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時代范文

時間:2023-03-15 21:23: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融媒體時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融媒體時代

篇1

以優質策劃為抓手,制造新舊媒體熱點源頭

傳統媒體時效性弱,傳播渠道不便捷,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如何發出好聲音,吸引受眾眼球?《江南星期6》的經驗之一是,以適合新舊媒體傳播的優質策劃,制造新舊媒體的熱點源頭。

《江南星期6》策劃性比較強的主要有兩個欄目:《第6眼》、《話齋》。《第6眼》定位于關注同讀者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現象,突出以下“五味”:休閑味、時尚味、生活味、泥土味、文化味,打通新舊媒體兩個傳播渠道。并且,推出了大量有影響的報道,如《愛上南昌的101個理由》、《不愛南昌的101個理由》、《江西11座城市口號你最中意哪個?》等,內容鮮活,互動性強,在微博與微信上同步播發,產生了良好的宣傳合力。

《話齋》相當于一個聊吧,在這個陣地,可以讓無數讀者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進行討論,如《江西哪里麻將最好玩》、《江西哪里的方言最像普通話》、《南北月餅口味大PK》等,都在新舊媒體中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為熱點的源頭,提升了報紙的吸引力與影響力。

以讀者需求為中心,使互動常態化、體驗多樣化、服務項目化

新媒體時代,讀者對媒體的需求有三大鮮明特色,即互動、體驗、服務,核心是服務。《江南星期6》在內容上緊緊圍繞這三大特色,牢固樹立服務理念,做足做活線上線下互動,向讀者提供各種體驗和增值服務。如推出“江南哈嘍親子俱樂部”項目,組織親子活動;《我拍我家》欄目,邀請讀者曬溫馨小家中自己最滿意的布局與設計;組織品鑒團,品鑒美食、旅游產品;推出網球學堂、圍棋俱樂部等項目。

為滿足讀者需求,推動全民健身,2014年3月,《江南星期6》推出“綠色環保 徒步洪城”系列公益活動,并成立“江南都市報快樂走俱樂部”。“徒步洪城”項目與報社官方微博、微信高度融合,微信推送活動消息,微博、QQ群現場直播,報紙圖文報道。10月26日,已成功舉行23站活動。“徒步洪城”已成南昌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好的徒步健身活動,政府機構、社團及商家紛紛參與其中展示自身形象。

以“淺”“趣”“深”為著力點,使內容更活、更豐富、更貼近

在新媒體時代,讀者的閱讀呈現三大特點:淺讀、趣讀、深讀。《江南星期6》緊緊圍繞這三大特點,做好內容制造。

淺讀,即輕松閱讀,主要體現為內容輕松或短小,閱讀方便、易懂。淺讀效果,既體現在文本創新、文字表述方式上,又體現在題材及編輯手法的運用上。《江南星期6》的版面,版式新穎,大量運用精美制圖、數據可視化等編輯手段,使閱讀變得輕松簡單。如《南昌盛夏夜市地圖》,對南昌有代表性的夜市予以標示,并注明營業時間、主要特色等,使讀者一目了然。

趣讀內容,也十分突出,如《新知》欄目,以鮮活生動、有趣輕松的選題為主,如《人體最誠實的地方在哪里?》、《動物也有方言 南腔北調口音異》等,新鮮有趣,悅讀效果與傳播效果俱佳,在新媒體中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深讀內容,是彰顯紙媒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江南星期6》根據自身定位,推出了許多角度新、生活味濃、影響大的深讀內容。如《動車飛機 讓雙城變同城》等,解讀南昌、九江融城生活細節,文字細膩,內容鮮活豐富。

以新銳時尚為基調,使報紙成為引領時尚新勢力

傳統媒體要穩住原有讀者群,并發展新讀者群,就必須與時俱進,充分展現新銳與時尚的元素。《江南星期6》,從版式到內容,均注重時尚元素的體現。

版式。封面雜志化,強調視覺沖擊,與主報風格完全不一樣;報頭也與主報有明顯區別,其中的“6”字很突出,期期不一樣,“6”字所體現的元素,與當期周刊分量最重的內容、重要的節點等有關,期期新鮮。內版的版式,也與正報明顯不同,時尚、輕松,視覺效果強。

內容。如《尚潮》欄目,以新銳的包裝、獨具創意的板塊構造,呈現江西本土時尚事件及國內外時尚風潮。《妝扮》欄目,是一個接地氣的時尚互動板塊,向讀者征集、分享南昌本土時尚美女之妝扮麗影;同時,還展示各位時尚主角對生活的認識與態度,使時尚版多了一分感染力。

篇2

傳統電視與廣電新媒體的融合帶來發展契機

無論承認與否,傳統電視已經進入沒落的時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首席執行官亨利?霍爾茨曼曾經發出預警:電視臺必將死亡,人們會越來越偏向于選擇手機或者PC來進行娛樂消遣、接收信息,電視企業也應該提早認識到這一點并進行相應的改革。這不是權威人士首次發出的關于傳統電視將消亡的聲音。事實上,筆者在多組專業調查數據中也看到:目前留在電視機前面的大多數是大叔大媽,而社會主流人群中青年群體則更多的流連于網絡。他們大部分人會說,我會看電視,但是只是在互聯網上看。這聽起來似乎會讓很多傳統電視人有些遺憾。但是事實如此,難道就該悲觀對待嗎?

筆者從業的廣州珠江移動多媒體信息有限公司是廣州電視臺旗下負責運營移動電視業務的電視機構,除了戶外公交、出租、樓宇等移動電視頻道外,2010年還將戶外移動頻道落地有線數字電視網。其上級單位廣州電視臺在節目上實際開始重視移動電視新媒體的整合互動。多個傳統電視節目如《師奶永遠OK》、《城市話題》、《粵夜粵娛樂》等,開始在移動頻道滾動播放,得到的反饋就是節目在知名度和收視率上都得到了提升。除了節目自身多層次整合來自網絡的熱點話題、資訊,并輔以傳統電視專業化的聲畫制作帶給觀眾的吸引之外,戶外移動電視的強制性和多重傳播,給這些節目帶來了兩個屏幕之間的良好互動,使其既在傳統電視觀眾中獲得擁護,也在城市主流青年群體中找到了便捷的節目傳播通道。雖然目前的互動還是停留在較淺的層次,但是這樣的嘗試恰恰是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廣電媒體自身所需要的。

和筆者的從業單位一樣,目前全國很多移動電視媒體運營機構因為有著傳統媒體的背景,在運營戶外移動電視之后,也開始將移動電視頻道落地有線數字電視網進行運營。是回歸傳統電視還是反芻,是淺層次的整合還是深層次的融合,是值得廣電行業專家進行深層次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只有融合才是發展的趨勢。融合首先要從理念上的進行創新。比如:過去戶外新媒體因為處于成長階段,并不能成為城市的主流媒體。現在,融媒體時代的主流媒體定義應該更為寬泛。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和互聯網的雙重壓迫,主流傳統電視媒體可以在節目內容、播出編排、制作手法等方面結合新媒體的傳播特性、渠道的延展性來整合“打通”,從而將傳統媒體的優勢與廣電新媒體的優勢結合,共同打造城市主流媒體的品牌,提升媒體的競爭力。而且,在加入新媒體之后的傳統電視媒體的產業鏈也將隨之出現新的發展契機。

車載新媒體與傳統頻道在節目制作上的創新融合

除了理念的創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之間的邊界也將變得模糊,雙方在節目形式和節目制作方面便有了相互交融的現象。以筆者從業的廣州移動頻道來講,從針對落地有線移動頻道和戶外車載移動電視頻道的整合探索來看,就可以窺見廣電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發展機遇。

移動頻道目前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頻道在人力資源、資金及軟硬件的缺失是現實的問題,如何既做好代表傳統媒體的有線電視頻道,又做好代表著新媒體的戶外移動電視頻道,其實給了節目研發制作部門探索和求證的機會。

2011年,一檔以網絡新聞為主要內容,結合城市交通實時資訊、生活指數資訊的直播類新聞資訊節目《12NEWS:半點播報》在移動頻道開播。這也是移動頻道嘗試多屏互動融合的一個實例。其中,節目在制作上有幾個創新點:

其,播出編排創新。“打通”傳統媒體頻道和移動電視新媒體頻道的播出時間。播出時間為每天早晨08:30分一晚上7:30分,半點播出。與戶外移動頻道原有的早午晚三檔差轉《廣州電視新聞》節目互為補充,使無論是家庭群體和戶外群體都能及時的獲得新聞資訊。

其二,節目內容形式創新。節目順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用最少的新聞制作人員,在互聯網中用最快的速度吸取最有關注度的新聞事件和資訊信息,結合戶外移動群體對出行、生活指數等相關資訊的需求,用電視直播的方式將網絡平面資訊“電視化”播出。這種方式與以往電視新聞的不同之處在于節目融合了網聞、微博、網絡調查等網絡元素,一方面,借助網絡的力量搜索到了節目的制作資源;另一方面,通過網絡化的節目內容吸納了網民的收看。

其三,節目包裝創意凸顯融合的特性。在節目包裝上更多的增加平面元素,節目的片頭、字幕版式以及新聞圖片和視頻的擺放都是按照平面化的排版方式來進行設計,給人種看漂亮的FLASH網頁或者是―本精美雜志的視覺感受。

多屏幕融合互動的創新其實遠不止已經在進行的模式種。例如:將播出后的節目二次整合形成深度網絡專題節目,在有線電視頻道二次傳播;建立官方微博將節目上傳至網絡進行第三次互動傳播,收集回來的網絡評論、調查等互動內容還可再次成為電視節目的內容;將所有播出后的節目建立節目數據庫,并設計能在手機、PC終端使用的應用程序,通過電信運營推送,進行第四次點播式的傳播,為增值業務提供內容平臺。這類型的傳播已經有多個知名電視節目在推廣運行,如鳳凰臺的《魯豫有約》、《虎一席談》以及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等。

雖然這種具有融合互聯網、移動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多重優勢互補的節目只是一次初步的嘗試,但是該類節目“反芻”式的多重傳播形式,對多方來說都達到了“雙贏”效果。

新媒體“寵兒”的節目探索

中國移動多媒體廣播(CMMB)能提供多達幾十套的廣播電視節目。其中廣播電視節目是主要的服務內容之一。和所有新舊的媒體樣,同樣要面對“內容為王”的媒體根本。由于CMMB更多的是應用于手機、手持式終端,因而就其節目內容來說,就更加需要突出的個性化特點。

對于這樣的一個新媒體而言,節目形態在國內正處于探索的階段,即便是日本、韓國等手機電視行業發達的國家,節目形式依然處于發展階段。但從眾多對手機電視節目的調查情況來看,新聞、體育、音樂、電影、劇集等內容是節目形態應該研究的方向。

一、取材于網絡。和其他媒體一樣,互聯網依然是節目內容產生的“寶藏”。專業的視頻網站以及各種網站紛紛出現的視頻專欄吸引了一大批專業或者非專業的短片制作人。這些人可能是純粹的個性宣揚,例如:個人搞笑、旅游、生活短片等等;也可能是專業的制作團隊利用網絡對影視制作的新探索,如:土豆、優酷等視頻網站有專業的短劇制作團隊定期制作影視短劇。這些都能成為CMMB電視頻道的節目形態的一種。

二、傳統電視的優秀節目可二次利用。上述幾種類型的節目在傳統電視制作當中仍然是最強勢的資源,二次利用時需要增加對節目的二次開發。如:一部青春偶像劇的連續播出,最好能在節目當中下發給個人用戶劇中男女主角所穿衣服的款式、售賣資訊和相關的互動討論的網站鏈接等互動資訊數據。而運營部門則需要做好增值服務來維系節目的粘黏度。

三、真人秀節目的移植。從國外真人秀節目的成功以及網絡視頻日志的火爆,多少可以給手機電視和手持電視節目以啟示。移植傳統電視的真人秀節目模式,在手機電視或者手持電視節目中再增加視頻日志的環節以及第三方網站鏈接與觀眾進行互動。

諸上種種的節目制作形態,無非是強調節目內容適應媒體的屬性和內容的互動性,在手機電視和手持電視終端上,理論上是可以成立并實施的。

篇3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

引言

進入二十一世紀,媒體行業呈現出繁榮發展的趨勢,促使現階段對于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需求逐漸提升,尤其是在大數據、新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媒體行業的技術水平不斷加快,只有保證專業人才全面發展才能促使人才適應多元化的行業環境,推動廣播電視領域全面發展。

一、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遇到的機遇與挑戰

(一)時代機遇媒體的融合是當前時展的必然趨勢,將傳統的媒體與新媒體進行合理的融合,構建全新的媒體時代,實現了資源共享,改變了傳統的發展形勢,衍生出多種類型產品,可以為受眾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實現文化的傳播。受此影響,廣播電視領域呈現出多元化渠道形式,受眾范圍擴大,以豐富與個性化的產品進行支持,促使行業呈現出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機遇[1]。

(二)時代挑戰新媒體的發展為傳統媒體帶來較大的沖擊,不僅改變了媒體形態,還造成媒體行業內部結構發生明顯的變化,導致現階段的傳統媒體影響力逐漸降低,縮小受眾群體范圍,限制行業的發展。時代帶來的挑戰加大了傳統媒體行業的發展壓力,對現有的人才也提出全新的發展需求,需要人才以合理應對復雜多元的市場環境,降低對傳統媒體的依賴性,增大了人才的培養壓力[2]。

二、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配置傳統重視力度不足在傳統的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過程中,整體的重視力度存在不足,導致專業課程配置不合理,傳統性較為明顯,人才的綜合專業水平素養難以提升,限制了人才的發展。課程教學體系較為單一,難以適應現階段的媒介融合發展背景,部分相關的主干課程整體上存在明顯的欠缺,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3]。

(二)教學觀念和教學內容與人才發展脫節教學觀念傳統也是現階段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造成教學內容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明顯脫節,同質化明顯,教育計劃難以高效開展,局限于傳統的媒體與廣播電視節目領域,媒體融合理念應用不足,綜合人才培養意識淡薄[4]。

(三)教師專業人才綜合素養較低受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自身的性質因素影響,要求專業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具備較高的素養水平,但現有的教師綜合素養水平較低,實力結構隊伍存在不合理的情況,未能深入分析專業人才的屬性與行業發展背景,實踐教學任務較少,降低整體教學質量[5]。

(四)教學實踐不足缺乏實踐平臺廣播電視編導人才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但在實際的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過程中,未能進行合理的實踐教學,缺乏實踐平臺,相關的實踐資源投入不足,人才與行業難以實現合理的對接,限制行業發展。

三、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策略

(一)根據時代對人才的需求設置合理的學科以融媒體時代背景為基礎,在進行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過程中,根據當前時展需求積極進行創新,明確對人才的要求,合理地進行學科設置,培養綜合型人才。例如,在進行人才培養時,應注重新媒體傳播理論的滲透,優化現有的學科課程,創新教學理念,促使人才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以當前的時代背景為基礎,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打造優質的教學體系,融入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從多個角度進行創新,幫助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加深對行業知識的理解,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水平,全方面發展。例如,積極開設與廣播電視領域相關的新媒體課程,如常見的新媒體技術、新媒體運營、新媒體采編等,為人才提供綜合型課程內容,適應媒介的融合,將專業之間的界限進行模糊,實現融合教學,樹立正確的融媒體教學理念,提升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適應性;以核心課程為基礎,夯實人才的專業基礎能力,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全面發展[6]。

(二)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創新課程內容創新傳統的教學理念,優化現有的教學內容,以融媒體環境為基礎進行教學,促使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綜合素養水平能力提升,促使人才綜合素養水平提升。例如,創新現階段的媒體管理與營運能力內容,明確融媒體背景要求,突破傳統的內容理念限制,將信息與載體相融合,適應現階段的融媒體特點,確定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提升人才的管理能力,打造全新的模式,推動行業繁榮發展;培養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團隊協作能力,融媒體的發展對人才的團隊協作能力提出全新的要求,要求人才可以利用自身的能力相互合作,完成相應的工作,例如傳統電視為例,在制作電視節目時涉及多個環節,包括燈光、音響、錄制、服裝等,工作人員只有實現合理的合作才能完成整個節目的錄制,提升節目的整體效果;加強課程內容創新的重視,保證人才的新媒體素養水平提升,形成良好的互聯網思維,適應新時展,可以精確高效處理工作,樹立明確的工作目標,適應新行業背景,豐富自身的專業技能,成為復合型人才,推動行業繁榮。

