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4: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玉米病蟲害 發生 防治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5-0069-01
1 玉米病害發生現狀與防治措施
1.1 粗縮病
玉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播的病毒病害。玉米出苗后即可感病,5至6片葉時便能顯癥。在病癥初期,會有褪綠虛線條點出現在心葉中脈兩側和基部,其形狀為透明的油浸狀,隨著病癥的發展,會逐漸擴散到整個葉片上。病株矮化,節間縮短,葉色濃綠,整株或頂部簇生,多數不能抽穗結實,發病晚的植株也可抽穗結實,但果穗小,畸形。由于粗縮病屬于病毒性病癥,能夠對玉米生長產生嚴重影響,若農戶在種植期間治療不及時,易導致玉米產量下降。
防治措施:在防治上應強調“預防為主、適期早治”的原則。(1)改善玉米生長環境。禾本科雜草是玉米粗縮病的病源,及時鏟除田間、地頭雜草,破壞灰飛虱適宜棲息場所。(2)播種時期要適宜。適期早播能夠增大苗齡,降低病蟲害的發生[2]。春玉米播種適期應掌握在4月下旬至5月初,避免5月中下旬播種。因為此期播種,玉米苗期正趕上灰飛虱第一代成蟲傳毒盛期。(3)播前藥劑拌種。播前畝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水2.5公斤,拌玉米種子50公斤,堆悶4―6小時,晾干后播種,可有效控制灰飛虱。(4)發病田噴藥防治。在玉米粗縮病發病初期,及時噴灑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隔7天噴1次,連噴2次。在噴藥的同時可加入適量0.3%的磷酸二氫鉀,促進玉米生長。
1.2 褐斑病
褐斑病是玉米病害中的常見病癥,嚴重危害玉米的莖稈、葉鞘及葉片。病斑初期為油漬狀黃白色小斑點,后變褐色或紫黑褐色,圓形或橢圓形。隨著病癥的加重,斑點會蔓延到葉脈及葉鞘上,其顏色為褐色。而且,患有此病癥的玉米其表皮會出現破裂現象,而且葉細胞也會出現壞死狀態,能夠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通常褐斑病的發病時期主要以7-8月份為主,由于該時期多陰雨天氣,且具有較大濕度,易引發病癥的生成,若農戶未及時防治,可造成產量損失。
防治措施:(1)農業防治:待玉米收獲后,農戶需要及時對玉米的殘體組織實施清除,并給土壤實施深翻,這樣能阻礙病害的發展。而且,還要保證肥料的充足。通常在追肥時期,農戶可按照10公斤-15公斤/畝的劑量對田地追施鉀肥、磷肥和氮肥[3]。同時,農戶還要做到三年以上的輪作,防治病蟲害生長。種植密度也應做到合理化。為了降低病蟲害的發生,農戶應當合理栽種,通常都會按照3500株/畝的種植面積進行栽種,不能過于密集,這樣能確保玉米的生長空間充裕,保證營養與水分的充足。(2)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農戶可選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一次,連噴2―3次。
2 玉米蟲害發生現狀與防治措施
玉米薊馬、玉米螟、粘蟲等是玉米的常見蟲害。玉米薊馬:是玉米苗期階段的主要蟲害,它們以成蟲、若蟲銼吸葉片汁液,并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生長。玉米螟:是玉米上的的主要害蟲之一,其在心葉期咬食玉米心葉,在葉片上形成排孔,造成“花葉”;為害嚴重時,心葉被咬得支離破碎,不能展開,抽雄推遲;后期蛀食莖稈,造成莖稈折斷,嚴重影響玉米產量。粘蟲:又名行軍蟲,是一種突發性、遷飛性、暴食性害蟲,食性極雜,主要嗜食禾本科作物。可嚴重影響玉米的生長,使其產量下降。
防治措施:(1)藥劑防治:針對玉米薊馬,可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5毫升,兌水30公斤噴霧防治。針對玉米螟,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每畝每次1公斤,撒于玉米心葉內。針對粘蟲,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畝30―6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2)物理防治:由于玉米螟害蟲喜歡光源,農戶可利用頻振式殺蟲燈或者高壓汞燈等方法,在田地四周設下埋伏,對其進行大規模誘殺。在防治粘蟲時,農戶可按照草把誘卵方式,或者在田地內放置黑光燈,對其進行大面積捕殺。(3)生物防治:根據食物鏈的原理,農戶可在田地內飼養些害蟲天敵,例如赤眼蜂或者實施食誘劑誘殺技術等方式予以防治。這樣不但能有效的減少害蟲的數量,還能保護農田四周的環境。
3 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能使玉米的產量得到保證,病蟲害防治措施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玉米病蟲害的種類較多,使得農戶在防治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病蟲害的特點給予針對性防治。藥劑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是病蟲害的主要防治方法,這樣不僅使玉米的質量得到保證,而且還能實現玉米產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桂芝,周文偉,宋萬友.玉米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4(03):152-153.
篇2
關鍵詞:馬鈴薯;病蟲害防治;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435.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56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食物的要求越來越高,馬鈴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食物,也是我國的一種主要經濟作物,其營養豐富、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幫助。同時,馬鈴薯對種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產量較高,因此備受廣大農戶的喜愛。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是病蟲害,為了不斷提高馬鈴薯種植水平,提高其質量和產量,則必須要加強對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在傳統馬鈴薯種植過程中,一般都采用化學農藥對各種病蟲害進行防治,同時在種植過程中由于長期的重茬種植,導致馬鈴薯的病蟲害現象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處于反復高發狀態。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加強對病蟲害的科學合理防治,對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綜合應用,以提高馬鈴薯生產水平。
1 馬鈴薯的主要病害和蟲害
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病害有真菌類病害與病毒類病害,其中真菌類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瘡痂病,細菌性病害有環腐病、青枯病等,病毒性病害有花葉病、卷葉病、類病毒病等。常見的蟲害又有塊莖蛾、線蟲、地老虎、蠐螬、馬鈴薯甲蟲、蚜蟲,尤其是蚜蟲,其繁殖能力很強,主要對馬鈴薯的葉片以及嫩芽產生危害,而且也是傳播病毒的主要載體,因此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危害較大,也是需要主要防治的一種蟲害[1]。
2 馬鈴薯栽培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方法
2.1 農業防治技術
在進行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時,常用的防治方法有化學農藥防治、生物防治、農業防治等,傳統種植過程中采用的防治方法是化學農藥防治,尤其是一些農戶對病蟲害防治的認知不足,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沒有及時對病蟲害進行控制,當病蟲害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才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控制,治理難度會增大,對馬鈴薯生產產生的影響十分嚴重。農業防治是一種常用的防治技術,通過對馬鈴薯種植過程的控制與管理,以提高馬鈴薯種植水平,從而提高馬鈴薯對病蟲害的預防水平。例如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選擇一些抗病性較高的品種,例如脫毒薯種是馬鈴薯種植過程中的常見品種,可以對晚疫病以及病毒性病害進行有效預防,在種植過程中要對品種進行檢疫,選擇優質品種進行栽種。另外,在栽種過程中也要加強管理,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例如對馬鈴薯種植土壤進行選擇的時候要選擇偏酸性土壤,尤其是要選擇一些地質疏松、透氣性好、育肥、保肥的沙土地,可以對瘡痂病進行有效地預防。再比如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要合理輪作換茬,馬鈴薯是一種不適宜進行連作的作物,適合與玉米、麥類等禾谷類及大豆等輪作,不適宜與茄果類蔬菜進行輪作,通過合理的輪作控制可以減少病菌以及有害昆蟲的數量[2]。
2.2 對藥物防治技術進行控制
藥物治療是一種最常用的方式,也是農戶采用的傳統防治方法,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要對藥物防治方法進行控制,對藥物的用量、濃度、使用方法等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對不同病蟲害的有效控制。例如對馬鈴薯蚜蟲進行防治,可以采用預防藥物進行及時噴灑,通常每667m2土地選擇濃度為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g兌水60kg進行噴灑或者每667m2土地采用濃度為40%的樂果乳油50~100mL,可以對蚜蟲進行有效地防治。再比如在早疫病的防治過程中,可以在發病初期采用滅菌寶500~800倍、科能600~800倍、鋅而浦500~800倍等進行噴灑,每次噴灑的時間間隔為5~7d,每次連續噴灑2~3次即可。對晚疫病進行防治時,發現中心病株之后要立即將其拔除,并且要在地面上撒施石灰,發病初期可以選用濃度為64%的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進行噴灑,對晚疫病進行有效防治。在藥物防治過程中應該要對藥物的濃度、用量等進行控制,防止用藥不當對馬鈴薯生長帶來影響。
2.3 加強生物防治技術的應用
在馬鈴薯蟲害防治過程中,還應該要結合生物防治方法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控,生物防治對馬鈴薯的危害較小,基本不會產生藥物殘留,符合綠色種植理念。可以培養馬鈴薯病蟲害的天敵,利用天敵對各種蟲害進行捕殺;可以利用害蟲的特性采取生物手段進行防治,例如地老虎、蠐螬是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蟲害,通過采用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作為茬口,可以對地老虎和蠐螬的生存環境進行破壞,有效防止這類害蟲[3]。
3 結語
馬鈴薯是我國農業生產中重要的農作物,是一種經濟性高、抗逆性高的農作物,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該要加強對病蟲害的有效預防,要積極加強對各種病蟲害防治方法的綜合利用,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提高馬鈴薯的病蟲害防治水平。
參考文獻
[1]魏建軍.淺析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5(08).
