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光伏產業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12-25 17:37: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光伏產業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對光伏產業的認識

篇1

【關鍵詞】 光伏發電 現狀 問題 應用前景

1 光伏發電的發展及現狀

早在十九世紀中期,法國科學家貝克雷爾就通過實驗發現了“光伏效應”,證實了光照能使半導體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間產生電位差。在1954年,美國科學家首次制作完成了單晶硅太陽電池,從此進入了將太陽光能轉換為電能的光伏發電新時代,而作為最基本光電池材料的晶體硅在光伏發電產業中也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進入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更加迅速,工作效率和生產規模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光伏組件的生產成本直線下降到3美元以下。在發展中國家的范圍內,印度的光伏發電產業一直處于領先地位,有50多家公司從事與光伏發電技術有關的制造業。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許多發達國家先后出臺了包括光伏發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計劃,對光伏發電和太陽能電池的研究生產在歐、美以及亞洲都開始大規模地進行。目前為止,主要的光伏發電技術和產業規模都集中在美國、日本和歐盟,其光伏發電市場份額占到了全世界光伏發電總量的五分之四左右。為了成為世界光伏發電市場的領頭羊,美國和日本先后出臺有關太陽能技術和光伏發電的研究開發計劃,如百萬屋頂計劃和日本的新陽光計劃。由此可見,在國際大環境和大市場下,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勢頭是十分迅猛的。

1959年我國成功研制出首個具有實用價值的太陽能電池,并于1971年成功應用于我國第2顆人造衛星中。1979年我國開始實現單晶硅工廠化,在此之后引進了國外光伏發電產業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水平,初步形成了屬于我國的光伏產業。而在進入2000年以后,由于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和國際市場的驅動,我國的光伏產業迎來大發展,光伏發電技術和產業日益增多,光伏發電技術漸漸應用于通信、交通、天氣、偏遠地區等不同領域.太陽能電池的使用率也逐年提高。盡管我國的光伏發電水平從總體上來看同國外比較還有一定距離,但我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

2 我國光伏發電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上游產業污染嚴重

雖然太陽能源和光伏產業屬于綠色無污染的能源產業,但利用太陽能的上游產業和硅材料的相關生產和加工會對環境帶來很大的污染。例如太陽能薄膜電池制造時會伴隨四氯化硅和氯化氫等廢氣污染物。特別是四氯化硅,如若處理不當,極有可能會變成某些酸性物質,從而對土壤帶來污染和破壞。我國將大部分目光放到了光伏產業的優點優勢上,對太陽能制造引起的相關消極影響卻缺乏有效的重視和監管。

2.2 缺乏統一的管理和協調機制

我國擁有眾多光伏發電企業,且產業化產品中出口份額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但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企業在大部分時間內只重視自身企業的發展和利潤,忽略了同類企業之間的團結和協作,往往無法團結對外,這就導致了當我國光伏產業面臨國際帶來的反傾銷危機壓力時,無法采取有效的應對方法。造成這種局面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缺乏統一的組織或者協調機制,去管理光伏企業之間的利益紛爭,僅僅只靠少量的光伏產業協會顯然無法滿足光伏發電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

2.3 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不夠

盡管光伏發電和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已經減少了數十倍,但同傳統發電手段相比價格依舊過高,這也成為制約光伏發電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就必須依靠本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我國政府針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仍有所欠缺。在美國,采用太陽能光伏產品的家庭會獲得政府一定數額的補助。在法國和印度,使用可再生資源的企業項目都會享受減稅免稅的優惠,而在我國,此類針對光伏產業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手段仍需出臺和完善。

2.4 部分群眾的認識不足

光伏發電雖然并非近幾年的事,但對我國大部分人,尤其是偏遠地區人民來說是個新事物,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推廣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和困難。很多人缺少對光伏發電的足夠認識,或多或少存在著不信任的態度,這也反映了政府和相關部門對光伏發電產業缺乏有效宣傳與指導,導致消費者認識不足。

3 光伏發電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應用前景

光伏發電是人類目前研發的新型能源中最可靠、最有代表性的發電工藝,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光伏發電必定會代替傳統發電方式,成為發電方向的主流。歐洲光伏工業協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到2020年,全球光伏組件產值每年能達到40GW,系統的總裝機容量接近195GW,屆時光伏發電的產量會占到全球發電量的1%左右[1]。而到2040年時,光伏發電的比例會快速上漲到21%左右。世界能源組織研究結果表明:光伏發電為世界總發電帶來的貢獻呈飛躍式發展,從2000年的0.01%,到2020年的1%,到2040時比例會達到五分之一左右。

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都是我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式也急需透過傳統的手段,尋找新的解決辦法。發展光伏發電產業,積極開展可再生能源利用,是我國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在未來發展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道路上,我國應采取上網電價均攤方式,通過降低光伏產業成本來促進太陽能發電產業的快速發展,在技術成熟后進而過渡到取消法規,使其真正成為切實具有競爭力的新型發電技術,實現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在未來我國光伏發電發展過程中,要建立具有先進水平的國家級太陽能光伏研發中心,并根據我國國情建立不同的產業基地,例如在我國西部成立硅材料生產基地,而在東部沿海地帶建立太陽能電池產業基地,在加大光伏發電研究的同時還要積極研發應用光伏的系列產品,包括光伏建材、光伏家電、光伏燈具和文具等。在發展光伏發電產業的同時,要加強學習和吸收其他新型發電產業優勢,通過開展獨立光伏電站、城市并網光伏電站和風光互補電站的建設和示范來大力培育我國光伏發電市場。

4 結語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會更加主動和高效地利用好光伏發電產業的優勢,為光伏發電創造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篇2

一、我國光伏產業融資特性和需求

(一)光伏產業融資特性

光伏產業,作為一種主要的新能源產業,其融資相比傳統能源產業具有獨特性。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支持是新能源產業規模和水平快速壯大提升的外部催化劑(顧海峰,2011)。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因此,要為新能源產業相關的市場主體建立一個良性的、面向市場的投融資環境和金融支持體系(陳柳欽,2011)。

由于新能源的可替代性比較大,所以市場對新能源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而新能源產業具有初期投入大、投資周期長等特點,使得新能源的供給是缺乏彈性的,所以普遍存在融資困難的問題(徐楓,陳昭豪,2014)。依靠傳統的融資模式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政府的介入對新能源企業融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樊長在,何雨格,2012)。新能源融資的途徑主要可分為政府金融支持和市場化金融支持,從市場化融資途徑來看,以商業銀行借貸為主要手段的間接融資成為新能源企業的重要融資方式(王瑋,2014)。

新能源產業雖然清潔、可持續,但是相比傳統能源,依然沒有成本優勢。新能源項目的成本大部分都來源于初始資本投資風能、光伏和和核能項目的初始資本成本占項目總成本的比例幾乎均高達90%,而傳統的石油項目的相應比例僅為三分之一,因此融資成本對新能源項目的成本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Nelson & Shrimali,2014)。相比資本充裕的發達國家,我國目前金融市場不成熟,再加上光伏產業初始投資的高風險性,融資成本一直高居不下,成為制約光伏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中國光伏產業取代美國和歐洲受到國際資本的親睞

2014年全球新能源發電保持快速增長趨勢,全球累計裝機容量達到653GW,年均增長19%。預計2015年至2020年,光伏發電的增長速度將超過風能發電。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015年達到了188.8GW,占全球新能源累計裝機容量的28.9%,光伏產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2014年全球光伏融資①總額1347.6億美元,同比增長接近21%。整個亞太地區光伏融資額達827.3億美元,占全球融資總額的61.4%;其中中國光伏融資額為380.4億美元,占全球融資總額的28.2%,位居全球首位。2014年中國的光伏融資額同比增長45.7%,主要源于中國光伏發電終端市場的規模擴大。美國光伏融資經歷兩年的低谷期后,2014年反彈至234.1億美元,同比增加32.7%。而歐洲光伏融資持續下降,2014年融資額僅為181億美元,與2011年的最高融資額相比,下降75.3%(彭博能源財經漢能研究所,2015)。由此可見,中國已經取代美國和歐洲,成為最受國際資本“親睞”的光伏產業投資市場。

(三)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目標和融資需求

在下游光伏電站環節②,中國自2013年開始進入快速增長階段。2013、2014和2015年中國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分別達到了10.99GW,10.64GW和15.15GW,占全球新增裝機容量比重分別為29%,27%和30%。至2015年底累計裝機容量已高達43.5GW,同比增長40%以上,連續三年全球第一,其中地面電站占比84%,分布式電站占比16%,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最大的國家(彭博能源財經漢能研究所,2015)。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2016至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年增20GW,到2020年實現150GW累計裝機容量,目前我國光伏電站投建成本約為7-8元/瓦,則每年需要至少融資1400億人民幣。要順利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成熟穩健的金融市場,豐富多樣的融資產品不可或缺。但是,目前我國光伏產業融資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其發展程度和光伏產業融資需求不太相符,?我壞娜謐誓J膠陀邢薜娜謐是?道已經成為制約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障礙(高瑋,2014)。

二、我國光伏產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上中游光伏產業的過度投資使銀行對光伏產業的投資持謹慎態度

光伏行業上、中、下游產業鏈存在分化。光伏一度是銀行的寵兒,國家扶持,地方政策擔保,銀行對光伏企業貸款的審批比較容易。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一些企業的冒進,光伏上中游制造很快進入產能過剩、價格下降的階段,一些企業負債累累,經營困難甚至倒閉(Zeng et al.,2014)。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板制造商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下稱“無錫尚德”)、原先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江西賽維LDK公司(下稱“賽維”)的破產給放貸銀行帶來了巨額不良貸款,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并對光伏企業持謹慎態度(Sun et al.,2014),一直到2013年一季度,光伏仍是銀行警示的九大類貸款風險限制類行業。很多商業銀行由于被光伏組件商“套牢”,對光伏產業下游也不愿貸、不敢貸,即便有少數愿意貸,利率也要上浮15%至30%,還附加各種條款,并且都是短期流動資金貸款,而光伏電站投資額度大、回收期長,亟需中長期貸款(楊振宇,2013)。直到2014年,隨著國內光伏項目建設進入高峰期,光伏產業鏈產品價格全面走強,部分銀行開始對光伏項目貸款有所放松。例如,招商銀行目前已經把“光伏電站行業”定為“適度進入類行業”。雖然國家層面一再要求金融機構加大對光伏企業的支持力度,但是目前國內各大銀行對光伏產業,尤其是上中游制造業投資持謹慎態度,金融機構難以甄別光伏企業融資時用于產能提升,還是產能單純擴大。

(二)嚴重依賴政府補貼而政府補貼卻遲遲不到位

由于光伏發電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高達0.9~1.0元/度),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技術水平條件下,光伏發電仍然嚴重依賴政府的補貼支持,還沒有具備脫離補貼、獨立參與電源市場競爭的能力。有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9月,國家共了五批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只有2013年8月前完成并網的光伏項目納入了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補貼目錄,已有超過2000萬千瓦的光伏項目未能獲得補貼資金(劉繼茂,2016)。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不及時、不到位已成為阻礙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同時補貼發放的程序及周期冗長。現行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的申報、審核、撥付程序是:由地方財政、價格和能源部門初審,經國家財政部門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三家審批,然后再由中央財政撥付至地方省市縣區級財政,繼而發放至發電企業或由電網企業代付。申報程序繁瑣,資金調配周期長,企業從申報到拿到補貼的時間有可能超過一年半的時間。光伏電站沒有及時收到電價補貼,就會拖欠組件廠商貨款,組件廠商又會進一步向原料供應商傳導,最后形成三角債,對整個產業鏈都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同時這導致電站投資收益無法保證也,降低了銀行金融業、保險業對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信心,無形中增加了光伏企業的融資成本。

