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電工的基礎知識范文

時間:2023-12-01 17:32: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弱電工的基礎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弱電工的基礎知識

篇1

1、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工業與電氣工程有關的運動控制、工業過程控制、電氣工程、電力電子技術、檢測與自動化儀表、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等領域從事工程設計、系統分析、系統運行研制開發、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電工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控制、計算機技術、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技術等方面較寬廣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受到電工電子、信息控制及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基本訓練,以及電氣工程及自動化領域的專業訓練,具有解決電氣工程技術與控制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

3、強電為主、強弱電結合、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軟件與硬件相結合、元件與系統相結合。所培養的學生系統觀念強,基礎知識寬厚,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面臨的發展機遇我國電力工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現今無論是發電裝機總量還是年發電量在世界上均居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但人均裝機量與人均年發電量都遠遠落后,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電力工業的“十一五”發展規劃提出了特高壓的發展戰略,并且提出構建智能型堅強電網的概念與目標,為電力工業、電氣設備制造業及相關的機械、材料工業提供了無限的發展潛力。[3]河南省在第十一個五年發展規劃中指出:“加強電網建設,增強電力輸送能力。加快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城網的自動化水平”與“重點發展高壓超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電站輔機以及中高端電工專用設備,風能、低溫余熱發電設備”。現如今,發展循環、低碳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電力工業必將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事實表明,高質量的電能供應是中國社會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也是河南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需要有大量合格的電氣工程師,而這正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根本使命與發展前景。因此,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專業緊密跟蹤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規劃,結合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及時調整專業的辦學方向,力爭辦出專業特色,培養出更多的電氣工程技術專門人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現狀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是一所按二本招生的普通本科院校,是面向地方經濟和航空工業生產第一線,培養輸出復合型應用人才的重要基地。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于2001年籌建,根據電力工業發展現狀與區域經濟特點,提出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并且結合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工科發展的水平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師資力量,編制了偏于電機電器及其控制的課程體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經過數年的建設,并且與21世紀電力工業的迅猛發展相適應,于2008年對原有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進行了細分,新設置了自動化專業,并且該專業在師資方面也有了較大的進步,這些都促進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強電本色的回歸,推動了對相應課程體系及專業定位的思考。雖然近幾年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專業基礎與兄弟院校相比還很薄弱,實驗條件與師資力量還很有限,仍然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總體仍處于較低水平。因此,目前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仍需且必須定位于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學生畢業以后可以到電廠、電力設計單位、電氣制造企業及各工礦企業從事與電氣相關的設計、運行、管理等工作。

應用型人才的特點與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點是學科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強,除了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外,還具有良好的工程素養,具備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以后主要在生產第一線從事運行與管理等工作。應用型人才首先是一種創新人才,具有把理論知識和技術轉化為實踐生產力的創新能力;其次也是一種復合型人才,因為應用型人才的工作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根本,而要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往往不能僅靠一種專業知識,實踐的創新多出現在學科邊緣或者各學科的交叉處,因此應用型人才也是一種復合型創新人才。[4]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是簡單地增減幾門課就能做到的,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是培養合格應用型人才的基礎。如何建立以強電課程為主,滲透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課程體系,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透徹理解相關的課程及經受實踐的檢驗。

課程體系的建設

在電氣專業新課程體系的設置上著重突出“以強電為主,弱電為輔,強弱電、軟硬件、電氣控制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專業特色,主要依據四個基本原則:一是突出強電特色,并且結合電力發展前景與現有師資力量,設置了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與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兩個專業方向的課程模塊;二是緊密結合自動化技術在電氣工程領域的應用,保持電子與計算機技術相關課程教學四年不斷線;三是強化本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保持實踐教學環節四年不斷線;四是激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結合學生就業需要,注重課程安排的科學性與系統性。新課程體系的主要特點是適應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原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細分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與自動化專業的發展需要,突出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強電特色,根據“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應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而設置。

1.課程體系的改革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原電氣專業結合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與自動化兩個專業的內容,專業的特點為“強弱結合、適當偏弱”;新電氣專業的特點轉變為“強弱結合、強電為主”,專業課程的口徑相對變窄。新電氣專業的課程設置不再是電氣專業與自動化專業的區分,而是電氣專業內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與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兩個方向的設立。由此考慮把原來的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跨專業選修課—實踐環節的課程體系改為更符合新電氣專業特點的一級學科基礎課—二級學科選修課—跨二級學科選修課—跨專業選修課—實踐環節的課程體系,如表1所示。新的課程體系保證了學生的理論教學在滿足基本學分的前提下,能夠小于2500學時,同時優化了課程內容,擴大了選修課程范圍,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激勵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課程內容的優化新的課程體系在強電專業“寬口徑”的前提下,突出“厚基礎”的要求,公共基礎課與學科基礎課的學時比例達到總學時的74%。在實現了同一專業的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完全打通,專業主干課程也基本相同,而專業方向的不同只體現在專業課程中的非主干課程及實踐環節的要求的基礎上,[1]新課程體系既實現了對學生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知識的培養,又強化了對學生對本專業基礎知識的要求,同時還突出了不同的專業方向特色。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上更加突出強電特色,突出計算機技術與弱電控制技術在本專業領域內的運用。按照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與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兩個專業方向,設置了兩個特色顯著的課程模塊作為任選的必修環節。另外,按照“拓寬”與“加深”的原則,開設總數達到19門的二級學科選修課,學生可以選修其中的5~7門。按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設置了跨專業選修課與全校公共選修課,要求學生在人文社科、經濟管理等方面修習約6門課程。

3.授課時序的調整按照先基礎后專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保持計算機教學、英語教學不斷線,科學分配各門課程的授課時間與學時。(1)保持計算機教學不斷線。計算機課程按照教學次序包括:“計算機應用基礎”、“C++語言”、“機械制圖CAD技術”、“軟件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工業組態技術”、“電力系統的MATLAB/SIMULINK仿真與應用”、“單片機原理”、“交直流調速系統與MATLAB仿真”、“EDA技術”、“可視化程序”、“計算機網絡”、“畢業設計”。(2)保持英語教學不斷線。建議取消“專業英語”課程,增開雙語課程教學。用英語(或雙語)教學的相關課程包括:“大學英語”、“電路”、“軟件技術基礎”、“自動控制原理”、“EDA技術”、“計算機網絡”、“畢業設計”。(3)科學分配各學期的課時量。如第一、第二學年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可以適當增加基礎課與專業課的課時量;第四學年學生因社會實踐、找工作、考研等,學習效果下降,此時可以突出計算機與實踐教學環節,利用課程的強實用性平抑學生的浮躁心態,最大限度保證學習效果。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高等院校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必備環節,是提高人才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要素。各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培養的人才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實踐教學水平的高低,包括實驗條件的完善、實驗內容的設計及實驗教師的素質。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電氣專業的實踐環節主要由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與畢業設計等組成,組成了一個比較系統、由線到面、由基礎到綜合,分層次、全方位的內容體系。[5]