篇3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3)-06-0103-1
玉米是吉林西部地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種面積占總耕地面積40%~50%。伴隨著玉米播種面積的增加造成了連作面積增加;有機肥施用量逐年減少造成了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某些品種自身抗性不佳等綜合因素影響造成了玉米病蟲害發生呈逐年加重趨勢。了解這些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找到科學有效的防治方法并按照作物生育時期按時采取相應措施才能使防治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玉米的常見病害
吉林西部玉米的常見病害主要包括玉米絲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黑粉病、玉米條紋矮縮病、玉米矮花葉病、玉米莖腐病、玉米銹病、玉米霉斑病、玉米普通花葉病等等。
2 玉米的常見蟲害
玉米田發生的蟲害按照危害部位主要分為地下害蟲和地上害蟲兩部分。地下害蟲主要包括地老虎、蠐螬、螻蛄等等;地上害蟲主要包括玉米螟、粘蟲、玉米蚜、葉蟬類、玉米薊馬、紅蜘蛛、亞洲飛蝗、苜蓿夜蛾、甜菜夜蛾等。
3 病蟲害綜合防治
3.1 播種期
以防治地下害蟲及種子傳播的病害為主。
防治方法: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要選用高抗絲黑穗病和大小斑病等病害的玉米品種,這是最為關鍵的預防環節;實行輪作倒茬,避免連作,減少下茬感病機會;清潔田園,減少病源殘留,減少初侵染源;綜合采用種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和絲黑穗病:種衣劑應含有有效殺蟲成分和戊唑醇、烯唑醇等有效殺菌成分。也可以每畝667m2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克加細土25~30公斤拌勻后順壟條施,或者用3%辛硫磷顆粒劑4公斤或呋喃丹顆粒劑2.5公斤對適量細砂混合后條施防治地下害蟲;同時用50%粉銹寧粉劑1公斤加水5公斤拌種60公斤,或用25%粉銹寧按0.3%劑量拌種,防治黑穗病。
3.2 苗期
以防治旋心蟲、玉米蚜、粗縮病、缺鋅癥為主。
防治方法:苗期要加強水肥管理,促進幼苗早發,提高抗病蟲能力。結合田間管理拔除田間病株及雜草,及時將雜草、病株移出田外集中燒毀,減少病蟲源,抑制病蟲害擴散;定苗后葉面噴施0.2%~0.3%硫酸鋅溶液,每畝用25~30公斤,防治缺鋅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用40%樂果乳油500倍液或50%敵敵畏400倍液灌根,在發生蛀莖夜蛾、旋心蟲的地塊重點防治;防治玉米蚜兼治灰飛虱:用40%樂果乳油或40%氧化樂果乳油2000~2500倍液在蚜蟲發生初期噴霧。
3.3 心葉期和穗期
進入新葉期后,玉米生長旺盛,氣候高溫多雨,是病蟲害多發期,此期以防治玉米螟、粘蟲、紋枯病、葉斑病為主。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適時灌排水,合理施肥,及時中耕除草,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減少病蟲害發生;防治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達20%時,后推10天為第一次釋放赤眼蜂時期。吉林西部2代區在6月20日左右開始釋放,間隔5天放第二次,共釋放兩次,每畝共釋放1.5萬頭,第一次釋放0.7萬頭,第二次釋放0.8萬頭。赤眼蜂的田間卵寄生率70%以上,防效65%以上,防治成本1.20元/畝,畝增產25公斤以上,投入產出比1:20以上;在大喇叭口期用白僵菌顆粒劑投心防治玉米螟,方法為:白僵菌粉劑僵菌孢子粉500克與5公斤過篩的煤渣拌勻,制成1:10白僵菌顆粒劑,按每株2克的數量逐棵撒入心葉內;噴撒化學或生物農藥顆粒劑防治玉米螟。每畝用0.15公斤“BT”乳劑,對水5~10公斤噴灑葉面防治幼蟲;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公頃用3000克“BT”乳劑對水拌75公斤過篩的煤渣拌勻制成顆粒劑,施于心葉內,平均防治效果達90%以上。采用辛硫磷顆粒劑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克,加適量的水,拌入160公斤細砂或用40目篩篩選的煤灰中,制成辛硫磷顆粒劑,在玉米喇叭口期撒施于玉米心葉中,每株撒施1~1.5克。采用3%呋喃丹顆粒劑防治,大喇叭口期投心,每株投藥1~1.5克;出現粘蟲危害后,及時用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霧防治粘蟲。
3.4 灌漿成熟期
以防止發生早衰、青枯病為主。
預防早衰主要通過選用活稈成熟的品種加之保證后期肥料供應防止脫肥現象的發生等措施實現,同時加強田間管理,改善玉米群體的通風透光條件等農業栽培措施來提高玉米本身抗病蟲能力,減少早衰和青枯造成的損失。
玉米作為一種糧食作物在吉林西部為歷史上解決溫飽問題和現代裕民工程做出了和做出著突出的貢獻。采用系統的綜合防治措施,按照玉米的不同生育時期,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技術措施,必將為解決吉林西部玉米生產中遇到的病蟲害問題作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識別;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05.033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且栽培歷史悠久,吉林省水稻質量好、產量高,是我國大米的主產區。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病蟲害問題往往是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性因素,本文總結了幾種比較常見的水稻病蟲害的識別和防治方法。
1水稻常見病害的識別與防治
1.1y枯病
識別:水稻紋枯病是水稻常見病害之一,也稱水稻云紋病,該病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發生,該病發病主要受空氣濕度和溫度的影響,尤其是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發病率高。識別該病主要是觀察接近水面的葉鞘上是否出現橢圓形的水漬狀的病斑,顏色一般呈灰綠色或者灰褐色,并有向上不擴展的趨勢,此時就要引起注意。總的來說該病在我國北方發病還不算典型,但是也要引起重視,因為該病可以引起水稻空殼率增加,導致水稻籽粒不飽滿,造成水稻減產。
防治:預防該病注意控制濕度,尤其在高溫環境下。同時注意品種選擇,盡量選擇抗逆性強,抗病蟲害能力強及生命力旺盛的水稻品種。同時,注意清除土壤中的病菌。藥劑防治建議使用20%稻腳青(甲基砷酸鋅)或10%稻寧(甲基砷酸鈣)可濕性粉劑100克加水100公斤噴施,或加水400~500公斤潑施,或拌細土25公斤撒施。
1.2稻瘟病
該病害對于水稻危害較大,一旦發病就會對水稻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如果防治不及時,嚴重時甚至可造成水稻減產50%。同時,該病由于發生部位不同,可以分為葉稻瘟和穗頸瘟。
1.2.1葉稻瘟 識別:葉稻瘟主要為害水稻的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的斑點呈綠色,伴隨著葉稻瘟的發展,斑點會繼續發展變大直至葉片死亡,最終導致水稻植株發育不良,影響水稻產量及質量。
