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環境設計方案范文
時間:2023-11-21 18:13: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校園環境設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教育環境的生態性首先需要從受教育者主體的年齡、情商、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設計與受教育主體相和諧的教育環境。
(一)不同年齡段的多元化設計元素融合與單一的中學或小學不同,東城實驗學校為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校園環境設計關注從7歲到16歲年齡跨度的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情感訴求,因此校園景觀環境設計必須以多元化元素融合一體,從形態、色彩、材質、游戲空間等多方面照顧不同年齡學生,要求運用設計符號元素細節的區分到位。
(二)以恰當的設計手法表達校方教育核心價值該校的教育核心價值觀即對受教育者“尊重、賞識、情滿校園”,重視通過學習的過程而顯示,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通過學生作品展示等正面鼓勵學生的探索實踐。因此,其校園環境設計手法需要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游戲性,表達教育者對學生們的尊重、鼓勵與贊賞,由此促進孩子健康的情商成長。
二、校園景觀四大區域版塊創意闡述
東城實驗學校校園依據教學功能劃分為四大空間區域版塊:校區正門入口中心廣場、藝術樓后小廣場、低學年段小廣場、校區運動場及綠化隔離帶等。方案構思之初,依據四大區域版塊空間的功能性以及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構成特點,本著以人為本,滿足多年齡段學習、游戲活動方式前提下,學校協同設計者提出了校園景觀四大板塊創意主題——源、瀚、韻、律,它們在主題表現上各有側重但又融匯貫通,并且對其內涵深入進行挖掘充實。
(一)“源”的闡述
“源”詞義本義闡釋為“水流所從出”,在文化中延伸意為“源源不斷、生生不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四海相聚,珍惜緣分”,“天圓地方、幸福美滿”。在本方案構思中,“源”的豐富寓意通過中心廣場錯落的同心圓、環繞的曲水流觴設計符號來展示。
(二)“瀚”的闡述
“瀚”古代本義“廣大貌”,延伸意為“水浩大的樣子;廣大”,在校園景觀方案中設計者提出在低年級段區域設立豐富多樣的生物區、齊地綠化池、沙池,即寓指浩瀚的宇宙、博大的智慧。
(三)“韻”的闡述
“韻”的形象闡釋在方案中是一個難點。“韻”本義指“和諧的聲音”,延伸意為“美好、和諧而有節奏的形式、意味”。“韻”是一個抽象的形式,在校園中,狹義的“韻”可以僅指音樂,廣義的“韻”則可以泛指校園的流水、音樂、鳥語花香,所有一切有活力、有視覺美感的錯落連綿的形態、色彩等,甚至可以包含連綿的歷史文化的流動在內。
(四)“律”的闡述
本義“法律、規則、音律”,而校園景觀文化方案中延伸意為運動場外景觀元素,設計表述為“律動健康、律動生命”的含義。
三、校園景觀生態設計元素闡釋
校園物態環境是指包括校園建筑、道路、植被綠化園藝形態、主題雕塑、墻面文化、室內外環境色彩、視覺傳達導示牌等構成的學校功能實現及視覺形象的一個整體系統。東城實驗學校校園的生態景觀設計應用元素則涵蓋江南以及錢塘江地域歷史文化、生態自然文化、環境色彩、植被品種選擇及造型、建筑景觀和校園識別導示設計在內的與受教育者身心和諧的全方位系統環境設計。
(一)江南自然生態環境營造
在少兒多元化智能發展中,自然觀察智能是少年兒童必須培養的多元化智能之一。在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中認識自然、感受自然的親和力與自然和諧共處,是孩子健康、陽光的情商養成教育的有效方式。東城實驗學校校園環境設計方案著意將江南自然生態景觀以富于童趣的互動游戲手法融合貫穿其中:以層疊的平臺流水、汀步、平橋及阡陌縱橫的地面圖案闡釋歷史上曲水流觴、良田萬畝、“韻味”盎然的江南水鄉環境;品種多樣、色彩豐富美觀的花草、樹木植被與教學環境融合,除了給學生們一個自然生態綠色空間環境之外,還可以作為學生在教室之外觀察認識植物生長形態、水流形態的自然教育課堂。德育大廳榮譽墻以有江南特色的垂柳樹枝條上張貼展示學生們獲得的各種榮譽,表現出“尊重、賞識、情滿校園”,以鼓勵學生們積極向上。
(二)歷史文化氛圍營造
在方案設計中,歷史文化知識點的形象化表達亦是設計中的一個難點。中華五千年歷史文明源遠流長,多樣的歷史知識點如果不考慮學生的認知就盲目導入到設計中,結果很容易變成枯燥的知識點解說而導致缺乏親和力與吸引力,致使學生視而不見,達不到預期的作用。方案設計者經過推敲,最終采取將歷史文化典故介紹融合貫穿于生態環境設計的方式中,不露痕跡地在設計表現方式上出新以吸引學生,激發興趣,誘導他們去猜測、觀看、體會。例如在入口處中心廣場“源”的表現中,立面影壁墻以浮雕行書夏、商、周、秦漢、魏晉、唐、宋、元、明、清、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書蒼勁、構成錯落有致,展示了五千年歷史的流傳,在文化之源的介紹中闡述了歷史之“韻”。
地面種植江南代表文人精神的竹林,流動的溪水中形似隨意置放大小不一的石塊,石塊上雕刻自春秋時期以來的各朝代歷史文化名人名稱:孔子、莊子、竹林七賢、杜甫、蘇軾、關漢卿、曹雪芹等,極易引起孩子的好奇與注意力,設計上又達到自然和諧融合。在藝術樓后的小廣場,設計者還有意設計了一個關于閱讀的歷史知識文化連接,從中國古代的竹簡刻字、絲帛書到造紙術發明,直到當代的數碼閱讀。整個景觀點的設計元素以草地中鋪裝的石板竹簡形態,蜿蜒曲折的青石小路(絲帛形態)、草坪臥石書本形態、木制閱讀廊架中的文字介紹、閱讀廊架中的電子閱讀屏幕(數碼閱讀形態)有機串聯,創造性地以視覺圖形化語言生動形象地詮釋了華夏民族五千年的閱讀歷史。
