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食品安全應急預案范文
時間:2023-12-07 17:47: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市食品安全應急預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工作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和指導應急處理工作,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及時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組織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制定本預案。
1.3事故分級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圍,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為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級)、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級)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級)四級。
1.4適用范圍
在食物(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倉儲、運輸、流通、消費等環節中發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會公眾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適用本預案。
1.5工作原則
按照“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則,根據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實行分級管理;有關部門按照本預案規定,落實各自的職責。堅持群防群控,加強日常監測,及時分析、評估和預警。對可能引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嚴格控制事故發展,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處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2應急處理指揮機構
2.1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
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根據需要成立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國家應急指揮部”),負責對全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國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家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根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和應急處理工作的需要確定。
2.2地方各級應急指揮部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事故級別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在上級應急指揮機構的指導和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和指揮本地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由本級政府有關部門組成,其日常辦事機構設在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
2.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日常管理機構
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監管工作。地方各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組織、協調以及管理工作。
2.4專家咨詢委員會
各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專家庫,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從專家庫中確定相關專業專家,組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專家咨詢委員會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工作提出咨詢和建議,進行技術指導。
3監測、預警與報告
3.1監測系統
國家建立統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監測、報告網絡體系,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構建各部門間信息溝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建立暢通的信息監測和通報網絡體系,形成統一、科學的食品安全信息評估和預警指標體系,及時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勢,對食品安全問題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整治、早解決。設立全國統一的舉報電話。加強對監測工作的管理和監督,保證監測質量。
3.2預警系統
3.2.1加強日常監管
衛生、工商、質檢、農業、商務、海關、環保、教育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場所,尤其是高風險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貯藏、經營、消費等環節的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和信息報告系統,及時分析對公眾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作出預警,并保障系統的有效運行。
3.2.2建立通報制度
(1)通報范圍:
a.對公眾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損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b.涉及人數較多的群體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現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通報方式:
a.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當在2小時內向與事故有關地區的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通報,有蔓延趨勢的還應向地方各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通報,加強預警預防工作。
b.根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危險源監控信息,對可能引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險情,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當及時通報,必要時及時上報。
涉及港、澳、臺地區人員或者外國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響到境外,及時向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有關機構或者有關國家通報。
3.2.3建立舉報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國務院有關部門舉報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隱患,以及相關責任部門、單位、人員不履行或者不按規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監管職責的行為。
國務院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后,應當及時組織或者通報有關部門,對舉報事項進行調查處理。
3.2.4應急準備和預防
及時對可能導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進行分析,按照應急預案的程序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措施。
接到可能導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應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并按照預案做好應急準備和預防工作;事態嚴重時及時上報,做好應急準備工作。做好可能引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預警工作。
3.3報告制度
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系統。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應當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的有關規定,主動監測,按規定報告。
3.3.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發現)單位報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發現)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向當地政府、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也可以直接向食品藥品監管局或者省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報告。
3.3.2報告范圍
(1)對公眾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損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涉及人數較多的群體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現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3.3下級向上級報告
地方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向上級人民政府和上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報告,并在2小時內報告至省(區、市)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也可以直接向國務院和食品藥品監管局以及相關部門報告。食品藥品監管局和相關部門、事故發生地的省(區、市)人民政府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當在2小時內向國務院報告。
3.3.4責任報告單位
(1)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及餐飲單位;
(2)食品檢驗機構、科研院所以及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單位;
(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發現)單位;
(4)地方各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
3.3.5責任報告人
(1)行使職責的地方各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
(2)從事食品行業的工作人員;
(3)消費者。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瞞報、遲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遲報、謊報,不得阻礙他人報告。
3.3.6報告時限要求
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應在知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時內作出初次報告;根據事故處理的進程或者上級的要求隨時作出階段報告;在事故處理結束后10日內作出總結報告。
3.3.7初次報告
應盡可能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數、事故報告單位及報告時間、報告單位聯系人員及聯系方式、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等,如有可能應當報告事故的簡要經過。
3.3.8階段報告
既要報告新發生的情況,也要對初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故原因等。
3.3.9總結報告
包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鑒定結論,對事故的處理工作進行總結,分析事故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今后對類似事故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4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
4.1分級響應
Ⅰ級應急響應由國家應急指揮部或辦公室組織實施。其中,重大食物中毒的應急響應與處置按《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實施。當組織實施Ⅰ級應急響應行動時,事發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相應的預案全力以赴地組織救援,并及時報告救援工作進展情況。
Ⅱ級以下應急響應行動的組織實施由省級人民政府決定。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在國家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組織協調市(地)、縣(區)人民政府開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事故的嚴重程度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超出本級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時,及時報請上一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根據事故發生情況,及時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做好應急處理工作。
4.1.1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Ⅰ級)
(1)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國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當及時向國家應急指揮部報告基本情況、事態發展和救援進展等。
(2)向指揮部成員單位通報事故情況,組織有關成員單位立即進行調查確認,對事故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確認的結果,啟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救援。
(3)組織指揮部成員單位迅速到位,立即啟動事故處理機構的工作;迅速開展應急救援和組織新聞工作,并部署省(區、市)相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4)開通與事故發生地的省級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相關專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的通信聯系,隨時掌握事故發展動態。
(5)根據有關部門和專家的建議,通知有關應急救援機構隨時待命,為地方或專業應急救援指揮機構提供技術支持。
(6)派出有關人員和專家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必要時協調專業應急力量救援。
(7)組織協調事故應急救援工作,必要時召集國家應急指揮部有關成員和專家一同協調指揮。
4.1.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Ⅱ級)
(1)省級人民政府應急響應:
省級人民政府根據省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的建議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需要,成立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指揮部,負責行政區域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決定啟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2)省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應急響應:
