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2-16 16:33: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全民健身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全民健身重要性

篇1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蛋蛋滿足物質需求,也更

>> 從"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看"終身體育"的重要性 荷球在推廣兩性公平競賽及全民健身中的重要性 民族傳統體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應用和推廣研究 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應用 淺析農機推廣的重要性 “終身健身”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 淺議科普對婦女健康的重要性 論科普養生知識的重要性 林業發展與全民參與的重要性 論林業發展與全民參與的重要性 淺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推行公務卡結算制度的重要性 體育游戲的重要性及應用 全民健身運動中推廣“打歌”的可行性探析 智能電能表推廣應用的重要意義 廣場舞掀起全民健身大熱潮 新疆冬季全民健身掀新熱潮 淺議清水混凝土的推廣應用 綠色施工的推廣應用 楞次定律的推廣應用 高強鋼筋推廣應用的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fr=aladdin

[2]路光,王永廣.從西安市全民健身的現狀看體育科普的勢在必行[J].科技信息:201-202.

[3]毛俐亞,岳海鵬等.成都市街區體育現狀調查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29):19-22.

[4]楊毅謀.從全民健身的旺勢看體育科普―以西安市為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8(24):29-30.

[5]孫燦泉.健身意識與體育能力[J].衡水師專學報,2004(6):58-59.

篇2

一、工作基本情況

(一)思想高度重視,提前謀劃安排

2016年,我區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將全民健身工作作為全區工作的重點之一,早謀劃,早部署,結合全區實際情況,制定了區全民健身工作計劃,并對計劃層層分解,確保工作能夠有序推進。

(二)開展全民健身,提升全民素質

今年,我們提倡“體育生活化”理念,將體育健身和日常生活相結合,倡導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團體定期開辦各種主題的全民健身競賽活動,積極推廣廣播操與工間操,保證在職職工每周參加一次以上體育健身鍛煉,每年參加一次以上體質測試,掌握一項以上科學健身方式。中小學校要確保學生每天參加體育鍛煉時間不少于1小時,并在教學制度設計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今年,我區還組隊代表感市參加省十四運會的長陽巴山舞和體育舞蹈比賽,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三)加快體育健身軟硬件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

在硬件建設方面:一是開展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全面了解我區體育場地的基本情況;同時,今年對轄區內損壞健身器材登記備案,并制定修繕計劃。二是增加體育健身器材的建設。自己購買了體育健身器材共***套,資金投入***元,同時,積極爭取省市配發的體育健身器材,加大了體育建設器材的建設力度,為全區全民健身工作夯實了保障。

在軟件建設方面:一是開展第四次國民體質監測,了解全區國民的體質現狀,為更好的開展下步體育健身工作夯實基礎;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加強宣傳的力度,通過內容豐富的宣傳活動,提升全民關于全民健身運動的思想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二是加強全民健身師資力量的建設。舉辦了社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使得全民健身更加具有科學性和指導性,也為全民健身運動營造了良好的人力資源保障。

二、存在問題困境

目前,我區在全民健身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資金不足。在推廣全民健身工作中,因資金問題,造成了很多工作無法開展。

二是人力資源。專業的全民健身工作人員數量不足,影響了全民健身工作的推廣。

三是體育設施匱乏。目前,我區體育設施匱乏,很多體育設施由于時間久遠,破損嚴重。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安排

結合我區實際,下一步工作主要計劃如下:

一是思想重視,持之以恒。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重視,持之以恒。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一方面,積極通過各種途徑自籌資金,另一方面,希望財政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

篇3

論文摘要:本文運用體育社會學的原理與方法闡述了現階段全民健身運動興起的必然性及我國在實施“全民健身”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追求身心健康是人類長期的理念,但始終又是一個難圓的夢,全民健身與終生體育,正是以這種理念為宗旨進行的兩種理論和實踐的嘗試。全民健身的任務重點在于普及體育運動,終身體育則側重于個體的持續性體育運動,但無論是從邏輯上還是從現實實施的階段上來看兩者都立足于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是實現人類身心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徑,而且它也的確逐步成為全球性的時尚。為此本文就全民健身運動興起的必然性及我國在實施“全民健身”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作初步探索,供大家參考。

1、實施全民健身的必然性

1.1作為個體生存與發展的需要

身心健康不僅是人類最低級的生存需求能夠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人類最高級的自我實現需求能夠得以滿足的重要條件。人類的眾多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只有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并結合自己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體育鍛煉才能獲得鍵康的體魄,這些需求的實現最終應求助于健身活動,而全民健身的優越性顯然是其他單一的體育教學、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不可代替的。因為它既能使每一個社會成員都享有受鍛煉身體的權利,又能夠為每個社會個體獲得生存和發展奠定基礎。

1.2民族、國家和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

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和社會,也無論什么時候,要實現繁榮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那就是廣大民眾的健康問題。而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解決這一問題,改善生存狀態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求構成這個社會的每一個成員都要進行體育活動—因為通過增強一個人的健康進而影響著整個民族、國家和社會的健康狀態。全民健身便成為增進民族健康、促進國家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這也是“全民健身”所規定的教育對象的“普及性”“廣泛性”學校體育必修課的“強制性”,以及體育本身所固有的“健身”“娛樂”“社會功能”等所必然要求的。

2、全民健身的內涵及其基本目的

所謂全民健身就是體育運動對象的全民化。結合全民健身運動興起的背景,我們不難對其內涵作出明確的規范:全民健身指全體國民都有受體育教育和體育鍛煉的基本權利并必須接受一定程度的健身教育,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鍛煉自身的身體,調節心理狀態從而達到身心的和諧發展—全民健身不僅僅是一種基本的權利與義務,而且還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必需。這不僅指單純地賦予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鍛煉自己身體的權利與義務,更重要的使他們懂得全民健身運動背后的理念,提高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為他們提供健身的機會和場所;每一個社會成員也并不只是權利的享受者,他們也必須擔負一定的責任:個人的、社會的以及全球性的。

全民健身的基本目的或者說最終目標應當是滿足每一個人的基本健身的需要,增進身心健康。這些需要包括基本的健身手段、基本的健身知識、基本的健身內容和基本健身場所等等。這些都是人們進行健身活動中的必要條件,是增進身心健康的根本保證。只有當人們的身心健康處于比較好的狀態時才能有效地生存下去、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參與發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做出有見識的決策。當然,全民健身并不僅僅是形式,它是終生體育和全人類發展的基礎。現代社會正處在一個快節奏的知識爆炸時代,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也處在一種非常繁忙的狀態。人們需要通過經常性的體育鍛煉和各種健身活動不斷及時地調節身心以適應各種變化,這就要求終生必須不斷地進行健身活動,才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3、我國全民健身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面臨的挑戰

