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計劃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14 17:39: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閱讀教學計劃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閱讀教學計劃方案

篇1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興趣;創設情境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呢?

一、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發揮學生主體優勢

有效的閱讀是一種自發的行為,被動的接受效果必定會事倍功半。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對于閱讀教學何其重要。實踐證明,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會主動進行廣泛的閱讀,擴大自己的視野,能夠主動選擇好的閱讀書籍豐富精神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將閱讀當成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因此,我們要把學生興趣的培養放在教學的首位,通過創設豐富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將閱讀當成一種享

受,主動去讀書,發揮學生的主體優勢,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教師通過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方案,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按照自己預先設計好的路線完成教學計劃,整個學習過程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

興趣和個性受到了嚴重的打壓,久而久之會將學生的創造天賦和個性全部扼殺其中。

二、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促使學生感悟體會

高中語文教學應注重促進學生的體會與感悟能力,為此,教師要為學生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增強學生對文章的感悟水平。首先,教師要注重加強對學生之間的語言交流,通過充滿情感意識的交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帶給學生無限的想象,并使學生在抒情的同時掌握知識。其次,教師要注重增強學生的領悟能力,課前教師應收集相關的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對知識重點和難點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例如,在教學《秋日登洪府滕王閣序》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誦讀詩文,然后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展示秋天中的滕王閣,讓學生直觀欣賞滕王閣的美好景色,當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之后,教師要及時切入主題,讓學生通過對詩文景物描寫的感悟來體會作者王勃的內在情感。

總之,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作為語文老師,在今后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應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篇2

P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策

要想改變我國語文教育現狀、提升教育水平,創建高效課堂便是一種有效措施。高效課堂,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的作用,即在45分鐘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的最大效率,這就要教師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正確認識,能夠合理安排教學方案,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一、課堂閱讀教學的意義

首先,當前社會是一個講究效率的社會,對文字信息的快速處理有著很高的要求。而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的高效學習能力有一定的提升效果,教育部要求學生有一定閱讀能力,既要保證閱讀速度,又要求高效、能理解作者的思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閱讀教學是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只起到一個引導作用,體現了學生的主導地位,使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放寬了教學范圍,增加了課堂活力,并且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鍛煉,讓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體會到學習的愉悅感,從而化被動為主動。課堂閱讀教學可以加強學生觀察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使課堂氣氛輕松、積極。

二、高效課堂教學的特征

在教育教學中,主要教學活動所發生的課堂教學在語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高效課堂也就成為教學改革的方向。和傳統教學不同,高效教學并不重視設計教學過程,而是要求學生都融入進去,教師作為課堂活動的參與者、主導者,課堂教學要有很強的開放性、靈活性。教師不可能完全掌控課堂,遇到突況很可能打斷教課的節奏,所以在準備教課活動時,要準備充分,發生意外情況時要有預備方案。課堂氛圍要輕松,保證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均得到提高。

三、高效課堂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閱讀教學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經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也進行了普及推廣,但在實際運用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在于教師設計課程生搬硬套。例如,有的老師認為自主學習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經常讓學生自主學習。這些方法的確可以帶動課堂氣氛,但大多數時候都是華而不實的,并未帶來多少實質上的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立體化三維目標,但很多教師都將重點放在根據教材來設計編排教案上,不管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只是盲目地將教學目標落實到知識能力上。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不同,教師的教案也應該考慮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保證合理性。

為了推行新式教育,語文課堂上添加了多種教學活動,還有各種教學儀器的配合使用。為了將文章背景、知識點、圖片等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不得不使用多媒體、幻燈片等教學設備,使課堂氣氛變得浮躁,大量占用學生閱讀時間,使學生基本沒有讀書的時間,實在是舍本逐末的行為。

四、初中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

就教師方面來說,閱讀教學課堂出現問題源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傳統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經驗為依據制定教學計劃,對教學效率和教學的長遠意識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到高效教育不是僵化的、不知變通的,而是不斷發展成熟的。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的參照物,如果目標不明確,只會使一系列教學產生混亂。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既要充分考慮到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活動的可實施性與必要性。

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寫作能力,使學生感悟文學作品中的思想和精神,受到人文情懷的熏陶,思想上受到啟迪。因此,教師要營造輕松開放的閱讀氛圍,做到一視同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從而激勵學生進步。

語文在中國教育上的基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語文的教學高低直接影響整體教育的成敗,同時,語文是中國傳承文化的體現,肩負著傳承文明精神的偉大任務。在新課標的素質教育下,初中語文高效教育閱讀課堂的推行不易,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運用先進教學設備和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和閱讀的高效性,全面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商務英語教學;閱讀教學

隨著中國與國際間貿易合作的交流日趨頻繁,促使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必須不斷提升其教育的專業性和情境性,增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能力。就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展開的實際來看,學生的詞匯儲備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都是較為有限的,加之其本身對于英語文化背景理解的缺失,導致其英語閱讀應用能力呈現出明顯的缺陷和不足。身為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師,究竟該采取如何的策略,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是本文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

1案例教學法的一般概念闡釋

1.1何謂“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上個世紀初的美國,指的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而展開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其本身具有啟發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對于知識的吸收和掌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案例,能夠實現在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基礎技能和句式詞匯量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吸收和轉化知識,融會貫通。

1.2案例教學法的一般應用原則:

