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學習心理輔導范文

時間:2023-12-19 17:47: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生學習心理輔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生學習心理輔導

篇1

【關鍵詞】數學學習;心理障礙;心理輔導

0 引言

初中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關鍵時期。絕大多數小學生數學成績都很好,進入初中后,數學卻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對眾多小學數學學習的成功者,進入初中后數學成績卻不理想,數學學習縷受挫折,使學生弱小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創傷,從而造成學習成績的整體滑坡,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加強對初中生數學學習心理輔導,對初中數學教學非常重要。

1 初中生數學學習的心理障礙

目前,應試教育還不可能根本改變,教師依然在為了“名次”拼命地教,學生照常是為了“分數”沒命地學,結果使學生負擔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表現在:

1.1 緊張、壓抑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題海戰術”依然嚴重,頻繁的練習、測驗、考試、競賽,經常使學生處于一種高度緊張的狀態。超負荷的學習強度,使學生精神緊張,心情壓抑。

1.2 急燥、焦慮

我們已經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從小學到初中不存在升學壓力。然而,初中生卻面臨升高中的壓力。而且許多地方升學率還相當低。為此,很多學生焦急不安,疑慮重重,總處于一種“考不上怎么辦”的擔憂之中。

1.3 內疚、自責

家長“望子成龍”、教師“盼生成鋼”的迫切愿望使學生心理負擔日益加重。面對一份份不十分滿意的考卷,學生不是責備自己“不爭氣”,就是埋怨自己“腦子笨”,進而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

1.4 自暴、自棄

這種狀況在差生中表現得較為明顯。他們總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干脆破罐子破摔。

不難想象,上述種種表現摧殘著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數學教師不僅要抓好數學知識的教學,而且要注意加強學生數學學習心理健康教育。

產生數學學習心理障礙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家長、教師、學生共同努力克服。從數學學科本身來看,至少有以下原因:

(1)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初中數學比小學數學的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小學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這使很多學習被動的、依賴心理重的學生感到不適應。這就需要我們在上課過程中,進行學習心理輔導,提出學習要求并及時檢查督促。

(2)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的變化。初中的數學語言與小學有著顯著的區別。小學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初中數學觸及一些抽象的符號語言、函數語言、圖形語言等。學生一開始的思維梯度太大,以至一些概念難以理解,覺得離生活很遠,似乎很“玄”。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多應用理論聯系實際降低思維難度,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互相轉化,提升學生的語言“悟”性。

2 初中生數學學習的心理輔導

在學生學習數學活動中,心理素質是學習成績好壞的重要因素,必須注重對學生心理的輔導。如:

2.1 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等提出的同時進行新信息認同情感的心理輔導,培育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期待心理

可采取的方法:(1)渲染氣氛。學習知識需要好的環境和氛圍,學習新知識時,簡要說明新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意義以及對今后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白將要學習的內容是有意義的,從而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2)趣味學習。將新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本質屬含到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再提出來,引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3)理論聯系實際。在數學教學中,盡可能用學生熟悉的事例去揭示數學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則,把教材中嚴格的邏輯推理、抽象的符號表達式,通過同學們熟悉的知識還原成數學內容。

2.2 在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中進行抗挫與求勝心理輔導,培育學生的學習毅力與意志

學生在新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心理障礙是新舊知識相互產生的干擾不能克服,舊的認知方式頑固地保留,而新的認知方式不能順利的形成,導致學生學習受挫,此時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抗挫與求勝心理輔導,本人的想法:(1)批評要幽默化,對學生善意的批評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詼諧幽默的批評既能指出學生的錯誤,也不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時反而會增強學生抗挫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的內驅力。(2)評價要有鼓動性、激勵性學生的學習,是對信息的接受、加工和強化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要經常的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強化學生的求勝心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情感由維系上升到興趣和意志情感的水平上來。

2.3 在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中進行心理調控的輔導,培育學生思維的良好品質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的意見:(1) 以退求進,培養耐心。一道題給出后,不急于要求學生解題,而是要求學生心平氣和地閱讀題目,同時要求他們指出題目中給出了幾個條件,之間有些什么樣的關系,并將與題有關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則在頭腦中檢索一遍,這樣做能使學生擺脫緊張、思路集中,有目的的探求已知條件與所求問題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而建立解題的信心。(2) 暗示誘導,嘗試成功。在學生探索解題思路受阻時,需要幫助,如若教師一幫到底,則學生不會得到獲得成功的,教師若采用暗示進行誘導,比如:“如果沒有條件……那么將會……”或“題目告訴我們某個條件,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一個結論,它是什么呢?”等,學生會立刻得到啟發,朝正確的思維方向探索,教師經常這樣去引導,對于發展學生的探究心理猶為有益。

學習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再加上一些學生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期望過高。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不僅要去探索完成知識傳授,而且要研究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科學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健康心理,這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浙江省教育委員會.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數學教學指導綱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3-34.

篇2

關鍵詞:中考體育;訓練計劃;糾正錯誤;溝通;心理輔導

1.科學制訂訓練計劃

體育教師在平時針對初中生進行中考體育項目訓練時,應針對不同初中生的具體特點,有的放矢地制訂訓練計劃,對不同初中生有區別地實施指導。為應對中考體育考試,學生步入初三階段之后,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上需組織學生對需要考試的體育項目實施集中性訓練。訓練計劃應盡可能具體到每節課,讓初中生在集中訓練的過程中充分體會競爭、合作。不過,僅僅只對初中生進行中考體育項目的集體訓練仍遠遠不夠。在正常的體育課堂之外,還應積極利用大課間和課余時間對中考體育項目進行訓練,引導初中生針對自身中考體育項目中的薄弱項進行訓練,重點突破,從而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整體體育成績。

2.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中考體育項目雖然無太大難度,僅是一些常規體育項目,但仍有學生在中考體育項目練習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錯誤。對于這些錯誤體育教師必須予以充分重視,并針對不同學生存在的錯誤科學予以糾正。例如,有部分學生在跳遠項目練習中,由于蹬伸角度較大,蹬伸力度不夠,因此造成跳遠成績不佳。針對此種情況,體育教師需進行正確示范,讓學生明晰只有蹬伸角度較小,腿部足夠彎曲,方能產生更好跳遠效果。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應提醒學生在蹬伸時應盡可能用力,從而產生更大彈力。對于初中生在中考體育項目訓練中的錯誤,體育教師應及時用智能手機記錄下來,然后播放給學生看,結合視頻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動作。在體育教師的長期堅持努力下,初中生的中考成績會不斷得以提升。

