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電子實訓目的及意義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8: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工電子實訓目的及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94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隨著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日臻成熟,教學的網絡化、多媒體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特征。所謂的多媒體教學是指以計算機為平臺,儲存、傳輸、處理和運用多種媒體進行教學的方法。隨著計算機及其網絡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其在教學中以其特有的方便、快捷、交互性、多樣化的教學信息表達方式倍受青睞,而教學多媒體應用技術也一直是教育技術學所非常關注的領域之一。
1.電工電子實訓多媒體應用現狀
眾所周知,實訓教學在工科高等教育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工科教學除了要將工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規律傳授給學生外,還要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工程訓練,將其作為有效的教育教學手段。通過這些實際工程項目實踐的鍛煉,可以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在工程實踐過程中反復訓練工程技巧、應用學習過的工業基本原理及專業知識,從而提高工科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也更能符合國家和社會的人才需求。
然而在傳統的電工電子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傳授理論知識的方式依然僅限于板書或是簡單課件演示。無論從教學內容、方式、手段上都無法滿足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對未知世界所渴求的知識量。許多實踐項目做起來容易,但所涉及的內部機械或電磁現象很難觀察,這也會嚴重地影響到實踐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對相P課程理論的理解程度。
因此采用多媒體技術,把多種教學媒體組成一個系統,使各種媒體之間揚長避短、互為補充,將實際的實訓裝置、實訓系統及實訓現象等形象地都展示在學生面前,提供很強的臨場感、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有必要的。
2.電工電子實訓多媒體教學的特性與效果
鑒于電工電子實訓教學過程的特殊性,其多媒體教學應該集直觀性、動態性、虛擬仿真化、網絡化、交互性于一身,現分別就其特性和效果進行探討。
2.1直觀性
有關數據表明:人獲取的外界信息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很顯然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取的信息量是最大的。而多媒體輔助教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以最有效的手段獲取知識點,并達到最佳的記憶、理解效果,因此,電工電子實訓多媒體教學中直觀性非常重要。
對于一些學生陌生或不熟悉的事物,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圖片展示,充分利用學生的視覺,可使其在短時間內對這些事物產生直觀的感性認識。因此,在電工電子實訓多媒體教學中對于“物”應多采用實物圖片展示,例如實訓常用設備、電工實訓中的器材、電子實訓中的元器件等。在認知的過程中,使用直觀圖片展示可使認知過程簡化,達到最佳的記憶效果。
但需要注意,對于一些相對簡單的理論知識點,應以文字簡明扼要直接給出,并應避免過于花哨頁面設計對學生記憶過程的干擾。
2.2動態性
對于電工電子實訓多媒體教學而言最重要的特性就應該是其動態性。動態的多媒體教學系統可以將實訓裝置的結構、工作過程及原理、項目的實訓現象及原理很好的展示在學生眼前,使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實訓裝置與設備的工作機理和過程,結合理論知識后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尤其在操作演示方面,電工電子實訓多媒體教學的動態性不但可以大幅提高操作的可模仿性和學生的理解程度,更避免了在教學過程中因一師多生而產生的無法讓全部同學都能看到教師演示的尷尬狀況。
電工電子實訓多媒體教學中操作演示的動態性可以以視頻實現,但大多數的實訓裝置動態工作過程及原理還是要通過使用例如FLASH等軟件制作動畫的方法來實現。這樣不但可以將現實世界中的動態加以解讀,更可以將微觀世界中的電磁、反應過程真實的呈現于學生的眼前,從而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提高教學的質量。
2.3虛擬仿真化
虛擬仿真是當前實驗室教學的手段之一,也是擴充實驗室資源、增容實驗室設備的新興方法。它是通過虛擬將現實先進的軟、硬件技術高度集成,利用計算機平臺實現對這些設備的操作與仿真。電工電子實訓的多媒體教學也應借鑒這種手段,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建立相應的多媒體教學平臺,在實驗室設備協調不開或增容設備資金緊張時仍然可以提供實訓的平臺。在建設開放實驗室方面虛擬仿真化的多媒體教學更有獨到之處,不但能減輕實驗室設備管理的負擔,還有利于學生自學,不用擔心因為錯誤的連接或使用損壞設備,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基于網絡化的虛擬仿真多媒體教學更可以讓學生在任意有網絡的空間進行電工電子實訓,對技能進行進一步訓練。
2.4網絡化
多媒體教學的網絡化使得“教”的受眾更加廣泛,使“學”的時間、地點及方式更具有可選擇性,這種便于自學的網絡化電工電子實訓多媒體教學對工科大學生而言是非常方便而具有意義的。通過網絡進行電工電子實訓的理論知識學習可以減短課堂接受的學習過程;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虛擬的設備進行對設備、器材、工具的使用訓練;網絡化的多媒體教學題庫還可以成為課后學生復習、考證的重要資源。基于B/S模式而建立的基于組件式的多媒體教學平臺,其客戶端可以通過瀏覽器實現對教學內容的訪問。只要客戶端可以上網,就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方便地訪問電工電子實訓多媒體教學平臺而不需要安裝。
2.5交互性
教育研究機構研究表明,被動學習與主動參與對于教學對象接受程度是不同的,通過主動參與方式也是通常所說的體驗式教學的學習者對于知識的掌握遠遠強于后者。兩種方式最根本的不同就是在于交互環節的區別。
交互是教學活動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多媒體教學系統的一個顯著特征。交互的關鍵是系統是否能夠按學習者不同的需求調整交互并提出建議,引導學習者主動參與各種探索活動,進行多層次的思考、判斷。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利用這種相互的作用,才能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這種交互在多媒體教學中一方面可以體現在授課時通過教師操作多媒體系統時對學生的實時反應、學習需求、思考進程等進行反饋,另一方面也可以體現在學生對多媒體教學系統的自行訪問交互,如自我檢測、教學反饋、意見建議等。基于網絡的多媒體交互教學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有益的補充。目前利用校園網絡平臺進行教學已然成為我國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點。
篇2
實驗教學是我國高等院校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節,在電工電子專業的教學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思維,對學生的技術實踐進行基本的指導和引領。可以說,實驗教學是使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從教到學再到做的關鍵。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出現,傳統的電工電子實驗課程體系由于其類型過于單一,已經無法滿足當代電工電子專業學生的實驗需求。因此,實驗課程體系的創新和變革,已經成為電工電子專業實驗課程的首要任務。
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
實驗課程體系創新的首要任務和目標,就是將電工電子實驗教學從單純的技術指導和實踐,轉變為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的新型實驗課程體系。該體系的主要功能,就是培養以創新能力為主導的創新人才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為了迎合當代科技技術革命為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對當代技術人員所提出的新要求的情況。當代的技術革新隨著技術知識的革新和遷移,呈現出越來越快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是學校教育無法通過教材革新所能跟上的。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就是將人才培養成為具有團結協作精神、開拓創新精神、實際操作能力和綜合設計能力的多技能型人才。在實驗課程中,增加對學生上述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也就使學生掌握了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對學生的就業和高校的競爭具有很大的優勢。因此,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實驗課程體系創新中首要的任務。
二、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
