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22 18:02: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信息化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月23日,ST長運公告,稱將公司資產出讓給重慶市長江水運有限公司(下稱長運有限)后,再按2.57元/股以新增股份吸引合并西南證券,至此,西南證券借殼ST長運正式進入倒計時。
長江證券分析師汪勝利認為,一旦吸收合并西南證券成功,按照西南證券預計2007年凈利潤9.7143億元,吸收合并后28.1513億股總股本計算,其每股收益0.34元/股。按目前券商股平均26倍市盈率計算,其合理股價應在9元以上,加上市場追捧等因素,有望天天漲停,達到20元以上。
先凈殼后合并
ST長運公告稱,公司董事會通過兩項重要協議,一項是向重慶市長江水運有限責任公司出售全部資產和債務,另一項就是以新增股份的形式吸收合并西南證券。
首先,ST長運進行凈殼,擬向長運有限轉讓全部資產及負債;同時,公司現有全部業務及全部職工也將隨資產及負債一并由長運有限承接。轉讓價格參照截至2007年6月30日擬公司出售資產及負債的凈資產評估值,確定為261.1萬元。
其次,ST長運以新增股份換取西南證券股東享有的全部股東權益。西南證券的股權價值以市場化估值為基礎,全部股東權益的價值約為66.056億元;ST長運的新增股份價值以2006年11月27日前的二十個交易日的收盤價的算數平均值確定為每股2.57元,由此ST長運需向西南證券全體股東支付新增股份約25.703億股,由西南證券原股東按照持有的西南證券股權比例分享。本次合并完成后公司的股份總數將增加至約28.151億股。
“本次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西南證券完成后,西南證券原法人主體資格將被注銷,其全部業務、資產與負債由公司承繼,公司將申請承接西南證券相關經營資質,并向有關審批部門申請變更名稱為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同時變更公司注冊地址和經營范圍。”新時代證券鄭乃旭對記者表示。
湘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強調:“ST長運開盤封巨量漲停,由于停牌時間長達一年,目前已成為兩市正常交易的股票中的最低價股,其漲幅將至少在數倍以上。可能復制*ST金泰的走勢。”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ST長運巨量封停的當天竟然出現了5單交易,總共29800股。金巖石認為:這應該是股民操作出現失誤。他也提醒股民一定要警覺,操作失誤可能帶來巨大損失。
政府主導借殼上市
區域金融中心劃圈
西南證券重組上市作為重慶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一部分受到政府的高度關注。金巖石告訴記者:重慶市政府和國務院都相當重視西南證券的重組,此事曾經也創下兩個“第一”:首先是第一家地方證券公司重組納入了中央政府注資的范圍,其次是西南證券重組得到了總理的親筆批示,國務院秘書二局還專門為此撰寫了報告。
2006年10月23日,證監會同意西南證券增資擴股,其注冊資本由8.15億元增至23.36億元。直到今年7月17日,西南證券通過中國證監會驗收轉入常規監管,成功摘掉“風險類券商”的帽子,進入常規券商監管程序,從而加速了其上市日程。
公告顯示,西南證券的國有股股東對其持有股權處置之行為,還需報請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此外西南證券控股股東中國建投及其一致行動人也將觸發要約收購義務。
西南證券2006年資產規模為63.37億元,實現營業收入3.73億元,其中手續費收入為2.8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的75.49%,證券承銷收入0.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的10.66%。記者也了解到,截至今年上半年,西南證券實現凈利潤7.12億元,較2006年同期增長了17倍;凈資本25.14億元,較2006年底增長了57%;凈資產收益率達25%,并成功躋身資產規模超過百億元的實力券商行列。
篇2
關鍵詞:金融信息化;信息技術;發展戰略
我國的金融信息化已經走過20多個年頭,在數萬金融科技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由點及面,初步建成了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體系。在這段發展時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業和行業監管部門為核心的發展模式,即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中國銀監會等行業監管機構的領導下,各個金融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金融信息化的發展戰略。
但是在這種發展模式下,金融信息化工作也存在著一些死角,即很多戰略性的課題無法解決。其主要的問題在于,金融信息化戰略的制定者,只能站在金融企業的角度,或者在相關監管機構的高度上,更多地將眼光集中在各個企業內部或者行業內部的具體問題中。至于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上,如何規劃金融信息化發展的戰略,如何充分調動、合理分配社會的各種資源,如何加強各個企業和各個行業之間的協同配合,如何確定統一、科學的標準,如何避免重復建設和重復開發對資源的浪費,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金融信息化概念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深刻影響了國際競爭格局和人類生存方式。在這一巨大的經濟發展形態變革與基礎技術平臺轉換的歷史背景下,中國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從更廣闊的視角研究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和中國金融信息化的總體戰略,實現金融信息系統的整合,全面提升金融競爭力,是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應對入世的現實需要。
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業務與金融管理的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金融與經濟信息資源,加速金融現代化的進程。這個進程是發展的、動態的和不斷深化的。金融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整個社會的信息化,與其他宏觀管理部門的信息化,與居民、企業的信息化密切相關,相輔相成。在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金融服務與金融創新構成了現代經濟的核心。
二、國內金融信息化發展現狀
我國金融電子化建設始于20世紀70年代,經過“六五”做準備、“七五”打基礎、“八五”上規模、“九五”見成效、“十五”再攻關的發展階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逐步形成了一個全國范圍內的金融電子化服務體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電子化設備已具備相當規模截止到1999年底,銀行系統已經配置大中型計算機700多臺套,小型機6000多臺套,PC及服務器50多萬臺,電子化營業網點覆蓋率達到95%以上。截止到2001年6月底,各金融機構共安裝自動柜員機(ATM)4.9萬余臺,銷售點終端(POS)33.4萬臺。
2.全國性金融機構多數已完成內聯網建設多數全國性金融機構初步完成了本系統內聯網的建設,網絡覆蓋了全國所有的省會城市和地級市。金融系統與電信部門合作,已經建設成連接全國250多個城市,支持語音、數據、圖像等多種信息傳輸和多種通信協議的金融數據通訊幀中繼骨干網,支撐金融數據的傳輸。
3.銀行信息化已具規模
(1)初步建成全國范圍的電子清算系統。“八五”期間,人民銀行已經建成金融衛星專用網絡和電子聯行系統,現已開1409個電子聯行收發站,覆蓋了全國所有地級城市和1000多個發達縣。2000年,全國轉發往帳3163萬余筆,轉帳交易金額235488億元。“九五”時期,全國性的商業銀行基本都完成了各自的電子匯兌系統,客戶的異地轉帳業務24小時內就可到帳。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通過銀證轉帳系統進行證券帳務信息的交換。
(2)銀行卡業務迅速發展。電子支付工具尤其是銀行卡業務發展迅猛,到2001年9月底,全國共有發卡機構55家,發卡總量超過3.58億張,發行國際卡近20萬張,全國可以受理銀行卡的銀行網點發展到13萬個,可以受理銀行卡的商店、賓館、飯店等特邀商戶已發展到15萬個,各金融機構共安裝自動柜員機5.1萬臺,銷售點終端近35臺。建立了銀行卡信息交換總中心及18個城市銀行卡信息交換中心,此外,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和支付網關已經開通,支持了網上銀行和電子商務的發展。(3)建成人民銀行覆蓋全國所有地市中心支行的電視會議系統、電子公文傳輸系統、電子郵件系統,提高了央行的辦公效率,在國務院各部委中率先實現了經網絡傳送機密紅頭文件。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基本實現全國聯網。商業銀行數據集中工程建設和網絡金融服務取得顯著進展。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已經在部分城市投入生產試運行,將極大地提高我國銀行間清算效率,加速資金流動,促進經濟發展。
4.保險業電子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迄今為止,全國近萬個保險機構安裝了高效運行的計算機系統,各類保險業務已實現上機處理,日處理量達到數十萬筆。在全國5000多個保險獨立核算單位部署了統一的財務管理軟件,實現了財務處理的高度集中。此外,隨著全國保險三級網絡的建立與完善,各類網上保險應用也將有一個實質進展。
