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綠色環保的感悟范文
時間:2024-01-19 17:50: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綠色環保的感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多元整合,在多彩活動中生成
幼兒園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認知基礎、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強調在創設的近乎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幫助幼兒實現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給幼兒提供展示、交流和提高的機會,而且要不斷推進學習資源呈現方式的變革,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形式多樣的多媒體資源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體驗,不斷引發幼兒的知識共鳴和情感共鳴,從而幫助幼兒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內化新知識,實現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在生態環保教育過程中,就是要充分利用生動鮮活的多媒體資源創設有效學習情境,讓幼兒實現生態感知,動態生成生態環保意識。例如,在開展“我是環保小衛士”的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我讓幼兒通過觀看海洋動畫視頻、聆聽海洋動物聲音等方式建立起對海底世界的初步印象,讓幼兒感知神秘的海洋世界和海洋生物。然后我通過課件展示了層出不窮的海洋污染對海洋生物以及我們人類的危害,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海洋世界,有的說我們不向大海里亂扔垃圾、有的說減少對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的說對海面垃圾進行打撈等。接著我把幼兒的視線聚焦到我們日常生活中,以“我是環保小衛士”為主題的繪畫活動參與到環?;顒又衼?于是,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隨手撿起地上的紙屑、不隨便亂扔垃圾等在幼兒略顯稚嫩的筆端被勾勒出來,當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語言描述著他們的圖畫,更為粗糙的畫面增添了生動趣味。還比如,利用《快樂的大腳》、《海底總動員》等動畫電影,利用世界氣象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等生態環保節日以及相關的環保圖片、公益廣告等開展生態環保教育,在主題鮮明、生動形象的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加強對幼兒生態環保教育。
親近自然,在實踐體驗中感悟
在幼兒走近自然、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幫助幼兒通過一定的學習情境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自覺做到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不斷內化為生態環保意識,外化為綠色環保行動。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在自然的天地之間學會觀察、學會適應,從而達到掌握新知識、建立新自信的目標。例如,在3月12日植樹節來臨之際,我們小班年級組開展了“種一棵小樹,綠一方凈土”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在這樣的一個營造綠色環境、呼喚生態文明的特別節日里,有的家長和孩子在自家小區中認養小樹,有的同爸爸媽媽進行種植灌溉活動,有的在野外進行種植樹苗活動,還有的配合社區綠化人員進行保綠作業……小朋友們通過種樹、除草、澆水等親身實踐活動中了解植物生長的基本常識和植樹節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激發了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感情,培養了孩子們“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綠色環保意識。還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自然角里的動植物,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動植物的生長,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責任意識,還可以利用我園開辟的“歡樂小農場”,利用親子活動和種植活動等讓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生產農具,幫助幼兒在松土、施肥、澆水的過程中體驗成長的樂趣和收獲的喜悅,當然更能讓幼兒在辛勤勞動中體驗農民伯伯的辛苦,從小樹立起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良好行為習慣??梢?在幼兒活動教學過程中,要不斷超越傳統課堂的時空觀,實現由封閉向開放、單一向多元的轉變,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幫助幼兒不斷體驗、探究、感悟、成長,實現內化為生態環保意識,外化為綠色行動實踐的理想教育效果。
篇2
一、公益先行,在問題探討中參悟
公益是指有關社會公眾的福祉和利益。中國古代倡導日行一善,現代公益事業是人人參與的,通過各種公益活動、公益基金、公益網站等途徑,以直接參與、無償捐贈、公益廣告等方式參與的。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的發展,使得公益事業實現了高速面廣的愛心滿天下的理想效果,而這些社會公益熱點、社會公益事件、社會公益活動則是加強幼兒教育的重要載體。運用富含生態環保理念的社會公益案例開展幼兒教學,能夠幫助幼兒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和社會公益意識,樹立起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理念。