案例教學法作用于商務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所要秉承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三點:首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這指的是在展開實際教學方法運用的過程中,從學生的客觀發展實際出發,基于所學知識做出分析與判斷,啟發學生能夠在接下來索引入的案例當中發現和分析問題,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并致使在實際展開閱讀的過程中掌握到字里行間的文字精髓,加深對其的理解與掌握。其次,“教”與“學”雙方積極參與、互動原則。這是提升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的必然選擇,片面的,以教師為主、由學生從屬于課堂的教學方法,將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深度吸收。第三,側重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案例教學法將理論和實踐二者相結合,但是相對而言,教師還是應該讓學生充分認知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因為高職院校其一切教學活動展開的根本點和方向,都是為了讓學生更適合社會發展人才的需求,具備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并能結合崗位職責,將知識進行一定的內化和創新。

1.3案例教學法對商務英語閱讀教學的優勢:

作為英語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較之普通英文學科展開閱讀教學以英文文學作品為主的現狀,商務英語則更注重對于文章當中情景性和現實性的突出。換言之,商務英語當中必然充斥著許多與行業信息相關的術語與行話,涉及到許多因為社會發展以及國際形勢不斷變化所產生的新興詞匯,而這必然使商務英語閱讀存在著較大難度。基于此,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到這樣一種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當中,可以通過案例拓展學生對于行業信息的了解,增加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使其對于英語知識的把握更加貼近社會現實和職場需求,使其在不斷形成與社會發展現實相適宜的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當中,形成與其同步的閱讀理解思維,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例如筆者在展開閱讀教學時,會在每堂課的最后階段,花上較短的時間,與學生一同閱讀學習一段專業術語的英文,每堂課一個小主題(貿易、網絡、科技等等)讓學生基于此了解當下的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方法,從而提升對于日后實踐能力的應用提升。

2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閱讀教學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2.1結合院校的具體教學情況,案例教學法并非適用于任何教學情境:

當前,全國范圍內諸多高等院校都開設有商務英語專業,但是鑒于不同學校其本身科研方向、教學計劃以及師資力量上存在著區別,故而其在商務英語教學內容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鑒于此,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必然是沒有統一規范和大綱的,只能不同的院校基于自身的發展狀況以及學科指向的就業要求,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并非一勞永逸、也并非百試百靈。

2.2加強對于教師商務英語英語環境的培訓,提升教學能力,以免引起誤導:

就目前我國已有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師的構成成分而言,其真正從事過商務類工作,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的教師并不多,因此其對于真正的商務英語應用環境也并不明確,那么其在展開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教學模式的應用,就很有可能缺乏針對性和現實性。例如某教師并沒有在外貿企業使用英語工作的經歷,那么其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案例的選擇,很有可能就不會擁有任何的外貿背景,但是經過其教授知識的學生再進行職業選擇時,也必然會造成外貿類專業缺失,很難在短時間內融入外貿企業所需的英語工作環境當中。鑒于此,高職院校再進行商務英語教學的同時,也必須加強對于教師的實踐環境培訓,以免造成“誤導”。

2.3注意對引用案例材料的選擇和把握:

當前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所選用的教材是多樣化的,因此必然沒有統一的、系統的規范和體系。但是多數情況下,案例教學法又是本身基于教材內容而形成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就必須考慮到教材的內容、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高職院校本身的教育環境與背景,保障案例的使用能夠更加符合學生所需、職業所需、社會人才所需。

3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過程,將案例教學法與商務英語教學相融合,本身是一個較為理想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選擇。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必須要注重對于案例材料的選擇、對于客觀環境以及學生需求的把握,只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區別、有針對,案例教學法才能真正發揮出良好的優勢,推動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胡暉.案例教學法在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中的運用———以高職高專商務英語教學為例[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7(06):73-75.

[2]楊銀.“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高職高專商務英語精度教學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1):66.

篇4

關鍵詞:高中語文 個性化閱讀 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整體的教育水平不斷上升,有關部門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中著重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這樣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難度加大。下面來探討一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

一、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意義

高中生的身心發展趨于成熟,并且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閱讀表達能力,語文素養相對于初中生而言也有了長足的提高。高中生在語文學習中逐漸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個性傾向,學生在學習需求和興趣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應當在確保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關注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支持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高中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能夠為高中生提供傾吐心聲、吸收優秀思想的機會,在閱讀中與文本進行對話,與自己進行對話,并且在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尋找人生的航向,實現生命的蛻變。通過個性化閱讀教學,促進對學生生命個體的關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閱讀教學的現狀及改革

閱讀就是通過視覺系統接受書面語言傳遞的信息,理解書面語言的意義、內容、思想感情的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其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傳統教學方式下,對于閱讀我們還是停留在靜態的閱讀文章的分析層面上,單純著眼于文本的內容分析、關系分析、結構分析、寫作特點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內容要點、中心思想和作者觀點的歸納等。此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往往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不能主動學習,課業負擔較重,教學效率也隨之低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

三、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1.構建和諧、自由的教學環境

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往往呈現出師尊生卑的現象,閱讀教學更是硬性的按照教師設計好的方案來執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個性化閱讀注重個性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時,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寬松的、自由的教學環境,能夠讓學生自主的發揮自我,表達自我,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以個性化的課堂教學來誘發學生深入閱讀、增強自我情感體驗的欲望和興趣。如:筆者在教魯迅的《祝福》閱讀內容時,讓學生分析、討論并闡述“祥林嫂的死因”,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是自殺;有的說是被社會害死的;有的說是被自己的愚昧無知害死的等等,這樣讓學生在自由的教學環境中暢所欲言,不僅僅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更有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產生。

