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綠色建筑的理解范文
時間:2023-06-22 09:50: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綠色建筑的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F2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3-0-01
一、低碳理念與綠色建筑的內涵
1.低碳理念。隨著溫室效應及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的日益嚴峻,“低碳”生活與生產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所謂的低碳理念,就是在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降低含碳類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利用可再生資源或開發新能源來實現經濟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在低碳理念指導下,綠色建筑的概念應運而生。
2.綠色建筑。綠色建筑,顧名思義,要求在自然、環境、人類和諧發展的基礎上,在建筑物壽命周期內節約各種有效能源(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及各種建筑材料),從而達到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目的,為人類提供健康的生存空間。綠色建筑追求的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光能,風能,生物能等物質能源,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以避免人們在高速發展經濟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綠色建筑的費用從全壽命周期費用分析角度來看,包括投資、能源、非能源運營、維護和廢除或拆遷上的費用。從要素上可以分為,材料含能、運營方式和建筑的耗能、建筑后期處理三個部分。其中:材料含能是指建筑系能量的部分輸入量。高含能材料導致更少維護費用以及更高循環利用率和回收率。所以最優的選材會有效降低材料含能,實現成本的極大降低。運營方式和建筑的耗能可以理解為通過整體和細部節約措施的有機組合,如制冷和照明節約方案為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后期處理是指技術過時、建筑功能廢棄和物理衰退造成的改造和更換等。在最開始設計時應當考慮建筑的長壽和多適用性、節約建筑后期處理的成本。
二、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發展
1.我國綠色建筑的起源。我國傳統的建筑,都屬于高能耗建筑,具體表現為投入多,消耗大,排放高,效率差,它以高碳含量的排放物為代價,換取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建筑行業產生的溫室氣體占全國排放量的四分之一,而在我國北方的取暖期,含碳物質排放量更超過世衛組織標準的數倍。為響應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的低碳理念,我國開始了綠色建筑的發展道路。
2.我國綠色建筑的現狀。雖然綠色建筑的概念已在國內廣為流傳,但在實際的發展中,開發建筑單位為博取消費者關注,往往只是打著“綠色”的旗號,將園區簡單綠化植被環境夸大宣傳,歪曲綠色建筑的實質,故意誤導消費者,達到追求最大效益的目的。這與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相去甚遠。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在政府推廣節能綠色建筑力度不夠的情況下,建筑者無法真正掌握綠色建筑的內涵,無法潛心鉆研相關建筑技術,更因擔心發展綠色建筑的成本投入情況及未來收益,因為害怕風險過大而不愿意真正研究該行業的發展前景。
因此,在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根本,還在于使開發商建造者和使用者在經濟利益方面取得認知,這也是綠色建筑在我國發展的關鍵。
三、低碳理念下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分析
低碳理念下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為傳統的項目經濟增加值和碳排放減少經濟效益之和的現值。具體而言,綠色建筑要采取有無對比法來衡量其采用綠色技術的效益,選擇合適的經濟評價指標和參數,即用其與沒有采用綠色低碳技術的建筑的經濟對比量進行分析??梢杂檬袌鰞r值法來衡量經濟效益,即用采用低碳理念下綠色技術后的經濟效益與沒有采用綠色技術之前的經濟效益之差額,作為環境價值的計算方法。
其中低碳理念下綠色建筑的直接費用包括:建筑項目一次性投資、運營費用;委托人占據的成本;殘值等等。
間接費用為項目建設給環境帶來的環境損失。包括:環境污染的預防投入;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投入;環境污染治理投入;管理與科技投入等等。
低碳理念下綠色建筑的直接效益包括:綠色建筑的采用投資回報;綠化面積;資源有效利用;回收價值等等。
對于低碳理念下綠色建筑,直接效益也可以用采用綠色技術后,每年節約下來的能源和資源價值之和來計算,例如水電能源和土地面積等,其明細項為:空調開放節約的能源總量乘以空調開放時耗費資源的價格、采暖熱能排放量節約的總量乘以采暖節約熱能的價格、蓄能節約的能源總量如地熱太陽能等乘以蓄能節約采暖價格、照明節約的能源總量乘以照明節約的能源單價、節約用地總量乘以土地單價、節約用水的總量乘以水單價、廢污水回用的總量乘以中水水價。
這些明細項之和即為低碳理念下綠色建筑的直接效益。
間接效益即為給社會其他成員帶來的經濟、健康上的效益,包括:綠化對小范圍空氣的凈化、氧氣的排放、對人體健康有利的環境和空氣質量的改善等等。
間接效益可以用機會成本法和替代市場法來衡量:機會成本法在綠色建筑開發領域是指未來一段時間內保護(不開發)原有環境系統得到的凈效益的現值,如果預測開發工程在產生正效益的現值,超過保護(不開發)原有環境系統得到的凈效益的現值,那么應當選擇開發。
替代市場法在綠色建筑開發領域,是指借助周邊房地產或其他商品服務市場信息間接地估計環境質量變化的帶來的損益。
四、總結
在低碳理念指導下,綠色建筑不但能夠充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來進行開發建筑,減少能源浪費與污染物排放,更能夠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實現人類與自然共同的可持續性發展,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綠色建筑;設計原則;評價目標;發展研究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ople's excessive pursuit of economic interests, green environment suffered serious damage; global development are common problems facing the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Further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green building design, the discovery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ncrete policy. We hope at the ti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protect environme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s reasonable, adher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principles; evalu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引言
可持續發展是當代各國追求的目標,即人們生活生產水平明顯提高的同時也追求環境質量的提高并達到可持續化發展,在此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注重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是建筑行業發展的方向和緊迫任務。目前環保、生態設計的理念已深層次的融入到建筑設計中,為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應該堅定不移,要充分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的發展。在建筑設計中,合理的規劃選址、高效的利用資源能源、滿足人類生活、精神需要的環境和功能是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生態設計融合的本質體現。也是我們的設計原則。
1 我國綠色建筑設計發展的現狀
1.1針對面較窄,認識較片面
美國學者最先提出綠色建筑設計的概念,由于我國國情的特殊性,在參照國外先進的綠色建筑設計理論的基礎上,還要深入研究,適應發展。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城鄉發展極不平衡,對綠色建筑研究的涵蓋性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對農村的綠色建筑研究很少。對城市綠色建筑的研究也多局限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F實中,農村地區因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對農村的居住環境加以詳細的研究。而且綠色建筑設計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如綠色學、建筑學、環境學等,專業性較強,內容多。各學科之間聯系卻不緊密,研究不夠深入,對綠色建筑的設計和應用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1.2對綠色建筑設計的理解不全面
各地區對綠色建筑的理解持很多不同的觀點,每個觀點內容都結合本地區自然環境情況,運用了相關的原理知識,科學的安排建筑和諸多相關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將建筑物和附近的環境組合成一個有機整體,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自我調節功能,同時具有節能、減少污染、延長使用壽命的優勢。然而,很多人卻片面的認為綠色建筑只是在建筑物的四周加上一些綠化植物,或在建筑物內放置一些綠色植物,認為建筑物具有簡單的節能功能或帶有一些綠化水景、或是再加上一些天然材料便是綠色建筑等。這都是對綠色建筑的表面理解。
