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資源的方法和措施范文

時間:2023-12-15 17:53: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節約資源的方法和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節約資源的方法和措施

篇1

1 資源節約型林業企業的含義

資源節約型企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統一的概念。所謂節約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種領域中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措施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來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資源消耗、、更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資源節約型企業具有豐富的內涵。“節約”這兩個字包含雙重的含義,一是相對浪費而言的解釋;二是要求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資源、能源需求實行減量化,即盡可能用少的資源和能源或者利用可再生的資源創造相同的財富或者更多的財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種廢棄物,但是必須明確指出,節約并不一定就意味著控制成本而限制發展,而是要求企業徹底轉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進行深入的技術革新,走集約、持續、高效地利用資源的發展道路。

2 創建節約型林業企業的有效措施

2.1 加強相關法律的建設工作,建立節約資源的系統

因為資源節約型林業企業的管理方式與現階段其他林業企業的管理方式存在差異和沖突,而且還可能會對經濟效益造成不良的影響。為了企業的效益,不少林業企業都沒有參與資源節約型的改造工作。這使需要借助政府部門和法律的理論,指導和管理林業企業,運用強制性的方法介入。

在建立節約資源法律系統過程中,我國已經頒布了《森林法》等相關的法律文件,然而單純地依賴相關的法律規定無法滿足當前對于節約資源法律系統建設的需要。因此,我國還應該進一步的加強節約資源的法律系統工作,積極地發現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解決問題,建立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制,比如建立鼓勵與強制相結合的制度等。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來管理林業企業,主動借鑒國外成功創建法律系統的經驗,調控消耗資源較多的企業生產過程。與此同時,還應該頒布一些激勵型的法律規定,以此來激勵林業企業開展并運行資源節約型的操作模式。總而言之,在法律規定的支持下,資源節約型林業企業的創建才能夠更好地進行。

2.2 增強林業產業政策的指導性

考慮到我國現階段林業企業發展的特點和態勢,如果想要保證企業順利地進行轉型,需要堅持資源節約的運行方式和方法,還需要政府部門的指導和領導等。因此,我國不僅需要加強法律法規方面的建設,還需要頒布有關的政策來支持林業產業。林業產業的政策能夠促進企業有秩序地進步,運用較少的成本完成計劃的工作量,防止盲目和激烈的競爭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需要立足于經濟發展的整體特點和有序發展的層次,制定林業企業的工程計劃和產業政策,促進市場有秩序地進步。需要確定淘汰類、限制類和激勵類的工程項目,禁止發展污染程度大、高耗能以及浪費資源的產業,嚴格制止盲目的投資和質量低的反復建設工程;需要完善投資方面、上稅方面以及應用技術等方面的政策,大力支持耗能少、低排放、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高的林業產業,推動資源節約型林業企業的進步。

2.3 促進林業企業的自律,落實資源節約型的發展目標

資源節約型林業企業的創建過程中,法律的監督和政策支持工作都屬于輔的措施。只有林業企業內部加強自律,落實資源節約型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才能夠真正地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林業企業應該以節約資源和能源為工作核心,推動節約資源理念和先進管理方式的運用,加快企業的轉型進程。具體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形成完整、統一,具有權威性的資源節約管理部門

為了加強林業企業的資源節約工作。應該形成完整、統一,又具備權威性的資源節約管理部門。安排專業人員推動建設資源節約型林業企業。大型林業企業可以建立專門的一個獨立的公司級的能源部,全面負責能源生產和燃氣、蒸汽等能源介質的系統供需平衡,負責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及能源設備的日常運行維護。中小林業企業還可以成立資源節約管理中心,直接負責企業的能源信息動態管理和系統能源平衡調配,統一優化配置企業的內部能源,提高資源節約管理的效率。

(2)制定以節能、節材、節水為中心的全面節約資源戰略

每個林業企業必須從人力的使用,原材料和燃料的消耗,機器設備的利用,產品的數量、質量和效能,成本和利潤等方面,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產出。所以,節約、合理、高效利用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是推進集約型的全面節約資源戰略,創建資源節約型林業企業的核心問題。

(3)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

目前我國林業企業在生產資源利用效率和林業產品經濟效益方面的發展水平還相對較低,科技含量也較小,這對于資源節約型林業企業的創建是極為不利的。為此,林業企業應當積極引進先進工藝技術和科學管理理念,增添性能完善的現代化技機械設備,為資源節約管理提供必要基礎設施和技術支持。而對于林業產品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則可以通過三方面來實現。即加大代替木材的新型材料研究力度,以實現木材節約代用;提高木材保護技術水平,使木材的使用壽命更長,消耗量更小;提高次小薪材的利用效率,減緩大徑木材的市場供需矛盾,提高林業木材資源利用效率。

篇2

【關鍵詞】 制度創新;資源節約型社會;社會建設;制約因素

眾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物質保證。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經濟增長方式還相當粗放,許多資源已經不能自給,經濟增長的資源瓶頸愈益突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已刻不容緩。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保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我國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意義和作用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采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更大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是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1、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能有效緩解資源供需之間的矛盾

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不足,人均擁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41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l/4。人均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和4.5%。45種主要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目前又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能源資源的消耗強度高,消費規模不斷擴大,能源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經濟發展離不開資源的支撐,資源的承載能力也制約著經濟的發展,許多資源特別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其供給能力是有限的。我國的經濟今后還將以較快速度增長,資源短缺和經濟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將日益凸顯出來。要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就必須重視節約資源、有效利用資源,使有限的資源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2、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有利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必須有資源和環境作保障。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過量消耗資源,環境嚴重污染,生態嚴重破壞,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因此,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有利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3、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黨在新世紀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思想,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可持續發展實質就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資源的稀缺性要求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勢在必行。建設一個資源節約型社會,這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最好體現。

二、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面臨的制約因素

人類的經濟活動就是資源消耗活動,而這種經濟活動在很多情況下由于制度不合理以及人們節約觀念的淡薄等因素的影響,往往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因此,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就受到來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約。

1、觀念制約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廣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需求不斷增強,由于人們的節約意識薄弱,對浪費水、電等資源熟視無睹。有的人更是未把節約資源當回事,以致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浪費。教室里,“白晝燈”、“長明燈”習以為常;辦公室中,電腦顯示器、打印機、復印機,常年處于待機狀態。假定一臺顯示器或打印機的待機功耗為5瓦,如果每天待機10小時,按目前國內辦公用電腦、打印機的保有量,每年浪費電將達12億多度。水龍頭前,“嘩嘩”流淌的自來水被視而不見。目前,全國缺水城市達300多個,日缺水量1600萬噸以上,農業每年因灌溉水不足減產250多萬噸,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國農田灌溉水利用率僅為25%~4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20%~30%(發達國家高達70%~80%),單位產品用水量比發達國家高出5~10倍[1]。在餐飲業方面,中國餐桌浪費據估計一般都超過用餐額的10%,而且浪費程度與用餐的豪華程度或檔次正相關。據媒體報道,2004年,重慶市的餐桌浪費達13億元,陜西省僅2005年上半年的餐桌浪費就超過10億元,武漢市每日倒掉的剩飯菜就達500噸[2]。美國是資源大國,國民消費水平位居世界之首,但美國學生的課本卻是重復利用的,一本教科書至少要重復使用8次。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規模巨大,實力雄厚,但他們卻在辦公室里設立了“備用箱”和“再生箱”,只用過一面的紙張都放在備用箱中,兩面都用過的紙張則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國民對于資源的利用卻十分節約,而我國的國民對資源的利用卻是比較浪費。

2、制度制約

主要表現為:

(1)自然資源產權關系不清晰。我國的大多數自然資源在法律規定上屬于國家所有,但其使用權、收益權甚至處置權都極其模糊,如礦產資源在法律上是屬于國家所有,但其收益、處置權利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中的官員及其人緊密結合起來,把持了礦產資源的生產、經營活動,各經濟主體在生產活動過程中都以自身的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由于私人收益、私人成本與社會收益、社會成本不一致,這就導致大量礦產資源被“人”和“內部人”瘋狂掠奪使用,造成礦產資源“公地的悲劇”。

(2)資源價格不合理。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一直是計劃經濟時期“產品高價、原材料低價、資源無價”的價格體系,資源價格基本上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但這個價格卻只反映了資源的開發成本,遠遠沒有全面覆蓋資源耗減成本、環境破壞成本及完全生產成本,難以真實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和資源的稀缺程度,致使我國資源價格長期低于國際市場價格,缺乏對投資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激勵和約束作用,導致開采者普遍過度開采和破壞性開采,不僅浪費了寶貴的礦產資源,也形成了環境污染。

(3)節能制度存在缺陷。比如,沒有統一的政府機構能源消耗標準,沒有建立有效的能源體制報告制度,沒有節能考核獎懲制度,也就導致了沒有自覺節能的動力。另外,整個政府節能工作基礎薄弱,沒有相應的機構專門人員負責此項工作,也沒有相應的規劃和政策。

三、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制度創新

要從根本上改變上述局面,就必須進行制度創新。制度是有效配置資源的前提和基礎,好的制度能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1、建立明晰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

明晰自然資源的產權,是解決外部性問題、提高市場效率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在許多資源方面的產權不清,一方面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自然資源價格“失真”。另一方面會引發利益的糾紛。資源價格改革本質上還是相關各方利益調整的過程,產權不清,必然形成多頭利益所有者,難以形成相關的利益協調機制,影響未來經濟社會的健康運行。因此,強化國家作為自然資源所有者的主體地位,明晰資源所有者及其各級機構的權責邊界;完善自然資源使用權。我國資源公有,所有權不可能轉讓,但可通過使用權的流轉,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彌補所有權的缺憾。這就必須把資源的使用權從資源部門的行政權中剝離出來,建立資源使用權的初級配置市場,使資源的初次分配由資源部門的“設租、尋租”變為嚴格的市場化運作。在此基礎上,開放和完善資源二級市場,取消資源使用權的流轉限制,讓資源在市場上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從而實現資源的最有效利用。

2、加強節約資源的法規建設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需要每一人充分認識到節約資源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十分的重要意義。通過制定《清潔生產促進法》、《節約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礦產資源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使經濟主體自覺遵守這些規章制度,才能有效地處理資源節約社會中各種復雜的社會、經濟和生態關系,促進資源的有序、高效開發和利用,保障建設資源節約社會的目標、任務、計劃的順利實現。

3、建立以市場為主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作用,積極推進稀缺資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逐步建立科學的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和污染環境治理成本等完全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只有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資源價格,才會引導人們努力節約資源。資源的稀缺性必須通過市場供求反映為高價格,否則,企業沒有壓力來實施節能降耗,公眾也不會有節約資源的內在動力。只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的基礎性作用,發揮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杠桿作用,形成推動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的價格體系,才能有效調節企業和公眾的行為,促進資源節約。

4、完善資源節約的激勵約束機制

各級經貿、財政、稅務等部門要對企業積極引導和規范,大力發展節能、降耗、增效的高新技術產業,嚴格市場準入,建立項目審批制度,從源頭上杜絕高消耗、高污染的項目進入。同時,各級部門要切實落實國家節能、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有關優惠政策和措施,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開展資源節約的積極性。省市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要對資源節約共性技術及關鍵技術開發、重點示范和改造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各級政府要保證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的工作經費,支持節能監測中心等有關機構的設施建設和能力建設,增強監測手段,提高節能監測能力和水平。

5、加強資源節約宣傳

調動各種宣傳媒體,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讓人們充分認識到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全社會樹立節約意識,建設節約文化,倡導節約文明,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社會風尚。加強節約資源培訓工作,廣泛開展節約資源科普教育,使廣大群眾掌握節約資源的基本知識和方式、方法,把節約資源變成自己的自覺行為。

【注 釋】

[1] 李建平.資源節約的制度創新.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6(02).

[2] 參見2005.9.5.重慶晚報。董穎,楊曼.陋習積攢驚人浪費全國一年倒掉盛飯600億元,載2005.8.17市場報。胡蔓.每日倒掉剩飯菜600噸,武漢80家餐飲企業向浪費宣戰,載2005.8.17.湖北日報.

【參考文獻】

[1] 李俊然.論循環經濟的法制障礙與制度創新[J].河北法學,2005.23(10).

[2] 齊建國.制度創新:節約資源的最有效途徑[N].光明日報,2006-8-17.

[3] 曹建海.中國城市土地高效利用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2.

[4] 李健.建立節約型社會制度建設最重要[N].陜西日報,2005-11-9.

[5] 侯云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N].經濟日報,2005-11-9.

篇3

一、提高認識,增強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的急迫感

我省是資源貧乏大省,我市同樣也存在能源貧乏問題,所需能源90%以上要靠外地調入,同時,我市資源耗用量大,長期以來資源和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潛在能源風險和不穩定因素。

第一,我市人均資源能源儲量少,耗量大。*年末,全市耕地資源總量252.71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51畝,低于世界公認人均耕地警戒線0.8畝,僅為全國平均水平1.43畝的35.7%,而且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持續增長。*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消費總量達168.42萬噸標煤,同比增長6.2%。而且我市遠離能源資源產地,流通環節多,能源價格高于其他省、市。特別是近年來,受全省電力供應緊張和我市地方電源出力不足影響,我市在實施錯鋒用電的情況下,仍因超用省網負荷而被省中調命令實施錯鋒用電措施33次,涉及各縣(市)區線路860條次,累計實際執行錯鋒負荷92.94萬千瓦。電力供應的緊張局面也已由季節性轉變為全年性,并呈現電力、電量雙缺的局面,電力供應的緊張局面已成為制約我市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

第二,我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平高、能效低。*年我市萬元產值能耗1.1噸標煤,高于全省0.97噸標煤的平均水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410立方米;能源效率比發達國家低10個百分點;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52.84萬噸,比*年增加4.51%,綜合利用率為51.4%。

第三,資源的大量消耗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全市廢水排放量13779.34萬噸,比*年增加14%。廢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為27019.3噸。同時,大量使用煤、油等石化能源燃料,特別是含硫發電燃煤、燃油消費量持續上升,全市廢氣排放總量232.26億標立米,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5253.9噸,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影響加劇。目前,全市城市污水處理率僅為20.24%。

因此,要充分認識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立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能源結構調整、開展資源節約綜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對推進資源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資源節約活動的目標和基本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強污染預防意識、發展循環經濟為目的,以能源結構調整為切入口,堅持保護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抓好節能和清潔生產促進工作;積極推廣工業節水、節油(代油)和潔凈煤燃燒的技術示范,全面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堅持法規規范、規劃指導、政策導向、機制創新、示范推動、信息服務、宣傳培訓和國際合作,為我市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標:力爭到*年,我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取水量下降10%,水的重復利用率提高5%,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顯著提高,耕地減少趨勢得到遏制,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全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至全省平均水平的0.92噸標準煤(當年價),節能率為4%。具體為:

節約用電:到*年節電1億千瓦時(年平均節電0.35億千瓦時),能源利用效率達到35%。

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積極開發應用太陽能熱水器(系統)。

節約用水:到*年,全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取水量下降10%,水的重復利用率提高5%。其中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370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鎮用水量160立方米;全市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750立方米。

節約用地:到*年,確保全市耕地占補平衡,加強“山、湖、江、城”資源整合利用,優化城區功能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強土地利用的宏觀控制和政策引導,完善土地儲備機制,擴大土地儲備總量,加強土地開發整理工作的力度,清理違規用地,加大力度處置閑置土地,促進土地合理、高效和可持續利用。