(三)積極進行教師隊伍建設打造雙師型隊伍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專業教師隊伍,因此,應保證現階段的教師專業水平較高,在日常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建立雙師型隊伍,消除傳統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短板,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例如,可以積極引進優秀的教師人才,包括一些業界精英作為主講教師,促使學界與業界相結合,通過合理的互動提升人才的綜合素養意識,突破傳統的局限性,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提升培養質量;積極鼓勵現有青年教師參與行業實踐,提升自身的實踐水平,轉變自身的角色,接觸行業先進的技術與理念,為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傳遞優秀的經驗,從根本上促使編導專業人才培養水平提升;邀請相關的行業業界專家開展學術講座,積極開展相關的活動,將理論知識以實際的形式體現,提升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的綜合實踐能力,同時積極促使教師參加交流活動,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既可以進行實踐教學又可以進行理論自導,培養出綜合型廣播電視編導人才[7]。

(四)創新教學模式合理進行教學實踐現階段的廣播電視編導人才主要的就業方向為電視臺、企業宣傳、影視傳媒企業等,屬于技術型崗位,因此,在進行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創新現階段的教學模式,從多個角度進行優化,積極開展教學實踐,為人才構建實踐操作平臺,以現有的融媒體背景對行業人才的要求為基礎,積極進行創新,提升人才的操作能力,將相關的理論與行業實踐相結合,接軌行業的發展需求,實現綜合教學。例如,可以積極與企業相結合,構建聯合人才培養策略,為廣播電視編導人才發展提供全新的空間,提供良好的實踐空間,打造優質的人才培訓基地,促使人才積極參與企業實踐運營,累積經驗,整合現有的信息資源,對融媒體環境背景進行更深入的認知,實現全方面發展,成為優秀的綜合型素質人才[8]。

篇4

關鍵詞:融媒體;廣播新聞;創新

一、引言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融合傳統媒介載體是大勢所趨。在融媒體時代下,廣播新聞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從廣播新聞內容、廣播新聞形式、廣播新聞欄目,都需要與時俱進,與時代接軌,服務聽眾,注入創新理念。廣播電視新聞創新的基本要求是保證新聞內容的質量,建設好廣播新聞文化,強化時新觀念,服務大眾。

二、融媒體時代的廣播新聞發展現狀

目前,新媒體傳播媒介占據新聞媒介的重要部分,微博、微信、互聯網等能夠快速地將新聞信息傳達給受眾,并且能夠及時更新和跟進。廣播新聞作為傳統媒介,其地位和影響受到嚴重的沖擊。廣播新聞作為傳統的新聞傳播媒介在融媒體時展具有一定的劣勢和不足。

三、融媒體時代的廣播新聞創新研究

新媒體時代處于劣勢的廣播新聞,必須要有所創新,提升新聞品質,吸引聽眾。廣播新聞要善于利用新媒體技術和數字技術,學習互聯網、電視等新聞媒介的優點,充分發揮廣播新聞的優勢,從而使其獲得觀眾的青睞。

(一)廣播新聞工作人員觀念和意識創新

V播新聞的質量是由廣播新聞工作人員決定的。從新聞內容、題材、播出形式、欄目設置等,都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策劃編輯播放。要想做好廣播新聞,提升廣播新聞質量,必須要從新聞工作人員入手。一是要求新聞工作人員具備過硬的新聞專業素養和新聞專業技能,從采-寫-編的每一個程序都能夠很好的把握,具備過硬的采寫能力,也要有過硬的編輯能力。二是要求新聞工作人員具備敏感的新聞視覺,能夠及時的捕捉到新聞熱點和引起聽眾共鳴的新聞事件,同時能夠及時地傳播給聽眾。三是要求新聞工作人員具備創新思維,不能按部就班的進行新聞采寫編的基礎工作,要在日常的采寫編的基礎工作中發現工作的問題及有待解決和提高的地方,還需要及時的關注聽眾的反饋和意見。

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工作人員不僅僅要對廣播新聞十分了解,還需要對電視、報紙等新聞媒介十分了解,關心其傳播方式、新聞內容、欄目設置等,結合自身的工作,從中發現一些共同點,找出能夠促進廣播新聞工作進步的不同點,切實的推進廣播新聞工作的進步與發展。

(二)廣播新聞新聞內容創新

在互聯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盛行的年代,廣播新聞能夠吸引觀眾一定要有它的獨到之處。假如廣播新聞的內容和互聯網、微博、微信等傳播的內容相同的話,聽眾是不會買賬的,會導致廣播新聞失去聽眾。所以這就要求廣播新聞內容獨具匠心,能夠引起聽眾的共鳴,滿足聽眾的需求。

比如廣播電視可以設置新聞連線欄目,新聞工作人員可以根據一個新聞線索,引出采訪當地大部分居民生活共同所遇到的難事或者生活困擾的問題,通過廣播新聞播放出來,尋求廣播電臺幫助,也可以呼吁廣大聽眾伸出援助之手,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切實的生活中所遇難事難題。

(三)廣播新聞宣傳形式創新

融媒體時代一定程度上給廣播電視帶來很大的沖擊,但一定程度上給廣播電視帶來了機遇,拓寬了廣播新聞宣傳形式和宣傳范圍,能夠讓廣播電視更好的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提升廣播新聞的品質和影響力。

例如廣播新聞播放的熱點新聞,不應該是單純的通過廣播將新聞事件傳播給聽眾就結束了。而是要利用新媒體形式,將新聞事件的影響力擴大化,將廣播新聞的作用擴大化。微信、微博、短信等新媒體都可以很好的將聽眾和廣播新聞節目融為一體。聽眾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形式與電臺互動,聽眾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分享自己的觀點,廣播電臺也可以將聽眾的觀點與廣大聽眾分享。特別是重大事故的新聞事件的互動,可以提高聽眾的警覺性,讓聽眾在互動中學習到很多實用的技能知識。

四、結束語

融媒體時代給廣播電視帶來全新的改變,從新聞內容、傳播形式、新聞欄目等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播新聞工作人員要與時俱進,積極的學習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全方面的提升自我新聞素養和新聞技能,做到從采寫編等基礎工作開始運用創新的思維意識和理念,使新聞內容和新聞欄目給聽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合理地引入創新的傳播方式,提升廣播新聞的品質,樹立廣播新聞品牌。

參考文獻:

[1]孟祥燕.融媒體時代下如何培養廣播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J].科技傳播, 2014(7).

[2]吳晶瑾.試論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J].中國報業, 2013(6X):75-75.

[3]張義.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的優勢與創新[J].中國廣播,2011(10):63-65.

篇5

關鍵詞:媒介融合;電視媒體;傳受關系

中圖分類號:J9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02-0148-02

一、媒介融合下電視媒體

傳播媒介的形態變化,通常是由可感知的需要、競爭和政治壓力,以及社會和技術革命的復雜相互作用引起的。

(一)媒介融合引起的傳媒變革

彭蘭在《從新一代電子報刊看媒介融合的走向》一文中,從不同的角度對媒介融合引起傳媒產業的變革進行了闡釋:

1、內容融合:多媒體融合

單一媒體的內容匯聚到一個平臺后自然催生了多媒體,多媒體是對單一媒體的繼承與發展。多媒體的內容是對單媒體技術和資源的整合,是富有創造性的。

2、市場融合:產品的多元組合

由于新技術的發展使得各種媒體的產品能建立在共同的數字平臺上生產,這使得各種媒體的產品更容易組合。這種組合是不受媒體本身的限制的,可以是報紙和報紙的組合、電視和電視間的組合,只要能滿足受眾個性化的需要,這種組合可以是同類產品之間,也可以是跨媒體、跨地域的產品組合。

3、載體融合:發行渠道的融合和接收終端的分離

事實上,電子報紙、電子雜志大部分是借道網絡,但是并沒有停留在網絡上。這給我們的啟發是,對于媒介產品的生產,融合也許只是這其中的一個過程,并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網絡可以作為各種媒介產品的直接載體,各種媒介借助網絡來發行自身的產品。以這種方式的融合,媒體之間的優勢得到了最好的傳承,也適應了受眾本身的閱讀、收聽、收看習慣,而利用網絡這個發行渠道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發行成本的降低。從現在媒介融合發展的趨勢來看,有先和有分得趨勢,即各種媒介先于網絡結合,在網絡中傳輸自己的產品,而又分散到各個不同的接收終端。

(二)電視媒體融合形式

數字世界從本質上說可以不斷地升級。與過去的模擬系統相比,數字系統可以不斷地、有機地發展和改變。你去購買電視機的的時候,會把舊的電視扔掉,給新的電視騰地方。但是如果你有部新的電腦,你卻很習慣給舊的電腦增加各種新的性能以及硬件和軟件,而不會為了一點點升級改進,就換掉所有的部件。事實上,“升級”(upgrade)這個詞本身就帶有數字化的味道。我們越來越習慣讓計算機系統升級,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內置更完美的聲音,并期待軟件有更上乘的表現,而不是原地踏步走。為什么電視不能如法炮制呢?

