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綠色生活的看法范文
時間:2023-12-13 17:50: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綠色生活的看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城市居民;低碳意識覺知;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F29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2)03 — 0019 — 02
1 引言
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低碳經濟應運而生。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國家權益和人類命運的全球性革命。發展低碳經濟僅有技術的支撐還不夠,必須依托于“低碳生活”才能實現。“低碳生活”是一種簡約、綠色、健康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作為實行低碳的最小單元,其低碳意識決定了社會低碳的效率及踐行情況, 為了了解城市居民低碳意識和行為等方面的現狀,我們以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城市居民為樣本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獲取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城市居民有效樣本312名,其中男性112名,女性200名,居民年齡構成18-35歲占42.7%,36-45歲占41.0%,46歲以上占16.2%;。涉及的職業類型有政府工作人員、工商業管理者及服務人員、教師、在校大學生以及其他人員。收回問卷303份,其中有效問卷28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37%。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自編的城市居民低碳意識覺知狀態的調查問卷,從城市居民低碳認知程度、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行為三個內容進行調查。
2.3 數據統計
采用EXCEL2003、SPSS12.0進行數據輸入與統計分析。除了對每一個題目進行單獨統計分析外,還對題目之間進行了數據的交叉分析。
3 調查結果
3.1 對低碳概念內涵的認知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非常清楚”低碳內涵的占被調查者的18.53%,“聽說過但不太了解”的占68.64%,“不知道低碳”的占12.83%。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關于低碳理念的認知中18-40歲年齡階段的人群對于低碳內涵的了解比50歲以上人群所占的比例要大。對于居民對低碳的了解途徑,調查顯示最主要的途徑是通過電視、網絡和雜志,所占比例為71%,其次為朋友、同學、鄰里之間的傳播,所占比例為14.6%。
3.2 對低碳生活理念的認知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低碳生活就是要過苦日子”的看法,57%的人不同意這種說法,認為低碳經濟只要能堅持“度”同樣能過的舒適。關于“是否愿意踐行低碳生活”的看法,20.63%的被調查者“考慮并堅持低碳生活”,51.57%的被調查者“考慮過但很難做到”,23.49%的被調查者“沒考慮,但想了解”,4.31%的被調查者“不考慮”。關于“對我國倡導低碳生活”的看法,過半數人認為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倡導低碳生活是順應國際社會發展形式變化的需求,是符合我國國情,有利于我國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思考。對于低碳生活能否成為潮流的看法,62%的人認為低碳生活在未來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潮流,8%的人認為不會,還有30%的人認為不確定。
3.3 對低碳產品的認知情況
關于“是否使用低碳產品”的態度中,52%的人“看好并有興趣嘗試”,20%的人認為它與一般產品差異不大,“視情況而定”,18%的人選擇“隨大流”,而10%的人“不太看好低碳產品”。關于“哪些因素影響了你對于低碳產品的使用”中,認為是“價格因素”的占45.63%,認為是“質量因素”的占27.69%,可見價格和產品質量是制約節能產品推廣的主要因素。
3.4 對低碳行為的認知和踐行情況
關于“低碳生活中最重要的行為”的看法中,58.63%的被調查者認為拒絕使用塑料袋、遠離一次性餐具和節約水、電、氣被認為是低碳生活中最重要的行為。關于“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低碳行為”中,能夠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餐具,二次使用自來水,選購太陽能熱水器,家用電器閑置時會完全關閉電源,出門乘坐公交車的占被調查者的24.36%。關于“當前推廣低碳生活最緊要的任務”看法中,提高科學技術水平被認為是最緊要的任務,此外,轉變消費觀念、加強宣傳和科學有效的引導也是當前緊要的任務。
4 分析與討論
4.1 城市居民低碳意識認知程度不理想
隨著黨和政府近幾年通過各種媒體和渠道的宣傳教育,“低碳”已經深入城市居民的心中,但是對于低碳的內涵---較低或更低的溫室氣體(CO2為主)排放非常清楚的人所占的比例較少。了解程度不足,認識上存在偏差,大部分人知道“低碳”是關于含碳物質的排放,但并不是人們所認為的降低“所有”有害的含碳物質的使用和排放,因為發展低碳經濟的前提是不影響經濟的發展。可見,“低碳”一詞雖已初步普及,但是對于低碳經濟、低碳消費、低碳生活的內涵認知還不夠深刻,關注度不高,日常生活自覺踐行低碳生活的人群有限。
4.2 低碳生活宣傳力度不夠,居民低碳活動參與度不高
篇2
室內裝飾色彩匹配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如何合理利用顏色來創造美好的生活空間,從自己喜歡的顏色、顏色的個體心理特性以及自己的空間的心理需求確定。由于不同的顏色會刺激人的大腦,使人產生冷、熱;深、淺;黑暗與光明的感覺。當然人也會有一個安靜、興奮、緊張、輕松的情緒效應。普遍較小結構住宅以單色為宜,采用鮮艷的顏色,如黃色、奶黃色,以增加住宅的簡潔,大方,莊重典雅。在一般情況下,每個顏色和風格的生活空間,有自己的原則。“陽光”的黃色調會給人的心靈帶來溫暖,如果整體采用了活潑的色彩,粉紅色與白色的玫瑰,與同色的組合沙發、窗簾、靠墊委婉熱情的冷灰常給人一種粗糙,生硬的印象。然而,在寬敞明亮的空間,大膽采用了淺灰色的,是為了讓白色的床上用品和窗口邊緣更安靜和優雅。還穿插討他們喜歡鮮艷的色彩,藍色可以平靜情緒,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二、內飾的設計元素
