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范文
時間:2023-11-23 17:53: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多媒體技術與課堂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的特點,編制各學科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能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的改變傳統教育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傳統的歷史教學媒體(語言、課本、板書、掛圖、模型、演示等)已不能滿足現代歷史教學的需要。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意識、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把過去抽象的歷史事實,通過多種感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將抽象內容具體形象化,微觀事物宏觀化,復雜事物簡約化,多角度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多媒體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中,較之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激發和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形象思維是生動活潑、鮮艷明亮的花朵。多媒體教學將老師用POWER POINT、超級解霸等軟件對存儲歷史資料的錄像帶、音帶、VCD、CD、圖片等進行編輯,剪輯而制成的歷史課件,通過計算機、投影映射出來,使本已過去的抽象蒼白的歷史事實,以多種形式動態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形式多樣、新穎獨特的教學手段,易吸引學生注意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已過去的歷史現象生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壓縮了空間感和距離感。對于一些重要歷史知識或難以歸納、比較的知識點,利用投影提供給學生,有助于加深印象。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因此,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對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自己,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
二、拓寬信息傳輸渠道,開發智力、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教學,注重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宮,視聽并用,拓寬了信息傳輸渠道,能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教育心理學知識說明,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若兩者同時使用,就能夠接受約65%。科學研究也證明,人們通過各種感官獲得的知識比率為:視覺83%,聽覺11%,其他6%;視聽結合可獲得幾乎是最佳的知識保持率。而且省略板書,使教師能增大知識容量,有充足時間進行講解、分析和培養學生能力。課件界面美觀、色彩豐富、綱要信號齊備;版面保留完整,通過超級連接,前后切換方便,達到過去手工板書無法企及的地步。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對開發智力、加強記憶和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突破重點、難點,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歷史是人類過去的實踐活動,在現實世界中不可能重演。這個特點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掌握和鞏固增加了難度,也給教師教學帶來了困難。特別是一些不易說明,頭緒較多的歷史知識點,傳統教學方法和媒質很難具體形象地加以描繪,給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困難。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做到視聽并用,從而拓寬了信息傳播渠道,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的參與學習。利用多媒體技術可為學生提供多感官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縮短時空距離,加大信息容量。從而使學生可以細致、全面地進行觀察思考及剖析歷史,達到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拓寬教育渠道,強化對歷史課教學的德育功能。
初高中學生正處于由青少年向青年過渡,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和確立的重要時期。歷史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大綱基本的歷史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使學生成為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歷史教師應該充分依據教材內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根據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優化歷史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德育情景、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以達到內化學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多媒體技術還能使歷史教學由課堂延伸至課外,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更好地發揮歷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
盡管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如上所述諸多優勢,但并非是使用有了現代化手段就能保證教學的成功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需要我們根據歷史教學的特點選擇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精心設計、認真實踐、反復推敲。因此,要真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1、是多媒體技術與教育理論學習的關系。
多媒體技術在學科教學中有其無可比擬的優勢,但它畢竟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是一種與傳統教學互補的實踐活動,因此必須與教育理論緊密聯系,理論可以指導一切實踐(教學)活動,反過來理論又為教學實踐提供更有效的幫助。因此在運用多媒體技術于教學中,也必須充分考慮教育理論的學習和運用。只有充分掌握了包括學習理論(即通過學習的產生、過程和規律,達到有效的學習)、教學理論(即合理設計教學情境,達到完成學校教育目的的作用)和傳播理論(即通過靈活的教育途徑,達到完善的教育功能)在內的眾多教育理論知識,才能在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中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而不致陷入流于形式,與課堂教學脫鉤的地步。
篇2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初中歷史 課堂教學
歷史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巨大信息世界,歷史知識特征與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性是對應的,對于歷史學科來說,多媒體技術大有用武之地,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學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同時,也發現一些歷史教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存在一些誤區,不但發揮不了它的優勢,有時反而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以下,筆者就多媒體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歷史教學中,只有創設一種最佳的學習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多媒體技術與歷史學科的整合,能讓多媒體功能全部展現出來。運用多媒體多媒體技術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能讓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從而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如講授林則徐“”時,用大銀幕播放電影《》的相關片斷。這樣做,不僅能渲染課堂氣氛,創設凝重的歷史情境,而且能輕而易舉地讓學生理解當時林則徐用海水、石灰來銷煙的方法,較之傳統教學法,效果更加到位。
二、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種種教學難點,要實現最優化的課堂教學,取得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益,突破教學難點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突破這些重難點,而運用多媒體多媒體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共同作用以強化感知,解決了過去許多教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苦衷。如:的過程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一個重點,而戰爭的尾聲――日本和清政府簽訂《》,更是學生關注的熱點。然而,讓學生了解戰爭全過程,僅僅讓他們傾聽教師精彩的講述顯然是不夠的。如果利用多媒體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操作計算機,選擇所需了解的戰爭片段進行思考、研究,那么,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黃海戰役、、與日本簽定不平等條約等所有這些活生生的場面,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對日本發動這段歷史刻骨銘心。同時,借助課件交互功能,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動態演示歷史戰爭的具體過程。
三、增加課堂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以往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如果想在課堂上補充一些課外知識是很難的事情。自從多媒體多媒體技術出現在歷史課堂之后,這種現象得到了大大的改觀,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課件在課堂上補充大量與教學目標相關的內容,用這些內容來充分論證課本上的觀點和讓學生根據該內容進行分析,理解課本知識,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強化思維力度,提高記憶效果
心理學認為,人類各種感官配合思維都具有吸收知識的功能,其中視聽并用的學習效率最高。多媒體多媒體技術手段在這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它通過剪輯的電影電視畫面與教師精心編制的解說詞,把本不能再現的歷史現象“真實地”或“近似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它通過聲、光、形、色、音等多種信息作用于學生,在他們的大腦皮層留下了很多較深刻的歷史現象痕跡,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印象,提高了學生記憶歷史知識的質量。例如講述 “朝鮮戰爭”內容時可播放資料片《抗美援朝戰爭》,讓學生感到生動、有趣、形象、新穎,在充分感知生動的歷史形象時,掌握了有關知識和概念。