2.引導學生討論、合作交流

在自主學習階段,通過美讀鑒賞與文本對話,盡管大部分學生能品出文本的某種“味道”,但理解不夠或難以解決的問題是肯定存在的。這時候教師不必急于講解,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來解決問題。通過合作交流,學生學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學會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小組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也是個性化見解產生和深化的主要方式。我認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組織有效的小組學習活動,切忌把問題拋給學生后自己無所事事。教師要利用小組討論的機會,深入學習小組,及時了解學情,掌握學生的思維動態,綜合分析,及時精講點撥,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任務。

3.拓展課外延伸下的創造閱讀

教育家斯普朗格說過“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學生傳授已知的東西,而是要將學生的創造力誘發出來”。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正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從而喚醒學生自己的生命感和價值感。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還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出課堂。要把課堂變成思維的碰撞所,激發學生從課堂探究中發現問題。這樣課堂教學自然就延展到課外了。如《蘭亭集序》的學習,王羲之說“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何一契”,“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課堂上學生已經理解了作者的人生無常之感,時不我待之嘆,那么我們作為“后之覽者”,讀了此文,有什么感觸呢?老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來思考,這樣課堂就延伸到課外了。

另外,要充分利用新課標人教版高中教材的名著導讀,以此為線,使學生系統地涉獵中外名著,在獲得接觸人類精神高端的愉悅的同時,實現課外延伸下的創造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發展個性。

4.采用個性化的閱讀教學評價

評價通過把握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來反映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幫助教師決策,以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保持他們良好的心態和學習自信心。在個性化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學的評價可以多角度的進行,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如《動物游戲之謎》一文,作為科普說明文,內容很簡單,但具有明顯的說明文特征。因此,對說明文的特征考核就成為其評價主要方面。對于小說《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因為人物、情節等多種因素的存在,既可采用綜合評價方法。而且評價不是教師所特有的,不應完全有教師掌控和衡量,而應該適當給予學生閱讀評價的權力,這樣通過小組合作、個體互評等方式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性和指導性的點評。這樣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就會嗎,明顯提升,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自己是閱讀的主人,培養個性閱讀的興趣。

總之,個性化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著自己特殊的作用和價值,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等,因此,作為教師必須關注學生,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閱讀教學計劃,誘發學生自主的融入閱讀教學中,進而產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倡導其個性化的張揚與發展,最大限度的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沈紅旗.以深度閱讀提高語文教學的品質[J].現代教學,2009,(11).

[2]李統倉.新課標讓學生思維放飛——談語文教學的幾點啟示[J].網絡科技時代,2007,(16).

篇5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導學案 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8B-0058-02

導學案是以新課改為指導,以新課改教材為依據、素質教育為目標編寫的,經過教師集體研討、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等過程指定的,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合作探究、檢測優化的學習方案,是有效實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助推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文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深入對話教學,而實現這一深入的對話的橋梁便是導學案。那么如何使用導學案才能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更為有效?本文探索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導學案的運用策略。

一、縱觀全局,重組教材

關于導學案設計使用的調查中,“教師設計導學案關注的內容”這一題的選項之一“構建知識的網絡”的調查數據是62%,可見,導學案設計使用時要注意有效使用和開發教材,構建知識的網絡。高中語文人教版新教材內容豐富,材料新穎,有必修和選修兩個模塊。上課時不能面面俱到,因此使用導學案就應該整體把握教材體系,從教材和知識體系全局把握教材體系,宏觀掌握初高中教材的銜接規律,領會必修和選修兩個模塊的編寫意圖和原則,找到二者之間的整合點,制訂科學合理有效的學期教學計劃,做到不僅不偏指一方而且也不面面俱到,形成專題化,這樣才能成功地避開對閱讀教學的隨意和無序,減低耗費,更可以解決老師變動而導致教學脫節。例如,高中人教版語文教材第五冊第二單元是古代散文,必修本中專題是“古代文化常識”、“文言詞語和句式”,選修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有“古代散文欣賞”這一部分,我們在使用導學案時應該站在全局高度,將這三個部分加以重組、整合,系統地有目的地訓練學生閱讀古代文言文的技能,讓相關零散化知識在學生腦海中形成整體的認識,形成閱讀古文的系列,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當前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的文章內容豐富多彩,不可能全部納入課堂教學,無需每文必教,因此教師在系統教學前可以根據學情進行二次開發,力求如民所說的“圍繞教學目標處理教材,針對語文特點用活教材,厚積薄發吃透教材”,對教材進行整合教學。比如,先借助《中國古代散文發展概述》,讓學生了解散文的演變歷程、不同的類別等知識,然后打破原有的教材的編排和限制,按照一定的標準重構專題。在《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散文之部授課時可以把三篇文章《種樹郭橐駝傳》《方山子傳》《項羽之死》重組一個人物傳記欣賞的專題,以欣賞人物傳記作為基礎,對接高考文言文閱讀的考點。

二、問題設計,層次精當

關于導學案設計使用的調查發現,79%的老師認為導學案設計的核心是問題設計,在實踐操作中尤其應重視通過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

合作探究的問題要圍繞重難點設置,設置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如果設計的問題太簡單,那么就沒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只是白白地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筆者教授《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時提出這樣一個合作探究的問題:“梁任公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引起學生的積極關注,他們積極劃出描寫梁啟超演講的風采并讓作者終生難忘的語句,還做了批注。解決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文本的重難點。