1.課程實驗與課程設計課程實驗包括電工電路、電子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C++語言、單片機原理、電氣PLC原理等。課程設計是工科專業實踐教育的重要一環,是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信息檢索、相互合作,初步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徑。課程設計實踐環節主要由核心專業課程與部分實用性強的專業課程如“電機設計”、“電力系統分析”、“單片機原理”、發電廠電氣部分等的課程設計構成。

2.實習基地實習基地由校內與校外兩部分組成。校內實習基地主要由校辦工廠組成,完成金工實習、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基礎性專業訓練;校外實習基地主要包括陜西航空電氣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制造廠、貴州飛機制造廠等,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主要接受現代化企業的生產教育,培養工程實踐能力。

3.畢業設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設計的課題多來自于工程實踐。題目通常由導師自行擬定,或者來自于導師科研項目的某一模塊,或者來自于導師熟悉的專業領域,與工程實際結合緊密。針對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如題目陳舊、知識面過窄、實驗條件較差、學生支差應付、成果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現階段可積極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管理。對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中期抽查考核,組織討論,詢問學生等;對學生加強考勤,不定期考查,組織中期檢查與預答辯等。二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學科知識范圍內自由選題,激勵他們選擇來自于生活實踐、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三是創造條件允許學生到實習或工作單位做設計,聘請企業中有高級職稱的人員參與畢業設計的指導工作。除了以上基本的專業實踐環節之外,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電子設計”等全國大賽,鼓勵學生進行科技創新制作,建設專業的開放型實驗室,積極探索有助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的教育教學模式。

結束語

篇3

關鍵詞:建筑機電;施工技術;質量管理;工程技術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chedule management and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o on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work we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promote buil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evelop smoothly.

Keywords: building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manage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建筑機電工程技術是建筑安裝工程的關鍵環節,其綜合性、技術性價值在建筑工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通常建筑工程的整個過程都會貫穿著建筑機電施工工程,其中在建筑基礎結構結束后的施工過程中,建筑機電安裝體現的更為明顯,所以建筑機電安裝是建筑工程的關鍵組成部分。一般建筑機電工程主要包括制冷機組、消防、給排水、弱電工程及電氣工程等方面[2],另外其工作環節多,調試、試車多工期緊等特征也決定了其在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性和重要性 。

1、建筑機電安裝工程施工技術

1.1 施工要點分析

第一,施工之前準備階段的施工要點。一般建筑機電施工主要是在建筑基礎結構完工之后開始的,因此其施工質量對整個施工工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常在電氣工程施工之前,都需要做好有關工程材料及設備、勞動力、場地及施工器械、施工圖紙等方面的準備[3],以保證施工過程的完備性、安全性及系統性。

第二,建筑施工前期階段的施工要點。通常在建筑施工前期,機電安裝的施工需要有專業的土建人員進行配合,并對有關孔洞、預埋線管等方面的預留預埋前期工作的聯系與協商確定。一般在土建結構底板安裝的過程中,就需要有相對應的預留預埋工作,比如電線、電纜線槽及線管等的預埋和剪力墻及橋架穿越樓板等的預埋留洞工作,動力、監控及照明系統的電氣管線預埋和防雷接地等的焊接。

第三,機電設備的施工階段的施工要點,實體質量的好壞主要是在此階段來決定的。因此應當注意不同回路其導線不能在同一個管線內,穿線時不能硬拉,管口不能有毛刺,避免破壞導線保護層,不同電壓需分別進行登記等細節。

1.2 施工技術分析

機電施工中關于施工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注意事項。

第一,關于機電設備的有效安裝問題。通常機電設備的安裝主要分為整體安裝與分組安裝,任何一種安裝都需要在施工之前進行開箱對設備進行檢查,包括對數目的清點和對型號的核對等內容。關于具體的安裝過程表現為:首先將機械設備進行定位,校水平之后放線,并對設備進行初步的測試與檢驗;設備就位后,需要對設備精度進行調整并固定;在施工過程結束之后,就需要根據設備的生產廠家所表明的正確的步驟對設備進行調試及試車,先進行空車試驗,正常運轉后方能進行帶負荷(滿車)運行,在運轉中要詳細記錄各種參數,以確定機電設備是否達到設計要求和基本性能。

第二,關于母線的安裝問題。一般情況下,在插接母線運到施工現場之后,需要首先將其放在室內比較通風且干燥的環境中,這樣做可以有效防止母線因受潮而損壞,同時需要對密集型的插接母線進行絕緣方面的測試、排查;其次,埋人地下的電線管路不宜穿過設備基礎,當必須穿過時,應采取保護措施。敷設于多塵和潮濕場所的電線管路、管口管子都應做好密封處理。最后在確定目前正確連接之后,應保證開關在連接中不能有其他的額外負荷,而且連接部位需密封以免有漏電現象。

三,關于弱電系統安裝的問題。現代化的建筑中通常都會有多個弱電功能系統,比如電視電話系統、報警系統、停車管理系統及監控系統等,這些弱電系統的安裝工作一般包括安裝之前對設備的有效檢查、測試。安裝組合及各個系統的調試等。一般各個系統都包括中央主機,因此在主機房及裝飾工程完成之后需要對中央主機進行安裝。通常各個系統施工工期比較短,設備費用也比較昂貴,因此其他的設備安裝應在后期進行,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壞。

2、施工進度管理分析

對建筑機電安裝工程施工進度的管理,需要進一步細化,將其工作分為一個個小的子部分,并將其進一步分配到每天的工作中來。建筑機電安裝進度管理主要通過工程施工的進度表及平時的檢查分析進行管理與規劃,其進度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管理過程,需要土建工程、裝修工程和其他工程進行及時的溝通。一般其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階段:施工安裝設計、管線的預埋、設備的安裝調試及驗收和業主的接收等幾部分。

3、施工質量管理探析

建筑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加強對建筑機電安裝工程質量控制與管理,具體說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需要在施工前對圖紙的設計進行有效分析,消化、領會設計意圖及進行必要的圖紙會審。包括圖紙設計的合理性、標準性等特點,保證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能夠完全理解圖紙的內容,同時在施工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發現問題并及時通知設計院完善圖紙的不足。

其次是對機電安裝設備的質量檢查與控制,機電設備安裝是建筑機電安裝過程中的關鍵影響因素,是使用功能好壞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對施工過程中需要的各項材料設備進行質量鑒定,有的材料需要復試報告。杜絕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材料或設備進入施工場地。

再次是對施工過程進行嚴格把關,包括施工者嚴格按照圖紙內容進行施工,注意施工的規范性,不能任意改變施工操作范圍,另外還需要對施工過程進行系統的質量檢查和等級,上 道工序不合格不能進入下道工序施工。及時發現不合標準的工程并及時制止。

4、總結

在建筑機電工程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高技術、專業性、綜合性的專業知識,因此這就要求在實際的工作實踐中,施工人員及技術指導人員要不斷充實,學習有關機電方面的基礎知識、與時俱進,從而更好的進行質量控制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不斷提高整個建筑工程機電安裝的管理與運作水平,促進機電施工質量管理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保蘭.淺談建筑機電安裝施工質量的控制[J].價值工程,2010,29(33):49-49.