例如,在開展“走進大自然”的主題活動時,導入部分我用了“秀出你的環保搭檔”的公益廣告:我把家里的廢紙盒都收集到大桶里,爸爸說紙盒回收后可以再造紙。這個大桶就是我的環保搭檔。我不用一次性筷子,因為我要保護森林,自帶餐具是我的環保搭檔。我的鉛筆盒里只有三支環保鉛筆,因為它可以節省木材,環保鉛筆就是我的環保搭檔。我喜歡玩拼插玩具,少用電池,減少污染,拼插玩具是我的環保搭檔。出去旅行,我不用酒店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媽媽說那不環保,隨身的洗漱用品就是我的環保搭檔。接著我引導幼兒認真思考在生活中我們的環保搭檔還有哪些?孩子們結合自己的實踐,奶奶的菜籃子、自己的小水壺、教師制作的環保玩具……無不充分體現了幼兒豐富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還比如,結合“光盤行動”的開展,我們設置了“思想曲”、“行動曲”和“家園曲”的“三部曲”,從節約糧食入手,引導幼兒能較好地吃好每頓飯菜,做到不挑食、不掉飯粒、不剩飯菜,能保持餐桌的整潔,教育幼兒節約用水等,從而幫助幼兒把節約從口號變為行動,將行動化為習慣。這些豐富多彩的公益主題活動的有機滲透,能夠更好地幫助幼兒在近乎真實的情境體驗中實現對生態環保理念的意義建構。
二、多元整合,在多彩活動中生成
幼兒園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認知基礎、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強調在創設的近乎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幫助幼兒實現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給幼兒提供展示、交流和提高的機會,而且要不斷推進學習資源呈現方式的變革,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形式多樣的多媒體資源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體驗,不斷引發幼兒的知識共鳴和情感共鳴,從而幫助幼兒在原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內化新知識,實現對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在生態環保教育過程中,就是要充分利用生動鮮活的多媒體資源創設有效學習情境,讓幼兒實現生態感知,動態生成生態環保意識。
例如,在開展“我是環保小衛士”的項目式學習活動中,我讓幼兒通過觀看海洋動畫視頻、聆聽海洋動物聲音等方式建立起對海底世界的初步印象,讓幼兒感知神秘的海洋世界和海洋生物。然后我通過課件展示了層出不窮的海洋污染對海洋生物以及我們人類的危害,引導幼兒討論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我們的海洋世界,有的說我們不向大海里亂扔垃圾、有的說減少對生活污水的排放,有的說對海面垃圾進行打撈等。接著我把幼兒的視線聚焦到我們日常生活中,以“我是環保小衛士”為主題的繪畫活動參與到環?;顒又衼?,于是,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隨手撿起地上的紙屑、不隨便亂扔垃圾等在幼兒略顯稚嫩的筆端被勾勒出來,當他們用自己稚嫩的語言描述著他們的圖畫,更為粗糙的畫面增添了生動趣味。還比如,利用《快樂的大腳》、《海底總動員》等動畫電影,利用世界氣象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等生態環保節日以及相關的環保圖片、公益廣告等開展生態環保教育,在主題鮮明、生動形象的項目式學習活動中加強對幼兒生態環保教育。
三、親近自然,在實踐體驗中感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幼兒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是與生俱來的,幼兒對絢麗多姿的大自然充滿著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幼兒走近自然、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幫助幼兒通過一定的學習情境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自覺做到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不斷內化為生態環保意識,外化為綠色環保行動。教師要注重引導幼兒在自然的天地之間學會觀察、學會適應,從而達到掌握新知識、建立新自信的目標。
例如,在3月12日植樹節來臨之際,我們小班年級組開展了“種一棵小樹,綠一方凈土”的項目式學習活動。在這樣的一個營造綠色環境、呼喚生態文明的特別節日里,有的家長和孩子在自家小區中認養小樹,有的同爸爸媽媽進行種植灌溉活動,有的在野外進行種植樹苗活動,還有的配合社區綠化人員進行保綠作業……小朋友們通過種樹、除草、澆水等親身實踐活動中了解植物生長的基本常識和植樹節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激發了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感情,培養了孩子們“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綠色環保意識。還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教室自然角里的動植物,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動植物的生長,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責任意識,還可以利用我園開辟的“歡樂小農場”,利用親子活動和種植活動等讓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生產農具,幫助幼兒在松土、施肥、澆水的過程中體驗成長的樂趣和收獲的喜悅,當然更能讓幼兒在辛勤勞動中體驗農民伯伯的辛苦,從小樹立起勤儉節約、愛惜糧食的良好行為習慣。
篇3
關鍵詞:班級管理 學生 環保意識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又由于我們的環保意識不強,致使工業污染、資源不合理利用日益嚴重,生態被破壞的范圍不斷擴大,污染了我們的家園“地球村”,威脅著全社會全人類的生存。為提高小學生綠色環保意識,我校在班級管理中開設了環境保護教育。對此,談談筆者的幾點體會和感悟:
一、優化班級管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1.班級管理中開設專門的環?;顒?。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需要一種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來支持他們的成長,因此,那些污染環境的現象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此,我們班主任老師設計了一些環?;顒?。如《灰姑娘的新房子》,它告訴了學生要保護樹木、保護小鳥的道理;又如《寶石和泥巴》,它讓學生認識到泥土的重要性,有再多的錢,如果沒有糧食,人就無法生存。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生獲益匪淺,知道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環保教育。為了增強小學生的環保意識,光靠班會教學活動是不夠的。因此,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細心地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適時地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有一次,有兩個小朋友不知為何而爭得面紅耳赤,我便走過去問道:“你們在討論什么呀?”其中一個小同學站起來對我說:“老師,我說紅燒的田雞(青蛙)好吃,他說白燒的田雞好吃。老師,你覺得呢?”我微笑著問他們:“你們知道田雞還有一個名字叫什么嗎? 它能為我們做什么事呢?”兩人仿佛想起了什么似的,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老師,我們不應該吃青蛙的,青蛙能夠幫助農民伯伯捉害蟲。”我滿意地沖他們點了點頭。