3.保持持續溝通交流

在中考體育項目訓練期間,體育教師應與學生及家長之間保持持續的溝通與交流。為便于溝通與交流,體育教師可單獨建立一個微信群,將學生及家長均拉入其中。在微信群中,體育教師可定期或不定期一些科學的中考體育項目訓練方法,讓學生學習、交流。微信群建立起來后,體育教師也應與家長積極溝通交流,告知家長自己的孩子在哪些中考體育項目上仍存在問題、薄弱點,進而引導家長幫助自己的孩子進行中考體育項目訓練,幫助孩子糾正相關技術動作錯誤。在具體交流過程中,體育教師還應積極鼓勵初中生及家長對自身提出意見。對于正確意見應積極聽取,而對于錯誤意見也應及時向學生和家長解釋。

4.積極做好心理輔導

體育中考之前,很多初中生均會在不同程度上產生心理恐懼,緊張、厭食是其通常表現。基于此種情況,體育教師在體育中考之前還應積極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體育教師在平常中考體育項目訓練過程中,應教導學生:只要平時多訓練,多努力,就會在體育中考中發揮出更好成績。對于體育中考并不需要緊張,體育中考只是對他們平時訓練結果的一種檢驗。只要保持一顆平常之心,且適度興奮,就能在中考中正常發揮。對于心理素質特別差的初中生,體育教師應對其進行專門心理輔導。應通過溝通了解初中生產生不良心理的具體原因,進而根據相應原因對其開展心理輔導。為更好地緩解初中生的不良心理,體育教師還可尋求學校心理教師的幫助,對即將參加體育中考的學生集中進行團體心理輔導。

5.考前幾天停止訓練

在體育中考的前幾天,體育教師應停止對初中生進行中考體育項目訓練。這樣的做法便于初中生在考前能夠得到很好休息,讓他們的疲勞機體得以有效放松,讓身體恢復至最佳狀態,利于初中生在中考體育項目中發揮更好的成績。在休息的這幾天,體育教師應建議初中生多洗腳或洗澡,讓身體得以盡可能放松。對于由于之前系統訓練產生嚴重機體疲勞的初中生,還應建議其適當進行按摩,通過按摩讓機體盡快恢復到正常水平。通過考前幾天的身體放松,相信初中生在體育中考項目中必定會發揮更好成績。

總而言之,體育教對中考體育項目訓練應予以足夠重視,積極采取有效訓練方法,不斷提升初中生中考體育項目訓練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字:初中生 青春期 常見問題 輔導對策

前言

青春期是指個體12至16歲的年齡階段,這個階段人們大多都處于初中教育階段。初中生剛進入青春期,對自身的身心變化大多適應不良,加之家庭教育的弱化、學校教育的局限以及社會的不良影響,大多數初中生都存在著青春期的困擾,并由此誘發許多問題,嚴重地影響著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加強對初中生青春期的教育和指導,認真地分析初中生青春期的常見問題,并悉心地加以輔導,讓初中生對自身身心的變化有正確地認識,促使初中生健康地度過青春期。

一、初中生青春期常見問題

(一)初中生青春期常見心理問題

1、負面情緒。初中生在青春期時,情緒強烈、多變、失衡,初中生難以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初中生由于生理急劇變化,加上學業壓力、情感挫折、家庭矛盾等因素,常會產生郁抑、焦慮、煩惱和孤獨等負性情緒,如果這些負性情緒不能得到有效排解,就將嚴重影響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初中生產生自殺心理和行為。

2、人格沖突。初中生在青春期時生理和心理的發展不平衡,從而導致他們在心理的發展上出現了許多矛盾,不能很好地整合人格,從而產生了人格沖突的問題。比如大多數初中生都會出現反抗和依賴、勇敢和怯弱、閉鎖和開放、高傲和自卑并存的矛盾現象,這就是初中生人格沖突的表現。

3、性心理問題。初中生剛進入青春期,性發育日益成熟,但是由于他們對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缺乏了解,因此經常會產生性困惑、性價值觀混亂和性保健意識薄弱等問題。性心理在引發初中生犯罪或自殺的因素中占了較大的比重。

(二)初中生青春期常見行為問題

1、吸煙、喝酒等不良行為

初中生進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識開始發展,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是一個“大人”了,因此覺得自己理應有“大人”的行為,加之家庭成員和社會成人不良行為的負面影響,極易產生吸煙、喝酒等不良行為,并以此為傲。

2、早戀行為

初中生性意識的出現導他們脫離集體,喜歡單獨和異性在一起,開始早戀,甚至產生。如果對此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將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

3、網絡成癮

現在社會上網絡游戲泛濫,加上社會環境不負責任的宣傳和引導,初中生極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和網絡交友等,導致初中生網路成癮。網路成癮對初中生的危害極大,如果不加以治止,就會嚴重影響他們正常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

4、逃課、打架

初中生進入青春期以后,內心對新生事物極度渴望,加之自控能力低下,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因此常常逃課出去游戲、娛樂等。同時,初中生在青春期情緒波動大,極易暴躁,又沒有良好的情緒和行為控制能力,加之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認為打架是男子漢行為,是一種義氣之舉等,因此常常出現打架斗毆的不良行為,甚至出現違法犯罪行為。

二、初中生青春期常見問題的輔導對策

初中生出現的種種青春期問題,如果不善加教育和輔導,就將嚴重影響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初中生進行必要的青春期輔導。青春期輔導的對策和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開展青春期知識講座

教師在初中生剛進入青春期時,應該給他們開展青春期知識講座,讓他們對青春期的各種生理和心理變化有正確的認識。青春期知識講座的內容,應該以性知識和性心理知識為重,為初中生開展必要的性心理輔導,因為性問題在青春期對初中生的影響最大。性心理輔導的重心是教師向初中生講授科學的性心理知識以及正確的性價值觀和倫理觀。輔導應該由受過專門培訓的專業老師來開展,輔導方式最好是以講座的形式。應該強調的是,教師開展青春期知識講座不是要向初中生灌輸青春期知識,也不是對初中生進行說教,而應該以啟發和引導初中生科學地對待青春期各種生理和心理變化為主。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開放式、參與式和探討式的講座方式,對初中生進行適當的輔導。

