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范文

時間:2023-03-30 11:02: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兒童教育

篇1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社會;學校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61-01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大批農村勞動力向經濟發達地區外出務工。而隨之問題是他們留守在家的子女已成為一個龐大的群體,由于缺少親情和家庭的關愛,使他在生活、學習及性格發展上都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問題,如何使其在生活學習中健康地成長,已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問題。

留守兒童是個特殊的兒童群體,一方面他們缺少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另一方面就是教育的缺乏。由于長期的家庭教育的缺乏,從而使他們的學習和性格都有別于正常家庭教育的兒童。性格及行為處事易走極端,而此時學校教育就顯得極為重要。所以學校和教師更要為留守兒童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1.留守兒童的概說

我國人口基數大,農村人口占總人口數較多,大批農民工流入城市,所以留守兒童較多。"我國有近1?5億的農民在外務工,打工者人數還在以每年超過500萬的速度增長,他們的子女處在義務教育年齡段的約為2000萬,其中超過1000萬留在家鄉,成為留守兒童"。[1]

由此可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而由于監護人的監管不到位,致使兒童在健康與心理方面受到很大的侵害,留守兒童犯罪事件屢見不鮮,家庭教育的缺失逐漸升級到心理健康人格的缺失。雖然這只是少數,但幫助留守兒童重建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確實刻不容緩。

2.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分析

造成留守兒童教育得不到保障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父母均都外出打工,由間接監護者撫養,由于文化水平較低,再者監管不到位,溝通較少,從而學習成績低,性格大多內向。另一方面,孩子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守在家的父親或母親由于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工作,而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學習,導致孩子學習效率低下,缺少自信心。根據中央教科所的一項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一般都不容樂觀,他們中的成績優秀者僅占百分之十,大多數留守兒童的成績都處于中等偏下。長時間的親子分離,缺乏溝通,在學習方面所出現的困難、疑惑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與疏導,加之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不能給予幫助。"[2]

3.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方式

我認為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需要從兒童自身與社會外界兩方面著手。首先是兒童的自身問題,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1、從心理著手,矯正他們扭曲的心理。留守兒童的根本問題就是心理問題,而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從而需要學校老師及監護人的幫助,班主任和代課教師是學生在校園中接觸最頻繁也是最重要的人。讓他們感到學校就是他們的家。對于父母不在身邊的學生,最為教師,一定能夠要給他們送去慈母般的溫暖。留守學生在師愛的沐浴下輕松愉快地學習、生活。他們在不知覺中發現教師就是他們的父母,學校就是他們的家。[3]首先教師應對班級中的留守學生進行詳細的了解,通過家訪等途徑了解學生的生活情況,從而更好地教育教學。與留守學生做知心交談,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平時多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及行為習慣,在學習上多加鼓勵和引導。對學生不正常行為要及時干預、正確引導,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師生的關懷。2、在生活中給予溫暖及幫助,要時常考慮到學生的父母不在身邊,關注學生的情感內心的變化,由于親情的缺失,學生內心會常感孤獨,溝通就顯得極為重要。對于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的這種情感空白,教師應更多地從情感入手加以彌補。3、更好地與監護人溝通。一方面與外地務工的父母常練習。另一方面與留守的監護人常聯系,希望他們更好地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

其次是社會方面,政府應給予支持和引導加強政策的導向作用,充分保證留守兒童不受任何偏見和歧視的接受義務教育。農村中小學普遍激素條件差,甚至很多沒有寄宿條件,這使得農村留守學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發揮。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投入和建設力度,不蹲完善其基礎設施,讓留守兒童在健康的環境下成長。

我們相信通過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各方面的努力,互相配合,積極應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的突出問題,方法措施得當,這些問題是一定能夠得到有效解決的,留守兒童也能和非留守兒童一樣健康、快樂、幸福的成長。

留手兒童發展的許多問題,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父母在遠方,身邊無爹娘,讀書無人管,心里悶得慌,安全無保障,生活沒希望"[4]所以,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即應當高度重視起來,共同盡一項社會責任,關注這一特殊群體,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留守兒童的明天就會更美好,生活就會更加燦爛。

參考文獻:

[1] 胡麗麗,觀察與思考,新浪新聞,2006年

[2] 寶林鎮、鄧媛,《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2007年

篇2

現代社會機遇萬千,孩子將來能否在事業和生活上有所作為,個人能力是決定性因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莫過于增長其能力。學習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一向為家長所關注,同時還有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就是自立能力,所以,漂亮的衣服,精致的玩具,并不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永久的禮物是送給孩子搏擊長空的翅膀,讓孩子們能健康、自由自在的成長。而購買兒童教育金保險則可以為兒童成長提供堅強的后盾。

教育金與保險:兒童成長的階梯

社會不斷進步,現在已進入知識經濟信息時代,教育對國民非常重要。在中國,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孩子就是家庭的希望,讓孩子接受優質的高等教育,是大家的共同心愿。所以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但越來越昂貴的教育費用也讓不少家長負擔沉重。一個人從出生到讀小學、中學,直到大學畢業,教育總費用大約在40萬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出國留學的開支,這筆費用將達到60萬元以上。教育費用一路攀升,兒童的教育開支在家庭生活中的比重日漸上漲。據調查,我國城市家庭有56.5%的家長把孩子的教育投資列為第一位。因為孩子的教育不能耽誤,不能因為我們沒準備好教育金,讓孩子晚些時間,等我們準備好了教育金再上學。孩子教育金也不能完全通過投機手段來準備,孩子必須接受教育,也不能有錢就上學,沒有錢就不上。

教育金保險主要類型

教育類保險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最后的返還總額與投保金額相比,資金有所增值,且每年有分紅,但是這類保險的分紅一般不會向投保人返還現金,而是累計在投保金額中,因此,返還金額與投保金額的差額除增值部分外,其實還包括投保金額的分紅;另一類是最后的返還總額與投保金額相比增值不大,但這種品種或者每年分紅,可以以現金形式返還給投保者,或者是兼具人身意外保險,即被投保人如不幸身故或高度殘疾,將可獲得一定的保險費。

孩子教育金準備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銀行儲蓄:可以作為資金儲備的一種方式,通過長期堅持儲蓄,可以準備好一份教育金,而且以前也常用這種方式。除了我們常用的活期及定期儲蓄外,另外多數銀行專門開有教育儲蓄,通過教育儲蓄的方式籌措教育金,不但可以獲得利息上的優惠,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符合要求的教育儲蓄也不用繳納利息稅,而且零存整取的方式也利于“細水長流”的積累。但采用儲蓄方式也有兩個明顯不足之處:收益相對低,而且有被挪用的危險。

投資證券市場:可以投資股票、基金、權證等,收益可能較高,但風險相對較大,最后結果不能確定。我們不能以一個不能確定的投資后果去應對一定要發生的孩子教育。所以單純用買股票來儲備教育金,對一般家庭來說不可取。

