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的區別范文

時間:2023-12-21 17:19: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的區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的區別

篇1

關鍵詞:現代中式;景觀;中國文化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中國風,風靡世界。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強盛,中國文化的復興也越來越受到世人矚目;那些根植于中式本土文化,而又加入了時尚現代元素的產品,已經出現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并得到了世界性的追捧。無所不至的中國風,建筑、園林景觀、家居裝飾、餐飲、娛樂、服裝等都盛行中式風格。

傳統中式園林以再現自然山水為設計的基本準側,追求景觀和自然環境的融合,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在構圖上以曲線為主,講究曲徑通幽的布局形式。庭院多以假山、花木、流水等共同組成,以木質的亭臺、廊柱和水榭為主。傳統中式園林通常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對景、漏景、夾景、添景等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來營造豐富多變的空間形象,達到步移景異、小中見大的設計效果。中國古典園林是歷史最久、持續時間最長、分布范圍最廣,博大精深而又源遠流長的風景式園林體系。

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繁盛時代,表面的繁盛掩蓋著四伏的危機。道光、咸豐以后,隨著西方帝國主義勢力入侵,封建社會盛極而衰逐漸趨于解體,封建文化也愈來愈呈現衰頹的跡象。園林的發展,一方面繼承前一時期的成熟傳統而更趨于精致,表現了中國古典園林的輝煌成就;另一方面則暴露出某些衰頹的傾向,已多少喪失前一時期的積極、創新精神。

清明民初,封建社會完全解體、歷史發生急劇變化、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國園林的發展亦相應地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結束了它的古典時期,開始進入世界園林發展的第三階段——現代中式園林的階段。

文學是時間的藝術,繪畫是空間的藝術。園林靜物既需要“靜觀”,也需要“動觀”,即在游走、行進中領略觀賞,故園林是時空綜合的藝術。中國古典園林的創作充分把握這一特征,使得園林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郁的詩畫情趣。

現代的中式園林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大至皇家園林,小至私家庭院,雖受面積、地理條件等約束,很難做到“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意境場景,但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仍被普遍運用到現代的景觀設計中。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現代的中式園林景觀,常常通過建筑小品、山水、植物的有機融合,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打造出自然美景,并在原有的傳統布局上,通過加入現代的設計元素,賦予中式庭院更多的時尚氣息。無論是南方園林,還是北方園林,都已不拘泥于傳統的園林形式。設計手法上融入了更多的現念,既繼承了中國古典園林的基本元素及造園手法,又融合了現代簡約的幾何圖案及線條的設計風格,通過對中式園林思想的理解并提煉,用現代的符號將中式園林的神韻體現出來。

景觀的色彩是景觀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現代中式景觀設計主要選用能代表華夏文明的幾種色彩,即所謂的“國色”,以中國紅、琉璃黃、長城灰、玉脂白、國槐綠為主,結合景觀材料及現代中式的表情定位,還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這些色彩共同來營造景觀的表情,營造崇高、喜慶、祥和、寧靜、內斂的現代中式景觀空間。中國紅、琉璃黃一般用于大門、廊架、景觀亭、景墻等景觀建筑上,突顯崇高、喜慶、祥和的氛圍;長城灰主要用于地面鋪裝、景墻貼面、景觀建筑、座椅等小品上,來突顯景觀寧靜、典雅的氛圍;玉脂白主要用于景墻飾面、雕塑、地面散置石等,營造純潔、吉祥如意的景觀氛圍;國槐綠主要用于植物色彩的選擇,以綠色為主,點綴一些開花植物,為營造寧靜、優雅的氛圍做好鋪墊;黑色常用于鋪裝、小品、廊架、亭等,營造沉穩、內斂的空間氛圍;木原色是體現自然的色彩,與灰色、白色等搭配通常用鋪裝、臨水欄桿、小品構架等,體現現代中式景觀設計沿襲中國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造園特點。

中國傳統符號種類很多,有中國傳統的吉祥物: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鳳、貔貅、雙魚、蝙蝠、玉兔等;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十二干支紀法;有甲骨文、象形文字;有象征民族特色的圖案:中國結、窗花、剪紙、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極、金烏等;有福、祿、壽等吉祥文字;還有中國傳統的寶相植物:牡丹、荷花、石榴、月季、松、竹、梅等。在現代中式景觀設計中采用以上傳統符號用抽象或簡化的手法來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運用形式多種多樣,可鑲刻于景墻、大門、廊架、景亭、地面鋪裝、座凳上;或以雕塑小品的形式出現;或與燈飾相結合。萬科第五園小庭院內用抽象的窗花圖案鑲掛于實墻上與漏窗形成虛實強烈對比;奧運村四個區域分別用不同的窗花圖案出現在座凳、屏風、草坪燈等小品上,來體現四個區域各自的特色,烙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跡。

植物空間的營造,現代中式景觀植物設計區別于中國古典園林植物設計的特點在于,它更為簡潔明朗,中國古典園林植物種植以自然形、多層次多品種植物混植,而現代中式景觀植物種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齊的植物相配合種植,植物層次較少,多為二至三層,一般為喬木層+地被層+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品種選擇也較少。現代中式景觀植物設計區別于歐式景觀植物設計的特點在于,歐式景觀植物種植多采用修剪整齊色彩鮮艷的植物作主基調,而現代中式則主要采用自然與修剪植物相結合,色彩以綠色為主色調,是中國古典園林與歐式園林種植設計手法的結合,營造現代、簡潔的植物空間的同時又具有濃厚的中國氣息。植物選擇枝桿修長、葉片飄逸、花小色淡的種類為主。

現代中式景觀設計是現代生活與中國傳統文化邂逅、碰撞的結晶。現代中式風格景觀延續了古典中式園林中的景觀要素并做了一定的改進,因地制宜,根據各地特色吸收當地風格,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兼容了一些時尚的元素。能從景觀的外表捕捉到中式景觀的影子,也能從意境上感受到濃厚的中國文化和韻味。

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表明,在新舊文化碰撞的急劇變革的社會轉型期,如果不打破舊文化的統治地位,“傳統”會成為包袱,一旦舊文化的束縛被打破、新文化體系確立之時,則傳統才能夠在這個體系中獲得全新的意義,成為可資借鑒甚至部分繼承的財富。就中國當前園林建設的情況而言,接受現代園林洗禮是必由之路,意味著除舊布新,不僅是技術、材料、形式上的新,重要的在于園林觀、造園思想的全面更新。

展望前景,博大精深的中國園林傳統必然會發揮其財富的作用,真正做到從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融匯于新的園林體系之中,發揚光大,并對今后園林文化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國古典園林史》周維權

篇2

【關鍵詞】古典園林 現代園林 風格

1. 中國古典園林概述

古典園林的發展階段主要包括萌芽階段,轉折階段,興盛階段,成熟階段。園林興起之初主要是為皇宮貴族提供狩獵等場所,具有一定的原生態特征,僅僅屬于功能性園林。園林的轉折階段即中國歷史上分崩動亂的年代,園林藝術脫離了打獵的原始作用,而轉移到以游賞為主。隋唐時期國力更加昌盛,形成了像大內御苑、行宮御苑等風格的園林。此時的詩人、畫家也逐漸參與到造園活動中,形成了鮮明的文人園林風格。成熟階段則從北宋到清初,這一時期的園林以皇家園林為代表,其在保持龐大規模的同時,也吸收了私家園林的造園風格。園林建筑已經達到了相當完美的境界。

2. 現代園林

早在 1969 年, 美國賓州大學園林學教授麥克. 哈格(IanMcHarg)在其經典名著 《設計結合自然 》(Design With Nature)中,就提出了綜合性的生態規劃思想。現代的園林設計中,在保護生態與環境思想的引導下,更注重采取一些工程技術措施來保護生態成分。中國的現代園林不僅延續了中國古典園林造園優秀風格,還融入了西方的造園藝術,將大自然與現代科學、藝術等有效結合,形成了當今園林風格多樣的新格局。

