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環境治理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2: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保環境治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局認真組織環保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學習貫徹省、市關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機關”活動的相關文件,明確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機關”活動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以及省第十次黨代會“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持續提高發展環境和人居環境質量”重大決策的實際行動。及時召開干部職工動員會部署該項工作。為抓實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機關”這項活動, 我局成立了以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對活動的組織實施。制訂了《關于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機關”活動的實施方案》,與直屬單位簽訂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清潔行動“進機關”責任書,制訂了工作計劃和措施。
二、強化宣傳,全民參與
為加大宣傳力度,我局通過會議、宣傳欄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進機關”的重大意義,充分發揮干部職工的主人翁精神,發動干部職工獻計獻策、積極參與,為創建整潔優美的工作生活環境作出貢獻,營造出良好輿論氛圍。以爭創文明科室、文明職工、五好家庭為活動載體,引導干部職工樹立文明新風,樹立文明和諧意識、節約環保意識、作風效能意識,提高文明素養,爭做文明職工。實現了辦公區域及職工宿舍的“三美、六不”(即工作環境美、居住環境美、家庭環境美;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亂倒污水、不亂貼亂畫、不亂放家禽、不亂停亂放),努力做到不留死角,養成文明、健康、有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自覺維護公共環境衛生。
三、突出重點,綜合整治
我局圍繞努力打造整潔優美的城鄉環境,營造歡樂、祥和的深厚節日氛圍的目標要求,大力開展環境整治活動,堅持突出重點,對內部薄弱環節堅持每天一小掃,每周一大掃;購置和更換了一批環衛設施,堅持每周整理一次辦公室,做到物品擺放整齊有序,樓梯、過道、墻壁、廁所干凈衛生,確保無痰跡污漬,無亂貼亂畫,無亂扔亂放,無蚊蠅異味;對部分墻壁進行了粉刷,對綠化帶進行植物補充和更換,添置綠樹盆栽,清除了綠化帶中的白色垃圾,完善綠化管理,進一步綠化美化了辦公場所;定期更換宣傳欄內容,做到擺放美觀,增強了機關“講文明”的良好氛圍,切實打造了“潔、齊、美”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篇2
近年來,**鎮政府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一方面狠抓村域經濟,因地制宜發展服裝加工特色產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另一方面圍繞改善村容村貌,優化人居環境,狠抓基層基礎設施改造,積極推進農村環境治理工作。據統計,2006年全鎮共整修硬化村級道路13300平方米,清理修筑河道4800米,改造開放式垃圾箱22處,向杭州錦江綠色能源有限公司清運生活垃圾30154噸。2006年區鎮、村兩級衛生投入236.11萬元,其中村級投入150.5萬元,村級投入85.61萬元,區補助16.27萬元,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總體來說我鎮的農村環境治理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隨著我鎮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環境治理的問題日益凸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村道兩側亂搭建、亂堆放、亂傾倒的情況比較嚴重。以喬井路沿線五星村和葛家車村為例,部分沿街農戶擠占村道隨意搭建簡易棚用于出租獲利;部分建房戶占用村道,隨意堆放建筑,嚴重影響了道路交通;同時,農戶建房中產生的大量建筑垃圾缺乏統一的消納場地,隨意將建筑垃圾傾倒在河岸和路邊,不僅影響到村容村貌的改觀,同時也加大了政府對道路基礎設施的反復投入。
2、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區環境衛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臟、亂、差”。三角村、勝稼村和五星村是我鎮外來務工人員比較密集區域,外來務工人員居住的出租房往往是人口居住密度大、空間小,人員環保意識淡薄,受傳統生活陋習影響深,加上原有垃圾箱等基礎設施的滯后,專職保潔員和清運設備的不足,眾多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出租房周邊的“臟、亂、差”,直接制約了出租房周邊環境衛生治理成效的提升。
3、河道水體污染嚴重。部分基礎設施不到位的區塊,部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被隨意傾倒,在北沙河、和睦港和月牙河等河道、池塘的垃圾成堆,工業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道的情況時有發生,造成了河道淤泥和水體污染。比較典型的象五星村,位于五星村的華東家禽交易市場,一方面給當地的家禽加工和生豬養殖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大量的動物內臟和糞水混合物未經處理直接排入八字港,加大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難度。
4、農貿市場周邊基礎設施薄弱,垃圾箱設置不科學。在對五星村、良熟村和喬司鎮三處農貿市場的調查中發現,農貿市場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腐爛菜葉和白色垃圾,但是市場周邊配套的垃圾箱數量嚴重不足,基本維持在2~4個,位置分布也不科學,加上每天垃圾清運的滯后直接造成市場經營環境差。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認識不到位,資金投入缺口大。農村基層組織和廣大中小企業主對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思想依然存在,對環境治理工作缺乏長效管理。同時,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又是一項工作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經濟效益的相對較低和獎勵機制的欠缺,直接造成治理資金投入的不足,制約了治理工作的開展。如去年整修喬井路村道的投入就達30余萬元,資金缺口比較大。
2、基層組織實力不強,農村環境治理普遍存在人員、設備、資金、制度的欠缺,治理工作走上“邊治理邊污染”的惡性循環。目前除集鎮范圍由鎮政府投資治理外,12個行政村環境治理的資金按照“以各村自主投入為主,政府補貼為輔”的模式,在基層組織經濟實力不強的情況下,農村環境治理中人員、設備、資金、制度不到位的情況比較普遍。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全鎮12個行政村中配有5名專職保潔員的僅有5個村,配有4輛以上保潔車的僅有3個村,有長期保潔隊伍且制定衛生保潔管理考核制度的僅永和村一個村(長期保潔員11人)。據調查,全鎮環境治理投入沒有向社會或村民收取一分衛生費,全部由鎮、村兩級財政全額投入。與此同時,由于資金投入上的嚴重,專職保潔員隊伍和長效管理難以落實到位,已經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在治理后又出現反彈,部分村道和居民生活區“臟、亂、差”的情況再次出現。
3、部分農民環保意識薄弱,農村環境污染呈多元化。一方面,新農村建設的穩步推進極大的沖擊了農民傳統的生活方式,部分農民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和傳統陋習的長期存在,嚴重制約了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農村環境污染呈多元化特點,由過去單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垃圾轉變。
三、對農村環境治理的幾點意見與建議:
1、加強領導,建立長效保潔隊伍,營造農村環境保護濃厚氛圍。一方面,各村要高度環境治理工作,落實專人負責,建立長效保潔隊伍,確保村道、河道清理保潔日常化、制度化。由專職保潔隊員加強村道、河道巡查,及時清理路面垃圾和打撈河道漂浮物;另一方面,推行基層干部任期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強化基層領導環保責任意識。
2、堅持發展,加大投入,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針對目前農村基層組織經濟實力相對薄弱的現狀,要始終堅持發展經濟這個中心。一方面要在政策和資金上加大對農村衛生基礎設施的投入,建立環境保護治理專項基金,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拓寬投資渠道;另一方面,努力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在全體村民中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加快農居點體育、文化設施的配套建設,引導農民樹立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篇3