自1995年我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指導綱要》以來,應該充分肯定我國人民對全民健身權利和義務的認識逐步深化,健身意識和健身要求得到的加強,廣大民眾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增加,健身效果和生活質量大為提高。依據李相如等人的調查:與1997年相比,群眾對全民健身的了解程度較深的由5%上升到23. 02%,知道有其事43 . 84%,從未聽說過由原來的65%下降為11.65%。說明健身意識得到了加強。實施全民健身工程以后,人們的鍛煉次數有所增加的達到了60.12%,沒有變的為36.30%,在36.30%中約占總人數的20.90%是一年四季都參加體育鍛煉的,所以說有81%以上的人有所增加或沒有變的。全民健身的配建改善了群眾的鍛煉條件,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群眾的身體狀況明顯得到了提高,體育運動不斷走進千家萬戶,逐漸成為現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證明了全民健身運動在人們健身、健康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應該充分肯定在短短的幾年內就能取得如此可人的成績,我們不難看到全民健身運動的美好前景。但在肯定成績之后,我們也應看到其中還存在的問題與困境,以及我們將要面臨的新挑戰。

3.1中青年體育健身人口的“休眠化”

現階段我國實施全民健身中身強力壯、年富力強、極易從事體育健身活動的25-45歲年齡段的中青年,卻是一個參加健身活動的最少的人群,處于休眠狀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一定程度上為全民健身計劃運動的開展起到了阻力的作用,制約著我國.‘體育人口”的增長。產生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有(1)對全民健身的對象錯誤定位,認為健身的對象主要是老、弱、病、殘。(2)繁忙的工作和家庭角色,使廣大中青年無暇于健身鍛煉,(3)中青年的文化層次與其健身鍛煉的意識、觀念的形成密切相關。(4)其他的娛樂活動搶占了健身的時間,如“麻將”“撲克”等。為此,必須加強宣傳力度,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尤其要加大對中青年“活命哲學”的宣傳,使他們真正認識到寶貴生命的重要性。最終使他們從“麻將桌”與“撲克堆”中走向運動場。

3.2地區之間全民健身運動狀況“差異化”

我國人多地廣,地區間的人口素質、經濟條件、文化背景存在著很大差異,如農村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地方自然經濟占重要地位,而廣大城市卻以商品經濟為主體,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正是由于這種差異與平衡,導致了在經濟、文化發達的東部和沿海地區.投入全民健身運動的場地器材設施多,廣大居民的健身觀念與意識逐漸得以加強,而且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人數也在不斷增,老百姓的健康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而西部地區和廣大農村,特別是邊遠地區,經濟條件較差,投人健身運動的配建經費也少。據九運會期間西藏體育局長介紹:西藏每年用于全民健身的經費只有十萬元,有些地區人群中有些甚至連什么是體育都不明白,就更談不上體育意識和健身運動的問題了。因此,當前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導思想應該是結合地區間的差異性,把目光投向廣大的農村、西部邊遠地區.加快農村與西部體育社會指導員的培養和培訓工作,努力改變他們長期所形成的封閉、守舊、落后等,盡快使廣大農民投入到體育鍛煉的大潮中去。

3.3全民健身運動中的“貴族化”

健身運動的“貴族化”主要表現在運動項目上,如高爾夫球、網球和保齡球等;現代化體育場館的高費用,如門票等,客觀上限制了廣大民眾的參與,我們都知道上述這些設施的投人費用都是非常巨大的,與全民健身的配建費用相比就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貴族化體育健身”本身并不是一件壞事.它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使體育產業得到良好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但是這種現象任意發展必定會導致人力、才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費。由此可見,在體育經費投入方面應提高全民健身配建的比例,應多加強大眾化、便民化的體育健身場地與設施,多建立平民化的體育俱樂部和活動中心。這確實對推動全民健身運動開展起到催化作用。

篇4

上饒市自然環境優越,依山傍水,信江河貫穿市區,森林植被豐富,為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綠色”環境。

上饒市健身人工環境分析

1、全民路徑的配建選址

全民健身路徑點在居民小區、公園、街心花園、廣場等,便于群眾健身并且安全的場所興建.全民健身路徑場所選擇和器械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應與城市、社區、公園等建設規劃相配套,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要防止擾民現象的發生。上饒市區全民健身路徑點布局與配建情況如下:上饒市區全民健身路徑點的布局與配建位置主要為居民小區、公園、廣場、學校內和周邊及街道辦,其中居民小區所配建的路徑點數量最多。

在對全民健身路徑的所在位置是否方便您鍛煉的問題調查中,回答很方便的占10.2%,比較方便的占46.2%,不太方便的占43.6%。這表明,居民對健身路徑的便利情況持肯定態度,占到56.4%,表明主管單位在選址時是符合就近、便民要求的,也表明全民健身路徑實施條例起到了很強的指導作用。

在被問及全民健身路徑最為合理的安裝位置時,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小區、公園、學校內或周邊,分別為33.3%、19%、15.4%。調查結果顯示,小區所占比例最高,這同城市住宅建設的總體要求和規劃是相吻合的,反映出小區應是今后全民健身路徑安裝所選擇的重點。將調查結果與目前所配建的位置比較,發現我市布局基本符合群眾要求。

2、全民健身路徑的組織與管理現狀

2.1、全民健身路徑的組織活動情況

據調查發現,很多居民因未掌握使用方法,使用健身路徑只是出于游戲目的,不能很好的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并且由于使用全民健身路徑的單獨性與重要性,很難調動使用全民健身路徑的積極性,使得其社會效益的不到有效發揮。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方式改善這種局面。

2.2、全民健身路徑的管理現狀

調查中,認為應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來加強對全民健身路徑的管理的居民占到87.2%,表明群眾對現有的管理水平不滿意。反映出上饒市目前在對全民健身路徑的管理上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對使用全民健身路徑的鍛煉指導乏力,器材質量存在安全隱患,器材無人維修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主管部門認真的調查研究,聽取民意,并借鑒兄弟省市的一些經驗,來全面提高我市全民健身路徑的管理水平。在對全民健身路徑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進行調查時,居民的回答排列序位依次是領導不重視;缺乏足夠的資金;責、權、利不明確。

3、全民健身路徑的使用現狀

從居民利用健身器械活動的頻率來看,上饒市居民每周利用健身路徑鍛煉2次以上的占60.9%。通常情況下依次對全民健身路徑進行鍛煉持續的時間不超過30min(與社區健身路徑器械的個數有關),上饒市居民每次鍛煉持續30min以上的占54.8%,可見大多數居民在鍛煉過程中結合了其他形式的鍛煉,科學鍛煉意識增強。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的上饒市區居民對健身路徑鍛煉過程中練習時間、強度表現出無所謂,有36%的人注意自己鍛煉持續時間、練習強度,而有28.4%的人表示不注意。事實上全民健身路徑鍛煉和其他體育項目練習一樣,人們應依據自身條件(年齡、體質等)循序漸進地安排時間、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順序。數據也顯示了人們開始加強對健身路徑鍛煉時間、強度的注意度,既可避免安全事故,也可更科學、合理地鍛煉自身。

