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檢驗學范文

時間:2023-12-27 17:4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臨床醫學檢驗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臨床醫學檢驗學

篇1

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要求臨床檢驗師可以快速、準確地完成檢驗工作,以滿足急慢性疾病診療需求。而臨床檢驗師的臨床醫學檢驗水平會直接對臨床醫生的診斷準確率造成影響,進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為了滿足急慢性疾病診療需求,提高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為患者提供及時、準確的檢驗結果,檢驗師必須不斷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下面結合實際簡要分析臨床醫學檢驗的現狀,總結出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方法,以供參考。

1臨床醫學檢驗的現狀分析

(1)不少檢驗師忽視正確、合理放置標本,導致標本因長時間放置,使得標本的質量得不到保證;

(2)部分檢驗師不能熟練掌握新技術和新儀器,不能科學、合理使用檢驗方法和檢測試劑,這些都會對檢驗結果造成一定影響,導致誤差的產生;

(3)檢驗師缺乏參與臨床診斷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能夠及時、充分和臨床醫生進行溝通、交流,使很多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未得到充分利用或被錯誤理解,對檢驗技術的提高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4)檢驗科室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科室僅給予儀器和試劑的選用高度重視,而未給予科室人員、儀器保養、操作流程等管理以重視,對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造成一定影響,降低檢驗質量。

2提高臨床醫學檢驗技術

2.1做好標本采集工作

2.1.1做好標本采集前的工作采集檢驗標本前,認真核對受檢者的基本情況,如受檢者需要檢驗的項目、受檢者的姓名和性別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受檢者解釋需要注意的事項。如果受檢者需要檢驗肝功能,則提醒受檢者要保持空腹狀態。如果受檢者需要檢驗血脂,則需要提醒受檢者在檢驗前三天不要食用膽固醇豐富和高脂的食物,檢驗前一天不要飲酒。如果受檢者需要檢驗痰液,則需要在咳痰之前囑咐受檢者采用清水漱口,然后取深部痰液,并在采集兩小時內檢驗。如果受檢者需要檢驗尿液,則需要提醒受檢者在檢驗前不要服用大量的維生素C等藥物。

2.1.2做好血液標本的采集工作采集血液標本時,要確保受檢者情緒穩定,確保標本、注射器的清潔和干燥,不在受檢者血腫部位采集血液標本。如果受檢者屬于輸液患者,則需要取輸液對側肘部靜脈血,以免液體對血液造成稀釋。采用酒精擦拭采血部位,待酒精完全干后再采集血液標本。完成血液標本采集工作之后,將抗凝劑加進標本中,及時將血液標本送檢。

2.1.3做好尿液標本的采集工作采集尿液標本時,要確保受檢者在檢驗前沒有服用過禁忌藥物。如果受檢者服用過抗菌藥物,則需要在受檢者服用藥物后5天采集尿液標本。采集尿液標本時,要確保尿液標本的新鮮性。進行堿性尿蛋白試驗時,要對尿液pH值加以注意,以預防堿性尿造成蛋白試紙假陽性。

2.1.4做好糞便標本的采集工作一般情況下,標本的采集量為黃豆粒大小,或者采用多點法進行樣本采集,以便對糞便的顏色、量、性質等進行嚴密的觀察。

2.2做好檢驗質量控制工作

2.2.1做好檢驗前質量控制工作進行臨床醫學檢驗前,要仔細檢查所使用的檢驗儀器,確保將要使用的檢驗儀器可以處于良好的備用狀態。

2.2.2做好檢驗時質量控制工作按照儀器的相關操作規程進行嚴格的操作,避免因操作原因造成的標本誤差。如果試劑長時間沒用,則在使用前,需要對試劑進行仔細的檢查,確定試劑質量合格之后才可以使用試劑。此外,按照試劑使用說明書配制和使用檢驗試劑。使用完試劑后,將試劑放置到冰箱內加以保存。

2.2.3做好檢驗后質量控制完成檢驗工作后,要做好檢驗儀器的維護和保養工作。如果發現磨損部件及老化部件,要及時將其更換,以延長檢驗儀器的使用壽命,減少因儀器原因造成的標本誤差。同時,要將檢驗儀器的使用時間、使用者姓名等情況詳細記錄在案,還要詳細記錄維修情況和故障處理情況,以便提高檢驗儀器設備的管理質量。

2.3加強檢驗師與臨床醫生的溝通與交流

檢驗師要及時將最新的檢驗儀器、最新的檢驗項目等向臨床醫生介紹清楚,通過和臨床醫生的溝通與交流,讓臨床醫生了解檢驗項目的臨床意義、檢驗方法等。一旦出現異常的檢驗結果,要及時將情況告知臨床醫生,與臨床醫生共同就產生異常檢驗結果的原因加以分析。同時,還要善于聽取臨床醫生的意見和建議,對自己的檢驗工作加以完善和改進,掌握與疾病診斷的相關知識,以不斷提高臨床檢驗技術水平。

3小結

篇2

一、檢驗醫學的涵蓋內容和擴展更加廣泛

醫學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疾病的發現和治愈幾率。在現代醫學發展進程中,最為矚目的就是檢驗醫學的發展。傳統的醫院診斷主要憑借觀察法和手工檢驗,這種效率低、錯誤率高的檢驗方法,不僅會帶來大量的誤診事件,還不能及時的發現病理和病灶。檢驗醫學的發展,使醫院醫學診斷從人工操作和觀察時代步入科技時代,利用現代化的醫療檢驗設備,運用醫用化學和醫用物理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使的醫療工作者能夠更為直觀的對人的內分泌系統、血循環系統、腹內臟器的狀態進行準確判斷,這不僅有助于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量化疾病的輕重程度,從而采取更為有效的,對人體傷害更小的治療方法,治愈疾病?,F如今,檢驗醫學技術在臨床診斷上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無論是檢驗手段還是試劑指示的準確性都大幅度提高。檢驗醫學的已經從單純的臨床醫學輔助手段,成為與臨床醫學并列的單獨學科,甚至對臨床醫學技術的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其涵蓋內容的不斷擴展,已經成為推動臨床醫學進步和發展的關鍵。

