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范文
時間:2023-03-26 19:36: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生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東西最寶貴嗎?每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考試滿分、競賽第一、工作業(yè)績、芭比娃娃……但是,大家想過嗎,如果沒有了生命,你還能生存下來,擁有你所要的一切嗎?
自然災害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嚴重的危害,讓人類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災害卻是由于人們的麻痹大意而引發(fā)的。連給我們帶來溫暖的火苗,促進人類發(fā)展的火種也威脅到我們生息的這片熟土。大火,你在這兒燒夠了,有到另一處肆意燃燒,如毒蛇的舌頭,叫人觸目驚心,膽顫不已。
80年代,大興安嶺的燃起了一場熊熊大火。在火災現(xiàn)場,消防員叔叔日月堅守,把生命置之度外。一場大火,差點毀壞了大自然賜予我們的森林寶庫。而我們小小的賴寧為了救火,永遠地留在了這片火海之中。事情的起因竟然是一位工人不慎將煙頭掉在了森林里,在晚風的作用下,幾個小時之內就把大興安嶺燒成一片火的海洋。人們啊,面對這能給你溫暖的火,你怎么不想想它那兇惡而猙獰的面孔呢?
生命,生存,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三生”教育讓我們獲知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的責任。生命是前提,生存是基礎,生活是目標。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生活的強者,就不要懼怕成長道路上的風風雨雨,從現(xiàn)在開始樹立遠大理想,磨練自己,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快樂生活。記住:生命由你掌握。
篇2
“三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工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基本要求,是實現(xiàn)教育科學發(fā)展、構建教育和諧的基礎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在新形勢下一種有益的實踐和探索。那么如何在德育工作中實施“三生教育”呢?
一是強化課堂教學。按照文件精神要求把“三生教育”列入必修課,保證學時,真正使“三生教育”內容進教材、進課堂、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中。同時,充分挖掘各學科中“三生教育”的顯性內容和隱性內容,在各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二是突出實踐活動。根據(jù)德育工作的具體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年齡特征,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開展以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和從實踐中獲取知識能力,特別是以服務社會能力為關鍵的實踐活動。可以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如,通過升旗儀式實施“三生教育”,利用升旗儀式,進行深情并茂、豐富多彩的演講活動,從思想上引導學生,讓他們更深層次地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善待生命、珍愛生命;還可以在興趣小組活動中展示和鍛煉他們的特長,讓興趣活動帶動課堂教學,讓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氛圍,使“三生教育”得以充分地實施;
安全教育是“三生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要開展各種主題的安全教育宣傳活動:法制宣傳、防火知識講座、交通知識講座、意外傷害事故知識講座、禁毒防艾知識講座。通過這些安全教育使廣大師生提高安全意識,認識生命的重要性,體現(xiàn)生命的真正價值。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動員和鼓勵學生對其家長宣傳,家校共筑一道堅固的思想長城。這一系列的舉措,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自我、認識社會、開闊視野、拓展知識、磨煉意志、增長才干。
三是注重文化育人。以精神文化為核心,以物質文化為基礎,以制度文化為保障,以行為文化為重點,大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以塑造學校形象和提煉學校精神為重點,以創(chuàng)建良好的“三生教育”為目標,深入開展高品位、寬覆蓋、多形式、主題鮮明、雅俗共賞、特色明顯的校園文化活動,提升學校環(huán)境建設的文化內涵和層次,營造有利于實施“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園文化環(huán)境。如在校內開設“校園之聲”廣播站,由學生擔任小記者和小播音員,周二至周四下午六點開始廣播,既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通過廣播這種顯而易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校外文化,接受文學作品的熏陶;在校園內粘貼名人名言;在花園和草地旁樹立“手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蔭”、“愛護我的身體,我有益你的健康”等警示牌,提醒學生,尊重弱小生命。這些警示標志,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正確的輿論引導,在學生中廣為傳播,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
篇3
在每年的高考大潮中,考生、家長、老師都希望考生考上理想大學。但受考分限制,而沒能如愿的同學心理都有一定程度的失落。就目前實際情況看,就讀高職學校的學生學習成績普遍較差,高考分數(shù)普遍偏低,多數(shù)同學在原來的學校和家長眼中是被看作為“差生”的同學,長期的“差生”帽子對考取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上造成了很大影響。再加之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及人們對高職院校認識不夠全面,總認為上高職就低人一等。而上了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心理失落感更加嚴重,自卑心理也更加強烈,學習興趣急劇下降。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高職觀”,重新樹立其自信心。1.以高職在國外的良好的發(fā)展狀況告訴學生“上高職也能出人頭地”。2.從國家重視高職教育的相關政策角度引導學生。3.從社會發(fā)展及人才需求角度為學生指明就業(yè)前景。4.以當前國家應用型研究生招收角度進行引導,為學生繼續(xù)深造指明方向。經過這幾個方面的引導,學生對高職教育會有客觀的認識,對自己未來也會充滿信心。同時,在訓練中讓學生學會感恩,同時提高學生的責任感,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充滿自信、懂得感恩,正確認知,敢于擔當?shù)默F(xiàn)代職業(yè)人,為其在學校的學習和未來的職業(yè)生涯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二、自我學習能力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良好的自學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合格成員必備的核心能力。我們必須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以使學生能更有效地學習,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在當今信息爆炸的社會,隨處可以得到各種信息和知識,但也因為知識來得太容易,所以缺少了知識的積累和加工的過程,知識僅僅浮于表面,沒有真正的沉淀下來成為自己的資本。據(jù)此,通過課程設計,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使學生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興趣。
