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工程學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02 17:53: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體工程學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目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高新技術發展迅速,產業不斷升級,迫切需要大批應用型高級人才。其核心是“應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學術、技術、職業三者的結合;二是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的提高,重視學生新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實現“強化創新驅動”是黨的十召開以來實現深化改革目標,促進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育人質量,服務經濟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將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應用于藝術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培養具備創業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人體工程學課程是室內設計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是一門非常講究應用的技術學科。它作為設計的基礎,其內容在室內設計諸多方面中應用,使得學生掌握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掌握人體工程學的應用方法和規律,形成具有人體工程學意識的室內設計師。
1.室內設計人體工程學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現狀問題分析
人體工程學課程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知識容量非常大,它作為完善室內設計的綜合性學科包括室內心理環境設計、聲環境設計、光環境設計以及家具尺寸、擺設設計等內容;1)為確定空間范圍提供依據;2)確定家具、設施的形狀、尺度及其使用范圍的依據;3)為確定感覺器官的適應能力提供依據;4)提供適應人體的室內物理環境的最佳參數.這對學生了解室內設計的方法和提高創新思維意識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因其授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理論向實踐過渡,從而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在目前高等教育教授此課程的老師大多沿用傳統理論的教學模式,繪制和記背相關概念與數據沒有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實踐指導意義,缺乏創新性的培養,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人體工程學教學與行業發展的主動適應性不強
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室內設計的需求日趨增加,此專業也發展迅速。設計理論不斷更新,設計技術和工藝快速進步,而人體工程學的教育發展和改革未能跟上時代的發展,積極主動適應性不夠,以致學生所學內容落后于社會需求。
(2)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性不強
環境藝術專業學生多數師藝術類考生,邏輯思維能力不強,思維方式多以感官為主缺乏理性。人體工程學需要有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精益求精的設計態度。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段比較單一,主要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學生缺乏動手實踐和創新的機會。再者有實踐的課堂上實踐大多都是教師給出的都是虛擬案例,缺乏實際項目練習。
(3)授課課堂主體定位不明確
授課課堂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定位為引導學生。在傳統的課堂授課活動中,教師大多很負責,充分應用課堂的四十五分鐘時間灌輸知識給學生,學法缺乏創新思考和實踐能力。
2.大學生創業創新模式下的人體工程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實踐
以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學生視角下的課堂桌椅設計》引入室內設計人體供工程學課程教學為例,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在目前學生的視角下來解讀高校課堂桌椅的最優化設計,充分考慮當代高校學生的因素,通過調研和考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緊密結合國家建設部《基于室內空間設計的大學生人體尺寸的研究》項目的數據及其結論使得尺寸符合大學生生理尺寸和人體動作尺度保證大學生有一個健康良好的坐姿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減少疲勞和不舒適感。
(1)教學模式上
多維教學基本出發點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為核心、理論作為指導進行教學:
①調研報告;調研我們現在學?,F有校園環境下――寢室、教室、繪圖室等空間中的桌椅、寢具等硬件設備,用人體工程學的眼光去發現現有校園生活中不合理的人體工程學問題。以組為單位在課堂上內容將調研搜集結果進行討論總結,重點在深入發現問題確立研究項目從而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該項目中進行深入分析和提出相應解決方案。
②結合項目課堂實踐安排;根據學生已有的調研報告將每節課程安排成一次次小項目的設計。
(2)課程內容與專業現狀的銜接與調整
通過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教師布置大量的任務由學生動手完成,進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教學內容不局限于教材,室內設計專業人體工程學應注重人體測量學及應用,空間環境行為與環境心理的知識相對應,相應刪除人體工程學關于生理學及解剖學的相關知識。1)調研(方法)、思考并產生自我觀念與想法,2)集思廣益(方法)、查閱、咨詢、討論,3)明確基礎課(人體工程學)與大學生創業創新項目融合的培養思路,根據培養目標及生源素質現狀具體分析,4)適應性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大綱、課程內容設計等改革、學生考核模式改革,5)分步實施與后期專業課程相結合推進項目進程。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學生能力,分組分階段完成項目內容;采用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對項目該階段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并為優秀創作作品提供更多的展示平臺。
結語
篇2
1.明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主要通過課堂講授來實現知識的傳授,而學生要做的就是被動地接受和記憶。但是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會導致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全無,甚至產生反感。即使是非常認真的學生也是死記硬背,在應付考試之后基本就忘光了,根本不會將知識靈活運用在具體的設計里,而創新就更不可能了。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完成知識的理解和轉化。只有學生自己主動的去理解消化知識才能在日后的學習中合理地運用到具體設計中。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適當減少課堂上枯燥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加入更多的討論環節讓學生參與進來,讓他們主動去思考,去學習。此外還可以借鑒“翻轉課堂”的方法,提前布置學習任務并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課后去看書了解相應的知識點,并且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來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答疑和相關問題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課題討論和交流加深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
2.課程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和調整
人體工程學包含的內容非常繁多,對于課程的內容應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與調整。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應重點學習與室內設計聯系較為緊密的內容,例如人體測量學和人體尺寸、家居設計尺寸、室內環境心理學和室內環境行為學等,而與其聯系不大的人體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等知識應該進行刪減。此外,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還應該注意收集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將其添加到教學內容中。這樣才能做到不生搬硬套教材內容,并且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課程內容的科學選擇和調整,能夠使學生發現所學內容與自己專業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加了解課程的重要性,更愿意主動學習。
3.改進教學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與方法
(1)互動式教學法教學過程
中教師與學生要增加交流與溝通,在互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拓展創造性思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最終目的。這種教學方法可以由教師引出一個主題,提出主題中的問題,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之后學生之間展開辯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課程教學中一定要設置課堂的主題討論環節,可以采取學生分組討論、全班討論及同伴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動眼”、“動耳”,更需要“動嘴”、“動腦”以及“動手”。例如:在家具尺寸這一章節中,可以讓學生動手進行課桌椅的測量,之后參照知識點進行討論,找出課桌椅設計的優缺點,而后動手進行改良設計。在設計過程中要靈活運用課程所學知識,之后教師對學生的設計進行相應的點評和講解。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深化了教學內容,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2)圖表、案例式教學法
