位的商業銀行也要居安思危。對自己進行革命,這才是最佳的市場生存之道。

3.風控措施手段單一

在供應鏈金融業務方面,商業銀行采取的最主要的風險控制手段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現金流控制和結構性的授信制度安排。雖然這種風險管理措施能夠有效解決供應 鏈融資中的相關風險問題,但這種措施的實施成本以及實施效率相比目前基于互聯網采用的大數據分析、系統自動審核評級的方式顯得更為復雜。不利于開發目前的高頻低金額客戶。

四、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營銷策略優化建議

1.將融合互聯網發展供應鏈金融提升到戰略層面

商業銀行應當加深對供應鏈金融業務的認識,將其提升到戰略業務的層面。并在企業當中將這種戰略目標與各級員工進行溝通,從而實現企業全局的認識統一,利于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

2.與物流企業的合作進入2.0時代

物流企業的優勢在于貨物的倉儲運輸,以及物流企業基于倉儲運輸累積的大數據和對供應鏈的理解。商業銀行在于資金優勢以及風控技術。目前物流企業主要是采用收取監管服務費的模式,商業銀行可以供應鏈金融產品為基礎開發出相應的理財產品。通過吸納物流企業資金,一方面讓物流企業通過服務賺取相關費用,另一方面盤活物流企業流動資金,通過這種方式將物流企業和商業銀行捆綁的更為緊密。

3.利用互聯網技術完善風控措施

建議商業銀行采用基于互聯網的風險控制手段并與國王風控手段相結合,發揮二者最大的功效。在融合過程中,雙方的風控技術、風控思維如何融合,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數據分析,對消費者行為記錄的數據質量要求很高,在紛繁復雜的數據記錄中,如何選取到真正有效、高質量的數據來進行分析,或者編寫自動化審核程序時,程序的缺陷如何防控,商業銀行在這方面必須要進行深入研究,找出一條符合自己的風控之路,不能只依賴既有的風控方式,也不能完全迷信基于互聯網的風控手段。

五、結語

商業銀行的轉型勢在必行,互聯網的發展勢不可擋,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是未來的趨勢。商業銀行應不斷吸收互聯網思維,而不是簡單的將現有業務互聯網化,用人文營銷的方式,確定自己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營銷策略。只有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兩者的不斷融合,才會給消費者帶來福音,才能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困局的良方。

參考文獻:

[1]陳秀梅.論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J].宏觀經濟研究,2014(10).

[2]向飛.關于互聯網供應鏈的金融法律問題[J].中國律師,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