防治:預防該病仍然以抗病品種為首選,加強田間管理。藥劑可選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對水噴霧使用。
1.2.2穗頸瘟 識別:水稻發生穗頸瘟后主要是影響了水稻的養分輸送,影響水稻正常生長和發育,該病通常會由水稻葉稻瘟發展而來,嚴重時會導致水稻穗頸節壞死,出現白穗現象,造成水稻籽粒不飽滿,直接影響水稻的商品性。
防治:預防該病應從選種開始,選擇抗稻瘟病能力強的品種為主,注意栽植密度,同時注意平衡水肥,加強田間管理。藥劑可選用稻瘟康35毫升+稻瘟康Ⅱ號35毫升對水15公斤,均勻噴霧全株,7天用藥1次。
1.3白葉枯病
識別:白葉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旦發病極容易造成水稻出現碎米和秕谷現象,直接影響水稻的商品性,影響農戶的經濟效益。該病主要感染水稻葉片,在水稻葉片的邊緣和葉尖出現斑點,斑點顏色一般為黃綠色,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會沿著葉脈延伸,變成長條形的病斑且顏色逐漸變成黃褐色,最終變成灰白色,最后葉片枯萎。
防治:預防該病要先做好藥劑浸種工作,降低發生的幾率。注意水田管理,避免淹苗。多施用磷鉀肥,平衡氮肥,田間管理等。藥劑可選用20%氟硅唑咪鮮胺1000倍液+2%氨基寡糖素1200倍液, 5~7天用藥1次,連用2~3次。
2水稻常見蟲害的識別與防治
2.1稻飛虱
稻飛虱是水稻常見害蟲之一,體形很小,觸角呈短錐狀,有透明的翅膀,后足脛節末端有一可動的距。該害蟲主要以刺食水稻汁液為主,一般棲息在水稻基部,影響水稻生長,逐漸導致水稻植株變黃,從而影響水稻產量。防治措施:選用25%速滅威可濕性粉劑畝用100克,對水45公斤噴霧防治,或者賽嗪酮,或10%吡蟲啉30克/畝對水45公斤噴霧。
2.2水稻螟蟲
螟蟲是主要為害禾本科作物為主的害蟲,水稻螟蟲也是為害水稻的重要害蟲之一,其中為害最為嚴重也最為普遍的有二化螟和三化螟。三化螟對水稻危害程度最大,其為單食性害蟲只為害水稻,而二化螟除了為害水稻也危害小麥、玉米等作物。防治措施:5%銳勁特懸乳劑30毫升/畝、48%樂斯本40毫升/畝、3.6%殺蟲雙大粒劑1.5公斤/畝、55%特殺螟50克/畝、1.8%阿維菌素40毫升/畝、90%殺蟲單可濕性粉劑50克/畝,以上藥劑任選對水50公斤噴霧使用,注意全田噴施應均勻。
參考文獻
[1]熊國蓮.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工程技術,2016,(29).
[2]劉曉飛.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防治對策[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12).
[3]鄒前鋒,楊曉暉,彭楊,成連香,吳述云,胡柏森.淺談如何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的技術措施[J].農業與技術, 2016,(18).
篇5
關鍵詞:棉花;病蟲害特點;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5.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21
1 棉花病蟲害的理論概述
1.1 棉花病蟲害
棉花的生長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各種疾病的侵擾,甚至因為各種疾病而死亡。疾病會影響棉花發育和產量。例如慢性枯萎病,植株出現枯萎病況,慢慢地萎縮,變小,部分葉子有黃色脈絡。到了棉花產棉鈴時才發現這種病狀,不很明顯,但會對植株的發育和棉花的高產產生影響。有些疾病是非常嚴重的,比如立枯病,在棉種還沒有出土時就會產生,一旦發生這種病害幼苗就會枯萎腐爛,就此而喪失生命,有的是到了植株長出后在接近底面的部分會出現黃色斑點,不斷延伸,病情加重時,還會滲透到根莖部位,出現下陷、枯萎直至夭折。除了病害還有蟲害,像棉鈴蟲、紅蜘蛛等,還有最近幾年新出現的蟲害如:斑潛蠅、棉盲蝽等等
1.2 棉花病蟲害的特點
目前棉花病蟲害的特點表現在多個方面,棉花病蟲害的種類日益增多,以前棉花疾病較少,主要是蟲害,蟲子又集中在棉鈴蟲、紅蜘蛛等幾種蟲害,現在棉花的疾病增多,有立枯病、棉花炭疽病、又有黃化型、青枯型、紫紅型、皺縮型的疾病等等,蟲害除了以上幾種還有出現了多種新型的棉花蟲害。病蟲害的發生頻率增多,病害多發,主要的蟲害已經不是棉鈴蟲,而是其它蟲害。病蟲害發生比較隱蔽,不易發現,潛伏期較長,蟲害來源廣泛,危害程度較大 。以上是近期棉花種植中出現的病蟲害的特點,為棉花病蟲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據。
2 防治棉花病蟲害的意義
2.1 棉花病蟲防治技術
加快研究棉花病蟲害的防治對策,有效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成為當前棉花種植中保證棉花產量的技術保障。針對各種病蟲害特點,研究出防治的對策,提高防治的水平和技術含量,促進棉花病蟲防治技術更加的完善,促進為農業科技的發展。
2.2 農業經濟發展
防治棉花病蟲害發生,減少病蟲害對棉花的影響,有利于棉花增產增收,尤其是棉花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對農民的收入,農業經濟的發展作用十分突出。棉花病蟲害的防治對策和技術轉化為經濟要素,推動社會經濟尤其是農業經濟的發展,棉花病蟲害防治技術和農業的其他技術相結合,對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3 棉花病蟲害的防治現狀及對策
3.1 目前防治的現狀
對棉花病蟲害的防治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在播種前對棉種進行防治病蟲害的處理,植株長出后,一旦發現有枯葉、紅葉、卷縮等現象時,能夠及時有效地噴灑農藥,對于出現的各種蟲害,能夠利用農藥進行抑制蟲害的蔓延擴散。總體上來講,能根據目前出現的棉花病蟲害的特點,進行有效防治。但是從科學防治的角度來看,尚有很多不足之處,對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單一主要是藥物防治,對環境的危害較大,長期使用出現病蟲害發生變異,防治效果不穩定;面對頻發的病蟲害,防治起來有些應接不暇,尤其是新出現的病蟲害,棉農不了解情況,加之缺乏科學的指導,對病蟲害的防治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對于一些長期潛伏性的疾病,缺乏認識和有效的防治手段,一旦大面積的存在,導致病蟲害的危害很大,防治不及時,損失不可估量。
3.3 有效防治病蟲害的對策
采取多種方式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對種植棉花的田地進行冬天翻地,使地下的病蟲害在低溫下大量死亡,進行冬天灌溉,進一步消滅蟲害,播種期間在棉種的周圍撒上防治蟲咬的毒餌,植株長大后對于蟲害采用多邊噴灑,不斷換用農藥,以增強滅蟲的效果。除了采用農藥,還要采用人工捉逮的方法,用強光源誘殺害蟲,種植玉米誘殺地帶,集中噴灑,集中殺滅害蟲。采用生物殺蟲法,養殖大量赤眼卵蜂,研究使用生物捕殺方法。充分利用田間套種,培養天敵的方法,消滅害蟲。在使用農藥時不至于把大量的天敵資源消耗掉,選用對害蟲殺傷力大,對天敵殺傷力小的農藥,有效保護天敵資源。對蟲害,棉種能夠有效的掌握,對于一般性的常見病害棉農也是能夠解決的,但是對于新蟲害,罕見的或者突發的疾病,則需要專業科技人員的指導,建立起一套棉花病害問題解決的有效機制,發現問題及時聯系科技人員,科技人員利用各種資源進行研究,找到防治的對策,傳授給棉農進行有效防治。科技人員在發現病蟲害后通過新聞媒介告知棉農進行有效防治,增強防治的主動性,把病蟲害消滅在萌芽中。