2.1西方造園思想的影響

西方造園思想的哲學體系主要是來自古希臘發展而來的“維理”學說。它基本的思想是把造園藝術建立在數理關系上,在造園過程中上否定大自然,追求純粹的幾何結構關系。這種哲學思想一直影響著歐洲園林主體設計思想,并對現代造園設計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2現代園林造園手法

受“維理”思想的影響,現代園林更加突出實用性和功能性,更注重對建筑、雕塑、植物和人工噴泉等因素的引用。在景觀性格上,相對于古典園林的內向性格,現代園林更體現出以建筑為中心的外向性格。但其在空間設計上,脫離了人與景之間的交流關系,仿佛是在觀賞一幅畫品藝術,失去了一些景觀帶給人們的感官趣味。

3. 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風格比較

園林建筑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因此在園林設計上會融入設計者的思想理念,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在思想和功能方面強調的都各不相同。

3.1思想方面

園林在各個時期的特點都是各不相同的。古典園林追求的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境。近年來,西方園林建筑風格逐漸進入我國園林中。西方園林追求對稱效果,更有甚者將花草樹木修剪成各種規整的幾何形狀,在形式上均衡對稱,強調人工美。中國現代園林不僅延續中國古典園林的優秀傳統,還融入了西方的部分優秀造園藝術,整體上結合了自然社會和現代科學及藝術,形成了當今園林建設特點眾多的新格局。

3.2功能方面

無論是古典園林還是現代園林,它們的共同功能都是觀賞。二者最大的不同點是所服務的對象不同。古典園林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宮廷和貴族代表的極少數人,實際上脫離了大眾化,暴露出了古典園林的局限性。而現代園林講究更多的是大眾化,在保持園林觀賞性的同時,更多地考慮人的行為心理需求,注重對人的種種行為現象的研究,來確定不同戶外設施的選用設置。現代園林在功能方面,脫離了古典園林風格的單一模式,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3.3建筑設計

百華先生曾如此評價園林建筑:“于有限中見到無限,又于無限中回歸有限”,由此可見,園林建筑的美學精神還是擁有很高的境界的。在建筑設計上,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追求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古典園林強調尊重自然和追求自然,在古典園林中,建筑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主要追求的是自然的原生態,在局部格式上,它往往又成為構圖中心。而現代園林則注重景人結合,追求景外之景。又注重體現出人工美,以達到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一的目的。

3.4園林小品

園林小品方面,古典園林和現代園林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古典園林中雕塑的材料一般都是由石頭這一單一的元素組成,現代園林則加入了各種材料的園林雕塑,極大的豐富了園林文化內涵。在園林照明方面,古典園林中照明設施的作用只是在夜間提供光亮,現代園林在照明方面不僅擁有同古典園林相似的作用,還能利用夜色的朦朧與燈光的變幻等一系列效果,使園林表現出來的意境更加深刻。

4. 古典園林思想對現代園林建筑的影響

4.1現代園林的包容性

相對于古典園林,現代園林風格的多元化和邊緣化已成為其區別于古典傳統園林的重要標志,它更多考慮到社會需求以及確保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它在滿足傳統藝術美的同時,加入了更多的建造元素,造園的形式也逐漸走向多元化。因此,現代園林在吸收和借鑒古典園林的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自身,具有更加強的包容性和創造性,整體風格上也更加多變。

4.2古典園林的指導性

目前,西方造園理論逐漸融入中國現代園林中,不斷的的沖擊著中國現代園林,許多設計者往往只講求構圖曲線的美麗以及明確的幾何關系,而不能在空間上取得創意的效果。而古典園林注重對場地的考量,其設計手法和表現方式對現代園林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現代設計者要更加深刻的體會古典園林中的精髓理念,在造園過程中進行改造和創新,從而設計出不僅平面構圖優美,同時空間更加合理的優秀園林作品。

5. 結論

古典園林因為受時代的限制和時空的局限,很多方面存在著不足,但若仔細品味,古典園林還是散發著濃厚的詩情畫意。我們不應一味的仿照西方的造園藝術,而是應該認真地研究中國古典園林建筑藝術,科學地將其優秀理念與現代造園理念相結合。只要能有效地吸取古典園林的精華,不斷進行改造創新,必定能走出一條極富特色的設計之路。

參考文獻:

[1]宋麗娜,陳亮明,唐麗.淺談古典造園思想在現代園林中的作用[J].山西林業,2008,(02).

[2]劉勇,楊瑩.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風格比較[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

[3]鄒偉周.中國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繼承與發展[J].現代園藝,2011,(11).

[4]董漪微,劉華.古典園林與現代園林的比較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0,(02).

[5]約翰.O.西蒙茲著,俞孔堅譯.景觀設計學-場地規劃與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篇3

結合許多學者關于對中國古典園林的歷史沿革和西安以及周邊地區在歷史上園林建筑和藝術發展的脈絡歸納,總結西安及其周邊地區園林建筑的特色和發展,并淺要分析其對西安當代城市綠化建設的意義。

關鍵詞:

園林建筑;西安;文化傳承

西安自古以來就是西北重鎮,依托六朝都城,西安及其周邊地區的園林建設在我國古代園林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從皇家園林到私家苑囿都有典范代表。作為城市生活展開和衍生的場所,研究西安的園林建設文脈對西安現代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都有重要影響以及對中國古典園林的探究都有重要意義。

1西安及其周邊園林建筑發展的文化脈絡

1.1卷阿園林景觀文化

關于西安地區最早園林營造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600年。《詩經•大雅•生民之計》中描述:“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子,來游來歌”卷中“卷阿”就是今天陜西岐山縣西北的鳳凰山,周成王曾到此處游歷,后來此地有周公廟,廟中有石刻、壁畫等,并且常有后人來此進行祭祀、朝拜等各項活動。這種民俗風情場所的形成是早期游樂地的原型。

1.2秦漢上林苑文化

西安古時為漢長安城,基于長安城周圍水源充足,氣候適宜以及漢代生態環境的完整性,西漢的園林建造生機勃勃,以西漢上林苑最為代表。西漢上林苑是沿用秦上林苑建造的,漢武帝時國力強大,建造上林苑以滿足漢武帝的奢望,據記載:“上林苑門十二,中有苑三十六,宮十二,觀二十五。”除了皇家園林的浩大,西漢茂陵富民袁廣漢的私家園林是中國古代私家園林的起源。據記載:此園“東西四里,南北五里。奇樹異草,糜不培植。”并且園內配有激水、山石、樓閣,與后世成熟的園林并無大的區別。

1.3隋唐園林文化

唐代園林文化是中國古典園林及其興盛之時,唐代園林繼承隋唐之前所有園林的長處,園林與建筑的營造更加契合與成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強大,唐代逐漸修建了大明宮、翠微宮、曲江池、大雁塔、興慶池、玉華宮等,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園林建筑文化體系。

1.4明清園林文化

長安城的園林和園林建筑的隋唐繁榮之后,在明朝有了新的發展,明代園林的屬性更加明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文教園林、公共園林在此時更是蓬勃發展。明代引龍首渠、永濟渠2條水,為明代市民生活和軍事防御提供了方便的同時,也使得明代的園林建設因有了水面的點綴而富有生機和活力。以山水為摹本,雖為人作,宛若天開成為這一時期的造園法則,出現了關中書院、興慶宮、云居寺等園林建筑和公園。園林建筑與綠化共同構成城市的公共活動空間。明代園林在城內繁盛一時之外在城外園林綠化業可圈可點。明代在城外以護城河沿岸和永濟渠沿岸修建了2條大的城市綠化帶,在軍事防御和城市綠化上有積極的作用,也為今天西安城市的綠化提供了歷史參考。