同一個年級、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基礎和水平都會不同,因此,導學案在具體使用時要根據本校、本班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的問題、制定的教學目標、安排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策略要有層次性和梯度,既不能一味拔高,使較差的學生望而生畏,也不能隨意降低,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所啟迪和幫助。例如:在《歸去來兮辭》的導學案中,何星漫老師把詩歌的詩眼“歸”字理解分拆成為四個問題:(1)從何而歸?(2)為何而歸?(3)歸向何處?(4)歸后如何?以上小問題有梯度地把“如何理解詩眼‘歸’字”這個大問題化解了,促進了學生積極地思考,有效地解決了這首詩歌的重點難點。又如《燭之武退秦師》的重點之一是“之”的用法,在設計導學案的過程中對于“之”的用法設計為:(1)以下“之”的用法是否相同?A.輟耕之壟上;B.是寡人之過也;C.子犯請擊之;D.臣之壯也,猶不如人。(2)理解以上“之”的含義。(3)根據“之”的位置總結“之”的用法。

前面的兩個問題難度不大,學生能回答,這也是對第三個問題的鋪墊。這三個問題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之”的用法。

值得一提的是,練習題的選擇使用也要注意層次性,不管完成得出色還是有差錯,重要的是學生是否認真做,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提高。因此,導學案在具體使用時,問題和練習題不能膚淺,要有可探究性、層次性,要引起學生的深度思考;學生應順著教師搭建的梯子,跳一跳便可以摘到“桃子”。

三、疑難重點,展示交流

在導學案設計使用的調查問卷的數據中,教師提倡的學習方式具體是:合作學習的比例是54%、探究式學習是38%。合作探究是上課的主要學習方式,那么合作后的展示環節就很重要了,教師們都提出了自己看法。教師在導學案中預設展示交流的內容和方法時應注意:

1.展示交流什么。對合作探究的問題進行展示不是說對所有的合作探究的問題都展示交流,展示要展示在疑難處,展示在重點處,同時,教師在合作探究時要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哪些問題是大多數學生比較困惑的,這些困惑的地方就要展示。

2.怎樣展示。對學生的展示要提出三個要求并且持之以恒地培養,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這三個問題是:展示時大聲說了嗎?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了嗎?大家聽懂了嗎?要時時用這三個要求檢驗展示的效果,否則就會影響課堂學習的效果。

3.要統籌安排展示的時間。不同的問題分組展示可以節約時間,相同的問題同時展示最多不要超過三組,一般以一兩組為宜。在人教課標版高一必修《小狗包弟》的教學時,本校一位教師在合作探究“我眼中的‘’”這個環節的展示時,安排了兩個小組的代表發言,學生經過充分準備后,上臺大聲地說:“我是第四小組的何××,下面由我來匯報我們小組的研究成果。”發言后其他小組一兩個代表進行了點評。

四、教學目標,鎖定實用

在導學案設計使用的調查問卷的數據中,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的呈現所占比例是教師設計導學案關注內容的85%。可見,教師高度重視設定閱讀文本的具體教學目標和總結方法技能。設定教學目標一方面要有針對性和普遍性,要能啟發學生借助生活經驗進行文本的閱讀,從而突出閱讀的實用性;另一方面不可只追求情感和審美體驗,忽視語文的基本功訓練。導學案應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以課本為例子,對閱讀文本進行處理時要大膽取舍,遵循語言規律,突出教學目標的實用性,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注意方法技能的總結,一課一得,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例如,《游褒禪山記》導學案主要是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探究“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見焉”一句蘊含的哲理;二是名詞動詞活用的規律,虛詞“其”的用法和意義。其他的知識點和能力點可以簡略,保證導學案的有效實施。

總之,導學案操作運用好壞直接影響著高中語文閱讀文本的效率的高低,讓我們多關注多研究導學案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的細節問題、策略問題,讓高中語文課堂的閱讀成功地實現文本、教師和學生的深入對話,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霍華德?加德納.重構多元智能[M].沈致隆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6

[2]郭思樂.以生為本的教學觀:教皈依學[J].課程?教材?教法,2005(12)

[3]輝.導學案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科學論壇,2010(10)

篇6

一注重英語教學的社會文化觀念

全球化對于教育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全球化與在地之間的關系是合作與對抗的關系,不是全然抗拒。而是將全球化與本土化都視為全球化的特質,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我們并未見到文化同質化的趨勢,反而看到各地文化異質日益受到視和保護,因此“本土化”和“全球化”其實是可以共生共存,不應簡化為霸權和抗拒的關系,而陷入擁抱和排斥的兩極觀點。采取更為主動的姿態來回應全球化趨勢,正是我國英語教師和研究者的全新課題,在全球只是生產力的競技場域,以第三空間的觀念,容納多元思考主體的空間,在此空間里銜接西方理論基礎,同時互為主體和銜接。文化霸權理論指出統治階級支配被統治階級所依靠的力量,不僅只是經濟與物質的層面,更需足以左右個人行為的文化思維層面,權力的維持不僅依賴經濟和物質的力量,更要依靠說服被統治者接受統治階層的思想信仰。也就是人類心靈是社會的歷史產物,個體意識起源于社會文化,而社會共同的主流文化又影響個體的價值觀,也影響利益的認同。人是被觀念,而不是武力所統治,統治階層通過主流文化中潛藏的意識型態,而達到形塑社會大眾的價值觀,來鞏固統治者的文化霸權。霸權的建立有賴于對被統治者進行“知性與道德的領導”,意思是將統治者的認知及價值觀轉變成有利于維持現有的權力關系。文化霸權的概念是強調理性和文化的影響,而不是單純依賴經濟力量的影響,讓被統治階級接受統治者的信仰體系、社會文化、道德的價值觀。“宰制”并不是政治權力直接對應的話語,是通過政治權力、文化權力、道德權力、知識權力等的復雜交換而形成的,進而剝奪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思想家獨立自由地看待事物的可能性。“全球本土化”的意涵指的是全球化不只是歐美強勢文化同質化全球的過程,也包括了其他特殊文化向世界散播或抗爭其價值、象征意涵的異質化過程。文化全球化表面上看是一個強勢文化移植全球的過程,但其實是各地特殊文化通過不同文化策略的手段,在全球場域中彼此相互影響的過程。

