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范文

時間:2023-04-10 16:24: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產品質量安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產品質量安全

篇1

濟南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與發達城市相比相對滯后,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處于剛剛起步階段。2015年,濟南市政府簽發2015年1號文件《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明確濟南市將盡快建立農產品生產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制定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制度。《意見》明確,濟南將創建農產品追溯體系,實行產地準出,實現產品可追溯。農業、林業、畜牧獸醫和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搞好銜接,盡快建立農產品生產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還將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二維碼等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數據庫平臺。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濟南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

2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面臨的困境

2.1相關主體認識不到位,積極性不高

一是生產主體沒有充分認識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重要性。由于缺乏強制性的要求,在建立可追溯系統時,必然會增加成本,而且不可能立竿見影,導致參與主體積極性不高。同時,部分參與主體覺得建立可追溯制度反而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還不如不建立,導致參與主體意識淡薄。二是消費者缺乏認識。消費者對可追溯的含義了解不夠深入,沒有建立起及時查詢相關信息的意識,更不愿意購買比普通食品價格高的可追溯農產品。同時,政府宣傳也不夠,致使大部分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對可追溯系統缺乏認知,對政府在這方面的支持政策了解甚少。

2.2工作保障不足,難以推進追溯管理制度

在組織框架上,可追溯制度體系包括平臺建設、部門協調、數據管理、技術指導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濟南市部分縣區并沒有對可追溯制度形成組織框架,導致可追溯制度落實起來比較困難。另外,由于針對可追溯制度沒有相關法律依據,并不能對企業進行強制性的要求,所以就造成很多企業在執行上出現問題。資金和人員保障方面,追溯體系建設維護需要人力、物力作支撐,部分縣區即便前期在項目支撐下建立追溯平臺,后期維護管理工作也很難實施。

2.3沒有健全的配套技術

目前,農產品安全可追溯系統是以條碼、電子芯片和網絡數據庫技術為基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完成的,所以建設起來成本比較高,而且對操作人員的能力和技術要求也很高。現在,濟南市還嚴重缺乏相關的配套技術,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執行有一定難度。因此,有待建立一個囊括多種品種類型的、統一標準的、開放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數據庫和信息基礎框架系統,在這些配套建設還未完成之前,農產品可追溯體系的全面推廣受到很大制約。

2.4農業生產標準化程度不高

如若構建系統完善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前提條件是所生產的農產品質量一定要過關,必須達到相關規定和要求,不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就形同虛設了。就濟南市的情況來看,雖然農業產業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總體來看產業化、標準化的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距離,任重而道遠。故此,只有大力發展農產品生產產業化和標準化,才能夠從根本上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3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建設對策與思考

3.1強化教育和宣傳,提高相關主體認識

第一,對政府工作人員,要通過培訓增長業務知識,提高業務能力和監管水平,盡快形成一支熟悉政策法律、通曉技術管理的可追溯系統監管隊伍;第二,可以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從業者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職業水平和技術標準,學習可追溯任務和操作規范;第三,通過電視、廣播和互聯網等形式對廣大消費者進行相關知識普及,強調建設可追溯系統的重要性,并引導廣大消費者參與進來。

3.2提高技術含量,不斷研究平臺技術業務

加強對科技平臺的研究和提高平臺的運行標準,逐漸實現平臺的時效性、規范性和可操作性。在建設可追溯管理體系時,要做到統籌規劃,科學有據,高標準、嚴要求,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逐步實現平臺的實用性和規范性。加緊制定追溯信息交換接口規范,以此來促使追溯系統之間信息共享,不斷進行科學研究。進行農產品包裝標識和農產品質量追溯技術創新,促使便捷式錄入終端設備快速研究,不斷優化追溯平臺各方主體參與流程。

3.3強化相關工作保障,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根據考察,我們建議制定并出臺濟南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完善追溯體系相關規定,在生產經營主體落實可追溯管理要求時,要提出嚴格要求;確保在落實可追溯體系時資金到位,強化項目整合[4-5];協調不同行業和不同部門之間進行合作,完善追溯管理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對可追溯系統進行后期監管和維護,強化系統的時效性和真實性,逐步實現全市范圍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3.4強化建設生產標準化

篇2

一、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安全監管隊伍有待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面大、量多、任務重,涉及生產、銷售、消費等多個領域和多個管理部門,但濮陽市的監管體制尚未順暢,隊伍建設相對落后,監管手段有待加強,執法力量薄弱,經驗不足。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小農戶”與標準化生產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標準化生產普及率不高,雖然濮陽市已推出了多個地方標準,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生產者沒有參加專業合作社,沒有組織化管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沒有按標準化規程操作,不科學、不規范生產的現象還普遍存在。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們的健康和社會的安定,但部分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不強。1、部分生產者質量安全意識偏低,為了追求產量,大量使用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農業投入品,導致部分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2、生產者、經營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識不足,對管理部門舉辦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班應付了事,只聽聽就完事。3、管理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引導力度不強。

二、對策

(一)著力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1、加強市、縣監管機構建設。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加強和改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條件,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規范化建設,配備必要的執法裝備,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能力和水平。2、推進鄉鎮監管機構建設。認真落實中央對鄉鎮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做出的重大部署,加大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單獨建設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3、積極探索創新監管手段。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平臺,構建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信息監控平臺,對生產基地、銷售市場實行遠程視頻監控管理,探索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追溯管理試點,逐步實現農產品“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

(二)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1、提升市、縣監測能力。積極對接《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大力爭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項目資金,加快推進市級農產品綜合質檢中心建設,繼續補充和完善縣級農產品綜合質檢站建設,切實增強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公共服務能力,加快推進市、縣農產品檢測室“雙認證”。2、推進鄉鎮監測建設。依據中央對鄉鎮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項目,切實將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條件建設統籌納入全市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條件建設中,為鄉鎮或區域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配備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相關設備。3、要求生產組織自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要求農產品生產企業、種植合作社等從事農產品生產的組織建立自檢室,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切實落實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確保生產、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全面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督1、突出源頭治理。加強農業投入品生產、銷售、使用全程監管,以農產品生產違規使用高毒農藥問題為重點,強化農藥市場執法監管,加強農藥使用技術指導,嚴防超范圍、超劑量使用。大力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推廣專業化統防統治。聯合有關監管部門依法查處農藥生產經營中的違法添加行為,堅決取締無證無照生產農藥的“黑窩點”。在春耕、“三夏”、秋冬種等關鍵農時季節,集中力量開展種子、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重要農資專項打假和執法監管活動。加強對農資批發市場、專業市場、集散地和經營門店的執法監管和農資物流配送的監控力度,從源頭消除監管盲區和死角。2、規范經營行為。督促農資門店建立經營臺賬,確保農業投入品來源、去向清楚,實現高效安全追溯。深入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大力推動農資連鎖經營、信用評級和信息化管理。