4 總 結
棉花病蟲害在近幾年出現了新的特點,針對這些特點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才能防治棉花病蟲害的發生。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玉米病蟲害 防治對象 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 S43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6-0154-02
近年來,隨著在外務工人員增加,農村強壯勞動力數量減少,主要是婦女和老人在村務農,種植管理方便的農作物就逐漸成為這些地區的主要種植對象,玉米相比較其它作物從種植到收獲操作方便,管理簡單,并且適合在我市種植,因此全市玉米種植分布廣泛,產量也逐年增加,但是近幾年因為品種的更換以及耕作制度的改變等原因,玉米病蟲害也發生了變化,有加重的趨勢,部分地區造成玉米產量有所降低。現就玉米生長過程中不同時期病蟲害的主要防治對象及防治技術作一介紹。
一、玉米播種至苗期
該時期主要防治對象為地下害蟲、玉米薊馬、2代粘蟲、蚜蟲等。
1.小地老虎。剛孵化的幼蟲經常群集在作物幼苗的心葉或葉片背面,把葉片咬成缺口。3齡后進入暴食階段,白天鉆在土表下不出來,天剛亮露水比較多時出來活動,將玉米從地面3-4厘米高處莖部咬斷。防治方法:除草滅蟲:雜草是地老虎產卵的主要場所,也是幼蟲向玉米幼苗遷移的主要危害橋梁。堆草誘殺:用米糠麩或豆餅粉碎炒香拌5%敵百蟲,在傍晚時每畝地分散放10堆,每堆半斤,上面蓋新鮮嫩草,引誘小地老虎幼蟲來取食。
2.粘蟲。一種具有遠距離遷飛特性的害蟲,以幼蟲危害為主,幼蟲食葉,輕者葉片被吃成缺刻,重者整株被食,造成缺苗斷壟。幼蟲有群聚性、雜食性、暴食性。成蟲有遷飛性,成蟲潛伏在草叢和田間,夜里活動產卵,孵化后幼蟲多聚集在玉米心葉、葉背等,幼蟲受驚即吐絲下垂或卷縮落地假死。防治方法:誘殺成蟲:可用糖、醋、酒+敵百蟲盆誘殺成蟲,或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化學防治:6月中、下旬結合田間除草化學防治成蟲或7月上旬蟲株率達5%時防治。使用藥劑:4.5%高效氰菊酯、2.5%功夫菊酯1000倍液噴霧。
3.蠐螬。蠐螬是金龜子的幼蟲,食性雜,咬斷植物幼苗、根莖,使幼苗枯黃而死。防治方法:毒餌誘殺,每畝地用25%對硫磷或辛硫磷膠囊劑150-200克拌谷子等餌料5千克,或50%對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餌料3-4千克,撒于種溝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4.蚜蟲。幼苗期蚜蟲危害心葉,致使植株生長停滯,嚴重受害時,甚至死苗。玉米抽穗后,轉移到新生的心葉中繁殖,在開展的葉面上可見到―層灰白色脫皮殼,這是玉米蚜蟲危害的主要特征。同時蚜蟲大量吸取汁液,使玉米植株水分、養分供應失調,影響正常灌漿,導致秕粒增多,粒重下降,甚至造成無棒“空株”。防治方法:噴施阿克泰7500-10000倍,吡蟲啉2000倍,千蟲克1000-1500倍,金世紀1500-2000倍或優樂得2000倍。
二、心葉期和穗期
該期主要防治對象為紋枯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玉米銹病、玉米螟、玉米蚜蟲、薊馬等。
1.玉米紋枯病。在葉鞘上出現綠色長橢圓形的紋狀病斑,以后病斑逐漸增多,互相連成一大塊不規則的云紋,然后向上部葉鞘、葉片發展,嚴重時,可以危害至頂部葉片。 防治方法:玉米紋枯病在發病初期用5%井岡霉素1000倍液,或5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
2.玉米黑粉病(玉米黑穗病)。各個生長期均可發生,主要在抽穗期表現明顯,侵害部位長出大小不一的瘤狀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層白色薄膜,后變灰色,瘤內含水量大,干裂后散出黑色的粉狀物,即病原菌孢子,雄穗上產生囊狀物癭瘤,其它部位則形成大型瘤狀物。防治方法:田間出現病瘤后,及時清理深埋,適時深耕以減少病源,重病田實行2-3年的輪作。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倍,禾果利1000倍,納斯津1000倍或三唑酮800倍噴霧。黑穗病重發區,可用種子量0.2%-0.3%的賽力散(有效成分)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以減輕種子帶菌造成的危害。
3.玉米小斑病。主要為害葉、莖、穗、籽等,病斑呈橢圓形、長方形或者紡鍾形,顏色為黃褐色或灰褐色。玉米大小斑病從苗期到成熟期均可發生,玉米雄穗長出后發病嚴重。田間相對濕度高、玉米連茬種植、施肥不足、排水不良都可能發病。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50%的多靈菌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隔7 天噴1次;或用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或農抗120水劑200倍液,隔10 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
4.玉米大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嚴重時波及葉鞘和包葉。發病初期為水漬狀灰色小點,后沿葉脈向兩邊發展,形成中央黃褐色、邊緣深褐色的梭形或紡錘形的大斑,濕度大時呈大片病斑,并有黑灰色霉狀物,致病部位縱裂或枯黃萎焉。溫度在18-22℃,高濕,尤以連陰雨天氣,可引起該病流行。防治方法:病發前用品潤500-600倍,每隔15-20天噴一次,連噴三次;阿米西達1500-2000倍可達預防、治療和鏟除的效果;治療可用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2000倍、納斯律1000倍或特富靈5000-7000倍噴霧。
5.絲黑穗病。危害玉米的雄穗和雌穗。雄穗全部或局部變形,形成病瘤,里面是結塊的黑粉,即厚垣孢子。除苞葉外,雌穗全部變成一團黑粉,內有很多亂絲狀的殘留寄生組織。受害株有的簇生、有的多蘗、有的矮化。一株發病,全部果穗 及潛伏果穗均感病。化學防治: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倍浸種。營養杯土土壤消毒:必速滅1公斤拌10000公斤的營養土拌勻,灑水保持土壤含水量20-25%,蓋塑料膜薰土一周,然后揭膜散氣一周,裝杯播種。
6.玉米銹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初期在葉片上出現黃色至橙黃色突起的小膿包狀病斑,后期瘡斑表皮破裂,散出黃色至黃褐色粉狀物即是孢子堆,嚴重時瘡斑遍布全葉,散發銹色粉狀物,至葉子生長受阻。?防治方法:發病初期要及時噴藥防治,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懸乳劑6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4000-5000倍液。
7.玉米螟蟲。又叫鉆心蟲,是玉米的主要害蟲,常在幼嫩莖葉處鉆入咬食,破壞莖葉組織,使養分和水分不能輸送,影響玉米生長,抽穗后鉆進雌穗使果穗折斷影響授粉。防治方法:抖克1000倍、金世紀1000倍、莫比朗2000倍或千蟲克1000-1500倍灌心或者噴霧。
三、灌漿成熟期
以防止發生青枯病和早衰為主。主要通過選用抗逆性強的品種,保證單株營養面積,加強田間管理,改善玉米群體的通風透光條件等農業栽培措施來防止。
參考文獻
[1]汪麗華,楊春梅.玉米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10(5):155.
