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工程學的應用范文
時間:2023-12-25 17:37: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體工程學的應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J0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6-0087-02
人體工程學是一門研究人、人造物、環境三者關系的科學,在展示設計中,人體工程學的研究是設計者確定各項設計形式,制定各種標準的依據。優秀的展示設計,不僅有賴于藝術的構想,同時也依賴于正確地處理好人一展品一環境之間的關系。同時了解人體在展示環境中的行為狀態和適應程度是確定各種數值的基礎。在展示中,人的基本行為是行走和觀看,因此,我們研究展示中的人體工程學也都圍繞這二者展開。
一、展示中的尺度問題
從展示活動的特點分析,與尺度有關的行為主要是行走與觀看。尺度問題是人體工程學中的最基本內容,也是最早開始研究的領域。人們最初是從經驗出發來確定產品等人造物的尺度,這種方式沿用了幾千年。工業時代的來臨造成了產品的社會化,另一方面是千差萬別的人類尺度。為了解決這三個矛盾,人們開始了對尺度問題的研究,這些研究發展成了人體測量學。
人和人的尺度各不相同,但以一個群體來考察,可以發現人類的尺度是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的,考察的群體愈大,這個規律就愈明顯。人體測量就是通過對大量人的測量后,運用數理統計分析處理,總結出這一分布規律。這些通過測量和數量統計得出的數值是我們確定展示有關尺度的依據。在展示中,與尺度關系最密切的是“可容空間”的設計問題。展示中的可容空間指的是展示的場地、通道和其他活動場地,此時應取教高的百分位,即選取大個子作為依據,一般來講,適應域越寬的設計,其技術成本方面的要求也越高。設計師應在平衡各方面的因素之后,盡可能地保證較多的人的使用需要。
一般展示空間的通道寬度,是按人流股數計算的(每股人流以60cm計),最窄處應能通過3~4股人流,最寬處可通行8~10股人流。需要環視的展品,周圍至少應有2m左右寬的通道,低于這些標準,可能會造成人流堵塞,或損壞展品。
展示中與人體尺度有關的還涉及到以下兩個方面:
(一)陳列密度
陳列密度是指展示對象所占展示空間的百分比。設計得當的密度,不僅可提高展示的效率,也能使觀眾在輕松的氣氛中觀賞展示對象。而過大或過小的密度,都會影響展示的整體效果。過大的密度,容易造成參觀人流堵塞,也會使觀眾感覺疲勞,降低展示的效果;陳列密度過低,則會使展示空間顯得空曠、貧乏。
陳列密度的大小還與展廳的空間跨度、凈高有直接的關系,同時也受展示物的視距、展品的陳列高度、展品的大小、展示形式以及不同觀眾類型等因素影響。展示空間較寬敞時,可使陳列密度稍大,也不顯得擁擠;如果展示空間低矮,同樣的陳列密度也會顯得擁擠。展示對象的尺寸較大,展示視距又近,也會使人覺得空間擁擠。?
(二)陳列高度
陳列高度是指展品或版面與參觀者視線的相對位置。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分析:觀眾對陳列高度的適應受人體有效視角的限制,一般陳列高度不宜超過350厘米;經常運用的展示高度是80、250厘米之間的區域;人機工程學的研究表明:人體的最佳視覺區域是在水平視線高度以上20厘米,以下40厘米之間這個60厘米寬的水平區域。如果以亞洲人一般標準高度165厘米計,最佳的陳列高度應在125―185厘米之間,重點展示的對象陳列在此區域內,較易獲得良好的效果。
二、展示中的視覺問題
展示活動是一種視覺藝術活動,而視覺是人類最重要的感知能力,通過視覺可以感知外部世界的形狀、大小、色彩、明暗、肌理、運動等多方面的信息。由視覺傳達的信息比其它所有感官所傳遞的信息的總和還要高出好幾個數量級。因此,視覺是人類了解世界最主要的工具。從對視覺的科學分析中,我們得出如下幾種視覺的運動規律:視線水平移動比垂直移動快;水平方向尺寸的判斷比垂直方向準確;視線移動方向習慣上是從左至右,至上而下。
三、視覺傳達效率的提高
視覺傳達系統設計的最終目的是要更有效地傳遞視覺信息或者說,讓使用者能看見我們想傳達的東西。根據這一目標,首先應以整體的角度對信息行組織,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調動視覺的傳遞手段。對于某些信息的表達,有的要加強;而對某些信息則要減弱。就視覺生理的角度提高視覺傳遞效率的途徑:
(一)增加信息的絕對強度
這是一種使用最廣泛的手段,如將展示中的字體或標志做得。更大、更醒目;色彩的飽和度更高等均屬此種。這種方法主要是使被傳遞的信息在強度上高于其它信息,以便排擠掉其它信息。這種方法的問題在于信息強度的提高不是無限的,過度視覺信息會提高接受者的生理“閾值”,使之“視而不見”,不利于觀眾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二)增加信息的相對強度
以弱化環境以及其它次要的視覺信息的方式來突出主要信息,以達到“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這種方法對現代信息傳達設計來說,是一種比較合理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人的視覺習慣
一個多維量的視覺形象要占用多維的信息通道,這是不言而喻的。人在視覺信息傳遞的過程中,隨著傳遞次數的增加,可以自動地省略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而把多維量的信息抽象成一個簡單的符號來傳遞和貯存。根據這個事實,將視覺信息與人們熟悉的某種形象或符號建立某種聯系,如用形象符號代替特定的文字,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傳遞效率。
(四)選擇最有效的信息表達方式
人在不同信息通道的信息傳遞率是不同的。實驗表明,人眼對一條直線在方向上的變化比其長短上的變化要敏感一些,對三角形比圓更敏感。這些例子表明,不同的信息表達方式對人視覺的沖擊力是有差別的。展示設計的傳達體系,要根據需要選擇最有效的表達方式。
上述各點僅從理論的角度闡述了一些提高信息傳遞效率的思路,在實際的設計之中,應靈活應用這些理論。
參考文獻:
[1]劉華東、郭紅玲.展示設計與制作[M].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9.