5.證券業電子化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證券業電子化建設在較高的起點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以滬、深兩市證券交易所的成立為標志,啟動了證券業的信息化建設,經過準實時行情發送、無紙化托管、計算機自動撮合和異地交易中心聯網等幾個階段,現已進入到全程電子化交易模式,無紙化電子交易已在全國各地的證券營業部推廣使用。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一個多功能、開放的金融信息化體系,這為我國金融業實現由“電子化”向“信息化”轉變,全面實現金融信息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我國金融信息化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雖然我國金融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先進技術的應用基本與國外持平,但運行效率、信息綜合程度和信息服務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金融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薄弱金融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所要解決的是金融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策略問題,主要包括:對基礎設施建設策略、金融科技迎新體系、金融信息服務體系以及金融信息化支持環境、組織管理機制和人才激勵機制等方面的研究。我國在這些方面的工作都比較薄弱,沒有形成研究體系。
2.金融信息化的技術標準與業務規范尚不完善我國金融信息化建設缺乏總體規劃,表現在金融信息化建設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統一協調的步驟,存在很多重復性建設。技術標準和業務規范也未能形成統一體系,且尚不能滿足與國際接軌的要求,各金融機構自身的業務聯機處理系統也存在接口和數據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這些不僅給信息交換、系統整合帶來了困難,而且也極易形成各種安全隱患。
3.金融信息系統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盡管我國金融業在信息系統安全建設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但由于長期以來發展的無序和不規范,以及絕大多數硬件和軟件產品采用國外技術,因此我國現有的金融信息系統存在著很多安全隱患。“9.11”事件也給我國金融業深刻的啟示,即必須提高金融信息系統的安全可靠性,盡可能地保證國家經濟命脈的正常運行。
4.跨行業、跨部門的金融網絡尚未形成我國各金融機構出于經營管理、業務拓展的需要,相繼建成了自己的內聯網系統,但各機構間尚未實現互聯互通,影響了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此外,銀行信息網與財稅、海關、保險等網絡也沒有實現互聯互通,不同經濟部門、不同行業之間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國家宏觀經濟運行的態勢和社會發展的動向不能得到快速反映,這直接影響了國家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有效實施。
5.金融信息系統集成化程度不高,深度分析不夠我國金融業服務產品的開發和管理信息的應用滯后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業務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傳統的以業務為核心的金融信息系統偏重于柜面會計核算業務的處理,難以滿足高層次客戶多領域、個性化的增值金融服務需要,也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高質量、多功能、全方位服務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對大量管理信息、客戶信息、產業信息等的集成、分析、挖掘和利用,在信貸資產質量管理、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務和現代化支付結算工具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導致銀行風險管理失控、喪失業務機遇、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不足等問題。
6.基于信息技術的金融創新能力不足以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從根本上改變著金融業的經營環境和內部動作模式,成為金融業變革和創新的主要推動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按照銀行應用網絡技術的水平,將銀行信息化分為局部應用、內部集成、業務流程重新設計、組織結構重新設計、經營范圍重新設計五個層次,目前國內銀行對網絡技術的應用僅僅限于前兩個層次,仍然處于信息化的初級階段,以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潛能還遠遠沒有釋放出來。
7.管理體制和人才機制尚不健全我國金融信息化建設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管理體制和人才機制上存在很大差距。我國金融業現有的科技管理體制和人力資源機制還不能適應競爭環境和信息化發展的需求,在入世后將面臨巨大的沖擊:一方面,我國金融業缺乏一種現代管理科學指導下的管理理念和運行模式,體制臃腫、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我國金融業尚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引進人才困難,留住人才更難。
8.金融信息化的法律、政策環境有待完善法律、政策環境是金融信息化建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隨著信息技術在金融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一些與金融信息化相關的技術(如電子簽名、電子證書等)的合法性、有效性,成為爭論的焦點,急需國家立法界定。同時,金融信息化的發展還要借助于國家產業政策、稅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依賴于國家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四、我國金融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
探討金融信息化的發展戰略,提高我國金融競爭實力,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應對國際金融業挑戰,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現代金融體系的需要。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金融信息化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示范》的總體框架是:戰略研究為金融信息化的龍頭,網絡建設為金融信息化的基礎,標準和安全為金融信息化的保障,銀行、保險和證券三方面的關鍵技術為金融信息化的應用。通過金融信息化攻關建設將實現以下目標:
1.制定出符合國情、具有創新精神而又切實可行的、可持續發展的金融信息化發展規劃,為我國金融信息化建設指明前進方向及發展道路;
2.建設金融信息化發展所必須的基礎環境,包括制定金融信息化領域主要的業務規范、技術標準,進行計算機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金融信息化產品的生產提供統一的企業標準;
3.到2003年底,完成覆蓋全國數十萬金融機構的跨系統網絡間互聯平臺建設,基本實現金融服務綜合化、電子商務支付網絡化,實現銀行卡聯網聯合;
4.基本實現銀行信息系統安全保密的自動化、網絡化和管理的現代化,為建立完整的銀行信息系統安全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
5.初步建立起銀行信貸風險評估體系,為金融系統進行金融風險預警與防范提供有利的信息支持和科學的分析工具,帶動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信用體系建設;
6.實現金融業的網絡化經營,開展客戶中心、網上銀行、網上證券和網上保險等新型金融服務,在金融創新理論研究與實踐方面取得較高水平的成果。總之,通過金融信息化科技攻關,將為未來的金融信息化搭建一個基本框架,而這一框架將成為中國金融業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EB]北京:金網在線,2003.3
[2]盧小冰.推進金融信息化,促進金融體制改革———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簡介[J]中國金融電腦,2002.1
[3]唐世渭,童云海.我國金融信息化現狀與十五期間發展策略研究[J]北京:中國金融電腦,2002.8
[4]董麗英.從入世看我國金融信息化攻關建設[J]中國金融電腦2002.2
[5]王元龍.加入456后的中國銀行業發展戰略研究[J]金融研究2000.3
[6]張立洲.論金融信息化對金融業的影響[J]北京:財經問題研究,2002.3
篇3