[2]孫江;春播玉米絲黑穗病的防治[J];山西農業(致富科技);2007年02期
[3]姚蘭.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J].植物醫生,2010(2):5-6.
[4]劉蕾,姚傳軍.對玉米病蟲害的種類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17):130.
篇7
關鍵詞:小麥;生產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91
我國小麥的種植面積僅次于玉米和水稻,年產量在10億t以上,在我國糧食產業和農業種植產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麥產業的持續性發展對實現農民增收、社會穩定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小麥的種植生產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嚴重的影響了小麥的產量、質量和收益,當前面臨的重點工作就是總結先進的實用種植技術,進而找到提高小麥種植收益的有效途徑。
1 小麥生產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現代化機械與農業技術相結合對提升種植效益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但人力資源也是種植效益的主要影響因素,隨著城市進程的推進,我國農民的人均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活格局和生活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農村的勞動力緊缺,使得人們在種植小麥的過程中過度依賴機械化,忽略了人力的投入,使小麥種植的收益大不如前。
通過對小麥生產的研究發現,小麥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較多,種植戶對整地過程不重視、機械作業不規范、小麥的生長過程管理不當、病蟲害防治不及時、用藥盲目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小麥產量和效益都有較為嚴重的影響,為了將小麥的效益提高到理想的高度,實現產業進程的良性發展,必須調整之前的種植模式,大力推廣可以提高小麥產量與產業效益的新技術,使種植戶掌握與靈活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為小麥的增產、增收、增效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2 提高小麥種植效益的有效途徑
2.1 優化良種的市場份額
優良的種子是高產、穩產的基礎,抗性好的種子可以有效節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但是當前市場上的良種覆蓋份額有限,即便有也是價格高的讓農民望而止步,而且現在有很多不良經銷商以錯充好,一味的追求利益,將品質不佳、出芽率低的種子推薦給種植戶,由于種植艫鬧識淡薄,隨意盲從,使種植壓力加大,種植效益也受到了影響。還有一部分種植戶,在種植時選用自留種,由于自留種沒有經過專業的處理,種植后病蟲害發生的機率較高,防治過程中自然加大的投入成本,也是造成低效的普遍現象。因些,加大優化良種的市場含有量、嚴懲不法經銷商、凈化種子市場,是提高小麥種植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
2.2 優化小麥生產管理方法
小麥種植成本與種植效益成反比關系,除了選擇良種可以降低種植成本外,小麥種植的產業布局、生產中基本的機械化設備的配比、種植條件的改良都是保障小麥收益增長的重要因素。改變小麥種植原有的產業布局,不斷擴大小麥的種植面積,逐步實現產業化、規模化,提高在生產中基礎機械化設置的支持,讓有限的物資投入創造更多的價值,相對程度上可以說,在沒有改變投入成本的情況下,通過產業布局的調整,使小麥產業的產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進而提高了農民的收入,達到增效的目的。
2.3 優化種植條件
改良土壤、增強土壤肥力可以優化農田的種植條件,是農業中提高產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盲目施肥是不可取的,不但破壞了土壤結構,還會對小麥生長產生消極的影響。秸桿還田是增加土壤肥力的理想方法,不但有助于改善土壤結構,還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的松軟度,確保強化小麥的抗寒能力,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機率,提高小麥的產量。
2.4 優化小麥病蟲害防治方式
針對小麥的常見病蟲害防治,不要自掃門前雪,對聯合片區內的種植范圍要統防統治,這樣可減少病害的傳染和害蟲的遷飛,大大增強防治效果,在不增加管理成本的基礎上,增強防效,提高收益率。
2.5 優化小麥的精深加工
農業產品加工業是在農業產品正式出現在市場上前,進行的預處理環節,有助于促進農產品中間需求的提升,有利于初級農產品需求量的提高。小麥的深加工處理是連接小麥生產銷售的重要環節。另外,有利于促進初級農產品需求量的提升。我國農產品顯然處于起步時期,小麥深加工處理只能達到20%左右,精加工所產生的效益十分微薄。鑒于此,拓展小麥的種植、生產和銷售產業鏈,開發小麥精加工的相關產品,對促進小麥轉化增殖無疑是有所裨益的。因此,政府等相關部門,務必要加強對小麥種植技術的普及與推廣,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延長小麥的生產產業鏈,從而提高小麥種植收益。
篇8
關鍵詞 地膜;馬鈴薯;玉米;套種;栽培技術;水地
中圖分類號 S532.048;S51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1-0082-01
馬鈴薯的營養十分豐富,營養學家將其列為全營養食品。馬鈴薯是優良的糧、出色的果、優秀的菜。會寧地區的氣候條件適宜種植馬鈴薯,為了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發揮馬鈴薯生產優勢,增加農民收入和發展地方特色經濟,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已形成全國大型馬鈴薯加工企業,其分布密度、加工規模居全國首位,這些企業為支持發展當地馬鈴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在生產中應選用優良的品種,采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大面積推廣早熟地膜馬鈴薯套種優質玉米立體高效栽培模式,發揮馬鈴薯的增產潛力。
