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澇災害的防范措施范文
時間:2023-12-25 17:51: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洪澇災害的防范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近日,我縣東南一帶普降大到暴雨,其中西口鎮降雨量達108.6毫米,茅坪、關坪等鄉鎮不同程度受災。另據氣象部門預報,受西風槽東移影響,我縣從今天晚上到20日,有一次明顯的降水過程,為切實做好強降雨和洪澇災害防范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縣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當前防汛防滑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視暴雨洪澇災害防范工作。各鄉鎮、各部門及縣城各防區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健全和落實各項責任制,進一步強化各項防范措施,切實把防御暴雨洪澇災害的各項工作做細做實,確保安全度汛,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二、切實加強預測預報。氣象、水利部門要密切監視天氣、雨情和汛情發展變化,加大監測密度,提高預報精度。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搞好群防群測,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短信、鑼鼓號等各種途徑,及時向受威脅區群眾災害預警信息。
三、切實做好山洪災害防御工作。各鄉鎮要把防御山洪災害作為當前防汛工作的重點來抓,認真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切實加強對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巡查。對受地震影響險情加劇和新增的地質災害點,要逐一排查,制定和落實好危險區人員防搶撤預案。
篇2
關鍵詞:防汛;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U69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我國是一個洪澇災害頻發的國家,有640多座建制城市不同程度受到江河洪水、臺風暴潮、山洪泥石流以及暴雨內澇積水等各種類型洪澇災害的威脅,每年都有百余座城市遭受洪水侵襲。隨著城鎮化的加快,城市暴雨洪澇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損失都越來越巨大。城市防洪排澇減災任務越來越重,工作任重道遠,在當前形勢下,有序高效的城市防洪應急管理是實現城市防洪減災目標的必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一縣級城市防汛工程的現狀問題
目前,縣級城市的防汛防澇工程現狀令人堪憂。由于城鄉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人口規模劇增,給城市防汛工程增加了難度在工程方面,城市防汛體系沒有跟上城市發展的步伐,規劃設計滯后,致使城市排水系統承受巨大的排水泄洪壓力,排水系統不同程度遭受破壞;在防汛思想認識上,沒有防大汛、抗大汛的意識。以上種種原因使城市難以防御大的洪澇災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災害預測預報預警能力不足
近年,受全球氣候變化、大規模城鎮化運動以及“熱島效應”的影響,我國城市發生突發性災害天氣的頻次顯著增多。短歷時局部強降雨致災性很高,但其預測預報難度較大,給城市防洪帶來很大挑戰。許多城市水文、氣象站網還不能及時準確地預報降雨強度和范圍。城市范圍不斷擴大,大量地面硬化減少了滲水地面和植被,降雨大部分形成地表徑流,改變了城市洪水形態。且城市地面大多比較平順,雨后匯流快,雨水快速聚集,使得城市洪澇災害預警更加困難。市政設施積水監測站點覆蓋不全,難以及時掌握城市洪澇發生、發展狀況,不利于及時預警信息。
(二)管理體制機制仍不健全
近年,一些地市成立了城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協調指揮全市防洪減災工作,但這些城市同時設立城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和城市防洪指揮部,存在城區防洪工作多頭管理的現象。防汛機構尚未延伸至基層組織,城市街道、社區和企事業單位等基層防汛機構存在人員和設施不足、崗位和職責不清等情況。城市防洪應急管理涉及水利、交通、電力、氣象、城建、園林、市政、城管等多個部門,部分工作交叉重合,以上這些情況都容易導致城市防洪應急管理中出現職責交叉、銜接不順甚至管理缺位。
(三)防洪防汛規劃滯后
隨著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城區面積不斷擴張,城市防洪安全保障與城市發展不夠同步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防洪排澇規劃、建設跟不上城市快速發展的步伐,致使城市出現洪澇災害時城市防汛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四)防汛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
當前,縣級城市防汛工程體系主要涵蓋了城市排水系統、河道、防浪、堤防等,許多工程由于缺乏維護和加固,在防汛中成效不大。而對于縣級城市來說,財政是防汛工程建設的攔路虎,往往由于財政問題而致使許多防汛工程建設停滯或者維修加固工程無法開展,有些縣級城市沒有將防汛工程建設經費納入到財政預算當中。總之,財政問題是困擾縣級城市防汛工程展開的一大屏障。
(五)防汛意識薄弱
一般情況下,縣級城市發生大范圍洪澇的可能性不大,加之防汛宣傳的力度不大,市民在防汛方面的思想意識淡薄,存在僥幸心理,一旦遇到洪澇災害時無法采取自救方法,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二 關于做好防汛工作的對策建議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當進一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澇工程體系,大力加強工程建設,盡快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排澇標準。在城市防洪應急管理方面,建議采取以下對策:
(一)提高災害預測預報預警能力
改善監測手段,進一步加強城市水文、氣象站網建設,優化布局,擴大監測范圍。提高預報精度,進一步充實技術力量,更新儀器設備,改良預報方案。形成規范的城市氣象、水文、防洪與排澇工程險情、洪澇災情信息報告制度。科學預警,對江河洪水、山洪災害、暴雨內澇、臺風暴潮等不同災害,合理劃分災害預警級別,設置簡潔易懂的警示標志,便于公眾理解并采取預防措施。增加預警信息的手段,提高信息頻次,擴大信息覆蓋范圍,保障預警信息及時傳達,為公眾爭取足夠時間采取防范措施。
(二)建立城市防汛機構,健全各項防汛措施
成立縣級城市防汛指揮部,有辦公場所、交通工具、專職專業人員和辦公經費等,嚴格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明確防汛領導責任,及時制定各項工作措施,認真開展汛前防汛檢查工作,將防汛任務層層分解到每個人,并督導駐城市各單位防汛準備工作,對工作不力的予以通報批評,并納入年度考核;參與城市規劃,提出防汛工程建設要求;嚴格落實水利專家會商制;落實各項防汛工程措施;組織防汛隊伍進行演練;積極爭取防汛保障經費等。
(三)堅持防治相結合
所謂“防”,就是要在城區地勢低洼、地下商場車庫等易積水區域建設水文監測等預警設施,加強預警能力。建立以周邊村莊為單位的防汛隊伍,加強防汛物資及設備儲備,定期開展防汛演練,確保險情發生的最短時間內展開自救工作,把損失降到最低。而所謂“治”是指要治理雨水管網排澇標準不高的問題??h級城市雨水管網建設的標準多數不高,而且使用多年,排澇能力大大降低。遇到強降雨,極易造成城市內澇。因此,每年汛前要組織人員對城市內排水管網系統進行全面的維修和檢查,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以確保排水系統的正常運行。
(四)提高城市規劃防洪排澇標準
城區總體規劃應與防洪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土地利用等規劃相互銜接、互相補充,形成一個完整的規劃體系。要樹立超前的防洪意識,結合城市發展,制定長遠的防洪目標,特別是舊村改造、新城區建設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必須符合城市防洪規劃要求,進行防洪風險評估。
(五)加大資金投入以保障配套設施建設
城市防汛工程設計規劃應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城建規劃與防汛工程建設要相互協調和配合,盡量保持二者建設的同步,排水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逐步實現雨污分流;對城市河道、水域、湖泊進行重新規劃布置,適當開挖城市新河道、湖泊,增加城市水域面積,擴大城市水面率,使強降雨形成的地表徑流迅速下泄;改造現有城市硬質化現象,通過鋪設透水磚及保留部分原貌,加大地表徑流入滲,經濟條件好的縣級城市遠離市區新建部分小型水庫,既有防汛功能,又能解決水資源緊張的現象;加強病險度汛工程的除險加固,河道疏浚、防洪堤防及防浪、防潮大堤等工程建設,是沿海、臨河和山區縣級城市防汛的重中之重。
(六)開展城市防災知識宣傳教育