(二)開展課堂集體討論

教師開展初中生青春期知識講座是面向全體初中生的正面引導,并不能顧及到每一個學生。針對每一個初中生的具體情況,尤其是針對初中生共同關心的普遍存在的青春期問題,教師可以以課堂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輔導,課堂討論既可以提供給初中生一個共同分擔青春期問題與困惑的機會,又可以提供給初中生一個分享同伴經驗的機會,還避免了來自教師的壓力以及出現尷尬的情況。比如,關于早戀問題,如果教師以開展講座的方式來進行輔導,效果就可能因為學生的逆反心理而大打折扣。但是同伴效應卻非常有效,只要教師引導得當,課堂討論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開展與青春期知識有關的活動

教師對初中生開展青春期知識講座和青春期問題討論主要解決的是初中生對青春期知識和問題的認識以及態度問題,如果能設計一系列與青春期知識有關的活動,讓青春期有關的知識和觀念滲透到日常生活、活動和游戲中去,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情境模擬、角色扮演、情境短劇等都是很好的活動方式。

(四)開展針對初中生個人的個別輔導

許多青春期的初中生對性問題非常敏感,同時又心存壓力和顧忌,因此,講座、課堂討論和活動等團體輔導需要與針對初中生個人的個別咨詢相結合。個別咨詢可以采取師生面對面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師生電話咨詢和通信咨詢的形式。初中生在面臨困惑的時候,尤其是面臨情感問題的時候,不愿意向父母講,也不愿意和任課老師講,卻特別信賴心理輔導老師,他們通過書信、電話,或在咨詢室里向心理輔導老師宣泄出自己面臨的困惑和問題。初中生在父母、教師或同學那里不僅找不到接納感,還會添上新麻煩,擔心會被當做異類,所以涉及到一些敏感的問題他們都不會公開討論,而喜歡接受心理輔導老師的個別咨詢或輔導。青春期常見的男生的以及女生的未婚先孕等敏感問題因具有極度的私密性,應該采用個別咨詢。

三、結語

初中生在青春期時生理與心理發展是否健康,將直接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初中生青春期的教育和指導,認真地分析初中生青春期的常見問題,并悉心地加以輔導,讓初中生對自身身心的變化有正確地認識,促使初中生健康地度過青春期。

參考文獻:

[1] 樊軼華.初中生青春期出現的問題及輔導的有效對策[J].新財經(理論版),2010,(4):182-183.

[2] 文華.中學生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11,(30):12-14.

[3] 王長虹,李晏,蘇林雁等.青春期的心理行為問題及對策[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12):958-961.

篇4

【關鍵詞】初中生網癮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8-0150-01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初中生能夠從網絡上得到豐富的知識,可以大大促進他們的學習,但是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不良影響。

一 初中生網癮成因分析

1.社會的影響

現今應試教育依然存在,學生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比較單一,在升學率的目標要求下,減負和素質教育都只停留在文件上、口號中。學生在學校、家庭中缺少人際交流的空間,更多的是學習壓力。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困惑,除了在家里還能去哪里呢?在家里待著除了玩電腦還能做什么呢?社會各界對學生健康成長的相對漠視,使學生生活技能、人際交流能力都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弱化,于是造成了學生的網癮問題。

2.家庭的影響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對他們過度贊揚或者過分保護,使得孩子壓力過大,從而失去信心,而網絡上輕松自由的環境給了孩子一個很大的誘惑。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簡單粗暴,使孩子很少能體驗到被尊重和溫暖,而在網絡游戲中孩子能夠找到失去的尊嚴和自信,在一個完全虛幻的空間里,他們可以得到認同感,還可以無所顧忌地表達,很容易上癮。

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愛,容易導致孩子的焦慮,使他們缺少安全感,就會在網絡上尋找歸屬感。有些家庭的父母過于溺愛孩子,一旦上網成癮,家長無法對孩子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

3.自身的原因

初中生好奇、好動、求知欲旺盛。書本知識的枯燥乏味和網絡的新奇有趣形成強烈的反差,在完全虛擬的網絡游戲里面,可以得到在現實中較難得到的自尊感和成就感,使得他們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同時,在網絡上可以匿名,也可以使用多重身份,更增加了網絡對于初中學生的吸引力。

初中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不能很好地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缺乏面對困難的方法和勇氣,轉而借助于網絡,希望借此來擺脫煩惱,從而產生了網癮。

初中生處于性發育成熟期,性心理還不成熟,由于學校也不能提供全面而科學的引導,他們就會到網絡中尋找刺激,滿足心理和生理的需要,流連于黃色網站不能自拔。

4.網絡的原因

當前網絡交往無限制、網絡情景真實感強、網絡交往信任度高。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不能夠完全信任他人,但是網絡中都是虛擬的,可以和陌生人無話不談,吐露心聲。加之網絡管理和監管方面還不夠健全更加劇了初中生網癮的形成。

1.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引導初中生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創建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建設學生閱覽室、書庫、電子閱覽室、宣傳窗、廣播站等,建設校園綠色網吧要提供相應的管理可以極大地減少初中生外出上網的現象。

在軟件上,利用以上的物質載體進行藝術節、運動會、社團等活動,開展豐富的業余文化活動,還可以利用初中生對網絡的興趣愛好,建立計算機興趣小組,為他們提供一個正常的渠道。開展網絡知識的教育,指出網癮的表現和危害。從而引導初中生正確認識網絡。

2.改革課程,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讓他們思考問題,認識缺點,解決錯誤。關心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會他們學會學習、生活。不是強制控制學生,不讓他們上網,而是讓他們自己覺得不想上網。

3.重視初中生心理健康,開展科學的心理輔導和治療

各個學校應該建立心理咨詢機構,開展心理輔導。在短時間內不能配備心理咨詢人員的學校,可以請專業的心理人員給學校師生做一些講座和咨詢。也可利用論壇、博客、網絡聊天工具等平臺,增加與這類學生的溝通、對話、輔導,幫助他們遠離網絡成癮心理。