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業務與金融管理的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金融與經濟信息資源,加速金融現代化的進程。這個進程是發展的、動態的和不斷深化的。金融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整個社會的信息化,與其他宏觀管理部門的信息化,與居民、企業的信息化密切相關,相輔相成。在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和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金融服務與金融創新構成了現代經濟的核心。
2國內金融信息化發展現狀
計算機進入中國銀行業,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當時,中國人民銀行引進了蘇聯的電磁式分析計算機,用以進行全國聯行對帳表的工作。但是,中國金融電腦化信息系統的建立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講起步較晚,計算機在中國銀行業的真正發展還是從70年代開始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全國性金融機構多數已完成內聯網建設多數全國性金融機構初步完成了本系統內聯網的建設,網絡覆蓋了全國所有的省會城市和地級市。
2.2銀行信息化已具規模①初步建成全國范圍的電子清算系統。②銀行卡業務迅速發展。電子支付工具尤其是銀行卡業務發展迅猛。③建成人民銀行覆蓋全國所有地市中心支行的電視會議系統、電子公文傳輸系統、電子郵件系統,提高了央行的辦公效率,在國務院各部委中率先實現了經網絡傳送機密紅頭文件。
2.3保險業電子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迄今為止,全國近萬個保險機構安裝了高效運行的計算機系統,各類保險業務已實現上機處理。
2.4證券業電子化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證券業電子化建設在較高的起點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以滬、深兩市證券交易所的成立為標志,啟動了證券業的信息化建設,經過準實時行情發送、無紙化托管、計算機自動撮合和異地交易中心聯網等幾個階段,現已進入到全程電子化交易模式,無紙化電子交易已在全國各地的證券營業部推廣使用。
3發達國家金融業信息化現狀
發達國家金融業早在50年代就引入了計算機設備處理其具體業務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務水平并創新出了不少新的金融產品。從發達國家金融電腦化信息系統發展情況來看目前其主要的特點是:使用面廣、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服務完善;自動化程度高、安全保密性強。①使用面廣,設備先進。②功能齊全,服務完善。③自動化程度高,安全保密性強。
4我國金融信息化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雖然我國金融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先進技術的應用基本與國外持平,但運行效率、信息綜合程度和信息服務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金融信息化的技術標準與業務規范尚不完善。②金融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薄弱。③管理體制和人才機制尚不健全我國金融信息化建設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管理體制和人才機制上存在很大差距。④跨行業、跨部門的金融網絡尚未形成我國各金融機構出于經營管理、業務拓展的需要,相繼建成了自己的內聯網系統,但各機構間尚未實現互聯互通,影響了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此外,銀行信息網與財稅、海關、保險等網絡也沒有實現互聯互通,不同經濟部門、不同行業之間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國家宏觀經濟運行的態勢和社會發展的動向不能得到快速反映,這直接影響了國家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有效實施。⑤金融信息系統集成化程度不高,深度分析不夠我國金融業服務產品的開發和管理信息的應用滯后于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業務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傳統的以業務為核心的金融信息系統偏重于柜面會計核算業務的處理,難以滿足高層次客戶多領域、個性化的增值金融服務需要,也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高質量、多功能、全方位服務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對大量管理信息、客戶信息、產業信息等的集成、分析、挖掘和利用,在信貸資產質量管理、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務和現代化支付結算工具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導致銀行風險管理失控、喪失業務機遇、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不足等問題。⑥金融信息系統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盡管我國金融業在信息系統安全建設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但由于長期以來發展的無序和不規范,以及絕大多數硬件和軟件產品采用國外技術,因此我國現有的金融信息系統存在著很多安全隱患。⑦金融信息化的法律、政策環境有待完善法律、政策環境是金融信息化建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5我國金融信息化發展戰略
探討金融信息化的發展戰略,提高我國金融競爭實力,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是應對國際金融業挑戰,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現代金融體系的需要。
金融信息化的前景是美好的,但如何讓信息化落到實處,主要是做到以下幾點:①數據大集中。近年來,國外的金融企業為順應金融業務和信息技術相融合的大趨勢,斥巨資將過去分散的、功能較弱的、以業務自動化處理為主的單一計算機系統改造為功能強大的集中式計算機應用系統。②建立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數據大集中后,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就自然提上日程。利用數據倉庫技術,可以使分散的信息變成集中的信息,使孤立的信息變成相互聯系的信息,使一些潛在的原始的信息變成現實的經過加工的信息,使無價值的信息變成有價值的信息。③為金融業搭建多元化的綜合業務平臺。有了集中的數據倉庫后,各項業務的開展將更為有的放矢,各項業務的開展也具備更多的可能性。④加強對信息安全防范。盡管公眾對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識有所提高,但信息犯罪的增加,安全防護能力差,信息基礎嚴重依賴國外,設備缺乏安全檢測等等信息安全方面由來已久的問題并未得到解決。⑤找到各金融企業間的利益平衡點,盡快實現金融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解決金融企業互聯互通問題,更多的要靠政府的行政干預。
總而言之,金融業的信息化進程可以概括為:以數據大集中為前提,以完善的綜合業務系統為基礎平臺,以數據倉庫為工具,以信息安全為技術保障,打造出現代化、網絡化的金融企業,通過金融信息化科技攻關,將為未來的金融信息化搭建一個基本框架,而這一框架將成為中國金融業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參考文獻:
[1]王月霞.21世紀金融趨勢[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
[2]盧小冰.推進金融信息化,促進金融體制改革——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簡介[J].中國金融電腦.2006.1.
[3]唐世渭,童云海.我國金融信息化現狀與十五期間發展策略研究[J]北京:中國金融電腦.2008.8.
[4]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2007.3.
[5]王元龍.加入456后的中國銀行業發展戰略研究[J].金融研究2008.3
篇4
關鍵詞:金融信息;業務風險;安全防范
1.金融信息化給金融行業帶來的變化
1.1辦公方式自動化。厚厚的紙質文檔資料變成了電子文檔,存儲介質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文件傳遞變成了機器間的電子郵件;這就要求管理方式必須跟著變化。
1.2交易方式電子化。現金交易的方式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網絡銀行、電子支付工具、金融電子商務等。這就引發了銀行結算方式的變化。
1.3金融信息計算機化。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涵蓋了金融信息處理的各個方面。業務辦理、業務服務等系統逐漸的完善與增加。基本已經達到90%的信息處理的計算機化。
1.4金融管理信息化。通過建立金融資料庫、方法庫等來實施科學管理。徹底改變了原來的人工的粗放管理模式。
2.銀行業務辦理時的風險點分析
2.1啟動環節存在的風險。一是個人道德、素質引發的業務操作風險。如管理人員與操作人員對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警惕性不強,造成口令不執行、口令執行錯誤、審核疏漏、操作錯誤等不良后果。二是人力資源分配與調控引發的操作風險。當僅有一個人行使一種技術類職能時,也許就會造成因休假或其他事情而影響技術實施空擋。當一個人身兼兩職時,則有可能造成無人監督管理,或抽身無術的問題,從而引發安全隱患。