2西安及周邊園林建筑發展對今天城市建設的影響

現代西安的城市園林建設中依然繼承了歷史上長安城的自然風貌和人文情懷。如今對歷史文物和歷史風貌保護日益重視,西安在保護和修復歷史遺跡的同時,在城市公園景觀建設上積極汲取歷史上園林建筑的格局和文化元素,其中尤以唐代園林建筑對西安現代城市建設影響最為深遠。其中大唐芙蓉園、大慈恩寺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都是結合唐風運用現代造園技術實踐的典范。以大唐芙蓉園為例,大唐芙蓉園中以亭廊坊橋等唐風建筑群為主,還有圍合的精致小院落,其間曲水環繞,茂林修竹,建筑群和景觀環境相得益彰。園中還有許多具有歷史形態的雕塑小品和實物展示,如拴馬樁和石馬等。融入古典元素的同時,為了展示西安文化,園中還加入了許多陜西特色的民俗元素,使得大唐芙蓉園的建造在時間維度上具有前進的意義。西安的城市公共綠化在公園小品上繼承了大量唐風元素,在街景的綠化和格局上也極具歷史風貌,西安道路呈方格網狀布局,道路綠化沿用唐代盛行的柳樹、槐樹,但是現在自然條件的變化及城市建設的需要使得園林綠化困難重重。

3總結

從歷史上的園林建設中汲取長處并結合現狀提出了幾點關于西安城市綠化建設的建議:(1)對現有珍貴樹種進行保護,對現有的綠化園林加強治理和管理。(2)結合漢唐城市建設的風貌,對特色植物進行推廣和種植例如牡丹等具有歷史意義的物種并結合氣候和技術對物種進行適當改良。(3)防止千園一面,城市公園要打造獨有的特色,可以以不同植物或水景等定義園林特色,增強城市園林公園的市民活力。

作者:劉逸飛 單位:長安大學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城市園林;建筑造景

Abstract: The artificial environ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fers to the re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the use of the venues, comedy, lamps and other artificial elements to create a new environment to meet the human will, suitable for the activities,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is a human-centeredsystems. Artificial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respect the existing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make use of co-ordination - Construction -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harmony and unity to form a complete, beautiful, comfortable and pleasant place to space.

Keywords: urban gardens; building landscaping

中圖分類號: TU98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 園林建筑造景設計原則分析

1.1 景觀的生態性

園林建筑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景觀的生態位、小氣候調節、節能環保建材的選用等生態設計內容,營造一種健康的、宜人的、貼近自然的園林建筑空間環境。

1.2 景觀的形式美

形式美原則是創造美感的基本法則,多樣統一的形式美基本原則具體體現在園林建筑的設計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賦予環境要素合理的尺度;控制建筑與環境、以及環境內部的比例關系:控制景觀的節奏與韻律感;把握視覺整體感的同時處理好細節。

1.3 行為心理學與設計結合

園林建筑設計,要結合行為心理學,全面考慮人們的行為特征和心理需求,注重人性化原則,合理運用設計材料的形狀、色彩、質地、形態、氣味等,創造出舒適宜人的空間環境,滿足大眾休閑、游憩、娛樂、游賞等功能,為人們帶來身心的愉悅。

1.4 傳承城市文脈,展示地方特色

園林建筑的設計,需要將傳承城市文脈作為重點議題,對園林建筑及其注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內涵,嚴格避免拿來主義和拼湊主義,使環境配合建筑,共同營造有特色的、文化氛圍濃厚的空間場所。

1.5 經濟性

園林是動態發展的,為了維持其景觀效果,需要進行后期管理和維護。城市園林的建設,很多園林建筑地處堡坎、崖壁,挖山造景難度大,后期維護難度更大,如何順應山勢,節能減耗,并做好預見性設計,降低維護成本,都是值得園林設計者仔細考慮的問題。

2 城市園林建筑造景的運用思路探討

按本文對園林建筑的定義,可將其分類為游憩性園林建筑和服務性園林建筑。不同園林建筑有不同的功能,對其的具體設計應有所區別,這種區別體現在建筑的可達性、環境內涵的營造、環境要素的選擇和利用、平立面布局、文化內涵等諸多方面。針對各種類型的園林建筑,提出一些筆者認為相對合理的設計手法。

2.1 單亭

(1)建筑選址:各景區的中心廣場上、綠地中、或堡坎上。

(2)建筑風格:中式古典、現代風格(可融入古典要素)、東南亞風格。

(3)文化內涵:集中表達某一主題,宜以建筑裝飾匾額題名或對聯進行點景。

(4)環境內涵:結合式、自然生態式、工程營建式。

(5)環境要素:單亭的結合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地、坡坎、砌石堡坎、園路、梯步、坐凳等;自然生態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園路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地、堡坎、水體、假山石、景石、雕塑等;工程營建式基本要素包括硬質場地、綠化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地、堡坎、水景、臺階、桌凳、小品等。

(5)植物種植:結合式和自然生態式環境多采用自然式植物種植形式,工程營建式環境則以自然式、規則式、或二者結合的形式進行種植。

2.2 亭廊組合建筑

(1)建筑選址:有山的位置,包括山脊、山腰的坡坎或堡坎上,處于“看與被看”絕佳位置。

(2)建筑風格:中式古典(也可結合現代風格)。

(3)文化內涵:集中表達某一主題,可以建筑裝飾匾額題名或對聯迸行點景,也可利用植物景觀打造文化內涵,還能通過場地功能體現文化性,比如休閑茶飲文化。

(4)環境內涵:結合式、工程營建式、自然生態式。

(5)環境要素:亭廊組合的結合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坎、自然堡坎、水體、花池、桌凳、假山石、景石等;自然生態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園路等,附屬要素包括花池、景石等;工程營建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園路或人工水體等,附屬要素包括堡坎、折橋、石廊、園墻、塑石假山、花池等。

(6)植物種植:亭廊組合建筑的植物景觀以自然式種植形式為主。

2.3 水榭

(1)建筑選址:水岸邊。

(2)建筑風格:中式古典(也可結合現代風格)。

(3)文化內涵:親水文化,也可以建筑裝飾匾額題名或對聯進行點景。

(4)環境內涵:工程營建式。

(5)環境要素:水榭的工程營建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水體、硬質場地等,附屬要素包括園路、折橋、假山石、景石、花池等。

(6)植物種植:水榭的植物景觀以自然式種植形式為主。

2.4 園林建筑組群

(1)建筑選址:視野開闊處、或平坦處。

(2)建筑風格:中式古典。

(3)文化內涵:利用群體建筑及大面積的,可表達多樣化的文化內涵,還能表現特殊的造園文化。

(4)環境內涵:結合式。

(5)環境要素: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園路、園墻等,附屬要素包括水體、折橋、花池、桌凳、假山石、景石等。

(6)植物種植:自然式、或規則式與自然式結合的種植形式。

2.5 大門服務建筑

(1)建筑選址:平緩處,布設公園出入口,連接城市道路。

(2)建筑風格:現代風格、仿中式古典。

(3)文化內涵:表現公園文化主題,可同時體現多樣化的文化。

(4)環境內涵:工程營建式。

(5)環境要素: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主干道等,附屬要素包括水景、花池、樹池、停車場、臺階、景墻、花壇、坐凳、雕塑、景石等。

(6)植物種植:以規則式種植形式為主,可依據景觀要素搭配少量自然式植物種植,例如水景邊可自然式種植水生植物。植物品種不宜多,可營造較純粹的景觀。

2.6 茶室

(1)建筑選址:坡坎上,具備良好的景觀視野。

(2)建筑風格:中式古典(可與現代風格結合)、民居建筑風格。

(3)文化內涵:以休閑茶飲文化為主,可結合植物景觀打造植物主題文化。

(4)環境內涵:前景式、全景式。

(5)環境要素:茶室建筑前景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桌凳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坎、樹池、景石、園路、圍墻等;全景式則增加了木平臺等要素。

(6)植物種植:采用自然式植物種植形式,可利用原始植被,并選用品種豐富的植物進行造景。

2.7 公廁

(1)建筑選址:各景區的主干道旁,多依附堡坎而建。

(2)建筑風格:現代風格、民居風格、融入建筑覆土或退臺處理手法。

(3)文化內涵:以建筑文化表現為主。

(4)環境內涵:結合式、自然生態式。

(5)環境要素:公廁建筑的結合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園路等,附屬要素包括自然坡地、砌石堡坎、建筑外廊、梯步、景石等;自然生態式環境基本要素包括綠化、園路等,附屬要素包括坡地、砌石堡坎、花池、梯步、景石、假山石等。