三、表達溝通能力
學生從小學到中學,90%以上的時間都是用聽和寫去完成學習任務,準確的把自己的想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站在臺上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對于很大一部份大學生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而學生能否順利適應崗位和工作,獲得一個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需要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是基礎能力。許多就業(yè)單位對學生的評價是自學能力欠缺、動手能力不足且語言表達能力差。通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集中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收集方法和問題解決的辦法,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訓練學生的溝通水平,為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四、禮儀訓練
學生素質如何,首先是在言行舉止上體現(xiàn)的,而禮儀則是對學生言行舉止進行的規(guī)范性培養(yǎng)。禮儀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是當代大學生提高就業(yè)競爭力的必備能力。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人們交往往往憑借第一感覺做出評價,第一感覺能感覺到的是一個人的外貌,衣著打扮、談吐、舉止等。在就業(yè)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極有必要對大學生禮儀加以普及與規(guī)范。在人才招聘會上,言談儒雅、服飾得體、儀表端莊、神態(tài)大方、禮儀到位的大學生,更容易受到企業(yè)的青睞。
五、時間管理能力
信息時代,是一個講求高效率的時代,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浪費時間就等于浪費企業(yè)的財富。管理學家彼德•德魯克說過:在所有的資源中,時間是最特殊的一項資源,因為時間,租不到,借不到,也買不到,更不可能以其他手段來獲得。時間的供給沒有任何彈性,不管需求有多大,供給絕不會增加。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企業(yè)都在對其員工進行時間管理,因為無論是學生還是職業(yè)人士,80%以上的人時間管理都存在問題。時間管理是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基礎,一個會為自己做規(guī)劃的人,必然也會管理自己的時間,能把80%的時間,放在重要的事務上,同時學會勞逸結合,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掌握時間管理技巧。
六、與人合作能力
就當前企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我們可以看到,用人單位十分需要善于合作的員工。打開任何一個招聘網站,80%以上的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都會招聘信息中注明要求具備團隊合作精神、有團隊合作意識……足見與人合作能力的重要性。用人單位要求求職者應該善于與他人合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達到提高組織績效,實現(xiàn)共贏的目標。與人合作能力的強弱,是影響職業(yè)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而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缺乏與人合作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現(xiàn)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自我中心”的意識比較重,普遍缺乏合作意識和機會;另一方面,在精英教育思想的氛圍下,多數(shù)學生以成績高低論成敗,意識不到合作的好處,同學之間關系生疏、冷淡。在今天的社會發(fā)展中,學生在學校僅僅學習專業(yè)知識,具備業(yè)務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提高自己的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這種能力稱之為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篇4
一、促進“三生教育”與學校德育教育的整合
1.生命教育極其重要,但又相當匱乏
擁有生命和生存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我們的生命就多了一份保障,在關鍵時刻我們就能守護生命。然而,在現(xiàn)實中,我們的孩子相對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他們對生命缺乏正確的認識,同時缺乏應對災難和危機的知識和技能。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意外傷亡也不得不引起我們教育者的深思,為什么青少年不珍愛生命,為什么青少年不懂得保護自己的生命,這與我們長期缺乏生命教育是有一定關系的。
2.熱情極度高漲,但又極其缺少專業(yè)
據(jù)了解,當前許多學校的“三生教育”課老師有不少是從語文或其他科目借調過來的,雖然對“三生教育”充滿熱情,但由于專業(yè)程度不高,直接制約了“三生教育”的教學水平。由于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能力的欠缺,加之心理學知識的欠缺,教師多數(shù)情況下顯得捉襟見肘,課堂教學只能照本宣科,達不到深層感悟和內蘊提升。學校德育實踐活動實踐性強,如果能夠與“三生教育”整合在一起,將會更加綻放異彩,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
3.資源極其豐富,但又極度缺乏整合
生命教育的資源非常豐富,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堅強的生命,那些感人的事跡和精神;北京奧運會上運動員激發(fā)生命的潛能,創(chuàng)造生命的奇跡以及各國對運動員們的關注、尊重等,都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和情懷,都蘊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資源。在“三生教育”課堂教學中,善于挖掘這些資源并利用互聯(lián)網等實現(xiàn)資源共享的課堂教學手段相對滯后,且操作性不強。
二、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促進“三生教育”與學校德育教育整合的目標達成
研究重點:用激情、理智、興趣來積淀智慧、積淀知識、鍛鑄品格。開展有特色的“三生教育”,注重體驗性、注重廣泛性、注重實效性;突出主題性、輻射性,最終達到認知、體驗、感悟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人文、科學、自然相結合,讓教育回歸到以人為本的軌道上來。研究難點: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處理好“三生教育”與德育實踐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二是處理好“三生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關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情感體驗實際和思想實際各個方面入手,積極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促進“三生教育”和學校德育實踐活動的開展,有效穩(wěn)妥地整合兩者的關系。初級目標:
1.執(zhí)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自覺地實踐“三生教育”的理念,提升本人對生命的認識、對于人生的理解和價值的追求,重新理解教學生涯,體會生命在課堂中流淌的意義,進而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生存、生活”的光輝。
2.做好“三生教育”課堂的學科延伸,將“三生教育”的理念滲透到各門學科的教學和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中。人文科學的教學強調突出人文性:讓學生通過文學作品感受他人的人生境界,欣賞他人的高尚情操,從而加深學生個人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理解。自然科學的教學應帶領學生探索生命和宇宙無窮的奧秘:懂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的關系。
3“.三生教育”課的實踐活動之一,就是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體現(xiàn)“三生教育”。如在校園文化方面,用心營造育人文化,無論是學校宣傳欄、校園廣播,還是班級宣傳櫥窗等,都可以圍繞著“三生教育”的主題,在體現(xiàn)學校的辦學理念的同時,也給予師生關于“生命、生存、生活”的啟迪。
4“.三生教育”課的實踐活動之二,從學校管理層面看,實施民主管理;關注教師評價;開展師生之間、教職工與校領導之間的心靈對話。終極目標:讓“三生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基礎教育、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成自己獨特而完整的教育體系。讓每一位學生全面參與課堂活動,學生的參與率等于教育的成功率,讓每一位學生從中受益,幫助他們了解生活常識,掌握生存技能,實踐生命過程,獲得生活體驗,確立健康、高尚的生活目標和生活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追求個人、家庭、團體、民族和人類幸福生活的教育。
三、實施方法、步驟
1.方法
(1)通過邀請專家進校園、集中學習研討、資源共享等多種方式開展通識培訓。以活動案例為研究對象,采用案例分析為主的課題研究方法。
(2)通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建構學生終身學習的信念,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fā)學習熱情,提升學習興趣,拓寬學習視野。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整合現(xiàn)有知識內存,拓展學習空間。
(3)把“三生教育”與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組織設計開展形式多樣的“三生教育”學生活動、團隊活動,寒、暑假活動,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三生教育”。在德育教育實踐活動、團隊活動、主題班會中滲透實施“三生教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保障德育教育活動、團隊活動、主題班會的時間。
(4)從“三生教育”核心出發(fā),分析學生實際,有效地制定每一時期德育工作主題,圍繞主題,深入、持久地開展常規(guī)工作,保證了工作長期化、制度化。每天的“監(jiān)督示范崗”,以“謙和有禮”為準則,規(guī)范個人舉止;每天班級建設“十項考評”,以“律己修身”為原則,從行為上矯正成長的軌跡;每周“國旗下的講話”,以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為主旨,從身邊的事說起,給學生以思想的啟迪;每月“流動紅旗”的頒發(fā),“自強不息”為宗旨,從精神上樹立向上的目標;每次“學生成長咨詢”,為同學打開心結,放飛夢想……。
(5)借助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來加強學校“三生教育”工作,堅持工作系列化,使工作步步深入。通過行動———體驗———感悟(頓悟)———升華的過程,從行動到體驗,再到頓悟升華,再指導行動,如此多次反復,使概念真正升華成信念,指導行為。我們?yōu)閷W生提供了行為實踐的平臺,使學生主動實踐,更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思考。#p#分頁標題#e#
2.步驟
(1)組織拓展訓練,借拓展訓練中的相關項目,以實踐活動的形式,幫助學生建立相互間的信任感,樹立集體觀念,使個體人轉化為社會人,提高溝通能力,從而最終在活動中提高生存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之培養(yǎng)成為建設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現(xiàn)代公民。
(2)突出實踐活動,把“三生教育”與學校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社團活動密切結合起來。充分挖掘社會實踐活動中所蘊涵的“三生教育”內容,利用社團、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途徑,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悟。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文化育人。成立志愿者小隊,既為學生提供接觸社會、貢獻智慧的機會,也為學生架設道德概念真正升華成道德信念的橋梁;開展合唱團訓練工作,發(fā)展學生的聲樂特長,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組建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協(xié)會,為“挑戰(zhàn)杯”和“全國創(chuàng)新大賽”等有影響的國內學術競賽提供智力和成果儲備,為同學提供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平臺,使他們從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燃起對個人專長愛好的追求和積極上進的火焰。有效地運用多媒體的技術整合來詮釋“三生教育”的真諦,進一步促進德育教育的落實。
(4)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溝通,幫助家長學會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子女,讓孩子健康成長。舉辦“家長學校”,為家長提供學習的機會;建立家校聯(lián)系制度,使家校間保持密切聯(lián)系;在學生中開展“感知親情,感悟親恩”系列活動,收集學生的體會文章、攝影作品、DV作品,發(fā)現(xiàn)學生的真情。鼓勵家長和孩子互通書信,從家長的來信中,讓孩子感受到作為父母的幸福;從孩子的來信中,讓家長明白孩子對他們的至親至愛,從而有效改善親子關系。
篇5
