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特色總結范文
時間:2023-12-04 17:57: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數學教學特色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初中數學;語言魅力;閱讀模式
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性學科,更是一門語言學科。在知識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初中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偏見,認為閱讀僅僅是語文學科的事情,與數學學科無關。這顯然是不對的,因為閱讀在數學中無處不在,大到股票信息圖,小到產品說明書等等,都需要閱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教師充分注重數學教學中的知識探究性和創新性,但是卻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很多學生讀不懂題分不清知識重點,這就影響了學生的解題。那么,如何讓學生走出數學“零閱讀”的尷尬呢?
一、挖掘數學語言的特色,彰顯數學語言魅力
數學也是一門語言性學科,而數學的閱讀應該是完整的過程。數學語言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即符號化、邏輯化、嚴謹化、抽象化等特點,這就決定了數學閱讀應該是邊讀邊想,讀寫結合的過程。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數學語言的特色,彰顯數學語言的魅力。首先,初中數學的閱讀要進行反復咀嚼,仔細推敲,真正掌握數學概念、法則、定義的內涵。其次,初中數學的閱讀要發揮學生動筆圈畫的能力,教會學生運用各種符號表達不同意義的技巧,讓學生在親身剪、折、量、畫、觀察、體驗等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最后,初中數學的閱讀要積極動腦思考,輸入大腦中的閱讀信息之后,還要進行甄別和加工,指導學生挖掘數學語言的內涵,探索知識的來源,領悟數學思維的精華,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
二、找準數學閱讀起點,構建教學閱讀模式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要有效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構建好數學閱讀教學模式。在學習新課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對一些相關的知識背景進行了解,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知識的來源,知其然的同時還要知其所以然,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師要找準教學閱讀起點,構建教學閱讀模式,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第一,重視課前的閱讀疑惑,重構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可以讓學生針對預習中遇到的疑惑進行教學;
第二,重視課堂重點,重構教學模式。在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對課堂重點的把握,針對重點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得到發展,強化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把握和了解。
第三,重視對知識的拓展,重建教學模式。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要重視數學知識的拓展,針對可以拓展的知識點開展有效的探究分析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和價值,以提高學習興趣。
此外,數學閱讀的方法還有很多,教師要積極探索和總結,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彰顯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屈柱保.指導學生數學閱讀的“八結合”原則[J].云夢學刊,2007(S1).
篇2
關鍵詞:信息時代 初中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112-01
伴隨信息技術的跨越式發展,信息時代已經到來,初中數學教學倘若長期應用傳統教學實踐模式,將無法滿足新時期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加之數學學科邏輯性較強,需要記憶并靈活應用較多公式原理,倘若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令其倍感學習的壓力,找不到學習門道,久而久之將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只有明晰信息時代特色,科學應用信息技術輔助實踐教學,方能提升教學效率,利用新鮮事物激發初中學生求知欲望,令其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實踐學習活動中,掌握綜合技能本領。
1 發揮信息技術交互優勢,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時代,各類價值化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為提升教學效率,契合初中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數學教師應科學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發揮其交互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人機交互為信息時代計算機應用的顯著特征,應用該手段可營造圖文并茂、聲色具備的良好效果,提升教學感染力,并快速獲取教學反饋。為此,教師應應用該交互教學模式,提升學生求知欲望,令其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傳統教學模式之中,教師為主體核心,學生僅能處于配角的地位,教師則將數學的知識內容、傳授方式、實踐步驟以及課后作業均事先進行了安排,因此,學生僅能被動滯后的參與,將對教學效果產生負面影響。為此初中數學教學應引入多媒體課件,令學生可自由的依據自身喜好,憑借基礎能力,優選適合學習鍛煉的知識內容,進而實現優化提升。初中數學進行復習課以及習題課教學中,尤其應采用信息技術營造人機交互的良好教學情境,這樣能令數學教師發揮想象力,制作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的教學課件,進而囊括全面的知識復習,進行經典例題的重點講解。教師可將各個教學環節設計為不同各異的層次,令學生可依據自身狀況,進入適應性層次之中,同時其享有進入更高水平層次的機遇。該類交互性教學營造的多重主動參與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其積極學習、提升興趣,全面激發核心潛能創造了優質的信息化條件。
2 應用信息技術開展多樣化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獲取信息知識
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可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外部刺激,令其感官、視野獲取全面的滿足,進而集中注意力主動學習,積極動手操作,獲取豐富信息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效果。數學知識邏輯性較強,倘若單純依靠教師的單一講解,將令學生產生晦澀難懂的感覺,進而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為此,信息時代,教師應激發信息技術的多樣豐富性,形象生動性,優化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與鞏固掌握。例如針對數學教學中理性知識比例較多的狀況,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補充圖形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探索學習環境。例如,在講授點的軌跡知識時,學生憑空想象軌跡怎樣形成直線以及射線會具有一定難度,為此,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動態展示點的運動軌跡,最終怎樣一步步的構成直線以及射線,同時還應為學生總結出軌跡之中點的一些條件。該類有形且動態的演示圖形將清晰全面的闡釋教學內容,令學生快速理解及掌握知識,鞏固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初中數學教學之中存在較多的概念知識內容,往往該環節學生多為被動的接受,通過死記硬背鞏固概念掌握。在實踐運用中,則由于學生沒有靈活掌握概念知識,而常常無從入手,不知如何應用。為此應科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學生形成對概念知識的直觀認識,進而靈活掌握,科學應用。例如,講授函數概念知識時,應令學生對“X值均有唯一的Y同其對應”這一概念形成直觀的印象,進而明晰函數特征,掌握實踐應用技能。在數學幾何知識的學習中,利用運動圖形可對學生的視覺神經形成強烈刺激,加深其印象,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科學引入信息技術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將各個幾何知識點實現有效的動態鏈接,進而鞏固學生對幾何定理的掌握,令其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在腦海中形成翻折、圍繞一點旋轉以及平移的空間概念,提升立體思維能力,進而快速的掌握幾何知識并靈活的應用定理快速解決數學問題。
3 引入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優化網絡教學,提升學生創新意識