3.在環境保護中教師應注重言傳身教。班主任教師不但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在課堂外也要注意用自身的行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課堂上,我時刻注意讓自己保持衣著整潔,以此教育學生要講究衛生;看見地上有垃圾自覺撿起來,感冒了也不隨地吐痰,以此教育學生要愛護環境;使用教具后擺放整齊,把講臺桌椅收拾干凈,以此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在課后,我們教師都是保持整潔干凈、有條不紊,給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中不講衛生的現象逐漸消滅了,并逐步形成了不亂丟紙屑、放學前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的良好衛生習慣。課室桌椅擺放整齊,掃把等清潔工具按規定的地方放好,這樣就使學生們有了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
4.學生的親身體驗。我們學校每周都會開展一次全面的大掃除工作,以班級為單位,各班打掃好自己教室的衛生,再分塊進行校園衛生大掃除,對教室、清潔區、垃圾堆等場所全方位地清潔。課后我還經常帶一到三年級的孩子們一起到學校的空地上拔草,讓他們參與其中。開始的時候,低年級的同學還不是很積極,但我親自挽起袖子,忙碌地將雜草一棵一棵拔出,孩子們看到作為老師的我都那么積極努力,他們也蜂擁而至,一會兒功夫雜草地里就變得干干凈凈了。就這樣,讓孩子們在摸一摸、聞一聞、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創設良好環境,培養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小學生的認知結構是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發展起來的。抓住這一特點,在創建中,我校校園內設有專門的環保櫥窗、黑板報作為宣傳環保的前沿陣地,定期向學生們宣傳環保知識,配合學校的環保教育工作;“校園之聲”廣播站開設了“你我他地球村”專欄,每當有關環境的活動日:如植樹節、愛鳥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環境日等來臨,就積極進行環保宣傳,并號召各班針對節日主題認真撰寫環保廣播稿;并且,學校還在校園內設立了有關環保標語牌,如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購物、改善環境、拯救地球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事事處處把環境放在心上。再者,我們教室內創設了與環保教育相適應的環境,在墻飾中留有環保教育的一個版面,每周更換內容,家長園地開辟了環保之窗欄目,向家長、學生宣傳環保知識。小學生有強烈的環保意識,還要付諸行動――減少垃圾,我們特制作了“分類垃圾回收箱”,讓學生把廢舊物品帶來,進行分類放置,并變廢為寶,利用一些可改造垃圾讓學生親自制作玩具,提高了小學生游戲的積極性;在科技節主題活動“多彩的服裝”中,我們班利用塑料袋、報紙、蛇皮袋、稻草等一些平時覺得沒用的材料,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出了一件件漂亮的服裝,并利用這些服裝進行了時裝表演。
篇4
一、“以人為本”的理念
以人為本,是室內裝飾藝術的根本出發點。它要求設計工作者必須設身處地地為人服務,重視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結合,以科學的、系統的設計方法為人們創造舒適、愜意的室內空間環境。
室內設計是在房型的客觀條件下進行裝修設計與規劃,是實現裝修目標的關鍵一步,在這一階段將環保生態要求作為設計考慮的基礎,才能使得裝修過程中實現綠色環保。綠色環保設計是以人為本的設計,指的是人們對環境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感受。在鋼筋混凝土構建的冰冷、機械的城市中,人們渴望溫暖,渴望回歸自然,渴望舒適、健康的生活。因此,對于室內設計來說,人是服務的主體,這是綠色室內設計中以人為本的理念。
其次,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色彩運用得當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對心理也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生理學家們也有研究,房間的色彩能直接影響到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房間的顏色能影響人的視力,據研究,在各種顏色中以青色或綠色對眼睛最為有益。還有淺藍色對于人的睡眠更有幫助,在臥室便可以選擇搭配淡藍色進行設計。人性化的色彩搭配不僅可以給入住業主的健康帶來益處,而且其身心也可以得到放松。
最后,以人為本的綠色室內設計倡導使用潔凈能源。它既能滿足使用能源的可持續性,又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最符合人性化的室內環境要求。因此,以人為本的綠色室內設計應注重材料選擇、運輸、產品資源壽命、可回收利用性等多面,節約能源,同時也需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們的行為心理、生理和視覺感受等方面,使對室內環境的設計更加人性化。
二、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
與其他藝術一樣,建筑、裝飾藝術也應該注重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形式是表,內容是本。所謂在建筑藝術與室內裝飾藝術問題上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其最根本的內涵或規定是建筑物本身的功用與表現形式之間的一致,使形式充分體現其建筑的功用,既美觀又實用,既要滿足物質方面的需要,又要考慮精神方面的需要,其中也包含了審美要求和對審美功能的滿足。