五、寓思想教育于歷史知識傳授之中
歷史教學的知識教學內容與思想教育內容的一致性,決定了歷史教學過程應該寓思想教育于歷史知識的傳授之中,同時通過師生的雙向交流來激發培養學生的情感。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可謂多種多樣,利用多媒體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再現已消逝的歷史現象,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氛圍,從而進入歷史的角色,受到感染和教育,其作用往往優于教師的口述。如講“” 內容時,可播放電影《林則徐》中的幾個鏡頭:官兵吸食鴉片,戰斗力削弱;政府白銀外流,出現銀荒;人們吸食鴉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幾個鏡頭,不僅形象地再現了鴉片輸入給中國社會帶來的災難,而且增強了學生對的認識,了解了的巨大危害,讓學生在接受歷史知識的同時也自覺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
六、歷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存在的誤區
1.教學還是“滿堂灌”
過去批評那種“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但利用多媒體手段后,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多媒體可以代替教師做一切,讓計算機從頭到尾地“唱戲”,忽視教師應起的作用。教師的教學風格也無法體現,課堂氣氛拘謹而不靈活。這樣運用多媒體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最終導致由原來的“人灌”到現在的“機灌”。
2.從接受者到觀賞者
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學習初中歷史時往往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但有的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后,不注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原先傳統手段的師生交流、討論都在光、聲、圖像的展示中湮滅了,學生不是課堂的主人,而是成為仿佛置身課堂之外的觀賞者,學生常常停留在對精彩畫面的欣賞上,而對實質性的歷史內容不去留意,時間一長就不自覺地游離于學習活動之外。
3.盲目使用,效率低下
篇3
關鍵詞 多媒體;美術教學;創造力;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4)21-0144-02
新課程強調,美術教學應加強示范教學,教師應調動學生身體各個感官去鑒賞、感知、體味一幅幅美術作品所蘊含的知識、情感、文化背景,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并產生創作的沖動。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實現和完善這一目標提供了可能。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把形象直觀的圖片、圖像及優秀的美術作品展示給學生,還可以通過聲像的完美結合,演示出作品所蘊含的意境和精髓,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那么,教師應如何在美術教學中發揮多媒體技術的積極作用呢?
1 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直觀形象的美術作品,有效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美術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它可以方便直觀地把各種優秀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很多藝術作品是需要用心體味的,是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的,在這些作品面前,語言顯得是那么的無力和蒼白。此時,教師只要把作品完美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去欣賞、去思考、去體會就可以了。因而,要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離不開觀摩大量的上乘佳作,從中汲取營養,領會美術作品的表現手法和藝術處理技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藝術綜合素質。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與受到的感官刺激是密切相關的,只有那種通過綜合感官的刺激而產生的理解,才是最全面、最深刻、最佳的。美術教材編寫時插入很多作品圖片,但畢竟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表現形式也是單一的,那么它對學生的感官刺激也是極其有限的。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大大改善這方面的窘境。課堂上,教師只需用鼠標輕輕一點,就可以把海量美術作品展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結合聲、像、光、電把作品展現得更加立體、豐滿,更容易讓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長此以往,學生的鑒賞力自然得到提升。
如俄羅斯油畫家列賓的作品《伏爾加河的纖夫》,僅僅從教材中的圖片,學生難以真正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此時,教師可以把音樂《伏爾加船夫曲》與圖畫作品結合起來,欣賞這篇作品前可以先播放一段《伏爾加船夫曲》的音樂,在音樂聲中漸漸引入伏爾加河的畫面,讓學生真切感受優美、寬闊和奔騰的伏爾加河。然后接入伏爾加河纖夫拉纖的畫面,纖夫們在低沉的號子聲中,沿著河岸拉著纖艱難地前行。然后插入作品《伏爾加河的纖夫》,在作品夸張的藝術表現感染下,學生深深地理解了纖夫生活的艱辛。同時,引導學生從纖夫身上找到值得學習的優秀品質,如堅韌、拼搏、逆境奮爭、勇于進取的精神。接下來教師指導學生從作品中提煉出特有的油畫藝術語言和藝術表現風格,升華學生對油畫作品的認識。雖然學生與伏爾加河相隔萬里,但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同樣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把真實的、形象的伏爾加河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為美術教學的順利進行和深入探究提供方便。在仔細的觀摩學習中,學生的藝術素養也會得到提升。
2 發揮多媒體的積極作用,拓展思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多媒體教學手段由于其呈現的內容具有立體性、直觀性,而且操作簡單,越來越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歡,已經成為現在教學必備的工具之一。比如課前預習時,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去查閱資料,下載圖片和聲像資料,來完成新課的提前學習。相對于以前單一的看書形式,內容和方式豐富了許多,極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在備課時,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功能,通過論壇、貼吧等與全國的同行互動交流,還可以方便地從教學門戶網站查找相關的學習內容,來補充和完善課本知識的不足,打破教材的束縛,適度延伸,開拓視野。上課時,師生可以在多媒體平臺上互動交流,把美術作品展現得更豐富、更立體。學生會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變被動接受性學習為主動探究性學習,更具個體性、創新性,不但增強了美術教學效果,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通過這種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索的開放式美術教學,完全把師生的思想解放出來,沖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使學生能在更自由、更廣闊的思維天空里翱翔。
新美術課程指出:現代社會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所以,美術教學也應與時俱進,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結合最新、最有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發揮美術作品獨特的教育功能,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特征,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最大限度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把美術教學與學生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完美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3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方便了美術教學情境的創設
任何教育過程都不是靠某種單一的教學手段或方法能夠完成的,它是由一系列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互相配合、合理組合后才能實現的。有效的美術教學也是一樣的,需要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采用靈活多變、豐富多樣的手段和方法來完成。而創設美術教學情境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途徑,從美術教學內容出發,巧妙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情境,可以有效幫助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多種方法,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為現代美術教學創設更有效、更豐富、更真實的情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現在的教學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它,它已經成為美術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篇4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中學;數學;有效;整合
數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僅僅依靠教師在黑板上講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在講解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諸如“動態”、“變化”類問題時,通過口頭上的描述,學生們是難以理解的,但是通過多媒體形象生動的展示,在解決這些問題就變得容易多了。因此,在現代化的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都特別喜歡使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授課,因為這樣學生也特別喜歡聽課,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學生也積極回答問題。同時這樣還可以使知識點變得更加簡化,學生們更容易理解。那么,既然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這么重要的作用,我們又將如何讓其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呢?為此,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闡述了多媒體技術和教學整合等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多媒體技術與教學設計相結合