在保證金制度籌劃、建立的同時,三廳也著手建立了省級及以上發證礦山保證金的管理體系。根據保證金的管理流程,初步確定了保證金的核定、開戶、存儲、工程驗收、返還等系統建設工作,并由銀行開發了保證金管理平臺,在省國土資源廳開通了財務專線,實現了數據化管理系統。通過該管理平臺,可實現保證金的核定、修正、查詢等功能,并可根據需要,選擇性地導出和統計有關數據。市、縣兩級發證礦山監管部門為市、縣相關部門,因保證金整體規模小,礦山企業存儲積極性不高,管理體系建設相對滯后。現將省級及以上發證礦山管理操作流程介紹如下:核定:由省國土資源廳將礦山基本信息錄入保證金管理平臺,系統根據礦山面積、礦種、開采方式等,自動計算礦山保證金的年均存儲額和總存儲額,生成并打印保證金存儲單。開戶和存儲:礦山企業根據保證金存儲單核定的額度,在中信銀行(省內各分行)存儲保證金。首次存儲保證金的,須持采礦許可證、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等材料到銀行開戶后存儲。根據三廳與中信銀行磋商,存儲的保證金按一年期定期利息計算利息。工程驗收和保證金返還:礦山企業按照驗收辦法有關要求,完成治理恢復工程并提交驗收材料的,由三廳組織專家驗收。根據驗收結果(結論),返還相應額度的保證金。
二、保證金存儲現狀分析
(一)存儲現狀截至2013年底,經核定省級及以上發證礦山應存儲保證金總額9.40億元,已存儲保證金7.87億元,足額存儲率83.7%。總體存儲情況良好。截至2013年底,市、縣兩級發證礦山4729個,經核定應存儲保證金總額13.71億元,已存儲保證金0.76億元,存儲率5.5%。
(二)部分礦山不能足額存儲保證金的原因分析1.省級及以上發證礦山近年來,江西省國土資源廳每年會對未存儲保證金礦山開展了一次專項督查,了解礦山企業未及時存儲的原因,下發了督促存儲的通知。據初步了解,因近年礦業經濟不景氣,部分礦山企業(尤其是煤礦和鐵礦企業)經營困難,導致礦山企業資金緊張、虧損,甚至停產或歇業,是礦山未及時存儲保證金的主要原因。另外,也有少部分礦山企業以存儲標準偏高等理由,不愿意存儲保證金。2.市、縣發證礦山市、縣發證礦山保證金存儲率過低的原因很多,經調查,主要可以歸結于以下幾點:一是地方保證金管理系統建設滯后,導致保證金存儲工作滯后;二是近年來礦業經濟不景氣,很多礦山經營困難、停產關閉,不能及時存儲保證金;三是礦山多為中小型礦山,整體經濟規模小,普遍反應存儲標準過高,但地方無自主調整權,導致存儲率過低。
三、保證金制度目前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立法依據有待完善《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保總局關于逐步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的指導意見》僅僅是政策層面上的指導文件,《礦產資源法》《水土保持法》《土地復墾條例》等分散的法律法規對礦山環境問題僅有原則性的規定,保證金制度目前尚缺乏系統的法律規定,針對性和操作性不強[6-8]。國土資源部出臺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彌補了《礦產資源法》等在礦產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不足。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關于保證金的概念(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限定在地質環境范疇,較為狹隘,保證金名稱與國務院及財政、國土資源和環保三部文件也不一致。江西省保證金名稱采用的是《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保總局關于逐步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的指導意見》提法名稱(礦山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保證金)。按概念來理解,礦山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保證金涵蓋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能不能作為江西省現有保證金制度的立法依據,有待商榷。另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是國土資源部單家部門規章,而江西省保證金制度則由財政、國土、環保三部門制定和監管,在管理權限上也不配套。《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作為江西省保證金制度的立法依據似乎也不適合。
(二)管理體系難以統一基本按照發證權限分配保證金的管理權限,分為省級及以上發證、市級發證、縣級發證三級管理體系。三級管理體系相互獨立,各個市、縣的管理方式也不一致,導致全省保證金管理方式繁多,數據形式也各式各樣。因為沒有統一的管理方式和系統平臺,各級礦山存儲保證金的數據難以實現共享。
(三)核定方式存在瑕疵根據《暫行辦法》,保證金按年度存儲,年度存儲額根據礦區面積、開采方式等確定,保證金存儲總額是年度存儲額乘以采礦許可證剩余服務年限。這樣的核定方式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采礦許可證剩余服務年限和礦區面積差異大,會導致同類、同規模、同開采方式礦山保證金存儲總額相差很大。以小型煤礦為例,目前江西省有6萬噸/年及以下規模的煤礦559家,約占全省省級及以上發證礦山數量的45%。如,同為開采設計規模為6萬噸/年的煤礦,保證金存儲額低的可至1.9萬元/年,高的可達200余萬元/年,差額超過100倍。若再考慮服務年限差異,保證金存儲總額差距可能將進一步擴大,但礦山實施治理恢復的費用不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四)各類類似治理費用并行保證金與土地復墾費、水土流失防治與補償費、農林補償費等在功能上存在交叉重疊[9]。根據《暫行辦法》,保證金的用途定義是“預防因礦產資源開發引起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恢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功能,治理環境污染和礦山地質災害”,從用途定義上理解,土地復墾費、水土流失防治與補償費、農林補償費已經涵蓋在保證金功能范圍之內,甚至礦山企業的排污費也可以納入保證金的范疇。但實際情況是各種類似的費用并行,獨立存在。
(五)難以實施治理工程和驗收大部分《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只是粗略的開展了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和預測,所部署的治理工程總體不具備操作性。另外,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土地復墾、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都有各自的方案(報告),有各自的驗收標準,即使對于同一項礦山治理恢復工程,治理措施、方式、結果都可能存在差異,以哪個方案(標準)驗收為準呢?各部門是否會認同其它部門已經驗收的工程呢?因礦山各類治理工程驗收尚未鋪開,因此矛盾還未集中暴露出來。
四、制度展望
根據《暫行辦法》現有修訂稿,主要修訂的內容也只是完善和鞏固現有制度,沒有轉折性的改變。至于適當的下調存儲標準,也是迫于各方面的壓力所做出的妥協。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江西省保證金制度積習所致,除完善立法問題外,應該不會有大的突破和創新。
(一)已經著手的完善立法工作為了解決保證金制度的立法依據問題,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在保證金制度實施之前就開始了立法前期的籌備工作,于2011年左右形成了《江西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初稿),并列入省人大立法計劃。2014年,借修訂《江西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之機,根據省人大建議,取消《江西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的立法工作,在《江西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修訂稿中增加“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含保證金制度相關內容)專章。按照工作計劃,《江西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修訂稿)擬于年內(2014年)正式報省人大通過后頒布實施。同時,2012年底以來,三廳就開始了《暫行辦法》的修訂工作。《暫行辦法》修訂工作多次征求地方監管部門、省屬礦業集團及有代表性的礦山企業的意見,并經修改完善,形成了《暫行辦法》修訂稿。根據近年保證金制度的實施情況、經驗總結及有關部門(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暫行辦法》修訂稿針對存儲標準進行了適當下調,同時對保證金的核定、返還等程序做出了進一步的明確和完善。待《江西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修訂稿)頒布實施,完善立法依據后,《暫行辦法》也即可完成修訂工作。將保證金制度列入《江西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修訂稿),似乎是完善了立法依據,但又產生了一個新問題。《江西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修訂稿)增加的是“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專章,不是“礦山環境保護”專章,以國土資源部門職能,也只能限定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范疇。那么江西省保證金的名稱和定義是否也要相應調整,回歸到國土資源部《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保證金的名稱和定義呢?條例修訂還未完成,該問題懸而未決。如果保證金名稱和定義限定到地質環境保護范疇,那么之前存儲的保證金如何監管、由誰監管,又如何使用?如果仍保留現有的名稱和定義,那么增加的應該是“礦山環境保護”專章,修訂工作也超出了國土資源部門職能,除財政、環保外,林業、農業、水利等部門是否也該參與修訂工作呢?目前的情況是這些部門均未參與《江西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