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省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應當立即進行調查確認,對事故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確認的結果,按規定向上級報告事故情況;提出啟動省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工作程序,提出應急處理工作建議;及時向其他有關部門、毗鄰或可能涉及的省(區、市)相關部門通報情況;有關工作小組立即啟動,組織、協調、落實各項應急措施;指導、部署市(地)相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3)省級以下地方人民政府應急響應: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在省級人民政府或者省級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按照要求認真履行職責,落實有關工作。
(4)食品藥品監管局應急響應:
加強對省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的督導,根據需要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赴事發地指導督辦應急處理工作。
4.l.3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Ⅲ級)
(1)市(地)級人民政府應急響應:
市(地)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發生在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統一領導和指揮,根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的報告和建議,決定啟動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2)市(地)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應急響應:
接到較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市(地)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應當立即進行調查確認,對事故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確認的結果,按規定向上級報告事故情況;提出啟動市(地)級較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提出應急處理工作建議,及時向其他有關部門、毗鄰或可能涉及的市(地)相關部門通報有關情況;相應工作小組立即啟動工作,組織、協調、落實各項應急措施;指導、部署相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3)省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應急響應:
加強對市(地)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監督,協助解決應急救援工作中的困難。
4.1.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Ⅳ級)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有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縣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組織調查、確認和評估,及時采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按規定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提出是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有關事故情況應當立即向相關部門報告、通報。
市(地)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應當對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給予指導、監督和有關方面的支持。
4.1.5響應的升級與降級
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隨時間發展進一步加重,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特別嚴重,并有蔓延擴大的趨勢,情況復雜難以控制時,應當上報指揮部審定,及時提升預警和反應級別;對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會進一步擴散的,應當上報指揮部審定,相應降低反應級別或者撤銷預警。
4.2指揮協調
進入Ⅰ級響應后,國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有關專業應急救援機構立即按照預案組織相關應急救援力量,配合地方政府組織實施應急救援。
國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根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情況協調有關部門及其應急機構、救援隊伍和事發地毗鄰省(區、市)人民政府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相關機構按照各自應急預案提供增援或保障,有關應急隊伍在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救援和緊急處理行動。
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負責成立現場應急指揮機構,在國家應急指揮部或者指揮部工作組的指揮或指導下,負責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現場應急指揮機構成立前,先期到達的各應急救援隊伍和事故單位的救援力量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處置;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負責協調,全力控制事態發展,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發生,果斷控制或切斷事故危害鏈。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啟動后,上一級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當指導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實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
4.3緊急處置
現場處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置力量。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發生事故的單位和當地人民政府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措施。
事態出現急劇惡化的情況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及時制定緊急處置方案,依法采取緊急處置措施。
4.4響應終結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終結,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論證,經現場檢測評價確無危害和風險后,提出終止應急響應的建議,報應急指揮部批準宣布應急響應結束。
5后期處置
5.1善后處置
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和受影響人員,盡快恢復正常秩序,保證社會穩定。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保險機構及時開展應急救援人員保險受理和受災人員保險理賠工作。
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受害人給予賠償。
5.2責任追究
對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通報、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有、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5.3總結報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地方應急救援指揮部總結分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并及時上報。
6應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專項信息報告系統。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應急指揮部應當及時向社會食品安全事故信息。
6.2醫療保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害的,衛生系統應急救援工作應當立即啟動,救治人員應當立即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6.3人員保障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組織食品安全監察專員及相關部門人員、專家參加事故處理。
6.4技術保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技術鑒定工作必須由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承擔。當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時,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揮部或者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委托,立即采集樣本,按有關標準要求實施檢測,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學依據。
6.5物資保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所需設施、設備和物資,保障應急物資儲備,提供應急救援資金,所需經費列入同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6.6演習演練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實施、分級負責、突出重點、適應需求”的原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形式,組織開展突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演習演練。
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指導突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演習演練工作。組織全國性和區域性突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演習演練,以檢驗和強化應急準備、協調和應急響應能力,并對演習演練結果進行總結和評估,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
省級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要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結合應急預案,統一組織突發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演習演練。
有關企事業單位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本單位的應急救援演習演練。
6.7宣教培訓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廣大消費者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教育,提高消費者的風險和責任意識,正確引導消費。
7附則
7.1名詞術語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應包含有可能損害或威脅人體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質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導致消費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產生危及消費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隱患。
食品安全的范圍:包括食品數量安全、食品質量安全、食品衛生安全。本預案涉及到的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質量衛生安全。
食源性疾患:亦稱食源性疾病。凡是致病因素通過食物進入人體,使人體罹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稱之為食源性疾患。
高風險食品:可能發生較高程度污染和危害的食品。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篇2
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和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國務院和省、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江西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辦法》、《××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江西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工作原則
一、全程預防、全程控制:對食物(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倉儲、運輸、流通、消費等環節中可能發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會公眾一定數量死亡或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的危害,并造成一定社會影響的突發的食品安全情況實施全程預防、全程控制。
二、分級管理、分級響應:根據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食品安全事故實行分級管理,分級響應。
三、明確職責、落實響應: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以人為本、減少危害、預防為主、依法規范、快速反應、協同應對”的原則,明確職責及響應。
四、科學決策、依法應急: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實行科學民主決策,依法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合法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五、加強監測、群防群控:堅持群防群控,加強日常監測,及時分析,評估和預警。對可能引發的突發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
六、及時反應、快速行動:對突發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嚴格控制事故發展,有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處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事故分級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圍,將食品安全事故分為四級。
一、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級)
1、故危害特別嚴重,對2個以上省份造成嚴重威脅,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的;
2、出事發地省級處置能力水平的;
4、務院認為需要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負責處置的。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級)
1、故危害嚴重,影響范圍涉及省內2個以上市級行政區域的;
2、成傷害人數超過100人以上,并出現死亡病例的;
3、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級認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級)
1、故影響范圍涉及市級行政區域內2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給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
2、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或者出現死亡病例的;
3、級認定的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級)
1、故影響范圍涉及縣級行政區域內2個以上鄉鎮,給公眾飲食安全帶來嚴重危害的;