(6)植物種植:合理利用原始植被,采用自然式人工種植形式。

2.8 售賣亭

(1)建筑選址:集散廣場邊緣或游步道旁,便于服務人群。

(2)建筑風格:現代風格、成品定制。

(3)文化內涵:無。

(4)環境內涵:容留式、流動式。

(5)環境要素:容留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硬質場地、桌凳等,附屬要素包括樹池、樹陣、花池等;流動式基本要素包括綠化、園路等。

(6)植物種植:規則式、自然式結合的種植形式。

3 結語

園林內的各類園林建筑所需承擔的景觀性、功能性等也會因園林定位、文化環境和使用人群的需求等而存在不同,對建筑產生的直接影響就是景觀的差異化與個性化。這種差異化與個性化的部分就是課題研究的重點,因為除去園林建筑本身,建筑的辨識度也是營造園林特色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羅建偉.植物與建筑造景模式探討.山西建筑.2011(25)

篇5

中國古典園林文化是園林在發展與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中國古典園林文化從自然狀況出發,可將其劃分為原始狀況與農業生產狀況,中國園林建設啟示來源于大自然,是一種對自然敬意的藝術作品,然而相比西方園林建設,西方園林建設在于對農業生產狀況的模仿,這種建設方式也使得中國古典園林區分于西方園林。在園林建設中具備各式優美景色,在中國也被稱之為“山水”,或是山水文化,這種山與水相互交融與融合的狀態就是一種自然文化的體現。園林文化中的園林藝術,是物質與精神文化的雙重體現,在文化特定的含義中,蘊涵著一定的文化精神與古典審美風格,這種方式的呈現是時代文化留給人類的瑰寶。中國古典園林文化是傳統文化沉積下的藝術精華,也是一種特定的薈萃文化,在賞析中國古典園林文化時,往往匯集人們對于生活、對于自然、對于生存的情感體驗,“寓情于景,情境交融”是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的一種重要的欣賞方式,從不同的欣賞角度來講,中國古典園林文化具備著不同的藝術形式,王國維有句詩“以其景雨皆情語”,體現的是古典園林中展現的是人們的情感寄托。

二、影視作品中古典園林文化元素分析

(一)影視作品中古典園林文化元素再現

影視作品是在一定拍攝的物質中,利用伴音與畫面呈現出影視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影視作品不是電影劇本或腳本,而是指拍攝完成的影片,通過對顯示的畫面來表達一定的寓意。[2]很多影視作品中都具備一定的古典園林風景,或是在園林中拍攝,或是借用園林為背景,進行氣氛和氛圍的烘托。通常影視作品中對于園林的拍攝,包括筑山、疊石、理水,筑山、疊石、理水也是古典園林文化元素的體現,古典園林中一山一石,構成整體園林秀麗的風景線,在古典園林中山水作為園林的主脈,在園林文化再現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電影《西廂記》中曾出現這樣一幕,紅娘幫助崔鶯鶯為書生張生送信,紅娘在園林中穿梭,最終將信交到張生手中。《西廂記》主要講述了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故事,整個故事以江南為背景,在影視中經常顯現出古典園林場景,古典園林場景的展現,一方面展現江南女子的溫婉端莊,一方面渲染故事氛圍。“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是對現實的真實寫照,也是對崔鶯鶯與張生愛情的體現。《西廂記》中古典園林的山水柔美,筑山的因地制宜,使得整個園林盡顯清雅與高貴。古典園林中的疊石,與水景相互融合,從《西廂記》的古典園林場景中可以看出,園林中采用集中理水的手法,水面倒映著疊山,隨著微風的搖曳,使得水體中呈現出水波蕩漾的景象,引發人們無限的想象。但是《西廂記》中古典園林全局較小,這一點也烘托出崔鶯鶯等江南女子的風貌,《西廂記》古典園林呈現出整齊而不呆板的狀況,從疊石的狀態、筑山的壯麗、理水的有序都體現出整體園林的簡約、淡雅,將園林風景有隱有顯地彰顯出來,這種園林建設使得古典園林別具風格,更加引人入勝。

(二)影視作品中古典園林文化元素構建

在影視作品以古典園林為背景的題材還有《》,提起這部影視作品不得不肅然起敬,心中悲憤也油然而生,清代末期社會矛盾與日俱增,社會難以跟隨世界發展方向而進步,致使的歷史事件發生。在影視作品中展現了圓明園園林的秀麗風景,圓明園被燒之前,其整體的富麗堂皇是任何一座園林所無法比擬的,圓明園規模宏偉,在修建過程之中融合了多種園林風格,之所以圓明園被稱之為“萬園之園”,主要因為圓明園是清代皇家御院,整體建設面積為5200畝,在元圓明園建設構成中,主要以水為主題,并先后在圓明園附近構建九個小島,這種小島在當時也被稱之為九州之相,園內各式風景相輝映,園中不乏具備樓閣、廟宇、廊廡、軒榭等建筑,其建筑之間引用多處園林建設風格,園中各式千姿百態風景之間相互組合,環環相扣,共同構成了園林整體的豐富多彩。[3]在圓明園中整體展現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睦共處,圓明園的富麗堂皇、景色宜人也曾得到外國友人的贊嘆。在影視作品《》中,將圓明園整體美感盡顯出來,這種藝術特征也是對中國古代文化的體現,例如圓明園中的安佑宮鴻慈永祜,這一建筑給人以莊嚴之感,體態龐大金碧輝煌,尤其當旭日東升之時,裊裊青煙升起,園林中薄霧將園林包圍,使得建筑自身若隱若現,仿佛身處仙境之中,這種建筑風格也是區別于其他古典園林建筑。圓明園中最大的建筑特色為海晏堂的正門向西階前,設定了十二只獸面,這些獸面建筑為銅像,這些銅像為十二生肖,從文化藝術賞析角度,這些文化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4]在圓明園被燒毀時,這些建筑都無一幸存,至今連獸面銅像還未全部回歸祖國,圓明園作為我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巔峰之作,其中也蘊涵著眾多園林文化,圓明園自身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但是其自身蘊藏的文化藝術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估量的。

三、影視作品中古典園林中的意境美

中國古典園林中蘊涵的文化與影視作品中所展現的情感體現共同構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特征,在古典園林中其風景展現體現出古典園林中的意境美。在影視作品《紅樓夢》中,展現的園林藝術,堪稱園林經典。在《紅樓夢》中古典園林盡收眼底,將園林的整體布局彰顯出井然有序之狀,園林布局曲折幽深,在人們欣賞園林美景之時,其意境之中所展現的風格特征也使得人們與園林景觀合二為一,在《紅樓夢》園林運用中不乏具備自然風景,還包含島嶼、礁石等人工風景,整體園林建設以北方建設風格為主,通過置石法等方式使得園林景觀更加的與自然風景之間相呼應。[5]《紅樓夢》中曾云“或如鬼怪,或如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成斑,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道”,將人工山石描寫得活靈活現,在人工雕琢后,使得山石更加具備動態。園林的意境之美還體現在高檐翹脊之上,這種風格多為古典園林建筑風格,運用相似建筑來構造園林形態之美,所謂的高檐翹脊,顧名思義是指園林建筑中翹正脊、寬檐廊等高建筑,這些高建筑在園林風景的襯托之下,彰顯出另一番秀麗風采。[6]在古典園林中窗楣、月梁、女墻等都為建筑的重要題材,在細節中將園林的藝術特征彰顯出來,盡顯古典園林意境之美感,尤其是在大觀園之中“青溪瀉玉,石磴穿云”,與“水聲潺潺,出于石洞”相結合,共同構成園林的山水之美,使人流連忘返,引人入勝。《紅樓夢》中所展現的古典園林,凸顯了園林的優雅之情,其中所代表的文化體征,也是為其文化內涵增添姿彩,使人們置身于園林之中,既可陶冶情操,又可與園林文化與其情感內涵達成共鳴,使人們受到精神上的洗禮,盡顯中國園林文化的魅力。