二、檢驗醫學己發展成一門學科

1、它比其他醫學專業更加強調整體協作

檢驗醫學的發展和進步,推動了病理學的進步與發展。現代的檢驗醫學,不僅更為準確和高效的應用于血、尿、便等三大常規檢驗,而且其檢驗項目和檢驗標準的不斷完善,使得檢驗醫學在應用中更注重整體協作。人的生理機體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在這一系統中,諸如各器官、內分泌系統和血液系統,分別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一旦人體內某一器官和系統出現問題,則會出現連鎖反應,使得人體的其他臟器和系統偏離正常的工作狀態。這種變化,正是檢驗醫學發揮作用的關鍵,現代的檢驗醫學通過對不同部位、不同時間和不同方法的數據采集,能夠比較完整的反應疾病的病理學特征,從而幫助人們分析患者患病的程度,并更為有效的選擇治療策略。如果在系統性檢驗中,某一個檢驗環節出現誤差和錯誤,將會使病理學分析結果出現變化,從而導致誤診或錯診,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因而,現代檢驗醫學相比于其他專業,更加強調整體協作,提高整體協作質量,也是提高臨床診斷準確度的關鍵。

2、檢驗醫學對新技術的應用比其他專業更為敏銳

檢驗醫學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縱觀檢驗醫學的發展進程,其飛躍性質的進步,往往是由于某學科技術發展的應用。例如,分子生物學技術的進步,使檢驗醫學工作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分子生物學在檢驗醫學中的應用,使檢驗醫學不僅能夠應用于病理學分析,還擴展到了診斷效果的評價、治療效果的評價、痊愈后的評估、預測個體發生疾病的趨向、流行病學、健康狀態的評價、藥敏靶點的選擇等。

3、自動化的融入使檢驗更迅速

信息時代的來臨,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帶來了極大的變革。由于檢驗醫學對先進設備的依賴程度更高,使得自動化技術在檢驗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F代的臨床醫學實驗室,其學科劃分已經不再明顯,綜合、大型醫學檢驗設備的使用,使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對某一標本的分析,得到更多相關的信息和內容。這不僅降低了檢驗醫學的臨床應用成本,還使得檢驗醫學成為對病理學研究、生物學研究和臨床醫學發展影響最大的學科。并極大的提高了臨床醫學診斷的效率和準確度,為現代醫學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礎。

三、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角色的轉換

現如今,檢驗醫學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現代的檢驗醫學,不僅是臨床診斷的重要輔助手段,還貫穿于診斷、治療、治療后評估、療法分析、病理分析的治療工作全過程中。檢驗醫學從臨床的輔助手段,成為決定醫院醫療水平的關鍵,并成為醫學開展醫學研究的基礎手段,為提高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2、1S015189文件的作用

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醫學實驗室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強調醫學檢驗的分析前、中、后全過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質控中,要求檢驗人員對所測結果進行合理解釋,并收集臨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饋意見、接受合理建議、要求,改進檢驗科工作,或開展新業務,滿足臨床需求。

3、臨床結合和檢驗醫學幫助醫生判斷檢驗結果的應用價值

例如有些肝炎的病毒目前尚無辦法將其從體內去除,但是經過抗病毒治療后可以將病毒的量控制在一定程度,此時的檢驗結果雖然顯示正常,但醫生一定要明白這種陰性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病毒清除,只是病毒侵害的量已經減少到檢測不到而已。如果檢驗科不向臨床醫生說明,就會導致臨床醫生錯誤地分析檢驗結果,并使患者病情的得不到準確檢測。

檢驗醫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其技術和理論的不斷發展進步,為現代醫學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現如今的檢驗醫學,已然成為醫療單位不可或缺的技術。其作為臨床醫學輔助手段的地位已經轉變,檢驗醫學已經成為臨床醫學不可或缺的,甚至影響到臨床醫學進步和發展的關鍵技術。

參考文獻:

[1]楊娜,楊娟.構建高素質檢驗醫學隊伍新思路[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16)

[2]李艷.淺我國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的交流與合作[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2(07)

[3]劉少梅.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精密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2(S6)

篇3

目前,許多檢驗科室與臨床科室之間在相互交流、學習和指導等方面存在一些障礙,這在某種意義上妨礙了臨床診斷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不利于促進整體醫學水平的提高,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①臨床科室醫師缺乏對有關檢驗知識方面的了解,大多數醫師對檢驗人員和報告結果存在一些誤解。在遇到患者質疑時,不能很好的對檢驗結果做出合理的解釋。②大多數的檢驗人員只是負責做好當日室內和室間質控工作,把質控值好當成衡量檢驗結果的唯一標準,對異常結果缺乏分析能力和個人建議,不能及時與臨床醫師溝通。③臨床醫護人員對檢驗標本的采集規范和注意事項不是很了解,標本采集的不太規范,檢驗人員也沒有及時下到臨床做指導工作。④檢驗科在開展新的項目時,之前沒有對臨床進行可行性調查,只顧自己開展,不爭求臨床建議,難以被臨床認可。這些問題的種種歸根到底都是由于檢驗和臨床科室沒有及時地進行有效溝通,沒有把相互之間的溝通作為提高醫療質量的關鍵環節來重視。