針對藝術生習慣于感性認識和圖形化思維方式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用過于理性和抽象的文字,應該要增加豐富的圖案和表格以及相關視頻。這樣能夠將知識點以更加生動、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理解。此外還要加入一些具體的設計案例,可以是一些優秀案例或者是存在問題的案例,讓學生運用相關的人體工程學知識分析案例。人體工程學相對理性化,與我們的具體生活聯系不是非常緊密,所以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生活案例引用。例如可以找一到兩個在校園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家具進行案例分析,讓學生說出平時的使用感受,尋找使用時的問題及不合理的人體工程問題,然后結合人體工程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最終找到解決的方法。
(3)實驗教學法
人體工程學中的很多數據和公式,其實都是根據相應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所以應該在課堂中加入一些相關實驗。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成立人體工程學實驗室,購置相關的實驗設備,在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和發現。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沒有相應的條件成立實驗室,也可以在課程中增加一些小實驗,例如在視覺章節中加入錯覺實驗、混色實驗、眼動實驗等等,通過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理論知識。
(4)體驗式教學
采用模擬項目教學法:挑選網上設計招標項目,如家具、展廳或環境小品的設計等,讓學生自組團隊,設計投標,通過布置任務書的方法,要求學生在設計的時候從人體工程學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和設計。此外還可以通過教師虛擬課題進行設計,運用這種方式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做設計的時候能主動查找書上相關知識點進行設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4.靈活的課程設計與課程實踐
人體工程學的教學不能單單是理論教學,要充分加入實踐環節,讓學生對現有設計進行調研,尋找身邊的設計中與人體工程學相關的優缺點,進行調研報告的制作。在課程教學中應充分加入課題設計環節,初步階段可以運用小課題設計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家具單體等的設計。之后可以進行大課題設計,例如讓學生進行一個小型空間室內的設計。在課程設計時靈活進行內容的調節,適當刪減枯燥的理論知識,更多地增加實踐設計,讓學生在動腦、動手的過程中學習對應的知識點,通過實踐幫助學生回顧并真正掌握相關的知識。
二、總結
篇3
關鍵詞:建筑設計5,居住區規劃設計,教改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12年,王澍獲得了普利茨克獎對于中國任何一個學建筑的人來說,都是大快人心,迄今為止,王澍可謂建筑學普獎第一人。在這榮耀與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的呢?追溯源頭,反思教育。
中國的建筑學教育的辦學歷程對比西方建筑教育來說很短暫,教育模式還不夠完善,大都借鑒的國外教育模式。在西方建筑教育模式影響下我國近些年,建筑學專業的開辦如雨后春筍,聲勢壯大,然而教學質量、學生素質卻參差不齊,而建筑學教師、教授們又紛紛“下海”忙于業務,教育成了副業,在這樣一個大環境背景下,很多學校都在進行反思和進一步的教學改革,這都是可喜的現象。
一、存在問題
《建筑設計5》是高年級建筑學科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主要是居住小區規劃設計。這門課從09年開辦到至今,幾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還是很多的,主要集中表現在:
教學模式不夠完善
前期的教學模式是先設計課題一、單元住宅建筑設計,然后設計課題二、居住小區會所等建筑快題設計 ,最后才是設計課題三、居住小區詳細規劃。并且各個部分相對獨立,屬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不符合實際工程操作流程 ,不利學生全局思考把握。
(二)同建筑學其他課程內容缺乏聯系
《建筑設計5》是四年級第一學期開設的設計課程,這時學生已陸續學完建筑構造1、建筑力學、建筑物理、城市規劃設計原理等課程。各門課程之間缺乏聯系,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融會貫通,而是最后的學期成績,一旦成績給定,所學內容忘的差不多了。
缺乏設計依據
學生設計過程中,缺乏生活體驗,設計時,天馬行空,按自己的喜好設計,一味追求所謂的創新,導致最后的設計成果漏洞百出,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和居住適宜性,根本不可能轉化成現實,只能永久停留在圖面階段。這就導致不能真正掌握居住區規劃設計的設計精華。
(四)設計積極性不夠