(三)收益和風險的不確定性影響了對光伏電站項目的準確評估

投資是基于對項目收益、成本和風險的準確評估而做出的理性決策,項目收益、成本和風險的不確定會影響甚至阻礙對該項目的投資。如圖2所示,光伏電站的收益主要來源于長期可預測的穩定的售電收入,售電收入由發電量和國家上網標桿電價共同決定。上網標桿電價由政府政策制定,呈逐年下降趨勢;而發電量受戶外光照量、紫外線輻照強度的影響;同時,發電站項目本身的質量問題,比如電站的設計、施工、運維以及所使用的組件設備都影響著光伏電站的質量壽命和長期收益的穩定性。光伏電站需要運營25年左右,因此,產品質量問題是光伏電站能夠保持長期盈利的關鍵。而由于前期國內市場管理混亂以及光伏電站建設求量不求質的盲目擴張,再加上經驗不足,導致大量二流乃至三流組件充斥國內市場,功率虛標現象普遍存在。光伏組件衰減現象也較為嚴重,部分運行1年的電站,光伏組件衰減率已經超過2%~3%,某些甚至超過5%。光伏電站施工過程中若存在電氣設備接觸不良、密封不良、施工不規范等問題,亦將嚴重影響光伏電站的長期收益性。同時受到廣泛質疑的中國光伏認證制度和體系使得正確評估電站收益變得更加困難。

來源:作者編寫。

從投資者角度來看,光伏電站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風險。首先,政策變化風險。當前光伏電站的收益仍很大依賴于政府補貼,從長期看,補貼逐步下降是確定的,政策變化會影響光伏電站收益的穩定性。部分地區還存在補貼收入長期無法到位的風險。第二,電站質量風險。光伏電站暴露在露天環境中,風、水、地面沉降、寒暑、紫外線、自然腐蝕等自然環境因素對光伏電站質量會產生較大影響。光伏電站作為新興行業,現有技術和材料實際并沒有經歷過時間檢驗,在成本壓力下,電站組件存在較大質量風險。第三,“棄光棄電”風險③。受配套電網建設、調峰能力、區域電網容量、電站自身不符合技術要求等因素影響,光伏發電可能存在不能上網的風險。第四,技術進步風險。光伏發電技術目前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技術進步日新月異,這會帶來電站未來和長期收益的下降(謝冬冬,2014)。作為新興產業,新進入該行業投融資和保險機構往往對光伏企業項目的內在質量無從了解,對項目的未知越多,則風險越大,因此期待的收益率也就越高,這也是我國光伏產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光伏監管缺失降低了投資熱情

光伏電站的設計、規劃、安裝、組件質量、運行維護以及外部的天氣狀況都會影響電站的長期收益,要對電站收益進行準確評估,必須掌握相關的數據資料。但是,企業采集數據簡單粗獷,刻意隱藏不利數據,行業協會數據缺失嚴重且更新緩慢,國家也沒有建立權威的數據平臺,數據的不透明和監管缺失不僅擴大了融資成本,也降低了對光伏產業理解不全面的銀行金融乃至保險機構的投資熱情。2011年開始的光伏企業陸續破產和持續虧損的現實、國內光伏產品認證體系的不嚴格、國家光伏行業標準的缺失,都降低了金融機構對于國家積極扶持的新興光伏產業的投資熱情。

(五)傳統金融手段難以滿足光伏電站市場的融資需求

目前光伏企業基本都是在電站建成后,以土地作為抵押,向銀行取得貸款,但這個方法耗時較長。為了管控風險,光伏企業在申請銀行貸款時,除了準備資本金,還需要?Υ?款提供額外等額擔保。這意味著,此類投資特別是下游電站投資,必須100%以其他資產覆蓋,如投資1億的項目,準備2000~3000萬的資本金,同時還要準備7000~8000萬的額外資產進行全覆蓋擔保,否則很難獲得銀行的授信資格。傳統的融資模式必須以資產抵押控制風險,這是光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因為這意味著相對融資總額,要求融入企業必須具有不少于20%的現金和大于80%的可抵押資產。如前所述,根據我國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要完成累計裝機任務,需要年新增投資至少1400億元,自有資金僅占20%,80%需要通過融資來解決,則意味著每年有約1120億元需要從資本市場進行融資。以資產抵押控制風險的傳統金融方式無法解決每年高達1120億元的融資需求。一方面,我國光伏企業可抵押資產規模的絕對值有限;另一方面,光伏產業可抵押資產規模的增長遠遠落后于融資需求的增長。

三、解決光伏產業融資難題的對策分析

成熟的金融環境構造成功的光伏產業。補貼力度的大小只能決定產業初始規模,如早期高速發展的德國和正在到來的中國、日本光伏終端市場建設;金融市場的完善才是決定產業長遠商業化發展的關鍵,如當前的美國光伏產業。各國光伏產業環境分析結果顯示:美國的補貼政策力度遠不如德國、中??和日本,但金融的多樣化服務遠超德國、中國和日本,正是成熟的金融環境使得美國的光伏發電終端市場建設穩健崛起。

(一)以具體差別化的金融扶持政策引導光伏制造業做大做強

針對產業飽和、生產過剩、但未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的上中游光伏制造產業,通過“光伏領導者計劃”,引導支持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產品質量好的企業和項目,建設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范基地、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促進先進光伏技術產品應用和產業升級。嚴格實施《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規范光伏行業發展秩序,引導落后產能逐步退出。鼓勵符合規范條件的骨干光伏企業充分發揮資金、技術、品牌等優勢,對運營狀況欠佳但有一定技術實力的光伏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引導和鼓勵金融系統對行業進行區別對待,對行業的領導者,對行業的龍頭企業、優秀企業需要進行重新評估,給予大力的支持,同時支持重點項目的技術研發,實現優勢劣汰,培育真正具有國際技術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通過國家相關財政專項基金,以及政策性銀行和新設立的投資性基金,加強對光伏企業兼并重組的資金扶持力度。充分發揮國家各相關銀行的引導作用,鼓勵商業銀行完善并購貸款制度,對兼并重組企業實行綜合授信,以收購標的的資產或股權作擔保。支持商業銀行完善對光伏企業兼并重組的信貸授信、管理培訓等金融服務。同時,拓展兼并重組融資渠道。允許符合條件的光伏企業發行優先股、定向發行可轉換債券作為兼并重組支付方式。

(二)構建系統協調的光伏電站產業政策,為光伏電站融資減少障礙

首先,通過中央或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建立銀企合作平臺,加強銀企對話溝通,消除銀企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鼓勵金融機構根據光伏產業發展及光伏電站建設特點開發多樣化、定制化的金融產品,如小額貸款優惠,資產證券化,延長放貸周期(15~20年)等。鼓勵地方政府和企業在試點地區,成立以企業信用為基礎,以市場化方式運作為核心的融資平臺。第二,逐步穩定地下調電價補貼,最終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以及與火力等傳統能源發電價格持平,無需再依賴國家補貼;但要使政策調整具有可預期性,改革電價補貼制度,簡化補貼發放程序,提高發放效率,減輕光伏電站的現金流壓力。第三,盡快出臺光伏電站規范條件,建立嚴格可追蹤的光伏電站質量檢測認證體系,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建立客觀權威的第三方數據;初步建立光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保障組件和電站符合設計預期,將質量風險降到最低,對光伏電站在選址、設計、施工和檢測等環節進行獨立客觀評估,為金融機構選擇投資項目提供可靠翔實的依據。同時,將金融機構對電站的要求,包括電站輸出功率,即性能、效率和電量等因素有效融入標準化程序中,為投資方和運營商提供電站篩選和評估的標準,同時也為保險服務提供數據參考依據。第四,建立光伏電站保險和擔保機制措施,使電站運營風險可衡量、可核算,為吸引投資和建立退出機制提供支持;成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擔保機構,或者鼓勵現有金融機構提供可再生能源項目融資的擔保服務。第五,加快建設新能源電力輸送通道,敦促電網企業應及時制定配套電網建設方案,協調推進配套電網建設和改造,做好光伏發電項目的電網接入和并網運行服務等工作,減少“棄光限電”現象的發生。

(三)積極探討新融資形式,逐步實現光伏電站市場的資產證券化

要解決光伏產業的投融資需求,一方面要在信貸市場改變以資產抵押控制風險的思維,轉而將項目未來收益權(售電收益)作為抵押;另一方面,在金融創新和資本市場,應該加速網絡金融產品和股權類融資產品的創新。從行業特征看,光伏電站投資成本大,回收周期長,但其優點在于一次投資,后續運營維護成本低,收益長期且穩定(20年電價補貼),可通過資產證券化引導保險公司、社保基金介入光伏電站的投資領域。資產證券化的優點在于風險可控,融資成本相對較低,同時波動性和流動性好。但從操作層面看,銀行金融機構和投資者介入光伏電站的投資領域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資產的標準化。應該通過證券化的方式將光伏電站資產穩定的現金流進行打包證券化,使其變成標準化的金融資產,并將該證券放到主要的交易平臺進行場內交易。

注 釋

①光伏融資不包含研發投入及資本金再投資。

篇3

近年來,光伏產業深受資本市場與各地政府的寵愛,至今中國已涌現出100多個產業基地,產能占據全球半壁江山。然而,2011年歐債危機、“雙反”調查的“外憂”與產能過剩、行業混亂的“內患”交織糾纏,曾經如火如荼的光伏產業進入“極寒嚴冬”。

一、光伏的光明未來

在經歷了2010年初的幾個月的強勁增長后,EPIA修訂了預測:2010年光伏系統安裝量將達到10.1GW至15.5GW之間,2014年全球年光伏安裝量將達到30GW。當然,這些也需企業的決策者、管理者和政府能源部門給予足夠的支持。雖然目前公布的全球光伏產能足以應付未來5年市場的發展。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由于需求模式變化而產生的暫時性短缺。逆變器和多晶硅將在未來數月十分緊俏。

2011年10月18日,美國SolarWorld聯合另外6家光伏企業向美有關部門提出申訴,要求對中國輸美光伏電池、組件等太陽能產品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11月29日,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14家中國主要光伏生產企業在北京召開新聞會,堅決否認美國“雙反”調查中的指控。此外,中國也指責美國向中國傾銷多晶硅。這次貿易戰將會給中美兩國甚至全球太陽能光伏行業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可能最終要在今年才能解決。

與之相伴的是已現端倪的光伏“破產潮”。德國太陽能技術公司SolonSE日前成為德國首家申請破產的太陽能上市企業。而英國政府日前宣布將削減50%的太陽能行業補貼,這無疑將置英國太陽能光伏產業于黑暗之中。

不過,對國內光伏企業而言,一個好消息是,《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將達到15GW,年發電量200億千瓦時。值得關注的是,這一指標較原目標高出50%。相關配套政策可能會在2012年密集出臺。

