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藥工程就業現狀范文
時間:2023-11-21 17:55: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制藥工程就業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從我國產業結構角度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職業化程度較高的應用型人才,一方面我國的新興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很多企業的規模和實力尚待發展。
(2)從高校的人才培養角度看,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很多地方院校,忽視與自身辦學條件的結合,缺乏特色性,加劇了學生就業競爭的壓力。要尋求改變,唯一的出路只有根據高校自身的辦學實際,改變人才培養的模式化,增強自身的辦學特色,強化生物工程專業的就業競爭力。本文結合成都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的現有辦學條件,重點探討生物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與特色,以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就業競爭力。
一、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明確專業發展方向
生物工程專業的發展方向分為偏重于工學的(發酵工程)和偏重于理學的(生物制藥),國內不同的高校根據自身的辦學要求有的側重于工學,有的側重于理學,更多的是追求全面。由于各高校辦學條件的差異性,一些地方普通高校往往存在培養特色不夠鮮明,導致學生對未來職業上的困惑。而我校的情況是培養方向不夠清晰,所學科目涉及普通生物(以植物學為主)、生藥學、發酵工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和課時數較多的普通化學、有機化學等等,涵蓋面較廣,學生反映強烈。這對生物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和課程體系建設顯然是不利的。作為一所城市綜合性大學,人才的培養要為地方的經濟發展服務。根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精神,重點調整產業結構,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傳統落后產能,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規劃”指出,對于本地經濟發展特色,大力促進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和節能環保六大產業的發展。結合我校生物學院的現狀,有藥學和制藥工程兩大與醫藥相關的本科專業,在師資力量和藥學資源上具有一定的基礎。因此,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的發展方向有必要和生物醫藥接軌。同時,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也再次提出生物產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生物農業和生物制造。
從國內來看,許多省市成立了生物醫藥產業園,主要生產抗腫瘤、抗自身免疫疾病和抗排異反應的抗體藥物,基因工程疫苗、干細胞及基因治療的基因工程藥物,生物醫藥產業的產值在生物技術產業中所占比例逐年提高,目前已達到70%以上。成都市也在高新技術產業園內建立了生物醫藥產業園,發展形勢良好,并且又在大成都范圍內規劃新的生物產業園區。在這種形勢下,將生物醫藥作為生物工程專業的發展方向就顯得更加清晰和明確。
二、生物工程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
要增強生物工程專業的就業競爭力,在眾多的高校中脫穎而出,就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人才特色培養,必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特色定位。根據資料顯示,很多高校,其生物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大多定位較為寬泛和模糊,技術、工藝、產品、設備等面面俱到,涉及的就業領域看似很廣,面也寬,但實際的效果卻是大量的生物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找工作面臨較多的困難。為改變此現狀,提高就業競爭力,將培養重點置于生物醫藥領域,其目標定位于:掌握生物工程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掌握生物制藥技術及生物藥物研發、生產等相關流程和生物制藥的廠房設計要求等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制藥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
三、生物工程專業特色培養方案的構建
生物工程專業是一類理工結合的復合型專業,其人才培養的特征也應是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由于我校生物工程專業來源于早期的生物化學技術,對化學系列課程設置的比例較大,而對生物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占比存在不足,更談不上生物工程上下游技術教育的有機結合。生物工程專業培養體系中,由于該專業交叉學科較多,各種教材因對體系完整的要求導致在實踐中教學內容重復比例偏大,浪費大量的教育資源;教學模式上,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實踐教學比例還不能滿足對理工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鑒于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發展的現狀,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三方面提出生物工程專業特色培養方案的重構方案。首先是專業基礎課程體系的構建。該方面的課程體系,主要以培養本專業學生基礎理論為目的,為以后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提供理論支撐。課程主要涵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化工原理、普通生物學等,其占比(包括相應實驗課程)為總學分的15%,而將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歸為選修課程。其次是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構建。這是生物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以培養本專業學生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為根本目的。該模塊以生物制藥為核心設計相應課程體系,核心課程包括: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技術制藥、發酵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分離技術、生物工程設備、生物工程概論和工程制圖。其占比(包括相應綜合實驗課程)應不低于總學分的35%,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比例不低于1∶0.8。最后是專業拓展課程體系的構建。該模塊主要拓展專業知識,針對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擴展知識面,增強學生對本專業更廣泛的知識體系進行有效的涉獵。該模塊主要以選修課程為主,主要課程包括:免疫學、細胞工程、生物信息學、現代醫學概論、生物制藥廠房設計(GMP)、生物反應工程原理、實驗動物學、試驗設計與數據處理、文獻檢索、營銷學等。