2加強醫學檢驗的質量管理,提高整體質量水平

據衛生部所提出的醫院管理評價指南文件中明確指出,對檢驗科室的檢驗質量方面和對患者服務方面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對檢驗科的評價標準要求達到所有患者和醫護人員對其滿意度的90%,那么想要達到這個標準,必須將檢驗科質量控制作為日常首要工作,使質量控制工作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程序化。一般實驗室的質量管理是由分析前質量控制、分析中質量控制、分析后質量控制三個主要環節構成的,據資料統計,分析前出差概率為56%~68%,分析中出差概率為15%,分析后出差概率為48%,在分析中出現的錯誤概率明顯低于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出差概率,由此可見分析前的標本質量是目前影響檢驗質量的最大不確定因素。想要降低分析前出差概率的可能性,就要保證臨床采集標本的質量,才能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所以檢驗和臨床科室必須建立良好的溝通,這樣可以提高服務質量,對檢驗質量進行全面控制,科室之間也可以獲得反饋消息,借此進一步綜合評判實驗室的方法學以及其臨床價值,以便不斷完善操作規程并推進新項目、新方法的開展與普及。

3完善檢驗與臨床溝通的具體措施

3.1合格的檢測標本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的基礎和前提。

通常檢驗科的檢測標本都是由臨床醫師和護士來實施采集的,采集后直接送檢到實驗室,這是在確保臨床實驗室檢測質量體制中最關鍵的環節。一旦這個環節出現差錯,如標本采集是否合格、送檢時間是否正確等,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就算實驗室擁有再精密的儀器設備和方法也無法客觀的檢測出真實準確的結果,嚴重的還有可能出現誤導醫師對患者的診療。作為檢驗科室人員應主動到臨床科室為醫護人員發放標本采集手冊,講解采集標本的各項要求和標本采集不當對檢驗結果造成的影響,例如:做凝血四項時,要求采血時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是9∶1,如果采血比例不當,就會引起PT和ATPP的升高或降低,不能為臨床提供穩定、準確的數據,影響治療。以此讓臨床醫護人員知曉規范采集檢驗標本的重要性,引起臨床對此環節的重視。

3.2建立檢驗科室與臨床科室之間的溝通橋梁

3.2.1檢驗科室首先要重視和正確對待臨床的反饋信息,定期下到臨床科室與臨床醫師交流,虛心聽取臨床醫師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查找原因,糾正潛在的實驗偏差,制定整改措施,以便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改善服務質量。其次,檢驗科主管人員應不定期參加臨床查房及病例討論,共同探討病情變化與實驗指標的關系,了解臨床工作,加深二者之間的溝通。

3.2.2檢驗科室應根據醫院自身的規模、專科特色等實際情況,建立生命危急值報告系統,防范醫療事故的發生,提高醫療安全水平。檢驗人員當發現檢驗指標異常和接近危急值時,必須先確認儀器運行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確、各環節無異常后重新檢測,復查后及時和臨床聯系,并在檢驗科危急值報告登記本上填寫危急值報告,使臨床醫師能及時發現患者病情的變化,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從而提高檢驗質量,保證醫療安全。

3.3檢驗與臨床人員加強醫學知識理論學習,共同提高臨床意識。隨著醫學技術的新陳代謝和醫學知識的不斷更新,檢驗工作人員不僅要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知識,快速學習新的知識技術,還要學習臨床醫學知識,這樣才能使自己在與臨床溝通與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為臨床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信息。當臨床對檢驗質量提出疑問時,專業人員應立即查找問題原因,對有關職責進行審核,及時制定糾正方案,給與臨床合理答復。臨床科室也要提高對檢驗科室的重視,加強對檢驗工作特點的了解,不斷擴充自身的醫學知識,不能完全依賴化驗結果,因為化驗是有誤差性的,要做到綜合分析患者病情,發現檢測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符時,也應及時和檢驗科取得聯系,防止貽誤診治。

4結論

篇4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兩對半臨床醫學檢驗方法,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參考。方法:選取肝炎患者130例,采取血清標本,采用酶聯免疫法進行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及兩對半檢測法進行檢驗。結果:85例患者檢測出HBV-DNA定量為陽性,檢出率為65.4%,其中陽性標志物HBsAg、HBsAg、抗-HBc的HBV-DNA的檢出率最高,抗-HBc的檢出率最低。結論: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兩對半臨床醫學檢驗,能夠促進防治措施的針對性。

【關鍵詞】

乙肝病毒性肝炎;兩對半;檢驗

乙型病毒性肝炎,俗稱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心、食欲減退、乏力、煙油、嘔吐、肝大及肝功能異常[1]。其臨床診斷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對血常規采用兩對半檢查診斷。本文將對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兩對半臨床醫學檢驗進行分析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8例,女52例;年齡30~60歲,平均(46.9±7.1)歲;病程為1~7年,平均(4.2±1.7)年。病源傳播方式:血液傳播112例,母嬰傳播3例,醫源性傳播2例,性傳播13例。

1.2方法

1.2.1診斷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檢測采用兩對半定量檢測。通過CMIA法進行病癥的診斷[2]。檢測儀器采用Architecti2000SR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美國Abbott公司);檢測試劑為美國Abbott公司產品。采用LightCycler自動熒光PCR儀(德國Roche公司)檢測HBV-DNA含量。檢測試劑為深圳匹基生物工程公司生產。