兒童教育金保險:半強制性儲蓄,渠道安全,收益確定,兼具保障。隨著中國保險業的逐漸成熟,購買兒童保險成為父母為孩子設定教育基金的一種理想的理財工具。選擇一份適合的兒童保險一方面能幫助自己強制性地、有計劃地積累子女教育金;另一方面教育保險有一個其它理財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就是可以帶有一定的保障功能。

大多數教育金保險,還能為兒童附加各類型的兒童醫療和意外傷害保險,在籌劃未來教育金需求的同時,為孩子解決后顧之憂,安排好保障事宜。除了給孩子提供保障功能以外,還可以提供保費豁免功能,當父母有重大疾病或身故時可以豁免保費,仍可以達到儲備教育金的計劃。

兒童教育金保險常見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按比例固定領取,保證在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時,每年有充足的教育費用;第二種為投資型保險,通過定期定額投資來實現我們的目標,透過選擇合適的賬戶,達到收益比銀行高,風險比直接投資股票基金市場低,兩方面都可以照顧。

教育基金必不可少,有人算了一筆賬,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約需40萬元與學習相關的費用,還不包括一些其他開支。所以提前為孩子做財務規劃和安排非常必要,及早在家庭中建立教育基金已成為家庭理財的重要內容。因此,有條件的父母不妨利用保險為孩子建立一份長期教育保障計劃,以便中學、大學等各個階段都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支撐和保證孩子順利成長。

案列

馬先生,30歲,事業順利的他有著穩定的收入。一個月前喜獲麟兒,在喜悅之余意識到撫養孩子的責任,同時也為通貨膨脹帶來的資產貶值感到擔憂。他希望建立一個理財保障方案,以贏得未來資產保值或者給孩子儲備未來的生活教育資金。所以,他購買了未來有數教育儲備金保險計劃,保額為20萬元,繳費期10年,每年繳費合計16526.1元。

1.孩子在15歲至17歲每年領取12000元(共領取36000元); 18歲至21歲每年領取36000元(共領取144000元)

2.到孩子滿21歲時累計教育金18萬元;累計現金紅利42190元;特別紅利31132元(總計領取253322元)

通過上訴案列分析,兒童教育儲備金保險計劃是一種很好的理財規劃,為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提供一個很好的保障。

篇3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對策措施

農村留守兒童群體的出現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作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后備軍,當前的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出現了很多問題。由于他們無法在父母身邊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在思想道德觀念、價值觀建設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當前社會的復雜性,很多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出現了一些問題。這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強化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現狀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留守兒童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往往會用物質和金錢來彌補自身對孩子的虧欠,長此以往,很多留守兒童養成了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慣,并且長期的物質獎勵代替精神鼓勵的做法也讓留守兒童的價值觀出現偏差,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思想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思想健康。其次,留守兒童的心理比較脆弱、孤僻,由于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和教育,對親情的渴望是十分強烈的,父母不在身邊,當前兒童心理出現問題的時候,無法及時進行糾正和引導,很容易讓兒童產生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嚴重影響了兒童的心理健康。另外,很多留守兒童受到年齡、身心發展規律的限制,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加上很多監護人沒有有效地履行職責,導致很多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十分不端正,加上父母從事工作性質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多留守兒童會認為讀書沒有什么用,不能很好地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

二、提升和強化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和方法

(一)從留守兒童實際出發開展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課是對留守兒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在德育過程中,要做到以人為本,要從留守兒童的實際需要出發,對留守兒童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思想道德教育的開展要以留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為主要依據,對相關教育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和整合,使之更加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其次,班主任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與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情感交流,通過競賽活動、團隊活動等對留守兒童的集體責任感、團隊協作能力進行培養。另外,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榜樣人物、實際案例促使留守兒童正確價值觀的建立。

(二)改善農村教育的軟硬件條件

為了對留守兒童進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必須從多個渠道籌集資金,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對農村學校的軟硬件設施進行改進。首先,要對學校的活動條件,如操場、校園圖書館和閱覽室等進行改進,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硬件條件。其次,要通過建設校園文化、豐富校園圖書資源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等軟件條件的革新,給農村留守兒童提供完備的思想品德教育資源,提高思想道德教育質量。

(三)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條件

首先,要強化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宣傳工作,要讓鄉鎮、村以及留守兒童監護人,以及社會各界關注到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其次,具體要將學校周邊的小環境進行整頓和清理,關閉學校周邊的不合法網吧、游戲廳,構建良好的周邊環境,杜絕留守兒童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另外,家長和監護人也要重視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以身作則,對留守兒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問題是當前農村兒童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既是解決當前農村兒童教育問題的關鍵,又是促進社會主義事業更好發展的重要措施。在學校教育方面要改進思想德育內容和方式,改進思想道德教育的軟硬件條件,在社會環境方面要強化宣傳工作、調動各方力量為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培養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苗小強,李淑霞.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問題研究綜述[J].傳承,2010(15):157-162.

[2]楊曉璐.加強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前沿,2014(Z8):161-162.

篇4

【關鍵詞】 愛倫·凱;兒童教育思想

愛倫·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瑞典著名的教育家、婦女活動家和作家,新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她一生主要致力于兒童教育問題和婦女問題的研究,對兩性、戀愛、婚姻、道德品質等問題提出了廣泛而激進的觀點。其主要的著作《兒童的世紀》被譽為“新教育”的經典著作,且成為舉世聞名的兒童教育經典著作。愛倫·凱十分關注兒童教育,針對當時瑞典社會現狀,結合自己的生活和教育經歷,提出了自己的兒童教育主張。

一、愛倫·凱兒童教育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國家的經濟和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第二次產業革命使歐美國家開始實現工業化的進程,資本主義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也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原來占統治地位的傳統的教育思想、方法和理論已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這就對歐洲國家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教育改革者就對傳統的教育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為了使學校教育適應和滿足新時代的要求,興起了一場大規模的教育革新運動---“新教育運動”(new educational movement)。由于“新教育運動”在歐洲形成具有廣泛的影響,愛倫·凱深受其影響,她的兒童教育思想和婦女解放的觀點也在這一時期逐步形成和發展開來。她反對舊教育壓抑兒童的個性發展,提倡重視兒童的個性發展;竭力倡導新教育,主張建立以兒童為中心的學校。

二、愛倫·凱兒童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愛倫·凱兒童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對舊教育的批判、對兒童教育的要求和實施兒童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對舊教育的批判

愛倫·凱尖銳批評舊教育不顧兒童天性和個性發展,壓抑兒童的個性發展,使得兒童創造力受限制、對周圍事實的觀察力遲鈍、喪失進取心等。針對舊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愛倫·凱從進化論觀點出發,認為家庭和學校應該尊重兒童的天性和個性發展,不要過多的干涉兒童的活動。禁止體罰兒童、應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和創造精神。

