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科學探索范文

時間:2024-01-04 17:39: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體科學探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人體科學探索

篇1

摘 要 我國的人體科學實驗教學與其他國家相比,較為落后,并且未有足夠的重視,但在近幾年,隨著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國開始逐漸注重該種教學,并進行教學改革,也正是基于此點,本文對教學改革過程進行分析,并總結相應的改革策略,希望對體育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 運動人體科學 實驗教學 改革探索 分析研究

人體科學實驗教學,根據目前發展情況而言,其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但依然有一些不足之處,需要解決,當前該項教學改革,主張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研究出一條新型的體育教學新方法,勇于創新,為今后實驗研究教學奠定基礎。

一、運動人體科學的提出

運動人體科學在體育教育發展中,屬于二級專業課程,它主要是對運動和機體的聯系和存在的規律,進行研究,在各高校專業中包含: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生物化學等一些學科。它是一種處于體育教育邊界的課程,具有研究價值高、內容繁多、實踐性較強等特點。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該項學科未受到教育教學的重視,以一種可有可無的狀態存在。但隨著教學的改革和體育事業的發展,國家開始重視人體科學實驗教學,主張利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實驗,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會解決問題,并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正是因為時代的變化發展,使人體科學實驗教學,成為現階段教學主要研究的課題,此外,教學的改革,也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以為國家培養人才。

二、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形勢研究

(一)缺少重視

根據現階段教學實驗看,各校的一些實驗教學資金,更多的投入到工科專業教學實驗,對于人體科學實驗并未有過多的經濟投資,這也是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更多的重視理論教學,而對于實踐方面,未有足夠多的涉足。此外,國家相關教育單位,在教學實驗方面,也缺少一定的關注,從目前發展形勢看,各高校教學時間較少,不及總教學時間的15%,在教學實驗方面,未有詳細的劃分,缺少完善的考試機制,學生對于該項課程,多是以看熱鬧的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體育實驗教學的發展。

(二)缺少專業特點

人體科學實驗主要是根據醫學教育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多數是醫學相關專業畢業,在教學上,一味的強調理論教學,主要是對人體構造與人體機能為教學重點,并未有過多的實驗教學時間,使教學氣氛較為沉悶,學生也未有較高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是以圖片、模型作為教學主要方法,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一味的灌輸式教學,缺少該專業教學的特點。

三、改革方法

(一)更換教學理念,提升教學地位

想要提高教學地位,首要環節是:教師要將理論和實踐教學進行融合,改變教學理念,只有將實踐教學給予過多的關注,才能提升教學質量,當教學質量提升后,教學地位自然就會得到提高,實驗教學改革主要根據該項實驗教學的特點,進行多樣化改革。

(二)建立完善的教學課程

全面的改革要求,人體科學教學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學課程,第一,增加教學時間,將該項教學提升至30%,超過總教學時間的15%;第二,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遵循綜合性原則,進行分層教學,將其劃分為:基礎理論、教學設計、實驗、綜合實驗幾部分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能夠將其運用至實踐中,并解決實驗問題,增加學習積極性。但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其一,教師要時刻抓住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理念。其二,將一些取得實驗效果的案例與學生進行分享,增加學生的知識視野,創新學生思維模式。

(三)改革教學模式

實驗其本身性質是,將抽象化的教學結果將其直觀的展現出來,而在教學中也是一樣,進行實驗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操作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總結實驗結論,發現其本質,筆者將其歸納為幾點:第一,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實驗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起到的只是引導性作用。第二,多樣化的實驗教學。該項科學實驗所涉及的課程較多,更多的是一些抽象化的知識,一些課程只能通過實驗教學,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課程的特點,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根據課程內容,涉及教學任務、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第三,增加經濟投資,引進先進教學設備,進行教學,若是學校缺少足夠的資金,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將一些實驗效果,真實的呈現在學生眼前,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四、結語

總而言之,人體科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是需要長期的探索,逐漸形成一條完整的教學體系,根據目前改革形勢看,我國該項教學實驗,具有較大的改革空間,當然,這還需要相關教育專家、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以形成一個專業的教學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謝奇.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3(04).

篇2

人體解剖學教學分理論和實驗教學兩部分,理論教學主要以多媒體為主,使學生對人體解剖學有一種感性的認識和記憶,而真正的實踐過程是在實驗教學中進行的。所以實驗教學質量的好壞是學好人體解剖學的關鍵,而做好實驗教學課前的準備工作就尤為重要。作者結合十幾年來實驗教學準備的實踐談談體會。

1 高度的責任心是做好實驗教學準備的前提

每次實驗教學的課前準備,實驗技術人員要有一種高度的責任心。如果不負責任,配備的標本、模型、掛圖不齊全或與教學內容無關,或標本的質量太差,重要的結構顯示不清,這就會給正常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教師無法進行正常的講解和示教,學生也無法全面觀察和正確理解,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每次課前實驗技術人員都要熟悉上課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把與教學有關的標本、模型、掛圖配備齊全,保證實驗課正常進行。實驗技術人員雖然不直接參與實驗教學課堂講授,但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忽視,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心系實驗室,為高質量實驗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2 標本的質量是學好人體解剖學的關鍵

人體解剖學理論教學只是給予學生一個初步的理性認識,要想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就必須通過感性認識―直接觀察標本這一途徑。由此可見標本在學好解剖學中的重要性。因此,制作的標本質量就很關鍵。一個高質量的標本應結構完整、暴露清晰、標記準確,這樣學生看起來才一目了然。如果標本已陳舊、破損、模糊不清,或標簽已脫落,或有的部位標記不正確,學生學習起來就很困難,甚至可能出現錯誤。要想保證標本的質量,就必須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一方面加強對人體解剖學知識的進一步學習,知道被解剖結構的來龍去脈;另一方面,不斷學習新的制作技術和方法,同時在制作標本時責任心要強。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英文班、留學生班不斷增加,這又面臨新的問題,不但要制作標有中文標簽的標本,還要制作標有英文標簽的標本,給實驗技術人員帶來很大的困難,所以實驗技術人員還要加強英語學習,迅速適應現代實驗教學的需要。

3 要匹配一些與實物標本相統一的模型、掛圖

為了更生動逼真地上好解剖實驗課,每次課前實驗室還配備了一些與實物標本相統一的模型、掛圖。與實物標本相比,模型、掛圖具有標示清晰、結構明確等無可比擬的優勢。學生便于詳細觀察,更進一步加深了學習的印象。近年來由于招生規模擴大,實驗室增加,經費短缺,在課堂上由于學生不小心損壞模型,掛圖也磨損嚴重,而現在又沒有條件制作和修補,模型、掛圖越來越少,給實驗教學也帶來一定的困難,應該增加教學經費來購置新的模型、掛圖,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條件。

4 課堂上教師要強調學生愛護標本、模型、掛圖

每次實驗課實驗桌上的標本、模型都很多,墻上又掛了很多掛圖,教師一定要強調學生愛護標本、模型、掛圖,不許隨便將其帶出實驗室。觀察的時候要小心,輕拿輕放,以免損壞,發現有損壞的及時報告,立即更換,保證教學順利進行。

5 課后及時檢查標本、模型、掛圖

每次實驗課后,實驗技術人員應該仔細檢查是否有缺損的標本、模型、掛圖。若有缺的應及時補充。模型、掛圖應保存好,需要修補的則盡可能的給以修補,保證下一次實驗教學順利進行。

篇3

【關鍵詞】第二課堂;解剖實驗;實踐探索

系統解剖學是醫學院科學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系統解剖學有大量的專業名詞,同時也需要大量的實踐,在理論學習的同時需大量的實踐操作,重要的是,系統解剖學的理論學習為臨床診斷與治療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1]。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解剖學第二課堂實踐活動是醫學高校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系統進行第二課堂實踐教育的過程中,促使醫學生更深入更系統的融合系統解剖學與局部解剖學知識,進一步的促進其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1 第二課堂的意義