(四)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安全優質產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測出來的,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根本出路是推廣農業標準化。1、加快標準制修訂進程。每個縣(區)每年要制修訂1~2個農產品標準或生產技術規程。所制訂的標準要實用、科學、有可操作性。要把復雜的本本、條條轉化為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會操作的明白紙、操作卡、順口溜,防止與實際脫節,紙上談兵。這項工作大家要深入實際,力求創新。2、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與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作相結合,落實“基地支持、龍頭帶動、流通服務、特色高效”要求,圍繞本地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重點,針對性地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和集約化原料生產基地。與創建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相結合,100%建立生產記錄,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制度,嚴格執行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規定,大力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技術。3、推進農產品認證。堅持可持續發展思路,科學把握農產品認證重點和方向。無公害農產品要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前提下發展,逐步擴大總量規模。綠色食品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充分發揮品牌優勢,保持穩定的發展態勢,不斷提升產業素質和管理水平。有機農產品要立足實際,因地制宜,重點突出資源和環境優勢,防止盲目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要加快登記進程,確保地域優勢、品質特色和品牌價值。4、打造特色品牌農業。圍繞特色優勢農產品,以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功能健全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重點,圍繞優質小麥、稻米、玉米、花生、蔬菜、食用菌、尖椒等主導產業,整合品牌資源,培育一批“拳頭”名牌農產品。

(五)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能力1、加快完善應急預案。抓緊出臺《濮陽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快速反應和查處機制。加強信息報送,健全高效暢通的信息報送體系,完善信息報送的時限、程序和責任,確保問題隱患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2、著力強化輿情監測。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監測與預警信息機制,密切關注公共媒體和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關切,依托執法監管體系和專家隊伍及時核查輿情反映的問題。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舉報、投訴制度,完善舉報線索受理、核查、移送、反饋機制,對舉報人實施獎勵和保護。3、強化宣傳引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黨和政府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政策措施,引導公眾客觀評價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所取得的進展與成效,正確認識當前濮陽市農業發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所處的發展階段,增強公眾健康、理性的消費觀念,樹立消費信心。組建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隊伍,依托農產品質量安全專業技術機構和專家,積極主動地做好公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的科普解讀。

篇3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屆三中全會、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圍繞食用農產品生產環節,以當前風險高、隱患大的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為重點,強化執法監管,堅持標本兼治,著力轉變生產方式,加快推進基層農業綜合執法,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標

經過一年的整治,確保蔬菜農藥殘留、水產品藥物殘留監測合格率平均提高2個百分點,杜絕在蔬菜生產過程中使用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種禁用高毒農藥行為,杜絕在水產苗種繁育和養殖生產過程中違法使用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等違禁藥物行為,有效遏制農產品突發事件的發生。

三、整治任務

(一)種植業產品專項整治行動

1.具體目標。杜絕在蔬菜生產過程中使用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種禁用高毒農藥行為,種植業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合格率平均提高2個百分點。

2.主要任務。一是開展高劇毒農藥專項整治,嚴厲查處制售5種高毒農藥以及擅自更改配方和非法添加高毒農藥的行為。二是開展農藥產品質量監督抽查,重點檢測非法添加高毒農藥的成份。三是加強農藥生產、銷售的日常監管,重點檢查違規制售高劇毒農藥行為,嚴把市場準入關。四是開展農藥殘留監測,加大對無公害農產品(種植業)生產基地創建縣蔬菜、水果和茶葉農藥殘留的監測力度。

3.整治重點。重點產品: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磷胺、氧化樂果、毒死蜱等農藥,以及蔬菜、水果、茶葉等鮮食農產品。重點單位:農藥生產經銷企業,蔬菜、水果、茶葉生產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重點區域:鄭州、開封、洛陽、周口、商丘、南陽、新鄉以及蔬菜集中產區。

此項工作由種植業管理處牽頭負責。

(二)水產品專項整治行動

1.具體目標。水產品藥物殘留監測合格率提高2個百分點;杜絕在水產苗種繁育和養殖生產過程中違法使用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等違禁藥物行為,對監督抽查發現的陽性樣品生產單位執法查處率達到100%。

2.主要任務。一是開展水產苗種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規范苗種生產行為。二是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執法,加強水產品產地監管,嚴厲查處水產養殖過程別是苗種生產階段違法使用禁用藥物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行為,未依法建立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的行為,使用限用藥物未遵守休藥期制度售賣產品的行為。三是開展水產品藥殘監督抽查,加強產地準出管理。四是對養殖基地的標準化生產情況進行檢查。

3.整治重點。重點品種:鯉魚、鯽魚、團頭魴、青魚、草魚、鰱魚、鳙魚、甲魚、小龍蝦等我省重點養殖品種,大黃魚等海水大宗品種,海參、鮑魚等高檔消費品種;重點單位: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出口原料備案基地、無公害水產品生產企業、水產苗種生產單位;重點區域:漁業重點縣和全省水產品產量大于3000噸的縣。

此項工作由水產局牽頭負責。

(三)農墾農產品專項整治行動

1.具體目標。種植業產品農藥殘留、畜禽產品獸藥殘留合格率分別提高2個百分點,沒有使用瘦肉精現象,生鮮乳中三聚氰胺抽檢合格率100%,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抽檢合格。

2.主要任務。一是規范農藥使用行為;二是加強獸藥使用監管力度;三是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四是指導開展農藥殘留監測。

3.整治重點。重點產品: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磷胺、氧化樂果、毒死蜱等農藥,以及蔬菜、水果等鮮食農產品。禁用獸藥及未經農業部批準使用的獸藥;假劣獸藥及獸藥標簽組方違規產品,非法企業生產的非法產品;豬、禽、牛奶等動物性產品中禁用藥物、抗生素(抗菌劑)類藥物殘留,生鮮乳中的三聚氰胺,飼料中的瘦肉精。重點單位:重點大型農場,農墾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農場,黃泛區農場、浚縣農場的養豬場,博愛農場和武陟農場的奶牛場。

此項工作由農場管理局牽頭負責。

(四)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專項整治行動

1.具體目標:“三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企業用標行為進一步規范。

2.主要任務:一是加強對獲證企業的生產監管,嚴厲查處非標生產行為;二是全面開展對市場銷售“三品”的抽查監測,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和生產企業;三是規范“三品”包裝標識,嚴厲打擊偽造、冒用、超范圍使用標志等違法違規行為。

