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環境設計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22 18:03: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室環境設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室環境設計方案

篇1

關鍵詞:環境工程;課程設計;大氣污染控制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6-0118-02

教育部環境工程與科學教學指導分委會于2005年制定了《高等學校本科環境工程專業規范》要求,并著重強調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先精神。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著重培養以下能力:實驗技能、工藝操作能力、工藝設計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社會實驗能力等,其中工藝設計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缺失,是由于目前“重科研、輕教學”的中國高校人才培養的重大和核心問題引起的。實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是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配合理論教學設置的重要教學環節,對于培養大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專業訓練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為例,采用“參觀+拆解+計算+繪圖+應用”的課程設計模式,達到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形象客觀掌握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設計方法的目的。

一、專業實踐教學過程現狀

在我國,雖然教育部專門設立了環境工程專業建設指南,對其環境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基礎課程、實踐課程和實驗課程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并設置了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課程。然而很多研究結果表明,在我國許多高校中,因人設課的現象比較常見,且課程間缺乏聯系、重復現象比較突出,這種現象在實踐教學中更為突出。目前,我國許多高校各個實踐環節比較分散,自成體系,尤其是課程實驗課,更是相互封閉,缺少配合,因而使得部分實踐教學內容出現低水平簡單重復,缺乏創新性;同時,由于擴招、校企聯系不夠緊密、學校和教師管理不到位、學生急于找工作和考研等原因,致使見習變成了參觀,實習變成了見習,課程設計抄襲嚴重,生產實習、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時間無法保證,因而實踐教學已成為紙上談兵,致使學生脫離了工程實踐,找工作困難,而企業又覺得無人可用。因而在新的形勢下,探索實踐教學新模式,對培養環境工程專業應用型卓越工程師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為了改變上述局面,我國部分高校采取了許多措施,以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出高素質的工學工程技術人才。如成立了實驗中心,加強實踐教學管理,規范實踐教學;設立了開放實驗室,創造一個寬松、便利、能夠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開放實驗環境,加強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為學生迅速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操作能力和創新提供了重要保障等。雖然上述措施規范了實踐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但需要調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然而我國大部分高校屬于地方性大學,經費、場地十分匱乏,很難滿足其需要,使上述措施難以達到預期目標,更難廣泛推廣。因此,探索一條低投入、高產出的適合于地方農業本科院校的培養應用型卓越工程師的實踐實驗教學新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近五年來,許多教學科研專家針對具體學科,如生物學、化學、力學等的大實驗構建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特點是利用重點實驗室或開放實驗室的儀器、研究課題與本科生的實驗相結合。實際上是將本科生的被動式學習提前轉入研究生階段的主動式研究。大實驗的體系的改革可以讓本科生接觸到前沿性的知識與儀器,激發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由于實驗室的課題往往是偏向基礎理論,所以這種依托重點實驗室的模式,有利于培養基礎理論性人才。而利用這個模式來培養“工程”性人才尚需進一步探索。

本文結合“卓越工程師”與“大實驗”兩種培養模式的優點,克服了前者忽視理論基礎以及后者的脫離實際生產,構建“參觀+拆解+計算+繪圖+應用”一體化的符合我校農業工科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設計任務及目的

課程設計的總體任務為某大型火電廠設計大氣污染治理工藝及設備,其中包括分任務:(1)火電廠污染物產生量的確定;(2)火電廠煙囪高度的設計;(3)火電廠大氣污染控制工藝的設計;(4)火電廠大氣污染控制設備選型設計及管道系統設計。

通過課程設計全面總結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學習的成果,加深對課程理論內容的理解,掌握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完整過程。設計目的是讓環境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掌握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設計全過程,重點掌握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設計方案、污染控制設備選型計算、系統布置、煙道阻力計算、風機選型、系統平面布置等。最終達到設計實際應用的目的。

三、設計依據

當地大氣質量執行《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

四、設計指導過程

針對環境工程課程設計目前課時量少、實踐時間短、實踐過程過于理論化等目前存在的不足,本文新的大氣污染課程設計方案采用全新的“參觀+拆解+計算+繪圖+應用”的課程設計模式,在給定寬泛的設計條件的情況下,如只給定火電廠的年收到基煤消耗量,煤的化學成分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取現場與課堂相結合,設計計算與講解答辯相結合,理論計算與實踐應用相結合的方式,以班為單位將3周的課程設計時間分為5個具體的時間段進行指導和設計。

1.階段一:參觀。參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了解課程設計過程所針對的具體目標實物,以達到形象理解設計要求的目的。參觀分為模型參觀和實物參觀兩部分,第一部分在校仿真實驗室中利用已有仿真軟件對成熟火電廠全套工藝流程及環保流程進行學習,講解的主要內容為產污節點判斷和工藝選擇;第二部分在某大型火電廠,講解的主要內容為設備選擇和廠區平面布置。這一部分教學時間為2個教學日。

2.階段二:拆解。拆解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設計的具體的設備的目標實物,為繪圖和計算做準備。拆解是利用實驗工具、模型工具,進一步學塵設備、脫硫設備的設計,講解的主要內容為除塵器的設備選型及設計、脫硫設備的設備選型及設計。這一部分的教學時間為2個教學日。

3.階段三:計算。設計計算是課程設計最重要部分,計算的內容包括火電廠污染物產生量的計算;火電廠煙囪高度的設計計算;火電廠大氣污染控制設備設計選型計算;火電廠大氣污染控制管道系統設計計算。計算過程的講解要點是設計手冊的使用,管道系統的設計。計算的講解重點是火電廠污染物產生量的計算;火電廠煙塵高度的計算,火電廠大氣污染系統主要工藝及設備的設計計算及管道系統壓力損失的平衡計算等。這一部分的教學時間為5個教學日。

4.階段四:繪圖。繪圖部分主要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工藝過程及平面布置,另一部分是主要設備。繪圖過程全程為計算機操作,集中計算機教室繪圖。由于學時的限制,要求繪制管道平面系統1張、主要設備2張(除塵器和脫硫裝置)。這一部分由學生操作為主,講解要點為答疑。這一部分的教學時間為5個教學日。

5.階段五:應用。結合參觀工廠的設計實例,對比學生設計的工藝過程和設備選型進行模擬現場答辯,找到優缺點,進行系統點評和講解。這一部分的教學時間為1個教學日。

五、設計主要參考資料

環境工程設計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大氣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除塵工程設計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煙氣脫硫脫硝凈化工程技術與設備》(化學工業出版社)等。

六、課程設計成果提交

1.設計計算說明書。整理后的說明書要有章節目錄,設計任務來源,原始資料和設計要求,計算和每人每份的設計條件。構筑物及設備的設計與計算應按照設計流程先后次序分章編寫。對所采用的設計數據應做必要的說明并標出設計數據出處。

設計計算說明書要求手寫或打印,要求有計算草圖并按比例,構筑物、設備有主要計算或選型過程。

2.圖紙。總平面布置圖及系統管路設計圖按照1∶200到1∶1000,設備圖要求附有剖面圖。

3.其他。要求設計過程獨立完成,不能抄襲他人的計算過程及圖紙。

七、結語

真實背景下的課程設計,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獨立分組進行設計避免了抄襲;模擬現場答辯增強了真實感,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和表達能力,設計安排環環相扣,確保教學效果最高學生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孫曜,暨仲明.多模式開放型實驗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1).

[2]吳嫻,黃啟輝,雷偉鳳,羅美麗.基于網絡的“課堂教學視頻案例庫系統”的開發[J].裝備制造技術,2009,(11).

[3]馮偉,王華.利用開放性實驗室培養創新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09,(3).

[4]戴春皓,秦普豐,彭慧.建立環境工程專業新型課程設計體系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30).

[5]王輝,孫德智.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踐環節教學改革探討[J].讀與寫雜志,2010,(8).

[6]孫文彬.構建多層面的創新實驗教學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

[7]殷進,紀榮平,陸建兵,張婭,阮菊俊.基于卓越計劃的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教學探討[J].廣東化工,2013,(16).

篇2

關鍵詞:現代化幼兒園;環境設計;審美需求;辦園理念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9-0232-02

一、現代化幼兒園環境設計原則

幼兒園環境建設必須要根據幼兒特點,促使幼兒身心健康成長還要同時充分滿足幼兒審美需要的理想環境,讓幼兒園環境設計從科學角度、教育角度、藝術角度和情趣角度方面完美統一。教育環境在教育資源中的重要性是非常明顯的,本文堅持以“尊重兒童天性,保護兒童童真”的設計原則,嚴格執行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建設標準》和各省《幼兒園評級標準》,提出了“環境設計應圍繞兒童來開展”的設計觀,將現代幼兒園環境設計與幼兒教育理念緊密結合,協助園所做好園所的環境規劃設計,從建筑外觀和室內設計上進行改造。讓每個孩子融入在舒適、溫馨、環保、充滿童趣的氛圍中,與環境進行真正的對話,把園所當成家一樣看待,從而能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幼教機構的環境設計既要符合家長們的審美需求,更要滿足幼兒的審美需求以及學習和生活的各種需求,這是成功的幼兒園裝修設計所必需具備的條件,好的幼兒園設計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可,正如裝飾公司和家裝公司的各種裝修設計一樣,在進行兒園裝修設計時既要從整體設計風格進行定位,也要對顏色材質搭配,軟裝上面進行整體設計與規劃。幼兒園的設計還應該考慮更多的融入教育的元素和理念,在一些結構設計上,要根據孩子的身高單獨設計,如高低不同的洗手池、適合幼兒使用的小馬桶、可以自由組合的安全桌椅等。一個幼兒園的環境舒適度、人性化程序、設計風格,都是父母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一些重要的考慮元素。

二、現代化幼兒園環境設計要點

幼兒園的環境設計要求主要包括幾下幾點:

(一)根據辦園理念和地方特色來設計。每個園所都有自己的辦園理念,有的是校園文化的展現,有的是地方特色,要根據園所的特點來進行相關的環境設計。讓別人一看到園所的環境時,就能感受到園所的辦園思想,從中體會到園所的品牌文化。以前很多幼兒園都是找裝修公司做環境設計,大部分裝修公司不懂教育,把園所當作家裝和工裝一樣做,導致園所雖然有時尚的外觀設計,卻沒有精神內涵。例如我在做一個青山幼兒園改造項目時,他以前就是找的裝修公司做的設計,除了風格有點現代,材料比較高檔以外,我無法感受到設計理念和幼兒教育的氣息。于是在跟園長深入溝通后,我對他的園所重新定位,一樓給他設計一個利用實木書柜放置圖書的書架墻,根據兒童身高設計的書吧桌椅,打造一個書香門第的氣息;二樓給他用原木、綠植等自然材料為背景,打造一種自然風情。三樓我按現在的街景進行設計,打造時尚街區,使孩子們有一個新鮮的教育環境。

(二)根據幼兒的生活規律整體設計。孩子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室內學習、玩耍,在室內室內上要多設置一些趣味場所和功能教室,如趣味角、英語角、藝術角、互動區、親子區等,讓孩子不會對室內的環境產生厭煩,因為孩子如果感到枯燥就會躁動不安,哭鬧甚至相互打鬧。有時候也會到戶外開展活動,如做早操、玩運動器材、蕩秋千等,在戶外設計上,要盡可能多考慮安全因素,既可以讓孩子們玩的開心,同時也要保證孩子不會受到意外傷害。

(三)重視家具安全處理。在幼兒能夠接觸的每個部位,要特別注意設計的細節和安全的處理,以防止危險事故的發生。例如:在所有桌椅邊緣安裝防護角、在上下樓道安裝矮的扶手、在樓地面鋪設軟木地板或者防滑PVC材料、在廁所蹲便旁邊安裝隔板和扶手、在所有電器開關上面安裝保護裝置、在室內水池邊安裝護欄、在陽臺和窗戶安裝安全防護欄等,把園所安全隱患降低為零。保證每個孩子都不會因為大意而受到意外傷害。

(四)根據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特點來設計。幼兒的身高尺度、環境喜好、建筑造型及窗臺、踏步等等,幼兒比較喜歡可愛的形象和亮麗的色彩、活潑的裝修處理、生動的建筑小品、獨特的家具陳設等。幼兒園建設在選址時要避免周圍有噪音的污染和環境的污染、在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陽光照射、空氣流通、通風換氣等因素。還要每個空間的距離要合理,保證孩子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更加方便。

各種亮麗的顏色可以刺激兒童的視覺神經,而變化多端的圖案,則可激發兒童對整個世界的無限遐想。色彩最好以明快、亮麗、鮮明為特點,以淺色系為佳,盡量不使用太重的顏色。如果設計到兩種顏色的搭配,如天藍配白色、淡藍配白、粉紅配白色、櫸木配淺棕等等,就會顯得比較多姿多彩,符合孩子幻想中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活潑、艷麗的色彩會使兒童擁有開朗健康的心態,還能提高室內亮度,形成明朗親切的室內環境。身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能產生安全感。粉紅、淡綠色、淡藍色都是比較常用的墻面裝飾色彩,太過亮麗的色彩只適合局部使用。因為它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影響兒童的視力發育。

最后要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孩子這個階段的好奇心很強,有比較活潑好動的特點,如不小心,最容易發生意外,在設計時,需特別細心,如在窗戶設護欄、家具都要盡量避免棱角的出現、采用圓弧收邊等。在裝飾材料的選擇上,無論墻面、頂棚還是地板,應選擇天然環保材料,以減少VOC可揮發性有毒物質對小孩身體造成危害。地面最好用實木地板和軟木地板,或者PVC地墊等,還要充分考慮地面的防滑措施等。

三、現代化幼兒園環境設計具體實施方法

本文所提到的現代化幼兒園環境設計,除了要考慮以上多方面的設計因素,還要結合現代化的概念綜合考慮設計方案。本文所提出的概念主要實施方法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活動區設計:深入研究健康、語言、科學、藝術、社會五大領域與幼兒園角色區、美工區、閱讀區、科學區、表演區、智力游戲區、運動區、建構區、沙水區、養殖種植區等區域,用建筑布局、結構造型、色彩與材質的設計表現手法,將學習要求、適宜活動、常用材料的教育要求體現在園所的環境中去,打造真正適宜兒童發展、符合教育要求的幼兒園活動區環境。

(二)戶外設計:在對園所全面勘測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園所的辦園理念、園所發展規劃、區域環境等方面對園所進行全面的整體規劃,提供戶外整體設計方案及配套的草圖、平面布置圖、立面施工圖、或3D效果圖,打造最專業、最適宜的園所環境。

(三)裝修設計原則:堅持“尊重兒童天性,保護兒童童性”“以幼兒為中心”的設計原則,將環境設計與教育理念緊密結合,確定科學的設計方案,精心繪制配套圖紙,讓幼兒在自然、溫馨、充滿童趣的氛圍中與環境進行真正的對話。現代化幼兒園設計跟普通幼兒園也有所區別,除了考慮各功能分區和設計風格之外,還應更多的考慮交通流向、各區域的銜接、突發事件逃生線路、監控布置和網絡布局等,盡可能為后期的現代化幼兒園的建設落成減少障礙(如下圖所示)。

圖1 幼兒園門頭外觀設計

圖2 幼兒園鳥瞰圖設計

參考文獻:

[1]馬俊娥.談幼兒園環境設計[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7.

[2]吳玉英.探討幼兒園環境與景觀設計[J].建筑設計管理,2011.

篇3

關鍵詞:企業采納作品;崗位能力;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126-02

隨著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作為重要產業的建筑業及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裝飾裝修需求日益擴大,給建筑裝飾業提供了持續、良好的市場前景,因此高職院校培養的裝飾行業高端技能型人才,市場對其畢業生的需求量巨大,對學生的質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筆者結合我院教學改革實際,探索裝潢專業以企業采納設計作品崗位能力考核方式,總結專業教學改革經驗,旨在提高職業院校裝潢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以企業采納設計作品崗位能力的工作過程

以企業采納設計作品崗位能力的工作過程,完全按照當地各裝飾企業的工作流程及崗位能力要求來做,完全按照企業和客戶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分企業(學生跟崗實訓期間所在的公司)教學。在設計理念和設計表現上,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或提出意見,項目的各個環節均由學生個人完成,設計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要積極與其負責的企業保持聯系,鍛煉作為員工所應具備的能力如:溝通能力、決策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學習能力、職業道德等。以室內設計師為例,工作流程如圖所示。

1.工作流程一:與業主洽談。作為一名設計師,與業主良好的洽談是成功簽訂合同的重要一步,裝飾公司做業務的人數要遠大于做設計師的人數,由此可見交流、溝通對設計師是多么重要。學生要運用良好的接待技巧,深入地了解客戶的消費心理,解答客戶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回答客戶的咨詢,并使其得到滿意結果;依據客戶提供的房屋簡圖及裝修要求,為客戶做初步設計及前期工程估算,獲得客戶認同后,再與客戶約定參觀樣板間的時間,并征詢合作意向及約定量房時間,從而獲得營銷的成功。

2.工作流程二:量房。量房就是客戶帶設計師到新房內進行實地測量,對房屋內各個房間的長、寬、高以及門、窗、空調、暖氣的位置進行逐一測量,為后續室內設計提供基礎數據。觀察房屋的位置和朝向,以及周圍的環境狀態,噪聲是否過大、采光是否良好等等情況,以便在后期的環境設計時加以考慮。同時,量房過程也是客戶與設計師進行現場溝通的過程,它雖然花費時間不多,但看似簡單的工作卻影響和決定著接下來的每個裝修環節。

3.工作流程三:做設計方案。做設計方案是室內設計工作中最重要的一步,即布置室內平面圖。平面圖是整個施工圖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圖紙,整套裝飾設計圖紙都是以平面布置圖為標準,頂面布置圖、地面布置圖、水電暖改造圖都是在平面布置圖的基礎上繪制的。平面布置圖不僅關系到后期的全套施工圖,還關系到客戶后期購買家具、廚具、潔具等尺寸和數量。

4.工作流程四:工程預算。作為設計師需要通過制作合理的工程預算,以吸引客戶達到簽單的目的,同時也要為家裝公司追求利潤。這里說的預算,其實就是預算書,也就是關于預算的書面說明。工程預算在簽單中的作用不亞于設計方案,對于中低檔業主,預算的作用比設計方案還要大,因此,作為設計師,我們要給予工程預算足夠的重視,這要求設計師加強在預算項目上的調整、控制能力。

5.工作流程五:簽訂合同。合同簽字蓋章后就立即生效,合同中有疏忽或是漏洞的地方后期處理都是較為麻煩的事情。因此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仔細檢查審核,盡量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6.工作流程六:施工管理。一般情況下,家居裝修中各工種進場施工順序是:瓦工水電工泥水工木工油漆工水電工設備安裝工污染治理工清潔工。在制定具體施工程序時,通常應注意統籌安排、成品保護和安全環保等基本原則。

7.工作流程五:驗收。主要檢查施工范圍是否滿意、進度是否完成、質量符不符合要求,特別是一些墻面與衛生間的細節是否處理得好,有沒有嚴格按照施工程序走。提醒客戶驗收插座、水、電等設施。

二、以企業采納設計作品崗位能力為導向的裝潢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裝潢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面向室內外環境設計的企業,如設計院、裝飾企業、房地產企業、城建規劃等企事業單位,立足一線設計工作,從事室內居住空間的設計、預算、施工、材料采購、工程管理、后期配飾設計工作;從事室內辦公空間、商業空間、餐飲空間、娛樂空間、公共空間的設計、預算、施工、材料采購、工程管理、后期配飾設計工作。