4.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系,共同維護初中生的健康成長環境

學校應該及時與家長聯系,將學生的在校表現,通過電話、家訪、家長會等形式及時反饋給家長,從而及時加以改正。同時,可以向家長傳授在家庭教育中的方式方法,提高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有效性。有些家長對于孩子出現網癮問題缺乏有效的方法,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因此更有必要開展這樣的培訓。

學校與當地的治安管理部門進行聯系,治理學校周邊的黑網吧,凈化學校周邊環境,給初中生一個健康的上網環境。

總之,網癮的危害不言而喻,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不能讓網癮毀掉他們的現在,甚至他們的未來。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遠離網癮,擁有健康的人生!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初中生 心理健康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4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3(b)-0191-02

當前,我們的教育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教育理念也不斷得以更新,現在的教育已經不再只是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灌輸,而是在對學生進行書本知識教育的基礎上著重于對他們綜合素質的培養,這些綜合素質包括體能、道德等方面的內容,也包含著心理健康這一非常重要的內容。初中學生是剛剛進入青春期的一個群體,也是國家將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的把握程度和對其教育的方式恰當與否,直接關系著這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他們的人生走向,因此,摸清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其教育對策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初中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初中生處在一個特殊的時期,這期間其生理和心理都剛剛開始發育成長,因此很多時候他們的心理都呈現出過渡性的特點,時而理智,時而任性,時而堅強,時而脆弱。只有正確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才能夠科學地提出與之相對性的教育對策。經過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多方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自制能力較差,容易意氣用事

初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稚氣未脫,又已開始步入成熟,常常出現生理和心理的發育不能同步的現象,面對很多以往沒有面對過的問題,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容易意氣用事。往往在其情緒好熱情高時,學習成績就會逐步攀升,而在其情緒不好時,不僅學習成績出現下降,人際關系、平時表現都會出現下滑。

1.2 因學習壓力往往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初中生由小學進入初中,無論是老師的授課方式還是平時的學習內容都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對于一些適應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會因為不適應而產生學習壓力。如果學習壓力得不到正常的疏導和解決,很容易產生焦慮、厭學心理,進而使學生對自己的認同感越來越低,隨著自信的喪失、自卑的滋生,就會產生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同時表現出畏懼考試、不愿完成課下作業、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參加班級活動不積極等反應。

1.3 對自身能力估計不科學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芽,開始有意無意地思考“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的問題,但是由于生活閱歷的缺乏,他們往往會對自身能力產生錯誤地估計,并且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暗示。一方面,他們容易產生如前所述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一些相對比較聰明外向的孩子,也容易產生自負的心理,一旦產生自負心理,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也往往會出現成績退步和人際關系緊張的情況。而來自外界的暗示也會給這部分學生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初中生一般都有自己的偶像和目標,這一偶像的確立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很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缺乏對是非的辨別能力,如果確立了好的榜樣,他們就會沿著積極向上的道路發展,而一旦確立了不好的偶像,往往就會一蹶不振,很多本來學習成績很好的學生因為社會青年和低俗電影的影響而走上邪路的例子比比皆是。

1.4 青春期綜合征影響較為普遍

青春期綜合癥是青少年進入青春期以后生理與心理發育失衡而引起的一系列心理癥狀。表現為浮躁不安、夜晚難以入睡、情緒暴躁、注意力難以集中、憂傷、恐懼、自暴自棄甚至厭學、離家出走等。青春期綜合癥在大多數初中生身上表現并不太嚴重,但是幾乎每一位學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青春期綜合癥的癥狀,如果不能得以良好的調節,青春期綜合癥非常容易引發更加嚴重的心理障礙,而剛剛步入初中的孩子們又往往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

1.5 性意識開始萌芽,容易發生早戀

初中生的性意識開始萌芽,由小學時的男女生之間相互排斥到開始相互吸引,他們依靠自身并不能較好地處理這種變化,往往將自己對他人的好感認為是愛情,由此引發早戀。應該意識到,對異性的傾慕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必然會遇到的一個現象,但是教師如果不能及時的加以引導,他們很可能會走上早戀的誤區,這對他們的人生、對他們的學業、對他們的前途都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

2 針對初中生心理現象的教育對策建議

通過對初中生所存在的心理現象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處于這一時期的學生心理特征的特殊性,根據這些心理特征,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以幫助初中生培養一個積極的心理,幫助孩子們找到正確的人生道路,幫助班級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

2.1 加強任課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的心理輔導能力培訓

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會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可塑性,這既有利又有弊,一方面,他們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影響,另一方面,這有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從而將他們帶上健康成長的道路。而班主任要想科學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疏通和輔導,就要掌握科學的心理咨詢方法,這一點尤為重要。此外,各科任課老師完全可以將對學生的心理輔導融入到各科的教學活動中,尤其是政治、語文、歷史、體育、音樂等,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往往比直接對其進行教育和灌輸要有效。

2.2 引導學生疏通不良情緒,加強自身修養

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具備的基本功之一就是溝通的藝術,這不僅僅表現在課堂上的妙語成珠,而且也表現在課下與學生的溝通技術。教師應當把每一個學生看成獨立的個體,發現不同學生的優點和不足,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生活,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與之溝通,對之傾訴。對于性格比較內向,口頭表達能力差的同學,可以和其采取寫信的方式進行交流,事實證明,相對來說采用筆談的方式學生更愿意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篇6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中學,226001)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展的助人過程。與個體接受心理輔導不同的是,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將全班(40~50人)作為大團隊,或以15人組成小團隊,使學生在一個較為熟悉的人際環境中,自由地表達、聆聽、活動、學習、感悟。將團體心理輔導應用到思品課教學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蘇人版初中思品課教學為例,筆者設計了幾個行之有效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方案1】 認識你、認識我

根據蘇人版初中思品課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自尊自信”、第二單元“善于交往”的主題,結合初一新生入學不久,對新同學的認識處于“半生半熟”階段的特點,為了加強學生彼此之間的了解,促進友誼的發展,特設計“認識你、認識我”活動:

1.活動人數:全班。

2.活動時間:15~20分鐘。

3.材料準備:筆和問卷。

4.活動步驟:

(1)將學生以2人為1組,分成若干小組。

(2)各人在與小組伙伴交談之前,先看看問卷(如圖1),然后再進行交談。

(3)交談后,各人按照對小組伙伴的了解和猜測,在問卷上寫上答案。

(4)交換答案紙。各人讀出小組伙伴對自己的看法,對于不準確的地方,結合自己的現況加以修正。

1.你的伙伴的姓名有何含義?