1.3缺少對綠色建筑設計實踐性研究。
綠色建筑理念直接關系著建筑的整體實施以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引起建筑行業的高度重視,出現了大量對于綠色建筑的不同理解,進一步鞏固了綠色建筑的理論基礎,即有利于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也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應用發揮了巨大作用。然而,大多是關于綠色理論與建筑設計理論的詳細闡述,對西方發達國家一些比較成功的綠色建筑設計經驗的重點闡述,缺少對綠色建筑設計實踐性研究。
2我國綠色建筑設計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2.1對建筑物的整體性認識不到位
建筑物不僅是單獨存在的個體,有整體性和與自然,環境的對話及關聯,整體性意識可以提高建筑物對于能源及環境的全方位結合。在很多建筑設計中,卻忽略了建筑之間和環境的整體性內在關聯。而建筑物的孤立化,缺乏整體性意識成為其設計中的潛在問題。單一的建筑物評價,往往會導致對人與自然間的忽略,難以建立綜合的綠色觀念,故此建筑的整體性是將綠色策略現實化的重要方法。一個建筑組團是這樣,在一個組團群體(小區)內做到這點也不難,但是從規劃上講,群體和群體之間,特別是在擁擠的市區內,各地塊之間,要做到這些,確有難度。
2.2建筑物缺乏實質的應用
統一形式化的建筑設計是我國建筑設計的通病,華而不實更與國際上的簡約風格明顯的背離,綠色策略要求建筑設計盡可能少的影響及改變自然環境,在設計中關注其實質功能才是重要的,很多地方恰恰缺乏這種意識。無論是建筑形式或是建筑材料,都缺乏實質的考察。急功近利,照搬硬套,資金投入的虎頭蛇尾等,造成很多問題的沉淀形成遺留難題,以致效果很差等等,也是制約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因素。
2.3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可持續發展是當前我國建設發展的戰略目標。已經宣傳了若干年,然而在實行中,有些地方僅僅是一句口號而已,仍在重復著“先污染、后治理”。有害性的材料、華而不實的建筑裝潢仍是屢見不鮮,導致建筑物的毒性在生活中慢慢的侵蝕著居住者的身心健康。浪費能源也極大的加重了自然環境的負荷。意識的淡薄,僅停留于口頭上是造成中國建筑缺乏綠色因素的主要原因,要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真正的滲透到人們的意識中,并通過建筑設計的方式將其落實是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但是,僅靠設計者是難當此任的,它關系到整個社會的許多因素,需要政府的決策部門,相關科研單位,配套設施、建材、施工技術等等共同作用,所以給各方面創造優惠,寬松的條件,才能落實和推動其發展。
3實現綠色建筑設計的策略
3.1設計方面
(1)經濟要求: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設計過程中,協調滿足經濟需求與保護綠色環境之間的矛盾。
(2)環境要求:采用高效的能源、資源和環境利用措施,減少建筑對傳統能源的消耗,將建筑的環境影響控制在綠色承載力內,實現人居環境與自然的和諧。
(3)社會要求:將實現綠色建筑的目標與人們的社會、文化、心理需求相融合,構建和諧健康的新綠色文化。
(4)觀念方面的目標。
觀念方面的目標特征:
①普適性:綠色建筑不能僅作為個案或實驗示范性項目,應廣泛存在于人居環境中。尤其在成片開發改造時,要體現整體效應,防止僅在其中做一些樣板,成為“綠色孤島”。
②系統性:綠色建筑是多種因素影響和作用的復雜系統,需在專業及延伸的相關領域,由各相關主體在技術研發、經濟支持、社會組織、管理決策各層面通過協同合作來實現。
加強環保與技術的結合
綠色建筑是積極與環境相互作用、智能的可調節系統。其建筑外層的材料和結構構造,一方面作為能源轉換的界面,收集、轉換自然能源,防止其流失;另一方面要有調節小氣候的能力,消除、減緩、甚至改變氣候的波動,使室內氣候趨于穩定。就必須有更多的高新技術在建筑中廣泛運用。使用對人體健康影響較小的建筑材料、注重外墻的保溫節能,就地取材,有效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帶動一批相關產業,推動整個社會的綠色環保進程。
3.2評價階段的標準體系
評價目標是指采用設計、建設、管理等手段使建筑相關指標符合某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體系的要求并獲取評價標識。是綠色建筑設計中的設計依據和目標。
國內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體系可大致分為兩方面:一是依靠專家的判斷與決策;二是基于綠色承載力考量的綠色建筑評價。目前廣泛應用的大部分偏重于前者,例如英國的BREEAM、美國的LEED、日本建筑物綜合環境性能評價體系(CASBEE)、加拿大的GBTOOL、澳大利亞的國家建筑環境評估(NABERS)和綠色星級認證(GSC)、德國的DGNB體系和我國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對后者的研究應用也應該加大力度,考評使用后的管理和維護體系,技術措施和設施的時效性等各種影響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真正做到可持續性。
3.3 實施中的建議
我國幅員遼闊,有不同的氣候區和區內不同地理條件形成的小環境,在綠色建筑指標不松動,實施的措施多樣化時怎樣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方式、因地制宜的研究、設計、實施是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此,科研應該先行。
除國家鼓勵外,還需地方性的優惠政策;
各地方標準是對國標的深入細化,其針對本地區的措施,要有顯著的能效性和可操作性;
采用的技術措施要保證其長效性和利于維護;
要以可靠的研究為基礎,先做試點,取得成效后再深入全面推廣,以免更多的資源浪費;
重視施工中的過程管理;
既有施工前良好的場地處理,也要有后期有效的長期監測和不斷總結,形成長效機制。
4 結語
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以人為本”的觀念已深入人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生活環境標準的需求也日漸增高。而建筑行業是資源和能源消耗高,對環境污染重的行業。隨著人們對保護生存環境和能源的意識的提高,綠色建筑正成為流行的新建筑;起到建筑節能的作用還可實現項目的持續發展。所以綠色建筑設計,必須走正確的道路,從認識觀念和實際操作上做到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合理的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叢碩,文梅麗.淺談生態建筑設計與建筑設計生態化發展方向. 民營科技,2012.(5).
[2]劉煜.國際綠色生態建筑評價方法介紹與分析[J].建筑學報,2003,(3):58-60.
篇3
1.1綠色建筑評價的主體
1.1.1申請單位目前,我國綠色建筑認證的申請單位主要為項目的業主、開發商、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物業管理單位等。在申報綠色建筑評價標識時,以業主或開發商作為申報單位;在申報設計標識時,以設計單位作為申報單位;申報運行標識時,以物業單位作為申報單位;此外施工單位還可以根據《綠色施工評價標準》的相關規定申報綠色施工標識。
1.1.2評價單位我國綠色建筑的評價是由住建部委托住建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與綠色建筑專委會共同組織成立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綠標辦”)來負責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管理工作,并接受住建部的監督與管理。綠標辦直接受理三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并指導一、二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活動;同時住建部還委托具備條件的地方建筑主管部門開展所轄地區一星級和二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
1.2綠色建筑評價的依據
目前開展綠色建筑認證所依據的管理文件為《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和《一二星級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所依據的技術文件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試行)》、《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補充說明(規劃設計部分)》和《綠色建筑評價技術細則補充說明(運行使用部分)》。
1.3綠色建筑評價流程
目前綠色建筑評價工作主要涉及申請單位和評價單位兩方,開展規劃設計階段和運行使用階段的綠色建筑認證的流程相同,均由申請單位提出申請并準備相關申報材料,由評價單位組織專業和專家評審,并根據評審結果予以公示和頒發相應等級的證書和標識。
1.4現行評價流程存在的不足
現行評價流程存在兩方面的不足1)對于申請單位而言,具有政府背景的評價單位的工作主要是進行認證評價,難以提供全程和及時的指導服務,特別是在對綠色建筑最終“綠色”影響程度最大的前期階段,如圖2所示,在此階段,決策或設計的方案還未成熟,綠色建筑評價工作還未開始,難以給申請單位的方案以及時的指導和建議來避免影響最終綠色目標的實現或減少因專業知識和對政策了解的缺乏而造成重大損失的可能。2)對于評價單位而言,由于政府背景決定了其首要職能應該是制定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和戰略,宏觀管理和綜合協調以及進行行政監督,加強綠色建筑的宣傳和培訓工作等。目前的流程,將難以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綠色建筑評價機制,此外隨著人們對綠色建筑認識的不斷加深,參評項目越來越多,無疑給政府部門帶來巨大的壓力。
2綠色建筑評價流程改進的構想
2.1引入第三方咨詢評價機構
