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知識點范文
時間:2023-12-27 17:43: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庭教育知識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張之洞;家庭教育;方法;特點
中圖分類號 張之洞是晚清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無論出掌文衡,還是迭膺疆寄;不管是職責之內,還是權限以外,“其平生精神所寄,尤在振興教育,儲養人才。”[1]張之洞把興學育才看成是樂事、趣事,亦或是對自己才智、學識的挑戰和考驗,更被其看作是自己終身未盡的事業,這些在其家庭教育中表現的更為突出。這就是張之洞家庭教育有別于其社會教育,亦不同于其他同時代教育者的特點所在。
一、善于利用矛盾的內容教學,取長補短
張之洞家庭教育的內容取材相當廣泛,傳統的、古代的、中國的、西洋的無所不包,只要有益時政,有效民生,有利于個人修養的,皆在其所選內容之列,而且有些內容在當時來看還具有相當的矛盾性和對立性。
其一,學術上,張之洞力主漢宋相兼。漢學和宋學都是經學的傳統流派,但二者在學術路徑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一般認為漢學重訓詁,宋學重義理。張之洞強調通經既需要漢學的認真讀書,同時又需要宋學的深入窮理。張之洞則以“學以致用”為基礎,把原本學術途徑各異的漢學和宋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實了其教育內容。
其二,學問上,張之洞力主博采中西。張之洞認為,把中學和西學絕對的對立起來,與理不合,與時不濟,與國無益。張之洞在“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1]的前提下,強調中學“正人心”的同時,“擇西學之可以補吾闕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1]做到“新舊兼學”、中體西用。
就人生哲學而言,這與張之洞的“中庸”之道一脈相承,張之洞深知“舌以柔而存,齒以剛而亡”[1]的道理,奉行“君子尊德性而道學問,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這是張之洞善于把對立著的兩個方面剛柔相濟地融合在一起的理論原因。但是從更基礎的層面來看,這種交融更需要執行者高深的學問和精到的素養來作為基石和駕馭的前提。這正是張之洞的家庭教育能夠引領時代的原因所在。
二、學無常道、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依勢而行
張之洞家庭教育的方式靈活多樣,方法切合實際,非常注意與受教育者之間關系的調整,其主要方式如下。
第一,言傳和身教相結合。張之洞對子孫的教育無微不至,小到年幼的稚童,大到成年的子孫,張之洞都諄諄教誨,把教育子孫后代作為趣事和樂事相待。對成年或出仕的子孫,張之洞更注重道理的訓明和行為的榜樣作用。張之洞對子孫的教育根據年齡閱歷,施以不同程度的言傳和身教,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利用族規、家風等各種傳統的手段,加強對子孫的教育。張氏家族明代遷自山西洪洞,后定居直隸南皮,人丁興旺,族支發達,謂“東門張”。張之洞以祖上之為官行事之“廉”和“勤”訓示后代,他常以自己父親“貧,吾家風,汝等當力學”[2]來要求后代,秉承先輩清廉耿直之風。張之洞還“以二十字敘子孫輩行,仁厚遵家法,忠良報國恩。通經為世用,明道守儒珍。”[2]希望子孫能夠繼承優良的族規、家風,不但能安身立命,還要以此發揚光大張氏一族。
第三,寓教于樂,喜聞樂見。張之洞教育子女注重實效,形式不拘一格,評點子孫書法,指揮他們立身處世要有骨氣;講論詩文辭賦,引導子孫加強性格、情操的修養。湖廣總督府后有一花園,張之洞每到案讀倦勞之時或午后,常于此小憩。此時,兒孫繞膝,或臥或立,正是之洞給子孫講經論古,解疑布道之時,在安享天倫之中,教育后代立志成長,這就是他認為的“極為天倫樂境”。[1]張之洞“才名噪都下”[1],書法雖不成一家,但在當時也為佳作,他曾給小女仁霽題唐詩人高適之作,“危冠廣袖楚宮妝,獨步閑庭逐夜涼,自把玉釵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在之洞熏陶下,仁霽成為當時有名的才女,有詩集《時晴簃閑草》存世。
三、循序漸進、區別對待的教育模式,個性發展
張之洞對子女的教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有所不同。
其一,“西學必先由中學”。先以中學打基礎,樹立牢固的忠君愛國品質;再采西學應時事,增強處世立命的技能。強調通西學必先通中學的同時,也強調職業技能的培養要和思想素質的教育相結合。
其二,強調教育的年齡差別。幼兒思維能力不成熟,這一階段重啟蒙,以娛樂為主,傳授一些淺顯易懂的知識。成年后培養目標則變為“以謹遵諭旨,端正趨向,造就通才為宗旨。”[3]所以教育應該“深者為高材生勸勉,淺者為學僮告誡,要皆審切時勢,分析條理,明白易行,不為大言空論。”[1]《書月答問》舉書二千余部,“其門徑秩然,緩急易見。凡所著錄,并是要點雅記,各適其用。”[1]也是此意。
其三,男女教育有別。張之洞曾在致叔父的信中說:“小妹詩境想更進益,前兩月曾得其手書并詩,極有清句,深可喜也,努力好學,當為在京求一佳胥,勿在黔中草草說定也。”[1]可見張之洞對女子的教育目的就是“涵養女子德性,使知高其品位,固其志操。”[3]使之成為貞靜、順良、慈淑、信實、勤勞的“才女”。
四、以“情”為立教之基,以“真”為施教之本
張之洞“植躬廉正,秉性忠純”[1],教子也注重以情化之,以真感之。
首先,張之洞講求教育子女的融洽環境,以親情作為紐帶來感化后代,發揮家庭教育的最大效能。
張之洞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如其為人一樣,注重情真意切,不做作,不刻意修飾,反對客套和遮掩。他結合幼兒的特點,善于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家庭教育自然、親切,不落俗套。
其次,張之洞以“真”為家庭教育的施教之本。其教育內容講求真實,教育方式追求真切,教育情感體現真誠。
張之洞臨終之時,對子女感慨自己的一生,叮囑子孫,“汝等須記得此諭:兄弟不爭產,志須在報國,勤學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4]張之洞客觀真實地評述自己的人生,不與污濁的社會同流,訓誡子孫要志做君子。即將撒手人寰,張之洞也有遺憾,學術、治術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但他更多的不是抱怨,而是激勵子孫奮發向上。面對日益腐朽的晚清社會,張之洞訓示后代“不可自居下流”,要“志在報國,勤學立品”。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其意更真,撇開張之洞忠君衛道的封建立場,更讓人感受到他正直的為人和積極向上的態度。此時之言,當是張之洞真情的流露,內心的表白,亦是對子女最后的教誨,與其平常的家教更是表里如一。
在近代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張之洞以其特有的帶有濃郁時代特色的教育內容,切實有效的教育手段,精巧細致的教育方法,以及積極向上、情真意切的教育感情,教育子女激流勇進,立志成才,報效國家。反思這些對于現實社會的家庭教育仍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苑書義,孫華峰,李秉新.張之洞全集[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9725,9767,9771,9823,10527,10636-10637,10649,