篇2
關鍵詞:船舶;內裝設計;人體工程學;解決方案
1.前言
人體工程學是20世紀40年代后期發展起來的一門技術科學,由于人體工程學適用于不同的領域,故也產生了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和名稱,我國常用的名稱有:人類工效學、人體工程學、人機工程學、人類工程學、工程心理學等。
考慮船舶內裝設計的特點,本文采用人體工程學這個名稱,它是研究人與工程系統及其環境相關的科學。
在船舶設計和建造滿足法規、公約、規格書的基礎上,船東往往從安全、便利、舒適等角度提出報驗意見,而這些正是人體工程學所涉及的內容。
本文就貨船內裝設計過程中遇到的若干問題進行分析,在滿足規范的前提下,運用人體工程學原理研討解決方案。
2.室內梯道的踏步凈高與頂棚凈高
室內梯道的踏步凈高,指室內斜梯踏步表面距其上方物件(天花板或結構)的暢通豎直高度,該范圍內不應有任何凸出物。
室內梯道的頂棚凈高,指室內斜梯底部地面距其上方物件(天花板或結構)的凈空高度。
室內梯道的踏步凈高與頂棚凈高的確定依據:
(1)《人體工程學圖解――設計中的人體因素》中建議:梯道上^頂的連續空間最小為2 235 mm;頂棚起點距地面凈高為2438mm。如圖1所;
(2)《船舶造型與艙室設計》中建議:梯道踏步凈空高度為2 150~2 300 mm;對室內梯道的頂棚凈高則未作說明;
(3)《船舶人體工程學應用指南》中建議:所有梯道至少保持2 130 mm的暢通凈空高度;對室內梯道的頂棚凈高也未作說明;
(4)在船舶生產設計中,甲板層高作為定值,室內梯道區域會跨過1~2個肋位,強肋位往往在甲板面下設T型梁結構。另外,受管路、電纜布置影響,室內梯道的頂棚凈高很難設計得很高;而受各種因素局限,室內梯道的頂棚凈高一般在2 150 mm左右。
以筆者工作經驗,室內梯道的頂棚凈高設計為2 100mm、2200mm時,往往會遇到船東不滿意的情況,問題在室內梯道頂棚與室內梯道天花板的交界處,即梯道頂棚起點,船東說下樓時感覺在這個地方會碰頭,每次要低下頭才敢通過。
筆者(身高1.75 m)曾親自去上述室內梯道現場感受過,刻意不低頭、目光平視,感覺前方的天花板距離自己較近,但只要邁下一級踏步就會感覺順利過去了,所以會碰頭其實是個錯覺,這涉及人體工程學中的心理裕量問題。
要使人在下樓梯時不產生碰頭的心理感受,加大室內梯道的踏步凈高是最直接的解決措施。但如果室內梯道的頂棚凈高受局限,室內梯道的踏步凈高也隨之受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確定梯道頂棚的起點位置就成為一個關鍵。
按人體工程學的“人體尺寸”概念:由于人的個體和群體差異,人體尺寸有很大的變化,設計時幾乎不用平均數,而采用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數值分段,將身高或肩寬等在尺寸上分為一百等分,設計上要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但必須滿足大多數人的要求?!度梭w工程學與室內設計》中建議選用第95百分位的尺寸,如設計通行間距時選用95%的人能夠通過的走道,而只有5%的人通行有困難;
(5)鑒于《GB 10000-88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是較早的標準,而人體尺寸數據具有較強的時效性(一般每10年就需修訂一次),這些年來中國人的平均身高是增加了,故筆者在室內梯道模擬簡圖中的人員身高選用第99百分位的尺寸:1 814 mm。由于上述數據是在不穿鞋的情況,而船員工作時都是穿著鞋的,于是還需加上鞋高來修正,即人穿鞋時的身高尺寸為:1814+36=1850mm。
同時,還應注意到人上下樓梯時身體是前傾的,一般取傾角為7.5°,此時人的豎直高度為1 850×cos7.5°=1 834 mm;
(6)人上下樓梯時,眼睛看到前方的梯道頂棚距自己較近,會產生會碰頭的感覺,因此需考慮人體工程學中的心理裕量,一般取90 mm。
人頭頂距眼睛的豎直高度約100~110 mm,本模擬圖中取110mm。
人腳落在斜梯的踏步上,足中心與踏步前緣的距離取100mm。
(7)《國際消防安全系統規則》中規定:客船的梯道傾斜角應不大于45°;貨船的梯道傾斜角一般是45°,但不得大于50°。本文僅涉及傾角不大于45°的室內斜梯,故模擬圖中室內斜梯傾角定為45°。
船用斜梯,其踏步的高度應不大于250 mm,但不小于200mm,模擬圖中取250mm。
根據上述尺寸繪制的室內梯道模擬圖,見圖2。
由圖2可知:室內梯道的斜梯傾角為45°時,為使梯道頂棚在人(身高1 850mm)的心理裕度(90mm)之外,梯道頂棚凈高不宜低于2 200 mm,梯道頂棚起點距斜梯第1級踏步水平距離不小于217 mm,取整為220 mm。
為此,筆者這里提出一個簡稱“梯道頂棚220”的設計原則:對傾角不大于45°的室內斜梯,梯道頂棚起點距地面凈高應≥2 200 mm;同時,梯道第1級踏步頂點距頂棚起點的水平距離應≥220 mm。
運用上述原則,筆者設繪了此情況下的室內梯道頂棚布置,并放人身高1 850 mm的人物進行驗證模擬,驗證結果是可行的,見圖3。
如果船東、船員是歐美人,則“梯道頂棚220”的設計原則應加100 mm予以修正。
如果受條件制約,梯道頂棚起點距地面凈高
3.室外斜梯平臺通道的通行凈寬
船舶上建各甲板層一般在甲板室圍壁外設一個平臺來布置室外斜梯,本文將其稱為室外斜梯平臺。
室外斜梯平臺在靠近甲板室的―側開梯口,梯口外側設欄桿,室外梯平臺的外邊緣也設欄桿,人自斜梯登上本層甲板后,要去往更上一層甲板,就要經過這個兩側均有欄桿的通道,這個通道稱為室外梯平臺通道。
傾角50°的上建室外斜梯,室外斜梯平臺梯口長度一般≥1 800 mm,圍繞梯口在平臺上焊一圈攔桿扁鐵,于是梯口外側的欄桿長度一般≥2 000mm。
梯口外側的這一段欄桿是獨立的,該段欄桿一般設3根欄桿柱,首尾兩根欄桿柱均帶有斜撐,影響實際的通行凈寬,如圖4所示。
室外斜梯平臺通道凈寬的確定依據:
(1)室外梯平臺通道一般會作為上建區域的脫險通道,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的《國際消防安全系統規則》:貨船用作脫險通道的梯道和走廊的凈寬度應不小于700 mm,并在其一側應裝有扶手,凈寬度為1 800 mm及以上的梯道和走廊應在其兩側裝有扶手;
(2)《船舶人體工程學應用指南》中,對一人通行的走道寬度建議≥710 mm,但未說明人抬擔架時所需的通道寬度;
(3)《人體工程學圖解――設計中的人體因素》中對人在字智榭魷濾需求的最小通道寬度(610~915 mm)進行了說明,其中人在腋下拄雙拐時所需最小通道寬度為915mm,可作為人抬擔架時所需通道寬度的參考值;
(4)《室內設計資料集》對人提行李時所需通道寬度是910~1 060 mm。
筆者認為,對室外梯平臺通道,阻礙其通行凈寬的關鍵是欄桿柱的斜撐。但《載重線公約》規定了欄桿柱的斜撐不能隨意取消,于是筆者考慮將妨礙通行凈寬的欄桿柱的斜撐換為肘板。
國際船級社協會對欄桿柱撐條的替代裝置有規定,中國船級社《法定檢驗實施指南》對此規定有明確說明。
筆者采用代換每第3根欄桿柱的斜撐,符合上述規定中“替代至少每第3根支柱處由撐條支持的裝置第(a)項”,于是按K?bs≥2.9?bs來設計肘板下端長度。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上建區域的甲板厚度20mm,所以就不必加焊扁鋼了。
基于以上考慮,筆者設繪了每第3根欄桿柱的斜撐代換為肘板的方案,使實際的通行凈寬大為改善,獲得了CCS驗船師的認可,船東也很滿意,見圖5。
4.分羅經木墊的高度設計
船舶駕駛室兩翼的方位分羅經用來觀測羅經差,所以必須高出舷墻,而普通人的身高,在觀察六分儀時比較困難,可能看不見水線,因此需要加一個墊高的底座,即在分羅經底端設一個環繞分羅經的木墊。
按我司設計分工,分羅經由設計電裝確定參數并向專業的設備商訂購,因為每型船的羅經設計參數不一致,不同設備商供貨也不同,實際裝船的分羅經的高度往往并不一樣,這導致了分羅經木墊的高度無法設計為一個固定值。如果確立一個高度的設計原則或計算公式,在設計分羅經木墊時作為參考就方便很多。《人體工程學與室內設計》中建議:常用高度一般選用第50百分位的尺寸,如門鈴、把手、電燈開關的高度。
筆者在分羅經木墊模擬圖中:
(1)普通人的眼高,選用《GB 10000-88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中第50百分位的尺寸:1 568 mm;人穿鞋時的眼高尺寸:1 568+36=1 604 mm;
(2)《GB 10000-88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中第50百分位選用成年男子的身高尺寸:1 678 mm。
統計數據表明,1997年中國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已達1 692 mm,相較《GB 10000-88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中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增加了14 mm,那么眼高的平均值也相應增加。為此,筆者把分羅經木墊模擬圖中普通人的眼高設為1 620 mm;
(3)人頭部在端正狀態時,視線范圍是水平視線上下30°,人若稍稍低頭,則視線范圍可以擴大到60°。
為避免個子高的人站上木墊要拱肩低頭地觀看分羅經(即面板在人視線60°范圍外)導致不舒服,筆者另設繪了一張高個子人的分羅經木墊模擬圖,用來模擬驗證。
筆者選取了《GB 10000-88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中第99百分位的尺寸:1 705 mm;人穿鞋時的眼高尺寸為:1 705+36=1 741 mm,取整為1 740mm。
由上述分析可知:站上同一高度的木墊,如果普通身高的中國成年男子(水平視線高度1 620 mm)俯視30°可以看見面板,那高個的中國成年男子(水平視線高度1 740 mm)稍稍低頭(俯視42°)也可以看見面板,如圖6所示。
綜上所述,分羅經木墊高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H=(h+220)-1 620=h-1 400(mm)。式中:h――羅經面板距甲板面高(mm)。
篇3
【關鍵詞】人體工程學啦啦操服裝應用性研究
1前言
當今社會愈加關注人類健康與環保的生活方式,響應全民健身的號召,中國掀起一股啦啦操浪潮,在校園、廣場、健身房或比賽現場它的身影無處不在,啦啦操作為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普及。現代服裝設計理念強調的是服裝設計中把人、物、環境這三大要素融合于各類設計中,在滿足人的生活及心理需求的同時,強調產品設計的功能性與舒適性是當代設計的主題。如何根據啦啦操特點結合現代設計理念,設計出功能性強又符合人體工程學特點的啦啦操服裝成為當前急需要研究的課題。
2人體服裝設計
服裝可以理解為人所處的生活環境中,離人身體最近,能穿著,能感覺得到東西。服裝設計就是指把服裝的各種構成要素合理運用,根據服裝制作的目的,把各種必要條件綜合后制成服裝生產計劃的系統。服裝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可以避免一些考慮不周和主觀因素造成的失誤。要實現服裝設計的合理化,首先,要以考慮穿著的目的為前提,通過對市場,穿著者的層次和所處的各種環境,從人的因素和服裝的組成要素兩個方面來進行調配研究,并以此基礎來調整服裝構成要素,逐漸形成服裝款式。
3啦啦操與啦啦操服裝
啦啦操按照運動類別可以分為技巧和舞蹈兩大類。技巧啦啦操運動的動作包含翻騰、托舉、金字塔、拋擲四類難度動作。其動作特點表現為手臂動作在身體冠狀軸前、動作快、定位準確,對手臂爆發力要求較高;舞蹈啦啦操:西方式的啦啦操主要體現于健美與性感,而中國式啦啦操是有別于西方啦啦操的,它融合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思想內涵,目前在我國比較推廣舞蹈啦啦操。舞蹈啦啦操主要是由轉體、踢腿、跳躍等難度動作和手位對比以及個性舞蹈等組合構成,通過多種空間,方向與隊形變化展示舞蹈啦啦操的團隊風采。啦啦操的審美要素主要體現在身體美、技術美、難度美、音樂美、節奏美、道具美和口號美等方面,它所產生的基本動因是煽動別人,激勵別人。啦啦操表演講究服裝和舞臺效果,動作美和視覺美效果,具高度的時代感和藝術性。啦啦操特點決定了啦啦操服裝應該具有以下功能:(1)由于啦啦操練習的運動量較大,練習者的體溫升高較快,排汗較多,服裝應具吸汗效果好的特點;(2)啦啦操的動作幅度較大,應選擇彈性好的緊身運動衣褲;(3)如參加正規比賽,全隊服裝應統一,自然大方。
4人體和服裝設計要素的關系
人體與服裝設計可以同時融合于一件衣服上,在穿著效果上和整體上不可分離。雖然說服裝設計是自由的,但是還是要避免功能和裝飾兩者之間側重點不同的問題,啦啦操服裝屬于運動裝是側重于功能性的。
4.1設計中人體的形態處理
可以將設計中的人體歸類成以下三種形態:(1)人體靜的形態;(2)人體動的形態;(3)人體美的形態。人體的形態系列:即人體的姿勢。是人體的形態和服裝的造型關系。人的形態系列是指人體靜態時整體的形態,而功能系列是指人體各部分功能形態和運動動態所引起的人體的變化對服裝結構形態的作用。它們之間都希望與服裝達到美的效果。
4.2人體運動產生的形態變化
人體運動會引起的變化,它主要體現在:(1)關節運動會所引起的長度,高度的變化;(2)運動所引起的肌肉隆起和變形的部位變化;(3)在支撐服裝部位所引起的知覺感受變化;(4)運動產生的皮膚伸展方向和程度的變化;(5)運動過程中服裝滑移部位的變化;(6)還有變化而引起的脂肪變體和變位的變化等等。在進行啦啦操服裝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變化所帶來的服裝結構變化,在滿足設計目的及功能性的基礎上進行再設計,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衣人合一”的原則。
5人體工程學在啦啦操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5.1人體工程學在技巧啦啦操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技巧啦啦操系列動作對前肢軸線以上部位的服裝設計要求很高,簡單來講是肩部和手臂部位的設計。分析動作及結構變化發現:手臂在人體上半身部分,要滿足手臂快速變位的動作,便涉及到如何減少服裝對手臂及前肢軸線部分所產生的壓力及阻力問題。無論是翻騰、托舉、金字塔還是拋擲等肢體動作,其無一沒有使用臂力。通過人體的研究找出其發力點及人體對服裝的支撐點,融合于服裝結構設計中,以達到合理減少壓力和提升爆發力的目的。根據目前的市場調查,技巧啦啦操服裝一般以無袖設計或工字背的結構設計為主。當手臂進行向上拉伸,左右扭轉、變曲時,人體三角肌位置的肌肉鼓起,身體上半部分的皮膚被強烈拉伸,如果是帶衣袖設計的設計,應考慮到在手臂位置增加放松量或通過彈性大且輕薄具有吸汗性的面料來實現。
5.2人體工學在舞蹈啦啦操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舞蹈啦啦操有別于競技啦啦操,其偏重于運動體態的觀賞性。在進行服裝設計的時,首先要考慮其動作會產生的體態變化,通過分解其動作。如轉體、踢腿、跳躍等來對服裝進行設計。該運動的人體美主要體現于腰部周圍及腿部連接部位在運動中產生的美感,通過以衣服為媒介形式而表現出來。因此,對該服裝設計應考慮如何去體現這些部位的美感問題。啦啦操的服飾美在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屬于一種情感的直觀表達,在人體與服飾的融合,并配合其運動道具,音樂等場景而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而且能夠做到刺激觀賞者眼球,帶動觀賞者情緒的目的。真正做到設計中人、物、環境的完美結合。
6結語
關于啦啦操服裝設計,已不單純是追求結構造型及色彩搭配的表相設計,而是本著“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設計原則。是一種由內到外的,以服裝為媒介的,充分結合人體工程學中人、物、環境三大要素的設計活動。由此而知,人體工程學在啦啦操服裝設計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朱一帆.論服裝結構設計中人體工程學的作用與影響[J].新西部,2011(04).