1.2.2判斷方法

當乙肝表面抗原(HBsAg)大于0.11IU/m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抗-HBsAg)大于9.99mIU/ml,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大于0.99S/CO,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體(抗-HBeAg)大于0.99S/CO,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抗-HBc)大于0.99S/CO時判斷為陽性。HBV-DNA含量判斷:HBV-DNA>5.0×102copies/ml者為陽性,HBV-DNA<5.0×102copies/ml者為陰性。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依據HBcAb、HBeAb、HBeAg、HBsAb以及HBsAg五項指標進行評判[3]。

2結果

通過熒光聚合鏈定量檢測法檢測有85例患者檢測出HBV-DNA定量為陽性,檢出率為65.4%,其中陽性標志物HBeAg、HBsAg、抗-HBc的HBV-DNA的檢出率最高,抗-HBc的檢出率最低。

3討論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國人群中具有較高的感染率,是一種嚴重危害國民健康的傳染病。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分為血液傳播、性傳播、母嬰傳播、醫源性傳播。主要臨床癥狀為惡心、食欲減退、乏力、煙油、嘔吐、肝大及肝功能異常。急性乙型肝炎部分會伴有黃疸和發熱。隨著病情的發展,會逐漸轉為慢性乙型肝炎或者是病情加重為重型乙型肝炎。部分感染者沒有出現臨床癥狀,但是攜帶并傳播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因此,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診斷以及防治工作十分重要。在對乙型病毒性肝炎進行結果診斷以及治療的過程中,護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護理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對傳染源的管理以及控制:醫護人員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隔離觀察最好選擇不定期觀察的方式。部分住院患者,其肝功能呈現出穩定的狀態則可令其出院。定期回訪處于恢復期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攜帶者。在與入口食品直接進行接觸的人員以及保育人員中普及與推行一年一次的健康檢查。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痊愈狀況的正常狀態持續半年后,且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轉為陰性才可返回工作崗位。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的相關人員不能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對于未確診的疑似病例需要首先暫停原來工作。另外,要注意嚴格按照國家要求篩選獻血人員。對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攜帶者的處理方式應該有別于對現癥肝炎患者的處理方式。由于此類患者沒有肝炎癥狀體征,其各項檢查往往也呈現出正常的狀態,僅HBsAg呈陽性。對于此類患者需進行為期半年的觀察。如果觀察無變化,則可正常學習以及工作,但不能從事直接接觸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不能獻血。此類患者在個人衛生上需格外注意,避免與健康人的分泌物接觸。有效的切斷傳播途徑。對患者的衛生教育與管理需有效的進行并酌情強化。在對患者進行藥物注射時應推行一次性注射器。同時嚴格按照一人一針一管一消毒的原則進行[4]。強化血液制品的監管,注意對帶血污染物品的消毒處理要徹底。對相關的醫療器械需要進行定時的高溫消毒。②保護易發生感染的人群:通常采用的辦法是按照固定程序對易感染人群進行高效安全的乙肝疫苗注射。注射藥物需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指標進行。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熒光聚合鏈定量檢測法檢測有85例患者檢測出HBV-DNA定量為陽性,出率為65.4%,其中陽性標志物HBsAg、HBsAg、抗-HBc的HBV-DNA的檢出率最高,HBsAg、抗-HBc的檢出率次之,抗-HBc的檢出率最低。袁玉娥等人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兩對半檢驗結果分析[5]中對219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標志物采用兩對半檢測方法進行檢測分析所得結果與本次研究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兩對半臨床醫學檢驗,有利于制定出對診斷結果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臨床上值得推廣與發展。

作者:王恒 單位:貴州航天醫院檢驗科

參考文獻

1戴啟凱.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兩對半檢驗結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0,10(30):160.

2黃永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標志物檢驗結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11(30):1374~1375.

3周錦霞,張義文.不同臨床類型乙型肝炎兩對半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含量的關系[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2(30):83~84.

篇5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行業和相關檢驗技術的發展,為臨床醫學檢驗提供了更高的便利,有效的提高了臨床醫學檢驗質量。但是在臨床醫學檢驗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對其檢驗質量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影響,本文將會對其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從臨床醫學檢驗前、中、后對其檢驗質量進行控制,從而為患者的后期治療及康復提供良好的借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檢驗;質量;控制;問題;預防

臨床檢驗已經成為醫療行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可以為患者的臨床診斷和后期治療提供借鑒。在臨床醫學快速發展的今天,醫學檢驗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改善,有效的提升了臨床醫療質量,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1]。在進行臨床醫學檢驗時要采取有效促使對其檢驗質量進行控制,本文將會對其進行介紹。

1.提高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意義

隨著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醫學檢驗已經成為其發展歷程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醫學檢驗一般是借助先進的醫學儀器,然后由專業的技術人員對患者的排泄物、血液等進行化驗,從而為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很好的借鑒。如今隨著我國醫學檢驗技術的進步,有效的推動了臨床醫學的發展,提高了對各類疾病的進一步認識,確保了臨床醫學質量和患者的治療效果。目前研究發現,臨床醫學檢驗已經發展成為臨床疾病診斷、治療和康復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臨床醫學檢驗過程中出現了諸多問題,例如醫學檢驗人員對檢驗質量控制缺乏意識,同時與臨床醫師交流較少,未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和標準進行操作,未定期對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人員進行考核,這些問題都會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產生影響,嚴重的時候還會影響患者的治療及康復,因此提高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的控制對于患者的治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

2.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2.1實驗室方面因素

實驗室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醫療器械老化破損,未對其進行及時的維修和更換,從而導致儀器的精度大大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檢驗質量產生了影響。同時實驗室的檢測環境不符合相關規范和標準,導致檢驗結果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的偏差。實驗室試劑存在過期的問題,未按照要求對其進行更換。