1 播前準備
1.1 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優質、豐產、抗逆性強、適應當地栽培條件、商品性好的馬鈴薯品種。種薯來源要選用正規公司的一級脫毒種薯。建議選用抗病、抗旱強的克新1號品種。玉米選擇中晚熟優質雜交種,如中單9409、沈單10號等。玉米種子要進行包衣處理。
1.2 種薯處理
播前30 d將種薯置于室溫20 ℃的環境中催芽,當芽長0.5 cm時,去掉上面的包裹物,使種薯見光生成矮壯芽(催芽的馬鈴薯與不催芽的馬鈴薯在同等條件下相比,生育期延長了7~10 d,產量和品質大幅度提高)。提倡小種薯(20~50 g)播種。60 g以上的種薯進行切塊,切塊大小以40~50 g為準,每個薯塊留1~2個芽眼。切刀要進行消毒。具體方法是:切塊用2把刀,一把正常操作,一把浸泡在75%酒精或5%高錳酸鉀溶液中。切刀每使用5 min或切到病、爛薯時馬上換刀[1-2]。
1.3 合理輪作,精細整地
馬鈴薯一般不宜連作,要做到用地與養地相結合,一般輪作3年以上,選擇豆類、禾谷類作物茬口,切忌選用馬鈴薯或茄科作物茬。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砂壤土或壤土地種植,做到地面平整、上虛下實。年前澆足冬水保持春季土壤濕度,提倡起壟種植要整平地塊,為灌溉創造條件。起壟前,用3%辛硫磷顆粒劑15 kg/hm2制成毒土進行土壤處理,防治地下害蟲。
2 適期早播,合理密植
為了達到提早上市的目的,春小麥播后,盡早覆蓋,當膜下10 cm處地溫5 ℃以上即可播種,根據當地實踐經驗,馬鈴薯早播延長了其生育期,對產量的影響很大,本地自北向南3月中旬開始播種,月底最好播完,玉米在4月中旬播種。馬鈴薯起壟覆膜種植,總帶幅寬140 cm,洋芋、玉米各種2行,帶寬各為70 cm,壟高10~15 cm,玉米膜側種植,馬鈴薯株行距各為30 cm,保苗4.8萬株/hm2,馬鈴薯與玉米間距30 cm,玉米行距40 cm、株距25 cm,保苗6萬株/hm2 [3-4]。
3 田間管理
3.1 引苗與定苗
當馬鈴薯苗陸續出土時,要及時引苗、暗窩要及時通風,防止高溫燒苗。當90%的馬鈴薯出苗后要及時定苗[5-6]。具體做法是:用剪刀在苗根處將每株單棵以上的苗頭剪掉,只保留單棵苗。切忌用手拔,以免傷害整株苗。保留單株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大薯率,且對產量影響不大。
3.2 培土與鋤草
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水地種植早熟地膜馬鈴薯對培土不夠重視,以致出現青頭、畸形、一窩株和膜下燙傷等現象,根據經驗,玉米出土后馬鈴薯開花前進行中耕培土,同時除去田間雜草,培土要均勻。培土能降低土壤溫度、保墑、提高品質和產量。地膜覆蓋在早期起到了增溫、保墑、保肥的作用,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動,可促使馬鈴薯早生快發、早結薯、提早成熟、增加產量。但在后期溫度偏高、地膜阻擋水分的滲入,對馬鈴薯生產極為不利。建議結合培土時將地膜從壟溝向上卷起或撕破。
3.3 肥水管理
由于采用地膜覆蓋,后期追肥比較困難,建議底肥一次性施足。播種前施農肥60~75 t/hm2、尿素375 kg/hm2、二銨750 kg/hm2、硫酸鉀600 kg/hm2,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75~450 kg/hm2。在馬鈴薯現蕾至開花盛期、玉米大喇叭口期至灌漿期應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和作物特性適量追肥。整個生育期間要及時灌水,確保馬鈴薯和玉米的正常生長。馬鈴薯的發棵期和盛花期以及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是需水的關鍵時期,要注意灌水但不能漫壟。
4 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病蟲害的防治是其生產中的重點、難點。由于農戶不能準確識別病害,加之農藥品種繁多和經銷商宣傳存在誤區,往往防治效果不佳。考慮到生產中的勞動強度,對殺菌、殺蟲、葉面肥等進行整合,為便于操作建議在正常情況下噴藥4次:第1次在苗齡10~15 d用啶蟲脒+72%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5 kg/hm2噴霧;第2次在初花期用2.5%功夫水乳劑混合4%精甲霜靈+40%百菌清噴霧;第3次在盛花期可選用克露、金雷混合葉面肥和膨大素噴霧;第4次
(下轉第85頁)
(上接第82頁)
在花后期,選用以保護地下塊莖和兼有保護莖葉的藥物100 g/L科佳懸浮劑795~1 005 mL/hm2混合不含有氮的磷酸二氫鉀或硫酸鉀的葉面肥噴霧。玉米常見病蟲害有玉米蚜蟲、玉米紅蜘蛛和玉米黑粉病等[7]。除采取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倒茬、加強田間管理等農業防治方法外,必要時還應采取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5 及時收獲
要搶市早收,7月中下旬開始挖薯,8月上旬收獲結束,除去病薯、畸形薯,堆放在陰涼通風處,使塊莖散熱、去濕[8]。玉米在完熟期收獲,當苞葉變黃,穗柄下垂時及時收獲[9-10]。玉米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殘膜,以防造成田間污染。
6 參考文獻
[1] 楊如達,楊富,李淑蘭.無公害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2):113-114.
[2] 喬奇,陳龍華.脫毒馬鈴薯春作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2(3):38.
[3] 束愛菊,任學義,王干.馬鈴薯—玉米—花椰菜—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J].種業導刊,2008(10):27-28.
[4] 馬玲玲.寧南山區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2):116.
[5] 李性勤,馬淮勤.脫毒春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1(3):30.
[6] 唐虹.脫毒馬鈴薯稻田免耕稻草覆蓋輕型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5(6):39-40.
[7] 葉川,廖綿清,劉小三,等.紅壤農區鮮食玉米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學報,2007,19(6):35-37.
[8] 梁秀芝,吳瑞香.抗病馬鈴薯新品種及無害化綜合栽培技術[J].華北農學報,2004,19(S1):137-140.