(三)以人為本的設計元素應用
首先,設置在低學年段小廣場的沙池景觀是以游戲方式設立學生課余與自然親近淘氣玩沙的空間,讓學生學習之余盡情釋放。沙池邊上還設計有供各年齡段學生觀察的長滿水中浮萍的池塘;低年級課間活動區作為本案的創新點從低幼兒童興趣及心理出發,設計了孩子們喜歡的森林動物大象、梅花鹿、馬、猴子等墻面與閱讀櫥窗展示,色彩為低年段的學生所喜歡的天空的藍色系、植物的綠色、黃色系,同樣以游戲的輕松心理表現童趣盎然,打破了以往宣傳欄形式的嚴肅呆板。
其次,在學校運動場的隔離墻面上雕刻了為中國體育競賽做出貢獻的姚明、蔡振華、鄧亞萍、李寧、郭晶晶等運動員明星形象,旁邊書有籃球、乒乓球、足球、跳水等的運動項目起源知識介紹,傳遞給學生運動的精神以及成長的榜樣;運動場兩旁的景觀帶錯落有致地布置運動剪影的植物造型,以闡釋生生不息的律動精神。整個校園景觀設計以自然生態環境綠色設計為基礎,力求在自然和諧環境中表現歷史,彰顯地域文化特色,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去探索知識;在自然中突出童趣的游戲精神,讓孩子在自然中與自然界的動物、植物互動。方案設計者真正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去探索自然與社會。從教育角度來說,設計者要研究的正是如何運用環境設計的元素符號來實現少年兒童自然觀察智能、視覺審美智能、人際關系發展智能、認知學習智能等多元化智能的發展。
四、結束語
從千校一面到開始注重校園局部裝飾美化,從局部裝飾美化到校園文化建設,從校園文化建設到人、自然環境、社會文化和諧共生的生態教育環境,這個歷程闡述了人們對于教育培養什么人以及如何培養人的理解在深入與進步。在教育理念的革新中,校園環境建設實踐也在不斷進步,這個進步不是單純設計手法的進步,也不是知識文化的純粹張貼。以高超、嫻熟的設計手法、設計方式將先進的科學文化探索精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融入景觀之中,每一個設計的環節都要尊重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開放、自由、和諧、健康的理念訴求對教育與人的成長規律的尊重,這正是我們在校園環境設計實踐歷程中所要探究和表述的核心內容。
篇2
關鍵詞:高校校園;校園文化;存在問題
Abstract: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campus cul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ampu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not only the campus environment in service, and to a great extent, also affect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sense of value.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of the campu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advanced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campus public environment.
Key words: Campu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mpus culture;Existing problems
考入的各個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而高校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場所,因此高校校園空間環境的建設設計的完善及質量更是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校園的公共空間建設不但有美化環境的功能,而且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好的環境能促進他們的成長成才。作為一種獨特類型的景觀高校校園公共空間環境設計,一般可以大致分為自然景觀與校園文化空間環境。自然景觀是通常意義上的自然景觀,如景觀、水體、植物等;文化景觀也被稱為文化景觀,是人們在日常為了滿足生產生活物質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觀基于融合的文化特征和構成的景觀。而校園文化空間環境的概念理解的是:使用當地設計、充分利用校園的人文景觀方法,創建一個特定的文化內涵, 能夠歷史傳承校園公共空間環境。
一、高校校園公共空間環境的重要性
首先, 大學校園文化是指大學發展歷史積淀中可以從校園公共空間環境景觀規劃中有所體現。在西方文化史上的“文化”是指與外部自然環境的變換,使其滿足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在1871年,泰勒他發表了“原始文化”,點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習慣的信托。每個校園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獨特的文化積淀和歷史回憶。換句話說,許多大學校園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校園文化的核心精神。因此,在大學校園公共空間環境應該在原有的基礎上保護并同時體現出歷史、文化、并反映在校園公共空間環境中。使公共空間環境可以起到一個延續的作用,并傳達出學校公共空間環境景觀的歷史意義。