10654,10666.
[2]許同莘.張文襄公年譜[M].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3,6.
[3]舒新城.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72.
篇2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長教育素質提高策略
一、引言
當前我國教育現狀提醒我們,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推行素質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這個重要陣地,家庭開始實施素質教育政策,有賴于家長的教育素質的提高。
二、當今社會家長教育素質缺失的表現
(一)教育觀念出現偏差
1.父母本身不懂得教育,他們的言傳身教就會影響到孩子
北京有這樣一家人,由于父母沒時間教育,奶奶又極其寵愛,要錢給錢從沒約束管教過。漸漸地孩子開始不學無術,在兩年內換了七所學校,逃課早戀問題不斷,這是父母才發現孩子已變壞了,被學校開除、打架被公安局拘留……
2.家庭教育僅僅是輔導孩子學習
大部分家長追求的都是兒童的成績,即智力發展,一些家長追求“潮流”、急功近利,只認為傳授知識技能就是幼兒教育,以幼兒掌握多少知識點作為評價幼兒發展的標準,使培養的孩子只會學習。而對幼兒良好品德、探索精神、創造精神的培養則認識不足,違反了全面發展的原則容易把知識競爭當成第一目標,卻不注意培養兒童自信心,缺乏了競爭能力,依然無法使孩子立足于社會。
(二)兩種極端的教育方法:極端溺愛和極度嚴厲
(1)由于人們的思想逐漸開闊開始一家只有一個孩子,甚至丁克家庭的出現,都讓孩子在整個家庭中的核心地位越發突出,隔代親等觀念都成為了溺愛孩子的理由。家長們心甘情愿滿足幼兒的一切要求,不舍得讓幼兒經受一點挫折困苦,只顧眼前利益。自以為是的為兒童安排一帆風順的人生。致使兒童的個性發展出現嚴重問題。
(2)因為社會發展競爭日趨激烈,讓現在的家長倍感壓力,恨不得把自己的孩子變成超人,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計劃給孩子報這個特長班,選那個學習班的。孩子沒有一點空閑時間,讓孩子沒有了快樂的童年,造成子女與家長情緒和行為上的嚴重對立,最終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三)教育能力偏低
(1)某幼兒園里,一個叫樂樂的小男孩經常有意無意打到小朋友,龍龍小朋友就經常被樂樂小朋友打,開始的時候總會哭,漸漸地不知道為什么龍龍開始反打回去了。老師問龍龍為什么,原來龍龍回家把挨打的事回家告訴了爸爸,爸爸告訴他如果有人再打他,一定要打回來。千萬不能被欺負,甚至還教龍龍該怎么打回來。
(2)有一些家長雖然很重視子女的教育,但因為覺得自己文化素質偏低,沒有能力教好孩子。所以只是一心想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卻忽略了實質的教育素質,不懂得以身作,更不了解怎么才算是科學的教育方法。
三、提高家長教育素質的策略
(一)轉變家長教育觀念
(1)加強教育知識的普及,可通過家園合作、社區合作以及國家立法等等方式,幫助家長掌握教育知識,明確教育目標,糾正各種極端的教育目標。
(2)教育應是全社會全民參與的,學校不能獨自承受“教育之重”,需要家校協同,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合力,同步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我們需要定期組織提供“家庭教育知識專題講座”,強化家長的教育理論建設,強化宣傳教育觀念。讓家長逐漸重視家庭教育,自覺主動的內化教育觀念。
(二)提高家長教育能力
1.尊重孩子,提高了接幼兒需求的能力
不尊重孩子的行為直接扼殺了孩子的興趣,嚴重破歡樂親子關系,所以學會“尊重孩子’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所在。
2.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提高梳理親子關系的能力
親子關系的好壞對孩子的發展有著導向性的作用,良好協調的親子關系能顯示出一種和諧的美、真誠的美,使家庭充滿協調。父母不僅要積極參加幼兒園開展的親子活動,在家與孩子相處時更要建立良好協調的關系,委婉真誠地與孩子相處。
3.密切配合學校教育,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的能力
學校教育是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在培養人才方面起主導作用。但學校教育必須有家長的正確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質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總之,要在孩子的學習、勞動中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從小養成善始善終、堅持到底的優良品格。家長還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安靜的學習環境,創設濃郁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父母榜樣的力量。
篇3
〔中圖分類號〕 G633.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8)07(B)―0031―01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學生已從以往的被動聽課中走了出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主體地位,教師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節課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然而,初中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思維能力都比較差,往往很難將其引導到討論的問題上去,或者在討論的過程中他們往往會避重就輕,走上岔路。這樣,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討論勢必會占用課堂上大量的時間。再加上學生的練習時間,教師基本上就沒有過多的時間可利用,這樣,一節課的知識就要靠學生自己的討論與總結而得出。但限于學生自身的特點,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這自然就會導致課堂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若想讓教師將一節課的全部內容比較系統地傳授給學生,這又會導致學生失去課堂練習時間,從而也會影響到教育效果。因此,解決“教”與“學”在時間上的矛盾問題已是迫在眉睫。
認真備課在一次教學過程中,由于我備課不是太扎實,因此在教學的時候盡管覺得自己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也是有滋有味,但下來仔細看了課本后才發現教學的時候沒有很好地把握教學的難點與易錯點,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聽得一清二楚,下來做題卻是似懂非懂。