我國傳統的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能夠通過實驗操作對理論知識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和實踐。可以說,傳統的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的意義是對理論知識的鞏固,是一種理論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傳統的實驗教學是為理論知識教學服務的。通過對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的體系進行創新整合后,將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從為理論知識服務轉變為對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服務。也就是將實驗課程教學的重點轉移到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學生了解和提升了自己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和實踐后,能夠從實踐中找到實驗課程的真正意義。讓學生從課堂上的基礎性實驗、專業課實驗以及綜合性集中實訓到課外家電維修、判斷處理各種電工電子故障等實踐活動中學習如何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轉化成為自身實踐過程中的有力保障;指導學生參加新技術、新技能(如電梯等設備)的職業培訓,參與樓宇工程建設和相關的職業競賽等社會實踐,提升學生設計創新和綜合實踐能力。讓學生不僅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而且學會如何將未學過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融入到生活中去,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將理論知識從實踐到應用。
三、對電工電子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
創新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在實驗教學的項目上,體現出基礎性、典型性、綜合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其中,以實驗教學的多樣性為主要特點。首先,從實驗課程教學的設計上看,創新實驗教學體系將理論知識以及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多個實驗項目的設計,通過不同的實驗項目,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該知識點的本質,進而對理論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和掌握。使學生在學習和復習過程中,系統掌握知識點的學習和操作重點。創新實驗教學體系將實驗項目的設計和實施與新技術、新技能相結合,從社會上比較先進的技術應用的實驗模擬中將知識從單純的理論提升到與社會應用潮流相結合的實踐課程。其次,從實驗教學的手段上看,創新實驗課程體系將實驗教學與當代高度發達的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相結合,讓學生在上課時,不僅僅通過是教師的教授和指導方式進行,而且還能通過網絡上的教學內容進行實驗課程的學習。例如,將實驗課程學習內容上傳到網上,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以外的地方,通過電腦、多媒體等方式進行自主預習和復習。
四、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
實施創新型實驗教學,在進行理論和實踐形式改革的同時,對教學主體的改革和更新也不容忽視。實驗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在進行實踐體系和實驗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后,教師隊伍的素質和實驗教學能力如達不到相應標準,會使原本已經革新的實驗教學內容無法達到預定的效果,對實驗教學課程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對教師素質的提升,在實驗課程教學體系的創新中,是中心內容。通過提高教師學歷、進修培訓及社會實踐等途徑,提升教師綜合能力,并將實驗教學與高科技相結合的實驗項目進行培訓和提升,使教師自身的教學素質能力達到更高的水平,在教學中更有針對性,能更有效的解決在實訓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在進行教師隊伍建設時,務必使教師具有隨時提升和充實自身知識儲備和教學素質的能力。使實驗教學從課堂效果上實現創新和改革。
篇3
關鍵詞:仿真技術;電工;實訓教學
1項目的意義、現狀分析
2014年,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中心擴建了電工實訓室,學校結合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實驗設備,并配套和完善了實訓室硬件設施,使實訓室成為了我校工科學生電工實訓教學基地,并為之創造了良好條件。同時,實訓室配備了計算機,實現了網絡化實訓教學,并提供了計算機仿真設計軟件(宇龍機電仿真軟件)的教學環境和條件。在電工實踐訓練教學過程中引入計算機仿真實驗平臺后,學生可進行一些虛擬仿真實驗,其意義也是對傳統電工實訓教學的一種有利的補充,是對傳統實驗教學方法的充實與改進。使用計算機仿真軟件作為實訓平臺,利用其元器件全、界面直觀、操作方便、電路分析手段完備等特點,學生根據指導,自主在模擬實驗臺上設計實驗,待設計成熟后,再在實物設備上進行實驗,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效率和興趣。利用仿真實驗平臺,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某些不易觀察到的現象進行仿真分析,可保存仿真結果、以做進一步的分析和處理,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方便快捷,提升了實驗水平,更有利于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但由于各種原因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具體如下:(1)實訓對象范圍狹窄:目前,我校電工實訓教學僅面向全校理工類專業同一屆學生(大二或大三年級)學生開設。實訓對象范圍狹窄,不能夠實現大學四年不間斷的教學目標。另外我們的實訓室還沒有達到完全開放,對于一些創新能力較強的學生,不能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2)教學內容偏少:在電工電子實訓課程中,電子工藝實訓十幾年來一直以組裝調試收音機項目進行,實訓內容已顯得陳舊。2010年起中心嘗試將室內配線納入其中。目前電工實訓教學內容有:1)常用電工工具的使用;2)導線的常用連接;3)室內照明線路:一地控制和兩地控制;4)機床電路。電工實訓教學剛剛起步,該課程設置內容不夠豐富,略顯簡單。不能完全滿足大學本科生的求知和自主創新欲望。2013年引入了機電實訓仿真軟件,采用虛擬仿真技術,我們只需要計算機,在計算機房就能完成很多實驗。2014年又投入140萬進行了電工實訓平臺基地建設,擴大了電工實訓課程建設的空間。(3)教學模式與手段使主體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在之前的電工實訓中,由于課程內容和實訓設備局限性,大大限制了同學們自由發揮的空間。一些基礎扎實、創新能力強的同學完成規定項目后,意猶未盡。還想做一些其它感興趣的、實用性較強的電路實訓也只能望而嘆息。現有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使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教學方法與手段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利用模擬仿真技術進行理論教學,可以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形象化,理性知識感性化,讓我們的學生在理論學習時不感到枯燥,調動起他們的思維,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學習。在電工實訓平臺上,學生可以自主操作,提升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增強了創新意識。此項目的順利進行,不僅是我們教學理念的創新,教學內容的創新,也是教學體制的創新。使我校的基礎實訓逐步的向現代化、多元化、多層次、開放式的方向轉化。構建與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礎工程訓練平臺。
2項目實施方案及實施計劃
2.1研究與改革的內容、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研究與改革的內容和目標:1)改革原有“教學、實操”實踐教學模式,引入仿真實訓教學環節,按照創新理念培養目標,構建“教學、仿真、實操”電工實訓教學模式。同步優化電工實訓教學內容;2)改革目標以突出學生的自我參與,體現技能訓練的操作性、過程性、情景性、交互性,使學生了解工作場景、熟悉操作步驟、規范操作方法、培養職業意識;3)新引入的仿真實訓教學平臺,可以擴大學生的實訓范圍,為一些對電工方面感興趣、創新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開放式平臺。(2)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優化以創新理念為培養目標的電工實訓教學內容,確立“教學、仿真、實操”一體化電工實訓教學模式,優化電工實訓教學內容,修訂并編寫教學大綱、教案、講義等
2.2實施方案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實施方案方法:(1)前期調研,即研究、分析當前多所高等院校實踐教學環節,以及通過對老師學生的調查,了解對新實訓項目內容、教學模式及課程安排的意見和建議;(2)分析總結,即該專業教師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出適合我校電工實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找出以創新理念為培養目標“教學、仿真、實操”一體化電工實訓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3)實踐嘗試,即根據初步確定的方案進行小范圍實踐嘗試,將出現的問題再進行整理分析總結;(4)優化確定:將實踐嘗試中的問題進行整改,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使教學體系更加完善。可行性分析:我基地現擁有2個電工實訓室,電工仿真機房和電工實訓平臺也基本就緒,能滿足140多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和理論學習。為本項目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3項目預期的成果和效果
該項目最終將在全校所有理工科類專業實施,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實現獨立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受益人數每年約4000人。