(二)管理體系依然難以統一《江西省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保證金專戶資金監管辦法》規定,保證金的各級監管部門確定保證金存儲的銀行,已經為保證金管理體系的統一設置了障礙。省級及以上發證礦山管理體系較為完善,但確定的銀行地域分布十分受限,向市、縣發展和推廣的可能性小,保證金各級管理體系分立的基本格局難以改變。
(三)核定方式基本維持現狀保證金的核定方式在《暫行辦法》修訂稿中基本沿用現有的核定方式,除存儲標準適當下調外,影響核定的因素未變,計算方式未變。同類、同規模、同開采方式礦山保證金存儲總額相差很大的問題不會得到改善。
(四)各類類似治理費用難以協調合并監管部門早已意識到保證金與土地復墾費、水土流失防治與補償費、農林補償費等在功能上存在交叉重疊,但難以有所作為。這涉及到多個部門職能。除非共同的上級部門出面協調,財政、國土資源、環保部門難以完成協調工作。像保證金與土地復墾費同為國土資源部門監管,都未能實現合并,協調合并其它類似費用的難度可想而知。
(五)治理工程依然難以實施和驗收在編制費用有限、編制單位競爭激烈的條件下,《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的編制,礦山企業和編制單位目的一致,就是方案盡快通過評審,拿到批文;對于評審專家而言,審查工作量大,但時間短,難以給出有效、適用的建議。因此《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仍舊難以指導治理工程實施,不具備操作性。另外,礦山環境治理的工程驗收涉及地質環境保護、土地復墾、水土保持、環境保護等多個方案(報告),驗收內容、標準明顯有交叉和重疊。能否將涉及礦山環境治理的所有方案(報告)合并成一個方案(報告),規范和統一治理措施、方式及驗收標準?近期似乎也不可實現,原因同各類類似治理費用的難以協調合并。
五、結語
(一)存儲率不是制度實施效果保證金的存儲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如不足額存儲,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主管部門可以不通過礦山企業的年度采礦活動報告(又稱年檢),這對礦山企業是一個較大的威懾。江西省省級及以上發證礦山保證金足額存儲率能達到83.7%,這么一個較高的水平,卡住年檢關,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較高的存儲率能說明保證金制度的實施效果嗎?顯然不能。具體落實的礦山治理恢復工程才是考核保證金制度最終實施效果的標準。另外,礦山企業實施治理恢復工程前,是不能提取保證金的,要工程驗收合格后方能申請返還一定的額度。也就是說,礦山企業仍需先期墊付治理恢復工程的資金。即使墊付資金完成了治理恢復工程,礦山企業還存在工程能否順利通過驗收、保證金能否順利返還的擔憂。多重因素之下,礦山企業對履行礦山治理恢復的義務顯然缺乏積極性。這與保證金制度設立的初衷也背道相馳。
(二)制度設立的深層機制保證金制度的設立機制,表面看是“用于保證礦山企業履行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義務”,從深層來看,則是基于監管部門對礦山企業履行礦山治理恢復義務的不信任。保證金制度的設立,沒有考慮礦山企業會自覺履行礦山治理恢復義務的可能,也沒有考慮從監管的角度出發,督促(或采取強制措施)礦山企業履行礦山治理恢復義務所能做出的努力。監管部門按最壞的結果(所有礦山企業完全不會履行礦山治理恢復義務),為維護公共環境(利益),按照“不低于基本治理恢復費用的原則確定”設立了保證金制度。導致的結果是,監管部門將因不信任和疏于監管的成本完全轉嫁給了礦山企業,礦山企業承擔了最壞結果所產生的所有負面經濟效應(存儲保證金)。一個政策的制定,往往偏向的是政策制定者的利益(或最小風險)。保證金制度在監管部門和礦山企業之間所體現的責任和利益是不對等的。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勇于承擔監管責任,將是保證金制度未來的方向。
篇4
1保證金的概念
保證金是為了保證履行某種義務而繳納的一定數量的資金。如:在證券市場融資購買證券時,投資者所需繳納的自備款;投標建設工程的企業在投標活動中,隨投標文件一同交給招標人的一定形式、一定金額的投標責任擔保;為能確保購買到某一商品或某項服務時,預付給商家的押金或定金等。支付保證金的目的就是確保權益人得到自己的權益,同時促使相關義務方履行責任的保障。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是為了保證采礦權人履行礦山環境治理恢復義務而繳納的資金。《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等法律法規中都有明確的規定: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須采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給他人生產、生活造成損失的,應當負責賠償,并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因此,礦山企業有義務對因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進行治理恢復。建立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的實質就是為了貫徹“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環保原則,促進采礦權人在采礦過程中保護礦山環境,并確保在閉坑、停辦、關閉后受破壞的礦山生態環境得到治理恢復的一項特別的經濟手段和措施。
2保證金征收的理論基礎和現實需求
2.1理論基礎
征收保證金制度實質是實施生態補償的一種形式。生態補償的理論基礎包括外部性理論、公共產品理論和生態資本理論等。根據外部性理論,在生產或消費中對他人產生額外的成本或效益,然而施加這種影響的人卻沒有為此付出代價或得到好處,這種外部性就會導致市場失靈,使得資源配置無效或低效。因此,需要采用一些措施或途徑來矯正或消除這種外部性。具體而言,就是要設計一定的機制對生態產品的邊際私人成本或邊際私人收益進行調整,使之與邊際社會成本和邊際社會收益相一致,實現外部效益的內部化[1-3]。由于礦產資源開發是生態破壞的行為,屬于負的外部效應,要實現生態補償,就必須確保礦山企業的主體責任,利用一定的經濟手段促使礦產資源開發造成的環境成本內部化,從而建立一種生態補償的有效形式,促進礦山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恢復。當前,對外部效應的起源有不同的認識,因此有多種矯正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一是庇古手段,即通過政府干預的手段來矯正外部性,對于正的外部影響應予以補貼,對于負的外部影響應處以罰款,以使外部性生產者的私人成本等于社會成本,從而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二是科斯手段,即通過明晰產權、依靠市場力量來解決外部性問題[4]。由此,要促使礦山企業的主體責任得到確立,并保證其主動實施,一方面需要從法律上規定其治理恢復礦山生態環境的責任,另一方面,還必須利用稅費政策從經濟上約束礦山企業的行為,促使其保護環境。目前,中國許多法規中已有明確的要求,規定了礦山企業保護和治理恢復礦山生態環境的責任,而建立保證金制度的目的正是利用經濟手段促使礦山企業治理恢復礦山生態環境的經濟手段。
2.2現實需求
在礦山環境保護方面,中國雖已出臺了一系列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資源稅費政策,比如: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土地復墾費、水土流失防治費/補償費、森林植被恢復費、排污費等,分屬不同部門征收和管理。但這些稅費政策都沒有從根本上觸及礦產開發企業的經濟利益,不能內化開發行為造成的社會成本,形成不了激勵企業保護環境的經濟機制,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礦產資源開發的環境管理制度規律[5]。根據當前的稅費政策,企業繳納相關稅費后,由主管部門統籌使用,企業的相關責任隨之轉嫁給相關部門。因此,從目前實踐來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責任,仍然主要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作為生態環境破壞主體的礦山企業,并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這種現象尤其在中小型礦山企業中十分明顯。就當前情況來看,中國的礦山環境保護仍屬于強制式的管理[6]。一方面,政府部門缺乏有效的制約措施,管理政策主要屬于命令控制型;另一方面,企業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不強,礦山環境保護行為是被動的和消極的,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何提高礦山企業的責任意識,主動實施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必須內化企業開發行為造成的社會成本,從經濟手段上制約企業的開發行為,促使其積極主動實施礦山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
3保證金制度具有更好的法律效力
保證金制度與一般環境資源稅費政策的共同點都是基于同一個目標,即為了保護和改善因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而破壞的生態環境,是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落實中的重要措施和經濟手段,通過繳納保證金和征收環境資源稅費以促進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但相比之下,保證金在促使礦山企業履行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責任上,更具有法律效力。