4、全民健身的指導現狀

對上饒市全民健身是否需要指導進行調查發現,有53.7%的居民認為不需要體育指導,需要指導的占28.3%,有18%持無所謂態度.對其分析的調查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部分群眾害怕增加經濟負擔;(2)部分群眾科學健身意識比較淡薄;(3)還有部分人認為作用不大;(4)一部分群眾的體育消費意識比較淡薄;(5)全民健身的宣傳不夠深入;(6)有相當一部分人還希望得到指導。

結論與建議

1、結論

上饒市城市居民對體育鍛煉的認識較為明確,由于年齡的差異,體育活動形式、活動內容的選擇上體現了較明顯的年齡特征;上饒市城市居民體育消費動機呈現多樣性,強身健體是居民參與體育消費的主要動力;上饒市城市居民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轉化為享受消費和發展消費;上饒市居民對全民健身路徑的認識在不斷提高,實施全民健身路徑后,居民每周的鍛煉次數有所增加,反映出“全民健身路徑”在改善群眾鍛煉條件、增強群眾健身意識、調動群眾健身熱情方面起到了作用;上饒市區居民對全民健身路徑的便利情況大都持肯定態度,不同年齡段人群中使用全民健身路徑的人數呈兩頭高,中間低的現象,應針對健身細分市場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開發,從而使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上饒市區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與社會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上饒市區發展全民健身路徑的資金來源渠道單一;上饒市健身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已具備較好優勢,良好人工環境建設需待進一步加強。

2、健身環境設計建議

全民健身路徑的前期規劃是全民健身路徑實施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上饒市應在選址、布局、器材的組合等方面遵循嚴格科學的步驟:,(1)確定當前全民健身路徑需達到的目的。(2)認真分析當前全民健身的環境。(3)制定全民健身路徑發展戰略;全民健身路徑各項管理活動法規化、制度化是全民健身運動的以展開的基本條件,也是全民健身工作得以實施的前提保證。上饒市應狠抓全民健身法規建設,真正形成依法制體,使市民健身權益得到進一步保障。應實行開門立法,建立立法聽證會制度,通過媒體公布法律法規草案,廣泛征求包括利益相關人員在內的社會各界的意見,充分吸納和體現民意;資金問題是制約全民健身路徑發展的一個瓶頸,由于上饒市的資金主要仍由政府提供,渠道過于單一,所得資金遠不能滿足居民健身鍛煉的需求。

這就需要我們一方面充分發揮社區組織的職能,拓寬集資融資渠道。主要可以采用合法渠道聯合辦體育,擴大媒體宣傳的社會影響,爭取更多企事業支持,鼓勵社區居民適當捐助和投資。另一方面,探索以市場方法解決問題的途徑。堅持投資主體多元化,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資本進入健身領域將會是全民健身發展的方向;社會體育指導員是促進我市全民健身運動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指導居民科學使用全民健身路徑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我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需要我們積極穩妥的進行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1)制定中長遠戰略,有計劃有步驟地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2)嚴格建立規范程序,提高社會體育隊伍建設質量。(3)重視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培訓,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基本素質。(4)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日常管理,充分發揮其作用。社區管理部門應結合社區健身器械每年組織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健身比賽,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健身路徑鍛煉的積極性,形成制度化,突出娛樂性、休閑性和健身性,推廣科學健身方法。政府及職能部門應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優勢,即以替代強化來促進城市居民的體育價值觀念,大力推動全民健身運動,促使居民形成以文化、健康、科學為主要特征的生活方式,真正使體育與自己的生活質量,與自己的生命價值的體現形成聯系得更加緊密。全面提高人們的體育素養,大力宣傳體育消費的社會與經濟效益轉變人們的消費觀念,隨著居民健康意識的增強,正確引導“花錢買健康”的觀念,為健康需要的滿足而進行投資,以促進人們的健康娛樂消費的欲望,從而不斷引發體育消費的行為。

篇5

關鍵詞: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模式;路徑

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全民建設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基于此,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建立充足的體育健身場地,并提供足夠的設施以,提高全民健身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還應根據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習慣的不同逐漸實現我國不同地區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均等化。使得全民健身實至名歸,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一、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模式

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依靠于政府對于公共資源的利用。因此,其實現模式為公共財政和公共服務兩種。其中,公共財政水平是政府能力的體現,對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具有支配性作用。其核心內容是實現國內人均財政收入均等化。公共服務供給模式通過直接的健身器材和設施供給實現公共體育的均等化。其具體內容包括實現公共服務的標準化模式是指中央和上級政府制定公共服務設備、設施和服務的統一標準, 并按標準進行公服務設施的統一化。各國經濟發展和體育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公共體育均等化模式的選擇上應具有差異。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應選擇最低標準的公平模式。該模式是在既定原則基礎上,通過經費保證與智能分工的結合為民眾提供均等化設施和體育服務體系。總之,我國全民建設過程中,服務均等化模式選擇最低標準模式具有可行性,符合我國地域發展差距大、全民體育觀的滲透程度不高等特點。

二、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路徑探索

基于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路徑應從中政府職能是實現和加強、公共服務意識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公共服務職能

全民健身公共體育隸屬于公共服務范疇,其主體為政府職能部門。在我國,傳統的政治觀念造成政府的服務意識淺薄,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缺失。隨著政治改革的進行,政府應意識到服務體系建立的重要性,擺正自身位置。致力于在社會中建立服務型政府。因此,為確保公共資源供給,政府應正確認識自身職能,以發揮其在全民健身均等化中的作用并致力于建立多元化的公共體育設施和體育項目,推動全面健身的發展。

(二)確立均等化服務內容標準

“均等化”全民健身模式的形成其重要基礎在于民眾如何認識“均等化”標準,政府如何將標準化的“均等化”服務提供給民眾。在最低標準模式下,均等化服務內容標準應以民眾的公共需求為基礎,充分考慮到經濟發展能力需求。為促進全民體育健身,在社區及農村成立小康體育村,提供完善的、免費的體育器材。針對社會團體開放體育場館,盡量提供均等化的體育場館面積,并根據當地民眾需求進行適當調整。

(三)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發展

城鄉經濟發展差異大是我國經濟的主要特點,這一特點使公共服務體系均等化發展受阻。因此,實現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根本途徑在于縮小城鄉經濟差距,尤其是各地區體育發展差距。政府應為發展地區施用一定的經濟輔助,但要在城鄉公平、經濟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以免出現不合理現象,對公共體育全民化的實施產生消極影響。對于我國來說,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最終途徑在于提高公共體育的地位和作用,使公民獲得切身利益,促進全民體育的發展。當然,城鄉經濟發展的不統一現象在我國具有長遠的歷史,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長期的過程,是民眾能獲得體育鍛煉的樂趣與體育資源共享的權利。