[2]陳曉玲.服裝設計與人體工程學的功能關系[J].消費導刊,2010(08).
[3]一心.舒適的人體工程學設計[J].個人電腦,2010(07).
[4]張曉珂.淺析人體工程學在椅子設計中的作用[J].知識經濟,2010(17).
篇4
關鍵詞:土木工程 應用型 力學課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2(c)-0193-02
土木工程專業作為河北建筑工程學院的品牌特色專業,具有悠久的歷史。于2009年通過了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組織的全國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水平評估,現為國家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河北省品牌特色專業,結構工程學科為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在建筑工程、道路橋梁等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勘察、管理、教育、研究等領域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有工程技術基礎的經營管理應用型人才。畢業生主要到建筑業企業、事業單位從事設計、施工、監理、科技創新、應用技術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學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積累,摸索出了“立足建筑、突出應用”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培養出了一大批品德好、素質高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我院力學課程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具有優良傳統,《工程力學》、《結構力學》都為學院精品課程,力學課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也有其重要地位。為適應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及經濟社會的發展,力學課程也需要適應時代,進行改革與創新。
1 教材及教學內容改革
1998年,為改變我國高等教育專業口徑過窄以及人才培養模式與經濟飛速發展和對外開放不相適應的情況,教育部制定實施了新的本科專業目錄及專業管理辦法。新的土木工程專業涵蓋了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城鎮建設、礦井、隧道等專業領域,成為一寬口徑的專業。如何實現新的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出素質高、能力強的專業人才,新的課程設置、教學計劃、課程內容的修訂等顯得尤為重要。
1.1 弱化理論證明,加強工程實踐內容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力學理論課程中也應有所體現,可在課程體系中刪去一些理論性較強而對培養學生應用能力不大的內容,弱化一些理論證明部分的內容,只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例如《結構力學》中虛功原理的證明過程就可以刪去,只介紹其結論。
1.2 根據專業方向不同,調整知識結構的側重點
專業方向不同,其側重點也不同。土木工程專業的力學類課程包括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等基礎課程。傳統的課程體系中所針對的工程實例大多數以建筑工程方向為主,但是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要在課程中增加其他具體方向的工程實例,為非建筑工程方向的同學結合實際學好這門課程而努力。例如,路橋(交通土建)方向的結構力學中,我們就應該增加《結構力學》中影響線一章的比重并設置與道路橋梁實際工程相關的例題。
1.3 結合工程實際,著重鍛煉同學分析實際工程的能力
另外一個方面,傳統的力學課程里面,力學計算主要是針對已有力學模型的抽象計算,怎樣將實際工程中的具體問題簡化為可計算的力學模型即建模問題涉及較少,僅在《結構力學》一書中有計算簡圖的簡化部分內容,在其他的專業課程如《混凝土結構中》也有所體現,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當遇到工程實際問題時,大部分同學不知道怎樣進行力學分析,所以,應在課程設置中突出工程觀點,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授課的重點貫穿于教學之中,結合第二課堂、畢業設計,選擇有工程背景的實際問題,鍛煉同學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4 把握時代脈搏,教學內容要緊跟科學發展前沿
針對當前出現的新型結構形式,在課程的設置上也要跟上潮流,其結構形式及受力分析,要不斷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更新。傳統的建筑結構類型多為桿系結構,所以基礎力學多以桿系結構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板殼結構和實體結構的研究相對較少。但是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出現了多種新型結構并已應用于實際工程,例如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根據細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結構設計而成的膜結構,但是在高校力學課程的教學中卻沒有體現,只有部分體現在了專業課中簡單介紹過。這些新型結構的基本力學原理應在基礎力學的課程教學中介紹,能讓同學們更好的了解這些結構形式,將來更好的在實踐中運用。
2 教學手段與措施的改革
現階段高校的理論課授課方式主要是傳統式板書教學、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等,力學課程作為理論性強、計算工作量較大的課程,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更為合適,也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2.1 傳統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比較
采用板書教學方式,授課教師的書寫工作量大,經常是一個例題的計算就要占滿一面黑板的版幅,板書式教學信息量也相對較小,但是其優點是學生可以跟著教師的解題思路與過程走,接受起來更為容易些;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教學效果直觀,易于增加同學感性認識,但是對于理論的推導與計算學生感覺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尤其是計算題的計算過程,相比較板書而言不容易理解掌握。所以究竟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適合的方式方法。多年來,高校的力學課教師一直在探索由傳統的教學模式向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式轉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2 課堂討論在課堂中的應用
在一些原理性的教學過程中,課堂討論也可以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這里談到的課堂討論不是我們平常教學時應用到的,即在教師已經有既定結論的形式上的討論,而是真正的全開放式的討論,即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且具有前瞻性、實踐性的課題,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分組討論、辯論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拓思路。例如,針對某個超靜定結構的求解,在未確定求解方法(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前,可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探討采用哪種求解方法計算量小,更容易求解等。再討論完用哪種方法求解更為簡便之后,還可繼續討論采用什么樣的合理的基本結構,誰能夠使計算簡便迅速等等。
2.3 將實踐環節引入課堂教學中
對于教學手段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應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國內有些高校在結構力學課程中已經引入實踐性教學環節,如武漢理工大學的等強懸臂梁動力性能實驗和桁架結構分析方法研究等,我們也應該探討適合本校學生的實踐性活動,為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工程意識奠定基礎,真正為把同學們培養成為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3 考試考查形式的改革
考試是高校教育教學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考試是學校檢查教學效果、評價教學質量、衡量是否達到教育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然而,高校考試及其制度的弊端與負面影響也日漸顯露,考試制度改革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
力學課程的考試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部分高校由原來的閉卷筆試到現在的網上測驗答疑、題庫出題測試、程序大作業、學習報告、小論文、開卷考試、半開卷考試、口試等多種方式。但由于除閉卷考試和開卷、半開卷考試以外的考核方式都不太容易實施,大多數的院校依然采用閉卷考試或開卷、半開卷考試的形式,而且基本上都是一刀切,所有的學生都采用同樣的考試形式。
在考試的形式上,我們也可以在原有形式上進行創新。例如,半開卷考試,可以要求學生仿照注冊師考試的要求,只能帶《規范》,或者一些基本的計算公式,或者是采用部分高校實行的“一頁開卷”(即學生只能帶一張A4紙進入考場,紙上記載什么內容由學生自己決定),這樣的話,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不必死記公式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則加強其對所學知識總結歸納的能力,使其能抓住學習的重點。