例如保留原來的標準象征性建筑、自然景觀、公共設施、雕塑等,確保設計風格的整體性和統一性,這樣使得公共空間環境有著悠久歷史而且充滿活力的一個整體。校園文化在校園公共空間景觀環境主要體現在構成了校園的各種元素本身,通過特殊的符號語言和形態特征,傳達出獨特的人文關懷。而大學顯示的獨特的文化內涵,可以從各個大學校園獨有的校園公共空間景觀中感到大學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所謂的校園文化是整個大學教育活動的,通過對文化內涵的理解,校園文化可以理解為:其中,物質文化是基礎,是學校之形;制度文化是保證,是學校之規;精神文化是核心,是學校之魂。包括使這些特定的價值觀和意義體系在校園物質實體。校園文化體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一所大學的觀念取向上決定了大學的建設思路和發展方向,制度是觀念的物化表現;物質文化是大學的環境與設施,包括空間結構、建筑風格、自然環境等等。物質文化是價值與審美載體,是一所大學形象最明顯的表達。校園行為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動態性能,它存在于校園的環境之中,影響著校園內的生活節奏。行為具有多樣性,與校園空間環境是和諧,互相支持,它們構成了現有的空間環境的全部意義。校園文化是大學精神的內涵,是結合大學校園公共空間景觀環境設計的一個最密切的方式。
其次“以人為本”的環境建設。校園公共景觀設計是為教師和學生的用戶和服務。以基本的教學建筑為主,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照明等功能的完美系統。同時“以人為本”的重點是合理化、生態化的環境建設,為與人際交往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與教育環境。只有滿足了環境要求,才能建立和諧的校園。堅持持續發展,為教師和學生搭建一個生態和諧校園。校園景觀設計應在創新的理念為指導,注重實用功能,注重細節,旨在反映大學文化特色和景觀特色的歷史內涵。此外,大學校園的整體設計應該能夠反映我國的內在精神,注重實用性,注重生態價值。校園景觀建設形式應該多樣化,應該是根據該校發揮自身優勢的特色,打造一個強大的功能和獨特的文化認同大學校園。
與此同時,也應該學習和借鑒國外校園景觀設計好的設計方案,在國外高校有很多的文化墻。目前國內也有一些大學也有文化墻。它們多以宣傳校園文化, 展示學生風采等,提倡綠色環保等等為主題。這不僅已成為在校園中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觀,而且提高了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校園, 學生們在體驗景觀的同時成為校園景觀的實行者。
二、校園景觀規劃存在的問題
第一:很多高校缺乏公共空間環境的校園?,F在,進入大學,大部分都是一個或幾個廣場,中間或附近有些審美感一般的雕塑。多數都是沿著中心花壇單一乏味的虛線對稱。在一些校園里,除了構建復雜無味的教學設施外,其公共空間環境建設就顯得重要不足和缺乏,甚至有些學校沒有真正進行大學校園環境規劃設計。
第二:校園公共空間環境不適合校園生活。例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學校園建筑入口、校園道路交叉口,經常有面板和廣告牌,主要是業務廣告和宣傳,其實起不到對教育學生作用,目前,廣告已經成為所有校園環境很難治愈“皮膚癬”。
結語
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是學校綜合實力的體現,也滲透在校園環境的每個角落。校園文化氛圍通過校園景觀傳達給學生豐富的文化內涵,使其在汲取科學知識的同時,逐步了解學校的優良傳統,尊重歷史,感受深刻的文化底蘊,傳承良好的學風,將校園文化與校園景觀設計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學校園的精神和物質功能,為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創造良好的校園景觀環境。
參考文獻:
[1]劉濱誼 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1999
篇3
關鍵詞:風景園林 中學校園 規劃設計 教學休憩
1、 基址概況:
兵團農八師144團中學位于農八師144團團部西北向,校園總面積85293.4平方米。其中有教學樓、食堂、宿舍樓、自行車棚、鍋爐房、廁所等功能建筑,所要綠化美化的面積占校區總面積的56%。本設計方案主要包括校區B區、C區部分、D區、E區等部分(A區為主教學區,已綠化)。B區為輔助教學區,現有建筑為教學樓一座、廁所一座;C區為教學服務區(舊區),現有鍋爐房、庫房、廁所及兩棟宿舍(平房);D區為運動區;E區為生活休息區(新區),現有公寓樓一座,食堂一座。
2 、 規劃設計原則和注意要點2.1 規劃設計原則
根據該校的現狀和中學綠化美化的特點,應本著“全面綠化、重點美化、提高檔次、盡量節儉”的規劃設計原則。2.2 注意要點⑴ 充分分析基址地形,地形設計應本著“利用為主,改造為輔”的原則進行,盡可能少花錢、多辦事、效果佳。⑵設計時應注意造景和功能并重,在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的同時,應向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休憩境域。⑶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有其特殊的人群和活動特點,風華正茂、朝氣蓬勃,設計時無論從造園的風格和植物配置、尺度和比例、色彩、節奏和韻律等各個方面都應該進行突出和協調,具有校園綠化的特點,特別是設計出具有中學校園的性格和特點。⑷設計要實用、經濟,規劃設計講求實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設計要有脫俗、領先意識,要有新意不落俗套,大方、現代、開朗。⑸ 注意三大效益,即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通過綠化提高綠地覆蓋率,力爭施工后校園綠地覆蓋率達到40%,使校園生態環境得以提高和改善,樹種選擇可以結合經濟效益來考慮,選擇具有觀賞價值的樹種,但應注意不能污染環境,布置應園林化。3、校園環境設計的立意和布局