篇4

關鍵詞:建筑電氣類;課程改革;教學模式

建筑電氣類課程傳統教學方法已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需要對建筑電氣類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改革,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一、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作為第一所開辦建筑電氣與智能化本科專業的高校,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人才培養、教學團隊、課程體系、精品課程的建設等教學研究。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是一個依托在土木工程學科下,以建筑物為載體,對電能的生產、傳輸、轉換、控制、分配和對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利用的專業。而建筑電氣類課程是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

二、教與學關系分析

我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從工程教育角度出發,基于厚基礎模式下的寬口徑、應用型本科教育。同時還要避免只求實用,忽視學理的現象。本科教學需建立在實力深厚的基礎上的寬口徑理念,倡導通才教育理念和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學生畢業之后可從事研究、應用、教育等;使學生具有深厚的基礎,以便后來轉向各種實用學科也能適應任務需求。

三、建立“理論與工程應用并重”的教學模式

在分析人才培養目標及教與學關系的基礎上,建立強、弱電結合的課程鏈和課程教學團隊。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對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專業發展特色至關重要。我校課程組集中優勢力量,整合教育資源,通過三年建設,使核心課程達到精品課程的建設目標。教學的出發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需要實現“四個轉變”:①課堂教學的轉變:從傳統填鴨式灌輸教學轉變為探索性教學;②實驗教學的轉變:從驗證演示性實驗轉變為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③考試環節的轉變:從知識考核轉變為能力考核;④畢業設計的轉變:從模擬仿真訓練轉變為工程實踐。教師采用項目教學法、探究法、案例法、研討法等,以“實際工程項目”為教學內容的中心載體,遵循先基本知識、后高級應用、再綜合設計的順序,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深刻性、實踐性。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充分地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一)建立建筑電氣核心課程群

我校屬于建筑類院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今后將進入建筑設計行業,所以,建筑電氣核心課程群的建設尤為重要。我院通過多年的品牌特色專業建設,構建了強電以供配電工程課程為核心、弱電以建筑弱電系統課程為核心的建筑電氣核心課程群,以強電與弱電相互結合的兩大類課程,聯合進行課程群建設,最后由建筑電氣系統設計課程構建建筑電氣系統化的思想,構建“強弱結合”的建筑電氣課程鏈,突出了課程特色,有利于知識的融會貫通。

(二)推進“實際工程”的項目化改革

以“實際工程項目”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體現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如在建筑弱電系統課程的教學中,講課重心從“授”轉變為“導”,包括引導、指導、誘導、教導等,使學生由被動的思維方式向積極主動的思維方式轉變。首先緊扣課程大綱重點內容,精心設計教學單元的項目主題。理論教學圍繞著完成項目來組織知識內容,主題的設計要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其知識的應用能力。其次,將相應所需理論進行分解,逐一講解,教師提供分析的思路及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學生依據課堂教學內容去選擇類似項目,選擇實際工程地作為學生實踐教學地點,讓學生觀察設備的安裝位置,結合實際完成設計大作業,自主完成對問題的分析和解答。最后,教師進行講評和總結,糾正問題。課題組在視頻監控系統設計、防盜探測系統設計和安防自動報警系統聯動設計、有線電視系統設計等環節做了嘗試。綜上所述,“實際工程項目”使整個教學內容遵循著“基本知識—高級應用—綜合設計”的教學線索,讓學生親身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鄭也夫.吾國教育病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9.

[2]喬希•維茨金.學習的藝術[M].蘇鴻雁,謝京秀,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1.

[3]蔣慧靈.消防工程專業電氣防火課程群的設置與改革[J].武警學院學報,2012:9.

篇5

 

一、微課的概念和特點

 

“微課”的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 Penrose提出的。2013年教育部舉辦的全國高校微課比賽,反響非常熱烈。

 

“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

 

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具體表現為:

 

1.教學時間較短:“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于傳統的45分鐘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

 

2.教學內容較少: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于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3.資源容量較小:。微課集中某一知識點和技能點,教學主題聚集,教學目標明確,課程資源量小,適合網絡學習和移動學習。

 

4. 使用廣泛。微課應用面廣,適合不同對象,教學效果顯著。

 

利用微課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實現了教學的大跨越,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電工電子技術教學的現狀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在相關專業普遍開設。本課程的特點是信息量大,知識面寬,涉及包括電工基礎、模擬應用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等電類課程;包含強電、弱電的各個學科及其應用的基礎知識。但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加上內容抽象,學員普遍感到難學,教員也感到難教,和其他課程相比往往有“出力不討好”的感覺。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仍然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采用的是“灌”、“輸”,學生通過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方式接受現有的知識,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無學習興趣可言,因而也就談不上對學員進行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更談不上對學員進行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傳統教學模式依附于知識體系的課堂講授,高職學員本來就基礎理論知識差,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高職生感興趣的是動手實踐,這也是高職教學的特點。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還是停留在定理定律驗證、簡單電路、元件的測試等簡單實踐,缺少新器件、新技術的引入,或者是教員直接把整個實踐過程詳詳細細寫好,給學員講解得清清楚楚,讓學員依葫蘆畫瓢,按教員講的一步步去做;有的甚至先把線路連接好,只讓學員看,不讓學員動手。導致學員在實踐教學中難以有動手操作的機會,獨立操作自由度幾乎為零,導致學員的專業動手能力極差,根本不能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難以培養學員的自主創新能力。

 

三、微課在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為了解決目前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改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技能型的人才,將微課融入現代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改革中,是一種創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可以將微課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前預習。根據學員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制作好微課,可以讓學員在課下先看此微課,為新課做好準備。例如:“可控硅”這節內容,將事先制作好的可控硅引腳判別與可控硅導通性能測試的微課視頻,讓學員在課前先觀看視頻,對可控硅這個元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幫助學員更快的理解與掌握這部分內容。

 

2.新課導入。教員根據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吸引學員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制作微課。在開始上課后先讓學員看此視頻。例如:“多諧振蕩器”這部分內容,就可以通過播放報警器視頻,然后再引出報警器電路實際就是多諧振蕩器的形式吸引學員的注意力,提高學員學習的興趣。

 

3.知識理解。教員對本節重難點做點撥,典型例題引導學員探究規律。在學員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視頻。例如:“二極管”這部分知識操作性強,教學中多借助實驗來輔助教學。我根據以往教學的經驗,利用課件和視頻相結合的形式制成了教學案例,效果不錯。將二極管單向導電性的實驗錄制成微課,教員可以直接通過微課作為該知識點的講解呈現給學員,學員課外也可以通過看微課視頻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4.課堂輔助教學。微課的講解內容時間較短,但是內容質量卻是濃縮的精華。教員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微課輔助教學,將課堂中不易理解或者無法呈現的內容通過微課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不僅便于學員對知識點的更好把握,也可以適當調節課堂氣氛,集中學員的課堂注意力。在課堂的授課過程,教員可以自己根據課程安排控制微課的播放進度,進行適宜的知識講解,幫助學員理解記憶,并且可以依據教材與自己的理解對微課視頻進行修改,使之更符合課堂講解的步驟。通過微課的輔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員與學員之間的學習交流,也帶動了教員的積極性,增加學員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質量。

 

四、微課應用的注意事項

 

1.要注重導入環節。微課時間短,不允許在導入環節花費過多時間,但不管采用哪種方法,都要與課堂教學緊密關聯,并力求做到新穎獨到、引人注目。

 