第二課堂的實踐主體為學生自身。因此,學生應當扎實自身在第一課堂所學習的理論,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圖譜、材料、文獻等提前對需要進行的進一步的實踐活動進行深入的學習。這一過程也在相當程度是對教材的有益補充。第二課堂實踐工作的開展使得醫學生認識到解剖操作對于臨床工作的重要意義,與此同時,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的展開能夠培養醫學生的創新的同時觀察尸體的變異、培養了醫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因此在開展解剖學第二課堂活動時要有意識的引入創新教育理念[2]。

2 解剖第二課堂小組的組建

第二課堂實踐活動主要面向臨床專業學生。經系統解剖學理論以及實驗課考試結束后,根據成績學生可主動報名,由自身的解剖學老師負責面試主動報名的學生后,選擇對解剖學有興趣有想法的醫學生并分成小組,每組5人。

3 解剖第二課堂的實踐形式

在系統解剖學學習的學期,每周的課外活動時間(約4小時)和晚自習時間(約12小時)開展第二課堂實踐活動。每次實踐活動前,負責老師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給學生講解并示范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如何操作、進行。所有實踐活動都在解剖實驗室開展。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工作按照如下幾個方面進行。

3.1 尸體解剖

首先,所有的學生都按照制定好的計劃、方案來進行分層次的解剖,按照步驟打開胸腔、腹腔,并熟練掌握器官的位置、形態、是否變異等。由于人體的結構十分復雜,學生需要參照圖譜、資料等聯系解剖操作,并相互交流。其次,教師在參與指導學生的操作過程中,根據進程結合器官的生理功能、臨床病例等讓學生對解剖的認識有綜合的、自主的推斷能力。最后,定期開展學術討論,在第二課堂的實踐過程中,讓學生提高了判斷力、操作能力、推斷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3]。

3.2 科學考核教學實踐

因第二n堂的實踐活動主要為實際操作,因此科學的評價其教學效果尤為重要。我們結合多年的經驗,制定并逐步完善、改進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系,并定期對每個學生以及各個小組進行系統的、嚴格的評價。這一評價體系的目的在于提高每個醫學生的操作能力、知識掌握能力。

4 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由于尸體的來源以及教學場地的硬件條件有限,因此無法使得每一位有報名參與的學生都能加入第二課堂的實踐活動;由于加入第二課堂的學生較多,負責老師無法照顧并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指導;實踐經驗的缺乏讓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學生的操作過程有諸多不規范的方面。針對以上等等問題,我們將在未來的實踐中加以重視和改進,加強對學生“三創”教育理念的引導,培養學生創業、創新、創造的活力與動力[4]。

【參考文獻】

[1]王棟,黨瑞山,黃會龍,等.多管齊下開展解剖學第二課堂教學[J].解剖學雜志,2012,35(3):397-398.

[2]朱楚洪,應大君.解剖第二課堂活動與創新教育[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11): 1737.

篇4

關鍵詞:人格;體育游戲;自律;人際交流

【中圖分類號】G620

新課程改革也對培育學生健全人格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師更新理念,充分發掘課程資源,找準活動載體,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培養健全人格應該從培養學生良好人際關系、自律意識、自信、堅強意志品質等方面入手。

一、巧用體育課堂游戲,培養學生交流互動、協作意識

1.1問題及成因

隨著學生人群中獨生子女、民工子女,單親子女所占比例的增加,學校對學生的人格教育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在對我校的調查顯示:獨生子女、民工子女,單親子共占學生總人數近三成。這一群體的學生普遍容易出現自我封閉和人際溝通不良問題。人際沖突的加劇導致學生不喜歡和同伴交流。然而人際交往功能的缺失給學生帶來的直接的后果是:不合作,少言語,無安全、歸屬感。

缺少同伴互動交流,導致溝通技巧缺乏,是影響學生人際關系的主要因素。網絡虛擬交流代替現實交流,同伴之間家庭經濟地位懸殊,也是導致他們很難融入班集體重要因素。人際關系的不和諧會嚴重影響人格的健全發展,所以培養學生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首要任務【2】。

1.2應對策略

我經常選取一些趣味性濃,每個學生都能輕松參與的游戲例如:“漁網捕魚”、“簡單橄欖球”、“喊數抱團”等。在這些游戲中不分男女,不分同學關系的親疏,不分成績好壞大家都積極參與到其中,相互鼓勵,相互幫助。因為有了這種輕松體育游戲做為載體,學生在集體互動中得到樂趣,找到了歸屬感。而正因為有了快樂的情感和歸屬感得到滿足,學生才會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

我還在平時教學中選取一些需要同組成員發揮每個的優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游戲。例如:“多人踩石過河”、“拼圖接力”、“等”在這些游戲中每個學生都以團隊主人的身份參與,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開展分工合作,每一個學生的作用發揮到極致。讓學生共同分享成功帶來的喜悅,進而培養學生團體意識,協作意識。

特別是在對游戲完成情況進行評價時,應該注重對學生參與度,學生的合作氛圍上來評價,而不應該注重游戲的結果。

二、活用體能拓展性訓練、對抗性比賽培養學生堅強意志

2.1問題及成因

現在的學生受學業壓力和興趣愛好的轉移導致學生實際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減少,學生的意識品質很難得到磨礪。另外獨生子女在優裕的家庭環境下長大,應對挫折的情境不多,應對挫折能力弱。意志品質的薄弱導致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豆芽菜”是對90后、00后新生代的最好形容。所以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意志力的培養勢在必行。每年學生體能測試成績下降,學生怕體能測試情緒越來越嚴重都是學生意志薄弱的具體表現。

2.2應對策略

我們仔細想想,在體育課堂上利用體能訓練,讓學生去挑戰自己的極限,都是對學生意志力培養很好的途徑。我在體育課堂中每一個月會有兩節課的體能訓練,包括耐久跑、背人跑、“運傷員”、“推小車”、俯臥撐、等等,在課前,我們會集體喊口號“我堅強,我勇敢”、“我不是懦夫”,同學完成任務后我們還有自己的慶賀儀式集體武術表演,動作整齊,喊聲震天,相當氣勢。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激起了挑戰困難,戰勝自我的勇氣。如果是教師也以和學生平等的身份參與到體能訓練中,更能激起學生完成任務的勇氣。但值得注意的是:體能訓練的量安排要循序漸進的,運動量和強度是學生通過努力能達到的。內容安排是多樣化的,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這樣既能保障你的體能訓練讓學生能真正在一節課內完成不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又能達到磨礪學生意志的目的。

對抗性比賽也是一種培養學生挑戰自我的教育手段。我會在平時的教學中安排一些容易開展的對抗性比賽,例如“籃球三對三斗牛”、“十人拔河比賽”等。在對抗性比賽中學生會在體能透支的情況下,比意志,比智慧,不但體能得到提高,而且學生的意志,水平也能得到相應提高。

三、建立個人成長記錄袋,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學生特長展示課,培養學生自信、向上人格

3.1問題及成因

在以前的教學中我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對體能訓練課剛開始還覺得有點新鮮感,但到下節課的時候學生的投入激情就退下去了。胖的學生一聽到長跑就愁眉苦臉。小個子同學也怕籃球比賽。高個子怕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學生沒有成就感,看不到自身的進步,進而失去信心這是其中之一。自信不足主要在于學生沒有成功的體驗。在平常體育教學中,由于個體差異,學生在體育技能水平差。同學之間橫向比較不利于學生培養學生自信。

3.2應對策略

培養學生的自信在于讓學生能看到自己的的進步,在于讓學生在挑戰自我過程中能體會到自己的樂趣。在始業教育的時候我就為每一個學生建立一個成長記錄袋,每一個學生針對自己的弱項制定提高計劃,針對自己的特長制定計劃如何更加突出。在這個記錄袋中學生將任務量化到每一天,將目標落實到每一周。每兩個月有老師對學生目標達成情的測試。在我班有一個體形偏胖的學生在開學初就制定了一個減肥瘦身計劃,每天都安排了有氧長跑,計劃每一月在基數2圈上增加一圈。并且自己找了一個監督員,在完成任務后都有簽字。這些都將記錄到成長個人成長記錄檔案袋內,這些都做為學生評價的依據。真正做到了學生的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律意識。

四、結論

學生人格的培養離不開自信,自律意識的培養,離不開堅強意志的培養,離不開良好人際關系的培養。體育課堂正好給學生人格磨礪的提供了一個真實的舞臺。體育教師是學生人格培育的引路人,是學生成長的伙伴。