3.1 立意
針對144團中學的特點進行重點設計,總體指導思想是通過造景對一中的整體環境水平得以提高檔次,重點處進行點題,并將造園和人文、歷史、校風緊密聯系,形成一個整體,創設一個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重點有兩處,其一是輔助教學區、其二是生活休憩區,前者應注意突出以“學”為主來設計綠地;后者應注意突出以“休”為主來設計綠地。3.2 布局
整個校園綠化規劃總體上分成四個區:輔助教學區、生活休憩區、運動區、教學服務區。輔助教學區教學樓前庭廣場采用主軸線進行控制,屬局部規則式布局,兩側的綠地采用自然式布局;生活休憩區采用自然式布局形式;教學服務區采用自然式和規則式相結合的布局;修讀園和E區休閑廣場采用自然式布局;運動場采用規則式布局。見規劃總平面圖(圖1)
4、 園路設計
結合原有校園的道路將校園各分區進行聯系,兩側的綠地結合亭、花架、廊等園林建筑小品進行自然式的布置,注意平曲線形的流暢和開合的變化,在路的拐彎處、視線的焦點處設置特置石、植物景觀,路邊設置木制坐凳,主路采用水泥彩磚鋪裝;修讀園的園路設計主要布置鵝卵石嵌花鋪裝的路面,注意路面和蹬道兩側的置石和臺階的尺度處理;對于修讀園小廣場主要是碎拼大理石鋪裝。5、 綠化景觀設計
針對該中學校園環境的現況將整個校區大體劃分為如下幾個需綠化美化的區域:B區教學樓前庭區和修讀園區、E區休閑廣場區、C區宿舍區、D區操場運動區,現分述之:5.1B區教學樓前庭區
B區為輔助教學區,現有建筑為教學實驗樓一座、廁所一座。是144團中學校園綠化美化的重點之一。 教學樓前庭區位于教學樓出入口正南側,廁所東側,成長方形布置。該區以開放、簡潔、大方、現代式綠地為設計形式,在西側種植綠籬和喬木對西側的廁所進行隔離。設計一以教學樓大門為軸線的控制主軸線,沿主軸線依次布置綠地,綠地中心布置園林建筑小品---風車構件,寓意著農八師144團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豐收。見圖2
圖2(B區規劃圖)
5.2 B區修讀園區
該區與教學樓前庭區相連接,在規劃設計上緊扣“修、讀”二字,突出以“學”為主來設計綠地。除在植物品種選擇和植物造景上下工夫外,還在修讀園綠地內設置景墻、游步道、汀步、座凳、景石,園內小廣場中設置樹池、石桌、石凳、廊架等園林小品,既豐富了景觀,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人性化的生態“修讀”空間。綠地種植上喬、灌、花、草相結合觀果和觀葉相結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葉、秋有果、冬有綠;品種豐富,代表性強,樹木掛牌,結合生物課的理論知識進行實地教學,廣植李子、山桃、榆葉梅等樹種,意寓“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體現中學的莘莘學子刻苦求學、立志成才,報效祖國的意志和決心。見圖2
C區宿舍區
C區位于位于校區西南角,為教學服務區(舊區),保留建筑有鍋爐房、庫房、廁所及兩棟宿舍(平房)。在設計上用喬木把鍋爐房和廁所與宿舍區分隔開,把原有兵乓球場重新布置、新增羽毛球場,用綠籬對活動場地進行圍合,把它們與宿舍隔開。在兩棟宿舍間再增設綠地,設置廊架、坐凳,以供師生休憩。通過這一系列改造既為住宿師生增加了活動設施,又美化了環境,降低了噪音與灰塵。見圖3
圖3
5.4 E區休閑廣場
E區為生活休息區(新區),現有建筑為新建公寓樓一座,食堂一座,位于校區東北角,占地面積較大,也是144團中學校園綠化美化的重點之二。該區規劃成疏林廣場形式,留出種植池,下用S形或六角形磚進行彩鋪并布置石桌石凳和特置石進行點綴,還在該區西北角增設籃球場(甲方要求)和健身場(安裝健身器械),供師生晨練健身、讀書和休息。在綠化種植上合理選擇已馴化、有代表性的鄉土樹種和常青樹種進行布置,如沙棗、大葉榆、小葉白臘、樟子松等,并栽植灌木和宿根花卉,為師生健身、休憩創造一個優美環境。見圖3
5.5操場運動區
操場運動區(D區)位于校區西北角,是學校唯一的一塊大型運動場地。在綠化設計上將運動場和教學區用緊密的林帶進行間隔,場地周圍綠化以喬木為主,可選擇枝、葉、等觀賞部位隨季節變化比較大,且冠大蔭濃的樹種,如小葉白臘、大葉榆等,少種灌木,以留出較多的空地供活動用。
6 、 植物種植設計
校區沿圍墻規則種植鄉土樹種,如:大葉榆、大葉白臘。各區休閑綠地樹木進行自然式種植,樹木以群植為主,配以孤植。植物種類盡量豐富,種植方式以喬、灌、花、草相結合;落葉和常綠相結合;觀果和觀葉相結合,做到春有花、夏有葉、秋有果、冬有綠。主要植物品種為:小葉白臘、大葉榆、樟子松、李子、山桃、蘋果、夏橡、暴馬丁香、饅頭柳、云杉、衛矛、火炬、山楂、紅海棠、榆葉梅、紫丁香、芍藥、月季、沙棗、黃刺玫、水臘、珍珠梅、石竹、草花等。
結語
篇4
現代大學的綜合發展的教學思路,使學??颇咳妗⒃O施更趨齊全,促使學校的發展需要更大的使用空間,市區內已無法滿足現代大學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大學校址選擇了城市郊區,對于原始的城郊環境,在倡導以生態保護為設計宗旨的今天,使得大學校園的景觀規劃需要一套較為科學的設計體系,本文結合湖北經濟學院新校區環境設計的實際課題,初涉構成大學校園景觀的設計領域。隨著大學的教育方式從以教師授業為主轉為以學生學習為主,我們研究構成新型高校校園景觀的規劃核心,即強調交融性:校園環境是為學校與社會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校各學科之間提供合理的交流空間;強調學術性:校園環境是為校園塑造各種景點的象征性與文化氛圍,體現校園的環境功能和景觀特色;強調知識性:充分展現校園環境的智能化特色;以及應用高科技的環境技術,對自然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和改造;強調生態性:注重景觀的生態適應性和自然維護,盡量保持現存地貌特征,將景觀的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完美結合,創造符合校園教學功能的完善的生態體系。