二、光伏發展的歷史

從第一次空間應用到現在,光伏業已經超過40年的歷史。過去十年,是強勁增長的10年,同時預計這種增長仍將在未來數年內持續。截止2008年底,世界光伏系統累計安裝量已接近16GW,今天,近23GW的系統安裝每年將產生約25TWh的電力。 (Shine注:德國地區一般每年每瓦可發0.8-1度電,西班牙光照較好地區在1度以上。)

歐洲截止2009年以近16GW的安裝量遙遙領先,占據約70%的光伏發電總量。而日本和美國分別以2.6GW和1.6GW緊隨其后。中國進入全球十大光伏市場之列,預計未來數年將扮演重要角色。

三、國內光伏技術狀況

中國的光伏產業在短短幾年內就做大了,但是,并沒有做強。這里面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光伏界對光伏技術應用方向認識不足。縱觀光伏產業內各種應用領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可以籠統地說,光伏技術在大規模應用上還不完善,為此,前一段時期建造的光伏工程,大多都是以示范或實驗的名義建造的。而這些示范類工程也只有幾種簡單形式,不妨對這幾種形式逐項分析一下。

1.逆變并網電站應用方式

這種應用可以大量的消耗電池板產品,對于光伏電池生產企業來說,無疑是愿望中的應用方向。但是,這里的問題也是顯然的。在經濟上分析,光伏電力的成本價格比常規電力貴得多,幾十年內都不會改變,同時,光伏電站的建造過程,也伴隨著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這使光伏電力的低碳和節約意義降低;從經營上說,并網是光伏電力對常規電力建造體系的占用,這會引起不同部門間的利益沖突,不符合市場經濟制度;從技術上講,光伏發電是不可控的自然狀態,脫離了電氣工程的規劃模式,不并網調度難以正常運行。同時,大規模的光伏發電系統與光電池小功率、低電壓單元特性構成矛盾,嚴重制約了光伏系統的規模應用,導致效率下降和故障頻繁的結果是電站壽命的大幅縮短。上述問題的確在影響光伏產業的規模發展,業內人士也為突破這些障礙做了頑強的的抗爭,由于問題的復雜性與多重性,一切努力都未見實效。

2.應用終端切入點

光伏建筑一體化具有不額外占用土地資源、原地用電減少輸電投資和輸電損失等特點。另外,光伏系統發電高峰與建筑用電高峰基本重合,可大大緩解電力緊張,保證建筑物的電力供應,對于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促進建筑節能減排有重要意義。

“屋頂”陣地越來越受到光伏企業的重視:2011年12月22日,總裝機容量為20.8兆瓦的全球最大屋頂光伏電站在湖南湘潭九華并網運行。

再就是屋頂光伏應用,也被業內看好。從實用上看,屋頂應用可以降低光伏電站的基建投資,以及增加了建筑用電的多元化。由于電站方案的先入為主和方便應用,屋頂應用也趨向于屋頂電站方式。其實,屋頂電站在降低成本上的意義尚不如電池板降價直截了當。目前,電池板價格已較呼吁屋頂應用之初縮水一半,加上補貼幾乎是白送,卻也沒有形成建屋頂電站的空前,這又是什么道理呢?除了有相當的屋頂不具備安裝電站的條件之外,就是電站本身的利弊讓市場做出了選擇。光伏電力究竟用于何處?并網,杯水車薪,還有可能影響電力網絡;獨立系統,不帶蓄電池就沒法使用,帶了蓄電池更是麻煩事。逆變,保護,供電時斷時續,電池頻繁更換……會令用戶望而卻步。熱水器這樣簡單的應用,都難登大廈之頂,何況高達千伏高壓的光伏矩陣,裝在屋頂上的隱患不得不讓人擔憂。所以屋頂電站被克林頓、施羅德這樣的政治家叫得雷響,卻沒下多少雨。

3.儲能的光伏照明系統產品

可是,也沒有實現成為一類綠色家電的預期。相反,很多作為扶貧和援助的光伏小系統,都在短期內由于無電區通電、設備損壞等原因報停、報廢。光伏小系統在理論上壽命要優于大功率集成。并且小系統對電池板參數一致性要求不高,可以消費掉電池生產中大量衍生的殘次品。在家電產品日新月異的時代,指望二十年不淘汰的電器也不現實。短期淘汰對于光伏發電來說,既不經濟,也不節能。另外,對于居住在城市之中的居民用電,除非因為經常斷電苦不堪言才會考慮到添置一部有儲能的光伏照明系統。這也不過是和應急燈差不多的價位才有一些銷路。

關于光伏路燈,這是光伏應用領域的異化現象。光伏應用被提升到可再生能源概念中,使一些對光伏技術一知半解的人,產生很多奇思妙想,光伏路燈和草坪燈應運而生。與草坪燈不同,路燈是公眾照明設施,不允許時亮時滅。光伏電力的不確定特性,不能依靠蓄電池去解決。用蓄電池的光伏路燈在經濟上比用市電輪流充電蓄電池的路燈還要昂貴,而且不穩定,有污染。光伏路燈完全是花大代價做光伏表演的道具,不是實用產品。在中國的現實體制下,缺乏應用價值的獨體光伏路燈,必然是出現在科學知識普及不足與行政管理制度不全又賣地有錢的城鄉結合區域。假定實用,它們應該在采光條件更好的高速公路和跨海大橋上最先得到應用。

PV-LED是光伏技術的最新應用。PV是光伏發電,LED是半導體電光照明。經過兩次光電、電光轉換,能量的利用效率達到2-3%。能用到什么地方呢――白天不見天日的地方的照明。這也許對人類向地下空間發展有用。光伏發電首先是用于外太空,其次是試圖用于地面,最終大量應用于地下空間照明。

總而言之,光伏產業發展起來了。中國的光電池生產也規模化了。但是,光伏應用技術發展滯后,成為光伏產業瓶頸。找到了光伏應用,就找到光伏產業的出路了。

參考文獻:

篇4

由于我校已經有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開設了高分子、化工類材料、金屬材料等專業,應用物理、物理學專業的方向就只有往半導體材料及光伏技術方向靠,而半導體材料及光伏技術與物理聯系十分緊密。因此,我們物理系開設半導體材料及光伏技術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半導體材料的形成原理、制備、檢測手段都與物理有關;其次,光伏技術中的光伏現象本身就是一種物理現象,所以只有懂物理的人,才能將物理知識與這些材料的產生、運行機制完美地聯系起來,進而有利于新材料以及新的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從半導體材料與光伏產業的產業鏈條來看,硅原料的生產、硅棒和硅片生產、太陽能電池制造、組件封裝、光伏發電系統的運行等,這些過程都包含物理現象和知識。如果從事這個職業的人懂得這些現象,就能夠清晰地把握這些知識,將對行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綜上所述,不僅可以在我校的應用物理學專業開設半導體材料及光伏技術方向,而且應該把它發展為我校應用物理專業的特色方向。

二、專業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施

(一)應用物理學專業培養方案改革過程

我校從2004年開始招收應用物理學專業學生,當時只是粗略地分為光電子方向和傳感器方向,而課程的設置大都和一般高校應用物理學專業的設置一樣,只是增設了一些光電子、傳感器以及控制方面的課程,完全沒有自己的特色。隨著對學科的深入研究,周邊高校的互訪調研以及自貢和樂山相繼成為國家級新材料基地,我們逐步意識到半導體材料及光伏技術應該是一個應用物理學專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從2008年開始修訂專業培養方案,用半導體材料及光伏技術方向取代傳感器方向,成為應用物理學專業方向之一。在此基礎上不斷修改,逐步形成了我校現有的應用物理專業的培養方案。我們的培養目標:學生具有較扎實的物理學基礎和相關應用領域的專業知識;并得到相關領域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初步訓練;具備較強的知識更新能力和較廣泛的科學技術適應能力,使其成為具有能在應用物理學科、交叉學科以及相關科學技術領域從事應用研究、教學、新技術開發及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時代精神及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適應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人才。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我們在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基礎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都分別設有這方面的課程,另外還在實踐教育平臺也逐步安排這方面的課程。

(二)專業培養方案的實施

為了實施新的培養方案,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入手。首先,在師資隊伍建設上。一方面,我們引入學過材料或凝聚態物理的博士,他們在半導體材料及光伏技術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另一方面,從已有的教師隊伍中選出部分教師去高校或相關的工廠、公司進行短期的進修培訓,使大家對半導體材料及光伏技術有較深的認識,為這方面的教學打下基礎。其次,在教學改革方面。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我們準備把物理類的課程進行重新整合,將關系緊密的課程合成一門。另一方面,我們將應用物理學專業的兩個方向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光電子技術方向的專業課程設置中,我們有意識地開設了一些課程,讓半導體材料及光伏技術方向的學生能夠去選修這些課程,讓他們能夠對光伏產業的生產、檢測、裝備有更全面的認識。最后,在實踐方面。依據學校資源共享的原則,在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開設材料科學實驗和材料專業實驗課程,使學生對材料的生產、檢測手段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并開設材料科學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夠把理論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為以后在工作崗位上更好地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總結

篇5

【關鍵詞】新能源;金融支持;第三方融資

一、新能源產業金融支持現狀及困境

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往往能帶來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但同時,金融支持新能源產業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的估測,從投資的需求規模和資金的投入規模來看,新能源行業將會有巨大的資金缺口。

首先,新能源產業缺少扶植政策。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依托于政府的激勵政策,如補助、稅收、低息貸款等。我國各級政府雖然已經轉變認識,但對新能源行業的投入十分有限。有必要制定政策積極引導,扶持企業健康發展,解決新能源企業資金短缺的難題。

其次,新能源企業缺乏融資能力。能源產業的主要推動力是國開行和商業銀行貸款,其他融資模式所占比例較低。新能源行業對銀行貸款過度依賴,融資渠道狹窄,多層次、全方位的金融市場體系尚未形成,資本市場不完善。新能源行業中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遠遠落后于新能源產業的進步和發展。在投資主體方面,政府專項資金必不可少,同時應該引進外來資本作為重要補充,與國際大型能源企業的合作不僅能緩解資金短缺,還能提升技術水平。大型國企和民企也應介入其中,在填補資金缺口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再次,貸款發放方向需要轉移。目前貸款主要發放于礦化能源,這加速了礦化能源的消耗與枯竭。循環經濟最大限度的應用了有限的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必須加大對其的支持力度。能源產業金融支持的重心應該由傳統能源行業逐漸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行業轉移,最終應該形成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行業為主導的永續發展模式。并且我國新能源企業大多為中小企業,在取得商業銀行貸款方面沒有大型企業順利,相對處于弱勢地位。

最后,新能源行業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由于國家政策尚不明確,未來技術發展方向不確定,新技術容易對剛投資的技術產生沖擊,從而產生較高的風險。前期投入高,投資周期長和沒有相應的風險保障機制對新能源企業的融資過程產生重重阻礙。

目前,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正在火熱進行中,在進行新型城鎮化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對環境和資源的保護。在城鎮化的過程中將會消耗土地及各種資源,西方國家在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中,總體而言節能環保和工業協調發展,我國也應盡量避免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高新科技企業不僅能帶動經濟快速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而且能夠促進可持續發展。太陽能小鎮將光伏技術和新型城鎮化相結合,可以給新型農村社區的發展以及小城鎮的建設帶來一些啟發。

二、太陽能小鎮金融支持現狀及困境

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可再生能源中發展最快的是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所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有望成為發展最為迅速的新能源行業。近年來,許多太陽能企業希望通過太陽能發電占領農村市場,但都由于成本過高沒有成功,太陽能小鎮緩解了一部分難題。