2.2醫院管理制度方面因素

醫院對臨床醫學檢驗方面存在質量控制力度不夠、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責任落實不到位、核對制度不嚴格、文件管理和檢驗數據模式落后等問題,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臨床醫學檢驗質量。臨床醫學檢驗專業性強、技術難度高而且每日的工作量比較大,但是醫院又缺少相關的解決對策,這也會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產生影響。

2.3患者方面因素

患者及家屬對醫生缺乏一定的信任,從而在臨床醫學檢驗過程中依從性較差,未按照醫囑保存和送檢樣品,從而造成樣本檢驗結果出現偏差。此外,患者的年齡、遺傳因素、性別、個體差異及疾病狀況等因素也會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產生影響。因此,患者是否配合醫生的各項工作也是影響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2.4檢驗人員因素

對于從事臨床醫學檢驗工作的技術人員,在對標本進行檢驗時,未嚴格按照相關規范和標標準進行操作,部分檢驗人員由于對醫療儀器的注意事項不了解,或者使用方法不當、檢測過程記錄錯誤、記錄不完整等也會導致檢測結果失真。部分檢驗人員對相關檢驗知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極易出現混淆檢測項目或操作失誤等問題。由于臨床醫學檢驗工作具有較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從而導致檢驗人員由于過度緊張或壓力過大而出現操作上的失誤,影響檢測結果。

2.5標本采集因素

標本采集時間、部位、數量、環境等因素的不同也會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產生影響。由于生理周期的變化、晝夜循環交替等也會對檢測指標產生影響。例如K+在14:00-16:00時最高,在23:00-1:00時最低;WBC、RBC指標在下午最高,凌晨安靜狀態下最低,RBC每天的變化達到了4%,而WBC則相差2倍;尿膽原上午和夜間少,午后開始增加,并在14:00-16:00達到高峰。樣品采集部位的不同也會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產生影響。與直立位相比,臥位血漿總量會增加12%,在進行立位采血時其ALB、ALP、TP、ALT值會明顯高于臥位;直立會出現蛋白尿,但是平臥后會消失。抗凝血的質量也會對抗凝血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影響,而抗凝血的質量又是由采血量與抗凝劑的比例決定的,例如采血量少,而抗凝劑過剩,此時會造成血小板和粒細胞腫脹、破壞,如果采血量過多,而抗凝不充分,也會造成微血塊阻塞分析儀計數孔,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

3.提高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有效對策

3.1臨床醫學檢驗前

首先,醫院相關部門要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相關規章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例如:醫院相關部門要落實實驗室儀器試劑的保存、維修及更新制度,按照要求對實驗室進行清潔,同時對檢驗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和教育,適當緩解操作人員的工作壓力,設置獎勵優秀、懲罰錯誤的措施。其次,在進行臨床檢驗前要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對患者的相關信息如性別、年齡、病情、發病史以及禁忌癥等進行收集,并告知患者臨床醫學檢驗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傊谶M行臨床醫學檢驗前,醫護人員要告知患者在靜止狀態下完成樣本的采集,據不同的標本選擇合適的,然后將采集的樣品及時送樣。

3.2醫學檢驗中的質量控制

在進行臨床醫學檢驗過程中,要對檢驗試劑和檢驗儀器的質量進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對各類儀器、設備進行有效的管理,因為臨床醫學檢驗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儀器設備比較多。其次,加強對實驗試劑的系統管理,因為每年檢驗科都需要使用大量的實驗試劑,所以最好借助計算機對其進行管理,避免試劑出現不必要的浪費,此外還要對過期試劑的領取人、經辦人等進行及時查詢,避免人為的漏洞和差錯對檢測質量產生影響。最后,要按照儀器性能來對試劑進行配對,例如國產儀器一般使用國產試劑,這樣可以將檢測質量誤差降到最小。與此同時,對于復溶的試劑最好現用現配,復溶后要在短時間內使用完畢,暫時無需復溶的試劑要將其冷藏保存,避免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產生影響。

3.3醫學檢驗后的質量控制

臨床醫學檢驗之后,還要對異常標本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篩查[3]:

(1)對于首次的檢查標本還要和醫師的診斷報告進行擬合,如果兩者相符才可以發出報告;

(2)如果檢測標本未看見醫師所填的資料,還要及時與醫師聯系,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解;

(3)對于多次檢驗結果異常的樣本,要對其進行分析,同時和以往的檢驗結果進行對比,如果情況一致才能發出報告;

(4)對于檢驗后其它異常的,要留取原樣然后進行二次檢驗。

4.結束語

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的控制好壞將會對患者的臨床治療和醫院的聲譽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強對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的控制。在進行臨床醫學檢驗時,要加強檢驗科室與其它科室的聯系,提高檢驗人員的專業水平,盡量相關因素對檢驗質量的影響,從而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和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肖進.論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的若干問題[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7(6):89-90.

[2]鄒春雷,白俊龍,劉麗麗.臨床微生物檢驗中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醫藥前沿,2015,12(4):34-35.