景觀設計首先注重的是對項目的場地進行系統分析。利用滲透性景觀和道路系統劃分場地空間,保持合理的功能分區和生態環境有效疏導發展過程中的擴張壓力。用融合的網絡體系組織空間,空間結構的建構,交流氛圍的營造,是通過交通規劃和環境景觀規劃來創造。湖北經濟學院新校區位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匯夏藏龍島科技園區,總規劃用地面積2047畝,規劃用地為低崗丘陵區,地勢東南較低,西北較高,用地內分布著魚塘和原生林帶,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和良好的觀賞性。合理地利用場地條件,充分展現大學校園景觀特色成為湖北經濟學院新校區景觀設計的規劃指導原則。
由于該校址位于科技園區,是以創新為生命和以人文本的高科技為主體,要體現其集科教、生活、娛樂、社區、交流為一體的功能綜合性,體現其自然與人文有機結合的景觀綜合性,宜人的自然環境是不可或缺的,良好的生態不僅能夠提供高質量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還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靈感。其次,是對景觀規劃項目作科學的系統分析,景觀規劃設計包括十個相對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子系統,分別為:景觀節點、構造系統、場地豎向設計系統、場地交通系統、景觀硬質鋪裝系統、照明系統、公用設施系統和文化展示系統。本文將側重于豎向設計系統、景觀硬質鋪裝系統、微氣候調節系統、照明系統和文化展示系統設計五個方面的校園景觀設計系統性作探索和研究。
一、豎向系統設計
豎向設計系統是對項目場地的整理和研究,包括場地的高程設計、場地的土方平衡測算、自然雨水收集,水岸生態系統研究等內容。在滿足原規劃中主路及建筑標高情況下,盡量保持對原有景觀及土壤較少的干擾,從環境、文化、經濟的角度考慮,確定豎向設計方案,根據網格法驗算,盡量減少土方回填量。水系從東到西貫穿了整個校區,各功能分區之間或以路或以水相隔,斷面設計考慮將掘湖泥土堆積成山,在區域內消化土方量,并營造此起彼伏的自然景觀,同時增加地面匯水面積,并營造校園優美的天際線及景觀節奏。將水岸線優化調整,擴大匯水面積,盡可能利用雨水收集保持人工水環境的水量,減少自來水的補給。保護生態,節約投資。在降雨時節,地表徑流通過優化調整的地面坡向分別匯入水域或收集至集水坑,通過粗沙石的滲濾與豐富的水生植物的過濾達到凈化效果,集水坑底部連通水管,在小型水泵的幫助下,可將收集凈化的地表水進行植物的灌溉或林帶的防火。邊坡設計僅限于低矮的擋土墻部位,利用草坡和天然毛石結合,給人以親切感,盡量打破平直一般的格局而采用造型豐富的形式。二、硬質鋪裝系統設計硬質鋪裝是景觀設計中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在設計校區硬質鋪裝的時候,盡量采用透水性構造以維護原生的水循環。硬質鋪裝系統主要分為4個級別,分別為標志性廣場、重點交通節點、各區域樓前廣場、建筑物間庭院。不同級別的硬質鋪裝其構造方式、投資分配、綠化布置、風景感受均有明確區分。主廣場以混凝土塊為主,配合花崗巖為主,點綴草皮,景觀樹種,補充土壤水分,降低夏季硬質鋪裝地面的熱氣蒸騰。庭院以深褐色耐火磚為主,草皮、樹木相間,尺度親切、宜人。
三、微氣候調節系統
校園用地呈長方形,東面臨湖,西、北兩面臨城市干道,利用豐富的水景及合理的綠化布置,創造出有利于微氣候調節的生態系統。設計中西、北兩方向及規劃路的校園邊界,密植以樟樹為主的常綠闊葉林帶,能有效隔絕公路噪音,并且能過濾灰塵;東面臨河,種植垂柳、芙蓉、桂花、銀杏等。冬季,西北邊界密實的常綠闊葉林帶能將寒冷的西北風吸收、減弱,南面的喬木樹葉落盡,稀疏的枝條毫無遮蔽地將寶貴的陽光與暖氣流引入校園;夏季,校園內地表的升溫使熱空氣上升,吸引冷空氣流向校園,南面高大的落葉喬木樹大蔭濃,可遮蔽炎熱的陽光,來自南面的夏季主導風從樹冠的底部直入校園,帶來涼爽的氣流,并將南邊芳香植物的氣息帶到校園各地。中心水景的水霧狀噴泉組,形成一片水霧幕,在夏季降低氣溫,在冬季可以增加空氣負離子數量,達到提高空氣溫度的微氣候調節作用。
四、照明系統設計
照明設計需滿足行車、行人的運動、安全及景觀需要。根據被照明范圍不同的使用性質,所選用的照明器及照明方式是不同的。有高桿路燈,它的布置強調良好的視覺導向性,形成校園內的主要照明骨架;庭院燈,它是對景觀及綠化的整體普通照明,為景觀基礎照明;壁燈,由于耗電量不大,可作夜間安全照明使用;腳燈,用于步行導向與提示,可作夜間安全照明;投光燈,耗電量較大,能產生令人激奮的視覺效果,使用于節假日或重大活動;潛水燈,用于水景照明?;趯φ彰鞯男再|與能源消耗的考慮,整個照明采用3種分時照明方式:節日照明方式、常時照明方式和安全照明方式,不同的照明方式產生不同的照明效果,能最大限度的節約能源,減少投資。
五、文化展示系統設計
設置不同的人文景點、雕塑景點,營造校園的文化氣息。在校園的核心部位,人流量較集中處設置主題雕塑,豐富校園的文化內涵。根據不同的景觀特色,設置亭、園、島、廣場等不同的人文景點。校區的指示標牌經過精心設計,各個不同功能分區既統一又各有特色。集中體現校園的整體文化。
篇5
關鍵詞: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中小學建筑