2、成傷害人數30-9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的;
3、級認定的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救助體系
一、浮梁縣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縣應急指揮部”)
(一)指揮部領導成員:縣應急指揮部由分管副縣長當任總指揮,縣政府辦公室對口負責人和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衛生局、縣農業局、縣工商局、縣質監局局長任副總指揮。
(二)成員單位:根據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質和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確定,應急指揮部主要由縣發改委、縣經貿委、縣教育體育局、縣公安局、縣監察局、縣財政局、縣食品藥品監管局、縣衛生局、縣農業局、縣工商局、縣質監局、縣環保局、縣廣播電視局、縣電信局等部門組成。
應急指揮部主要職責:
1、根據《應急預案》,統一組織領導,指揮協調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和救援工作;2、制定與組織實施應急救援方案,負責事故應急救援重大事項的決策;3、審議批準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交的應急處理工作報告等;4、及時向縣應急委員會報告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提出升、降應急響應級別和結束應急狀態的建議。
相關部門的職責:
1、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落實該辦公室各項職責;擬訂應急預案,組織協調應急救援工作,收集信息,分析動態;組織開展救援宣傳、教育、培訓等工作。
3、縣發改委:負責將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體系建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強食品安全事故對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及有關藥品和相關商品價格的監測分析和預警,必要時采取響應措施進行調控,保證供應,穩定物價,維護市場秩序。
4、縣經貿委:負責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所需物資的組織、供應。
5、縣農業局:負責組織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調查,依法開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處理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負責生豬屠宰加工以及流通領域內畜禽產品引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6、縣工商局:依法開展食品流通環節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違法行為的調查處理等工作。
7、縣質監局:依法開展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調查處理和相關技術鑒定等工作。
8、縣教育體育局:負責協助衛生等部門對學校食堂、學生在校營養餐及食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原因進行調查以及組織應急處理工作。
9、縣環保局:負責因污染環境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違法行為調查及環境監測工作,協調指導鄉鎮對污染物的處置工作,依法對環境污染違法行為的處理提出意見和建議。
10、縣公安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食品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偵察工作,維護事發地治安秩序。
11、縣監察局:負責檢查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遵守和執行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中違紀等問題的檢查監督和查處。
12、縣財政局:負責事故應急救援資金保障及管理。
13、縣廣播電視局:負責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的對外宣傳工作,做好輿論引導工作。
14、縣電信局:負責對互聯網新聞信息的管理以及有害信息的封堵和刪除工作。
(三)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及其職責: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指揮部辦公室應當立即進入應急工作狀態。
1、職責
(1)貫徹落實縣應急指揮部的各項應急處置決定和指示,具體組織實施應急處置工作;
(2)檢查督促各鄉鎮、各單位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擴大;
(3)研究協調解決事故應急處理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必要時決定采取有關控制措施;
(4)向縣應急委員會、縣應急指揮部及其成員單位報告、通報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情況;
(6)協調相關部門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物資、通信、經費和技術保障等工作;
(7)組織開展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法律法規、救護知識宣傳、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
(8)對縣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履行《應急預案》規定的職責進行檢查和評估;
(9)完成縣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2、主任與副主任
(1)主任: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擔任;
(2)副主任:由縣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縣農業局、縣衛生局、縣工商局、縣質監局)負責人擔任。
3、聯絡通訊情況
(1)各成員單位聯絡員、聯系人名單
(2)主要成員單位舉報電話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地址:浮梁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浮梁縣朝陽大道68號)
電話: 2620836
傳真: 2620829
(四)應急處置工作小組:縣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啟動后,各工作小組及其成員應當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縣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立即按要求履行職責,及時組織實施應急處置措施,并隨時將處置情況報告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當將有關事故和處理情況及時報告縣應急指揮部。
1、事故調查組
(1)組成:根據事故發生原因和環節,可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農業、衛生、工商、質監等部門負責或明確其中一部門牽頭負責組織。
(2)職責:深入調查事故發生原因,作出調查結論,組織協調鄉鎮政府實施救援工作,監督救援措施的落實,評估事故影響,提出事故防范意見。
2、事故處理與案件查辦組
(1)組成:事故發生環節的相關監督職能部門負責組織。
(2)職責:依法實施行政監督、行政處罰,監督召回有毒有害食品,嚴格控制流通渠道,迅速查辦案件,追蹤源頭,懲辦違法當事人;涉嫌構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查處。
3、醫療救治組
(1)組成: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組織。
(2)職責:迅速組織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衛生應急工作,盡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4、綜合組
(1)組成: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組織。
(2)職責:匯總信息,報告、通報情況,分析事故進展以及對外宣傳。
5、專家咨詢組
(1)組成: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有關部門負責組織。
6、現場檢測與評估組
(1)組成: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根據需要成立事故現場檢測與評估小組。
(2)職責: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事故原因和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現場制定搶救方案提供參考。檢測與評估報告要及時上報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縣政府有關部門。
7、信息組
(1)組成:由縣政府辦公室會同新聞宣傳主管部門、牽頭處置的縣政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或者根據事故的類別等情況確定具體成員。
(2)職責:迅速制定信息方案,及時采用適當方式組織信息。負責事故發生地現場的記者采訪申請和管理工作。負責互聯網有關信息的監控、管理工作;對的造謠和歪曲性報道,組織駁斥澄清。在可能產生國際影響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涉外事件時,及時向縣應急指揮部報告。
二、日常管理機構: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縣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管理工作。
具體職責為:
1、組織協調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的相關問題,對突發食品安全事件進行核查;
2、負責全縣突發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分析、報告、通報、處理工作;
3、組織編制和修訂縣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4、組織建立和管理縣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專家庫;
5、指導各地實施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三、專家咨詢委員會:建立縣突發食品安全事故專家庫,在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從專家庫中確定相關專業專家,組建食品安全事故專家咨詢委員會。
1、職責:
(1)對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工作提出咨詢和建議;
(2)對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3)參與制定、修訂應急預案和技術方案;
(4)對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反應的終止、后期評估提出意見。
2、專家庫
運行體系
一、監測、預警、報告、舉報、通報
(一)監測與預警
1、監測:建立全縣統一的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監測、網絡體系,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構建各部門間信息溝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1)縣農業局:有關農產品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質量安全檢測信息。
(2)縣衛生局、縣工商局、縣質監局和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市場食品質量監督檢查信息。
2、預警
縣農業局、縣衛生局、縣工商局、縣質監局、縣環保局、縣教體局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重點場所,尤其是高風險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包裝、儲藏、經營、消費等環節的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數據庫和信息報告系統,按照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對公眾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作出預警,初步確定預警級別,擬定處理措施,向縣應急委員會提出預警信息和建議,并保障系統的有效運行。
(二)報告
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突發食品安全事故報告系統,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專項信息系統,信息報告和通報系統,以及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信息采集和報送系統等。
明確突發食品安全事故報告、通報時限及責任主體。
1、報告單位及人員
(1)食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企業、餐飲單位及人員;
(2)食品檢驗機構、科研院所以及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單位及人員;
(3)突發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發現)單位及人員;
(4)各級食品安全監督部門和有關部門及人員;
(5)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人員。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瞞報、遲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遲報、謊報,不得阻礙他人報告。
2、報告范圍
(1)對公眾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損害的食品安全事故;
(2)造成傷害人數超過30(含30)人以上的群體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現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報告時限
(1)責任報告單位、個人和有關單位發現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當在2小時內報告所在地鄉鎮或有關部門;
(2)事故發生地鄉鎮或有關部門應在知悉突發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時內作出初次報告,根據處理的進程或者上級要求隨時作出階段報告;在事故處理結束后10日內作出總結報告。
4、報告程序
(1)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發現)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報告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當在2小時向縣政府、食品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
(2)縣級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接到ⅳ級以上(含ⅳ級)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當在2小時內報告至市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1)初次報告
應盡可能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數、事故報告單位及報告時間、報告單位聯系人及聯系方式、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等,如有可能應當報告事故的簡要經過。
(2)階段報告
既要報告新發生的情況,也要對初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進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故原因等。
(3)總結報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鑒定結論,對事故的處理工作進行總結,分析事故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今后對類似事故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三)舉報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縣政府有關部門舉報食品安全事故和隱患,以及相關責任部門、單位、人員不履行或者不按規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管理職責的行為。