(四)逐漸完善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機制

公共體育是全民項目,應具有廣泛性特征,基于此,公共體育應致力于實現內容豐富、地域廣闊等特點,實現真正意義的無差別性。完善我國體育服務項目的機制需要相關人員將其均等化作為前提,并且了解均等化的具體目標及途徑。其中,其核心在于公共在體育資源的保障。相關部門要通過調查對公共資源需求進行分析,通過具體的評估方式促進公共資源的均等化,提高其利用率。對于政府部門來說,資金支出的合理性是其主要任務,確保資源的建立和利用,在此基礎上完善健身服務體系,資金轉移支付制度是目前政府部門的主要政策之一,其具體內容包括資金數額確認,根據地區經濟差別確保運行方式的合理性,并對相關措施予以完善,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的實現,促進全民體育健身,提高國民素質。

三、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全民健身不僅成為一種口號,而且成為一種受民眾歡迎的鍛煉模式。全民健身有利于提高民眾的身體素質,但在一些地區,受限于經濟發展和觀念問題,體育發展水平具有不均等性,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眾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因此,為實現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均等化,首先轉變公共服務職能,加強政府部門對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干預作用。縮小城鄉經濟差距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辦法。總之,民眾對于體育的認識已經轉變為個人權利訴求階段,實現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使民眾的權利,具有必然性。文章分析了我國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均等化的建立過程,旨在提高我國民眾對公共體育鍛煉的認識,提高公共體育鍛煉的積極作用。(作者單位:華東交大通大學)

參考文獻:

[1] 黃繼珍.資本視角下的農村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5).

篇6

前言

國家體育事業最初發起于民間,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國家逐漸采取政策、資金等各種措施來鼓勵這項事業的發展,從而將其上升到國家的層面。現階段世界各國在對體驗運動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相關管理機制已經形成較強的系統。體育事業的發展不僅迎合了人們對精神和素養方面的追求,同時促使投資價值和社會價值在體驗健身市場當中得以充分的體現,在有效促使公共事業和經濟效益進行了融合的基礎上,對國民經濟以及人民的身心健康都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加強體育俱樂部對全民健康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體育俱樂部對全民健康作用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展開了對大眾體育的追求,各種新型的運動方式得以產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在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選擇的活動項目也隨之增加,各種項目都呈現出自身的特點。在全民健康的過程中,體育俱樂部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一)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人們在積極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過程中,能夠自由選擇的項目較多,其中部分項目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夠完成,還有部分項目僅需要幾人就能夠實現;部分項目在運行過程中,參與者需要掌握復雜的專業技能,因此對年齡存在一定限制,年齡過大和過小都不適于參加;而還有部分體育項目是專門針對兒童、女性而開展的等。由此可見,現階段全民健身過程中擁有多種多樣的體育項目,在對體育俱樂部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各個階層的體育運動愛好者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得到相對專業的技術指導,該俱樂部運行過程中,對運動愛好者的年齡、性別等限制性較低,多數體育項目都是針對全民健身而開展的,不僅能夠滿足不同體育愛好者的不同需求,還能夠為人們的健身提供便利。

(二)有助于人們因地制宜展開體育鍛煉

現階段,盡管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發展速度加快,與之相適應的全民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卻呈現出嚴重的滯后性,而且普通群眾在健身的過程中,通常不會選擇高消費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新時期在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過程中,應努力實現因地制宜,創造條件為不同層次的體育愛好者參與健身活動提供便利。據有效數據顯示,我國選擇路邊健身的人群高達40%,還有部分體育愛好者會選擇在室內和公園中完成健身活動,只有極少數人會選擇通過高消費的方式進行體育鍛煉。體育俱樂部的產生和有效應用,能夠在為人民健身提供便利的基礎上,節約成本。同時,廣泛性和適應性強等是我國體育俱樂部的主要特點,其運行過程中,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以及地形等特點,有針對性的為人民群眾提供鍛煉的空間和場所,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鍛煉,都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滿足人民群粽參與體育鍛煉的多種需求。

(三)豐富了全民健身活動的內容

在體育俱樂部開展的過程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豐富了全民健身活動的內容,將更多的選擇性和可能性提供給參與健身的人民群眾。現階段,多樣化已經成為體育運動形式的主要特點,在這種情況下,體育俱樂部將較多的運動方式提供給人民群眾,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同時也有助于人民身心健康。現階段,體育俱樂部運行過程中,能夠舉辦武術、太極以及氣功等多項活動,盡管此類體育項目在開展的過程中存在互動性較弱的特點,無法滿足人民參與全民建設的娛樂需求,而在對體育俱樂部進行應用的過程中,該俱樂部能夠為人民群眾舉辦和組織各種活動,引導周邊居民參與集體活動,從而提升體育項目的趣味性,極大的豐富了全民健身活動的內容。

二、我國體育俱樂部促進全民健康中存在的問題

(一)運營模式簡單

據有效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我國多數體育俱樂部在經營過程中,都存在體育活動項目較少的現象,同時,重復建設現象在我國體育俱樂部之間廣泛存在,包括類似的經營項目和經營模式等,甚至還存在國家、社區和區街相同的俱樂部經營模式和項目。

首先,體育俱樂部運行過程中,必須對各種運動設施的利用率進行充分的考慮,然而,由于資金來源不足,導致單一運動器材特點的產生,因此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對居民的吸引力;其次,培養俱樂部客戶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缺陷。俱樂部成員通常情況下以中年群體為主,同時其擁有一定固定收入,這些客戶成為體育俱樂部運行過程中的主要客戶,然而,俱樂部卻沒有針對老年和青少年群體制定有針對性的健身項目,重視技能訓練、忽視健身全面性的現象廣泛存在,加上較少的配套服務,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全民健康發展,違背了全民健身的宗旨;最后,現階段,辦卡消費成為體育俱樂部運行過程中的主要模式,這種消費模式對隨機消費和單次消費產生了忽視,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人數,導致全民體育健身市場基礎被削弱。

(二)忽視社區體驗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民健身運動飛速發展的過程中,社區體育文化的廣泛傳播是關鍵基礎。而人民群眾在積極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的過程中,以社區為單位逐漸形成的習慣和特點就是社區體育文化。由此可見,在對社區體育文化進行構建的過程中,有助于體育活動的普及和廣泛傳播。

現階段,體育文化、體育品牌以及科學的管理等方面的缺失是制約我國體育健身俱樂部長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其主要體現在:沒有及時有效的創新服務內容,在對健身器材以及必要的場地進行出租的過程中,服務質量下降;日常經營過程中,主要針對高收入人群制定服務內容和措施,削弱了參與全民健康活動人群的積極性;同時,多數體育俱樂部在運行過程中,過于注重為參與健身的人群提供專業性較強的服務,而忽視了消費者在這一過程中希望獲取的娛樂和休閑因素,因此在對各種集體體育活動進行組織的過程中,嚴重缺乏溝通和交流環節。