四、結語

篇6

【論文摘要】: 文章通過對現代景觀設計與中國古典園林在形式、風格、文化內涵等方面的分析與對比,總結出中國古典園林對現代景觀設計發展與創新等多個層面意義和作用,使中國園林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并逐步完善中國現代景觀規劃。

現代景觀設計的前身是園林設計,其最基本、最實質的內容還是以園林為核心。追根溯源,園林在先,景觀在后。園林經過圃—囿—園三個階段的形態演變,到現代有了新的發展,有了規模更大的環境,包括區域的、城市的、現代的,綜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關注的景觀。

在眾多形式和風格殊異的園林設計中,中國的園林以善于表現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園林中獨辟蹊徑,對世界園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直至今日,有增無減。歐美之園林,以剛制柔,以建筑物為中心,園林陪襯。布局亦受阿拉伯對稱和硬直邊的影響,使有機之體略顯僵化;而日本園林以禪為主干,發展至今,滲入宗教哲學色彩甚濃,園用以助靜思,多以靜觀,少為生活之用;獨中國園林可思可用,可觀可游,既可脫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損園林之神貌。

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個世界和各民族發展的一大動力,可以說,沒有交流就沒有發展。同樣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園林風格也可以互相借鑒,但是,沒有經過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觀規劃中必定會產生一些沒有生命的景觀垃圾,現階段對各種園林風格的拿來主義,使得我國現代景觀設計沒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跡嚴重,而通過分析發現,這些外來園林風格帶來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國古典園林的精粹中得到解決:

一、景觀設計的過于平面化

人們往往驚嘆于設計圖紙平面圖案的美妙絕倫,但事實上,親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觀現場,完全體會不到設計者的“獨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觀設計成為純粹的裝飾品,和人產生了很大的距離。然中國園林注重空間變化,講究豎向尺度,重視與人的交流與對話。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圍繞著主要景象,形成一個主次分明,景色多變的園林景觀。每種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體式的空間畫面,隨著觀賞方位和角度的改變,都會使畫面變化。通過并對景象進行詳盡的分析比較和組合,設計出幾條最佳的游覽路線。這些路線把各種最佳動態觀賞點和靜態觀賞點有機串聯在一起,使所觀賞的景象形成一幅有開合變化、虛實對比和節奏韻律的、統一的連續畫面。現代景觀設計者應該把握這其中的設計思想,在設計中把實際情況和平面圖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一開始就能從空間的角度、與人的交流方面考慮其設計,這樣的設計才能散發出勃勃生機。

二、景觀設計過于孤立

這里的孤立是指設計的東西沒有與周圍的環境和本身的地理條件聯系起來。現在的一些建設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觀安排在視線最好,自己認為最滿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塊被推土機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細流泉水都填平了,水進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連著野花都用洗過的砂礫覆蓋,引來一些外來的樹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觀……,這樣的“人造的天堂”。實際上是破壞了自然面貌,造成與四周極不協調的“風景污點”。中國園林卻崇尚“自然”。從老莊思想到以表現自然美為主旨的山水詩、山水畫和山水園林的出現、發展,都貫穿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哲學觀念。這個觀念深刻影響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創作,強調“法天貴真”、“天趣自然”,反對成法和違背自然的人工雕鑿。計成在《園冶》中論及疊山時,提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也是把“自然”作為園林景象創作的原則和藝術標準。

景觀建設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億萬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協調,利用起來既省工力又有豐富的自然情趣。景觀設計師在設計規劃中要借鑒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轉貼于

1. 向自然風景學習。自然界創造的風景,在宏觀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質構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賴關系,了解它的形態表現。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進一步紀錄自然風景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過程。如果是準備利用開發的自然風景,還要進一步詳細調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屬性來決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調查就武斷的決定,它的利用就會遭到失敗。

2. 要遠近結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時可以容納人為的設施,其中包括各種人文構景。在時間上要遠近結合,為考慮將來的發展應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觀設計中,如果設計者沒有調查清楚地塊的性質,將要拍賣出去的地塊當作永久地塊進行系統的高造價設計,而不是以臨時綠化代替,那么無疑造成了人力和財力上的浪費。在空間上也要遠近結合,因為任何一個人文構景既用來觀賞風景,又被遠處的游人觀賞,這也正是中國園林中所說的“借景”的藝術手法。“得景無拘遠近”,“嘉則收之,俗則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麗的畫面。

三、景觀設計內容與思想的蒼白

這一點有兩層意思:一是設計者本身為建景觀而景觀,根本就沒有想到能結合文化來做點文章;另一是設計者在設計前了解了很多歷史文化的東西,在設計說明中也很好的把這些運用進去,并給了它一個響亮的主題,但在最終施工結束后,人們根本不能感受到一點文化的氣息,甚至與設計意圖大相徑庭。換句話說,就是不能把實際的設計與設計思想融為一體。我們自己在學習西方園林的過程中把它的本質和精神丟掉了,只是模仿了一點形式,沒有文化底蘊的設計未免顯得單薄沒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個城市,整個社會的發展。而這一點在中國園林中又被詮釋的淋漓盡致。

中國園林區別于世界上其他園林體系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它不以創造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具體園林形象為最終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現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謂意境。意境,實質上是園主所向往的,從中寄托著情感、觀念和哲理的一種理想審美境界。它通過園主對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煉,賦予景象以某種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導和深化,使觀賞者(包括園主本人在內)在游覽觀賞這些具體的景象時,觸景生情,產生共鳴,激發聯想,對眼前景象進行不斷的補充與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蘊藏的情感、觀念,甚至直覺體驗到某種人生哲理,從而獲得精神上的一種超脫與自由,享受到審美的愉悅。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賞花飲酒,閑情雅致,也不會產生那么多豐富的情感。但作為社會整體的一員,必定時刻與周圍的一切產生聯系。好的設計能洞察人的情感,體會文化與哲理的審美,其必將與社會單體產生更多的共鳴。

綜上所述,中國園林仍然具有的強大的生命力,并應該在現代景觀規劃中得到新的補充和發展。可以相信,一門新的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景觀設計學將在社會主義現代景觀建設的發展中逐漸充實、完善和成熟。

參考文獻

[1] 周維權. 中國古典園林史.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9.

[2] 彭一剛. 中國古典園分析.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1.

篇7

 

1954 年維也納召開的第四屆國際風景建筑師聯合會上,造園家杰利克提出,“世界造園史有三大系統:中國、希臘和西亞造園系統,即中國古典園林、西方古典園林和西亞園林[1]”。

 

一、“藏匿”式景觀與“炫耀”式景觀區別

 

(一)“藏匿”式景觀與“炫耀”式景觀概念。“藏匿”式景觀是以自然山水式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園林用自然之物來塑造人們心意中的自然,體味中的自然,“意境”中的自然,把客體的自然山水與人的主體精神思想合二為一,使園林在有限的自然山水藝術中,提供了審美體驗的無限可能性。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構筑了文人園林中以小見大、咫尺山林的園林空間。宋代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風景繪畫中,展示出真正能讓人享受城市山林之美的藝術應該是園林。[2]”

 

“炫耀”式景觀是以幾何規則式園林為代表的法國、意大利和英國園林,其中法國園林更為著名。唯有通過人的加工,使它們嚴格服從于數、秩序、勻稱、整齊等,才能用于園林欣賞。追求園林的整齊、規整和比例、秩序便成為西方造園藝術的審美特征。

 