太陽能小鎮模式以光伏產業為紐帶,融合政府、企業、農民三方利益,將農民的自用土地及耕地流轉給企業,由企業進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依托光伏科技大棚項目,推廣“棚頂光伏發電、棚下農業生產”模式,發展特色現代設施農業。光伏技術和新農村建設結合在一起,一、二、三產聯動,形成光伏產業鏈條,拓寬盈利渠道,并且與大型能源企業形成戰略合作關系,不僅解決了發電的上網問題,而且獲取了大量的前期投資,同時還有了資金、技術等全方位的保障。

幾乎在所有新興科技項目建設過程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便是融資困境。金融配套服務設施為西方國家光伏產業繁榮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此可見金融服務的重要性。融資能力是開發商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然而目前種種現象表明光伏產業融資需求難以滿足。

大棚項目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補助和企業投資。國家重點扶持的是風電方面,對于光伏發電等其他方面缺乏重視。具體政策包括光伏建筑一體化補貼、農業清潔能源補貼、度電補貼、當地財政補貼等等。但國家有限制地發放補助的指標,并不是所有項目都有補助。企業投資方面,新能源行業的前期投入過高,比如光伏發電,光設備每畝成本大約為60萬元,以此算來,萬畝棚的前期投資需60億,且七八年才能收回成本,一般企業難以維繼。民企在投資大,回收期長的項目上存在著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問題,因此項目只能選擇中央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存在著融資渠道狹窄的瓶頸。

三、光伏產業第三方融資模式創新對我國的啟示

光伏產業的項目前期投資大,回收期長,必須有完備的金融支持來保證光伏產業良性發展。目前單純依賴于銀行信貸的融資方式遠遠不夠,需要探索更多的融資方式。雖然一些金融機構、國企和一小部分民企參與了新能源企業的投資,但資金數量較少,對于外來資本的引資力度不夠。個別企業發行過短期債券但在融資中所占比例很小,期貨和保險等金融工具基本沒有被利用,甚至一些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經驗基本為零,新能源產業急需拓寬融資渠道。

從國外對光伏產業金融支持的案例來看,德國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政府補貼,在國家層面推出系統性政策;美國根據地方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發展模式,傳統的融資模式包括大規模電網系統購電協議模型和中小型業主所有制模型。典型的第三方融資模型包括租賃模型和購電協議模型。租賃模式中,用戶不需要支付前期費用,只需按月或季度支付租金。購電協議模式是指用戶在屋頂安裝光伏系統,以固定的價格購買屋頂裝置所產生的電能。另外,金融市場競標式融資模型是企業在融資平臺進行融資,并與用戶進行后續結算。分散投資社區化融資模型是以社區為單位,通過社區化融資平臺來綜合和吸納分散的個體投資者。

目前中國光伏產業融資依然以銀行為主,并且投資項目局限于國家扶持的大型項目,而對于中小型項目或未被國家列入示范工程的項目,則由于回收成本周期長,投資風險大等原因很難融資。另外,國內光伏發電市場不夠成熟,法律體系和行業結構不完善,導致一些嘗試做第三方融資服務的公司信用評級很低,投資商沒有信心對其進行投資。依照國外經驗,第三方融資模式的創新金融支持在未來應該是主要的配套金融產品。借助第三方融資方可以讓使用者免于交納初始系統的安裝費用,僅支付后期使用費用,這種第三方融資模型對我國光伏產業的金融支持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為了解決融資難題,國家應該首先加強補貼政策,除了大中型示范工程項目,尤其加強中小型光伏發電項目。這樣有利于增強投資者信心,第三方融資模式才有可能逐漸發展起來,進而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其中,使中小型光伏企業融資越來越順利,有利于光伏裝機的規模化和跳躍性增長。同時還要盡快實現“平價上網”,降低發電成本是在居民用戶中發展小型光伏發電系統的重要保證。

以政府激勵政策為基礎,光伏企業可以嘗試發展成為第三方融資商,為用戶提供租賃模式或購電協議模式,在融資平臺上進行融資,以社區為單位為分散的投資者提供社區化融資模式,加快光伏產業發展進程。通過融資,企業可以盤活現有資產,獲取更多資金來進行電站的建設,形成良性循環,滾動開發。第三方融資公司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光伏企業負責屋頂電站的研發及安裝,發展新客戶,雙方發揮自身優勢,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得光伏企業可以長期運營電站,突破融資瓶頸。

歐美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發展比中國早很多,可以借鑒其政策法規和融資模式,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因地制宜創造出適合我國市場的新型融資模式。我國和西方國家各方面背景不同,不能簡單套用和復制其融資模式,中國光伏產業的金融支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高小瓊.加快推進金融與新能源產業互動發展[J].中國金融,2010

[2]蔣先玲,王琰,呂東鍇.新能源產業發展中的金融支持路徑分析[J].經濟縱橫,2010

[3]梁猛.節能減排的金融支持之道[J].中國金融,2009

[4]中國人民銀行新余市中心支行課題組.以金融創新促光伏產業集群式發展[J]. 中國金融,2009

[5]馬曉微.能源部門融資主要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能源,2010

[6]顧海峰.金融支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機理性建構研究[J].上海金融,2010[7]鄭婧淵.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9[8]嚴長德,孫楊.科技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國際經驗及啟示[J].金融縱橫,2007

[9]張鋼.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金融經濟,2007

[10]李正雄,杜濤.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投融資問題探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5

篇6

2014年9月當國家電網董事長劉振亞所寫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面世后,他始終堅持一個觀點: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導,全球互聯泛在的堅強智能電網。

作為中國智能電網的先行者,國家電網對智能電網的發展進行了持續探索。不過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僅僅依靠國家電網,中國能源互聯網還不能完全覆蓋,需要很多在國網體系以外的能源電力企業參與能源互聯網的建設,而光伏產業正是最主要的清潔能源之一。

2015年,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互聯網+”概念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與此同時,能源領域已經開始探索開拓有利于產業發展的互聯網道路。

據了解,目前從光伏全產業鏈上來看,行業中正掀起了一場從制造端、應用端,到融資租賃等環節的光伏互聯網浪潮。這番熱情的背后,則是巨大的清潔能源市場。

在劉振亞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一書中指出: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目標。屆時,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0%左右,每年可替代相當于240億噸標準煤的化石能源,減排二氧化碳670億噸、二氧化硫5.8億噸,全球能源碳排放115億噸,僅為2009年的50%左右,可以實現全球溫升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同時,全球能源互聯網累計投資將超過100萬億美元。

不難看出,光伏在清潔能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未來的光伏市場可想而知。而一直致力于分布式電站開發的航禹太陽能董事歐文凱向媒體表示,眾多光伏企業在剖析自身優勢之后,都在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光伏互聯網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試圖將互聯網的思維和光伏產業進行結合,目前已經有公司初具成效。

據了解目前中國光伏行業和行業外的資本,都將目光集中到了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上來,因為電站建成并且并網發電之后能夠帶來幾十年持續的收益,而電站的轉換率成為一個電站效益高低的關鍵。

能源行業大佬開始布局

當前,與“互聯網+”結合已成為光伏市場的最大賣點,攜手“互聯網+”也為光伏產業的發展創造出無限想象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強大的顛覆能力對光伏產業既是發展機遇,也是巨大挑戰。部分看似無堅不摧的光伏龍頭企業,極有可能在短期內被率先找到“互聯網+光伏”新路子的小企業顛覆。

在這個革故鼎新的過程中,光伏企業要想抓住機遇,首先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互聯網化商業模式。據了解,目前光伏互聯網結合的模式大體分為以下幾類:光伏制造領域的B2B平臺、光伏系統服務領域的B2C和B2B平臺、第三方大數據運維公司、互聯網眾籌和互聯網金融、光伏電站交易平臺、光伏發電量交易平臺。

日前,華為集團在黃河上游水電的大型地面光伏電站項目中,將數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與光伏發電技術相融合,通過“智能化”提升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和運營管理效率。同時,華為還通過無線寬帶集群和多媒體運維系統,實現專家和現場運維人員協同工作,用實時的視頻和語音通訊,讓遠程專家提供“一站式”專業、安全、準確的技術支持。數據實時采集、云存儲、大數據挖掘及在線專家分析系統,可使電站自動體檢,給出最優清洗、部件更換和維護等建議。

而光伏行業龍頭協鑫集團目前已經建成并布局“六位一體”能源微網、清潔能源電商交易平臺、能源智能建筑、區域能源互聯中心、“能源+互聯網金融”等領域。在從多晶硅到光伏電站全產業鏈生態圈的構建中,互聯網將成為協鑫集團整合金融、產業、市場及服務等各種資源的重要工具。

此外,數月前,作為能源互聯網技術服務提供商的遠景能源,也推出了以太陽神名字“阿波羅”命名的第三方光伏電站管理云平臺。行業大佬的諸多新動向表明,光伏產業正在開始加速與互聯網的融合。

大數據支持新能源行業

光伏互聯網市場的炙手可熱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兩者結合的諸多不確定性。在國家力推的背景下,光伏產業仍未呈現繁榮發展的景象,究其原因,有效數據的缺失導致投資光伏電站風險過大,進而“逼退”金融投資機構是重要原因。

而在光伏數據的收集上,國內光伏電站已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經驗,國內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數據采集模式并高效運作。“有了大數據基礎,國內光伏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才能走得扎實。”歐文凱說,“逆變器作為光伏電站運行數據的集散地,完全可將其看作是能源互聯網在可再生能源電源側的‘入口’,這也是光伏電站相關大數據采集的唯一端口。”

逆變器龍頭企業陽光電源已意識到互聯網大數據平臺的市場潛力。4月1日,陽光電源宣布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基于全新的“智慧光伏云iSolar Cloud”平臺,共同推動新能源向“互聯網+”的產業革新。陽光電源此次強勢涉足互聯網,引起行業極大關注,近20年逆變器生產、太陽能電站運維管理采集的大數據會令人刮目相看,被行業認為是光伏互聯網合作邁出堅實的一步。同時,數十萬太陽能電站接入“阿里云”,變身“互聯網+”發電站,對電力行業乃至整個新能源產業都將產生深遠的啟示性影響。

據了解,陽光電源僅一項新型的智能精準解決方案,預計每年就可為光伏電站提升3%-7%的收益。未來,陽光電源將融合企業太陽能電站的運維管理經驗以及全球領先的系統設計能力和產品技術,通過阿里云提供海量的計算、存儲和網絡連接能力,向太陽能電站提供智能運維服務。

“光伏發電將從單一的電站管理進入集團化電站管理階段。”陽光電源副總裁趙為告訴記者,“我們的光伏運維經驗和大數據基礎與阿里云計算的結合,為光伏產業里程碑升級提供了最好、最具想象力的平臺。”

航禹太陽能董事歐文凱向媒體表示,眾多光伏企業在剖析自身優勢之后,都在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光伏互聯網之路,圈里的人都在試圖將互聯網的思維和光伏產業進行結合,目前已經有公司初具成效。

篇7

關鍵詞 光伏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 G64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2)26-0031-04