總之,考試只是一種手段,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才是最終的目的,利用合理的的考試考查方式促進同學們對知識的學習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4 結語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21世紀,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已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對土木工程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尤其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課程內容適應時代的調整,課程體系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都已是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時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教學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力學課程也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優化課程內容設置,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啟發式教學法,及時向學生傳授新型結構及現代計算理論的知識及方法,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我國的建設事業培養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篇5
1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背景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作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組織實施的一個重大項目,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優秀的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為我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建立創新型人力資源強國,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工業化道路而努力奮斗。實踐是工程的靈魂和根本,產學研結合是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和本質要求,“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創立了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校內培養應該和企業培養相結合,它們之間既要有明確的分工,又要有密切的聯系。校內學習階段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輔以基本的實驗和實訓;企業學習階段則更多以實踐教學為主,輔以必要的理論專題。高校與企業應該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組織實施培養過程以及合理的進行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企業學習更多是學校學習的延伸。企業學習能夠使學生在校內學習的基礎理論和方法通過具體的實際應用得到鞏固和加強,能夠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和綜合素質在真實的工程環境中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它們是一個有機整體。
2 校企合作聯合培養
目前我院針對“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做了積極的準備?,F在和軟件學院合作的企業主要有海輝軟件(大連)有限公司、大連華信計算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現代高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等,主要采用工程類教師聯合培養、課程置換、企業實訓、畢業生輔導和就業推薦等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充分發揮企業在工程人才培養的指導作用。
2.1 教師培養
教師實際項目的經驗和專業程度是校內實訓的重要本文由收集整理保證。為了緊跟it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合作企業定期、特別是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對在校計算機老師進行集中授課培訓。在授課的過程中,更多的講述實際項目背景下技術的應用和團隊項目開發經驗。主要的授課內容包括:主流的軟件開發框架、項目管理、業務介紹和授課進度安排等。
2.2 課程置換
在置換的課程里,主要集中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大三校內java實訓和校內.net實訓課程上。該課程依托海輝提供的項目案例“客戶資源管理系統”為基礎,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把項目中的主要知識點以案例的方式分散到日常教學和真實項目中,之后根據所學核心技術,以組為單位,相互合作,獨立開發一個基于b/s模式的web系統。根據每個隊員的擔當任務進行項目答辯考核??己藭r,答辯教師嚴格按照評分標準與加分標準給出每組項目的得分,根據每個同學的回答情況(至少提問三個問題)給出個人的得分。
2.3 企業實訓
在大四的上學期,學生去企業進行為期3個月的企業培訓。在企業培訓中,主要由海輝公司一線的項目經理,軟件工程師進行集中授課。在實訓開始,就讓學員進入到實際的工作角色中,進行項目分組和形成團隊的核心管理層。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傳授實際的開發經驗和編碼技巧。總后,以團隊的形式進行項目答辯。
2.4 畢業生輔導
在企業實訓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有選擇的針對實訓項目進行
轉貼于
裁剪和拓展,形成畢業論文。企業老師負責幫助學生進行論文內容的確定和總體技術的支持,最終由學校老師和企業老師一同在企業完成學生的畢業答辯工作。
2.5 就業推薦
針對參加企業實訓的學生,學生資料直接進入到合作企業的人才儲備庫中,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就業渠道的拓展。
3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套務實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應用性”軟件工程人才的培養中占有很重的份量。我院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含基礎實踐、工程認識、綜合實踐、創新實踐和項目案例庫五個方面。
(1)基礎實踐層次包括軍訓、計算機應用能力訓練等實踐環節。
(2)工程認識層次包括程序設計語言類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計算機專業基礎類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企業認識實習等實踐環節。
(3)綜合實踐層次包括計算機專業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專業方向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企業工程實習、企業技術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
(4)創新實踐層次包括實踐教學環節中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培養,以及課外進行的素質拓展、科技制作、科研訓練和學科競賽等。
(5)項目案例庫。
項目案例庫對工程認識層次和綜合實踐層次啟動很好的支持作用。包括三部分內容:學校項目、校企合作項目、企業項目。所涉及到的行業包括:政府、教育、醫療、商業、金融、保險、服務和零售等。(如圖1)
實踐教學體系示意圖如圖2下所示。
篇6
關鍵詞:開放式;工程教學體系;創新創造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29-0107-02
1 地方工科院校實踐教學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觀念沒有與時俱進
實踐教學比理論教學更接近工程實際,機械工程項目涉及機械領域多學科,傳統的實踐教學只針對理論教學中突出的實驗環節進行實踐教學的設置,無法適應和勝任復雜多變的實際工況環境。
2)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進程中所占比例較低,實踐教學方法手段單一
就目前而言理論教學通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所占比例偏重,實踐教學比重較低有時只能占到只有20%左右。地方院校正直轉型期,不能再拘泥于基礎實驗教學的驗證性和演示性,這樣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
3)校外實習效果不理想
工程技術人才的養成,實踐能力經驗的積累途徑不僅是學校里的實驗,還有是在企業中的實習,由于企業中生產綱領與效益掛鉤,不能隨時為學生提供崗位實踐,再有學生安全意識不足等原因導致校外的實習沒有實質性的,多為參觀動手機會很少,實習效果欠佳。
4)教師缺少實際工程工作經驗
目前我校工科教師大多是高校剛畢業就進入高校任教,缺少企業工作背景。加之我校機械專業新升本科,每位專業教師承擔二到三門課,周學時到達16學時以上,顯然教學任務比較重,學校在??齐A段重在實踐教學,對基礎學科的研究相對較少,教學的繁重和科研跟進緩慢,使兩者都沒有達到一個好的狀態。這些現象對開展創新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有很大的影響。
2 構建開放式工程教學體系的實踐探索
1)大視野,新理念
地方師范院校要發展其工科,應該加大力度投入實踐教學,一定要樹立開放的辦學理念。一要放開視野。我們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吸收借鑒成功的高職教育體系豐富經驗,不能說本科不能向專科學習。現在正值《中國制造2025》時代,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機械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迎來重大機遇。可以給我們在工程教育方面以啟示,結合我國國情和地方學校的實際狀況,探索能夠依仗自身優勢,符合自身實際又有鮮明特色的培養模式。加強地方區域合作。地方院校工科的工程教育是要主動服務行業企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立與地方政府、企業行業合作發展的新機制。
2)實踐教學體系重構
課程體系就是“樹干”,人才就是“果實”,樹干粗壯枝葉茂盛果實自然豐滿?,F在轉型的環境下要結出具備的綜合素質的應用人才這個果實,就要有創新的培養模式,即開放式的工程教育體系這個大樹干。黃岡師范學院是國家首批轉型試點院校,學校又以機電工程學院作為轉型的先頭兵,機電學院已經獲批“省級工程實驗中心”,這就是改革的大好時機。轉變一以常規實驗為基礎,向縱向探索結合學院專業特色群進行深入改革,專業特色群就要求多學科結合,我們以機械為主線,只要涉及機械方面的我們都納入進來,重新構建大數據下工程教育體系。轉變二《中國制造2025》提到轉型服務,重構中加入服務項目,實驗在不孤立,顧此失彼,層層遞進,有輕有重。轉變三多增加實驗實訓周,讓工程實訓以項目周的形式出現,實訓后呈現出文件式的實驗報告。轉變四項目內容要有創新,由創新驅動,不走老套路,讓一個實驗項目中包含多個子目標例如:理論知識的驗證,機械設計的基礎,機械制造的工藝,成品機器的工作情況的跟蹤,維護保養。