就文化而言,全球化意味著一種全球文化的誕生,也呈現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認為全球化是被西方統治的文化,本土文化有被同化的危機,所以文化全球化實際上就是本土文化的西方化。另一觀點,民族國家仍然有其自主性,其本土文化仍可與西方文化抗衡,全球化雖已成為不可抵擋的趨勢,但全球化不能脫離本土化,全球化與本土化都是相對的觀點。現今通行的英語教學法原本是英美社會文化的產物,但現在卻成為不同脈絡國家的主流教學策略。從英語為國際溝通語言的立場而言,英語的所有權應該“去國家化”,英語不再屬于某特定國家或文化的資源,英語的教材教法和文化標準也無須再以英語系國家如英美為權威,而是依據當地的各種情境因素(contextual factors),包括語言政策、教育資源、文化態度、教學目標、師資素質和學生背景等來做形塑調整。

既然英語已被認定為國際流的語言,英語教與學的環境趨向多元化與復雜化,英語教學與學習的概念應該跳脫以西方社會文化脈絡與學習背景的主流思考,建立以不同社會脈絡為考量英語的教學觀和教材,擴展英語教育和課程的發展設計。西方的教學論述是以西方的教學情境、歷史和文化所發展出來的英語教學方法,無法顧及到文化差異的問題,英語教學也應該針對本土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和需求,隨著不同文化區域,建構出具有本土風格的英語教學文化主體[1]。教育單位、學者專家和實際教學的教師們,應該訴說自我教學實踐的經驗,建構一套適合我國環境的英語教學觀及教材。

二加強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

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是英語教學期望學生能養成的基本能力,然而除了這四項基本能力外,根據大學英語教學領域的理念,還希望學生能在英語教學中學習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并具有使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解決問題,應用英語從事思考、理解、討論、創作,以及激發廣泛的閱讀學習興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等目標。閱讀是人類通過文字符號獲得知識、擴展經驗世界的重要途徑,在閱讀中,人們可以探索人類歷史所積累的豐富文明資產,更可盡情地翱翔于無限的想像空間中。研究指出閱讀活動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發展,活化神經回路,形成嚴密的神經網絡。除此之外,閱讀也可以增加個體受挫折的能力,減少心理上因無知而造成的恐懼感。倡導用自由自主的閱讀可改善學生英語學習的危機,因為自主的閱讀活動有助于增進學生閱讀理解、寫作風格、字匯、語法等的能力。為學生開一扇認識世界的窗,這要比灌輸課本知識有用得多,所以大學英語教育應將培養學生具備閱讀能力視為重要的目標。

閱讀教學應當做好如下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閱讀環境的營造。雖然不少學校已經提供了大量的班級閱讀書籍。但是為了推銷更多的書籍給學生,教師有必要在學期初便向圖書館借一個書架,放置在教室后門的旁邊,用來布置成配合英語課程、班級閱讀課程等相關的書籍,供展覽與自由閱讀。二是配合學期英語課程的閱讀計劃的實施。教師實施閱讀教學應當配合本學期的學期教學計劃,并配合各種課程主題進行主題閱讀。為了符合學生的需要與希望,充分利用學校英語教學的時間規定,主題閱讀中的材料不以與主題相關的小品文章為主。閱讀材料的來源,大部分應有教師參考各版本的英語課本課文和英語教學指引中節錄,并請班上擔任大學英語老師的家長配合課程提供閱讀素材。

基于閱讀與英語教學不能銜接為一的問題,也導致英語老師常常面臨被迫在英語教學和閱讀教學之間取得平衡點。教師嘗試進行“以閱讀為核心”英語課程來達成在有限的英語課中讓“閱讀”教學的質跟量并重,并進而實現學生“讀得多、讀得廣、讀得巧”的目標。這具體包括如下內容:以“學期課程”為主;從教材出發,進行“主題閱讀”;調整英語課的教學步驟并配合主題閱讀教材來進行聽、說、寫的深化教學;以“迷你閱讀課程”進行“閱讀技巧”的教學;利用主題教學活動滿足學生閱讀需求;與老師規劃的閱讀教學是實踐“以閱讀為核心”英語課程最佳的方式。在進行這樣的教學時,還應特別需要注重整體課程規劃。

三創新英語教學方案

(一)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方案

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設計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不同的教學內容,配合相關的教學活動設計,動靜交錯的安排,如教師說明、默讀、寫作、測驗等靜態活動,搭配搶答活動、同學討論等動態活動,可以調節教學節奏,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的專注力。此外,善用教學媒體,如電腦、投影儀等,并結合有效教學策略,可以提升教學過程的效率及教學成效。另外,感官作文教學是引導學生聯系語言表達的起點。從學生在感官作文教學的作業中,可得知學生有豐富的聯想力與想象力。通過教師指導運用各項感官經驗,學生可以從更多方面認識外在事物,進而并開啟作文表達的起點。但是,若要看到學生完整作文語言表達的成效,則需教師長時間的指導。

在信息技術時代,多媒體教學給我們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是擺在我們面前緊迫而嚴肅的任務。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體現在:它可以使大學英語課堂的容量大大增加,可以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興趣大增,還可以優化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其與大學英語教學做到科學合理的整合。在平時的運用中,多媒體教學還出現了以下誤區,比如有些教師直接用多媒體代替了黑板,制作的課件過于花哨,喧賓奪主,過度地依賴多媒體,還將會阻礙學生想象力的發展,甚至沖淡了英語的原有魅力。所以,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遵循其工具性與英語學科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整合性原則和參與性原則,讓其更好地為大學英語教學服務。