隨著全球性常規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供給的日益緊缺以及環境污染和氣候變暖問題的日益嚴峻,開發新型替代能源已刻不容緩。太陽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新能源,太陽能光伏發電則是一種零排放且能夠規模應用(獨立發電及并網發電)的能源技術,其開發與利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據歐盟聯合研究中心預測[1],太陽能光伏發電在21世紀將替代常規能源,而且將成為世界未來主要能源供應的主體,到本世紀末太陽能發電量將占全世界發電總量的70%。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猛,自2007年起就一直位列世界光伏制造大國的首位。然而,與之不相適應的是光伏專業人才緊缺,尤其是從事實際光伏產品制造、光伏系統的使用和維護檢修等生產應用領域的技能型人才非常匱乏。相關資料顯示,2010年我國光伏產業產值超過30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30萬人。預計未來3~5年,我國光伏產業年產能的增速有望超過35%。由此推算,國內光伏企業人才需求量巨大。

一、光伏專業及其人才培養現狀

由于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在2000年以后才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我國也是近幾年才得到快速發展。因此,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太陽能光伏專業都是一個全新的專業。目前,國外僅有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大學設立了專門的光伏與可再生能源工程學院,并開設了光伏與太陽能本科專業。國內少數重點大學(如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等)雖然成立了與光伏材料研究相關的研究所,但主要培養博士與碩士層次研究型人才。國內其他大學一般是在原有專業基礎上設立太陽能光伏方向,如山東建筑大學在建筑學專業下設立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方向,河北科技大學在應用物理專業下設立太陽能光伏方向,南昌大學在材料物理專業下設立光伏發電技術方向,江西科技學院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下設立太陽能光伏工程方向,江西新余學院則專門開設了專科層次的光伏材料加工與應用技術專業。

與傳統專業相比,目前我國應用型光伏專業開辦時間比較短(普遍僅有2~3年時間),人才培養還處于摸索階段。

二、“兩平臺+能力模塊”人才培養模式概況

“兩平臺”是指在課程體系中設置通識教育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兩個平臺。“兩平臺”內設置的課程相對穩定,其作用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教育、基本技能訓練和基本應用能力培養。其中,通識教育課程平臺由學校層面統一協調管理,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為學生奠定素質基礎;而學科基礎課程平臺以專業所屬院(系)管理為主,強調與專業交叉、融合,拓寬專業口徑,以滿足多個專業方向的需要。

“能力模塊”是指在課程體系或實踐教學環節中設置多個課程組合或實踐教學環節組合,形成多個教學模塊,其作用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專業技能訓練和應用能力的培養。“能力模塊”強調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為核心,注意與畢業設計緊密結合,設置系列專業方向課程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訓練,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能力模塊”屬于專業教育內容,由專業所屬院(系)設置并管理,以利于各院(系)根據自身的學科優勢與專業特點設置“模塊”并組織教學,其課程設置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與針對性,可以隨社會需求進行相應調整。

三、基于“兩平臺+能力模塊”的光伏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特色

以江西科技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太陽能光伏工程方向)本科專業建設為例。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既不同于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所培養的理論型人才,也不同于職業性院校所培養的實用性技能人才。其不僅要掌握現代社會生產、建設與服務一線從事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各種高級技能,還應具有將高新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即具有設計和開發能力[2]。基于此,學校將光伏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立足于區域經濟的行業發展,培養具備太陽能光伏工程方面知識和設計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線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二)課程體系設計

基于“兩平臺+能力模塊”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對光伏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構建,如圖1所示。

光伏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能力包括社會能力、專業理論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三個方面。

社會能力的培養依托文化基礎課程,包括英語、數學、計算機基礎、物理、人文等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良性競爭能力、職業道德能力、健康心理能力以及人際交往協調能力等。社會能力培養一般安排在第一學年。

專業理論能力的培養依托專業理論課程,包括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機械設計基礎、工程力學及工程材料、電工電子基礎及實習等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機械加工設計能力以及電子電工基本操作能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工程理論素養,為后續光伏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打好基礎。專業理論能力培養一般安排在第二學年。

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依托專業技術課程,包括太陽能電池材料、硅片加工技術、材料物理導論、半導體物理學以及光伏發電系統的設計、施工及應用等課程,主要培養光伏材料制備能力、光伏電池加工能力、光伏電池性能檢測能力和光伏系統設計及應用能力,具備這四大能力的光伏專業人才,可以在生產一線從事生產制造、設計、質量控制、產品檢測及產品服務等工作。專業技術能力培養一般安排在第三、第四學年。

應用型本科課程教學強調將基礎理論與專業理論有機結合,使學生“精專”與“博通”并舉。因此,在理論課程知識方面強調“實基礎”。所謂“實”,是指實在、實用,即基礎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3]。在課程內容上,從光伏產業需要的知識能力出發,對課程進行適當整合、精簡處理。例如,可以對《材料物理導論》和《半導體物理學》中內容接近的部分進行整合,對教材中出現的大量不易理解的公式推導過程進行簡化。創新教學手段,綜合利用各種方法進行引導,以“用”導“學”,以“用”促“學”。如利用多媒體將光伏材料的制備、太陽電池的加工、光伏系統的設計及應用等知識點以圖片和視頻的案例形式展示給學生,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太陽能光伏專業作為新興特色專業,目前缺乏現成的、公開出版的、具有針對性的教材。為避免課程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光伏專業教材開發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聘請在光伏企業有工作經歷的工程師授課,把企業所需要的知識、信息及時反映到課程中來;二是專業教師根據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特點,編寫教材。

(三)實踐教學資源建設

從江西科技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太陽能光伏工程方向)本科專業培養方案的課程構成及學分比例(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其實踐教學課時占總教學課時的比例達33.2%,其中,集中實踐環節的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達到17.22%。實踐教學主要在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完成。

在光伏專業學科基礎實踐課程中,主要是電子電工實訓和數控加工實訓。電子電工實訓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常用電子元器件的識別選用、常用電子儀器儀表的使用、常用接線與電工線路布線、印制電路板設計與制作及電子產品的裝配與調試等電工電路基本技能。數控加工實訓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金工實訓、數控工藝及加工程序的編制、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實訓、數控加工仿真實訓及加工中心實訓等機械加工基本技能。電子電工實訓和數控加工實訓主要是為后續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設計施工及光伏電池加工封裝實習打下基礎。

在光伏專業技術能力模塊實踐課程中,校內實驗實訓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太陽能電池工藝及性能實驗室完成太陽能電池串焊、太陽能電池電特性(如太陽電池的開路電壓、短路電流、填充因子、轉換效率等)檢測等訓練;二是在太陽能光伏系統實驗室,完成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組裝以及各部分(如蓄電池、控制器、逆變器等)的使用、維護訓練;三是在光伏發電模擬系統實驗室完成LED光伏照明系統、光伏物聯網氣象站、光伏充電器、光伏屋頂系統、新能源汽車系統等應用實驗。條件允許的學校甚至可以組建達到一定發電規模的光伏太陽能發電站,不但為實驗室提供能源,還可以作為實訓基地來使用,讓學生參與一些管理、維護和檢修工作。

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對于光伏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十分必要。首先,可以解決學校實驗室建設經費不足的問題。因為一條光伏生產線(尤其是偏中上游的晶體硅太陽電池材料生產線)的投入成本巨大(均在億元以上),學校不可能建設一條完整的生產線供學生實訓。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可以滿足學生認識實習(如硅材料的提純、硅棒的拉制等)和生產實習(如硅棒及硅錠的切片、PN結的形成、減反射膜的蒸鍍、金屬電極的制作、太陽電池片的層壓封裝等)的需要,從而使學校可以集中精力建設投資相對較小的太陽能電池性能測試實驗室及光伏系統應用實驗室。其次,學校可以定期派送校內專任教師到合作企業鍛煉,促進學校“雙師型”隊伍的建設。最后,可以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因為光伏專業的就業面窄,畢業生的就業選擇相對較少,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就業問題。如江西科技學院在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雙方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學生在訂單企業頂崗實習和就業。

參考文獻:

[1]Waldau A J.A European Roadmap for PV R&D [C].3nd World Confe- rence on Photovoltaic Energy Con- version,Osaka:2003.

[2]賈慧敏,趙艷芳,李珍.面向市場設專業變中求新建特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27):31-32.

[3]汪祿應.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建設[J].大學教育科學,2005(2):42-44.

Analysis 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of Photovoltaic Special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GUO Lian-gui,ZHANG Hong-tao,ZHOU Qing,ZENG Yu

(Jiangxi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chang Jiangxi 330098,China)

篇8

“早知道這么難就不出來做企業了。”作為合肥工業大學的一名教授,曹仁賢16年前離校創業時,并沒有預見到光伏行業是如此跌宕起伏。相比堅持時的孤獨、深陷困境時的無助、轉型期的迷茫以及處于巔峰時的高處不勝寒,曹仁賢在《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面前沒有掩飾對當初教書幸福時光的懷念。

當市場把一個行業高高舉起又重重摔下時,不在其中的企業體會不到當時的慘狀,這需要極強的心理素質,但曹仁賢和其創辦的陽光電源在行業的每一次峰回路轉時都抓住了機會。

創業之后經過將近10年的等待,曹仁賢終于迎來了全球光伏市場的春天。但此時陽光電源卻面臨著資金周轉困境,不得不引進700多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恰恰是這筆風險資金,為其打開歐洲市場輸送了血液。

在全球光伏市場啟動之前,陽光電源安全渡過了資金困局。

當2011年全球光伏寒風凜冽時,曹仁賢剛剛完成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中國政府為拯救光伏產業,開啟了內需市場。曹仁賢以資金之劍,再次率領合肥當地的光伏企業開始“西進運動”——在甘肅酒泉等陽光資源豐富的中國西部地區投巨資建立大型發電站,向光伏發電站領域進軍。

在全球光伏市場危機之后,陽光電源力促在光伏產業中的再次逆變。

合肥光伏夢

陽光電源是合肥光伏產業中的孤獨者。

1997年,曹仁賢從合肥工業大學辭職下海創立了陽光電源公司,主業圍繞電力電子在新能源中的應用。此時合肥的光伏產業一片空白。

合肥光伏產業真正起步于2009年,已經創業12年的曹仁賢在合肥光伏集聚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2009年9月6日,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小峰受邀來到陽光電源公司總部,參觀考察了陽光電源的產業基地、并網發電站和科研中心。

賽維LDK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太陽能硅片生產企業,與陽光電源是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因為工作關系,曹仁賢與彭小峰關系密切。

彭小峰的到來并不僅僅是看看陽光電源的逆變器,或者與曹仁賢敘敘舊。當天,時任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接待了彭小峰,邀請后者在合肥投資建廠。

2010年3月9日,孫金龍率團考察了賽維LDK在江西新余市的總部,后來促成了賽維LDK在合肥投資大型光伏項目。8月15日,占地9.11萬平方米的合肥賽維LKD 1600兆瓦的光伏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也是當時全球規模最大的一次性開工建設的光伏項目。項目落地合肥后,賽維LDK總部所在地的新余市官員甚至指責彭小峰為什么不把項目放在新余。

依托賽維LDK項目,合肥光伏產業走上了快車道,海潤光伏、晶澳太陽能、彩虹光伏等一大批光伏項目落戶合肥,總投資超過了220億元。

而合肥光伏異軍突起的背后,除了合肥政府的搭臺之外,曹仁賢以及陽光電源所積累的光伏人脈資源發揮了橋梁作用。

“作為本土光伏產業領頭企業,陽光電源在合肥光伏產業招商引資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做光伏電站必須用到逆變器,陽光電源可以看做是一個樞紐,很多知名光伏企業都與其聯系緊密。從某種角度講,陽光電源及曹仁賢對合肥光伏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合肥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文松告訴《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