3.1保證金的性質為企業所有,繳納保證金不屬于收費范疇
這一點與一般稅費有著明顯的區別,更容易被企業接受。礦山企業按規定繳納的保證金,資金性質為企業所有,其權益仍然屬于企業,監管部門只負責保證金的征收、監督和管理。企業按規定完成礦山環境治理與恢復,并經驗收合格后,監管部門必須及時返還保證金。只有在企業不履行環境治理責任,或者治理后達不到驗收標準的情況下,權益才會發生改變,監管部門才有權根據相關規定動用保證金實施招標治理。而礦山企業繳納的一般稅費,自繳納之日起權益已經發生改變,或納入財政預算,或劃定為專項資金,相關部門可以利用已征收的稅費按規定統籌使用。比如排污費,排污費是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依法繳納的專門用于環境污染防治的費用。根據《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的規定,排污費必須納入財政預算,列入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管理,主要用于重點污染源防治、區域性污染防治和污染防治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示范和應用等。
3.2繳納保證金,企業的責任主體不發生轉移
礦山企業繳納保證金,并不免除企業治理恢復礦山環境的責任,而是促使礦山企業嚴格按照相關法規履行這一基本義務的經濟手段。無論企業是否自行組織實施治理,最終都要為恢復礦山環境買單,而確保這一企業責任的手段就是征收保證金。企業在繳納一般稅費后,至少會免除環境治理的部分責任。比如,企業在繳納了森林植被恢復費后,因開采礦產資源造成的森林植被面積破壞和功能下降的責任,將由林業部門統一組織實施恢復。再比如:水土流失防治費和土地復墾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和《土地復墾條例》的規定,如果企業無力自行治理,必須繳納相應治理費用,由相關部門代為組織實施治理。可見,在繳納了水土流失防治費和土地復墾費后,責任主體已經明顯發生轉移。
3.3保證金制度有利于激勵企業實施創新
礦山企業若實施了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任務,并經驗收合格后,保證金予以返還。能夠有效地激勵企業為了降低環境治理成本,而進行采礦工藝以及生態破壞恢復和環境污染治理的技術創新。首先,可以促進企業在礦產資源開發中改進生產技術,從源頭上控制環境破壞的程度;其次,有利于企業創新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技術,以減少成本,提高礦山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的積極性。
3.4保證金制度可以激發企業保護環境的積極性
繳納保證金可以有效地促使企業主動履行環境治理恢復責任。一方面,為了降低生態環境建設成本,企業從一開始就會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以免最終付出更大的代價實施環境治理恢復措施;另一方面,將保證金列為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繳納保證金的積極性,并有利于企業將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開發的整個過程中;第三,在企業完成環境治理與恢復責任后,繳納的保證金會及時返還,有利于企業盡早、盡快實施環境治理任務。總體來看,實施保證金制度能夠提高礦山企業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更好地促進礦產資源開發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內部化,是當前礦山環境保護必要且有效的形式。
4中國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現狀與建議
篇5
然而,**之美,尚有“美中”。水濁,水濁是因最近污染,**河水質大不如前,與真正的綠水常流還有不小差距。本次調查災的帶領下,源頭,實地,多方檢查,尋求良方,在各的聯動下,意圖分析水濁,真正“還美與前”、“還水與民”。
一、**河水環境現狀
**河流經貴陽市**區黨武鄉、石板鎮、**鄉和**鎮等鄉鎮。在**水庫河段,人口、工業均很少分布,水質,屬于清潔。在**水庫下游,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兩岸和周邊地區,段主要為生活污水的典型的有機(生活)污染,為do(溶解氧)、總磷和大腸菌群均不達標。結果下游的貴陽市中曹水廠的飲用水水源受到的污染,水質屬于輕度污染。
為保護**河,近年來,各級多次投資,共計1200多萬元,建設了貴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廠,使城市污水率92%。為此,**污水工程被建設部和環保總局評為全國優秀項目,**“十大成就”。該工程采用土地系統工藝,的主要工藝為截流將污水沉砂池,機械輸入9.5公里的灌渠中不同的沉淀池,分別厭氧和氧化,水產養殖,最后農灌水排入農作土地。后的污水,其水質日本農灌水水質標準。
二、**河環境治理對策
(一)治理。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歡”為**河環境治理總。河安**河防洪設施要五十年一遇標準,防洪安全;水清要**河溪水清澈、水質;景美要抓好**河沿岸景觀工程建設,綠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歡要人水環境,使**市民傍水而歡、親水而樂。
(二)治理思路。**河環境綜合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系統工程,工程與非工程措施,治標與治本方略兼顧,各和鄉鎮聯合行動,綜合措施,長效機制,計劃3年努力使文溪水環境有,5年整治治理。
(三)對策。
1、健全管理機制。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包括防洪排澇、污水截流、水質監控日常管理等方面,需要水利、建設、環保、創建等及各鄉鎮的與支持。的整治工作主要在水利主管,難免勢孤力單。為此建議,,成了文溪水環境綜合治理,由各和新城區管委會、安文深澤等組成,各自職責,工作計劃和任務,,齊抓共管。的措施,解決好整治與管理相脫節的矛盾。**水環境管理內容多、任務重,既有堤防、橡膠壩等工程管理,又有蓄放水安全管理和防汛防洪職責,建議成立**河環境管理機構(如**河道管理站),編制和人員,管理的內容和職責,縣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使管理工作長效有序。健全的可行的責任考核與激勵機制,水利、城建、環保、創建等各及各鄉鎮在**河環境綜合整治與管理中的職責,整治工作,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2、盡快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整治。以生態養殖、畜禽養殖排泄物綜合率為,**河上游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專項執法檢查和整治。國務院《關于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2017〕63號)和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于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專項執法檢查的通知》(環辦〔2017〕41號)要求,省《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中農業農村污染整治的部署,對**河上游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專項檢查和整治。總的整治思路是“關停一批、搬遷一批、整治一批”。
污水截流管網建設[/page]
3、污水截流管網建設。主要有四點建議,考慮到**河水質生活污染比重的情況,建議加大生活用水是餐飲及休閑服務業用水中水污染治理成本在總水價中的比重,使用成本,提倡節約用水,控制水資源使用和生活污水排放總量。建議老城區污水截流管網改造。老城區管網改造規劃,健全污水截流管網,實施雨污分流,工業和生活污水不排入城區區河道,污水廠,努力城市污水率。建議深澤和新城區污水污水管網輸送到臺口污水廠。考慮到縣城污水廠的日能力、新城區新建污水廠的成本等因素,今后磐安至深澤段公路的改造,建議深澤和新城區污水污水管網輸送到臺口污水廠。
4、污水排放監控。要產業結構的戰略性。把握好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策略,對列入淘汰目錄中污染水環境的設備、工藝的監管,對違規建設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化工、印染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責令停業、關閉或搬遷。注重以水定項目、定地點、定發展,實施水環境保護一票否決。要加大現有污染企業的治污。污染企業設備淘汰制度,檢查、公布污染企業被限制或禁止生產的生產工藝及設備的使用期限,加大對嚴重超標排放污染企業的監管和查處,對污染嚴重的企業要下決心“關、停、并、轉”,從嚴控制文溪沿岸工業企業的污染排放總量。
5、穩步文溪防洪工程設施建設。城區堤防建設需求,分清輕重緩急,量力而行,建一段成一段,穩步解決防洪安全問題;盡早實施小嶺坑口橡膠壩和下宅橋橡膠壩改造工程,使城區河道得以綠水環繞;好文溪安保設施,警示提示標語,補充沿溪救生設備,打造好人水環境。
三、總結
很難設想,西子湖,有人間天堂之譽的杭州還會那么旖旎多姿;同樣難以想象,**河,被贊為高原明珠的貴陽還會嫵媚動人。
**河的現狀雖令人擔憂,但前景仍看好,該河上下落差大,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徑流量大,每年的山水足以對河流清洗,是夏天有很強的自凈能力。查字典
篇6
一、強化出入管理,查控流動人員。