Abstract:School desig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 system. Accompany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boost population in China, dimension of school gradually expanded. Since either new construction or refurbishment of school projects are aims to provide healthy, comfort, high-performance learning space for next generation 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meaning of sustainability, therefore it make sense to study how can a sustainable school can be designed. In 1990,‘Green school’ movement expanded within global range, many countries has started their own sustainable school program, such as‘Green school’ in Sweden, ‘Sustainable school’ in Australia, ‘Eco-school’ in UK and‘Healthy school’ in US. Through decade of development, these countries have managed adequate assessment method, technical approach and operation strategy. In China, policy makers and relevant department are gradua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 school. The report seeks to offer suggestions in improve the school design in China within sustainable scope.
Keywords:sustainable building design;sustainable development;school design
中圖分類號:TU98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422(2013)08-0050-04
1 前言
我國現存有280000所小學,85000所中學,涉及建筑面積1.388萬億m2。而這些建筑人均消耗的能源是普通人均能耗的4倍,消耗的水資源是普通人均耗水量的兩倍。如果以現有的建設模式發展下去,將導致電力、能源、水資源的浪費,同時建設、運營中帶來的垃圾和二氧化碳會給周邊環境帶來巨大負擔。相反,綠色中小學能提供更健康的學習環境,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到課率、促進學習成績的目的。美國Heschong Mahone集團曾對此做過系統調研。研究發現,噪音和室內采光更好的學校能使學生的測試成績提升7至20個百分點,通過通風方式的改進,學生的缺勤率下降了60%。此外,作為環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持續發展學校能更好的普及環保低碳理念,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與此同時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傳播也能不同程度的輻射在校教職工,學生家長及周邊社區,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另外,綠色建筑能降低學校的運營成本、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由此可見,中小學校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無論是對經濟、社會還是環境的發展而言,都具有長效的積極作用。
2 國內外綠色中小學校園的發展
綠色學校、生態學校、可持續發展學校、種子學校等名詞是各國大中小學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衍生品。世界范圍內公認的綠色學校(生態學校、可持續發展學校)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學校設施是否低能高效經濟環保,二是環境教育課程的開展狀況,三是與周邊社區相互聯系。因而,綠色學校與綠色校園的概念是相互交錯的。雖然各個國家依據自身情況的不同,對綠色學校和綠色校園的評價標準也不盡相同,但二者又是緊密相連相互促進的。
美國是綠色校園運動發展最全面最深入的國家。2010年成立了綠色學校中心,并建立了綠色學學校市長聯盟、綠色學校聯合會及美國綠建委學生組織,試圖通過一系列政府和市場行為全面推動綠色校園的發展,活動席卷了校園相關的各個利益集團。到2010年7月,美國共有315所學校獲得LEED認證,其中58所獲得LEED for school 認證[1]。其綠色校園的突出特點是重視室內環境質量,但對于校園整體布局和環境關注較弱。
英國是對學校建筑的室內環境關注較早的國家。1931年BRE的前身建筑研究站就開始對教室的熱工性能開始調研,1944年出版了學校建筑設計推薦(Recommendations on school design)。2004年針對中小學校園環境評價的標準BREEAM School,之后又出臺了BREEAM FE用于高等教育設施的環境評估,2008年合并了兩個標準,編訂了普遍適用于大中小學的評估準則BREEAM Education。英國政府計劃至2020年把全英的中小學校都建設成為可持續發展學校[2]。