利用報刊、電視、網站等各種媒體普及防災避險知識,增強公眾的風險意識。將城市防洪知識納入中小學課堂教育,培養青少年的避險自救能力。適時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公眾應對城市洪澇災害的實戰能力。通過專題網站、電視、廣播、微博等形式,建立公眾參與的城市防災互動平臺,調動社會積極性,共同做好城市防災減災工作。
結束語
城市防汛是關系民生的大事,做好防汛工程建設,減少強降水帶來的損失,努力提高應對突發洪澇災害的反應能力,保障廣大居民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害,確??h級城市安全度汛,平安度汛。
參考文獻:
[1]陳雷.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 開創中國特色水利現代化事業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1-07-20
篇3
1、林業各單位: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雨季降雨量偏多,可能出現較強持續性暴雨,降水相對高峰期出現在5月下旬中后期、6月中旬中期,這期間部分鄉鎮將出現洪澇災害;夏季影響我縣的臺風(或熱帶風暴)約5—6個(屬略少),其中有1個左右較強臺風影響我縣,夏秋季節將出現中旱。為更有效地應對洪澇干旱災害,減少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結合林業工作實際,現將防汛抗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2、全面落實防汛備汛責任制。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汛期防汛防災工作,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將工作責任落實到崗、到人。林業局成立防汛防災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林延平擔任、副組長由曾繁茂擔任、成員由潘文忠、王劍平、陳官鍵及各林業站長組成,下設辦公室,主任由陳官鍵同志兼任,掛靠產業發展股,聯系電話xxxxxxxxxx。各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的防汛防災工作機構,并指定專人具體負責。
3、堅持“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工作方針。組織開展一次防汛大檢查,制定緊急避險和轉移疏散方案。一是林業各單位、林業企業、竹木加工企業、苗圃生產基地,要對轄區內廠房、職工宿舍、臨時工棚等部位進行重點檢查。二是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單位要把防范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作為防御重點,并根據雨情汛情適時關閉旅游景區、景點和相關設施。三是對易發生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危險地段設立明顯警示標志。四是對江河上游、水庫旁、低位區域的木材堆頭、林區公路以及林業便道、橋梁、涵洞、護坡、擋土墻等部位的檢查,發現隱患,要立即進行整改,一時無法整改的也要制定相應防范措施,確保安全度汛。請各單位于4月8日前,將本單位防汛防災落實情況和檢查情況報局安辦。
4、進一步健全完善應急保障。落實物資和儲備,組織好搶險隊伍,加強防汛搶險隊伍演練。各單位要嚴格實行24小時全天候值班制度和領導帶班制度,確保信息暢通。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確保我縣安全度汛,對于保障全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經濟和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做好年防汛工作,結合我縣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認清形勢,提高防汛意識
我縣地處沿海,是過境諸河末梢,地勢低洼,汛期雨量集中,承泄客水量大,洪澇、風暴潮自然災害發生頻繁。今年,我縣面臨的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一是極端天氣和異常氣候增多,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流域降雨偏多,我縣洪澇災害發生的的幾率高,防范難度大。
二是防洪除澇工程標準低、問題多,防汛壓力大。我縣水利工程多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目前大都超期運行,老化退化嚴重,已不能滿足抗御特大洪澇災害的要求。
三是社會整體防汛抗災能力相對薄弱。部分干部群眾防汛意識薄弱,存有不同程度的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缺乏防汛常識和抗洪搶險實戰經驗;防汛物料儲備少、搶險設備落后、搶險水平不高等問題較為突出。
對此,各級各有關部門和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本著“統盤考慮,未雨綢繆,全線設防,確保萬無一失”的思想,切實把做好年防汛抗旱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大任務來抓,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災,全面落實各項防汛措施,確保安全度汛。
二、總體要求及工作措施
年我縣防汛工作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執行《水法》、《防洪法》,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部署,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做好防御大洪水和風暴潮的準備,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預防為主、防抗結合的原則,認真落實各項防汛措施,確保發生標準內洪水水庫不垮壩、河堤不決口、內澇少成災、因災不死人、城鄉保安全;遭遇超標準洪水有應急對策,遭遇風暴潮有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洪澇災害帶來的損失,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
(一)全面落實防汛責任制。各級各部門、單位要按照《防洪法》要求,將防汛工作責任落實到防、抗、搶、救全過程,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分級負責制、部門責任制、包工程責任制、技術負責制、崗位責任制和其他有關制度,做到防汛責任條理清楚,環環相扣,各負其責,明確防汛目標和要求,逐級簽訂防汛責任狀。包工程責任人必須做到真正上崗到位,深入實地調查解決問題;部門和行業防汛實行“行業管,管行業”的原則,按照縣政府和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要求,進一步修改完善本部門、行業具體的防汛工作方案;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認真組織好防汛工作。
(二)切實搞好防汛檢查。各鄉鎮(街道)要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利用汛前的有限時間,組織精干力量,對本轄區內的防汛準備工作展開全面、細致、深入的拉網式檢查,不走過場,不留死角;對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問題,采取有力措施,限期予以整改,暫時無法解決的要制定應急方案??h防汛抗旱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切實擔負起防汛職責,海洋與漁業、住建、交通、供電、通訊等部門繼續按照防汛工作要求搞好自查,抓好落實??h防辦及重點防洪工程單位要于6月4日前全面進入汛期正常工作狀態,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必須盡早投入臨戰狀態,實行晝夜值班制度,在強降雨、高水位、出險等關鍵時期要實行24小時查險,發現險情后行政責任人要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及時組織搶險和轉移群眾。
(三)落實防汛人員及物資。要按照“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備”的原則,加大防汛物料儲備,確保各類防汛物資、器材和設備備足備齊。河道管理部門要按照省制訂的常備料物備料標準,足額儲備必要的編織袋、土、沙、石等物料;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有針對性地儲備好一定數量的防汛搶險物料,以備自保和搶險需要。防汛物資的管理要落實責任,安排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嚴禁挪用。群眾號料工作,汛前由各級各有關部門登記造冊,確定收集人、負責人,落實運輸地點、數量和運輸措施,保證運得出、送得到、用得上。加強搶險隊伍建設,以基干民兵為基礎,黨團員為骨干,分別組織防汛常備隊、搶險隊和后備隊。有防汛任務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都要組織一定數量的防汛隊伍,加強培訓和實戰演習。各鄉鎮(街道)和村隊要組織成立機械搶排專業隊伍,提高田間積水的搶排能力,加強對各類防汛隊伍的技術培訓,組織必要的搶險、遷安救護實戰演習,努力提高抗洪搶險的技術水平和實戰能力。