十年等待

“創業之初我就考慮,如果做同質化嚴重的產品,很長時間內肯定毫無優勢可言,要做就做把技術、專業真正投入應用的公司。”曹仁賢按照這種思路在光伏產業鏈上選擇:多晶硅太過于專業,電池組件技術投資生產門檻不高,而做光伏電站國內還沒有市場。

曹仁賢最終鎖定了逆變器。逆變器本身技術很簡單,但其中涉及微電子、新能源、半導體等多種技術,要想做出特色并非易事。

創業初期,陽光電源生產的逆變器只能用于小范圍市場,比如西北地區牧民家的電視機、衛星接收機的供電、部分村莊供電。隨著技術逐漸成熟,其業務范圍逐步延伸到工業、通信領域,包括南疆鐵路、青藏鐵路等。

2002年,陽光電源迎來公司的第一次轉型機會,承擔了國家“送電到鄉”工程,為西部不通電地區送去太陽能電力。第二年,陽光電源憑借技術優勢,研制出中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并網逆變器,這臺逆變器至今仍在穩定地運行。憑借這一成果,陽光電源前面的路似乎順利了些。

當時全球氣候變暖,能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國外開始大面積應用并網系統,這是陽光電源一直夢寐以求的機遇。然而當時國內電力系統體制相對保守,雖然他多次試圖說服電力部門,但都沒有成功。

無奈之余,曹仁賢只能把目光轉向國外市場,著手向國外出口逆變器。通過幾年的探索,到了2009年,陽光電源的逆變器已經做得風生水起。“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幾乎是只要能做出來就會有人要。”曹仁賢如此描述當年的情形。

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大家對國外市場認可程度高,而國內當時對于技術的認知度明顯不足。歐洲的市場門檻很低,技術門檻卻是最高的。“技術門檻恰恰是我們能克服的。”曹仁賢介紹。

當時陽光電源的海外市場主要是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歐地區,現在陽光電源的產品才進入德國等主流光伏市場。中國企業把逆變器賣給德國,可能90%的人不相信,因為德國的光伏產業實力有目共睹。

在當時,歐洲無疑是中國光伏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再加上美國,整個歐美市場占到中國光伏產品出口量的80%以上。而在全球市場上,中國的光伏產品已經壟斷其中的六成。

如果說,追逐財富是光伏產業狂飆的原動力,那么歐洲光伏市場的巨大需求,則為這場瘋狂的追逐安裝了加速器。

資本之劍

在行業低谷之初的2011年,之所以陽光電源能夠比其他光伏企業活得更滋潤一些,因為它在這一年引進戰略風險投資,實現了成功上市。

上市之前,在發展方向選擇上,陽光電源曾多次徘徊。國外市場開始萎縮,而國內市場尚未啟動,那段時間,陽光電源的公司戰略一度十分混亂。為了生存,公司著手接觸新能源之外的很多業務,包括應急電源、UPS電源、開關電源等。

陽光電源是從事新能源業務的公司,如果長久堅持生產這類產品,必然會造成品牌認知度、集中度打折。幸好這一混亂狀態沒有持續太久。2007年7月,風險投資的加入,把陽光電源拉回了正軌。

“引進戰略投資就要以股份稀釋作為代價,但出于無奈,而且這對企業發展是有好處的。”回想起來,曹仁賢認為當時引進戰略投資恰逢其時,“引進早了,可能導致企業股份過多外流,失去自身價值,而引進晚了,可能公司就破產了。”

引進來自意大利的戰略投資以后,陽光電源認識到之前的戰略錯誤,趕緊做減法,把各種邊緣產品全部砍掉,雖然這些產品當時的效益不錯。

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做兩件事情可能成功,做三件事情是注定失敗的,我們抵制住誘惑,只堅持做逆變器,保住了公司核心競爭力。”曹仁賢說

隨著戰略投資的注入,陽光電源的資金缺口馬上得到補足,公司規模迅速擴大。公司有了錢,信心似乎也足了,引進的700多萬美元讓陽光電源有了在兩三年內做幾件大事的底氣,而不再縮手縮腳。

此外,在引進資金的同時,陽光電源也引進了人才,帶動企業內部變革。當時,陽光電源通過國際獵頭公司幫其搜求人才,健全和完善董事會制度,還進一步提高了產能和研發能力,并且開始嘗試賒銷方式。變化帶來了新的希望。

西進運動

2011年,光伏行業步入低谷。

“一家企業如果有核心技術優勢,一般是可以成功的。但如果公司技術是山寨的,則注定面臨失敗的結局。”在曹仁賢看來,瘋狂的模仿和復制是光伏產能過剩的根源。

像產能過剩最為嚴重的多晶硅和太陽能電池板,國內很多企業引入國外生產線,運回來后插上電,生產線就能運作。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產能,在利益驅使下大舉跟風擴產,注定了產能過剩的結局。

有些投產稍晚的企業,甚至沒有來得及收回投資就瀕臨破產。合肥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王文松介紹:“經常有本地企業抱怨,如果企業早投產一年,最起碼投資基本可以收回來。”

因為擁有核心技術優勢,陽光電源沒有陷入這場瘋狂的低水平內斗中,但也不可避免地成為被模仿的對象。陽光電源研制出新產品,會有企業偷偷復制,甚至不管產品尚處于不成熟期,把陽光電源電路板上畫錯的地方也照葫蘆畫瓢地搬了過去。

得江山易,守江山難。曹仁賢通過加大研發投入來保持相對領先優勢。“我們每年投入近億元來做研發,通過不斷地積累微創新,進而做到突破性創新,實現產品性能革新或者降低成本,才把跟風者的‘武功’廢了。”曹仁賢說。

當時,僅逆變器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殘酷。有一組數據可以佐證,2011年,在德國慕尼黑光伏展會上的逆變器廠家有500多家,到了2013年,就只剩下幾十家了,廠家死亡率高達90%。

2011年下半年,為了拉動內需、提振光伏產業,合肥市政府提出光伏行業“走出去”戰略,把本地龍頭企業打包推到西部,在西部開發電站,消耗企業過剩產品。

“我們的想法是充分利用合肥光伏產業的基礎,通過政府推動,拓展西部市場,在西部打造一個光伏三峽,實現產能釋放,拉動本地企業發展。”王文松先后6次深入酒泉和嘉峪關,為合肥光伏企業和當地政府牽線搭橋。

由于當時合肥其他企業資金比較困難,而陽光電源剛剛上市,資金相對充足。曹仁賢決定在合肥市政府啟動的“西進運動”中,帶頭在西部陽光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光伏發電站。合肥市官方把這一行動稱作“借光發展”。

在陽光電源的帶領下,海潤光伏、晶澳光伏、賽維、中南光電等合肥企業都參與到“借光發展”計劃中。事實上,西部地區也有招商引資策略,即拿資源換制造。西部地區政府給企業審批,讓企業在西部建光伏電站,但需要企業在西部建廠,包括生產組件、電池片等。

陽光電源和甘肅地方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推動設立酒泉(合肥)光伏產業園,并和三峽新能源投資9億元建設100兆瓦的酒泉光伏發電站。電站由陽光電源提供逆變器,其余組件大多優先選用合肥企業的產品。

此時,整個光伏行業依然低迷時,做光伏電站的市場前景并不明朗。擔綱之后的陽光電源或許產生了些許悔意。但曹仁賢認為,合肥市發起的“西進運動”是包括陽光電源在內的光伏企業向光伏電站業務轉型的關鍵一戰,會堅定地走下去。事實上,近期堅挺的股價恰是對曹仁賢決策的強力支持。

分布式探索

嘗到集成電站甜頭的陽光電源,除了在西部建設電站外,自然不會放過家門口的機會。

陽光電源首先在公司的屋頂全部裝設光伏發電站,所發電量除生產用外,還有一部分送到國家電網。“作為一家大型生產企業,我們不僅沒有用國家電網的電,還為其輸送了電量。”曹仁賢對此顯得頗為自得。

而陽光電源在東部地區的第二個分布式電站很快將在榮事達公司屋頂上開工建設,該電站為10兆瓦。“我們在合肥的大型物流中心屋頂、公共大型建筑屋頂籌劃建設電站。”曹仁賢表示,考慮到屋頂承重問題,每個選擇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考核。

其實,建設電站能夠順利實現并網發電,這與合肥市政府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在國務院出臺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相關政策的同時,合肥市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光伏產業發展和推動示范應用的“一攬子”政策。這些政策的理念、內涵和措施都與國務院出臺的政策契合,其中包括合肥市在全國范圍內首個對光伏電站每千瓦時電補貼0.25元的政策等。

在曹仁賢看來,在光伏行業發展趨勢不明朗之際,政府直接給企業補貼并不合理,因為很難確定哪家企業該補、哪家不該補,還容易受到國外企業的質疑,而補貼終端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做法。

這期間,合肥市政府還主導了光伏下鄉,在肥東、肥西等縣選擇了100戶貧困戶家庭,政府投入300萬元資金免費為其建屋頂電站,電站建成后的運營和維護都由政府負責,電站收益完全歸貧困戶所有。這100座屋頂電站已經完成招投標并開始建設,預計今年10月底實現并網發電。

這種模式非常具有借鑒意義,我國西部還有不少貧困戶,一旦合肥光伏電站扶貧模式能夠成功,對于西部地區發展有巨大的借鑒意義。

通過計算,按照合肥的光照條件,這100戶貧困家庭依靠屋頂電站,每年都能有2500元左右的收入。幫助其建立屋頂電站,既解決了扶貧問題,又對光伏屋頂電站建設起到了示范作用。合肥市市長張慶軍評價這項工程:“讓貧困戶躺著也能發點小財。”

合肥市政府還鼓勵有能力的富裕家庭申建屋頂電站。今年6月,合肥市在肥東選擇了5個村干部帶頭示范建設電站,這些電站已于6月28日實現并網發電,現在每戶每天發電15千瓦時左右。

這些受益的帶頭農戶曾經專門對王文松致謝:“原來我們家買了很多家庭電器,空調、冰箱、洗衣機、微波爐,但大多只是擺設,太費電根本不敢用,現在自己發電自己用,用電器再也不擔心費電了,剩余的電還可以賣給國家電網。”

這幾句話深深地觸動了王文松。在他看來,屋頂上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對家電在農村市場的普及也有巨大拉動作用,當老百姓不用擔心耗電時,家電必然能在農村市場得到進一步推廣。

風險未卜

目前合肥市光伏應用電站建設如火如荼,但在曹仁賢看來,這種順利背后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關鍵的是并網問題。雖然現階段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等光伏電站并網得到國家電網合肥供電公司的支持,但畢竟涉及利益競爭,而利益的調節是最難的。

“你從別人碗里挖飯吃,對方未必真心愿意。我們關注的是長期的、可持續的合作機制。我認為應該采取措施給利益受損方補償,比如和用戶合作時,通過電價打折或者租賃屋面來進行。”曹仁賢說。

除了這種雙方配合局面能持續多久需要打問號,彼此之間的配合也是問題,如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過程中涉及到計量,但計量表很貴,電站所有的計量表應該誰來出錢、大型屋面光伏電站的防火等安全問題由誰來考核等很多細節,都還沒有徹底、明確地解決方案。一旦出現著火事故,必然會帶來不少阻力,說不定消防部門會禁止在屋頂裝設光伏電站設備。這些隱性問題的存在,導致家庭在申請建設屋頂光伏設備時會有所顧慮。