4本項目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篇4
【關鍵詞】校企聯辦 烙鐵手培養 實訓基地
200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了《關于做大做強做優我區工業的決定》,依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實施人才強桂戰略,按照規劃,在廣西重點發展的汽車、電力、機械、電子信息等14個千億元產業中,到2015年,培養和引進重點工業產業專門人才75萬人,2020年達到100萬人。目前電力、機電類需求的技術人才缺口17.98萬人,電子技術應用與維修類人才具有較大的人才需求市場。
在職業教育領域,隨著對電子技術專業化重要性認識的提高,對電子技術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電子技術應用日益受到廣泛的應用。在電子制作過程中,焊接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焊接的質量對電子產品質量關系很大。所以,學習電子技術,必須學好焊接。培養合格的“烙鐵手”,是決定著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是否培養了合格的技術人才的關鍵。
一、學校與企業共建“烙鐵手”實訓基地的必要性
企業對“烙鐵手”的職位描述為:
崗位職責:負責公司產品的可靠性、兼容性測試;協助rd工程師對新產品調試、進行性能試驗等工作;完成相關測試文檔的填寫數據的記錄工作;對相關部門提供測試幫助,及時提出測試結果和問題;對電源測試和烙鐵焊接技術熟練掌握。
任職資格:中專以上學歷;電子或計算機類專業;一年以上測試工作經驗;熟悉產品結構性能;熟悉電子元器件的特性;有一定的組裝維修經驗;計算機操作熟練。
從企業對“烙鐵手”的職位描述可知,“烙鐵手”的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全面,企業對“烙鐵手”要求是很高的,要培養出這樣的人才,開展校企聯辦實訓基地的實踐探索校與企業共建“烙鐵手”實訓基地的實踐探索是必要的。
二、學校與企業共建“烙鐵手”實訓基地的可行性
(一)我校有良好的基礎條件
1、電子專業良好的實訓實習條件
本專業現有儀器設備415臺套,其中大型儀器設備38臺套;擁有電工電子實訓臺25臺,可編程實訓設備15臺;傳感器實訓設備10臺;機電一體化實訓設備23臺;實訓設備總價值465萬元。擁有金工實訓室、液壓實訓室、機電一體化實訓室等10個校內實訓基地。學校有四個被廣西教育廳認定為自治區級示范性專業,其中電子專業部就包含有電子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兩個,占50%的比例。
2、優質的教學團隊
專業部現有教師28名,本科以上學歷27名,占專任教師比例為96.42%(其中研究生5名);高級職稱教師10名,占專任教師比例35.71%。中級職稱教師12名;高級技師7名,技師16名,高級工3名;“雙師型”教師20名,占專業教師比例71%。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6名,聘請的專家及企業技術骨干3名。
(二)學校具有校企合作較為成熟的經驗
2005年以來,學校已先后與深圳富士康集團、鴻準精密模具(深圳)有限公司、廣東風華高新科技集團等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訂單式”辦學模式,對“訂單辦學”學生的教學計劃、課程設計及技能培訓方面有了比較成熟的方案與做法。其中,電子專業部在長期校企合作過程中有很多積累:(1)富士康鴻準模具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把“企業搬進學校”,創建了企業模擬實訓室,設計開發了一系列的實訓項目和實訓指導書;(2)長期聘請企業資深人士到我校教學指導,從而保證了課程內容能夠滿足企業崗位需求。(3)長期與企業合作,積累了一定的企業運營管理經驗。(4)目前有2個“訂單培養”緯創冠名班;1個緯創一體化生產實訓室;1個省級校外示范實訓基地:“緯創資通(中山)有限公司”電工電子實訓基地。
綜上所述,我校通過與緯創資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鐵手”實訓基地是可行的。
三、學校與企業共建“烙鐵手”實訓基地的思路
(一)、總體思路:
通過我校與緯創資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鐵手”實訓基地的實踐探索,強化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技能的訓練,進一步推動專業建設,提高專業教學的整體水平。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完善我校中等職業教育校企聯辦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模式,從而實現教學與工作崗位的無縫對接。
(二)、具體思路
1、通過與緯創資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鐵手”實訓基地的實踐探索,使專業教師認識了“烙鐵手”在電子行業的技術含量以及重要性;借助企業的技術優勢培訓教師,以及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重新設計工學一體的專業課程。
2、基于職業崗位要求和行業標準,和企業人員共同參與課程設計,按工作崗位的流程和職責,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建設模塊化課程體系。進一步推動專業建設,提高專業教學的水平。
四、學校與企業共建“烙鐵手”實訓基地的主要內容
(一)、探索實踐共建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模式
1、完善共建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
結合《廣西機電工程學校校企合作資產管理制度》、《廣西機電工程學校校企合作投資收益分配辦法》等規章制度,與緯創資通華南廠區共同協商,簽署《緯創資通華南廠區校企合作(烙鐵手)協議書》,確保校企合作順利進行。
2、完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運行模式
探索以學校為主導、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建、教師和技術人員融通、教學實訓和生產過程結合、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
(二)、通過專業技能的訓練,進一步推動專業建設并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
1、開辦“烙鐵手專修班”
按照企業要求開辦“烙鐵手專修班”。凡是選入“烙鐵手專修班”的學員必須同步修讀緯創班基礎課程,并且通過相關課程的考核,成績考核及格,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2、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
(1)企業方的職責和義務
1)提供“烙鐵手專修班”學員的選拔標準,并協同校方共同進行人員選拔和組班。
2)提供“烙鐵手專修班”的實訓課程方案,并根據課程需要投入必要的實訓設備。
3)提供授課講師的選拔、培訓及認證,提供參訓教師選拔標準、課程,派資深技術人員擔任授課講師。
4)提供“烙鐵手專修班”學員技能資格的認證,并為認證合格的學員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及薪資福利。
(2)學校方的的職責和義務
1)按照企業方的遴選標準,組建“烙鐵手專修班”。
2)按企業要求選派合適的教師參加“烙鐵手技能教學資格認證培訓”,并指派授課講師。
3)根據烙鐵手培訓場地及設施的要求,提供基礎設施。
3、以基地的建設和管理為基礎,通過專業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
4、以實訓基地為平臺,支持和鼓勵專業教師參與實訓基地的建設,通過參與項目建設和專業技能的訓練,提高教師的技術水平。
五、形成“廣西機電工程學校中等校企聯辦實訓基地”的成果:
(1)、廣西機電工程學校校企聯辦實訓基地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
(2)、形成廣西機電工程學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3)、形成一套我校與緯創資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鐵手培訓班”實施方案;
(4)、與緯創資通(中山)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烙鐵手實訓室”;
(5)、建立電子焊接技術特色專項技能培訓和技術服務中心;
(6)、匯編《廣西機電學校校與緯創資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鐵手”實訓基地》學員培訓特色教材;
(7)、《廣西機電學校校與緯創資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鐵手”實訓基地》學員培訓論文集。
總而言之,電子技術應用日益受到廣泛的應用,學習電子技術,必須學好焊接,培養合格的“烙鐵手”,是決定著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是否培養了合格的技術人才的關鍵,因此,我校與緯創資通有限公司共建“烙鐵手”實訓基地的實踐探索,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電烙鐵手工焊接培訓資料》編號SBTYZ002
2、《職業教育研究》2012年第二期
篇5
關鍵詞: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改革;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6-0146-02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機械制造專業等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其性質和任務是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電工電子最新發展技術,獲得電工電子技術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用電工電子技術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為今后學習及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因此電工電子技術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同時也是學生獲取電工、電子技術基礎知識,提高專業素質的一個重要平臺。根據我校電氣、機械制造、機電、數控等專業的實際情況,在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時從理論、實踐兩方面進行改革,對學生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及學生職業技能、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理論課程教學改革