(四)抓好防洪預案落實。按照《防洪法》的要求,縣防汛抗旱指揮部修訂完善了《縣防汛應急預案》、《縣防臺風預案》、《縣干流河道與防風暴潮預案》等,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一定要按照預案的要求,認真抓好落實。具體要求為:
1、明確防洪目標,確保骨干河道行洪安全。按照省防辦下達的防洪預案,新河以防御1961年大洪水為目標;漳衛新河執行國家防總下達的運河洪水調度方案,以防御1963年大洪水為目標。對各河道可能出現的超標準洪水采取應急措施,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實施全民動員,全力抗洪搶險,確保洪水安全下泄;各支流河道行洪排澇按照分級負責的要求,由各鄉鎮(街道)制定具體的防御方案,確保河水不漫溢,農田不受淹。
2、落實搶排措施,嚴防內澇成災。各鄉鎮(街道)要堅決糾正重灌輕排的錯誤傾向,切實抓好排水“四通”建設,徹底解決“大河無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地里淹”問題。要抓住麥收前后的這段有利時機,搞好田間疏溝清障,打通“竹節溝”,做到溝溝相通,溝河相連。對易澇的低洼地片及東部農業開發區,要落實領導干部負責制,制定好搶排方案,組織搶排專業隊,儲備搶排機具,出現田間積水迅速搶排,在前期降水適中的情況下,確保日降水150毫米不積水,力爭日降雨200毫米不成災。汛期確需引黃灌溉時,要科學合理地用水,速灌速停,杜絕大水漫灌,以防灌后遇雨,加重澇災。同時,各鄉鎮(街道)要服從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從大局出發,團結協作,自覺清除邊界阻水障礙,不準以鄰為壑,以免發生排水糾紛。
3、確保攔河閘啟閉靈活,保證河道、水庫度汛安全。各河道攔河閘要按設計標準控制使用,對啟閉設施提前進行檢修、調試,安排專人管理,嚴格操作規程,確保啟閉靈活,所有攔河閘汛期一律服從防汛需要,服從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指揮和調度。大汛期間,各攔河閘不得隨意關閘蓄水,以利行洪排澇。如抗旱急需,要在做好雨情、水情預報,確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報經市、縣防汛部門批準,適當控制一定抗旱水位,作到旱澇并防。等較大型平原水庫要制定好安全度汛方案,搞好庫堤整修加固和設施維修,落實崗位責任,組織好防汛搶險隊伍,加強特殊氣象條件下的巡堤查險工作,確保堤壩完整,設施良好,安全度汛。
4、加大度汛應急工程建設力度,搞好河道開卡清障工作。各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分清輕重緩急,首先完成影響城鎮、村莊及重要基礎設施安全的工程建設任務;擔負公路、防潮堤等重點工程建設任務的主管部門、承建單位要高度重視安全度汛工作,堅決落實好施工場地、在建設施以及物資、人員的安全措施和方案,避免造成不應有的損失,不能因工程施工影響排澇泄洪;河道清障工作要在全面搞好摸底檢查的基礎上,堅決按照“誰設障、誰清除”的原則,落實責任,專人負責,限期清除,不折不扣地完成縣防汛抗旱指揮部下達的清障任務。
(五)確保城區度汛安全。近年來,我縣城區建設突飛猛進,實施了一大批工程。這些工程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原來的排水體系,給縣城防汛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和壓力。對此,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要高度重視,拿出防汛方案,制定應急措施,做好轄區內溝、管、涵(洞)的清淤清障工作,堅決制止亂侵、亂占城區排水通道,確保排水暢通。易積水單位和低洼地段要明確責任人,實行限時強排責任制,按照“政府管出城、單位管出院”的原則,各負其責,逐戶落實安全度汛責任。重點企業、重點部門和單位要有自救措施,落實好供水、供電、通訊、交通等應急保障。
(六)切實做好沿海地區防風暴潮工作。沿海各鄉鎮、各有關單位要立足防潮堤工程現有標準,按預案要求切實做好防御風暴潮準備工作,隨時收聽、收看天氣和海洋預報,確保衛星云圖接收設備運轉正常,保持通訊暢通,準確掌握潮汐規律和臺風發展方向,搞好巡查監測,及時警戒信息和指令。同時,要落實好沿海居民遷安措施,確保工、農、漁業生產的安全。
篇5
[關鍵詞]地質災的害防御 信息化的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F4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1-0327-01
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災害的防御工作是一項重大突破,信息化對于災害的發生能起到防范措施的實行,基于對WebGIS技術的建設與探索,讓我們在新層次上有所突破,將地質災害的防御工作與信息化相結合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效果明顯,這樣就可以在互聯網上來展現出組織上的定性,工作上的互相監督使管理得到高效,工作度達到透明,防治工作達到優質化。
1.地質災害的防御工作
1.1 地質災害存在的隱患
現如今我國發生災害的省份集中在云南、四川、廣東、湖南、山西、等地,但大部分都發生在各省份的山區地帶,正因為基層對災害的防治工作沒有很好的認識所以對于災害的發生很是無措,到目前為止我國由于災害受到的損失約幾億元,人員傷亡數更是驚人。
人員傷亡數據分析列表如圖1。
2.2 防御工作
針對不同地區的地質災害的發生,我國國土安全局制定不同的相關策略,但最終目標都是把防治工作做到位,措施如下:
2.2.1 完善機構的管制,對資源進行整合
(1)把市、鎮、縣、鄉等不分層次的進行聯合,共同擔負起防止地質災害的責任(2)將用于防止災害的設備進行有條理性的監測與維修(3)加強人民群眾對防止災害方面的認識(4)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發揚防治工作區得成就的方面
2.2.2 加強對基層人才的培養
防治工作是永久的,所以我們要隨時隨地的進行人才的培養,以保證工作的進行。
2.2.3 完善國家制度
在知曉國家制度的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制度,積極的響應國家“評估、宣傳、巡查、預案、人員”的五到位舉措,抓好當前工作,并不斷巡查工作質量。
2.2.4 加強對災害動態監測
對于能預知的災害應做好提前準備,例如在山西地區發生洪澇災害時,可以提前做好挖溝引水措施;在新疆地區發生災害時,正因新疆屬于“三山夾兩盆”的山勢盆地,所以對于發生災害的防御工作很難做好應有的準備,所以在防治工作上應大大提前做好準備,可以多種植固沙土植物。
2.2.5 建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點
對于災害發生防患于未然必不可少的就是提前對災害的預知,如果發生預警時應通知相關部門立即對所管轄去進行通告并讓其做好防范措施。
2.2.6 做好災后籌建工作
對于突發性災害發生后,應迅速分析其原因,并上報有關單位做好安撫工作,做好防范工作。
3.信息化的重要性
我國地質災害防治系統工作的率先試點是三峽工程,對于三峽信息化工作的實施可以說是取得了顯著效果,對于龐大的水庫來說災害的防范很那做到全面管理,但是通過信息化的檢測與管理的成功讓這一艱巨任務成為可能。
3.1 信息監測
網絡的普遍對于監測工作起到很大輔助作用,通過網絡的監測可以使防災害工作做得更到位,建立基層的信息防患工作,不僅可以給基層群眾提前預警,而且還可以實施一定的措施,這對于災害損失的減少有重大意義。
實施GPS系統自動監測,這樣可以在第一時間通曉災害發生的地點并對此做出補救。
3.2 建立現代化信息系統的建立
災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不能只是單單的做好基層防范就好,在信
息傳播方面更為重要,與基層防范工作的培訓相比,信息化更快更普遍,人們可以通過大眾設備了解到災害防治的舉措,例如:電視、媒體宣傳、手機、網絡等,當然信息化的實施對于偏遠山區而言還滿足不了,所以我們就應加大對信息的普遍,實施有力的監測工作,進行信息間的交流,把決策與咨詢的工作盡量留給基層,這樣對于提高災害防范有一定作用。
3.3 完善信息系統的管理
建立信息系統,做好數據的管理,及時的收發各地資源信息,要時時進行不同區域信息間的交流,傳播有效措施的實施,加強人們對災害防范工作的認識。
3.4 信息化的限制
隨著信息的普遍性,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通過網絡、媒體電視等來獲取信息,但對于偏遠山區該如何實施舉措仍是現在面臨的首要問題,目前能做到的只有加強基層建設,通過人為的方式來普遍傳播災害防范知識。
國土資源局曾在2012年舉行為期3天的全國地質災害防范信息化技術培訓工作,他們在授課、輔導等方面實行親力親為,把科學成果傳播開來,積極推動地質災害防治信息化建設,把政府與基層相結合,形成共同交流系統。
5. 結束語
信息化的實施對于災害防治工作意義重大,是一項艱難而用必須實施的方針,因為通過信息的普遍不僅可以加強基層群眾的防范知識而且還可以減少財產人身安全的危害,所以扎實的做好災害防范工作對于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而且對國民經濟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傳正.中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站網建設構想[J].地質通報.2009-12.
[2] 孫仁先.王小平.中國地質災害防治減災網絡信息平臺建設思考[J].2010-8.
[3] 殷坤龍.張桂榮.龔日祥.王孔忠.基于Web-GIS的浙江省地質災害實時預警預報系統統[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09-3
[4] 王小平.江鴻彬.省級地質防治管理信息化建設[J].資源環境與工程.2010-7.