1.色彩通過視覺的心理作用,往往會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行為周圍的人的情感。本身的顏色也不是絕對的美或不美,但顏色匹配的內部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在設計中科學性的去用色,對居住者將會促進他們的工作,有利于他們的健康。其中設計者正確的處理色彩,對于設計不僅能滿足功能要求而且能起到美化的效果。
2.空間要素。合理化的空間,給人一種美的感受是設計的基本任務。設計必須勇于探索并且不要拘泥于過去形成的空間形象。
3.照明要求。人類經常被大自然的美麗所吸引。通常人們用一種方法,就是直接讓陽光引入室,也是一種裝飾效果,以此來消除人們對于黑暗的恐懼感和封閉空間的孤獨感。而這些燈光中,尤其是柔和的頂光以及閃射的光線會使得內部空間更親密而自然。形成了光影之間的室內外轉換并給出了一個不同的感覺。
4.裝飾元素。這是設計中不能缺少的建筑構件,如柱、墻等的整個內部空間,而想要構成一個舒心的室內環境就要讓裝飾功能結合從。然而在設計中想要改變的光影效果和不同風格的室內藝術效果,就必須做設計的時候充分利用不同裝飾材料的質地特性,而且還要涉及到該地區的歷史以及文化特點,這樣可以得以更好的體現。
5.家具元素。室內家具、墻飾、吊頂等,這些都是生活的必需品,往往會因為其形狀特征理想的起到裝飾的作用,兼具實用性與裝飾作用。其中需求形式和功能之間的相互和諧統一變化,使室內空間相得益彰,品味十足。
6.綠色元素。采用“綠色”設計的元素慢慢成為了人們改善室內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室內種植在植物使用“綠色”以及裝飾作用溝通了室內和室外的環境,擴大室內空間感,提升空間以及美化空間起到了重要的效果。
篇3
【關鍵詞】閱讀教學 教學情境 生活經驗 問題 探究性學習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筆者認為努力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不失為有效的途徑。所謂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中,學生圍繞一定的問題、文本或材料,在教師引導、點撥下,獨立思考、研究,通過發現問題、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語文課程總目標中也提到“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倡導探究性的學習,啟發學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讀文本。
1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只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多元情境化的教學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性因素,從教學實際出發,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和創造欲望。
如在教學《麋鹿》一文時,針對學生對那些可愛的小動物都懷有關愛、好奇這一心理特點,我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麋鹿在青草地上悠閑地吃草,在小溪邊愉快地玩耍、嬉戲的錄像,再暗示課前已準備好的一名同學走上臺來,扮演偷獵者,舉槍瞄準那些可愛的麇鹿準備獵殺,又適時加一些旁白:“小麋鹿多可愛呀!我們國家現存的數量很少,可有些偷獵者整天盯著他們不放。現在就有這么一位(手指偷獵者)正準備獵殺呢!我們該怎么辦?”學生紛紛上臺阻止。見此情景,我又相機引導:“同學們,要想阻止那位偷獵者不再殺戮麇鹿,做好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說,怎么勸呢?課文會告訴我們。”于是學生全都積極地投入對課文的閱讀之中。
通過直觀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感官感受到麋鹿的可愛,再通過表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勸阻獵殺者,如何能更有效地制止呢?學生帶著保護麇鹿的強烈愿望到文中尋找答案,深刻感悟文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 聯系生活經驗,探究詩歌意境
詩歌語言跳躍性大,一句詩就是一個或幾個意境,學生不易理解。語文就是生活,詩歌更是生活的濃縮。下面我結合《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一詩的一個教學片段談談我的體會。
師:同學們,面對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想說什么?
生1:我感到很幸福。我們生活的大自然太美了。
生2:我會感到我們的生活非常美好!
師:是呀!它用心的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使我們的——
課件出示:生活里洋溢著歡樂和溫馨。(生齊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生1:我們在自然生活中忘卻了所有的煩惱,有的只是與鳴禽、野花聯歡的快樂。
生2:我們走進自然,便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讓我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師:是呀!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溫馨、幸福,甚至健康,這個大自然不愧是一一(指課題)
生:綠色的課本。
師:那這課本里的一幅又一幅美好的畫卷,會不會自己送上門來?我們該如何去打開大自然這本綠色的課本呢?
生1:用眼睛去發現大自然中的美景。(板書:發現)
生2:用耳朵去傾聽自然天籟般的交響曲。(板書:傾聽)
生3:用鼻子去呼吸清新的空氣,花草的芬芳。(板書:呼吸)
生4:深入自然,用心去感受自然的溫馨。(板書:感受)
生5:還可以用一一雙手去描繪,用雙腳去攀登。(板書:描繪、攀登)
師:難道你不怕爬山涉水的艱辛?請讀讀第4節,說說你的感受、體會。
生1:打開“綠色的課本”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定有困難,有阻礙!但是我們要勇于攀登,敢于前進,就可以盡情的欣賞到美麗的風光。
生2:勝利屬于堅持到底的人,“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倘若有機會親臨長城,我也絕對不會在攀登中止步的。
師:說得多好呀!正應了詩人的那句話:“無限風光在險峰”。只有勇于攀登,我們才能飽覽——
生:無限的風光!
師:只有敢于前進,我們才能奔向一一
生:浩瀚的大海!
師:如此方才能顯示出我們少年的一一
生:豪情和胸襟。
師:此刻,面對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你還想說什么?