2.你的伙伴幾點鐘起床?

3.你的伙伴幾點鐘做完作業?

4.你猜伙伴最喜歡什么動物?

5.你猜伙伴最喜歡什么運動?

6.你猜伙伴最喜歡閱讀哪一類書籍?

7.你的伙伴在班級中要好的朋友是哪幾個?

8.你猜你的伙伴有什么雄心壯志?

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一個不太熟悉的團體中較快地認識到身邊同伴的愛好與特點。步驟(2)著重鍛煉了學生的自我表達技巧,對小組伙伴而言,則是一個傾聽和分享的機會。此項活動的總體目標是要學生初步樹立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和接納別人的意識。通過這項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團體中的成員,尋找其他成員與自己的異同點,從而促進友誼的發展,提高彼此之間的接納、尊重,有利于一個相互欣賞、相互包容的團隊的形成。

【方案2】 了解父母特質

根據蘇人版初中思品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人不能選擇父母》的教學內容,基于現實生活中父母與青春期子女之間存在溝通難的問題,特設計 “了解父母特質”活動:

1.活動人數:15人。

2.活動時間:30分鐘。

3.材料準備:紙筆。

4.活動步驟:

(1)成員圍圈而坐,每人1張紙、1支筆。

(2)在5分鐘寫下7種特質,是你父母所擁有的而你最欣賞的。

(3)輪流分享具體事例。

(4)當一個成員分享完畢后,讓其他成員從中選出幾項與自己的父母相同的特質。

這一活動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發現、通過自己的心去感悟、通過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父母的優秀品質和長處,以及父母對子女的關愛、為子女樹立的良好榜樣。讓他們體會到——父母之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盡管父母對子女愛的方式各異,但其本意都一樣,都渴望兒女成才和幸福。

【方案3】 同舟共濟

根據蘇人版初中思品課九年級第二單元“合作誠信”的主題,基于當前初中生的責任意識欠缺、集體主義觀念淡薄這個現實,特設計“同舟共濟”活動:

1.活動人數:全班。

2.活動時間:10~15分鐘。

3.材料準備:每隊1張報紙(預備數張報紙做后備之用)、領隊用的哨子。

4.活動步驟:

(1)組員以平均人數分隊,每隊5~6人,男女生比例相仿。每隊分派1張報紙,將報紙鋪在地上。

(2)領隊發出信號后,每隊成員盡量一起站到報紙上,不可弄破報紙,弄破則另取1張報紙補充,繼續游戲。

(3)能夠長時間且站立人數較多的隊為勝。

該活動方案的設計意圖是通過游戲,讓學生明白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只有小組成員間齊心協力、互相幫助,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發揮出個人的聰明才智,才能共同達到團隊的目標。合作精神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生存技能,教師若通過傳統的課堂傳授的模式,容易流于形式,很難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該活動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什么是合作,產生了觸及心靈的教育效果。

總之,在學校德育工作中,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對初中生的心理品質及健康狀況進行干預,改變了傳統的思想品德課的單一說教形式,使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相互尊重、配合以及相互接納,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成功的體驗。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陳秋燕.團體心理咨詢理論在心理素質訓練課程中的應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2)

[3]趙慧群,陳國權等.團隊學習心理準備模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6)

篇7

【關鍵詞】 精神衛生;適應,心理學;社會環境;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1-0059-02

在過去的20 a間,我國學者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做了較多探討[1]。國外眾多研究表明,學生對課堂環境的知覺對其認知和社會性發展有重要作用,這種作用在年齡較大的兒童中表現得更為明顯[2]。近年來,國內學者也開始關注班級環境的作用,并對班級環境與學生適應水平[3]、學校態度和學業行為[4]、社會行為和學校適應[5]的關系進行了探討。本研究以初中生為對象,考察班級環境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為探討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外在環境影響因素提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廣東省梅州市、汕尾市6所中學的初二和初三年級共29個教學班,每個班隨機抽取20~30名學生,各班所抽取人數約占班級總人數的50%,共抽取750名學生,其中男生360名,女生390名;初二年級學生356名,初三年級學生394名。本研究實施的時間在第一學期初,因初一年級新生還沒形成較穩定的班級環境,故以初二和初三年級學生為被試。

1.2 測量工具 “我的班級”問卷由江光榮[6]編制,有38個項目,分為師生關系、秩序紀律、競爭、學習負擔、同學關系5個維度。在本研究中,5個維度的α系數在0.69~0.89之間。

癥狀自評量表(SCL-90)[7]有90個項目,測量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共9個因子。得分越高,表明癥狀越明顯。該量表在國內外被廣泛使用,有較理想的信度和效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班級環境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分析 表1顯示,師生關系與SCL-90的8個因子(除強迫癥狀外)存在顯著負相關,學習負擔與SCL-90的8個因子(除恐怖外)存在顯著正相關,同學關系與SCL-90中的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偏執和精神病性5個因子存在顯著負相關,秩序紀律、競爭與SCL-90的各個因子均無顯著相關性。

2.2 班級環境對心理健康各因子的回歸分析 分析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學生在“我的班級”問卷和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一些班級環境維度和SCL-90因子得分存在顯著的性別和年級差異。因此,使用多層回歸分析方法,以SCL-90的9個因子分別為因變量,以班級環境量表的5個維度為預測變量,先將性別和年級放入方程加以控制,再將班級環境量表的5個維度放入方程,考察在控制性別和年級的作用后班級環境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見表2。

由表2可知,在控制性別和年級的作用后,放入班級環境5個維度后F值均達到顯著水平,說明班級環境對SCL-90的9個因子仍有顯著的預測作用。班級環境中的師生關系對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恐怖、偏執、精神病性6個因子有顯著的負向預測效應,班級環境中的學習負擔對SCL-90的8個因子(除恐怖外)有顯著的正向預測效應,班級環境中的同學關系對人際關系敏感因子有顯著的負向預測效應,秩序紀律、競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則不顯著。