2.2轉型環節存在的風險。轉型分為外部轉型和內部轉型兩種情況。外部轉型是通過宏觀調整、供求信息、行業內競爭加劇等發生的變化;內部轉型是通過轉變業務運行方式、再造業務流程、新系統上線等發生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就很可能會造成管理上的疏忽,引發風險。
2.3轉換環節存在的風險。根據各大銀行的新的政策和規定,或者使用的新的核算系統、支付系統等,就會有執行部門轉換工作重點,甚至把舊的工作系統直接取締。而在此過程中,大多數支行可能就會把工作重心轉向財務管理與核算、賬戶審批等業務,而不再重點關注會計基礎核算工作,與之相關的內控工作也管理松懈,引發風險。
2.4銜接環節存在的風險。計算機病毒使作案手段不斷的更新,而且更智能、更加高技術。而主要通過局域網傳輸數據的國庫會計核算系統屬于一種半開放的網絡,很容易受到病毒攻擊。網絡非法入侵使遠程攻擊變得簡單,只能依靠簡單的口令密碼進行控制的內聯網很容易被解密攻擊。再有就是會計核算系統的自身缺陷,如權限分配不完善,有的會計權限過大,萬一沒有做好約束與監督工作,則很容易帶來資金風險。
2.5收關環節存在的風險。工作人員的放松心理一般會在下班前一個小時內表現的更為突出,極易在此時出現自我約束松懈,操作違規失誤。另一種情況就是監督人員通過翻閱、勾對等糾錯,很難及時防范操作風險,不能做到有效監督、把關堵口。
3.風險防范的幾個特點
3.1內涵和外延上的變化。金融風險已經不再是實實在在的實物風險,比如人身、財產等,變成了隱私安全、信息安全、數據安全、病毒防護、黑客攻擊、非法入侵、智能犯罪等全方位、立體化的風險。
3.2從有形向無形變化。金融信息已經不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信息資料,而是計算機系統、網絡系統等資源,主要表現為網絡銀行、網絡金融、信息金融、知識金融和數字金融等,少了可見性,多了隱蔽性,從而也變得更具風險、更具挑戰。
3.3形式變得多樣化。一是在共享與擴散的特性下容易被遺漏、丟失、篡改、冒充和破壞;二是由于操作失誤引發風險;三是 “黑客”入侵、病毒入侵等帶來的威脅;四是文件傳輸、存貯給保密帶來新的威脅;五是系統癱瘓、數據丟失等風險;六是利用智能系統詐騙、盜竊、挪用公款等。
4.金融信息條件下風險防范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4.1存在的問題
(1)思想上,認識不到位。(2)組織上,管理不到位。(3)防范上,措施不到位。(4)預警上,機制不到位。
4.2風險防范的對策
(1)合理設置防范風險的組織結構,加強組織領導。從思想上更加積極的認識到信息化風險防范的重要性。要組建一個合理的領導機構,統籌管理風險預防和風險防范。要做到統籌兼顧、積極預防、突出重點、綜合治理,還要把安全教育和制度約束結合起來,把充分的預防和有效的處理結合起來,把安全管理和風險監督結合起來,將信息化安全落實到個人責任制,讓風險防范的基礎更加牢靠。
(2)建立健全的內控制度。在建立相關制度之前,先做一個充分的調研報告,從各個方面考慮周全,然后認真規劃論證,利用最短的時間建立一個最有效的防范機構。這個機構要包括人員的安排、分工安排、輪崗安排等。同時還要有專門的業務復查核對機構,專門的計算機機房,還要更加準確認真的對磁介質、數據的輸入、輸出和存貯進行控制。保密工作到位,監督工作順利,讓所有員工的執行與操作都可以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對于技術方面的防范措施,不僅要采用相應的保密方式,而且還要一些特殊的系統認證的方式,如防火墻、安全系統監測、等技術,加強信息保密的絕對性、安全性、有效性。真正做到防止秘密泄露、防止病毒侵蝕、防止“黑客”入侵、防止不法篡改等。
(3)嚴格的規范業務操作。風險往往出現于操作過程中,所以嚴格規范業務的操作是很重要的一點。在業務操作過程中,要首先制定風險預警機制,將一些常見的、容易犯的錯誤提上監督日程,時時刻刻提醒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保持警惕的心理。在最短的時間內識別風險因素,排除尚未發生的隱患,除掉各類風險的根源,把風險預警貫徹整個業務操作的過程中,并要進行追蹤監督,確保風險在重重監督下徹底消失。同時,將風險分類區別對待,分清主次,重點對待高位風險以及頻頻發生的風險。
(4)全面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金融信息行業是一個知識含量要求高、技術 要求高、操作復雜縝密的業務工作,所以員工的知識儲備、技術能力、性格品德等綜合素質要求就必然要比其他工作者要高一些。金融信息行業是一個剛剛興起不久的行業,按照目前的狀況,這一行業仍然急需對國際標準、高操作技術、信貸業務熟練掌握的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如果員工尚不具備以上的高素質,也可以通過如下幾條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首先,要對工作人員的業務工作流程進行專業培訓。可以聘請專業人才進行精講培訓,保證員工的業務水平無可挑剔,或者挑選一些領悟能力高的員工到其他精英基地實地學習、實地培訓。其次,從源頭上引進一些有過豐富經驗的業務精英,他們的自身素質就高,會省時省力,節省資源。再有,建立穩健的管理制度,用有競爭優勢的薪資待遇和良好的發展空間保證人員的穩定性。另外,從根本上強化員工的風險意識,提高員工的辨別真偽的能力,防范于未然。還有,提高員工的道德素養和服務質量,一個擁有較高的道德素養的人會有更加自覺地自控能力,他的價值觀就會指導他堅守職業道德,避免由于個人原因造成的錯誤及損失,責任感和使命感會讓員工的服務質量發揮到敲到好處。
(5)建立并完善應急預案,制定應急處置方案。風險有突發性的特點,所以建立一個應急預案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金融信息,安全隱患無處不在,突然斷電都會對信息造成嚴重的遺漏風險。要及時對長期重要及有效的信息進行硬件備份,以確保在突發性風險到來的時候不至于將重要信息丟失。建立完善災難恢復、業務連續性管理,定期組織應急預案培訓以及演練,確保在意外突發時,能夠及時依照原有制定方案進行有效處置,把風險縮小到可承受的范圍之內,保證金融信息的安全與穩定發展。
總結:我們從以上可以看出,金融信息下的風險更多而且麻煩,稍有疏忽可能就會造成嚴重損失,所以建立完善的防范風險規范是必不可少的。要從各個方面嚴格把關,確保萬無一失,確保應急預警完整無紕漏。只有做到并做好以上幾點才有可能避免在這個金融信息時代受到不必要的威脅。
參考文獻:
[1] 《武漢金融》PKU-2010年6期中國人民銀行常德市中心支行課題組
[2]《中國證券期貨》-2010年10期谷秀娟何雷
篇5
(1.吉林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2.吉林財經大學物流產業經濟與智能物流實驗室,吉林 長春 130117)
【摘要】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全球化時代特征的必然產物,而本土化是國際化的內在需求。從財經類院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依托學科優勢與國際項目,提出國際化與本土化和諧發展的金融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突顯財經類高校的辦學特色,提升具有國際競爭力金融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水平。
關鍵詞 國際化;本土化;金融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
【Abstract】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inevitabl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In additional, localization is the internal deman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ocal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a novel talent nurturing mode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advantages of disciplines advantages and international project. Our aim is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mprove training lev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 Localization; Financial information; Talent nurturing mode
0引言
“全球化”時代特征促進世界物質、經濟活動的同時,日益擴展為推動知識、技術的流動。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教育全球化的時代產物,20世紀90年代,發達國家率先掀起了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浪潮[1],為了適應國際化人才培養,發達國家競相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推進課程設置綜合化與國際化;轉變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能力;改革人才培養途徑和制度。其中,美國擁有許多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學,教育理念在國際上享有很好的聲譽。2012年7月到2013年5月,筆者在美國學習期間分別走訪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亞利桑那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通過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對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和人才培養模式初步了解。美國學者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價值取向是間接的,主要表現為外國留學生教育、國際合作辦學等,他們關注的不是美國是否是第一大留學生接收國,而是這些留學生對美國產生的國際化影響。