學生最大的問題是喜歡“拖”,缺少設計激情,沒有一個有條理、有計劃的工作模式,還處于被動式學習階段,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及研究方法,而一個設計的周期過程比較長,容易造成前期不作為,后期爆發完成的這么一個狀態,這勢必會造成圖紙的粗制濫造。
二、當前教改模式
這門課程經過不斷摸索反思改進,取得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相當一部分同學已經掌握了這門課的設計精髓,完成的作業質量也相當不錯,基本完成了教育的第一步:職業教育。當前新的教學改革模式如下:
新的教學模式
新的教學模式把居住小區詳細規劃放在第一位,中間快題是居住小區會所設計,最后才是單元住宅設計。并把各個環節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的好處是:
1、可以正確培養學生的設計方法能力及有效的設計流程,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工作習慣。
2、同社會實際操作流程保持一致:
現場踏勘、基地分析,案例分析比較
居住區規劃總平面設計
確定風格,進行單體住宅設計
單體設計完以后,調整總平,最后出方案文本,給出一整套方案
同相關課程的整合聯系
緊密聯系城市規劃設計原理、住宅設計原理、建筑構造等多門課程,在做設計前,先把這些理論課程涉及到本設計的部分再仔細研讀,做好筆記,不理解的問相關專業教師,勢必做好理論聯系實際,同時組織同學“自講”環節,檢驗讀書效果及激發其積極性。
安排社會調研實踐
前期階段在居住區規劃調研階段實施團隊合作模式,一個小組3人,共同完成一個調研報告,從城市文化上以及對所參觀樓盤的分析與思考,注意的地方:
風格、目標定位、理念
組團圍合組織方式、道路交通模式
停車模式
單體戶型種類分析
(四)加強中間過程控制
針對學生缺乏積極性,做一些必要的控制?;瘜W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督ㄖO計5》開課以來,按照傳統的教育習慣,一直是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效率低下,課堂紀律散漫,雖然一直強調及時完成設計作業,但很難控制,學生還是“拖”。根據這些情況,一個設計在一個周期內安排幾次過程草圖自述,全程ppt,學生及教師共同打分,作為平時成績,缺少過程草圖的定為不合格。這樣便于時間上的控制,也容易鞭策學生,加強中間過程可控性。
(五)設置總結性評圖環節
中間過程在時間上把握控制好了,就有了最后的總結性評圖交流環節,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期末的總結性評圖非常關鍵,因為這是一個學期學習的總結和教學成果的反饋。評圖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小組互評模式,平行班老師共評模式,聘請課外行業專家指點等等??梢允箤W生掌握學習方向,反思自己的設計,發現問題和錯誤。同時可以學習其他同學的設計亮點,并互相產生競爭意識,帶動設計學習激情。
三、未來教學改革模式構思:
作為一所二本大學,職業教育是當前教育的主流,但受到王澍獲得普利茨克獎的啟發,中國當代建筑教育要加強歷史文化、哲學層面的思索,培養具有一定人文素養的研究型人才。王澍獲得成功的周期很長,他的研究方向從大學時就開始了,然后他一直致力于這個方向的研究實踐直到最后的成功。本科時王澍寫了篇論文《舊城鎮商業街街坊與居住里弄的生活環境》。描述了各種生活的片段及自發性房屋復雜的空間構成,探討了這種親切的鄰里氛圍在建筑上的表現。研究生時王澍寫了《皖南村鎮巷道的內結構解析》。更進一步描述了傳統民居街巷空間其結構是如何構成的,從心理層面、具體的物質層面上描述傳統民居整體的空間構成,并從中挖掘其所表現的文化模式。
從上面這些做法可以看出,學生時代培養一定研究素養是非常關鍵的,特別是當前我國的傳統文化建筑教育比較薄弱,學生對中國傳統古代建筑的印象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比如大屋頂,又比如庭院,沒有深層次的研究吃透。
因此未來教學改革可以有意識的培養研究型人才,可以在一個班里挖掘有潛力的學生,圍繞居住區規劃設計,做一些專題研究。研究的范圍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細節尺度,比如材料表現,又比如生態環境等等。題目可以自設,成果可以是論文,也可以是建筑設計,也可以是一系列的展示比較。
結語
教學改革的腳步是永無止境的,時代在發展,建設在不斷改革更新,建筑師的職業素養會進一步提高,建筑設計的要求從“粗放型”過渡到“精細型”的轉變。都將如何把中國傳統建筑同現代建筑融合這個永恒的話題得到新的體現。未來可能更多的中國建筑師會獲獎,而作為教師,我們更要時時進行反思,加強教育的力度,從源頭做好。
參考文獻
【1】楊苗苗,劉敦楨對中國近代建筑教育的肇始與發展的影響(J)建筑創作,2009(3)
篇4
一、室內設計教學的現狀和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現代室內設計是建筑內部空間的思維創造活動,是建筑設計的重要內容和深化。具體的說它是以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為基礎,通過形式美的藝術表現手法,塑造出物質與精神相兼的室內生活環境而采取的思維創造性活動。這需要通過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配以一定的實例設計,還要知曉室內設計的流程,從而感悟設計創意,教師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素質、修養以及對市場的適應能力。