3 討論

在本研究中,班級環境指學生感知到的環境,不是客觀的班級環境。雖然有學者用全班學生感知的班級環境作為客觀的班級環境指標來考察客觀班級環境對學生發展的影響[4-5],但本研究只考察學生感知到的主觀班級環境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在心理學史上,格式塔心理學家Koffka曾將行為賴以產生的環境分為地理環境和行為環境,前者是現實的實際存在的環境,后者是一個人心目中或臆想中的環境。人的行為主要由行為環境決定和調節[8]。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也強調,個人行為主要決定于其對世界的知覺和看法[9]。因此,學生感知到的班級環境也許比客觀的班級環境對學生有更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表明,班級環境的不同維度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同。班級環境中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與多個SCL-90因子有較顯著的負相關,說明感受到良好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的學生,心理更健康;學習負擔與SCL-90的8個因子(除恐怖外)有較顯著的正相關,說明感受到較多學習負擔的學生會體驗到更多的心理問題;秩序紀律和競爭2個維度與心理健康沒有顯著的關系。回歸分析的結果也進一步證明了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和學習負擔對學生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響。這一結果與樓瑋群等[10]對高中生壓力源的研究一致,即社會人際關系及性發育方面的壓力、學習和學業方面的壓力是高中生最主要的壓力源,也是與心理健康有最密切關系的壓力。

本研究結果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意義。首先,應努力營造良好的學校、班級環境。香港教育署提出“學校本位輔導”,旨在“為學校營造一個積極、互相幫助、關懷的環境,使每一個學童都能在這種和諧氣氛下學習、成長”。大陸也有學者提出“全班參與輔導模式”[11],把營造“成長環境”作為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工作目標。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正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成長環境”。其次,要降低學生的學業負擔,降低初中生的壓力知覺。本研究表明,學生感知到的學習負擔對心理健康有非常顯著的消極影響。國外研究也表明,壓力知覺比客觀壓力對心理健康影響更大[12]。學校應積極培養學生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領悟社會支持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改變不切實際的壓力知覺,從而提高應激能力,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4 參考文獻

[1] 唐秋萍,程灶火,袁愛華,等.SCL-90在中國的運用與分析.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9,7(1):16-21.

[2] FRASER BJ.Science learning environments:Assessment,effects and determinants//Fraser BJ,Tobin KG.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al.The Netherlands: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1998:527-564.

[3] 江光榮.班級環境與學生適應性的多層線性模型.心理科學,2005,28(6):1 443-1 448.

[4] 屈智勇.不同班級環境類型對學生學校適應的影響.心理科學,2004,27(1):207-211.

[5] 郭伯良,王燕,張雷.班級環境變量對兒童社會行為與學校適應間的影響.心理學報,2005,37(2):233-239.

[6] 江光榮.中小學班級環境:結構與測量.心理科學,2004,27(4):839-843.

[7]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35.

[8] 葉浩生.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31-587.

[9] 黃希庭,主編.心理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1-13.

[10]樓瑋群,齊銥.高中生壓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心理科學,2000,23(2):156-159.

[11]江光榮,林孟平.我國學校心理輔導模式探討.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2):44-48.

篇8

【關鍵詞】研究;心理問題;初中生;心理健康

本研究被試來自宿豫區實驗初中、關廟初中、丁嘴初中、大興初中四所學校,共發放問卷400份,其中問卷回收總數為389份,有效回收率97.25%。

1. 研究方法

(一)問卷調查法

我們課題組通過大量的理論學習,設計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診斷綜合測量》量表,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問題,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本表由8個內容量表構成,包括: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共100題,每一問題有“是”和“否”可供選擇,凡是選“是”得1分;選“否”得0分。分量表分高于8分視為該方面有焦慮傾向;總焦慮分在65分以上,為高焦慮水平,視為存在心理問題。

(二)文獻資料法

搜集國內外同類研究信息,借鑒先進經驗,關注研究趨勢,參考或應用相關成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求實踐創新,尋找新的突破點。

(三)訪談法

通過對部分學生與家長的訪談,進一步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現狀,以避免問卷調查帶來的不全面性,在此基礎上科學分析成因。

2. 調查結果 從調查情況來看,19.2%的初中生存在心理問題,

(一)初中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

1.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躁憂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打架、斗毆等現象。

2.意志優柔寡斷、自制力差,易受暗示。當其情感沖動時,自制力較差;當外界誘因強烈時,容易動搖;耐挫力差。

3.性格方面:(1)自卑孤獨型。這類學生在交際中孤僻、驕傲、交往范圍小,不主動,不愿意同其他同學交朋友;(2)自大自負型,自以為是,瞧不起人,缺少對別人的欣賞與尊重,且抗挫折能力差;(3)自私狹隘型,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自我意識極強,易與人形成隔閡。在交際中十分看重自己的利益,把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4.自身人格的不協調,不和諧。德、智嚴重分離。

5.青春期綜合癥。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生理的發育發展,心理上也發生變化。一些初中生情感上有了糾葛,情緒變得不安和煩躁,有時感到孤獨、憂慮和苦悶,亦稱為青春煩惱;從某個時候起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聽課,稱為青春抑郁,還有青春期幻想與所謂的“早戀”問題等。

(二)初中生心理問題的歸因

1.初中生自身的原因

(1)人際關系緊張。人際關系的好壞,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缺乏與人交往的經驗和方法,他們在與同學相處時常遇挫折,或受到團體的壓制,或受他人的排斥,或失去朋友時他們會感到痛苦與煩惱,內心極度壓抑和焦慮,變得敏感、多疑和自卑,產生孤獨傾向。

(2)自我評價不客觀。初中生自我評價常受個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約。這種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結果,容易導致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過敏傾向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3)性生理成熟與心理相對不成熟的沖突。初中生產生對性知識的探索以及對異性的興趣和向往,在不良社會環境作用下,就容易過分追求性刺激,給心理健康帶來嚴重的傷害,使之處于悔恨、自責、自卑、焦慮不安等情緒狀態中,長期下去容易導致過敏傾向以及身體癥狀等問題的發生。

2.家庭因素的影響

(1)家長的期望值太高。父母盲目追高,致使學生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使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和厭煩情緒。

(2)家長重錢輕學的思想。特別是個體經營的父母,時常有意無意的灌輸“拜金主義”的思想,宣傳學習無用,給初中生帶來消極的影響。

(3)家庭的溺愛。父母缺乏正確的,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溺愛或不負責任的說教,或對孩子的行為聽之任之,都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