篇6
[關鍵詞]梅雨;洪澇;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36-0361-01
一、梅雨天氣形勢分析
形成梅雨鋒暴雨的大氣環流條件一般包括:
1.在亞洲的高緯度地區對流層中部有阻塞高壓或穩定的高壓脊,大氣環流相對穩定少變;
2.中緯度地區西風環流平直,頻繁的短波活動為江淮地區提供冷空氣條件;
3.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有一次明顯的西伸北跳過程。500hPa副高脊線穩定在20-25°之間,暖濕氣流從副高邊緣輸送到江淮流域。在這種環境下,梅雨鋒徘徊在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渦和切變線,在梅雨鋒上中尺度系統活躍。這不僅維持了梅雨期連續性降水,而且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氣。梅雨鋒暴雨是不同尺度環流系統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種特定地區的特殊天氣,由于大氣環流的變異性,導致隔年梅雨期開始有遲有早,梅雨持續時間有長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鋒特別活躍,暴雨頻繁,造成洪澇災害。有的年份梅雨鋒不明顯,出現空梅,形成干旱天氣。有的年份,會出現梅雨帶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維持相對穩定的現象,習慣上成“倒黃梅”。
二、影響浙江梅雨的主要天氣系統
在梅雨期的大勢環流形勢下,影響浙江梅雨的主要天氣系統為鄂霍次克海高壓、西太平洋高壓、江淮切變線及與其相應的地面靜止鋒。浙江梅雨的強弱,決定于影響浙江梅雨的主要天氣系統的位置,移動,發展等變化情況。再典型梅雨天氣環流大勢情況下,江淮切變線位置偏南,地面靜止鋒控制浙江,并且穩定少動,出現浙江梅雨期長,梅雨量大的情況。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壓的強弱和有無,西太平洋高壓脊線位置是否在北緯25°左右,是否深入內陸,浙江內陸有無切變線和靜止鋒,封面上有無氣旋波生成,西南地區有無低渦活動,冷空氣活動是否活躍,有無深入浙江等,這些天氣系統的變化,都會對浙江的梅雨天氣產生影響。前期的環流背景,降水發生時大尺度環流形勢的制約、同期造成降水的影響系統,觸發系統等都是造成浙江省梅訓期主要降水區域年際差別大的原因。
三、浙江梅雨特征分析
1.梅雨降雨持續時間長。平均入梅日為6月9日,出梅日為7月11日,集中期為30天。從初步統計特性來看,入梅早,梅雨強度易偏強,入梅遲,梅雨強度易偏弱。出梅早,梅雨強度易偏弱,出梅遲,梅雨強度易偏強。浙中北梅雨年際差異大,但存在年代際和年際周期,且年代際周期比年際周期更為顯著。
2.梅雨降雨總量大,浙中北梅雨量歷年平均為274.3mm,梅雨量在100~400mm之間的年份占84%。梅雨量最多的是1954年,多達1026mm,其次1995年526mm和1999年520mm。根據資料顯示,浙江梅雨期是臺風期暴雨的3-5倍。
3.梅雨季節造成持續降雨,累計雨量較大,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流域山洪等次生災害,需特別注意防范連續強降雨可能引發的不利影響。
四、梅雨季節的應對措施
1.建立健全的梅雨災害管理機構
災害管理是一個復雜而又系統的工程,須設立專門的梅雨災害管理機構。事實證明面對災害僅靠單個部門、單個臨時指揮機構無法達到防災減災的目的,它需要多部門、多領域的協調和聯動。因此我們應該建立健全的梅雨災害管理機構,實現對梅雨時節帶來的各種風險和安全隱患治理的常規化和制度化,完善決策指揮機制,突發事件監測預警機制,各類相關數據資源的信息共享機制,負責理順各級災害管理機構,形成強有力的綜合協調管理機制,從而提高防災減災工作的有效性。
2.完善梅雨災害的相關設施及工作
梅雨季節到來前要充分準備,各地加強水庫巡查,發生強降雨和水庫高水位運行時,落實好水庫安全監管責任人和巡查管理員24小時巡查制度,作好水庫泄洪的預警和警示工作;在暴雨,洪水期間,要停止影響安全的施工工作;加強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 ,山區,在建公路,切坡建房居民點等巡查檢測,發現險情,及時轉移,確保人員安全。
3.加大宣傳力度,完善信息管理
梅雨季節,雨水成災,濕氣太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要加大宣傳,指導民眾學會自我保護、自我養生和災害自救。提醒民主隨時帶有雨傘,避免被雨淋濕,導致濕氣入體,引起感冒;陰雨天不要開窗,等到天晴后再開窗,祛除濕氣;梅雨季節更要注意勞逸結合。過度疲勞不僅會導致死亡,而且梅雨季節時會導致濕邪乘虛而入;順應天氣的變化,隨時增減衣物,以防血管收縮;多飲水,喝水可以使血液的粘稠度降低,要做到不渴也要喝水的健康飲水方式,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在梅雨季節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三高患者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
作為權威信息的掌握者和控制者,政府應當對能夠預見的梅雨災害通過合理的渠道及時、準確告知民眾,使民眾做到提前防范;對不能預見的突發災害,在事件發生之初應當第一時間通報情況并對民眾提供指導與幫助。通過建立權威的信息機制,可以引導民眾排除不安定因素,消除恐慌心理,從而保持社會穩定,降低災害所帶來的衍生危害。
4.完善法律法規,建設防災減災應急預案體系
浙江地區政府應展開關于梅雨災害管理的立法研究工作,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災害法律、法規體系,并針對浙江地區的梅雨特點、成因,有針對性的制訂相關法律法規,使對其的防治工作做到法制化、規范化;對現有法律法規中的薄弱環節如災情統計、民眾救災救援義務等進一步完善;同時,加快各災害層面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如根據災害發生的實際情況定期修訂預案體系,根據日常演練效果查找不足、改進預案體系,使其真正發揮防災減災的作用。
5.加大梅雨災害管理保障體系的建設力度
梅雨災害管理保障體系貫穿于災前、災時及災后整個災害管理過程,為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人、財、物的保障,可以說保障體系的完整與否將會決定防災減災工作的成效如何。對于人的保障: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應建立針對性的救援隊伍,并逐步增加人員數量保證人員質量;此外,應積極宣傳、培訓,引導更多民眾加入防災救援的兼職隊伍和志愿者隊伍,提高其社會化程度。對于財的保障:應加大防災減災及災后重建資金投入力度,并積極探尋多種籌資渠道,實行政府、社會、經濟主體各方面相結合的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對于救災及災后重建應積極完善損失補償機制,加大商業保險及社會公益性基金的補償作用,尤其是進一步擴大巨災保險體系的險種,強調其公益性和適度強制性,從而有效分散風險,減少政府壓力及害損失。對于物的保障:應完善災害應急物資儲備倉庫的地區布局,合理確定物資品種及儲藏方式,擴大應急物資調配運送渠道。
由于梅雨期間浙江省常常會出現連續性的強降雨天氣,易發生各種氣象災害,各地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因梅雨帶來的災害和損失。
參考文獻
[1] 鄭功成.災害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篇7
1.1硬件設備影響鐵路的安全運行
雖然目前鐵路機車實行了定期預防修,機車故障率比以前有很大的降低,但是機車是由成千上萬個零部件構成的,機車運行中某一個或兩個零部件的損壞都可能造成機破,小而言之影響運輸秩序,降低運輸效率。大而言之,極可能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所以更為精細化的實施機車預防修可更好的降低機車故障率。在實際操作中可通過對運用機車建立精細的"一車一檔",把機車中零部件分類細化,列出其相應壽命及下次更換期限,并在更換期限之前預警提醒。檢修部門必須及時對相關硬件設備進行檢修,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在檢修過程中發現有硬件設備出現嚴重的安全問題,就應該馬上停止使用,以免因硬件設備給鐵路機車運行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如果有備用設備應該立即開啟,沒有的話則應該對出問題的設備進行搶修。此外,機車可以引入同動車組相同的列車故障自動診斷系統TADS,當機車在運行中出現某種故障時,列車故障自動診斷系統會在人機界面上提醒機車乘務員如何處理,機車乘務員只需要根據提示按步驟處理就可以保證列車安全高效運行。
1.2鐵路工作人員影響鐵路的安全運行