正如尼葛洛龐帝所說的媒介形態變化,使得我們的電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只是指數字電視。融媒體時代下的電視我把它歸結為:數字電視、IPTV、網絡電視、手機電視、移動電視。

數字電視含義不不是指我們家中的電視機,而是指電視信號的處理、發射和接收的過程使用數字信號的電視系統或者電視設備。數字電視與普通電視相比,不僅是讓電視觀眾接收到更清晰的畫面,還可以讓觀眾由被動的接收轉變為主動的點播,不再受到播出時間的限制。

IPTV,中文名稱是互聯網協議電視,也叫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利用寬帶網,以家用電視機(或計算機)作為主要的終端設備,集互聯網、多媒體、通信等多種技術于一體,是通過互聯網的IP協議向家庭用戶提供包括數字電視在內的多種交互式數字媒體服務的嶄新技術。

移動電視也是以數字技術為支撐,通過無線數字信號、地面數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收電視節目的。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處在移動的狀態,時速120公里以下的交通工具上,保持電視信號的穩定和清晰,使觀眾可以在移動狀態中輕而易舉的收看電視節目。

網絡電視和手機電視是典型的媒介融合發展下的電視新形式,一個是與網絡結合,一個是與手機結合,電視利用網絡的發行門檻低,電視利用手機的隨時隨地觀看的特點。

二、融媒體下的電視傳受關系的改變

(一)傳播者角色的改變

把關人理論是傳播學中關于控制分析最具科學性的理論。所謂的“把關人”,即“看門人”之意。在電視傳播過程中的記者、編輯、節目主持人、電視制片人、節目制作人都是把關人。他們對信息選擇、決定、組織信息的流量、流向,決定突出的處理那些信息,或者是重點處理信息的哪些方面,并試圖通過所傳遞的信息給接受者造成某種印象。

在傳統媒體中,傳播者和受傳者之間是涇渭分明的,傳者一般是我們上面說的記者、編輯、節目主持人等專業從事人員,傳播什么內容、什么時候傳播、以什么方式傳播都是由他們決定的。而受眾只是接收的終端,對他們的傳播活動產生不了什么影響,只能通過有限的渠道反饋少量的信息。傳播技術使得受眾信息接觸面不斷增大,他們的選擇開始有了目的性,他們選擇那些更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的信息,這使得大眾的參與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比如,IPTV中,只要掌握了相關的基本操作,任何一個用戶都能讓自己接收終端成為小型的IPTV發送裝置,向他人發送傳播自己制作的節目。

當傳統媒體實現數字化轉型,將變為多媒體集團中的一分子,并且以這一集團又是以媒介互動與媒介融合為運行規則的時候,傳播者顯然不再只是過去人們熟悉的“把關人”角色了,新的平臺一方面在調整甚至削減他們固有的權力,另一方面又在賦予他們新的職責和能量。

在媒介融合的情況下,客觀上要求傳播者做到以下轉變:

第一,從“電視編制者”轉向“電視信息的服務提供者”。媒介融合使得以數字與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傳播渠道整合與信息載體劇增,突破了長期以來媒體間的介質壁壘和媒體間互相割裂的機構,所有傳媒組織能夠實現不同程度的資源上的共享和媒體之間的共同協作,媒體產品實現內容上的增值,生命周期也得到了延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電視編制者不能滿足于電視節目的編制工作,還應該對電視信息資源進行深度的開發。在這個媒介載體過剩的時代,受眾市場被分割成了很小的部分,要想得到更多受眾的認可,必須朝小眾化、個體化的方向發展,滿足受眾個性的需求。傳統媒體的轉型對于電視傳播者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怎樣加強加工信息,也就是通過自身資源的整合,提升產品的內容和價值,使得電視產品進一步延伸到知識與服務的各個領域,不斷地與其他媒介融合形成新的內容產品。

第二,從“電視把關人”轉向“電視解析者”。在傳統媒介壟斷的時候,為媒介提供信息的主要是政府機關、社會團體等,承擔制作與的主要是職業電視人。技術發展促使電視傳播方式的改變,這種改變是使傳統媒介從單項式的傳播變為專業媒介組織與普通公民共同參與的分享式、互動式的傳播。由于不同個體對電視信息關注點不同。編輯們不僅要懂得觀眾需要什么,并且要知道如何從多媒體數據中提取原始的素材和資料,把它們變得適銷對路。在這里電視傳播者的角色不是把關,更重要是分析,分析觀眾心理、觀眾需求。

(二)接受者角色的改變

在網絡傳播時代,傳者與受眾之間的關系變得明顯的不同,由于網絡傳播是雙相性的、交互性的,傳受關系隨時都在變化,傳者和受眾的角色關系也在隨時的發生改變。網絡時代的傳播是點對點的傳播,受眾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與處于網絡另一端的人進行互動交流。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是傳播者,傳播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受眾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共享傳播的資源,同時也想進行信息的傳播。在這個過程當中,受眾不但選擇信息,也生產和傳播著信息,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傳播者,人人皆成為了“把關人”。

“一個傳播發達的社會,就是所有主體在一個媒介體制普遍化的狀態中都能成為媒介,成為社會意義上的相互決定的參與者。要有社會意義上的傳播,就要尊重信息接受者的態度和能力,要假定信息接受者本身具有信息再生產的能力。”1數字時代的到來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媒介在傳統意義上服務對象的轉變,即媒體面對的對象不在是只有選擇和被選擇的受眾,而是全新的受眾模式。

在新的傳播時代的,人們接受信息也是能動的。丹尼斯?麥奎爾認為:“有一種叫‘咨詢’模式,這一模式中,接受者決定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內容和信息接收時機,并且從媒介所提供的范圍廣泛的信息和文化內容中去尋找和選擇。”2受眾在這一過程中是互動的參與到整個過程當中的,這個互動的過程是指,受眾在傳播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受眾,這種互動性賦予了人們在傳播的過程當中可以自由的轉換自己的角色,不在被動的接收信息,而是主動的接收和控制信息,參與到整個傳播的過程當中。

參考文獻:

[1]周兆華.數字化時代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J].現代視聽,2007.

篇6

【摘 要】2011年6月,國務院批準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為適應新區廣播發展的需要,進一步發揮廣播在推進海洋經濟和新區建設中的作用,2012年3月18日,FM91舟山城市之聲華麗轉身為FM91舟山汽車音樂調頻,致力打造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最具活力的汽車音樂廣播,為新區人民提供更全面、更立體的生活資訊、音樂服務,營造優質高雅的音樂生活。然而作為一個只有100多萬的島城,一個音樂類型化廣播如何成功轉型?轉型改版節目經過多次策劃,精心設計才最終推出。新版節目強化“汽車、音樂、資訊”的專業服務特點,每一個節目的制作和包裝更加精致時尚,更貼近聽眾。同時圍繞品牌建設,不斷打造品牌節目和品牌主持人,推出品牌活動,目前在蜻蜓收聽人數及在都市類電臺排名都不斷提升。本文通過地方電臺的成功案例,探討了品牌節目、品牌活動、品牌主持人的內涵,具有一定實踐指導意義。

【關鍵詞】節目品牌 活動品牌 主持人品牌

FM91是舟山第一家全音樂電臺,轉型改版五年來,打造出了《音樂早班車》《全城熱點》《就要好聽》等品牌節目;《丁源淘音樂》《唱片街91號》《這些年我們聽過的歌》等多個音樂節目也深受聽眾喜愛,FM 91已成為廣受歡迎的新區音樂電臺。截止2017年3月18日,FM 91官方微信“hifm91”目前粉絲量已超7萬,實現多維度的臺網聯動,緊跟新媒體融合步伐。根據蜻蜓FM 2017年3月份官方數據統計,FM91在蜻蜓FM上的平均收聽人數9.27萬,位列全國都市電臺第19位,舟山第一位。改版五年來,FM91的廣告創收平均增幅18%。在舟山,FM91的主持人走到哪兒哪兒就是焦點,FM91成了名副其實的造星電臺。

那么,新媒體環境下地方廣播如何能夠成功轉型,實現節目收聽和廣告創收的雙增長呢?