縣政府有關部門接到舉報后,應當及時組織或者通報有關部門,對舉報事項進行調查處理。
(四)通報
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有關部門之間應當及時通報。
1、通報范圍
(1)對公眾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損害的食品安全事故;
(2)造成傷害人數超過30(含30)人以上的群體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現死亡病例的食品安全事故。
2、通報方式
(1)縣政府有關部門接到突發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當在1小時內向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
(2)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接到突發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當在2小時內向縣應急委員會和事故發生地通報,對可能有蔓延趨勢的還應向相關地區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通報,加強預警預防工作;
(3)縣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將可能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風險信息報送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食品安全事故危險源監控信息,對可能引發的食品安全事故的風險,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當及時報告縣應急委員會并通報有關部門和鄉鎮政府。
3、特殊通報
涉及港、澳、臺地區人員或者外國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響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門、臺灣地區有關機構或者有關國家通報時,經縣應急委員會批準決定,及時上報市政府、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4、新聞通報
對于食品安全事故,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及時上報縣應急委員會,由縣政府辦會同新聞宣傳主管部門、牽頭處置的縣政府主管部門負責對外,做好組織輿論引導工作。
(一)分級響應
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分四級,ⅰ級響應由國家應急指揮部或辦公室組織實施,ⅱ級響應行動的組織實施由省決定,ⅲ級響應行動的組織實施由市決定,iv級響應行動的組織實施由縣決定。
1、特別重大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ⅰ級、ⅱ級)
特別重大和食品安全事故事故(ⅰ 級ii級)涉及我縣的,縣應急指揮部在國家、省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1)特別重大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縣應急指揮部立即啟動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工作,按照上級應急指揮部的要求,迅速下達應急處置指令。
(2)縣應急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相關鄉鎮、縣各有關部門、單位、專業隊伍及現場指揮部開展應急處置工作,根據需要啟動相應專業組開展應急處置,及時向上級應急指揮部報告應急工作進展情況。
(3)縣有關部門、鄉鎮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和縣應急指揮部要求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2、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ⅲ級)
(1)鄉鎮或縣有關部門接到較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及時報告縣應急指揮部。縣應急指揮部應及時向市和市應急指揮部報告。事發地鄉鎮和有關單位進行先期處理。
(2)被確認為ⅲ級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由市決定立即啟動《景德鎮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縣和縣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救援和緊急處理行動。
3、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ⅳ)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響應(ⅳ)行動的組織實施由縣決定,并立即報告市、市食品安全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
(1)縣政府應急響應:縣政府負責全縣一般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工作的統一領導和指揮,根據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報告和建議,決定啟動縣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和本預案,開展應急救援和其它緊急處理工作。
(2)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響應:接到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當立即組織相關部門對事故的情況進行調查確認,對事故作出初步評估,按規定向縣應急委員會報告事故情況,提出啟動縣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與應急處理工作建議,及時向縣政府有關部門通報事故有關情況,啟動應急處置工作小組,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3)響應的升級與降級
對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會進一步擴散的,應當上報指揮部審定,相應降低響應級別或者撤銷預警。
(二)指揮協調
1、縣應急指揮部指揮協調的主要內容
組織實施縣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提出應急行動原則要求;協調指揮應急力量實施救援行動。
2、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指揮協調的主要內容
向縣應急指揮部提出應急援救重大事項決策建議;派出有關專家和人員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指揮工作;協調、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及時向縣應急指揮部報告應急救援行動的進展情況;指導對受威脅的周邊危險源的監控工作,確定重點保護區域。
(三)緊急處置
現場處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置力量。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事發地和有關單位要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措施進行現場處置,有效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控制事態發展,并及時向縣報告。
事態出現急劇惡化的情況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及時制定緊急處置方案,依法采取緊急處置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四)響應的終結
食品安全事故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終結,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論證,經現場檢測評價確無危害和風險后,提出終止應急響應的建議,報應急指揮部批準宣布應急響應結束。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根據匯總之后的應急處理工作情況報告,可向有關部門提出具體處理意見和建議。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對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單位的整改工作進行監督,及時跟蹤處理情況,隨時通報處理結果。
三、后期處理
(一)善后處置
縣應急指揮部責成相關成員單位和事發地鄉鎮組織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征用物資補償,污染物收集、清理與處理等事項。盡快消除事故影響,妥善安置和慰問受害和受影響人員,盡快恢復正常秩序,保證社會穩定。
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保險機構及時開展應急救援人員保險受理和受災人員保險理賠工作。
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應當按照法律的有關規定對受害人給予賠償。
(二)責任追究
對在食品安全事故的預防、通報、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等行為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處置結束后,縣應急指揮辦公室總結分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上報縣應急指揮部和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根據提交的應急救援總結,組織研究改進應急救援工作措施,并抄送縣政府有關部門。
四、應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局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的專項信息報告系統,負責承擔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和傳遞等工作。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后,應急指揮部應當及時向社會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嚴格按照信息歸口、統一對外的原則,對媒體的信息應當經縣應急指揮部審定同意后,向社會。
(二)通信保障
縣應急指揮部及參與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工作的縣直部門、單位、專業隊伍應建立通暢的通訊方式,確定固定聯系電話并保持24小時有人值守,明確帶班領導,配備相應的電腦、打印機、傳真機等辦公設備。參與現場處置的專業隊伍應配備無線通訊工具,以適應應急處置的工作需要。
(三)醫療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害的,衛生系統應急救援工作應當立即啟動,救治人員應當立即趕赴現場,開展救援工作。
(四)人員保障
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會同相關部門人員、組織專家參加事故處理。
(五)技術保障
食品安全事故的技術鑒定工作由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承擔。當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時,受縣應急指揮部或者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委托,立即采集樣本,按有關標準要求實施檢測,為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學依據。
(六)物資保障
各級應當保障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所需設施、設備和物資,保障應急物資儲備,提供應急救援資金,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
(七)經費保障
縣政府應保障突發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基礎設施建設經費。
縣財政部門按規定落實對食品安全應急處理專業機構的財政補助政策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經費。
食品安全應急預案保障經費由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應急預案》提出,經縣財政局審核同意后,列入年度政府財政預算。
縣財政、審計部門加強對《應急預案》保障經費的使用與效果進行監督檢查和評估,確保專款專用。
(八)演習演練
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本部門、本單位的應急救援演習演練。
縣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演練進行全面的總結和評價,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
(九)宣教培訓
篇3
1.1編制目的
及時控制、快速處理本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以下簡稱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減少和降低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維護正常社會經濟秩序。
1.2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定義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生產的食品,由于質量、衛生、包裝等問題導致損害、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突發事件。
1.3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2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反應預案》、《*省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4工作原則
統一指揮、分工協作、分級負責、科學預警、快速反應。
1.5適用范圍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法定職責范圍內對本省行政區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應對及處置。
各地級以上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以下簡稱地市局)應根據本預案制定本行政區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2組織領導及其職責
2.1領導機構
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以下簡稱省局)設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簡稱“省局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由局領導任組長,相關處室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組成。省局食品安全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統一領導、全面部署全省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1)確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方針政策和工作原則;
(2)制定相關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有效方案和措施;
(3)調動整合本系統有關技術力量和相關資源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4)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建立應急協調、適時通報和總體保障機制。
2.2工作機構
省局食品安全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簡稱“領導小組辦公室”),由省局食品監管處承擔日常工作,食品監管處主要負責人任辦公室主任。主要負責具體組織協調全省質監部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
各地市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相應地成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局領導擔任組長,負責組織轄區內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開展本行政轄區內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
2.3安全評估機構
省局組織專家,成立食品安全評估小組,負責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進行分析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是否需要風險預警以及預警級別的建議。