在對綠色建筑評價流程改進時,建議在業主、開發商、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物業管理等申請單位和政府之間引入第三方咨詢評價機構。主要出于以下考慮:1)普通的建筑設計評價是對所設計的建筑成果在滿足并支持人和環境的表面或內在需求及價值方面的程度的評價。而綠色建筑評價注重的是建筑環境特性,因此綠色建筑評價需要具有包括建筑學、建筑技術、建筑環境與設備、生態學等良好專業背景的專家來執行。成立第三方咨詢評價機構,評價人員接受建筑主管部門的從業資格授予和管理,使得從事綠色建筑咨詢評價工作的人員更加專業化,不僅有利于相關經驗的積累,也有利于綠色建筑的推廣,隨著專業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評價的結果也會越來越準確。2)項目前期階段對項目最終的“綠色”性影響最大,設計人員應較早地考慮評價標準中的評價條款,而第三方咨詢評價機構的提前介入和參與項目的決策、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過程,充分發揮其輔助決策與輔助設計的功能,不斷提供改進措施和意見,有將利于業主或開發商更好達到預期的綠色目標。3)更好地體現建設主管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將工作重心放在宏觀管理的層面上,如制定科學的綠色建筑發展的總體目標及戰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評價體系;頒布各項優惠措施,調動綠色建筑開發參與各方的積極性;為綠色建筑的開發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市場條件等工作上。
2.2分階段評價
綠色建筑強調在全壽命周期內實現高效率的利用資源、低限度的影響環境。因此,對綠色建筑進行評價也應按照項目開發全過程的特點,如圖3所示,按照不同階段不同要求分階段進行。依照全過程監控、分階段評價的指導思想,可將綠色建筑評價分為項目策劃評價、規劃設計階段評價、施工階段評價和運營階段評價四個階段性評價,這與建設項目開發的過程也是相一致的。評價時,按照我國綠色建筑“四節一環保”核心內容和標準進行評價,只有某階段達到了綠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開始下一階段的開發工作。只有每個階段都達到綠色要求,才能認為項目為綠色建筑。分階段評價有以下優點:1)有利于問題的及時發現和解決,對那些可能對項目全壽命周期目標產生不良影響的行為可以及時修正,將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2)有利于各參與方明確各自的職責,使得責權利更清晰,對各參與方的評價有了科學的參考標準,尤其對一些界面工作的劃分將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重復工作,避免因職責不清造成的扯皮現象。3)有利于加強業主、開發商、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及物業管理單位之間的合作,加強整個項目開發團隊的理解和溝通,各方可以在充分理解項目的基礎上開展各自的工作,對各階段所參與的工作更清楚,避免了項目實施中的責任“盲區”。同時也有利于業主或開發商對項目的整體控制和掌握,確保項目綠色目標的實現。
2.3改進后的綠色建筑評價流程
基于上述思想,對綠色建筑評價流程進行改進,如圖4所示。從流程圖中可以發現,第三方咨詢評價機構起到中間橋梁的作用,由于其可以全過程地參與綠色建筑項目的開發,一方面可以為申請單位提供咨詢和指導的專業化服務,另一方面為政府部門分擔了周期時間長和評價工作繁瑣的評價工作。
3結論
篇4
“眾所周知,神經中樞在人體中起到了連接、協同、調節及控制的作用,以保證人體健康、協調。在智能樓宇中,SmartStruxure 樓宇管理解決方案通過將各個子系統進行跨平臺融合,實現了系統智慧集成、軟件智慧管理的互聯互通,帶來智能用戶價值,助力打造創新的‘建筑綠色生產力’?!?施耐德電氣能效及樓宇事業部建筑能效中心總監孫靖表示。
系統智慧集成
不同于傳統樓宇自控系統的各子系統獨立運行,SmartStruxure 樓宇管理解決方案智慧集成配電、照明、安防、暖通、監控、能源管理等多種子系統,通過統一平臺便可對樓宇進行綜合管理。不僅提高了樓宇系統全局處理能力,實現一體化服務,而且對建筑物能效進行優化與動態管理。
其中,通過智能配電設備聯網,SmartStruxure 對能源供給與需求進行雙向管理,兼顧了供電質量/ 用電安全及能效管理,實現智能配電系統集成。通過暖通空調、安全防范、智能照明三大系統集成,對建筑能耗按需優化,并將所有優化策略通過能效指標予以顯示和評估。比如安防視頻監控顯示樓宇無人時,空調、燈光等電氣設備會自動關閉,從而實現節能。
除了子系統之間的智慧集成,SmartStruxure 還可以通過與行業應用(如酒店客房管理系統、數據中心管理系統、工廠車間管理系統、民航航班信息系統等)集成,使建筑智能化真正服務于業務需求。
軟件智慧管理
SmartStruxure 樓宇管理解決方案在大數據、云時代下深度融合樓宇管理與信息化,通過智慧的“大腦”——軟件實現樓宇各子系統、樓宇系統與第三方系統、樓宇與智能終端之間的數據分享,讓樓宇更智能,管理更簡捷。SmartStruxure 兼容ISO 標準通信協議,無需硬件網關即可無縫集成LonWorks,BACNet,Modbus,Webservice等第三方設備,調試便捷,降低了調試及集成成本,實現各種專業應用。SmartStruxure 智能終端遠程控制支持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通過手機可查看系統情況,實時觀察現場情況,及時得到系統報警。
SmartStruxure 提供基于云的樓宇智能管理服務,包括故障檢測及診斷、遠程監控與分析、報告及維護,在滿足日常樓宇操作和運維需求的同時,是工程優化計劃的完美助手。
用戶智能價值
施耐德電氣倡導“建筑綠色生產力”的理念,致力于打造綠色、智慧、以人為本的建筑,為樓宇投資者提升樓宇的資產與品牌價值,為樓宇管理者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運維手段,為樓宇使用者創造健康舒適的環境和智能體驗。
SmartStruxure 憑借基礎系統集成、軟件智能管理,平衡、連通綠色生產力的三大驅動力,是對“建筑綠色生產力”的最佳詮釋和踐行:
投資綠色生產力
SmartStruxure 通過一體化綜合管理平臺和全生命周期的整體解決方案,簡化管理流程,減少設備及人工成本,確保樓宇效益最大化;通過部署節能、環保、可持續的綠色建筑戰略幫助樓宇管理者提升資產價值并延長資產壽命。運維綠色生產力
施耐德電氣提供樓宇管理產品線,保證設備兼容性,增加調試便捷性。SmartStruxure 擁有易用、人性化、精美的操作界面,易于上手,提升運營水平;通過遠程能效管理及能效服務、IT、云技術等,實現整個集團的參數對標及決策管理,達到能源與運營效率雙提升。
篇5
建筑節能、綠色施工在我國尚處于初步階段,很多地方仍以傳統的、欠成熟的思維模式進行施工,未實現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方式。同時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動員不夠、管理不到位、監管不嚴格等。簡而言之,我們應以可持續發展、關注綠色生態、保護綠色環境的思路觀察、考慮問題,事物認知的出發點不再是自然界中狹隘的人類子系統,而是整個生態系統。下面就圍繞著建筑節能與綠色施工管理展開分析。
(一)建筑節能
1 建筑節能的意義 建筑節能是一項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是執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這一基本國策及貫徹國家《節約能源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全球性的大趨勢。
當前,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耗的28%,且近年來建筑數量迅速增多,年開工面積增長率高達15%。以及人們生活水平與居住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能耗,特別是采暖與空調能耗,呈增長趨勢,每年以1%的趨勢增長。因此,一方面我國當前建筑節能的形勢依然嚴峻,另一方面我國的建筑節能潛力巨大。
2 我國與國外建筑能耗消耗對比
歐洲住宅年實際采暖耗能降到6L石油/m2,高舒適型,低能耗住宅達到3L石油/m2,我國以北京為例,按歐洲方法折算: 16L石油/m2,節能50%標準也是8.75 L石油/m2,表1為住宅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設計標準的對比。
3建筑傳熱的方式
傳熱的方式可分為輻射、對流和導熱三種方式。建筑物圍護結構的傳熱需經過吸熱、傳熱和放熱三個過程。吸熱是外圍護結構的內表面從室內空氣中吸收熱量的過程;傳熱是指在圍護結構內部由高溫向低溫的一側傳遞熱量的過程;放熱則是指由圍護結構的外表面向低溫的空間散發熱量的過程。
4建筑保溫
傳熱異常部位的保溫構造:鋼筋混凝土柱、梁、墊塊、圈梁和過梁等熱導率較高的構件嵌入外圍護結構,會造成保溫性能差,局部熱量損失大,容易出現凝結水。這些部位稱為圍護結構的“熱橋”或“冷橋”(如圖1所示)。
為防止熱橋部分內表面出現結露現象,應采取局部保溫措施:一是避免在圍護結構中嵌入構件的內外貫通,二是在局部進行構造處理(如圖2所示)。
5建筑節能誤區
5.1 建筑節能=節能產品和系統的簡單疊加
建筑節能一定要強調技術的集成和創新,關鍵在于建筑設計。在實際建設開發中,部分房地產開發企業將建筑節能簡單理解為多個節能產品和系統的疊加,在一些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或信息閉塞的地區,甚至將單個節能產品或技術的應用作為市場的賣點。結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卻很難達到節能的效果。
5.2 節能=節省
節能=節省將節能與舒適度割裂:滿足居住的舒適度是建筑節能的前提。談建筑節能不能離開滿足居住的高舒適度這個大前提。將建筑節能簡單地理解為“盡可能減少建筑的各種能耗,甚至不惜降低建筑的品質”的觀點,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思想。我們既反對為了追求高舒適度奢侈揮霍能源和資源的建設思路,也反對人為的將節能與舒適度割裂,為了節能而節能。
(二)綠色施工
1綠色施工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在保證安全、質量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實現四節和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即為綠色施工。為了達到綠色施工的目的,需要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標,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優先選用節能設備和機具,設定用電指標,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合理布局臨時設施,臨設的占地面積應按用地指標所需的最低面積設計。與此同時,采用先進的節水施工工藝,施工現場噴淋路面,綠化澆灌不宜使用市政自來水?,F場機具、設備、車輛沖洗用水必須設立循環用水裝置。生活用水采用節水系統和節水器具。大型施工現場可以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2.1 綠色施工管理策略