3.整治重點。重點產品:不符合“三品”標準的產品,偽造、冒用、超范圍使用標志的產品,不符合《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管理辦法》的產品;重點單位:“三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由農技推廣和管理部門作為無公害農產品申報主體的生產基地;重點區域:“三品”集中生產地區。

此項工作由市場與經濟信息處委托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牽頭負責。

(五)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

1.具體目標。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違法行為,農資打假重大案件執法查處率達到100%,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農民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2.主要任務。一是強化農資市場準入管理,嚴把市場準入關口;二是開展市場拉網式檢查,清理整頓不合格市場主體;三是加大假劣農資案件查處力度,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違法行為;四是強化農資產品質量執法檢查,提高抽檢覆蓋率;五是大力推進“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推廣農資連鎖、農資農技“雙連鎖”模式;六是加強服務指導,提高農民識假辨假能力。

3.整治重點。重點產品:種子(種苗)、農藥、肥料等主要農資;重點單位:具有多次違法行為記錄的經營戶以及鄉村流動商販,非法制售假冒偽劣農資的小作坊和黑窩點,農資市場和縣鄉農資集散地;重點區域:假劣農資重大案件多發地區。

此項工作由市場與經濟信息處牽頭負責,相關處室(局、站、所)配合,與《河南省農業廳關于開展打擊食用農產品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的緊急通知》相銜接。

四、總體安排

(一)部署自查階段(3月1日-3月底)

啟動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在全省范圍內部署工作。對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存在的質量安全突出問題開展自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執行情況開展自查。

(二)集中整治階段(4月1日-11月底)

一是開展檢查監測。各級農業部門聯合有關部門加大對禁限用農藥和禁用化學品清理檢查力度,加強對農產品違規生產行為的檢查,對質量安全問題突出地區的檢查。全面加大監測力度,擴大監測品種,增加監測頻次,制定并組織實施農業投入品和主要農產品殘留監控計劃,重點開展對主要生產基地、規模養殖場、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農業投入品的監測和監督抽查。

二是推進綜合執法。全面加強農業執法,重點推進縣級農業綜合執法,加大漁政監督、植物檢疫、農資打假執法力度,強化執法能力建設,提高執法水平。

三是加強指導服務。充分利用媒體,大力宣傳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禁限用農藥知識,加大培訓力度,根據農業生產的季節特點、產業特點、地域特點,指導生產者科學、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

四是及時查處曝光。針對執法檢查和監督抽查中發現的問題,依法進行嚴厲查處。嚴厲打擊非法經營和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嚴厲打擊非法制售假劣農資的行為,集中曝光一批違法違規企業。

五是強化督導整改。強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的督導檢查,對于監督抽查和執法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督促相關單位或個人及時進行整改,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六是完善制度建設。引導農資經營企業,建立質量保證制度;指導規模種植(養殖)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生產企業,完善種養殖生產檔案、投入品使用記錄等各種追溯制度;推進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規范“三品”認證行為及生產管理制度。

(三)總結提高階段(12月)

各地對農產品整治工作進行總結。農業廳將組織召開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總結會議,全面總結我省2009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執法年活動,對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表揚,并優先向農業部推薦表彰。

五、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屬地責任

農業廳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工作小組,負責統籌協調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和執法年活動的有關工作,統一部署有關重大行動。

各地農業部門要充分認識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農業部和省農業廳的統一部署,組建強有力的工作班子,建立健全組織機構,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分管負責人要直接抓。要切實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將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監督責任落到實處。各級農業部門要派出督導組,落實方案各項要求,對重點地區和重點案件現場指導、督查督辦,及時指導各地行動實施。

(二)細化整治方案,明確工作進度

各任務牽頭單位和各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詳細的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明確工作進度和時間安排,做到有階段安排、有重點活動、有檢查指導、有責任追究、有總結提高,確保各項工作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請各省轄市及擴權縣于3月13日前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將實施方案報送至廳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工作小組辦公室,同時發電子文檔(聯系人:馮彥平,聯系電話:0371-65918882,電子信箱:fyp65918882@)。

(三)突出工作重點,確保整體提升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涉及的范圍廣、因素多,在整治工作過程中,各地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在完成本方案確定的重點任務的同時,梳理當地存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突出問題,一并整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整體提升。

(四)加強協調配合,及時報送信息

各級農業行政部門要加強系統內的配合,強化與外部門的協調,形成合力,齊抓共管,確保整治工作取得實效。各省轄市及擴權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溝通交流,及時報送信息。從2009年3月開始,每月13日和28日前向省廳農產品整治工作小組辦公室和有關牽頭處室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廳各牽頭部門分別于每月13日和28日前向廳農產品整治工作小組辦公室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報送材料要綜合各整治行動參與部門的信息,有綜述、有查處情況、有產品合格率等量化指標,及時體現進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發事件,應立即報告。各單位要密切聯系,暢通信息渠道,及時反饋情況。

(五)強化技術服務,營造社會氛圍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工作,指導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民科學用藥。加強對從事農業投入品經營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依法經營意識。各級農業質檢機構要為整治活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各級農業部門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專項整治內容和農產品安全消費等相關知識,及時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強大宣傳聲勢,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六)堅持標本兼治,健全長效機制

各級農業部門在集中開展專項整治的同時,也要著眼今后的日常監管工作,要通過專項整治,達到標本兼治。要改善檢驗檢測條件,提高檢驗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要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制,完善準出準入、質量追溯、包裝標識等各項制度,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強化綜合執法,逐步完善服務、管理、監督、處罰、應急五位一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

六、重大活動安排

(一)啟動2009年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2月底,啟動“2009年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市場與經濟信息處牽頭負責)

(二)組織參加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印發《河南省農業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抗旱保春管期間農資打假和供應工作的緊急通知》,并對2009年農資打假工作進行部署。(市場與經濟信息處牽頭負責)

(三)組織開展“農藥市場監管年”活動。4-12月,對農藥市場集中進行清理整頓,重點對違規行為進行查處,加大監管力度。4月中旬舉行“農藥市場監管年”啟動儀式。(種植業管理處牽頭負責)

(四)組織開展第五屆“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月”活動。3月定為全省“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月”,3月11日舉行啟動儀式,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現場培訓咨詢活動,積極營造打假護農保春耕的良好社會氛圍。(市場與經濟信息處牽頭負責)

(五)組織開展水產苗種專項整治活動。3-11月,重點開展水產苗種場普查,組織各地漁業部門開展拉網式檢查,進行苗種藥殘抽檢,對檢查抽查發現的問題督促整改。(水產局牽頭負責)

(六)組織開展農業綜合執法活動。3-12月,選擇部分縣開展農業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示范,推動農業綜合執法工作的開展,提升綜合執法能力,通報表揚農業執法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綜合與政策法規處牽頭負責)