1.構建“人才共育,課程共建”的課程體系。(1)依靠行業、企業,開展專業調研和職業能力分析,與行業、企業的專家共同確定裝潢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開發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構建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學習領域課程為載體、以專業群為基礎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2)“理實一體、真崗實練”的育人模式,強調的是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融合性。“教、學、做”一體化,根據典型工作任務和學習情境的要求,創設具有真實職業氛圍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機會完成與典型工作任務內容相一致的學習任務。“理實一體、真崗實練”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體現:①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為職業崗位認知階段。職業崗位認知階段實行“基礎繪畫課正常授課+專業課分階段授課+工學交替(周六、日)”的模式。在工學交替中,學生到裝飾企業認知職業崗位。同時,本階段安排為期一周的集中實訓,實訓內容主要是制作裝飾效果圖,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②第三學期和第四學期為項目學習與跟崗實訓階段。項目學習與跟崗實訓階段實行“項目包分階段授課+跟崗實訓”的模式。學校老師和企業導師組成教學團隊,在校內工作室通過引項目入校的生產性實訓,實現學習過程和工作過程的一致,初步實現與室內設計、繪圖、施工等職業崗位的對接,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專業技能、深化理論知識,鼓勵學生積極考取室內設計師等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為日后參與實際項目做好準備。第三學期安排為期兩周的集中實訓,實訓內容主要是居住空間設計;第四學期安排為期四周的集中實訓,實訓內容主要是公共空間設計。③第五學期和第六學期為深度培養與頂崗實習階段。第五學期的1~10周為專業技能課程“家裝實訓”與“工裝實訓”的教學階段,學生在學院一體化教室完成課程任務,課程結束考試合格的學生進入頂崗實習階段。第六學期為全學期頂崗實習階段,學生通過項目實踐,進一步取得職業崗位經驗,完成從“學習者”到“職業人”的轉變。此階段以企業導師為主體實施教學、評價教學效果。(3)在課程體系中,以企業崗位能力為目標,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核心課程(主干課程),以企業崗位相關的學科知識為目標,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專業課程(支干課程);以人與社會、環境、自然等方面的文化、思想為基礎,培養學生適應社會能力與塑造學生職業素質的公共文化課,構建工學交替下的“人才共育,課程共建”的課程體系。

2.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由裝潢專業教師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論證,校企雙方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并形成規范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等教學文件。(1)優化理論、實踐教學比例。合理分配人才培養方案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引入工作室化教學,注重與實踐項目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實現學生與職業崗位的零距離,以達到設計服務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要求。(2)階段性集中授課。裝潢專業設計方案的創意需要比較集中的時間,根據專業特點,打破常規教學模式,實行階段性集中授課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將課時平均分配到全學期的專業課程,改為集中授課,采取一段時間內學生只學習一門專業課,教師在4~5星期內完成一門授課任務。在集中學習時,學生要完成一個或幾個工程項目,階段性集中授課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3)理實一體化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即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沒有固定的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而理中有實,實中有理。主要通過“講授教學、課內實踐教學、體驗性教學、真實項目教學”(即“講、練、看、做”)培養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水平。(4)參與真實項目。師生共同參與到項目設計中,積累項目設計的經驗,開拓視野,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由企業骨干和實訓教師共同組成考核小組,對學生的實踐學習過程、完成作品質量和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篇4

地方院校的非重點專業建設而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組織不能簡單套用國家示范院校的高標準而盲目執行。以綜合實訓項目為載體,以參與設計全過程為依托,以職業崗位綜合能力提升為目的的高職綜合實訓課程改革,在場地、項目、師資、教學質量監控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及由此而產生的有關實踐課程體系重構,更具推廣性與借鑒性,更適于地方高職院校非重點建設的藝術設計類專業。

關鍵詞: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訓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2-0155-05

一、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踐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基本上是“三段式”安排: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實踐課。筆者所在的湖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群(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技術、裝潢藝術設計、動漫設計與制作、多媒體技術等專業)實施的人才培養方案,其專業課程劃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實踐課三個課程群的模塊。其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課包括專業認知與體驗、藝術寫生考察、環藝設計工作室、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與答辯等環節。作為主要實踐環節的工作室,貫穿三個學期(第三—五學期),二個年級(大二、大三)。在全面推行工作室實訓教學的過程中,出現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工作室的教學組織形式(全班必修、部分選修、可跨專業選修),考核評價體系,師資的配置不足(十幾個工作室同時開設,師資、場地就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教師職業能力提升等。以江浙兩省高職院校來說,較為成功的藝術設計工作室運行模式有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等,但畢竟占少數,推廣性和實效性還有待驗證。反觀其他眾多的高職院校,特別是中小城市的地方性院校,運行工作室模式教學碰到的第一個“瓶頸”就是師資,有實踐工程經驗的教師缺乏;其次是受眾的學生群體面,工作室教學模式是“師傅帶徒弟式”的小班化教學組織,一般不超過20名學生;第三是工作室實踐教學項目缺乏與企業的直接合作關系,教學過程與企業真實設計過程缺乏對接[1]。

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核心課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有住宅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景觀設計等。這些課程的實踐教學是切實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的關鍵,也是確保學生應知、應會,立足社會現實的根本。目前,不少高職院校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特別是學校非重點建設的專業,往往由1~2位專業教師負責核心課程的目標設定、教學內容、課程評價等,對課程的能力目標、項目選題、實施要求、教學方式、考核評價等缺乏有效的規范要求,實施過程松散、片面。工學結合、項目導向在課程改革中的探索性還不夠。對應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核心課程并沒有體現其“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作為專業課程設置體系中的“第三模塊”,目前的專業實踐課教學,對前一階段所學的專業基礎課程沒有進行有效、及時的綜合、提升,對后一階段的定崗實習、畢業設計也缺少有效的指引、過渡。

二、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的內涵

運行工作室模式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學生的技能訓練也通過這個特定的教學平臺得以提升。而推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仍是一個有待探討的問題。

綜合實訓,是以崗位群典型綜合性技術任務的工作過程為主線而進行的項目教學,是在學生完成單項、單元能力培養的基礎上,以集中訓練的方式,以培養學生崗位綜合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是以典型工作任務進行的課程開發[2]。與工作室模式比較而言,綜合實訓課程更適用于全體學生,更有利于知識整合和技能綜合,更大限度地增強對就業崗位的適應度。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實踐教學,秉承“開放場地、開放項目、開放實施、開放教學、開放考核”的原則,基于室內設計(或景觀設計)的工作內容,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如室內設計方向,針對中小型裝飾工程公司家裝設計師崗位,完成“別墅裝飾工程項目”(

括庭院設計)的設計及施工參與的綜合實訓項目。教師針對企業或職業技術領域的典型設計工作,提煉出具有典型工作任務的專業實踐[3]。其目的是有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獲得工作過程的完整訓練,以拓寬同一專業學生的就業面,促成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初步養成,從而縮短學生到企業設計單位工作的適應期。

(一) 以實際企業崗位工作內容構建實訓課程

課程主要針對高職環境藝術設計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知識和技能需求,設計開發開放式綜合實訓課程。如室內方向對應具體的需求崗位包括:方案設計、施工管理、后期表現、概預算等。基于實際工作崗位細分的思路進行課程開發設計,以實際企業崗位工作內容構建課程,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

(二)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促進職業素養的養成

著重培養學生完成一個典型住宅設計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如設計方案初步設計與決策能力、客戶的溝通能力、設計圖紙繪制能力、施工文件的編制能力、施工的參與及管理能力。除常規的專業能力外,學生也能獲取一定的社會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協助學生建立明確的就業崗位目標,有效縮短適應期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首先面臨室內和室外的擇業,細分又對應方案設計、施工管理、后期表現、概預算等工作崗位。通過開放式綜合實訓課程的實踐,學生在參與真實的設計過程中,了解了各崗位的基本職責和發展前景,近可為畢業實習、畢業設計提供直接的感知,遠可為學生職業生涯作引領,對今后的工作有了較明確的崗位認知與規劃。 三、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綜合實訓教學改革的方案實施

以“聯排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設計”這一典型項目實施的過程為例,說明綜合實訓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

(一)總體能力目標

在住宅空間設計、景觀設計、效果圖制作、材料與構造、工程預算等專業課程學習后,進行“聯排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設計”項目的綜合實踐,其目的是通過校內責任教師與校外設計公司設計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的設計,使學生在典型項目設計的完整工作過程中獲得技能訓練。這種在依次完成單項能力基礎上的集中實訓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崗位綜合技能,更大限度地增強學生對實習、就業崗位的適應度。

(二)實訓項目選題

聯排別墅室內及室外環境設計項目,建筑面積基本選擇在200~300 m2之間。通常具有客廳、主臥室、次臥室、書房、娛樂室、客衛、主衛、廚房、地下室、庭院、屋頂陽臺等典型空間。

(三)項目實訓任務分解

實訓任務分解的子項目內容如表1所示。

(四) 過程實施要領與規范

項目實訓過程中的學習情境、教學組織過程、作業及考核安排等內容見表2。

四、以強化綜合實踐為導向,改革專業課程體系

從工作室到綜合實訓,藝術設計專業的責任教師一直在嘗試新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改革,基本確立了以學校為主導,設計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突破了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實訓的諸多不足。

首先是場地,實訓場地不是僅放幾臺電腦、陳設一些材料的多媒體教室。教學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如測繪、平面方案、施工圖繪制等),都可以由責任教師和設計公司協商,在施工現場由設計師指導。跟蹤參與一個具體、完整的設計,對接有實力的裝飾公司,比掛有多少銘牌的“人情”實訓基地更有效。

其次是實訓項目,改變主要依靠任課教師個人工程項目進行實訓的現狀(往往還缺乏典型性,與學期授課進度不同步),通過聯動設計公司的設計師,緊密結合設計企業,整個實訓教學的組織過程與裝飾項目的設計、施工過程盡可能同步(整個綜合實訓總課時為76課時,貫穿一個學期)。如何有效地讓學生熟悉材料和了解基本的施工工藝是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難點。在綜合實訓課程之前,學生已經完成材料與構造課程的學習,該課程主要是讓學生熟悉材料市場,抄繪施工圖,而綜合實訓課程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由單一材料認知到綜合應用。在施工現場的階段性同步跟蹤中(實訓過程中就核心技能點可多次組織學生去實地參觀),由公司施工圖設計師現場講解,幫助學生了解材料的合理選擇和構造方法,重點不是創新,而是理解程度。階段性教學或最終項目作品答辯,引入一線設計師進行指導、評價,校內責任教師