2.1.1綠色施工技術管理
(1)技術管理是綠色施工管理的保障。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廣應用綠色施工新技術,建立創新的激勵機制,結合“四節一環保”制定專項技術管理措施,并按照“四節一環保”相關綠色施工技術要求,大力推進綠色施工技術的開發研究,融入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工藝標準中。
(2)結合工程組織科技攻關,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增加節水和節地的基本要求和具體措施,細化施工安全、保護環境的措施,滿足綠色施工的要求,以最少的資源投入完成工程任務,達到環保和節能雙重目的。
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到:
(1)對于現代建筑行業的發展,科學的節能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建筑節能技術的有效利用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議在建筑的屋頂和玻璃墻上鋪設光電板,可為建筑內低壓網絡及部分日常用電提供能量。
(2)太陽能技術的采暖和供熱功能,能很好的滿足建筑物日常供熱需要,采用太陽能熱水器可解決建筑內一部分熱水供應壓力,且其經濟效益明顯。除此以外,太陽能還可以控制建筑物的采光,有利于建筑物的日常節能利用。
通過對太陽能與常規能源技術進行經濟分析對比,算得不足3年就可收回投資。所以我們要樹立節能環保的理念,在建筑施工中積極的應用節能環保技術,推動我國建筑節能水平的提高,實現“綠色”施工。
2.1.2綠色施工組織管理
建立綠色施工評價指標體系和制定企業自身單位工程綠色施工評價方法與評價體系,并提供場地、環境、工期等保障條件。監理單位應對建設工程的綠色施工管理承擔監督責任,所以要考慮各施工階段、影響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參照相關綠色施工評價體系進行相關工作。組織管理是綠色施工管理的基礎。綠色施工是指在工程建設中,建設單位應向設計、施工單位明確綠色建筑設計及綠色施工的具體要求,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與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施工活動。熟悉掌握綠色施工的要求、方法,成立企業和項目部綠色施工管理機構,指定綠色施工管理人員和監督人員,組織協調參建各方的綠色施工管理工作,明確各級管理人員職責,嚴格按照企業制度進行管理。審查總體 方案中的綠色施工方案及具體施工措施,建立一個以建設單位為協調單位、監理等單位,參與的“橫向”管理體系,主動向施工單位作整體設計交底,并要實施中做好監督檢查工作。要加強綠色施工的宣傳和培訓,通過培訓使企業職工能正確全面理解綠色施工,充分認識綠色施工的重要性,引導企業職工對綠色施工的認識,形成企業自身綠色施工管理標準及實施指南。
2.1.3綠色施工的資金支持
為貫徹落實財政部節能減排工作會議精神,有些省份會同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制定出臺綠色建筑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設立省級專項資金,建立健全綠色建筑激勵機制,加快引導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突出重點和關鍵環節,采取補助和獎勵等方式,支持綠色建筑發展。一方面,以單體建筑獎勵為主,每年支持10個左右高星級標志性綠色建筑發展,提高綠色建筑質量水平;另一方面,以支持綠色生態城區發展為主要抓手,引導一批低星級綠色建筑規?;l展。
3實施管理
明確控制要點結合工程項目特點和施工過程,制定專項管理措施根據綠色施工控制要點,制定各階段綠色施工具體保證措施,強化管理人員對控制目標的理解,將控制目標作為實際管理操作的限值進行管理,加強對一線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宣傳教育。實施管理是綠色施工管理的關鍵。確綠色施工控制要點目標以及現場施工過程控制目標,定期將實測數據與控制目標進行比較,出現問題時,應分析原因,從技術等方面制定糾偏和預防措施并予以實施。 實施動態管理在施工過程中逐步實現綠色施工管理目標,收集各個階段綠色施工控制的實測數據,工程管理人員只有參與施工的各方都按綠色施工的要求去做,把綠色施工的各項要求落實到現場管理等各項管理中去才能不斷提高綠色施工的水平。
結束語
隨著近年來建筑業的能耗日益增多,節能就成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也是21世紀中國建筑事業發展的一個重點和熱點。本文圍繞著建筑節能與綠色施工管理展開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給相關的工作人員以啟示和借鑒。
參考文獻:
篇6
1.1高效原則任何的建設活動都是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建筑也不例外。建筑要完成的任務就是讓人們的居住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建設一個健康、綠色、舒適的居住環境,整體建筑的系統使用的是集成技術來將建筑的功能效能進行提高,將管理調控體系進行一個優化配置的作用,營造成一個生態高效的建筑體系。
1.2經濟原則要想建設一個生態效益高的建筑,就必須要利用高科技紀念性技術操作,這就意味著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進行建設,但是大投資并不是等同于浪費。用合適的技術和合適的建設材料加上合適的地域條件,再加上施工和設計人員豐富的建筑經驗,就能夠設計出一個高效的建筑物,不但能夠滿足經濟效益,還能夠滿足生態效益。
1.3和諧原則綠色建筑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和諧原則,包括的內容有經濟建設的和諧、社會生活的和諧以及環境發展的和諧等等。在建筑的活動當中,不論是選擇何種地質條件、還是選擇怎樣的建筑材料,或是進行怎樣的規劃設計,包括在實際的施工建設工程當中,都需要嚴格的注意以及遵循和諧這一項最基本的原則。
1.4節約原則在完成資源建設的目標之下,對于資源的使用和消耗都不能夠浪費,做到節約資源,充分的利用一切資源,用最少的資金投入創造最大的經濟建設效益。
2綠色建筑設計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2.1綠色建筑設計中的技術條件綠色建筑可以使物質、能源形成一個有秩序的循環轉換利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收獲一種滿足人們對基本生活和生態平衡要求的建筑環境。綠色建筑所使用的技術必須要與生態環保的觀念保持一致,而且技術實施的過程和制造出來的產品也必須要有助于節約資源和能源,與此同時,這些技術和產品的使用,對人類的身心健康發展必須是無害的,最終達到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人居建筑生態系統的目的。
2.2綠色建筑設計中的社會條件綠色建筑的發展深受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良好的社會發展理念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了社會思想基礎和社會道德基礎。綠色建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地減少人類建筑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參與到公共建設的決策當中,生態和建筑的關系受到每一個普通民眾的關注。在今后的城市發展中,勢必要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中,建立高效、節約的空間體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充分利用當地的環境特點和氣候特征,以實現建筑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豐收。
3綠色建筑設計可持續發展中的問題
3.1對于綠色建筑的研究僅限于理論我國已經發表和出版了很多關于綠色建筑方面的書籍和刊物,同時,也廣泛地宣傳和推廣了綠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但是這些都是對綠色建筑方面的理論研究,沒有實踐作依托,是無法支撐綠色建筑的健康發展的。
3.2不合理的綠色建筑經濟效益綠色建筑建設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利潤收獲的進程緩慢,投資所帶來的生態設施方面的回報,也是面向社會和普通大眾的,開發商所收獲的利益是非常有限的,在綠色建筑研究方面的回報也是間接而長期的,這些都容易對開發商進行綠色建筑建設的決策產生不良影響。
3.3對綠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不夠全面學術界對于綠色建筑概念的理解有綠色建筑、智能建筑、健康建筑等,其中心思想都是在增加建筑使用周期的同時,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并且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工程建設。
3.4缺乏環保意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大力宣傳綠色建筑的理念,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使人們逐漸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觀念。同時,政府應該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實行一些福利政策和經濟補貼,提高開發商進行綠色建筑決策的可能性。
4綠色建筑設計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發展
4.1實現綠色建筑的途徑我們應該根據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大力推廣和宣傳綠色建筑,使其理念深入人心,并能得到全民的支持,從而促進綠色建筑政策的順利實施。采用科學先進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對合理設計空間與自然的關系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萍茧m然對綠色建筑無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其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科技和綠色建筑的結合可以很好地協調人類、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關系。