鐵路的相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針對這一情況主要是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為了提高工作人員心理素質和業務水平,可以選擇對其進行自主式、開放式的教育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工作人員的接受水平,通過對其進行思想政治培訓工作來凈化員工思想,將安全責任的需求、安全形勢的壓力、行為意識三者進行科學合理的結合,確保鐵路工作人員能夠自主形成安全生產與安全管理的意識。通過對非正常情況應急處置以及參與應急演練的強化培訓,預想各種非正常情況下的處置流程,將各種危機狀況下的處置規范化,標準化,努力提高機車乘務員的應急處理能力。
1.3自然環境影響鐵路的安全運行
自然環境的突然改變有時也會對鐵路的安全運行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洪水、地震、暴風雪等。針對這一問題,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熟練掌握鐵路因自然環境問題出現運行安全狀況時的緊急措施。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建立災害檔案,依據實際環境狀況定期進行檢查或者普查,不斷完善災害檔案,在檢查過程中一旦發現可能對鐵路安全運行造成影響的地點要及時對其采取適宜的措施,比如工程措施、觀測措施、建立減災預案等。通過完善的災害檔案以及相應的防范措施建立一整套防災預警及異物侵界系統,在災害放生時能及時反饋到列車調度指揮中心,防止因災害引起的行車事故。另外,還應該盡量避免因人為因素導致的危險,對于因生態環境被破壞而可能成為災害易發區的地點要及時采取防范措施。除此之外,還應該重視鐵路防災減災信息網的建設和宣傳工作,確保工作人員與乘客可以及時接受了解最新的災害信息,災害情況,以便采取合適的宣傳方式和應對措施,避免因宣傳不當引發的乘客恐慌,促使事態進一步擴大。目前新建的客運專線上都設立了防災及異物侵界系統,該系統整合了暴雨預警,大風預警,地震監測,異物侵界監測等多種功能,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高速動車組的運行安全。
2列車運行危機管理的措施
2.1正確及時處理事故現場
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建立事故處理與救援系統。事故處理與救援系統在確保鐵路在事故發生時,盡快恢復正常運行,降低事故損失方面有重要意義。這一系統主要是為了保障列車的運行安全,降低事故發生率,一旦事故發生影響機車運行,能夠有一套完整合理的事故應急處理系統,可以減少人員的傷亡,減少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及時處理事故現場,使機車恢復正常運行,防止事故影響擴大。事故處理與救援系統主要涉及到乘客的疏散、設備搶修、事故處理等方面的內容。這一系統包括救援子系統與綜合維修系統兩大系統,其中救援子系統涉及到公安、消防、醫療等方面,綜合維修系統主要包括線路搶修、信號維修、供電接觸網維修、機車車輛維修等等。
2.2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對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在整個線路網絡范圍內徹底排查列車運行安全隱患并進行通報,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事故。
(1)如果是管理機制的緣故,則應該建立健全合理的鐵路交通安全管理機制。依據對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及時解決管理制度的弊端,完善列車運行的各項機制,并嚴格檢查列車運行管理制度,及時解決可能對列車的安全運行造成影響的問題。
(2)如果是工作人員的緣故,則需要對列車運行危機管理系統的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分析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及時調整相關工作人員。在鐵路系統中,大膽選拔并任用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頭腦靈活、掌握現代化管理知識等復合型人才。除此之外,還要加大對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工作人員綜合素質,不斷完善知識體系,培養工作人員的主人翁意識,使交通行為人的作用充分發揮并確立其核心地位。
(3)如果是硬件設備的原因,則應該根據交通災害發生的原因,選用先進的技術、硬件設備。
(4)如果是自然災害的影響,則需要加強對自然災害的監控力度。地震、滑坡、洪澇災害、等自然災害一直影響著列車的安全運行,應該對災害多發區進行監控,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3結語
篇8
關鍵詞 城市內澇災害;影響因子;氣象服務;對策;山東濰坊
中圖分類號 P4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1-0248-02
近幾年,城市內澇現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因為暴雨天氣而造成的城市內澇現象,導致交通受阻,人員傷亡,社會和經濟活動中斷,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2006年7月29日,受西伸北抬的副高邊緣影響,濰坊大部縣市出現了強降水天氣。根據濱海開發區鹽場觀測資料,7月29日17:00—23:00,6 h內平均降雨量達到286.7 mm,局部降雨達433 mm。暴雨造成了海化集團損失池鹽約5 690 t,龍威集團損失11萬t,銀豐制鹽損失5 000 t,大家洼各村鹽田損失逾1萬t。受暴雨影響,多家化工企業的生產受到影響,部分企業短時停產,設備損壞,倉庫被淹,原料被沖,產品浸泡。暴雨造成部分農田短時積水,損壞果樹苗500株,10多個食用菌大棚受損,4處養殖場進水,倒塌房屋2間,部分村房屋進水,經濟損失總計約2 230萬元。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到強降水天氣引發的城市內澇災害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給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城市內澇災害在孕育、生成、發展和成災過程中,與自然要素和人為要素密切相關,需要各個部門在暴雨或者強降水天氣發生前,形成城市內澇的部門聯動機制,提前做好防范災害應急服務,并且在城市建設中,從長遠考慮,科學規劃城市綠化與排水系統建設。
1 引發城市內澇的影響因子
1.1 汛期復雜的天氣形勢
濰坊市地處山東中部,南依沂山,北瀕渤海,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氣候。濰坊市年平均降水量615.3 mm,年降水量最多出現在196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 268.8 mm,其中昌邑多達1 412.2 mm;降水量最少年出現在198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357.5 mm;日降水量極大值為619.7 mm,為1999年8月12日出現在諸城。
1999年8月11—12日,受高空槽和低層切變線及地面倒槽的共同影響,諸城、高密2個縣市降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273.6 mm,城關降雨648 mm。高密市降雨量336.6 mm,其中11月12:30—15:00降雨達210 mm。2個縣市共有10.5萬hm2作物受淹,倒塌房屋5 695間、大棚4 100個、雞舍4 600間、雞棚15個,損失肉雞65萬只、大牲畜逾3 000頭,1.4萬t存糧被浸泡,13個村2萬人被迫轉移,沖毀道路198.5 km、橋涵85座、魚塘176個,死亡3人,多處水庫發生險情,多家企業停產,直接經濟損失6.2億元。
短時強降水或暴雨天氣過程是引發城市內澇的直接因素。選用濰坊地區1981—2010年日降水觀測資料,經過1—12月暴雨累計統計,可以得到以下數據:濰坊暴雨天氣44 d、昌邑41 d、壽光50 d、青州48 d、臨朐53 d、昌樂47 d、安丘62 d、高密57 d、諸城60 d,逐年各月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為了使濰坊整個地區數據更具客觀性和整體性,將9個各縣(市)區各月暴雨日數取平均值,如圖1所示,可以看到暴雨主要發生時間段在6—9月,主要原因是夏季受東、西風帶控制,影響系統除了西風帶槽脊、氣旋、鋒面等以外,又有副熱帶高壓和東風帶的熱帶輻合帶、東風波、臺風等天氣系統影響[1],6—9月天氣形勢復雜多變,汛期復雜的天氣形勢是形成城市內澇的自然因素。
1.2 城市化進程
城市化帶給了人們現代的生活,方便了人們出行和休閑,但是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筑的林立,地表硬化面積的增多,綠色植被的減少,使得自然水系遭到了破壞,降低了雨水的調蓄分流能力,影響了水循環系統的蒸發和下滲過程,路面積水只能通過地下管道排除,由于暴雨產生的地面徑流增大[2],加重了排水壓力,有的地段管道設施存在陳舊、老化或者布置不合理的現象,致使部分排水設施老化失修 ,地下管道管徑又偏小,路面的積水難以迅速通過管道排出,進而導致路面積水嚴重,形成了城市內澇災害[3]。
1.3 城市熱島效應