與設計公司設計師共同指導、評定,有效提升學生實訓作業的質量。作為學校課程教師與公司項目設計師,對學生實訓作業評價的側重點肯定是有差異的,這是綜合實訓教學活動與實際設計的差距,也是學校教學質量與用人單位期望之間的差距。在課程的階段評價及最終評定中,更多地引入、尊重公司設計師即用人單位崗位的評價標準。

最后是強化專業師資。高職校內責任教師的普遍軟肋是:年輕的碩士生畢業直接進入學校,工程實踐項目參與太少,這可以在整個綜合實訓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改善。只有參與具體的設計項目和具體的施工過程,教師才能與設計企業的設計師建立有效的對話機制,提升自己的綜合職業技能。當教師和設計公司的設計師、優秀畢業生一起投入精力,把綜合實訓項目做得扎實、有序時,諸多看似困難的高職院校實訓教學的“瓶頸”問題,包括實訓場地、項目、師資、教學質量評價等,自然迎刃而解。

通過綜合實訓的項目運行,從專業教師到專業負責人、分院領導,無論是意識觀念,還是實踐效果,自下而上都達成了一致,藝術設計專業群形成了濃厚的“綜合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氛圍。在學校新一屆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正式把綜合實訓作為一門核心實踐課程,納入了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技術兩個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訓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形成了能力串聯、遞進的關系,這是一種基于職業能力綜合性遞進式培養的體系構建。綜合實訓的前修課程為設計制圖、設計速寫等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室內設計初步、住宅空間設計、電腦效果圖、材料與構造、公共空間設計、工程預算等專業課程。而后續課程是工作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分成室內、室外兩個方向,以選修課進行)、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與答辯等。相對而言,設計制圖、住宅空間設計、電腦效果圖、室內設計初步、材料與構造、工程預算等課程更多側重于單項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學的組織、實施、評價等活動以校內課程責任教師為主體,整個教學過程較封閉。綜合實訓課程,強調基于完整工作過程(即設計過程)的教學組織,與真實項目的設計、施工進度吻合,既對前修各課程的單項能力有了提升、綜合,又為后續的頂崗實習、畢業設計奠定基礎,加深學生對設計方向各具體崗位的認知,提升職業技能。

五、結語

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組織實施教學活動,建立新的教學模式,這是綜合實訓課程改革的落腳點。整個實訓的實施過程,不是學科、課程體系的完整,而是設計過程的完整性構建,即資料收集與現場勘測、與客戶業主洽談溝通、方案初步設計、深化設計、效果圖制作、工程預算、設計實施與跟蹤等一般工作程序的訓練,其關注的重點是保證與職業崗位相關的經驗、知識、技能在結構上的系統化。責任教師或是主導者,或是企業設計師的教學協助人。在項目實施中,教師必須進行二次教學設計,既要尊重學校現有的實訓條件及教學管理機制,又要考慮設計公司的工作環境及設計過程。這種融入企業生產要素,強化校企合作的實踐探索,帶有普遍的意義,是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訓教學的可行化選擇。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論職業教育工作過程導向的綜合性課程開發[j].職教論壇,2004(6):4-7.

[2] 姜大源.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9(4):66-70.

[3] 蔣慶斌,徐國慶.基于工作任務的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5(22):47-50.

comprehensive trai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en jun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p. r. china)

篇5

一、室內設計類課程教學必須重視實踐能力和實用技能的培養

室內設計行業從建筑設計領域的裝飾行業中演變出來,研究的內容集建筑風格、結構形式、裝飾材料的性能、品種、先進施工技術和設備等于一體,是對知識、技能涵蓋比較寬泛的綜合性行業。近幾年,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給室內設計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機遇,社會對室內設計人才需求量很大,學生畢業后可從事室內設計、家具設計、櫥柜設計、陳列設計、施工監理、材料經商等諸多工作。隨著社會的發展,室內設計行業內的分工也日益明確,也進一步對室內設計從業人員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提出了不同層次的要求。鑒于此,不同層次的院校應根據社會不同層次的需求,對室內設計類課程認真進行不同的設計定位,尤其是對培養目標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進行準確定位,以更好地滿足行業的不同需求。本科院校由于生源質量相對較好,學生的基本功比較扎實,學習自覺性較強,對所謂“學院派”式的授課方式也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學指導思想和目的要求上,多是注重專業理論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設計表現和創新能力;在授課方式上,主要是老師講,學生練,通過大量練習,培養鍛煉上述能力。高職教育應以實踐能力和實用技能的培養為核心,培養面向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如果不對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加以嚴格界定,把高等職業教育辦成本科教育的翻版和補充,不但失去了高職教育的意義,更談不到培養社會急需的實用人才。“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是高職教育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專科層次畢業生要想成為優秀的室內設計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審美情趣、良好的客戶溝通能力、嫻熟的手繪功底、熟練的電腦繪圖能力、現場配合及指導施工的能力。根據就業導向原則,高職院校室內設計類課程教學應更加重視職業核心技能的培養。高職院校教學還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實際,研究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特點。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雖然老師在課堂上精心準備了教案,過于理論化的教學卻未必能提起他們的興趣,更不用說課后練習了。但他們中的許多人思維活躍,比較喜歡實際操作課程。因此,高職院校不能一味效仿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必須針對他們的特點設計授課方式,采用項目教學,以激勵學生學習興趣。

二、室內設計類課程的特點以及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室內設計類課程的特點

高職院校的室內設計類課程如果繼續細分,一般可以分為繪圖基礎類、室內方案設計類與工程技術類課程。這三類課程又各自呈現不同特點:繪圖基礎類課程包括造型基礎、色彩基礎、透視、效果圖表現、計算機效果圖軟件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室內設計表現技能,知識和技能要求對應室內設計效果圖繪圖職業崗位。該類課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對室內設計知識的基礎要求不高,但對繪畫基礎有一定的要求。大多數高職院校將此類課程作為職業技能基礎課,放置在一年級開設。室內方案設計類課程是室內設計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一個成功的設計方案是靠設計師多年的知識積累起來的。室內設計師除了要知道室內設計的基本程序和步驟外,還要掌握人體工學、室內設計風格流派、空間劃分和界面設計、室內環境色彩設計、室內光環境設計,以及與客戶溝通交流的技巧等等,知識和技能要求對應室內設計師職業崗位。工程技術類課程對學生的繪畫技能要求不高,但要求學生能通過課堂學習、實地調研、動手操作等途徑,掌握材料、構造和施工工藝,能夠根據不同的設計方案和施工工藝繪制出施工圖,并在設計過程中很好地運用材料構造體系、空間尺度體系和施工工藝。綜上所述,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對應不同職業崗位,加強職業技能培養的針對性,是室內設計類課程教學共同的要求。

2.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教材以及課程教學過于理論化、系統化。傳統室內設計課程,體系結構大致包括室內設計概述、室內設計風格與流派、室內空間與界面設計、室內環境色彩設計、室內光環境設計、室內陳設與綠化設計等幾方面,體系龐雜,理論偏多,容量偏大。教師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看似在認真完成“教”的任務,其實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藝術思維和感受力、表現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學生“學”的感受。加之課時有限、教學容量過大,“滿堂灌”在所難免。結果是造成學生對理論學習由畏懼到厭惡,甚至產生抵制心理和情緒。此外,室內設計類的課程和課程之間的相互銜接不夠好,教師在講授一門課程時,往往忽視了和其他課程的關聯性,在室內設計類課程整個教學過程中,反而出現了體系不應有的斷裂。

第二,學生缺乏實踐性訓練。讓學生實際動手設計制作一件作品,既是手的訓練,也是腦的訓練;既是組織能力的訓練,也是完整的邏輯思維方法的訓練。這些都是室內設計類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腦的訓練就是形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交錯訓練,包括對自然的洞察力、理解力、形象的記憶力、想象力、把想象變為現實的設計能力的訓練,等等。但是,現在大部分學校不太重視這種實踐性訓練,即使安排訓練,往往也是紙上談兵、閉門造車。所以有些學生在課堂上雖然能夠出色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是到了實際工作時卻無從下手。企業反映學生不能勝任崗位工作,學生也抱怨在學校里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一些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設計能力不足,與缺乏實踐性訓練有很大關系。

三、室內設計類課程改革思路論證

近幾年,我院的室內設計類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把項目教學引入課堂,組織學生參加設計競賽和考證等,取得可喜成績。比如,學生參加2009、2010年江蘇省青年室內設計大賽并獲多項獎項;參加全國ITAT設計大賽(CAD圖)獲一等獎;參加了2010年江蘇省小型項目管理師、施工員、材料員、質檢員等多證考試。筆者認為,上述改革盡管必須,但還不是根本性的改革。室內設計類課程的深層改革,要從觀念改革入手,進而擴展到課程體系重構、教學內容重組、教學方法手段革新等多個方面。

1.告別“基礎先行”舊思維

本科教育往往強調低年級打好基礎,高年級鍛煉能力。教學計劃、課程安排按部就班,遵循先基礎后專業、先理論后實踐、先知識后能力的傳統套路,無形中割裂了知識傳導與能力培養的關系。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己任,無論什么專業都不能仿效本科教育模式。室內設計類課程教學必須告別“基礎先行”的舊思維,采用“破”與“融”的方法,打破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技能課程的界限,構建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教學體系。“破”,就是打破原來基礎課程的“完整性”,課程教學以服務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唯一標準;“融”,就是稀釋基礎,模糊基礎課與專業課的界線,把處理過的基礎課程中核心的內容提前融合到職業能力培養體系中去,使基礎具有服務能力培養的真正意義,并把“基礎”和“專業”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2.工場化教學環境與理實一體化課程的設計