據(jù)了解,云南省“三生教育”旨在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為其幸福人生引路導航。“三生教育”不僅是一種教育理念,更是一種教學行為,在云南已經具化為課程教學活動,納入從幼兒少年到青年學子的系列教育教學之中。該省還根據(jù)不同年齡層次學生身心發(fā)展、生命存活狀態(tài)特點,配置編撰了相應的教學載體——“素質教育基礎系列教材”——《生命?生存?生活》。不僅如此,為更好地組織實施,云南省教科院編印了配套的《教師使用手冊》,用于指導“三生教育”的課堂教學。可見云南省教育廳在“三生教育”上的良苦用心及果敢作為,這絕非花拳繡腿、釣名沽譽之偽飾,而是直面問題、求真務實之善行,要在學生的生命、生存、生活上下真功,讓他們在各自人生之旅見實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受用”。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教學實踐,“三生教育”之“受用”實效已初見端倪。筆者為此對云南省“三生教育”的同仁深表敬佩,同時,也想結合本人多年從事生命哲學與生命教育的教學與研究,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就“三生教育”的理念與意義課堂的實施簡述一點個人不成熟的理解與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首先談談對“生命”“生存”“生活”三個概念的內涵關聯(lián)的把握。眾所周知,“三生教育”的緣起,是出于不少學生對生命的機械、單向、孤立的理解,乃至對生命的漠視態(tài)度及其不負責任的生命行為。簡言之,是緣于學生的人生中出現(xiàn)的“生命問題”。針對生命問題施以救助之方,就要讓學生體悟整全的生命內涵,讓個體生命逐步體認生命的可貴,漸次感悟生命的魅力,進而激發(fā)生命的潛能,創(chuàng)新生命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從“生命”、“生存”與“生活”三方面的教育入手。筆者認為“生命”、“生存”與“生活”三個概念雖互相關聯(lián),卻彼此分別,其中“生命”是前提也是中心,“生存”與“生活”都圍繞“生命”從不同維度展開。“生存”無疑側重于使“生命”存活而不受任意侵害,不受死亡威脅,尤其著重于危難之際維持生命存在、保全性命之意念與行為。由此衍生的應急避險技能培訓與毅力意志砥礪,便是“三生教育”之中“生存教育”的本意。“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強調于生活目標之幸福、生活方式之健康,側重于“生命”之“活”的狀態(tài)。它既包括理想的目標狀態(tài),又包括合理的方式選擇。易言之,“生存教育”側重于應急避險或應對挫折打擊等生命困境之解決,而“生活教育”注重相對常態(tài)下的生命活動的展開與適宜標的、方式擇優(yōu)與意義訴求,不僅是指用恰當?shù)姆绞剑ā吧嫛保┳屔r活,而且讓生命快活、幸福,意在追求人生幸福的獲得、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既包括生命行為之過程,又集結生命行為之目標。這就是“三生”之本質關聯(lián)。
其次,著重議議“生命”意蘊。如果說“生命觀”即“觀生命”——如何看待生命,進而如何對待生命——自然就引申出如何進行生命作為,包括對待生命之“存”與“活”等命題,這就是“觀生存”與“觀生活”。也就是說,對“生命觀”的理解與把握,會自然反映到“生存觀”與“生活觀”之中。反之,“生存觀”與“生活觀”,皆圍繞“生命觀”而展開,而“生命觀”的核心乃是“生命”概念,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三生教育”時,對“生命”意蘊應有恰當?shù)睦斫猓@是“三生教育”的重中之重。當今的人們習慣于自然科學“生命是什么?”的解釋,其答案即為自然科學的結論——生命就是DNA,生命就是碳水化合物。筆者認為,自然科學的界定固然不錯,但若以此為唯一“正確”的固定“標準”來指導“三生教育”也是有問題的,它易于將“三生教育”流變?yōu)楸C骸⑿l(wèi)生延壽的“護身”教育,個中原因就在于祛除了生命的神圣性、窄化了生命的內涵。現(xiàn)實已經雄辯地表明,“祛蔽”后的、純粹的科學知識是“守護”不了人生意義虛無、自我價值喪失者的性命的,因為那些人并不缺少科學知識,只是缺乏應有的人文生命意蘊,因此,我們不應該滿足于科學層面“生命是什么?”的回答,更應該從人文層面去反思“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究竟包含了什么?”的命題。對這一命題的合理解答才是人們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個體開拓生命之旅、夯實生命之意、提升生命之境的力量之源,而且人的一生也只有不斷地反思、不斷地追問,并付諸以不斷的行動,人生才能有努力的方向、“日新”的希望及不竭的動力。對此,筆者簡稱之為涵括“知、情、志、信、行”諸多元素的整全的生命內涵,這是“三生教育”的基本命題,也是“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得以開展的學理前提。
有了對“生命”理念的整全性的體知,當下“生命”的延展與作為——“生命之行”才會有“心力”與“愿力”的保障,人們的“生存”與“生活”才會有理想與現(xiàn)實的結合點,而我們的“生存教育”與“生活教育”也才有了直接的面向與預期的目標。針對當下學生在生命、生存、生活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人生困頓,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注重以下幾點效用,讓個體生命有切身感受:
——生命不再孤單。我們知道,生命本是一時光之河,她有源有流,有支有節(jié),個體生命是這條大河的一個段落。由此在的個體生命往上看,可以溯源——達至祖宗神靈,往下看,可見去處——接續(xù)子孫后代,這便是生命縱向的維度。另外,在橫向的維度上,更有萬物天地內在于己的豐富意蘊,譬如自我生命與他人(非親)生命、人類生命與非人自然生命、地球生命與宇宙生命等諸多存在,實乃休戚與共、彼此感通的生命共同體。人雖貴為萬物之靈長,亦不過匆匆之過客,應在個體自身生命之中,體證萬物一體、神人共在的心境,正如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所云:“天地者,萬物之羈(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生命無非大化流行之顯現(xiàn),需用心體認方有物我同春、古今一理之感受,領悟到生命的神圣性,方有對生命的敬畏心,方有對人生作為的義務心。
——生存不再乏力。既然生命神圣,當下此在的生命個體肩負不可推諉的生命之重(責任與義務),應保養(yǎng)好身家性命,不可隨意處置自己的生命,哪怕是在天災人禍之時、生死攸關之際,應頑強堅強不放棄、毅然決然挺下來,其間既要有意志毅力的保證,又需避險自救的知識技能的支撐,二者缺一不可。
——生活不再乏味。生活便是生命的具體展開,表現(xiàn)為出生入死的人生過程。人生的終極目標是幸福,幸福的獲得需要科學理性下的知識技能,也需要理想信念下的生命方向,更需要諧和人生問題的生命智慧。如果說幸福是目標,知識是力量,那么可以說,智慧便是調諧人生適意生活的法寶。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可見,如意幸福誠難兌現(xiàn)。如何使個體生命在不盡人意的世俗生活中,活出生命的意義,是不可回避的人生難題,不客氣地講,也是“三生教育”不可回避的課堂議題。
眼下“三生教育”已經在云南省系統(tǒng)鋪開,并以課程的形式,以課堂教學的方式,從幼兒起蒙到高校陶冶全面推進,從生命、生存、生活三個維度多個層面有序展開,這無疑是利國利家利民的惠生舉措,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有力方式,身為從教二十年的筆者,看到了我國教育事業(yè)振興的新希望,在深感欣慰的同時,對其課堂教學也有些許思慮。
其一,“三生教育”的課堂何在?
現(xiàn)今的“三生教育”配置有系統(tǒng)的教材,有特定的教學時間,被納入素質教育基礎工程,這些都極為重要而不可或缺,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些工作還只能屬于狹義的“三生教育”,因為若僅僅訴諸一門課程,通過幾個課堂來實施,以考試學分來評價,難免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進一步擴展,步入廣義的“三生教育”。筆者認為,學校(包括幼兒園)所有課程,都是關涉生命、生存與生活的課程,與“三生教育”不無關聯(lián),只是在相關程度上有深淺、聯(lián)系上有多少、表象上有顯隱、實效上有大小的殊異而已。譬如說,自然科學之類的學科,側重于科學理性下、自然生命的規(guī)律性探究;而人文社科之類的學科,側重于人文意義下的精神生命的皈依、人生意義的方向性探求。如果說前者旨在幫助個體生命如何獲取較多的物質財富讓生命活得滋潤的話,那么可以說,后者則長于幫助個體生命確立何種人生才值得擁有的生命信念;如果說前者解決人生的力量問題,那么可以說后者則表征著人生的價值問題。我們知道,僅有方向的引領,沒有力量的保證,人生幸福之路不能長久。反之,僅有力量的供給而沒有價值的導向,人生或許就南轅北轍,枉費氣力。從這層意義上說,我們的課任教師,甚至包括其他教輔、行政在內的所有員工,都是“三生教育”之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參與并實施“三生教育”。這樣,“三生教育”的課堂就不限于某門課程、某個課堂的教學,她更有隨時隨地的領域,也有延綿不斷的生長時空。就是說,“三生教育”的課堂應跳出有限的科目、時段,滲透到各科教學活動之中,甚至可以延伸到學生學校生活以外直至整個人生歷程之中。顯然,在校期間有形的“三生教育”課堂,是為學生終身生命成長、幸福獲得而奠基定調。其實,人生大舞臺何妨又不是生命作為的大課堂?
其二,“三生教育”的課堂精神?