因此,只有當教師認真、扎實地備好課,才能真正掌握每節課的重點、難點及易錯點,才能做到哪些內容該詳細講解,哪些內容該特別強調,哪些內容可讓學生自己討論解決。這樣,學生既可參與其中,發揮其主體作用,又可學到該學的知識,從而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教師還要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以便做出及時、有效的處理。在教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第二章“有理數的運算”時,盡管教學過程中我很好地把握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及易錯點,但學生聽課時會注意力不集中,這自然也就導致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沒有學透。又由于我的測試不及時,最后造成的后果就是這部分內容成為他們以后做題及學習的絆腳石。
因此,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之后僅靠作業獲得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作業有它的不足之處,比如:作業量小導致所反映的知識點較少;學生做作業時由于種種原因抄襲作業導致反映的情況不真實;教師由于每天所閱的作業量較大導致批閱作業時無法詳細批閱。故而,教師只有及時地進行測試,才能較詳細、真實、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若存在問題的學生不多,則可單獨補救,若較多,則說明該節課不成功,需要有正確、合理的補救措施。
適時與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家庭教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環節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環境可以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文化素養,及時、有效的家庭教育可以結合學校教育改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或心理障礙。因此,教師與家長的緊密聯系就顯得十分必要。
篇4
教育是人的發展過程,是生命的不斷升華與超越。與學校教育相比,教育是一個更開放、更豐富的概念,它隨處發生,既包括校內的正式教育,也包括學校外的非正式教育。就個體發展而言,教育是終身性的,是個體生命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教育是社會健康發展和個人獲得幸福生活的基礎和源泉。
而學校教育,顧名思義,它是在學校中實施的教育,是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發展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以培養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與學校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內部成員相互之間進行的一種教育,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之間身心健康、情感生活、倫理觀念、道德行為等立身處世的教育,并帶有終身教育的特點,它是相對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言的一種教育方式。而狹義的家庭教育是指兒童從出生到入學前的教育,主要是父母對子女所施的教育。現代家庭教育屬于前者而非后者。一言以蔽之,對于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究竟是一種什么關系,通過學習與實踐,筆者認為有以下四種:一是彼此地位平等的關系;二是流與源的關系;三是既相聯系又相制約的關系;四是相互獨立不可替代的關系。
1.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共同的培養目標所決定的
眾所周知,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無一例外地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沒有也不應該有任何職業上的高低貴賤之分,而在事實上,哪一個教師不是扮演著家長角色?又有哪一個家長不是承擔著教師(子女的終身教師)的角色呢?不僅如此,無論教師還是家長,在人格尊嚴上又都是平等的,這是國家根本大法--憲法所規定的。因此,這種平等關系是天經地義的,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種種不平等的現象卻時有發生,這不能不令人深思。有的學校有的教師不尊重家長的人格,對家長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架勢,特別是當學生未達到要求時更是如此。
實踐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如果只重視智育教育而忽視品德的塑造,不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那么,我們培養出來的人,將是有智育沒有智慧,有知識沒有文化,有文化沒有教養,有教養沒有信仰,有欲望沒有理想,有青春沒有熱血的人,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們的教師,我們的家長,必須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盡快走出各自教育的誤區。任何厚此薄彼或對立的看法和作法都是十分荒謬和錯誤的。
2.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流”與“源”的關系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子女第一任也是終生任教的老師。這兩個“第一”理所當然地決定了家庭教育是一種“源”的教育。 “源”與“流”是一脈相承的關系,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沒有“源”,也無所謂“流”;沒有“流”,其“源”也無從延續與發展。充分認識兩者關系,能夠使我們切實重視起家庭教育,自覺地抓好家庭教育,從而為學校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3.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既相聯系又相制約的關系
學校教育與家庭是緊密相關的關系。現代教育認為,學校教育只有在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結合的前提下,才能實現自身的職能。現在情況也充分表明,學校推行素質教育的任何改革努力,離開了家庭的理解認同、支持和配合,都是寸步難行的。
兩者關系在相互聯系的同時,更有相互制約的一面,并且這種制約關系已經影響到各自教育的效果。比如,現在家長總是說學校和老師的問題,而學校和老師又總是埋怨家長素質低,其實雙反方都存在相應的問題。家長和教師間的這種對立情緒無形中割斷了兩者之間的聯系,這種現象雖然發生在家長與教師之間,但學生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在聯系與制約問題上既要重視聯系,更要重視制約,教師、家長各自要換位思考,努力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從而共同把握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最佳著力點,使教育達到最佳效果。