(二)“藏匿”與“炫耀”式景觀產生背景。中西古典園林在整體形象、風景內涵以及風格情調上均呈現出較大的不同,這種不同,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受自然條件、時代、社會存在的影響;從社會科學的角度來看更多是受到哲學基礎、審美思想、歷史文化和藝術的滲透,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造園思想。中國傳統自然觀表現為崇尚自然,以親近、和諧的態度對待自然,提倡自然美。在這種自然觀指導下的山水園林藝術著眼于自然美,追求一切服從自然,一切有若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力圖再現自然界中各種事物的氣韻,創造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效果,正是中華名族文化對“藏匿”與“防守”行為的偏好物化;西方傳統自然觀表現為人定勝天的思想,突出人的力量。自然之物大多都被改造、加工、重組,所以西方幾何規則式園林藝術強調建筑般的秩序感,處處可見人工雕鑿的痕跡,這種歐洲文化中對至高點和視控點的強化特征,正是其“炫耀”和以攻為守的行為物化。

 

這種“藏匿”與“炫耀”的觀點在景觀設計中處處可見,中國的造園手法是要將建筑“藏匿”于自然景觀之中。一句“深山藏古寺”的畫典道出了其中的奧妙。而西方的景觀則這所體現的是一種占有欲和進取心,不是乞求對自然的庇護[3]。

 

二、“藏匿”式景觀與“炫耀”式景觀植物種植形式所蘊含的美學比較

 

樹木花卉是園林的根本造園要素,俗話說:“無林不成園”。無論中國園林還是西方園林,都離不開樹木花卉,但是在這兩種園林中我們看到的植物表現形式卻是完全不同的。

 

(一)中國傳統園林中的植物種植美學形式。中國傳統園林中的樹木花卉受到“崇尚自然”觀念影響的中國園林,樹木花卉強調的自然天成,體現了中國的自然觀。感受植物的特點、姿態和色彩而產生比擬和聯想,人們常對植物視其為有生命有思想的活物,傾注以深沉的感情,用植物的自然屬性比喻人的社會屬性,表達自己的理想品格和意志,以寓人格的意義。

 

(二)西方傳統園林中的植物種植美學形式。西方傳統園林中的花壇、草坪、整形樹重視形式美的西方園林,很少有中國園林中常見的自然生長,姿態隨意的樹木花草,更多的是按照整體的構圖需要,把植物作圖案化的處理,修剪成人們需要的形狀和圖案,這是“唯理”美學思想的表現,是“人定勝天”自然觀的體現。以灌木和喬木為例,在法國花園中它們經過人為地加工,修剪成為各種形狀,用外力使它們變成人們要求的形狀。植壇一般都是方方正正,里面用矮小的常青樹盤成規規矩矩的圖飾,草坪儼然是經過精心整燙過的絨毯,有室外地毯的美譽。人們所能感受到的不是自然界的千姿百態,而是人類強加于自然的觀念和理想,感受到人類征服自然和改造的威力。

 

三、研究展望

 

在當今中國的現代園林建設中的植物種植形式面臨著發展的困惑,要么在傳統中兜圈子,致使仿古之風盛行;要么將西方園林設計方法定于至尊,全盤西化的做法。中國的現代園林中的植物形式之路究竟該怎么走?隨著現代技術和環境科學的發展,國際間的相互依賴關系正在日益增長,以視覺景觀為主的中西方傳統園林已逐漸讓位于以自然、生態為主的、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園林。我們只有客觀而全面了解雙方的優良傳統和存在問題,借鑒西方園林的長處,弘揚民族文化,使我國的現代園林建設能夠跟上時代步伐。如何繼承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而又不乏現代,如何借鑒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而又能體現民族特色,如何設計信息時代人們想要的生態型景觀。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立足于自己的腳下文化,創造秉承傳統理念又富有現代氣息,飽含民族特色而又體現世界潮流,綠意盎然而又有良好的生態效益的園林作品。

 

要堅持融會貫通,探索科學嚴謹的設計方法。造園既可以遵從古代的方法,也可以借鑒西方的表現形式,兩者都不排斥。正如園林師朱建寧所說:“現代設計師尋找中國園林發展方向的最佳捷徑就是借鑒西方的方法研究中國的問題。雖然這種方式不一定完全正確,但通過中西的對比找出中國園林的優劣勢,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至少是發展方向之一。[4]”純粹的模仿和復制往往是不成熟的,對西方及古典園林一知半解而妄加抄襲拼湊是不可取的。在了解中國和西方景觀中植物種植的背景,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進而加以利用才能更好使民族特色與時代氣息的中國現代植物景觀藝術在世界上重放光彩!

篇8

關鍵詞:現代景觀設計; 中國古典園林; 作用; 傳承發展

 

現代景觀設計的前身是園林設計,其最基本、最實質的內容還是以園林為核心。追根溯源,園林在先,景觀在后。園林經過圃—囿—園三個階段的形態演變,到現代有了新的發展,有了規模更大的環境,包括區域的、城市的、現代的,綜上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關注的景觀。 

在眾多形式和風格殊異的園林設計中,中國的園林以善于表現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在世界園林中獨辟蹊徑,對世界園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直至今日,有增無減。歐美之園林,以剛制柔,以建筑物為中心,園林陪襯。布局亦受阿拉伯對稱和硬直邊的影響,使有機之體略顯僵化;而日本園林以禪為主干,發展至今,滲入宗教哲學色彩甚濃,園用以助靜思,多以靜觀,少為生活之用;獨中國園林可思可用,可觀可游,既可脫凡俗,又能使游人置身其中而不損園林之神貌。 

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不同文化的交流是整個世界和各民族發展的一大動力,可以說,沒有交流就沒有發展。同樣不同文化背景形成的園林風格也可以互相借鑒,但是,沒有經過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觀規劃中必定會產生一些沒有生命的景觀垃圾,現階段對各種園林風格的拿來主義,使得我國現代景觀設計沒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跡嚴重,而通過分析發現,這些外來園林風格帶來一些副作用恰好能在中國古典園林的精粹中得到解決: 

 

一、景觀設計的過于平面化 

 

人們往往驚嘆于設計圖紙平面圖案的美妙絕倫,但事實上,親身置身于施工完的景觀現場,完全體會不到設計者的“獨具匠心”。大尺度的平面布置,使景觀設計成為純粹的裝飾品,和人產生了很大的距離。然中國園林注重空間變化,講究豎向尺度,重視與人的交流與對話。不同境界的次要景象圍繞著主要景象,形成一個主次分明,景色多變的園林景觀。每種景象本身又是一幅立體式的空間畫面,隨著觀賞方位和角度的改變,都會使畫面變化。通過并對景象進行詳盡的分析比較和組合,設計出幾條最佳的游覽路線。這些路線把各種最佳動態觀賞點和靜態觀賞點有機串聯在一起,使所觀賞的景象形成一幅有開合變化、虛實對比和節奏韻律的、統一的連續畫面。現代景觀設計者應該把握這其中的設計思想,在設計中把實際情況和平面圖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從一開始就能從空間的角度、與人的交流方面考慮其設計,這樣的設計才能散發出勃勃生機。 

 

二、景觀設計過于孤立 

 

這里的孤立是指設計的東西沒有與周圍的環境和本身的地理條件聯系起來。現在的一些建設者常用的方法:先整出一大片平地,然后把景觀安排在視線最好,自己認為最滿意的位置上,原有的天然石塊被推土機埋葬了,原有的涓涓細流泉水都填平了,水進入了地下管道,肥沃的表土連著野花都用洗過的砂礫覆蓋,引來一些外來的樹木花草代替了原有的植物景觀……,這樣的“人造的天堂”。實際上是破壞了自然面貌,造成與四周極不協調的“風景污點”。中國園林卻崇尚“自然”。從老莊思想到以表現自然美為主旨的山水詩、山水畫和山水園林的出現、發展,都貫穿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哲學觀念。這個觀念深刻影響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創作,強調“法天貴真”、“天趣自然”,反對成法和違背自然的人工雕鑿。計成在《園冶》中論及疊山時,提出“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也是把“自然”作為園林景象創作的原則和藝術標準。 