篇9
關鍵詞:杉木;造林成活率;造林方法
中圖分類號:S791.27 文獻標識碼:A
1 杉木生態特性
杉木是常綠喬木,屬于亞熱帶樹種,生長迅速,是我國特有的速生樹種,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樹高可多達30m,胸徑可達2~3m。主要分布在年平均溫度為15~20℃,年降雨量在800~2000mm之間的地區。杉木比較喜歡光照,對土壤要求也比較高,喜歡肥沃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杉木材質輕韌,容易加工,是建筑、造船、橋梁、家具等的優良木材,應用價值很高。
2 廣西柳州種植杉木自然條件
廣西柳州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高溫、高濕、多雨。氣候資源豐富。年降雨量為1345~1940mm,年平均日照1250~1570h,冬短夏長。年平均氣溫20℃左右。1月份最冷,月均溫約7.5℃;7月份最熱,月均溫約28.1℃。極端最高氣溫39.5℃,極端最低氣溫-5.8℃。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多種用材樹種和經濟林樹種生長。這也為杉木種植提供了良好的氣候保障。
柳州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壤類型主要為水稻土、紅壤、石灰土和沖積土。土壤厚度適中,質地較好,適合杉木生長。
3 杉木種植技術
3.1 育苗
3.1.1 種子采集
杉木樹種采集,一般在每年的10~11月進行,要選擇那些生長旺盛,干型通直樹冠完整濃密的植株。樹齡在15~30a之間為宜。杉木球果由青綠變為黃綠時,就可以采集了。采集的樹種要及時翻曬,已經脫出的種子也要及時收集,不然就會油化。樹種要貯藏在通風干燥的地方。
杉木種子最好是隨采隨播,不宜久存。如果需要長時間貯藏,就要對種子進行相關處理。種子含水率達到6%~8%時,可以采用密封的形式,在低溫下貯藏。
3.1.2 播種育苗
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先用清水浸種,再用0.5%漂白粉或者高錳酸鉀溶液浸種30h,然后密封1d,取出晾干就可以播種。
杉木播種可適當提前,冬播在12月到翌年1月,春播在2~3月為宜。廣西柳州冬季很短,很少發生霜害,非常適合冬播,因為冬播的苗木發芽早,扎根深,生長期較長,抗性較強。杉木常采用條播的形式播種,由于杉木種子發芽率較低,所以要適當多施用一些種子。一般每公頃播種100kg左右。要將種子均勻的撒在苗床上,用細土覆蓋,澆水后用雜草遮蓋。
3.1.3 幼苗管理
杉木幼苗出苗后,就要開始撫育管理。首先是適時揭開覆草,可以選擇早晚時段,苗木生長至7~10d時,噴施1次波爾多液,藥液比為1:10;其次是除草松土,在苗木出現真葉開始木化后,就要進行除草、間苗、松土。間苗要遵循去劣保優的原則,每平方米保留150~170株幼苗為宜。觀察幼苗生長情況,如果發現幼苗缺肥,可用1%~2%復合肥兌水噴施。當幼苗長到高20~30cm以上,就可以移栽造林了。
3.2 造林
3.2.1 植苗法
杉木根系比較發達,非常適合栽植,即使裸根移栽也可以有很高的成活率。栽植時,要注意對苗木進行根舒,防止栽植時窩根,要遵循“三埋二踩一提”的原則,就是要分層埋土踩實。杉木可適當深栽,這樣不僅能夠抑制根莖萌蘗,擴大生根部位,還能夠增強苗木的抗旱能力。
3.2.2 扦插法
用扦插法造林,相比植苗法要容易一些,這也是過去山區造林常用的方法。要選擇兩年生粗壯萌條作為扦插條,切成40~50cm長的穗條,用刀把扦插條下端削成馬耳形,扦插時要將扦插條插入土中1/2~2/3。扦插時間最好是早春時節,這時樹液開始流動,有利于扦插條成活萌發,以陰天扦插為宜,要避開大風大雨天。
3.2.3 撫育管理
造林后當年和第2年需要進行2~3次的除草撫育,到3a或4a要各進行2次撫育。最好是結合中耕除草追肥同步進行,要及時清除那些根際萌芽枝條。造林初期,幼樹根系比較淺,只適宜淺鋤,一般深度為7~10cm,隨著樹齡增大,可逐步加深到10~15cm。
為了保持杉木快速生長還需要對其定期施肥,特別是土壤肥力不夠的地塊,適當施肥能夠快速提升林分質量。施肥分為基肥和追肥兩種。在移栽定植時,要施足基肥,可以無機肥料和有機肥混合施用。餅肥、堆肥、人畜糞尿、草木灰等農家肥,都是很好的基肥。還可以少量施入無機肥料,如磷肥中的過磷酸鈣等。要注意將肥料與穴底土壤均勻混合,不讓肥料直接接觸杉苗根須。追肥一般放在第2年的除草松土時一并進行,每株施用碳酸氫銨100~150g。
杉木進入生長期之后,有些根際有大量潛伏芽,當栽植過淺時,就容易形成,在根際發出眾多萌蘗枝條。應該及時剪修清除這些多余的萌蘗枝條。也可以采取用厚土培蔸的方式,防止那些潛伏芽萌動。剪修時,要及時扶正倒伏的幼樹,不傷頂芽和樹皮。
杉木郁閉前可以間作農作物,不僅能夠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給農民帶來經濟收入,對杉木生長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可間種糧食作物(如玉米、薯類)、油料作物(如黃豆、花生、芝麻)、經濟作物(如煙草、油桐等)。農作物收獲后的莖稈盡可能還林,以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對杉木生長有利。
3.2.4 采伐更新
杉木主伐年齡一般控制在16~30a。主伐方式多采用小面積皆伐,立地條件好一些的地塊面積可以大些,部分天然散生林和混交林則可以采取擇伐的方式。
主伐時間以冬季和早春時期為宜,最晚不能超過清明,選擇這個時間段有利于萌芽條生發。主伐時要盡量降低伐樁,高出地面3~5cm為宜。這是為了防止萌芽太多,不利選擇。伐樁也要求平整稍有傾斜,防止積水。
4 杉木常見病蟲害防治
杉木病蟲害很多,防治要遵循以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早預防早發現,要抓住防治最佳時機,防治效果才會事半功倍。介紹幾種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4.1 立枯病
立枯病是杉木苗期的主要病害,主要是真菌和腐霉菌侵染苗木導致的,屬于侵染性病原,嚴重時可導致幼苗大量死亡率。
防治方法:育苗要選擇新墾苗床,避免熟地育苗是躲避立枯病的有效方法;播種前還要對土壤進行消毒,每公頃撒300~375kg生石灰或用800倍液退菌靈及多菌靈,等3~5d后再播種;當苗木發生病害時可用0.5%波爾多液噴施苗木,每公頃1200~1500kg。
4.2 猝倒病
杉苗生長初期正是雨季,由于雨水較多,杉苗很容易發生猝倒病。
防治方法:要及時排水防澇,杉苗出苗后,每隔10d就要噴灑1次0.5%的波爾多液,連續噴灑4~5次。如果已經出現病癥,要用65%的敵克松500~800倍液噴灑。
4.3 杉梢小卷蛾
杉梢小卷葉蛾主要危害主梢頂芽,容易造成多頭、無頭、偏冠現象,干形也會出現扭曲。多發生于陽坡和林緣地方的杉木。
防治方法:物理防治主要是采取人工剪除病害梢枝或者用黑光燈誘殺羽化成蟲,也可以用糖醋液誘殺成蟲。化學防治即噴施農藥,對幼齡蟲可以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用50%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液噴殺。
4.4 粗鞘雙條棚杉天牛
粗鞘雙條杉天牛是危害杉木的一種毀滅性蛀干害蟲。樹勢弱的比樹勢好的林分受害重,撫育管理差的比撫育管理好的林分受害重,陽坡比陰坡受害重。
防治方法:可以采取農業防治的方法,加強撫育管理,科學追肥,增強樹勢,促進樹干生長,或采用營造混交林的方法,也能夠有效抑制蟲害。化學防治,在幼蟲初孵盛期,用40%氧化樂果乳油或者50%辛硫磷乳油100~200倍液噴殺。在對未進入木質部的幼蟲,可以采用刮皮涂藥的方法防治,用50%殺螟松或者用50%氧化樂果高濃度液涂干,還可以用741插管煙霧劑防治成蟲。
5 結語
廣西柳州市有種植杉木優良的自然環境,人工造林效益突出,大力發展杉木造林也是大勢所趨。只要掌握相關的種植技術,認真落實各項技術指標和要求,抓好育苗播種撫育等種植環節,杉木速生林建設還是大有可為的。
參考文獻
[1] 毛年舟.淺析杉木栽培管理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1(11).
[2] 羅康森.杉木速生豐產優質栽培技術[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01).