4.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相互獨立不可替代的關系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各自所具有的特點決定了兩者的相互獨立和不可替代的關系。尤其是進入21世紀,伴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提出,整個教育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必須充分體現與時俱進。
對于學校教育,有專家指出,今天的教育應當是智慧的教育,它不在于教師講授多少個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提出更多個為什么;不在于教師教學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學校安排多少課程,更不在于基礎型、拓展星和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學生能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學生從書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們質疑和批判了多少;不在于老師布置多少課外作業,而在于他們如何千方百計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不在于考試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對自己和發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心;不在于學校走廊上懸掛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學生對自己以及身邊人和事有多少深刻的感受;不在于孩子會不會拉小提琴、畫畫或有其他特長,而在于他是否有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與對真善美的熱切渴望。
與此同時,家庭教育無論從內容形式還是結構功能上也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其重要標志是從封建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復雜走向單一,從前喻文化走向后喻文化。現代家庭教育已不再只是家庭之間的教育,也包括家庭之外的人或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它不僅提供文化習俗的學習,也是培養人的全面發展及促進人的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它的受教育者不僅是兒童,也包括成年人。家庭教育已不是過去所說的“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學校教育也不是“要交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準備好一桶水”的教育,而是除了準備好一桶水之外,還應當為自己找到知識的源頭,每天向源頭汲取活水。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盡管具有各自的特點,但在確立人的終身教育和終生學習的觀念和目標上是相同的,在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是相同的。這正是素質教育區別于以往任何教育的根本所在,同時也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標。
篇5
一、組織健全,責任到人,措施到位。
學校接到上級的文件后,立即召集全校師生進行禁毒宣傳。提出了創建“無毒校園”的口號,要求各班班主任充分履行預防教育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同時學校禁毒宣傳教育小組立即制定措施,一是根據學校實際,結合上級文件要求,制訂出全校禁毒宣傳教育的活動方案;二是各班級制訂本班禁毒宣傳教育的具體工作計劃;三是學校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探索禁毒宣傳教育工作新途徑,拓寬禁毒宣傳教育新領域,全方位進行禁毒宣傳教育。
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禁毒教育活動。
活動期間,根據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禁毒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的危害,預防的基本知識及禁毒政策與法律法規,確立“珍惜生命,拒絕”的意識,掌握拒絕的方法和技能,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要做法有:
(1)開展禁毒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禁毒宣傳教育,用活潑多樣、充實的內容使學生全面認識了的種植、制成、來源及危害,學會了預防的知識技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禁毒人民戰爭,自覺遠離。
(2)組織學生觀看廣東省中學秋季開學禁毒團課第一課。通過觀看,學生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吸毒的危害有了深刻的體會。觀看后讓學生談認識、談體會、談心得。同學們都表達了拒毒、禁毒的決心,還號召全社會共同努力打擊吸、販毒行為,讓在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3)利用黑板報、櫥窗、電子顯示屏和廣播進行禁毒知識專門宣傳,時刻提醒廣大學生增強對危害的認識,千萬不能去接觸。
篇6
影響一:政治課教師的政治態度
有的思想政治課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修養欠缺,對和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缺乏必要的理解和信仰,往往在課堂上斷章取義,或者對社會現實問題不是用辯證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而是用片面的、膚淺的、偏激的態度來對待,發表一些偏離和社會主義道德的言論。這些課堂言論,勢必造成學生不信任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所宣傳的科學理論內容,而且對學生作了錯誤的導向,增加了學生的思想問題,動搖他們的社會信念,背離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的。很難想象一個缺乏正確政治信念上的教師能培養出政治上堅定正確的學生,一個經常對社會抱怨甚至抵觸的教師能培養出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一個思想上消極悲觀的教師能培養出積極向上的學生,一個不信仰的教師能培養出堅定信仰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青年學生在這種教師的思想引導下,一旦形成基本錯誤或者有偏差的政治傾向和觀點、看法,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其負面影響是非常久遠的。
影響二:學校的重視程度