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核心在于工程技術應用能力培養,以課上和課下平行開展,形成基本技能操作、專業綜合技能形成、初步設計理念形成、工程綜合訓練應用能力創新能力養成。這些能力的養成始終貫穿在,理論課學習過程中,比如數據的驗證試驗,金工實訓,認知性實習,一門理論課后的課程設計,到企業中實習,對行業企業調研,參加各種實踐大賽,等等結合起來。過程是由課內到課外,難度由低到高,由單一到綜合,由常規到創新,形成形成了與理論教學相互協調、相互滲透、自成系統的獨立體系。
3)加強實踐教學內容與方式改革
我院現建有機械優勢特色學科群,工程教學思路要跟進,以前讓學生在接受知識時“這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要記住,單純的知識接受,現在要設置“障礙”讓學生主動提出“這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要形成這樣的驅動力。一是對于實驗項目首先設置與理論知識相符的必做實驗,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延展的方向自擬實驗,實驗室全面開放,學生提前預約即可自行實驗,達到全開放的程度。二是現在的學生認知喜歡形象化,當傳統對提出問題的方式不奏效時,就要花心思組織教學,工程案例比比皆是,像講故事一樣描述案例,或者例會的形式給出實驗案例,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三是現在學生最接受計算機,機械的傳統課程相應計算機輔助軟件CAD/CAM/CAM/CAPP/UG等等可以用句時髦的詞語“開腦洞”的軟件工具。四是采用項目教學手段,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科研項目,科學競賽,例如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在實際科研活動中增長才干,提高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4)增強學院自身的實踐教學平臺
我校機電學院結合申報的“省級工程實訓中心”工作的具體要求,增強學院自身的工程實踐教學平臺。在“綜合工程”的背景下,與交通學院在機械基礎方面共同建立公共基礎實驗教學平臺,新進工程實驗設備比如力學實驗的疲勞試驗機完善專業基礎實驗教學平臺,也可給企業提品檢驗的服務、再參到企業攻關項目中擴展專業實驗教學綜合平臺再就是參加全國性機械工程大賽,大賽中的主題都是最新提出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這也是創新平臺的建設“。平臺建設的主要目的是達到“開放性”,如果說“開放性”僅單純是時間、實驗儀器設備的開放,一定達不到改革的效果,更要針對培養學生能自覺深入到實際中,我們把大門敞開,提供開放的環境,學生在思考后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許會有創造行的火花飛濺,實驗儀器的更新不僅實驗內容豐富還可以服務地方企業這也是我們的一種開放。開放的工程實踐教學的形式,讓學生能夠找到學習的樂趣,不在眼高手低,協作能力也有提升。
5)加強雙師隊伍建設
建設好“雙師”型教學隊伍才能勝任開放式實踐教學的要求。我們機電學院分以下步驟:一年輕教師分批分期有側重的校外培訓進修,學習其他院校在實踐教學中好的經驗;二、定期邀請行業企業工程人員來校講座或培訓,緊跟市場信息;三、實行教師企業掛職鍛煉,工程實踐經歷要達到六個月以上,參加工程項目研發,開拓視野。
6)加強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體系建設
推行開放式實踐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不是放任不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重視實施過程以及收到的效果,這樣就要重視教學質量監督,把制度始終貫徹在整個開放式教學中。機電學院確立工作制度,建立了有效的教學督導組聽課制度,學院實踐副院長為組長,聽課督導參與學生實驗各項環節的檢查、監督;建立了學生信息反饋員和學生評教制度,隨時掌握一線信息,定期校外信息反饋制度,通過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體系,促進了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3 結語
創建開放式的實驗教學體系涉及實驗室合理設置和運行、設備儀器的配備、實驗人員的選用等一系列環節。開放式的實驗教學體系,以學生學、做為主,以教師引導為輔,在學院現階段所試點的情況來看,得到了學生認可,改革的路是不斷摸索出來的,我們將總結經驗修正錯誤思路,開拓應用人才培養新路徑。
參考文獻:
[1] 田慧云, 張娟. 論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電力教育,2006(4):266.
[2] 戴發山. 高校實踐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構建研究[J].高教論壇,2007(2):256.
[3] 涂淑珍. 高校實踐教學改革芻議[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5(9):290.
篇7
人體工程學主要是研究人、環境和機具之間關系的安全問題和工作性能。在人體工程學的研究中應該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將人放在主導地位,所有的機具和環境都是服務于人的。在室內設計的教學中,人體工程學的應用十分廣泛。
關鍵詞:
室內設計;教學;人體工程學
一、人體工程學及室內設計的綜述
(一)人體工程學綜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增長,如何滿足人們的需求變得尤為重要。人體工程學作為一門較為先進的學科,對人、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行綜合的考慮和評估,從而實現三者的有機結合,在工程學的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隨著人們對設計要求日益提高,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始終將人作為研究的主要對象,不但要加強室內的視覺效果,還應注意對物理環境以及人們的心理環境進行研究和設計。
(二)室內設計綜述
室內設計主要是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能不同,按照相應的設計標準,考慮到建筑所處的環境和功能,利用建筑美學的有關原理和一些技術手段,設計出功能合理、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以此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室內設計的空間環境不僅要滿足建筑使用要求,還應該體現出建筑的使用價值,在此基礎上盡量設計出具有一定的建筑風格、歷史文化以及具有特色的環境氛圍的室內設計方案。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精神功能以及室內設計的實用功能兩個方面。人們的心理環境的變化會受到室內環境的影響,好的室內設計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心理健康程度。另一方面,室內設計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使用要求,所以在設計時必須控制好建筑的實用性。
二、室內設計教學中人體工程學的運用
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就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
(一)室內設計教學中生理計測的運用
人體在活動的過程中,其生理變化的狀況是不同的,采用生理計測的方式能夠科學、客觀的測量出人體在活動時的負荷情況及能量的消耗狀況。通常的計測方式有能量代謝率法和肌電圖法。因為人體在消耗能量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耗氧量,活動時的耗氧量和平時的相比,強度狀態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通過能量代謝率公式進行計算就能計算出人體在不同情況下的代謝率。肌電圖法是利用活動過程中電流圖和肌肉伸縮的情況來確定人體的負荷和活動強度的。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生理計測的結果,使學生提高室內設計中對人體活動情況的注意力,盡可能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二)人體工程學的基礎數據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運用
人體工程學中的基礎數據有三個方面:人體尺度、人體構造、人體的動作域。這些方面在室內設計教學中都會被運用。其中,人體工程學研究的基本數據之一就是人體尺度,加強室內設計教學中對人體尺度的研究對保證設計方案的實用性具有深刻的意義。其次人體構造是和人的運動系統聯系最緊密的部分,如人體的肌肉、關節和骨骼,分別通過神經系統的分配,使人體各部分順利的完成運動。骨骼是人體的支柱,通過四肢骨、軀干骨以及顱骨這三個部分進行運動,再通過骨關節的連接加強活動,最后由神經系統向骨骼肌傳遞信號,形成肌肉的舒張或收縮,從而協調人體的工作。人體活動的區間以及生活的空間范圍就是人體的動作域。人體的動作域的大小和人體的活動情況息息相關,所以,準確的動作域的分析對確定室內空間的尺寸十分重要。在室內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盡可能的采用多種計測方式測定出人體的動作域,為人體工程學的研究提供基礎的數據。
(三)室內設計教學中心理計測的運用
心理計測的方式主要有尺度法和精神物理學法等。尺度法主要是在心理學中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劃分。精神物理學測量的方式就是采用物理的方式測量出最小的人體神經刺激量,以保證在設計中加以注意。在室內設計教學中,應該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實踐、合作,組織相應的團隊,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通過自評、組評、互評以及團體評的方式進行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在室內設計的教學中,如何應用人體工程學的概念對提高室內設計的水平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利用人體工程學的相關理念教導學生進行室內設計。
作者:于麗偉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曹會波.小議模型制作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作用[J].美與時代(中),2011,(06):52-53.