資源綜合利用:到*年,全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其中粉煤灰、煤矸石的資源綜合利用率達100%。

新型建筑材料:到*年,新型墻體材料約占墻材總用量的80%。

散裝水泥:*年散裝水泥供應量150萬噸,散裝率達到60%,節約綜合經濟效益0.75億元。

環境資源:到*年,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60%,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0%以上。

(三)基本要求:開展資源節約活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是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看的必然要求。各級政府、各部門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扎扎實實推進資源節約工作。在開展資源節約活動中,要做到四個結合:

一是開展資源節約活動要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相結合。在研究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重大項目建設等工作中,按照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把節約資源、降低消耗放在突出位置。同時,要探索資源節約的市場機制,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快循環經濟發展。

二是開展資源節約活動要與調整經濟結構相結合。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發展與資源節約相關的服務業;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執行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的準入條件,堅決制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三是開展資源節約活動要與技術進步相結合。推進資源節約科技開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組織實施資源節約重大技術示范,推廣應用先進高效的節能、節水設備和器具,提高資源節約的整體技術水平。

四是開展資源節約活動要與緩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資源瓶頸制約相結合。優化電力生產調度,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以高耗能行業為重點,大力節約用電。加大農業節水和城市節水力度,加大企業節水技術改造力度。加快土地管理體制改革,實施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節地措施。

三、落實措施,切實抓好資源節約活動的組織實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資源節約工作責任制。

市政府成立*市資源節約活動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經貿局、計劃局、科技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局、建設局、水利局等部門負責人任副組長,市教育局、農業局、國資委、環保局、廣電局、統計局、法制局、總工會、團市委、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質監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組織開展全市資源節約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經貿局),負責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等日常工作。各有關部門具體分工如下:

市經貿局:制定全市開展資源節約工作總體規劃和工業節水、節能、綜合利用工作意見,組織、協調全市清潔生產工作,定期公布我市重點耗能企業,負責資源節約日常綜合、協調工作。

市計劃局: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強調資源節約的重要性。負責制定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綜合協調生態建設和資源綜合利用的重大問題。

市科技局:加大資源節約技術開發力度,推廣成熟資源節約技術和工藝;負責組織清潔生產技術的開發與推廣;通過科普廣泛宣傳節電、節水常識。

市財政局:落實國家和省有關資源節約工和的財政支持政策、措施。

市國土資源局:制定節約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專項規劃并組織實施、監督檢查。

市建設局:制定全市建筑節能專項規劃并組織實施;負責推動使用新型墻體材料、散裝水泥及“禁實”工作;推動城市供水節水工作。

市市政管理局:推動城市公共照明節約用電和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工作。

市水利局:參照省行業用水定額,編制全市行業節約用水專項規劃,并組織實施、監督檢查。

市統計局:加強能源、水等方面的數據收集及統計分析工作,建立我市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定期公布我市資源節約相關數據;協助市經貿局做好重點企業節能監督工作。

市廣電局:組織力量宣傳報道資源節約成效顯著的先進單位、企業,及時曝光高耗能、過度浪費資源事例,配合開展資源節約公益宣傳。

市教育局、農業局、國資委、環保局、法制局、總工會、團市委、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等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做好本單位和本系統資源節約活動的組織實施,配合推進全市資源節約工作。

(二)廣泛宣傳,加強教育,增強全民資源節約的意識。

認真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資源節約系列宣傳活動的通知》精神,*年-*年分別以節電、節油、節水為主題,把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意識、節約意識和憂患意識作為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的重點。采取有效形式,開展廣泛、深入、持久的宣傳活動,教育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認識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以及節約資源、建立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意義,轉變利用資源的落后觀念和不良習慣,樹立節約資源人人有責的思想,自覺參與節約資源、保護資源的行動,真正把節約資源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為。

充分發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等部門和社會團體的作用,大力宣傳國家和省有關資源節約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宣傳和推廣科學利用資源、節約資源的好方法、好典型,對浪費資源、破壞資源的行為,要加強輿論監督,及時予以曝光,在全社會形成節約資源、合理利用資源、防治污染、保護土地的良好風氣。

做好資源節約的教育培訓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以及各級工會、共青團組織要將資源節約教育貫穿于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中,制定培訓規劃,加強節約教育。對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節能節水管理人員和重點用能設備操作人員進行不同層次的培訓,加強對節能節水執法監督人員和檢測機構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資源節約的技術服務水平和執法監督水平。

(三)制訂節約規劃,落實激勵政策,加強宏觀指導。

各地、各部門在研究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重大項目建設規劃時,必須把資源節約、降低消耗列為重要內容。各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科學規劃,優化資源配置,重點編制節能、節電、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節約土地、節約森林資源等專項規劃,提出目標、發展重點和政策措施。各專項規劃要在今年11月底前報市資源節約領導小組辦公室,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編制全市資源節約總體規劃。各地要抓緊制定本地區資源節約活動方案,明確3年內的資源節約目標,使資源節約活動有重點、有措施、有效果。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各級引導對重大節能技術開發、示范和改造項目的投資,條件成熟的地區可以建立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扶持節能節水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和推廣。認真落實國家鼓勵節能、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要研究運用價格調節機制,促進節能、節水、節約原材料和資源綜合利用的開展。研究扶持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并將節能、節水產品(設備)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各級政府要依據實際對資源節約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要啟動和實施強制性能效標識制度,搞好節能、節水產品認證,提高產品能效水平,引導用戶和消費者選購節能、節水型產品。建立并完善節能、節水、節材、節地技術服務體系,為企業和全社會提供技術服務。

(四)依靠技術進步,加快結構調整,加快資源節約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一是切實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遏制部分行業、地區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嚴格執行環保、安全、能耗、技術、質量等標準,依法關閉污染嚴重、破壞資源的企業。要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資源節約的重要途徑,按照資源消耗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從體制、政策、機制、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發展低消耗、高附加值的產業和產品,降低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依賴度。對新建、改建、擴建項目要由專業資源節約綜合評估,不符合資源節約產業政策要求的,堅持不予批準。

二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振興裝備制造業,加快推進信息化;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業發展,堅決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重點支持一批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技術開發、技術改造項目,通過組織現場會、舉辦展覽、技術交流等方式,加快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盡快將其轉化為生產力。近期重點推廣節電、節水、支流水改循環水、空冷、污水回用、凝結水回用、高效節能鍋爐、風機、水泵、電動機及拖動系統優化技術;推廣空調節電技術、綠色照明和高耗能行業能量系統優化技術;推廣農業節水灌溉技術、廢水資源化技術和“零”排放、中水回用技術;推廣“三廢”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技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引導冶金、電力、建材、石化、造紙、紡織等高耗能、高耗水行業積極采用先進成熟實用的新技術,帶頭降低能源、水資源和原材料消耗。

(五)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在全社會提倡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費。實施“治污保潔工程”,確保空氣、水源、噪聲等環境質量達標。

清潔生產是一種將污染防治戰略持續地應用于生產全過程的新的生產方式,其核心是從源頭抓起,預防為主,通過全過程控制,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為主向生產全過程控制的轉變,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要全面認真貫徹《清潔生產促進法》,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十大民心工程項目”中的治污保潔任務,根據《*市環保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加大政策、措施配套,引導企業重視清潔生產,推進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和工業污染防治工作,今年重點抓好藍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風華高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通過省清潔生產企業驗收,并以此帶動其他企業積極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我市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要繼續抓好清潔生產隊伍建設、清潔生產企業審核認定等工作,推進環保產業園區建設等。制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企業為基礎、園區為平臺,構筑循環經濟體系。