從最初的室內設計教學僅僅教授對建筑的修飾,也就是以繪畫造型為主,強調手繪效果圖。到現在的強調建筑功能的全面化以及科學觀、人文觀、經濟價值、環境等概念的融合,我國室內設計教學已經經歷了30多年,目前的室內設計教學形式主要是通過教師在課堂通過相應的制作、講授傳達給學生設計思維、風格樣式的內涵,這些教學和輔導大都局限于教室與資料室內完成實訓,從而缺少了對真實客戶設計要求與生活習慣的了解,結果在同實際應用的銜接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而且,部分正在從事室內設計的畢業生也有所反映:“在學校學的一些知識、接受的各種訓練和實際的項目有著很大的差別”。這種教學與實踐脫節主要體現在對真實客戶設計要求與生活習慣不夠了解,從而出現了設計的實用性問題;沒有對空間布局構造與環境設計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沒有對空間尺度進行分割與整合;缺乏對人體工程學在室內設計如何應用的具體操作方法;對材料與施工工藝在設計施工中運作過程的理解不夠深刻等等;這種教學形式在室內設計教育、教學中是沒有實踐基礎的,對于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知道理事知之甚少,因此為這種教學形式容易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習階段普遍缺乏實際案例的設計與經歷,最終出現了方案設計與施工技術不能很好地配套實施的情況。
二、室內設計教學和實際應用的有效銜接
國內室內設計教學中出現上述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缺乏同實際應用的聯系。如果將實踐納入到教學過程中,一切問題都會得到解決。因此,室內設計教學改革要構建一個注重實際應用、促進學生專業素質全面發展的體系。
1、實行開放式教學建立校內仿真實訓基地
實行開放式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促進學校的教學活動社會化和科研設計的市場化,以此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真正需求。同時學校應該設立仿真教學實踐基地,面向社會承接各種設計任務,定期推薦學生去相關公司進行實習。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便利的實習基地,還可以讓教師和用人單位了解在校學生的實際設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夯實基礎。
2、加強方案草圖的設計能力強調項目分析能力的培養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到質變。一件優秀設計作品的誕生,同樣需要一定數量的設計草圖的積累。構思草圖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性思維發散的過程。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草圖構思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同時還要加大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真實設計項目強調設計定位的準確性,沒有準確定位的設計項目就是紙上談兵,圖紙就是廢紙,更談不上室內設計教學與市場的銜接,因此在室內教學過程中需增加項目分析能力的培養,企業調研、市場調研、業主調研、裝飾材料調研、施工工藝調研、售后服務調研等各種分析調研報告是培養學生項目分析能力的培養途徑和方式。
3、增設“設計師商務禮儀”和“室內設計實務”的教學內容做到真正意義的“銜接”
當今室內設計工作已經不是“象牙塔”式的工作,而是呈現出向“社會服務”工作方向演化的趨勢。把教學融入企業,把學生融入真實設計工作環境,讓學生體會實際工作中面對客戶的工作過程。室內設計的工作是一個與人交流交往的過程,每個設計環節都需要與同事、客戶不停的溝通與交流。商務禮儀的學習在整個設計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沒有優良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禮儀的設計師是不能被客戶所接受的,因此在實際設計工作中商務禮儀作為學生溝通過程中的重要職業素質就顯得格外重要。設計工作不僅僅是繪圖,進入高強度的現代設計環節,學生必須掌握整個設計項目運作的各個環節,設計實務教學內容的引入可以使學生在項目運行的高度上俯瞰整個設計過程,通曉設計項目運作的各個環節和重要節點,從而實現室內設計教學與實踐的真正意義上的銜接。
4、以企業真實工作過程為導向“教學做一體化”演習企業設計項目的各個階段
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把企業設計流程引入室內設計教學,使學生在真實的項目中學習實際設計項目的各個流程環節。
首先是設計的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設計者要確定設計任務和要求,包括室內設計任務的性質、功能要求、建筑大小、資金預算等,然后依據任務的性質來設計相應的室內環境,從而可以很好的把握室內對中式、歐式或其他形式大體風格的選擇。其次是施工圖的設計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在進入設計階段后,設計者要繪制大量的圖紙,其中包括專業設計的頂棚圖、施工平面圖等,同時還要補充一些配套圖紙,包括水電安裝圖、吊頂輕鋼龍骨的結構圖等。最后是設計的實施階段,這個階段應該根據設計說明和圖紙給施工人員進行相應的說明或培訓,明確施工中關鍵部分,并要求嚴格按照規劃工期及施工預算具體施工,對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要及時處理,并提出改進意見,然后上報發包方(業主),等到通過后就可以繼續施工。嚴格監督,防止出現窩工、怠工的現象。施工完成后,再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驗收并交付使用。
5.項目驅動法和教學與實踐一體化
項目驅動法是指學校與企業、教師多方通過具體的項目作為中介來進行合作,以此來實現相關專業人才的定位和培養的目標,通過完善教學和應用的有效銜接,從而在項目合作過程中完成教學培養工作。校企雙方根據項目需要,互派人員到對方任教和培訓,企業為學校提供項目和學生技能實習場所,學校幫助企業提高員工素質和管理水平,同時也為企業客戶提供相關專業畢業生,最終建立一種互惠互利的機制。