學校要求師生一律佩戴校園出入證,憑證出入,無證者謝絕入校,如有特殊情況,須進入校園的,須在門衛處登記,領取臨時出入證,方可入內。外來車輛嚴禁駛入校園,如有特殊情況須進入校園,經允許后在指定位置停放,不得進入教學區。來客如須進入學生寢室,須經宿舍管理員許可并登記后,方可入內。除學校檢查人員,維修人員外,男士一律不準進入女生宿舍,女士一律不準進入男生宿舍,盤查形跡可疑的人員,如攜帶大量物品出校園者須報告保衛科經審查后方可離開。
二、強化宿舍管理。
三、強化值班職能。
四、開展多層次的專項整治行為。
學校要求,對違紀學生,班主任、政教處、學校都要心中有數,實行違紀學生登記制度。自開學以來,學校組織實施了“儀表整治周”、“交通安全周”、“遠離網吧周”、“防盜安全周”、“文明守紀周”、“消防安全周”等多層次、高密度的專項整治行動,有力地打擊了違紀學生的器張氣焰,實現了校紀校風的根本好轉。對違紀情節嚴重的學生,經學校研究,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讓其他學生引以為戒。
五、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學校請縣關工委、城關派出所領導來校作法制報告、法律知識講座,使學生增強預防意外情況發生的意識,掌握意外情況下自我防護的技能,讓學生懂得履行法律賦予自己的義務,行使法律規定的權利。學期初,學校與學生和家長簽訂了《學生安全責任書》和《交通安全責任書》,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強化了家長的監管職能。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各方面的齊抓共治,我校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校的管理,干擾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主要表現在:
1、當地村民在校園周圍違章搭建帳棚,開起了小賣部、小飯店,更有甚者故意剪掉鐵絲網(圍墻),放出學生,妨礙學校封閉管理,還有不法者向學生出售煙酒和不安全食品。
2、當地村民強行進入校園取水、洗菜、圍堵大門事件時有發生。
3、當地村民經常闖入校園,不管學校是否同意,是否需要,強行下車,并漫天要價。
4、當地村民常威脅不買商品的學生,多次用石頭打值班學生會干部,辱罵值班人員,阻撓學校后勤服務車輛進入校園。
5、“創興”網吧隨著學校的搬遷也遷到山貨大市場,對學生全天候開放,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七、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的建議
1、加強宣傳,營濃氛圍。充分利用電視、電臺等新聞媒體,大力宣傳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強老百姓的法制觀念。
篇7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四城”建設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要求,把“系統化設計、全過程控制、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思路和舉措運用到太湖治理和環境保護工作中,全面實施生態環境優化計劃,推進結構調整,深化污染減排,加強流域整治,加快生態修復,提升監控能力,努力把我區打造成為全市生態經濟典范區和湖灣型城區、濱水花園城市。
二、工作目標
(一)環境質量目標:主要水環境功能區、集中式飲用水源的水質達標率達100%,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到功能區要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90。
(二)總量減排目標:確保兩個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淘汰天然氣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爐窯,用煤量比去年下降5%。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分別削減188.9噸和17.13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別削減66.4噸和34.1噸。
(三)太湖治理和流域治理目標:完成《市“十二五”太湖水環境治理專項規劃》、《太湖(蠡湖)新城流域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確保太湖安全度夏。
(四)污染防治目標: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污水處理廠污泥規范化處置率均達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均達100%。
(五)生態建設目標:林木覆蓋率提高0.2個百分點,完成“兩型社會”示范創建年度任務,啟動1個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創建工作。
三、重點工作
(一)切實強化環保倒逼機制,助推轉型發展
1、嚴格環境準入制度。以保護生態、治太保源、防控重金屬污染等為重點,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作為新(改、擴)建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嚴控太湖保護區范圍內的項目建設,禁止“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建設,鼓勵符合“兩型社會”特征的項目建設。
2、加強傳統產業提升。搶抓低碳經濟示范區和新城建設機遇,依托清潔生產審核、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等手段,淘汰落后產能,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創新提升、“在搬遷中提升”,打造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制造業,全年完成企業清潔生產審核10家(其中重點企業5家)。
3、扶持新興產業發展。繼續深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改革,對IC設計、工業設計、軟件及服務外包、網絡經濟、影視文化等環境友好型新興產業,著力簡化審批驗收程序,降低項目報批門檻;對物聯網、生物醫藥、航空電子等可能存在環境風險的產業,著力規范企業環境行為,切實加強科學監管。
(二)不斷挖掘總量減排潛力,提升環境容量
1、強力推進工業減排。積極開展“三高兩低”、“五小”等企業專項整治,重點梳排并治理一批高污染、效益低的企業;關閉列入“環境統計”的工業企業3家,完成化工企業整合整治年度任務。加快馬山國家生命科學園、胡埭新城工業安置區中水回用項目建設,加快實施清潔能源替代工程,改造(淘汰)燃煤工業爐窯5座,規模企業用煤總量不超過2010年同期水平,單位GDP能耗低于0.42噸標準煤/萬元。
2、大力開展農業減排。有序推進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強菜籃子基地的環境管理,嚴格控制主要經濟植物、水果、糧食產地和菜籃子基地的污水灌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治理項目實施到位,畜禽糞便統一收集、處理和利用;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生態農業技術,化學氮肥、化學農藥施用量分別比2007年削減23%和30%。
3、切實加強管理減排。著力抓好污水處理廠自動監控設施和中控系統建設改造工作,切實加強自動監控數據有效性審核。加強污水處理廠環境監管,確保設施運行正常、污水處理達標、污泥處置規范。
(三)扎實推進治太保源工程,確保安全度夏
1、強化水源地保護。進一步規范水源地管理,禁止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與供水設施、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和活動;加強水源地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沿湖75萬㎡蘆葦人工養護工程;加大水源地監控和藍藻打撈、處置力度,確保不發生危及供水安全的環境事故。
2、加大控源截污力度。加快推進排水達標區創建、污水管網建設、污水截流,力爭上半年完成排水達標區擴面任務,努力實現胡埭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太湖(蠡湖)新城配合道路建設管網27.13公里;對近期不拆遷的自然村進行污水接管或建設污水處理設施。
3、推進河道整治工程。加快推進太湖(蠡湖)新城流域29條河道綜合整治;清淤河道17條(13.66公里,19.3萬方);對列入市重點整治計劃的未達標的黑臭河道繼續實施整治;完成小溪港管理區域內場地修復工作;新建馬山千波橋1000噸級藍藻堆放池、500㎡移動設備操作平臺、月亮灣藻水分離站配套藻泥池等工程,新建許仙港、許仙港東、埭港、漁港喇叭口、閭江口大堤、千波橋、檀溪灣、上海紡工等8個藍藻打撈及休息平臺。
(四)全面加強污染防治工作,降低環境風險
1、深化大氣污染防治。繼續實施“藍天工程”,開展清潔能源區向外拓展5公里工作,淘汰集中供熱區域內的燃煤小鍋爐;強化城市揚塵管理,全面落實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相關規定;禁止秸稈露天焚燒,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0%,全區城市空氣質量好于或等于二級標準的天數達330天以上。
2、控制各類聲污染源。強化飲食服務等社會生活噪聲控制;加強機動車輛噪聲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城區機動車禁鳴規定;深化“綠色施工”創建,提倡使用工藝先進、噪聲強度低的建筑施工機具,加強夜間與特殊時段噪聲管理;大力推進企業噪聲防治工程,推廣使用低噪聲的先進設備和工藝,減輕噪聲對環境的影響。
3、強化固(危)廢規范管理。加強固(危)廢全過程監督管理,降低危廢存貯、轉運、處置等環節的環境風險,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均達100%;全面實施《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規劃》,污水處理廠污泥全部安全無害化處置。