(二)對兒童教育的要求

愛倫·凱強調“20世紀要成為兒童的世紀”,首先,成人要了解兒童的天性和個性發展,應該細心觀察兒童的生活世界;其次,成人須加倍呵護兒童天性中純樸天真的東西。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不要依照自己心中所設想的標準去要求兒童,而是要深入兒童的世界認真仔細觀察兒童的真實生活,盡量適應兒童自己的特性發展。允許兒童有他自己的思想,發展他們的意志,形成他們自己概念和判斷。鼓勵兒童自己去親身經驗,讓兒童在實際生活中經受磨練、在各種活動中接受教育,從實際生活中獲得體驗,從而發展各種能力。再次,禁止教育者對兒童實施體罰。殘忍的毆打在兒童精神生活的道路上是沒有教育力量的。

(三)實施兒童教育的主要途徑

愛倫·凱認為要使兒童個性得到發展,需要通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實施才能實現。首先,通過家庭教育來實施;愛倫·凱很重視家庭教育和父母在兒童教育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孩子的父母尤其是母親負有重要的責任,她提倡兒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地活動,反對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其次,通過兒童理想教育機構來實施;愛倫·凱不贊同幼兒園這樣的學校,認為托兒所或幼兒園最多也只是家庭教育的輔助和補充。她理想中的學校應該是男女同校、學校有環境優美的環境,在這樣一所學校,教師可以鼓勵兒童對于美的感情的憧憬,學生的情操也可以得到陶冶。

三、愛倫·凱兒童教育思想對我們的啟示

愛倫·凱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在歐洲“新教育”思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她的兒童觀對如今出現的不良兒童教育現象有很好的指導作用,能引起教育界特別是教育改革者對兒童教育問題的廣泛關注,從而為我們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別是兒童教育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借鑒和參考。

第一,愛倫·凱的兒童教育思想是對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她的教育思想對當時歐洲新教育運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推動了人們對兒童教育問題的認識。她批評舊教育不顧兒童天性和個性發展,壓抑兒童的個性發展。

第二,關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愛倫·凱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認為家庭教育在兒童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認為家庭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取代幼兒園教育。她認為要使兒童個性得到發展,需要通過家庭教育和理想的教育機構共同實施。

第三,針對我國眼下教育的發展狀況,愛倫·凱的兒童教育思想讓我們在實際教育教學中認識到:教育者要尊重兒童的個性發展,照顧兒童的個性化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禁止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體罰。體罰會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使兒童產生恐懼感,扼殺兒童的冒險精神、想象力、活動熱情、創造力,同時也有損教育者的人格和尊嚴;教育改革中要不斷反思考試制度和班級授課制度。

參考文獻

[1]黎瓊鋒.教育:為了兒童的解放[J].教育發展研究,2009.6

[2][瑞典]愛倫·凱.兒童的世紀[M].魏肇基譯.上海:上海晨光書局,1936.

[3]茅盾.愛倫·凱的母性論[J].東方雜志社,1924.

篇5

【關鍵詞】兒童 家庭教育

時代的進步和社會壓力的重重作用,令人們越來越關注教育的重要性。早期的兒童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作用,重視兒童教育將對一個人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一、兒童教育綜述

通俗來講,兒童教育一般是指在青春期到來之前對兒童或少年所進行的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既包括思想、智力的開發,也包括性格的塑造和體魄的鍛煉。總之,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構成了兒童教育。

二、兒童教育的分類

兒童教育是綜合性的教育,不僅僅是來自于父母的家庭教育,同時也受到來自幼兒園老師的學校教育,與此同時也與社會生活密不可分。然而,來自不同方面的教育對兒童的成長帶來不同的影響,綜合性的教育才塑造了兒童的健康成長。

1.家庭教育是兒童教育的基礎。

家庭教育是兒童從出生就接觸到的教育,是在兒童成長中最為基礎的教育環節。人從呱呱落地就接觸自己的父母,走過牙牙學語的階段開始步入人生蹣跚學步的幼兒階段,這其中不僅滲透著無限的父母關愛,也融進了看不見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于兒童來說是最好的教育,兒童具有強大的模仿力,對于父母的言行舉止能夠模仿的惟妙惟肖,這在潛移默化中就成為了他們所接觸到的家庭教育。故而,這要求家長能夠規范自身行為,注重自身行為帶給兒童的巨大影響,時時刻刻做到以身作則。

2.學校教育是兒童教育的助力。

兒童到在父母的關愛中日漸長大,漸漸脫離父母的懷抱進入幼兒園階段,這意味著兒童開始接觸到家庭教育之外的學校教育。除卻在父母身邊度過的時光,白天的大多數時光兒童都在托兒所與幼師相處,這期間學習兒童、做游戲等都是在家庭教育之外的學校教育。這種學校教育是集體教育,不僅能夠讓兒童體會到別人的存在,同時也促進了兒童自我覺醒的探索階段。在幼兒園,老師無論是教授兒歌或者背誦唐詩等文化課程,還是引導小朋友們吃飯睡覺做游戲的生活事情,都將對兒童的心靈產生一定的影響。幼師只有充分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以真誠心關懷兒童,才能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促進兒童的基礎教育不斷提升。

3.社會教育是兒童教育的推動力。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具備一定的社會屬性,社會是由個體組成的,人無法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兒童雖小卻也是社會中的一員,他們的成長也時時刻刻受到來自社會的沖擊和影響。在父母的關懷之外,他們要接受來自幼兒園的教育,同時也要學會與社會上的其他人打交道。無論是鄰居的叔叔阿姨,還是便利店的售貨員,或者是乘坐公交車的司機師傅,這些都是在兒童世界中不可或缺的社會人士,兒童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所感受的不同文化恰恰就是一種別樣的社會教育。

三、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兒童教育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因為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然而,在兒童教育中家庭教育才是至關重要的環節。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問題,既有對于獨生子女的溺愛,也有因為生二胎而產生的教育不當所造成的社會悲劇。據東方今報報道,曾有武漢一名13歲女孩為了阻止父母生二胎,離家出走,甚至自殺威脅。這一事件的發生,透露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首先是家長片面強調智力開發,而忽視了兒童的全面教育,導致了兒童心智方面的不協調。現在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恰恰是因為父母對于孩子的溺愛,助長了孩子的倔強和任性。其次,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時間過少,導致了父母與兒童心靈上的疏遠,不能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現在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父母在應付工作的同時難免在兒童教育方面有所疏忽。最后,父母對于兒童教育的方法不當,導師兒童的叛逆。

四、家庭教育的內容

篇6

[關鍵詞]教育技術 學前兒童 啟蒙教育 影響

學前兒童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學前兒童教育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兒童將來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對學前兒童發展年齡特征的研究表明,學前教育是人的教育“社會化”的起始階段,是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基礎道德素質、世界觀和人生觀逐步形成的最佳時期。抓緊和抓好學前兒童教育工作,夯實學前兒童的知識基礎,是造就卓越人才的奠基工程,對兒童的一生將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做好學前兒童教育工作并不是個容易的工作,需要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耐心細致,因材施教,結合學前兒童心理特征,巧妙利用教育技術來做好學前兒童的教育工作。

