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的影響范文
時間:2023-12-25 17:38: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高考改革的影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決定在上海、浙江兩省市先行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為2017年全國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依據”。2014年9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深化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锻ㄖ分赋?,高考必考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等7門設有加試題的高中學考科目中,選擇3門作為高考選考科目;總成績滿分750分。與以前的改革不同,此輪高考改革將對基礎教育帶來深刻影響,也必將引起中學地理教學的學科建設、教學管理、教學方式與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的巨大變革。
一、高考改革對學科地位的影響
2014年11月14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布了《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實施辦法》,確認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為選考科目,各科在學考“必考題”基礎上增加“加試題”,一年安排兩次考試,分別在4月和10月與高中學考同期進行。
2015年3月2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公布2017年擬在浙江招生的約1 400所高校本次選考科目范圍,涵蓋2.37萬余個專業(類)。其中不限選考科目的占54%,設限選考科目的占46%。各高校提出選考科目要求的專業(類)中,選擇物理、化學、技術、生物選考的較多,其中物理涉及設限專業(類)的81%,而選擇歷史、地理、政治的相對較少,分別涉及19%、15%、13%專業(類)。據統計,考生選考政治、歷史、地理可報考的專業(類)分別達到59.7%、62.8%、60.9%。
客觀分析新一輪高考改革對地理學科地位的影響,可以用“喜憂參半”來定性。
地理從高考文科必考學科下降為高考選考學科,與“語、數、外”等高考必考學科相比,其學科地位會有更明顯的下降,成為考生“清門”學科之一。學生一般會選擇在高二學習階段(4月考)結束學習任務,最遲也會在高三第一學期(10月考)結束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學生地理學習時間(與目前文科生相比)由三年縮減為一年半或兩年左右。
地理高考分值由100分下降為30分(加考分),且考試成績根據學生實考成績按等級賦分。高考分值下降必然會影響教師日常的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深度的挖掘,造成地理學科的魅力和價值得不到很好的顯現。
在現行高考中,文科考生只可報考約34%的專業(類)、而理科考生只可報考約60%的專業(類)。新高考方案實施后,考生的專業選擇面均比現行的高考文理分科有了大幅提高,選考地理的考生可報考60.9%的專業(類)。這意味著一些優秀的理科生會來選學地理,地理學科的優質生源較目前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對于選考地理的學生而言,地理學科已成為其高考“副主科”之一,與理化生技政史等具有同等地位,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現行高考背景下地理學科的“小兒科”地位。同時,選考地理的學生是愿意學地理、喜歡學地理、自認為可以學好地理的學生,這意味著中學地理教師面對的是優質教學對象,教師在地理課堂中可以發揮更多的“用武之地”。
二、高考改革對教學內容的影響
新一輪高考改革將地理學考與高考“兩考合一”,學考分值由100分降到70分,高考分值由100分降到30分,考試分值的調整必將影響教學內容的選擇。目前,在《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地理(2014版)》中已對地理學科的教學內容作出了較大調整。首先,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由原來的7個模塊減少到5個模塊,其中學考試題僅涉及地理必修Ⅰ、Ⅱ、Ⅲ3個模塊中的“基本要求”內容;高考加試題除涉及必修3個模塊內容外,還要涉及選修Ⅴ、Ⅵ(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2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其次,對必修教學內容也進行了分層處理,按學考與高考的要求對相關教學內容給予“基本要求”與“發展要求”的定位。如將地理必修Ⅰ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節“地球的運動”定位于“發展要求”,這就意味著在學考試題中將不再直接出現“地球運動”相關的試題。
根據《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地理(2014版)》,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于2015年2月正式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暨高考選科目考試標準(2014版)》(以下簡稱“標準”),該“標準”詳細闡明了地理學科的考試性質、考核要求、考試內容和考試題型。如對必修Ⅰ第四章“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第一節“地形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作出如下考試的明細要求(見表1)。
在這一“標準”中,對相關教學內容作出了明確的分層教學要求。對于全體學生來說,需要達到的學習要求為:“了解聚落的概念和分類;會應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地形對某一區域聚落類型、分布、規模和發展的影響;會應用所學知識簡單分析某一區域地形對交通線路密度、布局、形態和走向的影響”。對于選考地理的學生來說,除掌握上述要求外,還需要掌握其它因素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無論是知識的廣度還是深度,均有明顯提升。
從上述考試要求涉及的地理教學內容變化情況看,新一輪的高考改革與新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一致。對于全體學生來說,學考追求的是地理學科的基本素養,側重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檢測;對于選考地理的學生來說,加考題追求的是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側重考查考生運用地理原理觀察和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和運用地理基本技能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在浙江省深化課程改革和新一輪高考改革背景下,現行的高中地理教學內容將呈現出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學考要求與高考要求并存的格局(見表2),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三、高考改革對教學管理與教學方式的影響
地理學科考試形式與要求的變化和教學內容的變化,必將促成其教學管理方式和課堂教學方式的轉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走班學習給日常教學管理帶來巨大挑戰。新一輪高考改革必然會淡化“行政班”,促成“教學班”形成,學生選課走班將成為校園內的常態。當面對來自不同班級學生構成的“教學班”時,教師原先習慣了的作業收交、輔導、講評都將出現新狀態,如何正確應對成為一個新課題。已有教師抱怨,走班教學實施后一節40分鐘的地理課“縮水”嚴重。上課鈴聲響后,總有幾個學生才匆匆趕來,等學生完全進入學習狀態,時間已過去2~3分鐘;然后是學生上交上堂課的作業,或教師發放上節課的作業及點評,時間又過去3~5分鐘。新課教學時間明顯比“行政班”上課縮短許多,“精講精評”應成為教師修煉的“內功”之一。同時,與“行政班”教學相比,走班教學必將給作業反饋的時效性、教師對學困生的關注與幫助等方面帶來負面影響。
(2)分層教學給教師正確把握教學內容帶來難度。從目前浙江省已實施分層教學實踐的現狀看,主要呈現兩種形態的教學管理。第一種形式是“行政班”實施學考內容教學,選課走班實施加考內容教學,每周安排4節課,2節學考教學,2節加考教學;第二種形式是在行政班的基礎上,選擇部分學科進行全體學生的走班教學,每位教師均固定班級授課,可能既帶學考班,又帶加考班,每周3課時。第一種形式,由不同的教師擔任學考與加考教學內容的教學任務,由于不同教師對 “基本要求”與“發展要求”教學內容的理解存在一定差異,加上教學風格的迥異,必然會給教師正確把握相關教學內容帶來困難。第二種形式,由同一教師擔任學考教學班和加考教學班授課任務,雖然在教學內容的連貫性上能克服第一種形式帶來的問題,但教師往往會考慮到自身的工作量和教學難度,會有同質化的教學趨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所帶學考班學生“超標”學習,而加考班學生“吃不飽”的現象。