內容多、課時少是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在有限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有關電工電子的基本知識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和基礎。
(一)教學內容的整合
我校電工電子技術課程面向電氣自動化、機電、機械制造、數控等多個專業的學生,每個專業有其專業要求,因此教師應根據專業特點,依據行業企業的技術狀況、發展需要及完成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序化,課程內容應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同時有利于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發展,在知識結構的安排上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符合教學規律。如機電專業整合后的教學內容主要有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電路分析、正弦交流電路穩態分析、三相異步電動機、交流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穩壓電源、組合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555集成定時器、數字量和模擬量的轉換等內容,這些內容是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基礎,應牢固掌握并熟練應用。
具體教學時減少繁雜的理論推導、刪掉有關器件內部結構的分析,如在交流電路介紹電阻、電感、電容時主要講授它們在直流和交流電路中的區別和簡單的應用,將繁雜的相量關系轉化為平面三角關系,在介紹二極管和三極管時,只講授器件的結構和原理,內部的載流子運動不作深入介紹,數字電路則著重介紹集成元器件的功能、參數及應用。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教材知識硬塞傳給學生,而應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講解員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學習環境的創設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因此在教學中將理論講授、課內討論、技能培養等合理結合,采用了設疑、啟發、討論、現場教學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與實踐。
1、現場教學
現場教學直觀易懂,給學生直觀、真實的學習體驗,拉近理論與實際距離,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如講集成計數器引腳及功能時,可在實驗室現場進行教學,邊講邊操作,使學生深刻領會所學知識,在大腦中建立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有利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將基本理論應用于實際。
2、討論法
教學中對一題多方案、多解答的命題,或一些實際應用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引導學生設計不同方案,這樣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又可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對問題的表述能力、參與意識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3、設疑法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因此在講授課程之前可列舉實際問題,通過分析、引入相關知識和理論,如學習555定時器內容時,可拿一個簡易門鈴,告訴學生這個門鈴就是由555定時器組成的,學習振蕩電路時教師可在現場模擬,讓揚聲器發出由小到大刺耳的嘯叫聲,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被調動起來,并產生疑問,然后逐步引導學生學習。
(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
利用多媒體教學等現代教育手段,可以擴大教學信息量,同時由于多媒體的動畫、顏色、音響效果,可以使教學內容中抽象的變得形象、靜止的變為動態,同時多種顏色線條、文字的運用可以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加強了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效果,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如介紹二極管特性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詳細生動地將二極管內部結構和正向、反向電壓下的特性演示給學生,介紹時序邏輯電路內容時可以利用仿真軟件進行教學,變抽象為實際,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二、實踐課程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關鍵環節,為此,我校電類專業電工電子課程實驗單獨開設,實驗課有自己的大綱和計劃,并加大實踐教學投入,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技能得到較大提高。
(一)實踐內容的整合
改革后的電工電子技術實踐教學內容包括實驗、實習、課程設計。實驗內容分三個層次,有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基礎性實驗以熟悉實驗儀器、設備,掌握測量方法、認識電路為目的,以傳統的給定實驗目的、儀器設備、實驗原理、線路、步驟的方式進行,如基爾霍夫定律和疊加定理實驗、基本放大電路實驗;綜合性實驗以掌握實驗方法為目的,學生根據題目和目的,自己確定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如日光燈實驗;設計性實驗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為目的,給定題目和要求,由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電路、步驟、完成測試,在實驗中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學生電路分析、設計能力,如計數器實驗、555定時器應用實驗等。通過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使學生逐步由熟悉實驗儀器、設備、器件,掌握實驗方法到綜合設計、綜合應用,逐步實現能力的培養。
實習有電工實習、電子實習,整合后的電工實習內容有安全用電、常用電工工具、儀表使用、導線的連接、照明線路、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低壓電器及控制線路,電子實習通過具體安裝與焊接電子線路,掌握常用元器件的檢測、安裝、焊接、線路調試、故障診斷和處理方法,按整合后的內容實習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學有所用,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
課程設計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數字系統設計,如數字鐘、搶答器、信號燈等,掌握常用電子電路的一般設計方法和電子電路的安裝與調試方法,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為學生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
1、實驗按項目進行,實習采取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模式
實驗按項目進行,通過項目訓練,調動學生的實習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與實踐;實習采取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模式,把知識、能力、綜合素質培養貫穿到實習教學每個環節上,通過具體任務的訓練,使學生能學以致用,如照明線路、控制線路接線,按照實際工作的相關性設置知識與技能,理論與實踐互為補充、融為一體,而配電箱接線,安排在實習工廠進行,通過指導教師講解,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實際的接線,將學生的實習、學習融于實際工作過程中,教、學、做結合,取得了較好的實習效果。
2、考核方法的改革
為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實踐技能,電工電子實驗、實習考試改變原來只憑實驗、實習報告給成績的考核方法,構建了知識和能力兼顧,突出職業能力考核的技能考核體系;實驗成績根據平時實驗項目操作和實驗考核綜合評定,實驗考核讓學生根據考核題目自己設計電路,完成實驗接線、數據測量、回答問題、提交考核報告,這種考核方式能全面、準確評定學生對實驗內容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實習成績根據實習記錄、實習報告、項目考核、實習考試綜合評定,如電工實習的項目考核是將實習內容細分為幾個任務,根據技能目標要求,各實習場所根據相應的任務分別考核評分,各項目內容考核有透明度,并且每項內容當場打分,這種考核提高了學生對實習的重視,有效促進了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
實踐證明,電工電子技術課程只有不斷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改革,不斷調整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電工電子技術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使學生職業技能、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欣,徐榮青.優化電工電子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踐與認識[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增刊),2006.