蘇聯心理學家安贊可夫主張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法造成一個愉快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由于學前兒童年齡較小,在課堂上隨意性強,自律性較低,所以沒有符合學前兒童心里特征的教學手段很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其造成的結果往往是課堂效率低下,學生學習效果不佳。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等高科技的教學手段正不斷的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并不斷地影響著教育教學的發展。

一、教育技術的發展有利于課堂教學手段的革新

由于廣大學前兒童的知識基礎淺薄,所以學前兒童教育,屬于啟蒙教育階段,其主要目的是讓學前兒童明白善與惡,對與錯、美與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學知識,為學前兒童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和合理的知識結構打下基礎。以前老師們對學前兒童的教學手段主要是通過在課堂上講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帶入課堂,或者通過一些音樂、掛圖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學前兒童的智力和見識大為提升,傳統的故事、掛圖等手段已經吊不起學生的胃口,所以傳統的教學手段必須與時俱進,進行革新。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及應用,促進了教育思想的飛躍和教育觀念的更新

從信息傳播以及教育傳播的發展過程,我們不難看出,教育內容的傳遞要依賴一定的傳播技術,而傳播技術水平對教育的效率和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教育技術的進步,無疑對教育的發展有著直接正向作用。

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知識的總量也在迅速增加,知識爆炸的出現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要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提高學習效率,只能靠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隨著人口的增漲,需要受教育的人越來越多,而傳統的教育方式又適應不了人炸所代來的普及教育和擴大教育規模的要求,因此,必須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來達到目的。為了解決傳統教學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較抽象、受時間空間的局限較大、施教范圍小和表現手法少等許多弊端,人們將新技術引進教育領域,研制出新的教學工具。廣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滿足于書本上的知識和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方式,而是運用現代科技成果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構建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率。

隨著以通信技術、視頻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興起、凝聚著現代傳播技術的各種現代教學媒體的不斷涌現,人們開始借助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等理論來共同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利用問題。

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現代教育理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以實現擴大教育規模、優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和促進教育改革為目標。現代教學傳播媒體的應用促成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也促進了人們對于許多教育教學問題的新思考。與傳統教育方式相比,現代教育技術有其自身的優勢。

現代教育技術教材具有多媒體的特點:這些教材有幻燈片、投影片、無聲電影片等視覺教材;有錄音帶、唱片、CD片等聽覺教材;有電視片、有聲電影片、激光視盤、計算機教學軟件等視聽結合教材。同文字教材相比,這些教材主要是用圖像和聲音來表現教育教學內容,并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之觀其形、感之色、聞其聲,使教學生動活潑,提高廣大學前兒童認識與記憶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師角色的影響

過去,人們對教師的角色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諸如“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科學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傳播者”等等,甚至還有人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在人們的心目中教師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在傳統教學中,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正如韓愈所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相對學生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播者,也是權威的象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一個優秀的教師常常是學生學習的偶像,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師的角色從其特征、職能等方面將發生變化。教師不在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信息源,教師的權威意識也將逐漸失落。教師的職業將變得普通而平凡。教師角色的變化,并不是說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師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對教師角色的要求更高了。這個新的角色,使教師的職能更趨向多元化。首先,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以及言傳身教、作為學生榜樣的角色沒有變化,而且應發揮得更好。其次,教師應逐漸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引導者。由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知識信息總量的增加,要求學生有更高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能力。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逐漸由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知識的探索者和能力的進取者。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判斷學生的需要,幫助和指導學生學習。因此,教師應該成為教學軟件的設計者、制作者,成為教學工作的研究者,成為終身不斷學習的學習者。

篇7

【關鍵詞】兒童教育 電視劇 影響

21世紀是媒介化的社會,媒介帶給我們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的轉變。電視對兒童的深刻影響已經受到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一書中指出,電視的出現導致了成人與兒童界限的模糊,童年在消逝。“電視改變了童年的生態,改變兒童的思維方式。”①根據《首都未成年人電視收視行為分析報告》,36.00%的未成年人從3歲開始看電視,15.61%從4歲開始看電視,18.65%從5歲開始看電視。這說明大部分未成年人在6歲之前就開始了電視收視生涯。電視成為當代兒童最為親密的“伙伴”。②

美國傳播學者施拉姆指出:“兒童之所以看電視,是因為電視對兒童有用”,③進入讀圖時代,視聽語言的影響比讀書更為直觀,在兒童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兒童電視劇成為兒童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之外重要的輔助手段。

一、兒童需要的電視節目

按照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劃分,童年期由四個階段構成:0—3歲的嬰兒期、4—6歲的兒童早期、7—12歲的兒童中晚期,以及13—16歲的少年早期。隨著年齡增長,兒童對電視劇的需求各不相同。

(一)嬰兒期

以傳統電視觀念而言,0—3歲的兒童并不在電視媒體的受眾范圍之內。但因為英國兒童電視劇《天線寶寶》的熱播,改變了媒介之前的看法。自2003年,英國BBC與中央電視臺合作《天線寶寶》在央視少兒頻道播出之后,這部片子就在中國掀起了一股熱潮,全國40多家省級衛視陸續播出。

研究表明,1—3 歲的低幼兒對兒語化語言以及簡單的動作有著極大的模仿欲。1歲以后,嬰兒的視覺也基本與成人相同,對鮮艷色彩比較敏感,對幾何圖形的形狀、大小、體積等特征有了準確的認識和延伸,更容易被節奏性強的歡快音樂所吸引。拉康在《形成“我”之功能的鏡像階段》中說,“嬰兒出生后的6—18 個月是第一個重要轉折點——鏡像階段,在這一階段,嬰兒首次在鏡中看見并認出自己,這種鏡前的自我識別從此打開了嬰兒的想象世界。”《天線寶寶》這樣的兒童電視劇正是抓住了第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促進了嬰兒想象思維的發育。

(二)兒童早期

4—6歲的兒童主要集中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這一年齡段兒童的突出心理是認為萬物都有靈性。適合兒童早期的電視劇題材主要以神話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和科幻故事為主。人物性格要簡單,故事情節要簡潔,故事表現孩子的童真、童趣,敘事藝術上表現出浪漫的色彩。

(三)兒童中晚期

在小學、初中時期,開始以自己的眼光衡量社會和他人。其通過學校、家庭的學習,以及與社會的交互式接觸,習得更多生存的技能與方法。如兒童電視劇《家有兒女》用情景喜劇表現了三個處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與家庭和社會的關系。孩子的頑皮、對社會的不解,父母面對孩子如何處理問題,這一系列故事讓電視機前的小觀眾學習了更多與社會相處的方法。

(四)青少年時期

身體和心理接近成人的青少年,以中學生為主體。其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更喜歡表現校園生活的輕松故事,而不喜歡太多的說教與引導。課余生活有更多科學含量的科幻故事也是放松的好方法。此外,由于處于青春萌發期,其對異性的關注和吸引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青少年電視劇應該在這一問題上適當表現、處理,正確引導,對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出正面引導。如《十六歲的花季》等表現校園生活的青少年電視劇目前較少。