(3)地理學考與加考的考核要求對傳統教學方式提出挑戰。《標準》對地理考試作出了明確的考核要求,包含知識考核、學科能力和地理品質三大方面。
《標準》將地理學科知識考核劃分為“識記”、“理解”、“簡單應用”、“綜合應用”四個認知層次的要求。識記(a)是指能對重要地理事實性知識進行回憶、再認、圖上指認。如規范書寫地名、地理術語;記憶重要的地理數據;在地圖上指明地理位置;識別與指認地理事物;說出地理事物的分類與構成;列舉歸屬某一類的地理事物等。理解(b)是指能對主要地理原理性知識進行解釋與說明。如解釋地理概念,描述地理景觀并加以區分,概述地理過程、地理特征,闡述地理規律、地理成因,比較地理事物的異同點等。簡單應用(c)是指能將某一方面地理知識應用到新情境中。如運用地理原理分析或推測某一地理事象,根據某一地理事象論證地理原理,分析某一地理事象的成因,歸納某一地理事象的特征,評價某一地理事象的優劣,闡明某一地理事象的地理意義,找出能夠支持地理原理的地理證據,依據圖表、文字材料進行圖文轉換等。綜合應用(d)是指能在復雜情境中對多元地理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如分析地理事象之間的空間關系,分析某一地理因素變化對其它因素產生的影響,歸納某一區域地理環境的整體特征并分析區內差異,預測區域地理環境的變化趨勢,發現地理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建議等。《標準》指出地理考試采用閉卷紙筆測試方式,其中必考題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70分,加試題考試時間30分鐘,滿分30分。必考題為必修模塊“基本要求”的內容。加試題為必修模塊“基本要求”、“發展要求”的內容以及選修模塊地理Ⅴ和Ⅵ中的相關內容,其中必修部分約占70%,選修部分約占30%。必考題中識記、理解約占65%,簡單應用、綜合應用約占35%;加試題中理解、簡單應用約占40%,綜合應用約占60%。必考題題型由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組成,其中選擇題約占75%,非選擇題約占25%;加試題題型為非選擇題。
《標準》指出地理學科命題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①應用地理基礎知識的能力: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的名稱、分布以及重要地理數據;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了解我國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國家的主要地理特征;了解當前國內外發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蘊含的地理學科知識;了解并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國外在資源開發、經濟和人口發展、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經驗和教訓。②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閱讀各類地理圖表、文字和數據資料,獲取地理信息;設計和繪制地理圖表,進行各種地理計算;對地理思維進行文字準確、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的表述。③注重地理思維的能力:分析、比較和歸納不同區域的主要地理特征;分析、解釋各類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分析和評價各類地理資料,分析、評價和反思人類在地理環境中的各種活動,發現地理問題、解釋地理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同時,《標準》也明確了對考生地理品質的考核要求。雖然考試內容主要是從地理認知的視角來表述“知識與技能”的要求,但其中滲透著地理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要求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引導考生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等問題,積累并提升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正確認識人地關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從理論上說,教學與考試應是分離的,否則會踏進應試的“泥潭”,但現實往往是教學被考試所“綁架”,考試的“指揮棒”絕不能輕視。好在新一輪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考試要求是依據課程標準制定的,較好地反映出地理學科課程理念和教學本質。如果從已公布的地理學科考核要求來考量課堂教學,傳統的“說教性”教學方式已不能跟上高考改革的步伐。從教師組織教學的層面看,課堂教學必須以“地理核心素養培育”為抓手著力于教學方式轉型的探索,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去感悟、去體驗地理之美、地理之趣、地理之味、地理之用,能讓學生從地理的視角去認識、欣賞、探究其生存的這個世界中客觀地理事實和種種問題。從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角度看,地理教學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重視校內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著力拓寬學習空間,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究。
四、高考改革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首先,選課走班、分層教學、必修課程校本化、校本選修課程開發與實施等應對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教學措施的推進,無疑對地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專業素質要求。教師不但要具備良好的課程執行力,依標實施教學,保質保量地完成必修課程的教學任務;而且還應具備一定的課程開發能力,能適度開發校本地理選修課程并予以實施,能對國家課程中的必修教學內容與選修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整合,能結合學校實際和學生現狀對國家課程中的必修教學內容進行恰當的校本化處理。
篇2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物理;課程價值取向;物理教師教育
前言
高中物理是學生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不僅是因為它是組成高考的重要科目,還因為它應用范圍的廣泛。物理知識不僅可以運用在日常生活中,還能應用于生產中,因此學好物理課程不僅可以實現個人的目標的意義,還對社會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新方案的實施,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一)缺乏優秀的師資力量
目前,高中物理教師中存在一個現象:首先,有一部分優秀的物理教師,在普通高中教學幾年后,便選擇了去更好的學校,因此導致普通高中的青年物理教師較多。其次,由于青年物理教師大部分都是剛畢業或是剛參加工作的教師,由于沒有經驗、缺乏指導,因此其教學素養不高;再者,還有一部分剛剛上任的教師缺乏責任心和工作的積極性,不懂得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另外,部分物理教師本身的知識面比較狹窄,其教學水平不能適應于新課程提出的教學目標。
(二)對新高考的理解不夠深入
新方案實行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相結合,而學考與高考選考無論在考試范圍還是考試要求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另外,高校招生制度也面臨改革,自主招生和三位一體的招生范圍不斷擴大,特別是國內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試,其考試范圍比高考選考更大,要求也更高。目前,多數物理教師對這種新方案理解不夠深入。例如:雖然有一部分教師參加了省市組織的新高考培訓,但是這一部分教師并沒有在培訓中領會到新方案下的教學理念和觀點,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
二、新高考方案下高中物理課程價值取向
新高考方案下,浙江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委員會制訂了《浙江省普通高中物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教學指導意見),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的框架內,對高中物理教學的教學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即要求教師將教學內容與真實社會有機結合,實現“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