實訓工場建設是營造良好實踐環境的首要條件,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保證。室內設計屬于交叉學科,既有藝術層面、又有技術層面。在課程設計上重藝術、輕技術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一個好的創意、好的設計思路,必須通過繪制施工圖去體現它的具體細節;掌握不了材料的質感和紋理,或者施工工藝知識缺乏,都會影響創意和設計思路的的整體效果;必須考慮要讓學生懂材料、懂構造。所有上述要求,都可以通過實訓工場解決:可以把市面上最新的材料展示給學生,可以把地面、墻面、頂面的常用工藝用半剖的形式做出來讓學生觀看,以增強感性認識;選擇工藝簡單但又具代表性的實物讓學生進行裝飾工藝操作實踐,熟悉裝飾設計、施工繪圖、測量預算、材料選擇、工具準備、流程計劃、施工管理、驗收標準等工藝流程;學生可分為小組,模擬分組承包方式,遇到問題共同協商,鍛煉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學生對實訓環節躍躍欲試,興趣濃厚。特別是當裝飾工藝操作實踐最后完工時,凡參與其中的學生無不充滿成就感,紛紛在自己的“作業”上簽名。僅此足以說明工場化教學環境對于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不可或缺性。工場化教學環境未必僅僅局限于實訓工場。校內條件有限,實訓工場無論怎么“仿真”,畢竟受到種種局限,無法完全復制真實生產環境。因此,工場化教學環境的設計應設法將實訓工場、校外實訓基地、設計展廳和工作室整合為統一的實訓平臺。其中,專業教室(項目工作室)的建設可以作為院內工場化教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教室可仿照公司模式,也可按教學模式采用多種不同的形式建設,要配備網絡和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自帶電腦上課,自主查閱資料,完成設計項目或進行實際操練,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學變成主動學。工場化教學環境的設計,有利于解決實踐、實訓問題,并為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搭建了物質的、技術的平臺。但是,工場化教學環境的實現,并不能替實一體化課程體系的設計。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融合滲透。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設計的精髓是“工學結合、學做合一”。教學內容改革應著重于校企深度合作開發課程內容,將“項目”、“任務”和“工作過程”貫穿于專業課教學的始終,通過實踐項目、完成任務的整個工作過程進行新知識的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程的實施上,應打破先理論后實踐的課程模式,把室內專項主題設計納入課程體系,由教師深入行業,尋找優秀典型項目案例,并把它們編制成教材,進行項目的模擬操作;也可以與企業合作,引進真實項目,讓學生在老師和企業專家的帶領下進行實戰演練,在實踐第一線了解項目運作的實際過程和設計步驟,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3.帶領學生走向社會實踐

考察博物館、各類美術文化遺跡,觀摩美術展覽和美術創作活動,體驗藝術設計生活、展開藝術設計創作等等,使專業必修課在社會實踐中完成,這不僅是加強課程教學的重要舉措,也是教學從課堂向社會的拓展和延伸。在考察中,讓學生開拓眼界,體會各種設計風格,嘗試不同的設計實踐。每個學生都必須遞交實踐報告或設計作品,作為考察后的思考與升華。學生走向社會,教師延伸了課堂理論教學,打通了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社會活動、科學實驗的通道,把學生帶回知識的源頭,使知識復歸實踐,從而促進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結合。

篇6

【關鍵詞】:室內,照明設計,作用,原則,內容

室內設計師在進行室內設計時主要精力往往用在空間重新組織、空間界面處理和內置物設計等方面,而在聲環境設計、光環境設計和熱環境設計等方面投入的時間和花的心思相對較少。其實,室內光環境設計尤為重要,因為再好的總體設計思路和基礎裝修項目設計,如果沒有好的照明設計方案相匹配,那么整體設計效果就是功虧一簣了,就象一個穿著打扮時尚的人站在黑夜里一樣。所以,室內照明問題不可小覷。

一、 室內照明的作用

室內照明除了能夠提供視覺所需要的光線外,還有以下幾個作用:

(一)組織空間。在一個大的空間內,照明方式、燈具種類不同的區域,各有一定的獨立性。有些區域范圍比較明確,界線比較清楚,就可形成虛擬的空間。

(二)改善空間感。照明方式、燈具種類、光線強弱、光的顏色等,可以明顯地影響空間感。一般地說,直接照明時,燈光比較耀眼,容易給人以明亮、緊湊的感覺;間接照明時,即燈光照射到頂棚、墻等界面之后再反射回來,容易使空間顯得更開闊。暖色的燈光,可以使室內具有溫暖感;冷色的燈光,則使室內具有涼爽感。吸頂燈或鑲嵌在頂棚內的燈具,可使空間顯得高一些;吊燈、特別是體量較大的吊燈,則可使空間顯得低一些。暗設的規則燈糟與發光墻面可使空間更具統一感;過多的壁燈、吊燈、臺燈則可使空間顯得很雜亂。從物體側上方來的燈光可使物體更有立方體感,大片的頂部照明則可使整個空間平平淡淡,缺乏層次和生氣。

(三)渲染氣氛。照明既能形成靜謐舒適的氣氛,也能烘托歡快、熱烈的場面;能夠產生莊嚴、肅穆的效果;也能制造豪華富麗的氣氛。燈具和燈光有形有色。一盞盞水晶吊燈可以使門廳、客廳等顯得十分富麗豪華;一排排整齊的日光燈可以使教室、會議室等顯得分外簡潔大方;旋轉變化的燈光可以使空間撲朔迷離;外形簡單的新型燈具能使人體驗到科學技術的進步;采用動植物外形的燈具,能使人感到輕松活潑;燈光角度配置得當,會使內部景物更加生動;變化燈光角度,有意形成一些非常的陰影,則可能使環境變得奇特。

(四)體現特點。照明還有體現民族風格與地區特色的作用。中國的宮燈是很有特色的,它把照明燈具的實用性和裝飾性很好地統一在一起,不僅大量用于古代建筑中,也常被用在需要突出表現中國特色的現代空間里。不少東方國家特別是日本,常用竹子、木材、紙等做燈罩,使燈具具有一種自然美。在室內設計中,恰當地選用這些燈具,能使內部環境更加有性格。丹麥等北歐諸國,制造燈具的歷史很長,燈具已成為他們傳統的藝術品。

二、照明設計的基本原則

(一)舒適性。室內照明設計首先應該有利于人們在室內進行生產、工作、學習、生活和從事其它活動。燈具的類型、照明的方式、照度的高低、光色的變化等,都應與使用要求一致。照度過高,不僅浪費能源,還會損害人的視力;過低時,無法正常工作和學習,也會影響人們的健康。閃爍不定的燈光可以增加節日氣氛,但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只能用于節日及某些氣氛熱烈的場所。一般工作和生活的環境,需要穩定、柔和的燈光,以便人們能夠長時間的工作和安逸地生活,而不產生倦意。燈光的顏色要符合環境的要求,使家具、陳設由于燈光的照射而更加美觀。

(二)藝術性。室內照明應有助于豐富空間的深度和層次,明確顯示家具、設備和各種陳設的輪廓,要表現材料紋理、質感的美,使色彩、圖案更能體現設計的意圖。在一般情況下,燈光的角度應使家具、設備和各種陳設更有立方體感。陰影的大小、明暗的差別都要仔細推敲,力爭產生良好的效果。

(三)統一性。這里說的統一性,主要指照明設計要與空間的大小、形狀、用途相一致,要符合空間的總體要求,而不能孤立地考慮照明問題。燈具本身是一件絕好的藝術品,如果配置不恰當,就成了與環境格格不入的累贅。要使照明與空間環境相協調,就要正確決定照明的方式,光源的種類,燈具的多少、大小、形式與光色,使照明在改善空間感、形成環境氣氛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四)安全性。現代照明一般都用電源,因此,線路、開關、燈具的設置都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包括在危險之處設置標志等。

三、照明設計的主要內容

照明設計的主要內容有四項:決定照度的高低,確定燈具位置,明確照明范圍,選擇燈具的類型。

(一)照度的高低。為使人們能夠正常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室內照明要有合適的照度。照度的標準由國家統一規定和頒布。

(二)燈具位置。正確的燈具位置應按照人們的活動范圍和家具的位置來安排。例如,供人們看書、寫字用的燈具應該與桌面保持恰當的距離,具有合適的角度,并使光線不刺眼。直接照射繪畫、雕塑的燈具,應使繪畫色彩真實,便于觀賞,使雕塑明暗適度、立體感強。

視野中的發光體或反射體表面亮度很大時,會因耀眼使人感到很不舒適,這種耀眼的現象就是所謂的眩光。眩光的強烈程度與發光體相對眼睛的角度有關。角度越小,眩光現象越強,照度損失越大。

(三)投光范圍。投光范圍在照明設計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有些房間如大型的會議室、辦公室和教室等,需要均勻的光線。但是,更多的空間則需要通過控制投光范圍使室內光線形成一定的明暗對比,分為明暗不同的區域。在劇院中將燈光全部集中到舞臺上,會烘托表演的氣氛,還能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舞臺上。如果把觀眾廳的燈具全部開亮,那就不僅會分散觀眾的注意力,還會沖淡甚至破壞舞臺照明,大大影響表演的效果。

所謂投光范圍就是達到照度標準的范圍有多大。它決定于人們的活動范圍和被照物的體積或面積。如餐桌所需的投光范圍就是餐桌的面積;壁畫所需的光應該投射到整個畫面上;起居室內待客、休息的地方,則應使光線照射到整個沙發組。如果要特別強調景物中的某個局部,比如畫面的某一點,雕塑上的某個部分等,就可以增設專用燈具,以取得預期的效果。調整投光范圍主要靠調整燈罩的大小與形狀,調整燈具的多少與高低。

(四)選擇燈具。按燈具固定方法的不同,有吸頂燈、鑲嵌燈、吊燈、壁燈、臺燈、立燈、軌道燈等;按光源種類的不同,有白熾燈、熒光燈、高壓汞燈、高壓鈉等。選擇燈具的原則:首先,要適合空間的體量與形狀。大空間要用大燈具,小空間要用小燈具。且不可盲目地把大吊燈懸掛在小小的房間里,使人感到極度閉塞和擁擠。其次,要符合空間的用途。大型宴會廳等,可以選用華麗的晶體燈;閱覽室等則應選用造型簡潔的燈具。只有使燈具與空間的用途、性格相一致,才能體現照明設計的表現力。有人以為燈具越豪華越好,以至把室內搞成了燈具展覽場,這種看法和作法都是錯誤的。最后,要注意體現民族風格和地區特點。在那些民族性和地區性較強的建筑中,應力求采用一些能夠體現風格和特點的燈具。

參考文獻

[1] 王耄張欣;燈光照明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 科技風; 2009(10)