二、我國兒童電視劇存在的問題

由于我國的影視作品沒有分級制度,在電視劇方面更沒有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兒童進行細分,因此,我國的兒童電視劇受眾是粗放式的。在兒童電視劇的制作過程中,也存在角、過于說教刻板、故事敘述復雜等問題,具體情況如下:1.創作意圖上的誤區。并非所有涉及兒童的都是兒童電視劇。兒童電視劇應以兒童為主要人物,以生活或豐富的想象力為主要內容,符合兒童的欣賞習慣和理解水平。目前,一些兒童電視劇要么充滿成人式的說教意味,要么將兒童想象得過于低幼,脫離兒童發展的實際。2.在兒童電視劇的創作題材上存在諸多誤區。盡管當前的兒童電視劇仍處于邊緣地位,但近些年的兒童電視劇總量還是有一定的發展。兒童電視劇的題材越來越寬泛,既有現實題材,又有童話、科幻、魔幻等內容;既有表現的故事,也有以中國功夫為切入點的兒童電視劇。雖說總體上題材寬泛了,但在具體操作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如科幻劇與魔幻劇,劇情頗為吸引人,但在少年兒童的正面引導上明顯不足,兒童沉溺其中,起不到建立正確科學觀與價值觀的作用。3.在創作手法上,存在邏輯線索過于復雜、超出兒童審美能力的問題。越小的兒童保持注意力的時間越短,對復雜邏輯的理解能力越低,與成人劇相比,兒童劇更應考慮接受群體的審美能力。

從電視劇敘述結構理論來說,把幾個故事連接在一起,最終形成一個故事的敘述結構更適于兒童電視劇。從整體上來看,這種敘事結構注重對兒童生活的自然呈現,沒有過于復雜的因果關系,更能貼近兒童的視角。

三、對兒童電視劇創作的建議

雖然近幾年兒童電視劇的創作數量也有了大幅提高,但也只是勉強接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要求的兒童電視劇的產量應占全國電視劇總產量7%的標準。這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作品得不到或是很少得到播出的機會。此外,兒童電視劇精品數量仍然較少,兒童耳熟能詳的優秀作品及人物形象不多。為此,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兒童電視劇創作,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兒童電視劇創作首先要做到寓教于樂。如在“科幻”題材中,加入科學知識,在現實題材中,將文學、藝術、數學等知識融入到故事當中,將兒童電視劇變成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重要輔助手段。2.在兒童電視劇中,要側重表現童真、童趣、童心。表現真善美的內容,也要適當地表現社會現象,讓兒童在與社會的交互式關系中習得生活技能和生存本領。3.由于電視劇的思維慣性,大多數兒童電視劇集數很多,過于復雜。兒童電視劇可以縮減不必要的情節,濃縮故事,精簡集數,多出精品,讓兒童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注釋:

①譚旭東.重繪中國兒童文學地圖[M].西北大學出版社,2006:26.

篇8

日本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

日本家庭教育手冊記載了如下內容,堪稱家庭教育的黃金法則。

當問及孩子“你對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時”,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過日子”。

孩子的祈求是理所當然的,父母應該直面這樣的現實。只要提供必要的條件,孩子就能夠自然地成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安寧、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識的共同努力。為了孩子、為了自己,請對家庭進行一次再認識吧。

不會珍惜自己的人,也不會珍惜孩子。

養育孩子確實很重要,但是繁重的家務和社會壓力會使人神經緊繃,誰也吃不消。慢慢的,父母的煩躁不安就會傳染孩子。所以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保持心理健康就顯得尤為重要,父母二人應相互配合,共同承擔。另外,求助并不是可恥的。鼓起勇氣,去家庭教育咨詢中心、保健中心,兒童咨詢所等處跟專家談談。在家里,父母充滿幸福的笑容會使孩子感受到幸福。

養育孩子是母親的事,有這種想法的父親要當心。

一般認為,在現代家庭里,父親的權威地位受到威脅,使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大減弱了。通常父親和母親的育兒方針基本一致,但父親和母親站在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能糾正過于密切的母子關系。父母的默契配合很有必要,母親要應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貶低父親;父親也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大聲斥責母親。

未必一說就知道,但不說就更不知道了。

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如果什么都不說,要互相理解是很難的,親人也不例外。不斷增加父母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對話是建立幸福家庭的基礎,而交談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另外,在家庭關系中,還有很多活動對增進親密關系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最普通的一起吃飯。全家人一起吃飯很重要,規律的飲食不僅對兒童的身體健康有益,對兒童的心理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全家人一起吃飯時愉悅的氣氛,父母費心做出的飯菜飄出的香氣,已經將父母的愛自然地傳達給孩子,由此得到的滿足感、信賴感能使孩子開朗、堅強地成長。所以,趕緊商量一起吃飯的時間,養成全家人一起吃飯的好習慣吧。

孩子一定能領會到父母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

家長往往要兼顧事業和家庭,工作將家長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奪走了不少。但家長疼愛孩子、為了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的形象一定會深深的銘刻在孩子的心中。父母言傳身教的力量有時是無法估量的。因此,無論何時,都要充滿自信地養育孩子,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生活姿態。

規矩是為誰定的?

家規不僅包括日常問候、門限時間、關燈時間等,還包括不給別人添麻煩、不撒謊等社會規范。

為了讓孩子懂規矩,并讓孩子遵守規矩,父母要經過認真討論,定出明確的家規,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這個家規。而傾聽孩子的意見與跟孩子共同制定家規同樣重要。尤其是給孩子單獨房間的同時,也要給他定好規矩,否則孩子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間里,父母與孩子間的對話就會減少,親情逐漸單薄。要想使房間對孩子的成長起作用,定出家規很有必要。比如,孩子回到家后,先在起居室跟父母問候再進自己的房間;孩子的房間不上鎖;孩子帶朋友進自己的房間前,先把朋友介紹給父母;父母覺得有必要時,可以進入孩子的房間把握孩子的實際情況等等。

如果孩子最好的朋友是電視﹑錄像﹑玩電子游戲的話,那他太寂寞了。

長期沉溺于虛擬的影音娛樂世界里,容易造成溝通能力欠缺、冷漠、生與死的現實感薄弱等問題。不能區分現實和假想世界,給孩子的身心健康留下陰影。給孩子制造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機會,鼓勵他到大自然當中去,定出不多看電視、錄像,不多玩電子游戲的規矩,并使孩子養成遵守這些規矩的習慣。

日本父母教育孩子秘訣

日本《時代》周刊近日報道,日本父母教養孩子的秘訣就是:共同體驗。他們并不一味強求或訓斥孩子,而是耐心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和他們一起玩耍

高橋博史是位獸醫,有兩個兒子。一天傍晚,高橋夫婦在家中將洗滌劑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倒在大澡盆里,然后讓兩個兒子站到澡盆中間,再用紗布將呼啦圈纏起來套住孩子。就在夫妻倆一起慢慢抬起呼啦圈的一瞬間,夕陽下出現了一個猶如彩虹般絢爛的大泡泡,將孩子整個圍在了里面!