……
大自然是本無字書,課堂又何嘗不是呢?雖然身在小小的教室,孩子們卻從生動的詩句中不經意間體察到了“寬廣的胸懷”“遼遠的視野~生命的價值”,并從中獲得審美愉悅,也就在這種和諧的課堂里,學生輕松打開了“語文教學的課本”,打開了大自然的課本,也打開了人生的課本。
3 設計開放問題,給足探究空間
篇4
1.下列成語分別和哪一部名著有關?請將序號填寫在相關名著的橫線上。
①火眼金睛 ②逼上梁山
③搖身一變 ④十萬八千里
《西游記》:_______________
《水滸傳》:_______________
2.《水滸傳》中作者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好漢,也有奸臣。請從下列的人物中在選一個并用橫線標出,然后按要求答題。
李逵 宋江 林沖 高俅
(1)概括寫出與你所選人物相關的一個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對所選人物性格的評價:他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閱讀《伊索寓言》一則,在橫線上寫出寓意。
說謊的放羊娃
有個放羊娃趕著他的羊群到村外很遠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歡說謊,開玩笑,時常大聲向村里人呼救,謊稱有狼來襲擊他的羊群。開始兩三回,村里人都驚慌得立刻跑來,被他嘲笑后,沒趣地走了回去。后來,有一天,狼真的來了,竄入羊群,大肆咬殺。牧羊娃對著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卻認為他又在像往常一樣說謊,開玩笑,沒有人再理他。結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這故事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附加題:根據下列歇后語的“謎面”寫出“謎底”。(3分)
(1)豬八戒偷吃人參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諸葛亮借東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魯智深倒拔垂楊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試題,除了通常的“閱讀綜合知識”、“對課文的掌握和理解”外,這份試卷選人四大名著和“伊索寓言”及課外“歇后語”知識來測試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促使學生平時不僅要提高閱讀的“質”,而且要保證閱讀的“量”,除了學好教材外,還要根椐教育部推薦的篇目以及報刊上的相關文章增加閱讀量,促使自主閱讀、直接閱讀、深入閱讀,乃至探究、創造。
二、萬丈高樓平地起――關注工具性,語言積累與實踐運用的相互結合
閱讀下面語段,完成l―6題。
(一)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山川秀麗,風光(yǐ)______旎。境內山嶺(sǒng)______峙,峰巒(疊迭)嶂,丘陵連(mián)______起伏,河谷盆地與溪流錯落相間,森林資源豐富,被譽為福建省的“綠色寶庫”,是省重點“綠色三角”旅游區。境內有泰寧大金湖、永安桃源洞、將樂玉華洞,還有三明市區的仙人谷等著名的自然風景區。這些景區,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三明市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也不乏人文景觀。泰寧尚書第、永安安貞堡、沙縣城隍廟等都是閩中(hè hè)___ ___有名的人文古跡。尚書第是明朝兵部尚書李春燁的宅第,布局參差錯落,氣勢宏偉非凡;安貞堡建于清光緒年間,是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大型夯土建筑民居;城隍廟是清乾隆年間在明朝(遣 遺)跡上重建的,曾是古代戲曲展演之地,至今保存完好。
1.給下面詞語中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并填寫在括號里。(2分)
(1)錯落相間( )(jiān jiàn)(2)參(
)(cēn cān)差錯落
2.根據漢語拼音在橫線上寫漢字。(4分)
(1)風光yi______旎
(2)山嶺sǒng_____峙
(3)連mián______起伏
(4)hèhè___ ___有名
3.從括號內選擇恰當的字填寫在方格里。(2分)
(1)峰巒(疊 迭)嶂
(2)明朝(遣 遺)跡
4.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1)……被譽(
)為福建省的“綠色寶庫”。
(2)三明市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也不乏(
)人文景觀。
5.結合語境解釋成語。(4分)
(1)心曠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連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據語境,默寫詩句。(4分,附加2分)
自古以來,登山給許多詩人以感悟,留下不少名句。杜牧上寒山體會到“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杜甫登泰山領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飛來峰領會到“_____,________。”;蘇軾上廬山領悟到“______,_________”。
以上題目第一題是充分挖掘地方的本土資源――三明的人文景觀,試題緣自學生生活,克服了試題以書本為準的那種枯燥乏味的知識,而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溝通起來,從而調動學生已有的語文知識和語言儲備為課外閱讀服務。第二題,試題中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語言來考查學生對古詩句的理解,也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這樣的試題豐富了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語言儲備,使學生自然地完成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心理轉化,使“死”的試題材料變為“活”的個體語言。
三、為有源頭活水來――關注實踐性,語文學習與語文生活的巧妙整合
根據題目要求說話。
(1)想托人辦事,可以說“請您幫忙”,也可以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希望別人原諒自己,可以說“請您原諒”,也可以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年李文同學參加市作文大賽,名落孫山,他很沮喪。語文老師對他只說一句話:“這會過去的。”今年,李文同學又參加市作文大賽,獲得一等獎,他可高興了。這時語文老師還是對他只說一句話:“這會過去的”。
請問:語文老師去年和今年說的“這會過去的”,各表達了什么意思?(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題目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實
際,考查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情況,強化語文的實踐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用語文、學語文的能力。
四、和言細語總關情――關注人文性,讓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整合
2006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語文試卷在試題的編制過程中多處體現出人文關懷,如提示語“書寫正確、端正、整潔”,富有提示的話語給以學生飽含情感的人文關懷。試題中還考查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現代文閱讀”題中的最后一題:作者為什么“需要說明”最后一段內容?聯系全文,談談你的看法。再如:假如你是這所中學的學生,準備采訪一位正在河邊晨練的老人,向他了解對這一污染現象的看法,你會怎么說?請寫出來。這些題目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人文熏陶,引導學生關心社區周邊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增加對意識形態內容的客觀認識,提高辨證分和個性評價的能力。