與美國相比,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起步較晚,其發展過程經歷了仿日、學美、效法、學蘇幾個階段的變遷。今天,中國已經進入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格局中,經濟全球化必然要使教育國際化,如何在國內教育大眾化、教育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培育核心競爭力,實現特色發展,持續發展,跨越發展,建設高水平大學,更好的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教育資源,作為一名高等教育者,值得深入思考。本論文以財經類高校發展為視角,從國際合作辦學實際出發,分別論述國際化辦學理念構建;國際化辦學實踐;國際化辦學存在的問題三方面內容。
1國際化辦學理念的構建
國際化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思維是開展國際化辦學的重要前提[2]。一個學校的靈魂在于它的辦學理念,國際化的辦學理念要求學校的管理人員不能采用“固有式思維”,而應該打破常規,走出具有獨具特色的興校之路。本論文依據“高教強省”戰略理念,從地方財經類高校計算機專業教育實際出發,依托區位優勢和學科優勢,開展國際合作,積極引進、吸收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并進行本土化改造,構建地方財經類高校金融信息化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1.1必要性
實踐表明,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瓶頸,仍是人才的匱乏尤其是具備國際化素質人才的短缺。盡管從全國角度看,我國的人力資源總量很大,但是高層次人才僅占人才資源總量的5.5%左右,其中具有專業特色國際化素質與能力的人才則更少。就計算機專業而言,也存在嚴重的供需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社會需求大量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不能達到企業用人標準,真正的實現人才的供需平衡亟待解決。因而,高等院校的辦校理念已不是“人有我有”,應該“”,“獨具特色”。
1.2發展目標
財經類院校不是專門培養計算機科學研究人才的學府,我們的優勢在經濟方面,所以,應該嘗試走一條新的人才培養模式[3],以國際化與本土化和諧發展作為專業發展目標,具體體現在:1)國際化:將本專業與國際信息化接軌,通過分析總結國內外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經驗,緊密聯系實際,從學校學科特點和社會需求、學生成才要求出發,對財經類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系統地研究;2)本土化:依托學校的優勢學科,設定“和而不同”的人才培養計劃,將計算機專業和經濟有機結合,將計算機專業設定具體研究方向,即金融信息化。
2國際化與本土化和諧發展辦學實踐
2.1國際化發展策略
為了加快專業發展步伐,提高學生國際化專業技能,2013年9月11日,吉林財經大學與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正式簽署了國際交換生合作項目協議,其中包括3.5+2項目(三年半國內本科學習加兩年國外碩士學習)以及本科生短期交換項目。
3.5+2合作模式:該國際合作辦學項目要求學生在吉林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學習三年半課程,滿足特拉華州立大學注冊要求再赴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學習兩年。學生修滿美方計算機信息科學碩士課程所要求的學分,并通過學位達標必需環節,在項目第五年將由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授予碩士學位,在第四學年后由吉林財經大學授予學士學位。
短期交換生:短期交換生項目針對我校全體本科生,學生在每年的秋季或春季進入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進行與國內同年級的課程學習。在本學期課程結束后,獲得美方成績單及項目認證書,所修學分與吉林財經大學本學期課程學分相匹配。
此外,兩所高校就深度合作達成一致,認同以下為共同感興趣的領域:合作教育和科研活動交流;教師科研和講座交流;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交流;交換學術資源和出版物交流;聯合主辦國際會議。
2.2本土化發展策略
確定特色專業方向—金融信息化。依托我校優勢學科,注重計算機科學與經濟學、管理學的交叉與融合,將計算機智能理論用于金融、稅收等領域,借鑒生物進化的宏觀和微觀機理進一步挖掘其“進化”潛力,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用于解決經濟、管理等領域較難解決或無法解決的問題,為其建立最優化投資方案和決策依據,也為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建立更寬廣的平臺。目前已經形成了計算機理論數理化、模型技術智能化和經濟、管理分析對策化,體現了計算機智能理論研究及其在經濟、管理領域的應用性研究層次深廣、研究方法獨特、應用領域寬泛的特征,成為本學科方向鮮明的學術研究特色。
具體體現其課程設置,首先核心主干課程以計算機專業理論素質培養和金融信息工程相關知識教學為主,選修課程側重與企業所需知識的訓練和培養。如,核心主干課程中除數據結構,操作系統等專業必修課程,還包括金融工程學、金融信息工程概論、現代商業銀行IT系統、金融數據分析與挖掘、銀行卡業務與技術等則側重金融信息工程領域相關知識的學習與訓練。選修課程中的高級程序設計、軟件測試方法等課程主要面向軟件開發企業;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金融時間序列分析等課程主要面向金融機構;管理模型與方法、網絡營銷等課程則主要面向企業的管理人才需求。
3國際化辦學存在的問題
從宏觀角度看,國際化合作辦學存在國際化的維度單一,即缺乏多樣化形態;國際認證體系相對滯后,國際認證發展速度偏慢、參與面窄等滯后性等問題[4]。本論文主要從微觀角度論述國際化辦學實踐面臨的問題與困難。按照國際化與本土化和諧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2014年7月,學校向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輸送首批短期交換學生,2015年1月,該批學生順利返校,經過深入面對面交流,歸納總結以下存在問題:
3.1語言障礙
此次派出的學生從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不等,盡管英語水平均已達到國家六級,但出國后,語言障礙仍不可避免。對此學校提出解決方案,對有意向出國的同學配以外教跟蹤培訓,規避語言困難。
3.2專業課程銜接問題
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導致專業課程學習階段存在差異。前期的專業先修課程不一致,加之語言障礙使得學習事倍功半。對此,中方與美方應共同協調專業課程的選擇,有效實現課程銜接。此外,確定赴美的最佳時間點,使得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3.3前期準備不夠充分
包括出國前期準備,如出國申請、簽證辦理、國內駕照證明、體檢注射疫苗,銀行卡辦理細節;強化赴美學生的心理準備,組織有出國經歷的老師和學生做經驗交流,使得學生堅強面對某些困境或者心理落差,認識到異國求學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也是一種收獲及財富;弱化完美主義,不要把美國想象的過于完美化,學會獨立,凡事不能過多依賴他人。
3.4教材問題
美國紙質教材通常價格較高,如果逐一購買勢必增加其經濟負擔。其應對措施可多采用掃描方式積累教材,利用已赴美學生及兄弟院校資源實現教材的共享。
3.5缺乏實踐課程建設
加強實踐課程建設,將國際合作與校企合作相融合,利用美方實踐課程,使赴美學生入住美方企業,嘗試與外國的金融機構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盡快適應美國文化,還能學習到先進、及時的管理經驗和實戰模式。
4總結
教育全球化、國際化是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種基本趨勢,也是發展中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必然路徑。“國際化”微觀上講是一所大學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宏觀上來看,更是衡量一國高等教育全球地位的重要標尺。本論文從地方財經類高校國際化辦學實踐出發,分別論述國際化辦學理念,國際合作辦學項目及存在的問題三方面內容,旨在促進國際合作化辦學順利實施,培養既精通信息技術,又具有財經管理基礎的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小梅,楊亞軍.論新形勢下國際化與本土化的融合[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
[2]許悅.高等教育國際化與本土化的和諧發展之路[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18(3).
[3]李明,郭淑馨.財經類高校計算機本科專業課程體系重構的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5.