此外,合肥出臺地方補貼政策,還沒有上升為一種法定政策。曹仁賢坦言,他有次申請銀行相關貸款時,被銀行反問補貼政策是哪里出臺的。他希望合肥市人大常委會能通過文件的形式把政策固定下來。

光伏電站建設業務占陽光電源所有業務比重或許會逐步增加,但曹仁賢坦言,他還沒找到陽光電源在電站建設方面的最核心優勢:“要盡快找,如果非說要有,只有基于逆變器上的品牌效應和對于電力電子技術的積累和延伸。但這又是一個問題,如果電站業務做不好,可能會對辛苦建立的品牌造成負面影響。”

篇9

近年來,我國出口貿易摩擦不斷,無論從案件的數量、規模,還是涉及的產品、行業、國家與地區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據資料顯示,我國已連續19年成為遭受國外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而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的增加,與我國長期以來采用的傳統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有著密切關系。

例如,河北省以傳統鋼鐵、石化、建材等資源型工業為基礎,經濟發展的粗放度較高,在全國就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河北省出口居于全國第十位,出口比重僅占1.5%左右,而遭受的出口貿易摩擦的案件數量卻較高。因此,深入分析河北省出口貿易摩擦的特點及原因,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對發展河北對外貿易健康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一、河北省出口貿易摩擦的特點

(一)出口貿易摩擦涉案數量多、比重大、增長迅速

據商務部的資料顯示,從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間,我國應對的國外貿易救濟措施的案件一共842起,涉及案件金額736億美元,其中涉及河北省的案件數量共計254起,占31.28%。2012年國外共對我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保障措施、特保調查77起,案件涉及河北省的數量為42起,即54.55%的國外貿易救濟案件與河北省的出口貿易有關。從總體上來說,十年來河北省出口貿易摩擦的案件數量、企業數量、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及涉案金額也越來越多(見表1)。

從涉案的情況來看, 2006年開始無論是涉案數量還是涉案企業,以及涉及到的國家、地區和金額,均呈現波動式增長增加的現象。2006年共有14個國家和地區對河北省出口產品實施貿易摩擦共有35起,同比增長288.89%,涉案企業為101家,同比增長90.57%;2008年共有11個國家和地區對河北省實施貿易救濟措施調查案件共40起,涉案企業33家;2011年雖然與上年持平,涉案企業465家,同比增長75.47%,但涉案金額則高達4.6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5倍,其涉案企業數量和涉案金額均創歷史最高紀錄。

2012年是河北省遭遇貿易救濟案件最多的一年,達到了42起,比2011年又增長了50%。

而且,2012年超千萬美元的較大案件多達8起,占當年全部案件涉案總金額的96.84%;而2013年上半年,國外對華涉及河北省的貿易救濟案件呈現新的特點,涉案金額同比大幅下降45.25%。

(二)反傾銷仍是出口貿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2002-2013年河北省遭遇到的國外貿易救濟案件中,貿易救濟形式多樣,包括反傾銷、反補貼、雙、保障措施等,但反傾銷依然是主要貿易摩擦形式,而且這種態勢還會繼續保持,但雙反案件和反補貼案件有上升趨勢(見表2)。如2012年的42起貿易摩擦案件中,反傾銷調查21起,占50%;反補貼案件6起,占14.29%;“雙反”調查3起,占7.14%;保障措施調查3起,占7.14%;特別保障措施調查1起;反規避調查8起,占19.05%。

2002-2013年河北出口的290起貿易摩擦案件中,反傾銷案件186起,占64.14%。從各年的數據來看,除了2009年反傾銷占當年的貿易摩擦案件的47.22%外,其余各年反傾銷案占當年貿易摩擦案件的50%以上。雙反案自2006年開始出現,共有43起,占14.83%,其中2009年有10起,占當年的27.78%,是歷年來河北省出口企業遭受雙反調查最多的一年。反補貼案2012年才被單獨使用,共計8起案件,占2.76%。另外,還有保障措施案共計21起,占7.24%。特保措施案共同計10起,占3.45%。其它案件共計22起,占7.59%。但值得關注的是,在反傾銷案實施后國外很多國家又針對出口產品采取的規避措施提起了反規避調查,2012年反規避案件增加到8起,其中歐盟占了5起,美國、墨西哥、土耳其各1起,比2001年至2011年入世后11年的總和還多1起。

(三)涉案行業不斷增加,鋼鐵、新能源行業成為貿易摩擦的重點

自2001年至今,河北省先后有白水泥、草甘膦、純堿、鑄鐵產品、冷凍草莓、陶瓷、緊固件、機涂層鋼板、鍍鋅板和鍍鋁板、棉及棉混紡織品、苯胺類產品、晶體硅光伏電池等多個產品和行業遭遇反傾銷等調查,涉及鋼鐵、化工、醫藥、能源、輕工等諸多行業,涉案產品相對集中,其中鋼鐵行業和新能源則成為貿易摩擦的重災區。如2010年的28起案件中,涉及鋼鐵產品的案件占比36%,輕紡產品占比29%,化工產品占比21%,此三類產品合計占案件總數的86%,其他案件占比不到14%。2011年,鋼鐵及鋼鐵產品案件與上年持平,但涉案企業同比增長41.98%,涉案金額更是急劇增長了2.5倍。

2012年涉及鋼材及鋼鐵產品案件多達16起(其中鋼材產品11起,鋼鐵制品5起),比上年增加9起,同比增長128.57%。此外,新能源產業遭受國外貿易調查成為新的重點,2011年和2012年美國與歐盟先后對我國光伏產品提起的“雙反”調查,涉案企業多達31家。同時,金額占到涉案總金額的90%以上。河北省是我國光伏出口大省,擁有英利集團、晶龍集團、新奧集團等光伏巨頭,其中,英利綠色能源對歐洲的出口占其出口的一半以上。出口貿易摩擦對河北省的出口貿易及相關產業發展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四)新興市場成為發起貿易救濟的主要國家

入世后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的國家和地區不斷擴大,2008年之前,涉及河北省出口產品的貿易摩擦國家和地區主要為美國和歐盟等發達成員。而目前除了上述國家和地區外,隨著印度、加拿大、俄羅斯、土耳其、哥倫比亞、澳大利亞、阿根廷以及墨西哥等國家為保護本國家和地區企業的利益,紛紛對中國產品進行貿易救濟調查,其中有一些案件涉及到河北省的出口產品。

從現在的案件數量來看,新興市場國家發起的貿易救濟案件不斷增多,已經成為案件的主要發起國,如印度、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國家。2010年河北省涉案的28起案件中有18起為新興市場國家發起,占案件總數的64.29%,發達國家發案數量只占35.71%;2011年14起,占比50%;2012年有22起,占52.38%;2013年上半年,新興市場國家發起的案件數量為5起,占比為55.56%,同時涉案金額也占到總金額的67.11%。

(五)國外貿易救濟的聯動效應增強

貿易救濟的聯動效應是一個國家的一種產品被某個國家發動貿易救濟調查,會接連有若干國家針對該國的該種產品提起貿易救濟調查,或者某個國家被一個國家發動貿易救濟調查,會引起其它國家針對該國提起貿易救濟調查。

以光伏太陽能產品為例,近幾年國外針對我國光伏產品采取的“雙反”調查不斷,2011年美國對我光伏太陽能電池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后,接著在2012年歐盟和印度又分別對我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和反補貼調查,2014年1月美國又對我國光伏產品提起了新一輪的“雙反”調查,同時對從中國臺灣地區進口的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河北省的光伏產業不僅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在河北省的經濟發展中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歐美國家連續對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對河北省的光伏產品的出口及光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打擊。

二、河北省出口貿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一)貿易保護主義升溫是國外的主要原因

2008年金融危機,2009年的歐債危機,導致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處于低迷狀態,經濟發展緩慢,引起出口下降,國內失業增長,內需不足等現象,這種影響不僅包括發達國家,也包括發展中國家。一方面各個國家將經濟復蘇建立在政府的政策刺激上;另一方面各國政府及各種利益集團為了保護本國市場和利益、緩解就業持續低迷誘發的國內社會和政治矛盾,利用貿易保護政策將矛盾焦點轉移到國外,加大了貿易保護手段的實施。而作為全球第一出口大國,中國產品自然會面臨貿易保護主義的空前打壓,河北涉案的產品自然不可避免。

(二)出口產品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產品為主

從河北省出口商品結構上看,出口結構比較單一,存在較多的“兩高一低”產品,即高物耗、高能耗及附加值低的產品,也就是說,出口產品主要以高能耗高污染的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在河北出口產品中,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一直處于增長趨勢,但增速放緩,而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近幾年均處于下降狀態。2011年鋼材、紡織服裝、醫藥化工、輕工等傳統產業出口占64.8%,比上年提高1.6%;2012年紡織品、服裝、家具、塑料制品、箱包、鞋類、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比上年增長8.3%,占21.5%;2013年上半年出口比上年增長8.5%。機電產品2011年出口占34.9%,同比下降2.1%,2012年出口微降0.5%,2013年上半年出口同比下降6.2%;高新技術產品2011年出口占13.3%,同比下降2.5%,2012 年1~11 月同比下降18%,2013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4.3%。

(三)出口產品的高技術含量較低

河北省出口的產品包括機電產品、鋼材、服裝、紡織品等,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比重低。河北省出口的勞動密集型的產品,不僅是發達國家緩解部分就業壓力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發展中國家出口的比較優勢行業產品,國際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很容易招致貿易救濟調查,是反傾銷的多發領域。近幾年發展中國家頻繁對我國發動貿易救濟調查的原因,主要就是我國出口產品與當地國家的產品結構相似,導致競爭激烈而引起的。如2012年歐洲、南美、美國、澳大利亞等地區(國家)成為河北鋼鐵企業的主要出口市場,而上述主要出口市場頻頻對我國鋼鐵出口產品啟動貿易救濟調查,尤其是南美的巴西,針對鋼鐵產品就發起了5起反傾銷調查,在各國中居首,占35.7%;其次是泰國,為3 起,占21.4%;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墨西哥、土耳其和中國臺灣,均為1 起,各占比7.1%。

(四)出口企業應訴不利

從總體上來說,河北省出口企業的應訴在全國各地區中居于前列,據相關統計,2002~2010年,在我國遭遇的反傾銷調查中,有36起案件涉及河北企業應訴;在我國遭遇的反補貼調查中,有1起案件涉及河北企業應訴。在河北省企業應訴的36起反傾銷調查中,涉及化工的案件數最多,為10起;其次是冶金產品;再次是機械產品。但也有部分案件及部分企業在遭受國外發起的反傾銷調查或“雙反”調查時不應訴或應訴不利,尤其是中小企業,主要是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其生產規模及出口規模較小,本身缺乏反傾銷、反補貼的專業人員,缺乏應訴的能力與技巧;二是應訴成本過高,而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資金;三是沒有充分認識積極應訴的意義,有“搭便車”的思想,享受其他企業積極應訴的成果。如南非對華無框鏡反傾銷調查案中,涉及4家河北企業,由于企業不應訴,最終南非國際貿易委員會決定對涉案產品征收40.22%的臨時反傾銷稅。