五、橫看成嶺側成峰――多元性,命題角度與評價標準和諧匯合
1.《水滸傳》中作者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好漢,也有奸臣。請從下列的人物中在選一個并用橫線標出,然后按要求答題。
李逵 宋江 林沖 高俅
2.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嚴重污染。為此,某中學決定組織一次社會調查,呼吁大家保護環境。
篇5
生活是萬花筒和百科全書,我們的語文學習是對生活的學習,我們的寫作也應是社會生活的的再現。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注入生活的元素,讓學生感悟生活,再現生活,寫出內容真實可感,生活與時代氣息濃郁的作文;讓作文教學理性回歸。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作文教學 生活化教學 策略探討
生活即教育,而教育理應也是生活的過程。我們讓個性思想和道德觀點已經初步的高中生寫作,就應該讓他們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再現和映照生活。因此,推進生活化的作文教學,能夠讓學生寫真情、抒真感,使得生活氣息和時代特質精準呈現。
一、轉換視角,讓寫作成為生活需要
我們學生一般都不喜歡寫作,總感覺自己寫不好。一讓寫作就搜腸刮肚,真真原因是他們沒有東西可寫;寫作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或是帶著功利的為了得到比較高的分。這種不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對生活有感而發的的寫作不可能寫出優美篇章的;而沒有興趣、沒有熱情的作文是沒有什么藝術與思想的。
我們在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中,要引入生活,讓學生感受生活。蘇教版高中語文很多優秀的篇章都是生活呈現的典范之作。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我們可以讓學生讀讀作者筆下地壇的景致,說說自己的校園、家園的風景,談談自己對身邊環境的看法。如此,我們能在“綠色生活”“憂與愛”,甚至2013年的“探險者與蝴蝶”等高考作文中都有內容可寫。歷年高考的高分、滿分作文中就有不少寫自己身邊的環境環保的作文。因而,留心生活,從經典作品的感受生活,對寫作業幫助莫大。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我們老師總是用自己角度去審看和批閱學生的作文。因此,學生只要寫一些自己的生活中負面的事件或感受,我們都要遏制。如青春期的學生寫寫朦朧的男女生的情感,寫寫對社會上一些不道德的事件的消極看法,我們老師總要提醒他們思想要健康,要積極向上。其實,生活就是真善美與假惡丑大雜燴,是可以多面觀的棱鏡。只要是學生能夠客觀而真摯抒寫的情感,我們都應該冷靜而公允的看待,沒有必要扼殺他們的生活感受與體驗。
二、注重引導,讓生活成為寫作源泉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學需要與生活接軌,倡導學生在感悟生活中“我手寫我口”的寫作。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作文教學方法,不一定非要注重怎么寫的指導,而應該讓學生向生活去探究寫作的源泉;寫出個性的有靈性的作文。
1.培養學生走進生活能力
大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我們學生往往三點一線的學習,忽視或漠視了生活的風景。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體驗社會生活,感觸自然的魅力。一方面,讓他們注意生活中的人,如《我與地壇》學習中,我們感受到了史鐵生給他母親出的難題,那么,現實生活中,我們和父母總是和平相處的嗎?我們有沒有讓父母感到痛苦與失望的事情呢?你想象同齡人會給自己的父母出怎樣的難題呢?于是,親情這一永恒的話題就能激起學生生活體驗與感悟的抒發,能夠以小見大的寫出成長的煩惱。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事情,能夠折射出不同的人性;也可以從影視、報刊等媒介獲取生活的信息。這樣,我們的寫作的生活體驗就會更有代表性。
另外,春夏秋冬的輪回,自然景象的變化都蘊含著一定的哲理。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在景物的觀察和描寫中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觀察生活、思考、憧憬生活,就會有所發現、驚喜與陶醉。
2.提高學生體悟生活能力
生活的本身是平凡的,但蘊含的哲理確是不平凡的,能夠發人深思的。林清玄的散文大多是生活哲理散文,我們可以從《可以預約的雪》學到生活的無常,我們怎樣去看到這樣的無常。如陳光標先生做慈善事業重視花樣跌出,因而,有的人批評有的人贊許。如他曾經在貴州畢節舉辦個人慈善演唱會,只要農民聽完全場可領豬羊的活動,是他故弄玄虛的炒作自己呢?還是有什么其他意圖呢?怎樣看待觀眾反映的“陳光標所捐贈豬羊紛紛感冒,已經死亡20多頭”?如何看待民眾諷太難聽“我都比他強”的說法呢?如此,我們可以就此事,讓學生深入思考,從而得出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因此,提高學生的體驗生活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引導他們能夠深入的思考和辯證的看待所見的事件,力求深入地分析與理解。如此,能夠想的更深,新穎而別致;只要重視對學生的訓練和培養,我們學生的生活化寫作的能力就能得到增強。
3.提高學生再現生活能力
走進生活、感悟生活,還需要能夠將觸動我們心靈的人和事或情景精彩再現。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明確寫日記、寫周記的目的,讓他們能夠寫出自己的情感,在不斷優化思維品質和寫作技巧的掌握中獲得心靈凈化、情操陶冶和寫作能力的提高。當然,學生再現生活,也不意味著原封不動的實錄,應該是注重細節,突出主題的濃縮與凝練,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注重從背景、立意、選材、情節、細節和個性表現與表達。
另外,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激發他們去關注生活、重視體驗生活。那么,他們語文思維能力,諸如具體形象思維,能準確描寫和表現的能力;抽象邏輯思維,能發展的一分為二地看問題能力;發散思維、聚合思維和創新思維都能夠得到訓練和提高。
總之,新時期的高中作文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寫真話抒真情,需要讓學生找到寫作的源頭活水,需要我們老師引導和指導他們能夠從生活中發現素材,獲得真情寫作的能力。只要我們激發學生主動寫作的熱情和興趣,那么,他們就能寫出富有生活氣息、個性體驗的優秀作文。
【參考文獻】
篇6
1 化妝品是否屬于綠色環保化妝品的三個評判標準:成分是否有機、包裝是否環保、試驗對象是否合理,你知道幾個?
A三個都知道 B知道兩個 C只知道一個 D一個也不知道
2 對于化彩妝你持怎樣的態度?
A只做基礎護理不化彩妝 B偶爾有需要時化彩妝
C一般都是淡妝出門 D經常濃妝艷抹
3 對于護膚品你更注重它的哪項功效?
A保濕 B抗皺 C去痘 D美白
4 對于把動物當成是化妝品科研時的試驗對象,你怎么看?
A堅決反對B只要不太殘忍可以接受C無所謂試驗對象D很正常
5 你會不會因為非常喜歡某種化妝品的包裝而買了也許你根本用不上的東西?
A從來不會B偶爾會C有時會D經常如此
6 你是否會覺得某些化妝品的包裝屬于過度浪費?
A很多化妝品如此B有些是C還好,沒太大感覺D沒覺得有什么浪費
7 對于美容美發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包裝,你更傾向于買哪種類型的?
A簡單大包裝 B無所謂包裝 C包裝好看的 D精美小包裝
8 你覺得你生活的環境對于你的肌膚有多大影響?
A影響很大 B某些方面有點影響 C影響不大 D基本沒有什么影響
9 你最青睞什么成分的化妝品?
A天然的植物成分 B效果較慢的中草藥成分
C效果顯著的高科技成分 D快速見效的化學成分
10 對于美白產品你有怎樣的看法?
A盡量不用 B用天然成分的美白產品
C用效果好的高科技成分的美白產品D只要效果好
11 睡覺前你是否會拿累或者懶惰或者忘記等做借口而不卸妝(潔面)?
A從來不會 B很累時偶爾會 C有時候會忘記 D經常懶得動
12 化妝品用完之后的瓶瓶罐罐你覺得該如何處理?
A廠家回收消毒后循環利用 B裝別的東西再利用
C直接扔掉 D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13 目前生活的環境,你認為空氣中什么東西對肌膚產生的危害最大?