首先,高中物理新課程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
其次,高中物理新課程強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探索和實驗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物理歷史進行探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新高考方案下的物理教師教育模式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首先,新高考方案下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實施新課程教學模式的標準,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引導性,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讓學生在探究性互動、合作互動、綜合互動中進行學習。
(二)角色和行為的轉變
新高考方案下課程改革不僅改變了學生的生活,同時也改變了教師的生活,最顯著的特點是學會做學生人生的規劃者。為了實現新課程提出的目標,高中物理教師首先進行角色的改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做教育教學中的研究者、做課程的開發和建設者、做開放性的教師;再者教師在行為上也要發生轉變:首先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學習、進行自我反思、總結,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素養、與學生家長及其他教師建立溝通和配合的聯系。
(三)引導方式的轉變
新高考方案下課程物理教學中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實踐能力。
(四)開發課程資源
物理教材只是一個簡單的載體,而對于新高考方案下課程改革強調的開放式教學,物理教材不再是物理課程資源的位移內容了,因此為了適應新高考方案下課程下的物理教學,教師需要從各個渠道開發資源來豐富課堂。例如:教師可以選擇網絡的渠道,選擇比較有趣味的課題,再與教材進行有機結合來豐富課堂。
(五)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
如今,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輔助工具已經慢慢的退出了課堂,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信息技術。因此教師要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才能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化解物理教學中的難點。
四、討論和建議
新高考方案下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學目標,不僅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對物理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據目前的現狀來看,高中物理教學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導致物理教學質量較差,因此針對新高考方案下課程物理取向,教師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教學模式的轉變,才能適應于改革中對物理教學提出的標準,進而培養挖掘出學生的內在潛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性素養。
【參考文獻】
[1]楊柳.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師能力轉變的研究 [D].遼寧師范大學,2008
[2]楊帆.面對新課程改革,高中物理教師之思考[J].劍南文學,2009(8):14-14
篇3
浙江“新高考”解讀
浙江“新高考”將“會考”改為“學考”,顧名思義,是進行學業水平考試,學生通過這項考試,可以取得高中畢業證書;“高考”改稱為“選考”,意思是給學生更多選擇機會??荚嚳颇砍Z文、數學、外語3科為必考外,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科為選考,每名學生需要從這7門功課中選出自己擅長的3門課,和語數外一起組合成自己的高考科目。所以,在理論上,以前的文科、理科將變成數量多達35種的高考組合。每年的4月和10月是選考科目的考試時間,6月是必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的考試時間,這3科采用全國試卷,每科滿分為150分,總分450分。其中,外語科目提供2次考試機會,也就是說除了語文、數學依然是“一考定終身”之外,其他的科目都可以參加2次考試,取其中的最高分作為最終的高考成績。
在每年的4月和10月的考試中,同一科目提供學考和選考兩種試卷,學考滿分70分,考“必考題”,選考在學考“必考題”基礎上增加“加試題”(滿分30分),滿分為100分。同科目的學考和選考同時在不同考場進行,學考時間是1小時,選考時間是1.5小時。以2016年10月考試為例,它是學考和選考相結合考試。對選考科目的考生來說,他既能通過70分必考題的考試獲得高中學考等級,作為高中畢業的依據之一,同時也能通過100分的考試獲得高考選考科目等級和賦分。因此這次考試被簡稱為“新學考選考”。學考科目,每科最多可以考2次,成績2年有效。有效期是以考生參加6月份全國統一高考首日為基準日期,倒退2年來計算的。
高中學考和高考選考,都以當次、當科考試考生的卷面得分(學考按70分試卷的得分,選考按100分試卷的得分)為依據,根據事先公布的等級比例見表一,按最接近的累計比例劃定等級。高中學考劃A、B、C、D、E共5級;高考選考劃21級并報告給學生,并按下表二的對應關系賦分,在招生錄取時計入高考總分。
浙江高考改革的初衷是減輕學生負擔,將考試壓力分散到整個高中階段,貫徹選擇性教育理念,目的是以選考呼應高中新課改倡導的選課,引導學生在共同基礎上個性化發展。對學生來講,有利于學其所好,考其所長。然而,在“新高考”的實行中卻出現與初衷相違背現象。
考生面對“新高考”
“新高考”與初衷相違背的現象一:學考、選考同臺競技,增加考試變數。李輝是一名高二學生,他的高考科目并不包括v史,所以他準備參加4月份的歷史學考。如果這次考試通過了,那么他之后的高中生涯就再也不用接觸歷史這門學科了。姜怡然是一名高三學生,歷史是她的選考科目。于是在4月的時候,李輝被安排在A考場,拿到了一張卷面滿分為70分的學考卷;姜怡然被安排在B考場,她拿到了一張與李輝的一樣的學考卷,同時還拿到了一張30分的選考卷,兩張試卷的滿分是100分。開考60分鐘后,李輝交卷了;又過了30分鐘,姜怡然也交卷了??荚嚨慕Y果:李輝的卷面分是45分。因為這次歷史卷實在是太簡單了,又加上選考的人很多,導致只有不到5%的人分數比李輝低,所以他的學考成績被判為不合格。姜怡然在學考部分的卷面分是70分滿分,選考卷的卷面分是20分,總分為90,但因為選考卷實在是太難了,所有學考卷成績被判為合格同時寫了選考卷的人中,只有1%的人總分超過了她,所以她得到了一個賦值分97分。拿到結果后,李輝抱怨道,要不是因為有高三的選考生,他這次肯定可以通過學考的。
高二、高三一起考,學考部分是同一張試卷,用同一標準劃分A、B、C、D。這對高二學生來說,是一次嚴重的不合理競爭。道理很簡單,高二怎么能考得過高三?再說高二學考的學生大部分是這門課比較薄弱的學生,而高三選考得學生大部分是這門課最強的學生,把這兩類學生放在一起考評,考題應該如何出?
“新高考”與初衷相違背的現象二:不同科目的橫向比較,導致文理科失調。張佳佳和楊陽是同一所高中的高三學生,張佳佳的選考科目是物理、生物、地理,楊陽的選考科目是化學、歷史、技術。6月份的高考結束后,張佳佳的總分為560分,楊陽的總分為520分,他們都報考了某重點大學的物理專業。該物理專業對浙江招生的選考要求是物理和化學,由于張佳佳的總分高于楊陽,該專業最終錄取了張佳佳。由于采取了賦值分的緣故,不同的科目的最終得分之間直接進行橫向比較。選了不同科目的考生,將會放在一起進行排名,按總分從高到低進行錄取。
這種情況帶來的后果是文理科比例嚴重失調,理科的地位迅速下降,大部分學生選擇了文科。很多學校都有這樣的心理:普通高中的學生在物理方面的劣勢太大,和重點中學學生沒有可比性,選擇生物、政治等科目反而可以不落下風,所以不會選考物理;重點中學的學生考慮普通高中的學生都不選物理了,選擇物理的都是重點高中的尖子生,自己也不一定能夠考到好成績,因此也不選物理。
學業水平測試的安排、高考的專業平行志愿、按“3+3”總分進行錄取,后一個“3”把等級折合為分數,這一系列政策組合在一起,得到的可能結果是:浙江高一學生就要確定自己的科目組合,否則,難以應對接下來的合格考和等級考――這與防止學生過早選科,造成知識結構單一的改革初衷背離;在高一選科時,就必須確定今后上大學、專業的選擇,否則,有可能影響志愿填報和今后的學業發展――這又與在高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背離;高校分為精英教育(通識教育)和職業教育:通識教育重視學生能力培養,不強調專業,可專業平行志愿的錄取,要求學生重點關注專業選擇――這與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素質的教育要求背離。
“新高考”與初衷相違背的現象三:教學秩序亂、排課困難。一個學校選考科目共7門,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再加上學校要根據學生整體成績水平將班級分為幾個層次,這樣就增加了教務處的排課難度。不僅如此,每次考完試后,有的學生余下的大半年只需要學習2門課,有的學生要學6門,同是一個班級的學生,如何排課?