信息技術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可為初中數學教學供給并呈現多元化數據資料,涵蓋文字、圖像、聲音片段以及視頻動畫等素材,可創設并生動模擬各類同教學知識內容相符合的生動情境,進而為學生開創積極探索各類復雜數學問題,多角度分析理解、鍛煉邏輯思維的機遇,令其視野全面開闊,提升想象力、創新意識精神,更新固有學習方式,將更多的精力用于探索學習數學知識的實踐活動中,提升綜合能力水平。當然,信息時代,初中數學教學并非所有的知識內容均適應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倘若教師不加分辨,整體應用,將形成適得其反的效果,不僅浪費了教師制作課件的較多精力以及時間,還會令學生跟不上教學速度,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甚至產生厭煩心理。因此,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應學會巧用、抑制濫用,不對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形成負面的分散影響。教師應把握課堂教學難點,明晰重點知識內容,引導學生創新突破,促進信息時代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有效的同信息技術優質結合,彌補不足,達到全新的高度,優化教學水平。再者,信息時代,教師還應開創良好的網絡教學模式,不單純的局限于課堂教學模式,應利用信息網絡平臺,校園網系統,搭建數學學習網站,上傳教學課件與典型學習材料,學生則可在課前下載,做好提前預習準備,明確課程重點內容、難點環節。還可在線提出對知識內容的疑問觀點,同老師與同學一道展開交流與討論。這樣一來,學生對新課程知識的掌握將更加容易、快速,教師則可針對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反饋,制定專項訓練內容,幫助學生攻破難點,提升學習效率,并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令其體味到數學學習的真正快樂。
4 結語
總之,信息時代,初中數學教學只有科學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模式,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方能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精神,全面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問題;解決方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有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方案,但是教學效果卻不如預期。這主要是因為教學是一門需要互動的藝術,教學任務不是教師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與學生互動,產生反饋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從而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師對數學教學備課不夠重視
作為合格的數學教師,我們要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反思。這不僅是對學生和學校的負責任,更是不斷提升自身的表現。
當今,教師備課的現實情況主要有兩種:其一就是照搬參考書,完全照抄他人的模板,不結合所傳授的數學課程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講課。這種做法是對學生極大地不負責任,不僅影響教學效果,而且還會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反感,失去對數學課的學習興趣。其二是就是很多教師僅僅依靠多年教學的經驗,根據自己的適應條件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主體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果只是一味地滿足固有教學模式,不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是不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的。
(二)教師忽視了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思維品質的培養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公式、性質、定理的應用,忽視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探索和數學思想方法、思維品質的培養。常表現為學生不能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積極參與到實踐、觀察、探索、思維、討論等各種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之中,缺乏對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的過程中,實踐和創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展。
(三)數學教師的課堂形式單一,互動不協調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少之又少,課堂形式單一,僅僅局限于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而且大多數時候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只是教師與學生個體之間的互動,而教師與學生小組、群體與個體、學生個體與個體等多向主體互動則嚴重缺乏。同時,也有些教師對“師生互動”學習的實質理解不夠全面,對互動學習的動機、目的沒有做出認真仔細的分析,他們認為一節課中如果沒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就不能完全展示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精神,因此只是隨便地劃分學習小組讓學生隨意討論。這樣的學習只有互動學習之名,卻不能達到實際的學習效果,無法準確地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的解決方法、
(一)教師要強化學習,增強理論知識素養
我們都知道,初中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一同參與的雙向交流過程。教師的一切數學教學活動都要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具體的備案、傳授,然后再根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指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學習、溝通合作,培養和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可見,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影響著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與進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強化自身專業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素質,同時運用自身的專業基礎知識,大膽嘗試新的數學教學方法和理念,以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教學形式。
(二)激發學生數學興趣,尋求內在潛能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初中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新知識的追求極其渴望,并且更加渴望在學習中得到反饋。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合理安排教學過程,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可以獨立思索的空間,讓數學從極其枯燥的、神秘的氛圍中解脫出來,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而使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加以提升和鞏固。此外,教師還要組織課堂討論的環節,讓學生大膽地討論數學問題,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解題思路,在班級里進行交流和交換,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斷地競爭進取,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學習效率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讓學生自己總結與反省,找出高效學習策略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內在動力是驅動學生學習進步的根本動力。俗語說:“師傅請進門,修行在個人。”對學生而言,教師教得再好,自己學不出成績也無濟于事。因此,學生的自我內在管理要比教師的外在管理更加有效。學生要自己主動合理地規劃學習數學的時間,制定可行的計劃,在學習中要勤奮,有耐心。與此同時,學生還要善于利用周圍的學習資源,如多媒體、電腦、教科書等。此外,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正確地對待每一次考試,不論是大考還是小型測試,學生都要在成功中找經驗,在失敗中找不足,不能驕傲也不可以妄自菲薄。要知道每一次的失敗就是在為成功鋪路,在學習的過程中暴露的問題越多就越有利于進步。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失敗中不斷地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要為此付出努力的。數學教學在初中教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要審時度勢,不斷研究出適應新教程的教學理念,盡量在教學中用最簡單的方法向學生傳達知識。同時,學生也要積極地與教師配合,共同努力打造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可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只有做到人人參與,才能將數學教學推向高峰。
參考文獻:
1.陳隆水.初中數學畢業考試中的中檔題教學[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1(11).