篇4

經過一年的努力,圓滿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市食品安全示范鄉鎮創建、小農資質量安全整治與規范等專項活動的相關工作任務,確保生鮮乳中三聚氰胺抽檢合格率100%,蔬菜、生豬等主要農產品監測平均合格率96%以上,其中“三品”監測平均合格率98%以上,飼料產品監測平均合格率提高2個百分點,杜絕在生鮮乳和飼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質行為,杜絕在蔬菜生產過程中使用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種禁用高毒農藥行為,農業投入品市場經營秩序進一步規范,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進一步推進,農產品生產環節質量安全監管責任進一步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各級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保障農產品消費者安全”三大目標,全面實施《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化質量安全管理和執法檢查,建立完善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全面提升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為我市實現“一高兩進”三步走戰略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三、主要工作內容及分工

1.制定2009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目標和工作計劃,簽訂2009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

牽頭單位:法制科。

責任單位:產業信息科、蔬菜辦、農業執法大隊、畜牧獸醫局、農技推廣中心、食用菌辦、種子管理站、農機管理總站、農技110。

2.完成2009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打擊在食用農產品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市食品安全示范鄉鎮創建、小農資質量安全整治與規范等專項活動的相關工作任務,力爭年內有1項工作得到*市級(及以上)肯定的工作創新。

牽頭單位:法制科。

責任單位:產業信息科、蔬菜辦、農業執法大隊、畜牧獸醫局、農技推廣中心、食用菌辦、種子管理站、農機管理總站。

3.建立健全初級農產品生產(種植養殖)環節的食品安全質量預警、應急處置等工作機制,及時報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配合相關部門對食品安全事故進行應急求援和調查處理工作。

牽頭單位:法制科。

責任單位:產業信息科、蔬菜辦、農業執法大隊、畜牧獸醫局、農技推廣中心、食用菌辦。

4.指導和規范主管產業做好農產品入市規范化管理工作。督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質量監控,出具產地證明、質量證明和檢疫證明,并做好相關服務。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督促落實質量安全抽檢和索證索票制度。

牽頭單位:法制科。

責任單位:農業執法大隊、蔬菜辦、畜牧獸醫局、農技推廣中心、食用菌辦。

5.組織開展或積極參加重要節日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檢查工作。

牽頭單位:法制科。

責任單位:產業信息科、蔬菜辦、農業執法大隊、畜牧獸醫局、農技推廣中心、食用菌辦。

6.做好《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國務院特別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

牽頭單位:法制科。

責任單位:產業信息科、蔬菜辦、農業執法大隊、畜牧獸醫局、農技推廣中心、食用菌辦、農技110。

7.負責對各責任科站農產品質量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完成情況的督查和考核,提出兌現相關工作責任制、責任追究和考核獎懲制度的具體建議。

責任單位:法制科。

8.全面開展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監測,按時完成各級下達的抽樣檢測工作任務,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責任單位:農業執法大隊。

9.嚴肅查處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違法行為,及時消除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依法做好因農業投入品質量引起的農業生產事故和違法案件的調查和處理工作。

責任單位:農業執法大隊、畜牧獸醫局、農技推廣中心、種子管理站、食用菌辦、蔬菜辦、農機管理總站。

10.按照“五統一”的管理模式,加快推進農資連鎖經營和放心農資店建設,提高放心優質農資產品的覆蓋面。年內完成鄉鎮和行政村的農資連鎖經營網點覆蓋面達到上級考核要求。

責任單位:農業執法大隊。

11.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開展農產品批發市場專項整治,指導、督促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城)開展農產品入市規范化管理工作,完善管理目標責任制,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定性檢測,并規范檢測記錄、信息匯總及信息上報等。

責任單位:農業執法大隊。

12.強化動植物檢疫管理,在農貿城、大型超市建立蔬菜、豬肉等生鮮食品的市場準入機制。

責任單位:農業執法大隊、畜牧獸醫局。

13.組織開展農產品藥物殘留專項整治,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厲打擊非法使用農藥、獸藥的行為。種植業重點查處蔬菜、茶葉、水果生產過程中,違法使用禁用限用農藥問題。養殖業重點查處飼料生產、養殖環節中,非法使用“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硝基呋喃類、蘇丹紅、有機砷等禁用藥物和超量添加鎘、鉻等重金屬制劑的違法行為。

責任單位:農業執法大隊、畜牧獸醫局、蔬菜辦、農技推廣中心、食用菌辦。

14.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落實農產品準出基地檢測制度。指導、督促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檔案,并在蔬菜、食用菌、茶葉、稻米等重點農產品中分別開展2個以上的產地準出試點,落實其自行或者委托檢測機構對銷售農產品進行檢測的準出檢測制度。

責任單位:農技推廣中心、蔬菜辦公室、食用菌辦。

15.實施農產品包裝和標識制度,正確引導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從事農產品收購的單位或個人建立本企業農產品標識、準出等制度。全面開展農產品監督抽查工作,全年例行性檢測農產品樣品數不少于200個,農產品面上抽檢合格要達到上級要求。

責任單位:農技推廣中心、蔬菜辦公室、食用菌辦。

16.積極引導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創造條件,組織申報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以及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年內新增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或有機農產品認證達到上級任務要求,并通過上級抽檢合格。

責任單位:產業信息科。

17.組織對“三品”基地和申請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情況的監督檢查,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標志的管理工作。

責任單位:產業信息科。

18.推進畜禽產品標準化生產,落實畜禽產品準出檢測制度。繼續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加強畜產品“瘦肉精”及其它藥物殘留的質量安全抽檢工作,全年開展例行性檢測的樣品數不少于200個,“瘦肉精”等禁用藥物的檢出率達到上級要求。指導、檢查、督促畜禽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畜禽產品生產檔案,并在畜類、禽類養殖業中分別開展3家以上的產地準出試點,落實其自行或者委托檢測機構對銷售畜禽產品進行檢測的準出檢測制度。

責任單位:畜牧獸醫局

19.加強動物防疫檢疫工作,確保上市畜禽產品食用安全。配合市有關部門做好“學校食堂放心肉”統一配送的相關工作。

責任單位:畜牧獸醫局

20.加強獸藥、飼料使用監控和畜禽產品藥物殘留監控,畜禽產品獸藥殘留檢測平均合格率97%以上。

責任單位:畜牧獸醫局。

21.深入開展蜂產品、畜禽產品生產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和利用,實行信用分類管理和食品安全“黑名單”制度,督促企業誠信規范經營,確保取得明顯成效并通過上級驗收。