現代室內裝飾設計的內容與形式,不再是截然分開的,其界定已變得模糊,而且逐步走向結合。正如后現代派藝術家提出的那樣,形式本身就是內容,內容也就在形式之中?,F代室內裝飾的重心已逐漸向抽象性轉化,由此可見,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已不單于內容自然的描繪,而是渴望詮釋自我的體驗和創意。由于“形式”更有利于表達現代的意思,而具有形式感的設計也更符合現代人對環境精神的要求,因此抽象簡潔的形式就更加受到歡迎。
三、追求“個性化”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現代的人們更加注重“自我”的展現,不喜歡雷同、一模一樣,室內裝飾也不例外。室內裝飾的個性化,突出表現在“人們幻想著家里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想象”,所以完全依賴設計師或照搬別人方案的情形,正在逐步改變。因此,在室內裝飾風格上表現出追求與眾不同。不同的職業、文化層次和喜好,不同的年齡和婚姻狀況就是多種不同的個體要求,以價格的高低或別人的評價為標準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每一個個體突顯自我的欲望及眾多富有個性的亮點,在今天的大環境之下可以更加張揚,共同構成現代社會千姿百態的豐富內涵。因此,設計者必須與消費者進行有效溝通,以了解消費者的性格和需求,從而設計出適合不同個體的風格,以彰顯家的與眾不同之感。
四、技術與藝術的統一
室內裝飾藝術是隨著科學技術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來體現自身的進步特征的。新型裝飾材料的開發與研制,新裝飾觀念的引用和現代流行藝術的借鑒,室內裝飾設計工具的不斷更新,現代化大型裝飾機械的創造和使用,都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得以完成的。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目前的建筑裝飾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高水準的室內裝飾
工程必須有高技術水平的施工手段和施工隊伍,只有先進的技術設備與技術力量才能完成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室內裝飾作品。室內裝飾藝術自身屬性和規律的充分發揮與運用,裝飾藝術與其它文化藝術形式和審美文化的相互影響、滲透、交融中的進一步豐富、補充與發展,使得現代科學技術和裝飾藝術更加完美的結合起來,深化和豐富了裝飾藝術的技術與藝術高度統一的特殊屬性。因此,裝飾藝術正是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而體現出自身的勃勃生機。
篇5
一、從綠色環保邁向綠色德育
也許最初,我們在班級中開展的養花種草,種養各種植物,或是為了美化學習場所,或是用來宣傳環保綠化,抑或是將適量的花草點綴在求知的環境中,以適當緩解學生的學習勞累。因為幾盆青翠欲滴的綠色植物,一簇色彩斑斕的鮮花,會讓我們的師生感受到生命的美麗、環保的意義,這也是教室種養綠色植物的最基本的育人價值。
但僅僅如此還不夠。隨著對種植花草育人價值的不斷探索,我們的教育更可從最基本的美化環境、環保教育逐步深化,實現其教育價值由單一到系統,從淺層到深入的探求歷程。這是因為,綠色對于自然,孕育著無限的生機,表現出生命的張力;綠色對于教育,象征著寬廣自由的空間,寓示著自主和諧的發展。尤其是在探索“科學、人文、自然、和諧”為核心的“綠色教育”理念的今天,我們更應該讓班級學生在種養植物的過程中,真正“處處有教育,事事皆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班級及其事務的育人功效。我們要從最初的感受植物的美麗,最終走向感悟人與自然和諧的交流溝通,從而將“綠色教育”理念融合于德育,使外在教育影響和學生內在發展需求和諧統一,構建出的“綠色德育”新模式。
二、從花草品性走向人格培養
班級內的各種花花草草,都有其特定的秉性。如傲骨幽香的梅、虛心有節的竹、清麗脫俗的蘭、經霜耐寒的菊……在班級內開展綠色動植物的種養,可以讓這些帶著高雅的氣節品格,承載著思想道德教育的植物,融入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并在學生自己的勞動實踐中真正知曉梅花的“香自苦寒來”,蘭花的“出幽谷而芬芳”等等,在對花木美好品性的感悟、體驗中,激勵起學生修煉積極進取的人生之道,達到“育人無痕”的教育境界,提高了班級德育工作的品位。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校園內或班級內認養花草,利用課余時間搜集相關花草的圖片詩文、格言警句、故事歌曲。在晨會、班隊課上探討、感悟花草的品性,自編相關花草小報或布置班級專欄,在作文、日記中傾吐自己的感想……引導學生自覺不自覺地將花品與人品聯系起來,在選擇、體驗、感悟中求真、向善、立美,獲得了愉悅、和諧的發展。
三、在提供植物中感受奉獻的快樂
班級中的花花草草,大都是學生帶來的,是最真實最可感受的小中見大的奉獻精神與集體主義在學生中的集中體現。有經驗的班主任,能借為班級提供花草的同學為例,開展奉獻教育和集體主義。正如英國諺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所說的一樣,給班級送來一份小小的植物,本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正如同贈人一枝玫瑰般微不足道。但這種教育與引導,比傳統道德說教在內容和方法上都更易讓學生理解與接受,它帶來的教育效果與溫馨感受,會在贈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彌漫、覆蓋,從而引領孩子認識到:一個發自內心的小小的善行,也會鑄就大愛的人生舞臺;記住別人對自己的恩惠,洗去自己對別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晴空萬里。
四、從關愛植物走向責任教育
責任教育,是現代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古往今來,孔子的“當仁不讓”,孟子的“舍我其誰”,顧炎武的“天下興旺,匹夫有責”,無不顯示了責任的重要。今天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421的家庭結構,讓許多孩子失去了責任意識與責任教育。而且,作為一名未來的社會公民,也絕不可以沒有負責的精神。對自己有了責任意識,孩子才會珍惜生命,不斷監控自己,激勵自己不斷進取;對他人有了責任意識,孩子才會團結互助,共建和諧班級。
作為班集體,必須把責任教育融入班建設之中,將責任意識、負責精神內化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行動,潛移默化影響他們的行為。班級內的養花種草,同樣為學生的責任教育提供了良好地機會。通過班級成員崗位設置的方式,將具體的花草的澆水、管理等事務落實到人,引導學生分工或分時段負責,既讓更多的孩子參與班級管理,感受崗位的責任與義務;又給了學生盡職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到責任分量。
五、在種養植物中體味生命教育
有些植物的生命力是頑強的,如仙人掌、生石花等,而有些植物的生命是脆弱的。在種養植物的過程中,學生一定會遇到生命力頑強的植物,也一定會感受到有些植物生命的脆弱,遇到過由于各種原因而造成的一些花草枯萎及至死亡的現象。老舍在《養花》中說:“看著一棵好花生病要死,是件難過的事”,但對于經歷養花過程,并親歷其枯萎及至死亡的學生來說,未必不是好事情。有智慧的班主任,會十分重視這些植物背后的教育內涵,對孩子進行相應的生命教育,讓同學們感受到生命失去的可惜,感受生命關懷的重要,從而更加珍惜生命,愛惜生命。