正確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解決較難理解的問題,但是如果運用不當,采用多媒體技術不僅達不到提高學生效率的目標,反而可能會導致浪費時間,同時,還可能使學生過分地將注意力投入到多媒體畫面中,對相關問題缺乏相應的思考,即使遇到問題也不能及時解決,老師又缺乏相應的引導,造成一些學生完全跟不上節奏,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我們要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多媒體教學,利用正確的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讓多媒體技術應該在恰當的時候以恰當的形式出現。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總結經驗,對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進行整合,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更有效率地去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比如((有理數》這些章節,概念容易理解,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這時我們就可以直接利用課本,通過概念講解,在黑板上進行習題演示等方法幫助學生加強知識的理解。在講解《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章節時,如果我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黑板上畫坐標系是很浪費時間的,這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了坐標方法的應用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進行《數據的描述》這一章節的教學時,我也采用了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比較幾種常見的圖表,并指導他們如何利用計算機畫統計圖,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對一些章節的講解時,比如《圖標描述數據》,如果我們不利用多媒體技術是比較困難的,會浪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并且還不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地理解知識。
二、多媒體技術與學生知識的建構相結合
數學學科和其它學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必須要靠學生自己去悟,教師上課講的知識是遠遠不夠學生學習的。從教師這一方面來講,數學確實是難以講授的,老師的講解只能起到引導作用,關鍵是學生要知道自己去領悟。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圖形方面教學的例子有很多,教師認為可以將抽象的圖形轉化為直觀的圖形,便于學生們認識圖形。但是我認為,在使用多媒體的時候一定不要忘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當我們學習《豐富的圖形世界》的時候,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幫助學生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學生的領悟和老師正確的引導都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但是數學也是一門需要練習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利用多媒體提起準備試題,在課堂上,讓學生們當堂演練,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利用多媒體技術就不需要老師一點點地將習題抄寫在黑板上了,大大節約了課上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這樣節約下來的時間完全可以留給學生們自由掌握,學生就由原來的“聽”數學,變成了“做”數學。
比如,在學習《一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這些需要大量習題訓練的章節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提前準備好課上練習的習題,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從而靈活運用去分母、去括號、合并同類項等方法,有效地解決該類習題的運算。因為利用多媒體技術,大大地節約了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了學生訓練,同時在糾正答案的時候也是非常方便的,不僅能夠保證學生的做題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主動練習能力。
三、多媒體技術與學生興趣相結合
我認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必須了解班里每一位學生的性格以及興趣愛好。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時期,自制力還是比較差的。在上課的過程中,可能會經常出現“開小差”的情況,不能一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就應該根據學生們的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開展教學。利用多媒w特性適當添加一些聲音、動畫等特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并不是枯燥無味的,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篇5
關鍵詞:激發學習興趣;增大課堂容量;模擬演示實驗;突破微觀微粒
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技術為傳統的教學添加了新的內涵。正像宋代著名詩人朱熹《觀書有感》中所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多媒體技術作為一個新生的事物,步入了課堂,顯示出它強大的生命力。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擁有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許多優點,可以顯示優美的動畫,可以播放意境吻合的樂曲,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容量,可以把不能通過實驗進行表現的實驗現象清晰地呈現等等。在化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我做了下面幾個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高峰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新生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更直觀的、生動的、有啟迪性的演示,就能夠創設出生動而活潑的學習的情境,會逐漸激發出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樂于學習的心理需求,進入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認知活動中去。
二、利用多媒體,增大課堂容量
當前,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課時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矛盾尤為突出。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就能夠大大的節省教師用來板書的時間,這樣一來就會留有更多的時間用于課堂互動的環節。另外,也擴大了課堂的授課容量。
三、利用多媒體,模擬演示實驗
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實驗教學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態度,又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可是,在初中化學中某些實驗具有較大的危險性。而運用多媒體技術,便可以模擬實驗,從而就彌補了這一不足。例如,我在教學稀釋濃硫酸時,運用多媒體模擬錯誤操作造成的危險后果,讓同學們觸目驚心,一定要牢記正確的操作。我在講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時,很難完成這一個演示實驗,就借助了課件來演示實驗步驟,更重要的是還演示了錯誤的操作能造成的后果,簡直太直觀了。通過演示模擬實驗,幫助學生更加真實、具體的感知和理解教材,更加容易突破教學的難點,達到教學的目的,也便于培養學生學習態度更加嚴謹。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微觀粒子
在初中化學中,部分教學的內容有些抽象,而利用多媒體便可突破宏觀和微觀的限制,從而更加直觀、形象地再現出客觀事實。許多的化學事實,例如對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和它們高速運動狀態的認識,用肉眼是無法觀察到的,而且用語言又難以解釋清楚的,對微觀的世界就容易建立模糊的甚至是錯誤的認識。
五、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通過采用電腦多媒體教學進行化學實驗教學顯示了最大限度發揮實驗作用的優越性:增加演示實驗的時效性;保障演示實驗的安全性;加強學生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創造學生進行實驗設計的條件;豐富學生實驗知識等。
(一)現代信息技術與探究型實驗課的整合
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將課堂教學中難以完成的內容進行虛擬化和形象化。同時,實現學生和計算機之間的人機交互,從而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可以在網絡上模擬二氧化碳的人工降雨,從而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制冷原理,拓展思維能力和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無法觀察到的現象化隱為顯,變小為大。
(二)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實驗探究型的學習
伴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成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強大動力。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選擇余地。化學實驗教學時若利用網絡上的豐富資源讓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課程精神。進行網絡實驗探究學習,通過這樣的科學探究活動,可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充分調動各層次學生的激情和學習主動性。
通過整合激發學生對化學科學學習的興趣,課堂內外參與意識會加強,學生的實驗理解能力、創新能力均會取得長足的進步。同時,現代教育技術與初中化學學科的整合也能鞭策化學教師進一步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完善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具科學性,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發展更多的能力。
綜上所述,是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中的一些感悟。總之,多媒體就像一種催化劑,給我的化學課堂增添了活力,注入了生機,讓我有信心創設更加高效的課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今后的化學教學中,我要學會靈活、適時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化學教學更加有聲有色,讓學生更加熱愛化學,使教師更好地展現自我,從而創造出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曉芳.淺談“多媒體技術”[J].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5,(03).