篇6
2006年的中國電信行業信息化建設應該說是按部就班,各家電信運營商在原有戰略框架下,進一步細化業務和市場。并紛紛針對3G應用和集團客戶,進行更為細致的規劃和實施。電信行業的整體發展速度正在趨緩,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2006年在3G和NGN進入商用推動下表現出上升勢頭,增長速度超過10%,但由于3G預計到2007年才能發牌,大規模建設將出現在2007年和2008年,預計2007年電信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將達到2870.4億元人民幣。中國電信行業正在從穩定發展期步入高速發展期。
新業務牽引
1.全業務發展
中國電信市場環境更復雜,競爭更激烈,“全業務”發展已經成為電信運營商的迫切需要。由于移動通信業務的盈利性大于其他電信業務,隨著電信市場的逐步開放,移動通信將成為除互聯網業務外競爭最激烈的業務,移動市場的“雙寡頭競爭”格局需要盡快打破。同時固網運營商面臨著企業體制改革、國家不對稱性管制等種種壓力。全業務經營權將幫助運營商實現市場突圍。
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三家有可能繼中國聯通之后低成本獲取經營所有電信業務(包括數據、增值、固話、移動四大類)的權利。這種政策上對電信市場的重組,將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新一輪的網絡建設和業務系統建設將因此展開。但全業務牌照更多是象征性的,各運營商幾年內還是會把精力放在目前的業務強項上。
2.移動數據業務
隨著2.5G移動通信技術商用程度的逐步加深,移動數據業務正在成為運營商們非常關注的新的利潤增長點。ARPU的下降表明,移動運營商單靠語音業務拉動效益增長的空間正在縮小,新一代的數據增值業務將成為拯救市場的希望。
每一項移動數據新業務的推出,會對包括運營商、設備制造商、終端供應商和合作者在內的整個產業鏈都會帶來變革和新的組合。打造新型產業鏈,尋求互動與合作,已成為2006年移動數據新業務發展的關鍵環節,并在未來幾年持續作為發展重點。
3.移動支付
支付成為制約新經濟運行的瓶頸,移動支付應運而生。運營商正在行動起來,抓住這一商機。電信運營商將在金融信息化浪潮中擷取有利商機,提供新的服務項目。電信運營商們如何發揮自身網絡資源和在信息流上的優勢,來打造更方便的金融流,是金融信息化進程中首要思考的問題,也是運營商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2006年是中國金融信息化發展的重要一年,電信運營商在移動支付領域投入更大的力量,競爭程度將加深。運營商在移動支付方面的信息化工作已經展開,另外通過RFID技術進行系統建設,也成為各運營商關注的焦點。2007年移動支付必然是建設的重點業務,誰能勝出,尚不可知,但技術、安全、價格和商業模式都是競爭者不可忽視的環節。
4.商業用戶解決方案
電信市場競爭的勝負取決于服務,2006年運營商將在服務方面下工夫。商業用戶始終是運營商的關注重點,2005年運營商針對商業用戶推出了若干解決方案, 2006年取得了較好的進展,2007年電信運營商將提供更加豐富、更具用戶適用性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以多種個性化組網方案為核心,配套相關增值服務,從信息化、網絡化等方面大大提升行業大客戶的競爭優勢。
運營商系統建設特點
運營商新系統的建設或升級將以以下服務作為重點:
1.綜合服務
綜合服務是以用戶為中心的一種具體體現,在綜合服務體系下,用戶可以通過一家運營商享受多種服務,是運營商將語音服務、數據業務和其他細分種類的增值業務和增值服務進行綜合整理,統一為用戶提供服務。如利用RFC/RFIC技術實現手機即時支付功能等。綜合服務使用戶不必再擔心業務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從需求到功能的實現,只需要一家運營商作為接口,綜合服務的實現,使用戶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于自身業務建設。
對于企業用戶發展方面,中國移動集團推出的MAS/ADC服務顯得很突出,MAS/ADC服務是分別針對大型企業的MAS系統建設服務與針對中小企業的ADC企業主機托管服務。中國移動將MAS/ADC服務作為未來幾年的一個重點服務建設,在其自身的服務系統建設方面,也做出了進一步的規劃工作,包括如何與現有系統平臺的整合,如何在新平臺上監控和管理業務的推進工作等。
2.實時服務
實時最多的體現之處,是在計費系統上,即實現業務計費系統的高效管理,加大業務調整的靈活性,并保證客戶利益的最大化與運營管理標準化的統一。實時記錄是保證用戶業務變更、折扣信息、計費合并等的最直接手段,也為綜合結算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實際上,“計費”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支撐手段,它是各項業務開展的必要條件,是電信運營企業業務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這在3G以及后3G時代將體現得更為明顯。
3.統一服務
統一服務既有各地方與省業務管理上的統一,也有內部外部流程上的統一協調,再有是各種分離的業務系統融合,形成統一的體系。統一服務是管理標準化的具體體現之一,只有在完善的工作流和標準化的數據格式與接口下,才能實現統一的服務。
雖然在基礎方面,中國的電信運營商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國的電信運營商通過基礎建立,能力提升,在戰略目標的體系下按部就班地發展業務與系統建設,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將以上三個建設重點做好做實,是運營商一致的工作,也必將在近期取得階段性成果,在3G時代,以完善的系統與管理為基礎,為用戶提供更多更好的業務與服務,真正實現由業務服務提供商向信息化專家角色的轉變。(作者系計世資訊分析師)
篇7
重點推薦捷順科技、長亮科技、金證股份、四維圖新、拓爾思、啟明星辰、浪潮信息、太極股份等公司。上周行業動態:
百度入股華策影視:BAT影視布局再演三國殺
點評:百度曲線入股華策影視,影視三國殺落幕
淘寶提高貨幣基金申購費率基金公司紛紛下架產品
點評: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基金公司開辟新戰場
中歐達成臨時協議華為中興不會被罰
點評:電信設備爭端有望解決,中歐關系基調或改
上周重點覆蓋公司更新:恒生電子推出機構間服務平臺,積極打造私募服務生態圈;夯實云主機安全浪潮業內首款可信服務器;IDC報告,華宇繼續位列中國電子政務IT解決方案供應商10強;科大訊飛攜手intel共推PC智能語音應用;東軟升級版SaCa和UniEAP產品。
本周關注——《意見》,強烈影響國產軍隊信息化及信息安全
篇8
關鍵詞:上市公司;新三板;并購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3-0-02
一、文獻綜述
(一)理論基礎
企業并購[1]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它通常是指一個企業吞并一個或多個企業,或兩個或多個企業合并成一個企業的行為。
在與并購相關的研究中,經濟學家最關心的一類問題,是并購對社會福利的影響,這類問題通常被稱為并購效率問題,由此研究產生的理論主要是并購效率理論。效率理論又分為效率差異化理論、非效率管理理論、營協同效應理論、財務協同效應理論。
綜上所述,基于國外研究者提供的證據[2],企業并購至少在短期內可以提升企業的經營業績,在長期內不會損害企業業績。同時基于對國內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真正的并購能夠增進目標企業股東福利,真正意義上的并購活動在我國是效率導向的,資本市場對并購信息的反應是比較理性的。
(二)并購動因:從系統論的角度看,企業是一個開放性系統,它與企業外部環境時時刻刻在進行著互動。企業并購是企業適應外部大環境變化的一個重要手段。反過來說,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就是企業并購活動的外因。具體來講,企業并購的外因有以下:技術創新引發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化、資本市場的創新。另外企業并購的內因有:最佳生產規模、節約交易成本、多元化經營、促進企業成長、實現優勢互補、獲得財稅優惠。
(三)目前國內研究的不足:目前國內研究并購的重點主要在上市公司并購上市公司方面,而對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的研究比較少。本研究正是彌補此類不足,進而選擇研究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的案例,從而為以后更多的上市公司成功并購新三板公司提供一定的參考。