一、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創新改版節目內容,塑造節目品牌

注重品牌的塑造讓FM91的主持人在廣播主持人中脫穎而出,天哥、涵mm、雯潔潔、宇暉等一批新生代主持人在線上線下活動中受到追捧,成為名副其實的舟山本土小明星。《全城熱點》是FM91一檔娛樂脫口秀節目,由時尚霸氣的人稱“天哥”的美女主持天天擔綱主持。《全城熱點》節目通過互動話題、天哥脫口秀和各種音頻的演繹,一個敢愛敢恨又時尚霸氣俏皮的天哥通^聲音電波形成極易識別的品牌符號,由此而來的忠實粉絲用戶群體就成為了商業機遇,也成為了融媒體時代的牢固根基。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形態的流行,以及智能手機、蜻蜓FM、喜馬拉雅FM等廣播客戶端的使用,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打破了大眾傳播的語境,使信息傳播朝著“碎片化”的方向發展。為適應這一新媒體發展的需要,FM91適時推出各種碎片化線性插件,有常規插件《城市氣象》《91飛訊》《91新歌榜》,也有主持人節目中提煉出來的精華內容像《天哥脫口秀》《車談》《童言萌萌答》,還有娛樂、養生資訊和文化類插件《嘻哈》《我不是大醫生》《古語新說》等。通過整、半點、板塊節目中插播的編排方式,使得線性節目與板塊節目融為一體,即豐富了聽友的聽覺感受,也彌補節目中沒有涉及到的一些領域的空白。這些線性插件不僅在節目中多次播出,同時上傳到微博、微信等客戶端,使得這些碎片化內容能夠更多次的傳播,與此同時,有選擇性的把線性插件做成現場版。通過多點多面布局碎片化線性插件,不僅有效地提升了聽眾參與節目的便捷性與多樣性,把節目的大眾傳播變成了人際傳播,更是打通了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融合之路。

二、舉辦品牌活動提升廣播影響力,縱橫合作尋求廣播發展

廣播的魅力在創意和聲音,通過舉辦戶外活動等方式,時常給聽眾耳目一新之感。五年來,FM91舟山汽車音樂調頻通過舉辦一系列的戶外活動,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擴大頻率影響力和美譽度,打造最受聽眾歡迎的主持人隊伍。

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FM91舟山汽車音樂調頻成功舉辦了 “聲動舟山”全民K歌賽,比賽吸引了600多位K歌達人參賽,共舉辦了26場激烈的比賽,吸引了成千上萬市民的關注。比賽的錄音剪輯在廣播節目中滾動播出,比賽視頻在電視新聞綜合頻道全程播出,比賽公告、花絮、短視頻在舟山新區網,場場更新。在廣播、電視、網絡融合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16年,聲動舟山全民好歌曲大賽舉行。比起2012年,這場比賽加入了微信投票,大大提升了聽友粉絲的參與度,更是提升了FM91的影響了和美譽度,產生了良好的互動效果。通過比賽,有3萬多新粉絲加入FM91大家庭。

從2012年到2016年,FM91舟山汽車音樂調頻連續五年全方位報道東海音樂節演出盛況,緊跟融媒體發展步伐,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從2012年的單純報道,到2013年的廣播全程直播,再到2016年的微博、微信、網絡、視頻直播,全媒體報道已成為常規性操作模式。

2016年,廣播業各種跨地域、跨行業的戰略合作頻繁上演,進一步促進了媒體融合的深度發展,并呈現出一種全面推進、共贏發展的局面。2016年,FM91與新區健身會所合作,打造為期一個月的首檔主播真人秀節目《拜拜啦!肉肉》。開啟廣播主持人走出直播室,通過手機直播的方式向聽友、粉絲們實時直播和在線互動,向大家展示兩位主持人減肥的過程。首次嘗試的廣播視頻直播真人秀節目獲得空前成功,第一次的直播收看人數總量就過萬。

2017年3月17日晚上,FM91舟山汽車音樂調頻開播五周年動力火車演唱會在普陀保利劇院精彩上演,為一路相伴的廣大聽友送上了一場視聽盛宴。1200多名聽友和FM91的主持人一起,用聲音分享屬于廣播的聲之風景。

篇7

近年來,媒體數量劇增,新媒體層出不窮,傳媒生態發生巨大變化,融媒體的時代已經來臨,人人都是歷史記錄者,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在此背景下,電視作為傳統的大眾媒體,要想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擴大傳播范圍,提升影響力,就必須在保持周正、嚴謹等優勢的同時,借助新的傳播載體,整合拓展信息源,充分發揮電視新聞二次傳播的持續效應作用,并堅守媒體責任,在追求貼近性中把握導向性。

關鍵詞:

信息碎片化化;新媒體;電視新聞;公信力;立體化

當下,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自媒體時代,網站、微信等平臺上各種各樣的信息鋪天蓋地,將“人人都能發聲”演繹得淋漓盡致。面對這種以傳播迅速、隨意性大為突出特點的新媒體洶涌來襲的態勢,作為最廣泛最為群體所接受的信息傳播形式的電視媒體,尤其是處在我國四級電視結構最基層的縣級電視臺要如何應對,以及如何提升新聞節目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是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一、樹立權威性,保持公信力

在互聯網時代,博客、論壇、網絡社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微博、微信等一些自媒體呈井噴式狀態。在此情景下,人人都是信息傳播者,甚至可以說人人都是記者,記者這個行業不再如從前那樣神秘。一些新媒體為了搶在第一時間新聞,往往捕風捉影,對一些街頭巷尾的熱議,還有道聽途說,不加考證與核實就進行或者轉載,常常會出現偏差。如2013年4月,騰訊網有一新聞標題《全國婦聯劃定剩男剩女標準:男30歲女27歲》,咋一看,讓人感覺很詫異,剩男剩女本是民間對大齡未婚男女的諧趣稱謂,作為一個正規和嚴肅的機構,怎么可能提出如此荒唐的劃定標準呢?點開新聞細看才知道,純粹是標題黨在誤導。新聞事實是婦聯下屬的研究會做的一項社會調查結果顯示:超九成的男性認為女性應在27歲前結婚;超五成的女性認為男性最佳結婚年齡是28~30歲。當時各大網站都在以吸引眼球和充滿爭議的標題轉載著這條新聞,甚至微博上,也以“全國婦聯劃定剩男剩女標準:男30歲女27歲”的標題為內容,迅速轉發、傳播著,于是,假信息成了新聞。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很大的原因是,傳播者更多關注的是充滿刺激的標題,而沒有耐心去看新聞內容,盲目跟風轉載。福建尤溪臺新聞節目中有一個《媒體搜索》板塊,信息來源自央視、省級電視臺和各官方網站,選取中央、省級各組織部門出臺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惠民政策措施及百姓關注的熱點解讀等內容。當天該板塊的編輯也看到了此條消息,但在對該新聞內容進行詳細了解后,做出了不予選用的正確處理,并在第二天的“媒體搜索”中就此假新聞進行了糾正播報。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更有甚者,為了吸引眼球,過分追求收視率或者盲目追求時效性,而忽視了真實性,把謠言和虛假信息變成了新聞,給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造成極大的損傷,損壞了媒體的形象。作為黨和政府喉舌的電視媒體承擔著宣傳主流價值觀的社會責任,一定不能成為街頭巷尾的代言人,而是應該成為權威和公信的信息源產生的地方。因為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我們每一位新聞從業者都必須牢牢守住的底線。