篇6
【關鍵詞】物理教學 多媒體教學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涉及眾多自然現象、日常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的學科,很多學生尤其是女生覺得物理抽象、概念多、公式多、計算多、實驗多。物理難學難記,有點望“物”生畏。對物理教師的要求也隨之提高。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推廣應用,為物理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提供了嶄新的思路,將多媒體技術與物理教學有機的整合,大大地優化了物理課堂教學,提高了物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促進了新課程改革和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進程。
一、利用圖文教學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由于物理學涉及了眾多的自然現象和生活常識,有些現象在同學中是比較常見的,印象也很深,但是也些卻是只能利用想象和傳說了。所以有效的利用圖文教學,可以把一些現象在課堂上及時地展示給大家,特別是不同色彩的圖象能讓人從視覺上產生很好的分辨效果和鑒別能力,進入一個五彩繽紛的色彩世界。如在“變壓器”的教學中,將“變電站大型變壓器”、“街頭變壓器”、“半導體收音機的小變壓器”以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大家,讓學生一下子進入了變壓器的世界,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科學漫步”中介紹了互感器,由于學生很少有見到互感器,此時圖片中配電板的正面、背面,鉗式電流表等等,給了學生很大的視覺感受,能夠更好的認識互感器,由陌生變為熟悉。
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從教育心理學來看,運用信息體技術構建圖文并茂的彩色活動畫面,無論對設置教育情境,還是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比平面的文字、掛圖、單調的講解要有效得多,可以抽象化為形象,營造了課堂教學氣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利用動畫教學,使抽象問題具體化
在物理教學中,大部分的實驗都是強調實驗過程的,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實驗現象,發現實驗規律,得出實驗結論。但是有的實驗過程演示是無法在實驗室完成的如“神州六號載人飛船升天”的過程演示。利用多媒體技術,只要將載人飛船的發射過程,運行軌跡通過動畫制作和處理,進行模擬演示,就會讓學生全面了解載人飛船升天的情況,以及火箭的工作原理等。
又如在“電場”、“磁場”的教學中,由于電場和磁場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但是它又非常抽象,看不見摸不著,人們很難去描繪它,雖然可以用靜止的電力線和磁力線去描述,也很難形象地分析電場和磁場的規律。我們將它制作成動畫,通過動畫的模擬顯示來確定電場和磁場的分布、方向與強弱,從而給人一目了然的感覺,并且可以直觀地得出結論,同時還給教學設置了情景和動感,不但增強了課堂實驗教學的氣氛,而且增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事物的本質。
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的好壞直接影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但是在實驗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困難,有的實驗過程變化太快曇花一現且抽象難懂,有的實驗不準做、不便做、不能做,還有一些與實驗相關的生活背景等,這些是單純的實驗無法解決問題的。多媒體技術在物理學中的運用為實驗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上述難解決的實驗問題都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模擬仿真等功能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運用多媒體技術的三維性、多變性、直觀性、可控性等特點,運用網絡課件的形象、直觀、仿真等優勢,很好地突破了這一難點,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能夠讓學生更好的認識現象的本質。
三、有利于提高教師備課的效率
運用多媒體工具備課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將資料分門別類,方便查找。比如,教師可以根據物理教學需要,在備課文件夾內設立若干個子文件夾,如: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近現代物理、綜合內容等。每一部分又按物理教材的知識結構分成若干章節,這樣比平常的筆頭備課更快捷、更方便且便于調整和修改。由于教案的格式是相對固定的,在備課過程中,還可以將備課欄目、格式等設計成模板,以后每次備課,只要在相應的欄目中填入具體內容就可以了。至于資料的采集,是一項長期且復雜的工作,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可及時對資料進行增刪、整理、修改,既保證了資料的質量,又提高了備課的效率。
四、可以使抽象問題具體化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經常涉及到微觀領域瞬息萬變、用肉眼無法觀察到的現象、規律。如分子熱運動、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加速、偏轉,原子核的裂變等。由于這些模型的微觀性、瞬時性,教師不能通過演示實驗形象地反映物理過程的發展變化,講解起來十分抽象,給教學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礙。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動畫、圖象等形式制成的教學課件,可以將抽象微觀的物理過程加以模擬、再現,使之形象化、直觀化,從而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降低學習的難度。
例如:在講述熱學中的氣體分子擴散等概念時,如果只用語言和板書是難以表達的,學生也不容易理解。但通過flas來模擬氣體分子的擴散過程,則既形象又直觀,學生也容易理解。
5、可以使無形的知識有形化
在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抽象的概念、規律或者是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觀察到的物質運動形式。如:瞬時速度的的概念、電流的形成過程、電磁場的變化、放射性元素的衰變等。對于這樣的問題,常規教學難以通過實驗向學生直觀地演示,學生得不到感性認識,難以理解或理解不透。但是采用多媒體教學,借助計算機進行逼真的形象模擬,可以起到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形象,使學生能較快的認識、理解這些內容,較好地實現教學難點的突破。
例如:在講授位置矢量、位移、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等知識時,尤其是瞬時速度的概念,用傳統教學方法較難描述,但借助多媒體手段的動態畫面,可以立刻調動起學生對原有坐標的基礎知識,建立起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的連接,強化空間概念,進而較容易地理解位置矢量、位移矢量、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
但是,使用多媒體技術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弊端。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師對教學節奏的把握也極大地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如果能熟練運用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可以大大降低教師的課堂勞動量。增加整堂課的容量。比如板書,更換掛圖,例舉實例,甚至部分講解等等,都可被機械替代。這樣講解的速度就有可能過快。學生就好象只是在看電影,很多知識就一晃而過,沒有思考與接受的時間。所以及時掌握學生的理解進度,減慢教學節奏就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要點。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的時間,和討論的時間。同時也影響了學生的筆記,很多同學根本就沒有時間記筆記,這樣的話,對學生在課后復習影響就比較大。
二、先進教學設備的運用降低了學習難度而削弱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忘記了思考,將學習變成了娛樂節目,類似看電影、看電視劇。針對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應及時的提出各種適宜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設計要掌握低難度、多數量的原則。比如講安全用電時,及時穿插現實中出現的事故,我們應當如何從自身做起遠離危險,消除危險等等。又比如在研究歐姆定律時,電阻的大小與電阻兩端的電壓有什么關系?與電阻中的電流有什么關系?阻值的大小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現實生活中我們是用怎樣的方法改變電阻的?“氣功表演”中,為什么將許多人手拉手接入220伏的電路上后,人們并沒有受到傷害(注意!這種操作非常危險,千萬不要模仿!)?我們是用什么方法控制電動車的速度的?