參考文獻

[1]方展畫,浙江省德育精品工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96-197

篇5

關鍵詞:整體項目驅動;人才培養;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1)012000303

作者簡介:湖北工業大學教研基金項目(2011010)

作者簡介:陳艷林(1970-),女,湖北孝感人,碩士,湖北工業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王新年(1969-),男,湖北孝感人,博士,中南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網絡與信息安全。

0引言

2010年6月教育部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走出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等戰略部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啟動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主要目標是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

進入“卓越計劃”第一批試點有61所高校,其中湖北工業大學在2011年4月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卓越計劃”領導小組以及專家指導組,明確了“卓越計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通過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工作方案,同事遴選了一批湖北高校戰略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專業、優勢專業、品牌專業與特色專業作為相關“卓越計劃”試點專業,方案中還明確指出學校將對各試點專業在招生、經費、場地及學業各方面給予全面支持,并分為5個階段來實施“卓越計劃”。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本校的優勢專業,已進入學校“卓越計劃”試點范圍,通過多年的建設,本專業基礎良好,實踐強,同時在實驗建設以及對外實踐單位方面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專業實踐導師隊伍搭配合理,為卓越計劃順利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實施材料科學與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需要從教學環節及實踐環節進行修正,首先,教學大綱要體現出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的CDIO教學思想,在實際教學中,采用了整體項目驅動模式以一個項目在課程群中進行教學,如材料工藝與設備、熱工基礎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充分體現出CDIO思想;其次,在實踐環節中必須與實際課題掛鉤而不是簡單的實驗師模擬或者所謂的課程設計;最后,關鍵是要與企業結合,構建一個實踐教學團隊,給予學生充分的實踐指導,解決實際問題。

有鑒于此,筆者結合多年從事一線的工作經驗,提出在學生學習主要課程的同時,從大二開始,利用學生的空余時間并行采用公司級管理體制下的項目驅動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學生的項目經驗,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引導學生自覺學習新知識,學習做人的社會知識,利用項目驅動,像“滾雪球”一樣,將4年來的知識學習形成一個整體。

目前,整體項目驅動模式(也稱項目BUS培養模式)在計算機軟件工程專業率先得到了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該模式進一步進行拓展應用到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中。

1整體項目驅動模式的急迫性和先進性

1.1實施整體項目驅動培養模式具有急迫性

從大環境看,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走出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等戰略部署的需要。但是從小環境看,工科專業的學生有部分同學不適應社會、動手能力差,被用人單位否定,同時培訓周期比較長,讓用人單位感覺到高校培養的學生還不如職業學校的學生,導致對高等院校培養的學生的不信賴感,進一步導致了社會上彌漫的“讀書無用論”現象,有損高校形象。

一些工科院校的部分專業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例如計算機科學技術專業,就被亮起了紅燈,就業率不高。培養出“學生”產品難以賣出去,很多高校內心都很著急,這就是因為傳統的高校教學體制導致的,重理論輕實踐、理論和實踐相脫離、專業體系人為被割裂,因此,亟需進行教學改革,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教法。

整體項目驅動培養模式由此被筆者所提出來,并在實際教學中開始運用。

1.2實施整體項目驅動培養模式具有先進性

目前傳統的材料科學與工程課程都采用了項目教學的方式,一種是基于課程內容進行的課程設計,第二種是工廠實習的方式,第三種就是畢業論文設計,這三種模式,都是理論上的一種學習模式,而不是真正的實踐項目教學模式。整體項目驅動模式是以實踐為目的的項目實訓,且貫穿整個大學學習階段,具有先進性,其特點是:

(1)時間跨度長。橫穿整個大學階段,從大二開始到大四結束,時間跨度達到三年。由于大一時間基礎課程多,所以,從大二開始逐步進入項目階段,學生可以從實踐到理論,然后從理論到實踐,在長達三年的項目實踐中,有效地成為一名卓越的工程師,具備了豐富的實踐和理論經驗。①項目具有真實性:項目來源于社會、科研課題,因此項目具有真實性;②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專人進行管理,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例如:培訓制度、考勤制度、數據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等;③有固定的場地:類似于公司、工廠,有固定的場地,作為學生“上班”的地方。當學生沒有課的時候,可以來“公司”上班;④薪酬制:因為項目都來源于社會、科研課題,學生是承接方,根據課題的大小和做出的貢獻,給予學生一定的費用。

通過整體項目驅動培養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其實踐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2)加快適應社會的人才,畢業后就能成為企業的實用或骨干人才;縮短人才培養周期;彌補了人才培養制度的不足,讓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制度更加完善。

(3)彌補學生社會經驗的缺陷。學生上課并不能學習到如何做人,只能單純依靠教師的課堂說教,學生沒有切實的親身體會,但是在項目管理制度中,做人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4)利于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主動性,加強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在項目過程中,會感覺知識不夠用,或者對以前的知識理解膚淺,通過項目制度,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從而學習更加具有明確的目的性。

(5)利于教師改進教學,發現薄弱環節,加強師生間的溝通;整合院校資源,讓學生能充分消化吸收已有知識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2項目實施過程

2.1教學大綱的改革

傳統的課程體系設計在遵循制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思想的前提下,根據基礎層、核心層、應用層和實習層將課程體系分為公共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習、畢業設計等四個模塊,3+1的教學體系就是將實習、畢業設計模塊用實訓項目代替,分別體現大學四年不同階段的培養目標,這是一種典型的層次型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該層次教學體系的特點一是重基礎、重理論;二是先理論后實踐,割裂了理論和實踐的相互作用,抹殺了工程專業的特征;三是實踐時間太短,而且因為考研、找工作等因素影響,學生很難取得理想的效果,大多數學生流于形式。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具有其特殊性,既有理論性,更具有實踐性,工程性;工程實踐能力是考核本專業的重要指標,因此,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思路,結合專業定位及人才培養目標,對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課程建設遵循整體項目模式所倡導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進行了重新規劃并制定新的課程體系,整個模塊分為公共通識課程、課程設計與工廠實習、項目BUS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傳統的實訓、畢業設計模塊可以取消。

模塊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公共通識課程是每所高校必修的知識,項目BUS是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程的支撐模塊,項目BUS在專業基礎課開始之前就可以進行,也就是首先進行項目實踐,并貫穿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

圖1傳統層次型教學體系結構圖2新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教學體系結構

2.2教學教法

確定了新的教學大綱后,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①要求教師有一定的實際項目工作經驗;②要求教師在任課中充分將理論內容和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對照自己的實踐經驗來理解理論內容;③要求教師在實驗課上將學生的項目和實驗內容結合起來,在筆者的實踐教學中,每個學生選定了不同的項目,就要求教師針對不同的項目實驗內容進行批改,該工作量往往十分巨大;④要求教師有規范項目流程和規范項目文檔格式的意識,讓學生得到正規的項目實踐訓練。

3機制保障

整體項目模式下的教學體系是一種全新的探索,對任課教師也是一種挑戰(有項目實踐經驗,能將理論和項目結合起來),對學生也存在一種壓力(時間和項目內容學習方面),如何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需要機制上的保障。

(1)經費保障。學院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給予了專業建設經費,引導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師的培訓和學習。

(2)教師培訓和頂崗制度。本專業教師每年可以進行一次培訓和頂崗,充分了解社會需求。在教學內容上,要做到與技術發展和與社會需求同步。必須結合工業、技術發展的實際,改進教學內容、項目流程和項目操作技術與方法 。

(3)給予納入項目BUS的教師一定工作量傾斜。對于《項目輔導》課程、納入項目BUS的課程實驗要給予工作量的傾斜。

(4)建立整體項目教學評價體系。整體項目模式既有其自身內存的規律性,又有很高的參與自主性和豐富的內涵,不能簡單用實踐的完成性代表項目的目的性。因此,對于整體項目教學的各要素,應根據其完成的實踐過程和達到教學目標的實際程度,進行分類系統評價。

4存在的問題

(1)加強對學生的引導。目前,項目開展過程中,部分學生有抵觸的情緒,比如占用了他們的課余時間以及暑期打工時間,這需要引導和激勵措施,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提出:“成功是逼出來的”,“年輕無極限”,并多次召開動員會議。

(2)如何調動學院的師資力量。專門靠項目研究者一人之力,目前是難以勝任的。

(3)項目實踐場地問題。項目驅動必須得到公司有效的管理,并且和社會對接,就需要專門的場地要求。

(4)項目來源問題。如何讓有項目的教師拿出自己項目,公司如何接納學生,都是要解決的問題。

總之,整體項目驅動模式是促進學生加強“滾雪球”式學習的動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做出了具體的職業規劃生涯,為今后的成長打下基礎。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EB/OL]., 2011.2

[2]顧佩華,陸小華.基于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探索與實踐[EB/OL].省略/jxyj_10154/20100706/t20100706_493393.shtml,2010.