我國近年來也開展了一系列綠色中小學校園的研究與實踐,并在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的組織下成立了綠色校園學科組展開學術研討和交流。學科組于2011年召開中美可持續校園研討會,并于2012年在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上舉辦“綠色校園”分論壇。實踐方面,北京大學附屬小學、北京金茂府小學、長沙梅溪湖中學、生態城低能耗中學、毛寺生態小學等一批因地制宜的綠色建筑應育而生。但總體而言,我國中小學綠色校園的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由于缺乏針對性強的評估標準,許多學校難以獲得綠色建筑認證。
3 政策發展與導向
早在1996年我國就在《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中提出了綠色學校的概念[3],1997至1999年、教育部和環境保護部共同發起了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而后于2001年了《綠色學校創建指南》?!吨改稀穼Νh境建設的評估細則中包括了校園綠化程度、環境教育基地建設狀況、學校衛生狀況及污染控制狀況的相應要求。2008年針對高等院校學校設施及規劃出臺了《高等學校節約型校園建設管理與技術導則》,導則確立了高校節約型校園的監管體系和評價辦法,并為校園建設提供了節能技術指導[4]。隨著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綠色校園學組的成立,綠色學校設施的建設正在向規范化的方向邁進,覆蓋大中小學校的評估辦法《綠色校園評價標準》日前已于2012年11月通過審理。
4 評估標準
美國用于學校類建筑的評估標準是LEED for school,包括可持續場地設計、水資源利用效率、能源與大氣環境、材料與資源、室內環境質量、革新設計六個方面對學校建筑給予評分。LEED for School在室內環境質量方面要求更高的得分,尤其在采光和聲環境分項的評分值上,而在可持續場地、能源與大氣環境、材料與資源等選項中要求得分較低[1]。
英國采用BREEAM Education作為評估標準,包括管理、健康與舒適、能源、交通、水、材料、廢物、土地使用和生態、污染和創新共10個項目進行評分。根據每個項目里的得分乘以每個項目的權重比然后獲得最終的得分。根據分值結果劃分為5個等級:大于等于30分通過、大于等于45分好、大于等于55分為很好、大于等于70分為優秀、大于等于80分為卓越。BREEAM Education的評估是由第三方機構獨立完成的,評估過程分為設計和建造兩個不同的階段。另外,BREEAM Education有很多的減排條款歸納到室外環境中,BREEAM更側重建筑隊室外環境的影響,相對節水的要求較弱。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是我國出臺的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評估標準,部分區域也有當地的評估標準。由于目前針對教育類建筑的評估標準還在審批階段,在實踐中逐漸暴露出綠標用于教育類建筑的一些缺陷。如綠標第5.1.11條要求公共建筑合理開發地下空間[5]。然而,我國的中小學項目基本為底層建筑,地下室并不常見,因此應該對利用開發地下空間的要求做合理調整。另外,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現存的中小學校設施大多不設置中央空調系統,因而綠標中設計中央空調技術的條款不適用與學校項目的評價。
5 綠色中小學校園的設計要素
校園規劃:與其它單體建筑最明顯的差別是學校設施往往是多個建筑物和多樣化的場地使用相結合的產物。因而能源足跡需要綜合考慮場地的水資源利用和交通影響,另一方面,如果對場地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開敞空間也能對周邊環境帶來積極影響。校園內的建筑設計不僅僅要考慮單體建筑的日照與風向,還應結合周邊的空間綜合設計。建筑與綠化可以相互遮擋減少夏季太陽輻射,落葉喬木在冬季還不至阻擋室內得熱。周邊建筑可以用來遮擋風和直射陽光。
環境課程:校園整體可以很好的輔助環境教育。根據不同的年級,環境教育可以從簡單的了解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到生態系統的循環與聯系。建筑物與環境的關系本身也可以引導學生去探求人類活動與自然活動之間的潛在關聯。
使用群體的多樣化:學校在社區基礎設施中占據很大比例,因而它們象征了大量空間,能源及資金的投入。引導學校向周邊社區人群開放能提高設施的使用效率,減少重復建設的資金浪費。
水資源利用率:綠色校園強調減少可飲用水資源的使用,這可以通過中水處理或雨水回收等手段來實現。如衛生間的排水和綠地的灌溉水都可以用回收或循環利用的水源來代替可飲用水。
能源利用率:20%~30%的建筑生命全周期能耗來自于建造過程,70%~80%來源于建筑的運營過程。能源利用效率不僅僅和經濟相關,能源的利用方式還直接影響到溫室氣體的排放、氣候變化及學校的碳足跡。緩和能源供需的矛盾,首先要了解建筑的用能結構。照明是學校主要的電能消耗途徑,此外是電器的電能負荷。提高自然光的利用效率合理的人工照明控制系統可以節約用電40%~60%。另外,培養良好的節能意識,隨手關閉不使用的電氣設備電源也能有效的減少電能的浪費。
采光設計:自然采光時要盡量避免眩光,良好的采光均衡度和反射比也是室內光環境設計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天空漫射光比直射陽光均衡性更高從而避免強烈視覺對比。太陽直射光的利用需要結合采光分析技術進行優化設計。人工光源的設計尤其要注意開關的控制方式。
室內空氣質量:室內空氣質量與裝修材料、通風緊密聯系。應當在建筑使用之前風干或沖洗以減低室內污染物含量。另外一方面,通風狀況也很大程度的影響著室內空氣質量。熱回收通風設備能保證90%~100%的換氣率的同時能有效的去除污染物、細菌。