各個學校在摸索中,總結出兩套方案:一個是走班,同班不同課,按照語數外組織行政班,但行政班內部允許出現不同的高考方案。比如:同樣是一個班的學生,有的選考史地生,有的選考物化生,當上語數外的時候,大家坐在一個教室里,要上專業課的時候就分散到自己所選學科的教室里學習。如此一來,在師資、硬件有限的情況下,可以支持更多的選課方案,節約師資力量。但是這種方案也有缺點,選考科目教師無法換課,因為教師一旦錯過這個上課的時間點,學生就會分流進入其他教室。
另一種方案是按選考科目組織行政班,于是產生出物化生班、化生技班等,全年級所有課都是一起上的。這種方案缺點是教師比較辛苦,因為套餐更加集中之后,同一科的選課人數增加,教學負擔加重,經常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在推廣了這種排班法后,有的學校甚至還出現了一個教師教整個年級8個班的怪現象。
學校、學生和家長對高考政策的功利理解,也導致制度弊端更加嚴重的顯現出來。有的學生、家長對高考政策的理解以及進行學業規劃,完全按照功利的高考目標來規劃選科、選考,導致學生更加焦慮。
“新高考”除了催生出一些怪現象,同時還把學生的選擇權提前了。取消文理分科以后,“7選3”科目導致有35種組合方案。臺州一所高中教師說:在高二年級選課時,很多孩子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家長也是一頭霧水。“更為關鍵的一點是,高一年級學習結束后,學生必須對新高二課程作出選擇,選擇組合方案;而且一旦上報不可更改。即使將來可能允許個別學生修改,也將極大浪費高二年級的時間成本,改過來后的學生也很可能失去了高考的競爭力。”
臺州市路橋區陳先生的女兒今年讀高一,他說:“以前,社會上一直批判高考‘一考定K身’。但是,現在浙江“新高考”方案下,高一學生在16歲至17歲的年齡段就要對自己進行全面的職業規劃,因為兩年后高考報考的‘專業+大學’密切相關。這簡直是‘一選定終身’呀!”
專家:理性看待浙江“新高考”
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中學校長吳國平表示:原高考中,逢考必選、追逐滿分高分這樣的“老心態”一定要調整了。浙江“新高考”兩次選考機會的理想狀態,是讓不同水平的考生自主選擇合適的考試時間,如果考砸了,第二次考試也不乏補救機會,但慣例來說,兩次考試的成績并不會差太多,花費過分的精力在上面并不值得。
上海市星河灣雙語學校校長唐盛昌指出:“學生、家長、老師對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幾次選考過后,大家對難度如何把握有了相應的概念后,焦慮就會好很多。“新高考”還處于探索過程中,有問題存在是正常的。改革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給了學生選擇權,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在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也很正常,需要逐步地解決和完善。
篇4
關鍵詞:新高考;思想政治教學;課程價值;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4-0275-02
經教育部批準同意,2016年3月份,廣東省政府頒發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我省以后高考將實行“3+3”的考試方式,英語和學業水平科目“一年兩考”。根據方案,我省將在2018年出臺綜合改革辦法,并從2018年秋天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新的學業水平考試、學生素質評方法,2021年開始實行新的高考方案,形成分類考試、全面評價、多元招錄的高考招生制度。
一、新高考改革形勢下的思想政治課程地位
以后的高中思想政治從文科生的必考科目變成了選考科目,相比以前的文理分科考試,新高考形勢下的學生在高一時期就要進行選擇。我校對高一學生進行模擬選課活動,從調查的數據果看,選政治課的人數是最少的。很大一部分學生在選擇科目時首先選擇考慮物理、化學,然后歷史和地理,高中政治學科在高中教育的“地位”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因而引起了政治教師對思想政治學科價值和發展前景的思考。
早在以前的高考模式時,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意義一直被社會質疑甚至是否認,新高考改革方案頒布以來,就有很多社會媒體和一些學生家長在議論,認為大學的很多專業中都沒有把政治課作為必學課程,所以得出的選擇便是否認政治學習的價值,在學習上表現為消極的應付,甚至是心理上的排斥,可以預料,如果還延續以前的教學模式,思想政治課對中學生的思想教育和人生觀引領作用會變得更加蒼白無力。所以,在以后的政治教學中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理念,素質和方法提出一些的新的要求,思想政治老師怎樣在以后的教學中讓學生從過去迫于升學壓力的被動接受的狀態變為自覺的、主動的,基于學習興趣的主動學習,這需要我們認真的進行探索和思考。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新特點
(一)課堂上的師生關系發生變化
以往的思想政治課堂中,老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則一般是被動地知識。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課堂上,教師是學生學習中的平等合作者、引導者和溝通者,課堂是師生平等真誠交談、共同探討的互動過程,從過去的單一主體變成雙主體。以后,老師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地位,要從課堂教學上的主導者轉變為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由單一的課程解釋者轉變為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者;由重結果的知識傳輸者者轉變為重具體過程的學生學習的陪伴人。
(二)高中政治教學的三維目標更接地氣
新高考改革環境下的政治教學要求老師從鮮活的生命的高度來看待中學生,從學生終身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既掌握書本知識和基本考試能力,也要把學生堅強的意志理想、實踐活動能力及情感、人生價值觀的培養納入教學的目標之中。在《高中政治課程標準》里面,有一些目標是明確寫出的,例如知識方面、能力方面的目標等;而有些目標則是沒有明確提出來,像方法路徑、情感態度與人生價值觀目標等。這就需要政治老師認真分析書本,分析學生、分析課堂的教學,把握學生身心發展的具體特點,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和過程,促進學生積極的全面的發展。
(三)教學課堂重學生參與,重活動體驗
新高中思想政治課改的標準要求老師教學從“單一教師為中心”轉向師生共同合作推動學習,這就需要中學生參與課堂中來,在自主探究思考中去“發現”知識,不再是簡單地獲得既定的結果。在政治教W中,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為學生搭好橋鋪好路,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展開多維度討論,進行探索實踐,使學生去感悟很體驗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啟發學生的發散式思維,增加學生的具體情感體驗,提高他們的品德素養。
三、高考改革大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新路徑
新高考變革后對高中政治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以后可能要進行走班是教學,老師將要面對來自不同班而臨時組建的教學專業班,這些學生只有上課的時候在一起上,平時學生分到各個班級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效率和水平上都要有所提升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對象和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何種教學模式成為高中政治課有效與否的重中之重。
(一)把活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回心轉意
興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對愛上政治課堂,就必須從根本上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保障課堂教學效率,凸顯教學效果。具體的操作方法有:第一,搭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氛圍看不到、也摸不到,但又會不知不覺的影響到學生,老師只有從學生的角度創設良好的學習氣氛,才能夠更好的引領學生進入到良好的學習狀態當中,從而促進教學過程的順利推動;第二,維持甜美的師生關系。高中生還不可以完全理性的對待自己學習,其非理性往往控制著其內在的驅動力,愛上政治老師才會愛上政治。因而,高中政治老師必須積極的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多接觸學生、關愛學生,和學生交心、讓學生對政治有愉悅輕松的體驗。
(二)學會裝扮課堂,懂得打扮政治