篇7

展示設計是一門多學科的綜合性課程,要想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就要實現跨學科的教學。教師不應只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講述,而應在展示活動過程中,通過情景教學,讓學生更好地領會展示設計的效果。

關鍵詞:

情景;綜合;體驗

一、展示設計情景教學的意義

展示設計是大至國家、城市,小至企業、公司、個人,為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通過招商引資加快地方基礎配套設施升級,或舉辦各種儀式烘托一定的氣氛,而進行的空間規劃設計,以便在社會經濟、文化活動中提升自有品牌的認可度。其手段是借助燈光照明布置、背景音樂的現場氣氛營造、新穎展臺的集中展示,利用信息導視系統將參觀者順利地引入展區觀看展品。展區設計包括的內容有空間環境設計、信息導視系統設計、文字編排設計、不同品牌的標識設計、展柜設計、燈光照明設計、舞臺場景的布置等。因此,展示設計是一門綜合性的設計學科,而固有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課時中,無法將涉及視覺傳達、環境藝術設計、工業產品設計、舞臺燈光照明設計等相關內容全面、系統地給學生講授清楚。展示設計情景教學,就是讓學生在有一定理論基礎的前提下,通過參加展示活動,正確認識展示活動中涉及的其他學科的知識點,以形象、感性的認識,幫助學生在短期內更好地掌握所涉及的其他學科的學習內容。

二、前期理論的儲備

1.概念界定

進行情景教學之前,教師要對學生講授必要的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學生才能在情景教學中更好地掌握其他學科的知識。展示設計是在既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運用藝術設計語言,通過對空間與平面的精心創造,使其產生獨特的空間范圍,不僅含有解釋展品宣傳主題的意圖,而且使觀眾參與其中,達到完美溝通的目的。對于信息而言,充分地讓參觀者接受是其傳播的根本目的。可以通過舞臺表演、宣傳冊的發放、知識問答、多媒體技術的播放、主持人的解說、圖片的展示、道具模型的擺放等多種方式,實現對產品的宣傳。

2.背景知識

讓學生了解展示設計的發展歷史,有助于提高他們對展示設計在人類歷史中的根本作用的認識。展示活動在以前是為滿足人們生活所需而進行的市集貿易活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其影響和作用逐漸擴大。真正意義上的展示活動,是在空間規模上有了發展,以進行信息傳達為目的展覽會,如1851年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當時,英國因第一次工業革命在其本土發生而實現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財富的增加成為英國舉辦首次大規模展會的動力。隨后,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國等,陸續實現了資本積累,為其經濟的高速發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礎。同時,展示活動在西方的廣泛舉辦,促進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在西方社會的傳播,使西方國家的生產力迅速提高。展示活動對于人類文明的進步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3.展示設計流程

從開始構思到方案的成熟和完成,是學生將理論轉化為成果的過程。這一過程也會使學生對這門課程所涉及的相關知識有較為全面的了解。首先,設計者要熟悉展示的內容,如要展示什么樣的產品、舉辦多大規模的展會、在什么時間舉辦等。而對展區大小尺寸的精確測量,有助于設計方案時詳細數值的計算。有了這些數據,就要計劃通過什么樣的風格形式來實現一定的效果。這些都要在前期的文本策劃書中表達出來。其次,設計者要根據自己的構思,把頭腦中想象的展示內容用馬克筆、彩鉛快速畫成圖像方案,并與甲方進行交流,以獲得認可。再次,將方案繪制成深入表現的計算機效果圖,以審視最后的空間效果。其后進行三維模型的制作,要能看到真實空間多個角度的氣氛效果。最后,繪制施工圖,以便最后將方案付諸實踐,并且要求設計者進行現場監理,以保證實際效果。

三、情景教學的開展

學生前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對于展示活動的歷史發展、概念有所了解,清楚了展示設計的程序流程后,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開展情景教學。

1.室內設計專業情景教學

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對于空間功能的劃分、燈光照明的布置往往掌握得較好,而在版面設計、字體編排、導視信息系統的制作方面有一定缺陷。所以,教師要針對他們存在的問題,在參觀展覽時提示他們應注重這些方面的學習借鑒。在陌生的領域中,學習的最好方法就是借鑒他人的常見做法,并活學活用于自己的設計中。2011年,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了兩屆車展,筆者組織學生參觀了車展。在參觀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對車展每個品牌的接待臺、形象背景墻、宣傳冊進行拍照,之后分類整理。然后,在多媒體教室對這些照片進行分析,探討哪一類展區設計得好、好在哪里。從文字的編排到圖片、圖表在文字中的合理布局,再到版面裝飾色調的統一、對比的應用,分析這些品牌展區設計是否符合形質統一、輕重有序、美觀大方、整體統一的原則。通過分析,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從作業反映的情況來看,與以前沒有開展這樣的情景教學時相比,作業整體質量明顯提高。

2.視覺傳達專業情景教學

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在文字設計編排、版面設計、信息導視系統的設計方面掌握得較好,而對于展示活動功能空間的劃分,具體應預留通道的尺寸,展架、展柜的大小以及參觀者最佳的觀看位置、燈光照明的運用等往往把握得不是很到位。針對這個專業的學生,教師需要重點解決他們存在的問題。組織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參觀展會,不應再以導視系統、形象墻、宣傳冊為重點,而應要求他們注意每一個展區的功能空間劃分,觀察主要展區是怎樣布置的,以及除主展區外還有些什么樣的空間。學生在參觀展會的時候,通過教師的現場指導,就能知道展區中包括主要展示空間(展示信息空間)和展示公共空間(供觀眾進行交流和休息的場所)。另外的VIP接待區、工作人員的更衣室、設備維修空間等都屬于展示活動的輔空間。視覺傳達專業學生的學習還有一個薄弱環節,即對展具、通道的尺寸不熟悉。舉辦車展的蘭州國際會展中心,其層高設計在8米以上,空間開闊,氣流通暢。各個展區在進行展柜、展臺布置時,不僅要考慮空間的大小,還要考慮人在使用時的便利性,也就是以人的尺度來確定展柜的大小。而且會場要在人流量很大的情況下,有足夠寬敞的通道供參觀者行走,以避免發生擁擠、踩踏。參觀展會現場,使學生對這些尺寸有了更加感性的認識,真實地感受到主通道的寬度和次通道的尺寸。同時,在參觀過程中,學生也深切體會到,對于大型展柜、小型展柜、宣傳畫而言,其最佳觀看位置是不同的。大型展柜、宣傳畫可以距離遠一些觀看,而小型展柜、小型宣傳畫要距離近一些才能看得清楚。有了這樣的經歷,再給學生講解具體的數值,他們的印象就要深刻許多。情景教學的開展,不同專業的學生有不一樣的體驗。它的優勢在于在進行多學科綜合性專業的教學時,對于本專業不熟悉的知識領域,學生可以短時間內領悟得更好一些,掌握得更全面一些。

作者:王華濤 單位:蘭州財經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許傳宏.現代會展簡史.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篇8

通過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項目導向式”課程體系改革的教學實踐,將教學方法的探索總結如下:

一、興趣引導、問題切入法:

興趣引導、問題切入法,可加強師生在教學中的互動性。在項目課程中教師刻意設定若干個存在問題的案例,讓學生來尋找其中的問題,這種“找錯誤游戲”可使學生在設計項目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性和探索性,對學生的自我再學習能力、創造性、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動態小組討論法

根據不同的項目和不同的問題自由組織臨時的學習小組。這種臨時組合的學習小組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學生們的討論,提高了學生們共享知識的能力(團隊合作)、傳播知識的能力(交流與溝通)。學生在不同的組織小組中, 因組織的變化和學生的不同會產生更多的交流機會,碰撞出創意火花。

根據項目不同階段的過程,組織不同的項目小組,可以極大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和團隊合作精神。如在別墅設計項目中,由于項目的特點,開始階段需要查找的資料和涉及到的相關因素較多,通過小組的討論和組長的任務分配,發揮了項目小組的團體優勢。小組討論設計項目中的問題也會使小組成員加深對設計過程中所遇到問題的理解,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課堂小組討論中學生是以主體的方式出現,教師是旁觀和指導者。小組成員這種“七嘴八舌”看似混亂的討論,會極大發揮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這種參與式教學,學生學會了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這樣,他們才能從“合作”和“爭論”過程中充分發現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角色扮演法

項目導向式的教學模式中,角色的扮演在教學中分為兩部分,一是師生角色的變化,不再是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的角色轉變為企業的設計總監,掌控項目的實施進度和實施質量;學生的角色轉變為企業的員工,在設計總監的指導下,按照企業的工作流程,通過團隊合作共同完成項目教學任務。

課堂中教學組織上,學生之間的角色互換扮演,在居住室內環境設計課程項目中第一個模擬任務就是需要學生對“客戶”進行調研,這種教學的安排有時候是“真題實做”而多數情況下是在模擬下進行。無論是真實還是模擬的過程都必須根據所得出的“調研數據”基礎上,來展開下一步的設計任務。首先組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有三人構成;一名學生扮演客戶,另兩名學生扮演設計師,扮演客戶的學生根據對自己未來“家”的需求,提出設計要求,扮演設計師的學生根據調查客戶的條件、分析“客戶”的要求,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特別是扮演“客戶”的學生,不太易進入角色,這恰恰是教師需進行指導的關鍵點。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和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設計方案會更加切合實際,這種角色的扮演體現了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學習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學習場所與工作場所對接。強調了“教與學”的統一,突出教學的“雙向性”這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工作情境教學法

工作情境教學真實化,真實項目“做中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黑龍江測繪科學研究所在藝術與設計學院建立了數字城市項目實訓室,(校中廠)把企業的數字城市項目拿到學校;企業工程師和學校的教師共同按照企業的項目標準指導學生完成實際生產項目。這里教室已經不是傳統的教室,工廠也不是傳統的工廠,而是校企共同打造的具有“教學做”一體化的場所;教師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而是賦予了更多的企業工程師的角色;企業工程師不僅充當生產中工程師的角色,同時也兼有 “教師”的職能。教室則再現了企業的環境,學生融入到了這種“企業”的真實氛圍中,環境激發了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通過該項目的引入和教學情境的變化,教學方法和手段都產生了變化;學生不僅是在學習,同時也是“產品”的制造者,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即可取得相應的報酬,這里已經不是單一功能的學習環境,學生體驗的就是“工廠”。