教學與實踐一體化就在確保理論充足的基礎上,尤其注重加強同實際應用的聯系,強化培訓學生實際操作技能,使學生從應用中提高。比如,師生與室內設計公司合作,開發一系列工學活動,從而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還可在室內設計教學中把學生帶到裝飾工程的現場進行參觀,通過實際操作或者手把手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到施工的要點。
篇5
(福建農林大學,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家具設計類課程是林業工程領域和藝術學領域的重要課程群?;趨f同教學理念,構建家具設計類課程教學團隊對緩解師生比、強化教學隊伍、規范教學形式等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分析家具設計類課程團隊教學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協同教學理念的家具設計類課程團隊教學實施策略,為家具設計類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協同教學理念;家具設計課程;團隊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5)09-0043-03
收稿日期:2014-11-11
作者簡介:劉學莘(1987—),男,遼寧遼陽人,福建農林大學材料工程學院講師,東北林業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家具設計與工程教學與研究。
基金項目:福建省教育改革試點項目“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綜合試點改革”(114S1211);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學科研項目“家具工程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B13046);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
我國是家具制造大國,無論家具產品的總產量還是總產值均居世界首位。家具設計類課程主要開設于我國農林院校的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一般工科或者綜合型大學的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以及大專院校的家具設計與制造、木材機械加工專業。這些高等院校為我國家具設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持。福建農林大學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省級特色專業,其家具設計方向為專業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歷經40余年發展,該專業已成為華東和華南地區家具行業重要的人才基地,為海西家具產業發展提供支持。由于家具設計類課程涉獵面廣,且實踐性較強,課程間的連帶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本專業逐步打造了“家具設計”教學團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基于協同教學理念,提出了家具設計類課程團隊教學實施策略,為家具設計類課程的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
一、家具設計類課程團隊教學的意義
(一)家具設計類課程的特點
家具設計類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家具制圖、家具CAD、家具與室內人體工程學、家具材料學、家具裝備學、家具造型設計、家具結構設計、家具制造工藝學、家具模型設計與制作等課程,涉及面極廣,實踐性較強。家具設計類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現代家具產業的發展現狀,掌握家具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掌握現代家具的設計技術,能夠在畢業后勝任家具企業的生產設計工作,具備獨立分析和解決家具設計與制造領域一般技術問題的能力。
(二)家具設計課類程團隊教學的意義
團隊教學是指若干教師圍繞教學任務發揮各自優勢,組成一個教學團隊,協同教學,形成合力,達到教學目標[1]。由于團隊教學法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減輕教師個人主義的缺陷,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對于推動家具設計類課程改革具有如下意義。
第一,有利于分解教學任務,緩解教力不足的問題。由于福建農林大學開設家具設計類課程的專業分布于材料工程學院、藝術園林學院、金山學院等,每年學習該類課程的在校生高達1000余人。如果這些學生的專業課程全部由一個專業或者一個學院教師承擔,必然導致一名教師承擔多門課程,一些課程也未必是任課教師的專長,導致教學資源不能很好地分配,師生比嚴重不足,這與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宗旨是相悖的。通過建設教學團隊,整合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師資隊伍,對于緩解教師教學壓力,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有利于培養青年教師,穩定與強化教學隊伍。由于福建農林大學近年來不斷擴大招生數量,新進青年教師的數量不斷增多。福建農林大學承擔家具設計類課程的教師以青年教師為主,助教、講師職稱比重占50%左右。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所掌握的資源相對較少,經驗不足,但可塑性較強。因此,利用團隊教學搭建青年教師交流、學習和展示教學技能的平臺具有重要的意義。采用團隊教學的教學成長模式有助于依托教學平臺,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優秀的青年教師隊伍。