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體系較強的學科,它通過抽象的理論概念對學生進行政治方向、道德規范和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在內容上要與時俱進,有許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新進因而在形式上,要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往往能展、時代性較強的新內容,一定要接地氣。
(三)做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在高中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運用藝術的手法去講解科學的知識,給學生快樂的體驗,做到潤物細無聲。通過非常理想的方式,能夠恰到好處地運用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相關策略。教師要運用非常徹底的教學理念以及活動設計的理念,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在主動學習方面的有效性。此外,教師要學會提高運用課堂教學根據的有效性,它可能會讓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四)提升政治教專業理念、拓展教師專業知識
此次改革對高中政治教師專業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首先要求教師更新課程意識,做到挖掘學生潛能、引導學生發展、促進師生互動、引領教育教學創新。其次,要轉變教學觀。政治教學從偏重知識傳授轉變為引導學生自我領悟,從偏重單個知識點的消化熟記轉變為掌握前后知識的邏輯演練,從關注班上優秀學生的成績起伏轉變為注重班級的總體進步大小。
四、小結
教育的興衰不僅關系國家民族的興亡,也關系到教師的發展,高考改革影響廣泛,意義深遠。作為政治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研究課堂、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充實自我以課堂為陣地,通過教學互動,不斷地促進教學提升,推進政治學科的蛻變和進步。讓政治教學更有活力、吸引力、生命力,激發學生主體性和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們在高考改革的時代背景下選擇政治,愛上政治,讓政治多姿多彩,讓政治教學換發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丁劍.從“轉識成智”到“由智化境”――關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學習,2015.
[2]文清泉.新高考改革下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思考[J].教育科學,2016.
篇5
關鍵詞:新高考形勢;高中化學;校本作業;分層設計
新高考改革給高中化學教育帶來了很多機遇與挑戰,教師需轉變教學模式來滿足新高考改革的需求。化學作業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教學的課外補充和延伸。目前,大部分高中教師都是選取市面上的練習冊作為學生的化學作業,無法有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校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甚至有些練習冊里還會出現超出課程標準的難題和怪題等,這些問題不僅讓化學作業失去它應有的功能和意義,還會打擊部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甚至失去學習化學的信心和興趣。因此,在新高考形式下分層設計高中化學校本作業變得迫在眉睫。
一、“分層設計”――新高考方案的需求
從新高考方案分析,學考和選考對學生的成長都有一定的幫助和影響。從試卷的角度來說,選考學生將比學考學生多30分的加試題部分,也就是說每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應該以學考為標準,而學有余力的學生或者說將來要選考的學生應該以選考要求為標準督促自己的學業。此新高考方案無形中促使我們教師去轉變教學模式尤其是作業的設置。一份“量體裁衣”的化學校本作業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分層設計的校本作業可以分為兩個模塊,一塊是必做的學考要求作業,這是所有學生共同發展的目標;還有一塊是選做的選考要求作業,這是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發展目標。換句話說,分層設計的校本作業其實是新高考方案的需求,是新高考形勢下的“因材施教”。
二、“分層設計”――激發興趣,收獲成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是學生產生內在的自我驅動力,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是學生學好學業的重要保障。分層設計的校本作業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做的,它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我體驗中去發展,收獲屬于自己的成功,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
三、“分層設計”――轉變學習方式
當學生嘗到了成功的滋味,可能就會去挑戰自己,嘗試著去“跳一跳”看是否也能摘到勝利的果實,而學生的發展需求提高了,學生的作業也必須跟著上一個層次,這時的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去學習而是主動去參與,去體驗學習的樂趣。作業的分層設計可以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轉變,讓學生真正成為教育的主體,還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四、“分層設計”――轉變評價方式
當前教育中評價手段過于單一,注重期中或期末考試成績的評價,忽視了過程性評價,這也許是因為過程性評價缺少有效的評價標準。由于分層次的校本作業可以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此,作業評價可以成為過程性評價的一部分,為其提供一定的參考。反過來,因為過程性評價可形成有效的評價大數據,從而促使學生更加認真地去完成校本作業,也有利于教學效果的分層評價。
五、“分層設計”――充分發揮化學學科特點
高中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創造型與實用型學科,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但是目前的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比如,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發展方面力度不夠,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欠缺,化學用語不夠規范與準確,化學思維發散方面不夠系統,學生所學知識無法很好地與現實生產生活相聯系等等。解決這類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將其帶入到學生的作業中去,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深層次的探究性實驗和創新合作型實驗的題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學以致用、學為所用,以及創新、合作的樂趣,這一過程中將會給學生今后的工作與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還可以提早為社會培養具有卓越化學技能及綜合能力的可用之才,因此,分層設計化學校本作業從化學學科特點來說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六、“分層設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僅需要在課堂中去體現,還需要在作業中去體現。而化學校本作業剛好是為學生量身定做的知識平臺,可以讓學生通過參與、自我體驗,促進元認知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這也對高中化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化學教師需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水平、實驗技能和學習需求,合理地分層設計化學作業,把控作業難度,還要充分利用一切資源去挖掘適合的且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習信心的素材,經過教師的精心加工和合理處理后將其編入校本作業。因此,校本作業的分層設計與研究可以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年輕教師的成長。