4.2綠色建筑的未來發展
(1)深入研究生態化的建筑技術。建筑生態化進程是一個從生物化進程向探索技術性進行的轉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探索和發現新的生態技術,并把它運用到建筑環境的設計和建設當中去。首先,需要我們充分利用耐久性好、可循環再生的能源,盡量減少能源產生的環境污染;加強節約技術的開發與利用,在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的同時,盡量減少消耗。其次,在材料方面,我國也開始了從物理材料向生態建材的轉換,這種轉換過程可以極大地降低建筑能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并且具有改善室內生態環境和廢物利用的功能。
(2)人類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綠色建筑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在各國設計師的設計和研究下,已經產生了很多綠色建筑。這些都表明,未來的發展方面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建筑融入到自然當中,有效地使用資源經濟,盡可能地減少對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的破壞,把建筑變成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尋找合理的生態模型,為建立和發展新型的建筑設計思想提供實踐支持。另一方面是把自然引入建筑的設計當中,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把室外環境融入室內,達到人與自然的相互融合,實現建筑生態化。
(3)綠色建筑將會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主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的惡化,綠色建筑這一全新理念開始出現并得到逐步的發展。在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建筑室內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5結語
篇7
關鍵詞:建筑學,綠色建筑,建筑設計,教學方法
1構建綠色建筑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面對當今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兩大發展難題,經過對建筑業發展正反兩個方面經驗的總結,發展綠色建筑是破解以上兩大難題的“金鑰匙”,勢在必行。究其原因,綠色建筑是在全壽命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1]。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與可持續發展要獲得預期的目標,都離不開綠色建筑技術的支撐。針對建筑學教育來說,培養能夠設計綠色建筑的人才是新時期的客觀要求。為了順應形勢的需要,有建筑學專業的院校應及時對建筑學專業教學方法進行必要的綠色建筑人才培養的改革。
2建立技術和藝術雙軌并行的綠色建筑教學方法
2.1建筑學原有教學方法的剖析
建筑學一直看重建筑的藝術性表達,建筑學教學中自然側重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建筑學專業教學設置基本是以建筑設計為主線,這一主線就是要培養學生以藝術表達為核心的建筑設計創新能力,建筑技術基本上是從屬地位。要設計綠色建筑,就必須注重建筑技術。注重建筑技術的綠色建筑要得到應有的發展,就需要結合建筑技術要求的提升來實現建筑藝術的表達。把綠色建筑的人才需求導向納入教學,改變教學中只注重專業知識為藝術的模式,而是要強調教學中建筑藝術性和建筑技術性的雙重統一。要達到培養學生能夠主動設計綠色建筑的能力,就須把建筑學專業的技術與藝術進行整合。
2.2技術和藝術雙軌并行的綠色建筑教學方法的解析
圖1是技術和藝術雙軌并行的綠色建筑教學方法的示意圖。技術和藝術雙軌并行的綠色建筑教學體系中,最核心的就是建筑技術和建筑藝術像高鐵的兩條鋼軌一樣,為鋼軌上融入綠色建筑教學的建筑設計課的學習、掌握、應用的快速進行提供基礎和保證。打破原來重建筑藝術,而輕建筑技術的教學格局,從而保證建筑藝術和建筑技術課程的學習緊密結合重點突出,使建筑設計課中的綠色建筑教學獲得實效。
2.3擺正建筑技術課程的地位
建筑設計課是建筑學專業學習的核心和主線,建筑藝術性培養和建筑技術課程都是要為建筑設計課服務的,各建筑學院校大都一直強調學生在建筑設計中的藝術表達,建筑技術只是陪襯,建筑學學生自然把學習的重點放在與藝術相關的建筑空間和造型等方面,至于建筑物理、建筑構造等建筑技術知識的學習則不夠深入[2]。到了綠色建筑將成為主導的時代,設計綠色建筑需要建筑設備、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建筑技術的支撐,只有學好建筑技術課程的應用,才能實現綠色建筑進而實現其藝術性表達。同時,新技術、新材料的更新換代對綠色建筑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建筑技術的教學內容需要與時俱進,拓展整合建筑技術教學內容,增設與綠色建筑緊密相關的技術專題。
2.4強化建筑藝術與建筑技術的互動性
強調建筑技術的重要性,不是要減弱對學生建筑藝術的教學,而是要強化建筑藝術和建筑技術學習的互動作用。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任何建筑形式的實現都離不開建筑技術,建筑要達到藝術的高度更需要精巧的建筑技術做后盾。如丹下健三的代代木體育館之所以獲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因為建筑師采用了高張力纜索為主體的懸索屋頂結構使建筑獲得了獨一無二的形象。可見沒有懸索屋頂結構,無論如何代代木體育也達不到現在的建筑藝術高度。對于綠色建筑,要實現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對建筑技術應用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要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對建筑藝術的表達也需要特色鮮明。
2.5實驗教學模式的延伸
實踐出真知。建筑學專業有大量的實驗教學環節,包括建筑模型實驗、建筑物理實驗、建筑構造實驗等來為建筑技術的理論學習提供支撐,但卻并沒有延伸到建筑設計課程中,也就是與綠色建筑教學的需要不接軌[3]。要打破以上的弊病,就應延伸實驗教學模式到建筑設計課上,使其真正為綠色建筑設計服務。在建筑設計課程中,把不同階段的建筑實驗和學生的綠色建筑設計內容相對應,并要求學生必須依據實驗結果或數據來進行設計,從而加深對建筑技術的理解并提高其應用能力。讓學生的實驗結果在綠色建筑設計中得以展現,這也將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符合綠色建筑教學需要的體驗式教學
傳統建筑學專業的學習往往是師傅帶徒弟的形式,注重言傳身教,以學生一套設計圖紙來定學生的成績,再有就是通過一張考試卷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建筑設計課程的教學形式就是布置設計任務,講解設計原理,學生抄繪、收集資料,接著完成從草圖到正圖的設計,對于綠色建筑的問題缺少關注。
3.1體驗式教學方法
針對建筑學專業的體驗式教學法就是一種互動的教與學模式,師生之間注重彼此的情感交流,強調師生的雙邊情感獲得。在建筑設計課程中,指導老師和學生一起做同一個設計題目,共同解決設計中的綠色建筑問題;師生交流設計體會和感受,讓老師能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提高[4]。
3.1.1實踐教學法
對于需要建筑技術支持的綠色建筑,其涉及建筑技術的內容多是實踐應用。因而在建筑技術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進度安排學生的實習和實踐,把原來集中完成的實習分成小的專題,結合學生的學習體驗,老師有針對性的組織實習和實踐。如參觀建好的或者是在建的綠色建筑,建筑技術的任課老師或邀請工地技術人員對綠色建筑應用的技術(如墻體保溫、建筑采光、建筑材料等)進行現場講解,使學生明白綠色建筑技術理論的同時掌握實踐應用,達到對綠色建筑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3.1.2分析教學法
建筑學專業在建筑技術和建筑設計課的教學過程中,應以分析各種成功案例來講解綠色建筑技術原理和實踐。在今天進行技術資料收集已不僅僅局限于書籍,網絡支撐的手機、電腦等平臺快捷、方便。老師把設計案例、技術應用等分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進行綠色建筑設計技術的比選;經過多次分析教學法的學習和理解,分析法自然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方法并有效地應用到綠色建筑設計中。
3.2體驗式教學評價體系
通過體驗式教學的實踐,具體的評價體系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注重評價的多元化。綠色建筑對技術的要求是一個完成的體系,要注重對綠色建筑技術實現每一步的過程評價和最終的結果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2)強調評價的針對性。綠色建筑的技術涉及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多方面的內容,不同的設計有不同的技術側重點,要根據具體的技術內容給出有針對性的評價才是科學的。3)體現學生對評價的參與。指導老師的評價角度和學生的評價角度不同,要在教學中增加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的成分,實現體驗式教學評價體系的合理化。
4結語
建筑學專業必須以培養未來的綠色建筑師為己任,踏實、認真地進行綠色建筑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為了跟上綠色建筑發展的需求,為了培養建筑學專業學生設計綠色建筑的能力和實現建筑學專業教學方法的優化,就必須注重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的結合。研究和實踐符合綠色建筑教學需要的體驗式教學方法,把綠色建筑的學習有機地融入到建筑設計課的學習過程中。體驗式教學方法是對原有教學方法的繼承,也是為適應綠色建筑教學需要的必要拓展。
參考文獻:
[1]GB/T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2]周嬙.綠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學專業知識體系框架整合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4.