4、提高輻射管理能力。健全輻射源監管信息數據庫,完善監控系統。全面開展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重點加強對社區、學校等場所的監測和控制,積極開展對電磁輻射污染監測、防治、環評等工作的研究。
5、開展環保專項行動。結合區域實際,重點開展涉重、危險化學品、危險廢物、沿湖餐飲、重點行業等專項檢查和整治,大力開展化工行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整合整治,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妥善處理環境,深入開展“百日環保”宣傳服務活動,保障群眾健康。
(五)精心打造生態修復亮點,做優環境資源
1、實施生態修復。加快推進長廣溪國家濕地公園二期建設,基本完成前期拆遷,適時進行道路建設、河道整理、地形整理等工程。有序實施環太湖生態景觀林帶擴建、入湖河道沿線綠化等工程。
2、加快景區建設。完成龍頭渚公園、漁港公園、龍寺生態園、九龍灣鄉村家園、唯瓊農莊、太湖花卉園、青山公園改造建設和雪浪山公園部分林相改造建設任務;太湖湖濱公園主干道建設基本到位;環太湖高速南側景觀綠化達到既定形象進度;沙渚公園(植物園)完成拆遷安置和土地整理工作。
3、推進城鎮綠化。新建小游園5個,提升小游園1個,復綠老新村8個,完成安置房小區和單位圍墻外空禿地補綠13.4萬㎡,新增造林綠化2000畝,其中成片造林1000畝。
4、優化人居環境。切實加強生活垃圾機械化收集后續管理,新建垃圾桶集中清洗點不少于50個,試點推廣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全區城市主次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75%以上。加快“兩型社會”示范工程建設,建成1個集中展示區、1個示范街道、6個示范村(社區)、4個示范學校和10個示范企業;加快生態、綠色創建活動,建成2~3個市級以上示范綠色社區、9個園林式單位(居住區)。
(六)積極落實綠色經濟政策,促進資源利用
1、全面推行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制度。進一步擴大排污權交易市場份額,按照“科學、合理、公開、透明、從緊”的原則,對所有新(改、擴)建項目科學核定排污指標,排污權出讓方、需求方分別通過交易出讓和購買排污權,有效激勵企業減少排污,促進環境質量改善。
2、繼續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建立健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機制,加大重點企業參保力度,督促企業自覺履行環境責任、提高防范環境風險能力、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年內完成10~20家重點企業參保工作。
3、加大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力度。嚴格執行《長江三角洲地區企業環境行為信息評級標準》,完成180家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工作;同時,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機制,主動接受社會輿論監督。
(七)注重提升監測監控能力,優化管理水平
1、加強環保執法體系建設。按照環境監察標準化管理體系2級標準,加快推進環境監察綜合業務管理平臺建設,努力提高環境監察現代化、規范化、精細化、標準化水平。
2、加強環保監測體系建設。有序開展油煙廢氣污染源、危險廢物在線監控試點工作;著力加強區監控中心、水質自動監測站、空氣自動監測站的運行管理;依據規劃做好空氣、灰霾、噪聲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工作,新建噪聲自動監測點位4處、空氣自動監測站1個。
3、加強環保應急體系建設。認真做好太湖“湖泛”巡查和藍藻監測預警工作,落實監測預警日報、應急快報制度,組織開展太湖安全度夏應急監測演練,提高突發環境污染事故下的快速反應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有關單位和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太湖治理和環境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細化目標任務,落實責任分工,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形成“條塊結合,以塊為主,上下聯動,良性互動”的工作推進機制。
(二)強化資金保障。要切實加大對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按規定要求在區財政預算中安排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專項資金,確保本級環境保護投入占GDP的比例不低于4%。同時,積極通過對上爭取、企業自籌、社會集資、銀行借貸等方式籌集落實資金,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實施。
篇8
關鍵詞:河道治理;環境影響;環境保護
1河道治理工程的環境影響特點
1.1河道治理工程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一是河道改造及治理過程中會采用大量的建材物資,如砂土、石料等,施工組織設計時,為了減少造價成本,可能會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進行挖掘開采,從而對河道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形成河道環境污染,甚至會留下區域性的災害隱患。二是河道治理工程會對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嚴重影響。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周期較長,長時間的施工作業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同時,施工中會采用大型的機械設備,還會進行爆破施工等,這些作業行為會對周圍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三是河道治理施工會在一定程度上侵害耕地資源。我國的耕地資源非常緊缺,關于耕地資源已經建立了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保護,然而河道治理工程的實施,會侵占一部分耕地資源,再加上施工中的保護措施不到位,會導致耕地資源流失。四是化學物資材料也是河道治理過程中需要采用的物資類型,化學材料的使用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土壤、空氣質量,并且化學材料造成損害后,其修復起來較為緩慢,嚴重的還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五是就河道治理施工而言,大多數的項目施工處于水域環境下,如堤壩施工、護岸施工、河道清淤等,都是具有破壞性的建設項目,從而會嚴重破壞河道的水環境,給水域中的動植物帶來負面影響。1.2河道治理工程對環境的污染影響。1.2.1空氣污染。進行河道治理要開采石料物資、運輸施工建材、實施爆破作業等,實施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粉塵,聚集在空氣中的粉塵形成空氣污染,而且持續作業的情況下,空氣污染會更加嚴重。1.2.2水環境污染。河道治理施工產生的水污染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施工污水。在就地開采砂石材料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施工污水,污水如果沒有進行處理就排放,會導致河道水環境污染。二是生活污水。河道治理施工時,通常施工人員采取駐地生活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污水直接進行排放,也會使水環境受到破壞。三是機械保養廢水。施工機械維護保養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清洗機械設備時,產生的廢水會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相應的污染性較強,排放到河流中會危害水體健康。1.2.3廢棄物污染。廢棄的土方、建材垃圾、清理河道產生的淤泥等,都是河道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廢棄物,廢棄物的放置、處理不當,會給河道治理工程區域內的土壤帶來污染,從而制約植物生長,影響到整體的生態環境。1.2.4噪聲污染。由于時間特性的原因,河道治理有必要選擇在非汛期進行施工改造,而為了在非汛期內順利完成任務,施工單位會實施夜間作業,夜間作業勢必給周邊居民造成噪聲影響,干擾到人們的休息和正常生活。
2加強河道治理環境的保護措施