現階段,我國為了促進全民健康,積極制定并落實了全民健身綱要,在這一綱要的指導下,我國將會擁有越來越多的人群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體育俱樂部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然而,我國多數體育俱樂部的經營管理者,在經營理念上存在一定缺陷,無法對市場需求以及市場意識進行充分的判斷,導致俱樂部的發展跟不上時展的需求,這種現象不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體育俱樂部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不利于我國全民健康目標的實現。

三、解決我國體育俱樂部促進全民健康問題的措施

(一)增加對差異化營銷戰略的應用

現階段,我國各地的體育俱樂部在日常經營過程中,要想為全面健康做出重要的貢獻,并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必須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對經濟發展的態勢進行充分的掌握,各級政府以及當地的主管部門也應當給予體育俱樂部發展過程中一定程度的制度和資金支持,將該主體在市場經濟中的運營潛力充分的發揮出來,促使其對差異化的營銷策略進行充分的應用,在對不同健身愛好者的差異化需求進行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提升市場細分的科學性,從而明確自身在市場經營中的地位[8]。同時,還應當在這一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對自身經營范圍進行拓展,努力開設各種全新的服務項目,凸顯自身的特色,從而滿足不同健身群體的需求。

例如,在體育俱樂部中,定期購進先進的健身器材、為有需求的健身人員有針對性的提供專項服務等。在提升自身服務能力的基礎上,能夠有效吸引人民群眾的注意力,從而對提升地區參與全民健身的積極性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增加對社區體育文化的重視

近年來,體育鍛煉、促進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逐漸深入人心,在我國全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背景下,現階段我國體育俱樂部在經營過程中,要想將自身的促進全民健康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必須及時轉變傳統經營理念,增加對社區體育文化的重視。體育健身鍛煉理念的形成,是體育文化形成的基礎,同時這一理念也引領者體育新文化、新的消費觀念的形成和發展。當社區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開始意識到體育鍛煉的時尚性和先進性,就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而社區整體生活中將存在體育健身這一重要的成分,為社區整體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社區體育文化的形成和廣泛傳播,有利于我國整體體育文化的形成和傳播,在這種情況下,將有效開拓大眾體育健身市場。正因為如此,現階段我國在積極促進體育俱樂部發展的過程中,應注重促進社區體育俱樂部的建設,從而為帶動社區體育文化和全國體育文化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近年來,為了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為更多的體育愛好者進行服務、并促進我國全面健康的發展,“麗景體育俱樂部”在多年來的發展中開始增加對客戶消費習慣以及體育市場前景的深入分析,通過數據庫服務模型的有效建立,在日常經營過程中,有效提升了自身服務的針對性。

例如,其在進行球類健身項目的構建過程中,不斷創新的運行模式,通過數據分析,“麗景體育俱樂部”發現,自身在經營過程中,最受歡迎的球類項目為badminton,即羽毛球。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滿足更多羽毛球愛好者的需求,其經營過程中,增加開設了18個場地,但是在一年的經營過程中發現,其中80%以上的時間,僅有12個場地處于運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麗景體育俱樂部”開始調整場地開放時間,在滿足體育愛好者需求的基礎上,節約了運行成本。同時,在日常運行過程中,還適當的舉辦了各種羽毛球項目比賽,有效吸引力社區的居民,例如,在男子單打、雙打等比賽中,激烈的比賽氣氛,迎來了社區居民的關注,同時也對體育俱樂部進行了宣傳,在這種情況下,不僅體育俱樂部將迎來更多的客戶,同時也對全民健康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四、結束語

篇7

關鍵詞:新建體育館;群眾體育;現狀;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國家開始發展體育事業來促進人民身體健康,近些年來,各地方都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的重修或改建,同時對體育設施進行完善,從而來滿足群眾對體育鍛煉的要求。體育場館是體育領域的基礎設施,不僅為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發展體育產業的載體和物質基礎,為建設體育強縣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和縣新建體育館。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已掌握的文獻,查找相關書籍、期刊、學術報告、學術會議論文、科技檔案等的研究成果和有關文件,研究發展的有關史料,并通過因特網收集大量的相關信息和資料。

(2)調查法:本研究準備去和縣新體育場進行實地的調查和到和縣體育局查找新建體育場建成后開展的群眾體育活動和承辦的體育比賽。

(3)數理統計法:通過數理分析對收集的資料、信息進行整理、計算,從而得出科學結論。

(4)邏輯分析法:在研究過程中采用歸納、演繹、類比、綜合分析等邏輯方法,對取得的數據進行較深入的探討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和縣新建體育場館現狀調查

新建體育場館的概況: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和縣全民健身中心位于和縣城北新區,依傍新一中而建,環境優美,是一塊理想的生態運動場地。總投資3000萬,總占地115畝,其中核心建筑體育館為4層建筑,占地面積4623平方米,建筑面積12068平方米,內設3198個座位。核心體育館內包括辦公室、籃球訓練館、綜合訓練館等一系列配套設施。全民健身中心室外采用全開放式供公眾健身鍛煉,館內大部分對公眾開放,可以承辦球類、武術等大小型比賽。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出群眾對新體育館的設施設備地理位置是肯定的,新體育館設施設備對促進全縣體育事業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2.新建體育場館對和縣群眾體育發展促進情況調查

(1)群眾體育活動開展情況調查。我縣體育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兩端高中間低的“馬鞍形”分布。由此,體育館要針對中間人群來參與體育鍛煉的宣傳,更好地推動全縣全民健身服務,而且群眾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時候更傾向于對抗性小、運動強度適中、對身體條件沒有過高要求的運動項目。因此,體育場在管理中要充分考慮鍛煉群眾的特點,合理地安排場地,更好地為群眾鍛煉服務。

(2)群眾體育鍛煉情況調查。群眾參加體育活動鍛煉次數的規律還不是很固定,一周只是偶爾無規律參加的占到了44.3%,而能一周3次及以上參加鍛煉的群眾卻只占到10.9%。在這方面,我們體育場應該加強宣傳,并給予一定的健身方法指導。

3.新建體育場對承辦大型體育比賽情況調查

對體育新體育場進行實地調查與訪談得出,新體育館建成后相繼承辦全國性比賽1次,即全國摔跤錦標賽。全省性比賽1次,安徽省城市爭霸賽。全縣性比賽數次,即和縣“久工建業杯”籃球比賽等。從調查訪談的結果可以看出新體育館建成后為我縣承辦省級以上體育比賽提供更多的機會,對全縣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結論

本文和縣新建體育場館促進全縣體育事業發展調查,結果表明限制體育館促進全縣體育事業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體育場館開放的情況及體育場館的管理制度,開展群眾體育培訓輔導情況、缺少專門的體育健身指導人員、全民健身的宣傳不足等原因。建議有關部門通力協作,加大全民健身資金投入,加強全民健身的宣傳力度,制定體育場館完善管理制度來解決限制全縣體育事業發展問題。

四、對策與建議

1.轉變觀念,認識體育場館全面開放的重要性

體育場館對群眾全面開放所帶來的社會效益遠遠超出體育場館自身的價值,所以要認識到體育場館全面開放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新體育館中的設施滿足群眾健身需求,提高全縣群眾的身體素質,推動全民健身積極地發展。

2.完善場館管理制度

新體育館應該逐步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如開放方式、開放時間、收費制度、財務制度、安全保衛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步調一致,使體育場館能夠更好地運行。

3.加強全民健身宣傳和開展群眾體育的培訓輔導

體育場館通過承辦大型體育比賽來和開展體育運動培訓輔導來宣傳全民健身,從而提高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

參考文獻:

[1]裘榮.對公共體育場館建設、經營和管理模式的探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6.