檢驗機構對應急反應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3預測預警
3.1獲悉途徑
(1)國家質檢總局、省政府等上級機關交辦;
(2)媒體曝光;
(3)其他部門移送、下級報告或舉報投訴。
3.2應急準備
(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報告系統,確保系統有效暢通運行。
(2)地市局應指定專門聯絡員負責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收集、整理、登記、上報等工作。聯絡員名單需報省局備案,如人員發生變動,需及時報告省局更新,并做好相關記錄。
3.3評估定級
省局收到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信息后,應立即組織食品安全評估小組對突發事件進行分析評估,*是否需要風險預警以及預警級別的具體意見。
3.4預警級別
根據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涉及的范圍及危險程度進行分級預警。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預警共分四級:
(1)一般事件預警(Ⅳ級)
一般事件指:無明顯危害,但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可能存在潛在威脅,造成傷害人數30-99人,未出現死亡病例的事件。
(2)較大事件預警(Ш級)
較大事件指:存在明顯危害,在某個地級以上市內,已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直接損害人們身體健康,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或者出現死亡病例,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事件。
(3)重大事件預警(Ⅱ級)
重大事件指:危害嚴重,在某個地級以上市內,已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并造成傷害人數100人以上,死亡病例10例以上,有可能進一步擴散到其他地級以上市,已超出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及地方政府處置能力,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事件。
(4)特別嚴重事件預警(I級)
特別嚴重事件指:危害特別嚴重,對全省大部分地區造成嚴重危害,并可能進一步擴散到其他省份或國家,已超出省局及省政府處置能力水平,造成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事件。
3.5預警顏色
按照食品安全事件的預警級別:一般(Ⅳ級)、較大(Ш級)、重大(Ⅱ級)和特別嚴重(I級)四級預警,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3.6預警內容
預警信息包括突發事件預警級別、起始時間、波及范圍、警示事項、應采取的措施和機關等。
3.7預警
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食品安全評估小組對突發事件分析評估的結果,對預警是否和預警的定級*具體意見,上報食品安全領導小組決定。征省政府同意后,由省局向社會預警。
依據國家質檢總局《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反應預案》(以下簡稱《反應預案》),應由國家質檢總局決定、的預警,按《反應預案》有關規定執行。
4應急措施
4.1獲悉信息及現場控制
地市局獲取信息后,應組織有關人員在兩小時內進入現場核實信息以及做好現場控制,減少信息傳達期間內事態進一步惡化的可能。
4.2信息報告
事發地質量技術監督局(以下簡稱事發地質監局)應在掌握準確情況后,第一時間向上一級質監局及當地政府報告,并由地市局向省局報告;重大的、情況緊急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可直接向省局報告,省局即時啟動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必要時向省政府報告,并通報有關部門。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報告內容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波及范圍、危害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面臨的問題、報告單位和報告時間等。
4.3現場調查
事發地質監局在接到上級指示后需立即派出執法人員到達事件發生的生產加工企業現場協助調查,及時收集有關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第一手資料。發生重大事件或特別重大事件的,省局將派出工作組,對事件的處理進行現場指揮和督導。
4.4執法處理
(1)對事件發生原因進行調查;
(2)對涉嫌有嚴重質量問題的食品實施查封、扣押并進行抽樣檢驗;
(3)對涉嫌有毒食品,責令生產者全部收回,并通報食品安全委員會,收回全部涉嫌有毒食品,跟蹤處理不合格產品,及時有效地遏制危害的進一步擴大;
(4)查清有問題食品的主要原輔料來源。
對已出廠銷售的有問題食品實行召回制度,對生產加工企業依法采取責令停止生產、停止銷售、吊銷生產許可證等措施,必要時向地方政府建議予以取締。涉嫌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4.5事后監測
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后,各地市局應視情況采取下列措施:
(1)對本轄區的相關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調查摸底,全面掌握轄區內有關生產加工企業數量、規模、生產條件、原輔料來源、產品銷售區域等信息,并及時向省局上報調查結果。
(2)對涉嫌有問題的食品進行監測檢驗,比對試驗;對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研究,掌握安全狀況。
(3)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生產的高風險食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存等環節加強監督檢查,并定期進行監督檢驗。
5總結分析
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完畢后,事發地地市局要及時做好分析和總結工作,總結報告的內容包括突發事件鑒定結論、突發事件的發生和處理情況,分析突發事件發生原因和影響因素,*今后對類似事件的防范措施和處理建議,上報省局、當地政府,必要時通報有關部門。省局食品安全領導小組應組織對事故原因再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制定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6信息
省局統一向社會預警通報及風險信息。根據事件的具體情況,及時、準確、客觀、全面地向社會相關信息。
對于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處理情況及處理結果,統一由省局對外,未經許可,其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或公布。
依據《反應預案》,應由國家質檢總局的預警通報、風險信息、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處理情況及處理結果,按《反應預案》有關規定執行。
7預警解除
當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得到控制、緩解、消除后,省局應及時向社會預警解除信息。
8工作要求
各級質監部門應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落實職責,不得懈怠。
(1)對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
(2)對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要做出快速反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嚴格控制事態發展,有效開展應急處置、協調保障、技術支持工作,做好善后處理及整改督察工作。
(3)加大監管力度,預防類似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發生。
9責任追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事件發生地質監部門主要負責人及其他直接責任人予以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隱瞞、緩報、謊報或阻礙他人報告,造成危害或惡劣影響的;
(2)未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救援和調查的;
(3)對調查工作不負責任,致使調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篇4
一、指導思想
按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宗旨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本著對全鎮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高度民主負責的態度,認真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二、組織領導
(一)、成立食品安全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成員:
(二)、領導小組下設一室三組
1、辦公室:由鎮黨政辦具體負責綜合協調調度工作,隨時向領導匯報事態的進展情況,辦公室電話:6366635。
2、現場搶救組:由衛生院全體醫務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對事故受傷人員的緊急搶救及護理工作。
3、現場維護組:由派出所、鎮綜治辦人員組成,主要職責是對事故發生后立即趕赴現場,維護好現場秩序。
4、后勤保障組:由鎮財政所人員組長。主要職責是負責事故后勤保障工作及善后處理工作。
三、應急處理機制
1、發生一般安全事故,辦公室在接到報警后應在10分鐘內將信息報告給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并及時安排人員到現場進行處理。
2、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辦公室在接到報警后應在10分鐘內將信息報告給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及縣衛生部門。領導小組全體成員在接到報警后,要在最短時間內趕到現場,按職責分工做好本職工作。
四、調查前的準備
1、人員準備:應急領小組應及時指派2名以上專業人員趕赴現場調查處理,必要時應配備檢驗人員和有關專業人員協助前往。
2、調查處理準備: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應根據應急處理預案要求進行調查處理前準備。如采樣工具、法律文書、取證工具、快速檢測設備等的準備。
3、交通工具準備: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準備好應急車輛,保持良好的車況,油料充足,24小時全天侯待命。
五、食品安全事故現場調查處理
1、接到食品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后,應急領導小組應通知各相關部門攜帶調查用品、采樣器材、協助搶救的物品等迅速趕到現場。
2、到達現場后首先了解事故發生的經過和簡要情況,吃過哪些事物,進食與病人數,事態發展趨勢,已經采取的緊急措施等,應特別注意對“首例病人”的全面調查。
3、向首先到達現場的急救治療醫生詳細了解患者臨床表現的特點、急救治療及其效果。進行必要的和可能的協助搶救的措施。
4、迅速控制突發事件局面,最大限度較少事故的損失。必要時封存現場可凝事物與環境、工具。在緊急情況下,根據食品來源與去向,立即追查可凝食品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生產儲存、運輸、銷售場所,收回已售出的可凝食品,防止事態繼續擴大蔓延。
六、積極協助,主動配合
配合縣衛生部門做好樣品采取、送交檢及流行病學調查等其他工作。
篇5
演練,為實戰做好準備
一來滬旅游團50多名游客在用餐后陸續出現嘔吐、口唇發紫、呼吸困難、腹痛等食物中毒癥狀,在一建筑工地食堂用餐的80多名工人也出現了類似的癥狀。在上海市衛生局開展病人救治工作的同時,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閻祖強按照《預案》要求,迅速成立應急指揮部,由相關部門人員組成醫療救治、事故調查、危害控制、新聞宣傳、專家咨詢等多個工作小組快速展開工作。各部門分工明確的同時又緊密配合,全面檢測食物中毒來源;了解和控制問題食品的生產銷售情況、市場流向,防止事態蔓延;及時事態進展以及做好后續調查工作。最終演練指揮部經研判,認為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應急響應終止。
以上是根據上海市常見食物中毒事件的特點模擬的一起Ⅲ級食品安全事故。整個演練分為7個階段:事故報告、先期處置、預案啟動、應急處置、事故評估、相應終止和總結,歷時3個小時。
“這是我市第一次由食品安全部門完成的演練。通過完整的模擬演習,能夠打通整套應急系統的脈絡,對今后處理突況具有借鑒意義。” 應急指揮部副總指揮鄭光輝評價。
網絡技術提供應急支持
在整個演練的7個階段中,基于3G網絡技術的視頻傳輸功能被大量應用,為應急處置過程提供聯絡的技術支持,成為這次模擬演練中的一大亮點。
在總指揮部辦公室,能夠從大屏幕看到各個分小組的現場情況,撥通現場負責人電話即可進行對話。其中一個場景顯示,工作人員正對事發的工地食堂進行現場調查。從畫面上可以看到,調查小組對可疑食品進行快速檢測,確定檢出違禁物品后,采樣送往上海市疾控中心檢驗,并封存其余問題食品;此外,還對該食堂的有效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采購索證索票、現場加工環境和從業人員證件等進行全面盤查。現場負責人向總指揮部進行報告后,指揮部人員進行下一步指示。
各小組現場處理的情況通過視頻傳輸的方式發回總指揮部,能夠更清晰、全面地了解現場情況,便于指揮部準確制定下一步應急方案;同時,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參與,將富有現場感和真實性的畫面呈現在市民面前。
這次應急演練充分檢驗了上海市食品安全應急處置機構的指揮協調能力、各個政府職能部門和新聞單位的配合能力。閻祖強主任指出,要通過演習認識到安全監管工作和事故應急工作的艱巨性,各個部門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保障市民的飲食健康安全。
小貼士:
篇6
Now the children all like to eat snacks, and addicted to eat. Although parents tell them who is bad to the body, but they still continue to buy snacks, just have a fair into a "sneak". In the snack, the children to buy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is the spicy dry tofu.
Understanding on the Internet, I learned the spicy dry tofu is composed of metamorphic pork, plastic bags, such as some are unsafe, unhealthy materials again. Look at the pictures, some of the staff in the processing, should put the foot on the above, this is how not health! So I advise you not to eat spicy dry tofu also don't eat snacks again as far as possible.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like to eat mutton string, and believe. It tastes very good taste, and there is a sheep shan wei, let people think this is the authentic lamb kebabs. Not actually, mutton string is called mutton string, but who can guarantee that the meat must be above mutton? Perhaps is pork, this is good. Some are made of rat meat, do you still eat like this? You might ask: "sheep's shan wei?" Shan wei is put "mutton string" sheep sheep urine bubble in some time, and then a wash, so the "delicious" clusters of mutton string was baked out. Here, don't I advised, I believe that you have not eat?
Now, can not eat meat, vegetables are dangerous, most of the vegetables are chemical pesticides, so you must be clean and wash the vegetables to eat, after all, it may do harm to your family's health.
Now, food safety not guaranteed, and people's health is threatened, so making the uncles and aunts of food to ensure food safety, ensure people's health.