景觀建設最理想的是利用自然界原有的地形,它是億萬年逐步形成的,具有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協調,利用起來既省工力又有豐富的自然情趣。景觀設計師在設計規劃中要借鑒一下前人的思想,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 向自然風景學習。自然界創造的風景,在宏觀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質構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賴關系,了解它的形態表現。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進一步紀錄自然風景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過程。如果是準備利用開發的自然風景,還要進一步詳細調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屬性來決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調查就武斷的決定,它的利用就會遭到失敗。 

2. 要遠近結合。自然地形在必要時可以容納人為的設施,其中包括各種人文構景。在時間上要遠近結合,為考慮將來的發展應留有余地。比如在道路景觀設計中,如果設計者沒有調查清楚地塊的性質,將要拍賣出去的地塊當作永久地塊進行系統的高造價設計,而不是以臨時綠化代替,那么無疑造成了人力和財力上的浪費。在空間上也要遠近結合,因為任何一個人文構景既用來觀賞風景,又被遠處的游人觀賞,這也正是中國園林中所說的“借景”的藝術手法。“得景無拘遠近”,“嘉則收之,俗則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麗的畫面。 

 

三、景觀設計內容與思想的蒼白 

 

這一點有兩層意思:一是設計者本身為建景觀而景觀,根本就沒有想到能結合文化來做點文章;另一是設計者在設計前了解了很多歷史文化的東西,在設計說明中也很好的把這些運用進去,并給了它一個響亮的主題,但在最終施工結束后,人們根本不能感受到一點文化的氣息,甚至與設計意圖大相徑庭。換句話說,就是不能把實際的設計與設計思想融為一體。我們自己在學習西方園林的過程中把它的本質和精神丟掉了,只是模仿了一點形式,沒有文化底蘊的設計未免顯得單薄沒有生命力,而且也不利于整個城市,整個社會的發展。而這一點在中國園林中又被詮釋的淋漓盡致。 

中國園林區別于世界上其他園林體系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它不以創造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具體園林形象為最終目的。它追求的是表現形外之意,象外之象,也就是所謂意境。意境,實質上是園主所向往的,從中寄托著情感、觀念和哲理的一種理想審美境界。它通過園主對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煉,賦予景象以某種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導和深化,使觀賞者(包括園主本人在內)在游覽觀賞這些具體的景象時,觸景生情,產生共鳴,激發聯想,對眼前景象進行不斷的補充與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蘊藏的情感、觀念,甚至直覺體驗到某種人生哲理,從而獲得精神上的一種超脫與自由,享受到審美的愉悅。 

篇9

 

關鍵詞:現代藝術;現代園林;藝術觀念;設計手法;平面形式;立體空間

現代園林設計從19世紀末期發展至今,不同于中國古典園林“師法自然”的造園風格,打破了歐洲傳統規則圖案式風格,超越了英國自然風景園的浪漫情懷,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形成了新的審美趣味與形式風格。 

影響現代園林設計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注重社會與功能的園林設計,二是采用生態的方法進行設計,三是從現代藝術和現代建筑中吸取養分。這里主要從現代藝術的角度出發來探討對現代園林設計產生的影響。

一、現代藝術的發展

20世紀的西方現代藝術形成了與以往3000年的西方藝術完全不同的藝術觀念、思維和形式,藝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藝術的寫實性、唯美性、敘述性和傳統的美學觀點被全部推翻,藝術的非寫實性、反唯美性、非敘述性已經是有目共睹的當前藝術的主流內容。

抽象主義建立在秩序法則上的形式邏輯;立體主義分解重組后得到的多視點角度;表現主義對自我情感的宣泄及對藝術張力的追求;抽象表現主義中對下意識運用和掌握的行動繪畫;波普藝術中對大眾生活的世俗化反映,對不同媒介的拼貼與融合,對繪畫和雕塑等藝術界線的消解和清除;極少主義藝術中對藝術客觀性的展現,對非表現性的把握,對“少”的極端表達;觀念藝術中對生命的體驗和思考,對思想的鍛煉和表現,對自然的塑造和異化,對行為的梳理和張揚等都展現出現代藝術的發展與傳統藝術的區別。

西方現代藝術這種異彩紛呈的現象不僅為現代園林設計的發展提供了設計靈感的豐富來源和審美旨趣上的某種傾向,同時也為園林設計的實踐提供了大量豐富而具有啟發意義的藝術思維和藝術形式語言。

二、藝術形式的思維更新在園林中的表現

1.抽象主義美學思維在園林中的表現

現代藝術形式方面的思維更新是從抽象主義運動開始的。“抽象”的目的就是要區別于現實“具象”的藝術自身的語言及表達方式。“抽象”思維可以說是對西方傳統藝術思維的首次沖擊,許多現代派畫家在創作過程中都力求實現自然物象與抽象視覺符號之間的“語義轉換”。傳統的再現性形象被徹底地抽象了,點、線、面、體、色彩等抽象的元素(視覺符號),已不是作為屈從于現實對象的模仿手段而出現在畫面上了,其本身就是畫面的主體,就體現著作品的內容。

這種現代藝術形式上的思維更新影響到現代園林設計中設計思維。傳統園林中的模仿自然已不再是設計思維中的唯一設計手法,從巴黎“國際現代工藝美術展”開始,費拉兄弟(AndreVera和PaulVera)與莫勞克斯(Jean CharlesMoreaux)設計的“瑙勒斯花園”的設計就步人人們的視野,標志著抽象性思維在園林中的體現。其花園構圖與立體主義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冷峻的幾何構圖構成作品的平面圖形,植被與灌木的幾何配置形成花園獨特的視覺效果。

2.非理性主義美學思維在園林中的表現

抽象性的思維體現著一種理性的思維形式,但是這種執著于簡單明了的確定性和秩序性的思維定式干擾著藝術家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才能的發揮。而藝術創造的腳步是永不停止的,叔本華(ArthurSchopenhauer)因此提出了非理性的美學思維。非理性的美學思維強調否定性、非中心性、破碎性、反正統性、非連續性以及多元性為特征,以此來消解理性思維中的抽象性的思維模式。

非理性設計思維在園林設計上的運用雖不如在建筑界那樣引起巨大的變革,但作為園林設計的思想基墊,他們為當代園林設計思潮的未來發展確實架構起更廣闊的平臺。西班牙天才建筑師高迪(AntoniGaudiiCornet)的居爾公園、喬治·哈格里夫斯完成的位于美國丹佛市的哈樂昆廣場、伯納德·屈米的拉維萊特公園無一不是非理性思維指導下的產物。在拉維萊特公園的設計中,屈米提出三項創造原則:(1)拒絕“綜合”觀念,改向“分解”觀念;(2)排斥傳統的使用與形式間的對立,轉向兩者的疊合和并置;(3)強調片斷,疊合和重合,使分解的力量突破原有的限制,提出新的定義。屈米在設計中將點線面體系之間安排一種富有張力的沖突與對抗,通過取消建筑的確定性的形式,賦予建筑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這種方式和特征我們可以說是屈米將解構主義建筑設計理論直接應用于園林設計中使得園林的設計具有明顯的解構主義建筑的特征。

三、藝術語言引起園林設計形式語言的變革

現代藝術運動對現代園林設計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藝術思維的影響,再者是藝術語言的影響。藝術與藝術語言是不可分離的,它對設計師有著某種潛移默化的啟示作用。在很多設計師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藝術語言的景觀轉化,而這種轉化也使我們認識到在對藝術與園林進行平行思考過程中的巨大潛能。這無疑極大地豐富了園林的形態世界,也為現代的園林形態研究指明了某種方向。

1.平面形式層面上的設計手法

(1)秩序的法則。現代主義景觀設計師對平面的處理不少呈現出幾何的抽象,簡潔的規整線形組合中隱含著平面構圖的內在秩序。這一處理手法源于蒙德里安(PietMondrian)的抽象畫。蒙德里安在繼承康定斯基所開創的抽象風格后,探索和發展出一套與前者的那種浪漫抽象主義完全不同的幾何抽象畫風,從而使得繪畫成為一種更加純粹的形式表達。在景觀設計平面中,這種對抽象秩序的法則受到設計師的青睞,得到廣泛運用并加以推廣變化。