二、善于尋找發現,彌補信息缺口

要從新聞中尋找新聞,這是我們主流媒體的責任。現在大量碎片化文本信息存在一定程度的膚淺化、感官化,往往只能給人片斷化的感受與認知。電視媒體人要善于發現信息缺口之處,繼而補充完善。這個補充不是說對它進行技術加工,而是要從廣度和深度做一些延伸和拓展。如尤溪臺2014年12月29日播出的新聞消息:小城“網”事多,記者在了解到尤溪成為全國第四個、福建第一個農村淘寶合作項目試點縣這一信息后,以此為背景,從村民、淘寶服務站經營者角度出發,選取了數個生動有趣的事例,講述農村淘寶建立后,村民消費習慣的改變。同時,隨著農村電商的興起,不少年輕人紛紛回鄉創業,當起了淘寶賣家,銷售起了家鄉的土特產品,改變了農村傳統的銷售模式。作品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展現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對縣內經濟、農民生活的重要影響。該新聞標題鮮活生動,簡潔明了,但具體到內容卻出現信息要素缺口。消息中說當地農民在網上購買力很強,可除了幾個事例外,沒有一個讓受眾信服的調查數據來體現,未免有點遺憾。另外,碎片化信息大都不是飽滿的,需要我們去尋找這些信息的缺口,去補充。2015年3月20日是世界兒歌日,尤溪臺策劃的特別報道《當年兒歌又響起》,記者通過街頭采訪,讓不同年代的人們回憶起兒時的旋律,同時還采訪了小學音樂教師和學生,反映了當今兒童歌曲創作萎縮、表現校園生活的歌曲佳作難以尋覓,而大量的流行歌曲占據兒童的音樂空間等現象,整個報道角度新穎,信息要素完整。所以說,記者工作不是簡單地記錄和表達新聞事實,還應該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閱讀資料、深入調查,確保信息要素的完整無缺。

三、提倡內容為王,提升新聞品質

無論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新媒體時代,一個好的新聞節目,必定是內容為王。在融媒體時代,一些自媒體的消息并非都是小道消息,或是街頭巷尾的談資,其中往往包含著一些對社會對人類有價值的東西,需要靠我們媒體把一些看似碎片的信息進行有效歸類整合,同時亮出媒體觀點。作為縣級臺,由于人員素質和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制約,或許無法縱橫天下,放眼世界,也可能駕馭不了特別重大的題材,但可以揚長避短,發揮本地化、地域性、接近性的優勢,辦出自己的特色。2014年,尤溪臺新聞節目通過整合各種信息資源,先后策劃了《我這一年》《新春走基層》《小清看醫改》《尋找最美尤溪人》《服務群眾面對面》《凡人夢想》等數十個新聞專欄、系列報道等,走進基層,關注民生,將鏡頭對準普通百姓,講述百姓的生活故事,傳遞百姓的夢想心聲,真正讓群眾喜聞樂見。其中2014年的系列報道《凡人夢想》圍繞我臺舉辦的鄉村達人電視大賽這一賽事,通過跟蹤報道,走進鄉村達人的內心世界,真實記錄他們在追夢過程中的堅守與執著,展示了來自最基層百姓的“中國夢”。該系列報道播出后,引起廣泛關注,一時成為當地百姓熱議的話題。與此同時,依托本臺的網站、微博、微信平臺,推出《微拍尤溪》欄目,通過網絡和手機等新媒體,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增強了報道的吸引力,提升了受眾關注度。目前在《尤溪新聞》中,專題策劃新聞已經占據了民生類新聞的半壁江山,平均每天都有三個以上受眾關心的熱點新聞報道,不僅解決了受眾關注的民生類新聞偏少的問題,還提升了新聞的質量,新聞節目的關注度也就水漲船高。如2015年高考剛結束,尤溪一中的一名考生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因家境貧困而無力支付高額醫療費。記者得知消息,在第一時間通過《尤溪新聞》《微尤溪》《尤溪新聞網》等資訊平臺報道了患病學生的情況。同時全臺人員帶頭捐款并呼吁社會援助,短短的一周時間,社會各界為患病學生捐款達百萬元,充分展現了主流媒體的社會感召力,使新聞報道彰顯人文關懷精神。

四、信息多次利用,報道呈現立體化

篇8

【關鍵詞】廣播 融媒體時代 湘江音樂節 聲音價值

面對“互聯網+”的歷史性變革浪潮,湖南電臺嘗試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以先進技術為支撐,實現活動在創新互動上的流程再造,強化互動與體驗感的活動模式,生動演繹了“互聯網+音樂節”的新發展生態,頗具時代特色。

一、首開廣播“互聯網+音樂節”跨界合作模式

作為長沙2015最具影響力的文化事件之一,“湘江音樂節”將“互聯網+”國家戰略和傳統的音樂節緊密結合,跨界融合多種藝術形式,創造出一種新的發展生態即“互聯網+音樂節”。2015湘江音樂節有別于傳統意義音樂節之處在于湖南電臺利用廣播聲音的宣傳優勢,充分融合互聯網跨界成果,使廣播走出了單向接收模式,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和娛樂化的樣態。

隨著音頻直播與移動互聯網的高度結合,湖南電臺強化聲音的交互式體驗,讓聲音能夠真正與聽眾互動起來,增強了廣播的互動式體驗感,以一種新的形式展現出廣播的價值所在,全面提升了活動的有效影響力和覆蓋面。

二、構建“傳統媒體+新媒體”宣傳矩陣

為凸顯資源整合優勢,湖南電臺各頻率攜手多元媒體為聽眾帶來全方位感受,構建“傳統媒體+新媒體”宣傳矩陣,即網絡廣告、網絡電視、電臺、電視、影院貼片、電梯框架、樓宇廣告屏、戶外大屏、公交車身、地鐵車站等,將音樂節塑造為湖南2015最具影響力的市民活動及文化事件。

同時,全程開辟摩登音樂廣播的高保真直播節目,打造湖南電臺“湘江音樂節”活動名片,并在全國廣播媒體中推廣和分享。除此之外,還搭建音樂節明星粉絲群,大量泛娛樂化的原生內容通過聲音的表現形式,黏聚批量化的粉絲群體,展現出強大的創作能量和粉絲經濟下的鏈接價值。

三、打造“Live在線直播+電臺聲音直播+粉絲實時互動”的直播模式

湖南電合互聯網音樂平臺酷狗音樂旗下的“酷狗Live”直播平臺、酷我音樂及電視音樂服務平臺彩虹音樂,打造“Live在線直播+電臺聲音直播+粉絲實時互動”的直播模式,進行全程跨平臺同步直播,包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全網通等,覆蓋中國上億人群。

2015湘江音樂節全媒體直播創下2517萬總在線觀眾和收聽人數,5000萬彈幕參與現場實時互動,搶座、飛屏等新形式玩轉音樂節,真正實現了讓“互動飛起來”,贏得了歌迷認可。

新浪、騰訊微博“湘江音樂節”話題閱讀數量超過3200萬,微博話題“湘江音樂節”和“直播湘江音樂節”閱讀量均超過3000萬人。與湘江音樂節相關的微博話題閱讀總數達到 1.2億人次。這一組數據展現的是:在當下移動互聯網的社群新時代,廣播聽眾存在大量的社交需求及多樣化的內容消費需求,因此,湖南電臺嘗試創新湘江音樂節“互聯網+直播”的跨界融合,以大數據支持音頻內容消費形態,強化音樂節受眾黏度,也再一次印證了互聯網時代廣播聲音的價值。

四、打造系列線上線下以“聲音”“互動”兩大元素為主題的互動節目與活動,增強廣播的互動式體驗

作為音頻內容的生產平臺,湖南電臺希望更為直觀地將音頻直播內容創作覆蓋、延伸到更廣的領域中,實現在移動時代音頻社交的功能和需求。

2015國美湘江音樂節充分整合、利用了合作伙伴的渠道資源,聯合全國1700多家國美電器門店進行現場直播,讓每一個門店在每一場音樂節活動當天都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引發無數的觀眾駐足觀看,實現了一次活動人群的全面覆蓋。

通過“全城搖一搖”,讓音樂節和長沙各繁華地段市民進行了非常充分的互動。我們通過和騰訊公司的合作,基于微信平臺,在音樂節現場、國美電器門店、公交車站臺以及公交車內都進行了布置。只需打開手機藍牙,通過微信搖一搖“周邊”功能,就可以參與買門票送驚喜等互動活動。微信“搖一搖”活動還持續至音樂節現場,通過微信平臺為現場明星點贊送花、抽獎,讓場內的明星、觀眾與場外的網友、人群產生有機的鏈接。