篇4

為了對全體學生進行勤儉節約的傳統教育,學校決定從“節約資源”切入,提出了以“讓綠色永恒”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其目的在于組織和引導少年兒童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從小培養學生了解社會和環境、與環境和諧相處的意識,增強促進環境保護、服務社會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形成正確的環境價值觀、態度和習性,樹立資源節約觀念,建設資源節約型社區,從而構建和諧校園。

二、課程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欲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具體實施措施:

主題一:水

1、活動目的

(1)增加學生對水的了解,知道水資源情況。

(2)使學生感受水對于我們的重要性。

(3)使學生養成對自然負責任的的態度和行為習慣,發展初步的探索能力。

2、 活動內容、進程

1、無水的體驗

2、水資源情況調查與分析

3、組織、參與主題隊會和社區宣傳活動

主題二:美化校園

1、活動目的

(1)了解校園環境。

(2)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3) 培養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分析、交流等方法研究問題的能力。

2、活動內容、進程

1、了解校園環境

2、設計方案

3、制定方案

主題三:樹

1、資料收集組:

(1)樹木生長的環境。

(2)樹木對人類的好處。

(3)破壞綠化帶來不良后果的事例。

(4)世界上一些國家、城市的綠化數據。

2、調查統計組:

(1)查學校種植的樹木的情況。

(2)測量校園綠化面積,并計算出學校人均綠化面積。

3、倡議宣傳組:

(1)開展“我為校園添一份綠色”活動。

(2)撰寫“愛綠護綠”的倡議書。

(3)開展家庭陽臺綠化設計展評活動。

(4)走進社區進行綠色環保宣傳。

篇5

關鍵詞:節約;建筑設計;資源

中圖分類號:TU-9 文獻標識碼:A

1 什么是節約型公共建筑

節約型公共建筑的基本內涵可指遵循氣候設計和節能的基本方法,對建筑規劃分區、群體和單體、建筑朝向、間距、太陽輻射、風向以及外部空間環境進行研究后,設計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標有:建筑規劃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風,綠化率不低于35%;建筑間距應保證每戶至少有一個居住空間在大寒日能獲得滿窗日照2小時等。 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在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和能源,使社會經濟永續發展。

1.1 節能能源

面對世界人口暴增,能源激減,石油危機,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面臨枯竭。建筑設計的目光逐漸轉向太陽能,光能等天然可再生能源,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及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風能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筑能夠有效地利用自然風向。建筑也逐漸采用因氣候置宜的特色設計。

1.2 節約資源

在建筑設計的建筑材料的選擇中,都要以盡可能少的使用不可再生資源,加入綠色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比如風能發電等。

2 節約型公共建筑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存在大型公共建筑能耗水平高、增長勢頭猛等突出問題。這對加快我國經濟建設步伐極為不利。為充分挖掘公共建筑節能潛力,促進能效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服務機制在建筑節能領域應用,最近,國務院發出《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從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五個方面提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工作,并提出了加快節約資源的體制機制和法制建設七個方面的措施。這個《通知》,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部署。《通知》在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工作中,第一條就提出:“大力推進能源節約”,并明確指出要“推動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節能”“貫徹實施《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新建建筑嚴格實施節能50%的設計標準”。

3 建設節約型建筑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使得太陽能、地熱、風能等各種建筑節能技術應運而生,節能建筑成為建筑發展的先導。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組織首次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口號,同時節能建筑體系逐漸完善,并在德、英、法、 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廣泛應用。1987年,聯合國環境署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確立了建筑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我國的建筑節能,起步較晚,但取得的成就卻不小。改革開放后,建筑業在新型墻體材料方面有了初步改革。此時的中國經濟迅速回溫,大量高耗能公共建筑:旅館,公寓等的崛起注定了我國必須要尋求低耗能的建筑設計理念。使建筑設計與當時能源供應較緊缺的現狀相協調。此后,建筑節能工作如火如荼的展開。相關部門相繼頒布了一系列建筑節能措施:1986年建設部頒布了《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新建居住建筑,在1980年當地通用設計能耗水平基礎上節能30%,《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是我國第一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這標志著我國節能建筑與世界接軌,開啟了中國節能在建筑領域的新篇章。

4 建設節約型建筑的注意事項

4.1 建設節約型公共建筑首先要有一個全方位的建筑設計理念

考慮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措施、遮陽技術和自然通風設計等,以求提高建筑物本身的熱舒適性,降低空調的冷、熱負荷;空調系統設計和冷、熱源選擇方面,熱泵空調方式的使用將促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降低一次能源和電力消費、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4.2 建設節約型公共建筑應當因地制宜

建筑由于受地域氣候特點的不同,其建筑設計也應當因地而異。如上海由于天然氣價格較高,而市區又限制了用煤,如何選擇鍋爐降低運行費用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北京等較發達城市人多地少,則應在節約土地上多考慮。廣西屬于夏熱冬暖地區,夏季炎熱漫長,太陽輻射強烈。強烈的太陽光直射,嚴重影響了建筑室內熱環境,同時增加了建筑空調能耗。在建筑物中采用恰當的遮陽措施,不但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還可以改善室內熱環境。

4.3 建設節約型公共建筑應因建筑用途而異

在普通建筑物全年能耗中,我們常常考慮照明的節約。而商業建筑則不僅僅是照明,還有旅館建筑中的熱水供應,還有各種電力驅動和加熱的設備。學校的節能則注重各個教學設施的合理布局。最重要的是要做出建筑物全年能耗的綜合評估,以便對建筑物是否節能作出全面的分析。采用能耗費用預算,有利于低谷電的利用和進行方案的經濟性比較。

4.4 節約型公共建筑不僅局限于新建筑

有專家說:“我國新建建筑節能工作做得較好,基本遵循了節約型建筑的標準;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綠色建筑的工作推進得不是很順利,許多既有公共建筑仍是耗能大戶。”事實上,我國在新建建筑方面的節能工作十分到位。據統計,我國新建公共建筑的強制性節能標準的執行率從2005年的五成兩年內提高到九成,每年可節約煤炭共700萬噸左右。我國現有400多億平方米的住宅面積。未來的幾十年之內,我們還要新建400多億平方米的建筑,國家有規定:達不到節約型建筑標準不得開工。所以新建建筑的節能只要監管力度上去,就會取得預期成果。而對于我國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難度就相當大了。一是,既有公共建筑再裝修復雜,二是,我國在既有公共建筑方面的法規還欠缺,無人監督。我國發達地區多在南方,而北方地區冬季不可缺少供熱,北方的建筑面積只占全國建筑面積總量的一成左右,但僅供熱耗能就卻占全國城鎮建筑總耗能的四成。集中供熱就像平均分配一樣,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4.5 建設節約型公共建筑應降低造價

在建筑節能領域,以“打造超低能耗綠色示范樓”為目標的一些節能實驗樓盡管節能效果很好,但整個示范樓造價不菲。這種改造方式顯然不符合當前我國目前在節能改造方面待改造數量大、資金又較緊張的現實。被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負責人羅伯特?沃森稱為中國“綠色建筑的旗艦”的科技部玉淵潭南路建筑環保辦公樓也許稱得上是這方面的一個成功案例。

5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節約型公共建筑設計

建筑節能和節約型公共建筑,不能只是專家、權貴者和發達城市的特權,它應當走進尋常百姓家。先要讓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建筑節能的社會意識形態。如果一個國家,連老百姓都知道建筑節能的概念,連老百姓都能關注到建筑節能和節約型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對室內環境的影響、二氧化碳氣體的減排,那么這種社會意識就會轉化為市場需求,建筑節能和節約型公共建筑才能在這個國家廣泛地推廣應用。

結束語

大型公共建筑經常被作為一個城市現代化的象征,但是由于結構和用途的特殊性,大型公共建筑往往也是耗能的大戶,這類建筑的節能潛力亟待挖掘。為了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步伐,貫徹我國可持續發展方針,節約資源和能源,從建筑設計角度出發建設節約型建筑顯得及其重要。

參考文獻

[1]宋明均.節約型社會背景下的節約型校園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08):19-21.