篇8
隨著時代的發展,1960年創建了國際人體工程學協會,使得人體工程學在空間技術、建筑、工業生產及室內設計等領域得到有效運用。一直到當今社會,信息化自動化的發展,室內設計開始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融合理念,其中日本千葉大學小原教授認為:人體工程學可以探知人體的工作能力及其極限,進而使得人們所從事的工作能夠適用生理學、心理學以及人體解剖學的各種特征。人體工程學是以人為主體,將先進的人體計測、心理學計測、生理學測量等手段,使得“人———物———環境”緊密地聯系在一個系統中,讓人們能更主動地、高效能地支配生活環境。并且人體工程學所涉及的學科也較為廣泛,如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工程技術學、醫學等諸多學科,各學科互相作用能更好適應時展的需求,提高生活質量。
2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應用
跟隨時代的步伐,人體工程學在美國、英國、德國及日本等已經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學科,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們在面對緊張快節奏的壓力下,想通過室內設計得到調節情緒、安全舒適的空間環境,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也尤為突出。
(1)確定了人以及人際關系所需要的室內活動的空間大小的依據。運用人體工程學知識,將人的尺度、姿勢、動作、心理、人際交往等進行相關計測,來確定空間范圍的大小。具體分析:一般而言人所需空間既包括單人自身和心理空間,也包括兩人以上平行、相對等互為交叉空間;姿勢和動作不同,設計座椅或者工作臺高度也就不同;此外某些國外工作環境設計注重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在空間隔斷設施布置上都有多層含義的探索。
(2)確定了設施的形體、尺度、家具合理設計提供依據。家具是人們最為常見的設施,主要是實用,人體工程學確定了家具設計基準點(座位、立位),涉及生活各方面座椅、柜臺、書桌及床等,運用人體工程學為指導,使得人體尺寸與家具設計相協調,才能達到安全舒適,舒緩疲勞等功效。
(3)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最佳參數。室內熱環境(高溫低溫)、光照環境(照明參數)、重力環境(壓力和溫度)、輻射環境、聲音環境(聽得更清楚和噪音)等是室內物理環境的主要參數,通過這幾方面的參數測量,來確定人體最為舒適的設計環境。
(4)視覺四要素的計測為室內色彩環境設計提供依據。視力、視野、色覺、光覺就是人的視覺四要素,色彩的沖擊力和最佳的視野區域都可以通過人體工程學的計測數據來進行最佳的室內設計,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
3結語
篇9
【關鍵詞】人體工學 室內設計
設計是為人服務的,而室內設計中的人體工學就是幫助我們更科學地創造出能適合于人的身心要求的理想環境。人體工學是二次大戰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科學,它以人—物關系為研究的對象,以實測統計分析為基本的研究方法,廣泛用于軍事,空間技術,工業生產建筑及室內設計,生活用品等領域。人體工學研究的目標在於讓人類工作及生活更有效率,同時促進人類的幸福。這牽涉到一方面建立及維持設備、工具、工作、及環境因子間的相容性,另一方面也考慮人體解剖、生物力學及觀念上、行為上的特徵。
1.人體工學的內容
人體工學又叫人類工程學,是以人體測量學,生理學等作為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綜合的進行人體結構,功能,心理以及力學等問題的研究學科.實質上,所謂人體工學,在本質上就是使工具的使用方式盡量適合人體的自然形態,這樣就可以使用工具的人在工作時,身體和精神不需要任何主動適應,從而盡量減少使用工具造成的疲勞。人體工學是利用生理、心理特徵的資訊,來設計人類使用的裝置和系統。其資料和原理,被廣泛應用於家庭、工作場所和娛樂,是人和工作及生活環境交互作用的研究。
人體工程學聯系到室內設計,其含義為:以人為主體,運用人體計測、生理、心理計測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體結構功能、心理、力學等方面與室內環境之間的合理協調關系,以適合人的身心活動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標應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適。
2.人體工程學的基礎數據和計測手段
人體基礎數據人體基礎數據主要有下列三個方面,即有關人體構造、人體尺度以及人體的動作域等的有關數據。
2.1人體構造
人體構造與人體工程學關系最緊密的是運動系統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這三部分在神經系統支配下,使人體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運動。人體尺度是人體工程學研究的最基本的數據之一。人體動作域人們在室內各種工作和生活活動范圍的大小,即動作域,它是確定室內空間尺度的重要依據因素之一。以各種計測方法測定的人體動作域,也是人體工程學研究的基礎數據。如果說人體尺度是靜態的、相對固定的數據,人體動作域的尺度則為動態的,其動態尺度與活動情景狀態有關。室內設計時人體尺度具體數據尺寸的選用,應考慮在不同空間與圍護的狀態下,人們動作和活動的安全,以及對大多數人的適宜尺寸,并強調其中以安全為前提。
例如:對門洞高度、樓梯通行凈高、欄桿扶手高度等,應取男性人體高度的上限,并適當加以人體動態時的余量進行設計;對踏步高度、上擱板或掛構高度等,應按女性人體的平均高度進行設計。
2.2人體生理計測根據人體在進行各種活動時,有關生理狀態變化的情況,通過計測手段,予以客觀的、科學的測定,以分析人在活動時的能量和負荷大小。
人體生理計測方法主要有:
2.2.1肌電圖方法把人體活動時肌肉張縮的狀態以電流圖記錄,從而可以定量地確定人體該項活動強度和負荷。
2.2.2能量代謝率方法由于人體活動消耗能量而相應引起的耗氧量值,與其平時耗氧量相比,以此測定活動狀態的強度,能量代謝率的計算式,以及不同活動的能量代謝率(RMR)。其計算式如下:
運動時氧耗量-安靜時氧耗量能量代謝率(RMR)
基礎代謝率耗量
2.2.3、精神反射電流方法對人體因活動而排出的汗液量作電流測定,從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強度,據此確定人體活動時的負荷大小。
3.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3.1由于人體工程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人體工程學在室內環境設計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有待于進一步認真開發,目前已有開展的應用方面如下:
3.1.1確定人和人際在室內活動所需空間的主要依據根據人體工程學中的有關計測數據,從人的尺度、動作域、心理空間以及人際交往的空間等,以確定空間范圍。
3.1.2確定家具、設施的形體、尺度及其使用范圍的主要依據家具設施為人所使用,因此它們的形體、尺度必須以人體尺度為主要依據;同時,人們為了使用這些家具和設施,其周圍必須留有活動和使用的最小余地,這些要求都由人體工程科學地予以解決。室內空間越小,停留時間越長,對這方面內容測試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車廂、船艙、機艙等交通工具內部空間的設計。
3.1.3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的最佳參數室內物理環境主要有室內熱環境、聲環境、光環境、重力環境、輻射環境等,室內設計時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學的參數后,在設計時就有可能有正確的決策。
3.1.4對視覺要素的計測為室內視覺環境設計提供科學依據人眼的視力、視野、光覺、色覺是視覺的要素,人體工程學通過計測得到的數據,對室內光照設計、室內色彩設計、視覺最佳區域等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3.2人體工學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
人體工學是室內設計不可缺少的基礎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3.2.1.為確定空間范圍提供依據.影響空間大小,形狀的因素相當多,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的活動范圍以及家具設備的數量和尺寸.因此,在確定空間范圍時必須搞清使用這個空間的人數,;每個人需要多大的活動面積,空間內有哪些家具設備以及這些家具設備需要占用多少面積和空間.