六、在種養植物中培育科學精神
花草和人一樣,是有生命的,需要細心呵護。但即使天天去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缺乏科學精神,也不一定能把花草養活。如有的花草喜陰,有的喜陽;有的花草要多澆水,有的不耐水。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科學方法養化種草,再加上細心和勤勉,才能真正做到“花開不敗”。
篇6
300小時的培訓課程結束近一周了,對于瑜伽練習已經相對穩定和成熟的同學們,老師的許多看似平常的話依然警醒著我們的瑜伽練習。有時候,有些話,必須到了那個位置,那個情境,那個現前,我們才能懂得和理解。真的像老師說的,瑜伽需要時間,這里的時間指的是時間的線性長度。每個人的瑜伽練習,必須是經過多年的持續練習,感知,經驗,分享,才可以成長起來。所以我們不能著急,尋找練習瑜伽的捷徑。如果想偷懶想取巧,想尋找那個別人不知道的秘密,到后來會發現,一切都是自己和自己開了個玩笑,虛了年華,晃了歲月,落得一個尷尬的苦笑。
在倒數第二天的課程里,天氣陰暗,有同學擔心影響同學們的練習,走過去打開了教室的燈,老師看見后,先叫同學關了燈,然后在早課開始之前說了一段語重心長的談話:人們必須珍愛環境,保護自然,警覺現在的自然災害都是人為所致。至少瑜伽人應該覺醒,從我做起,珍惜物資,節約水電,與人為善,愛護動物,保護自然。
所以,瑜伽境地發起號召,大家一起為自己的居住小區,家園,城市,為我們共同的社會,國家,自然,地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綠色環保,從我做起:
珍惜糧食,不奢侈浪費。按人頭點菜做菜,吃不了打包或者進冰箱下頓熱吃,不要隨意丟棄。掉餐桌上甚至地上的米飯?;蛘咂渌褪常詈脫焓俺缘?,不要隨意丟棄。常念: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一粟一米當思來之不易。
不要浪費水,開水龍頭不要開滿,不要讓水嘩嘩長流。洗手洗澡在摸香皂的間隙,關掉水龍頭,洗澡不要超過十至十五分鐘。不使用長流水洗碗洗衣服。將洗菜的水澆花,沖廁所。
盡量少肉多素,最好無肉全素。提倡素食,愛護動物生命,同時呵護自己身體健康,現代人的現代病都是病從口入。提倡素食,減少畜類飼養,節省糧食,可以避免大量砍伐森林,開墾田地,防止水土流失,氣候惡劣;也可以減少畜類的廢棄排放(畜類反芻和放屁的氣體含大量的甲烷,甲烷是可以直接破壞臭氧層),減少溫室效應。
不用一次性筷子,自己隨身帶環保筷,為保護森林貢獻一己之力;不用一次性飯盒,少用塑料袋,減少白色污染。塑料袋除了用來裝垃圾外,去超市的時候,拿上家里的塑料袋,重復利用,如果有標簽的,輕輕揭掉,或者讓打價員重復貼上。最好給自己的包里裝上幾個塑料袋,以備隨時之需。
適量使用洗滌劑,包括洗衣粉,洗潔精,洗衣液,柔順劑,潔廁凈,洗手液,洗發水,沐浴液等等此類,減少水資源污染。特別是男士,認為洗衣粉放的越多衣服洗得越干凈,這樣只能讓衣服很快被腐蝕。要多使用香皂肥皂等比較環保的洗潔用品。
愛護樹木,保護綠色。不要折枝摘花,不要踩踏綠地;不要砍伐大樹,毀林伐木。植樹節,大家至少都種植一點花花草草;單位組織植樹的,積極行動;老家在農村的,發動家里人多栽樹。您的每一善念,散發出來都是柔和的,你的心也就柔和溫暖了。
節約用紙。紙張最大的制造源是樹木,節約紙張也是保護環境。辦公室用紙要節約,雙面打印復印。作廢的紙張用來做記錄或者重復利用,不要隨意丟棄。盡量傳送電子文件,不要隨意打印。少用紙巾,自帶布料手巾。餐巾紙也要節約,可以把你的整張分成兩份,三份,甚至四份給你的同桌。廁紙也要節約,不要一圈一圈往下撤,惻隱之心時常生起。
節約用電。杜絕長明燈,杜絕公家的電盡管用,用不管。如果你在家,不要讓空蕩蕩的客廳孤燈長明,不要讓電視機空對沙發,音響空唱哀歌;如果你在辦公室,自己辦公區域的燈打開,而不要整片辦公室都燈火通明,離開的時候,檢查一切電源,保證其關閉。夏季到了,盡量少開空調,空調溫度不要低于25度,更不要蓋著被子開空調。禁止使用烘干機,我們中國這么好的自然風干,干什么要耗費大量的電力來用烘干機呢。我們要盡所能的節電,也就是在更多地保護資源(省電就省煤,就減少開采,對地質的破壞;就減少礦難的發生)。
不亂扔垃圾,比如隨手丟棄飲料瓶、豆漿杯子、紙巾等;不隨地吐痰;不講臟話,不粗口,和顏悅色,語氣溫和。
孝敬父母,和父母坐一會,聊聊心里話;善待親朋,恭順長輩,和睦弟兄,血濃于水,任何利益請把親情放第一位考慮。與人為善,陌生人也要誠心對待,助人為樂;與物為善,珍念物我同體,敬物如人,比如《弟子規》,執虛器,如執盈;與己為善,自信自強,積極向上。
篇7
基于對初中思想品德作業中實際存在問題的思考和新課程改革對作業的要求。教師在設計思想品德作業時,應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與他人團結協作的精神與能力。在作業設計時,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了如下的嘗試與探索:
一、作業設計應緊緊圍繞教學內容,體現實效性
作業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為此,作業的設計必須以教學內容為指導,體現教材的中心思想,緊扣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作業的實效性與針對性。任何脫離了教學內容的作業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難以收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例如,《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了解我國面臨的環境問題及總體形勢,明確我國實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必要性。為此,我在課后設計了這樣一項作業:給同學兩周時間,結合學校爭創縣綠色學校這一契機,小組合作討論和研究如何創建綠色環保學校。1、觀察、調查校園環境;2、再認識我們的學校;3、討論(先分組,再派代表匯報);4、繪制藍圖(寫出你理想中的綠色環保學校,為我校環境保護工作設計標語)。這樣的作業融環境教育、人文教育于一體,更是有效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還能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作業設計應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熱點,體現時效性