A紫外線B浮塵C二氧化碳D其他
14 對于路邊小吃攤你怎樣看?
A太不衛生該嚴格取締 B雖影響市容但還是有其生存空間
C偶爾吃吃感覺不錯 D便宜方便好吃
15 近兩年內你的頭發處于怎樣的狀態(拉、染、燙)?
A天然狀態沒燙沒拉沒染 B拉直(染、燙)過一次
C又拉直(燙)又染 D反復染燙
16 如果你手里有一點點垃圾,但是附近又沒有垃圾桶你會怎樣?
A拿在手里,直到遇到垃圾桶才會扔進去 B走一會如果還沒有垃圾桶就偷偷扔到不起眼的角落 C趁人不注意趕緊扔掉 D旁若無人隨手扔掉
17 如果你手頭上有一塊廢舊電池,你會怎么處理?
A找到電池回收的垃圾筒扔掉 B放在包里
C隨手扔到垃圾桶里 D隨手扔在地上
18 關于殺動物取皮草(不包括皮鞋),你怎樣看?
A反對,從來不穿皮草 B不贊成,但是也抵擋不住皮草的誘惑
C無所謂,喜歡皮草 D動物本來就該為人服務的,沒有什么不對
19 一般情況下你的指甲是什么樣的?
A干凈剪短、不涂不染 B簡單地涂一層亮甲油
C經常變換不同的指甲顏色 D做漂亮的假指甲
20 你抽煙嗎?對隨時隨地都抽煙的人(事)怎么看?
A不抽,很反感抽煙 B不抽,只要不在你面前抽就好
C分場合偶爾抽,不喜歡 D抽,自己就是這種人
環保指數 以上――超過12個A
能拿到四顆星,足已說明你是名副其實的環保主義者,無論是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還是對于自己的化妝品你都會把綠色環保放在首要考慮的地位。而這種良好的環保意識給你的回報是你力所能及的環境總是干凈清爽,你的肌膚很少出問題,你每天給別人的印象都是整潔到無可挑剔。
溫馨提示控制自己的環保意識過強而朝負面發展,比如對整個社會的生活環境不滿產生怨恨等。
環保指數 ――AB總和超過CD
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環保主義者,也有環保意識,但遺憾的是在一些小事上總是會忽略或者說無意識地放縱了自己,從而產生一些破壞環境的非環保行為而不自知。更多的時候,環保只是你的口頭宣言。
溫馨提示把口頭上的環保付諸行動,不但自己真正做到行動上的環保,還要帶動周圍的人。
環保指數 ――選擇C超過8個
在輿論或者公眾的目光下可能會有一點點的環保意識,但是一旦脫離他人的束縛,僅存的一點點環保意識也消失殆盡。對于自己的肌膚很在乎,但是卻用比較極端的非環保手段來解決肌膚產生的問題,最終結果是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接踵而至。
溫馨提示環保是每個人的義務,應該自主自覺。護膚品選擇環保產品對于肌膚來說百利而無害。
環保指數 ――選擇D超過10個
篇7
如今,汽車所引發的一系列環境問題、心理問題、健康問題已經成為有目共睹的事實。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騎車是一種品位――后現代綠色出行活動”就是對這樣一種呼喚的具體回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騎車不只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后現代的生活態度。
騎自行車不僅降低交通成本,解除擠車的煩惱、堵車的焦急,令你精神愉悅,是一種心靈愉悅的放逐,而且能夠鍛煉身體,幫你達到健身的目的。科學研究表明,自行車是克服心臟功能毛病的最佳工具之一。這就是為什么全世界的郵遞員壽命都比較長的答案。
其實,中國的一些有遠見有智慧的富人早已悄悄地踏上了這條后現代的綠色之路。地產大亨潘石屹一直以來上下班都是能騎車就不坐車,他的看法是:“騎自行車不僅對環境有益,也能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從自己做起,為環境建設出力。”金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基本每天騎車上班,他說,“坐車堵車,跟騎車的時間差不多,而且在沿途可以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著名主持人倪萍女士有本書叫《自行車的日子》,里面有句話可以作為自行車生活的總結:當你置身其中,會感到這像是血脈在運行,熱熱鬧鬧、轟轟烈烈,蘊藏著不盡的潛能,仿佛自行車也有靈魂,有脈搏,有呼吸一樣……
據著名環保人士、北京地球村主任、中國第一位獲得有“諾貝爾環境獎”之稱的蘇菲環境獎和“柯布共同福祉獎”的廖曉義女士介紹,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就以自行車便利而著稱。荷蘭只有1500萬人口,但是自行車保有量卻有1600萬輛。在那里,從部長、市長到市民都是自行車族。
篇8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低碳,是一種態度》。
當學校的德育處副主任把電話打來問,要不要參加市環保局舉辦的“低碳生活,和諧樂清”的演講比賽的時候,我想,演講么就是講話了,既然比賽是環保局主辦的,那肯定跟環保之類的有關系,這些內容平常上課可沒少跟學生講。于是,本人抱著只要有熱鬧就湊上去的唯恐天下不亂的態度積極地報名了。名是報了,可是寫演講稿的時候就犯難了:低碳生活,這可是個新名詞,最近雖然時有耳聞,對內里的含義卻不得而知。那“低碳”,是個什么東東?我只知道碳原子是個C,燒烤用的碳是黑的,一顆永流傳的鉆石是透明的碳。這碳,還有高矮胖瘦之分么?