2.要重視講授線索。盡管所有的課都要求講授線索清晰醒目,但在微課的講授中,更要求盡可能的只有一條線索。在這一條線索上突出重點內容,顯露出來的是內容的主干。

 

3.收尾要快捷。一節課的小結石必不可少的,它是內容要點的歸納、指出和強調,目的是使得講授內容進一步突出,好的總結往往給一節優質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結語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為教學模式改革和學習方法提供了新的途徑。實踐證明,在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提高了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員學習的興趣,并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隨著微課資源的建設和發展,微課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并廣泛應用。

篇6

【關鍵詞】電氣信息 電子信息工程 專業調整 培養方案

1 課題背景

電氣信息類覆蓋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訊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眾多主干學科[1],其專業特點是強電與弱電結合、軟件與硬件結合、電子技術與電工技術結合、元件與系統相結合[2,3]。電氣信息學科作為我校電氣工程學院教學改革的重點學科,其改革思路為,面向電力系統智能化變電站、直流輸電及綠色能源等專業領域,按弱電向強電滲透、強弱電兼顧、注重信息技術等原則來制定新的專業發展規劃。新專業的設立和發展,首先要定位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如何從高等教育的整體形勢、電力系統行業發展特點和人才需求等方面出發,明確專業定位,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發展規劃至關重要。本論文以電氣信息學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調整與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為課題研究的主線,重新設置該專業的教學計劃,優化其課程體系,以使學生加強專業基礎理論、拓寬知識面、培養創新意識,使之具有較強的適應電力行業發展和更新知識的能力。

2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現有專業設置及培養方案的分析

2.1現有專業設置情況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成立于2003年,該專業面向電子信息工程領域,側重于培養與電力系統自動化相關的電子技術和信息系統的基礎知識,畢業生能夠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熟悉電子電路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并以信息的獲取、編碼、傳輸、存儲與處理為專業方向,具備分析和設計電子設備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能夠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制造、應用、開發管理和教學工作。

從專業發展方向和課程設置來看,該專業課程是以信號獲取的工具、手段和處理的方法以及整個系統的硬件電路設計和軟件編程為主線設置的,是以寬口徑人才培養模式為導向,并有意識地與電力系統方向接軌。

2.2現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分析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一個電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較寬口徑專業,并加強了電力系統自動化方面的知識,主要學習信號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電子與信息工程實踐的基本訓練,具備設計、開發、應用集成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目前專業方向雖然考慮到要向電力系統靠攏,但仍未找到具體的發展方向,采用的仍是寬口徑方式。通過集中、收集、分析和評價現有培養方案的實施效果,總結其所存在的問題有:1)理論課程銜接有問題,理論課程無實驗環節驗證,學生難以理解課程內容;2)實驗課時安排不當,綜合設計型實驗數量少,學生的動手能力未得到足夠訓練;3)課程設計中電力系統的應用范例少,經費不足,內容簡單,未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4)畢業設計中的小課題設計研究范圍過于狹窄,缺乏針對性和整體考慮,電力系統應用方面的課題少。

3 專業新人才培養方案的建立

3.1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總體設想

為了及時把握新能源發電領域所提供的機遇,制定符合我校人才培養特色的新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結合該專業的特點和我院電氣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成功經驗,以“重基礎、強能力、重實踐、突特色”為原則,合理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定位及特點。新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能夠在電子信息領域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集成、制造、開發、技術支持等工作。同時,將專業發展方向調整為綠色能源領域,該領域是我國電力系統重點發展方向,也符合我校辦學特點和發展方向。制定和落實符合新專業發展方向的人才培養規劃,不僅可以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同時也可以占據行業發展的有利位置。

3.2 新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

為構建適應新專業發展方向的人才培養方案,針對現有專業設置所存在的問題,將工作重點放在主干課程和實踐環節,對部分課程進行增減,確定實踐環節的任務和內容。具體的修改體現在:1)大幅修改了課程體系;2)注重實踐環節對專業方向的針對性,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均以電力系統應用為主要設計內容。

總之,在新培養方案的模式下,教學思想和課程設置主要側重于培養電氣工程領域中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4 結論

本論文針對電氣信息學科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專業調整,提出了面向綠色能源的新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了對特定專業方向的針對性。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與推廣,將有助于我院在培養大學生的過程中,明確發展方向,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及課程體系,與國內電力行業的發展趨勢相適應,從而培養出技術合格、專業特色較強的21世紀高科技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天正,李煒,段曉燕等. 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S2):134-137.

篇7

論文關鍵詞:卓越工程師教育;專業知識要素;多方向定向培養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工程需要一大批能綜合應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懂經濟、會管理,兼備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然而長期以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現象比較嚴重。首當其沖的問題是:許多本科生畢業時仍很缺乏必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不能較快適應企業的上崗要求,有的甚至長期沒法適應企業崗位要求而另尋出路。而持續的問題就是科技工程領域缺乏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針對這種現象,國家教育部在2010年度啟動了工科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浙江科技學院電氣學院(以下簡稱“我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成為教育部首批試點專業。根據教育部的人才培養改革思路和企業界對人才的要求,圍繞“卓越工程師”的要素構成,工科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發生很大變化。同時相應的培養模式和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也必然隨之而變。目前各校“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基本上都是借鑒“CDIO”教學理念,結合本校教學目標定位來制定相應的“卓越工程師”知識、能力和素質教學培養大綱。其目的都是希望讓學生通過高校的培養階段,初步具備一名工程師所應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較快地適應工程師崗位要求,為將來成為“卓越工程師”打下良好基礎。CDIO培養大綱將工程畢業生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及工程系統能力四個方面。那么作為培養工程師的搖籃——大學,為了培養學生能成為將來的“卓越工程師”,在工程基礎知識即專業知識教育方面應考慮哪些因素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就這個問題,探討了“電氣現場工程師”專業知識要素及其培養方式,其對應的教學環節也已在我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教學培養計劃中得以體現。