社會熱點是一定時期內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它與我們日常的生活密切相關。思品課的作業關注社會熱點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熱情,而且還能鮮活教學內容,使之生動易懂,便于學生接受。例如在給學生介紹黨史時談到了改革開放,七年級的學生對于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富民之路,它使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等知識不夠理解。因為他們長在21世紀,是吃著肯德雞,看著各國大片,玩著internet長大的,一味地說教,我感覺到很難讓所有學生信服,因此光靠課內教學很難達到教學效果。為此,我設計了一份課外作業“聽爺爺奶奶講故事”,具體要求:1、調查自己的爺爺奶奶年輕時期的生活狀況;并盡可能搜集當時的一些資料,如:各種票據、照片。2、拍攝自己村莊或家庭環境、設施的相關照片。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有了切實體驗,有了比較,更是讓學生在體驗、比較、感悟的過程中發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覺悟,也真正理解了知識,充分實現了教育教學的效果。
三、作業設計應立足于學生實際,體現多元性
作業要花費學生較多的課余時間,不可能每節課都設計,要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經驗與實際能力,不求大只求實,在實際教學中我一般每課設計若干課外作業,然后根據不同班級水平進行選擇布置,也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完成。素質教育提出的口號是“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功”。每個學生的認知風格、學習方式及階段性發展水平是有一定差異的,在設計時我們應立足于學生思想、行為的現有水平,在學生經過一番努力后能夠完成的,否則就失去了它的實效性。讓學生做自己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做自己能力基礎上比較容易獲得成功的事,讓學生在最大程度上體驗進步和成功,這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題中之意。
例如,在學完《人生當自強》這一部分內容后,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道作業,第一步:請你搜尋一個少年自強的名人故事;第二步:根據所學知識對這一材料進行自由設問;第三步:完成選材和設問后,同桌之間互相交換題目,并完成答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完成相應的步驟,最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展示。這樣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出不同層次的作業,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展現方式,以利于學生充分展示自身的優勢,讓水平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
四、作業設計應注意形式的多樣性,體現創新性
作業不必限于書面作業,也可以是一項活動或是完成一件作品,甚至可以是口頭作業、表演作業。在教學中,隨處引導學生設置問題,迫使學生為尋求答案而時時處于積極的思索之中,這也是一種無形的作業。如設計一項研究任務、一次調查研究等,為學生鍛煉能力、認識自我價值、發現自我潛能、展示自我形象提供了舞臺。例如,《創建新集體》一課中,我就讓學生課后設計自己班級的班徽,并在課堂上進行介紹講解,然后推選出最佳班徽設計作為本班的正式班徽,同時也在年級內進行展示,大大激發了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總之,在思想品德作業設計中,教師應以新課程標準精神為依據,樹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尊重,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體驗,使學生的生命得到發展的作業設計理念。注重作業的設計,讓有效教學與有效作業相結合,讓思想品德學科新課程改革全方位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肖川.名師作業設計經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思想品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樓江紅.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案例專題研究,2005.
篇8
一、把生活帶進課堂
“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這一理念在新課程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又要走出文本,把從文本的感悟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使靜態的語言文字在學生的心中跳蕩起來,變成動態的畫,變成充滿生命活力的畫。
如教學《觀潮》一課,我用多媒體展示了錢塘江大潮氣勢雄偉的景象,把學生帶到了觀潮臺前,領略自然的神奇偉大,更感受到生活的美。又如在作文課“描寫你最熟悉的人”時,我引導學生用相機、攝像機拍下正在備課的教師、愛勞動的同學、勤勞的媽媽、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爸爸、好學的奶奶等等,再現了他們工作的情景,使學生受到感染,下筆流暢。
二、把懷疑帶進課堂
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睂W習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能啟發學生提問,學生不會找疑,不會問為什么,即使教學手段再先進,形式再新穎,也難免走入教師滿堂問的“灌輸式”老路,也正如孔子所說的“學而不思則惘”。因此,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應啟發學生多思善問,這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且也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主要途徑之一。
學貴有疑,只有敢于懷疑,才可能去舊的,創造新的。因此,課堂上應是懷疑與思辯的地方。在課堂上,我經常會問學生:
“你有什么疑問嗎?”鼓勵他們大膽懷疑,向教材、向教師挑戰,但關鍵的還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逐步提高質疑的水平。
三、把思考帶進課堂