(四)研究方法: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屬于”如何”、”怎樣”的問題,案例研究法最適合這類問題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
(五)研究內容:2014年7月9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東方國信現金+定增發行股份總計4.5億收購新三板掛牌公司屹通信息100%股權。
二、案例簡述
北京東方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國信”)4.5億定增收購上海屹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屹通信息;證券代碼:430364),以現金和股份的方式,以45080萬元收購屹通信息100%股份。
(一)交易各方基本情況
上市公司基本情況:北京東方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業分類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要產品及服務為高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務。
新三板公司標的資產全稱:上海屹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業分類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主要產品及服務為金融信息化解決方案。
本次交易的獨立財務顧問為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律師事務所為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審計顧問為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資產評估顧問為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
(二)上市公司和標的資產交易前最近兩年主要財務指標
東方國信2012,201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300.32萬元和46816.14萬元,凈利潤分別為7075.35萬元,8991.80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萬元)分別為7075.35萬元,9023.64萬元。
而屹通公司2012,2013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12.11萬元和4552.98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28.71萬元,559.24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萬元)分別為231.41萬元,559.24萬元。
(三)交易背景
東方國信的主營業務是提供完整的數據采集、處理、分析、應用相關的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幫助客戶充分利用數據的價值從而獲得更高的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公司本次收購屹通信息100%股權,業務領域覆蓋至金融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領域,該領域處于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是公司向金融信息化行業縱深布局邁出的重要和關鍵一步。屹通信息多年來服務于金融行業,尤其是華東地區有比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屹通信息在移動金融解決方案領域處于市場領先地位,提供包括移動信息門戶、移動銀行、移動支付、移動營銷和移動管理等全方位整體移動金融解決方案。
通過本次交易,東方國信將在金融信息化解決方案領域中占據重要一席之地,在產業整合發搶占先機,進一步提升公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綜合競爭力。
(四)估值定價
前期談判時,并購雙方基于屹通信息自身研發能力、產品序列、行業地位、盈利能力等因素,并結合資本市場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估值水平對屹通信息股權進行定價。本次并購交易中,資產評估機構中聯評估采用資產基礎法和收益法分別對屹通信息的全部股東權益進行了評估,并以收益法評估結果作為最終評估結果。在收益法下,屹通公司在評估基準日凈資產賬面值為3791.33萬元,屹通信息100%股權的評估值為45087.78萬元,評估增值41296.45萬元,增值率1089.23%。最終選用收益法的評估結果作為標的資產作價的依據,經交易雙方友好協商確定,標的公司100%股權作價45080萬元。
本次屹通信息交易作價市盈率、市凈率:本次并購交易屹通信息100%股權作價45080萬元。根據預估數據,屹通信息2013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59.24萬元,2014年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444.76萬元,屹通信息的相對估值水平如下:(注1:交易市盈率=標的公司的交易價格/標的公司的凈利潤。注2:交易市凈率=標的公司的交易價格/標的公司歸屬于母公司的股東權益。)截至2014年5月31日,按照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去除市盈率為負值以及市盈率高于100倍的公司,屬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上市公司共計23家,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估值情況如下:23家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平均市凈率分別為61.80和4.85,而屹通信息(2014年預測)市盈率、市凈率分別為13.09和11.89,屹通信息(2013年)市盈率、市袈史直鷂80.61和24.50。(注1:數據來源wind資訊。注2:市盈率=可比上市公司2014年3月30日收盤價/(2014年1-3月每股收益*4)注3:市凈率=可比上市公司2014年3月30日收盤價/(2014年3月31日每股凈資產))
以市盈率指標衡量,本次交易的價格對于上市公司的股東來說是比較有利的,本次交易價格具有公允性。
三、交易影響
(一)對公司財務的影響
根據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東方國信2014年審計報告,本次交易前后上市公
主要財務數據比較如下:
東方國信2013年12月31日及2014年12月31日的凈資產分別為101 364.67萬元和149 769.66萬元,2013年和2014年營業收入實現數分別為46 816.14萬元和61 526.64萬元,2013年和2014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實現數分別為8 498.00萬元和13141.51萬元。可以看出,本次交易完成后,東方國信凈資產、營業收入及凈利潤都有明顯提升。
(二)對原股東持股比例的影響
本次交易前后東方國信的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三)對上市公司市值及原股東財富的影響
東方國信公司股票于2014年4月9日起實施停牌,籌劃本次并購;2014年12月31日發行增發的新股,本次交易實施完畢。
根據停牌前一個交易日2014年4月8日的收盤價及流通股股本及本次交易完畢后第一個交易日2014年12月31日的收盤價及流通股股本,本次交易對上市公司市值以及原股東財富的影響如下:本次并購交易完成后,東方國信市值由28.50億元上升到43.46億元,原股東持有市值由28.50億元上升到40.07億元,財富增長了41%。由此可見,本次交易獲得了資本市場的積極認可,增加了上市公司原股東的財富,有利于維護上市公司原股東的利益。
四、結語
東方國信在此筆收購完成后,公司在金融領域的布局已初具規模,初步奠定金融大數據領域優勢地位,在資本市場上表現為市值穩中企升,此次并購整合達到了預定目標。通過此案例分析,我們認為,隨著資本市場建設的日益完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并購整合新三板公司。
參考文獻:
[1]韓復齡.公司并購重組――理論.實務.案例[M].北京: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3.