篇6
關鍵詞:CDIO工程教育;實驗設備;航空電子專業;實驗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0-0167-03
一、引言
航空機務維修工程是應用多學科知識,從事復雜系統的運行、維護的工作,內容涵蓋相關理論、工程技術、技能、規范、流程、人為因素等,維修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飛行安全及航空公司的經濟效益。隨著民用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要實現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的轉變,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無疑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這要求學生不僅應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更應注重對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航空機務維修人員而言,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傳統實驗教學體系已越來越難以滿足現代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根據民航發展對航空工程機務維修人員的實際需要,建立適合民航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方式是一項亟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二、建設背景
目前,民航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是與航空企業的實際脫節,不能很好地滿足企業需要,為企業提供滿意的“產品”。中國民航大學作為國內民航特色專業門類齊全的唯一高校,在硬件設施及專業教師等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實踐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等方面不能很好地滿足民航對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1-5]。因此,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綜合改革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構造集系統性思維養成、工程實現意識鍛造、創新精神激勵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訓環節探索國際合作、企業參與的工程訓練模式,建立了天津市航空電子電氣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中國民航大學歷來重視實驗教學改革,2011年,學校了《中國民航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到2020年基本形成凸顯中國民航大學特色的以工程應用型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樹立“大工程觀”為理念,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主線,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著力提高學生工程實驗能力。多項舉措從不同的側面與角度促進實驗教學改革和建設,對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綜合素質與創新精神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建設思路
遵循“面向機務工程實際,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基于CDIO工程教育的航空電子專業實驗體系的建設思路,是構建層次完善、結構合理的基于“大工程觀”教育理念的航電一體化實驗體系。以學生為主體,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工程能力、創新能力、社會責任、團隊協作、環境意識的綜合培養,加強學科交叉和特色專業綜合,借助航空機務專業科研成果轉化,推動實驗教學和科研協同發展。新的實驗體系體現了以下特征。
1.構建航電一體化的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完善實驗教學層次和類型,以飛機系統基本構成和原理—飛機電子電氣設備單元設計—飛機電子電氣系統測試、維護與綜合應用為主線,建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單元到系統,涵蓋知識、能力、素質,航電一體化的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在學科專業設置綜合化的條件下,探索提高實驗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柔性適應能力的有效途徑。
2.基于“大工程觀”,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工程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實驗教學模式改革,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提高學生綜合工程能力為宗旨,調動學生實驗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理念上淡化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界限,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有機的結合,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實現原理、方法、應用的有機結合。
3.加強學科交叉和特色專業綜合,借助航空機務專業科研成果轉化,推動實驗教學和科研協同發展,建設國內領先的航電實驗室。加強實驗教學的系統性和綜合性,使跨專業知識在天津市航空電子電氣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各實驗平臺上完成系統性實驗教學。將科研成果與特色實驗教學緊密結合,研發先進系統性特色專業實驗實訓裝置,構建航空電子維修模擬環境。充分開放和共享專業實驗實訓資源。凝聚校內外各方力量,建立航空維修專業校外實習基地。
4.建立以培養綜合能力為目標的考核機制和管理體系。建設系列課程下的實驗技能綜合評價機制,按逐級達標要求,建立多元實驗考核方法,統籌考核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對學生的實驗理論、基本技能、設計能力及創新能力進行更為客觀的評價。將個人能力考核與團隊成績相結合。
四、建設內容
1.實驗教學體系建設。航電一體化的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該體系面向一個人才培養目標、基于一條主線、集成四大類實驗。
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和服從專業培養目標,體現在專業教學計劃之上的實驗教學任務。該任務緊密圍繞飛機系統基本構成和原理—飛機電子電氣設備單元設計—飛機電子電氣系統測試、維護與綜合應用這一主線,并依托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基礎。航電一體化專業實驗教學內容歸為專業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創新實驗和行業實踐四大類。按照實驗階梯型層次規劃和設計,配置了課程基礎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和行業綜合維修實訓。航電系統綜合實驗和綜合維修實訓則建立在網絡互連的平臺基礎之上,打破專業壁壘,構建的開放式實驗項目。
突出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的密切關系,構建了以實驗目標為導向、實驗內容為載體、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實驗教學體系。該體系層次清晰、目標明確。實驗內容與科研和工程應用緊密結合,并注重其趣味性、工程性和探究性。突出系統級實踐訓練和新技術實驗,實驗體系設計如下:(1)層次一:專業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包括電子專業基礎課程中各課程對應的實驗環節,是專業基礎性實驗,一般作為驗證專業基礎理論的實驗階段,如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等。(2)層次二:專業實驗。從這一層次開始逐步體現了CDIO工程教育思想。專業實驗包括航空電子、特色專業課程的課程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以及涵蓋航空電子、電氣、機械和發動機的綜合維修實訓。通過綜合性強的實驗項目設計,培養學生在理論學習過程中的實地構思、設計、實現與操作的工程實踐應用與團隊合作創新能力。專業實驗教學注重工程實踐訓練,特別設計了綜合維修實訓,從制作電子鐘、飛機防撞燈控制等小系統的基本工程技能訓練到特色專業課程實驗,再到綜合維修實訓。(3)層次三:創新實踐實驗。創新實踐實驗主要給學生提供第二課堂活動,有助于學生創造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在創新實踐實驗室,學生開展創造、創新活動,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制作競賽和智能車競賽等活動,并參加科研課題的申報及研究。通過加大對實驗室的開放,建立科學的課外活動體系,與課內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以工程觀學習專業知識,從系統觀的角度引導學生了解、掌握專業知識體系。由課題需求引導學習、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良好地掌握相關的課程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層次四:行業實習基地。行業實習基地利用校外機務維修資源,建立天津航大雄英行業實習基地,其內容涵蓋從飛機電子、電氣各系統原理、構造、運行性能及其維護技能實習等多個環節,其中尤其強化了特色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和有效的專業維修基礎實習和系統維修實習環節。
將工程實際貫穿于學生的教育培養,促使學生帶著工程問題進入針對性的學習,增強學習的興趣。在學生的入學階段樹立工程創新意識,對他們整個培養階段的創新能力和成就極為重要。民航機務工程師維修技能的高低關系到維修人員能否盡快上崗,能否達到維修質量,是盡量減小維修差錯的關鍵。在認識實習階段,要強化行業及對人才需求的綜合能力要求,除了有很重要的工程實踐技能之外,還要學生了解航空法規和人為因素等方面對機務工程綜合能力培養的作用。
《機務維修實踐》課程是與民航維修聯系最緊密的實踐課程。同時,《機務維修實踐》課程的培訓內容按照民航局CCAR-147法規技能培訓標準制訂。具體實驗室建設如圖2所示。
2.考核方法與實驗成績評定。(1)實驗過程結構比例考核方法。為使綜合性實驗的考核環節貼近工程實際,嘗試改變以往以實驗態度和實驗過程為主,評定實驗成績的方法。在考核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的課程專長加以考核和評價,依據學生的興趣進行綜合評價。通過實驗項目報告、設計評估等形式,學生也可以自評、互評等方式實質性地提出實驗過程考核結構比例,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成績評定,自主建立起對學習和生活的品格的塑造,實現育人的目標。(2)團隊(與個人貢獻)加權考核方法。由團隊共同協作完成的實驗教學項目,采用新型的答辯考核方式,由課程教學團隊成員組成課程考核委員會,對學生的課程進行加權考核。考核委員會對團隊角色貢獻予以評價,得出每個學生實驗的總評成績。實驗實訓項目和開發創新實踐項目的階段工作研究報告,亦可以作為課程考試部分成績或設計性實驗、綜合維修實訓成績等。
總之,評價方式的改革和教學模式改革是相配套的。大部分課程的成績應由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和做實驗的質量、實驗報告等幾部分組成,合理和綜合安排實驗實訓整個過程的各項成績所占的比例,突出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克服困難完成實驗。實驗中既提倡小組合作,又鼓勵他們獨立研究。
五、結束語
在天津市航空電子電氣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良好環境下,經過三年多來中心教師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實踐教育教學思想,重構了實驗課程體系,更新了教學內容,主持了9項省部級教研項目,發表了多篇論文,獲得了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教學獎。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已有的建設成果及優良的天津市航空電子電氣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課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驗體系建設歷時三年,實踐證明在下列方面具有明顯的效果。
1.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普遍提高。例如:學生利用本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的資助,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借助創新實驗室提供的條件完成多項科技項目制作,設計方案新穎實用、富有創意,說明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后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有進取心,綜合應用已學知識,實踐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2.學生自主選擇開發課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明顯的提高。如學生參與的自行研制的教學設備,已用于本專業綜合課程實驗中。
3.優秀學生自愿參加老師科研活動的人數明顯增多。在近年舉行的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本專業學生獲得多項全國和賽區的獎項。
參考文獻:
[1]馬慶龍,李趙紅,朱明強.大學生創新型實驗室建設[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32(4):86-87.
[2]石光明,王松林,周佳社,等.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7(4):28-30.
[3]肖看,尹仕,嚴國萍.創新型電工電子全開放實驗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4):79-82.
[4]楊拴科,馬西奎,劉曄.創建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67-70.