由于“高考指揮棒”作用,許多學校仍然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有的學校領導只是將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文化課、常識課,只重視思想政治課要不要參加考試,學生學這門課的考試成績對學校的影響,而忽略了作為一門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對學生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這樣,思想政治課就成了一門教師講授知識點、學生記憶知識點的課程。在課堂上,老師們從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說教,忽略了操行的訓練和考察;回避現實問題、熱點問題,缺乏針對性,缺乏時代感。學生需要靠死記硬背才能考高分,而學生顯然又對死記硬背不會感興趣,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另外,有些其他學科的教師,或者出于對政治常識和政治信仰的無知甚至偏差,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在學生中散布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輕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懷疑或者否定的言論。而有的學校領導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本身也不甚了解,在思想上漠視思想政治學課的科學性,對此往往聽之任之。這也客觀上造成學生對社會主義理論產生誤讀的觀點,從而對思想政治課采取輕視和松懈的態度。
影響三:家庭教育的引導
一些家長對于思想政治課的態度,也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不良。許多在校學生的家長對思想政治課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過去的認識和記憶之中。不少家長時常會用“政治課講的就是階級斗爭”“政治課是假大空”等片面的觀點影響學生。有的則用自己過去學習政治課死記硬背的方法指導學生。有的家長認為學習政治課不實用,將來畢業出來賺不了錢。
學生所受家庭教育與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嚴重背離。在課堂上,政治課老師教學生要熱愛勞動,艱苦奮斗,助人為樂,回到家里,有些家長卻叫子女“在外面要少管閑事”;學校號召“學雷鋒”,學生回到家里卻被當成“小皇帝”“小公主”。這種教育上的“偏差”,必然影響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影響四:社會大環境的熏陶
篇7
一、小學品德教育生活化設計的創新性價值分析
素質教育強調小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文化課不再是學習的唯一重點,高分數不再是學習的唯一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思想,調整心態,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在自然而然的狀態下形成健康的學習動機。在生活實踐中將抽象的品德知識具體化是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價值所在。知識源于生活,將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有效加強學生對良好思想品德的理解,端正小學生的價值觀。結合小學生善于模仿的年齡特點,他們會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生活中一些正義的行為進行模仿,使知識行動化,并以實際行動號召更多的同齡學生行動起來,正面擴散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實際效應。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品德教育生活化實施的規范性與科學性,把德育知識點滲透到實際生活情境之中,通過實踐性任務培養學生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勇往直前、團結友愛的道德品質,美化學生心理與人格。所以,品德教育生活化會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二、小學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品德教育生活化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特點相吻合,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的細節中改變自己。結合自身實際教學經驗,筆者認為,為實現小學生品德教育的實效性與科學性,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
(一)注重生活實踐,感悟德育精髓
大量的知識點共同構成了生活這一巨大的集合,對生活的留心感悟是學生德育提升的重要途徑。品德教育的生活化設計,強調生活實踐操作,讓小學生全面參與到生活實踐之中,在實踐操作中把握與學習德育知識點,加速學生對知識的感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品德教育生活化符合國家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為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必須加強對小學生的品德教育。相較于課堂類教學,此種教學方式更加靈活,便于學生在人性化的學習模式中拉近與德育知識點的距離。例如,教師應鼓勵學生多關注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及時幫助老人抬水、洗衣服、打掃衛生,與老人聊天。靈活地把可操作性強的活動作為每周末的實踐類作業。讓學生用日記的方式自行記錄所做所感并上交教師審核。對表現出色的學生給予高度的表揚,并提供一些獎勵,調動學生做好人好事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持續的實踐活動中找到認同感,擁有一顆柔軟的內心,對自己多一份責任,對社會多一份關愛。
(二)教師積極引導,端正學生思想
教師應該立足實際教學經驗,強調優秀品德對人生的重要意義,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強調品德教育的生活化是一種最為有效的品德教育形式,因為很多品德知識點都是來自于我們的日常生活,那么就需要回歸到生活之中,讓小學生切身去體會小學品德教育的魅力所在。例如教師應利用空閑的時間與小學生交談,也可利用班會時間,對社會性的熱點問題、道德問題展開討論,并制作成經典案例來供學生欣賞。在班會中,為強化品德教育效果,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實現品德教育。比如在引入春晚小品《扶不扶》作為一個教學資源時,教師以“扶不扶”作為班會討論的重要話題,讓學生觀看小品,在小品中感悟人性。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問,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同學們,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一個老奶奶跌倒在地,你會不會幫忙把她扶起來?”有位同學當場回答“會”,教師對此豎起了大拇指,全班爆發熱烈的掌聲。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小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并積極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在此過程中,有效端正小學生的價值取向,對小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產生積極影響。