常言道,“學高為師”,這是人們對為人師者自身學問的能力要求。韓愈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古人對為人師者的職能概述——傳習生命大道,講授生存知識,消解生活困惑。國人素有生命學問方為大學問之說,那些對生命學問研習至深至高者,方可為人生導師(簡稱“人師”),而人師所傳承者乃生命之道。這樣,授者為師,受者為生;有師必有生,無生則無所謂師。師生便是一對相互生成的范疇,結成一種生命傳承的對子,師生之間的這種精神(學脈)傳承,在古人眼里,猶如父子之間的血脈沿襲。正是在此意義上,才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說;正是在此意義上,“師”受到極高的尊重,甚至被納入祭祀的系統(tǒng),列為祭祀的對象——“天地君親師”中的重要一員——個中原委是教師在人類的生命傳承活動中,尤其是在精神生命傳承中,表征特有的文化氣象,具有獨到的社會價值。而凝聚這種精神生命的要素,便是我國古代人文傳統(tǒng)中世代接續(xù)的師魂。
伴隨著近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變遷、教育行為的更新及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昔日以弘揚生命之道為要義的人師,其職能與處境也悄然在變:從形式上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父子式的師生關系,與當下的教育現(xiàn)實顯然不符,從教學的內容(科學突顯),到教學的對象(人數(shù)眾多),都是今非昔比,然而在生命涵養(yǎng)、人文關懷上,傳統(tǒng)的師魂精神卻不應該受時代左右,也不該有缺位失語。遺憾的是,按照當下一般人的理解,教師的工作就是教書,而教書就是傳授知識,只要把知識講清楚就可以了,將教學任務完成就萬事大吉了。在筆者看來,知識的傳授只是教學的一方面,但比知識更為重要的是道——生命之道。誠然,學生入校是來學知識的,所謂“知識改變命運”。然而,教師還應在人文涵養(yǎng)上下功夫,在授業(yè)精藝中傳道育德,不僅僅在乎知識的“結構關系”,更應該在意知識與人生的“意義關系”。為人師者應該用自己的生命激情激活學生的生命潛能,用自己的理性圣火點燃學生的生命之光,用自己的人生睿智開啟學生的多彩人生……人師與學生的生命情愫在教學中碰撞、交流,學生在教學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成長,人師在教學中也關注到學生的生命成長并欣賞每個學生的每一步生命成長,在引領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人文化成”之價值。所謂“文以載道”,就是要求人文之師應以親子養(yǎng)子之心,傳承精神價值,傳播人類的真善美,實現(xiàn)精神生命的薪火相傳。如果說,傳授知識教好書是教師的基本職責的話,那么,傳承道義育好人就是人師的非凡之處,而且育人的功夫不僅在課堂之內、在課程之中,更應在課堂之余、課程之外,使其生命精神、睿智仁愛扎根于學生心靈深處,體現(xiàn)在學生健康、適意、幸福的生命歷程之中。
其三,“三生教育”的課堂教學方式?
學生所學到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老師的誘導,學習的過程需要體驗感知,那些沒有體驗、沒有認可的東西,學起來的效果基本上是很差的。“三生教育”也是如此,只有讓學生走進生命,切實體驗生命,才有良好效果。伽利略說過,“你無法教別人任何東西,你只能幫助別人去發(fā)現(xiàn)一些新東西”;西方哲人蘇格拉底也說,人師的職能相當于接生婆或助產婦。筆者很贊賞這些說法,但現(xiàn)行的教育教學,總的來說,跟學生的實際生活還有不少距離,直接反映在其評估體系中,不能涵括教會學生為人處事等基本要素,只局限于考試范圍之內、知識教學之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卻隔膜生命,脫節(jié)生活,更不知生命之究竟。這也就是“三生教育”課堂的發(fā)力處。我們應當切記,我們所教主要是學習與生活的方法,應讓學生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生命,感受生命,欣賞生命,描述生命,表達生命。
作為專門的“三生教育”課堂,其組織方式可以借鑒羅杰斯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一種“非指導性教學法”,類似我們古人“行不言之教”與施“無為”之方——倡導在課堂中還原生活場景,而不拘泥主題與形式,讓學生把自己真實的生活感受,尤其是負面的生命情愫,如孤寂、郁悶、苦惱、牢騷等,一股腦地發(fā)泄出來,其他同學也可不時接過話題,參與討論,進行溝通,老師并不妄加干涉,或者品頭評足,而是給予體貼與同情,讓學生能夠面對自己,“產生丟開戒備心理和正視自己的勇氣”,在自由開放的氛圍意境中,實現(xiàn)生命的自然愈療與自我修復。這樣的課堂“象生活本身一樣,行云流水,一去不返,似乎漫無目標,它向前流淌,誰也說不出下一刻將會發(fā)生什么。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飽含期待、警覺和生機。”這種課堂不正是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嗎?
而其他廣義的“三生教育”課堂也應盡量在知識傳授與人生意義確證之關聯(lián)上做文章,但這一點往往會被忽視,卻正是“三生教育”的應有之義。
其四,“三生教育”的課堂意義與預期?