歡呼雀躍的兄弟二人,馬上將鄰居家的小朋友全都請到家里來,不知疲倦地一直玩到天黑。在這個實驗里,高橋夫婦讓孩子們了解了光的折射原理,以及在配泡泡水時溶液濃度的計算方法。

不過,高橋博史說:“不必馬上讓他們學會這些知識。只要(父母)能和他們一起玩耍,孩子們自然會產生興趣。有多大投入,就會有多大收獲,即使這些實驗不能立竿見影地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對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來說,卻有相當大的幫助。”

“家庭實驗室”

現在,日本學校里理科課時有所減少,令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機會也越來越少。而小學課本中那些有趣的實驗,又往往會成為一些名牌中學的入學考試題目。怎么辦呢?

為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日本作家高橋秀樹干脆建了個“家庭實驗室”,他經常在家中帶著兒子一起做實驗。父子倆拆過自行車,安裝過小馬達,每一次實驗成功,他們都會無比興奮。父子倆還曾按照兒子的課本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先加熱燒瓶,等燒瓶里的水沸騰后蓋上蓋子,然后將燒瓶底部浸入冷水中,一俟燒瓶里的水停止沸騰就馬上用冷水從燒瓶頂上澆下來,看看燒瓶里的水會出現什么情況。

課本里附有解釋的正確答案是:水會再次沸騰。在試驗中,當水再次沸騰的瞬間,高橋秀樹看到了兒子臉上又驚又喜的表情。

試著讓孩子當家

家住靜岡縣藤枝市的大石壽美惠,小時候是遠近聞名的“捉蟲女王”,她一天最多曾捉過101只蟬。現在,她又將這門“技藝”傳授給了小女兒小香。小香剛上小學一年級,但她不但能應付各種各樣的昆蟲,連捉蛇都不在話下。她可以輕而易舉地叫出各種昆蟲的名字,甚至還能分辨出它們的年齡。學校的生活課上,小香成了當之無愧的“小昆蟲學家”和“小英雄”。

實際上,只要父母教育得法,實驗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也可以培養他們對社會科學的興趣。

暑假期間,川崎市的佑雁女士讓正在讀小學6年級的兒子負責準備一周的午飯,而且還要負責采購。佑雁事先規定好最多能花多少錢,并要求兒子只購買“國產食材”。

結果,佑雁的兒子在采購中發現,國產食品和進口食品價格大不相同。在父母幫助下,佑雁的兒子就此進行了“調查”,從而了解了不少進出口貿易知識。

學習給爸爸寫信

日本父母還十分注意培養與孩子的互信關系,并通過家庭教育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大石壽美惠的大女兒明子,今年只有8歲,但她的書面表達能力卻十分驚人,原因是她從幼兒園時起就開始記“親子日記”。

大石說:“孩子寫作能力的提高,純屬無心插柳。當初讓她記日記,只是為了讓她跟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才回家的爸爸交流感情。明子的父親每次都用紅色的筆給明子寫回信。”

篇9

一、我國兒童教育類節目的發展現狀

2013年10月,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一經播出就受到了觀眾的青睞,由此引發了親子節目、育兒節目、幼教類節目在全網的“霸屏”模式。目前,我國較受觀眾喜愛的節目包括央視的《超級育兒師》、陜西衛視的《好爸爸壞爸爸》、安徽衛視的《加油好BABY》以及湖北衛視的《今晚我當家》等。這些節目采用真人秀的形式,選擇明星父子或普通父子在節目中進行游戲、互動,一方面加深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了當今家庭教育尚待解決的問題。節目在制作過程中,大多借鑒外國電視綜藝節目或引進國外節目版權,多數節目也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在家庭成員親情互動的過程中融入新型育兒觀念,使節目在內容的傳播、審美的轉變、結構的新穎等方面做出的調整更易使受眾接受,實現了節目收視效果與家庭幼兒教育的雙豐收。2013至2015年,央視及各省級衛視開播的兒童教育類節目數量統計結果如下:從上表可以看出,真人秀節目形式的兒童教育類節目如雨后春筍般迅速發展著,“限真令”和“限娛令”的強制執行增加了上星頻道少兒類節目播出的比例,給予了兒童教育節目更多的發展空間,為育兒教育類節目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最終卻導致兒童教育類節目出現了數量龐大但質量堪憂的現象,部分少兒類節目與節目的制作初衷背道而馳,同質化和過度娛樂化等問題日漸浮現,節目的版權問題也讓很多少兒節目制作者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但是央視的《超級育兒師》經過兩季蓄力后,在第三季獲得了受眾的廣泛關注和認可,首播的收視率非常亮眼,在同時段排行第七,在同類兒童教育節目中脫穎而出,廣受好評。節目雖借鑒了同類節目的制作精華,但添加了許多創新性元素,例如節目聘請了專業的育兒專家進行對“問題家庭”的觀察與剖析;節目制作不僅局限于家庭中,也讓父母與孩子在戶外進行游走、互動,節目最后還設有考察環節、考察協調結果等,這些創新元素的增加有效激發了觀眾的觀看熱情,彰顯了電視節目傳播教育功能的巨大潛力。

二、兒童教育節目的教育功能

1.喚醒父性教育當今中國兒童缺少父性教育成為了家庭教育問題的核心所在,計劃生育政策施行后我國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為其生活、教育及未來可謂是勞心勞力、費盡周折,很多父親忙于事業和工作,拼搏在外,少有時間與孩子進行互動交流,甚至無暇參與兒童的教育。所謂母愛如水、父愛如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細膩與深沉的愛是缺一不可的,父性教育的缺失對我國兒童的成長及心理健康發展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超級育兒師》中有不少家庭都是因為缺少父性教育,導致父親與孩子關系緊張,甚至使孩子產生逆反的抵觸情緒。比如在第20151230期中,講述了一個四口之家,父親忙于出差,對兩個孩子的關注極少,更明確表示沒有時間參與孩子教育。母親雖是全職媽媽,但對于一個三歲的孩子卻束手無策,女兒雖然有母親的照顧,但行為叛逆,不講衛生,完全像一個沒有人管教的野孩子,令父母十分頭疼。再如第20160106期中,由于父母的工作需求,家中兩歲八個月的孩子全由爺爺奶奶幫忙照顧,他們只有每天忙完工作下班回到家之后才有短暫的時間照顧孩子,對于一個年紀尚小的孩子來說,在他們成長最需要親情感化的時期缺失父母的陪伴,短暫的相處也充滿著濃濃的火藥味,他們是父子卻水火不容,孩子在憤怒的情況下還會罵父親,朝父親吐口水,緊張的父子關系使全家人的生活“烏煙瘴氣”。在《超級育兒師》節目中,育兒專家反復強調父親在兒童教育與生活中的重要性,這也讓觀眾和社會反省父性教育的重要性。可見,喚醒父性教育是兒童教育節目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2.警醒家庭教育當今,很多父母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學校有著教書育人的天職,認為只要將孩子送入一所好的學校,學校就會還他們一個品行端正、學業優良的好孩子,但是他們卻忽略了家庭教育對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性。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同時也是孩子最主要的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啟蒙期的效仿對象。很多反映在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身上存在的問題,在兒童沒有完全的自主選擇能力之時,對別人的行為舉止都會進行效仿。比如《超級育兒師》第20151223期中,當孩子與孩子之間因為爭搶玩具而產生矛盾的時候,母親告訴孩子,想要玩具就去搶啊,就是父母這樣無心的一句話,孩子卻牢牢記住了,遇到想要的東西就會用這種方式獲得,很明顯,父母對孩子的這種引導是錯誤的。對于一個正在初步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孩子來說,是需要有人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的,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這種引導意識,對孩子正確觀念的形成是不利的。《超級育兒師》節目反復展現了因為我國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教育方式的不當而引發的家庭矛盾。在家庭生活中導致家庭成員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父母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在孩子教育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沒有認識到為人父母應當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

