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模式

時間:2022-08-28 09:21:48

導語: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模式

【摘要】護生核心能力(NCC)是護理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最主要的綜合能力。本校以NCC為導向開展人體解剖學課程的建設,通過應用SPOC教學模式,開發和收集優秀網絡教育資源,實現信息技術和教學過程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使其積極主動投入學習中,以提高NCC和綜合職業素養,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需要。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護生核心能力;SPOC教學模式

護生核心能力(Nursingcorecompetency,NCC)是護理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綜合能力,是護士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態度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的有機結合[1]。主要從以下幾個維度體現:臨床生物醫學科學維度;一般臨床技能維度;批判性思維推理能力維度;關心維度;道德和責任維度;終身學習維度[2]。以NCC為導向開展人體解剖學課程的建設,通過應用SPOC教學模式,開發和收集優秀網絡教育資源,實現信息技術和教學過程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使其積極主動投入學習中,以提高NCC和綜合職業素養,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需要。

1課程建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通過對本門課的學習,使學生能熟練掌握人體各部的基本結構,了解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合理使用解剖學基本知識與術語,培養學生認真求實、關心理解病人的優秀品格,培養學生健康教育、交流溝通、信息運用、自主學習、批判性思維能力等在護理崗位上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及臨床實踐提供必要的基礎,以便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從事臨床護理工作,達到學以致用。教學內容:根據護理學專業培養目標,將課程根據護士執業資格考核的人體系統進行了模塊化設計,優化與整合融入了思政教學內容,導入臨床經典病例,以引導學生進入臨床護理情境中,從而增加學生的臨床護理感受,并激發學生臨床思維和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程的針對性與實用性,使教學內容在深度與廣度上更為接近于護理學專業需求。同時把臨床護理解剖學前沿內容引入課堂教學,使學生了解學科最新知識,從而更好的培育與臨床護理接軌的應用型人才,為未來臨床護理工作奠定扎實的形態學基礎。

2課程建設的“5種”能力提升

2.1立德樹人“全程化”提升關心、道德和責任維度能力

從護理崗位的角度,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培育其職業素養并強化團隊意識,將德育與素質教育有機統一起來。以果為傲,加強愛國情懷;以人為本,形成愛傷意識;以情為感,提升奉獻精神;以例為鑒,增強責任意識;以團為聚,促進協作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同時,通過社會實踐等活動,如在疫情期間,學生們積極加入志愿者行列,宣傳防疫知識,做好體溫檢測,健康咨詢等工作,培養了學生以人民利益為重、不畏犧牲、救死扶傷的精神,激發學生勇于擔當的社會責任感。

2.2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加強終身學習維度能力

運用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進行人體解剖學課程構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各項學習活動,如思維導圖、反思匯報、在線測試等。學生完成線測試等學習任務后,根據個人掌握知識的情況可將不懂的問題發布到論壇,與同學和教師一起交流、討論,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其主動探索和優化知識的良好習慣。同時,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或電腦自主學習、回顧與總結,有效加強了護生終身學習維度的能力。

2.3教學實施過程強化臨床生物醫學科學維度能力

體現了“學生為中心,任務為導向,教師為引導”的教學理念。教學環節完整、有序,按照教學設計,合理安排了教學環節,注重啟發與探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課前,教師通過優慕課教學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單元導學明確任務,進行課前線上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預習報告,闡明疑問。教師通過平臺了解學生預習情況。課中,理論課教學: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對重難點進行講解答疑。開展小組討論,對臨床典型病例進行分析并找出其解剖學基礎。選派代表上臺展示其結論,教師點評、分析與總結等。每個模塊教學結束后,開展“小組制”知識競賽,鞏固所學知識。學期中開展翻轉課堂比賽,鞏固拓展課內知識。實驗課教學:利用人體標本和模型,并有效應用信息技術,虛擬仿真數字人系統進行實驗教學,降低抽象概念與形態學描述多給學生帶來的學習難度,使其更形象的鞏固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與記憶。課后,學生在線上完成思維導圖與反思、典型病例與圖片、在線測試、課程論壇等課后作業。教師對于學生提交的作業及時批閱與反饋,并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綜合學生線上及線下學習情況,根據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相關的內容,進行整理寫出教師筆記。

2.4教學方法提升批判性思維推理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我校NCC能力居于中等水平,其評判思維能力和協作溝通能力則居中等水平或稍弱。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采用了靈活多樣的特色教學方法。利用病例探究、任務驅動、情景模擬等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忱,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友好地合作,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2.5建設路徑提高一般臨床技能維度能力

本課程依托優慕課教學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與課內、課外項目并行,理論與實踐結合,采取多種維度開展教學。既鞏固拓展課內知識又強化教學活動的實踐性、開放性和多樣性。以NCC鍛煉為導向,改革實驗教學模式,設計相關護理解剖實驗方案,編寫案例,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提高辨識標本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專業綜合素質,以提升NCC。

3課程的評價

3.1考核方式“以評促學”

由過程性評定與期末評定兩部分組成,權重各占50%。將線上、線下學習內容與開展活動納入其中,評價手段包括在線測試、課程論壇、專題匯報等項目。實驗考核利用虛擬仿真數字人系統進行,共設置5次考核,共計5個模塊,12個單元,120個知識點。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教師進行動態的監控和評價,不斷完善教學管理,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相長,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

3.2圍繞護生核心能力培養,實踐效果分析

以NCC為導向,使學生自主互動學習向縱深方向推進,促進專業內化與吸收,使NCC得到全面提升。干預后的兩組NCC對比,實驗組各維度能力得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注重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內化,獲益更為突出。立德樹人“全程化”提升了關心、道德和責任維度能力;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加強了終身學習維度能力;教學實施過程強化了臨床生物醫學科學維度能力;多樣化教學方法提升了批判性思維推理能力;多渠道建設路徑提高了一般臨床技能維度能力。結果證實,圍繞NCC培養,應用SPOC教學模式,有助于綜合知識體系建立,有效促進護理學專業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

4課程實際推廣應用價值

以NCC培養為導向,應用SPOC教學模式,進行人體解剖學課程構建,包括:課程目標、教學大綱、網絡教學資源、習題試卷庫和多元化評價體系等,并實行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程共實施了六輪教學改革,并運用到了我校的本科生護理學專業課程中,很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護生的實踐技能、批判性思維推理能力、溝通組織能力等NCC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并獲得了師生的普遍贊譽。

參考文獻

[1]王佳琳,彭文濤,王國蓉.西部地區實習期護生護理核心能力現狀的調查[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1(1):24?26.

[2]黃素芬,龔國梅,陳麗霞.高職護生核心能力的比較性研究與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5):113?115.

作者:邱鑠 單位:山東英才學院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