網絡有名言:外事不決找GOOLGE,內事不決問百度。于是我百度了一下。
百度百科中如此解釋: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可以理解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原來,低碳生活,這個碳,指的是二氧化碳,低碳生活,是要我們在生活中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可是頂頂大名的溫室氣體的構成成分,別的不說,近些年來,氣候異常,溫度升高已經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同身受的了。樂清是沿海城市,不高野不低,按道理說應該是冬暖夏涼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而近年來,我們感覺到的卻是,該冷的時候不見冷,數九寒冬,大街上照樣能見到短袖短褲配高跟涼鞋的裝扮。本該是春暖花開時節,羽絨服卻還要裹在身上。這一切,究其原因,不能不說是二氧化碳過量排放的結果。
200多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人類對于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地球幾百萬年里積攢的能源被人類在短短數百年間消耗殆盡。石油天然氣數十年間就將被開采殆盡,煤炭儲量雖大,也只能再支持兩百年的開采。為此,國際間圍繞能源的開采權不斷明爭暗奪。而能源的使用,更帶來的是溫室效應。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芬蘭和德國學者公布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如果冰川溶盡,帶來的必然是沿海城市和某些到島國的滅頂之災。網絡上甚至有人早早地模擬出上海被大海淹沒的場景。
為了應對這些可能到來的問題,世界各國的政府和民間組織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尋找解決之道。開發新能源者有之,太陽能、風能、原子能乃至于潮汐能的大規模應用都在科學家的研究日程表上,某些技術也正在被推廣應用中。有的致力于尋找新技術更加合理地運用能源以期盡量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甚至于能夠吸收二氧化碳。英國的科學家就在實驗室里發明了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水泥,這種水泥每生產一噸可以吸收半噸二氧化碳。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福音。
但這些說起來聽起來與我們普通人似乎又遙遠了一些。我想低碳生活,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更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神奇教練米盧說:態度,決定一切。他用堅定的態度將中國男足奇跡般地送進了2002年的世界杯。這難道不是現實版的皮革馬利翁效應么?很多時候,我們對事物的看法能夠影響事態的最終發展。因此,面對現實,我們更應該對低碳生活的號召抱有堅定的態度。
那么,低碳生活,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態度呢?
我想,那可以是一種夠用就好的簡約主義態度。衣服不必每季清空舊衣,適當搭配新舊衣服照樣時尚,而少買一件衣服,可以減少6。4KG的碳排放;食物不必非要精雕細琢,吃飯不止是為了滿足嘴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滿足身體的需要。住房不必裝飾得如同宮殿,簡簡單單更加耐看;出行不一定非得寶馬香車,短距離的出行使用步行或者騎自行車的方式更健康而更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還不用擔心遇上路阻把走路十分鐘的路開車開上半小時。炎炎夏日,辦公室的冷氣不一定要調到很低才涼快,適當出汗是最好的排毒方式。寒冷的冬季多做做有氧運動你的五臟六腑會更加活躍地工作。
低碳生活,也可以是一種熱愛綠色的自然主義態度。在如今的城市當中,鋼筋水泥組成的叢林,除了帶來熱島效應之外,也帶來了光化學污染,帶來了噪音污染。人類從森林中走來,天生對綠色有著天生的依賴。很多人總喜歡爬山,原因無他,就是因為辛苦登上山頂之后,再次俯瞰那已經遠去的安靜的城市,就會有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在山上,有綠色,有清新的空氣,有潺潺流動的溪水。
找一個地方坐下來,深深地吸一口混合著草木清新的空氣,耳邊聽著水聲風聲蟲鳴聲的交響曲,抬眼望去,滿眼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或深或淺的綠色有的沉穩有的活躍,沒有一樣不是在提醒你這自然是多么的生機盎然。你的精神怎么不能為之一振呢?
愛綠色吧!不能天天登山,也可以在身邊種植一些綠色。讓一點空間給綠色,不僅僅為碳的吸收貢獻一份力量,它也能使你的生活工作更多一些寧靜,更多一份清新。
低碳生活,更可以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時尚前衛的態度。
當今社會,時尚是最具有號召力的口號。所以意大利的環保局喊出了“為了環境放棄您的愛車一天,是一件多么時髦的事情”這樣的口號時,頓時響應者如潮,因為誰也不想被看作是不時尚的人。所以,“我不是塑料袋”的環保袋在時尚的號召下,擁躉如云。因為環保袋比塑料袋更時尚更前衛。
說到時尚,不禁想起一件小事。最近的天氣多雨,每天往返學校總是不免要帶著雨具,現在女士們的雨傘都很漂亮,不管晴天遮陽還是雨天擋雨,都能展示出美麗的一面。昨天上班的路上在樂清車站轉車,在大荊車上等候開車的時候。一位女士上車,順便從車門邊上拿了一個黑色的用來裝嘔吐物的塑料袋。然后向車內走來。不是會暈車的吧,可千萬別坐我邊上,我最怕這樣的了,搞不好自己也要被引得吐起來。現在想想,這可真是小人心態。那位女士最終是坐在我邊上了。但是她的嘔吐袋并沒有用來裝嘔吐物,卻是用來裝她的那把漂亮的雨傘了。我暗自慶幸的時候不免又多事地想了想著條塑料袋的下場——可能一下車,就要被扔到垃圾桶了吧?我們現在賣的雨傘都有附帶的漂亮的傘套。如果傘套不扔掉,而是繼續用來裝雨傘的話,不是更加漂亮更加時尚么?而且,還很環保。少用一個塑料袋,可以減少0。1克的碳排放量。別小看這0。1克,所謂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每個人都少使用一個塑料袋,能多減少多少碳排放量啊!