當代景觀設計師彼得·沃克將這種法則運用得淋漓盡致,并更加簡潔純粹。由他設計的劍橋中心屋頂花園進行了大膽的抽象藝術嘗試。矩形的屋頂花園采用的是一種帶有藝術性的平面構成布置手法。平面上以紫色砂石做底,中心部分用淡藍色預制混凝土方磚按網格點綴,東西兩側以低矮帶狀花壇交錯組織成一幅幾何線條圖案。

篇10

[關鍵詞]大園林;園林與城市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27-0227-01

1.大園林理論的3個階段

1.1 傳統園林――園林與城市建筑和城市設施的混合階段

傳統園林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由于人們的需要而專門建立的模仿自然,供人觀賞、游憩的場所。這個時期,主要是借鑒古典園林的造園思想,在一個個獨立的地域內建造一些公園、花園和紀念園等。事實上,這個時期很多的園林就是古典園林經過簡易的改造后,對外開放而形成的。這時的園林雖然結束了園林為少數人服務的狹隘,打開了對外開放,為大眾服務的“園門”,但畢竟園林還只是一個個獨立的園子,與城市建筑、街道等城市設施沒有形成相互的聯系。園林、建筑、城市設施都是城市建設中的獨立體,是一種簡單的混合,是園林發展的初級階段。。

1.2 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園林與城市建筑和城市設施的磨合階段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進一步發展,生態惡化導致人們對綠色植物的渴望,因此產生了城市園林綠地系統理論。該理論強調城市園林建設點、線、面的結合,主張城市園林綠地要呈網狀、放射狀等系統方式滲入城市中。此時的園林雖然注重了改善環境的生態功能,但仍以觀賞為主,缺少多重功能兼顧。這個時期,園林開始探索服務大眾、與城市結合的途徑,有了較大的發展。園林與城市建筑和城市設施雖然還存在距離和區別,但已有了一定的聯系,形成了相互的滲透和磨合。這是園林發展的中級階段,園林研究也進入了生態研究和城市園林系統研究等方面。

1.3 大園林――園林與城市建筑和城市設施的融合階段

近年來形成的大園林思想,是在傳統園林和城市園林綠地漸成系統的基礎上,繼承和借鑒古典園林理論、前蘇聯城市系統綠地規劃理論和起源于美國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理論發展起來的。其核心是建設園林式的區域、城市甚至國家。實現大地景觀規劃,其實質應當是園林與建筑及城市設施的融合,也即是說,將園林的規劃建設放到城市的范圍內去考慮,園林即城市,城市即園林。它強調城市人居環境中人與自然的和諧,以滿足人們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需求;滿足人們對建筑室內外空間相互交融,以提供休閑、交流、運動、活動等工作和生活環境的需求;滿足人們對建筑等硬質景觀與山石、水體和植物共同構筑的環境美、自然美的需求,創造集生態功能、藝術功能和使用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大園林。

2 大園林理論的內容

2.1 大園林理論的核心

大園林理論的核心是指園林不僅僅是要在有限的綠地上建造公園,也不僅僅是要規劃一個城市的園林綠地系統,而是要規劃一個區域、城市乃至整個國土的大地景觀,即大地景觀規劃,將整個區域、城市乃至整個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大園林,實現城市、區域乃至整個國家的園林化。也即是說,現代園林應當結合城市規劃和建筑,將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而不是單獨割裂開來談園林。吳良鏞教授也曾呼吁實現城市規劃、建筑設計與園林設計融為一體的整體性城市建設,并在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外環境規劃設計中,做了成功的嘗試。

2.2 大園林理論的內容

大園林理論的實質是園林內涵的擴大,使園林從狹隘的造園轉入整個區域或城市乃至大地的園林化,是園林與城市的融合,是由園林綠地系統向系統化城市大園林的轉化。大園林理論認為,園林應當是對一個區域或城市人居環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環境)整體的規劃和設計,并將重點放在城市開放空間上,用建筑、山系、水體和植物等園林要素,構建具有生態、藝術和使用三大功能的城市大園林。因此,大園林理論應當建立在統領城市建筑室外空間的基礎上,通過對城市規劃和城市建筑的協調性研究,進行包括城市道路、路燈、構筑物及其他市政設施等城市設施和綠地,并包括城市依托的自然環境在內的開放空間的環境設計,并積極參與城市規劃和建筑外觀設計,構筑園林化的城市空間。

2.3 大園林理論的宗旨

(1)大園林是園林生態功能、藝術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和諧統一 園林是藝術和功能的結合,具有改善生態、凈化環境的生態功能,創造意境、美化環境的藝術功能,以及供人游憩、交流等等的使用功能。建設城市大園林就是要利用現代設計理念,結合現代城市建筑、設施等,在首先滿足城市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植物、山石、水體和建筑,構筑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生態的、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城市人工環境,以實現園林三大功能的有機結合。

(2)大園林是城市建筑、城市設施與園林藝術的和諧統一

我國傳統的城市園林只局限于城市的建筑、道路及其他設施之外的空余地塊,也即“建筑優先,綠地填充”。而大園林理論要求園林去關注整個城市的整體性,即在規劃設計的城市生態環境中,科學地設置建筑、道路和城市設施。換一句話說,就是要用城市的建筑、城市道路、廣場等城市設施,與城市綠地共同構筑一個整體性的城市大園林,實現“城市即園林,園林即城市”的構思。

(3)大園林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人居環境是一個囊括人類生活方方面面的復雜體系,其中最具人情味,最能體現人與自然合作的便是園林。園林是人工創造的,源出自然,高于自然的模擬自然生態的人居環境,園林創造過程實際上就是人與自然直接發生作用的過程,大園林思想就是要力求在人與自然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使人與自然共享與交融,以達到重塑人工模擬自然的城市環境,走出私密性的園居小圈子,走進人與人、人與自然共享與交融的人居環境的大天地。

3 傳統園林與城市綠地系統理論

3.1 傳統園林理論是大園林理論的立足之本

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為我們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也為我們留下了輝煌的園林遺產。中國的古典園林,尤其是私家園林,在明清時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在造園上深受繪畫、詩歌的影響,講求師法自然,重在詩情畫意,以創造意境為園林設計的核心,其實質是以“咫尺”塑造“自然”,表達了古人順應自然、利用自然,將人工美融入自然美,使園林成為大自然的組成部分的天人合一的園林觀。在園林設計中,講究以人為本,人與自然要素以及自然要素之間的有機結合,形成一系列的景觀構圖,彼此協調互補,在園林總體上達到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境界,滿足園主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需求。大園林理論作為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園林理論,就應該繼承和吸收古典園林的創作理念,結合現代工藝和手法,根據現代人行為模式和欣賞水平,在園林的內涵和思想方面下功夫,創造出人、自然、建筑彼此和諧的、具有豐富內涵的城市開放空間。

3.2 城市綠地系統理論是大園林理論的生存之道

城市園林綠化系統理論,強調從生態學的角度深化園林理論的研究,力求建立生態健全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希望通過不斷延伸和滲透,有效地拓寬園林的范圍,增加城市綠量;并通過研究,在城市環境下改善園林植物生存條件,發展適應城市生態環境的園林植物種類與品種,以保證綠地的質量。強調一個城市,首先要擁有相當的綠量,并通過合理布局,達到良好的改善環境質量的目標。凈化環境,改善環境質量,是綠色植物特有的功能,是園林的三大功能之一,也是現代園林研究的重點,大園林理論必須注重生態研究,也要采用屋頂花園、垂直綠化等方法,盡一切可能擴大綠量并構成有機的系統。

4 結語

因此,大園林理論是城市建設發展的必然,也是園林發展的必然,它使園林進入了與城市建筑和城市設施融合的高級階段,也使園林進入了對園林藝術、園林生態和園林功能綜合研究的大園林階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