(三)重視家庭教育,營造健康氛圍
家庭教育在品德教育生活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心智不夠成熟,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對一切事物也充滿了好奇心。而且,小學生容易受到外部人為因素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出現心理與人格上的變化。所以家長重視對孩子德育素養的培養,督促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見到長輩要行禮、主動幫助殘疾人與孤寡老人、捐贈圖書等。培養孩子熱情好客、團結友愛和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
篇8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數學課程中兩極分化的現象已經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到小學高年級之后,班級之內以及班級之間的差距越大。主要原因是學困生的比例增大,直接影響教師的授課情況、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和班級成績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兩極分化現象;淺析
一、形成兩極分化的原因
1.課程的原因
新教材變得更加靈活、豐富、接近生活實際,它強調學生要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等,這是需要學生通過感悟理解、動手實踐獲得的。如果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等都比較強,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比較輕松。
2.學生自身的原因
我們要承認后天努力的重要性,也要正視先天智商的區別。有些學生從一年級入學開始就有差異,當然這種差距僅僅是少數,大多數學生與別的同學差距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對數學沒有興趣,沒有探究學習的欲望;沒有找到學習數學的規律,學習方法理解不清,不懂得從例題中提煉方法,不會舉一反三,孤立地看待同一類題目;上課聽講抓不住重點,對知識點不會進行歸納整理;解題時習慣不好,不能完整地解題或者說錯誤太多,不懂的問題不請教別人,濫竽充數。
3.教師授課、管理的因素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精通整個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隨著學困生的不斷出現、地方課程的安排等其他原因,使得教師輔導學困生的時間越來越少,不少老師也越來越缺少耐心,因而學困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4.家庭的因素
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凡是家庭教育抓得好、科學,孩子成長和發展均好,反之,家庭教育抓得不好,父母只顧自己的安逸,或者忙于其他事務,顧不上管理教育自己的孩子,忽略了教育的細節,結果孩子的進步就慢,學習就不好,甚至變壞了,這更會加重兩極分化的現象。
二、解決兩極分化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師自身業務能力
(1)加強理論學習
數學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數學功底,還要認真學好教育理論,包括教材教法、教育學及心理學、廣泛地閱讀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書刊、優化知識結構;多研究一些“教學案例”,通過對一些案例的分析,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還要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活動,如新課程培訓、校本研究培訓、網絡研究培訓、教材培訓等。
(2)認真備課上課
提倡教師備精品教案,而不是單純地為了應付檢查而抄教案,精品教案應該是重點鮮明突出、內容深刻系統;在教案中,還要考慮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如何培養學生認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教案能有效地實施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寬松靈活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其次,教師要緊扣知識點,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看準疑點、突出特點、展示亮點,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訓練有機地轉換成學生能持續學習的能力。
(3)合理精準練習輔
學困生的形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學生接受能力差,容易遺忘。對于數學作業,一般應以課本為主,題量要適中,結合學生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特別是對學困生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上課要多照顧他們,課堂上多讓他們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課后要做到一對一地耐心輔導,包括作業的面批等。
2.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1)重視師生情感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我教過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基礎知識薄弱,數學作業寫得一塌糊涂。后來我告訴他,數學知識雖然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學會的,但是并不是你想的那么困難,只要掌握方法肯下工夫,你一定能學會的。在以后的一段時間里,只要發現他在學習中有細微進步,我就及時給以鼓勵表揚,讓他在學習中獲得喜悅。
(2)教師要善于運用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有趣的舉例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授“雞兔同籠”一課時,我設計了“表演”的環節,讓學生表演雞和兔子,表演雞的學生站著,表演兔子的學生站著舉起兩只手,這樣學生明白了如果籠內的雞全部變成兔子,那么每只雞就會多兩條腿,多的腿的條數除以2就正好是雞的只數,如此設計形象生動,化難為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悅,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增強了參與數學活動的熱情。