[3]BOB HUGHES,MIKE COTTERELL.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Fourth Edition)[M].The McGrawHill Co.,Inc,2006.

[4]王新年.整體項目驅動模式下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3).

[5]張瑩.淺談高職院校的項目教學模式[J].江蘇高教,2008(1).

[6]迪•芬克,李康.大學課程設計自學指南:如何設計課程以促進意義深遠的學習(續)[J].復旦教育論壇,2008(2).

Study of the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d on the Integral Project Mode

篇6

關鍵詞: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體育教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813(2015)12(c)-0017-02

1湖南科技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現狀

1.1對實驗教學重視不夠,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學院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自2002年建成之后,到2006年,陸續投入80萬元用于實驗設備購置,初步對運動解剖學、生理生化和體質健康方面設備的投入,但不能滿足實驗教學的需要,與國家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實驗教學的要求也存在較大的差距。自2006年后,實驗室經歷了兩次搬遷,一次解剖標本的全部贈送,再加上搬遷過程中的耗損,實驗儀器設備經費的零投入,目前的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幾乎名存實亡,能用的儀器設備寥寥無幾,歸其原因,主要與校院領導對體育教育專業實驗教學的不理解重視不夠有關。

1.2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實驗師資力量不足

運動人體科學院實驗室現有實驗兼職教師4名,2名副教授,2名講師,均為碩士學位,均為理論課任課教師,師資力量看似強大,實則薄弱,與專業實驗教學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實驗設備不足的限制,導致很多實驗課程無法順利進行,實驗室也不能作為科研的場所發揮其重要的作用。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運動人體科學院實驗室主要開設運動解剖學、體育保健學、運動生理學和體育心理學4門課程的實驗項目,實驗教學主要以無設備的項目為主,驗證性實驗以講為主,能做的就動手去做,由于設備、場地、課時的限制,只能以大班為單位進行教學,不能滿足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基本無開展,近運動生理學實驗嘗試學生去制定運動處方,由于設備不完善,開設的效果不夠理想。以上現狀,限制了對學生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

1.3實驗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運動人體科學類課程均自成體系,獨立上課,但內容又相互交叉,相互聯系,導致有些實驗內容重復出現,比如:心率、血壓的測定,體溫的測定、反應時的測定、肺活量的測定等在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或體育心理學實驗中重復出現。實驗教學內容的重復設置不僅浪費實驗資源,而且影響學生對實驗項目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實驗教學效果,這主要跟實驗設備的不足有直接關系。

1.4實驗室設置落后不合理

目前,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共有運動解剖學、體育保健學、運動生理學3個實驗室,實驗設備落后不足,實驗場地狹小,結構功能簡單。所開設的實驗內容簡單,知識不系統,實驗技術單一,形式單一,加上每年的實驗經費緊張,僅有耗材的投入,無新的儀器設備的添加、更新與完善,致使實驗室環境無法得到及時的改善,更限制了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項目的開設,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了提高這方面的教學質量,克服無設備下實驗教學的開展,部分教師將實驗課與術科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5實驗教學模式落后不合理

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運動人體科學實驗以各課程實驗為主,開展驗證性、演示性、操作性實驗為主,部分課程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實驗課程依附于理論課程,實驗課時較少,實驗項目開設少。實驗教師以理論課教師為主,沒有專門的實驗教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按照實驗課本對實驗的目的、原理、儀器設備、實驗步驟進行講解和演示,學生只是應付性的參與,完成實驗報告的撰寫,拿到實驗實踐部分的期末成績,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積極性開發欠缺,導致學生上實驗課就是為了放松,對實驗課實驗項目本身的積極性不高,實驗課程的開設也沒有達到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1.6實驗教學考核體系缺失,缺乏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開設的實驗項目主要依附于理論課程,實驗課的考核主要是學生出勤、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為準,尤其以實驗報告為主要評價依據,學生實驗成績占最終考試成績的20%,學生將完成實驗報告作為實驗課得分的目的,忽視了實驗課學習的真正意義,單一的實驗考核方式更加劇了學生無視實驗教學的程度。體育教育專業主要培養中小學體育教師和社會指導員,從湖南科技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畢業的就業趨勢看,大部分學生就業也是以中小學教師、社會指導員、警察、特警等為主。運動人體科學實驗課程實驗項目的開設缺乏與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接軌,僅以運動處方的制定一個設計性項目不能滿足學生畢業后的需求,也不能培養學生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更談不上創新教育,因此,實驗課程的開設一定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1.7實驗室建設斷層,管理松懈

湖南科技學院對本校重點實驗室投入較大,實驗管理制度齊全,由于體育教育專業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近10年來沒有經費投入,實驗教學的支撐主要靠兼職實驗教師完成。有的實驗無法完成,這樣的實驗條件缺乏對教師積極性的調動,實驗建設沒有連續性,出現斷層。實驗室的管理主要靠兼職實驗室主任,主要是應付每次的實驗教學檢查和日常的實驗室管理,沒有行政職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工作的積極性,不利于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

2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對策分析

2.1重視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加大實驗教學設備的投入

實驗室應該成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基地,在加大實驗教學儀器設備投入的基礎上,實驗教學改革應打破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在原有的實驗課基礎上,根據運動人體科學實驗課程之間的聯系,將實驗課程獨立出來,單獨開設《運動人體科學實驗》課程,32個學時,主要以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主,即可減少實驗內容的重復,又可提高實驗教學的地位,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由于體育學院每年招收人數有限,開設實驗課程有限,實驗設備有限,因此,引進高素質實驗教師的可能性不大,但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內容的更新與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密不可分,高素質的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學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為現有實驗教師提供盡可能多的進修交流機會,加強師資隊伍的相互交流,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和教學團隊。

2.3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單獨開設運動人體科學實驗課程,實驗教學內容應以綜合性、設計性、實用性、創新性等為原則,以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為目標,在原有實驗項目的基礎上,以各理論課程、實驗教材為依據,結合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組織實驗教師,請教有關專家,編寫實驗教學大綱,對運動人體科學相關課程實驗項目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減少或去掉演示性、驗證性實驗項目,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結合專業時代特征,精選先進的設計性與創新性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結合本專業現有特點,盡量能編寫出適合專業特征、理論實踐密切結合,具有應用價值的自編教材。

2.4優化教法,完善考評機制

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將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過渡到以學生為主,自主討論、積極動手、敢于設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實驗課程的興趣和信心,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成績考核作為一個階段教學過程的評價,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湖南科技學院體育教育專業運動人體科學實驗獨立開課,考核方式還在摸索階段,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使考核結果能客觀的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注重考查學生理論聯系實踐、創新思維能力。具體考核標準建議:平時表現(10%),實驗操作(30%),實驗報告(20%),實驗設計(40%)。此模式可在運用過程中進行微調整。

2.5重視實驗室建設與管理

實驗室的建設是衡量高校教學和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也是專業辦學水平的體現,湖南科技學院其他院系的實驗條件優越,投入較多,而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由于專業人數、實驗開出率,儀器設備使用等方面的限制。近10年來,經費投入較少,不利于實驗室的長足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院系領導要結合本專業的實際情況,有條理申報經費,增加實驗教學投入。在實驗室管理方面也要不斷的進行改革與創新,體現實驗教學的、規范性、科學性、嚴格執行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的規章制度。對實驗人員,帳、卡、物、耗材、設備做到統一管理,有效提高實驗設備的使用率。運動人體科學實驗要與實踐密切結合,以服務社會為宗旨,合理優化資源,整合實驗項目,開放實驗室,大膽創新,為實驗教學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3結語

通過對湖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實驗室目前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比如,經費投入不足,設備落后,實驗項目開設少而單一,實驗管理混亂等。結合現狀,提出相應對策。比如加大實驗室投資力度,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優化實驗教學內容,完善考核機制,完善管理體制等。當前,國家對大學生實踐創新教學非常重視,在這一政策的指引下,專業實驗教師和管理員應團結一致,學習國內外體育類示范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結合該校實際情況,探索一條適合體育教育專業實驗教學發展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金佳,顧兵,肖寒貧,等.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現狀及其對策分析[J].運動,2012,5(41):96-97.