篇4
【關鍵詞】初中數學;幾何教學;方法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日新月異,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但是,初中數學幾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嚴重的問題亟待解決.下文將對新時期初中笛Ъ負謂萄У撓行Х椒進行詳細的探討,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旨在進一步促進我國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新時期初中數學幾何教學的現狀
幾何圖形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比如,初中數學幾何教學部分的平行線、三角形、相交線、四邊形等等都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基本圖形,并在線與線、角與角之間的轉化中聯系密切.因此,幾何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但是,目前我國初中數學幾何教學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方法也有待改進.據調查研究顯示,目前幾何教學已經成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難點,由于幾何圖形的抽象性,教師施教過程中很難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此外,學生也反映幾何知識最難學,每每考試都是幾何題失分率最高.可見,我國教育工作者在探討初中數學幾何教學方法的道路上依然任重而道遠.
二、新時期數學幾何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傳統
幾何教學講求思維創新,但是目前我國很多教師依然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填鴨式”教學.比如,在幾何題型的講解過程中教師一般都直奔主題,講解題型以及解題的關鍵,往往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這樣不僅不了解學生的知識誤區與盲點,也不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更影響了幾何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教學手段落后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幾何教學最為抽象,因此,一直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難點.然而,進入21世紀之后,多媒體教學逐步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教學模式.尤其是對幾何教學,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抽象的幾何圖形具體化,以動態的形式在學生面前展現.但是,我國依然有很多學校沒有引進多媒體教學,而且有的教師在幾何教學中忽視多媒體教學設備,這不利于幾何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三)教學方式單一
教學方式是教學方法的延伸,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我國初中數學幾何教學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單一.目前,幾何教學中都是灌輸式教學,教師口授,學生聽.而且課后作業也是一起布置和講解,這樣不利于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此外,教學中缺乏課外實踐活動,比如,模型大賽、室外房屋繪圖等等.這就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也不利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培養空間想象力.
三、新時期數學幾何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幾何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務必增加初中數學幾何教學的實踐環節.比如,在講授七年級“圖形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時候,通過舉例生活中的三角形、圓形、四邊形建筑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到生活實踐中尋找幾何圖形,比如,帶領學生到電視塔面前尋找圖形:電視塔有圓形、三角形、梯形等等.這樣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幾何教學的有效性.
(二)舉辦模型制作大賽
學校應該積極舉辦模型制作大賽,通過模型制作使學生對圖形有更深入的認識.比如,在新教材中有關幾何知識的部分應該進一步強調實物、模型對幾何教學的重要性.比如,教材中的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等內容應該作為教學任務認真完成.或者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家制作四邊形模型,使學生對四邊形的性質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舉辦模型制作大賽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也有利于學生對幾何圖形性質的進一步了解.
(三)積極完善教學設備
我國應該積極完善學校的教學設備,推廣多媒體教學,尤其是在幾何教學中,進一步將抽象的幾何知識具體化.比如,關于求角度問題,可以通過動態圖組并用不同顏色為學生展示,不僅一目了然,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立體感、空間感.或者通過PPT幻燈片為學生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圖形,在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將教學與實際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學有所用,使教學真正實現其價值,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四)豐富幾何教學方式
幾何教學是抽象的,而學生的幾何思維、能力也參差不齊.因此,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比如,分層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等.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該針對學生知識的盲點有針對性地布置,比如,求角度、求面積、三角函數等等,對學生薄弱環節進行強化.同時,采用多樣的學習方式,比如,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教學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對初中數學幾何教學的教學方法也做了一系列的改進,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但是不能否認,我國初中數學幾何教學方法依然存在嚴重的問題,比如,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等等還有待改進.為此,我國應該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并不斷地發展完善,形成具有本國特色的教學模式.此外,還應該不斷地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力度,積極改善學校的教學設備,為新時期教學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洪武.初中數學幾何教學的有效方法[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4):24.
[2]陳禮坤.對初中數學幾何教學方法的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24):93.