五、從易到難的進階式教學方法

這種教學方法較適合學生整體水平比較接近的班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針對居住建筑室內設計和商業空間設計的項目目標和課程的重點、難點的分析,從易到難的原則逐級布置,學生在完成較簡單項目任務并具備一定的經驗后,再完成較難的另一個項目任務。

根據學情分析,選擇、“進階式教學”的方法是以學生的實際能力為進階基礎,由于進階階梯是低難度的,所以學生可以整體推進到下一個“階梯”的項目中。“進階式教學”實施中學生能力的“接力”就應選擇具有適當性,階梯之間的聯系應比較緊密,各階梯之間的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求又各有鮮明的目標,以便形成學生能力的整體遞進。

六、難易不同項目并進的教學方法

從普通住宅室內到復雜的別墅設計,因難度的不同,在教學規律中都是采取由簡單到復雜的漸進式教學方法。但在學生能力有較大差別班級的情況下,把難易不同的項目并列,讓學生來選擇,這種強調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更適合發揮學生自主性和學習興趣。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采取了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來分組,實施難易不同的方案并進,通過學生的自選、把難易不同的項目分配給對不同項目有著不同興趣的群體學生中;不同項目的差異性,會給不同項目小組帶來不同的問題,而恰是這些差異及問題在共同交流中,不同項目小組都會得到啟發,并在相互的討論中體驗和分享不同項目的設計經驗。

七、實物演示、參觀法

實物演示、參觀法是多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在藝術設計類,材料與工藝、室內設計制圖與識圖課程中,學生對材料及構造了解較少,不能把現場的工藝、結構轉化到圖紙中,主要是這類課程的知識是需要通過直觀“視覺經驗”來取得,而通過教學課程的實物演示、學生到施工現場的參觀和教師或企業設計師的現場講解等這類教學方法實施,學生的這類經驗會得到提升,才能把這類視覺印象轉化到圖紙上。

八、課程教學多方參與、成果多方評價的教學方法

在普通住宅室內和商業空間設計這類實訓課程中,教學過程不再是由一個老師從頭到尾的貫穿于始終,課程根據教學的進度和內容聘請企業的設計師穿插幾個“專題講座”,和到企業調研。企業的設計師和教師共同參與指導學生,因此每一位“參與人”在學生的成果評價上也就成為參與者。

學生參與評價,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在評價的內容上;改變狹隘的知識性評價為寬泛的綜合性評價,改終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在評價過程上還注意做到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使多維評價成為激勵學生主體進取的動力。

結束語:

篇9

關鍵詞:高職;課程改革;現代化信息手段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6-0112-02

《園林植物識別與應用》是高職園林技術專業一門核心課程,授課對象為園林技術專業三年制高職一年級的學生,該課程獲得過湖南省多媒體軟件大賽一等獎,學院單元說課一等獎,學院信息化大賽一等獎,課程改革匯報會獲全院教師觀摩等課程榮譽。

一、改革的原因

1.學情的需要。高職學生的基礎和自律能力比較差,但是愛動手,因而想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參與課堂,通過賦予學生責任的方式克服他們自律能力較差的缺點。90后的學生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比較強,因而如果通過改革能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結合起來,將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技能抽查的需要。湖南省技能抽查考試園林技術專業總共三個模塊15個項目,其中第一個模塊園林植物繁育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園林植物識別與應用,在這個項目中要求學生掌握湖南省常見園林植物的種名、科名、觀賞特性、對光溫水的要求和園林用途。所以為了能使學生在技能抽考中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想通過改革使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

3.證書考試的需要。花卉園藝師、綠化工、插花員、花藝環境設計師、風景園林工程師等考試大綱所涉及的內容和對知識的要求都與我們原來的教學重點有些出入,所以在改革中這門課程在內容選取上要做重大的調整。

4.課程地位的需要。本課程既是基礎課也是核心技能課,為了更好地為后續課程打好基礎同時也讓學生掌握相應的核心技能,因而在內容的選取和教學方式上都需要改革。

二、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課程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門課程的改革課程組通過了多次的討論和前期準備工作。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1.課程更名。課程從最開始的園林植物學,到園林植物,再到現在的園林植物識別與應用,課程的名稱更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

2.階段進行。到目前該課程的改革已進行了三個階段,2009年之前植物識別的內容按照自然分類法,根據不同的科來進行識別的,沿用植物學的教學模式。2009―2011為改革的初始階段,在內容的選取上較以前做了大的調整,2009年用改革后的單元設計《草花的識別與應用》獲得了當年學院單元說課一等獎,這使課程組對于改革信心大增;2012年為試驗階段,試驗階段在內容的選取上較初始階段又有了大的調整,資源庫材料的收集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2013年為實施階段,在這個階段內容有了進一步的調整,使內容更加符合要求,且在資源庫的建立上有了完善,在這一年里完成了《園林植物識別與應用》教材的編寫、《園林植物識別與應用在線學習與考試系統》軟件的升級、大學城空間課堂的搭建。

三、改革的舉措

1.教學內容的選取。通過反復研討選取教學內容暫定為2個模塊,5個子模塊,21個單元;課程技能目標是能識別300種左右常見園林植物,能在園林中應用常見的300種園林植物。教學過程更加突出學生參與,分為自學、教、學、做、練、考六段式教學法。

2.實訓基地的完善。實訓室是帶有可供50人使用的公共WIFI的理實一體化的教室,最好能建立雙屏的理實一體化教室,既能讓學生演示自己的,也能和老師和其他同學的作對比。

3.教學資源庫的建立。在改革的初始和試驗階段已經編寫了校本教材和在線學習和考試軟件,但是軟件還需要升級,教材也需要繼續完善,資源庫建設單位第二項是教學平臺的搭建,第一是計算機平臺的搭建,主要包括軟件的升級,2013年6月已經完成,并獲得了學院信息化大賽多媒體軟件一等獎。2013年暑假已經完成,在課程答疑區獲得過湖南省教育廳領導和其他學院老師的多次點贊,第二是手機教學平臺的搭建,現正在設計中。

4.課程團隊的建設。由兩名副教授和兩名講師組成,結構合理,教師實踐經驗豐富,課程分工明確。

四、課程整體設計方案

1.課程信息。園林植物識別與應用是園林技術專業一門核心課程,授課對象為園林技術專業三年制高職一年級的學生,總課時88,周學時:2學時,兩周集中實訓,分兩學期完成,它也是《園林綠地養護技術》、《園林設計》、《園林植物生產技術》、《花藝設計》等課程的前續課程。

2.課程目標。知識目標:(1)熟記六大器官外部形態的描述術語;(2)熟記園林植物的觀賞特性;(3)熟記園林植物的應用形式;(4)熟記300種常見園林植物的種名、科名、主要形態特征、觀賞特性和園林應用形式。技能目標:(1)識別300種植物;(2)熟練應用300種園林植物。素質目標:(1)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職業操守;(2)吃苦耐勞和團隊合作的精神。拓展能力目標:(1)學會植物標本的制作方法;(2)給校園植物掛牌;(3)在世界大學城主講教師空間植物醫院中解決一項有關植物的問題。

3.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分為2個模塊、5個子模塊、21個教學單元。2個模塊分別是總論和個論,5個子模塊分別是園林植物形態特征識別、園林植物觀賞特性、園林植物的配置方式、五種類型園林植物的識別和主要應用形式園林植物識別;園林植物形態特征識別子模塊分5個教學單元,分別是根的識別、莖的識別、葉的識別、花的識別以及果實和種子的識別;園林植物觀賞特性子模塊分4個教學單元,分別是植物的樹形及其觀賞特性、植物的葉及其觀賞特性、植物的花及其觀賞特性和植物的果實及其觀賞特性。園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子模塊分2個教學單元,分別是孤植、列植、群植和叢植、群植、林值、籬植;5種類型園林植物的識別子模塊分為5個教學單元,分別是主要喬木的識別與應用、灌木的識別與應用、草花的識別與應用、藤本植物的識別與應用和水生植物的識別與應用;主要應用形式園林植物識別子模塊分為5個教學單元,分別是商品園林植物識別、主要城區街道應用的園林植物識別、屈原公園園林植物識別、河森林公園園林識別和毛栗崗花木基地園林植物識別。

4.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設計主要采用基于大學城空間的“六段式”教學法,分為“自學、教、學、做、練、考”六個階段,采取課外傳承知識,課中內化知識的指導思想,“自學、練、考”三個階段在課后完成,完成的效果檢驗通過大學城空間的作業、考試、作品、答疑等形式進行,“教、學、做”三個階段在課中完成,依托大學城空間進行示例、展示。第一段“自學”,學生通過在線視頻、課件進行自學,自學完后通過自學測試題進行檢驗學習效果;通過此段督促學生在課前進行學習,熟悉知識。第二段“教”,教師通過現場實物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完后可以通過測試題進行檢驗,且測試題可以是實物、圖片和視頻。此段主要是通過實物舉例教授、提問和答疑。且與教結合起來,教中學,學中教。第三段“學”通過現場分析圖片、實物進行學習。第四段“做”通過采集植物觀賞器官與植物通過“現學現賣”的方式進行檢驗。第五段“練”通過對校園中植物的觀察分析,拍照,整理,按照練習要求進行練習,并以照片、微電影的形式上傳大學城空間。第六段“考”通過大學城空間進行在線考試,考試題目以圖片為主。

5.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該課程主要選擇的教學方法有分組比賽法、圖片展示法、實物分析法、過關卡法,學習方法主要有現學現賣法、角色轉換法、你問我答法、討論法。

6.成績考核。該課程的成績考核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課程單元單項訓練項目成績占40%,包括項目訓練情況、作業成果驗收、在線單元測試,第二部分是園林植物識別考核占60%,主要通過軟件和實物進行考核。

五、改革的創新與亮點

基于世界大學城空間進行教學,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打破知識與技能傳授受到時空限制的障礙,給學生創造無所不在的學習環境。

通過自學、練、考等環節的設計,增加學生的參與,如果硬件能達到要求的話,對每次自學的內容在這里還設置一個過關環節,通過了的課都可以不上,學生課前和課后自學與復習,并通過空間課程檢驗效果的方式,促使學生更好地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專業知識。另外,通過學生優秀作品展播、在線自測,甚至闖關的形式促進學生的上進心。

六、總結

改革是永無止境的,隨著軟硬件條件和學生情況的變化,課程的設計方案會一直朝著更能實現教學目標的方向改革,比如如果我們學院的現代信息化硬件條件達到了一定的要求,課程組還將繼續改革,根據全國教育發展的趨勢,可以將該課程MOOC模式設計好,加入到全國的學分銀行,讓該課程成為全國需要學習的人都可以選修。

參考文獻:

[1]徐國慶.當前高職課程改革中的困境與對策[J].江蘇高教,2008,(04).