[2]周學蘭,張新定,吳華,等.高師體育院系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設備,2012,5(141):75-77.

[3]姜濤,黃海,高新友,等.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8,2(25):116-119.

[4]楊茂林,孫作樺.體育專業運動人體科學課程實驗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10,2(30):109-111.

篇7

[論文摘要]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在醫學院校的發展已初見規模,為了克服體育院校辦此專業的缺陷,凸顯醫學院校的特色,以滿足社會需求,文章從培養方案與社會需求的關系出發,以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能用體育的方法去解決人的健康問題”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提出了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發展方向。

運動人體科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性學科,是利用生物學與醫學知識研究體育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功能和代謝等方面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的學科。它既涵蓋體育科學中的運動生理、運動生化、運動保健與康復、運動生物力學等課程,也包含生物科學和醫學等學科中的一些基本理論知識。1998年教育部將運動人體科學設置為本科專業,屬于教育學的體育學類。2004年普通醫學院校開始招收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學生。但因該專業招收的對象是“普通理科生”并且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再加上該專業是一個新專業,缺乏辦學經驗,大部分醫學院校在培養方案和專業建設上,基本上套用體育專業和臨床醫學等專業的相關課程,難以體現“以運動的方式和方法去解決人的健康問題”為特色的課程體系,導致在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上產生了偏差。為了更好地促進運動人體科

學專業的建設與發展,筆者就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發展方向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現狀

1.培養方案。運動人體科學的產生和發展順應了我國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到2007年止,全國擁有該專業的本科院校達27所,其中,已招生的醫學院校就有5所。各院校的總體培養目標與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所提出的培養目標基本一致,即“培養具備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和實驗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學校、體育科研機構、運動訓練基地和保健康復等部門,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教學、科研、競技運動和康復指導的高級專門人才。修業四年,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2.課程設置。因該專業緣起于體育院校,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設置方面,招收的是普通理科生,并且他們的體育技能素質又較差,再加上大部分體育院校缺乏臨床醫學專業作支撐,導致在課程設置中基礎課程偏多,而醫學知識過于簡單,特別是“在神經系統、骨關節、心血管、慢性疼痛等疾病的康復方法和手段,以及心理學方法在康復治療中的應用等方面的內容”就更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大多數院校在醫院實習的時間偏少,不能很好地適應運動康復的要求。

3.教材建設。教材是規范課程內容,體現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教材建設嚴重滯后,大多是使用臨床醫學專業和體育教育專業中的相關教材,在教學內容上難免造成不連貫性,影響教學質量。教材與培養目標不相匹配,就很難適應現在的教學要求。

4.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因所學課程大多為體育方面的知識,而大多數學生的愿望又是想成為康復治療師,再加上目前社會上對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了解和認識不足,導致該專業的畢業生“能在中等以上學校、體育科研機構、運動訓練基地和保健康復等部門,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教學、科研、競技運動和康復指導”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就業前景不盡如人意。

總之,隨著康復治療學專業的發展,若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不拓寬專業培養口徑,不改變招生對象以及學位授予方式,不對該專業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進行改革,則在醫學院校的發展道路將舉步維艱。

二、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發展前景

中國已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由此而帶來的老年人身體鍛煉和病后康復等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為此,學校必須制訂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為培養社會所需的既懂醫、又懂鍛煉的復合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人才而努力。

1.培養目標應與市場需求相統一。在現代生活方式疾病已成為全球公共健康核心問題的背景下,體育運動在這類疾病防治上的重要作用已初顯端倪,作為主要培養專門從事“體療”人才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已成為社會緊缺專業。為此,醫學院校應根據其獨特的資源優勢,靈活把握培養目標,既不能將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混同于體育教育學專業,也不能將它類同于康復治療學專業。應根據市場需求,認真探索體育與醫學之間的內在聯系,突出“如何運用體育的方法解決人的健康問題”這一主線,制訂培養方案,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以滿足社會市場需求。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業務培養重點應是:掌握體育、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各項基本的體育訓練方法以及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學會運用運動處方解決人類健康問題,即在掌握醫學理論的基礎上,采用適宜的運動量和運動形式來促進人體組織結構和生理機能的一系列積極變化,提高患者免疫能力。

2.凸顯醫學院校特色。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始建于體育院校,“落戶”于醫學院校,為了與體育院校互補,凸顯醫學院校運動康復的特色,將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成為較好地從事保健康復工作的“體療師”,應按照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的要求,采取前期公共教學模塊與后期專業分流的方式,合理設置教學課程。具體來說:第一,要將招生對象由“普通理科生”調整為“體育生”,學制四年,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或理學學士學位。第二,在大一和大二期間,采取公共教學模塊,讓學生掌握體育學及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主干課程除大學公共課外,應有系統解剖學、功能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基礎醫學概論、中醫骨傷學、運動營養學、運動心理學、體育保健學、運動創傷學、運動處方原理等課程。第三,在大三開始進行專業分流。一為“體育保健與康復”分流方向,主要是將學生培養成從事保健康復工作的“體療師”,主干課程為醫用物理、臨床醫學概論、醫學影像學、康復評定等,授予其理學學士學位;二為“休閑體育”分流方向,主要是培養學生具有休閑體育發展所需的學術研究、技術指導以及教育、組織管理與策劃的能力,主干課程為教育學、休閑體育概論、休閑體育社會學、休閑體育管理學以及體育技能實踐系列課,授予其理學學士學位;三為“體育教育”分流方向,主要是將學生培養成懂得康復保健知識的中小學體育教師,主干課程與師范院校的類同,授予其教育學學士學位。

3.合理安排畢業實習。實習是學生即將工作前的一個培訓階段,為學生向職場轉變做準備,非常重要。專業分流為“體育保健與康復”方向的學生,主要安排在醫院康復科進行實習,時間一般為6~8個月左右;專業分流為“休閑體育”方向的學生,主要安排在健身俱樂部或中學進行實習,時間一般為2個月左右;專業分流為“體育教育”方向的學生,主要安排在中小學進行實習,時間一般為2個月左右。所有分流方向的學生在第8學期返校后,針對實踐中出現的知識和技能空白,有所側重地進行補課。

三、對我國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發展的建議

為更好地促進、規范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進一步深化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改革,培養出高質量的專業人才,應組織專家編寫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教材。

把握人才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業的培養方向及人才培養目標,在招生對象方面,應將普通理科生改為體育生,以拓展畢業生就業渠道。因普通理科生體育技能稍差,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不濃。

同時,要瞄準人才市場需求,加大宣傳力度,注重人才培養質量和適應性,使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建設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篇8

【摘要】體育院校大學生品行修養與專業技能的提升在時間與精力上存在不可兼顧的現象。沈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結合自身專業特點,積極探討并構建了具有本專業特色的學生品行修養和專業技能相互促進模式,對學校教師、運動員提供了質量較高、效果較好的服務,同時也使學生的自信心、感恩意識、責任感和專業技能得到了培養。

【關鍵詞】品行修養和專業技能相互促進模式;構建;效果評價

一、研究背景及思路

沈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現有運動人體科學和運動康復兩個專業,四個年級學生總計247人。經過幾年的調查了解,大部分學生屬于“非第一志愿”錄取,部分學生在入學初期有悲觀情緒,學習積極性不高,專業思想不牢固。運動人體科學學院采取加強新生入學教育,嚴抓課堂紀律,開設早晚自習等措施加以解決。但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是不高,大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和信心。運動人體科學學院領導及輔導員通過座談、訪問等形式調查研究后,決定利用第二課堂構建一個學生品行修養和專業技能相互促進模式。