除了常規藝術表現形態之外,我們還增添了紅色歌曲元素。10月1日,在韶山的銅像廣場設置了分會場,邀請北京101中學金帆交響樂團進行了紅色快閃演出,用交響樂的形式演繹了《紅旗頌》《東方紅》等紅色歌曲,奏響陪伴了整整幾代中國人的紅色旋律,大膽打破以往單一的演奏形式,將情景再現與實景結合,讓現場觀眾以及收音機前的聽眾和網友感受到視覺與聽覺的“火花碰撞”,完成文化藝術與民族經典的歷史傳承。

湘江音樂節期間,我們還開啟異業聯盟,與滴滴打車等網絡打車服務提供商無縫鏈接,開展派發優惠乘車券、定制接客點等活動,為觀眾提供出行便利。

五、挖掘粉絲經濟潛力,創意至上,轉嫁活動運營成本

湖南電臺籌備2015湘江音樂節長達半年時間。然而,舉辦一屆音樂節,廣播電臺的利潤指標又有多少呢?在此,我們和大家分享一個數據,2015年湖南電臺舉辦湘江音樂節獲得純利是400萬元,其中的主體是音樂節策劃費和新聞中心的運營成本,以及湖南電臺廣播頻率的線上宣傳費用。其余整個音樂節的運營費用、藝人邀請等費用均由客戶買單。通過合作模式的改變,我們將舉辦音樂節的成本風險轉嫁給了合作客戶,實現了音樂節的運營盈利。從營收的層面來講,真正提升了廣播媒體做活動的價值,這是這次音樂節跟其他音樂節運作不同的地方。

六、圍繞內容創作、消費和商業變現等鏈條搭建起一套完善的內容生產的生態系統

作為以年輕人及音樂愛好者為主要消費群的音樂節,如何與目標群體順暢溝通、緊密連接成為活動的關鍵。湘江音樂節整合線上線下多方資源,多類形式全面發力,在拉近了與消費者情感距離的同時,準確凸顯了音樂節的獨特性。

2016年8月18日,由中國報業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傳媒》雜志社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傳媒年會上,2015湘江音樂節入選“2014~2016中國廣電媒體融合創新案例20佳”。

篇9

一、熱詞的選取

熱詞就是當天或近兩天網友在網上關注的新聞點。利用熱詞制作熱點新聞的目的是為了讓稿件在網上被收錄被點擊被關注,從而產生影響力。

那么熱詞怎么找呢?打開百度首頁,右面顯示“熱搜新聞詞”,點開“更多”,即顯示一系列的熱詞,你就可以按照你的欄目選熱詞制作熱點新聞了。或打開百度風云榜,里面熱詞更多。360熱詞也是這樣找,打開360導航,在“綜合搜索”處右側點左鍵,則出現幾條最新的熱點新聞,可以參照著做熱點。如果想獲取更多熱點,則點右側的“今日熱搜”,再點旁邊的“更多”,即可獲取更多熱詞。

二、熱點稿件的制作

(一)標題的制作

編輯選取一個熱詞后制作標題時,一定要把這個熱詞做到標題里。例如有一個熱詞是“59歲趙本山近照曝光”,那么我們網站娛樂欄目的編輯做這條稿子時,標題應該這樣做:“59歲趙本山近照曝光 盤點趙本山……”這個標題的后半部分編輯可隨意做,但前半部分必須這樣做。首先要把熱詞做到標題里(盡可能多地顯示熱詞,這個意思就是:你也可以做成“趙本山近照曝光 盤點趙本山……”但這個標題中的熱詞少了個59歲,這樣就不如上面那條標題更易被收錄)。其次如果語句通順又符合邏輯的話,最好是這條熱詞放在標題之首(如上),這樣也利于收錄。那么報紙娛樂版的編輯記者在采寫和制作這條稿件時,也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

(二)稿件內容要有熱詞

稿件中的編前話、導讀等內容里最好有熱詞出現,盡量用含有熱詞的語言表達。另外,稿件第一段中也M可能地讓熱詞多次出現。還以上面那個熱詞為例,一個記者是這樣寫的,原文第一段為:近日,宋曉峰曬出兩張師傅趙本山的近照,還透露趙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籃球鍛煉身體”。照片中的趙本山頭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這一段中,熱詞中的“趙本山”出現了3次,“近照”出現了一次。這樣寫就比較合格了。那么編輯在修改此文時還可以再加熱詞,改成這樣:近日,宋曉峰曬出兩張師傅趙本山的近照,還透露趙本山目前非常好,“天天打籃球鍛煉身體”。照片中,59歲的趙本山頭戴棒球帽搭配酷感黑超,以及潮流T恤,精神奕奕。這樣改后比記者原文多了個熱詞“59歲”,更有利于網絡收錄和傳播。另外,稿件中的圖片說明最好也要用熱詞表述,例如“圖片說明:59歲趙本山近照曝光,圖為趙本山”。

(三)地名要寫全稱

篇10

關鍵詞 廣電從業者 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問,一個曾在1997年引起全球中文互聯網世界強烈共鳴的帖子再度被球迷們重溫,那就是當年11月2日由網友老榕發表的《大連金州沒有眼淚》。當中國隊10月31日負千卡塔爾隊,當廣播和電視被失望的球迷關掉的時候,這篇由網友的帖子瞬間傳遍Internet網,讓無數華人球迷唏噓一片,將關注的目光重新回到中國足球。在不到48小時時間里,它為僅能容納300個BBS帖子的四通利方贏得兩萬多次點擊率……

傳奇故事被球迷銘記,更令廣電從業者深思:短短48小時,中文互聯網世界被什么打動?是不同的視角?還是全新的交流方式?是媒體的優勢?還是內容的魔力?技術的日新月異,給廣電從業者提出什么樣的要求?時代不斷進步,廣電從業者如何選擇?如何應對?

一、看清新媒體時代

舊媒體(old media)新媒體(new media)自媒體(wemedia),新媒體時代掀起的變革可謂風起云涌,它包含著全新的機遇,也提出了無盡的挑戰。科學分析其由來及基礎,探究其意義和影響,才能夠正確應對形勢,找到融入這個新時代的路徑。

1. 新技術指向新高度

廣電行業與新技術如影隨形,它的每一步發展都與技術的突破密切相關。繁榮與沉寂,都隨技術發展而起伏。

在信息傳播技術發展進步過程當中,無線電的發明使廣播成為現代電子傳媒的鼻祖。1906年的圣誕節,加拿大物理學家,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費森登進行了一次實驗廣播,通過無線電波向空中播送圣誕故事和音樂,這是人類第一次在空中傳播自己的聲音。因為新技術的支撐,在之后將近百年的時間里,廣播以特有的快捷傳輸、地域不限等特色風靡了全球。

在20世紀,人類的另一項偉大發明――電視,也是基于突飛猛進的新技術。它是高度發達的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產物,是許多科學家心血與智慧的結晶。從1873年英國科學家的瑟夫?梅發現化學元素硒具有“光電作用”的特性,為電視的發明奠定基礎,到1926年英國工程師貝爾德在倫敦公開表演由他發明的機械掃描電視,并成功地于1928年進行了倫敦與紐約之間的電視收發試驗,再到1928年,法國斯堪經克塔狄的一家電視臺,進行第一次電視發射……新技術的發展一步步將電視推向全世界受眾的眼前,成為一種最廣泛、影響最大、最具有覆蓋面的傳播工具。

在過去的百年間,廣電行業因為新技術的出現而影響深遠,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廣電從業者也應運而生:美國電視新聞教父級人物、原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金牌主播沃爾特,克朗凱特;廣播和電視新聞業的”開山宗師”,獨創了戰地現場廣播、連續廣播報道等n語廣播形式的愛德華R?默羅,他所做的戰地新聞廣播報道比報紙快好幾個小時,甚至快一兩天,而且覆蓋面更廣。

因為新技術而享受無限榮光的廣電行業,如今因更新技術的更迭而需要突破。融合,互動、三網融合……經過短暫的困惑,廣電行業轉而發現新媒體所提供的新路徑。微博、播客、網上視頻、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更加開放的傳播平臺成為使廣電從業者傳播資訊的渠道,加快了廣電行業融入新媒體時代的步伐。