篇5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初中數學教學;教學策略
引言
知識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找好課堂和生活的結合點和平衡點,讓學生在感受到數學知識魅力的同時,真正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進而提高綜合能力。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數學是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性課程,掌握數學知識、強化數學能力、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對初中生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創新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初中數學教師研討的主要方向。但是,即便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上仍然存在著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而問題的焦點主要在于教師對待新教學理念的態度和方式上。實際上,當前的大部分數學教師在這一問題上都存在比較明顯的傾向,要么堅持傳統,對新的教學理念完全排斥;要么對新的理念和方式完全接受,不加甄別和變化。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一味地堅持傳統,不僅會使課堂缺乏趣味性,還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失去主動性。而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不會太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也不會太好。反之,如果教師對新的教學理念完全接受,也會產生一定的問題。一方面,不同的學科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學方式,簡單照搬新的教學模式而不考慮數學學科的特色,課堂的教學成果也不會令教師滿意;另一方面,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不能充分考慮班級內學生的基本情況,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只考慮教學模式和內容,那么即使采用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手段,也無法提高教學效率。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必須把握好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平衡,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中心思想下,進行課堂教學的完善和創新。
二、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從本質上看,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也就是說,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就在于最終的運用,從而為生活提供便利。從這一點上而言,將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基于數學學科本質而言的,是從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標出發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方式。因此,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從最基本的方面來看,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對于大部分的初中學生來說,其不喜歡數學學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數學的抽象思維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遭遇較多的困難和挫折,進而產生畏難心理,甚至逃避數學的學習。而生活化的數學教學,一方面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與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建立了聯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同時也適當降低了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難度,為課堂教學增強了趣味性。這樣一來,學生自然會對數學知識和數學課堂產生更大的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另一方面,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數學學科的產生、發展都源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因此,學習數學的意義,歸根結底還在于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的問題。生活化教學的目的就在于將教學與運用相互融合,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體會其實際的應用,在運用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這兩個方面綜合來看,生活化教學對初中數學的教學意義重大,需要教師重點關注并研究具體的應用途徑[1]。
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途徑
(一)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實現教學資源的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師先積累生活化的教學素材,然后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相應的數學知識與生活化的教學素材相聯系。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生活化的教學素材來引導學生融入課堂學習的氛圍中,并且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融為一體,實現學生從運用出發,再理解知識,最后回歸應用的一個過程。從教學方式上來說,就是要求教師開展情境式的教學。教師設計情境的前提是對生活化教學素材的積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素材,并將這一素材轉化為具體的、生活中常見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讓學生展開討論與學習,這對加深學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識及提高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以“弧長與扇形的面積計算”這一章節的教學為例。在當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這一部分的知識實際上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之一。其難度并不在于知識點的難以理解或者記憶,而是在于對抽象化圖形的想象能力,以及將生活中具體的場景抽象為數學解題過程的能力。在教學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往往并不是簡單地給出圖形然后讓學生進行計算,而是將計算面積的方式具體化到生活中,體現在花壇的面積、廣場種樹等情境中。大部分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都無法迅速地建立起場景與數學原理之間的聯系。所以,教師就可以將這種生活化的場景運用于教學中,在課前導入的環節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具體的情境,并且提出相應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有更直觀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情境重現,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現。在這樣的情境下,教師再用提問或者談論互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方式的轉換,進而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自己解決這類型問題的能力,還能夠逐步養成聯系生活的習慣,進而真正提高知識理解能力和數學應用能力[2]。
(二)參考真實問題組織實踐拓展活動要實現生活化教學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教師除了可以借助情境創設的教學方式外,還可以從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著手。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不僅是教師提高學生專注度、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關鍵,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每節課的實際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在設計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時,則可以參考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真實問題和真實案例。在具體的活動形式上,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通過討論來得出解決的方案,也可以設計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和實踐等教學活動。在具體形式的選擇上,教師要根據知識內容和特征來進行。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及其圖像”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在簡單的知識講解環節結束之后,可以根據二次函數的知識特點及其實際應用的情境來設計方案式的課堂活動。具體來說,就是教師根據二次函數解析式的形式特征及函數圖像來提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如企業由于市場的需要急需購買兩種不同的商品,要求學生在分析利潤、成本等問題的基礎上給出最優的購買方案。學生在設計購買方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參考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還需要考慮一些實際的因素。在進行方案展示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思考類似的生活問題,并且探討解決的方法。