3.加強家校溝通
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學生就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我們老師要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要讓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孩子在家的情況。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是非對錯的辨別能力。
兩極分化現象在小學階段如果得不到的改善,必將影響以后的學習,因此,要在源頭上進行有效地控制,在各個環節上下工夫,齊抓共管,才能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飼養 幼兒 幸福體驗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241-01
虞永平教授指出:“幸福體驗是指在一個充滿支持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幼兒的需要、興趣被充分關注,他們的天性被充分關注,他們的學習特點和規律被充分關注,他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學習,將思考與行動結合起來,進而使幼兒產生對特定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從而生成有意義的活動。”新《綱要》中指出:實踐告訴我們,飼養活動是一個為幼兒提供有益經驗習得、幸福體驗的有效載體,因此我園以飼養活動為切入口,讓幼兒在照料小動物、觀察小動物的過程中,體驗到幸福的感覺。以下就以一些案例為說明,幼兒在飼養動物的過程中享受了幸福體驗。
1 幸福體驗之幼兒主動觀察
觀察力是幼兒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能力。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論也指出:創設和幫助兒童注意四周的環境,可以發展兒童的各種興趣,滿足兒童的求知欲,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通過幼兒在主動觀察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過程中,獲得幸福體驗。
案例:觀察泥鰍的外形
泥鰍是孩子很感興趣的動物,他們對泥鰍充滿了好奇。一天,孩子們說,老師泥鰍身上怎么有小的斑點的啊,于是帶著孩子們好奇心,我對孩子們提問:“泥鰍長的怎么樣?身上有什么啊?”讓孩子們帶著問題進行觀察泥鰍的外形。有的小朋友說:“泥鰍有尾巴的;泥鰍有嘴巴、眼睛還有胡須呢;泥鰍身上還有那個像小扇子的,那個還會動的;泥鰍身上是黃黃的,但是還有點小的黑點點。”
分析:在觀察泥鰍外形的過程中,我發現雖然是第一次觀察泥鰍,但是孩子能通過自己的主動觀察來獲得有關泥鰍外形的經驗,這讓幼兒覺得很幸福,這也是對自己的肯定。
2 幸福體驗之幼兒主動探究
陳鶴琴先生認為:每位幼兒都具有自發的學習潛能,教育的目的不是將一些經過選擇的知識強塞給幼兒,而是培養其自發學習的欲望。應該給予孩子的是自主探索的權利、自主學習的方法。通過在飼養的活動中,幼兒自主探究,獲得幸福體驗。
案例:泥鰍喜歡的食物
通過實驗論證到底泥鰍喜歡吃什么。在活動之前我和孩子們進行一次談話活動:“孩子說老師你知道泥鰍喜歡吃什么東西嗎?”帶著這個問題,于是,我請孩子們帶一些你認為泥鰍會喜歡吃的東西來,喂泥鰍。”第二天,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都很積極,有的孩子帶了螺絲,有的孩子帶來了飼料,有的蚯蚓。兩天后,我們發現蚯蚓和螺絲變少了,這證明泥鰍喜歡吃蚯蚓和螺絲,飼料什么的都沒有變化。
分析: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孩子們通過自身的好奇產生了這個《泥鰍喜歡的食物》科學探究活動,實驗證明我們發現泥鰍最愛吃的是蚯蚓,螺絲也喜歡,飼料不喜歡吃。幼兒從產生疑問“泥鰍喜歡吃什么”到最后知道答案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們的幼兒是獲得了新的知識點――泥鰍喜歡的食物,獲得幸福體驗。與此同時,我也發現我們的孩子很關心泥鰍,照顧它,堅持每周喂泥鰍吃他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和幫助泥鰍換水,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3 幸福體驗之幼兒的意外收獲
幼兒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驚喜,充滿樂趣,充滿意外,他們的學習需求更多地來源于這些驚喜、樂趣和意外。在飼養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會時不時地發現一些特別有趣的事,使他們感到很驚喜。
案例:捉泥鰍
某天下午戶外活動,我帶著孩子們去園內散步,孩子們走到泥鰍池邊,很多泥鰍。這時候,我們孩子就問我:“老師,這個泥鰍池里的泥鰍好多啊,我們能不能把泥鰍抓到我們班級去養啊?”看著孩子們這么喜歡泥鰍,于是,決定讓我們的孩子體驗一下抓泥鰍的樂趣。
分析:在徒手捉泥鰍的過程中孩子都沒有捉住泥鰍,孩子知道泥鰍身上很滑,這個滑就是新的知識點,泥鰍身上滑就是粘液,孩子們通過自己在捉泥鰍的過程中獲得這個知識,孩子們是獲得幸福體驗的。
4 幸福體驗之家庭資源的重要性
瑞吉歐教育主張: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可見,只有家園的互動合作,才可能帶給兒童最好的經驗。通過家庭教育資源的合理利用,讓我們的幼兒在飼養活動中更容易獲得幸福體驗。
案例:怎么樣才能捉住泥鰍
粘液是泥鰍的特性,是為了保護自己不讓別人捉住。同時又生成新的探究點,孩子說:“老師,我們怎么樣才可以捉住泥鰍呢?”孩子們知道因為泥鰍身上很滑,有粘液所以捉不住,同時又產生了新的探究點,我們怎么樣才能捉住泥鰍呢?陳思綺說:“老師,用工具就可以了。”我又追問:“用什么工具?”有的孩子說:“用網漏斗捉泥鰍”“用木夾子捉泥鰍”“用塑料袋子捉泥鰍”“用塑料籃子捉泥鰍”“用碗捉泥鰍”。最后發現網漏斗是最容易捉住泥鰍的。
分析: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孩子們知道用工具,孩子們在爸媽的幫助下選擇認為可以捉住泥鰍的工具進行捉泥鰍,最后發現網漏斗是最容易捉住泥鰍的。雖然孩子通過自身的探究最終獲得這個知識點和相關經驗,但是和我們的家庭資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只有重視家庭教育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使家長切實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來,我們的孩子才能更容易獲得幸福體驗,使我們的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我希望通過飼養、種植活動,做幼兒樂意觀察探究的事、做適合幼兒發展的事、做幼兒力所能及的事、做幼兒能接受挑戰的事、做幼兒能感受到趣味的事、做有思維參與的事。真正增進幼兒經驗,真正讓幼兒感受幸福。
參考文獻:
[1]虞永平.幸福.經驗.幼兒園課程[J].幼兒教育,2010,(34).