[3]葛堅,朱筆峰.綠色建筑教育為導向的建筑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5(3):86-87.
篇8
[關鍵詞]建筑工程 節能 綠色 全壽命周期
中圖分類號:S210.4 文獻標識碼:S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4047001
一、規劃設計階段的節能控制
1.因地制宜
按照低碳、宜居、綠色、生態的理念,積極適應建筑立地的資源環境條件,同時也包括傳統與文脈。選址和保護周圍環境的方法是綠色設計的主要內容,充分考慮建筑與氣候、地形地貌等外部環境的關系,認真研究布局、功能區設置、建筑特征及基礎設施配置等要素,確定建筑的布局、形狀和朝向。同時還要注意當地歷史和人們和傳統生活方式。為實現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的建筑節能目標創造先決條件,避免產生先天不足。
2.強調“整體設計”的思想,強調建筑的“全壽命周期”設計方法,單獨的某幾項技術不能稱之為實現了綠色設計。整體設計的概念,就是構筑一個從建筑全壽命周期的建筑體系,把建筑的視野從建筑的本身擴展到本地區,時間從使用、更新,直到拆除。把建筑的經濟評價,從建筑建造擴展到建筑運行的全過程。這將會使我們的設計和投資的理念有一個根本的變化,也將使傳統社會理念認為不可能的環境投資可能化。
3.政府部門的審查和行業協會推動也很重要
政府要不斷研究、出臺政策,不斷提高各項技術指標,才能提高綠色建筑的發展?!睹裼媒ㄖ澞軛l例》中規定: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依法對民用建筑進行規劃審查,應當就設計方案是否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征求同級建設主管部門的意見;對不符合民用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的,不得頒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二、施工階段的節能控制
1.要科學全面理解綠色施工內涵并付諸行動
施工企業要科學全面理解“綠色施工”,從生產全過程出發,依據“四節一環?!钡睦砟?,統籌規劃施工全過程,改革傳統施工工藝,改進傳統管理思路,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實現施工過程中降耗、增效和環保效果的最大化。
節能減排是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綠色施工是施工企業節能減排的必由之路,科學、全面的理解綠色施工內涵,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施工企業應該積極行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造性的推進綠色施工工作的開展。
引導建筑企業提高對綠色施工的認識,加強開展綠色施工活動的統一性和協調性,就要加強對技術和管理人員以及一線技術人員的分類培訓,通過培訓使工程建設各方正確全面理解綠色施工,充分認識綠色施工的重要性;強化建筑工人教育,提高企業職工素質,使廣大工程建設者盡早熟悉掌握綠色施工的要求、原則、方法,保障綠色施工的實施效率。
2.政府要創造有利環境??茖W系統的法規、制度體系是推動綠色施工及其技術應用的關鍵,建筑法規應繼續加強對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等方面的規定,技術標準即規范也應加強對綠色施工的要求,并隨著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進行更新。逐步建立有利于推進綠色施工的相關制度,為綠色施工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建立健全行政監管體系,包括工程立項、規劃、設計、審圖、施工、監理、檢測、竣工驗收等環節加強監理,這是推進綠色施工的組織保證;建立示范性綠色施工項目及施工企業,強化激勵作用,激發企業參與的積極性。
3.施工企業針對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做到的幾個方面:
在總工程師的領導下,制定計劃,落實措施,切實把節能減排、綠色施工工作和企業轉變增長方式結合起來,抓出成效。企業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認真把握每一個施工程序、工藝環節和定額指標,把工作做深、做細,著力把企業和工程中的物耗、能耗降下來,把施工對環境的影響降下來。
施工企業不僅要有自己的工藝標準、技術標準,而且還要有工法、專利和定額。在工程施工中必須嚴格貫徹和使用企業標準,達到用標準來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和效益。
施工企業要建立創新的激勵機制,加大科技投入,著力提高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和創新能力。企業要建立研發中心,要結合工程組織科技攻關,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發展信息等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建筑業。大型施工企業要逐步更新機械設備,發展施工圖設計,把設計與施工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專利技術。中小企業要積極引進、消化、應用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
施工企業應聯合高校、科研單位圍繞綠色施工的重點和難點,組織力量加強科技攻關,重點開展以下技術研究:
1)要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推廣應用,如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
2)推廣使用高強度鋼筋和高性能混凝土,減少資源消耗,提高結構耐久性;推廣使用預拌混凝土、商品砂漿,發展預制混凝土構件,減少施工現場濕作業。
3)優化鋼筋與鋼結構件下料,推廣專業化加工和配送。優化鋼結構制作和安裝方法,大型鋼結構宜采用工廠制作、現場拼裝、分段吊裝、整體滑移、提升(頂升)等安裝方法。
4)優化模板設計,提高模板材質與連接件的標準化、通用化;推廣定型模板和工具式模板,提高模板與腳手架的周轉率。
5)開展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研究。重點開展對利用建筑廢棄物生產的再生建筑材料或產品的研究。目前,我國建筑廢棄物已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0%~40%,大多露天堆放或填埋處理,不僅耗用大量土地和垃圾清運費,而且加重了環境污染。理論上,建筑垃圾是可再生利用資源,可替代耕地土作回填材料,可用于道路工程或地基基礎工程、用作再生集料替代天然砂石。用建筑廢棄物生產的再生燒結磚、鋪道磚、花格磚及預制構件等建筑材料,應予以推廣應用。
三、建筑運行使用過程的節能減排
1.首先以節約資源、環境友好、以人為本、運行高效合理為目標,建立合理、先進的運營管理制度;這里所說的管理是指基于全壽命周期節能減排而建成的綠色建筑,綠色建筑的管理涉及環境、生態、能源、資源、經濟、建筑物、設備、社會、安全、通信網絡等。
2.其次應加強對社區員工、業主及有關人員的教育,開展系列環保宣傳活動,培養居民的環保意識和能力,通過社區居民的主動參與保證社區自我運行的良好態勢。
3.提高建筑運行效率、實現建筑節能是持續的過程,需建立監控系統,通過運行數據分析建筑的節能與環境保護的效能及缺陷,對節能潛力進行評估,對監控的能耗數據進行管理分析,調整措施,追蹤計算節能成果,并持續不斷地進行優化改善,才能實現持續的節能成果。
四、建筑物報廢拆除階段的管理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指出,要嚴格建筑拆除管理,加強建筑維護管理,探索實行建筑報廢拆除審核制度,依法懲處違規拆除行為。推進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落實建筑廢棄物處理責任制,開展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標識制度。
政府對建筑物拆除的年限進行了控制,但建筑物使用壽命一般70年左右,如何使其拆除后對環境影響減到最小,回收處理拆除物將是關鍵。建筑拆除后應將產生的垃圾進行嚴格分類,將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及時回收處理,同時減少有害氣體的隨意排放和其他廢棄物的隨意堆置,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相應的修護成本。在盡可能降低拆除過程的能耗的同時,考慮充分就近循環利用建筑材料等廢棄物,降低廢棄物運輸和處理處置所造成的能耗水平。
五、結束語
為了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運用全壽命周期理論進行節能減排建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緊迫的。強調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高效節能和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必將成為社會、經濟與自然三者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的理想居住地。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問題;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1.綠色建筑的內涵