這一節課老師與我們討論了“食品安全”。在當今社會,人類的食品安全已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現在的孩子們都喜歡吃零食,而且吃上了癮。盡管家長們告訴他們那些是對身體不好的,但他們還是一如既往的買零食,只不過有光明正大變成“偷偷摸摸”。在零食中,孩子們買的最危險的,就是辣條了。
在網上了解,我的得知辣條是由變質的豬肉,塑料袋等一些極不安全,又不健康的材料制作而成。看那些圖片,有些工作人員在加工時,竟把腳放在了上面,這是多么不衛生啊!所以我勸大家不要再吃辣條了也盡量不要再吃零食了。
羊肉串,相信也有很多人喜歡吃。它吃起來口感很好,而且有一股羊膻味,讓人們以為這就是正宗的羊肉串了。其實不是,羊肉串雖叫羊肉串,但是誰能保證上面的肉一定是羊肉呢?說不定是豬肉,這還算好的。有些竟是用老鼠肉做的,這樣你還吃的下去嗎?你可能會問:“羊膻味又是怎么來的呢?”羊膻味是把“羊肉串”放在羊尿里泡上一些時日,然后沖洗一下,這樣一串串“香噴噴”的羊肉串就被烤出來了。說到這里,不用我勸,相信你就已經不會再吃了吧?
篇7
1、本預案所稱危險物品,是指各類有毒、腐蝕、易燃、易爆的實驗物品。
2、加強危險化學品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責任落實到人。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主管領導對危險化學品的購買、領用實行審批,保證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并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負責。危險化學品采購、保管、領用人員應由熟知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常識,責任心強,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擔任。
3、學校常設實驗室危險物品與突發安全事件工作應急小組:
組? 長:校長:郝德寶
副組長:副校長:袁學軍? 實驗室管理員:宋文美
成? 員: 政教處:張玉智? 教導處:張壽炳? 總務處:蘇森? 婁輝
工會:康東生 團支部:劉科立 各班班主任
4、實驗室危險物品與突發安全事件應急工作,應當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貫徹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及時反應、措施果斷、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的原則。
5、加強安全和應急管理的宣傳教育。積極向老師和學生宣傳設備操作規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國家應急管理相關政策、法律和突發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理常識,提高師生的安全和防范意識。
6、保證渠道暢通,快速反應。建立完善防范和處置實驗室危險物品和突發安全事件的預警和協作處理機制。同時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成員通訊方式要保持24小時暢通。
7、報告制度
發生危險物品引發安全事故后應及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任何人對實驗室突發安全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違者將按相關規定給予嚴肅處理。
8、突發安全事件的應急預案處理。應急預案啟動前,要根據突發事件的實際情況,做好應急準備,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應急預案啟動后,各相關部門及院系應當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立即到達突發安全事件現場,采取相關控制措施。
9、實驗室危險物品和突發安全事件處理及通報后,相關責任人對事件的影響進行綜合評估,對于相關材料予以歸檔保存,并做好總結工作。
10、分工及職責
組長:郝德寶
全面負責領導、組織、決策、協調、指導各職能小組貫徹落實防治措施,負責防治及應急工作的指揮。
副組長:袁學軍
負責落實對實驗室巡回檢查、值班;制定相應監測管理辦法。全面負責對對相關人員的培訓、救災演練以及師生和財產的搶救工作
成員職責:
張玉智:負責師生的安全疏散和轉移。
? 張壽炳:負責災情監測和報告。
蘇森:救援隊長,負責組織救援隊成員救援學生和財產搶險。
宋文美:負責實驗課對學生教育和管理,負責救災的技術指導。
劉科立:負責內外溝通與協調。
婁輝:提供緊急救援所需物資。
趙生堂:負責對死傷者家屬進行安撫和慰問,做好師生的思想工作,維護學校穩定。
各班班主任:負責各班學生的教育管理、安全轉移;
11、應急措施:
⑴、藥品專人、專柜雙鎖保管,嚴禁無關人員出入;配備專門的消防器材;
⑵、一旦發生化學藥品傷人刑事案件和災害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成員迅速趕赴現場,通知衛生院,并向主管領導匯報,發生嚴重事故報警110、119、120。
(3)、組織有關專業技術人員,采取正確、有效的方法,抑制火勢和有害氣體的蔓延,疏散人員,避免造成更大傷害。
(4)、協助醫生將傷員運出危險地帶,進行緊急救護工作。
(5)、后勤組負責車輛調度,器材物資供應并把重病號送往醫院搶救;
篇8
關鍵詞:高校;食品安全;監管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33-0279-03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簡介:楊慧(1982-),女,河南開封人,講師,從事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食品安全、社會治安和醫療安全,是當前中國人最擔心的三大安全問題。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必然是不可輕視的問題。而高校作為學生的集聚地,人數多而且相對集中,并且多為在校食宿生,所以高校食品安全衛生更是不容忽視。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對公眾的健康構成了一定的威脅,盡管中國政府已經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旨在確保食品安全和質量的行動計劃,加大了立法和監管力度,但針對學校操作性強的食品安全標準及法律體系尚未完善。所以,正確審視高校衛生安全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對于保證高校食堂飲食衛生安全和學生身體健康,維護校園秩序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一、食品中毒類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現狀
(一)近三年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數據對比
由上表可知,201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共收到全國食物中毒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2010年網絡直報數據相比,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減少14.09%和25.54%,中毒人數增加12.75%。
2012年與2011年網絡直報數據相比,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減少7.9%和19.7%,死亡人數增加6.6%。
(二)近三年來校園中毒情況
2012年共報告學生食物中毒事件35起,中毒2 754人,死亡4人。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占全年總數的20.1%、41.2%和2.7%。與2011年相比,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增加16.7%和44.9%,死亡人數增加3人。
2011年共報告學生食物中毒事件30起,中毒1 901人,死亡1人。學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和中毒人數分別占全年總數的15.87%和22.84%。其中25起發生于學校集體食堂,中毒1 682人,無死亡。與2010年相比,發生于學校集體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報告起數減少1起,中毒人數增加9.15%。
(三)近三年來數據對比
根據近三年數據,雖然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多的得到了各級政府以及相關主管部門的重視,但是每年的中毒人數、死亡人數并沒有呈現直線下降的趨勢,發生在學校內的中毒起數所占全年食品中毒起數的比重也沒有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這說明,中國發生在校園里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仍然嚴重。
二、校園衛生安全問題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逐步完善
表3
除了上述法律法規外,教育部非常重視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和衛生部聯合制定《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從上表可以看出,雖然中國關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越來越完善,但專門針對學校餐飲方面的法規仍然不多,并且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而且法規中的責任主體結構不明顯,問責機制不完善,學校常把學校的安全責任推給食堂的經營者。并且,相應的法律法規沒有與之配套的完備的執法細則。
(二)高校食堂經營模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食堂經營的主要模式有:學校成立餐飲服務中心,筆者對地處河南省的二十所高校進行調查,發現學校規模比較大、學生比較多的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絕大多數高校所采用的這種模式,而學校規模比較小,學生人數相對不多的比如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等采用的管理模式是租賃或承包的經營模式。
在餐廳實施”投標競價“的方式選擇承包商時,重點關注的是承包費用和提供菜品的價格,而對如何確保飲食安全問題則是抱著“誰經營誰管理,誰出錯誰負責”的思想。承包方通過與餐廳簽訂合同,確定其經營期限。由于經營時間有限,餐廳經營的承包方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在食品安全保證設施和條件的改善方面就顯得缺乏;而在選擇炊事人員時普遍注重其“刀”上功夫而忽略食品安全知識的學習,而輔助員工往往不經培訓就上崗,多是學歷較低的社會底層人員。
(三)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而突發性的比如學生集體中毒事件是屬于公共衛生事件的組成部分,針對這樣一些突發事件,在進行處理的時候需要針對突發事件而建立國家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是一套集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等于一體的應急體系和工作機制,它包括信息披露機制、應急決策機制、處理協調機制、善后處理機制等。雖然中國各地區、各高校已經初步建立了相應的預警機制,比如高校內部設置食品安全監測點,出現端倪及時上報等,而且也有相對比較完善的應對措施,但是近三年來食品中毒人數的數字來看,證明高校的預警機制仍然有一定的缺陷。
(四)學校餐廳設施現狀及存在問題