篇8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健身氣功的健身機理進行探討,在多方面論述了健身氣功對全民健身中起到的健身養生作用,積極促進健身氣功在新時代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 健身氣功 健身機理 措施

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的愿望古人亦有之,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一愿望予以強烈。為了更好的提升人們的體質,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建設計劃綱要》,力爭讓人們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讓人們擁有健康的體魄。健身氣功便是在此基礎上萌生出來的。其具有極為廣泛的群眾基礎,不同于競技體育一般擁有較為高難度的技術要求,并且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和作用。正是因為其所具有的特點,讓健身氣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關注,探究健身氣功的健身原理,讓其發揮更大的功效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

一、健身氣功的健身機理

(一)傳統醫學在健身氣功健身機理

在傳統中醫文學中,人體的精神狀態可以以元氣來判斷,氣是人體基本的物質基礎,健身氣功的鍛煉機理及其重視培養人體的元氣,圍繞腰部為中心通過鍛煉呼吸、意守丹田,使人元氣充足,精氣神極佳。健身氣功運用陰陽平和的規律來指導健身,靜為陰,動為陽,蓄力為陰,發力為陽,一陰一陽是為互補,不斷調整姿勢、整理呼吸,達到平衡陰陽的狀態,可有效的提高練功效果。

健身氣功可有效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健身氣功中不少動作可以起到加強經氣的流通的效果,以意念引導靜脈中氣血運行,促進經脈中氣血流動,保證氣血充盈、旺盛,促進體魄強健。

傳統醫學在健身氣功健身機理還包括調和氣血和調理臟腑。所謂“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表明了氣血對于健康的重要性。練功過程中,以腰部命門為主,加強臟腑活動能力保證臟腑元氣充足。健身氣功在靜養時,培養元氣、調和氣血和臟腑,可加強對身體的滋潤作用。

(二)現代醫學在健身氣功健身機理

健身氣功使用時,可以有效提高人的肌肉協調能力,增強人的柔韌性,提高整體身體平衡能力,并達到增強身體機能的作用。同時通過對健身氣功的練習可以有效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增強細胞活性,增強人體免疫能力,改善人體體制,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和增強性激素的能力。和傳統健身方式亦相似的是,通過健身氣功的使用和鍛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注意力能力,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健身氣功在全民健身中推廣的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

健身氣功作為我國寶貴文化遺產在健身人群中極受歡迎,健身氣功不僅具有增強體質、溫養筋骨、鍛煉關節的養生功效,更具有如提神、益氣、通經絡、運氣血、調臟腑等醫療功效,同時游客一定程度上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是一種對人身體健康極其有益的健身活動,促進人體的全面健康發展。

在全民健身活動中健身氣功仍屬于一種新型的健身項目,人們對于健身氣功的健身養生功效了解還很片面,為了促進人們身體健康的全面發展,應針對健身氣功加大宣傳,可以通過健身操比賽、健身氣功功展示、氣功文化宣傳,利用各類期刊雜志和學術會議加大健身氣功文化交流等方式對健身氣功進行有效的宣傳,從而加大健身氣功活動的推廣和普及。

(二)注重輔導員培訓

在健身氣功的推廣過程中少不了社會輔導員的教導,輔導員自身具備高超的氣功技術水平和足夠的文化內涵是吸引人們對健身氣功關注的主要方法。要求輔導員可以將傳統中國文化中的養生理論與現代健身知識結合在一起,更高效的提高人們對于健身養生館文化知識的學習、了解,幫助規范初學者在健身氣功上的技術動作。一個好的健身氣功輔導員對于氣功的宣傳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一定要注重輔導員的培訓。

(三)普及和提高并進

全民健身與健身氣功都是以保護人的健康,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為主要目的,全民普及健身文化勢在必行,健身氣功要在推廣及普及功法的同時,強化理論研究,以健身養生、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為宗旨,進一步進行科學化的推廣和合理的普及,使健身氣功能在全民健身的新時機下迅速發展起來。

(四)不要忽視了對健身氣功的提高

作為健身項目,要以發展作為長遠目標,不斷的改進和發現新的養生技術動作,加強創造新功法的編制,以適應不同的健身人群,使其更好適應比賽的競爭性、欣賞性。普及健身氣功以提高奠定其在人群中的基礎,通過不斷提高健身氣功的功法和技術動作,普及和提高并進,兩者相互結合才可以更好的促進健身氣功的發展,使健身氣功可以更好的給全民帶來實惠。

二、結語

我國養生運動項目眾多,健身氣功可謂首當其沖,功效最為明顯的運動之一,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夠發揮更大的文化傳承目的。因此,相關人員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對其進行不斷的宣傳,讓健身氣功在民間得以流傳,讓健身氣功為人們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基金項目 包頭市科技計劃項目“科普和科技培訓專項-太極拳和健身氣功科學普及路徑拓展的科普活動”項目編號:2015S2006-17;體育局“創建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動和精品展示”項目;包頭市科技計劃項目“包頭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全民健身背景下健身氣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4S2004-2-16 ;

參考文獻:

[1] 陳默.淺談健身氣功在全民健身中的價值[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14,01:58-60.