正如弗蘭克所言,“我們生活在一個彌漫著無意義感的時代里。在我們這樣的時代里,必須仰賴教育。不僅為增進知識,而且要純化良心,使得人人皆有足夠的聰明,以便能夠辯明暗藏在每一個個別情景中的要求”。人生的意義在于發(fā)掘與發(fā)現(xiàn),生命的價值在于確立與創(chuàng)立。這一點在青少年學子尤為顯見。以下便是一例證。
篇6
一、提高認識,轉變理念
教師本身要關注自身的發(fā)展。要明確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任務,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熟記書本上的知識,而是獲得學習的興趣與能力,是通過知識的積累,掌握生存的技能,領悟生活的意義,最終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知識是可以不斷積累和更新的,而學習的技巧、正確的價值取向、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才能為終身的發(fā)展與幸福奠定基礎,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所在。學校實施“三生教育”,其主導性因素是教師,教師對學生思想和品質的形成,發(fā)揮著重要的主導地位,起著不可替代的引導性作用。教師要樹立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1.教師關懷,即教師要做學生的精神關懷者和守望者;2.教師寬容,即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3.教師用心和教師責任。
二、明確目的,以人為本
“三生教育”從以人為本、適應學生需求出發(fā),穩(wěn)步推進。認識生命是前提,尊重生命是基礎,珍愛生命是關鍵,發(fā)展生命是目的。要讓學生認識人類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個體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要以個體的生命為著眼點,促進生命的和諧發(fā)展。教育學生學會正確的生活比較和生活選擇,能夠正確處理好父母的給予與個人消費、學習與娛樂、學習與生活的關系,從而推進“三生教育”。
三、主體參與,學科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把“三生教育”看成是一個單獨的課程,在學科教學中,讓學生成為主角;在組織形式上,讓學生體悟“三生教育”的過程。這樣,學生作為一個擁有者才能體驗自己在參與中獲得的感悟與經驗。“科學”教會學生認識生命、生存、生活的奧秘;“藝術”教會學生欣賞生命的美;“語文”體現(xiàn)文以載道的作用,滲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識,提升學生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也是實施“三生教育”的主體。
四、精心組織,多彩活動
我校把“三生教育”理念有機滲透到學生的一日生活中,充分利用“生活”———這條教育的最佳途徑對學生進行“三生教育”。對他們進行生存知識技能的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是從常規(guī)入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二是從細節(jié)入手,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三是開展社團活動,拓展“三生教育”的途徑,深化“三生教育”。我校結合實際,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社團活動。如“聶蘇少兒書畫社”、“土掌房陀螺隊”、“聶蘇合唱團”等,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自然美、生命美、運動美、合作美,進一步理解美無處不在,從而激發(fā)對自身生命的熱愛。通過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有實踐的機會、體悟的空間、超越自己的機遇和實現(xiàn)自己的舞臺。
五、正確引導,恰當評價
篇7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近年來,很多省份和地區(qū)有一些專科學校晉升為本科院校,很多在校的大學生在心理上和思想方面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波動,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成為了高校工作的重點。很多學生對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任意踐踏,稍微遇到一點困難、打擊、挫折,就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或以傷害別人作為解決的方式。所以,“三生教育”,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三生教育”的基本內涵
1、生命教育
在高校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實質是要幫助大學生們認識、尊重、并珍愛生命,高校通過對大學生們進行生命教育,使他們認識人類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存在和發(fā)展規(guī)律,最終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目前,對高校的大學生們開展生命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以及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大學生們在思想上更加開放,獨立,逐漸形成了多元的價值觀念,當面對西方國家一些不健康或頹廢的思想時,一些大學生們由于缺乏足夠的社會經驗,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也容易漠視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我們周圍一幕幕悲劇上演的時候,留給我們太多的思考。正是這些悲劇,暴露出我國高等教育制度在生命教育方面的缺失,所以,高校必須加強此方面的教育。
2、生存教育
在高校生存教育中,主要是強調如何幫助大學生們學習生存知識和技能,強化他們的生存意識,通過生存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樹立正確的生存觀念,幫助大學生們設立適合個人的生存追求目標,選擇正確的生存方式,學會應對生存危機和擺脫生存困境。按照“適者生存”的原則,大學生要想真正地融入社會,那就必須得掌握在社會生存的各種能力,包括各種生存知識、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等等。這些對于對大學生很好的融入社會是十分必要的。因為,當前社會出現(xiàn)了很多大學生啃老的現(xiàn)象,這是高校在這方面教育缺失的后果之一,高校必須對大學生們進行必要的生存教育,讓他們學會如何與社會和諧相處,自食其力。
3、生活教育
在高校中開展生活教育就是要幫助大學生們獲得日常的生活常識和生活技能,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通過個人努力奮斗來實現(xiàn)幸福生活的教育。以人為本是當今大學的教育哲學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就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這也是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時刻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
二、開展“三生教育”在新升本科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三生教育”的開展體系了科學發(fā)展觀的重要性
科學發(fā)展觀的存在證明了我國以前過于偏重經濟、相對忽視人和社會的發(fā)展這些問題是應該盡快解決的,在擺脫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我國同時借鑒現(xiàn)代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經驗及教訓,最終提出了的新的發(fā)展觀,即科學發(fā)展觀。科學發(fā)展觀是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觀。其中,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它可以確立人的主體地位,肯定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價值和意義,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從“三生教育”的角度看,教育目標應該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在組織思想政治教育時應該按照人的特性和人的內心需要去實施,將學生的生命、生存、生活的和諧及全面發(fā)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通過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啟發(fā)引導其內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既滿足學生當前發(fā)展的需要,又適應學生未來發(fā)展的前景。
2、“三生教育”的開展體現(xiàn)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
為了切實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創(chuàng)新,就要自覺判斷和反思傳統(tǒng)文化模式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對新的文化模式進行正確的認識,努力構建新方法、新思維、新理念,在頭腦中形成發(fā)展理性的思維。自從高等教育普及以來,通過不斷優(yōu)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我們又構建了校園文化、網絡教育、勤工助學、大學生素質拓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等較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綜合體系。但是,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拓展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為了加快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的步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明顯缺乏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教育內容,另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們對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指導地位及內容尚不明確。因此,我們要做好“三生教育”,將教育工作逐漸從生命關照擴展到對生存和生活的全面關懷,使學生在困境中能夠找到生命的意義和自我存在的價值,從而確定人生目標。爭取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達到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和諧統(tǒng)一的新型教育理念。