2. 新思維拓展新視野

2008年5月12日,當廣播和電視以直播形態向外界報道汶川地震的消息,新華網打破常規,播發了快訊。

借助互聯網強大的功能,在傳播信息之外,更多的話動得以迅疾展開。在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樹地震發生之后,網上尋親、網上捐款、網上哀悼、網上公祭、關注遺孤等等活動通過網絡全方位展開。乇樹地震后,在4月18號到2l號期問,通過微博的傳播力量,聚集了幾十噸物品運往災區……新技術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維力‘式,代之以三維立體的思維方式,跳出點、線、面的限制,從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問題。讓思維細胞在立體中撞擊和接通,擴大思維活動的跨步,拓寬可能性空間。空間的無限擴大提供給人們更廣闊的視野,從而迅速了解信息、洞察本質、并作出行動的決策。

災難為新媒體展示強大功能提供了契機,而傳統的廣電行業在災難中不僅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更糅合了各種媒體之優勢,在緊急狀態下經受了考驗,并充分顯示了全媒體特征:海式衛星電話傳播的報道、熱線尋親、短信及帖吧互動、廣電網絡平臺的全方位信息及服務……一個更加完備的廣播電視傳播網絡形成更加強大的支撐。

3. 新模式溝通無極限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張朝陽曾經預言:互聯網的幾個標簽,首先是博客,它將產生內容的權利從權威人士那里交到大眾手中。其次,互聯網帶寬的發展、存儲的廉價化,為人們提供了多樣的表達形式,從文字到圖片,再到視頻,使人類進入了溝通無阻力的社會。最后,搜索引擎使全人類共享一個“大腦”,而每個人都是大腦中的神經元。這些都是“自媒體時代”的特征。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自媒體時代”一定會到來。全球的人們像使用大腦一樣,共享一個信息平臺。

自媒體作為真正屬于大眾的、自產自銷的共享媒體,有著積極的巨大潛在力量。它的最大的優勢正在于技術保障下無限發展的可能,并深刻影響著媒體形態的演變進程,沖擊著傳統媒介形式。它用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對話”比“宣講”更具有效力。

1997年的世界杯,中國人通過BBS感動于《大連金州沒有眼淚》;2010年的世界杯,中國人通過無數個人博客對話朱廣滬。媒體發展使人與人溝通無極限。

自媒體的力量并非簡單地對于現實的感嘆。追溯過去十年問世界上最驚悚的時刻,自媒體無處不在。2001年9月11日,當劫持飛機撞向世貿中心,是親歷現場的網民開始用相機、攝像機拍攝下圖片、圖像傳到網上,或迅速到網上書寫親身經歷和感受,把隨后趕到的記者在第一時間內無法看到的最鮮活的場景展現在世人面前。在眾多的“9?11”事件報道中,最真實、最生動的描述不是在《紐約時報》,而是在博客日志中。美國專欄作家安德魯?沙利文說:“博客正在改變媒介世界,它可能醞釀出一場有關新聞在我們的文化中將如何發揮功能的革命。”

當人人都可以書寫網志、拍攝照片與DV,他們也都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記者”;博客、BBS論壇、電子郵件、QQ、MSN,都可能成為即時新聞的消息源。由此開始,草根媒體顛覆了,以往大眾媒體或專業報道機構壟斷新聞源的局面。(《自媒體時代》)

作為廣播電視行業的從業者,研究自媒體優勢特征,汲取其具有獨特價值的內容和形式,作為廣播電視傳播宵式的借鑒與補充,不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勢在必行。這樣的研究帶來全新的視角,引導從業者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

自廣播電視行業出現至今,自我調適的嘗試一直沒有間

斷。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到世紀末“你說我說”的廣播模式,到奉世紀開始至今“說你說我”的模式,每一次自我調適的結果必然伴隨著市場和受眾的積極響應。于是,日常節目中,出租車駕駛員作為路況信息通報者進入電臺交通頻率;突發事件中,來自民間的DV資料越來越多地見諸熒屏……由于積極地學習和借鑒,自媒體在蓬勃發展的同時成為廣電從業者的信息源和借力的目標。

二、堅持在新媒體時代傳播核心價值觀

當一代傳媒巨星沃爾特,克朗凱特在其紐約家中溘然長逝,《華盛頓郵報》主筆霍華德?庫爾茨說:克朗凱特之死宣布了一個時代的結束。在充斥博客、微博客Twitter等眾多信息渠道的今天,美國人再也不會像當年信任克朗?凱特那樣去信任新聞記者。“沒有一個主持人,沒有一個新聞記者,能再次擁有那種公信力了。”

當資訊傳播從單向變為多向,從封閉變為公共,需要考量的核心價值卻沒有改變。新技術帶來很多改變,但并非傳媒的全部內涵。

在電視產業內容制作社會化,內容傳送多元化,受眾無所不在時代,傳播的核心價值成為媒體責任的重要體現。在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日益突破時空限制的條件下,廣電從業者尤其需要清醒認識的是傳播中應該堅持的價值觀。

1. 堅持主流價值

不同于自媒體的屬性,作為意識形態重要陣地的廣播電視承擔著引導輿論的責任。因此,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是廣電從業者必須考慮的首要價值判斷。

媒體深刻影響人們的判斷與取舍,價值因為媒體分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作為廣電媒體中的黨臺,仍需要將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傳播給廣大受眾,并積極主動積極反映民聲民意,反映代表人民利益與愿望的價值觀;而廣電媒體中都市化的頻道頻率和節目,恰好可以參照一些國外做得比較好的媒體公司。他們注重對于主流人群的報道,他們的價值觀、他們所關注一些社會熱點事件,以及事件背后邏輯關系的深度詮釋與挖掘,還有最新的時尚生活方式,最新的潮流資訊,以及經濟領域最新的一些動向等等,所有一切都與推進社會進步與呈現多元生活有關,恰如鳳凰董事局主席衛視劉長樂所言:“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2. 堅持文化傳承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再次激發了人們對于文化的關注與熱情。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幾易其稿,而關于“牢牢占領思想輿論主陣地,促進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的表述始終占據重要地位。

文化傳承作為世界性課題,體現于每個國家的意識形態領域。文化市場不是沒有祖國、沒有道德底線的,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潛力恰恰根植于深厚的國家意志、主流意識形態和基本的文化基因。

正因為如此,國家對于網絡游戲加強管理,對個別電視娛樂節目叫停……重要原因便是在這個海量傳播的時代保持文化市場的健康繁榮,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3. 堅持以人為本

新媒體時代使廣電媒體的傳播渠道、傳播形態、接收方式、發展空間和受眾范圍都大大延展,而傳播的核心價值是否有效,“以人為本”是傳播全過程必需的理念。

作為傳者,貼近受眾是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的最好實踐。香港鳳凰衛視吳小莉、陳魯豫的“觀眾緣”便來自以人為本、親切可信的風格,因為貼近觀眾,從而得到觀眾;湖南衛視超級女聲的成功也不折不扣是一場大眾的勝利;從廣播的熱線參與,到電視的現場互動,對于受眾的貼近成為贏得傳播效果的不二法門。

傳播對傳受雙方來說,都是一種有目的性的活動。傳者利用媒體功能滿足受眾對訊息的需求,達到實現其社會價值和商品價值的目的;而受者通過接受獲取訊息、參與傳播。而一名稱職的廣電從業者應該善于利用自身的職業促成這些目的的達成。

筆者曾有幸赴香港鳳凰衛視以及TVB學習培訓,資訊臺臺長陳鶴林講述的案例和TVB錄制現場的觀摩給我印象極其深刻。陳鶴林透露,中國移動曾經支付一個億讓鳳凰臺編寫短信,發給移動公司VIP用戶,因為他們認可鳳凰衛視的專業傳播非常貼心;而TVB節月錄制現場,不僅具有極高的專業制作水準,而且參與節同錄制的藝人具有很強的親和力,現場互動熱力十足,富有感染力。

“以人為本”的理念正是這樣通過發達的渠道,專業的手段被植入媒體傳播的全部過程和環節,廣電媒體通過這樣的方式傳播價值、傳播文化,為廣大受眾提供其所需要的資訊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