篇9
對于金融企業CIO來說,當前金融業災備體系建設面臨哪些挑戰?云概念的廣泛應用將給金融災備體系建設策略注入哪些新思路?記者走訪了來自銀行、保險的幾位信息主管,了解到不同類型、不同規模金融機構在災備建設、管理方面的現狀差異和未來發展驅動。
災備模式之選
目前,大型商業銀行普遍采用 “兩地三中心”的災備建設模式,即具備生產數據中心、異地災難備份中心、同城應急災難備份中心。但由于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及外資銀行各自業務需求和系統特點不盡相同,因此災備體系的建設模式和成熟度也存在差異。
據中信銀行信息技術部IT經理劉文薈介紹:“目前中信銀行災備采用的也是兩地三中心的模式,在本地有一個同城災備,在西安一個異地災備。異地災備的數據備份和應用備份,技術并非問題,需要銀行視業務需求來確定投入規模,如果數據量大需要帶寬資源很大的話,成本也會很高。”
據了解,國內100多家城市商行中有80%以上的商業銀行沒有災備中心,僅有一些簡單的數據備份措施,存在較大的系統風險,這是目前中小金融機構異地災備建設的現狀。對于資本實力弱于大型商業銀行的城商行而言,如何權衡災備目標和成本投入成為困擾IT主管的問題之一。
上海銀行北京分公司信息技術部總經理盧長順向記者表示:“技術不是難點,更讓我糾結的是如何用更新的技術、更好的方式、更低的成本去實現既定的災備目標,需要一個前瞻性的把握。”
同樣的困惑也存在于保險業災備實踐中。“2008年,保監會《保險業信息系統災難恢復管理指引》,要求5年內各保險公司至少達到規定的最低災難恢復能力等級要求。但很多保險公司可能無法達到,因為投入的規模依托于公司的經營管理和業務水平,需要公司決策層綜合評估,制定適合企業現狀的災備體系建設規劃。” 華夏人壽保險信息技術部負責人王自杰談到。
“云”災備受中小金融機構青睞
“小概率,高風險;高投入,低效率;建設易,維持難。”這是對災難備份本質特點的經典歸納。
一般而言,大型金融機構由于對業務連續性要求很高,且對IT投入的成本顧慮因素較少,會傾向于自建高等級的數據中心。而一些中小型金融機構,如城商行、區域性銀行,在做大做強向全國性銀行規模擴展的過程中,則更關注IT外包服務。
“從自建災備的缺點來看,一方面它極大增加了國家災難恢復建設的整體投資;另一方面,從金融行業自身來看,一些中小型金融機構缺乏專業化運維人才和統一運維體系規劃,災備系統運維水平、效率和可用性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因此,一些地方性的中小型金融機構由于網點規模有限,業務相對單一,所以其信息化需求雖然迫切,但也沒有太多投資預算去做大規模的災備自建,他們更傾向于成本較低的災備服務云模式。” 賽迪顧問云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吳李知向記者介紹。
云計算的出現,為災備行業帶來一個與傳統方式截然不同的途徑, 勢必在金融業災難恢復和數據保護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為一個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眾多IT服務商正努力抓住這一市場良機,提升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電子化公司副總經理郭全明介紹:“由金融電子化公司牽頭的災備服務云項目已經開始運營,該平臺可滿足6000家中小金融中心災備需求,基于可靠的災備技術方案和專業的技術服務團隊,幫助中小金融機構提升災備服務能力、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重在保障業務連續性
出于成本考慮和預算限制,一些金融企業仍在不斷完善自身的災備體系建設,但從金融行業信息安全、風險管控的具體需求來看,災備雖然能夠一定程度避免金融企業因突發災難造成的關鍵業務數據丟失,但在保障業務連續性方面,災備并非是萬能的。
中信銀行信息技術部IT經理劉文薈強調,“中信銀行的災備相對比較完備,目前關鍵業務可以做到災備切換,但還無法做到所有業務的無縫切換。”
對此,國開行專家常委會委員許成軍也談到,“災備重要的不是技術方案,而是管理,是團隊。舉個例子,某銀行的業務系統需切換到災備中心,可能導致業務中斷幾小時,需要業務部門主管授權,如果聯系不上業務主管,就無法快速有效地實施災備切換。”
因此,災備再好的技術方案如果沒有完善且切實可行的連續性計劃支撐,災備建設本身也無法解決所有問題,無法確保達到災備恢復預期目標。業務連續性管理是公司治理、風險管理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不應單單從IT部門來看待和管理這項工作,而勢必要上升到決策層來組織和推動這項工作,災備系統也不僅僅是IT項目,而應是管理項目。
很多IT主管都碰到這一問題,對他們而言,在完成災備系統建設之后,更需要考慮確定完善的業務連續性管理方案,這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當故障發生,從團隊到IT技術,從基礎設施、業務恢復,到公關處理等各方面,都需要周密的考慮,才能確保災備體系發揮價值,支撐業務連續性管理良好實施。
專家觀點
中信銀行信息技術部IT經理
劉文薈中信銀行目前在災備方面做了兩地三中心,在本地有一個同城災備,異地災備是放在西安,但還無法做到所有業務的無縫切換,目前我們首先將關鍵業務做上去了。 對異地災備而言,不管是數據備份,或是應用備份,技術上來看都能實現,關鍵看投入規模。
上海銀行北京分行信息技術部總經理
盧長順
金融企業的災備建設是非常的重要的,目前我們在數據的備份方面基本沒什么問題。但需要權衡災備目標與耗費的成本和時間是否匹配。因為災備建設提高一個級別所增加的成本很高,可能我個人認為功能提高了10%,但投入需要增加30%,這常常讓我們陷于糾結。
國開行專家常委會委員
篇10
事實上,面對一系列金融電子詐騙案件的發生,社會上有關“銀行責任論”的輿論也是不斷。當然,從銀行方面來講,為保證金融電子業務的高效和安全,不論是銀行監管當局還是銀行自身,在監管、技術和服務管理三個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當下,銀行監管當局已經把銀行的軟件漏洞、服務質量、詐騙預警等各方面的安全隱患納入《金融信息安全風險提示》內容當中。在同時出臺的《金融信息安全協調應急方案》里,其中一部分內容就涉及到應對金融詐騙事件的應急處理協調流程。另外,監管當局還審議通過了《電子銀行業務管理辦法》、《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指引》和《電子銀行安全評估機構業務資格認定工作規程》。但方案和提示實屬事后化解的渠道,是避免涉案金額和涉案范圍繼續擴大的有效手段,因其缺失法律效應和監管當局不具有強制執行的權利,要從根本上解決金融電子詐騙實在勉為其難;再者,管理辦法也好、工作規程也罷,都無權對銀行以外的單位進行監管,想僅憑銀行監管當局的單方努力杜絕金融電子詐騙,似乎不是現實之舉。
銀行自身技術方面。一位國有銀行科技部人士透露,僅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四大行目前在IT上的投入已經超過10億元人民幣,而一家資產規模在1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其每年的IT資金投入也高達2億元人民幣,且逐年遞增著。
銀行自身管理方面。隨著國內銀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商業銀行在管理上的投入同樣毫不吝惜,特別是新興股份制銀行。銀行如果放松管理,實則放棄經營之舉,這是不言而喻的。近日,多家銀行調低了網銀支付限額,且不討論銀行目的多元性,此舉也確實保護了客戶的財產利益。
銀行自身服務方面。第一,銀行即使明知交易可疑,從法律層面而言,也無法在犯罪分子取現之前將涉嫌欺詐交易的各個分賬戶凍結以保障存款人資金安全;第二,假如對交易的預測出現失誤導致交易失敗,長此以往銀行名譽的損失恐怕會遠遠高于涉案金額;第三,各銀行通過手機短信及其他多種宣傳渠道,對客戶進行了詐騙風險提示。銀行想通過提高服務水平來杜絕詐騙的發生,實在是勢單力薄,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可見,無論是從銀行監管當局層面,還是從銀行角度,保證金融電子業務的高效和安全的努力程度不可謂不殫精竭慮。然而,問題還是在不斷出現。如此來看,金融電子詐騙案件的發生絕非社會上有關“銀行責任論”輿論所言,從案件發生過程的揭示來看也證明了這一點。因為案件的發生都涉及通信、法律等多個領域,由于受到體制的限制,銀行能做的僅是“閉門堅守”,其監管當局能做的僅是“自掃門前雪”。如果我們把金融電子詐騙比作洪流,那么監管當局和銀行只能修挖渠道,在泄洪后引流而已。真正要解決金融電子詐騙,必須堵住洪流的源頭――筑壩。
那么,該如何筑壩?
首先,相關部門必須從網站的注冊開始監管,建立包括實名制、身份驗證、資質證明及有無犯罪記錄等信用體系。在注冊前,進行信用評定,并周期性審核,要從源頭上堵截。因此,要建立互聯網域名信息標準化管理,增強網站申請的難度,提高網站的純凈度。
其次,在金融詐騙案件中,多數都是依靠相似的域名為掩體的詐騙行為,原則上與已注冊金融機構域名類似的網址,不應該再被注冊,以避免案件的發生。同時,具有國家強制意愿執行權利的機構,必須共同肩負起金融電子詐騙筑壩截流的責任。
- 上一篇:簡述網絡教育資源的特點
- 下一篇:科學合理利用資源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