由于工廠生產、交通運輸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燒各種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尾氣。而這些尾氣,例如氮氧化物等可以大量地吸收環境中熱輻射中的能量,并容易在城市的上空聚集大量的凝結核,城市密集的建筑物阻礙氣流通行,建筑群還使城區的平均風速減小,由于夏季空氣層結不穩定,當城市上空積累成對流云團時,誘發了強降水天氣,提高了城市內澇災害發生的頻率[4]。
2 城市內澇的氣象服務對策
2.1 監視天氣變化,完善防災減災機制
暴雨是城市內澇的直接原因,暴雨的發生、發展和維持須有充沛的水汽供應,因此在暴雨發生前有較明顯的水汽供應環流形勢,有擾動破壞大氣層結不穩定的影響系統;而對流性天氣一般具有范圍小、發展快的特點,強降水天氣往往在強對流天氣下發生,預報難度較大,但是氣象部門可以通過雷達監視當地對流云團的發生、發展過程,有發生強降水可能性時,提供及時、準確的氣象服務信息,努力提高預報的準確率。防治城市內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采取適當的措施和方法,才可以解決好城市內澇災害。因此,解決城市內澇災害,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城市內澇的防災減災機制需遵循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在政府主導下,制定防災減災機制,加強部門合作,明確部門任務,各執其能,分步實施。氣象部門全天候監視天氣變化,當發生強降水天氣,可能誘發城市內澇時,及時預警信息,政府組織相關部門迅速聯動,動員全社會力量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對可能發生內澇地區提前布置防范措施,以減輕或者避免城市內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2 增加綠色植被,重視氣象評估工作
城市管理者在制訂城市規劃時應結合城市自身的特色和發展規劃,考慮到氣候變化對整個城市的影響,對涵養水源的洼地、濕地公園等應注重保護,適當控制建筑密度,配套相應的綠化面積指標,提高城市綠地的滲水功能和地下排水系統的蓄積排放能力,有效調節徑流量。
城市化正在改變大城市的氣候,對降水強度和降水量分布均有影響[5]。氣象評估對城市防汛建設的支撐作用體現在城市降雨落區和未來降雨趨勢的監視預測上,這對于城市編制雨水排放規劃、指導整個城市雨水系統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效的排水體系是城市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設施之一,城市規劃者需根據新、老城區的建設情況,科學規劃排水工程,指導排水管網系統的建設及改造,確保在汛期發生強降水情況下,路面積水能迅速通過地下排水系統排出城市路面。
3 結語
暴雨或短時強降水是引發城市內澇的直接原因。在防范城市內澇災害時,氣象部門在監視天氣、城市內澇預警中起到了“發令槍”的作用,城市內澇應急部門在接到預警后,應迅速響應聯動,降低內澇的影響程度。此外,城市規劃者在建設城市時,要充分利用氣候資料,考慮到城市規劃地區最大降水量,科學合理地做好城市地下排水系統建設工作。
4 參考文獻
[1] 朱乾根,林錦瑞,壽紹文,等.天氣學原理和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
[2] 鐵靈芝,廖文根,禹雪中.國外減輕城市洪澇災害新設施發展綜述[J].自然災害學報,1995,4(S0):228-234.
[3] 梁志勇,何曉燕,盛振東,等.洪水風險與國內外城市防洪規劃實例[J].災害學,2002,17(2):57-61.
[4] 周淑貞,余碧霞.上海城市對風速的影響[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88(3):30-41.
[5] 徐祥德,湯緒.城市環境氣象學引論[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篇9
打造防災減災氣象服務品牌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氣象災害對人們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貴州有哪些主要的氣象災害?
趙廣忠:貴州的自然災害以氣象災害以及氣象災害引發的衍生災害為主。貴州氣象災害可以簡單地歸納為“冬天的凝凍,春天的冰雹,夏天的暴雨,秋天的綿雨,而貫穿四季的是干旱”。凝凍是貴州西部山區冬季常見的天氣現象,一般年份的危害不大。但是,在一些特別的年份,如2008年,持續的凝凍天氣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暴雨是貴州夏季的主要災害性天氣,是引發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暴雨的一般表現是來勢猛,危害結果明顯,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而干旱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并且發生和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人們往往較少關注。干旱是影響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最主要的氣象災害。2011年夏季干旱,全省622.37萬人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122.78億元。
:在防災減災中,氣象服務工作的責任和作用如何體現?
趙廣忠:據統計,最近30年,全球86%的重大自然災害、59%的因災死亡、84%的經濟損失和91%的保險損失都是由氣象災害及其衍生災害引起的。總的來看,氣象災害的影響范圍越來越廣,氣象防災減災也不再是單純的專業技術性工作,而正日益成為社會公共事務。
近年來,我省氣象災害防御的機制體制不斷完善,先后頒布實施了多項氣象條例,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應對氣象災害的措施也越來越具體規范,工作力度越來越大。同時,各級氣象部門堅持以人為本和公共氣象服務方向,強化氣象災害的監測、預報、預警和防御能力建設,逐步建成了立體化的綜合氣象災害監測網,氣象災害的監測手段、水平、精度、效率得到極大提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更及時,渠道更多樣,范圍更廣泛。如2011年9月17日銅仁梵凈山出現327.4毫米特大暴雨,各級氣象部門預報準確、服務及時,地方政府及時應對,緊急轉移了1.4萬余人,雖然大量房屋被洪水沖垮,但無一人傷亡。據統計,5年來,全省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死亡人數較上一個5年減少了近100人。
此外,在預防氣象災害方面,我們緊密結合自身職能,一方面,面向社會著力打造“防災減災,氣象先行”氣象服務品牌。另一方面,面向氣象部門樹立“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的工作理念。預測預報和預警是氣象工作最重要的職能。災害性天氣的預測預報和預警是防御氣象災害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防災減災工作中,氣象預測預報和預警是“消息樹”,是“發令槍”。這就意味著在防災減災中,氣象工作必須先行。此外,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引種新品種需要氣象工作者對原產地與引入地的氣候進行比較分析,提出氣候適應性評價,避免引種失?。辉诔鞘幸巹澓椭卮蠊こ痰膮^域布局中,氣象工作者需要全面分析氣象條件,提出氣候可行性報告,實現趨利避害。這些都表明,防災減災,氣象必須先行。另外一方面,打造“防災減災,氣象先行”的服務品牌,有利于社會對氣象工作有明確的形象認知,強化公眾的氣象意識。
強化公眾意識做好天氣預報
:剛才你講到,要強化公眾的氣象意識,這在防災減災中有什么作用?
趙廣忠:強化社會的氣象意識,首要的問題是讓社會全面了解氣象工作。以預報為例,人們常常質疑預報不準確。這就是社會氣象意識的具體體現。首先要明確,凡是預測預報就有不準確性。其次要明確,不完全準確的預測預報,在防災減災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世界氣象組織曾經就小概率強天氣事件的預報問題過公告,說明不準確預報的意義。在美國中部平原,每年都有龍卷風發生。美國氣象部門對龍卷風的預報準確率僅為百分之十幾,然而每當氣象部門龍卷風預警之后,公眾都會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因為大家知道,盡管氣象部門的龍卷風預警,10次只有1到2次準確,但是采取防范措施,就能夠避免災難的發生;不采取防范措施,可能招來的就是滅頂之災。何況氣象部門每年僅僅只10到20次的龍卷風預警。貴州暴雨的預報比龍卷風預報的準確率高,但是災難不斷,差距主要在于人們的氣象意識。這個問題的主要方面在于我們氣象工作者,宣傳不夠,科學普及不夠。再以暴雨與干旱的危害為例。在貴州,暴雨的危害是局部的,而干旱的影響是全局的。暴雨的災難是顯性的,干旱的災難更多是隱性的。然而,社會更關注的是暴雨而不是干旱,這也是氣象意識。強化社會氣象意識能夠更好地發揮氣象工作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
:在科普方面,我省氣象部門有哪些措施?