從總體上看,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對學生健康的重視,很多高校的食堂設施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隨著人們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及逐年擴招制度,在校學生在數量上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而多數學校由于辦學時間教早,餐廳設施不及新的辦學設施。因此,有些問題逐漸凸顯。首先,很多餐廳 存在規模小,設施落后的問題。餐廳規模小,打飯窗口少,導致學生打飯時間長;由于餐廳就餐位置少,學生打飯后無法正常找到座位就餐。同時,由于設施陳舊,餐廳廚房缺乏足夠數量的冰箱,導致生熟食品無法區分保鮮存放。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食堂設置中,清洗區與加工區規劃不合理,未設置餐具洗消間,有的對清洗后的餐具無任何消毒措施。
(五)餐廳從業人員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學校食堂的管理人員多為學校的行政管理人員,食堂內部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從社會上招聘的臨時工,餐廳從業人員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多數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這就導致多數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問題沒有完整具體的概念,同時又缺乏責任心。在未取得健康證明或者健康證過期的情況下,從事餐飲工作。在食品加工中沒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穿戴工作衣帽及口罩,甚至還出現部分留長指甲的現象。
三、高校食品安全對策分析
(一)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雖然中國已經制定了不少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但針對高校的法律法規還有欠缺,而且執法的力度不夠,所以,除了需要相關部門,比如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教育部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此外,還要加大執法力度。針對學校門前及周邊無證經營的小攤販,學校應主動與相關執法部門聯系,積極配合執法部門開展的突擊檢查和長期治理工作。對出現無證經營的攤位堅決予以取締;沒收經營中的“三無產品”,并處以經濟上的處罰。
(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針對學校餐廳食品安全,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人制度,從源頭抓起。在原材料采購方面,由專人負責,且盡可能采購有食品安全標識或者認證的主副食品和調料。加強食品儲藏、加工、供應過程的監控,切實保證各個環節的食品質量和衛生處于合格狀態。當出現生產流程事故,立刻明確責任到人,及時解決問題。對后果嚴重的,除予以辭退還并追究責任。針對承包食堂的個體經營者,學校更應該提高監管力度,一旦發現出售的食物以次充好,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時,立刻嚴厲禁止,情節嚴重者,應交執法部門處理。
(三)完善食品安全應急機制
要使高校盡量避免出現公共衛生事件,要使已經出現的公共衛生事件在人員集中的高校盡量把損失降低到最小,應該建立食品安全應急反應機制。首先,要有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指揮系統,建立由學校主管領導、院系領導、后勤管理部門、校醫院、餐廳從業人員和學生代表組成的領導小組,明確職責;其次,還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監測系統,及時收集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包括相關行政監管部門的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公告,還要及時收集相應主管部門的監測和預警信息,以及消費者反映的食品在生產、儲存、流通等各個環節的信息等,有危險情況,積極向學校相關部門及學生通知,避免出現安全事故;再次,還要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學校要提供完善的物質保障,及時處理突發衛生事件。
(四)加大投資力度,改善餐廳設施
學校餐廳是集體用餐單位,也是食品中毒的高發區。針對餐廳存在的年久失修、設施陳舊的現象,應努力做到改善,不應抱有“這么多年都這樣也沒出事”的僥幸心理。學校應將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重點向學校食堂建設項目轉移和傾斜,著力加強學校食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學校食堂房舍標準化建設步伐。另外,對消毒條件不好的學校餐廳,應安排專項資金,為學校食堂配備了消毒柜、冰柜和食品留樣柜等,加強餐具的清洗和消毒。同時在食堂醒目位置設立“餐廳監管責任人電話”標識牌,對就餐過程或者餐廳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及時的意見,以便出現問題及時查找原因,追究責任。
(五)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由于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員多數沒有經過太多的文化教育,在個人行為和社會責任心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制定嚴格的從業門檻和工作職責規范要求。高校食堂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大學生,他們是祖國的棟梁,而且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活動量大,需要健康的食品補充足夠的營養,所以,高校后勤集團可以根據需要,聘請一些懂得食品營養搭配的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另外,需要定期對員工進行崗位培訓,培訓的內容應包括從食品的采購、加工、存放、烹飪和清潔消毒,食物中毒的類型及預防,增強他們的從業素質,此外,還要不斷地告誡他們食品安全對學校安全穩定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四、結論
高校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學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和長遠發展,所以,高校食品安全問題應該引起高校及相關主管部門及各地政府的重視,需要用法律法規來規范人們的行為,需要有完善的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需要用資金來改善設備,需要改善從業者的素質,如果能從各個環節嚴格要求,不斷完善,減少甚至杜絕食品安全事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當然,這需要各個部門的協調,需要相關部門的監管。
參考文獻:
[1] 劉秀娟.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9,(6).
[2] 李云.學校食品安全監管重點細節與應對措施[J].中國學校衛生,2009,(2)
[3] 唐曉純.學校食品安全風險分析與預警研究[J].食品科學,2007,(3).
[4] 胡曉元,李云,劉建軍.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體系的建構與實踐[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7,(1).
Research on Supervis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of Food Safety
and Healt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Hu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篇9
【關鍵詞】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問題;對策
食品安全在全球化的今天成為國內外普遍關注的問題,不管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不可避免地面臨食品安全危機的嚴峻局面。我國也爆出過如“地溝油”、“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有些事件已造成公眾危機,降低廣大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嚴重影響政府形象,所以,該如何提高我國政府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已成為急需解決的課題之一。
一、食品安全應急管理概述
食品安全突發事件即嚴重損害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大食品事故,該類事件具有多樣性、突發性、不確定性等特征,會產生相應的社會影響,需政府采取緊急處理行動避免事態的擴大,為預防和減少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發生,應建立相應的應急管理維護國家社會持續和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應急管理是治理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多個層面,如從突發事件的最初預警,分析事故原因,組織解決事故計劃,調配相關部門人員及后期群眾安撫處理等。上述步驟中后期群眾安撫處理是整個應急管理的核心,尤其在事件發生后會逐漸顯露突發事件的各種表現形式,所以就要求對突發事件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和整理,并對該事件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最后給予解決措施。
二、我國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問題
1.缺乏相應的法律保障
目前多數食品安全危機應急管理所設立的法律缺乏可操作性。如《食品安全法》中雖然規定了食品安全應急管理程序、職責等必要內容,然而在規定內容上則缺乏具體的實施實則,較為抽象,尤其嚴重缺乏應急情況下的行政程序法律規范。通常大部分食品安全危機應急管理的立法忽視了對應急處置權利的控制及因應急權利造成的損傷。此外,沒有嚴格執行現有的食品應急管理法律規范,主要表現為行政不作為、有法不依及執法不嚴等。如千方百計的隱瞞重大食品安全危機事故的死亡人數,沒有及時將食品安全危機事件信息公布于眾,難以落實和實現法律規定的危機期間公民的基本人權和公民救濟的權利。由于缺乏法律保障體系,政府常在發生食品安全危機不是借助法律層面操作,則慣性的采用行政命令方式,一定程度影響了行動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2.應急管理預警機制不完善
食品安全預警是根據食品安全隱患建立的有針對性的功能體系,它包括量化分析、監測、追蹤及信息通報,對潛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及時發出警報,提醒相關管理人員對可能出現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早期控制與預防。目前我國存在的一個食品安全監管問題則是沒有科學評估新涌現的食品加工技術及新原料對食品安全危害、影響的風險,僅僅把監管對象局限于已知的有毒有害食品原料。此外,我國的監管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公布食品安全信息,然而各職能部門沒有有效整合和統一分析食品安全信息,缺乏足夠的信息互通,一定程度上很難發揮其在預警機制中的作用。
3.缺乏信息公開與溝通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公眾獲取各類政務信息的主要渠道為網絡,但在信息公開與溝通方面卻普遍落后。主要表現在:⑴食品安全信息質量不高,過多的披露政策性信息。⑵缺乏單獨的食品安全信息專欄,公眾無法獲得準確及完整的食品安全信息。⑶缺乏食品安全信息資源檢索能力。再加上政府網站缺乏合作協調機制,根本無法形成信息資源共享,影響信息力度。
三、加強我國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對策
1.加強立法保障,健全食品安全應急管理法律體系