一是綠色建筑強調生活的健康、舒適以及安全。我們所強調的節能,并不是以犧牲人們的舒適度為前提,而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轉變能源利用方式。
二是綠色建筑應適用于所有的建筑。綠色建筑不僅僅是指我們的住宅,而是包括所有的建筑體系。因而,我們衡量一棟建筑是否綠色,與他的建筑類型是無關的。
三是綠色建筑應充分高效利用各種資源。從建材生產、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及拆除、回收,建筑的產生至拆除整個生命歷程,都應體現出高效利用資源,包括能源、土地、水資源和材料。為實現建筑整體性能的提高,往往要加大建筑生產初期的成本投資。據調查統計,建筑新技術、新產品開發利用等占初期成本投資的5%至10%,卻能節約長期運行成本50%至60%。因此,在整個建筑全壽命周期歷程中,增加有限的初期成本投資,能大大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總成本,節約長期運行費用,取得明顯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四是綠色建筑應對環境影響值最小。綠色建筑應對環境影響值最小。綠色建筑很好的融入到了周圍的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創造了友好和諧的室外空間以及健康舒適的室內空間,而傳統建筑則消耗了大量資源,并排放建筑垃圾,造成了巨大環境污染。
2. 我國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建筑工程管理部門缺少獎懲權,無法真正對工程進行有效制約
我國綠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地方性配套法規只注重強制性,且多數相對滯后,同時缺乏激勵性經濟政策。減免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曾經是我國有過的綠色建筑相關的唯一的節能優惠政策,但此稅種后來也于2001年1月1日停止執行;此外,2002年國家財政部和經貿委又聯合發文,對于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做出了新的規定,其新用途內不再包括建筑節能,而這個專項基金原來一直是用于墻改和建筑節能的。由于建筑節能的經濟效益更多的體現在國家和社會的宏觀層面,而體現于個體行為的效益并不明顯,因此導致個體追求建筑節能不主動不積極,嚴重的阻礙綠色建筑的發展應用,因此,國家應該出臺相應配套的經濟激勵政策,加大對建筑節能的鼓勵扶持力度,從而促使開發者主動實現更高的建筑節能要求。建議恢復征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等相關建筑能源消費稅,以此彌補激勵性政策的缺失。通過設立綠色建筑專項基金、增值稅簡辦、提供補貼和信貸優惠等各種方式,扶持節能改造,推進綠色建筑的發展。
2.2缺少綠色建筑評估體系
在借鑒國外先進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基礎之上,我國也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主要有:《綠色奧運建筑評估體系》、《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估手冊》、《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建設要點與技術導則》等??傮w上看,我國目前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技術評價僅適用于住宅建筑、奧運建筑、公共建筑等單體,缺乏適用于不同建筑類型的全面而又系統的綜合性綠色建筑評價體系。評價的主要內容也僅限于環境保護方面,缺乏對社會、經濟、健康價值等系統的全面的評價。今后,我國應不斷加大財力、精力和物力,根據中國國情,完善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為我國發展綠色建筑提供有力支撐和保證。
2.3相關管理部門缺乏協調,存在管理上的扯皮現象
在綠色建筑的推進過程當中,除建設系統外,財政、勞動、民政、人事等多個部門都插手相關事務,由于“婆婆多”,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大家都來管,但在關鍵問題的處置上又沒有一個能夠牽頭擔責的主角,造成管理上的扯皮推諉現象。另外,建筑工程管理從業管理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對綠色建筑相關理論和實踐知識掌握不足,導致建筑工程管理能力偏低,造成綠色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難度大、效率低。
3. 改進我國綠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對策研究
3.1建立完善獎懲機制,發揮行政監督作用
我們通過前面國外綠色建筑發展的實踐經驗可以看到,有效的激勵和優惠措施是綠色建筑推廣的根本保證。通過經濟激勵政策調節市場,主動解決市場中存在的綠色建筑管理問題。經濟激勵政策與法律法規等強制性政策相比,有著低成本高效率的明顯特征,更能有效地促進綠色建筑技術的創新及普遍推廣。
由于綠色建筑的特殊性質,盡管經濟激勵的措施可以有效推進綠色建筑進程,但是我們也應該根據綠色建筑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并采取相應的經濟激勵措施,真正實現與時俱進。下面僅就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現階段應采取的經濟激勵措施制定相應的對策。
政府財政補貼
稅收優惠
設立綠色建筑專項資金
推出綠色建筑節能新技術開發政策
3.2構建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嚴格綠色建筑認證審核
(l)嚴把準入關
建議對綠色建筑的評估實行準入制度,制定核心評估指標。從入口上把好關,對一些存在明顯缺陷的建筑物,因為其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根本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直接取消下一步的評估,從根本上堅決杜絕不可持續的非綠色項目的混入。
(2)操作簡單化
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綠色建筑還處于剛剛起步的研究階段,對于如何進行可持續發展還不是很清楚?,F階段的綠色建筑評估體系,應當簡單易懂,深扣主題,易于被人們理解和接受。反之,如果評估指標體系過于復雜,則會影響人們的理解和運用。當然,隨著各方面條件的不斷發展和成熟,適時地對評估體系增添新的內容。
(3)加強過程管控
綠色建筑是一項系統工程,貫穿于立項、規劃、設計、施工以及后期的全過程。我國現階段的開發、規劃設計、施工、運營階段劃分明顯,職責細化到各單位,特別是建筑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互相獨立,各負其責。
當前,我國對綠色建筑的概念以及綠色建筑設計方法還處于起步研究階段,而關于綠色建筑的施工和運營階段也同樣是研究剛起步,存在著不少問題。因此,我們應當加大綠色建筑實施整個過程的監管,并根據監管反饋信息不斷對監管過程進行調整和完善。
(4)用法規統籌全局和局部利益
綠色建筑既要考慮對整個大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比如碳排量、水資源消耗,建筑能源消耗等,同時又要考慮其對開發商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并對建筑使用者有利。但我們要看到,當前經濟體制情況下,由于開發綠色建筑前期需要資金大量投入,開發商的利益回收又非常緩慢,回報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真正實現,特別是生態方面的利益回報多是由社會分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打擊開發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因此,要以可持續發展原則為基礎,進行政策調整,建立一整套新的法規規范,建立一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道德方面的激勵體制,以此來激勵開發商對綠色建筑進行額外投入,加強綠色建筑推廣和落實。
3.3增強統籌協調,建立以建筑工程管理部門為主的監管體系
當前國家權威部門頒發了一個又一個的建筑節能標準,但是在全國好多地方高耗能建依然很多,甚至處于失控狀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解決“多個婆婆”說了算的問題,建立一個專門的綠色建筑管理機構,來協調各方機關部門,形成強有力的監管體系。
(l)成立專門的綠色建筑組織。
(2)改革建設管理和運作模式。
(3)建立綠色建筑交流平臺,推進各國綠色建筑交流與合作。
參考文獻:
[1] 張靜.綠色建筑整合設計過程初探[D]. 山東建筑大學 2010
篇10