一、“卓越電氣工程師”的專業知識需適應地方相關產業對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國存在著兩類地方高校,一類是脫胎于中央部委的部屬院校,這些學校往往有著較強的行業背景(教育部直屬院校除外),比如湖南工程學院原隸屬機械工業部,其中電氣專業培養的學生面向機電行業,但主要服務于電機制造產業。這些學校由于辦學的歷史經歷,一些專業培養的學生為某一特定產業服務的痕跡仍然很深。而另一些是新興的地方高校,這些學校一般不具有行業背景,即使一個專業培養的學生也會在多類產業領域工作。我校就屬于這類地方院校,電氣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是為浙江和華東地區經濟發展服務。但是本地區電氣行業的特點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多、電氣產品和產業類別多。例如有電機與控制產品制造產業、電源及電力電子產品制造產業、電器制造產業、電力系統設備制造產業等。這種很具特色的電氣產業結構,決定了地方對技術人才知識需求多樣化的特點。作為地方高校來說,培養的人才主要是為本地區經濟建設服務,因此應把握地方工業發展的脈搏。根據浙江省的電氣行業的特點,在制定教學培養計劃中,專業知識教學體系的構建就不能僅偏重于某個特定制造行業。否則,學生畢業后就業適應面就窄,也就有可能學而無用。但是電氣學科是一個大學科,制造產業涉及的知識,即使是工程基礎的知識,其范圍也很廣,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根本不可能覆蓋。因此,按多個方向設置專業知識模塊來構建知識培養體系是比較好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在高年級階段讓學生選擇其中某一方向的知識模塊學習,并引導學生分流選擇,使幾個模塊都有學生選擇。可以說這是一種多方向的定向培養模式。這樣可以使培養的畢業生能基本覆蓋本地區電氣行業的各種產業,滿足電氣行業不同制造業對未來“工程師”的需求。以本校電氣專業制定的“卓越工程師”教學計劃為例,專業課程體系是由三個專業方向模塊和一個輔助跨學科模塊構成:電機與控制技術類、可再生能源與電能變換技術類、供配電與高低壓電器技術類及電子與計算機網絡通訊類。前三個模塊屬于強電模塊,后一個模塊屬弱電模塊。這些模塊包含的知識基本覆蓋了本地區電氣行業所需的工程基礎知識。當然對學有余力的學生也允許其多選一個模塊或相應的模塊課程學習。需要說明的是,是否要按方向構建知識培養體系,應根據地方高校所在地區行業特點而定。如果本地區的電氣行業沒有多類別的產業,這樣做反而可能使學生失去了學以致用的機會。

二、“卓越電氣工程師”應掌握比較完整的工程基礎知識體系

專業知識是指從事某一專業工作所必須具備的知識,一般具有較為系統的內容體系和知識范圍,掌握專業知識是培養專業技能的基礎。但許多高校學者長期以來都強調人才培養要寬口徑,厚基礎。所謂寬口徑一般指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要學習掌握多學科的知識,包括其他跨學科的工程技術知識,并認為這樣培養的大學生適應性更強。因此,大學里往往給學生開設了許多跨學科的課程,學生學習的知識雜而多,但恰恰本專業的直接面向工程實際的課程卻不開設。例如本校電氣專業以前實施的教學計劃中,就沒有“電工材料”、“電磁兼容技術”、“電力保護及電力設備”等工程技術性課程,學生畢業后根本沒有這類知識概念。有些人認為,培養應用型專一人才好像是專科學校的任務,本科院校就是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萬金油人才。然而,這種思想和做法已不符合當今社會對本科畢業生人才要求。首先,拿本地區而言,電氣行業中多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在這樣的企業中許多沒有崗前培訓機構和培訓計劃,也沒有師傅帶徒弟的見習制度。這些企業希望畢業生一進企業就能很快上手,這就要求畢業生首先要具有比較完整的專業基礎知識。但按照培養寬口徑,厚基礎人才的做法多年實踐下來,發現企業并不十分看好所謂的“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因為這些“人才”到了一個企業后需要花較多時間熟悉企業產品的知識,這往往會使企業感到“等不及”。如果“人才”的自我學習能力也欠缺,較長時間不能適應,那更不會受企業青睞。因而這種情況迫使企業更傾向于吸收工作多年的、有經驗的人才。顯然,按多方向定向培養的思路,建立比較完整的、方向性的工程技術知識教學體系,才能使學生掌握某個產品行業比較完整的工程基礎知識,以適應企業和社會的現實需求。例如為電源和新能源技術制造業培養人才,就需要進行電工材料及電工工藝學、新能源和電能變換技術、電磁兼容技術等配套知識的教學,讓今后從事該行業工作的學生具備有該行業產品的知識背景,從而能達到企業“上手快”要求。目前我校電氣專業新的“卓越工程師”教學計劃就設置了方向模塊內知識聯系密切的課程。

當然筆者并不是否認跨學科“通識”課程設置的必要性,而是強調大學課程的設置應注意面向工程實際。就企業對工程技術人才需求而言,一位通曉該領域工程技術知識的畢業生遠比什么都知道點,但都是只知點皮毛的所謂“通才”畢業生要強得多。實際上,深知某方向專業知識的專才也完全可以成為“通才”,這只要他具備有較強的再學習意識和能力就可。

三、“卓越電氣工程師”應具有扎實專業理論基礎和一定的工程應用知識

工程是人類應用科學理論和技本手段,改造世界、創造財富的實踐過程。工程師自然是從事這個實踐過程的人。為培養未來的卓越工程師,自然要求學生在高校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這應該沒有異議。在精英教育年代,本科院校的教育確實也比較偏重于理論教學。在現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尤其在社會上普遍認為大學生缺乏動手實踐能力的觀念刺激下,使許多學校都意識到需要強加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于是紛紛增加實踐教學學時,削減理論教學課時。整體來說,高校的教學改革是必要的,但筆者認為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改革應該重視兩者兼顧,并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應保證學生有必要的、相對完整的基礎理論學習經歷,知識點的增刪要結合工程應用知識來考慮

比如“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可以刪去一些過時的、已不再有應用價值的電路知識內容。但有些理論知識,即使相對比較深奧,但因為廣泛運用,就不能輕易削減。比如,本校電氣專業“電路原理”課程中的“傅立葉變換”知識曾不做要求。但“傅立葉變換”知識在現代信號分析、電力系統諧波消除等信息與電氣技術中廣泛運用,可是學生畢業后居然對該理論一無所知。有些事例也說明不能太忽視理論知識的培養:許多畢業生在用人單位面試中竟被簡單的理論知識問題問倒,從而失去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的機會;有些學生在工作后需要用到有關專業理論知識時,因為基礎不扎實無法運用而后悔當初沒學好理論。大學是專業知識的啟蒙和學習階段,是系統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最佳環境。大學應夯實學生的專業理論基礎,為之將來成為“卓越工程師”增強理論知識方面的后勁。因此學校在重視學生能力、人文素質的培養同時,也不能弱化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實際上理論知識掌握得好,就可能運用得好,這也是一種能力體現。

2.重視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并不是一定要靠增加理論課時,通過課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來實現

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一些基本的工程應用知識,參與更多的實踐教學環節,從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實際上,現在高校教學突出的問題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嚴重脫節。特別在實踐環節中,啟發及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認識、理解及運用方面的意識和做法還不夠到位。這導致了學生即使經歷了理論學習和實踐環節,最后還是對所學的專業理論懵懵懂懂,許多理論問題還是不懂。針對這一問題,在我校電氣專業制定的“卓越工程師”教學計劃中,就確定有一年的企業實習、學習階段。確保讓學生通過這一年的學習階段,在企業學習和掌握一定的工程應用知識,經歷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磨合過程。同時和企業工程師一起,共同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考核,以觀察學生理論掌握程度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另外在學校課堂的理論教學過程中,也將同步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使理論教學的效果更好,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同時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自我學習和思考的習慣。