我國應根據食品安全危機應急管理的需求和基于突發事件和食品安全法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具體有以下方面:首先修改和完善現有涉及食品監管的法律法規,前提建立在遵照法制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原則的基礎上,使其減少交叉,相互銜接。對于在部門規章或規范性文件在應急管理實踐中有效的,但在行政法規中沒有形成明確的管理制度,應根據上述要求逐漸形成法律,進而提高法律效力。其次在立法過程中要維護法律的普遍適用性和公正性,最大限度地體現民意,要盡快研究分析沒有得到規范的盲點并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同時還要對應急管理的社會環境條件進行改善,以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為目標,提高公眾的認同度和配合度。
2.加強食品安全預警制度建設
應急管理的首要條件為預警,目的在于有效避免和預防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降低危害損失。是預防和應急相結合的管理原則上建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管理。首先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體系;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要以預警機制為基礎,進一步保證食品安全預警工作的開展。其次,政府部門應建立包括預警信息管理、收集及監測的食品安全信息統一平臺,主要在于向有關部門和消費者通報食品安全預警信息。
3.建立食品安全應急管理信息透明制度
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危機,公眾的生命安全則被擺在首位,所以要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政府要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協調政府、社會力量及公眾之間的關系,將社會公眾對危機輿論轉到正常方向,緩解社會緊張情緒。
四、結語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應急管理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管理內容,應給予全方面和多層次的探究分析。該如何掌控食品安全危機的發生體現了政府執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制定其對策時,從我國實際國情出發,加強立法保障和食品安全預警制度建設,提高應急管理信息透明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危險品物流;安全管理;事故應急管理路徑
【中圖分類號】X9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993(2015)12-0099-02
【作者簡介】黃再平(1961-),男,浙江岱山人,本科,舟山市道路運輸管理局,經濟師,研究方向:道路運輸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蝕、放射性等特性,會對人員、設備、環境造成傷害或損害的化學品,統稱為危險化學品。危化品因其特殊的危險性,在生產、儲存、經營中均對環境條件有非常嚴苛的要求,在物流運輸過程中必須按照不同的危化品理化特性,采取不同等級的包裝,并嚴格操作規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安全生產事故。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危化品需求量不斷增加,如何確保危化品物流運輸安全,成為擺在各級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毫無疑問,危險品物流首先要解決運輸安全問題,其次才可以考慮企業所能收獲的經濟效益。即安全與效益矛盾時,效益必須服從于安全。然而,法律法規與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完善只能減少危險品物流安全事故的發生,但是無法杜絕物流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事故應急管理救援預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1],預案的準備可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事故的等級與性質,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險品物流安全事故的損失程度。
1我國危險品物流安全管理的現狀
危險品物流管理包括危險品物流安全管理和危險品物流運輸發生事故后的事故安全應急管理兩個方面[2]。安全管理屬于事前預防環節,能夠降低危險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事故安全應急管理屬于事后救援環節,主要針對發生的安全事故進行的救援活動,主要目的在于將事故的損失降到可控的范圍內。危險品物流的危險性是客觀存在的,因此要把物流運輸的安全放在企業經濟發展的首要地位,在保證危險品物流運輸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我國化工行業得到了發展、化學產品的種類和數量的需求大幅增加,從而使得我國危險品物流行業蓬勃發展。然而,當前我國危險品物流業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經營管理模式比較粗放,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物流企業準入門檻低,規模普遍較小,內部管理相對薄弱。中小企業占比高,集約化程度低,安全管理投入少,人員配備不足,安全主體責任難以落實;二是車輛承包掛靠現象比較普遍,物流企業對承包或掛靠車輛往往“以包代管”、“包而不管”或只收費不管理,缺乏統一的經營管理機制;三是從業人員職業素質不高,安全意識不強。雖持證上崗,但專業知識基礎薄弱;四是政府、企業和從業人員對危化品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不強,沒有建立完整的政府、社會、企業三級應急管理隊伍和應急聯動機制。
2危險品物流安全管理
2.1危險品物流中的預防管理
預防管理在危險品物流管理中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能夠對可能出現的危險品物流安全事故進行事前的危害評估,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預防管理有兩種方法,即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和危險性與可操作性分析[4]。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方法的指導思想是通過分析風險以及評估危害程度,尋找系統的控制限度與關鍵控制點,并以此制定監控方案和糾正方法,將所有的記錄資料進行有效的保存,從而確保系統的安全。目前,危險源辨識、評估工作在部分企業中已在嘗試,我們浙江道路運輸系統正在實施的,如“安全三項制度”中的《農村客運安全行車圖制度》,實際上就是通過對農村客運班線行駛路線全程的道路環境危險源的評估、分析出各路段因地形地貌因素或周圍有村莊學校等,提出降低限速標準,提醒注意觀察等風險控制的方案。道路運輸行業建立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就是要通過對影響道路行車安全的“人、車、路、制度環境”等諸方面危險源的辨識、評估、并采取風險控制措施,以此預防和減少事故。
2.2企業與政府為物流安全管理所做的工作
危險品物流安全管理還應該包括:①企業應履行主體責任。如:加強對員工的安全業務知識教育培訓、定期考核、建立獎懲措施;加強對運輸車輛的技術管理,定期維護檢測,參加政府行業管理部門的年度審驗;利用GPS等科技手段加強運輸車輛的動態監管,防止車輛超速行駛超時駕駛,或違反操作規程。②政府管理部門的日常監督管理。如:把好危險品物流企業的許可準入、從業人員從業資格的許可準入、運輸車輛的許可準入。開展定期不定期的檢查、監督。利用科技手段對企業經營規范情況進行監督。對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對企業存在的隱患督促落實整改措施。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等。
3危險品物流事故應急管理
3.1建立物流事故信息傳輸網
首先應該建立完善各類危險品物流的應急救援預案,建立危險品物流事故信息報送網絡,建立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各地政府管理的應急指揮中心,當危險品物流發生突發緊急事件時,才可做好信息暢通、反應靈敏、行動迅速。
3.2設計危險品物流事故應急管理網
危險品物流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是客觀存在的,事故發生后,怎樣有效的進行救援是解決問題的關鍵[6]。應急救援管理網的建立能夠將危險品物流安全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有效的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危險品物流事故應急管理網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①逐步建立由地方政府、社會力量、企業組成的三級應急處置中心(服務站),使各服務站的服務半徑基本覆蓋危險品物流的全區域;②在應急服務站覆蓋不到的地方如何進行緊急救援;③如何讓應急服務站盡可能的覆蓋到人口密集的路段。
3.3危險品物流事故應急管理措施
建立追求時間效應的危險品事故應急處理機制,在危險品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迅速掌握事故發生的地點,并借助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進行準確定位。進行危險品事故救援前一定要清楚危險品的種類、危害性、數量以及存放的方式,可通過建立危險品物流監測系統,運用交通運輸部推廣建立的電子運單制度來解決。此外,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能夠對危險品進行實時的追蹤檢測,掌握危險品的動態信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有機結合能夠為救援人員及時的傳送有效的救援信息,在第一時間內聯系能最快到達事故發生地的應急服務站,在危險品還未通過空氣等媒介傳播到周圍地區時,對當地的人民群眾進行疏散和撤離。根據對危險品產生的危害和泄露情況,以及周圍的環境變化等制定出下一步的救援方案。
4結語
危險品物流具有高危害性的特點,一旦發生將嚴重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使我國的經濟發展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對危險品物流運輸的各個環節進行管理,是降低危險品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和企業需要把外部的誘發因素降到最低或者消除。危險品物流安全事故發生后,一定要保持沉著、冷靜的頭腦,在第一時間啟動事故應急管理救援方案,爭取將事故的損失降到最低,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危險品物流安全管理與事故應急管理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1:71-74+124.
[2]黃河.危險品物流的事故預防與應急管理研究[J].江蘇商論,2009,09:64-66.
[3]初剛.危險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應急管理路徑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9-62.
[4]王海燕,張秀珍.基于區域協同的危險品物流事故應急管理[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1,01:13-17+123
[5]劉玉瀛.中國危險品物流發展和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0,9: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