篇6

關鍵詞:綠色施工;施工技術;措施;生態環境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也帶動了其他方面的發展,尤其是建筑行業。近30年來,我國的建筑行業可謂是日新月異,能源的消耗、環境的污染日益加重,資源的短缺已是迫在眉睫,這就要求在建筑行業要用更科學的方法、更合理的措施來實施,降低環境成本,社會成本。為了應對這種形式,我們要樹立科學戰略觀,節約能源,在施工過程中引入綠色施工技術,加強環保意識,為了建設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1綠色施工技術的內涵

綠色施工技術,顧名思義是指在工程建設中,運用科學的管理、先進的技術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應該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當然了,這是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綠色施工并不僅僅指施工現場沒有噪聲擾民,定時的灑水以保證沒有塵土飛揚,在施工現場四周種上花花草草,還包括了環境的保護,生態的平衡,資源的節約。綠色施工可以更好地實現節能減排、生態保護。實施綠色施工技術還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社會、政策等方面,樹立綠色科學理念,轉變傳統觀念,切實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人類為了居住的更為舒適、安全、健康,綠色施工技術應運而生。

2綠色施工技術的特點

可以說綠色施工決定著建筑的壽命,施工技術越科學,施工過程中管理越合理,建筑的壽命越長,綠色施工技術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我們要用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綠色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要追求資源節約,能源的高效利用,實現利益最大化。綠色施工包括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資源的高效利用等方面。在施工的過程中還要輔以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工作制度才能真正的做到綠色施工。不管是能源的生產還是能源的消耗,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能源,合理利用水資源。充分利用可回收資源,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水污染、環境污染、空氣污染、光污染。其實,綠色施工總體來說就是“節能減排”,有兩層含義,一是減少水資源、建筑材料、各種資源的使用;二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可回收資源,三是減少廢物排放,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3綠色施工技術的措施

3.1節地措施

在施工現場應該合理分配土地,材料和垃圾的對方在井然有序的同時還要盡量減少土地的使用,提高土地的使用率。生活區域和辦公領域應該推廣活動性強的板房,減少占地面積,實現一體化辦公生活。

3.2節材措施

將施工過程中材料的用量準確計算出來,對材料的用量、使用的頻率進行動態的控制;辦公場所和生活區域所用的板房采用循環利用,以便于在下一個場地也能夠用到;在材料加工和搭配上優化工期,降低材料的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對于一些支架、防護欄重復利用。

3.3節水措施

加大對雨水的利用率,利用雨水對混凝土的進行養護,在施工現場設置廢水回收池,將廢水沉淀,重復利用沉淀后的水。在辦公場所和生活區域安裝節約型水龍頭,對生活用水進行優化,減少使用自來水的使用;根據當地條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現場灑水,減少灰塵,清潔道路,對拉土車、混凝土車進行清洗。

3.4節能措施

制定合理的節能措施并且貫徹落實。在生活區域內安裝太陽能熱水器,用于工人的生活用水;在施工現場的各個工序中安裝電流表,將電流表分區,在一天結束后對使用電量最少的區域進行物質上的獎勵,調動工人們節約能源的積極性,帶動大家一起節約資源。

3.5施工現場的環境保護

在施工現場,容易有混合型的灰塵顆粒,俗稱灰塵。在施工的現場我們經常會看到灰塵飛揚的場景。這些灰塵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更是造成了環境的污染。在施工過程中我們應該保護好周圍的環境,首先就是做好灰塵的控制,控制好灰塵,周圍的環境就能好上很多,更是減少在施工過程中的麻煩。第二個就是控制好噪音污染,要想控制好噪音污染,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噪音源,在人口密集區應該盡量使用噪音低并且質量好的機器;二是控制噪音的傳播途徑,施工現場在居民區附近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噪音,可以在居民區附近安裝消音器,比如說吸音墻。

4結語

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對生活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帶動了建筑業的發展,但是其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環境的污染,資源的短缺更是引發了一系列的反思。加強環保意識,節能減排已迫在眉睫,運用綠色施工技術成了很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王鋒.綠色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信息記錄材料,2016(04):174-176.

[2]王志軍.綠色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24):128-129.

[3]丁澤生,程廣仁.綠色施工技術在漢峪金融商務中心工程中的應用[J].安裝,2016(04):57-61.

篇7

關鍵字:技術節約;房建施工;浪費現象;措施;應用

引言

在改革開放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許多行業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進展,尤其是建筑業發展尤為明顯。人們在追求高質量的建筑的同時,發現建筑業存在著嚴重的包括對水資源、建筑材料等等浪費現象,浪費掉的建筑原材料逐漸成為建筑垃圾污染城市環境。因此在進行建筑施工中,要注意在施工技術階段節約環保,充分利用有限的建筑資源,盡量回收可再循環利用的建筑材料,爭做高效率的利用資源,高質量的建筑工程的富有競爭力的建筑行業。

一、房建施工中的各種浪費現象

(一)對水資源的浪費嚴重

我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上嚴重缺水的國家之一,水資源分配不均且存在污染嚴重的現象,尤其城市用水已經成為了極為緊張的狀態。在呼吁城市居民進行節約用水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房屋建設工程的用水量是巨大的,在施工建設中水資源利用率十分低。施工建設中,最常見的水資源浪費就是漏水現象。由于施工區域的自來水地點距施工區域供應較為遠,因此需要水管相接施工區域供水。房屋建設施工現場往往有大型機械來回運行,容易壓破水管造成水資源浪費,并且現場管理混亂,一般不會有人對水管的破損進行修補,就造成我們常見的施工現場污水橫流情況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僅浪費水資源,還為城市其他居民帶來用水壓力,影響附近居民生活漫出的水也會影響交通。

(二)施工原材料的浪費

房屋施工的原材料在進行運輸過程中就可能出現破損浪費現象,運送到施工工地上的儲存也會出現諸多問題。首先,由于管理不當,堆積在工地上的原材料若不進行防水防潮處理,就容易造成原材料的生銹損壞,對于一些機械來說甚至報廢。這種原材料的浪費,其實是可以通過嚴密的管理過程避免的,但是施工工地上混亂的管理和沒人負責的態度,就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費。

(三)施工中對電資源的浪費

房屋施工大多數會在夏天施工,白天炙熱難耐難以工作,大多數施工單位選擇在夜間開工。夜間一開工需要的就是提供光源,大部分施工隊為了減少購買光源的資金成本,使用發光效率低耗電功率高的白熾燈泡。由于管理上的電費責任分工出現問題,往往造成電工只負責送電、使用者無所謂浪不浪費即使在夜間工作結束后也進行照亮,這樣就造成了大量電資源的損耗。同時我們發現房屋建設施工工地上的施工設施存在老舊現象,部分施工設施已經到達了其工作年限,在現代施工中,這些超過工作年限的施工設施就會出現工作效率低,消耗電能十分大的問題。

二、房建施工中的技術節約措施建議

(一)重視整治施工現場管理

從上面我們分析房屋建設施工現場的浪費現象,我們可以看出許多的資源浪費現象都可以通過施工現場的科學管理進行杜絕。管理不是一個簡單的詞匯,它包含多種方法來使施工現場人員都應該做到自己該做的事。具體對房屋建設施工現場的管理建議我覺得有三個方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責任人制度。不論是水資源、電資源、還是原材料資源的浪費,都是因為浪費不需要付任何代價。提供方只是負責給予,使用方只是負責使用,并沒有具體的負責人進行資源浪費的監管。因此我們在房屋建設工程中,應當設立一個監管施工現場成本的監管人。如果出現在其監管范圍內成本超額,就對其進行處罰。杜絕浪費,不是通過道德上的要求就能做到的,只有建立責任人制度才能夠將資源浪費與人的個人利益掛鉤,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到減少浪費。再者就是要加入考核制度,僅僅使用責任人制度,還不能保證施工現場的浪費現象可以得到控制,定期考核制度可以確保責任人制度的高效率運行,在考核中獎懲制度可以精確到個人,充分提高每個員工的節約意識。最后我們強調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一切浪費都會提高施工隊的投入資金,在進行施工之前就做出成本預算,按照做出的預算案進行原材料的購入、水資源、電資源的控制。一項合理的成本預算案,可以在施工開始時就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浪費現象,每一個預算案在現實實施中都需要嚴格進行比對。