篇10
通過園地選擇、規劃,土壤改良,田間土肥水管理,果實采收,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了露地藍莓栽培技術。
關鍵詞:
藍莓;優質豐產;栽培技術
藍莓屬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橘屬(Vacciniumspp.)多年生灌木漿果植物,是越橘中的藍果類型,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1]。其果實中富含熊果苷、花青苷以及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具有明目、防止腦神經衰老、抗癌等功效。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種栽培,2013年我國藍莓栽培面積達20366hm2,產量達到15130t。藍莓作為保健食品逐步被人們所熟知,藍莓的潛在需求也會越來越大,藍莓產業在我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1園地選擇與規劃
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或坡度<5°的緩坡地帶建園,土壤質地疏松透氣、較肥沃。園地的環境應符合無公害果品或綠色果品生產要求,若生產有機產品,需要符合國家對有機產品的生產要求。建園前要做好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工作,要做到“三通一平”“旱能澆水,澇能排水”。考慮到用工、生產資料及產品運輸問題,不宜建在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園地選好后,要合理規劃各功能區,包括作業小區、道路、防護林配置和排水灌溉系統。
2品種選擇
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品質好、產量高、抗病性好的優良品種,做到適地適栽。北方地區藍莓露地栽培冬季需要進行埋土防寒,所以品種抗寒性是品種選擇的重要指標之一。建議選擇半高叢或高叢耐寒性強的藍莓品種,如“北陸”“藍豐”“公爵”。
3土壤改良
藍莓對土壤條件的要求較苛刻,這也是限制其迅速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藍莓適宜的土壤pH4.5~5.5,如果pH高于這個范圍,藍莓無法吸收土壤中的鐵元素,會出現藍莓缺鐵失綠癥狀,主要表現是藍莓葉片出現脈間失綠,嚴重導致植株死亡,北方地區的土壤pH多為偏酸或中性,所以定植前要進行土壤調酸,生產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對土壤施硫磺粉,其對土壤酸度調節效果持久穩定。改良方法有2種:一種是定植穴改良,另一種是栽植區改良。定植穴改良的特點是:建園時節省了成本,但隨著藍莓植株的生長,還要對株間未改良的土壤進行改良,否則會影響藍莓正常生長。因此建議采用栽植區改良方法,具體方法是按照硫磺1.0~1.5kg•m-3、草炭與園土=1∶1或1∶2、牛糞有機肥30~40kg•m-3,草炭也可用松針、腐爛鋸末、粉碎玉米秸稈等代替[2]。將以上材料均勻撒施在地面,用旋耕機旋翻攪拌,深度25~30cm,然后按照行距將行間改良過的土壤填在行內改良過的土壤上起壟作畦。
4苗木定植
根據不同品種栽植株行距(1.0~1.5)m×(1.5~2.0)m,也可采用密植,春秋季均可栽植。起壟栽培,壟高20~30cm,寬80~100cm。定植時,先順著行向進行打點,然后按照打點的位置挖定植穴,定植穴的大小根據所用苗木的大小確定,栽植深度以覆蓋原苗木土團2~3cm為宜。埋土后輕輕踏實,及時澆透水。注意營養缽苗一定要破根團,可用手或小鏟將根團破開后定植,定植深淺要適宜。
5田間管理
5.1水分管理
一個生長周期重要的需水時期為萌芽期、開花后、果實膨大期、土壤封凍前。藍莓根系為須根系,根系不發達,對水分要求較高,水分不足或過多均會影響樹體的正常生長發育,一般1周澆1次水。建議采取滴灌,既可以節省水資源又可以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為了保持土壤酸性條件,可以用檸檬酸、冰醋酸、硫酸將水調酸后澆灌,一般間隔2次灌水澆1次酸水[3]。
5.2土壤管理
藍莓不能種在鈣質土壤中,同時其對氯敏感,所以在栽培時一定要選擇適宜的土壤,否則容易種植失敗。土壤有機物覆蓋可以緩解土壤溫濕度的驟變,覆蓋物逐年腐爛后,增加土壤有機質,可以為藍莓根系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覆蓋物一般用松針、玉米秸稈、草坪修剪后的碎草等,覆蓋物厚度10~15cm,定期補充以保持厚度。也可在種植行行間鋪園藝地布或黑色薄膜來減少除草的工作量。
5.3施肥管理
肥料的選擇要合理,標準化栽培需要根據土壤分析或葉片營養分析結果來確定是否施肥及施用量。施肥的原則是保證樹體生長的前促后控,即生長前期以氮肥為主,生長中后期逐漸減少氮肥的使用量,增加磷鉀肥比例,果實膨大期注意增加鉀肥的使用量。花芽分化期可適當對葉面噴施2~3次0.1%磷酸二氫鉀。春季解除防寒后,萌芽前施入催芽肥,以氮肥為主,成年樹每株可施入硫酸銨和硫酸鉀型復合肥100g;果實膨大期可以購買市售的水溶性鉀肥,按說明書通過滴灌施入;采果后以復合肥為主,成年樹每次每株溝施100g復合肥。注意不可距離植株過近,以防燒苗,可在株間挖深10~20cm的溝,將肥料施入。施肥同時可施入硫磺粉以保持土壤酸性,施肥后及時覆土和澆水。
5.4整形修剪
定植后第2年應適當疏花甚至將花全部抹去,以促進樹體生長、擴大樹冠、增加枝量,取出細弱病殘枝,對基生枝適當摘心、促發新枝。定植后第3年,樹冠已成型進入結果期。此時期需繼續促進樹體生長,春季除疏枝還要修剪花芽,壯枝留花芽5~7個,中庸枝4~5個,弱枝不留。夏季修剪主要采用摘心和短截,根據植株生長情況進行1~2次摘心。果實采收后主要采取疏除、短截、回縮等修剪手法,疏除衰弱枝內膛枝,回縮更新結果枝組,培養翌年結果枝,使枝條立體合理分層分布[4]。
6病蟲害防治
藍莓常見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金龜子、美國白蛾等;常見病害主要有灰霉病、枝枯病、僵果病、莖基腐病等。具體防治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根據蟲害的特點盡量采用物理方法,而不采用化學農藥,殺蟲劑選用吡蟲啉、阿維菌素、苦參堿等低毒農藥,果實采收期不可使用化學農藥。病害在生長期內噴3~4次殺菌藥劑防治,如倍保、甲托、福星等,還需根據不同病蟲害及時選用不同殺菌劑交替噴施。
7采收
由于藍莓果實成熟期不一致,果實進入成熟期后需要按成熟情況進行分批采收。在果實大量成熟期間隔2~3d采收一次,剛剛進入果實成熟期和成熟末期通常4~6d采收一次。在清晨露水干后至中午高溫前或是傍晚氣溫下降以后進行采摘,采摘時應帶手套,輕拿輕放,不同級別的果實單獨收放。
8越冬防寒
10月末至11月初及時防寒。一般采用埋土防寒法,首先在枝條壓倒側放一鍬枕土,然后將紙條壓倒并覆土,注意枝條不能外露,冬季需要定期檢查。遼寧省也可采取防寒袋越冬防寒,首先將枝條綁縛緊,然后套上防寒袋并用繩子綁緊,最后將防寒袋底部用土壓實。春季一般在4月末至5月初,可以參照葡萄出土上架時間,根據具體氣候情況進行出土上架。注意避開晚霜凍害、不要弄斷枝條。撤土后及時澆催芽水,剪除病弱枝、短截傷枝,噴灑石硫合劑等殺菌劑。
作者:于強波 單位: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亞東,吳林,張志東.越橘(藍莓)栽培與加工利用[M].長春:長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2]于強波,蘇丹.日光溫室藍莓定植技術[J].北方園藝,2010(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