篇9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北京市大眾體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大眾健身活動日益普及,體育組織化程度大幅提高。2013年止,北京市級體育社團84個,區縣級體育社團、俱樂部334個,區縣覆蓋率100%,各級各類全民健身團隊達到6 645個[1],為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能夠滿足群眾的歸屬感,豐富群眾的業余生活,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為了完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促進基層體育組織更好地發展,提高體育公共服務效率,有效激發民眾的健身熱情,本研究針對北京市街道(鄉鎮)層級的體育社會組織進行調查, 掌握社區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的基本情況,了解社區體育社會組織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今后北京市體育社會組織管理與服務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支撐和決策依據。

1研究內容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4個方面。首先,通過問卷調查,了解現有街道(鄉鎮)層級的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和管理的基本情況;第二,通過實地觀察和訪談,進行個案研究,總結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的特點;第三,通過調查發現現階段街道(鄉鎮)體育社會組織遇到的困難;第四,提出今后的改進建議。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運用現代信息科學技術手段,查閱體育社會組織相關研究成果,為本研究的調查和論證奠定基礎。

2.2問卷調查法

運用特爾菲法確定街道(鄉鎮)體育社會組織基本情況調查問卷。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在東城區等16個區縣中隨機抽取100個街道(鄉鎮),在北京市體育局群體處和區縣體育局的配合下,對100個街道(鄉鎮)的管理者發放問卷進行調查。

2.3邏輯分析法

根據相關研究成果等文獻資料,以及訪談和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邏輯分析,提出發展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對策建議。

3北京市街道(鄉鎮)體育社會組織現狀

3.1現有本級體育社會組織的基本情況

街道(鄉鎮)層級的體育社會組織是我國最基層的民間組織,是群眾體育發展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隨著國家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戰略的提出,體育部門也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公共體育服務構建戰略。在構建多元化的體育服務體系過程中,基層社區各種類型的體育組織既是基層群眾性體育活動的組織者與發動者,同時還是多元化體育服務的生產者與提供者,基層社區各種類型的體育組織是多元化體育服務生產與提供的重要力量。北京市基層社區體育組織在《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之后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社區居民自發建立與行政主導建立的體育社會組織不斷增加。通過問卷調查,被調查的100個街道(鄉鎮)中現有本級體育社會組織436個,每個街道(鄉鎮)體育社會組織的均數為4.4個。

調查結果顯示,街道(鄉鎮)現有體育社會組織名稱不盡相同。主要是社區體育協會、全民健身協會、文體協會、社區老年人體育協會、鄉鎮農民體育協會、單項運動項目協會等。其中:單項運動協會最多;其次是街道、鄉鎮體育協會、農民體育協會、社區體育協會;第三是全民健身協會;第四是老年人體育協會;第五是文體協會。

關于體育社會組織在街道(鄉鎮)備案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在100個街道(鄉鎮) 中,只有29個街道(鄉鎮)進行了備案,進行備案的街道(鄉鎮)不到1/3。沒有備案的原因主要是街道(鄉鎮)所管轄的工作比較繁雜,負責體育工作的管理者缺乏,而且群體工作的管理者多是身兼數職。管理者對備案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另外,一些基層社區的體育健身團隊,組織條件比較薄弱,活動時有時無,還沒有形成穩定的組織。

體育健身團隊是組織基層群眾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重要形式,也成為政府管理和服務大眾體育健身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健身團隊活動時間、地點相對不固定,分布不集中,發展不穩定,管理部門在準確掌握團隊信息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難。目前每個街道(鄉鎮)體育健身團隊平均20.6個。

研究表明,目前由于健身團隊的活動項目和活動場地等環節的差異,健身團隊規模不一。由于城區的活動場地較緊張,大多數的健身團隊規模不大,其中20人以內及21~40人的團隊所占比重最大,絕大部分健身團隊都只有一個固定的活動地點,擁有3個活動地點以上的健身團隊數量極少。在健身團隊活動地點的類型上,大多數健身團隊主要在廣場、社區空地上開展健身活動,還有小部分在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的室內或室外場地開展健身活動。多數團隊在活動項目安排上以健身操舞為主,健身秧歌、太極拳、太極劍、氣功也較為普及。此外,近年來,踢毽子、跳繩、健步走、跑步等活動的參與率也有所提高。從活動頻率上來看,大多數健身團隊每天都能堅持開展活動。健身團隊活動開展的時間集中在早上9點以前,晚上7點以后,在上午和下午開展活動的健身團隊數量較少。晚上開展最多的活動項目是健身操舞和健身秧歌[2]。

3.2街道(鄉鎮)體育社會組織的管理扶持情況

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無論是居民自發建立還是行政主導建立,都離不開街道(鄉鎮)體育工作者的宣傳與扶持。發展體育社會組織也是街道(鄉鎮)作為政府派出機構的重要職責;但是,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街道(鄉鎮)的專職體育管理者數量少,100個街道鄉鎮中只有104人,兼職人員和外聘人員共有538人(見表1)。其中,沒有專職體育工作人員的街道(鄉鎮)35個,占調查樣本的1/3。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管理體制改革和精簡機構,作為政府派出機構的街道(鄉鎮)辦事處的人員編制有限,專職體育管理者少,需要兼職管理其他業務;另一方面,隨著人們健身意識的提高,街道和社區大眾健身活動開展得越來越頻繁,比賽、表演等交流活動增加。如何滿足大眾越來越多元化的體育健身需求,基層大眾體育組織和管理工作增加,造成管理者不足。

對體育社會組織建設重要性認識的調查結果顯示:街道(鄉鎮) 管理者對體育社會組織的重要性的認識基本一致,認為重要以上程度的占絕對多數(見表2、表3);但是,有37%的管理者認為,目前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的限制較多,制度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政策支持和管理是體育社會組織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9%的街道(鄉鎮)有體育社會組織的扶持與管理政策,而71%的街道(鄉鎮)沒有。現有扶持與管理政策主要有6種類型(見表4)。

調查結果顯示,在扶持體育社會組織發展中,有57個街道(鄉鎮)每年有從3 000元到70萬元金額不等的扶助資金,其中扶持金額每年在3 000元到10萬元之間的最多,占75.4%。而43%的街道(鄉鎮)完全沒有扶持資金。

在街道(鄉鎮)體育社會組織扶持方式的調查結果顯示,扶持方式排序見表5:資金支持占91.2%,提供辦公場所占65.7%,提供固定活動場所占41.1%,提供優惠和支持政策占27.6%,提供培訓機會占31.8%,協助各體育社會組織進行活動宣傳占22.8%。

對具體每一種扶持方式街道(鄉鎮)是否給予了具體扶持的調查結果顯示:提供了資金的街道占57%,提供了辦公場所的占35%,提供了固定活動場所的占73%;提供優惠政策支持的占29%,提供了培訓機會的占66%,協助各體育社會組織進行活動宣傳的占50%。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街道(鄉鎮)體育社會組織是反映基層群眾體育健身需求,提供體育健身服務,貫徹政府群眾體育發展方針,實現體育發展目標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基層街道(鄉鎮)體育社會組織還處于建設發展的初級階段,街道(鄉鎮)層級的體育組織主要是單項體育項目協會、社區體育協會等。草根類體育健身團隊是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主力軍。

2)各街道(鄉鎮)的管理者對建設本級體育社會組織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認識,并對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揮的作用給予肯定。在扶持方面,主要采取了資金支持、提供辦公場所、提供固定活動場所、提供優惠政策、提供培訓機會、協助各體育社會組織進行活動宣傳等方式。其中,提供固定活動場所占第1位,提供培訓機會占第2位,第3位是資金支持,第4位是協助各體育社會組織進行活動宣傳。