篇7
【關鍵詞】實訓課德育工作習慣安全意識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072-01
實訓是中職學校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同時也是評價中職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實訓的效果是否良好,某種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而在實訓過程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只注重引導學生對本專業技能的訓練,而造成了學生素質的負面影響。近年來,筆者在電工電子的實習教學過程中,聯系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根據實訓課的特點,滲透德育教育的實訓課是以向學生傳授職業基本技能為主的課程,具有更接近企業實際生產活動的特點。為此,筆者在教授技能的同時,從以下五個方面加強對學生思想及習慣的培養。
一、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很少從事體力勞動,未來走向職場,很難適應現代企業的工作節奏和勞動強度,這也是一些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后堅持不下來的主要原因。因此,從第一節課起便讓學生做好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自覺地“找”苦吃、“找”累受。例如,在電子實訓課程中,焊接技巧訓練是基礎課程,但是訓練的過程是比較乏味的,我有的學生對枯燥的焊接訓練表現出了煩躁的情緒,從而放棄了焊接技巧的練習。因此,我要求學生電子實訓時要耐心和細心,完成相關作品需要很熟練的操作技巧作保障。通過對基本技巧的反復講解,并且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了解當今社會企業的發展形勢,對自己的將來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讓他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完成訓練任務。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工作習慣。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對于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更是沒有小事可言,習慣的養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緒體驗的積累。實訓時按照工廠的要求,制定相關的實驗室實習制度,嚴格讓學生遵守。堅持穿戴合格的勞動保護用品進入教室實習制度,要求學生按生產安全規范操作電氣設備、常用儀表和工具,并及時做好維護和保養,保持工位的整潔,合理擺放實習工具等等,使學生未進入職場前就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我十分注重學校規章制度的執行,學校的規定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具有促進的作用,我要堅持不懈地約束學生不良行為,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客觀地認識,并容納新鮮事物。
三、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現在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比較自我,個人主義思想強,在教學過程中同學間的交流少,都是埋頭做自己的,遇到困難要么問老師要么就不會做,缺乏主動利用同學們的集體智慧去解決問題。團隊意識指整體配合意識,包括團隊的目標、團隊的角色、團隊的關系、團隊的運作過程四個方面。團隊是擁有不同技能的人員的組合,他們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共同的工作目標和共同的相互負責的處事方法,通過協作的決策,組成戰術小組達到共同目的。我們每個人的相互關系,都要對他人起到重要作用。在實訓活動中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將自己融入整個團體對問題進行思考,想團隊之所需,從而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作用。
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做起:1.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適時組織合作學習。2.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和任務,認真組織合作學習。3.營造寬松氛圍,減少學習焦慮,恰當組織合作學習。4.轉換教師所充當的角色,合理組織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旨在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使學生與新知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
四、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品德。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已刻不容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競爭十分激烈,已經進入微利時代。企業為了獲得利潤,就必須千方百計地降低生產成本。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學生從點滴入手注意節約。如我們要求學生節約實習材料,對電子元件和各種工具多次使用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1、有效宣傳,輿論導向。利用各種機會,向學生講述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向學生講解企業成本與收益的關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和教育。2、要在實訓過程中善于發現和表揚發生在學生身邊勤儉節約的行為,要創建勤儉節約的育人環境和輿論氛圍,以促使學生早日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3、開展“我的節約備忘錄”的行為積累活動,在實訓過程中讓學生記錄下自己所用材料的數量,重復使用的次數,統計的數據定期在班上匯報。通過實訓過程中的勤儉行為的培養,學生會在日后的工作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五、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安全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及學習息息相關,安全意識不強,則引發事故會給當事人及其家屬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而很多事故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識造成的。因此,培養一個人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識顯得非常重要。人要有安全意識才會有安全行為;有安全行為,才能保證安全。雖然說現代企業中的設備的安全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安全事故卻仍是屢見不鮮,于是安全教育也就成為上課過程中必要的內容,如每個班第一次實習,我都會給學生進行為期一周的安全教育,講解設備安全和防火安全,以及安全對個人、乃至對社會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充分了解實習過程中潛在的危險,提高自身安全防護意識,并且學會一定的急救措施。
總之,要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使學生實現與未來職場工作崗位要求的零對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動手能力缺一不可。為此,我們必須在實訓教學中,自覺滲透德育內容,擔負起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職業技能合格人才的崇高任務。
參考文獻:
[1]劉合群,職業教育學[M]. 廣東省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8
隨著時展,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電子產業迅速發展起來,無論是生產規模抑或核心技術都有了質的飛越。電子市場的不斷擴大使該行業對電子技術的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無論是研發高科技,還是生產、裝配,或檢修都需要大量人才。中職院校是為各行業輸送專業人才的重要場所。中職院校為了不斷提高電子應用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需要將電子專業實驗課的作用發揮出來。
關鍵詞:
中職院校;電子技術;開放式實驗
中職電子專業是一門專業難度相對比較大的課程,對學生有較高的要求。隨著國家新課程改革標準的推行,現代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內容與傳統教學內容有著較大的出入。傳統電子技術專業內容以電子技術與操作技術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需依據課例進行授課并示范,而學生也只需記憶授課內容,便完成了教學目標。然而,現代電子專業課程則要求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將開放式實驗室應用到中職電子技術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開放性實驗室的必要性
(一)電子教學發展的要求。
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很強的實用性。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僅依靠教材知識則難以實現教學目標,技術與原理很難讓學生掌握。因此,一定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以實現教學目標。針對此點,開放性實驗室便有了用武之地。
(二)中職學生的學習要求。
開放性實驗室,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學習能力,并發揮實驗室應有的價值。為使學生更好地學習,中職應重新設計教學課程,將之與電子電工實驗室的使用有機結合,提高實驗室的應用率,繼而加大開發程度。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對學生學習中的表現與狀態給予充分重視,改變傳統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開放性實驗室的建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很好途徑。