2011年3月至今,學院利用學生的專業優勢,組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帶領廣大學生義務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隊運動員進行疲勞恢復,義務為全校教師按摩,義務為校隊運動員進行疲勞恢復等,使黨團學形成合力,牢固學生專業思想,提高學生專業技能,提升學生品行修養,促進學風建設工作。六年來,在10多名教師和五屆300多名畢業生以及200名在校生的共同努力下,累計為教師按摩3500多人次,黨群義務獻工1750多個小時;為國家隊運動員服務2000多人次,黨群義務獻工1000多小時;為沈體校隊運動員按摩2600多人次,黨群義務獻工1300多個小時。

學生品行修養和專業技能相互促進模式緊緊圍繞學校的第一課堂教學和一線訓練等工作開展,是一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為沈陽體育學院一線訓練工作提供了保障;在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了教師黨員、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形成了“黨員帶群眾”“學長帶學弟”的良好氛圍,為學風建設和人文環境建設創建了平臺;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和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點,堅持問題導向,利用多方力量解決多個問題,建立了一個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品行修養和專業技能相互促進模式。

二、模式構建方法與過程

(一)設計主題活動,創建技能訓練實踐平臺,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

2011年3月5日,輔導員組織學生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義務為全校教師按摩,受到了廣大教師的好評和認可。根據活動反響和實際情況,學院領導及輔導員因勢利導,將此項活動由“一次性志愿服務活動”轉變成為“常規性志愿服務活動”,從大三年級中選取20名獲得高級按摩師證的學生組建了“義務按摩服務隊”,設置專門場所,在每個學期的教學周中,于周一至周五的12:20~12:50義務為全校教師按摩。

(二)爭取多方力量,保障活動質量,促進學生技能學習和品德修養

活動之初,學生的技藝水平低,積極性不高是影響活動的最主要問題。為此,學院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聘請專業教師為學生定期進行技藝培訓;二是充分發揮黨員、積極分子和學生干部的作用,組織“結對子”進行幫扶工作;三是召開研討會將教師們的肯定和贊揚傳達給學生,提升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學生從“要我去”變為“我要去”;四是建立考評機制,將出勤表現情況列入年終品行量化考評中,成為獎助學金評選的重要指標,定期組織“星級按摩師評選”和“推拿按摩大賽”,激發學生積極性;五是申請專門活動室,提高衛生質量,勤換床單和枕巾等,改善活動室的環境;六是定期搜集教師反饋意見和學生意見,召開總結研討會,及時改進不足,不斷完善活動制度,提高服務質量。

經過六年的堅持和努力,很多教師的頸、肩、腰等部位的損傷和疼痛得到了緩解和治。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屬于高層次人群,所以教師的贊許和評價使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高年級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更加自信和積極,他們將這種親身體驗傳導給學弟、學妹,形成了良好的氛圍。

(三)拓展服務領域,為競技體育服務,進一步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

1.“義務為全校教師按摩”活動

2015年3月下旬,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召開“義務為全校教師按摩”活動總結研討會。會議主要圍繞創新服務模式、擴大服務范圍兩個重點問題展開討論。經過激烈的討論后,學院決定將單一的為教師保健按摩項目拓展為運動員疲勞恢復和康復訓練指導服務;將服務對象從全校教師拓展為全校運動項目的校隊運動員,組建了“沈體運動員運動疲勞恢復和康復訓練指導服務隊”。經過一年多的堅持和努力,運動員的運動疲勞和損傷得到了及時的緩解和治療。他們對此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很多集訓隊紛紛咨詢合作事宜。目前,服務隊于每周一至周五的17:50~18:30為田徑隊和籃球隊進行服務,每天服務的平均數量為20~25人次。

2.服務冬季雪上項目國家隊

近三年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隊、中國鋼架雪車國家隊、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國家隊定期在沈陽體育學院集訓。運動人體科學學院主動與競技體校和競訓部門溝通協調,組織優秀的服務隊員為其做跟隊服務工作,得到了運動員、教練員、學校和國家隊的認可與好評。2016年7~8月的暑假期間,鋼架雪車國家隊強烈要求聘用運動人體科學學院6名學生為其服務。對于學生來說,國家隊和學校校隊運動員都屬于高水平人群,獲得他們的認同和積極評價使得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四)為大眾健身和社會體育服務,構建學生品行修養和專業技能相互促進模式

2016年3月下旬,學院決定根據社會需求,積極向社會拓展服務領域,與各類體育賽事公司和健身俱樂部合作,為馬拉松、越野跑以及大眾健身等運動員或體育鍛煉者進行疲勞恢復和運動損傷預防于康復指導服務。

2016年6月上旬,學院組織30名學生參與“巴圖魯――砥礪關門山越野跑”比賽的賽后服務工作;2016年9月上旬,組織20名學生參與“沈陽馬拉松”比賽的賽后服務工作。累計為社會體育愛好者或業余運動員服務1000多人次,黨群義務獻工500多小時。至此,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專業技能與品德修養相互促進的模式基本建立。

三、模式成效評價分析

(一)學校教師評價與意見

經過六年的堅持與努力,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所構建的學生品行修養與專業技能相互促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對學校50名教師進行調查,發現所構建的模式對教師有一定的幫助,尤其對緩解疲勞、減緩疼痛和釋放工作壓力具有很大的幫助。所調查的50名教師均認為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構建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價值,其中34%的教師認為很有價值,45%的教師認為比較有價值。由此可以看出,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所構建的學生品行修養與專業技能相互促進模式獲得了學校教師的一致認可與好評,具有一定的價值。

(二)運動員評價與意見

通過對100名運動員進行調查得出結論,運動員對所構建模式的作用與價值均有比較高的評價,46%和38%的運動員認為作用較大和很大,27%和51%的運動員認為此模式很有價值和比較有價值。由此認為,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所構建的學生品行修養與專業技能相互促進模式在運動員中的評價較高,對運動員具有一定的作用與價值。

(三)學生自我評價

通過對運動人體科學學院200名學生調查發現,學生在個人素質、專業技能以及體育運動方面均有一定的進步。比如91%的學生認為自身專業技能水平進步很大,81.5%的學生自我感覺更加自信樂觀,75.5%的學生認為交流溝通能力得到提高,還有部分學生能夠借助此模式結識更多朋友,了解學習體育項目。由此可見,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所構建的學生品行修養與專業技能相互促進模式對于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表現出了明顯的專業特色,符合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學生培養計劃與目的。

四、經驗總結

首先,體育院校基層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需從學生成長成才的實際出發,結合學生專業特色開展各類第二課堂活動,創建思想教育的載體和平臺,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其次,w育院校基層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應該緊緊圍繞學校教育教學、科研、訓練等中心工作,為完成第一課堂教學或鞏固教育教學成果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鄭k.高校學生能力素質模型構建及其應用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2]程舟群.論高職思政課教學與學生品行日常養成的融合[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4):108-111.

[3]王宇航,李曉歐.高校國際商務人才能力素質評價與學生管理科學化研究[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4(05):121-128.

[4]劉友田,苑來學.大學生品行實踐學分評定的實踐探索與理論思考[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8(04):431-435.