新高考形勢下高中化學校本作業的分層設計已然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高中化學校本作業的分層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抵達高中教育特色化、多樣化發展的教學目的上有效促進了學生和教師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考生可以通過各省市教育考試院官網上進行對高考成績的查詢。高考生需要輸入自己的準考證號和姓名或者通過身份證號進行查詢。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2021高考成績什么時候出來,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考成績什么時候出來1、2021全國高考成績公布查詢時間每年都在6月24日-27日左右,考生可通過各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信息平臺,高考成績可以通過招生考試網查詢。
考生可登錄招生考試網,通過2021年普通高考成績查詢系統,憑考生本人的考生號、登錄密碼及系統隨機提供的驗證碼查詢。
2、高考成績公布的時間為6月24-25日左右。
高考成績一般都會在考后20天左右公布,全國各省份高考成績不會在同一天公布,但基本上都是在6月25日前后。
3、6月7號8號考試,6月22號各省開始陸續出成績。
考完后不管怎么樣先去玩一下先。等出來的時候再好好考慮志愿的事。
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通常分為文科線和理科線,也叫最低控制分數線。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年的招生計劃和考生成績來劃定。如某省理科計劃招生4萬人,根據全省理科考生高考成績,如按1∶1.1的比例劃定,則應該從高到低排分至44 000名。假設第44 000名理科考生考分為340分,那么340分就是該省、市、區的理科最低控制分數線。文科線確定方法同理科。
分數線與什么有關1.高考命題難度對分數線的影響
由于所謂的高校錄取分數線,不過就是高校錄取的所有考生中,分數最低的那位考生的高考分數。高考試卷的難度自然能夠影響錄取分數線,但是命題難度變化所造成的高校錄取分數線變化并不改變錄取排名位置的變化。錄取難度取決于錄取排名。錄取排名沒有變化,錄取難度就不變。所以高考命題難度對高校錄取分數線的影響不是實質性的影響,沒有改變錄取難度。
2.高校招生計劃對分數線的影響
高校招生計劃對高校錄取分數線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為直接影響到錄取排名,不管錄取分數線的數值是否變化。
3.高考報名人數對分數線的影響
高考報名人數對高校錄取分數線的影響是不能直接看出來,是一種間接的影響。表現在第一通過影響高校制定分省招生計劃來影響錄取分數線;第二,通過影響考生排名位置的“含金量”來間接影響高校錄取難度。
3+1+2高考選科注意事項新高考選科只要能夠正確認知自我(通過高中生專業定位測評等方式),并且綜合考慮以下六大因素,便能做出正確合理的選擇。
一、學科基礎
基礎好,也就成績,相當于一個好的起點。選擇優勢學科,其意義不言而喻。
二、提升空間
學科基礎代表的是現實狀況,提升空間則代表未來可能,它是學科后到高考前,影響學科成績變量的關鍵因素。有些同學在某些學科上或許基礎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兩年后超過其他人。
三、興趣傾向
做感興趣的事會讓人心情愉悅,選擇有興趣的學科進行學習,不僅可以增強學習動力,極大程度地減少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厭學、怠惰等負面因素,有時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出奇效果。
四、大學要求
對于新高考改革實施地區,各大學會各專業關于科目選擇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選擇了必選科目,高考時才能填報該專業。這是學生和家長必須了解的。
五、專業選擇
新高考改革的一大要點就是強調專業重于大學,因此,唯有正確選擇專業,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的正確選科。專業選擇對于選科的影響,除了考慮上一條的大學要求外,還要考慮大學教育與高中教育的銜接問題。
六、職業規劃
篇7
根據《天津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天津市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辦法》,天津市從2017年高一年級開始,實施新高考改革后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與等級性考試)。
合格性考試是以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必修課程為考核內容的水平性考試,是普通高中學生畢業的主要依據。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必須參加合格性考試。等級性考試是以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必修和選修課程為考核內容的選拔性考試,考試成績將根據相應等級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參加高考報名的普通高中在校學生、高中階段其他在校生及社會人員,在高考當年均須參加等級性考試。
按照《天津市教委關于做好2018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工作的通知》部署,新高考模式下的首次合格性考試將在7月初舉行,報名工作將于5月7日至5月11日進行。2017級高一年級學生通過所在高中學校集體報名,逾期不再辦理。
以下事項提醒2017級高一學生注意:
可自主選擇考試科目
本次合格性考試科目為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和通用技術、信息技術(分為機考和應用實踐考試兩部分)。2017年高一年級學生可以在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6門科目中,至多選擇3門參加考試(選擇物理、化學、生物科目的考生,還要參加相應的實驗考查);可以在信息技術、通用技術2門科目中,至多選擇1門參加考試。
要確保信息真實準確
本次考試為高一年級學生首次合格性考試報名,如考生的姓名、身份證號、學籍號、照片等信息有誤,會影響到后續報名考試等事項??忌毎凑請竺麊挝坏囊?,進行電子攝像,認真核對本人報名信息,并簽字確認,務必確保各項信息完整、真實、準確。
要清楚考試相關事項
篇8
教育部將上海和浙江確定為第一批高考改革試點,兩地考生的高考選考科目將有多種組合,并且有多次考試機會。高中“走班制教學”成為了新高考改革下的新形勢。改革之前,高中班級授課形式簡單,基本上是以固定班級為教學單位。這種教育培養模型,學生能在一個穩定的環境中學習,但是學習科目過于統一,學習過程過于集中,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不多,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在新高考的基礎下,學習選考科目組合多,“走班制教學”的出現符合當下發展的潮流。對于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學實踐與探索成為相關學者們關注的熱點。
一、高中“走班制教學”
“走班制教學”是指班級中的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需求,選擇不同的教學班級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新高考下的同學根據自身的特點與需要,選擇不同的選修課程而在不同教學班之間奔走,這現象稱作“走班”。新高考注重學生的個體差別,根據學生心理發展和自身特點,選擇最適合自身發展的選考科目。一方面學生自己能獲得最好的培養,另一方面能取得教育教學的最好效果。[1,2]
高中“走班制教學”特點如下。
(一)教學班級不固定
高中“走班制教學”打破了以往固定班級的教學模式。學生們由于選擇了相同的課程而匯集在一個班級。不同類型的學生有機會一起學習與交流,豐富了同學們互相認識,接觸的學生比固定班級大大的增加。[3]隨著課程的結束,同學需要從一個教室到另外一個教室進行學習,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意識。下一節要去學習哪一門課?在哪一個教室?通過一些自我回答,讓學生很快能為下一節課準備。相對固定班級,學生不舍得離開教室,表面上爭取更多的學習時間,但是對于學生是相當疲憊的一個過程,影響了學習效率。“走班”讓同學們通過下課短短的幾分鐘,放松了大腦,更利于下一節課的學習,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影響。走班制教學模式實質就是對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其本身具有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人人發展的巨大優勢和吸引力。[4]
(二)提高自主學習意識
在高中“走班制教學”,學生是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選考科目。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需要,合理安排選擇什么樣的課程,合理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每個人都有一張屬于自己的課表。在以往傳統固定班級授課情況下,學生們等待著接受老師傳播知識,心理的準備情況不一樣。在“走班制教學”下,學生為下一節課的到來做準備,絕大部分學生都準備好了上課,學生學習的心態會更好。同時,在課程選擇上有很大的自主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固定老師的教室”到“固定教室的老師”的轉變
在高中“走班制教學”下,老師們在固定的教室里面上課,能讓老師有時間在課前充分準備自己下一節所需要講解的內容。從教學課件、教學形式等各個方面進行充分準備,有利于學生充分學習,課堂減少時間的浪費。學生的學科氛圍在無意識中形成。為學生提供更多親身實踐的機會。