新課程使教師認識到,學生的大腦不是一個盛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等待點燃的火種。教師應該點火,而不是灌水。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分析,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要說出自己的看法,亮出自己的態度;要讓學生敢想,敢說,開放思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意見,傾聽不同的聲音,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平等交流的氛圍,學生可以自由討論,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鍛煉學生多角度看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把發現帶進課堂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文本,潛心體會,去發現自己最感動的地方,最受觸動的地方。只有通過與文本的“零距離”接觸,學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才是“超級震撼”的,然后師生、生生、文本之間才可能進行對話、交流。對話的前提是師生雙方必須都有“底氣”,有各自的認識、想法和發現。教師不能再握著底牌,等學生來猜,而應該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一起研究,一起感悟,甚至感動。因為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教師不能把自己的體驗強加給學生,只能懷著一顆童心,從孩子的角度重新理解課文。教師要學會傾聽,欣賞學生的“真情告白”或者“奇思怪想”,允許“百花齊放,各抒己見”。
五、把探究帶進課堂
學生都具有探究的天性,他們常常對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不是經常有學生偷偷地在課桌下看《世界十大奇迷》、《十萬個為什么》嗎?可以說,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學生會樂此不疲地去探究未知的問題。這種興趣、渴望,正是最寶貴的學習動力。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激發他們的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探究,成為一名探究者。教師則應以幫助者、合作者、參與者的面貌出現,給學生出謀劃策,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到求知的樂趣。如語文課學了《2030年的一天》、品德與社會課學了《美麗的家園》一課,我就讓學生把兩課結合起來,根據綠色環保的內容,開展一個綜合探究活動和社會小調查活動。學生們興味盎然,自由組成小組,擬訂課題,選舉組長,分配任務,有的去圖書館借書,有的上網找資料,有的去公園調查鳥的種類,有的則調查鳥的生存現狀。通過調查、分析,他們很吃驚,告訴我說:現在,城市的早晨幾乎聽不到鳥叫了。這樣的探究使學生真切地為我們的生存環境感到悲哀,自覺地提高了環保意識。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應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充滿濃濃文化氛圍的思維碰撞的場所,應是學生張揚個性、自主創新、享受學習的樂園。我們語文教師要樹立為學生的發展服務的意識,時時研究學生的學習需求,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精彩紛呈、富有魅力,不斷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
篇9
【關鍵詞】旅游商品特性
包裝
旅游購物在旅游六要素中屬于“無限”的花費,蘊含著無限開發潛力。然而多數旅游商品未能很好的融合自身特性進行包裝設計。受這種瓶頸所限,旅游商品目前仍是旅游六要素中的“軟肋”。
1.旅游商品的特性
旅游商品又稱旅游購物品,是旅游購物的對象,旅游購物發展的關鍵和基礎?;诼糜位顒拥奶匦?,旅游商品既具一般商品的基本特征,又蘊合著自身的特性。
(1)文化藝術性。文化同樣也是旅游商品的靈魂,旅游商品通過獨特的創意和精美的藝術創造力吸引著旅游者并承擔著反映旅游地地域文化淵源和背景的載體。
(2)紀念性。旅游活動屬于高層次的身心消費活動,旅游商品是這種消費活動的物化和見證,它以鮮明的旅游地印記,象征并承載著這種身心消費活動所形成的經歷和體驗。
(3)地域性。旅游商品之所以被旅游者留戀、懷念,是因為它的題材、取材、工藝等元素負載著特定旅游地域的烙印,反映了特定地域旅游資源及旅游文化的特征。
(4)旅游愉悅性。旅游活動本質而言就是旅游者尋求精神愉悅感受和特殊經歷的活動,旅游商品是孕育、留戀和強化旅游愉悅的重要因子。
(5)傳承性。旅游商品是旅游地人文、自然旅游資源特色的最直接體現和標志,是旅游地旅游特色、文化傳承等信息的載體和介質。
(6)便攜性。旅游活動是旅游者離開自己的慣常環境到異國他鄉進行的短暫停留,最終還要回歸慣常環境。為此,旅游商品客觀上應精致、小巧,便于攜帶或運輸。
2.旅游商品的包裝設計
旅游商品承載著旅游地的地域文化、情感特征等綜合元素,鐫刻著旅游者的經歷和體驗,詮釋著特有的文化淵源,其包裝設計的創意水平直接影響到旅游商品的發展。由此,筆者認為旅游商品包裝實質即滿足以下各種元素的總和:旅游者的生活需要和審美需要,開發者的生產技術和環保需要,旅游地形象和地域文化的傳承需要,旅游商品保護、運輸和銷售需要。
2.1精美含蓄的色彩語言――旅游商品包裝設計的關鍵
色彩在旅游商品包裝的視覺因素中發揮先聲奪人的作用,它能使旅游者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情感共鳴,它具有促使旅游者快速識別、深刻識記的功效,旅游商品包裝的不同色彩語言表達能使人產生不同的聯想和反應。
旅游商品的包裝在選色、配色上應以旅游地的文化底蘊為基礎,充分汲取、借鑒、融匯旅游地本土的核心文化,挖掘凸顯典型地域文化個性的本土化、民族化、地域化、吉祥化色彩,準確表達其地域性和文化藝術差異性特征,滿足旅游者追憶旅游經歷,體會和感悟旅游地域文化的需要。
2.2簡潔生動的文字語言――旅游商品包裝設計的靈魂
包裝設計的文字語言是傳遞旅游商品信息,表達內在特質的視覺符號,它是旅游商品包裝設計的“點睛”。在旅游商品包裝裝潢畫面上要設計好主體文字,表達最醒目的視覺效果,可綜合考慮旅游商品的消費對象、包裝造型與結構以及旅游地域的文化背景等因素,對旅游商品自身的氣質氣韻或象征意義等進行深度融合和整體設計,展示旅游商品的特色和內涵。
2.3賞心悅目的圖像語言――旅游商品包裝設計的焦點
圖像語言的最大優勢在于它能有效地跨越地域束縛、貫通語言障礙、融匯文化差異,通過視覺語言進行無拘無礙的溝通交流,贏得濡染共鳴的效果。所以,旅游商品包裝的圖像設計,應基于地域文化和旅游消費需要,營造簡捷、攻心的產品形象和內在精神質感,展示旅游商品的最佳賣點。
2.4恰如其分的包裝材料――旅游商品包裝設計的載體
旅游商品包裝即用一定的材料對物品進行包裹,可解析為對旅游商品的包藏、裝扮、裝束和裝飾。選擇其包裝材料,一是要立足于旅游商品地域文化的根基,充分表現和反映旅游商品內在的文化韻味和內涵品質;二是要盡量使用天然的、可自然風化的、低耗能可降解的材料,合乎安全無公害、綠色環保節約的理念。
2.5生動傳神的包裝造型――旅游商品包裝設計的主題
旅游商品包裝設計的主題是對旅游商品內在文化品質的精華描述,其包裝造型要體現地方特色,要有“獨”、“特”意識,突破固有文化創新模式,融民族性、地方性、知識性、趣味性和紀念性于一體,充分展示旅游商品地域文化的本質特色。
篇10
關鍵詞:童車;新形勢;設計理念;安全;美感;兒童體驗;環保