篇9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questionnaire, teaching experiment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stud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inadequate present teaching plan and content of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 put forward that the new teaching content of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 must be compil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at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practice is too easy and learning separates from clinic practice. Instead of confining in the traditional therapy practice, the subject should enlarge its contents, increase the new equipment knowledge and clinic practice periods, students' master of physical therapy theory and practices will be the good base for future's career of sport team doctor, researcher, P.E recovery doctor, and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關鍵詞:《理療學》;實踐課;教學計劃

Key words: Physical Therapy;practice;teaching plan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6-0266-02

0引言

“理療學”作為現代醫學科學中重要的學科,對于促進醫學的發展,以及人體科學、衛生保健和康復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的普及起著重要的作用。從事臨床醫學與運動醫學的實際應用、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專門人才逐年增多。針對體育類院校的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生理療學教學人員所承擔的教學任務能否按過去的教學模式進行?能否沿用過去的經驗安排?答案是否定的。醫學院校或醫院理療科培養實習生,雖然課程都是理療學,但所學專業不同、學生基礎不同、培養目標不同,原有統一陳舊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以適應培養高質量學生。

1研究目的

“理療學”是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重要課程,主要研究各種物理因子對人體的作用原理及治療作用等,常見的理療方法包括各種電療、光療、超聲波及磁療、蠟療、水療、肌電生物反饋療法等。目前,我國體育院校理療學實踐教學內容基本沿襲著20世紀70年代的教學模式,受客觀因素的制約實驗類型簡單,學生多以機械被動地參與程序化操作為主,而對臨床物理治療性實踐涉之較少。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許多專家、學者對體育院校的理療學實踐教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意見。“理療學”是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生的一門必修課,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方向是運動康復,對本科生的臨床理療技術實踐操作技能就提出很高的要求,只有達到一定要求才能拓寬就業面,所以改革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內容就成為必然趨勢。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為西安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2005級、2006級、2007級本科學生 共計64人作為問卷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64份,回收64份,問卷回收率100%。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國內大量有關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大綱、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培養計劃及其相關實驗課教學內容改革方面文獻資料,為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內容改革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資料。

2.2.2 專家訪談法。為了準確的了解各體育院校以及醫學院人體運動科學專業理療學實踐課教學計劃、內容及存在的問題,對從事多年理療學教學的10名專家、教授(北京體育大學、成都體育學院、南京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鼓樓醫院、陜西省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進行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內容改革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問題的面訪、會議走訪、電話咨詢及電子郵件聯系。

2.2.3 問卷調查法。對西安體育學院2005級、2006級、2007級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本科生對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習積極性、教材和多媒體教學以及學生對學習理療學對自己動手能力的培養和期望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

2.2.4 數理統計法。數據資料使用SPSS10.0、Excel 2003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2.2.5 項目教學法。突出實踐能力目標的實現,理療學教學內容上從“以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轉變成“以臨床治療的工作過程”為依據,將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程序化。在教學內容整合和程序化的基礎設計了電療、超聲治療、光療、熱療、磁療等八個綜合項目。每個綜合項目分為若干個子項目。如電療作為一個綜合項目,又分成低頻治療、中頻電療、高頻電療三個子項目,而各個子項目的學習過程中,既引導學生學習專業技能,又使學生在臨床參觀學實習中盡早熟悉實際的理療情境和場景,強化學生對理療治療模式的認同,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提高動手能力。

如電療模塊的教學,原有的傳授模式是以知識的邏輯線索為依據,依次介紹直流電療法、低頻電療法、中頻電療法、高頻電療法各單項技術,學生學習后雖然各單項技術掌握的較好,但對所學的單項技術何時、何病應用仍感茫然,既無法將單項技術,臨床治療有機地結合起來。為解決此問題,我們在教學中“以臨床治療的工作過程”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織安排,第一次教學設計為臨床參觀,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陜西省人民醫院的康復理療科進行4學時的實際情境參觀體驗,授課教師通過實際病例引導學生認識各種電療儀、針對各種疾病開具理療處方,制定理療方案、這樣就把理療治療操作中涉及到的單項技術,和臨床疾病治療聯系起來,授課教師講解示范、學生在“做中學”,教、學、練相結合完成項目教學。

這樣學生將所學知識技能應用于解決復雜臨床實際問題,培養了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既可達到職業能力目標的要求,又可在完成綜合項目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2.2.6 教學實驗法。2006級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學生采用原有的理療學學實驗課教學計劃,2007級采用改良后的實驗課教學計劃,兩個自然班均由同一教師進行實驗課的教授,兩級學生的入學分數,年齡,生源均相似,經統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

兩個班實驗授課課時相同均為24學時,其中2006級學生使用舊的實驗計劃教學內容授課,實驗單一而且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機會不多,實踐內容多以簡單理療儀器和火罐、按摩為主,2006級學生因為已經開設了體育康復學和運動保健學以及傷科與按摩,很多物理治療實驗重復所以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基本上學完后對所學知識應用比較差。而2007級學生使用新的實驗課教學計劃,雖然課時一樣,但是增加了音樂療法,生物反饋療法等多個實驗內容以及PT師的工作內容介紹等使學生參與到具體的理療治療方案和操作中去,教學反應效果非常不錯。在醫院見習期間,學生系統學習了閱讀理療醫囑及處方、執行醫囑、調整治療劑量、記錄治療結果等程序,學習與康復治療的患者交流溝通,將患者現存的所有理療治療問題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面思考,確定合理的理療方案,并使PT學生明確在患者所有的物理治療方法中理療的獨特治療作用及理療的最佳適應癥。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整體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教學中,由于實驗學時數按大綱的要求不變,而內容增加,因此在教法的選擇與運用上,我們根據不同的章節,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既有傳統的觀摩實驗法,又有改革創新的多媒體教法,如有的章節以作業形式完成,有的章節提出問題設計情景進行分析討論,同時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通過不同教法的綜合運用,不但節省時間,增加了內容,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分析、判斷、診斷、操作以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理療學實踐課教學的效果和教學的質量。

3研究結果

3.1 專家訪談結果。通過課題組對10名從事理療學教學的專家進行訪談,認為原有的理療學實踐課計劃不合理有8人,占80%;認為學生運用物理治療實踐能力與理論結合差的有9人,占總人數90%;大部分專家都認為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內容需要改革,專家認為應該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實踐課教學,通過不同教法的綜合運用,不但節省時間,增加了內容,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分析、制定計劃、操作以及熟練運用物理治療設備的能力。

3.2 學生理療學考試操作考核情況。考核學生的學業成績是教學效果的反饋環節,考核方法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影響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是課題實施過程中通過對人體系2006級和2007級學生的理療學的實踐考核發現由表1顯示,兩個班在不同教學計劃實施下其他基本相同的條件下人體系本科生2006級和2007級期末理療學實踐考核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

3.3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從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各學校在制訂理療學教學進度和大綱時,基本上是按教材的順序制訂的,我們認為教學進度的制訂與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關系。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從事某種活動的精神力量,學生對某個知識點能否產生興趣,教學的內容起著主要作用,理療學所采用的教材前后內容聯系不大,可根據學生的興趣,合理地安排實驗課教學內容,讓學生剛接觸這門課時就對本學科發生強烈的興趣,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今后的學習。以實際操作在先、理論講解在后,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改善提高了學習效果。比如在講授“電腦中頻治療儀”時,我們設計了幾個符合教學要求的,真實的典型的病例,在上課前把典型病例和“電腦中頻治療儀”的操作說明書發給學生,學生分組討論,設計理療方案、開具理療處方。

課上由教師引導,小組代表分先后講解、示范小組成員的學習討論結果,再由教師進行正確的電腦中頻治療儀的操作演示。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要求教師思維活躍、知識全面,善于組織和引導,善于總結和歸納,教學相長,促進了教學活動的良性循環。

3.4 加強理療學實踐課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對理療學中重點、難點問題,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圖片、視頻資料等充實教學課件,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向功能,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部分章節可采取PBL(PBL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自我指導學習和小組討論為教學形式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式討論,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加深對授課知識的理解。

4結論

4.1 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理療學實踐課教學,通過不同教法的綜合運用,不但節省課時,還增加了臨床醫學內容,更主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

4.2 理療學實踐課教學計劃的重新修訂把一些前面開設的教學內容重復的知識進行了刪減(要對照學生培養計劃中有無重復課程內容或交叉內容),根據各個院校理療儀器設備的不同條件,因地制宜的開展實驗課教學工作。

4.3 實踐課以電、光、聲、磁、蠟、水療的治療技術和方法、操作注意事項等為重點,在每節理論課之后安排相應內容的實踐,通過在實際治療場景下教師集中講解演示和學生分組操作練習,使學生系統熟悉和掌握各項操作技能,并加深對理論課教學內容的理解。

4.4 體育類院校可以讓學生到醫院的理療科進行實習或見習,學習與康復治療的患者交流溝通,將患者現存的所有康復問題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全面思考,確定合理的理療方案,使學生不僅學習到了理療學的理論和技術,還能通過實際情景下的臨床參觀實踐,邊學邊做、融“教、學、做”為一體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專業態度、專業情感、和專業素質。

4.5 通過教學改革打破了原來的理療學實踐課教學常規,原來的自然班的教學可以根據課的教學內容不同進行自然班教學和分組實驗教學。提高了學生操作理療儀器設備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叢芳,朱迎九,侯勇倫.新建康復治療專業理療學課程教學實施的探討[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8,11:1096-1097.