二、開放性實驗室的實施內容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社會中各行各業飛速發展,使職業教育產生巨大壓力,因此,中職只有改變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使學生動手能力得到增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這種壓力。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與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日常教學過程中還要找出傳統電子技術專業實驗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如電子實驗室中設備未能及時更新,陳舊的設備脫離時代;實驗室沒有做到合理管理,導致事故發生。另外,電子技術實驗教學的教材脫離現實生活,教材中描述的場景與問題基本以模擬為主,讓學生感到知識與實際生活脫節等問題。因此,應盡快改變電子技術實驗課的教程,繼而采用新的教學模式。這里,我們將開放性實驗室作為新的教學方案,通過不斷實驗、研究與討論,找出新方案的主要問題及對應解決辦法,讓方案幫助學生最有利地發展。
(一)大概目標。
通過開展實驗室電子技術技能課程,有效檢驗該教學方式的實用性與效果。通過范例實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并結合教師引導,進一步分析處理,才能在此過程中收獲知識。學生進行試驗之前已初步掌握了部分電工基礎知識。通過電子線路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學生了解部分基本分析電路的方法和基本技術與應用。學生擁有一定基礎,再通過動手練習,讓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最后結合理論,提高實踐有效性。
(二)實訓:TTL邏輯探針。
實訓目標是要學生掌握數字信號的基本內容,并能明確模擬信號與數字信號之間的區別。此外,還要了解數字電路的基本邏輯知識,并在實際過程中進行操作。在此基礎上,學生要能分析并了解TTL數字集成電路,并能繪制與工程相關,如電路原理、實物等的圖,繪制上述兩圖,需要學生在理解前者的前提下,將集成電路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完成后者。除了會制圖,還要對集成電路中各管腳的功能了若指掌,正確理解數字集成電路的懸空腳。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提供任務指導書,內容主要包括背景、材料及要求等,并分解實訓內容,結合學生當前學習水平,布置最合適他們的任務,不僅方便學生進行試驗操作,還能提高試驗成功率。成功的實驗會讓學生產生自我成就感,學生會感覺學習非常有趣。實驗不僅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還能從中總結新技能。
三、結論
隨著時展,電子產業的發展越趨完整。中職作為培養企業高精尖人才的重要基地,是電子生產企業發展的核心。實際教學過程中,實施開放式實驗室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專業技能得到切實提高。因此,開放性實驗教學應得到大力推廣并普及,幫助學生更有效地提高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作者:金大青 單位:江蘇省高郵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微課;專業課;電類
隨著以可汗學院與TEDEd為代表的國外在線微視頻,以及諸如在“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中所使用的微視頻,微課技術已經逐步滲入我們的課堂教學之中。如何更好地掌握微課技術,使微課在專業課的課堂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是我們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
職業教育的微課程主要將學生課程中的某一學習情景或者某一任務以教學視頻的方式進行呈現,反映教師在針對某個工作任務或實訓環節的教學活動中所運用和生成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它并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的視頻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開發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包括該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學生反饋及教師點評等輔教學資源。這些資源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建構出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
一、微課程對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1.學習地點的改變。微課程使得職業教育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傳授可以發生在基于信息技術的網絡空間。很多的職業學校在辦學規模和實訓室建設上受到場地、設備等的局限,學生要想強化技能水平只能在實訓室內加強動手練習。現在有了微課程和云平臺,使得學生在課后也可以對技能知識點進行鞏固。
2.學習體驗的改變。微課程是一次課堂呈現方式的變革。我國絕大部分的職業教育還是停留在面對面的課堂傳授上,但微課技術的運用,使得課堂變得更加側重于學生的互動和問題解決,將傳統課堂先教后學的模式轉變成先學后教的模式,實現“翻轉課堂”的效果。將知識的認知放在課堂之前,把知識的內化安排在課堂之中,改變課堂的教學結構。短短5~8分鐘的視頻,重點針對某個學科的知識點,使學生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
3.學習角色的改變。微課程既可以作為教師上課的輔助工具,也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尤其是基于微課程的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將大大提高學生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真正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一個個短小精悍的微視頻,就像一個個小故事、小科普課堂,使學生覺得生動有趣。
二、微課程對于教師教學模式的變革
微課程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的主題突出、指向明確,可以讓學生花最少的時間學到關鍵的內容。而且在課前備課、課堂實施、課后反思、教學研究的各個環節都能提供有針對性的資源支持。
1.課前備課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觀看微視頻,學生帶著問題去看視頻,學生對所授課程的學習就更加的有針對性。微視頻的作用完全可以替代現在的課前任務書,更可以解決學生上網搜資料的不便性。
2.課堂實施環節。課堂實施是一節課的主要部分,微視頻可以根據講課的內容,在課堂中起到知識講解、技能強化、課堂檢測、評價反饋等功能,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的豐滿、立體,具有可視性。
3.課后反思環節。在課后反思環節,我們嘗試讓學生自己制作課程PPT或者在對上課的課件進行再創作,進一步對所學的課程進行歸納和整理。這個過程既是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的一個梳理,對自己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檢測,也是學生互相交流學習心得的良機。
三、微課程對于專業內容的實施
依據微課程的制作技術,微課程主要分為教師出境實景拍攝型、PPT演示加真人拍攝型、虛擬仿真動畫型、電腦屏幕錄像型、手寫板錄制型、數字故事型。那么,什么類型的內容適合制作微課程呢?
1.知識講授型。主要是用于新課要點的講授,重、難點的分析等,表現形式常采用教師出境實景拍攝型、PPT演示真人拍攝,適用于教師口頭向學生傳授知識。這種方式從教學內容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出發,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知識講授型是最常見的微課類型,廣泛適用于各類電類課程內容的講解。
2.解題演算型。主要用于對典型例題和習題的講解,主要的表現形式是電腦屏幕錄像和手寫板錄制技術。它可以將教師在黑板上的計算題形象地表現出來。在電類的教學中,《電工基礎》《電子技術》等課程的電路圖的分析和計算,《電力拖動》技術中電氣原理的繪制和推導都可以采取這種微視頻的形式。教師在制作視頻的時候,對演算呈現的速度再進行合理的加快,會有效降低學生解題的畏難情緒。
3.實驗演示型。主要是對實驗過程進行演示,可以采用虛擬仿真動畫、電腦錄屏等技術來實現,是實訓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方式。在專業基礎課中,《電容的充放電實驗》《電磁感應定律》等;技能操作課中《導線的連接》《電工儀表操作》等;專業技術課中《單片機》《PLC技術》的連線與模擬等都可以制作出微視頻。尤其在理實一體的實訓教學環境下,實驗演示型的微課程可以很好地將一個實訓項目或簡單任務,從認識、分析、實施、考核、評價等方面講解透徹。
4.角色扮演型。適用于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教學內容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角色,進行模仿表演和再現,這種類型選擇合適的題材,也會起到很好的教育和指導意義。在電類專業教學中,對于安全用電中觸電急救的知識,采取這種角色扮演的類型,使學生樂在其中、學在其中,知識的扎實度提高。
四、微課程注意的問題
1.在視頻內容的處理上要注意廣泛性。
2.注意“短小精透”的設計特點。
3.微課程不是傳統課堂的實錄,而是增加了互動、練習、評價、學習動機誘發等新技術、新策略的,相對獨立與完整的小規模課程。
綜上所述,微課程的潮流已經開始滲透到我們的職業教育之中,給我們的課堂帶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挑戰。微課程應用于電類教學還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教學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工程對象 創新實踐 慧魚模型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04-0071-03