篇6

隨著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疾病的臨床診治,醫學檢驗結果產生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臨床醫學檢驗還能夠使人們加強對疾病知識的認識,而臨床檢驗學是疾病的診治、預后及預防保健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臨床醫學檢驗中,一定要做好質量控制,保證檢驗的整個過程中均貫穿質量控制,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1]。本文由收集整理本文對我院臨床醫學檢驗進行工作進行分析,探討提高醫學檢驗質量的措施,現報告如下。

1 臨床醫學檢驗中存在的問題[2]

1.1 非病因素的影響 非病因素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主要如下:由于醫護人員沒有做好告知工作,患者沒有注重自己的飲食、運動、藥物服用、經期變化及情緒變化等,對檢驗結果會產生重要影響;另外,在標本采集過程中,由于樣本采集方法、數量、時間、部位及采集環境等,沒有按照規定要求執行,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嚴重影響,從而影響臨床診治。除此之外,沒有及時送檢樣本,會導致樣本失去原有特性,嚴重影響檢驗結果。

1.2 科研人員的影響 從我國大多數醫院的檢驗科室人員配備來看,由于技術力量及相關設備較為落后,再加上檢驗人員沒有具備充足的知識水平及熟練的操作水平,在臨床檢驗中,往往會導致檢驗結果的不準確性。另外,長期沒有更換檢驗設備及檢驗器皿,無法保證其質量,對于檢驗結果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2 臨床醫學檢驗前的質量控制措施[2]

2.1 檢驗前的措施 在臨床檢驗開始前,要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取樣部位及檢驗項目等相關事項進行詳細的檢查,做好記錄,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將檢驗前的禁忌及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3]。如:血液抽樣前兩個星期,患者要保證規律的飲食及作息習慣,并且在檢驗前3天避免進食高脂肪食物,24小時內避免飲用酒精飲品,另外,抽血前12小時內要保持空腹。

2.2 樣品采集控制 以血液標本采集作為例子,采集時間通常為清晨,要空腹進行,但是空腹時間要低于16小時,血液采樣時,使患者保持坐位或者平躺位,采樣前要求患者休息5-10分鐘,另外,采樣時,壓脈帶要低于60秒,一般來說,患者的前臂肘窩正中靜脈是最適宜的采樣部位,但是,實際采樣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采樣部位。

3 臨床醫學檢驗中的質量控制措施[4]

3.1 維護檢驗儀器 在臨床檢驗過程中,檢驗儀器的運行狀態如何,對于臨床醫學檢驗結果會產生著重要影響;日常工作中,檢驗人員要對其進行相關的保養及日常維護,同時,還要定期檢查儀器的功能性運行,保證儀器能夠正常使用。一旦檢驗儀器出現問題,就要及時更換,避免影響檢驗工作。

3.2 準備檢驗試劑 在檢驗過程中,要針對檢驗項目的規定流程,準備好檢驗試劑,檢驗試劑的配制主要是按照其說明書上的規定進行。在臨床醫學檢驗過程中,對于試劑的揮發要密切關注,檢驗試劑的放置要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必須放置于冰箱中,如果檢驗試劑長期沒有使用,在使用前,要測試試劑特性,更換不合格的檢驗試劑。

3.3 分析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措施 ①檢查檢驗儀器,確保儀器能夠穩定工作;②保存檢驗結果數據,并且還要保證保存的檢測數據具有法律效應;③要根據標準的操作規程進行項目檢驗,保證檢驗的時效性及規范性。

4 臨床醫學檢驗后的質量控制措施[5]

4.1 判定與審核檢驗結果 隨著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快速發展,檢驗逐漸走向自動化與系統化,但是,在自動化與系統化的背后,交接工作也更多,包括:錄入檢驗信息、采樣編號、審核檢驗操作儀器、完成檢驗報告單、反饋檢驗結果,這一系列的工作,每項均有不同的負責人,因此,需要工作人員之間高度的配合,保證每個環節均能夠順利進行,避免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如果檢驗結果發生信息失真的情況,可以針對近期檢驗結果,將兩者進行對比,同時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臨床資料及標本采集情況,對患者的檢驗結果進行分析評估,保證合理性與準確性。

4.2 建立報告簽收制度 檢驗完成后,應該由專人將檢驗報告單統一送達,避免送達過程中出現錯誤;另外,臨床檢驗室要針對科室的具體情況,明確規定檢驗報告單的保存方法及時間,便于對于檢驗結果進行復查。

篇7

1.1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意識缺乏

在臨床醫學檢驗工作中,由于質量管理意識的缺乏,從而在日常臨床檢驗中就容易出現一些潛在的檢驗質量隱患?,F階段我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意識缺乏的表現主要為:第一,相關部門管理人員缺乏質量管理意識。上層管理者主要是負責安排規劃工作,一旦忽略臨床醫學檢驗質量,就會導致日常檢驗管理工作出現嚴重問題。第二,技術人員缺乏質量管理意識。一些醫學檢驗技術人員缺乏質量管理意識,其在日常工作中抱有應付的態度,并且對于涉及到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方面的工作更加不負責任,這些都不利于臨床醫學檢驗質量的提升。

1.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

對于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是當前醫學檢驗科較為嚴重的額問題之一。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大多數管理者與檢驗人員關注的都是臨床檢驗技術,而忽視了對這方面工作的考核。而且有的大型醫院即使存在考核制度,但考核結果不直接和技術工作人員的職稱與獎金掛鉤,從而造成檢驗質量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1.3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機制缺乏有效的執行力

在部分醫院的檢驗科都創建了相應的質量管理機制,這些管理機制的存在對于相關工作者的工作流程與崗位職責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然而由于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并沒有將這些管理制度真正落實,從而影響到檢驗技術工作的質量。例如,技術人員對于血液化驗報告需要進行記錄,但一些技術人員在記錄時多少都會出現一些偏差,還有部分工作人員進實驗室時,沒有依據相關要求穿工作服,這些都是因管理制度執行力不夠而導致的。

1.4臨床醫師與檢驗技術人員缺乏良好的溝通

檢驗科的分工有很多種,有的分工需要檢驗技術人員與臨床醫生進行溝通。以檢驗技術人員的工作職責來說,其負責的工作內容包括對檢驗設備儀器的鑒定、調試、維修養護等,有的甚至需要對血液質量進行檢驗與儲備,并且參與實驗檢測、交叉配血以及血型鑒定等問題。這些不同種類的工作都需要檢驗人員與臨床醫師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3]。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這樣的一些狀況,臨床醫學檢驗人員在實際檢驗工作中希望醫師能夠始終保持檢驗科技術的進度,而有些醫生并不愿意去嘗試,從而就影響到二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并且誘發一系列醫療事故。