責任單位:畜牧獸醫局。

22.積極開展亂棄病死豬專項整治行動。督促、指導生豬養殖大戶和養殖小區建成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設施,配合鄉鎮和有關部門做好畜禽死尸的無害化處理技術指導工作。

責任單位:畜牧獸醫局。

23.認真受理農產品生產者的技術咨詢。通過農民信箱、農業信息網等媒體做好《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并及時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

責任單位:農技110。

24.加強種子行業管理,建立健全種子生產企業的生產檔案,并抓好落實。

責任單位:種子管理站

25.負責調處全市種子(食用菌菌種及原材料)的質量投訴,并組織做好技術鑒定工作。

責任單位:種子管理站

26.與初級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與農資連鎖經營企業簽訂“誠信承諾書”。

責任單位:蔬菜辦、農業執法大隊、畜牧獸醫局、農技推廣中心、食用菌辦。

27.準確地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辦公室報送農產品安全工作情況、統計報表及動態信息,全年報送工作信息不少于5篇。

牽頭單位:法制科。

責任單位:產業信息科、蔬菜辦、農業執法大隊、畜牧獸醫局、農技推廣中心、食用菌辦、種子管理站、農機管理總站、農技110。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年工作要在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織實施,日常工作由農產品質量安全辦公室(法制科)牽頭,局屬有關單位和相關科室要做到分工明確,相互協作,落實責任,確保今年工作順利完成。

(二)加強宣傳引導。要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作用,宣傳《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倡導安全生產,放心消費,形成全社會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技術培訓。要廣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檢驗檢測和農業標準化生產等方面的技術培訓,督促生產者、經營者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廣大群眾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篇5

農藥的使用直接關系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因此,加強農藥管理十分必要。

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所長周普國說,作為我國農業領域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規,條例的出臺將進一步加強農藥管理,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提供堅實有力的法律依據。

對農藥行業準入的要求更加嚴格

條例嚴把農藥登記、生產、經營許可的重要關口。它取消了門檻相對較低的臨時登記,明確在我國生產和向我國出口的農藥需申請登記;完善了農藥生產許可制度,對原材料采購、產品質量控制、委托加工分裝等生產行為提出了明確要求,并明確農藥生產企業對所生產農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負責。要求生產企業加強質量管理,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標準進行生產,實行產品可追溯電子信息碼管理,做到生產全過程可查、質量可控。

條例還規定實行農藥經營許可和限制使用農藥定點經營制度,要求農藥經營者應當從合法的渠道采購農藥,建立購銷臺賬,不得加工、分裝農藥。一旦發現有嚴重危害或較大風險的農藥,農藥生產企業和經營者要及時召回。

對農藥指導服務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山西省r科院院長喬雄梧認為,農藥的科學使用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強對農藥使用的指導服務,有利于補齊農藥使用監管難的短板,從農業生產的重要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條例明確規定農藥使用者應當合理用藥,按照農藥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等施用農藥,還要按標簽標注的安全間隔期收獲農產品。禁止在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藥材等生產上使用劇毒、高毒農藥。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化病蟲害防治服務組織等應當建立農藥使用記錄。農業部門及相關科研教學單位要為農藥使用者提供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農藥使用者應當保護環境和有益生物、珍稀物種。國家通過推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先進施藥器械等措施,逐步減少化學農藥用量。

對違法生產經營的處罰力度繼續加大

篇6

1.什么是農產品及其質量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指出:“本法所稱農產品,是指來源于農業的初級產品,即在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本法所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農產品質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2.農產品質量安全

“民以食為天”,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否,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社會和諧發展和民族發展,也關系著農業現代化、標準化發展。但是,對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調查發現,農產品質量安全還存在如下問題:

2.1宣傳不力。

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力度不夠,一些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對依法生產經營的意識有待增強。

2.2存在安全隱患。

糧食中的大米和面粉是主要的消費品種,2000年國家技術監督局對面粉中的增白劑進行檢查,在10個省市67個糧油批發市場抽查94個批次的樣品,結果是:小包裝樣品合格率為55.8%,大包裝樣品合格率為28%;超市樣品合格率為57.1%,糧油批發市場樣品合格率為30.5%,樣品平均合格率僅為40.4%。其中有10個中小企業面粉中增白劑的添加量超過規定數額的3倍以上。而農業部門2003年對全國37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蔬菜農藥殘留點檢測結果表明,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大于15%的有18個,其中超過30%的有4個。在畜禽產品安全問題主要表現是在瘦肉精、禽流感、瘋牛病等方面,主要是人畜共患病給我國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另外,從生產到流通全過程中也存在安全隱患。我國有2億多農民,農戶生產經營規模狹小,龐大而分散的群體要很好的控制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很困難的,而且分散的農戶很少遵守管理部門制定的各項生產操作規范,因而農產品的安全性也難以控制。某些生產制作者為了牟利不顧消費者的安危,在加工環節摻雜使假,比如礦物油拋光大米,用硫磺、雙氧水加工水發食品,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還有注水豬肉、面粉添加增白劑等,形成一條在食品領域流行的毒流。

2.3重視不夠。

實驗室、儀器設備、檢測技術還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比較滯后,部分縣區仍缺乏相應機構及工作人員,監管工作難以到位。市場準入制度不夠完善,動物檢疫樣品無害化處理建設工程進展緩慢。

2.4投入不足

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經費投入不夠,特別是縣鄉財政困難,投入嚴重不足,日常監督檢查難以有效開展。農業投入品的大量使用一方面促進了我國農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但也成為導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氮、磷、鉀等肥料如果合理使用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若不合理使用則會造成土壤環境的污染。比如過量的氮肥不僅不能被蔬菜等農作物吸收,反而會轉化為硝態氮累積在土壤中,從而引起蔬菜中硝酸含量過高和地下水污染。農作物病蟲害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生物災害,正確使用農藥對農業生產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但不科學、不合理的使用農藥則可能造成農產品中農藥殘留超標,情況嚴重的可能導致消費者急性中毒。

2.5執法不嚴。

對假冒偽劣和無證生產的農貿產品打擊力度有待加強。

3.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建議

3.1強化執法部門責任制,提高安全監管執法水平

針對我國存在的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處罰較輕等現象,需要擴大行政執法部門的檢查權;強制受管理企業把不符合法律規定的產品信息向管理機關通報;要求有關組織提供農藥的使用記錄;要求食品企業向食品管理部門登記并報送產品清單;食品企業保存于食品安全有關的生產和銷售記錄。執法部門必須加強執法力量,完善執法手段,加大執法力度,切實履行法律賦予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等執法職權。