篇8

關鍵詞:維修電工;醫院管理;儀表;醫療;應用

維修電工,在日常工作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職業。目前,只要有電的場所,就會需要配備電工職位的人員。例如,在商場、酒店、飯店、旅游地區等,都會有更專業的電工隨時就位。在此條件下,所形成的維修電工,能夠對專業的電子裝備、工廠用電、家用電器等進行維修,就業范圍十分廣闊。特別是涉及到工作范圍十分廣泛,比如,電力的組裝、調試、故障檢測,控制裝置等方面,都需要維修電工來操作。雖然,維修電工行業年收入較高,但存在的問題在于,就業人數較少,難以滿足現實需要。而在醫院管理方面,維修電工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具言之,醫院設備需要大量的電力供應,若出現停電、電路故障時,需要維修電工及時解決,不斷為醫院提供更全面的電力維修與保障,保證醫院的正常運行。

1維修電工的應用場景及其重要性

1.1維修電工的應用場景

第一,照明燈和墻壁開關、插座。無論是什么工作場合,照明燈具是必備的,所以對于一名維修電工來說,維修照明燈的電路是經常維修的電路之一。在任何場合墻壁開關和插座也是一名維修電工的維修點,不過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現在的墻壁開關和插座質量都不會經常壞。第二,電話電路及電話維修。維修電話也是維修電工必須學會維修的電器之一,辦公場合都會存在電話聯系業務,電話出問題懂得維修是必然的,電話電路的維修以及電話本身的故障都需要了解及維修處理。第三,維修電機和機床電路維修。除了辦公室的電器維修之外,需要經常維修的電器設備就是電動機和機床電路項目檢修工作。第四,配盤接線。作為一名維修電工,主要標準之一是維修的熟練程度,除了維修技能之外還要學會配盤接線的本領,配盤接線也是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比如配一個電器檢修箱的配電盤或者配一個關于電動機的正轉啟動或者正反轉啟動的配電盤控制箱等。

1.2維修電工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作為一個出色的維修電工,就需要不斷依據互聯網知識,獲取多元化的電氣產品維修技術。目前許多設備已經采用模塊化,在更換、維修方面更加方便。雖然,電工不是萬能工,但從工種具體劃分,也分為多個類型。同醫生相較,都是醫生,但同樣分為健耳科、眼科、咽喉科等。如今在維修電工方面,無論是強電、弱電、供配電,甚至家用電器方面,要求電工必須具體了解其中的工作原理及存在問題時解決的方案。如果想要做一個出色的維修電工,就需要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并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以便于后期能夠遇到同類問題時,可以輕松解決。

2維修電工在醫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

2.1作用分析

在企業的正常生產、照明系統正常運行的過程中,維修電工需要有效展開電力故障檢修,以此來保障企業的正常運轉。針對當前醫院管理方面,維修電工的具體工作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當電力系統出現故障時,維修電工需要及時檢查并找到原因,向相關部門匯報工作,以此及時解決問題,保障醫院電力系統良性運轉。二是,醫院電力系統是否正常運轉,將直接影響著整個醫療體系的運轉,這是醫院電力設備具備的特殊意義。一般而言,醫院正常的醫療工作的開展,需要具備良好的維修電工和工作質量,這同樣會影響到治療人群的健康狀況。因此,在醫院管理方面,只有維修電工最大化的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精確分析故障,快速解決問題,才能具備的醫院管理需要的專業要素。同時,還是以扎實的電力理論為基礎,以豐富的電力故障維修經驗為本質。

2.2存在的問題

第一,安全意識缺乏。在醫院電力管理的過程中,維修電工作為重要的后勤管理工作人員,承擔著醫院電力線路及相關電子設備維護的重任。但是在實際工作中,許多醫院維修電工忽略了安全意識,導致這些員工在醫院電力系統管理中經常因忽視安全操作理念,導致嚴重的安全問題的發生。例如,若在醫院電力管理工作中,維修電工缺乏安全意識,那就會出現直接進行帶電檢修的危險操作;或者維修電工在缺乏必要保護設備的情況下開展工作,這極容易使得電工在參與醫院電力管理工作中出現觸電事故。第二,業務能力偏低。醫院維修電工同其他工種一樣,其業務的高低,關乎著業務能否有序展開。新時期下,醫院維修電工區別與傳統醫院的管理工作,從工作量、工作技能方面,都有了較大的要求。特別是先進的醫療設備對電力的需求不斷增高,我國當前部分電工自身業務技能素質,滯后于新醫療設備、技術的更新。由此導致這些維修電工在面對醫療新設備電力故障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新時期我國醫院中涉及到許多先進的醫療設備以及信息化軟件系統,此時如果電工缺乏相關方面的業務管理知識,那么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工作質量問題。第三,創新能力不足。伴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推動產業革命不斷發生。這對于醫療行業來說,同樣適用。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下,我國醫療行業急需要一批專業技能的創新型維修電工。但受制于當前的經濟環境、工作環境及自身的原因,使得我國基礎醫院的維修電工普遍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相應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都不夠。

3維修電工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方向

3.1從整體到部分分析電力系統故障

維修電工在檢修醫療電子設備的時候,應從整體到部分分析電力系統存在的問題,以此提高維修的準確性。例如,檢修電工在對故障進行檢測時,需要通過感官對電力設備的外部情況作出基本的判斷,用來查看電子設備是否正常運轉。同時,還可以通過查看顏色、分辨氣味等方式,分析醫療設備出現的問題。通常來說,設備故障前、后都會散發不同氣味,而當設備出現問題時,電路會散發塑料燒焦的味道。因此,維修電工需要具備敏銳的嗅覺,提升故障解決效率。

3.2加快對醫療電力系統故障的分析能力

在具體的醫院電力系統故障分析中,維修電工需要整體把握電力系統的細節。因此,維修電工需要整體從以下兩方面來判斷。第一,從理論上準確把握醫療電氣線路順序,根據當前故障出現的疑點,縮小故障檢測范圍,從而找出事故發生的原因。在此方面,可利用邏輯分析法,檢測復雜的醫院用電系統。第二,維修電工需要冷靜分析用電系統的故障情況,利用專業的測量工具檢測設備的運行情況,從而第一時間找到故障出現的地方。

3.3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

在醫院電力管理系統中,維修電工需要及時采取對應的解決對策,對相關的問題進行檢修。對于醫院這種用電關鍵行業而言,若出現停電問題,會造成巨大的經濟、健康損失。因此,維修電工需要充分了解醫院電力系統,進一步提高電力維修技巧,從而保證電力檢修的效率。只有通過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才可以徹底排查醫療系統中的電力故障。此時,可通過日常電力維修技能培訓,不斷提升維修電工的檢修水平和效率。

3.4制定故障檢修計劃提高工作效率

在醫院電力設備的維護過程中,為了有效、及時解決問題及故障,需要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以及相應的預案。特別是在遇到較大的電力故障時,可與其他綜合部門進行協同合作,同時統一進度,從而穩定電力系統的局面。在具體制定工作檢修計劃時,根據計劃內容,保障醫療電力系統的檢修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制定故障檢修計劃中,要求制定者熟悉設備,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并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預測能力,還要有一定的協調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維修電工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愈發凸顯。特別是在醫院管理方面,維修電工更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但在現實應用中,維修電工的專業性需要不斷提升,進而為了維護醫院電力管理做出良好的貢獻。具言之,維修電工應遵守醫院的各項規定,嚴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職工作。醫院后勤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電力維修方面,更需要維修人員進行專業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在此條件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維修電工的應用場景及其優勢,隨后通過探討在醫院管理中,維修電工發展面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應用方向,以期能夠為更多的醫院管理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崔啟立.模塊化教學在維修電工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17,19(4):48-49.