(二)設計循環式的教學方案

學習循環也是建構主義取向的一種教學方法,常應用于教師設計科學課程與教學策略的發展,這種教學法能將教學活動區分為幾個階段。這類教學模式源于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尤其是該理論中的心理功能模式,也即通過幫助學生反思在學習活動中的所得,使學生察覺自我的推理歷程。循環式的教學模式包括如下幾項內容。

第一,投入參與,也即教師利用閱讀活動、影片剪輯或問題、其它小活動引起學堂參與學習的動機,引導學生的思維投入到生物課程的主要概念當中,并將學生現有的經驗與課程內容相連接,同時考察學生的背景知識情況,關注學生的思考歷程。第二,探索。在這一階段學生能有足夠的時間形成計劃,通過合作調查來探討某一概念,建立起一般的經驗基礎,并分享對這些學習任務的了解,獲取能解決問題的證據,然后基于先偏概念與新經驗,澄清并提出解釋[2]。在此過程中教師協助學生進行探索,學生從中學習新概念與過程技能。第三,解釋。教師鼓勵學生對上一個階段探索的經驗做出合理的解釋,澄清學生的了解,再以學生的想法為基礎,運用講述、影片、各類教學媒體等方式正式地介紹新的生物科學概念、科學技能。第三,精致化。激發學生能應用所學的概念,來解決新的問題,這些新的問題要能包含生物課程的核心概念,并在解決過程中深化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學生在精致化的階段要能將學到的概念應用于日常生活的事件上,或能將類似的過程和概念與其它科目互相連結。在此階段教師要能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促使學生討論與合作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分享想法并給予反饋。第五,評價。這類活動分布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自評、反思他們對新習得的知識、概念、能力的了解程度,教師在該階段可以評價學生的表現與進步的情形,了解教學后是否可達成教學目標。此外,在每個階段的教學活動中,也都可進行形成性評量,讓學生有應用科學知識、技能,及了解實務過程的機會。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英語閱讀有效性教學

有效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采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的多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和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英語是中學教學的主要科目之一,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

目前英語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阻礙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一、教學觀念問題:很多教師在教學觀念上,沒有認識到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知識、,拓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意義。

二、日常教學中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有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中就是講解生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而有的老師相反,把閱讀當做課外閱讀上,劃詞組,對對答案。學生自讀后僅是了解一下故事的情節。由于教學方法簡單、陳舊,學生感到乏味,沒有閱讀興趣,很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教學方法上的問題:許多教師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學校教研氛圍不濃的老師更會忽視對教學方法的研究。

四、課程設置上的問題:在英語教學中,閱讀雖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學生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閱讀僅是體現于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訓練,在師資、課時、組織上的不到保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沒有配套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的閱讀材料。

面對以上實際存在的問題,要如何改變這一現狀,進行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呢?作者考慮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改進,與讀者共勉。

一、改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課堂有效教學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確立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加強對閱讀的基本技能訓練指導。在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教師應避免滿堂灌,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對閱讀速度、技巧及猜詞技巧等作相應的指導。為提高閱讀速度,可引導學生進行泛讀、速讀、略讀、尋讀等。只有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倡導體驗參與的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克服學生不良閱讀習慣,形成正確閱讀方式

不良習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路,降低閱讀速度,應及時的加以糾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主要有以下幾種:

1、出聲讀:許多學生都有出聲閱讀的習慣,這種閱讀缺點就是閱讀速度和閱讀效率受說話的限制。正常默讀的速度幾乎要比出生朗讀的速度快兩倍以上。另外,出聲閱讀往往以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有時看見學生僅僅無聲的動動嘴唇,有時甚至連嘴唇也不動,只是舌、喉在動。要克服這種不良習慣就要訓練學生養成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號的視讀能力。

2、心讀:這是一種難觀察的閱讀習慣。心讀也就是學生在內心里始終自言自語,清晰地發出并自我聽著每個字音。這種壞的閱讀習慣直接影響閱讀的速度與效率,矯正起來又比較困難。應采用強制自己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強制自己加快閱讀速度。

3、指讀:是指用手指、鉛筆或尺子等指著一個個詞進行閱讀的習慣。這種閱讀不僅會減慢閱讀速度,還會把注意力引向錯誤的方向。高效的閱讀者應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闡明的思想內容上。這種閱讀實際上妨礙了眼睛運動并限制了大腦的快速活動。要克服這種不良習慣,養成用腦瞬間反應文字信息的能力。

4回視:回視分兩種,一種是閱讀能力差的經常重復閱讀剛看過的單詞和詞組,這不單單是因為語言水平低,可能還存在一些心理問題。閱讀能力強的也會回視,這往往是習慣問題,即使是很簡單的句子也要反復閱讀。這種方式也會影響閱讀的速度和對文章的理解。

5、逐字追究:部分學生要把遇到的每一個生詞都查清楚,才會往下讀,造成閱讀速度非常慢。這種集中注意于個別詞語,不是整個篇章的理解,常常讀到后面,前面的內容已忘記得差不多了。這種閱讀不僅影響閱讀速度和對文章的理解,還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路,降低閱讀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提高閱讀能力

直覺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總體觀察,迅速檢索儲存的信息,作出判斷的一種思維形式,也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組成因素。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直覺思維,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語感,這也是實施素質教學必須關注的問題,運用整體閱讀法,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在探索和推測中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同時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培養跳躍性思維。學生在閱讀之前,一定要時刻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逐句地讀,而要根據有關問題,找到與之有關的信息。