在參與這樣的教學活動時,學生不僅對數學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還能夠認識到這些知識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進而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三)聯系日常生活設計開放式練習題雖然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深入教育教學的各個領域,被應用到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但是考試仍然是對學生進行考核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完成練習題也是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和布置練習題時大多參考考試題目的形式,以計算為主要過程,并且有確切的答案。這樣的課后練習題,不僅無法實現全面培養學生素質、強化學生能力的目標,還會使一部分學生養成依賴答案的習慣,從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而將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之一就是在設計練習題目時,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場景,將抽象的數學題目具象化為實際的問題。為了配合這樣的一個理念,教師就必須采取開放式的題目形式。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問題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因此,一般來說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開放式的數學練習題就是指教師給出現實的題目,要求學生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之后找出答案,并且在課堂上將自己的答案進行展示和講解。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答案殊的因素進行提問,在學生解答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考方式和思維過程進行評價,判斷其是否合理、是否正確。在學生完成講解之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然后引導班級內的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課后練習題,學生不僅能夠訓練自己的發散思維,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還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的理解,養成用數學思維看待生活、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的習慣。
結語
篇6
一、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數學老師應重視素質教育的目標和宗旨,即塑造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以推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目標,加強全民族的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宗旨,在此基礎上實施教學.在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確定的前提下,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因材施教,著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把素質教育融入到平時的課堂學習中,塑造全方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同時,在數學教育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其基礎和目標所在,因此教師要尊重課程要求和學生的個性特點,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斷探討教學方法,及時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學生美、德、體、智等方面的能力,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如何在初中數學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
1.初中數學教師要轉變觀念,樹立數學教學的素質觀
就進行素質教育的建議和要求,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這樣說:“素質教育的基礎是轉變人才觀念,轉變教育觀念,轉變質量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數學素質教育觀,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思想,這是在數學教育中落實素質教育的基礎.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塑造有利于社會、國家的全能型優秀人才,以及提高數學素養和提高數學能力是初中數學教育的目標.由此來說,在教學過程中,初中的數學老師不能忽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重視學生的參與,這是因為學生的參與可以促進潛能的開發和能力的提高,促進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的塑造.同時,初中的數學老師還應該因材施教,即在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在把握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的前提下,進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初中數學教師要把素質教育與數學教學結合起來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融合數學教學和素質教學,不能忽視數學課程運用廣、內容抽象的特點.為了實現提升學生數學素養和塑造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的教學目標,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全面把握數學教學的特點,對素質教育的目標和宗旨進行全面的把握,有效將數學教學和素質教育融合在一起.
愛國主義教育、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是初中素質教育的三個核心.所以,愛國主義教育應該貫穿到初中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愛國主義的課堂教育可以通過合適的方法進行,如對我國領先的數學成就進行介紹,對我國貢獻卓越的數學家進行介紹.其二,為了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力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嘗試不同的模式來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積極引導學生.最后,為了讓學生領略到辯證唯物主義,同時加強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揭示其中所蘊含的辨證唯物主義因素.
3.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又可稱為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解決問題時主要用到數學方法,而應對數學問題并進行思考和分析時則要用到數學思想.初中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要結合數學教學的目標,以及數學教材中所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設計教學目標,在數學教學中不斷給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
分類討論,就是將一個問題涉及的幾個假設性列出來,然后逐個去試探,排除不成立的假設,留下成立的假設.如,
矩形一個角的平分線分矩形一邊為4和5,則矩形的周長是?
解:設四邊形為ABCD,且AE平分∠A,
因為四邊形ABCD是矩形
所以∠DAE=∠EAB=45°,AB=CD=BE,
AD=BC=BE+EC=9.
①當BE=4時, CE=5,
因為AB=CD=BE,AD=BC=BE+EC=9
所以AB=4,AD=9.
四邊形為ABCD=2(AD+AB)=2×(9+4)=26.
②當BE=5時, CE=4.
因為AB=CD=BE,AD=BC=BE+EC=9.
所以AB=5,AD=9.
四邊形為ABCD=2(AD+AB)=2×(9+5)=28.
答:矩形的周長是26或28.
由此可見,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不僅僅可以迅速的解答數學題目,實際在分類之中鍛煉了學生的思想組織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4.初中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初中的數學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因為在國民素質的培養過程中,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不可或缺.因此,初中的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時,要重注對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探討遇到的數學問題,不能忽略學生的思維變化,使數學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對數學和思維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積極研究和探討.
5.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
篇7
關鍵詞:示例演練法 初中數學 教學 應用
一、示例演練教學法的重要性
示例演練教學法是在"條件建構-優化理論"的指導下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數學中的課堂演練,充分體現了教與學的優化作用,達到教師講授與學生獨立活動的最優結合,是教師獲得信息反饋、學生受到啟示和訓練的有效途徑。