(二)做好每一個施工人員的素質教育

在房屋建設施工現場的施工人員,大多數為受教育較低的農民工,在進行制度上的減少浪費的同時也要對每一個現場施工人員進行杜絕浪費的素質教育。在加強施工人員素質教育的同時,還要對積極負責任在工作中表現優秀的員工給予獎勵,起到帶頭模范作用,對工作懶散、對原材料浪費的員工予以警告,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工人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減少資源浪費的情況出現。

(三)利用高科技和現代化技術進行節能

節約資源不僅僅要通過加強管理和提高工人素質兩個方面,還有一個不能被忽略的方面就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技術進行節能。前面提到老化的施工設備和白熾燈泡,都會造成大量的電資源的浪費。如果我們將施工設備更新將白熾燈泡改為節能燈泡,就可以在根本上節約電資源。另外,我國大力推廣的綠色節能環保意識,也讓我們看到綠色節能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潮流。如今高科技的節能技術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的一個增長點,作為房屋建設也要保持綠色環保、節約資源的方向不變。使用各種高科技節能材料、學習節能環保施工技術,都是房屋建設施工現場可以做到的節約資源手段。

三、實例分析

在山東某小區的建設中,規劃建筑用地13527平方米,在進行施工現場施工時,使用節水的施工設備和DN15水龍頭。建立使用水責任人制度,在進行施工之前制作用水方案在施工時,超過用水方案的用水需要進行申請。別的施工隊施工結束之后用水可能超過之前預算的兩到三倍,但是例子中的施工隊很好的完成了節約水資源的任務,既節省了建筑資金,又在建筑隊中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水資源、電資源和原材料各個方面的浪費,都極大地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成本。如果我們可以做到在房屋建設施工現場重視整治混亂的管理,為施工現場的資源浪費建立責任人監管,對施工人員做好素質教育工作,利用高科技技術多方面地進行節能環保。這樣不僅僅為國家節約了資源,還降低了房屋建設的施工成本,為施工隊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得到空間。

參考文獻

[1]郭東愈. 探討技術節約措施在房建施工中的應用[J]. 江西建材,2014,04:111+114.

[2]周新月. 探討技術節約措施在房建施工中的應用[J]. 山西建筑,2014,27:286-287.

[3]胡臻軍. 技術節約措施在房建施工中的應用思考[J]. 低碳世界,2015,01:226-227.

[4]邢子固. 房建施工中的技術節約措施分析[J]. 科技風,2013,22:164.

篇8

關鍵詞:建筑施工;綠色節能;施工技術;

Abstract: green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ology of new type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ways,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harmony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the rational optimiz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to maximize economic benefits at the same tim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ursuit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quality, health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mprehensive social benefits, such as green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the key link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business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the author's own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has carried on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Green energy savi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S21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前言:建筑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尤其是民用建筑,更是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建筑業在蓬勃發展,為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自身產業結構不斷升級的同時,也呈現出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等種種問題。綠色施工技術指進行工程項目施工時,在保證施工質量和建筑安全等前提要求的基礎之上,利用科學合理的技術和管理方法,做到最大限度地節約各項資源,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的行為,以實現建筑施工的綠色化,實現節水、節地、節能和保護環境。綠色施工的理念符合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通過統籌規劃,節約了建筑資源,更重要的是減少了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一、綠色施工技術的內涵

綠色施工技術指的是在工程的施工中,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指導思想來認真貫徹執行,通過運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及規范合理的操作方法,構建出一個符合文明施工、節約資源及保護環境等有關要求的施工模式。

二、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應用綠色施工技術的意義

現階段,綠色施工技術成為了建筑施工企業的一個重要競爭力,其不但對提升企業的形象有利,也對增加企業經濟效益有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綠色施工技術是自然環境的客觀規律發展要求,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利。現今我國的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生態平衡受破壞,針對這些問題,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綠色施工可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及發展提供各種自然資源,促使人類社會的均衡發展。其次,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可有效減少資源的無端浪費,制約一些建筑施工浪費行為,減小資源的消耗,利于生態平衡發展。最后,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對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該技術在保持生環境系統平衡及完整的同時,進一步豐富及完善了社會系統的結構,促使社會歷史的文化得到有效的傳承、詮釋以及表達。

三 、綠色施工技術在施工中的具體應用

在實施與推廣綠色施工技術的過程中,施工單位占據主體的決定性地位,在使用綠色施工技術時,應該將重點放在建筑施工的整體過程中及施工操作的整個過程中,以最大的能力做到環保節約的原則,以追求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相統一,使企業能夠既節約施工成本、獲得經濟效益,又能夠降低環境成本、節能減排。施工單位要實現徹底的綠色施工,就要全面地考慮綠色施工技術對施工整體過程的要求,為綠色施工奠定必要基礎。

(一)在具體施工前,結合綠色施工理念進行管理

按照綠色施工技術的要求進行施工時,要求施工企業的管理要包含規劃管理、組織管理、實施管理、施工人員安全與健康監管和管理效果評價等幾個方面。在施工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是關鍵,并以被管理者的基本素質為基礎,所以,綠色施工技術的執行要以管理者為首,建立施工單位的各個部門和參與者協調工作的管理體系,并制定綠色施工理念指導下的管理方案和制度,根據每個環節的具體要求實施不同的方法與措施。而以上這些僅僅是管理過程

中的準備階段,對于所制定制度的具體實施,才是執行綠色施工技術的關鍵。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保證所制定方案的有效實施,并對實施過程進行客觀全面的監管,根據施工項目的不同特點,進行個性化的工作與管理,對企業員工進行綠色理念的教育,在企業中營造良好的綠色施工氛圍,增強員工的綠色意識。

(二)在施工過程中,要注重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 ’

對于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對于環境的不利影響也要加以控制,如防止揚塵擴散、降低噪聲影響、減少污水排放、控制垃圾廢物的數量、保護地下管線和設備的保障和有歷史文化意義的建筑的重點保護等內容。當前,施工企業為保護環境也施行了很多的具體行為,如灑水控制粉塵、建設防護網、沖洗運輸建筑材料的車輛等,這一方面體現了企業對于綠色施工技術的實行和企業環境意識的實踐、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當今建筑行業普遍的發展潮流。

(三)施工建筑材料的節約與再利用節約建筑材料、實現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和再利用也是綠色施工技術的一項重要要求,這樣做既能夠降低施工的成本,也可以對有限的建筑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由于建筑業所使用的自然資源占人類所消耗資源整體的一半以上,所以,建筑業的節約和再利用對于人類社會整體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而節約自然資源也

應該是綠色施工技術的關鍵重點。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其本身無法控制自然資源在開采和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必要的消耗,但施工企業能夠通過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再利用,來減少資源的浪費,從而間接地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并達到降低污染的目標。

建筑業用水資源的節約與保護水資源是建筑施工的重要資源之一,建筑施工過程對于水資源的節約也是水資源節約的主要途徑。首先,要節約利用水資源,在施工之前和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水資源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其次,建設施工用水的回收與再利用系統,使水資源實現階梯式的循環使用。最后,在施工現場要保證用水安全。在利用水資源和回收循環使用時,要進行有效的用水質量監控與保護措施,以免對工人健康和居民用水安全造成威脅,及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篇9