篇8
“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組成的一個復合概念,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簡稱。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健康地發(fā)展生命,提升生命質量,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教育的價值。生存教育是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保護生存環(huán)境,強化生存意識,把握生存規(guī)律,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樹立正確生存觀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實踐生活過程,獲得生活體驗,樹立正確生活觀念,確立正確的生活目標,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追求個人、家庭、團體、民族和人類幸福生活的教育。
“三生教育”作為全面貫徹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來抓,是合乎教育規(guī)律,順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需要的。“三生教育”從根本上說就是要使個體人轉化為社會人,使教育真正成其為人的教育,是培養(yǎng)“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新一代”的教育。對青少年學生實施“三生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基本任務,其核心是培養(yǎng)適應當代社會和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必須堅持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立足點,努力培養(yǎng)建設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現(xiàn)代人才。
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在實施“三生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分階段,適時、適量地對學生進行聯(lián)系實際、針對性強的“三生教育”。在小學階段實施“三生教育”,需從強化課堂教學、突出實踐活動、注重文化育人等三個方面入手:強化課堂教學。省教育廳集中力量編寫以“三生教育”為主要內容的云南省素質教育基礎工程系列教材,供各級各類學校使用。要求各校要以適當?shù)姆绞介_設“三生教育”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保證必要的學時,進行靈活的考核評價,給予一定的學分,真正使“三生教育”內容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同時,要充分挖掘其他各門課程中與“三生教育”有緊密聯(lián)系的內容,在教學中有機滲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在課堂中時刻以“三生教育”為教學指導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生存觀、生活觀。
突出實踐活動。要根據(jù)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培養(yǎng)目標和學生年齡心理特征,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開展以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和從實踐中獲取知識能力,特別是以服務社會能力為關鍵的實踐活動。要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自我、認識社會、開闊視野、拓展知識、磨煉意志、增長才干,學真知、做真人、長真才。
注重文化育人。要以精神文化為核心,以物質文化為基礎,以制度文化為保障,以行為文化為重點,大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要以塑造學校形象和提煉學校精神為重點,以比較優(yōu)勢和特色創(chuàng)新為核心,以培育優(yōu)良的校風為目標,深入開展高品位、寬覆蓋、多形式、主題鮮明、雅俗共賞、特色明顯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以“三生教育”為主題的班、隊活動。要提升學校環(huán)境建設的文化內涵和層次,營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園文化環(huán)境,使學生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意識。
作為一名教師,育人的根本就是要使學生有健康的心智,有實踐能力(包括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創(chuàng)意能力,富有愛心和責任感。我認為對學生來說,物質貧困固然可怕,但是精神貧困更為可怕。物質貧困使孩子上不了學,政府及各方面社會力量都在資助,但是精神貧困卻是只有自身才能解決。教育工作者要通過“三生教育”,使教育精神不流失,提高學生的精神素質,提高他們的能力,健全他們的心智。
篇9
1.獨立學院開展“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當前青年大學生普遍存在生命意識、生存技能和生活能力缺失的問題,這種問題在獨立學院同樣存在,同時,獨立學院作為一個培養(yǎng)新型學生群體的高等教育機構,也存在自身的特殊需要。總的來說,獨立學院對于“三生教育”的需要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1當前青少年對生命、生存、生活的漠視和“無能”。近年來,改革開放的深化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為開放和自由的環(huán)境,但隨之而來的消極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一系列漠視甚至無視生命的事件陸續(xù)上演。沉重的課業(yè)負擔、巨大的升學壓力、越來越受“排擠”的體育活動量,導致青少年體質下降,心理承受能力差,沉溺于虛擬網絡世界中,生活興趣單一甚至低俗,這些都反映了大學生在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方面有較大的缺陷。
1.2獨立學院基礎教學未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fā)展需求。獨立學院的學生在基礎知識的累積上相對本一、本二學生有一定差距,理論水平和應用能力的起點相對低一些。但是,獨立學院的學生一般家庭條件比較優(yōu)越,社會實踐和人際交往的經歷更多,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思維比較活躍,有很強的求新求異的意愿,對理論知識興趣不濃,更喜歡接受感性、具體和時尚的信息。然而,目前大部分獨立學院的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計劃不甚明確,教學大綱采用母體學校的翻版,把校本部的學科專業(yè)設置和教學計劃移植過來,缺乏對學生特點的深入研究,不能完全適應獨立學院學生特色群體的要求。獨立學院辦學時間短,沒能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穩(wěn)定的專職教師隊伍,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母體學校教師,或者聘用年輕教師及其他學校退休教師,授課內容缺乏針對性,多局限于講授知識,缺少藝術性和生動性,難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的特點和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導致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yǎng)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發(fā)展需求”[1],也就難以培養(yǎng)出知識、技能具有理想深度和廣度的新世紀人才。
1.3教育實踐發(fā)展的需要。學校教育不僅僅要傳授學生書本上的既定知識,還要促進學生在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全面發(fā)展,幫助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及判斷能力。但是,我國過去脫離生命本原、忽視生存能力培養(yǎng)和生活情操熏陶的教育根本不能滿足這種需要。正是從這種需要出發(fā),“三生教育”致力于幫助青少年提高生命質量、掌握生存技能、獲得生活體驗,全面提高個體的綜合素質,延伸個體存在的意義。這也迎合了日益發(fā)展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環(huán)境對大學生提出的更高要求。由此可見,我國“三生教育”的提出植根于現(xiàn)實,來源于實踐,是為了解決當前教育過于統(tǒng)一、忽視個性的問題。獨立學院更要參考其他學校的成功經驗,并且結合自身辦學特點和學生特點,尋找出適當?shù)摹ⅹ毺氐膶嵤┺k法。
2.“三生教育”的實踐性
“三生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育理念,也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和改變,也將這種體會和改變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生活。因此,“三生教育”本質上是實踐的。