3.2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和發揮社會監管力量

加入WTO后市場的逐步開放,這就需要建立市場準入管理的對內對外協調機制,加強農產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與海關、商務部等部門的交流和協調。使市場準入形成一個良好機體,促進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發展和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除了政府部門的監管,還要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監管的作用。在法律法規和規章中必須明確對技術機構、消費者權利的認可和鼓勵。技術機構在農產品安全標準的漏洞修訂過程中,消費者和媒體在安全監管的廣度和深度問題上發揮作用,將會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監管體制。

3.3加強對農業生產過程的安全監管

一要加強農業生產源頭的控制,加強安全狀況的檢測力度。強化農產品產地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產地監測與評價機制,設置國家和省級監測點,監控農產品產地安全變化動態。嚴把農資市場的準入關,對農資生產單位強化重點管理,加強農資信用監管,指導企業建立生產經銷檔案。二要開展認證產品專項檢查。首先強化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監督管理。其次要開展農資產銷專項檢查。以禁用農藥、飼料添加劑為重點,強化監督抽查和檢查力度,整頓和規范農資經驗秩序,堅決打擊非法生產銷售農資行為,對抽檢不合格產品予以公開曝光,并由當地執法部門嚴肅查處。

3.4加強執法過程的規范化和持續性

目前在我國打擊假冒偽劣農產品、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執行過程中缺乏規范化和持續性。往往是出現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之后,由上級部門規范性文件,進行旋風式的一陣檢查。當風聲過后,打擊假冒偽劣的行動就偃旗息鼓,而隱藏起來的制假造假分子又大張旗鼓猖狂起來。質量安全比起與健康相關的任何一項活動都需要連續檢查和強制性的管理。我國普遍存在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或處罰較輕等問題,對產品的追蹤、檢查以及快速反應機制、召回制度方面存在薄弱之處。只有依法行政、嚴格執法,執法工作才有希望和活力。

篇7

>> 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的思考 關于農產品質量安全舉報制度的幾點心思考 新形勢下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思考 論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方法 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擔當 探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 關于完善志丹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思考 關于理性對待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建議 提升龍頭企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對策思考 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對南沙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思考 對新時期如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幾點思考 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改革的思考 坊子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調查與思考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思考 論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現狀與思考 南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思考與建議 農產品質量安全智庫建設的思考 漢中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的思考 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幾點思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云縣2016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簡報[R/OL].[2016-11-02].http:///uploadfile-Templdocment/20160304080412353.doc.

[3] 徐玉紅,王群生.農產品質量安全讀本[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141.

[4] 黃越敏,劉暉.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1.

[5] 陳中建 .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讀本[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1-32.

篇8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按照“標準化生產創品牌、基地準出保質量、市場準入促管理、體系建設強基礎”的思路,以全面提高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核心,以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為依據,狠抓產地和市場兩個環節,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逐步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確保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工作目標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從產前指導、產中監控、產后檢測三方面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覆蓋。蔬菜農藥殘留監測合格率達到97%以上;水果、食用菌、茶葉農藥殘留和重金屬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水產品禁用物質和藥物殘留監測合格率達到97%以上;畜禽產品“瘦肉精”等禁用物質和獸藥殘留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生鮮乳和禽蛋產品中的三聚氰胺監測合格率達到100%。

三、主要措施

(一)突出宣傳教育,深化農產品安全生產和有效監管重要性認識。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納入“六五”普法規劃,納入陽光工程培訓計劃,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和培訓力度,采取各種生動有效的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宣傳,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的社會知曉度,增強廣大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和管理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良好氛圍。

(二)加大農業投入品監管力度。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不斷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查處生產、經營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的行為。禁止國家規定的23種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在種植業產品上的使用;禁止國家規定的限用農藥在對應經濟作物上的使用;禁止“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違禁物質在畜禽產品上使用;禁止“孔雀石綠”等禁用藥物在水產品上的使用;禁止在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收購、運輸中使用違禁藥物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引導農產品生產者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農業投入品使用規定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投入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監測發現的不合格農產品追溯率達到100%。農產品量安全投訴受理率、執法查處率均達到100%。

(三)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實行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以建立完善我市主導產業柑桔、蔬菜、茶葉、畜禽、水產品標準體系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以主導產業為主,制定完善標準化發展規劃,標準化生產要有龍頭企業或以農業經濟合作社組織帶動,依靠他們將標準及質量控制措施落實到生產各個環節。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加工、經營的農產品,實行以“四有”(即:有標準化生產記錄;有檢驗檢疫合格證;有包裝標識,鮮活畜禽、水產品除外;有《農產品產地證明》)為主要內容的產地準出制度。

(四)做好農產品質量認證與安全管理工作。一要抓好產品認證,面向我市具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的大宗農產品和農業加工品,提高農業主導產業的認證覆蓋率;重點引導和幫助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快認證,擴大“三品”產業規模。二要加大對認證產品在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導建立以綠色食品為主體的“三品”市場體系,積極爭取創建國家級綠色食品示范基地。三要創新監管,確保認證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重點要加強對已獲證“三品”的證后監管,包括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及添加劑的使用以及質量抽檢等。四要抓好無公害農產品的復查換證、綠色食品續展、有機食品的保持認證工作。

(五)加大農產品質量監管力度。一是全面開展農產品檢查,確保農產品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殘留控制在目標以內。繼續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工作,進一步加大對重點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監測力度;開展標準園創建工作,完善標準園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制度,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二是規范用藥行為。組織對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開展經常性檢查,重點檢查生產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農藥的情況、是否有生產技術規程和田間使用農藥記錄、是否建立產地準出制度。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加大安全用藥知識的宣傳培訓力度,整合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鼓勵使用低毒和生物農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和督查。重點查處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不按法定要求建立生產記錄(檔案)和生產經營不合格產品的行為;應當包裝、標識的農產品不按規定包裝、標識的行為;農產品批發市場、各大超市未按照規定建立檢測機構或委托合法檢測機構對入場農產品進行檢驗的違法行為;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

(六)嚴格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一是督導各類農產品銷售市場嚴格查驗食用農產品入市的四項條件證明材料(農產品產地證明和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農業“三品”的有效證書和一年內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與農產品市場簽訂的已明確質量安全責任條款的購銷合同;進口農產品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具備其中任一項條件的,允許入市銷售;不具備其中任一項條件的,經檢測合格后方可入市銷售,違者依法查處。二是督導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固定攤販和流動商戶的經營者身份信息檔案;與固定攤販和流動商戶簽訂質量安全經營責任書,并督促其建立進銷貨臺帳;對經營戶進行經常性的質量安全教育。三是督導農產品銷售市場建立進貨登記制度;對進入市場內銷售的農產品實行“逢進必檢”,及時公示檢測結果。四是要加強對市場銷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抽查和市場監督管理,發現問題,及時依法查處,確保不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七)推行農產品質量追溯制度。逐步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儲藏、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登記制度。實現農產品生產記錄可查詢、產品流向可追蹤、質量安全責任可追究。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建立農產品生產檔案,記載使用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植物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農產品銷售者在采購農產品時應當索要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證明,并向購買者出示有關農產品質量的證明。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超市等農產品銷售企業要建立進貨銷貨登記制度。