篇7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
中職教育伴隨社會的發展重視度不斷提升,而語文作為中職教育非常重要的學科也引起了極高的關注度。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相對單一,而且學生綜合素質相對較低,這也使得中職語文教學無法獲得高質量。而隨著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在逐步增強。文章主要論述了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并闡述具體的教學策略,為之后的語文教學給予參考建議。
一、多媒體教學體現出的教學優勢
(一)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于中職語文多媒體教學,語文屬于基礎性學科,但同時也是非常重要學科,這直接影響到學生日后的就業。針對中職語文學科來說,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至關重要,繼而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情感價值觀,在以往的單一教學模式中,學生對于教學內容并不感興趣,自然也無法得到質量的提升,而多媒體技術擁有最完善的教學資源,它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或是借助聲像結合形式,突破時間與空間上限制,然后將語文教學知識通過動態的模式呈現給學生,這樣的知識傳播對學生影響力較大,同時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進行《我的母親》一課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導入時選擇多幅展現母愛的圖片,然后放《母親》這首歌加以輔助,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母愛的偉大,引發學生對母親的愛。
(二)培養學生審美意識,豐富學生想象力
語文學科中蘊含豐富的內容與知識等待教師去傳播,但是從現狀來看,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這主要是因為中職學生整體素質相對較差,很多學生上課缺乏積極性,甚至部分學生課堂睡覺、玩手機,導致課堂教學質量較差。將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從根本上改善這一現狀,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學生從視覺上引起高度關注,而且在聽覺上也給予極大的興趣,這兩者帶給學生全新的教學體現。例如:教師在進行《故都的秋》這類寫景文章教學是,由于文字描述無法讓學生在腦海中呈現出畫面感,因而教師選擇了與文章內容相符的教學圖片,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同時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勾勒出畫面感,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學生審美意識得到極大提高。
(三)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相對較少,基本上都是教師機械的教,學生麻木的學,兩者之間的交流為零。而隨著多媒體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逐步增強,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而是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例如:教師在進行《六月荔枝丹》教學時,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向學生下達教學任務,讓他們通過網絡渠道收集荔枝相關的資料,然后再課堂上分享自己搜集到的素材,引導學生借助這些素材進行課文內容講解,讓學生對課堂教學有足夠的興趣,掌握課文學習的技巧。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組織相關的小游戲,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這樣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改變以往學生被動的學習局面。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具體應用
(一)設立教學情境
語文教學中寫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然而很多學生寫作水平相對較低,這與教師的課堂引導與教學密不可分,很多教師對于寫作教學并不給予極大的關注度,導致學生寫作能力無法得到提升。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寫作之前簡單講述寫作要點以及注意事項,對于文章整體脈絡以及具體的寫作技巧并沒有闡述,這也導致學生寫作目標并不明確,而文章整體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在記流水賬,這樣的寫作課可謂是毫無意義。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很多教師通過多媒體開展寫作教學,而作文題目也不再單一固定在一個模式,選取開放式題目,輔以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寫作熱情。例如:在涉及到夢想的教學時,教師在進行課堂指導時不再絕局限于單一的口頭空談夢想,而是選擇一組視頻播放,比如“中國夢想秀”的選段,讓學生了解到夢想是每個人的權利,只要去做都會實現的,領會到夢想的真正含義,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播放幾組與夢想相關的視頻,借以激勵學生敢于挑戰夢想,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文章寫作就會“有血有肉”,內容逐步豐滿,文章自然就不再是流水賬。
(二)直觀呈現教學內容
漢語屬于我們的母語,學好漢語知識是每個華夏子女的義務,而我國語言文化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可謂是博大精深,涵蓋的內容與知識較多。中職語文課本中的相關知識學生很難理解透徹,尤其是關于一些詞語的解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輔助教學,將一些知識化難為易,加深學生對詞語的領會。在課文《離太陽最近的樹》課文中,教學要求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尤其是紅柳的生長環境,還有其頑強生命力,課文中有兩個詞語較為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分別是“逶迤”、“遒勁”,教師在講解上述詞語時學生很難明白其中的含義,而且文中描寫的紅柳生長環境的惡劣,或是頑強的生命力,教師通過講述學生根本無法想象這樣的畫面。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資料,然后將其進行整理成課件,然后借助多媒體設備呈現給學生,真實再現課文中描述的場景,比如一望無垠的沙丘,還有紅柳頑強生長的畫面,從最大程度還原課文描述的具體場景,讓學生通過視覺上的沖擊直觀呈現感受到課文所要表達的含義。
(三)拓展學生思維
中職語文課程對于學生日后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而提升學生語言的學習是勢在必行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語文知識儲備不斷完善,提高語文學習技能,同時還能拓展學生思維,陶冶情操,借以不斷提升人文素養。由此可以看出,語文源于生活,但是也與素材學習關聯密切。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呈現生活情景,與此同時,給予學生充分想象空間。網絡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有效利用這部分資源完善自身的教學,拓寬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例如;教師在進行《采薇》詩經教學時,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了解其他的詩經知識,同時介紹古代人的愛情觀,借助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了解到詩經所要表達的意境,不斷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學生綜合素質得以不斷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發揮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兩者的有效結合對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增加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改善課堂教學沉悶的弊端,對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幫助極大,因而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未來教學的主流趨勢,能夠在最大限度上促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以及技能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崔向萍.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利與弊[J].河南農業,2014(22).