0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計劃生育的實行,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能力為孩子購買一款能夠促使其健康成長的兒童玩具――電動童車。在充滿科技時代感的今天,各種技術性的突破為童車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依托平臺;童車功能上的轉變使童車行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與之前的老式童車相比,目前的童車無論是在外形上,還是在功能和人性化設計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童車設計必須具備良好的設計理念和一定的環保意識;這樣,設計出來的童車才具有時代意義,才具有實實在在的創新性。
1 形勢背景
1.1 技術層面
目前,市場上的多功能、可折疊、四輪遙控電動車、智能系統安置等童車,從技術上一步一步地滿足了消費人群對童車的設計需求;更穩、更安全、更舒適的童車設計成為消費者選擇童車的決定性因素。盡管童車設計在造型上沒有太多的技術限制,但是作為一款以造型來吸引消費者眼球、以功能來滿足消費者購買欲望的產品來說,其同時滿足功能上的改進與符合兒童體驗成為童車設計的一大限制性因素。因此,技術研發是實現童車特定設計需求的重要推動力。
1.2 消費層面
南費市場方面來講,由于各大童車品牌的競爭以及全球經濟的回暖,近幾年,兒童的成長越來越離不開嬰兒手推車、學步車、腳踏車、電瓶車、自行車等各類型的童車,童車由曾經的“奢侈品”演變成為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每年,全球童車的消費量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由此可見,童車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從消費主體來講,80后父母作為童車消費的主力軍,從教育觀念到經濟能力到消費觀念都有了很大的進步與轉變;相比起父母輩,其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一擲千金已經成為一種消費常態。
1.3 使用者心理
不同階段的兒童對產品的需求是不同的,設計師進行童車設計時,除了保證所設計產品的安全性外,還需考慮兒童的身心發展狀況,并且做到能夠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性格特點。兒童時期分幾個階段,總體來說,各個階段都是兒童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其天性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因此,具有獨特造型且趣味性較強的童車產品能夠贏得兒童的喜愛。但是對于剛剛離開母親懷抱的兒童來說,其對情感的需求比較旺盛,他們更喜歡一些親和力強的產品。此外,由于受兒童智力、注意力、記憶力和認知程度的影響,童車的設計不應繁復瑣雜,而應盡量簡單易懂,并且能夠在使用過程中巧妙地誘導兒童,以此不斷提高兒童對童車的適應能力。
2 適應新時代背景的童車設計
2.1 所設計的童車符合國家安全標準
筆者在近年來的一些監督抽查中發現,童車,目前仍存在較多的問題。因此,設計師進行童車設計時,必須具備一定的安全知識,并排除任何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從2013年1月23日青島新聞網的“27家企業召回31種玩具包括童車”這一報道中,我們可以了解童車行業由于安全問題帶來的損失和對社會的消極影響。因此,在今后的童車設計工作中,安全問題是童車行業應著重考慮的問題,這不僅僅是設計師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還是一個企業對所從事工作的嚴謹態度和對社會的負責態度的體現。
2.2 所設計的童車具備良好的設計理念
童車作為兒童的成長伴侶,其擔當的角色不僅僅只是為了娛樂兒童,還在于在兒童使用童車玩得開心、安心、舒心的同時,為每輛童車賦予一定的生命意義,以此來啟發、激勵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讓一種積極健康的設計理念貫穿于童車當中,陪伴兒童更好地成長。
2.3 所設計的童車具有時代美感
隨著不同時期科學技術的變化,人們的審美意識也相應發生了改變。21世紀,各行業突飛猛進發展,新技術的發明、新材料的使用均使各種產品以突破以往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童車不再局限于老式的架構與樣式,各種新材料、新技術的采用使童車設計煥發了新的生命力。設計師在設計童車樣式時,必須緊跟時展的步伐,運用新的設計技術和技巧設計出具有時代美感的童車,從而打開市場、吸引消費者眼球。
2.4 所設計的童車滿足兒童體驗
兒童在使用產品時的體驗感受最能說明此款產品在設計上的成敗,最基本的體驗有感官、情感、互動、教育體驗等方面。感官體驗是指人的五官通過外界刺激給予身體的自然體驗,其有好有壞。情感體驗是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為產品賦予的靈魂,不同特點的童車會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每一件童車產品從產品自身散發出吸引兒童玩耍的磁力,使兒童在玩耍時對之愛惜有加、棄之不舍。互動體驗不僅僅理解為父母、兒童兩個主體與童車之間的表面互動;在技術發達的今天,出現的仿真駕駛技術、多點觸摸查詢技術、電子沙盤、空中懸浮成像系統等互動體驗技術都可以應用于童車設計中。通過仿真駕駛技術可以滿足兒童趕快長大成人的心理特點;通過觸摸技術可以滿足兒童好奇多動的心理特質?!敖逃w驗”就是教育對象在實踐中認知、明理和發展的體驗過程。一款童車產品不僅能夠使兒童在體驗中感覺到玩耍的,更重要的是,兒童在玩耍的過程中可以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悟,通過娛樂的方式,讓兒童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2.5 所設計的童車具有環保意識
隨著社會的快節奏發展,環境污染加重,綠色環保便成為今后設計領域中必須重視的一大主題;以不斷損耗能源為主題的設計,在這個時代并不是成功的設計。在本著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觀念的引導下,設計師在設計童車時必須具備環保意識。其應通過對材料的探究和分析,使童車在使用后被遺棄的情況下,其中某些不具備再造能力的材料可以在短時間內被自然風化作用分解,而不對環境造成再次污染;或者使童車具備以舊換新的作用,使舊的童車在被回收之后,能夠再次被設計和利用。
3 結語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童車的功能和結構正在逐步滿足消費群體的需求,但是隨著能源問題的突出以及道德倫理觀的變化,設計師在進行童車產品設計時,不僅僅要注重設計的合理性、環保性,更應注重設計的理念,做到從美觀、健康、舒適、人性化、環保等理念出發,結合現時代下的可持續發展,設計、研發出適應時展的童車產品。
參考文獻:
[1]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檢驗監管司.玩具安全測試及法規[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