二、高中“走班制教學”的建議
高中“走班制教學”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在選擇適合自己的選考科目之后,提高了學習的興趣?!白甙嘀啤北WC了學生選課的自主權,符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與此同時,高中“走班制教學”讓每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自我反思和成長。高中教師向學生提供擅長的教學方法與技能,形成良好的環境和氛圍。教師能夠看到學生各自的特點,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世界萬物始終保持一顆好學的心。[5]
(一)學生選課
學生需要在任課老師指導下選擇適合的課程。選課需要專業的指導老師,必須對每一位學生都有了解。選課指導老師需要跟同學介紹清楚課程的方方面面。對于選課的學習,能夠給學生一段時間適應期,可以讓學生有選擇的余地。讓學生有計劃為將來更好地發展而選擇適合的課程。
(二)班級管理
在高中“走班制教學”中,每個教師都是不可替代的,高中教師課堂管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成敗,高中教師負責起自己所教的教學班。[6]教師應該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教學班的任課教師盡快熟悉教學班的所有學生,促進師生交流,加強課堂管理,提高教學效率。在高中“走班制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是不可替代的,需要引導學生管理自主化。學生最了解學生的情況,可以實現學生對學生的自主管理。
(三)師資保障
在高中“走班制教學”中,根據需求來配置師資。在“走班制教學”中應該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中心”的課堂教學思想,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課程的自主選擇權。同時對高中教師的綜合素質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鉆研,才能在教學中進步與發展,才能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高中教師既要有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要有增強同學學術和探究性能力的能力。學生可在高中老師的指導下,變興趣為特長,鉆研一些課題,為今后獨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科研的基礎。對高中教師而言,也是一種挑戰。高中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科研水平,來培養優秀的學生。
三、高中“走班制教學”的不足
新高考下的高中“走班制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處于起步的階段?,F在的高中“走班制教學”,嚴格意義來講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走班”,教學上還沒有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自主選擇變得更多,但是學生在選擇的時候還是處于一個沒有認清自己的情況下進行的選課。很多同學會出現選課之后厭倦上課的想法。在新高考調整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學生出現不情愿的現象,讓學生接受這種新的教育培養模式,需要指出其中的優點與缺點,讓學生心甘情愿地喜歡上學習。[7]大部分學校開展的“走班制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各層次學生的差距,學校應更加重視對學生心理特點的關注,尤其是最低和最高層次學生的心理教育和開導。[1]
總之,教師要積極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欲望。高中“走班制教學”讓每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自我反思和成長。高中教師向學生提供擅長的教學方法與技能,形成良好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教師能夠看到學生各自的特點,然后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引導,讓學生對世界萬物始終保持一顆好學的心。
篇9
【關鍵詞】高中數學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26
2014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截止2016年6月,全國共有25個省份出臺了招考改革實施方案。從已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的招考改革模式來看,數學作為主要學習科目之一,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得到凸顯。在這一背景下,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改善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數學解題能力仍然是教師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
一、夯實基礎知識
夯實基礎知識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應試能力的關鍵,不論是過去的高考模式還是新高考模式,基礎知識都是考查的重點,細小的知識點不僅構成了答題的解題思路,成為問題解決的關鍵,甚至經常在高考中被單獨摘出來形成獨立的考點。例如,2016年江蘇數學高考填空題,從第一題到第六題分別考查了集合的交集、復數的實部、雙曲線的焦距、一組數據的方差、函數的定義域、流程圖的輸出結果,這些題目均包含了單個基本概念。在填空題、選擇題之后的解答題,也同樣著重考查了單個或綜合的基礎知識點,在不少大題的解答中,一些十分簡單但是往往被忽略的知識點經常成為解題的關鍵,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才能更快速準確地解答問題。由此可見,高考數學十分重視基礎知識點,學好基礎知識是提高數學成績的關鍵。為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重視基礎知識的地位,以基礎知識教學為出發點,強調知識體系的生成過程,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數學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尊重知識記憶理解的規律,不能急于求成。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新高考模式的特點,選擇科學的方法來講授基礎知識點。首先,需要重視高中數學教材中出現的各種概念、定理、公式,幫助學生理解清楚,就概念來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意概念中核心內容和附加條件,就定理來講,學生需要明確定理的適用范圍,切不可亂用定理,就公式來講,學生不僅需要明確公式的使用范圍,還要清楚理解公式中各變量的內涵。其次,教師需要重視對課本例題的講解,有條理的指出具體知識點在題目中的運用方法。要求學生自主完成課本后練習題,并對題目進行詳細講解,這些題目同課程內容聯系緊密,適當的聯系能夠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的熟練度,對知識點有更加深刻地認識。
二、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是一門十分嚴謹的學科,在高考中,不少題目的設置體現了數學學科的這一特點,從細微之處考察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回答問題的嚴謹性。高考數學綜合了高中三年數學的知識點因此考點較為分散,為了盡可能覆蓋考點,一個大題甚至一個選擇題或填空題中往往包含多個小的知識點,例如2016年江蘇數學高考解答題的第一題不僅考察了幾何知識也考察了三角函數的相關內容,這樣設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聯想能力和縝密的思維能力。
為了達到高考數學的考核要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思維方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尋找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成的知識網絡圖,加深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此外,在課堂上,教師還要恰當使用推論、反問的教學方式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
三、訓練解題技巧