2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問題的應對策略分析

2.1全面提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的意識

在當前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中,只有全面提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意識才能使工作人員從主觀方面意識到質檢工作的重要性,也才能充分做好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筆者認為,相關部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①醫學管理人員應當自覺加強自身的學習,從醫學檢驗工作的基本出發,進一步強化急救知識與急救醫學等方面的培訓。要重點對一些新儀器操作原理、新測定方法的步驟進行培訓,從而提升臨床醫學檢驗工作者的基本醫學素養。

②作為一名檢驗技術人員,只有充分提升檢驗質量管理意識,才能切實做好自身的檢驗工作,所以應當將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作為核心內容,時刻重視對質量的管理與監督。

2.2強化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

將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的考核結果與質檢人員的職稱、待遇掛鉤,使其充分意識到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時,要進一步強化檢驗科管理力度,對檢驗技術人員進行定期的質量監督與考核,尤其是做好檢驗技術質量方面的考核工作。

2.3強化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質量管理工作機制的執行力度

在現階段的臨床醫學檢驗工作中,只有檢驗工作者嚴格依據相關標準章程辦事,管理人員嚴格醫學醫學制定的相關管理機制對技術人員進行監控,從而保證檢驗質量管理工作的流程化與標準化。例如,在使用與維護儀器設備時要嚴格依據制度標準進行,儀器事前前要認真檢查儀器各部件,確保使用時不會出現質量問題。在使用之后還要進行一定的維修與保養,盡可能降低實驗過程中因儀器設備而導致的誤差。

2.4加強臨床醫生與醫學檢驗技術人員的有效溝通

由于臨床科室與醫學檢驗科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所以臨床醫學檢驗人員應當盡可能加強與各個科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對各個科室進行疾病診斷的標準與依據,了解臨床上一些多發病與常見病的基礎醫學知識,從而為臨床檢驗工作積累足夠的經驗,并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就當前臨床醫學發展狀況而言,檢驗科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為臨床醫生提供真實有效的檢驗數據,從而幫助其進一步診斷病人的病情變化、盡早查明致病原因,最終制定出科學的診療方案。因此,臨床各科室醫生的看法與意見就成為改進檢驗科工作質量的關鍵要素,所以臨床檢驗人員要進一步加強與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3結語

篇8

1.1檢驗前的準備措施

首先,臨床檢驗在準備階段,應該準確的核對患者的性命、性別和年齡,重要資料必須準確,然后在對取樣部位以及患者即將檢驗的項目進行準確的核實。之后要根據患者自身狀況,指導患者如何控制情緒,并且為患者提供調整生理狀態的方法,最后將檢驗的禁忌與注意事項明確告知,以防患者的疏忽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以血液抽樣為例,患者兩星期內都應當對自身飲食習慣機型調整,72小時忌油膩,24小時忌酒精,12小時內要保持空腹,都是醫護人員應當叮囑的事項。

1.2樣品的采集

樣本的采集是臨床檢驗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應當嚴格按照規定進行,使用合格的器材,在樣本采集的規定部位進行采集,并且及時對樣本進行分析。而患者也應當保持適合采集樣本的身體狀態。比如血液標本采集,通常會在清晨進行,患者應當保持空腹。采集之前,患者應當休息五到十分鐘,在采集的過程中,患者也應當保持一個合適的姿勢,并且保持低于六十秒的壓脈帶。采集部位一般是患者鉛筆肘窩正中的靜脈,但是具體情況也應當根據不同患者的身體狀況而定。

2.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

2.1對檢驗儀器的維護

檢驗儀器的運行狀態,是臨床醫學檢驗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儀器老化會使檢驗失去原有的準確性,對檢驗結果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醫護人員應當在工作之余,時常對相關儀器進行檢測,并且對其進行維護保養。對于復雜的儀器,應當時刻注重其運行狀態,對其功能性的運行也要進行定期的檢測和調整,確保儀器的正常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當檢測出儀器的問題是,應當主動修整,讓日后的檢驗工作得以正常運行。

2.2準備檢驗試劑

檢驗試劑在檢驗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醫護人員應當根據不同的檢驗項目制定合適的流程,檢驗試劑也應當嚴格的按照說明書中的方法進行配制。臨床醫學檢驗中,試劑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配制好的試劑也應當嚴格遵守的操作流程進行放置,如若需要低溫狀態保存,則應當及時將其裝入冰箱。另外,較長時間沒有使用的試劑,在使用前應當對其進行檢測,避免使用不合格的試劑,如若試劑已無其原有的特性,應當及時更換,保證檢驗的完整性。

3.結語

篇9

【關鍵詞】臨床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影響因素;應對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進行臨床醫學檢驗的患者5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97例,女203例,年齡6~67歲,平均年齡(39.8±8.9)歲。臨床500例患者中,共計進行1020次臨床檢驗,其中全血細胞分析428例,占比41.96%;生化檢驗412例,占比40.39%;尿常規檢驗102例,占比10.00%;便分析檢驗78例,占比7.64%。所有患者及臨床檢驗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所有患者均嚴格按照臨床規范要求,進行檢驗準備、樣本采集及處理和分析。生化檢驗前,患者抽血前6h避免劇烈有氧運動,前10~12h保持空腹,禁食禁飲[3]。尿常規檢驗采取晨起第一次中段尿,避免污染。嚴格按照標本采集制度及保管制度,進行規范化管理控制,如有避光或溫度要求,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標本保護措施。