四、加強語篇教學,擴大學生閱讀量

語篇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關鍵和目標。閱讀文語篇教學,根據文體特點來組織、設計教學、優化教學方案是較好的切入口。語篇教學法的基本教學原則在于閱讀文教學應是課內外創設條件,讓學生自我進行語言習得,和教師主導有機結合。

五、運用正確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常用的閱讀方法有通讀和細讀兩種。通讀是為了弄懂大意,細讀是為了掌握具體內容。首先要閱讀開頭的段落,這部分介紹性的材料將會使我們熟悉作者將要討論的主題思想,然后閱讀下面各段第一句話。這些句子可以使讀者對文章內容有一個總體的概念,在閱讀最后一段。這一段幫助讀者對所覆蓋的材料做一概括。讀的過程中要注意作者用來加以強調的一切:標題、黑體、斜體、圖表、圖畫以及章節后面的問題。其次,要全面的重新細讀全篇,第二遍閱讀的速度取決于學生從對該材料的預讀中所獲得的信息和指導。

六、理順閱讀渠道,形成有效閱讀

篇8

基于以上思考,我縣初中語文課題組申報了省級課題“基于課標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并于2014年3月立項實施,取得了較好的實效,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本文試圖就“基于課標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的整體設計思路及目標指向做一闡述,以引起廣大語文教師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積極探索。

基于課標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課標”指2011年版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基于課標”是指本課題研究以課程標準為基本指導原則,課題研究的理論支點、行動準則都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研究過程中,我們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評價都要根據課程標準的寫作教學要求去設計實施。“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是指課程標準規定的第四學段的寫作教學(7-9年級)。“教學設計與實踐”指在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并運用于課堂教學。基于課標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是想通過“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等具體操作層面的研究和實驗,提高教師的作文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的發展。

整體設計思路為:一是課標與寫作教學模塊綱要的對接;二是寫作教學模塊綱要與單元寫作教學設計的對接;三是寫作教學設計和導學案的對接。

具體操作步驟和目標指向如下:

1.從研讀課標、分析教材入手,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模塊綱要,實現了由隨意性、無序性教學向目的性、有序性教學的轉變。以往我縣作文教學呈現出無序而低效的狀態,大多數老師學期之初并無完善的寫作教學計劃,作文的布置隨意性很大,常常是為了完成學校規定的篇目而隨意布置幾篇作文,課前缺乏系統的指導,大多是選幾篇優秀的范文讀一讀就代替了課前的指導;課后評價時也只是單一地選幾篇寫得較好的學生作文作為范文讀一讀了事。這樣的教學方式古板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本課題的研究,根據崔永t博士的《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相關理論知識及《語文課程標準》中“寫作教學要求”,認真研讀和梳理初中語文每冊各單元寫作教學部分,從課程目標、學習主題、實施對策、有效評價四個方面編寫了《初中語文七-九年級寫作教學模塊綱要》,使廣大語文教師進一步明確了寫作教學的目標及整體教學脈絡,能有計劃地設計寫作教學內容,力求體現整個學段寫作教學目標的系統性和各年級的層遞性,并以此設計每學期寫作教學的訓練目標,增強了作文教學的目的性和有序性。

2.從打磨寫作教學設計入手,形成了融“目標、實施、評價”為一體的學案導學寫作教學模式,實現了由教師為主體的單一教學模式向學生為主體的整體優化模式的轉變。根據《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模塊綱要》,設計研磨了初中語文每冊六個單元的寫作教學導學案,從寫作教學總目標、階段目標出發,把這些大目標落實到單元目標、課時目標中,設計出了切實可行的導學案。在課堂實踐中,形成了“預習導學――展示交流――合作探究、歸納寫法――分享師文、內化寫法――運用寫法、妙筆成文”的寫作教學導學模式,把目標、實施(行為)、評價、反饋調節等幾個環節有機交融在一起,改變了學生只能服從教師的被動關系,建立了師生、生生互動的民主和諧的關系。師生關系的轉變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種和諧寬松的環境,極大地調動了師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學案導學模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生成過程、寫作方法的掌握,課前只需要完成預習導學部分,不需要其他太多的準備,課堂上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了方法,基本的寫作思路,當堂完成,學生在課外不再感到寫作文是種負擔,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外觀察和閱讀,拓展思維,提高素質。

3.遵循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綜合性學習緊密結合的教學原則,實現了由單一寫作教學向多方位寫作教學的轉變。在寫作教學設計時,遵循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綜合性學習和寫作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課本及課外資源,既不脫離文本,又超越文本,拓展作文教學的空間,課本中的范文是學生學習作文的最好典范,教師恰當利用,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合綜合性活動的學習,引導學生從自身實踐活動及社會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通過討論、交談,提煉出既具表現力又能引發真情實感的題目來,促使學生養成用心觀察生活的習慣,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從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

4.貫徹以評促行、評價先于教學設計的理念,形成了寫作教學設計、教學案例、課堂教學、課堂觀察、學生評價等一系列評價量規,實現了由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的轉變。以評促行、評價先于教學設計、評價貫穿始終的理念,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方式,關注過程評價和多元評價。用評價規范和引領教師的寫作教學,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獲得和情感體驗,給學生盡量多的表現機會和交流平臺,使學生在寫作中獲得過程性快樂和成功的體驗,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篇9