數學是一門關于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歷來被認為是難教難學的學科之一。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明顯感到課時緊、內容多、要求高、學生的基礎差、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學生是否理解課內講授的數學知識,并掌握基本的學習思維方式和技能技巧等,都影響到數學教學的正常開展。而數學課堂演練在教學中開創了多渠道的信息反饋渠道,具有反饋及時、矯正速度快等優勢。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示例演練法具有一定優越性。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可以大致概括為"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法"兩大類。前一種教學方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和范圍內影響著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認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法"是基于自適應學習理論的示例演練教學法,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過程,能更好地適應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教學模式。在以往的課堂上,采用的教學模式主要由教師先講解公式或定理,推導其由來,再結合例題講解如何應用,對公式進行演變等一些基礎知識,在整個知識教授過程中,大多以教師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在傳統教學中,基本上是以老師為主的,教學內容、教學節奏、教學的難易程度等掌握在老師手中,學生接受知識很被動,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隨著時間的推進,有些學生已經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有的則是不知所云,有的則完全放棄。實際上,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它的知識是一環與一環緊密相連的,如果中間出現了一環的斷裂,若想要繼續接上是很困難的。所以,數學知識的連貫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過示例演練法,強調了學生的主導地位,深入挖掘學生的自主開發性、學習積極性。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可以通過考察有答案的例題和主動解決問題的方式獲得知識,每當得到一個正確結果,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以前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正是現在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二、示例演練法在教學中的要求
初中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基礎知識、發展基本技能、培養綜合素質。但是從以往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來看,明顯存在課時少、內容多、信息量大、要求高等問題。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對基礎知識、基礎運算的技能要求有所提高,尤其偏向于應用方面,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由于學生的基礎水平、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對知識的接受過程也存在區別。在正確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例如,在高等數學部分的學習重點是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導數計算、極限計算、積分計算,其中存在難度的部分所占比例并不大,如理論推導和證明過程等。因此,將示例演練教學的思想用于初中數學教學,由于沒有專門針對初中數學的示例演練法教材,所以更主要的是應用示例演練法教學的思想指導。
(一)選擇例題的典型性。示例演練法要求教師的每節課都必須設置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和情景,良好的素材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能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其科學性在于具備典型性、應用性并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問題,對于提高數學的情趣、降低枯燥感很有幫助。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參考教材相關內容,尋找教材與知識的內在聯系,尋求數學知識的典型例題,并很好地融入到問題中。讓學生通過解答問題、積極思考。清晰地掌握并了解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形成數學知識的整體意識。例如:一次函數y=kx+b的圖像經過(3,-4)和(-5,-7)兩點。①求該函數解析式,并畫出圖像;②根據畫出的函數圖像,回答以下問題:當x取何值,y≤0;當y取何值,x≥0。通過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例題,揭示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方程之間的關系,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礎上,結合自身解題經驗,步步推進,最終得出完整答案,完成一次綜合能力的提升,對培養學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演練環節的重要性。除了選擇具有典型性的例題很重要以外,演練環節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很多學生沒有學好數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演練。在課后作業中,不僅要布置練習題,還要將這些練習題合理分類,除了劃分題型以外,還要明確計算量的大小。盡量避免相同類型的題目重復出現,但要做到適當的重復,達到一定的刺激量。學生通過多做練習題,可以先夯實基礎,再拓展訓練,一步步地打好基礎,做到"熟能生巧",舉一反三。
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運用示例演練法的相關措施
(一)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由于教師在示例教學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精心設計、精心安排,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掘學生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努力學習數學知識。以下模式僅供參考:在課前五分鐘,教師開始新課導入,明確本章節學習的主要目標;然后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看書并演練,在自我學習過程中悟出思想、規律和方法,再給出正確答案進行比照與校正;在本堂課剩下的時間,進行小結歸納,突破重點與難點;在近半個小時的演練當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加以輔導,同時發現帶有共性的問題,在小結時解決。如:四邊形中點的四邊形問題。
讓學生利用圖形計算器畫出一個任意的四邊形,以此對各邊的中點進行連接,使其得到一個新的四邊形即中點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對原有四邊形中的某一個頂點進行拖動,觀察變化,提出問題。通過學生的自主發現、思考與討論,得出最終答案,再由教師對他們的收獲進行客觀評價。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自主性。示例演練法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學生占據主體地位,在初中數學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教師可事先針對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或者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從中找到解題的方法和規律,使其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通過這種方法的有效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例如: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基礎上,進行多邊形內角和公式推導學習時,可以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自主設計。1.四邊形可以分割成為三角形嗎?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2.n邊形的內角和有多少度,為什么?3.五、六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這些常見的問題,是學生們自己提出的,就使得他們進行自主探索的積極性相當的高,從而充分的調動他們學習的自覺自主性,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總結和測試。引導定期進行自我總結并做一些測試,具體做法:由學校統一組織,每月進行一次月考,這樣就促使學生進行階段性復習,總結。教學中常見有的學生盡管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老師布置的作業也按時完成,但是每次數學測試成績出來都不是很理想,經過與學生交流發現該生沒有定期做復習。剛開始,學習的內容很少,所以記憶比較深刻,但隨著時間推移,學習的內容也在逐步的增多,對前面的知識記憶也在慢慢模糊,到了測試的時候常會發生知識點混亂,無法進行正確性解答,成績不理想。古語有云:"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以前學過的知識可以獲得新的收獲,還能把自己學習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牢固的知識網、鏈,這正是不斷總結、多做測試的好處。
示例演練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的教學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它既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能減輕老師的負擔,讓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的輕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的愉快,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達到傳授與學習的目的,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國超.讓學生在示例演練過程中取得成功--談示例演練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篇8
關鍵詞:初中教育;數學教學;分層教學;合理運用
一、在教學模式中體現分層教學理念
1.開展分班教學模式
所謂的分班教學模式,即對同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技能技巧掌握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根據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科學分析,將學生按照知識積累水平的不同進行分班教學,如現在社會中普遍出現的“A類班、B類班、C類班”這種劃分形式。分班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1)學校要制訂班級劃分、管理的具體制度,確保分班教學有序、有效地開展;(2)學校要定期對學生進行摸底檢測。比如“期中考試”“學月考試”等,并在一定時間內,對學生進行動態調整,使學生能夠獲得優質的教學服務;(3)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班級的劃分并不等同于對學生認可的劃分,不能對不同層次班級的學生以區別、甚至是歧視對待。
2.在班級內開展分層目標教學