(八)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快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網絡。組織開展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及超市專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食用農產品生產企業、組織,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銷售市場要配備農產品農藥殘留速測儀,對生產、經銷的農產品進行檢測。

(九)嚴格監督檢查制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有關規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并組織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負責對生產中或者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進行監督檢查。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查中,可以對生產、銷售的農產品進行現場檢查,調查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有關情況,查閱、復制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的記錄和其他資料。對未按規定開展檢測和公示的農產品銷售者給予處罰。對經檢測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有權查封、扣押。對造成危害或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四、重點活動安排

(一)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督抽查。3-10月,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農資質量抽查活動,重點抽查用于農產品生產的種子、農藥、肥料、獸藥、漁藥、飼料,及時公布監督抽查和案件查處結果。

(二)農藥市場專項檢查。結合省農業廳農藥市場監督抽查活動,在7-9月農藥銷售旺季,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農藥市場專項檢查行動,以農藥批發市場為重點,至少抽查1/10農藥經銷門店,檢查內容重點為農藥標簽是否合格、農藥經營者資質是否合法、是否違規銷售國家禁限用高毒農藥。

(三)農業投入品使用宣傳培訓。3-10月,在主要生產開展病蟲防治、配方施肥、安全用藥技能培訓,引導農戶科學選購農業投入品,規范使用投入品,并發放宣傳材料。

(四)農產品檢測及農產品市場準入專項培訓。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及超市的農產品經營負責人、農殘檢測人員進行業務和法律知識培訓。

五、工作要求

(一)、落實領導責任。市政府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市、鄉、村(社區)要層層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目標責任狀,一級抓一級,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措施。各相關單位和各生產基地的主要負責人、農產品加工和經營企業(包括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等)的法定代表人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篇9

關鍵詞:鎮賚縣;農產品;質量安全

中圖分類號:F3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7-0036-1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比例高,糧食產量大。“民以食為天”,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關系到我國的民生的重要問題,是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緊要任務。近年來我國相繼出現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三鹿奶粉”、“海南毒豇豆”、“上海染色饅頭”、“沈陽毒豆芽”……,食品安全問題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鎮賚縣是吉林省農業大縣、商品糧基地縣,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是維護人民群眾消費安全的需要,是貫徹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措施。

1 鎮賚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在省、市級政府的關注下,在鎮賚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鎮賚縣初步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農產品認證關注和檢測工作初具雛形,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

1.1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2006年鎮賚縣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成立,現共有農殘檢測人員5人,已有農殘速測儀2臺,冰箱,恒溫箱和大型操作臺等檢驗設施,2008年又申請吉林省世行貸款農產品質量安全項目并獲通過,今年又通過鎮賚縣農產品檢測中心建設項目。2011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大隊成立,農業安全執法人員17人,全縣農資生產企業21個,農資銷售企業200個,農民合作組織316家。

1.2 “三品”認證和基地生產

至2010年底鎮賚縣無公害產地面積20萬畝,無公害品種21個;綠色食品產地面積30萬畝,品種6個;有機食品產地面積10萬畝,22個品種,初級加工企業8個。蔬菜生產示范基地3個。

2 鎮賚縣農產品安全存在的問題

2.1 農民的安全生產意識不強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成本較高,而消費者對無公害農產品認知度不足,高價消費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降低。而過度追求農產品產量,農產品殘留農藥毒量過高,忽視了農產品的安全質量問題,以犧牲農產品的質量換取農產品的高產量。

2.2 標準化生產和傳統經營的矛盾

標準化生產要求從選種、種植到采收運輸統一標準進行生產,而目前單家獨戶的生產形式很難進行統一管理,要求的物質登記、生產記錄和生產中技術管理物質銷售,相對制約農產品安全生產的步伐。

2.3 農產品監管體系尚不完善

由于資金不足農產品檢查設備相對落后,檢測技術不高,各種生產資料的質量存在問題,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薄弱。對農產品、農業投入品及病蟲害和生態環境檢測不到位、不及時,這些都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的質量。

3 對存在問題的思考和建議

3.1 加大資金投入

強化監管檢測隊伍建設;落實例行監測經費;完善和提高檢測手段加大農產品安全的基礎設施建設。從基礎設施上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國家對于農產品安全生產設施的財政補助比例,增強人們農產品安全生產意識,從而減少有毒有殘留化肥農藥的使用,提倡綠色種田,科學種田,加大補助,給予價格補助

3.2 從源頭抓好農產品安全

進一部加大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推進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化發展。支持土地向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集中,推進農業合作社建設,實施農業規模化生產,杜絕農產品的污染源頭,防止和治理農產品用地的污染,加強對農產品有殘留毒害的生產資料的監管,確保農產品基地建設進行。

3.3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完善農產品農殘檢測,加大農產品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等生產和流通環節的農產品定期不定期的監測;建立完善農產品投入品的監督監管制度,對生產、銷售和使用農業投入品有詳細臺賬;對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市場加大監管,加大懲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

3.4 提高農產品生產技術的提高

我國農產品生產加工技術相對落后,這就間接的造成了農產品安全問題的產生,提高農產品生產技術,引進農產品大省以及外國的先進技術。這樣就從技術方面提高了農產品質量。

農產品的安全關系到我國民生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我們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農產品安全問題,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創新思路,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確保人們食用優質、安全、放心食品。

參考文獻

[1] 范志剛,黃新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對策[J].新疆畜牧業,2010,(01).

[2] 趙輝.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探討[J].農業環境與發展,

2010,(01).