[2]劉次林.幸福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10
近年來,農村初中學生成績低下,升學率較低。經好多專家研究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復雜,但抄襲作業是影響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我們農村的學生來看,抄襲作業已經根深蒂固,好多學生都在或多或少地抄襲作業。作為一名農村教師,看到這一現狀我深感愧疚,為了能夠遏制這種現狀,我利用閑暇時間對我校抄襲作業的現象進行了探討,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與看法。
一、抄襲作業的成因
1.學生普遍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合理,但是科目太多,各科作業加在一起就顯得多了,有時時間緊張忙不過來,就去抄襲。
2.有時作業太難,不會做,做一道題思考很長時間,甚至還做不出來,問同學,有的講,有的還不講,問老師太麻煩,有的學生膽小不敢問老師,做不完當天的作業老師又要批評等等,種種因素促使學生放棄努力,直接拿別人的作業去抄。
3.自制力太差,看到別人的作業就想抄,害怕動腦筋,而且抄作業又省時間,因此就去抄襲。
4.自信心不足,認為自己做的題不對,不敢下定決心去獨立完成,時常拿別人的作業參考。
5.理想不明確,沒有學習目標,整天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混日子,學習成績好壞無所謂,所以抄作業與自己獨立完成沒有什么區別,況且抄作業省很多時間,何樂而不為呢?
二、抄襲作業的對策
1.家校聯合,共同來消除抄襲作業現象
采取定期召開家長會、家訪、電話聯系等方式,經常和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動向,同時宣傳家庭教育的意義,讓家長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時常督促孩子的學習,積極配合老師的教育,使學校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平時,班主任要與家長通過電話多聯系,爭取他們的幫助。雖然家長一般不能指導學生的作業,但他們可以起到監督與督促作用,從而制止學生抄襲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教育方法的改進
2.1多和學生溝通,建立師生情感,改變觀念。
老師利用課外時間走到學生中間去,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等情況,與學生建立友好的關系,使學生能夠喜歡我們,信任我們,接受我們的教育,從而喜歡上我們的課。 “態度決定一切”,所以可以從改變他們對學習的看法入手,多與之談心,多予以賞識和鼓勵。并且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拿他和同等學生進行對比,同樣的教室,同樣的老師,同樣的作業量,同樣層次的水平,為什么別人能完成得很好,你就不能完成呢?然后慢慢表揚,這樣,一定可以改變一些學生抄作業的現狀。
2.2建立學習“互助組”。
采取一幫一的方式,讓學習好的學生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對于不會的題或者知識互相幫助講解,并對抄襲行為互相監督,使每天的作業能夠會做,逐漸改變抄襲行為。
3.課堂精講精練,合理設置練習題,減少作業量,降低作業難度
講完一個知識點以后,馬上就把它應用到實際解題中去。合理地設置習題,形成層次鮮明,由簡單到復雜的知識遞進,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抄襲作業的學生大多數基礎差,底子薄,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可以適當減少這些同學的作業量,降低作業的難度,讓他們做些簡單的題,慢慢恢復信心,過一階段后再改變作業的要求。
4.放慢節奏,多給學生思考時間
多數學生是要求上進的,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問題。但是,又不是所有的同學都能很快把老師的提問回答出來。因此,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提示和幫助,在學生成功解決問題時及時給予鼓勵,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5. 加強課外輔導
利用課余時間多關注抄襲作業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當天的課堂教學可能這些學生不能完全消化,因此把他們叫到辦公室再細細講解,對布置的作業指導點撥。
6.課堂教學中創造機會、多鼓勵
- 上一篇:家校合作及其理論依據
- 下一篇:線上授課教學模式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3家庭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