篇8
一、多媒體與數學教學思路的整合
1.呈現了數學課堂清晰的教學思路
利用多媒體將教學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過程等再現于課堂,能夠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使難以覺察的東西清晰地呈現在學生感知能力可及的范圍之內,引導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達到激活思維、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目的。
例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教學中如何畫角是本節課一個重要內容。以往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黑板上畫,學生看,這樣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二,畫圖時,教師的身體會遮擋部分學生的視線等等。而這一環節,如果利用多媒體來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樣。首先利用電腦演示畫角的步驟和方法。演示前,教師提出“注意觀察畫角時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最后畫什么”的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電腦演示步驟。由于是電腦來畫,學生注意力集中,給學生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然后教師再在黑板上畫角,進一步明確畫角的步驟,滲透角的形成。最后讓學生獨立畫角。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主動參與,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掌握了畫角的方法,教學效果好。
2.展示了數學課堂上生動的教學內容
大量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插圖是靜止的,只能反映事物變化的結果或活動的瞬間。假如靜止的插圖借助多媒體,創設動態情境,以鮮明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把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展現出來,這樣既可突破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又可促進思維導向由模糊變為清晰。
如“相遇問題”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相當難度的一類應用題,相遇問題中路程、相遇時間、速度和之間的數量關系,使學生腦海中疑云繚繞,心欲通而未得時,往往急切地希望借助什么東西來啟發,為此我運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以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屏幕顯示小華,小青兩家住地用房屋標志表示,并不斷閃爍,當發出一聲悅耳的哨聲,小華和小青分別從家同時出發,相對而行,經過3分鐘后兩人相遇。這時又出現了一聲悅耳的哨聲,小華走的路程用藍色線段表示,小青走的路程用紅色線段表示。這樣抓住多媒體具有聲、形、光、色的特點,創設動態情境,抓住“相遇問題”的關健,加深學生對“兩地、同時、相遇”關健詞的分析和領會,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與結果,學生達到一個思維的高度,使學生能準確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接著,再利用多媒體,逐步演示兩人所走的時間與路程變化情況,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每經過1分鐘、2分鐘、3分鐘兩人之間的距離有什么變化?由于多媒體演示形象,使學生理解到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就是求兩人行走的速度和與行走時間的乘積這一重要數量關系。因此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優勢。適時、啟發、點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多媒體與數學情景創設
1.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因此,我們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生動、有趣的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操作、交流,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對數學的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優化解題策略。
問題:小明的爸爸是一個經商者,他打算投入一筆資金采購一批搶手商品,經市場調查:若月初出售要獲利15%,并可用本和利再投資其他商品,到月末又可獲利10%;若月末出售,可獲利30%,但要花700元錢租倉庫放商品。請你用所學知識幫助小明的爸爸設計最賺錢的銷售方案。
因為買賣東西是生活中的常事,人人都會遇到。看到以上問題,學生會感覺到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存在,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個個躍躍欲試,一下子注意力能集中到解決問題中來。通過上例學生真正感到原來我們在學有用的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
2.創設故事情境
教學中,單純的知識教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教材中的插圖,把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編制成一個小故事,每個學生都能扮演故事中的一個角色。 表演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學生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在本節課的學習探究中。
3.創設動畫情境
單靠一幅圖、一段話是很難創設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的。而多媒體技術集音、像、動畫為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動畫片是學生的最愛,學生對于形象的動畫卡片、投景、實物或生動的語言描述非常感興趣,他們的思維也就容易被啟迪、開發、激活。對創設的情境產生可持續的動機,這種直觀是一種催化劑,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帶來一定的生活色彩。不僅對創設情境產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策略意識的培養,必將促使學生積極思維。
篇9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英語課堂;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2)11—161-03
多媒體技術具有直觀、生動、方便、快捷、實用等特點,它具有集聲、像、動畫、文字于一體的多種信息傳輸功能。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可加大教師的教學密度,創設一個逼真的情景,使課堂教學更直觀、形象、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起著一定的作用。
把多媒體教學引入英語課堂,是英語教學發展的趨勢和必然,它對英語教學的優化作用也日趨明顯。它改變了以教材為基礎,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的英語教學模式。文章僅就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加以探討。
一、多媒體技術的介紹
《多媒體技術基礎》中多媒體的定義是:多媒體是綜合處理多種媒體信息(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音頻和視頻等),使多種信息建立邏輯連接,集成為一個系統并具有交互性。它具有多維化、集成性、交互性、數字化和實時性等特征。
(一)簡介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
把多媒體技術用于英語課堂,就是所謂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多媒體在教學中主要集成音頻、視頻、靜止圖像、動畫和信息處理等媒體。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使用音頻、文本、圖形、動畫、圖形和全動態視頻等多項媒體源傳遞一系列信息,進行交流的工具。它作為一種新的技術被用在外語教學中。而隨著目前的外語教學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的特性將在外語教學領域中占據著一個重要的、不可被替代的位置,它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的優勢將越來越明顯。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刺激、互動和多種體驗的學習,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魅力。它還可以輔助教師更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大教學的信息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二)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的介紹