我們可以不要斤斤計較今天又排放了多少碳,只要對今天的生活更滿足一點,對自然的索取更少一點。不管我們以怎樣的態度看待低碳生活,只要能夠以持之以恒的態度堅持下去,相信,生活會更美好,未來會更光明。
篇9
保護生態環境調查報告模板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生產與生活的基本條件。黨和政府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伴隨著基本國策、伴隨著新的世紀正邁著希望的腳步,作為地球村的重要成員,草木蔥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家園。地球是人類唯一居住的地方,人類要在地球上安居樂業,就要愛護地球,愛護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間唯一一艘載有生命的航船,我們人類是這艘船上的乘客。當船漏水的時候,誰能說拯救地球與我無關?山不孤獨水孤獨,所以水繞著山;夢不孤獨心孤獨,所以夢把心牽住;樹不孤獨鳥孤獨,所以鳥在樹上住;我們不能讓水孤獨,不能讓心孤獨,自然環境是人類棲息之地,也是人類生活的物質之源, 又是人們的游賞對象。古往今來的旅游者,都將觀光賞景視作一種休養生息、調節生活、消除疲勞的樂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們不辭窮苦,爬山涉水、尋幽探勝,留連于清溪碧流之間、忘返于奇山異峰之中、逗留于濱海沙灘之畔、漫步于林蔭綠地之下,而沉浸在優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種超塵拔谷的情懷,自由邀翔的靈性,去盡情地領受大自然賜給人類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悅心情、啟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見一個群峰巍峨,清泉飛濺,林海綠浪,鳥語花香的優美環境,能吸引人們前去游玩、攬勝、搜奇和觀賞。反之,一個污水橫流,垃圾遍地、黑煙彌漫,嗓聲刺耳的惡劣環境,怎會是人們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護好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旅游資源,是發展旅游業的先決條件。尤其在當前,隨著歷史的進步,時代的前進,經濟建設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們的旅游興趣。在新的旅游熱潮的情況下,我們更應重視搞好環境保護工作。現就發展旅游與保護環境的關系,談幾點初淺的看法。
一、只有環境美,才有旅游價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無論是山川的自然風光,還是田園的秀麗景色,或是濱海的波濤浪花,都是美好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美的環境,既可使人們留連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們得到陶冶情操,激發熱情,充滿活力。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就是形象地說明了大自然的美對人們的精神感應作用。因此,人們通過游覽風景區,欣賞自然風光,瞻仰名勝古跡,贊嘆能工巧匠的高超藝術,享受大自然的美,而獲得精神生活上的滿足。
當然,由于旅游者的種類、年齡、性別、職業、閱歷、性格及思想意識、文化素養、宗教信仰、審美水平、具體環境等的不同,對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異,正如孔夫子所說智者樂山,仁者樂水那樣。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覽名勝古跡時,常常會對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跡,以及與文化傳說有聯系的風物,感到特別的興趣。對這些人文景致的欣賞,實際上包括了對古代人們改造自然,創造美好生活的贊美。旅游者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進行游覽,既增長知識,又獲得美的享受。這種知識的獲得和美的欣賞,往往是聯系一起的,從而進一步增添了游覽的興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與綠色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為綠色是生命之色,綠色的環境能引起人們愉快的精神狀態,并使人們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綠色還有凈化空氣,改變自然環境的作用。所以通過綠色植物的生命活動,可以達到維護生態平衡,為人類創造合理的生存環境,為人們提供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機會。因此,保護好綠色森林資源,就是維護優美環境的關鍵。因為森林一旦破壞,綠色生命之美也隨之銷聲匿跡,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將是一幅荒山禿嶺、窮山惡水、垃圾遍地、嗓聲刺耳的凄涼衰敗的景象,是人們所不愿一顧的厭煩之地。
因而,只有環境美,才具有旅游價值。所以,我們這一代人不僅負有保護和利用好現有的環境,為開發、建設更多、更好的旅游區,發展旅游業的任務;而且更負有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環境,以創造更多的旅游財富的責任。
二、開發與保護并重,才能確保環境美
要加快發展旅游業,必須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點的同時,開辟新的旅游景點;另方面在合理地開發新的旅游資源時,應注意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切忌對旅游環境進行建設性的破壞和破壞性的建設。
首先,要依照法律來保護環境。建設旅游風景區、開發旅游資源時,要充分利用現行的許多法規條例,以確保風景旅游區的環境免受污染的破壞。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對森林的亂砍濫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護自然環境,保護風景旅游區的旅游資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對保護江、河、湖、海水體免受污染的危害,對維護旅游用水環境等,都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要充分運用法律武器,對風景旅游區的環境加強管理;以保護旅游資源,為發展旅游業創造條件。
其次,要樹立防重于治的新觀念。保護旅游風景區環境的目的,是為了促使風景區的自然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轉化,為人類的休養生息,創造越來越好的條件。因此,必須貫徹樹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資本主義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無論是山林、水體、風景名勝,只要是已辟為旅游區,或計劃要開發為新的旅游區,都應事先就其環境保護方面,制定規劃,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實行分級管理,分級保護。不能等到問題成了堆,再來補救、治理,而處于被動局面。
再次,要加強治理已受破壞的環境。由于各種原因和條件的限制,我國有不少的旅游風景區的環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許多風景名勝古跡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東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獨特的九曲溪及兩岸蒼翠、挺拔的植被,而成為著名的風景旅游區。但在前幾年,人們卻對武夷山上的森林,進行掠奪式的砍伐,使其精華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劇下降,而嚴重威脅武夷山的旅游景觀價值。所以,對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及早進行必要的治理和搶救,使之盡快地恢復其本來面貌,以適應我國旅游業的發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來觀賞。
三、搞好環境保護,促進旅游業發展
為了讓更多的游客都能飽覽我國奇妙絕倫而綽約豐姿的旅游資源,我們必須在從事旅游業工作中,注意旅游風景區環境的保護和管理,特別在當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時,把保護風景區環境作為發展旅游事業的一項主要工作來抓,就顯得更為重要。
1、要應用美學觀點,搞好旅游風景區的環境規劃