趙廣忠:在科普宣傳方面,我們一方面是抓好面向各級領導干部和學生的宣傳,另一方面,我們廣泛利用各種公共媒介,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對社會公眾的氣象科普宣傳。比如利用貴陽市內多條線路的公共汽車、2000多輛出租車的車載電子顯示屏,系統內外各部門建設的電子顯示屏,以及“3.23”、防災減災宣傳周、科技日等各種社會宣傳活動,傳播氣象防災減災知識;在貴州電視臺增設兩檔氣象科普專題節目,在《貴州都市報》設立氣象科普及氣象信息專版,在廣播電臺設立氣象專欄,在貴州電視臺增加了《百姓氣象站》、《氣象萬千》兩檔節目,開展“走進氣象、尋‘爽’貴陽”大型公益宣傳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如何用好氣象資訊、怎樣理解天氣預報、如何采取措施防范氣象及其次生災害,有效地擴大了氣象科普和氣象信息的覆蓋面。氣象與公眾走的越近,公眾對氣象的認知也就越清晰。
:公眾對天氣預報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把天氣預報做得更加準確?
趙廣忠: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天氣預報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科學技術工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數學、物理等基礎科學的發展,探測裝備的完善,天氣預報能力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是,作為一門預測科學,仍然做不到100%的準確。
從裝備講,我們國家擁有6顆在軌氣象衛星,對氣象災害進行全天候觀測,水準與美國、歐洲、日本比肩;就貴州來說,過去由于裝備落后,氣象的觀測站點少,很多影響范圍小的天氣沒有辦法監測,是因為這張網的孔眼太大,網不住“小魚”?,F在已建成10部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94個國家級自動氣象站、18個國家級農業氣象站、15個雷電觀測站,以及2892個覆蓋所有鄉鎮和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山洪地質災害易發點的加密自動氣象站。對天氣變化能夠更加準確地監測、預警,預報的區間也越來越精細化。
從軟件上來講,我們一方面是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加強預報員隊伍的建設和考核,提高預報員隊伍的素質,另外一方面,為更有效地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省氣象局建立了多部門參加的災害性天氣服務會商機制,通過會商讓有關部門全面了解災害性天氣發生發展情況,以利于做好相應的工作安排;完善了氣象服務督導機制,有災害性天氣可能發生時,組織督導組到相應市州氣象局督導氣象服務工作;完善了“三個叫應”工作機制,一旦出現災害性天氣,通過電話通報基層組織,增強了氣象災害防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防災減災的效果十分顯著。
推進氣象服務為現代農業保駕護航
:農業對于氣象的依賴性很強,在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尤顯突出,氣象服務怎樣適應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趙廣忠: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是氣候,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氣象災害。隨著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前期一定要對農作物進行氣候適應性分析,選擇適宜的作物,種植在適宜的土地;做好作物氣象風險分析,減少氣象災害影響損失風險。
我省現代農業的發展勢頭非常好,做好氣象為農服務,為現代農業保駕護航,我們著重穩步推進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
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加強農業適應氣候變化的決策服務,全力做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深入系統地開展特色農產品的農業氣候區劃細化和風險管理工作。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專業化發展,增強為現代農業服務能力。結合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推進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的意見,積極爭取農業氣象觀測和服務系統與省級100個“農業園區”同步建設,提高為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篇10
關鍵詞:大規??篂?;應急搶修;安全管控
中圖書分類號:X9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2)32-0126-03
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現場頻發,2008年席卷全國大部的冰雪災害及2010年全國大范圍強降雨所至的洪澇災害,給電網安全運行造成嚴重威脅。國家電網公司嚴格履行社會責任,為盡快恢復受損電網的供電,全力開展抗災搶修工作。在2008年冰災及2010年洪災中閩北電網受損嚴重,福建公司緊急啟動應急預案,集全省之力,全力支援地處閩北的南平電業局開展搶修復電工作。由于馳援參戰的搶修隊伍、人員數量龐大,在災情仍在繼續發展的情況下就投入搶修施工,任務都是急、難、險、重,體力消耗大,地理及電網不熟悉,若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安全監督保障體系有效運轉、沒有一整套成熟安全保障方案,難以確保大規模抗災搶修施工期間的人身安全。南平電業局在上述抗冰、抗洪保電搶修過程中,精心制定并嚴格落實一系列搶修安全保障措施,保證了整個抗災搶修施工期間沒有不發生人身傷害事故。對期間的安全管控成功經驗進行分析總結,對今后做好大規??篂膿屝薨踩ぷ骶哂兄匾饬x。
1 災情介紹
1.1 2008年閩北冰災
2008年1月25日起,南平市遭遇了50年不遇的罕見冰災,邵武市、浦城縣、光澤縣陸續發生輸配電線路覆冰倒桿斷線,隨著時間的推移,災情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擴大,全市10各縣(市、區)都受到波及,其中邵武市、浦城縣、光澤縣最為嚴重,局部電網特別是農村電網遭受了毀滅性打擊。由于輸配電線路大面積受損,共造成15座35 kV變電站停運,4 452個配變臺區停電,29.24萬戶居民受影響停電。冰災發生后,南平電業局立即啟動應急機制,迅速成立閩北電力救災指揮中心,啟動預案,全局動員,全面投入抗冰保電應急工作。同時,省電力公司啟動了全省電力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全力組織全省電力搶修隊伍1 000多人支援南平電力救災,省政府、南平市政府以及各縣(市、區)政府也對電力救援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物力支援。
1.2 2010年閩北洪災
2010年6月14日開始,南平市出現百年一遇的強降雨。全區各縣(市)平均降雨量超過500 mm,局部地區(如武夷山城區、光澤崇仁鄉)最高超過700 mm,導致全區各縣(市)同時發生洪水、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大面積塌方等嚴重的自然災害,致使全區前所未有地同時出現了多縣(市)、主配網同時嚴重受災的局面;受自然災害影響,南平全市電網累計停運變電站12座(臺次),累計停運110 kV線路8條,35 kV 22線路條,10 kV及以下線路488條,配變6 372臺,影響用戶455 738戶。災情發生后,福建公司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成立省、市、縣三級應急指揮中心,全省抽調9支近1 000人的搶修隊伍、10部移動發電車、172臺發電機和大量的抗洪搶險所需物資支援閩北抗災。
2 安全管控存在問題分析