2.1河道治理與生態保護相互協調與促進。實施河道治理工程,相關人員務必要認識到河道治理與生態保護協調促進的重要性,綜合考量河道治理工程的周邊環境,從多維度進行規劃和組織設計,從而使河道治理工程順利實現的同時,實現生態環境保護。這就要求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人員在實施作業前對工程周邊的河道情況和環境狀況有所了解,進行全方位考慮與分析研究后,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及保護措施方案,并將其落實在治理工程的實踐中。河道治理實施階段,不但要保證河道清理、治理的有效性,還需對河道生態環境的完整性進行評價,一旦出現破壞,要盡快啟動生態修復方案,確保河道治理與生態保護同步進行,共同推進。2.2加大施工控制力度。施工單位有必要在施工過程中保護河道治理工程區域土壤、水體等方面的環境。因此,要求施工單位提高全體施工人員的環保意識,通過加大引導教育力度,使得施工人員在意識和責任方面具備較強的素質。針對水體保護,要保證污水、廢水實施科學處理的情況下再進行排放。針對土壤保護,對開采挖掘做好合理規劃,同時應盡可能減少梅雨季節的開采施工,以減少水土流失;廢棄物堆積要集中管理,避免過多的侵占耕地資源,給植物生長造成破壞;另外,合理處理施工廢棄物及生活垃圾;對已經造成土地資源污染的,要及時采取修復措施。針對噪聲污染,要科學部署施工作業的時間,一些大型的、高噪聲的機械設備施工選擇在白天進行,而午間、夜間施工可以組織景觀綠化、植被回填等一些低噪音作業內容,不但能夠確保工期進度,還可以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噪聲污染。針對空氣環境保護,要在砂石、土方運輸的過程中做好運輸防護措施,避免出現揚塵,在施工現場設置抑制揚塵的噴灑系統,并對運輸車輛進行及時清洗,可以減少揚塵污染,并避免其越來越嚴重。2.3加強對生態系統的保護。2.3.1種植水生植物。為了使受到破壞的生態系統得到及時修復,可以采用種植水生植物的方式,避免河道水質出現富營養化的現象。例如,在河道中種植、投放金魚藻、美人蕉、燈芯草等水生植物,其可以有效消納河道中的有機營養物質,還可以發揮清潔、凈化水環境的作用,為水體環境的生態平衡提供一定的保障。另外,也可以在河道淺水區域投放菖蒲、蘆葦等植物,一方面發揮減弱水體沖刷、侵蝕河岸的作用,另一方面提升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提高河道的美觀度。2.3.2建設生態護坡。河道治理施工對于周邊水環境、土壤環境、生態動植物環境中的物質能量循環的影響是較大的,會導致河道水質降低。對此,應進行生態護坡建設,從而保護生態系統。通過選擇透水磚、杉木樁、治理塊石等材料,并配置適量的綠化物種,進行生態護坡建設,從而加強水體和土壤之間的生態循環,不僅確保了河道水環境具備良好的自我凈化功能,還實現了河道生態環境保護。2.4加強河道治理環境保護的宣傳。針對河道治理環境問題,不僅要從施工和修復保護方面著手,還需保證廣大群眾參與其中。因此,要加強河道環境治理保護宣傳工作,特別是對于河道治理工程周邊的居民,要提高其對河道治理必要性及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程度。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在宣傳工作中采取微信推送、宣傳講座等方式,深化廣大群眾的環保意識,提高居民參與河道治理及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從而使廣大群眾更加依從與配合河道治理工作,共同攜手,實現治理與保護的“雙贏”。
3實例分析
祖厲河三期工程是一項河道疏浚治理工程,要求在不干擾河道原有系統功能的情況下,建立生態化的河道體系,打造水體與綠化相結合的系統工程。因此,祖厲河三期工程非常注重河道整治過程中的環境影響問題,實踐中對工程的興建和運行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一是科學組織施工,合理調配,盡量做到挖填平衡,減少對植被的破壞。施工場地料場盡可能選在河灘上,以減少對青苗不必要的損壞。二是工程產生的廢渣主要為水泥棄渣,在施工過程中應統一規劃,及時進行現場清除,可在回填基礎過程中,直接填入地槽內,以防污染土地。三是加強施工區、生活區生活廢水及垃圾的管理,嚴禁向河道中傾倒垃圾。對施工廢水應集中排入沉淀池,經沉淀后循環使用。洗砂料廢水排至沉淀池中自然沉降,達標后排放,廢水在沉淀池中停留時間在30min以上,出水水質要滿足《污染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96)的要求。生活廢水應經化糞池處理后進入污水處理設施,達到(GB8978—96)一級標準要求后用作綠化用水,不外排。在施工人員的生活區設置排水溝,使得生活污水實現集中排放處理,污水排放到周邊的農田坑中,采取沉淀處理后進行農田灌溉使用;工程施工的機械設備實行集中清洗管理,將集水溝設置在設備車輛等的維修停放區域,機械設備清洗后的廢水由集水溝收集,再實施有效的沉淀、處理,達到標準后再排放到河道中。針對生活垃圾采取集中收集、集中處理的方式,統一運輸到周邊的垃圾處理場。四是在村莊近處施工時,可限制工作時間,禁止夜間施工,以防止擾民情況的發生。施工現場的車輛嚴禁高音鳴笛,針對大型機械設備要配置噪聲消聲器。與此同時,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也要做好噪聲防護措施,可以采取輪換作業的模式,減少施工人員在噪聲環境下受到長時間影響,避免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受到傷害。五是由于揚塵影響程度與路面種類、天氣狀況、設備完好程度、操作使用情況以及汽車運行速度等因素有關。因此,施工中要充分利用已有公路運輸,對路況不好的道路加以修整,限制行車速度和車流量;對于不適宜行車的施工場地,采用人工推車運料;施工現場灑水降塵;對混凝土拌和機經常維護和檢修,使其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在水泥運送、保管、拆包使用等環節,做好密閉措施。裝卸可能造成揚塵的物資時,分析好受風方向,減少受風概率,避免產生過多的揚塵。
4結束語
篇9
關鍵詞:環境保護;水污染治理 ;措施
中圖分類號:U664文獻標識碼: A
一、環境保護中水污染治理目的
(一)加強城市建設與改造,合理進行城市建設規劃,為居民營造更好的生活空間。在主要的城市污水污染嚴重地段我們要有計劃的加強改造與規劃整合治理,讓城市市民積極的參與到水污染治理的行動中來,并配合附近的企業單位積極的行動起來,劃分區域負責盡責,盡最大的努力建設一個全面的污水處理系統。在城市的建設當中,難免出現工業污染的情況,而工業污染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大多是工業廢棄廢物,由于它排放過程當中帶有的污染物會隨著工廠生產種類不同而會有著不同污染成分。國家規定一般的工業污染排放治理遵循誰污染誰承擔污染責任的原則,但在含有重金屬難以處理降解的有機物污染物與高濃度的廢水排放企業應主要采用科學的污染治理方法,要求必須在廠內處理完才可以排放。在農業污染方面,近年來農藥和化肥大量的使用,我國土地辦結污染特別嚴重,有些地區已經處于荒廢狀態。為提高土地質量,我們必須加強農業研究,盡量的減少化肥的使用數量,并及時積極提倡農民使用有機無害肥料。只有共同努力,我們水污染的狀況才能夠得到及時并有效的治理。
(二)解決我國南北地區水資源分配不足的問題。我國大部分北方的水資源相對比較短缺,比南方要嚴重得多,面對這些當地不容樂觀的嚴重形勢,我們應該做的便是以污水資源為核心,采用合理科學全面的治理方法全面提高污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特別關注工業發展密集地區的城市,積極規范調整城市里面的排水管網絡建設以及污水處理企業的污水排放工程建設。而南方降水量、水資源、水容量相對充沛,面對這樣的優勢我們要積極合理科學地運用大海的自身具有的天然凈化能力通過合理有效科學規劃的布局,發揮縱橫交錯的四通八達的南方小河小湖的地理優勢,充分的在實踐中實現優勢的最大化利用。
二、環境保護中水污染防治存在的問題
(一)粗放式的經濟發展造成水資源重復利用率低。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水污染整治過程中面臨的最重要的
污染源便是資源的低效利用。低水平的投資使得雖投入大但產出少。這樣以犧牲資源的數量為代價贏取利潤,在短期內可能帶給企業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的眼光看來,這是一種自殺式的發展模式,資源的稀缺性便決定了這一結局。
(二)思想認識不夠,企業不重視水污染的治理。目前企業水污染治理過程中缺乏應有重視程度, 大多數企業只顧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重視短期效應把短期時間內的經濟指標看得高于一切,企業沒有自己長遠的發展目標,在自身主觀意識上從不重視水污染治理的問題,。只有在思想上高度
重視水污染的嚴重性及其它在企業長久發展中帶來的危害性才會真正從根源上解決水污染問題。而許多企業把當地主管部門的環保要求當作例行公事,瞞天過海,檢查完過后依然是隨意排放,任意污染。
(三)企業處理水污染運轉費用的高低,導致出現污水處理難的惡性循環。水污染處理運轉費用的成效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水污染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巨額的污水處理費用不僅使企業在短期內不會產生效益,還會增加企業的負擔,因此便產生了人為故意停用水處理設施的嚴重現象。然而水污染處理設施一旦停止運轉閑置下來, 就會很容易生銹、腐蝕甚至出現浪費。等到設備損壞了我們再去花錢維修、更換, 這樣的費用增加不僅給企業政府都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如此一來水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轉, 便形成了一種令人無法忍受的惡性循環, 從而出現污水處理難,難以湊效的尷尬局面。
(四)市場機制及運行機制的作用發揮的不夠充分。特別是在公共環境保護中,使市場機制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需要對水務市場進行改革,使其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對于污水及垃圾處理應采用產業化處理,雖然在此方面取得的發展較大,但其在整體上的主導作用還未得到有效的發揮。
(五)水污染治理受到管理體制及技術因素的制約,且執法力度較低。現如今有許多企業人存在污水未達標排放,造成此類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問題,經過近幾年來的改革,不斷的對此類問題進行改善,但依然未能徹底的解決,作為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體制改革的影響主要受到技術方面及配套設施等因素的影響,最終形成執法力度不足,形成部分企業的廢水排放不達標。
三、水污染治理措施
(一)執行嚴格的污水排放標準
在執行排放標準時,首先執行地方標準,無地方排放標準的首先執行國家排放標準,其次行業標準。如果廢水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應執行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標準。但在執行排放標準時應區別對待,尤其要考慮其廢水的可生化性、生物毒性及對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效率可能帶來影響。
(二)加大污水治理力度。