[2]劉孟良.從高職課程改革現狀談高職課程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09,(04).

[3]吳亞萍.近十年高職課程改革與建設的研究綜述[J].職教論壇,2011,(33).

篇10

關鍵詞:生態型 校園環境 規劃 建設

課題編號:SZYZYB201101

一、四川幼專校區的整體概況

我校是2009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在四川省江油師范學校基礎上建立的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是四川唯一一所以培養幼教、小教師資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坐落在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綿陽市境內,現占地面積517.68畝,建筑面積98700平方米。綿陽教育園區新校區占地516畝。校區在綿廣高速公路附近,離綿陽和江油都不遠,交通方便。學校正門前面是一個大的水庫,周邊有村莊、田地、山坡,離鬧市區很遠,是一個學生求學的好地方。

二、校園綠地環境建設的必要性

高校校園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園林綠化是高校實現其物質實體和精神文化功能的一個重要載體,

生態平衡是校園建設的一個首要的目的,而今的大學不再是培養單純的技術型人才遄,而是培養綜合型人才,學習的環境不止局限于教室和實驗室,而是延伸到整個的校園,這就對大學校園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影響人,特別是大學階段,大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成型的關鍵時期,校園環境的優劣可對其產生潛多默化的效果,因此,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學校綿陽校區在建設中,要合格規劃好校園各處的功能區域,合理建設,打造生態化校園。

大學校園主要是人群,包括學生、教師、職員和工人,還有一些外聘的后勤人員,他們各自的活動區域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學生主要活動在教學區域和住宿地,教師們的活動區域主要在教學區、辦公區和住宿區域,一些職員主要活動在教輔場地,這些主要的服務人員,在大學校園環境要求空氣清新、安靜、衛生、污染物少,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因此大學校園環境的建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以滿足師生員工的需要,為師生員工提供一個優美、舒適、優雅的校園環境。不僅是建設生態型校園的要求,更能體現一所大學校的校容校貌。要達到這個目的,校區的綠化是不可缺少的的,綠化校園主要能起到防風滯沙、調節氣溫、增加濕度、凈化空氣、降低哭音等生態保護作用。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綠化建設要以生態綠色為主題,打造舒適宜人,賞心悅目的生態環境。

校園的整體綠化分布需要結合校園總體布局,地形特點及道路、建筑、個體景觀等環意要素,通過合理的綠化配置來形成美觀的綠化空間系統。

當代大這校園環境有一些新特色:開放性、復合化、社會化、個性化及可持續發展[1],

注重建造多層次的開放空間,滿足大學多學科建設復合化要求,注重校園資源向社會開放,實現學校與社會雙向交流。注重發展大學自身的特質和個性,促進校園環境可持續利用[2]。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需要維持生態平衡,大學校園環境建設要有利于師生教育學習和生活,有利用教師的科學研究和休閑娛樂。從美學角度看,要師生能夠感覺到校園環境的美麗。

根據大學校園師生員工的活動類型,我們可以將大學校園劃分為多個區域,下面我將逐一介紹如何劃分和如何建設實現。

三、校區各大功能區域的規劃和環境建設

1、校園進出口內外

校園在大門的環境建設是校園規劃的重點之一,當人來到學校的時候,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校園的大門,首要進入的也是校園的大門,它是作為來到學校的人們最直接的印象,是學校的門面。所以不僅要具有可識別性,更應體現這所學校的特色。目前我們的老校區入口區人多、車多、人員復雜、噪聲大、臟、細菌含量高,門外有些商販,到處弄得亂七八糟,有害氣體也不少等等現狀。所以我們主要是要控制細菌、降低噪聲、吸收有害氣體、管理好商販,管理好門里面的清潔衛生。

因在大學校園的兩側應對稱式的種植高大的喬木,也可以配置修剪整齊的灌木和花卉,可以在高大的喬木之間修筑一些花臺,這樣就形成了隔離帶,這樣也有利手管理,有利于抑菌防風,有利于隔離噪音、粉塵,有利于殺菌,一些有害氣體也能被吸收,這樣就凈化了空氣。為了便于管理好商販,在校門的兩側可以修筑商鋪,然后租給商販們,這樣就有利我們對商販做出一些要求,如食品的安全衛生,店外的清潔衛生等等,這樣就能管理好他們。

在大門口可以設置小型的廣場、點綴花壇、雕塑、噴泉等,創造不同的藝術效果,象我們校區進門后就是一長的石級,在它的兩側都種有成型的植被,石級的上邊建設噴泉,讓人們進入校園就象進入花園,使人心情愉悅,給人一種美的感覺。

2、教學活動區域

教學活動區域是指所有的教學活動場所,這個區域的環境主要要滿足全校師生辦公、教學、科研、實驗和學習的需要,包括教學樓、實驗樓、實驗基地、科研場所、辦公樓等。在這些區域上的環境建設的主要功能是教育功能、科學研究功能、學習功能、抑菌功能、降低噪聲功能,當然也有美學功能。

這個區域可以建立隔離帶,隔離噪音為師生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研究環境,抑制細菌為理財生提供一個清潔的研究學習環境。有的實驗室在實驗時會產生有害氣體,所以要種植一些對這種毒氣抗性強,并吸收這種有毒氣體的植物。在教學活動區域,植物品種要豐富,葉色要變化多樣,也要與建筑主體相協調,并對建筑起到美化,烘托的作用,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一個課間可以進行適當活動的綠色空間,我們校園教學區域的植物就很多,但有些雜亂,也對其作適合當的調整,再增加一些長青樹木,使得到了秋天,校園里還是到處綠樹成蔭,給一種永遠是春天的感覺。

3、學生的宿舍區域

這個區域是學生學習和休息的地方,該區一般離教學區域較遠,學生學習和休息需要安靜清潔的環境,因此該區的綠化主要要降低噪音和抑制細菌,在這個區域也要建立隔離帶,隔離噪音,降低粉塵,殺滅細菌,創造安靜、衛生的環境,便于學生學習和休息。夏季可以降低空氣溫度,減弱太陽對宿舍樓的直接照射,因此在植物的選擇上,多選防風、防火、防塵等的植物。同時也要給這生留出活動的場所,方便學生就近活動,所以宿舍之間可以修小的廣場,種植一些低矮的植物和一些共卉,讓學生在休閑時心情愉悅。

4、教職工住宅區

教工生活區一般都不位于校園內容,與校園的其它地區有一段距離,但也少數位于校園內。這里的人群年齡段比較復雜,從嬰幼兒到退休的老人都有,本區的主要功能是要抑菌、降噪音和休閑娛樂。這個區域由于老人孩子比較多,他們的抵抗力相對較弱,種植上多選擇抑制細菌能力強,而且易管、易長、少修剪、小蟲害,具有地方特色的優良樹種。植物配置要自然,可采用喬木與灌木、常綠與落葉以及不同樹姿和色彩變化的樹種搭配組合,由于這里的人群文化水平較高,可以建造一此文化氣息較濃的小游園、雕塑。兒童游戲場、青少年活動場地,老人活動場地及體育鍛煉場地,一定忌用有毒有刺的植物。

5、體育活動場地

該區主要是學生體育鍛煉的場地,有足球場、排球場、籃球場、游泳場等,這些場地離教學區域、圖書館、宿舍區等較遠,這些場地周邊可以種植要滿足能防塵、降噪聲、夏天能乘涼的需求,所以可以種植一些常綠的大樹,樹與樹的間距在大一些,也要離場地的邊界遠一些,大概在4米以外。

6、休閑娛樂區

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校園里渡過的,除了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外,有時候學生也在校園里走走,除了上課、練琴、早晚輔導外,他們可以自由支配時間,因此就可以在宿舍樓周邊及多數園林景點周圍開辟休憩讀書的小游園等休閑游覽區,以方便師生休息娛樂。

在這個區可以規劃建設較寬裕的綠化空間,利用地形、建筑、植物小園林等創造出美麗優雅的自然環境,給人以美的享受。

7、后勤服務區

這個區域主要有餐飲區、醫療區、維修區,綠地主要滿足師生飲食,醫療和維修的需要,因此,環意設計要清潔、防塵、抑菌、除溫等,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風。所以該區可以選擇高大的落葉喬木,一些灌木等,種植可以產生殺菌較多的樹種,如樟樹、胡桃、懸鈴木、柳杉、雪松等,建設一個有利于師生健康有益的環境。

該文從大學服務對象和大學的特殊環境入手,將大學校園的生態功、美學功能、社會功能等結合起來,把校園分成了幾大區域,根據不同區域的功能要求,建設具有特色的大學校園環境,改變大學校園的現狀,使得大學校園植物景觀設計目的明角,依據準確,使得正確定量評價一個大學校園環境設計方案成為可能,使大學校園環境更能發揮其綜合功效。

參考文獻:

[1] 王薇薇.其其格.牛世丹. 大學校園植物功能景觀建設初探[J].黑龍江農業科學, 2010(2):58-60

[2] 劉志強. 大學校園生態規劃理念初探[J]. 山西建筑,2005(12): 9-10

[3] 徐劍書. 論生態型大學校園設計與建設[J].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0(7):

[4] 秦春林. 粟維斌. 景觀生態規劃原理在校園綠地環境規劃中應用初探[J]. 福建林業科技, 2006(9): 24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