要想以較高的成績通過高考數學測試,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和縝密的數學思維能力,還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在部分題目的解答中,解題技巧的運用能夠為學生節約更多的答題時間獲得更高的正確率。例如,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將一個式子的全部或部分化成完全平方式,也就是配方法,能夠降低式子的復雜程度,提高解題速度。因此,在系統復習階段,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對解題技巧和方法的重視,向學生傳授一些有用的解題技巧。
首先,需要傳授審題技巧,在考試過程中,不少學生盡管掌握了知識點但是依然不能將分數握在手里,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審題過程出現問題,或是對題目所描述的要求理解失誤,或是忽略題目中限定詞語。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題目的描述往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即一般情況下題目可能出現的描述方式,同時學會合理排除有干擾性的文字描述,提高審題準確性。其次,需要傳授學生解題步驟。在高考數學測試中,解題步驟對作答的正確性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以最值型應用題的解法為例,為了求得“當一個變量取何值時另一個變量取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問題,需要運用函數思想法,遵循設變量、列函數、求最值、寫結論的解題步驟。在考試過程中,盡管有些時候學生并不一定能夠完全正確的解得最終結果,但是一個合理的答題過程能夠為他們正確更多得分點。
四、提高學生的應試心理素質
除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思維答題素養外,教師還要注重學生應試心理素質的培養。高考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相當重要的一次考試,因此部分心理素質欠佳的學生在考場很可能因為過度緊張而影響發揮,使得考試成績達不到自己的實際水平。因此,教師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
首先,在普通的模擬考試或期末期中考試中采用嚴格的監考制度,為學生營造高考考場分為,使他們提前適應高考的壓力和緊迫感,從而提高自身抗壓能力,逐漸養成在考場上從容不迫的心理素質。其次,在日常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采用活潑的授課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樣也能夠消除學生在數學考試中的緊張情緒,有助于發揮水平的提高。最后,教師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在考試過程中消除緊張情緒,例如手部放松法、肩部放松法、靜思冥想法、深呼吸法等,以盡快消除或減少緊張情緒,平復心情,以正常的心理狀態應對考試。
篇10
【關鍵詞】高考英語 全國卷 英語教學 指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38
高中英語教學一直受到高考政策、課改要求的影響,并依次為依據進行調整和適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方興未艾,隨之關于或將實施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通知下達,對于高中英語教學又是一個重大的影響。不久的將來,高考全國卷將全面實施,而自主命題將被取消的政策,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又是極大的波動和影響。因此,在這樣大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指導高中英語教學在平穩有序中實現調整和轉變,實現平穩過渡,促進高中英語的有效教學,是值得英語教師思考的。所以,有必要就之前的高考英語全國卷做一個分析,并結合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做比較,實現高中英語教學銜接。
就高考英語全國卷來看,其題型與四川地方命題大體相似,只是高考英語全國卷有種新題型,即“語法填空”,全國卷的考查范圍更加廣泛,涉及選修部分的知識,是之前自主命題所不涉及的。以下是筆者對高考英語全國卷數據做的研究分析,并據此探討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指導和調整。
一、“語法填空”新題型及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指導和調整
所謂的語法填空,對于這種題型的測試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和英語語言學家布朗的語篇分析理論上的,主要從詞義解析及形式變化、語法結構與形式、語段語篇的脈絡線索等方面來考查學生,尤其注重對學生整體能力的考查。最近幾年的語法填空題大多選取以記敘文文體為主的文章,所涉及的題材內容較為廣泛,但大多是有關于生活經歷的體現和反文化、社會背景,其中的詞匯并沒有超出新課標的范圍。
總的來說盡管之前沒有涉及到這種新穎的題型,但事實上同樣是給予高中英語教學的。通過筆者大量分析語法填空題,發現有一些命題特點,一是語法填空題特別注重學生對語境和語篇的整體理解、感知,需要學生聯系上下文,能夠調動相關的語法、結構等知識,偏重于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另一是語法填空題有10個空,對于這10個空,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填實義詞,一種是填如介詞、冠詞等。
語法填空題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首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語境訓練和強化,讓學生能夠通過語境來理解文章線索和貫穿內容,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以此來提升其閱讀能力。其次,扎實語法基礎知識。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學生的語法基礎過硬,才能很好地理解和分析,才能提高做題的正確性。最后,在平時練習時,教師和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適應,使學生調整心態,適應新題型,做到處變不驚,靈活應對。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孤立地進行語法教學、閱讀教學,應該有機地將其結合起來,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二、書面表達分析及對高中英語教學的訓練指導
對高考英語全國卷書面表達試題的分析,筆者發現其考點是英語綜合能力的運用,主要包括對詞匯的掌握、單詞的拼寫、語法結構、作文結構等基礎技能的掌握。書面表達題的分值為25分,約占高考英語全國卷總分值的16.7%。一般來說,書面表達會給考生相應的情景,字數要求在100字左右,這與之前自主命題的高考英語試卷的情況大體相同,只是全國卷的分值有所降低。
對于書面表達的題材,一般來說可以分為:應用文、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描寫文,其所設定的情景,一般而言相對開放,學生自主空間較大。看圖、數據類的作文出現的頻率較高,尤其重視交際性和實用性,其內容需要觀點新穎,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對于考生來說,靈活性更大。當然由于是全國卷,其書面表達的素材更加廣泛,需要學生對信息知識量的儲備要大,多關注時事。
基于全國卷書面表達題的情況和特點,筆者對于高中英語教學提出幾點對策。其一,在日常書面表達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謹慎審題。在平時的習作時,學生應該注意仔細閱讀寫作要求,認真理解和分析,將其中蘊含的信息盡可能充分地挖掘出來。其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留心社會時事和熱點新聞,平時多積累各種素材。教師應該對于各種體裁有針對性地指導和訓練學生,讓學生能夠掌握各種體裁的寫作方法。其三,扎實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三、高考英語全國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
高考英語即將采用全國卷,所以有必要對關于英語全國卷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要求做了解和研究,在全國卷中,各題型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是必須要知道的。首先,關于聽力部分,學生要提起做好聽力準備,通過聽力題干和選項的閱讀,以便獲取其信息,與在之后的聽力中信息相互交換和甄別,以此做出選擇和判斷。其次,對于閱讀理解部分,可想而知必然會考查閱讀理解,英語高考全國卷的閱讀理解包括兩部分,其一是傳統的四篇短文閱讀,這四篇內容涉及寬廣,包括社會、人物、社會時事、熱點問題、歷史事件,其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最后,短文改錯部分。從閱讀角度來看,學生要想出色地完成這部分,對于短文整體的閱讀把握是很有必要的,再在整體閱讀把握的背景下,結合英語基礎知識技能對于其中的錯誤進行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