第三,有利于規范教學形式,提高教學理念的系統性。一名新教師進入教學崗位后的專業性訓練主要是崗前培訓,除此之外,部分高校設立了青年教師導師制或聽課制度。但由于高校教師教學科研任務普遍較重,教師聽課制度很多情況下流于形式,這不利于青年教師教學專業化的成長和良好教學風格的形成。因此,通過建設家具設計類課程教學團隊,對強化教師之間的交流,整體把握課程體系和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家具設計類課程協同教學理念分析
(一)協同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協同教學理念由來已久,一般認為協同教學正式成為一種現代計劃性的教育形式始于1930年杜威(JohnDewey)的8年研究,此后,20世紀60年代和90年代各興起了一股協同教學的熱潮,兩股熱潮本質上都強調基于教學改革需要緣由,教師應共同合作以進行教學的規劃和實施[2]。另一種觀點認為協同教學理念的方法論基礎是協同學。協同學于20世紀70年代初由西德斯圖加特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赫爾曼·哈肯基于激光理論提出,自1977年正式問世以來,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得到廣泛的運用。協同教學(TeamTeaching)是協同理論在教育領域運用的產物?!皡f同教學之父”——美國華盛頓大學J.T.Shaplin教授認為,協同教學是指兩個乃至兩個以上教師相互合作,負責承擔同一群組學生的全部或主要部分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其主體包括教師、助理和他們所擔任教學的學生[3]。
協同教學理念于19世紀50年代中期在美國得到廣泛的倡導。為了應對當時美國人口膨脹、教師不足、課程爆炸、教育目的重新界定、教學方法亟待改進等社會現實需求,教育界提出結合兩位或更多教師實施合作計劃、教學和評價,利用協同作用使教學系統內各子系統之間及系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產生有序的教學結構,力求充分運用教師的人力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實現教學整體的優化[4]。一般認為協同教學理念的特征如下:(1)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擁有不同專長的教師共同為學生群體授課,但教師單獨實施教學活動;(2)教師在相同的學生群體中具有親密的協同關系,相互分享教學思想與公共資源,包括教學計劃等;(3)雖然擁有親密的協同關系,但教師有自己專門負責的專業或技能領域;(4)教師團隊為學生開發與設計教學材料、資源,但在學生、時間、分組或空間的調配等方面是多樣且多變的[5]。
(二)協同教學理念與家具設計團隊教學的契合性
協同教學理念具有多元而富有彈性的教學形式,主要有全員模式、支持模式、嘉賓模式和分享模式等。全員模式指教學團隊全體成員共同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呈現和考核評定負責,教師的協作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是典型的協同教學模式;支持模式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師協同合作,根據專業領域或研究方向的區別負責不同的主題,共同參與最終的考核評定;嘉賓模式指一位教師全面負責一門課的整體設計、呈現和考核,其他教師以嘉賓的身份不定期開設講座;分享模式指教學團隊成員分別獨立授課不同的班級,不定期地相互交流觀點,分享經驗、資源[6]。
福建農林大學家具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主要采用全員模式和支持模式兩種理念。教師統一在上學期末商量下一學期的任務承擔,共同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每門課程由一名高級職稱教師任主要教師,并配備若干名中、初級職稱青年教師。家具設計教學團隊教學實施以來,協同教學團隊合作交流的緊密性、成員結構的差異及互補性和教學形式的靈活多樣性等優勢逐步體現。在實際操作中,協同教學理念從學生培養到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預期效果。從學生方面看,首先,協同教學通過學科系統性和科學性主線串聯起學生所學的分散知識,搭建了一座從現象到理論的橋梁,激發學生主動進行經濟學理論與現實問題的融合。其次,協同教學理念下的團隊教學使學生在同一門課程中接受不同專業背景和風格教師的影響,促使學生從不同的視角思考和分析問題,鼓勵學生學會用批判性思維正確看待教師的知識權威,培養學生論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教師團隊教學的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了知識和管理合作的良好示范,為“生生協作”模式的形成和團隊精神的培養起到無形的促進作用。從教師的層面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課程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程序各步驟的銜接、教學任務的細化和實施、教學策略的運用等多方面取長補短、協同合作,深化了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拓寬了教師的知識構架,提高了教師科學溝通、反饋能力和習慣性教學反思能力[7]。
三、基于協同教學理念的家具設計類課程團隊教學策略
(一)以教師之間的協同推動教學組織的系統性
教師之間的協同是協同教學理念最基本的形式,應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以福建農林大學家具設計類課程團隊教學為例,教師之間的協同可體現在如下方面。