(4)家庭分裂的創傷。父母離異,孩子會因缺少家庭溫暖而造成心理傷害,是不容忽視的。

3.學校教育不足的影響

(1)學校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課內教學,輕課外教育,教師由于一味地追求教學成績,而忽視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生活內容、方式單一,造成一些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

(2)教育者缺乏對孩子必要的理解、寬容,在情感上缺乏與孩子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在情感上得不到青少年的認同和接納等。

(3)有些教師忽視學生心理特點,教育方法不當,不能夠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問題,對犯錯誤的學生缺少尊重,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損害學生的自尊心,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其產生孤獨、自卑的心理。

(4)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表率作用差,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沒有做到,起不到應有的榜樣作用。

4.社會方面

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由于大眾媒體不恰當的渲染,忽視了對青少年受眾群體的關照,而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被學生負面的接受了。由此造成中學生長期接受的傳統教育與當前轉型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等之間產生了嚴重的矛盾沖突。使處于成長期的中學生產生了心理問題。

3. 結果分析 我們依據調查結果,提出了實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教育氛圍,培養初中生健康心理

校園精神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環境,對初中生心理的發展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對初中生道德人格的形成、發展有獨特的價值,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學校應該從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創造良好的條件,如良好的教風、班風、學風、校風,和諧的師生關系,民主寬松的教學方式、豐富的課外文化生活等。

教師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要與學生多進行溝通,深入學生心靈深處。只有近距離的接觸,才能真正深入到孩子心靈的深處,才能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影響和教育。

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培養其自信心和進取心。我們每一個教師要關注他們,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使他們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讓他們融入文明的社會大家庭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交往方式和心理品質,提高初中生的交際能力。

(二)抓好學科滲透,培養初中生健康心理

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學科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初中生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是預防和解決初中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目標觀,樹立現代教學目標觀,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培養初中生健康心理,激發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如:課堂上面向大多數;給每個學生顯示才能的機會;鼓勵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發現閃光點,目標定小點,活動多一點,反饋快一點;幫助學生消除焦慮,克服自卑,樹立信心,持以恒心。

(三)建立和諧親情,優化初中生健康心理

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員的言行舉止,教育方式對初中生心理品質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盡量與家長保持聯絡,共同討論如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或情緒困擾。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為家長提供教育方法,并注意調查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也可組織家長相互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和經驗,以增強教育的效果。幫助他們建立正常的和諧的親情關系,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四)建立心理檔案,消除初中生心理障礙

為了及早發現初中生學習、生活中的心理問題,以利于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和教育,給特別學生建立了個人心理檔案。對個別心理障礙嚴重的初中生進行個別輔導,制定分階段的努力目標,目標實現情況及時載入檔案。

(五)學會心理自我調適,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質

篇9

關鍵詞:心理健康 班主任 初中 學生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現代社會對于一個人“健康”有兩方面:不僅指軀體方面的生理健康,還指精神方面的心理健康。

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于1946年曾為心理健康下過一個定義:“所謂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在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的狀態。”這次大會也為心理健康認定了四個標志:“①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②適應壞境,人際關系中彼此謙讓;③有幸福感;④在職業工作中,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著有效率的生活。”

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發展心理學認為:初中生正處于生理心理快速成長變化的青春期,青春期屬于特殊時期,這個時期身體和生理機能都發生急速變化,身體越來越成熟。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產生成人感,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然處于半成熟狀態,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是造成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加之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一些工作不到位,使初中生心理健康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綜合各方面資料,我認為當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認知方面過分高估自己。身體的急速成長,使他們從心理上產生自己已經發育成熟的體驗,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這就是成人感。具有成人感,便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就屬于成人水平,應該被社會、壞境和周圍成人平等相待。而實際上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社會經驗等都處于半成熟狀態,于是就出現了自己認為的心理發展水平與現實的心理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具體在生活中就表現為對父母、老師的關心顯得不耐煩、甚至語言頂撞或有肢體沖突。

2、情緒方面的極不穩定,喜怒無常。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表現有時相當激烈、粗暴,甚至失控,有人用“疾風暴雨”來形容。人們認為平常的是是非非,卻在他們那里引發高強度的反應。自尊心過強,或過于自卑,容易走極端。當其情緒好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不好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上網、打架等現象。

3、意志力方面比較薄弱,常常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做什么事都會優柔寡斷、虎頭蛇尾,自制力較差,易受暗示,當學習中碰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表現為悲觀、失望,甚至退縮,意志崩潰,破罐子破摔。

4、人際關系方面交友范圍開始縮小,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兩個,而且是同性別。此時男女生的關系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表面上疏遠,漠不關心,實則上想接近,渴望異性關注。與父母的關系:有點緊張,對父母的依賴減少。與教師的關系:他們不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老師,開始對老師品頭論足。對所喜愛的教師他們會努力地學習那門課,而對自己不喜歡的教師則排斥那門課。

三、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參與。而班主任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原因是: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時間長,次數多,對學生了解較全面深入,帶班一般為三年,這就為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系統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班主任提出了輔導學生心理健康的職責。

班主任輔導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優勢,表現為:在時間與空間上很靈活,校內校外,課內課外,既可利用較長的時間,如入學教育和班會時間,也可利用較短的時間,如課間休息和放學之后;更加上班主任負責具體管理班級及本身的組織管理能力,在學生面前具有較大的權威性,學生的認同感、親和力好。

四、初中班主任如何輔導學生的心理健康

在做班主任的幾年中,我發現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發生在青春期煩惱、學習考試困惑、家庭原因及偶發事件,在工作中總結出以下四點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利用班會課定期舉辦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識講座

對中學生有針對性地講授一些心理學的知識是必要的,對指導其學有好處。他們按照心理學的規律去學習,學習成效必然有所提高。了解了記憶的規律,學生就有可能上課更專心,更好記住知識。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從而主動把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順利度過青春發育期。

2、關注每個學生,平等的溝通交流

班主任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輔導常常是通過談話來完成的。如果這時班主任能用平等的溝通交流方式,學生一定會從心里尊敬、感激。

溝通交流注意點:

首先班主任在勸說前要深入了解勸說對象,關注每個學生。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其次要讓自己保持一種熱情的、友善的、真誠的心理狀態。選擇舒適、放松的環境,與學生的距離適當,盡量使學生有一種親近感,使這種熱情的、友善的心理為學生所領會。不論學生在交談過程中出現何種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言行和情緒,班主任自身必須始終具有這種心態。