三、化解河北省出口貿易摩擦的有效途徑

(一)加快出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為了進一步調整河北出口商品結構,加快河北省產業優化升級的步伐,應該加快建設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成長性特色產業基地,形成多個產業聚集區,促進產業聚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尤其要支持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逐步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同時,要積極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境保護等新產業,加強能源資源的綜合利用,降低能耗,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進一步加大對重點產業、支柱產業,如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等產業的技術投入和關鍵技術的研發,解決產業發展中的一些瓶頸制約。

(二)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加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注重新產品的開發,提高產品的質量,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出口企業應注重出口產品的品牌培育,提高產品的品牌知名度,更要重視并獲得各種國際認證。從發達國家當前貿易壁壘的實際來看,衛生檢驗檢疫、技術規范、質量標準、環境保護等方面要求越來越嚴,出口企業獲得相應的認證等于拿到了進入相關市場的通行證。另一方面,政府還要進一步出臺鼓勵出口企業創新的相關政策,以調動出口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和內在動力;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結構的產學研聯合,激發各種力量參與企業的創新。還要從技術改造、國際市場開拓、通關便利、商品檢驗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包括建立高水平的質量評估體系,推動出口產品生產、質量管理與國際接軌,促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三)加大對新興市場的出口

在鞏固傳統的美、歐、日市場的基礎上,應當大力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利用現有的區域合作機制,擴大與區域內新興市場的貿易往來,努力開拓東盟、中東、南美等地區的市場,以減少由于市場過于集中而導致的貿易摩擦問題。為此,應該積極鼓勵出口企業參加國際性商品會展,尤其是新興市場國舉辦的會展;同時有關部門應該有目的、有重點的組織對相關國家的市場調研,對新興市場的基本狀況,貿易政策,及當地市場的需求特點有所了解,降低企業進入的風險和成本。近幾年河北對歐美的出口下降,而對新興市場的出口則出現了增長。2011年,河北省對歐盟等十大市場出口占全省出口總值的比重為74.2%,下降1.4%,其中,對歐盟、美國、日本三大傳統市場出口占比下降3.0%,對東盟、韓國、俄羅斯聯邦、印度、澳大利亞等地出口占比提高1.9%。2012年河北對歐盟出口下降24.1%,對東盟出口則增長34.8%,對俄羅斯出口24.9億美元,增長18.3%。

(四)加強行(商)協會的調控管理

結合國內外經驗,行(商)協會在處置國際貿易摩擦中的作用日趨重要。表面看來企業是發起和應對國際貿易救濟措施的主體,實際上國際貿易摩擦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它往往不是不同國家(地區)的單個企業之間的較量,而是不同國家(地區)統一產業或行業之間的博弈和競爭。這就需要依靠行業組織的力量來聯合應對,行(商)協會在信息、協調、公共關系、人才技術、成本等方面具備單個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政府可以通過對行(商)協會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制度,提供資助或培訓等其他措施,培育和扶持行(商)協會加快發展,并為行(商)協會的發育成長提供必要的發展空間。

篇10

關鍵詞:光伏發電系統;并網;配電網;影響

中圖分類號:U223文獻標識碼: A

近年來,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分布式發電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大系統電能供應不可缺少的有益補充,集中式與分布式電源的有機結合將是21世紀電力工業與能源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1]。一般來說,分布式電源是集成或單獨使用、靠近用戶的小型模塊化發電設備,多為容量在50MW以下的小型發電機組,包括風電、光伏、生物能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本文主要分析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從電網運行管理這個角度出發,光伏發電本身具有的特性異于常規發電方式(如火電、水電的可控性),這對電網的運行管理,特別是電能質量、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人們對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特性(包括光伏發電系統自身、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對電網的影響以及電網對并網光伏發電系統的影響)認識還不夠。所以研究實際的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對電網的影響就變得非常有實際意義。

以新疆博州地區20MWp光伏發電系統為例,通過35kV輸電線路接入系統,通過該光伏電站實際運行數據并結合現階段博州地區電網負荷特性,分析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電網對博州地區電網電壓、負荷預測、調度運行等方面的影響。

1博州地區電網特性

博州地區電網處于新疆電網末端,相對于新疆地區電網來說該地區電網屬于較小的電網,且該地區無大型工業負荷,基本靠農灌負荷支撐,因此負荷峰谷差較大,電壓矛盾突出,調壓手段單一。

2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統情況

海潤光伏電站是目前博州地區容量最小的一座光伏電站,通過35kV海潤杞光一線直接接入110kV紅杞變與主網相連,本期規模為20MWp,目前已全部并網運行。接入系統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海潤光伏電站系統接入示意圖

該光伏電站站內采用40臺SG500MX型號光伏組件,機端額定電壓315V,額定功率為0.5MW,通過20臺分列升壓變分成4組升壓匯集線至35kV母線,35kV母線上接有一臺SVG,容量為-2~+2Mvar。

3光伏發電基本原理與特點

光伏發電是指利用光伏電池將太陽輻射能量直接轉化為電能的發電方式。根據入網方式和安裝類型,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可分為獨立太陽能光伏系統(也稱離網型)、并網光伏系統和混合型光伏發電系統[1]。

海潤光伏電站則屬于并網光伏系統,它由光伏組件、直流檢測配電箱、交流逆變器、計量裝置以及上網配電系統組成。該站通過太陽電池陣列產生電能,通過交流器逆變成交流接入到主網系統中。

圖2 并網光伏發電系統示意圖

光伏發電系統特點是太陽能無枯竭危險、屬于清潔型能源、基本不受資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在負載處就近發電、能源質量高等,但也存在其劣勢,比如造價高、夜間不發電、照射能量分布密度小等。

4對電網的影響

4.1對電壓的影響

海潤光伏電站通過35kV輸電線路接入110kV紅杞變35kVⅠ母,110kV紅杞變采用中低壓側分列運行方式。在正常運行方式下,110kV紅杞變35kVⅠ、Ⅱ母電壓均衡,當光伏電站滿發時,由于光伏發電,是的母線上傳輸功率下降,導致該段母線電壓升高,從而導致某些節點的電壓越上限,分析表明電壓上升的幅度與接入光伏電站的位置和總量的大小密切相關。

對于上述電壓越上限的問題,通常采取的措施是調節配網中有載變壓器的分接頭、電壓調節器和投退無功補償等設備。然而合理設置光伏電站的運行方式對于配網中的電壓調整也是至關重要的。如在冬季負荷低谷期,主網系統電壓本身偏高的情況下,而光伏電站此時處于停發狀態,站內SVG并沒有參與電網的調壓工作,那么接入點的電壓明顯被抬高。此時接入點電壓將可能越上限,這時就必須合理的設置光伏電站的運行方式。比如規定光伏電站必須參與電網的調壓,吸收輸電線路中多余的無功功率。在線路重負荷期間,光伏電站必須多發無功,以改善線路的電壓質量。

光伏發電對電壓的影響還表現在諧波、電壓偏差、電壓不平衡度、直流分量、電壓波動和閃變等方面。光伏發電的出力受太陽的入射福照度而變,可造成局部線路電壓波動和閃變,若與負荷的波動疊加在一起,又將帶來更大的電壓波動和閃變。如圖3、4、5所示為海潤光伏電站出力情況和對接入點電壓的影響。

圖3 紅杞變側光伏電站有功曲線

(單位:MW,h)

圖4 紅杞變側光伏電站無功曲線

(單位:Mvar,h)

由圖3可以看出,在13:00-15:00之間,海潤光伏電站出力最大,受光照密度小的影響并未達到滿發狀態。光伏最大出力時,該站也發出一部分無功功率,對電網電壓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在13:00-15:00之間,受光伏無功出力影響,電壓明顯有下降趨勢。但因博州地區負荷基數小,電壓長期偏高,最高可達38.7kV,最低電壓也在37.6kV,電壓振幅可達1.1kV。如圖5所示。

圖5 接入點35kV母線電壓曲線

(單位:kV,h)

對于該地區電網而言,調壓手段單一且負荷基數小是導致調壓困難的最主要原因,加之近年來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和電氣化鐵路的大量接入,加重了調壓難度。同時該地區電網目前并無SVC靜止無功補償裝置,無法達到優良的無功補償效果。

4.1.1 SVC技術原理及應用

SVC是以晶閘管控制的電抗器TCR、晶閘管投切電容器TSC及兩者混合裝置TCR+TSC等主要形式組成,其重要特性就是能比較穩定的保持動態變化負荷的功率因數,同時還具有較快的響應速度以維持端電壓的恒定。能較好解決單相負荷造成的供電網嚴重三相不平衡及功率因數低、諧波含量高、電壓波動與閃變等問題。因此SVC非常適合大量光伏電站接入系統的電網。

4.2 對負荷預測的影響

新疆地區電網現行的電網發電計劃,尤其是日負荷預測是當日12:00前預測第3工作日的負荷。由于光伏發電站的發電量受天氣變化影響,使得整個電網的負荷總量具有了更多的多變性和隨機性,從而給電網的發電計劃,尤其是日負荷預測的準確性帶來了較大的難度。

4.3 對調度運行的影響

光伏發電受光照變化的影響出力不受控制。海潤光伏電站也不具有調度自動化功能,電網調度運行部門不能對其直接控制,所以不能參與電網電壓的調整和電網的調頻。這無疑會減少配網中的可調度發電廠的容量,給配網控制與調度運行帶來更大地難度。

4.4對繼電保護的影響

博州電網中的配網保護主要是斷路器的電流三段保護,主線路上裝設有自動重合閘,支路上為熔斷器。海潤光伏電站接入配電網的末端,改變了原有的單側電源和輻射型網絡,使其變成了雙斷網絡,從而改變了故障電流的方向、大小和持續時間。

圖6光伏并網與配網典型接線示意圖

如圖7所示,當線路AB段K1點發生短路故障,依據選擇性原則應由保護QF1動作切除故障。故障點K1的故障電流由系統電源和PV共同提供,此時的故障電流要大于PV接入前的故障電流,然而QF1感受到的故障電流僅由電源側提供,由于PV分流作用使得QF1感受到的故障電流減小,影響了保護QF1的靈敏性,若接入點PV的容量很大,保護QF1可能會拒動。當K2點故障,故障電流由系統電源和PV共同提供,由于PV的助增電流作用,使得保護QF2的靈敏性增加。

光伏電站自身的故障也會對并網系統的運行和保護產生影響。另外,當光伏系統抗孤島保護功能時間不能和自動重合閘裝置協調配合時,也會引起非同期合閘等危害。

當配電網故障時,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可能采取解列運行方式,但解列后重新接人電網的同期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對配電網產生的沖擊,且應采取一定的控制策略和手段給予保證。

5 結論

光伏作為分布式新能源發電的一種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發展的步伐不可阻擋。然而大量的光伏并網發電運行,對傳統的輸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了新的挑戰。

本文根據實際的海潤光伏電站運行數據的分析,指出光伏電站對配電網電壓、短路電流、電網調度和日負荷預測等方面影響。因此,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并網發電對配電網的影響。使接入光伏的配電網能夠更加安全、穩定和經濟的運行。

參考文獻

[1] 吳素農,范瑞祥,朱永強等.分布式電源控制與運行 [J].太陽能,2012(3):64-65.

[2] 方廷,韓郁,張嵐.一種多逆變器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的組群控制方法[J].電網與清潔能源,2009,25(7):57-60.

[3] 馬勝紅,陸虎俞.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儲能蓄電池[J].大眾用電,2006 (4)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