3)街道(鄉鎮) 層級體育社會組織在北京市全民健身活動開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組織管理相對松散,備案率不高;管理人員不足,各組織之間缺乏溝通;組織資源有限,政策支持不夠是影響基層體育社會組織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

4)街道(鄉鎮)體育社會組織發展中還存在著資金不足、缺乏場地設施、缺乏組織管理人員、規章制度建設不健全等,組織條件不足、管理松散等嚴重影響體育社會組織穩定發展。

4.2建議

1)逐步完善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網絡體系建設, 建立由街道行政部門、街道社區體育協會、社區文體中心或社區體育俱樂部、健身團隊形成四位一體的組織建設架構。

2)注重體育場地建設和管理與體育組織建設之間的內在機制,將體育健身場地建設和管理與發展體育社會組織結合起來。

3)通過稅收減免與慈善捐贈扣除等手段支持非政府組織發展,制訂優惠政策,為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拓展空間。

篇10

關鍵詞: 社會體育;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7-0157-02

1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現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我國社會體育已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體育社會團體為線,以基層體育指導站、活動點為點的點線結合、覆蓋面廣的社會化的群眾體育組織網絡,群眾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社會體育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社會文明、健康、科學的重要標志之一。它關系到人民體質的增強、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現代生產方式和人文環境等客觀條件都會對體育活動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其中包括體育的性質、內容、范圍、結構、對象及時空關系等對象。

1.1 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

1.1.1 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結構偏大,文化層次偏低通過2004-2005年對西安社體指導員隊伍現狀調查中抽樣調研顯示,除少量街道社區文教干部外,絕大部分是離退休人員和下崗職工,其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34歲,平均57歲。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大專以上學歷占7.3%,高中占45.6%,初中占39.4%,初中以下占7.7%。其中16.2%的人參加過1—2次業務進修, 33.8%的人能經常運用計算機上網了解體育信息、學習專業知識,至少有50%的人由于學歷文化層次偏低及體育專業知識缺乏,徒有虛名。[10]

1.1.2 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數量有待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是開展群眾體育工作的主力軍,是我國進行全民健身活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截止2004年底,全國已有各級各類社會體育指導員43萬多人,與總人口的比例為1:3455,與1999年相比翻了一番。但是按照《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提出的到21世紀全國城市和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配備要求,以現有全國體育人口的比例和鄉鎮計算,全國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尚需增加3~5倍。若按日本全國平均每2000人中有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計算,2010年我國應有社會體育指導員70萬人左右,社會體育指導員數量差距較大。現階段我國的社會體育指導人員大多數是體育愛好者,僅憑自身的興趣去了解體育健身指導知識,沒有專業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持,大量的健身指導者只是憑借愛好對健身者進些指導,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和考核,而大量的經過認證的專業人員去沒有與社區聯系,無法進些指導,滿足不了社區鍛煉人群的需求。

1.1.3 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方式單一我國指導員培訓課程使用的是同一套教材,主要是專業理論的培訓占大部分,而且培訓課程在專業技術指導方面操作比重偏小,以致培訓的作用和區分度不大。第二,等級差別不明顯。即使是同一級別,因為個人業務水平的高低,指導能力也難免有差別。不同等級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很難對其實踐水平進行綜合的評價。第三,指導員的類型單一。現有指導員的水平很難針對社區內不同人群采取分類指導,現階段培養出的都是全項目指導的社會體育指導員。

1.1.4 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率低,效果一般目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率較低,指導效果一般,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指導員隊伍中相關部門領導干部人數比例偏大并級別相對較高。這一部分人多數沒有精力和時間對基層進行指導,有的只參與管理服務。基層的活動大部分還是自娛自樂,還沒有體會到運動效果有升華的感覺,較之學校體育的課外自由活動相似。

2發展對策

2.1 深化改革要深化體育管理體制改革,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以全民健身組織創新為保障開展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為核心內容,形成政府宏觀管理,部門積極推動社會各界參與、市場調節運作的全民健身工作新格局,建立全民健身良性運行機制,推動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在“人人運動”計劃硬件建設和軟件管理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和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推進重點項目的建設和管理。

2.2 加強領導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全民健身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全民健身領導機構的作用,落實組織責任制,要加大全民健身的財政投入,將體育基本建設列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有關職能部門要明確職責,協調配合一切推進“人人運動”計劃的實施,做到思想到位,領導到位。

2.3 廣泛宣傳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特點優勢,開展各項公益宣傳,知識普及、新聞報道和專題討論,廣泛宣傳全民健身計劃,增強廣大市民的科學健身意識,營造全民健身的氛圍,同時,建立群眾體育運動專業網絡。提供咨詢服務,促進全民健身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發展。

2.4 制定政策各有關部門要制定相關支撐性政策,作為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社會制度保障,制定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鼓勵政策公共體育均給享受國家規定的稅收減免政策,并鼓勵向社會開放。

2.5 依法管理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進一步規范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職責,做好保障工作,切實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各國體育法》并加強執法和監督檢查,要建立有效的內外監督機制,加強監管,推進全民健身法制化進程,提高法治水平,搞好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長效管理。

2.6 強化政府宏觀管理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與各級地方政府群眾體育主管部門主要任務是:制定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政策法規,確定培訓課程和考試標準,對培訓機構以及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資格認定,對社會體育指導員推薦。

2.7 加強管理部門具體培訓方法我國國家級和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采取的集中培訓方式,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和各省市、自治區體委委托體育院校舉辦各種培訓班,二級和三級采取自學與統一考試結合方式,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時數為80學時,一級為60學時,標準學時為45分鐘,二級和三級采取自學與統一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靠前組織不少于20學時的輔導。

3結論

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現狀離實際目標遠遠不夠,所存在的問題主要存在于管理部門具體培訓方法不夠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結構趨向于老齡化,沒有層次分化,文化程度偏低,學習過體育專業的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比例更低,經營性體育健身娛樂中心社會體育指導員需求量低。現階段完善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對策是強化政府的宏觀管理,深化改革,加強領導,廣泛宣傳,制定政策,依法管理,加強管理部門具體培訓方法。

參考文獻:

[1]國家體委信息所.國外體育動態[M].北京: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研究所出版社,1998.

[2]現行體育法規匯編.《現行體育法規匯編1997-1999》[C].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3]國家體委研究組.《2005年中國的體育》專題報告[R].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4]國家體委.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草案)1992.

[5]王幸平.高校體育與上海體育指導員[J].體育學刊,1996,(3):60.

[6]方志軍.等從日本社會體育指導培訓體制論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J].體育學刊,1996,(3):15-17.

[7]我國不同階層人口體育需求程度的調查和研究[EB].省略 2004-3-15.

[8]許川閩.完善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體制對策論[J].體育學刊,1998,(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