2.1“三生教育”的提出源于實踐的要求。教育負載和傳承人類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經驗;彰顯和追求人類社會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念和價值目標。在人類現(xiàn)實生活中遭遇的種種難題要求我們不僅適應世界和時代的發(fā)展變化,而且做到在險峻的環(huán)境下繼續(xù)生存和發(fā)展。面對生活的多元化,人生的選擇多樣化,有學者將當前教育質量的問題歸結為“三無狀況”:對生命的無畏、對生存的無能和對生活的無趣。[2]這就回到針對教育的提問———“如何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上來,“三生教育”就是對這一問題的一種回答。
2.2“三生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具體實施依賴實踐的指導。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三生教育”致力于構建積極、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建構過程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必然在實踐論的指導思想下進行,也依賴于從實踐中獲得反饋進而不斷修正和提高。“三生教育”是否經得起檢驗最終得回到實踐這一層面。為此,李興華等提出在“三生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做到“三個結合”[3]:第一,“三生教育”的目標要與人生價值觀相結合,有合理的教育結構。第二,“三生教育”的方法要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教育。第三,“三生教育”的路徑要與人格成長相結合。
2.3“三生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回歸實踐、服務實踐。教育的本質內在規(guī)定了教育必須以促進人的生命完善,促進人的生存、生活等方面的發(fā)展為主題。“三生教育”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為基礎構建的人生教育理論,其本質必然從屬于教育的本質,受教育本質內在規(guī)定性的制約。也就是說,“三生教育”作為一種人生教育,也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活動,其本質是一種完善人的生命,促進人的生存、生活和發(fā)展的動力[4]。這一本質體現(xiàn)了“三生教育”的目的是回歸到人的實踐中并為人類的實踐服務。
3.“三生教育”在獨立學院的實施途徑
獨立學院迫切需要“三生教育”,而“三生教育”又是實踐性的教育,因此探討“三生教育”在獨立學院的實施途徑就十分必要甚至刻不容緩。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對獨立學院特點的分析,認為在獨立學院這樣一個特定的情境里實施“三生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培養(yǎng)師資力量,提高輔導員專業(yè)技能。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體之一,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引導者,育人的核心力量,實施“三生教育”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需要深刻理解“三生教育”的理念并有能力以恰當?shù)姆绞桨堰@種理念傳授給學生,還要結合實際對“三生教育”的內涵、結構和實施進一步研究和探索,豐富“三生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云南省正在嘗試建立一支由專任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家長、社會有關人士和學生代表等組成的教學團隊。但是這樣的隊伍實施起來難度較大,尤其對于獨立學院來說,師資力量本來就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引進專業(yè)人才或者增加現(xiàn)有老師教學任務都是比較困難的,不能成為“三生教育”的主要力量。因此,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工作者———輔導員的優(yōu)勢,承擔起主要任務。中央16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建立一支在大學生健康成長中起‘指導者和引路人’重要作用的專職輔導員隊伍。”獨立學院建立的時間較短,教育教學、學習生活的良好風氣都還有待形成,學生思想活躍,自我約束力相對薄弱。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的工作更多,難度更大。正因為輔導員平時和學生接觸頻繁而且深入,相對一般教師更加了解學生,而且輔導員在進行思想工作和主題教育活動方面的工作經驗和特長十分符合“三生教育”的要求。反過來,“三生教育”力求達到的目標契合了教育部對輔導員工作效果的要求。為了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生命、生存和生活全方位教育的使命和責任,輔導員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深入理解“三生教育”的理論和實際操作要領,并且研究和掌握全面、多樣的教育方法。這無疑也是對當前獨立學院輔導員工作的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戰(zhàn)。隨著這一教育工作的開展,還可以從輔導員隊伍中分流出“三生教育”的專職人員。#p#分頁標題#e#
3.2完善課程設置,深化學生理論基礎。教材和課程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要系統(tǒng)實施“三生教育”就必須有相應的教材和課程。從課程設計角度來講,盡管滲透式教學即在各門課程的教授中滲透“三生教育”的思想更為理想,但是可操作性較低,因此,在嘗試的初期應采取單一課程設計。這就需要根據(jù)教育目的和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選取教學內容,編制“三生教育”的教材。課程設置方面,需要專門開設“三生教育”課程,列入必修課或者限選課,保證學時和學分。這一做法,要利用課堂和教材這一媒介對學生進行理論層面的教育,幫助學生從理性角度掌握“三生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流程。
篇10
早年接觸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是在學校當學生時,那時也沒有把三者并提,自己對此也是了解不深。而今我已是一名幼兒教師,當“三生教育”的春風吹進各大校園時,我園也不例外,教師們通過各種學習培訓,深刻了解了“三生教育”的內容和意義,我也從中領會到了“三生教育”的真諦。在幼兒園開展實施“三生教育”,我認為應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征,將三生教育的內容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在貼進幼兒的生活中,融匯貫穿三生教育的內容,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達到教育為生活服務的目的。
下面就“三生教育”在幼兒園中的實施,談談我個人的觀點。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因此,幼兒園的三生教育,重點在于圍繞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隨機地進行教育,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道德習慣以及學習習慣,使其一生受益。
一、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活習慣,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一個人生活質量好壞的一把標尺。幼兒年齡小,可塑性強,從小教給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們長大以后能幸福生活、快樂生活也就是三生教育的目的之一。在幼兒園,隨時看見有些小朋友亂丟垃圾,隨地吐痰、小手臟了不愛洗,衣服脫了到處亂放……這些壞習慣會害了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師要善于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現(xiàn)場教育。比如,在進餐時,有些幼兒愛掉飯粒或是挑食、偏食,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教師就要引導幼兒懂得愛惜糧食,講一些關于愛惜糧食的故事和兒歌,讓幼兒知道挑食是一種不好的行為,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yǎng),它可以幫助小朋友長高、長大。同時還要提醒幼兒多吃蔬菜,少吃一些垃圾食品,如冰激凌、燒烤、方便面等。又如在玩玩具時,有時孩子玩完玩具后不會收拾,到處亂丟,甚至不愛惜玩具,我就趁勢教育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鼓勵幼兒向做得好的孩子學習收拾玩具,玩玩具時要輕拿輕放,不要搶,要愛惜玩具。從幼兒在園時的吃飯、洗手、入廁、睡覺開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他們從好的方面發(fā)展。
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一個人品德的好壞決定他的一生。良好的品德要從小塑造,幼兒就象一張白紙,純潔無暇,因此,老師的言行和老師的引導就至關重要。比如:在早晨入園時,我們就要求幼兒要跟教師互相問好,離園時要跟教師說再見,天天如此,年年如此,這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其實這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教育。在幼兒園,還隨時看見有小朋友硬搶別人的東西,無故打人、罵人等現(xiàn)象發(fā)生,在發(fā)現(xiàn)時,我都會耐心地給孩子們說清楚為什么不能搶別人的東西,為什么不能打人、罵人,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引導孩子勇于承認錯誤,向別人說“對不起”。在做游戲,小朋友之間往往會有你推我撞,磕磕碰碰的事發(fā)生,此時,我會告訴孩子們要大方一點,勇敢一點,朋友之間要互相謙讓,讓幼兒從小具備大度、大氣的高貴品質。從這些日常生活中,我一點一滴地滲透三生教育的內容,讓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學到我們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
- 上一篇:行業(yè)營銷策劃方案
- 下一篇:年底沖刺營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