人體工學提供了不同性別的人在立,坐,臥是的平均尺寸,提供了人們在使用各種家具設備和從事各種活動時所需空間的面積和高度尺寸等,一旦確定了空間內的總人數,就可以確定出空間的合理面積與高度.
3.2.2.為家具設計提供依據.家具的主要功能是實用,因此,無論是人體家具還是貯存家具都要滿足使用要求,屬于人體家具的椅,桌,床,要讓人坐著舒適,書寫方便,睡得香甜,安全可靠,并能減少疲勞感;屬于貯藏家具的櫥,柜,架等,要有適合貯存各種物品的空間,還要便于人們存取.設計家具時,必須以人體工學為指導,是家具尺寸符合人體的基本尺寸和從事各種活動需要的尺寸.
參考文獻
1.《住宅室內設計》,蘇丹,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篇10
【關鍵詞】人機工程學;機械設計制造;應用
1前言
作為現代工程設計中用于工效提升的重要學科,人機工程學充分將心理、生理以及其他學科內容結合起來,要求機械設計中注重為人創造更為高效、安全、舒適的環境,確保機械設計達到最佳效益?,F代很多機械產品在流通中很難占據一定的市場優勢,究其原因在于未將人、機器與環境等融入產品中。對此如何融入人機工程學成為現代機械設計制造中需考慮的重要內容。
2人機工程學的相關概述
關于人機工程學,其旨在結合心理學、生理學等,使機器制造中可與人保持適應,使創造的環境更為安全舒適的,是實現人、機、環境高度統一的重要學科?,F代機械設計制造本身作為系統復雜工程,要求對相關工作強度、環境以及機械材料等進行充分考慮,在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的基礎上的堅持以人為中心完成整個設計過程。現階段工程機械設計由于需滿足各行業領域的實際需求,所以在使用條件、用途等方面有所差異,這樣人機關系匹配、相關參數指標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如何通過人機工程理論指導機械設計制造尤為重要[1]。
3機械設計制造中人機工程學的具體應用分析
3.1從人體尺寸數據出發的設計制造思路
人機工程理論融入機械產品機械產品制造中,要求立足于人的身心特征,確保為作業人員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這樣才可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且疲勞程度、人體能量消耗得以減少。產品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對機械的實際用途、人體尺寸相關數據進行充分考慮。但需注意關于人體尺寸測量,設計人員應注重對不同區域人群進行分析,避免完全依托于的借鑒國外成功產品設計經驗而而導致產品最終難以符合目標人群人體尺寸數據,確保實現人、機協調的目標。
3.2從機械操作安全可靠角度
作為基本且較為頻繁的操作,很多機械產品都要求通過的相應的動作以使操作裝置的作用得以發揮。所以在設計操縱裝置過程中應從人機工程學角度出發,將裝置在操縱力、位置以及整體運動狀態等各方面都需符合人體力學。在追尋操作裝置布置美觀、簡潔的基礎上應防止出現操作困難或影響效率的情況。通常大多機械產品在投入使用后極易引發一定的安全事故,對駕駛員帶來安全威脅,特別作業環境較為復雜時,安全事故發生的頻率將更高。因此在實際過程中應遵循安全設計的基本原則,可將相關如防落物、防翻滾以及監控保護裝置設置其中,或通過安全警示標志的設計使安全性得以提高。近年來許多機械產品也從車窗設計方面著手,分別在車前、車后以及側面引用全視野窗戶,并在駕駛室內安裝照明系統,這樣促進操作安全性的進一步提高。關于安全設計工作,國外許多基于人機工程學的機械設計也開始從操作條件與視野條件方面著手,以卡特彼勒企業為例,其在駕駛室設計方面要求在原有設計基礎上對操作者視野條件擴大21%,對安全程度的提高可起到突出的作用。
3.3從駕駛環境角度的設計思路
以駕駛室設計為例,大多機械產品應用中多處于較為惡劣的環境下,相關如發動機廢氣、現場塵埃物質等會對駕駛室空氣質量帶來一定危害,機械操作人員在反應能力上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從人際工程學角度出發,為使操作環境更為舒適健康,除保證具備基本視野條件外,還需將冷暖空調設置其中,確保密封的駕駛室內空氣保持較高質量。同時考慮到座椅設計部分,應以人體生理結構為依據,使座椅保持寬大且能夠進行座高與座深的調節,確保操作者在操作姿勢上保持自由。而且設計中也可將防振裝置引入其中,其目的在于使操作人員脊柱所受沖擊負荷得以減少。以REXROTH公司為例,其在設計過程中保證具有較高性能的基礎上,在座椅后安裝貯藏箱使食品、飲料等可在其中貯存,完全符合人機工程學的基本理論[2]。
3.4從作業舒適性角度
在作業舒適度方面,首先考慮機械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全身振動問題,操作恩怨在振動情況下極易出現的身體上的腰酸背痛以及心理上的煩躁等問題,因過于疲勞而使整體工作效率進一步降低。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引入性能較高的減震材料,或直接在產品設計中引入加減振器,以此使作業舒適性得以提高,如典型的的懸浮式座椅,其主要由GRMMERAG企業進行設計,保證座椅可進行調節的同時將液壓減振器設置中,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另外需注意大多機械產品在投入使用后可能存在噪聲問題,操作人員長期在噪聲環境下便可能出現疲勞或反應遲鈍等問題,因操作失誤而引發安全隱患問題。尤其機器因異常情況而發出聲響時,噪音過大將使其完全湮沒。因此,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注重對噪聲來源進行分析,一般集中在底盤、發動機等方面。因此對噪聲進行控制首先應從從聲源方面著手,對振動、發動機燃燒、風扇等各部件產生的噪聲進行降低。同時應在傳播噪聲途徑方面著手,可通過吸聲材料的引入使隔音效果進行提高,或將阻尼元件在發動機、車身、駕駛室間進行設置,可使減震隔振效果得以提升,并解決二次噪聲問題。只有通過合理設計才可使作業環境得以改善,實現人、機、環境協調的目標。
3.5從外觀設計角度
根據人機工程理論,機械在外觀設計方面應更注重體現出高性能與美觀性等特征,其也是使機械展現物質與精神功能的重要途徑。目前常見的外觀設計多從大圓角曲線形式方面著手,使其為人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以叉車外形設計為例,其在造型設計中以曲面為主,并使腳踏板保持圓弧型,這樣可避免操作中出現碰撞機身等問題,增強整體舒適性與安全性。此外,外觀設計中結合人機工程理論還需在色彩方面著手,盡量將低純度、高明度色彩設置于機身方面,其他部分設計也需達到簡簡潔、協調等效果,有利于緩解操作者視覺疲勞[3]。
4結語
機械設計制造中人機工程學的應用是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的重要保障。實際設計過程中應正視人機工程學的基本內涵,從人體尺寸、機械操作安全、駕駛環境以及外觀設計等角度出發,堅持人、機、環境結合的原則,使機械設計制造水平進一步提高。
作者:譚志 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徐向陽.基于人機工程學的工業車輛駕駛室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