[3]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J].農業科技通訊,2004,

篇10

關鍵詞 句容市 農產品 質量安全 調研報告

1 調研背景與目的

1.1 調研背景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農產品質量符合保障人體的健康、安全的要求。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是我國農產品參與國際、國內競爭的焦點問題①。

近年來,雖然句容市堅持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產穩步提高,全年糧食總量穩定在40萬噸的水平,已形成了茶葉、草莓、花卉、水蜜桃、葡萄、無花果、茅山老鵝等眾多農副產品基地,但是,在農產品安全生產指導、質量檢測、質量監管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壓力,如何利用現有資源,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資源為本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已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②。

1.2 調研目的

本調研旨在系統了解句容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現狀以及途徑,分析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探討利用高職院校專業資源服務地方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的途徑與機制,以創建農產品優質、安全生產基礎,為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奠定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

2 調研內容

(1)了解本地居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2)了解本地消費者農產品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3)了解當地人們在農產品消費方面遇到的問題;(4)調查本地行政事業部門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與架構;(5)了解當地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和建議等。

3 調研方法

(1)采用網絡查詢、統計年報查閱、攔問以及隨機抽樣調查等方法;(2)發出調查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25份。

4 調研結果分析

(1)被訪者基本情況。從被訪者的職業來看,大部分是工人、農民和學生,還有少數的是醫生、教師等;男女比例則相當。從年齡來看,則大部分是在20~40歲之間,收入則都是一般水平。

(2)農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安全意識問題。52%的被訪者認為生產者應該知曉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并嚴格遵守相關規定,25%的被訪者認為生產者無需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23%的被訪者認為無所謂。78%的被調查者認為農產品安全事件主要是生產經營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造成的,18%的被調查者認為上述事件多是有意為之,4%的人表示無法判斷。本課題組認為加強監管和培訓是解決農產品生產經營過程出現安全問題的關鍵。

(3)農產品消費的基本情況調查。57%的被調查者表示每次購買農產品時都會看農產品的生產日期,43%的被調查者則表示只是偶爾會在購買農產品時看農產品的生產日期。調查數據顯示沒有一個人是不關心農產品生產日期的,只是在購買農產品的時候不能主動去看生產日期。大部分被訪者表示關心生產日期時出于關心商品質量和習慣性,也有少部分人表示是因為受他人影響。調查中,225份有效問卷中只有56位被訪者表示幾乎每次購買農產品時都會注意農產品的保質期,50%以上的被訪者則表示只是偶爾會注意,還有少數人表示一般情況下不會關注這類問題。關于農產品的分類問題,83%的被訪者表示不知道這些問題,還有17%的被訪者則表示知道一些但不是都知道。面對這樣的現象,可見關于農產品分類,當地政府有必要對居民進行相關知識的傳輸和教育。60%的被訪者表示對農產品包裝上標示的農產品生產日期、保質期、有效期有80%以上的信任度,30%的被訪者也表示信任這些農產品包裝標示的,10%的被訪者則是處在半信半疑的狀態中。87%的被訪者表示不會購買近期將要過期的促銷農產品,13%的被訪者表示會購買。從調查數據來看,人們總是將將要過期的農產品和已經過期的農產品混為一體,事實上近期將要過期的農產品還是安全的農產品,可能就在營養上有些丟失,但是對人體是無害的,從資源節約出發,還是提倡大家購買該類農產品的,但必須保證在農產品過期之前食用。

(4)遇到農產品質量問題時的對策。從調查中得知“農產品過期問題”是當前農產品經營存在的最嚴重的農產品安全問題,其次是虛假或者擴大宣傳問題以及以次充好問題。這首先是因為經營者自身農產品安全知識的欠缺,其次是當地相關部門管理不夠嚴格和到位,另外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時沒有養成看保質期的習慣也是一個原因。65%的被訪者表示如果發現農產品包裝袋上找不到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日期模糊則會不買該產品并選擇其替代品;35%的被訪者表示遇見這類情況會詢問銷售員并向銷售員了解產品的相關情況。在無意間購買了過期產品和使用時發現包裝上未過期的農產品實際已經過期時,被訪者選擇了同樣的答案。66%的被訪者均表示扔掉,自認倒霉;30%的被訪者則表示找商家退貨,只有4%的被訪者表示會向有關部門投訴。從以上數據可知,一年來,因農產品問題致傷、致病的情況依然存在,有13%的被訪者的家人都經歷過相關事件,此比例不容忽視,可見農產品質量安全還有待加大管理力度。

(5)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意見與建議。74%的被訪者表示要搞好“農產品安全”就應當加大處罰、曝光力度以及加強檢查制度,也就是說時通過硬性規定和強制性的措施使得生產廠家不得不配合“農產品安全”;只有4.3%的被訪者認為應當開展消費者教育,使得消費者認識到“農產品安全”,能夠通過有效的途徑維護自己的利益和保護自身安全,并起到監督作用;21.7%的被訪者表示應該時企業自律,即企業自覺地規范生產,也就是對企業進行相關思想教育和知識灌輸,使得企業能夠自覺地響應“農產品安全”,并規范生產,對消費者負責。83%的被訪者都表示農產品安全教育非常重要,而經常參加農產品安全教育的被訪者則只有13%;一次農產品安全教育都沒有參加的被訪者有43%,認為農產品安全教育可有可無的被訪者有17%;偶爾會參加農產品安全教育的有44%。從以上數據可以得出,消費者對于農產品安全教育還是有一定程度的重視的,只是不知道該去哪里接受農產品安全教育,不知道途徑是怎樣的,所以相關部門和有關機構有必要在農村開展農產品安全教育的講座或者課堂。

(6)本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2010年組建句容市農委后,專門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科,與市檢測站合署辦公。成立了市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統籌、協調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相關工作,統一部署有關重大行動。2010年10月,完成了國家拉動內需項目“句容市農產品檢測站建設”并通過驗收。在產品上,能進行農產品的有機磷、有機氯(菊酯)等農藥殘留,鉛、鎘等重金屬殘留,瘦肉精、黃曲霉素等有毒有害物質殘留的定量檢測。能基本滿足農產品中有害物質快速檢測、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移動檢測等需要。在全市范圍確定了319家種植業生產單位、農業“三品”生產單位、畜禽養殖場、水產養殖場、屠宰場、奶站等企業作為我市第一批農產品重點監管對象,要求企業作出書面承諾,保證誠信經營。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示范基地的建設力度,目前已在老方葡萄科技示范園等5家農業企業實施建設。企業通過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建立全過程的生產銷售記錄,建設農產品檢測室開展產品準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追溯平臺等措施,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不合格農產品追溯工作的落實。對種植業、奶畜、水產類農產品及農藥、獸藥、種子、肥料、飼料進行地產農產品的執法抽樣、送檢工作。抓農產品的品牌和示范區建設,努力構建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句容市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主要有四點:一是監測任務繁重,檢測技術力量嚴重缺乏。二是監管工作面廣量大,管理力量嚴重不足。三是工作經費缺口較多,解決需求難度較大。四是部分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管理松散,存在質量安全隱患。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1)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均關注農產品安全問題,但是普遍缺乏相關知識認知;(2)消費者普遍愿意了解農產品安全知識,只是對相關途徑比較模糊不清;對農產品安全知識普遍認知程度不高;(3)監管部門力量有限,不能達到有效監管的目標;(4)缺乏一個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與技術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