第一,根據家具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材、教學情境等教學元素,充分利用團隊優勢,以集體說課、教學研討等形式總結往屆學生的興趣點和理解上的難點,把握“家具設計類課程”的重點內容,根據課堂反饋情況分層厘清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和策略等,確定課程銜接順序,暢通課堂教學渠道,確保教學理念的一致性。
第二,充分利用教學團隊成員不同的專業背景、個性風格和技能特征進行合理的角色規劃。如在進行課程任務分配時,可結合教師的業務專長安排授課內容。如主講“家具制圖”課程的教師同時承擔“家具結構設計”課程,主講“家具裝備學”的教師同時承擔“家具制造工藝學”課程,同一門課程配備若干教師,分別主講自己最擅長的章節。
第三,建立團隊與個人相結合的有效績效考核機制。福建農林大學現有的教學績效考核辦法主要有學生評教、教學質量獎勵、績效工資等,主要側重個體教師的績效,缺少針對團隊教學實際的團隊績效考核內容,不利于激勵教師之間的有效協作。參與團隊教學的教師在備課、教學資源整合、教學研討等方面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如果能夠針對明確和可衡量的團隊目標建立考核機制,適當加以精神和物質獎勵,可能提高良好的團隊合作意愿[8]。
(二)以師生之間的協同提高知識應用的有效性
師生之間的協同能直接反映教學效果的優劣,是協同教學理念對教師角色升華的呼喚。在家具設計類課程教學實踐中,師生之間的協同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運用交互性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家具結構設計課程可針對桌、椅、柜、床等家具進行拆裝訓練,并繪制其結構裝配圖,家具制造工藝學課程,仍然應用這些教具進行零部件工藝卡片設計、生產工藝流程設計等,而家具造型設計課程可根據這幾件教具激發學生想象力,進行外觀創新改裝設計。通過這種方式使不同課程得以銜接,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
第二,善于引導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獨創性、批判性和發散性的思維品質。在問題導入引起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針對家具設計與制造領域的熱點問題展開調研,如小戶型家具設計、家具企業節能減排、家具產品低碳足跡、綠色家具設計、以竹代木家具開發等議題,要求學生查閱資料完成調研報告或者綜述性論文。
第三,利用先進的教學信息系統,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平臺[9]。由于家具設計類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傳統的黑板加粉筆式教學方式信息量有限,很難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一些有計算機網絡專長的年輕教師可以利用課程改革政策,構建網絡教學交流平臺,鼓勵學生在課后展開探討,搭建師生協同教學的“微課堂”。
(三)以生生之間的協同促成交流合作的體驗性
由于福建農林大學家具設計方向的師生比尚顯不足,加之設計類課程的實踐性較強,教師無法對每一名學生手把手地指導,這就需要充分利用學生團隊內的溝通協作與團隊間的相互競爭來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中的生生協同。例如教師應精心選擇具有時效性的教學案例,將班級分為若干討論小組,讓學生針對某一課題展開探討。然后,由每個小組推選一個代表匯報小組的主要觀點;再由其他小組的成員發表對該小組觀點的看法,相互點評。最后,在每個小組討論結束后,教師結合討論情況簡要總結,重點歸納各小組討論過程中有價值、有新意的觀點并加以鼓勵,點出不夠確切的觀點并提醒、引導學生加以區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加深了課堂理論與實際問題的結合,強化學生交流合作的體驗性。
總之,家具設計類課程具有較強的應用性,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水平,以改善教學效果,為家具產業培養出更加優秀的接班人。在教學過程中,可基于協同教學理念,通過建立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同教學,建立一套完善的家具設計類課程協同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將有利于規范教學形式,提高教學理念的系統性;有利于培養青年教師,穩定和強化教學隊伍;有利于分解教學任務,緩解教力不足。
參考文獻:
[1]都瑞成,張進存.軍校任職教育團隊教學的理論思考與模式構建[J].求實,2010,(1).
[2]黃永和,莊淑琴.“協同教學”的回顧與展望[J].教育研究月刊,2004,(1).
[3]J.L.Trump,T.Husen.TeamTeaching[J].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1977,(2):134-140.
[4]錢丹潔,張偉平.協同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升華[J].教育科學論壇,2012,(8).
[5]楊剛,張新立.CDIO視域下基于項目的協同教學理念與實踐——以教育技術實踐項目課程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3,(7).
[6]張強,劉曉劍.國家精品課程實施中的協同教學模式[J].高教探索,2008,(5).
[7]劉海燕.跨學科協同教學——密歇根大學本科教學改革的新動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
- 上一篇:視覺傳達設計優勢和劣勢
- 下一篇:人工降水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