雖然從學生群體整體上進行了分班教學,但是作為班級來講,其組成學生之間必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還需要對同一班級的學生進行層次劃分,進而開展教學工作。(1)建立班級分組教學的模式。在科學分析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組,對不同層次組別的學生開展不同側重的教學、開展不同層次的輔導、適用不同層次的標準。(2)開展“個別化”教學模式。既進行廣義分層,設計出適合各層次學生的數學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自主地選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練習材料等,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教學設備,內存大、反應速度快、可變性高、立體性和直觀性強的特點,開展“特色”數學教學。(3)要在班級教學中開展分層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實現數學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互利,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良性競爭。(4)積極尋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共同點,加強教師與學生群體的溝通和聯系,實現對學生的默契教學和關懷教育。
二、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分層教學思想
1.教學活動分層
(1)對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考查。如,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基礎、表達能力、分析能力、邏輯思維、學習態度、智力水平等。在考查時,需注意測試手段的多樣性。如,書面作業測試、日常觀察、深入調查、采訪家長等,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客觀了解。(2)在對學生進行了解和分層組織的基礎上,根據數學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框架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搭配,使難、中、易程度的知識能夠在課堂中實現穿插,使數學教學顯得活性化。(3)要對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安排,確保知識點的覆蓋性講解。運用40分鐘的課堂教學時間,做到難易兼顧,是一件需要認真思考的工作。
2.開展動態分層評價
評價工作是教學實施的關鍵環節,是對教學工作的綜合檢驗。(1)評價活動必須做到動態性,即定期評價和不定期評價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動態了解。比如,實行不定時的班級考試作為學校統一檢測的補充,實現班級考試、學校考試、地區考試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數學考核;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地檢查教師的備課記錄,對教師的分層教學計劃進行動態監督和指導。(2)要保持評價的多樣性。除了要對數學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之外,還應當對學生和教師對待數學分層教學的態度進行評價,實現對分層教學信息的全面反饋。
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施教能力、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效果、有利于學生的普遍進步。實施初中數學分層教學,不僅是順應新課改要求下的教學創新,也是社會教育發展和進步的必然要求。要實施分層教學,確保教學效果的穩步提高,就必須立足于實際情況,從客觀實際出發,發揮教師的教學指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韋媛.分層教學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初探與嘗試.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篇9
關鍵詞:一貫制學校 數學 銜接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16
在我國,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受關注時間較長,早在1958年北京師范大學就開始編制十年一貫制教材。2006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室組織召開了“第四屆人教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經驗交流會”,會議的主題就是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問題。會議認為銜接工作應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心理適應、學習習慣等方面開展;同時提出中小學的教學應注意“瞻前顧后”,重視數學概念,關注說理和表達,注意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加強計算基本功訓練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近年來,很多關于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的課題實驗也積極展開,如2005年福建省東山縣確定的“初中數學教學與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課題研究,再如2007年漳州市教師進修學校主辦的“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銜接――小學生學習指導的研究”課題,這些課題都有多所學校試點,多達三至五年的實驗時間,也得到了很多研究成果。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以上實驗也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主持研究的并非中小學一線教師,參與實驗的初中教師與小學教師缺乏交流,所以理論上的成果難以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中,迄今初中、小學這兩個學段在教學上仍存在較嚴重的脫節現象,剛進初中的七年級學生對初中的教學方式、學習方法極度不適應,另外數學內容難度加大,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要求提高導致大多數學生數學成績不理想,從而產生畏懼數學的心理,在客觀上造成了初中生數學成績的兩極分化,因此在九年一貫制學校中開展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更具有實際意義。
1 研究的意義
九年一貫制學校通過“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研究”,能夠逐步扭轉目前中小學數學教學上的脫節現象,使教師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能夠為學生升入初中后很快適應中學的數學學習鋪路搭橋,在接受知識、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心理等方面都能很快地得到適應,讓學生順利地進行過渡。同時,讓小學教師了解初中的數學教學與小學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也讓中學教師及時掌握小學階段的教學動態,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更快地把握學情,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包括:初中與小學在數學學習內容上的銜接;初中與小學在數學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初中與小學在數學教學方式上的銜接等等。
2 研究方法
2.1 調查法
在參閱文獻基礎上,根據訪談中提煉的問題,編制《學生調查問卷》、《教師調查問卷》。
2.2 訪談法
獲得關于新課程中小學數學銜接的原始資料,從中提煉目前在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一些對策。
2.3 經驗總結法
在教學實踐基礎上,形成有一定文獻價值的文字材料。
2.4 行動研究法
邊研究,邊實踐,邊思考,不斷總結與反思。
2.5 案例分析法
在小學高年級和七年級學生中培養和收集學生數學學習的典型案例,進行個例跟蹤。
3 研究內容
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展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可以吸納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初中、小學骨干教師參與,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邊研究、邊實踐,及時地溝通交流。在研究人員的分工上,可以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安排,分成三個研究小組: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每個小組均安排有中學、小學教師,便于了解整個義務教育段每個教學內容的要求,方便不同學段的教師溝通交流。在每個研究小組內可以圍繞以下內容開展研究:中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現狀與銜接問題難點的調查分析;中小學教師合力剖析七年級學生數學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剖析中小學轉換階段學生思維發展、心理變化和數學認知過程三個方面的規律,探索和優化小學生和初中生的數學學習方法;從數學教學內容上研究小學階段與初中階段知識的銜接;從小學和初中教法上的差異出發研究做好數學教育教學的銜接工作;在既從小學角度也從初中角度雙向解決兩學段數學教學的銜接過程中,創新人才培育模式的研究;中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有效銜接的管理對策。
4 研究成果
通過研究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并行之有效的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措施,提升數學教師素質,提高學生學習數學效率,使大部分七年級學生能順利通過數學學習過渡期,數學成績有所提高,兩極分化現象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研究成果可以以調查報告、教學案例、論文集等形式體現。
九年一貫制學校由于初中生源主要來源于本校小學畢業生,所以開展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研究,加強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對提高課堂效益,對學生的發展、教師的發展都非常有益,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由于一貫制學校方便進行案例式分析、個例跟蹤,所以也具備操作的現實條件。研究從數學學科入手,切入點小,操作面也更強。學校可以通過深入的研究,創新本校小學和初中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與模式。
參考文獻:
[1]藍錦江.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的探討[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5):78-79.