一、單元教學與單篇教學的關系

語文學科的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要培養這些能力就離不開各種訓練。單元是作為能力訓練的單位而設置的,較之單篇,它有更大的容量,便于圍繞能力訓練的目標進行多種形式的內容組合,形成一個訓練周期,達到單元訓練的目的。對中學生而言,能力的形成有一個從無到有,由低到高的進步過程;對教師而言,教學上有一個從傳授、示范,到引導、幫助,到督促、指導的教學過程,以實現從“教”到“不教”的目的。而語文教材中講讀、自讀和課外讀三類課文的教學,大致上就對應了由“教”到“引”再到“放”的過程,配合單元知識短文和聽說寫作等專項訓練,就共同構成了一個以讀寫為重點的能力訓練的有機整體。在這個整體中,每一個局部都有其特定的作用,缺少了其中任何一環,都將嚴重損害單元整體的訓練效果。例如,將自己不喜歡的講讀課改為學生的自讀課;為了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刪去自讀課文的教學;由于對學生不放心,將自讀課文改為老師的講讀課文。講讀、自讀(包括課外閱讀),是單元教學的一個整體,二者有機結合,不可或缺。

二、著眼于單元能力訓練的整體目標

教師進行單元教學時,必須著眼于單元能力訓練的整體目標,弄清單元內各個組成部分的作用,圍繞單元目標進行總體設計,作出必要的取舍和詳略安排,使每一局部尤其是自讀課文部分都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全局在胸,才能下出一步步好棋;一招下錯,可能會導致全盤皆輸。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真正認識到語文教材設置單元、安排自讀課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正確地進行自讀課文的教學;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真正認識到整體和局部的辯證關系,閱讀教學中的許多難題也就迎刃而解。如何突出整體和局部的重點,如何根據單元訓練步驟安排課時內容,如何針對不同的局部使用適當的課型和方法,如何使單元知識與訓練內容緊密結合,如何圍繞重點有效地組織課內外的活動等,都可以作出適當的安排,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取得進步,打開一個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如教學人教版八上第三單元,老師講讀《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學生自讀《橋之美》《說“屏”》,老師帶領學生完成單元寫作內容:“說明文要抓住特征”,并布置恰當的作文題目,讓學生在課內限時完成,以檢測學習效果。這樣,就能夠很好地達成單元能力訓練的整體目標。

三、設計優秀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要有好的單元教學,必須要有好的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這是當前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之一。除教學輔導用書可以更多提供這方面的指導建議和優秀范例外,任課教師還應該在熟悉新課標、新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在制訂教學計劃時,既要了解全冊內容,也要了解各個單元的內容,而不是簡單地臨時照搬教參了事。好的單元教學設計是建立在對舊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之上的,關鍵在于教師轉變教學思想,牢固樹立培養學生能力、提高智力的觀念。這樣,聽說讀寫各方面的教研教改成果皆可為我所用,根據不同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突出不同的教學目的,設計出一個個具有高度藝術性的單元教學方案。

四、突破自讀課文的教學難點

要有好的單元教學設計,還要突破自讀課文教學這個難點,這也是當前普遍存在的薄弱環節之一,許多教師知道它的重要,但苦于找不到可行的方法,所以一旦上起課,往往成了教讀,或流于形式,達不到訓練目的。因此,關鍵仍在解決教學思想的問題。如果教師的目的不是只放在把范文“講深講透”,而是教給學生讀這類文章的步驟、方法和技巧。那么,學生在老師講完講讀課之后,能夠自覺地運用老師的步驟、方法和技巧去學習自讀課文,并進行課外閱讀。當然,在學生學習課內自讀課文和進行課外閱讀時,老師仍要給予指導和關注。教師的指導方法有如講讀課一樣,根據不同的文體和教學目標,也可以有多種課型和方法可供選用,只要真正重視,不難在實踐中總結出適合本人特點的課型方法。作為可行的一步,教師在教案中具體寫出自讀課的指導方式步驟,尤其是提問引導、幫助釋疑及督促檢查各項,有助于突出“自讀”的特點。

篇10

問題情景教學主要是指教師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學習課堂知識,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文學閱讀、語文正文欣賞等語文學習活動,在課堂學習中不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借助于生動的語言、形象化的課件,創設出豐富的問題情境,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富有節奏感和鮮活性。比如,在大學語文教學中,以《我的母親》()的課文閱讀為例,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設計問題如“自己對母親的認識是什么?”讓學生們首先對自己母親進行自述,從而引導他們進入到母愛和愛母的情境中,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創造母愛的情境,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母愛的詩詞或者故事短片,如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讓學生在進行課文閱讀之前就感受到母愛,在情境創設之后,教師便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們閱讀《我的母親》(),在閱讀中帶著老師的問題去進行思考、分析。這樣以來,將使得教師的教學效果極大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采取參與式合作教學,提升學生主體地位和合作協作能力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參與式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升其主體地位,加強其合作協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計劃中應該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參與教學活動,他們為了達到小組的共同目標,在小組內會進行充分的合作,實現團隊利益的最大化。在合作互動過程中,學生們以主體身份主動參與了活動,極大的鼓舞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比如,在大學語文教學中,以《哈姆雷特》的學習為例,在課堂上,教師首先對戲劇的特點以及相關寫作技巧介紹給學生們,然而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每個小組自行收集相關資料并加以討論和劇情的設置,并且根據每個小組成員的特長和興趣進行分工合作,創作符合現代青年發展的富有個性的表演劇本,最后在表演完了便組織所有的小組在一起討論,每個小組推舉一名代表對本組的討論結果進行組織、評價和總結。指出劇本表演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每個小組的解決方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一方面提升了學生們合作協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3采取“實踐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