[2]王平均,韓寶如,吳恒玉.基于工作過程的維修電工實訓課程實踐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13,15(1):82-83.

篇9

關鍵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能變換與控制方向;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實踐環節

作者簡介:巫付專(1965-),男,河南安陽人,中原工學院電子信息學院,教授;王耕(1967-),男,河南鄭州人,中原工學院電子信息學院,副教授。(河南 鄭州 450007)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7-0018-02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傳統能源消耗量大幅增長,引發的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瓶頸。為此,發展新能源產業勢在必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至2015年底并網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要達到1億千瓦,年發電量要達到1900億千瓦時。光伏發電裝機要達到1400萬千瓦,光熱發電裝機100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推廣面積要達到4億平方米。政策上還首次提出地熱能、潮汐能和海洋能的發展目標。《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與安全報告(2011—2012)》指出,我國新能源產業總體而言對外依存度較高,風能產業、光伏產業、生物質能產業與地熱產業的關鍵設備及核心技術尚需從歐美輸入。

電能變換與控制技術作為新能源產業關鍵設備的核心技術之一,隨著我國新能源產業的迅速發展、國家科研投入的不斷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近年來也研究出了大批科研成果。例如僅2012年11月19~20日在福州大學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電工學科2008/2010 年度批準項目交流會就有研究成果120余項,其理論水平和實驗室級的成果已接近或達到歐美水平。然而這些成果工業化的過程中卻嚴重滯后于世界先進水平。造成這種局面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人才培養“頻譜”的欠缺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這些科研成果主要由教師、博士和碩士來完成,本科生很少涉足,國內高校開設相應本科專業方向的學校也很少,這就造成了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工業產品人才的匱乏。2012年11月16日《江南時報》報道:“能源動力類(就業率94.71%)、材料科學類(就業率93.71%)、電氣信息類(就業率92.70%)等與新能源、新材料、服務外包等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優勢明顯。”“良好的產業發展不僅給相關專業畢業生帶來了就業底氣,也給薪資待遇提升留下了想象空間。”據統計,近兩年內電氣信息類畢業生的平均工資為3778元,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省內電氣信息類企業將傳統的電工技術與計算機、電子、自動控制、系統工程及信息處理等新技術相結合,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規模正不斷壯大,就職畢業生對該類企業的發展趨勢充滿信心。”其他地區的招聘也有同樣信息出現。對于快速發展的新能源產業而言,應用型人才供應面臨嚴重不足。因此,亟待加大該產業人才的培養力度,以滿足新能源產業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目前相關專業開設的現狀

近幾年國內僅有十幾所高校增設了核能相關專業,大多數高校是在原有熱能與動力工程等專業基礎上增設了部分與新能源有關的選修課程作為對新能源領域知識的一種補充,或進行了專業名稱的更改。所有這些無論是課程內容設置的科學性還是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尚不能適應完全國家對新能源領域專業人才的需求。對于新能源產業關鍵設備及核心技術之一的電能變換與控制更是涉及很少。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1998年國家教育目錄合并前包括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機、絕緣技術等強電專業。由于其涉及的專業領域非常寬泛,所以各高校培養方案的設置通常分方向設置,即在專業課學習階段按專業目錄合并前的專業進行設置。與能源產業關鍵設備及核心技術之一電能變換與控制相對應的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二級學科由于相對傳統電機電器、電力系統自動化等學科發展較晚等原因,開設電能變換與控制專業方向的高校很少。

由于新能源產業迅速發展,與之相適應的電力電子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發展與完善,為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階段開設電能變換與控制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專業培養目標及規格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電能變換與控制方向面向新能源產業,根據能源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國民經濟發展需要,需培養在新能源科學中電能變換與控制研究及其利用的技術開發與實施等方面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專門人才,以滿足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該領域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工程應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需求。本專業培養掌握電路電子與電工技術、控制理論與系統、計算機與微處理器應用技術,強調強弱電點結合、元件系統結合、軟硬件結合和基礎知識,體現了強電與電力電子、自動控制、計算機等技術相結合的專業特點。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具備較扎實的本專業領域必需的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好的外語綜合能力;系統掌握本專業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和必要的專業知識;掌握電能轉換與控制、信號分析與處理、電機學、新能源發電、電氣工程方面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本專業學科的前沿與發展趨勢;獲得電能變化與控制系統的分析、開發與研究方面的工程實踐訓練;能從事新綠色能源的研發工作(例如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混合動力汽車);能從事電力系統的分析預測試;能從事電能質量分析與調節系統的研發與設計工作等;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經濟管理知識及相關工程技術知識,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一般方法;具有較強的工作適應能力;能從事新能源領域里的科學研究與管理工作。

三、專業課程體系

1.培養方案課程安排

針對本專業的特點,所以教學計劃安排應該使得在專業教學階段的理論與實踐并重。專業課階段課程安排的建議如下:

公共基礎課:“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英語”等。

人文通識課:“原理”、“法律基礎”、“藝術鑒賞”等。

專業基礎課:“電路”、“模擬電子”、“數字電子”。

專業平臺課:“自動控制控原理”、“電機拖動基礎”、“單片機原理”、“自控原理”、“C語言”、“可編程控制器PLC及系統集成”、“信號分析與處理”等。

專業必修課:“電力工程”、“新能源發電”、“電能變換與控制(上、下)”、“DSP技術”等。

專業任選課:“微型電網工程”、“柔性輸配電技術”、“人工智能與智能控制”、“智能電網”、“電力系統網絡通訊”、“變配電運行自動化”、“電氣CAD”、“檢測技術與儀表”、“電動汽車概論”、“電能質量與諧波治理”等。

工具課:“MATLAB”、“AotoCAD”、“protelXP”、“Proteus”、“multsim”等。

本培養方案將課程分為上述6個部分,其中公共基礎課、人文通識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平臺課的設置與目前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保持不變。專業必修課和專業任選課是電能變換與控制方向的主要專業課程。“新能源發電”主要講述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太陽能熱發電技術、風力發電技術、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的原理;“電能轉化與控制”(上)主要講述電能變換的基本原理,包括DC/DC、AD/DC和DC/AC變換,可采用傳統電力電子的教學內容與教材。“電能轉化與控制”(下)主要講述PWM的控制方法(包括SPWM、SVPWM、滯環控制和三角波比較控制以及瞬時無功理論等)以及在新能源(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中的應用實例分析。DSP技術主要講述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TI公司TMS320LF2812的原理與應用。工具課“MATLAB”可在第二學期開設,“AotoCAD”、“protelXP”、“Proteus”、“multsim”放在期末實踐環節結合課程設計進行。專業課設置如表1所示。

2.實踐環節設置

實驗教學環節改革將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系統能力、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解決較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管理決策能力,還有創新研發能力等。通過合理統籌優化實踐教學部分激發學生的工程實踐興趣和勇于創新的精神,使學生的專業素質滿足電能變換與控制工程師培養標準。

(1)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將關注以下幾點:

1)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發,在統籌優化、合理安排所有實驗課的基礎上提高實驗課質量,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增設企業中常用仿真軟件的教學實踐課程,提高學生多種仿真軟件的應用能力。

3)增設工程能力綜合訓練內容。

(2)本計劃實踐環節主要分兩個階段實施。

1)第一階段:工程能力基本訓練階段。內容:金工、電工實習、各門主要課程課內實驗、電子技術的課程設計、單片機課程設計、PLC的課程設計、工程制圖、制板及仿真軟件的應用等。目標:達到初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實際工程所需的基本技能。

2)第二階段:工程能力綜合訓練階段。內容:取消單門專業課的課程設計,增設綜合課程設計,在第7學期期末進行,時間為3周,題目結合新能源發電所需的技術選定,要求學生按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的型式提交作品及實驗報告。目標:使學生具備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具備初步電能變換與控制系統設計與調試能力。

3.校企聯合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學生能力培養最后一個環節,主要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分析并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進行設計、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初步能力。[2]畢業設計安排在第8學期進行,此環節時間為15周。采用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共同指導的方式。畢業設計題目的選取可以緊扣新能源發電中電能變換與控制關鍵技術,突出電能變換與控制常用控制策略、信號檢測方法等的應用,強調硬件電路的設計與調試、軟件的編程。目的是使學生在畢業設計的過程中初步掌握新能源發電中電能變換與控制的關鍵技術。

四、結論

我國新能源產業正在迅速發展,該方面專業技術人才的缺失已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高等學校應認真研究,及時培養出社會急需的人才,服務社會。本文就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基礎上開設電能變換與控制方向進行了分析;針對新能源發電所需的知識結構提出了主要課程的設置,并對實踐環節和畢業設計進行了詳細分析;給出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開設電能變換與控制方向的培養方案。要想將培養方案落實到實處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師資的建設、實驗室的建設、教材的建設等等。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學習方向 就業準備

中圖分類號:TM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12(b)-0245-02

1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簡介及運用范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綜合了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自動控制、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機電器及其控制等學科和專業,將強電與弱電、電工與電子技術、軟件與硬件相結合,是一門涉及面廣、綜合性強的新興學科。該專業在各行各業都有發展和應用,小到電子元件,大到航空航天器材,都與它的存在有著密切聯系,從農業到建筑、從生產到研發等各個領域都有廣泛運用,發展非常迅速。從事該專業或者進行對該專業深入研究就需要具備電工電子技術、計算機語言技術、信息處理與控制方面的能力,能夠對系統進行分析、設計、開發以及管理與決策。既需要電氣工程方面的理論知識與基本實踐能力,又要掌握自動化專業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對知識面的寬度,專業基礎的扎實程度,應變能力及適應能力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 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習的開展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在課程設置上,開設了必要的人文素質課和基礎課以讓學生掌握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并具有一定的外語交流、讀寫能力外,該專業還開設了電路分析、電機學、電力電子技術、C語言程序設計、單片機原理、信號與系統、自動控制原理、電力系統分析、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電力系統繼電保護原理、電氣控制技術等理論知識。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求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通過開設金工實習、電路工藝實踐、電氣工程訓練、電子設計綜合創新實踐等課程來培養學生在電工、電力電子、計算機技術、機械設計等方面的工程實踐能力。在完成學習任務之余,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信息,了解該專業學科前沿的發展趨勢,以保持對專業的敏銳度。在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培養的過程中積極思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保持創新意識,同時借助學校相關實驗室平臺培養一定的創新能力及科研能力。

3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各分支學科發展方向

3.1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作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中最具有優勢的專業。該專業主要用于高壓電器設備的設計、制造、運行和維護。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后,可就業于電力設備制造行業,從事該行業高電壓設備的設計、開發、生產和管理工作,也可到電網公司,供電局,發電廠或者一些大型工廠工作,如果專注于該專業理論研究方面的工作,可以到各大高校或科研院所理論研究工作。

3.2 電氣技術方向

電氣技術方向主要指的是現代電氣技術。現代電氣技術是在傳統電工技術之上再結合了現代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該方向主要用于電氣測量與控制技術方面,從事電氣技術方面的高級電氣工程技術人才可以負責信息處理等工作。在電氣技術方向畢業后可從事理論研究、技術開發、運行管理等技術工作,可就職于電氣工程技術領域的企業、公司,也可以從事該方向的科研或者教學工作。

3.3 應用電子技術方向

應用電子技術方向作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中的一個特色專業,結合了電力電子和信息電子。該專業主要學習的是電氣工程、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自動控制、信號變換與處理等方面。由于該專業兼備了電氣與電子,融合了電力電子與信息電子,其就業的范圍也比較寬,從電力、電子,到交通、通信等行業,可以從事技術研發、運行及管理等工作,發展空間較廣。

3.4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方向

作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高電壓與絕緣技術方向就業前景良好。該專業主要用于高壓電氣設備設計、制造和運行維護等方面。畢業后可從事高壓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及相關管理工作,或者對用于高壓電氣設備的電力產品進行設計和研發,也可在各大高校從事高電壓與絕緣技術教學、研究工作。

4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就業準備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作為新興的工科熱門專業,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報考,相應的就會有大量的畢業生進入社會,畢業后的就業選擇主要有4個方向:電力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產業。電力專業本科生畢業生因專業水平有限,如果想在各高等學校就業,一般負責非教學類工作,如,學生管理等,具備碩士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可從事教學工作,或在高校實驗室、研究所進行電力技術科研開發工作。該專業畢業生也可在國家、各地區、省及市縣的電力公司或供電局就職,從事行政類的管理工作,或者是各級電網的電力輸送的調度、分配,電力設施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設,電力工程設計等相關技術工作。擅長于電力電子相關產品制造、研發的畢業生可進入高新技術產業就職。

經過4年的本科教育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對該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和應用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但這樣的知識能力體系能否完全勝任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負責專門的技術工作呢?答案就不一定了。比如:到電力科學研究院、電力設計院、高新技術企業等這些要接觸到電力行業最先進、最前沿的知識的單位企業,它對從業人員的理論基礎,學習和掌握大量的高新技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本科生在校學習理論知識的環境不同,它不僅需要快速地掌握和吸收高新技術,還需要能夠將高新技術轉化為科研成果,進而提升為對技術的創新。在這樣的工作要求下,本科生所掌握的理論構架將會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加之本科階段對知識的掌握多數停留在理論水平,運用理論的能力存在一定缺陷,在科研過程中對問題的發現、理解和解決的“三步走”就不易施展。但到了研究生階段,對專業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學習,在課題和項目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理論的掌握更加深入,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更為系統。研究生在進入科研單位或企業所需的培訓時間短,創新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更高,更能為科研單位或企業創造價值。

5 心得與體會

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運用范圍,發展方向以及從事相應崗位或者進行深入研究的情況有了一定了解以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同學們對于專業前景,就業方向的迷茫和顧慮等消極情緒,給同學制定學習目標和明確發展方向提供了參考信息,有利于掌握該專業的學習模式。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理論基礎的學習,還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結合一些校內外的比賽或項目來提升自己的實踐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有利于今后我們可以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為電力行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

參考文獻

[1]宋明杰.淺析測控技術[J].科技風,2015(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