[2]柯紅.高職理療學的教學體會[J].現代企業教育,2008,12:23.

[3]鐘玲,等.高校實驗室管理體制改革與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探索[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3(4):328-329.

[4]歐陽燕.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專業醫學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17(3):76-78.

篇10

1我國社會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現狀

從1993年天津體育學院開設了社會體育專業至今,社會體育已成為體育專業教育中的主干專業,辦學規模僅次于體育教育專業,布點院校也從單一的體育類院校擴展到師范、綜合、工科、醫藥、財經、農業、民族等類型院校。[1]但其畢業生改行易業的現象嚴重,這與課程本身的設置有很大的關系。在《專業規范》中,設置健身與休閑運動指導、健身與休閑俱樂部經營管理、體育社會工作三個專業方向。陳章玉在《我國普通高校本科社會體育專業方向設計及其課程設置的研究》中指出在社會體育大專業下細化專業方向的必要性,提出體育健身指導與管理、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保健康復專業(醫療體育和矯正體育)三個方向。[2]本文就健身指導這一專業方向的運動人體科學知識體系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與適用性進行判別,其依舊沿襲體育教育、運動訓練的課程體系,例如以生理學、運動醫學和生物力學等為代表的傳統學科體系,其服務對象仍然限定在部分高水平的運動員,目標也只是提高運動成績。盡管有的學校也開設了一些符合專業特色的學科,如華南師大開設的《運動與健康促進》,但就全國范圍而言,預防的觀念、服務于“亞健康”人群的觀點還需要一個討論、推廣的過程。大多數高校如成都體院、華東師大、首都體院、廣州體院、廣西師大、湖北大學、湖南師大、云南師大等學校的運動人體科學課程以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為主,[3]這些課程的設置與運動訓練等專業的課程區分不明顯,沿襲了傳統的運動人體科學課程,服務于正常人運動狀態下人體的變化,并以此為研究基礎。其理論基礎的構成是“運動”,并沒有體現出社會體育專業服務于大眾體育健身的特色。顯然,這與社會體育培養的目標———即大眾體育健身的專業體育指導人才是相悖的。預防醫學作為與人群健康有關的衛生學基礎理論,必然與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與實施有著極為重要的邏輯關系,其中的“一級預防”是最積極主動的預防,更是與體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體育運動是預防醫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級預防”。而傳統預防醫學從中醫“治未病”的角度出發,對影響大眾健康的社會、心理、生物等因素有著整體的認識和把握,尤其在亞健康預防與調治上也有著獨到的優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社會體育課程體系,把“預防醫學”理論引入大眾健身指導的理念中,從而培養出能夠運用專業的體育健身和預防醫學知識來指導大眾健身、緩解社會亞健康危機的專業人才。馬玉成在《體育學科加強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中提到:在當前的專業設置下,改革課程,加強體育專業中健康教育的比重或加強預防醫學專業中體育的教學內容。[4]

2預防醫學理論對大眾健康的理論指導

數據表明我國大多數人群屬于亞健康狀態,而預防醫學理論無論是在現代醫學還是傳統中醫中,都是維護人群健康的主要理念;以預防醫學理論為基礎的大眾體育健身是緩解亞健康、促進大眾健康最為簡單、有效的手段。

2.1中國的人群健康分類和亞健康人群

眾所周知,21世紀是健康的世紀,人們對于健康的訴求超過以往任一時代。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文明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并且使疾病譜出現新的變化趨勢。這些“文明病”的產生與病變,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屬于健康與疾病的中間狀態,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學者將這種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間狀態,稱為亞健康狀態。根據中國國際亞健康學術成果研討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人群健康基本分為健康、不健康和亞健康三類,分別占的比例為15%,15%,70%。(見圖2)對于這70%的龐大亞健康人群,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臨床醫學對此人群的干預也顯現出一定的局限性和被動性。它是一個動態的狀態,或者向疾病狀態轉化,這是自發的;或者向健康狀態轉化,這就需要自覺,需要付出代價和努力,同時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

2.2預防醫學思想與運動干預理念對預防、治療亞健康的指導

預防醫學是研究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學科。中西醫的預防醫學思想同多異少,雙方的預防手段都多樣而有效,兩者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

2.2.1現代預防醫學

現代醫學由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三大部分組成。應該指出的是,隨著人類疾病譜的改變,預防醫學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它以人群為主要研究對象,應用預防為主的思想,探討自然和社會環境因素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分析疾病的發生與發展規律,研究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通過公共衛生實踐,達到預防疾病,維護和促進健康的目的。[5]促進健康和防止發生健康向疾病轉化正是預防醫學所研究的范疇,亞健康也成為新世紀預防醫學所面對的重要研究課題。

2.2.2傳統預防醫學

傳統預防醫學即中醫預防,早在二千多年前,《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中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的觀點,已經孕育著“預防為主”的思想。它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從預防觀點出發,通過研究人類健康與疾病發生、發展和傳變規律,探索消除對人體健康有害因素和利用有益因素的措施,以預防疾病發生發展和傳變的系統理論。[6]現代預防醫學重視外因,重視群體,主要是針對疾病,尤其是流行病、傳染病在人群中的發生、發展規律,探索和分析環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對人群健康的影響,并通過公共衛生措施達到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的目的。而中醫“治未病”思想則更重視內因,重視個體,主張通過飲食、運動、精神調攝等個人養生保健方法和手段來促進人體的陰陽和諧,提高機體內在的防病抗病能力。[7]在新的健康醫學觀的指導下,中西醫的預防醫學體系正在走向融合,并將成為指導大眾健身、促進民眾健康的理論基礎。體育健身在各個方面都對人們的健康起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其一,體育運動能夠有效治療心理疾病,排解緊張煩躁等不良情緒。其二,長期合理的體育活動能夠有效延長壽命、增強體質,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其三,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使大眾的娛樂生活方式體現健康、陽光、科學和文明的特點,防止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侵蝕人們的健康。通過專業的運動健身指導,充分發揮預防醫學的理論優勢,現代預防醫學能夠為社會體育工作者開具“運動處方”提供理論基礎,而推廣傳統預防醫學的健身氣功及一些養生術可以有效促進大眾健康。總之,社會體育工作者應該合理運用預防醫學知識,及時把介于健康與非健康之間的“中間人”拉回到健康人的隊伍中來。

3“醫體結合”與健康促進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取得金牌總數第一的優異成績,奧運爭光計劃基本完成。北京奧運后,作為我國體育工作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全民健身計劃,也借著奧運之東風開展的如火如荼。而要想真正在理論上對體育的健身意義和作用有較高的認識,必須借助于預防醫學的深入發展。因為社會體育的服務對象是人群,調查研究人群的健康與疾病狀況,了解引起疾病和健康的背景和原因,是制定體育保健措施的基本前提。沒有基本的預防醫學的理論指導,全民健身運動就難以有的放矢。[8]在預防為主觀念上建立起來的三級預防原則是預防醫學的核心,它體現在對個體及群體在疾病發生前后的各個階段的全方位預防,其中的一級預防是指控制和減少有關危害健康的任何危險因素,建立并維護有益于人類身心健康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而體育運動正是屬于“一級預防”。[9]醫學家認為,當代非傳染性疾病的預防主要在一級預防上下功夫,因為這些疾病的病因都來自不合理和不正的“生活方式”。而體育的本質和特點決定了體育是促進人類健康的重要途徑之一,它的價值在于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培養人們的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社會能力。[10]因此,從本質上來講,體育鍛煉和預防醫學的根本宗旨都是預防疾病,提高大眾抵抗疾病的身體素質。那么,兩者在具體的實施途徑上都有眾多的相通之處,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補充。可見,醫體結合對健康的促進是全方位的,“醫體結合”的健康中心是防治生活方式疾病的新載體,是一項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在健康促進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10]所以在體育基礎理論教學中將兩者緊密結合就具備了足夠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