關鍵詞:節約型校園;重要意義;途徑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7-0080-02

收稿日期:2007-03-20

作者簡介:余春花(1965-),女,重慶人,講師,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院校作為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基地,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力量。高校要提高廣大師生對創建節約型校園,服務于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要有效整合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建立健全服務于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創建節約型校園的長效機制。

一、科學規劃是最大的節約

高等教育資源屬于社會公共資源的一部分。我國高等教育資源本來就比較稀缺,可因為重大決策失誤而造成的資源浪費仍屢見不鮮。如一些學校的重大基建項目被設計成“釣魚工程”,預算作假成為資金投入的無底洞。也有一些大學盲目求大,依賴國家巨額貸款來建設不符合國情、校情的“大學城”或新校區,結果造成騎虎難下的局面,損失難以估算,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投資效益和資源的合理配置。

在校園規劃方面,各類高校應該努力建設節約型校園,強化節約意識,合理使用校園土地,避免興建大面積人工湖泊、廣場與景觀帶。應安排合理的容積率與綠化率,嚴禁將校園土地用于或變相用于商業開發。推進基礎設施地下管網改造規劃編制工作,倡導校園水資源循環使用,推動中水回用設施的建設,同時避免或減少污染廢棄物的排放。

二、制度建設是根本保證

據調查,一些機關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電量都遠遠超過了普通居民的平均水平,而高等院校的情況同樣也不樂觀。經濟學上有所謂的“公地悲劇”的說法,即公地是公共的,誰都可以使用,而收益是自己的,問題是大家的。只要可以實現自己的利益,公共資源浪費與否無人關心。對于高等院校來說,受益者與責任承擔者的分離,正是浪費現象嚴重的一個重要根源。要消除這種現象,就必須從制度上做出相應的設計。

各高校可以出臺本校的能源管理辦法,依照本校的實際情況進一步明確能源管理體制、責任、各類能源的開戶申請、安裝、維修、驗收及收費程序,并界定違規責任。學校應成立能源稽查組,負責施工工地、教學樓、辦公樓、實驗樓等公共場所的能源稽查,不能把公共資源變成無人看管的“唐僧肉”。應按照分類管理的要求,對計劃內課堂教學、實驗教學、行政辦公、學生宿舍和公共服務場地的用水用電,實行“核定指標、節約留用、超支自付”的管理原則。對科研、計劃外課堂教學、實驗教學、校辦科技產業、校辦后勤產業、創收(獨立核算)單位、經營單位和教職工宿舍的用水用電,實行“誰使用,誰交費”的管理原則。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如限電措施、告別待機狀態辦法、巡察制度、崗位責任制、獎罰措施等。對違反用水、用電規定的同學給予處罰。對于嚴重浪費資源的同學,可以適當考慮取消評優的資格。反之,對于在爭創“節約型校園”活動中有貢獻的同學進行嘉獎。

學校行政部門要帶頭節約。帶頭抓好資源節約工作,不僅對控制和降低資源消費增長有著直接的重要作用,而且對引導和推進整個校園節約資源會起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時,在后勤管理方面,要全面提高后勤職工素質,加強對后勤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崗位意識和服務意識,樹立良好的作風和行為規范,切實提高后勤職工的技術素質和服務水平,打造一支務實、敬業、懂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后勤隊伍。要轉變后勤工作思路,使其由保障型向服務型轉變。傳統的后勤工作是以保障為目的,是被動型、大鍋飯式的,即學校要求什么就做什么,不管做好還是干壞,后勤部門的集體利益和職工的個人利益沒有任何損失。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后勤工作必須以服務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樹立市場意識、經營意識、服務意識、競爭意識和效益意識,要提前一步,充分考慮到學校的需求,考慮到師生的需求,變被動保障為主動服務,建立起誠信、便捷、規范、高效的服務體系,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以服務求生存、謀發展。要規范運行機制,實行全成本核算。現在不少高校是新、老校區同時運轉,客觀上存在著點多、面廣、線長的實際,所以在管理中,必須對后勤運行加強監管,實行全成本核算,堵塞漏洞,降低損耗,減少浪費,增收節支,并要長期堅持,抓出實效。

再者,社會應加強對高等院校財政收支的監督檢查,監察高校的資源耗費情況,加大執法和監督檢查力度,抓緊建立科學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進一步健全干部考核機制,將資源節約責任和實際效果納入目標責任制和干部考核體系中,使節約者受到獎勵,浪費者受到處罰。

三、轉變觀念,讓節約成為自覺意識和行為

建設節約型校園,就是要將節約的理念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教師教學科研、校園行政與后勤服務等各個領域,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獲得盡可能大的辦學效益。高校不僅應注重教書育人,而且要樹立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意識。要把節約的觀念注入到廣大師生員工的思想中,推動大家理性、深刻地認識我國環境和能源使用的現狀。通過教育,要讓大家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是資源總量上的大國,又是人均資源上的貧國。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天然氣以及礦產資源的人均占有量更低,資源稀缺與人口不斷增長的矛盾將會長期存在。從教育方面來看,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趨勢的加快,各種教育資源也日趨緊張。一方面是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另一方面如水、電、實驗室等教學資源存在著嚴重的浪費現象。我們應該切實從國情、校情出發,教育師生樹立節約意識,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工作,把節約資源意識滲透至校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如嚴格控制辦公費用、招待費用的支出,養成隨手關燈習慣,推廣使用節能設施,杜絕長明燈,盡量減少電梯使用,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堅決避免長流水現象的發生等,于細微處體現節約精神,為建設一個全方位的節約型校園而努力。這要求教師不但要傳授專業知識,還應當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面的教育和引導,使其認識到選擇節儉,不僅是選擇了一種科學的生活方式,追求一種高尚的精神品質,更是確立了一條走向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對于高校中最重要的主體――學生,要加強節能宣傳工作。總書記提出從八個方面抓好節約工作,其中第八點就是要加強節約能源資源的宣傳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節約能源資源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能源資源意識和節約意識,努力使節約能源資源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為此,高校可通過多種方式加以引導,比如在高校中普及環境資源保護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通過寫倡議書,開展大討論等形式,使廣大學生認識到全國能源緊張的嚴峻形勢,強化節能意識,糾正一切浪費能源的行為和習慣。

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一些錯誤觀念也要轉變。有的高校存在學生公寓水電線路和管道陳舊老化、設施不配套、電力耗損大、漏水多等現象。對此,有人認為,投入大量資金加以改造維修,效益不明顯,所以勉強運行。這種短視行為導致了很多安全隱患,浪費極大。還有的高校把加強水電管理工作看成是小事一樁,削弱了有關部門的職權,直接影響了學校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設節約型校園是一項大工程,但也要從細小處入手,要把節約資源意識滲透至校園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發揮每一位師生員工的積極性,想點子、謀方法,為建設節約型校園獻計獻策。如,電器在不使用時應關閉電源以減少能耗,教室、宿舍等場所除了照明、個人電腦、手機充電等正常用電外,嚴禁使用取暖、制冷、烹飪等大功率電器等。要加強用水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嚴禁跑冒滴漏,堅決避免長流水現象的發生。有條件的學校要建立再生水回用系統和雨水收集系統。對單位內部綠地用水和景觀環境用水,鼓勵使用雨水和符合用水水質要求的再生水,逐步減少使用城市自來水,并采用噴灌、微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方式,禁止用自來水涌灌。高校應帶頭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例如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塑料臺布、洗漱用品等。學校還是用紙的大戶,應努力實現辦公無紙化,打印紙雙面用,開展使用回收紙活動。