關鍵詞:環保建筑;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綠色建筑并非簡單指是建筑的綠化,草坪或者屋頂花園等,這是一種全新的概念。是指在建筑的修建過程中,不產生對環境有害的廢料,能夠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不造成環境的生態破壞,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其基本內涵可歸納為: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綠色建筑目前主要體現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方面。
1綠色建筑的簡單介紹
綠色建筑理念的誕生,可持續理論的提出。隨著不同時期社會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技術的需要,人們所追求和需要的建筑環境也在不斷的進步和變化。從遠古時代到工業革命之前,人類為防御自然氣候與災難對生命的威脅,所建的建筑僅僅是為了遮風避雨。從工業革命到20世紀70年代,大量煤炭和石油的開采利用,發電和生產燃氣技術的相對成熟,使人們得到了更多改善居住環境的方法??照{和采暖技術以及照明技術的應用,使人類有條件去追求建筑的舒適性,人類進入了所謂的“舒適建筑”時期,產生了大量完全靠人工照明和空調來維持室內環境的“現代化建筑”。20世紀80年代,國外學者開始研究“健康建筑”,特別是室內空氣品質,甚至在大樓里建設模擬自然環境的日光浴森林。綠色建筑可以理解為“可持續建筑”,“生態建筑”。這種建筑的建筑環境應該是健康的、舒適的、所用的能源是清潔或接近清潔的,對大氣影響是最小或接近最小的,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親近自然,不破壞環境,保證居住者的健康,充分體現可持續發展和人類回歸自然的理念。
2綠色建筑技術在民居中的應用
2.1綠色建筑節能技術
建筑節能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它的基本途徑是整體綜合設計。通過合理設計建筑形體、朝向、遮陽方式和窗墻面積比,充分利用自然通風,采用節能圍護結構與高效環境維持設備,并在經濟適宜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我國有些民間建筑通常在外墻附有攀緣植物,夏季可利用綠化隔熱外墻阻隔輻射,并使外墻表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降低,降低傳導。而到了冬季,因綠葉枯死,既不影響墻面得到太陽輻射熱,同時可形成保溫層,使風速降低,延長外墻的使用壽命。研究發現:將城市的屋頂涂成白色,使其反射陽光,將對地球有冷卻作用。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白色屋頂能夠減少20%的空調成本。
2.2綠色建筑節地技術
我國西北地區的窯洞和西南地區的高腳屋都是坡地建筑的典范,是節地的典型。位于深圳大梅沙的萬科中心是世界首創的“斜拉橋上蓋房子”若干巨型筒體及實腹厚墻、落地柱加上合理布置高強鋼絲斜拉索,支撐起上部4~5層結構,在底部形成連續的大空間。抬高了的建筑設計使地面空間完全釋放,留給大地最大的景觀空間,而且加強了風的對流,營造出局部良好的微氣候環境。開發利用節地建筑材料也是一種節地,目前已有多種利用工業廢渣生產的新型墻體材料,既廉價,又節能、節地,是今后綠色建材的發展方向。有些地區開發出植物纖維石膏渣空心砌塊和含有楷桿的夾心墻板,還變廢為寶。
2.3綠色建筑節水
在人均水資源的占有上,我國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國家之一,近來西南五省區的特大旱災,更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因而在水資源的問題上,要求生態城鎮要實行低沖擊開發模式,主要含義是讓城市與大自然適應性共生。如果城市采用低沖擊開發模式,建筑、小區、道路都可充分滲透吸收雨水,那么暴雨來臨時雨水溢出要很長時間。深圳龍崗體育新城安置小區的住宅項目,就利用了太陽能、雨水收集、中水回收利用等環保系統。雨水收集系統采用滲水鋪裝路面以加強雨水滲透,保持當地水土環境又減少灌溉用水。將屋面和露天雨水收集處理,并蓄積在水景池內,回用于綠化和補充景觀水池水量的損失。水再利用的問題不僅有水量和水質問題,有足夠的水量和潔凈度還要有合理的空間分布,有利于廢水的就地再生、就地利用,同時也避免了過多地耗用電能以節約成本。
2.4綠色建筑節材
經濟價值是綠色建筑節材的直接表現,通過財務成本與收益核算較容易計算。例如綠色建筑的節能經濟成本主要是建造階段保溫外墻、節能窗等技術措施的投入,收益主要是使用階段節約能耗的經濟價值。環境價值是綠色建筑節材的間接表現,需要對環境污染進行量化從而將環境價值轉換成經濟價值。在人為拆除舊建筑或由于自然災害造成建筑物損壞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磚和混凝土廢塊、木材及金屬廢料等建筑廢棄物,例如,汶川大地震據估算將產生超過5億t的建筑垃圾,如何處理巨量建筑垃圾?如果能將其大部分作為建材使用,成為一種可循環的建筑資源,不僅能夠保護環境,降低對環境的影響,而且還可以節省大量的建設資金和資源。目前,從再利用的工藝角度,舊建筑材料的再利用主要包括直接再利用與再生利用兩種方式。其中,直接再利用是指在保持材料原型的基A上,通過簡單的處理,即可將廢舊材料直接用于建筑再利用的方式;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相對而言,耗能量大,需要經過較為復雜的加工程序進行回收再利用,與化工材料學科相關密切。
3綠色建筑的發展展望
規劃設計的理念是致力建成一個超前于當今中國水平的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高級豪華居住社區。在規劃設計中將建筑節能設計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建筑圍合結構中。墻體、屋面、地面和門窗是建筑能耗的四大部位,而門窗則排列在首位。規劃設計盡量采用簡單方正的建筑體型,力圖使圍護結構的總面積在合理范圍內達到最小,從而降低墻體的能耗。規劃設計中結合景觀朝向,合理選擇建筑不同朝向的窗墻比,西向開窗面積盡可能減少,從而降低東西向的能耗。墻體設計:外墻采用輕質陶?;炷翂K砌筑200厚(西墻240厚),該材料具有質輕高強,保溫、隔熱、防水、抗震性能好等特點,屬環保節能型建材。目前,在部分別墅建筑設計中,擬采用性能更為優越的鋁包木門窗,其保溫隔熱隔聲性更進一步提升。匯景新城住宅考慮了南方生活模式,在各方向設置出挑陽臺。屋面設計了飄板和花棚,有很好的遮陽效果。西立面的陽臺適當設置了格棚遮陽裝置,并在西墻上每層窗臺下設計了花池等垂直墻面綠化,從而減少了建筑東兩墻對能耗的影響,確保建筑全年的能耗最少。屋面節能形勢可采用保溫屋面,種植屋面、通風屋面及蓄水屋面等。
4提高“綠色建筑”外部效果的措施
企業建筑經濟要想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只有不斷挖掘提高外部效果的方式方法,提高外部效益,降低外部成本,其基本思路和原則為:①建筑在壽命周期內自然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小化;②減少建筑壽命周期內污染排放;③保護生態(自然)環境;④形成一個健康、舒適和無害的室內空間;⑤建筑的質量、功能、性能與環保相統一。
由于綠色建筑為新生事物,提高外部效益的量化指標大多還在討論當中,定性的表現為綠色建筑的高出售率、高出租率,出售價格比一般建筑高10%~30%。一個綠色建筑項目更能吸引投資者,獲得政府的補貼和減稅等,大大增加項目的投資回報。不難理解一幢健康的、具有資源效率的日照充足的建筑要優于一幢不具備最佳空氣質量、資源消耗大的建筑,而且銀行、保險公司和租戶更了解綠色建筑的效益和價值,從而轉移市場需求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一旦這種情況發生,那些已經采用這些原則的業主將會大大受益,即使這種情況不發生,他們也會獲得成功,因為他們支出更低,因而就增加了資金收益。
另一方面,降低外部成本也是提高外部效果的有效措施:
(1)購買一塊可以增加建造高質量綠色建筑能力的地產非常重要,如選擇透光性好、自然通風能力和優良的環境空氣質量的地段,對建筑經濟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可以將環境風險降到最低。
(2)為達到“綠色建筑”的建造標準,直接建造成本是否會增加,現階段的答案是“會”,但考慮到使用機械數量的減少,照明設備數量和設備規模的降低,其能源效益會進一步提高,相對可以降低建造成本。
(3)運營成本,已經證實綠色建筑的運行費用大大降低,可以節省能源30%~50%,用水量可以減少30%,同時可以減少維修和維護成本,并且由于產生的垃圾較少,可以減少立即填埋費用,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可以減少業主的責任,從而減少支出,甚至降低保險費用。
對于地產管理單位來說,綠色建筑管理成本低,效益顯著。因為,綠色建筑空氣質量好,能源、水和垃圾成本低而建筑系統的壽命長。
5結語
綠色建筑是人類社會在h境、能源和人類健康受到嚴重影響的社會環境下誕生的一種新興概念,推廣綠色建筑就是將能源、環境和健康相結合。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人類認識的加深而不斷發展。為了和自然共存,我們應該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建筑模式,深入理解綠色的意義。讓綠色充滿心間,讓綠色建筑給人類一個健康舒適的生活家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