①災情認識、安全教育培訓等急待補充加強。參加搶修人員普遍對災情、險情及災害特點認識不足。2008年的冰災是百年罕見,很多參加救災的人員起初面對南方少有的冰天雪地感到興奮驚奇,但很快就對極度寒冷的氣溫、結冰打滑的公路、停水停電、糧食補給防寒防凍等保障跟不上、電網設備履冰損壞嚴重、災情反復持續時間長等想不到的困難所困擾。2010年的洪災,由于長時間的強降雨,閩北地質災害險情連連,突如其來的泥石流、山體滑坡、洪水及交通道路破壞等,已給閩北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搶修人員來自全省各地,素質參差不齊,有電網職工、外委施工隊伍、農民工、軍人、普通群眾等,不少人對如何在山區強降雨中防范地質及洪澇災害沒有足夠認識與以往經驗。由于閩北變電站、輸配電線路等電力設施一般地處山上或山腳,受損嚴重,在災情延續的過程中組織搶修,如何保障搶修人員的生命安全是第一要務。
②組織指揮體系需要快速理順。由于馳援參戰的搶修隊伍、人員數量龐大,來自全省不同的單位,相互間需要緊急配合與協作。加上受災供電單位職工在內,全地區參加搶修的人員在2 000~3 000人左右,每日參加現場搶修的車輛達上百部,如何做到政令暢通、令行禁止,需要授予臨時成立的搶修指揮中心極大的權力。特別是安全管理方面,及時安全禁令、安全通知并保證迅速準確的層層落實,是重中之重。
③搶修組織方式與流程要求需要盡快明確、規范。搶修隊伍對災害當地電網接線、周邊環境、設備特點等不熟悉,容易現場勘察不到位、作業風險辨識不足,需要受災單位設備維護部門的引導配合與良好溝通。來自全省各單位的搶修隊伍,平時各自的作業習慣與方法、接受的管理要求與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也需要立即統一思想、統一方法、統一流程,否則極易發生偏差與混亂。
④安全監督與保障體系需要盡快建立。監督與保障是安全管理的兩塊基石,在大規模的搶修保電施工安全管理中也是必不可缺。組織關系隸屬于全省不同單位的搶修隊伍,需要包括省公司、市公司、縣公司、施工隊等多層次的安全監督與安全保障力量,層層管理、層層負責,才能使各項要求得以及時真正落實、存在問題得以及時發現與整改,使事故安全隱患及時控制在萌芽狀態。
3 明確安全管控的工作目標
即需要采取強有力的安全管控措施,確??篂膿屝奁陂g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人身安全,杜絕人身死亡及重傷事故,實現“八不發生”(即不觸電、不倒桿、不高墜、不砸傷、不摔傷、不淹溺、不車禍、不中毒)安全目標。
4 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與成功經驗
4.1 組織準備階段
成立了地區電網抗災搶險指揮中心,省公司駐點領導親自坐鎮指揮,同時接受省網抗災搶險指揮中心的領導。指揮中心下設的安全監督組,具體負責抗災搶修安全管理工作。所有抗災參戰的搶修隊伍、人員必須完全服從指揮中心的統一領導、統一調配、統一指揮。在應急搶修和全面修復中堅持發揮安全監督體系作用,落實安全監督保障措施,嚴防安全事故發生。一方面建立了以省、市、縣、搶修施工隊安全員組成的三級安全監督網。安全監督組有權進入任一施工現場,對所有的搶修施工現場開展安全監督檢查,有權違章通報、提出整改要求及考核意見。另一方面成立安全、技術、調度指導小組,負責對各受災片區指導督察現場施工安全、現場施工質量、電網調度、停送電管理工作,同時對施工現場進行剖析,根據現場實際提出更好的安全管控辦法,積極幫助外援隊伍加強安全管理。
4.2 搶修隊伍進場前階段
①及時啟動安全監督工作,組建三級安全監督體系。迅速建立三級安全監督網,收集相關人員通訊信息。研究安全管控總體原則方針,制訂災害應急安全目標、指揮部安全一號令,制訂安全監督工作方案。
②安全監督組針對災害特點,編寫施工隊伍進場教育方案、安全提示內容,組織印刷安全提示卡。制作交通指揮信號三角旗、紅袖標、安全哨等安全用品。建立安全短信發送對象群并及時更新。針對不同受災情況及搶修不同階段,制定相應的安全管控措施。
③施工單位領取進場安全教育資料、交通指揮信號三角旗、紅袖標、安全哨、安全提示卡,提供管理與搶修人員手機號碼。組織開展進場前安全教育培訓,學習抗災搶修安全目標、一號令、進場安全教育方案及紀律規范,清楚搶修主要安全風險和防范措施。
4.3 “搶修隊伍進場后”階段
①指揮中心針對搶修過程出現的安全問題,及時研究管控方針,指令。協調與處理安全監督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
②安全監督組及時掌握本地區每日搶修作業情況、搶修作業施工點開工信息,檢要作業現場的安全執規情況,及時現場違章查處信息。組織三級安監體系人員統一著裝、統一標志,分層、分組、分片、分工到現場開展安全監督。
③安全監督組每天定時匯總安全監督人員檢查情況,編寫安全日志,統計安全監督工作相關數據總結現場安全問題,提出管控措施。通過辦公系統、短信平臺安全管控指令、安全簡報、安全預警、安全提示及典型違章信息。根據搶修工作不同階段的安全重點,實時向所有施工隊伍和專職安監人員實時發出有針對性的安全短信及注意事項。及時向搶修隊伍傳達上級有關要求和精神,并督促貫徹執行。有權暫停存在重大危險隱患現場的搶修作業,待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隱患得到控制后方可允許繼續施工。參與重大施工方案的制定,現場安全監督的同時必須監督施工方案存在的安全風險,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召開階段性的安全分析會,分析本階段安全工作特點及存在問題,提出管控措施,部署下一階段安全工作重點,形成會議紀要進行。編寫抗災搶修安全簡報,統計安全監督工作相關數據報表。
④搶修單位認真做好每日的搶修施工現場自我監督管控工作。結合工休時間及班前會、班后會,學習貫徹指揮部及安監組的最新安全短信要求、安全簡報及文件通知要求。針對違章通報情況,開展停工整頓或自查整改,提高執規水平。
4.4 施工現場安全管控制度
①搶修期間采取“雙工作負責人”制度。第一工作負責人為管轄設備供電所專職監護人,第二工作負責人為外援搶修隊現場工作負責人。
②嚴格執行現場聯合勘察制度。所有的搶修作業必須進行現場勘察?,F場勘察以所在供電所為主,經工作票第一工作負責人確認,并填寫現場勘察單附在工作票后面。
③嚴格履行恢復送電“雙確認”制度。故障線路恢復送電,要經過搶修工作負責人和線路維護部門負責人雙重確認,方可送電。一是該線路所有工作票和事故應急搶修單都已經辦理結束,工作負責人確認現場已無工作,工作人員全部撤離,接地線已拆除;二是該線路送電范圍已經進行全面巡視,線路維護部門負責人確認已無故障點,巡視人員全部撤離。以上兩個方面均已確認,才可以送電。
④嚴格執行設備異動管理制度。涉及設備異動的搶修,施工前應填寫設備異動單,送電后根據現場立即進行異動,確保圖實相符。現場臨時決定的設備異動,施工單位必須向運行單位進行報告,經同意后實施,但必須立即填報設備異動單,確保異動及時。調度部門應在送電后
1 h內,完成設備異動工作。
⑤強化自備發電機管理,制訂并落實防倒送電安全措施。
⑥強化交通安全管理,針對災害及搶修工作特點,強化對駕駛員交通安全教育,嚴禁人禁貨裝,加強道路旁施工的現場交通管制。
⑦針對氣象特點,有針對性的制訂安全注意事項,并嚴格落實執行。
4.5 安全執規考核管理措施
①根據違章記分考核管理制度,由指揮部對每支施工隊伍實行違章記分,根據每日違章記分累計到一定數值時,給予黃牌、紅牌警告,抄報所屬支援單位。超過上限值,予以停工整頓。
②對安全記錄良好的施工隊伍,予以表彰獎勵,由指揮部簽署嘉獎令。獲得嘉獎的入網施工隊伍,其安全業績予以備案,同等條件下在承接工程中予以傾斜。
③施工單位必須對每起違章,根據本單位考核規定,予以內部相應的考核。
5 結 語
通過嚴抓搶修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在兩次抗災搶險期間,未發生任何人身事故。在這如此超大范圍、人員密集、災情重、長時間、高強度的抗災搶修中,能取得良好的現場安全管控業績,很多經驗值得總結提高。同時,今后還要進一步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加強應急管理體系與應急隊伍的建設。如編制更加細化、貼切實戰的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應急搶修隊伍開展培訓演練,組織開展自然災害應急響應的機制與規范制定的研究工作,使大規??篂膽睋屝薜陌踩芸啬苄纬蓸藴驶淖鳂I流程,建立一整套成熟的應急管控方案與規程制度。
參考文獻:
[1] 夏志軍,王剛.地市供電企業遭受重大自然災害時的應急處置[J].四川電力技術,2008,(S2).
- 上一篇:玻璃節能技術
- 下一篇:服務貿易和對外貿易的區別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洪澇災害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