要增強高校師生員工的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現在在校園內,我們隨處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下班只關電腦主機而不關顯示器、打印機;大白天光照條件很好的情況下仍然開燈;門窗大開開空調或空調溫度設置過低、下班后不關空調;校園內景觀燈常年運行、路燈照度偏高;學生宿舍違章使用大功率電器等。建設節約型校園,首先要在全校樹立勤儉辦學思想和節約觀念。要大力倡導節約是美德、節約是智慧、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的觀念,提高師生員工對節約的認同感,增強節約的責任感、光榮感,使廣大師生員工樹立科學發展觀、適度消費觀與正確價值觀,養成節約的習慣,形成節約的風尚,自覺投入到節約的行列之中。各級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清正廉潔,恪守勤儉辦事原則,堅決反對和杜絕奢靡、腐化之風。要狠抓、狠查、狠剎吃喝求高檔,亂發禮品、紀念品,利用公款消費、旅游,盲目投資等肆意揮霍、鋪張浪費的現象和行為,在全校形成輿論監督氛圍,使厲行節約、勤儉辦學蔚然成風。

四、有效整合資源,優化資源配置

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各高校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加大了經費投入力度,在校園建設方面加快了步伐。但是,各高校的資源利用問題依然嚴峻:第一,學校教育資源重復購置、重復建設現象依然存在;第二,學校內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資源配置相對獨立,使用效率較低;第三,有些學校盲目攀比,利用巨額貸款過分擴大校園或者進行豪華建設;第四,各高校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對辦學資源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努力開拓資源,創造性地管理資源的思想。以上四點,使各高校的資源難以做到物盡其用,影響了投資效益和辦學效益的提高。因此,各高校應該努力尋求資源獲取、分配、利用上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有效整合學校內外的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創造性地進行資源管理。具體來說,各校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要盡可能地開拓資源獲取的渠道,增加學校的辦學實力;二要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增強資源分配過程中的客觀公正性;三要整合一切有形和無形資源,減少有限資源的閑置、浪費現象,做到物盡其用;四是高校不能盲目攀比,要根據學校自身實力和實際需要來建設校園。此外,還有如學校機構設置的科學化、學校財產及辦公用品管理使用的合理化、工作效率的最優化、投資引資及其社會效益的最大化、辦學資源的共享化,等等。

五、抵制消費主義文化的不良影響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加快,西方各種理論流派相繼涌入,消費主義文化也開始在中國泛濫,沖擊著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消費主義文化是一種崇尚和追求過度地占有和消費作為滿足自我和人生目標的價值取向。消費主義文化的泛濫對建設節約型社會造成了嚴重影響:一是大量的寶貴資源被用在了炫耀消費和奢侈消費方面,被消耗在少部分人的“面子”上;二是產品升級換代的加快在消耗了大量資源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工業和生活垃圾,加重了環境和生態負擔。這種不良風氣同我們的一些糟粕思想,如封建等級思想、特權思想交織在一起,其危害更為嚴重。

當然,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具體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各類學校都可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探索與具體對待。

參考文獻:

[1]宋明鈞.節約型社會背景下的節約型校園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1):104.

[2]王虹,殷永生,苗海燕.如何建設節約型高校[J].中外企業家,2006(7).

篇10

論文關鍵詞:綠色施工,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

0引言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在我國推廣,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

綠色施工作為在建筑業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手段,已經為眾多的業內人士所了解。但綠色施工在其實際的推行中存在諸多問題,尤其缺乏一套完整的綠色施工評價體系來對施工的質量以及施工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做出適當的評價。本文將就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發展方向等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以期對綠色施工評價理論體系的完善做出貢獻。

1研究背景

1.1建設領域綠色施工熱潮的掀起

近年來,綠色施工已經在我國建設領域掀起熱潮。2003年11月北京奧組委出臺了《奧運工程綠色施工指南》,從2004年起,北京市建委要求在建筑工地全面推行綠色施工;在2005年3月召開的第十屆全國政協第三次會議上,委員章崇任提交了《大力推廣綠色施工》的提案;建設部于2007年9月印發了《綠色施工導則》。

1.2綠色施工的推行存在問題

當前,我國綠色施工在實際推廣中,存在深度、廣度不足,系統化、規范化差,口頭贊同多、實際行動少等現象。業主方對綠色施工認識不足,致使綠色施工實施的推動力不夠;企業自身對項目部的綠色施工缺乏指導與規范的規章約束;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對于綠色施工還沒有系統科學的制度來予以促進、評價及管理,造成綠色施工的先進技術、管理方法并未得到充分應用。

1.3缺乏對于綠色施工的界定

由于施工過程中管理和操作系統的復雜性,現在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提供施工方面環境信息的工具可供大家使用,所以,什么是一致認可的綠色施工難以界定,使得綠色施工的推廣工作進程緩慢。

2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

建立科學有效的綠色施工評價體系可以對工程建設實踐進行理論指導,有利于促進我國綠色施工的推廣。目前國內外對于綠色建筑和綠色施工已經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尚沒有一套完善的綠色施工評價體系。

2.1綠色施工評價的概念

在國內外相關文獻和著述中,對于綠色施工評價的定義眾說紛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對于綠色施工評價的定義。本文結合綠色施工的概念和特點,參考相關文獻,定義綠色施工評價為:綠色施工評價是指實施綠色施工的建設工程,在規劃和項目實施后對其在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能力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節約資源和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并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隨著人們對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所帶來的社會經濟影響的重視,綠色施工評價的相關理論必將得到極大的發展。

2.2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綠色施工的質量,是對評價結果的呈現。為此,指標體系必須能科學地、客觀地、合理地、盡可能全面而又不失簡潔地反映綠色施工評價的各方面成果。因此,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必須遵照以下的原則進行:

(1)完備性原則。完備性意味著指標體系的信息量既必要又充分,指標的個數構成一個完備群,少一個就不充分,多一個就有信息重迭和浪費。

(2)可比性原則。對于指標體系中的每個指標,必須明確其指標口徑和范圍.動態指標要保證時序上的可比性。

(3)可觀測性原則。建構指標體系的可觀測性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指標具有可測量性,如客觀指標;二是指標具有可估計性,如主觀指標。

(4)有效性原則。有效性是指建構的指標體系必須與所反映對象相符。

(5)結構層次性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構建的指標體系呈現出結構層次性,最簡單的結構有三個層次,最底層是具體指標層,中間層是大類指標層,最上層是綜合指標層。

2.3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思路

構建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是指標的選擇。對評價指標進行選擇的方法有很多,大致可分為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兩類。其中,定性的方法一般有助于系統指標的初步選擇,初選方法有分析法、綜合法、交叉法、指標屬性分組法等;定量的方法是指借助于多元統計的方法對指標進行選擇,主要包括變異系數法、熵值法和相關系數法等。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一般是將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綜合使用,使之互補,充分發揮兩者的優點。本體系主要采用分析法與指標屬性分組法進行指標的初步選擇,然后利用專家咨詢法并結合簡單的相關系數法等對初選的指標進行具體的篩選,確定出最終的評價指標體系。

2.4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

遵照前述的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思路和方法,并結合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所涉及的綠色施工某些內容的特殊性,在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時,選擇建立了能夠評價綠色施工要求的各方面的指標,主要包括“四節一環保”的內容,并加入了經濟性指標,起到經濟性與技術性平衡的作用;對于管理方面的指標,筆者認為管理的最終成果會反映在“四節一環保”和經濟性指標上,故沒有納入到指標體系中。所建立的指標體系見表1。

表1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

綜合指標層

大類指標層

具體指標層

綠色施工評價指標

土地節約指標

臨時用地率

土地利用率

固廢物處理用地率

能源節約指標

清潔能源使用率

能源節約率

能源利用措施

水資源節約指標

水資源節約率

水資源利用措施

材料節約指標

材料利用率

綠色、循環材料的利用措施

減少環境

破壞指標

噪聲污染減少率

“三廢”減少率

生態環境復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