三、兒童教育節目的服務功能

兒童教育節目的制作為“問題家庭”提供了幼兒教育幫助,同時也為每一位含辛茹苦的父母提供了一個傾訴平臺,實現了電視媒體服務大眾的功能。當前,很多家庭因為找不到家庭問題的核心所在而無法真正解決家庭矛盾,緩和父母與孩子的緊張關系。《超級育兒師》在節目制作中聘請了專業的幼兒教育專家,幫助每一個求助家庭找到家庭矛盾的關鍵原因,繼而真正解決問題。育兒專家在接到求助信后會趕到求助家庭中,在認真觀察家庭成員的生活狀況之后,挨個對家庭成員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再逐一提出解決方案,解決之后還會對問題嚴重的家長與孩子進行考察,檢驗其協調結果,為求助家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兒童教育方案。例如,在《超級育兒師》第20151223期,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在父母的溺愛下變得自私、霸道,并且有了愛咬人的惡習,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在與其他小朋友發生爭執的情況下,他都會出口咬人,父母試了很多方法仍然無法使他改掉這個惡習,無奈之下只好求助育兒師。育兒專家在了解具體情況之后發現,在這個家庭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交流過少,使得孩子缺乏與他人正常交流的經驗,最終導致孩子染上了咬人惡習。再如,第20150930期中,育兒專家經過觀察,發現孩子母親的壓力很大,情緒低落,每天與孩子和家人的對話很少,對待生活也沒有結婚生子前的那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因此專家在解決孩子問題之前,先讓母親到戶外的花園里,以砸碎瓦罐的方式發泄壓力,重新喚醒母親對于生活的向往。可以發現,節目在關心幼兒教育問題的同時,也開始關注父母的壓力和情緒變化,以及父母身心健康對孩子的影響,在解決孩子問題之前,幫助父母解開心中的郁結、排解壓力,引導父母以更好的狀態去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四、兒童教育節目的社會功能

篇10

【關鍵詞】農村 留守兒童 教育 管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也在增加。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難度相對較大,教育中的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個方面就缺少了一個,缺少了家庭教育的孩子也很難得到良好的社會教育,教育中不能缺少的三個因素就得不到完整的統一。在教育中我們發現,班上許多問題學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還有極少的屬于家庭有問題,所以家庭教育在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畢竟是孩子的啟蒙教育,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孩子是很難成材的。農村留守兒童沒有了家庭教育,教育的重擔就落在了學校教育的身上,我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經過長時間的調查、摸索、總結、整理,認為留守兒童的教育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重在用“心”

我們知道,留守兒童很多都是缺乏管理的。在教育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班上的留守兒童進行統計,然后進行家訪,雖然家長都是外出打工了的,但他們在離開時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管理,有的是把孩子交給叔叔、伯伯或者鄰居照看,更有的是直接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大的孩子照看小的孩子。我曾經調查過這樣一個家庭。孩子的父母都已經外出務工,留下三個年齡不一的孩子,大的13歲,男孩,念小學六年級。老二是女孩,念小學三年級,10歲。最小的一個男孩,8歲,念小學二年級。這幾個孩子是自己照顧自己,大的做飯給小的吃。早上用辣椒炒點飯吃就來上課,下午放學回家就開始做晚飯,晚飯菜基本上都是做一個炒土豆(這地方盛產土豆)。吃完飯后由于時間還早就到外面找小朋友玩,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回家后家里有一臺電視,幾個孩子(有時還召集鄰居的孩子)就坐在電視機前面看電視。大的孩子困了就洗腳上床睡覺,小的孩子困了就直接上床睡覺。因為睡眠不好,第二天上課經常遲到,小的孩子給人的感覺就是幾天都沒有洗臉的樣子,身上的衣服很臟,很久都沒有洗過了。在班上,沒有同學愿意跟他們坐。這種情況的留守兒童占一部分比例。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分兩步走:一是把自己調查到的情況和孩子在班上的情況用電話通知家長,讓他們了解孩子在家的一個情況,并盡量建議至少讓一個家長回來照顧孩子。父母聽到孩子在家是這么個情況,應該會有所觸動,畢竟是自己的孩子,聽到孩子在家象個流浪兒一樣生活,父母一般都會克服困難,聽從老師的建議。二是把幾個孩子都叫到一起,對他們進行談話教育,告訴他們父母為什么在外面務工,條件有多苦,讓他們在家好好學習,父母在外面才能安心工作。然后給他們制定一些可行的學習和生活計劃,包括早上應該做什么?中午、放學應該做什么?晚上多少時間必須睡覺等,由大的孩子監督實施完成,在單獨教育大的孩子要他做好榜樣作用。過段時間老師要回訪,看看實施得怎么樣,在回訪時做得好的要表揚,沒有做到或者做得不好的要監督更好的完成。通過這兩步,這種情況的留守兒童應該會大有改變。

在教育中,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用“心”,這里所說的用心是指要抽出很多的時間針對留守兒童的情況作家訪,找到留守兒童在家是一個什么情況,是屬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隔代溺愛產生的教育問題,還是沒人監督產生的問題,有的是把孩子寄養在親戚家,由于是親戚關系,也不好怎么管理,只是保證生活沒有問題,在學習上很難照顧到。我家訪過這樣的一個孩子,他的親戚是這樣說的:“哎呀!反正也沒有辦法,讀書呢靠他自己,我們只是保證他吃穿沒有問題,人家在我們這兒也不一定呆多長時間,人家父母回來就帶走了。況且我們還有自己的事情,也抽不出太多的時間來管理他的學習。”“讀書要靠自己”這句話我們是很贊同的,但是對于孩子來說,我們不禁要問:“失去了監督與管理,能有多少孩子是自覺的呢?”所以,對于留守兒童,我們要用心,要深入調查,看是屬于什么情況,然后作具體的分析,找到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效果會更好。