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給現代世界帶來了許多變化,這些變化正在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他們獲得和使用信息的方式。計算機被廣泛地使用于許多領域,它無疑地也給教學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學校,這種新技術正在被教師和學生越來越多地使用于課堂教學中,成為直觀、生動、方便、快捷、實用的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
二、傳統英語教學的弊端
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是對傳統的英語教學的一個挑戰,同時也凸顯了傳統英語教學的弊端。
(一)課堂成為教師的舞臺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課堂只是教師的舞臺。教師是唯一的主體,是課堂上的操縱者,也是學習進度的控制者,它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二)課堂成為學生的培訓中心
傳統的英語課堂上存在著這樣一個現象,教科書是教學的標準,教師和教科書被視為真理,教師把教學當作一種培訓過程。課堂上是枯燥而一成不變的訓練,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激情,沒有創造。教師要求學生行為一致,思想和言語類似。以致課堂上會有這樣的一種奇怪的錯覺:教師像皇帝;教科書像法律;學生就像奴隸。
(三)課堂成為灌輸知識的舞臺
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被認為是灌輸語言知識的過程。學生通常被灌輸一些諸如語法規則之類的內容,幾乎沒有自己獨立的空間。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的培養。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會覺得困惑。沒有信心甚至沒有學習的目標。
(四)課堂成為相同教學模式的舞臺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大都相似。教師一直是用粉筆和黑板,以教科書教學生。教師的教學計劃幾乎是相同的,甚至他們的教學方法幾乎也如出一轍。教師是班級的核心,是實施教學計劃的舞臺,而學生只是觀眾。
三、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優勢
(一)在教學中更多地以學生為中心
在長期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學生習慣于被動填鴨式的學習,很少或幾乎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學習似乎是教師行為的直接反映。
因此,如果沒有教師的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感到無所適從,失去信心和不確定自己的目標。多媒體教學新穎活潑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關注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該教學策略取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風格,更多地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學習過程。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還可以大大提高課堂容量,使課堂內容更加充實。
(二)培養學生的能力
現代外語教育的發展越來越趨向于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的發展。學生學習語言功能是學習如何運用目標文化來闡明思想,達到能進行語言交流的目的。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營造濃厚的學習語言的氣氛是很重要的。由于缺乏足夠的對目標文化的了解,在教學語言中教師往往依靠教科書和教材。這些材料中的大部分缺乏交互性因而不一定能為交際能力的獲得提供所需的語言環境。多媒體技術可能為學生體驗目標文化提供更合適的背景。它提供了克服傳統教學弊端的全新的教學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的、可聽的動感內容,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真實情景場景,為語言教學創設了良好的語言環境,以刺激學生的語言交際欲望,使他們張口講英語,并且在不同交際情景中能夠使用恰當的得體的語言進行交流。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學習興趣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多媒體由計算機把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進行任意整合,提供了集游戲功能的學習軟件,呈現比較新穎、趣味性較強的學習材料。學生可寓學于游戲當中,它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和協調的學習環境。越來越多的學生感興趣于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模式。利用多媒體他們還可以用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英語,及時得到學習效果的反饋。
因此,在英語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減少學生的學習焦慮情緒,增強學習自信心。
四、多媒體輔助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建議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輔助教學手段,有其明顯的優勢,它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關注多媒體,不能恰當地運用于教學,從而導致不滿意,甚至是失敗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將就多媒體運用中出現的問題做一些闡述,并提出一些建議。
(一)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的弊端
1 制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的一種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通過與學生溝通判斷學生對所學內容是否理解或不確定,并調整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在多媒體教學中,多媒體的功能只給學生顯示背景和有聲語言,不能代替學生交際和思維訓練演習。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顧在電腦前操作鼠標不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教師和學生都只是面對電腦和顯示屏,它必定會阻礙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都不能體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能充分地調動起來。
2 過多地使用及依賴多媒體。鑒于多媒體的優點,許多教師認為多媒體可以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成為唯一可依賴的教學方法。在他們看來,在課堂上越多地使用多媒體,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就越濃厚,就越容易學習和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因此,一些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過多地使用多媒體,忙于切換屏幕,把教學過程變成計算機的操作過程。學生們在課堂上看和聽課件,學生的角色轉變為觀眾,多媒體教學的本意被扭曲,也違反了語言學習的規律。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不完全按原教學計劃教學,而可能用當時的靈感和思路來調整一些教學方法。在使用多媒體時,這種即興發揮的可能性就會受到限制,教師可能更依賴于先前準備的課件,而自己的教學風格卻不能充分地得到體現。
3 學生難以掌握教學內容。多媒體為課堂增加了信息內容,增加了一些可視性和趣味性,但同時可能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導致許多學生在課堂上跟不上教師。又因為教師沒有時間板書,要求學生掌握的語言點因沒時間顯示在黑板上而被忽略。屏幕在不斷地切換,但學生并沒有抓住、掌握新的語言點。長期下來,學生在學習中會存在越來越多的問題,從而導致厭學。
4 約束了學生的想象力。多媒體能匯集聲音、圖形、文字于一體,符合學生的視聽要求,也有助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但是如果教師過多地把大量的聲音、圖形和其他視覺信息集成一體,急于把抽象的知識可視化且呈現給學生,它可能既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也約束了學生想象力的發揮。
5 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能夠自己或在教師的簡單指導下掌握一些教學點。在這種情況下,它不一定需要太多的多媒體技術輔助,多媒體的使用只是艷麗但沒有實際用途。而為了發揮教學功能和效果,確保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課前認真研究教材,同時為了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各種信息資源,或聲音、或圖像、或文字,還要做大量的查找、編輯、整理等工作。所以,在準備的過程中會浪費教師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造成資源的浪費。
(二)適當使用多媒體的一些建議
過多使用及依賴多媒體,使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是違背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的宗旨的。學生將會急于求成而不注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將會流于形式。因此,在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五點:
1 避免英語課變成課件展示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地追求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過多地利用多媒體,英語課就會變為展示課件課,教師變成放映員,學生變成觀眾。這樣可能會間離了師生的密切關系以及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關系。
2 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仍然要發揮主導作用。人類的語言是有親和力、靈活性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最有效的教學和學習渠道。多媒體輔助語言教學雖然是先進的教學手段,它只是教學方法之一,在課堂上它是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師的角色的。換句話說,在課堂上起著主導作用的是教師,教師所具備的各項技能和素質是多媒體所不能代替的,多媒體技術只是用于輔助教學的一種設備或手段。
3 教學上使用多媒體技術的頻率應適當。一些教師認為上課堂越多采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教學效率越高。他們大量地依靠多媒體來給學生展示圖片或電影,學生視乎都對英語課感興趣,但事實上,他們喜歡和關注的或許只是多媒體所呈現的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效果而不是教學內容,沒有達到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應得當,不要貪大求洋,以免畫蛇添足。
4 把多媒體與其他教學手段相結合。許多教師認為多媒體教學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使用多媒體后,他們會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其他常規的教學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這并不意味著多媒體可以取代所有其他教學手段。其他教學媒體和手段也有其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一些實用教具、圖畫或簡筆畫等。它們極具可視性、直觀性。因此,教師應選擇適當的媒介和手段,發揮自身優勢,把多媒體與其他教學手段完美地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篇10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體育教學 自主性 能力
1、 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許多高科技成果已直接引入到教育領域,多媒體技術就是其中之一。這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有利條件。多媒體技術是以圖像、聲音和文字等綜合形式向學生傳播信息的過程,由于其生動性、交互性的特點,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促進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和提高。然而知識更新的日新月異,傳統體育教學已不能滿足現代體育教學的要求。如何將各種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的結合起來,特別是將多媒體計算機引入體育課堂,以滿足現代體育教學的要求,是我們體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為此,本文根據對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情況和所制的多媒體《籃球》課件作嘗試性研究與探討,為加快體育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橫街鎮中學初二年級(90名學生,男55名女35名)
2.2研究方法
采用數據統計法、問卷調查法、座談法、評價法、文獻資料法相結合
3、 多媒體《籃球》教學課件的設計
3.1設計原則
3.1.1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3.1.2強調情境對知識獲取的重要性
3.1.3強調協作學習的設計
3.1.4強調對學習環境的設計(而非教學環境)
3.1.5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而非“教”)
3.2系統設計
《籃球》課件系統設計是在滾翻類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作好系統總體結構設計、交互界面設計、教學功能設計、素材設計等方面的工作。本文主要論述《籃球》課件的總體結構設計、交互界面與教學功能設計。
3.2.1總體結構設計
系統總體結構是由教學目標、交互方式和教學內容的性質決定的,它建立在教學內容結構的基礎上。本系統的主要教學內容為初級中學籃球專項課,它包括籃球運動概述、專項素質練習、競賽規則、基本技術戰術運動保健知識。
3.2.2界面設計
籃球課件界面的一個最基本的特點是努力使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為學生提供功能詳盡、生動豐富的界面,學生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按自身特點要求自由控制程序的運行。界面既美觀大方、操作簡單,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展現。
3.2.3功能設計
功能設計的目的是最大可能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完成特定內容的輔助教學。在本系統中圍繞每個教學知識點設置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首先是文字介紹,可以通過上下翻頁按鈕瀏覽教學內容,還可通過自動播放按鈕聽講解的配音,以獲取戰術配合的目的和基本概念;其次設置了相關視頻按鈕觀看于教學有關的教學演示及比賽實況片段,增加感性認識;最后通過動畫講解獲取戰術配合的具體方法和要領以進一步理解戰術內容。
4、 設計過程
設計過程可分為:策劃和構思、搜集及提取材料、腳本設計、課件制作、調試與集成。
4.1:借助方正奧斯多媒體制作工具中的文本輸入方式;Windows98的Word文本輸入方式。
4.2:從聲音庫文件中直接獲得Wav和Mid,此外,還可以利用Windows98下“錄音”圖標和麥克風的木配用,并以Wav文件保存。
4.3:圖片來源光盤教材、雜志及數碼相機拍的照片,并通過掃描儀存入計算機,通過Photoshop6.0進一步處理,同時利用奧斯制作二維動畫。
5、 多媒體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5.1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由于場地的限制,90個學生分二批進行了多媒體《籃球》課,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6。9%的學生認為這種授課方式提高了上課的注意力,100%的學生喜歡這種授課方式;93。4%的學生于課后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了嘗試性的學習,一時間在班級中形成了一股學習籃球的熱潮。由此可知多媒體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5.2改進了體育的教學方法
課件制作,將教師講解與示范的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表現出來,配之以生動形象的整體與分解技術的演示、各種速度的切換及圖片、影像、動畫的交替運用,將教師的教學思想生動形象的表達出來。
5.3更好地體現了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
由于學生在運動機能、身體素質、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在體育教學中存在“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技術的運用最大特點是在于實現了人機對話的專一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進度和內容進行學習,做到了普及中有提高,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理念。
5.4促進體育教師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21世紀人才培養的工作者,學校對于提高外語、計算機等綜合運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體育教師必須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多媒體使用技能,使用的熟練程度也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理解和參與運動的熱情。體育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綜合能力,也更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6、 結論
幾年來的實踐和研究中,我們把所學到的多媒體技術及時融入到了體育教學之中,使得“媒體教學”更能滿足現代教學要求。本文只對“籃球”課件作了研究,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對“跑”、“跳”、“投”都作了一定的研究與嘗試,雖然制作的課件不能說很完美,可其產生的效果確比以往單純的“灌輸”式教學更明顯。不僅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同時也提高體育教師自身的素質,更好地適應了實施新課程的要求,
參考文獻:《基于Inetrnetmqq網絡的輔助教學》 梁正明 中國電化教育 2000、8
《中國學校體育》 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社 2003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