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高等教育的教育觀念和模式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明確對本科教育提出了“營造自由的探索環境,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堅持教育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具有較強工程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復合人才”的要求。機電工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綜合性工程技術學科,實踐教學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工程意識的形成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強化實踐創新,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已成為國內許多高校機電實踐教學改革的目標。我校在以慧魚模型為載體的“工程對象教學法”實踐體系建設中,也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一、機電創新實驗教學現狀
目前許多院校機電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還是圍繞著以學科為主體的行政主導模式,教學偏重理論講解,實驗實踐依然以分立的技能訓練為主,面向現代工程系統特點的工程訓練體系和創新模式尚未完全形成。主要表現在:教學地位上,依然強調以理論體系為核心的教學和考核方式,注重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附屬于理論,實驗實踐是為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服務;教學內容上,服務于理論教學的實驗實踐內容,缺乏與實際工程問題結合,不能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學組織上,以專業課程為單元,理論實踐教學分開,往往是老師講解,學生按要求操作完成,并不能給學生一個完全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缺乏開放性和創新性;教學條件上,由于師資、設備、安全等主客觀原因,使創新教育只是集中在少部分比較優秀和主動的學生身上,無法對學生開展普遍創新教育,這與“大眾化”的教育理念相背。
二、工程對象教學法
工程對象教學法是基于工作過程的創新型工程教學方法,是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引入各種典型的工程對象,以典型工程對象作為創新教學平臺,將理論講解、實驗實踐教學與創新活動等融為一體的新型教學方法。在機電工程專業教學中,“工程對象教學法”模式是對傳統實驗實踐教學的一種創新和突破。
首先,將典型工程對象、項目和案例引入機電實驗教學,使實踐更加具有“真實性和直觀性”。豐富的工程對象可使學生更系統地理解所學知識,并在此基礎上熟練掌握所專業技能。
其次,按照“任務驅動”的模式分解課程的知識點,圍繞具體任務展開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最后,打破了常規的“講課+實驗”的教學形式,將理論講解、實踐教學與創新活動等融為一體,采用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方式開展,使教與學的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三、以慧魚模型為載體的“工程對象教學法”的機電創新實驗教學
(一)慧魚創意組合模型
慧魚創意組合模型(Fischertechnik)1964年誕生于德國,是技術含量較高的工程技術類拼裝模型。慧魚創意組合模型主要有組合包、培訓模型、工業模型三大系列,涵蓋了機械、電子、控制、氣動、汽車技術、能源技術和機器人技術等學科領域。模型采用標準的工業基本構件(機械元件/電氣元件/氣動元件),配合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和軟件,運用設計構思和實驗分析,可以逼真地表現機械系統的構成、控制過程及科學原理,實現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械設備操作的模擬。為課堂及實驗室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教具,也為工程培訓、項目開發及可行性論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以慧魚模型為載體的“工程對象教學法”在機電創新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作為典型的工程對象引入機電創新實踐教學中的慧魚模型主要包括組合包、培訓模型、工業模型三大系列,以慧魚模型為載體的機電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如圖1所示。
慧魚組合包模型包括基礎組合包、專業組合包和機器人組合包。基礎組合包提供大量機構系統,如連桿、齒輪、鉸鏈、履帶、齒輪箱等。學生通過模仿和動手實驗,能達到對基本機械結構的感官認識,并能建立起科學的實驗方法和理念。適合剛接觸機電專業的學生的創新基礎教育。
專業組合包括機械結構組合、氣動組合、電子組合、機器人起步包等。可滿足機電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實驗,面對大二學生的基礎創新實踐。例如機械結構組合模型可以在機械原理和設計課程實驗中提供多種機械結構套件,學生能自主搭建各種模型,模擬各種機械運動,復現機構工作原理。電子組合將開放的面包板引入傳統的電子制作和自主電子實習。氣動技術能針對氣動技術課程開展實驗等。
機器人組合系列是匯聚了工程實踐中各種典型的機器人,是集教學、研究和比賽于一體的綜合平臺。在專業課程實驗時,控制器能提供靈活和豐富的接口,支持多種開發語言,可用于單片機C語言、PLC、測試技術,智能控制等課程的實驗教學,作為創新實踐平臺,能夠滿足高年級專業認知與創新,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開展學科競賽等的需要。
培訓模型和工業模型是系列工業現場模型,如多自由度機械手,柔性流水線、綜合倉儲加工系統等。能精確搭建、生動地模擬各種復雜的工業化生產設備和流水線,常用于生產實習的前期準備和畢業設計。
(三)機電創新實踐教學體系中“工程對象教學法”的特點
1.典型的工程對象與機電創新實踐教學相結合
在機電創新實踐教學中,作為典型工程對象的慧魚系列模型既可以面向本科學習的某個階段、某門課程,也可以覆蓋大學學習的全過程。既可用于課內理論實驗教學,也可面向課外創新實踐教學。基礎性的工程對象的引入,能達到對基本構件的感官認識,并能建立起科學的實驗方法和理念。專用型工程對象,主要服務于某類課程,比如機械、電子等專業基礎課的實驗教學與實訓。綜合型工程對象機器人,主要用于專業課的教學與實訓、綜合訓練、課程設計、課外創新活動等。
2.系統的多層次的實踐體系
以慧魚模型作為工程對象主線,將技能和創新訓練融入大學四年的創新實踐,形成多層次、系列化的創新實驗體系。基礎認知層,實現機電專業初步認知,培養創新興趣。中級應用層承上啟下,提供教學機械電子專業課程實驗,鍛煉動手能力;專業創新層,實現對專業知識的應用,通過綜合性的項目和開放自主的實踐方式,來培養學生工程意識、協作精神以及提高創新能力等。
3.豐富的教學組織和形式
在以“工程對象教學法”為核心的機電創新實踐教學體系中,實踐教學形式、實訓項目、考核方法與傳統相比,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按照項目驅動來設計任務,教學實踐合二為一,時間和空間更加靈活。考核方法也多樣和豐富,既有按傳統的實驗預習、出勤、報告、課內問答等綜合評定的方式,也有以設計說明書、創新創意和賽事成績來評審確定。
四、基于慧魚模型的機電創新教學方案的實施
(一)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
基于慧魚模型的創新工程訓練方案的內容豐富,在實施過程中可采用“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策略。結合實際情況,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投入資金,積累師資力量和教學經驗。從課程選修到專業推廣必修,循序漸進,深入開展。
按照總體規劃的思路,整個計劃分三個階段來完成。在第一個教學階段,通常以認識工程系統對象為重點,通過簡單和典型的工程系統對象的認知或拆裝,熟悉機電工程系統的基本組成。第二階段,將機械電子、自動控制、傳感器等課程教學內容融入第一個教學循環的典型工程對象系統中,學生通過親自設計、組建、調試到最后完成系統控制,全面掌握機電工程系統的分析、設計、建模和調試等方法。第三階段,通過給出一些典型工程對象的設計課題,提升學生的融會貫通能力和創新能力,獲得相應機電專業的設計和開發技能。
(二)循序漸進,逐步完善教材等教學資源
實驗實踐教學順利實施,需要打破常規理論知識排列,基于工程對象來設計典型的操作任務,按照任務驅動的形式編寫教材,按照項目教學法的形式來編排課程。在教學初期,教材選用可借助慧魚模型的產品說明書、企業提供的教學資源和成果首先開課,在教學實踐基礎上逐漸策劃、編著更貼合自身需求的教材。
(三)充分利用外部資源,校企合作優勢互補
典型工程對象是實驗實踐教學順利實施的基礎。慧魚模型的選擇與維護、軟硬件的升級、師資的培訓、專業教學的指導等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因此建立良好、緊密的校企合作關系可以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由教育部組織,慧魚產品商中教儀器公司主辦的兩年一屆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慧魚賽區競賽,以及創新設計論壇,給高校機電創新實踐教學經驗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對于進一步推動和完善機電創新工程實踐訓練方案的實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五、結束語
在機電實踐創新教學中系統地引入慧魚模型,把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與實踐放到典型的工程對象環境中,同時對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符合應用型本科工程教學要求的實踐模式。作為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一部分,以慧魚為載體的“工程對象教學法”模式的實施和完善,為我院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 參 考 文 獻 ]
[1] 楊紅濤.慧魚模型在機電類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20).
[2] 吳建平,成毅.“工程對象教學法系”模式應用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09,17(4).
[3] 孫璨,姜軍,楊彥鑫,黃兆波,鄭永春.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為目的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與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0,8(8).
[4] 肖曉萍,廖青.“慧魚創意組合模型”在大學生創新教育中的應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2).
[5] 王詠梅,葛建宏,王炳謙.機器人創新開放實驗室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0):4-5.
[6] 韓蕾,鄭軒,孫雪.慧魚創意組合模型的實踐與開發[J].機電技術,2010,(5).
- 上一篇: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心得
- 下一篇:美術線上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