[2]李琴.淺談中小學數學銜接問題[J].新西部,2011,(15):250.
[3]黃訓志.談怎樣解決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J].科學信息,2010,(13):674.
[4]袁巧玲.淺談小學、初中數學知識的銜接[J].新課程研究,2010,(5):98-99.
[5]謝清芳.有關七年級數學教學的銜接與教法探討[J].科技信息,2009,(23):685.
[6]吳俐俐.中小學銜接的調查分析與對策探議――以數學教學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3):193-195.
[7]李曉龍.如何實現從小學到初中數學學習的轉變[J].教育教學論壇,2009,(1):76-77.
篇10
一、創設分析問題情境,喚醒學生問題判斷意識
創設適合分析的情境是一個提升學生判斷能力的有效方法,對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提高也有輔助作用.在高度發展的信息時代下,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媒體,與數學教學進行有機整合,使數學教學擺脫了難懂的印象,而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從而促進數學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擺脫呆板的教學呈現方式.同時,又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為學生創造生動、情境式的學習環境.不僅如此,創設問題情境的優點還在于,學生能夠從中發現更多的數學與生活上的聯系,從而意識到數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巨大意義,深刻地體會到數學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所做出的貢獻,從心底下定學好數學的決心.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加法與減法”這一內容時,就創設了這樣情境:甲隊和乙隊舉行足球友誼賽,現在甲、乙兩個足球隊進行比賽.甲隊在上半場以1∶0領先乙隊,在下半場以1∶3輸了乙隊2球,下半場結束后,甲隊和乙隊總比分為2∶3,乙隊獲勝.這時,若規定贏球的球數為“正”,輸球的球數為“負”,那么,甲隊贏了多少球?輸了多少球?乙隊贏了多少球,輸了多少球?多媒體技術創設了“正數”與“負數”的情境,引發了對問題的判斷.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自然能感覺到其中的新鮮元素,燃起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
二、激發主體思考意識,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分析
現代教育理念主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切身需求,重新評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自己能夠意識到,并且發揮出自己的主體作用,進行深入的思考,使學習過程富有自己的特色,做到主動、自由地學習自己需要學的知識.例如,在講授“一元二次方程”時,須得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進行該知識點的頭腦風暴.在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的導出部分,教師安排學生計算幾個一元二次方程,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看他們是否能發現兩根的和與兩根的積與一元二次方程有無關系,是什么關系?接著讓他們小組討論,驗證自己的猜想,讓他們大膽激發自己的思維.剩下的就是,各個小組進行總結,將自己的討論結果達成共識,即方程兩個根相加的結果就是一次項系數除以二次項系數的相反數,而兩個根相乘的結果就是常數項除以二次項系數.在這過程中,學生會集中注意力,充分地參與到良好的數學課堂中,減少了“開小差”的概率,在老師的協助下做學習真正的主人.
三、運用已知解釋未知,調動學生內在的思維能力
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單是學生是否能完整接收課堂訊息.也就是說素質教育立足于“發展人”來培養學生,實行的是精英教育.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調動對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展自身特點和個性,不再壓抑自己,提高和改善學生的整體數學素質,培養創新精神也是其落腳點.總之,初中數學新教材的使用,能讓學生擺脫書呆子的厄運,而注重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能靈活地看待數學問題,在面對未知問題時,不迷惘,而能運用已知的知識去看待并且解釋未知的事物.例如,在學習“等邊三角形”時,以前學過的等腰三角形的知識和軸對稱的相關內容就可以發揮作用.因為等邊三角形是屬于等腰三角形的,是一種具有特殊屬性的等腰三角形,而且等邊三角形同時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特點.除此之外,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都具有對稱性.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結合這三方知識點,并且教會學生在遇到難題時能夠結合這三個方面的知識點去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全面、多角度地考慮問題的思維,拓寬自己的思路,構建出知識點之間的框架結構.正確掌握高效的數學學習方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運用邏輯思維,訓練學生的概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