1.3觀察指標

觀察500例患者1020例次檢驗結果的失誤情況及誤差情況,當結果與預期不符、樣本丟失或污染、結果差異較大等,均視為檢驗失誤。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調查研究的500例患者的1020例次臨床醫學檢驗過程中,出現檢驗誤差的患者共計81例,占比7.94%,其中以患者未進行良好檢驗前準備為主要影響因素,與其他影響因素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篇10

關鍵詞:藥物;醫學檢驗;影響分析

中圖分類號:R9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11-082-01

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不僅導致對檢驗結果的錯誤解釋、誤診,而且使病人承受不必要的進一步檢查,增加了病人的醫療費用,因此,應引起臨床檢驗工作者和醫師的重視。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主要分為分析干擾(體外影響)和生物學影響(體內影響)兩大類。了解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值得我們深究。

1.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機理

對生理病理過程的影響:按照藥物藥理作用,藥物首先是對檢驗生理病理過程產生影響。比如咖啡、可待因、杜冷丁、平痛新和消炎痛等藥物能使膽總管開口處的括約肌痙攣,從而導致血、尿中的淀粉酶含量明顯升高。這在用藥后3-4小時影響最大, 24小時后消失。大量服用維生素C者,使尿中葡萄糖、膽紅素、隱血、亞硝酸鹽呈假陰性。酚噻嗪等藥物可使尿膽原呈假陽性,服用奎寧可致尿呈堿性,使尿蛋白呈假陽性。維生素A、D,蛋白同化激素、速尿等可使膽固醇檢驗值升高;而甲狀腺素卡那霉素則可使膽固醇檢驗值降低。

對特定組織的親合影響:某些藥物對特定組織有特殊親合力,可引起相應組織的損害,如抗凝藥肝素能促進組織脂蛋白酶的釋放,引起血液甘油三酯顯著下降。治療震顫藥物左旋多巴可使測定尿中酮體的顯色異常,掩蓋原來的反應,難以判斷結果。青霉素及紅霉素弱酸性藥物經腎排泄時可競爭尿酸分泌部位,而使血液尿酸濃度增高。雙氫克尿噻、速尿、利尿酸等藥由于對腎臟有保鈉排鉀作用,可使血液中的鉀離子含量明顯降低,故對鉀、鈉電解質化驗結果有一定的影響。

干擾檢驗程序與方法:藥物對檢驗程序與方法的干擾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藥物產生的藥理學效應,比如半胱氨酸可干擾硝基鹽試驗,導致血中酮體的假陽性。酚酞可干擾酚磺酞排泄試驗,使尿液變成品紅,同時使酚磺酞排泄變快。吡嗉酰胺可與硝基氰化物作用使尿變為紅棕色而影響尿酮測定。青霉素類可使紅細胞非特異性結合IgG和白蛋白。另一類是藥物或其代謝物對檢測方法直接產生干擾。服苯琥珀后尿呈桔紅色;服氨苯蝶呤后使尿呈藍綠色,如維生素可使尿液變成黃色。口服酚酞藥物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且主要由尿排出,如果尿液呈堿性時,尿液變紅色。呋喃妥因可使尿液呈棕色。呋喃唑酮可使尿液呈橙棕色。利福平口服后在肝臟分解成乙酚基代謝物,呈橙紅色,可使尿液以及糞便、痰液、淚液、汗液呈橙紅色。

2.合理預防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措施

隨著我國醫藥市場的不斷創新研制,新特藥不斷應用于臨床,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影響也必將更加廣泛而且復雜。為了合理預防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我們提出了一些措施。?藥品檢驗工作與信息查詢相結合,充分利用全國各地公布的假劣藥品信息資源,對藥品質量不穩定、質量公告頻次較多的企業和品種進行跟蹤檢驗;藥品檢驗工作與快檢技術相結合,充分發揮快檢技術的初篩作用,對發現質量可疑隨即檢驗;藥品檢驗工作與臨床用藥相結合,確定重點單位、重點品種,做到檢驗工作有的放矢。抓實驗室能力建設,提高檢測能力。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確保檢驗檢測工作質量;要開展技術比武等多種形式能力實驗,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高檢驗人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加大實驗室建設,加大設備投入,盡快提高檢驗能力和水平,適應藥品檢驗工作的需要。組織開展應急檢驗工作。藥品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出現異常反應,緊急從技術上找出內在原因,或者確定用藥質量,是藥檢機構經常面臨的檢驗任務。一方面加強應急檢驗的組織管理,加強對應急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及時有效地處置好突發事件。另一方面應加強應急演練,為應急藥品檢驗開通緊急綠色通道,全力以赴做好應急藥品技術監督的保障工作。發現與臨床癥狀不相符合的可疑結果,根據病人的用藥情況,共同分析有無藥物影響的可能性,盡力將干擾降到最低程度,為臨床診療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藥物對臨床醫學檢驗結果的影響最多方面的,往往導致實驗結果與臨床癥狀嚴重不符。為減少藥物對檢驗結果的分析干擾,檢驗工作者應該熟悉可做檢驗項目詳細的操作程序,對有藥物干擾的實驗方法,應該用特異性好的方法或作實驗方法的改進。

3.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檢驗率與精確性,相關人員要忠實履行職責,以提升檢驗檢測能力為主線,提高科研能力,實現藥品檢測工作新跨越。

參考文獻:

[1] 董輝苒,苗瑞睿,苗健偉.藥物對常用臨床檢驗指標的影響[ J].首都醫藥, 2006, 13(20): 37-38.

[2] 萬富明,向華,賈如琴,等.藥物干擾檢驗結果的信息平臺構建方法[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08, 33(8): 99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