在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中,應加強排水系統的規劃,并且盡可能地把排水系統按工業污水與生產污水排放的原則,進行分流制排水系統設計,同時對現有的排水系統和溝道系統加強管理和維修,使其有效地發揮作用。并結合市政建設的發展規劃,建立相應的污水處理廠,并配套管網使各類污水經處理后排放或回用。
(三)強化污染源污水處理
凡是排放一類污染物的污染源必須采取有效的污水處理、全過程控制及管理措施,在生產車間排水口實現濃度達標排放;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醫藥制造、造紙及紙制品、制革、紡織等行業產生的污水采取適當的治理措施,對部分高濃度有機廢水進行處理,保證廢水中化學耗氧量達到地方污水排放標準或行業標準;食品加工與制造、飲料等行業排放的廢水中生化需氧量適當放寬控制,對高濃度有機廢水進行單獨處理,盡可能采取綜合利用,能源與資源回收利用的綜合利用措施,以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為主。
(四)推行清潔生產工藝
對物料、能源、水資源消耗量較大、污染物濃度大及負荷高,生產效率低,污水不易治理或治理費用較高的工業污染源,如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行業、造紙及紙制品等行業以推行清潔生產工藝為主,最大限度減少污水及其污染物的生成。
(五)大力推廣生態農業加強生態型城鎮的建設。
把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資源的培育與高效利用融為一體的具有生態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環的新型綜合農業體系,實現高產、優質、高效與持續發展目標。促使物質循環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時進行生物綜合防治,少用農藥,避免重金屬污染物或有害物質進入生態系統。抓好生態示范區建設項目,抓好生態建設項目,積極實施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城鎮工業廢棄物處置項目等項目,抓好城鎮工業污染源治理。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對于規模不經濟的污染企業要限制其發展;對產業結構不合理、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要予以關停,逐步在鄉鎮工業企業中推行清潔生產,要進一步加強鄉鎮企業環境管理。
四、結語
水污染已對社會環境以及人們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必須要采取更加可行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理。并且水污染治理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部門的事情,其是全社會、每個人的責任,為此社會中每個人、各個部門都要承擔環境保護、水污染治理的責任,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參考文獻
[1]李君,曹瓊輝.城市環境保護中污水治理的相關問題研究[J].北方環境,2011,(7).
篇10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縣以上人民政府計劃、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的環境保護計劃管理。
第三條環境保護計劃是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在計劃期內要實現的環境目標和所要采取的防治措施的具體體現。制定和實施環境保護計劃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環境保護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綜合平衡,發揮計劃的指導和宏觀調控作用,強化環境管理,推動污染防治和自然保護,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環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第四條環境保護計劃實行國家、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縣四級管理。各級計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環境保護計劃的編制、參與國民經濟綜合平衡、下達和檢查等工作;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編制環境保護計劃建議,并監督、檢查環境保護計劃的落實和具體執行;各有關部門根據計劃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要求,編制并組織實施環境保護計劃。
第五條環境保護計劃內容包括:城市環境質量控制計劃;污染排放控制和污染治理計劃;自然生態保護計劃以及其他有關的計劃。環境保護計劃的計劃期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期相同,分五年計劃和年度計劃。
第六條國家環境保護計劃以宏觀指導為主,計劃的內容、指標體系和編報的格式由國家計劃委員會會同國家環境保護局統一制定;地方環境保護計劃除應包括國家環境保護計劃的內容外,還應包括相關的環境治理和建設項目,并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加必要的內容和指標。
各級有關部門的環境保護計劃可根據同級計劃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環境保護計劃的內容,結合本部門的具體情況適當增加必要的內容和指標。
第七條制和實施環境保護計劃應符合以下政策和原則:
1.堅持環境保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
2.貫徹執行國家的法規、環境經濟政策、技術政策和產業政策。
3.與城市、區域、流域環境規劃相銜接,并做好五年環境保護計劃與年度環境保護計劃的銜接。
4.與各項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和措施緊密結合,并以各項環境保護制度和措施作為實施環境保護計劃的重要手段。
第八條國家環境保護計劃編制依照以下程序:
1.國家環境保護計劃按照國家計劃委員會統一部署,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的計劃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的環境保護要求,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編制本地區環境保護計劃草案,報送國家計劃委員會,并抄報國家環境保護局。計劃單列市的環境保護計劃同時抄報省計劃部門和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2.國家環境保護局在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環境保護計劃草案進行審核的基礎上,編制國家環境保護計劃建議,報送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計劃委員會根據環境保護計劃建議編制環境保護計劃草案。
3.地方環境保護計劃編制可參照國家環境保護計劃編制程序進行。
第九條各級環境保護計劃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組成部分,按相應程序分解下達。
第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根據上級下達的環境保護計劃認真組織實施。要層層建立環境目標責任制;把環境保護投資納入政府或企業的預算,把環境保護項目列入基本建設、技術改造計劃之中;加強對重大污染源的管理和治理,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保證環境保護計劃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第十一條環境保護計劃的編制必須嚴肅、認真、科學。五年環境保護計劃要根據環境保護年度計劃實施情況及時加以調整;環境保護年度計劃在一般情況下不予調整。環境保護計劃的調整要按程序逐級報批。
第十二條環境保護年度計劃的檢查應與環境保護任期目標責任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和環境執法檢查等相結合;地環境保護計劃檢查應包括相關污染項目的實施和運行情況等內容。
國家環境保護計劃實行半年報制度,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地應在每年八月底和第二年三月底以前將半年和全年環境保護計劃的檢查結果報送國家計劃委員會,并同時抄報國家環境保護局。
第十三條環境監測和環境統計是環境保護計劃工作的基礎,各級環境監測和環境統計機構要為環境保護計劃的編制、檢查和考核提供所需的信息。
第十四條各級計劃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環境保護計劃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環境保護計劃人員的素質,以保證計劃工作的各項任務的完成。
第十五條各級計劃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在環境保護計劃的編制、實施和檢查考核過程中,取得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予表彰和獎勵。對在編報、執行、調整環境保護計劃中弄虛作假、不按規定報送有關計劃數據、資料和有關情況,或因工作不力而未完成計劃的,可根據情節輕重對直接責任人員和主管領導給予批評或處罰。
第十六條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可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環境保護計劃管理工作實施辦法。
- 上一篇:薪酬與績效考核管理辦法
- 下一篇:網絡智慧生活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