一個良好的旅游風景區,必須是風光秀麗,環境未受破壞和污染,能滿足旅游者觀賞和行動的心理活動環境。因此,必須應用美學的觀點搞好環境規劃。這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園林、建筑、地質、地理、生態、氣象、環保、文物、歷史、經濟、管理、旅游和美學等多種學科協同配合,對風景區環境進行綜合考察、評價、預測合理的旅游規模等,從而提出旅游風景區的環境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最佳方案。這個最佳方案,一定要從美學的觀點出發,按規劃的要求,提出嚴格禁止在風景區范圍內大興土木,建工廠企業;嚴格控制在風景區興建各種樓、堂、館、所和旅游飯店,使風景區環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實行封山育林,確保風景區生態平衡,以努力把風景區建設成為一個有益于人類健康,構成為一個適合于康樂消費的舒適、優美的旅游環境,以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2、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游客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發展旅游業,雖可以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多的效益。但也產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極因素。如當游人到一些風景名勝區去,有的人對那些維妙維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歡自覺或不自覺地用手撫弄、拍打,一不小心就會碰傷景物;有的人看到風景區內的花草樹木長得逗人喜愛,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獨自欣賞,甚至有的人為了爬山省力,就隨意拆樹砍竹以充當拐杖之用;有的人不僅在風景區到處亂扔果皮雜物,甚至隨地大小便;有的人還在風景區的顯眼之處,隨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標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為。
對上述這些不文明的人為破壞、污染
風景區環境前景物、植被和環境衛生等,均會降低風景區的旅游價值。因此,為了創造舒適優美的旅游環境,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覺地愛護風景區旅游資源、保護風景區旅游環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風景區旅游環境的保護措施。如為了保持風景區環境的清潔衛生,應在風景區內相應地增設一些果皮箱,就可減少,甚至避免游客隨地亂扔果皮雜物;為了保護風景區的景物,特別是對那些反映我國悠久歷史和精湛藝術水平的重點文物和著名景物,應增設鋼網護罩加以妥善保護,既使游客能夠透過網罩進行觀賞,而獲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著,以確保重點文物和景物不受損壞。而對那些已損壞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環境,要加以整理修復,使其盡快恢復原來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環境容量,保證旅游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篇10
關鍵詞: 情景化教育 學齡前兒童 智力發育
一、情景化的教育方式能夠吸引兒童眼球,培養生活能力。
由于幼兒的年齡較小,在剛剛脫離家庭和父母的保護進入一個陌生的集體環境中,會產生恐懼心理,因此在融入集體環境中,與老師和同伴們的熟悉需要一個過程。利用情景化的教育方式,將幼兒置身于一個不陌生不恐懼的環境中,較好促進兒童的相互融合,更好地進行智力開發的教育策略。
我們以現實生活的情景化游戲模式為例,分析情景化教育對學前兒童治理開發的影響。以兒童感興趣和熟悉的事物為切入點,支持和引導幼兒進行愿望的表達,并創造暢所欲言的環境。利用情景化的表演,使兒童嘗試了社會生活中的角色扮演和對話。首先老師將教師布置成相應的情景場景,讓兒童佩戴相應的道具進行角色扮演,將情景逼真化,增強兒童的角色意識和表演欲望,使兒童在表演中能夠模仿社會交往的對話,并進行思考。例如,打電話這一生活情景,是兒童在家里比較熟悉的情景,但是自身可能接觸得較少,因而很有表現的欲望。首先在情景中利用廢舊的電話機作為道具,教師可以對兒童進行簡單的引導,讓兒童自己在情景中嘗試和發現,用電話自由地與別人進行交流,與同伴和老師進行對話,有的學生扮演爸爸媽媽,在對話中,一個兒童會說:“你好!媽媽,你在干什么呢?”扮演媽媽的兒童馬上回道:“我在上班,你在幼兒園乖不乖?”……類似的情景對話給了兒童能夠暢所欲言和自由發揮的機會,有利于增進兒童對爸爸媽媽的理解,對社會生活的理解。這樣的情景對話,豐富了兒童的經歷,開發了其想象力,還融入了語言活動和社會活動,讓兒童增加了對社會責任的認識,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
二、情景化的教育讓兒童參與游戲,形成思維和感情。
情景化的教育方式讓兒童能夠積極地參與情景游戲,形成對于世界的認知,例如在情景繪畫中,兒童就能在預約的游戲情景中了解世界的模樣,并開始形成自身對于自然界和社會的認識。在繪畫教育中,教師通過情景解釋繪畫的技巧和要求,然后通過指導兒童全過程的繪畫,使兒童在享受游戲快樂的過程中,構建自己的內心世界,也就是內心對于這個世界的了解和看法。例如,教師邊繪制有主角背景的畫邊對兒童說:“大樹媽媽的鳥兒越來越多了,熊媽媽的草地越長越密了”,然后要兒童討論哪一塊是大樹媽媽的,大樹媽媽應該是什么樣子,哪一塊是熊媽媽的,草地應該是什么顏色。在形成一個情景化的動物世界過程中,兒童通過自主交流和討論,形成對自然界和生活的認知系統,形成自身的思維模式。
情景化的教育方式還能夠培養兒童的情感,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游戲繪畫過程中,讓兒童自主選擇喜歡的動物和植物,描繪喜歡的顏色。在絕對自由的想象空間里,兒童在紙上留下的印記就是他們對于生活的理解,也表達了其對生活的感情,他們往往喜歡綠色的樹葉,紅色的太陽或者潔白的天使。
三、情景化教育有目的地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交往能力。
在情景化的教育體系中開辟專門的活動區,有計劃有目的地利用空間為兒童設計學習和游戲的舞臺,形成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情景化教育,一方面符合兒童自身的發展需要,另一方面能夠達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豐富多彩的情景化活動,促進了兒童個性的全面展示,兒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沒有心理負擔,也沒有束縛,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高效有效的兒童情景化活動,能夠有效地避免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的追逐打鬧,規范兒童的日常行為,起到管理和教育的雙重效應。
有針對性的情景化教育活動則能夠較好地增強兒童的社交性,提高動手能力。以兒童折紙情景化教育為例,促進了兒童之間、兒童與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及分享。在活動區域中,準備剪刀、彩筆和膠棒透明膠等美工材料,兒童在活動區能夠自由進行剪紙活動,也可以組建小組合作進行剪紙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就有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進行有效的溝通,有的兒童可能與教師與同伴發生爭論,而在爭論的過程中逐漸懂得怎樣與同伴溝通,最終形成較好的解決方法。
另外,通過折紙創意的情景化教育,兒童根據自己的創意用美工材料進行裝飾,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作品的展示,有的擺放在創意墻壁上、有的擺放在展示臺上,而具有創新意識的小朋友可能就會將作品利用某些特殊的方式進行展示,有的兒童將剪的衣服貼在自己的身上。這樣的情景化教育模式就能夠很好地提高兒童的動手能力,還能夠增強其交往能力,建立自己的交往模式和表現模式。
綜上所述,兒童的學前情景化教育具有非常大的現實意義,對兒童的智力開發和人生定位等都具有啟蒙性的作用。一般兒童在上學之前,心智都不夠成熟,沒有形成對于世界和生活的特有的認知體系,猶如一張白紙,這時就需要科學地進行引導,建立起比較健全的思想體系,形成對世界、對生活和對自身的認知。通過構建情景化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建立起了兒童對于世界的認知體系,另一方面形成了兒童自身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提高了交往能力和表現能力,并為以后的人生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林德英.音樂教育對促進學齡前兒童智力發展的作用[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04).
- 上一篇:計算機在教育中的運用
- 下一篇:藝術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