最后要運用必要的溝通技巧。如學生在情緒動蕩的狀況下,很難聽進善意的勸告。穩定情緒的技巧有:①避實就虛。班主任在勸說前談一些與勸說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事,以使學生的情緒逐步穩定下來;②“冷處理”。班主任不直接實施勸說,而是讓學生對剛才發生的事情進行回憶,或寫在紙上;③肯定學生的成績與優點。表揚與獎勵會使人產生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進而身心放松,情緒穩定。此外勸說時要注意學生的表情和肢體語言,根據情況調整勸說的內容和方式。應根據自己察覺到的學生心理,適當調整自己的勸說內容或暗示學生要引起重視。

3、利用偶發事件及時進行個別心理輔導

現實生活中會常出現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件和情境:如學生親人亡故、車禍、火災、搶劫、父母離異以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突發的不愉快的事件等。這些情況一旦出現,學生的心理平衡可能被打破,甚至心理崩潰,因此特需心理輔導與重視。

我班有個女生在剛剛準備念初一時母親突然病逝,她遭遇的打擊很大,雖然表面上她極力表現想讓自己堅強,可她對母親的思念嚴重干擾了她的生活,她刻苦勤奮卻沒有效果,夜里思念母親卻只能偷偷哭泣,她不肯找人訴說心事,只能自己背負,如此惡性循環,讓她焦慮失眠,成績下降。為了減輕學生偶發事件后的痛苦,加速重構心理平衡,我一直陪在她的身邊,冷靜地守候著、鼓勵著,我想讓她明白:愛她的不只是她的父母,還有我這個班主任。在我的干預下,她終于走出了喪母的陰影,開始樂觀積極起來,對未來又有了希望。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事情是不能讓全班學生知道的,不能尋求全班同學幫助的,如學生的父母離異、女生意外身體傷害等;

4、多與家長聯系,幫助其發揮好家庭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在家的時間比較長,受父母的影響較大,所以班主任多與家長聯系,幫助家長發揮好家庭教育很有必要。聯系途徑:

①利用家長會有計劃地向家長介紹一些基本的實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向家長講述家長育人成功的范例,或者推介這方面的書籍,如《學習就是習慣的養成》、《給孩子一生的財富》、《生命的重建》、《親子溝通的技巧》等,幫助家長樹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觀念。

②幫助家長樹立創設良好家庭氣氛和關注孩子心理需要的觀念。家長教注重物質條件創造,關注孩子的吃、喝、穿、住等生理需要,卻往往忽視家庭良好的心理環境的營造,忽視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要。父母關系緊張、親子關系不良,都會妨礙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班主任應啟發、引導家長不斷自我完善,家長之間應有親密和諧關系,親子間應有平等、互愛的關系,形成關懷、愛護、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勵為主的教養方式。

③采用個別座談、電話聯系等方式,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互通情況,提出施教建議,糾正家長施教偏差。有些問題突出的學生,其家長也往往是有突出問題的,對這類家長要根據其教育缺陷和偏差,明確提出要求和進行更具體的指導,跟蹤家長教育過程、方法及效果,及時糾正家長的不當教育。

五、結束語: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在班主任的諸多工作中,德育工作是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須依托學生良好的心理,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這是德育的基礎,故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職責。

參考文獻:

篇10

一、抓住學生的心理,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印象心理學認為第一印象效應是指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別、年齡、衣著、姿勢、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而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體態、姿勢、談吐、衣著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其他個性特征。所以,初中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級之初,一定要注意“第一印象”,如第一次班級見面、第一次上課、第一次班會等教學活動的準備;也要注意班主任個人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努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

二、運用團體輔導技能,提高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積極性,達到教學目的

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員能通過一系列心理互動的過程,嘗試改變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心理困擾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很突出且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包含了初中生的學業發展、異常行為、情緒障礙、人際關系、競爭問題,所以,初中生對團體心理輔導的需要日漸增多。初中班主任工作繁瑣,但是學習運用心理團體輔導的思維,利用小游戲寓教于樂,有一定的效果。當看到學生萎靡不振、昏昏欲睡的時候,可以利用課間十分鐘的間隙,組織學生做“大風吹,小風吹”“老師說”“烏鴉與烏龜”“左手跑,右手抓”等心理活動游戲提高學生的興奮點,為后面的課程熱場。但是做這些心理團體輔導的游戲一定要提前準備,形式多樣。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同時也要控制時間,達到效果迅速停止,期間還要有控制場面的能力。

三、利用班會、團隊會開展團體輔導活動,潛移默化地實現教育目的

組織學生做“鉆呼啦圈”心理團體輔導活動,剛開始可能不易成功,但是隨著配合默契度提升,增加練習次數,若成功一次,學生會興奮不已,這讓學生在活動中切身感受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協作力;組織學生進行“畫一棵樹”等檢測活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初步估測和分類,便于對癥下藥和分類管理;組織學生開展“好文誦讀”、文學知識競賽等活動,既能陶冶學生情操,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欣賞能力,還能在班級中形成一種“學習光榮,知識光榮”的班集體氛圍;在活動中讓學生組成小團隊或者互助小組,在交往、交流中完成活動和任務,能消除隔閡,互相熟悉,提高效率,體現互幫互助作用;在日常班級管理中采取AB組班委輪流值周,每周相互總結,嚴肅認真地互挑毛病,批評與自我批評,表揚與自我表揚相結合,這樣可以發現班集體存在的問題,也能鍛煉培養班干部,也可以提升班集體的凝聚力,形成“人人想干事,事事有人干”的班級工作局面。

四、抓住活動契機,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首先,注重學生考試前的心理干預,教給學生緩解考試情緒緊張的方法,如“深呼吸調整法”“自我暗示法”“理智力控制法”“合理宣泄法”等,可以有效緩解緊張情緒;在考試總結中給孩子們講龜兔賽跑的故事和木桶原理分析,讓學生明白一次考試不能決定終身,一定要不放棄,不拋棄,共同進步。其次,在各種比賽、活動、團體競賽后的總結,若成績好,既要毫不吝嗇地表揚、贊美,還要適當地指出不足。若成績不好,更要表揚和贊美,指出做得好的方面,對做得好的人大力表揚,提出期望,鼓舞士氣,消除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