熱舒適度:對于許多學校而言,是否使用制冷空調取決于人對不舒適環境的耐受程度。高效的自然通風模式往往能夠減少對制冷空調的需求度,在某些氣候分區甚至能省去。
聲環境:聲環境質量在學校建筑的性能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室內學生是否能聽清老師的講課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聲環境的好壞往往取決于維護結構的性能、空調系統、自然通風系統及室內裝修??照{設備發出的音量不能干擾正常教學,室內聲反射的次數也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另外通風口的設計必須朝向安靜的區域。如若校園鄰近城市主干道,毗鄰主干道的一面外墻及窗都需要進行降噪處理。
6 綠色中小學校園設計的常用策略
被動式設計:學校的被動式設計主要是通過遮陽、通風、自然采光和優化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實現的。這些設計策略能縮減機械通風、制冷、采暖、采光的需求,同時不影響室內舒適度。許多采用被動式設計的學校都有這樣的特征:一到兩層建筑,南向布置教室、陽光間、中庭。這種設計模式能夠獲得充足的室內光線以及較好的通風。但是這樣一來教室內的聲環境會受到影響。另外一方面,使用混凝土材料能減少建造和運營造價,其防火和保溫性能優異。研究證明采用混凝土結構的建筑在運營中碳排放量遠小于采用鋼結構建筑。因此合理的結構選型也能達到減少環境影響的作用。
可再生能源利用:采用可再生能源技術不僅能減少學校的運營開支,還能起到一定教育作用。適用于學校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熱水和光伏發電技術是最常見的兩種太能利用策略。由于學校類建筑的用能高峰和太陽能供給時間基本一致,因此利用效率較高。另外,學校的活動場地可以用來敷設風力發電裝置,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風力發電裝備可能產生噪音干擾,中小型渦輪機更為適宜學校。生物質能的利用需要取決于當地的環境條件,若能夠保證持續的當地供給又不需要額外的燃料儲存空間,生物質能會是一項經濟適用的技術措施。
7 案例分析
Kingsmead小學(圖1)是英國建筑使用研究BUS(BUILDIGN USE STUDIES)認可的近年來最好的小學建筑案例之一。設計團隊希望能為社區提供一所低能耗、采用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學校,并試圖把環境教育與之相結合。項目在2004年7月建成,9月交付使用。其舒適程度在投產使用后獲得了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該項目最突出的特點是采用木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低碳環保經濟可回收。在平面布局上充分考慮了自然光線的利用并綜合采用了主、被動式太陽能技術。生物質鍋爐與冷凝鍋爐組成的采暖系統為建筑提供間歇性供暖。另外,屋面雨水回收系統還被用來作為數學和地理的教學材料。
如圖2所示,在平面布局上,小學的設計方案顛覆了尋常的設計思路,學校的主入口靠近主干道設計有利于縮短交通距離。弧形走廊是整個建筑主要的交通空間,圍繞走廊北側是教學用房,南側布置辦公用房、報告廳及其他輔助功能空間。把教室布置在建筑北面能避免夏季過熱同時爭取到穩定的自然光(圖3)。建筑是木結構的,使用膠合木材作為框架和外墻的主要材料,而非承重墻則采用混凝土砌塊作為填充材料,便于拆卸和回收利用。坡屋頂朝內傾斜便于雨水回收沖洗廁所,這一措施不但減少了30%的飲用水使用還縮減了落水管的數量。室內安裝的電子顯示屏能為收集的雨水計量,從而為學校的環境 教育提供材料。學校外墻及屋頂敷設了20mm的玻璃棉作為保溫層,使得維護結構的傳熱系數降低到0.17W/m2K。低輻射玻璃組成的雙層窗也有效的減少了熱量散失。采暖系統由一個60kW的生物質鍋爐和一個100kW的燃氣式冷凝鍋爐組成。如圖4所示,生物質鍋爐使用當地廢棄木材生產的木屑作為燃料。當生物質鍋爐的功率不足以滿足使用時,冷凝鍋爐作為補給。每間教室都有一個冬季不采暖的花園直接與游戲場地相連,這些緩沖空間能減少室內的熱量散失。如圖5所示,教室大部分時候利用天窗進行自然采光,室內人工照明連接了日光傳感器,當室內光線充足時人工照明會自動關閉。除此以外,設計者還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和光伏發電設備。電廚房和衛生間20%的熱水由太陽能熱水系統提供,15%的電力是太陽能光伏模塊提供。
8 結語
中小學校園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將會成為這類建筑的未來發展趨勢。通過比對不難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小學建筑的性能與之還有一定的差距。作為設計者,應當從校園規劃、環境課程、用途的多樣性、水資源利用率、能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出發,綜合考慮優化設計。
參考文獻:
[1] 干靚.美國綠色學校評估體系及其實踐研究[C].//第七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論文集.2011:97-101.
[2] Murphy,C. &Thorne,A. HEALTH AND PRODUCTIVITY BENEFITS OF SUSTAINABLE SCHOOLS.
A review [M]. Watford: IHS BRE Press,2010:6-7.
[3]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 [Z].1996-12-10.
- 上一篇:環境設計的特征
- 下一篇:效益審計和績效審計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