二、對留守兒童的教育重在有“愛”

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要有“愛”,“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愛自己的孩子是人”固然不錯,但這更多的是出于人的本能,人的本能中有生物性、動物性的作用在內,實際上許多動物也能做到這一點。而“愛別人的孩子”卻不一樣了,這不能僅僅依靠人的本能,還應是人的道德規范要求,我國自古就有“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等道德要求,人類應倡導這樣的美德。教師這一職業特點決定了我們除了要做普通的人之外,還要有做“神”的思想,因為要教育好孩子,你首先就要學會愛孩子,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高爾基曾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關心教育他們,這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所以說,愛孩子也是要講究方法和藝術的。留守兒童最缺少的就是愛,沒有來自父母的愛,缺少社會的關愛,還有的留守兒童在班上成績不好,屬于問題學生,于是得不到老師的愛,這些原因導致留守兒童成了一個很難教育的群體。

面對班上所有的學生,我們都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無論他們多么頑皮、多么不聽話,我們都要象相信自己的孩子一樣相信他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去引導他們。我家訪過許多家長,他們都能說出孩子許多優點,即便是老師認為在班上是非常調皮的學生。于是我有了很多感觸,為什么我們老師不能象家長相信自己的孩子一樣相信自己的學生,我們應該給學生博大的愛,讓學生在寬容、博愛中健康成長。我調查過許多學校的老師與學生,即使在《未成年人保護法》《教育法》《教師法》提得這么響的今天,教育主管部門一再強調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而他們在學生違反紀律或犯錯后仍然采用傳統的體罰教育方式,有上課遲到在門外不允許進教室、不交作業罰抄書、不掃地罰沖廁所,還有個別老師的體罰方式更是層出不窮,例如:“面壁思過啦、有的直接讓學生跪在教室里”。我跟這些老師大多數都交流過,他們的答復是:“不給他們點顏色看看,其它學生就不好管理”。當然,我理解這些老師管理的難處,畢竟我也教了十多年書,當了十多年的班主任,但我不贊同他們所使用的方法。我作了一些調查,這些老師平時大多數都比較溺愛自己的孩子。我不禁要問,體罰學生的老師們,如果換成自己的孩子,您還會使用這樣的教育方法嗎?還有,被體罰過的孩子對老師是不是多少心理上會產生一些陰影,他們還能認真聽您上課嗎?還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嗎?留守兒童是一個有著多方面問題的群體,本來他們就失去父母的愛和監管,如果在學校也得不到老師的關愛,他們的心理發展勢必會畸形。他們的心就沒有歸屬感,教育就會變得更加艱難。對于這些容易犯錯的孩子,我采用的方式是原諒他們,給他們改正的時間和機會,原諒也不是一味的遷就,第一次原諒,第二次再原諒,并作提醒,第三次批評,如果有第四次我就會嚴厲地批評。一般的孩子都不會有第四次,因為調皮的孩子都容易違反紀律,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故意和無意,故意的我們要適當的批評并教育改正,無意的我們要原諒他們。對學生的教育最好是讓學生感動,或者讓學生佩服。一個老師要讓學生感動我們就要付出更多無私的愛,要讓學生佩服我們就要學習更多的知識,把您的課堂變得精彩,才能留住學生的心。

三、制度化約束留守兒童自身的行為

我們知道,留守兒童的行為往往是散漫的,因為他們失去了父母有效的監護,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孩子大多數都得到隔代的溺愛。這些孩子在教育中容易出現曠課、遲到、不交作業等違反學校紀律和規章制度的事情,因為這一部分孩子已經淡化了制度、確切來說沒有遵守制度的概念。這些問題就要求老師在教育中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學校的管理、老師的教學、學生的生活假如都沒有了制度,孩子就會變得自由散漫,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樣的孩子是無法搞好學習的,并且對他以后的人生也是很不好的事情。將來孩子要走入社會,無論是工廠、學校還是任何單位,都要有管理制度,不能遵守制度,是難很好地搞好工作的。所以,對留守兒童,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制度約束。具體的定什么樣的制度就要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跟學生一起定。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是很弱的,這時需要老師給予幫助,針對他們的實際情況作一些要求,并時刻檢查孩子完成得怎么樣,更多的給予鼓勵,孩子在老師的鼓勵下、制度的約束下才會慢慢轉變學習態度,才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四、感受集體溫暖,找到另一個“家”

魏書生老師曾這樣說過:“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勵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了這個家庭,走向了社會。我常常覺得班級就像一個小社會,社會上有什么,一個班級便可能有什么,學生們走出家庭,通過這個小社會實習,才具有了一定的適應大社會的能力。”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愛,對家的溫暖也非常渴求。老師就應該在學校或班上給學生以“家”的感受,讓留守兒童感受集體的溫暖,把學校、班級當成他們的另一個家。這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完成:一是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例如:“運動會、歌詠比賽、作文比賽、書畫比賽”等,在學校舉行這些活動時,盡量鼓勵班上同學參加,能拿到名次固然好,拿不到名次也不要失望,繼續鼓勵孩子來年爭取。我們發現班上頑皮的學生往往都有一定的特長,有的在體育、書畫、藝術方面有突出的才能。老師要善于觀察,發現孩子的特長,讓他們在這些活動中展示自己,找到自信。二是把班級裝扮成家。這一個要求不是要老師把教室裝扮得多么漂亮,而是引導學生把教室當成另一個家。有家就有了責任。我們可以用話語這樣引導孩子:“你們的父母與你們組成了一個家,所以作為家長的他們有責任和義務把你們撫養好,讓你們不挨凍受餓,讓你們過上幸福生活,他們才出去打工掙錢,我們作為孩子的要理解他們,理解他們的辛勞,而我們自己也應該有責任和義務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為這個家排憂解難”。在班上,我們就是一個家庭,每個同學都是這個家庭中的一員,我們也有分擔家庭事務的一份責任。我運用了魏書生老師的管理模式。力求讓班上調皮的學生都有事情干,例如班上的黑板、垃圾籃,教室每道窗戶的玻璃、教室門、講桌、擦桌子的布等都有專人負責,課間操的排隊、紅領巾的佩帶等也有專人負責,班上的大多數同學我都給他們安排了任務。我又經常強調,我們是一個家,老師不希望你們做出有辱家庭名聲的事,希望你們都能為這個家增光添彩,學生們害怕因為自己沒有做好給家丟臉。都會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留守兒童也會慢慢在這個家中找到快樂和信心。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是多方面因素的結果。老師們在教育過程中只要有心、有愛,再給一定的制度約束,讓留守兒童尊重你們、尊敬你們,讓他們找到家的溫暖,留守兒童的教育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文獻】

1.伍棠棣等主編: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3版。

2.魏書生的班級管理。

3.孫錦濤、紀登訓主編:成功班主任全書,人民日報出版社,2000.1.

4.林建華、曹樹主編:中學班主任與心理指導,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