其占比為總學分的18%左右。專業課程體系是一個專業為了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所設置的課程及課程之間的分工與配合,課程體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從生物工程專業特色培養的角度,該培養方案的構建一方面重點突出了與生物制藥領域密切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強化了與生物制藥密切相關的實踐技能訓練,強化了學生的基本技能,最后通過拓展課程的設置,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相關視野,也為以后就業或進一步深造奠定扎實的理論功底。總之,通過生物工程專業課程的設置和學習,能使畢業學生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現代生物學、生物工程原理、生物制藥領域核心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在生物制藥領域從事藥物設計、工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基本能力,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精神;熟悉生物技術藥物及產業發展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當代生物技術藥物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掌握生物技術藥物領域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
四、結語
篇2
關鍵詞 生物制藥技術 職業能力 企業調研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為了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為了更好地推動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我們訪談了30家武漢市生物制藥企業,掌握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調研結果對生物制藥人才的專業培養方案及課程改革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調研目的、內容及方法
1.1調研目的
通過調研了解生物制藥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未來三到五年對現代生物制藥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狀況;總結生物制藥技術專業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要求,作為確定生物制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依據。
1.2調研內容
共調研企業30家,其中重點走訪21家,問卷調研9家。主要調研生物制藥行業企業發展現狀、生物制藥行業企業人才需要狀況、生物制藥專業的職業崗位與崗位能力要求、生物制藥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合理性等方面。
1.3調研方法
通過資料調研、實地走訪、發放企業調研問卷,獲取第一手資料。
2調研結果分析
2.1生物制藥行業背景分析
生物制藥產業已成為當今最活躍和發展最迅速的領域,也是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2006~2020年)》中重點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之一。在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的激勵下,生物制藥產業的迅速崛起,為高職層面發展生物制藥技術專業營造了需求環境。《2006年中國生物制藥產業分析報告》中指出,在未來5到10年市場急需的人才中,生物制藥中下游技術人才的需求將位列前10名。
生物制藥也是湖北省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生物醫藥產業的主導產業。2007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建設“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光谷生物城),為我省生物制藥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創業6年,光谷生物城在全國26個生物產業園區中,綜合實力位列第三,2014年上半年,武漢、宜昌等十市實現生物產業產值693億元,超過去年同期全省生物產業產值。全省醫藥制造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1.4億元,同比增長33%。
2.2未來3-5年,行業發展對本專業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預測
據資料分析,目前全國生物制藥企業發展速度和數量遙遙領先于其他制藥行業,僅湖北省的生物制藥企業就多達1400余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發酵、分離純化、制劑等技術領域,雖然抗體、基因工程等現代制藥技術所占比重較小,但發展迅猛,體現著未來制藥業的方向。高速發展的生物制藥業帶來了不同的崗位需求,通過調研分析,未來五年,武漢地區生物制藥產業對高技能人才需求量不少于2500人/年,加上自然更新人員,每年需要生物制藥專業人員約3500人。
2.3生物制藥行業生產崗位人才需求悄然發生變化
在調研結果的分析中,有個現象值得關注:畢業生就業崗位主要分布在技術類(23%),質檢類(15%)和銷售類(11%),在技術類畢業生選擇的多是細胞培養、細胞融合、基因操作、分離純化等現代生物技術帶研發性質的實驗員/技術員崗位,而傳統制藥崗位,如微生物發酵、制劑生產崗位的選擇很少。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代生物制藥產業結構正在發生劇烈變化,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異軍突起,正在逐漸形成一種新的趨勢,因而對人才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行業崗位的需求變化:生物制藥行業需要掌握傳統微生物發酵 、制劑,生產管理等技術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同時也是需要具有現代生物工程的制藥生產技術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
2.4企業對本專業人才的期望
生物制藥行業是知識密集型,專業化程度高的特殊產業,近年來,隨著現代生物技術制藥發展迅速,越來越多帶研發性質的技術類崗位對高職學生青睞有加,企業對學生要求越來越高。生物制藥行業的人才需求和崗位變化決定了生物制藥技術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知識技能素質結構的內容。
2.4.1企業對人才的能力與素質要求
企業認為本專業的學生最需具備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是:具有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的能力,一定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和醫療安全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有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創新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及自我發展能力。
企業認為本專業學生最重要的素質要求排在前三位的是: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態度。
2.4.2企業對人才的知識與技能要求
企業認為本專業現有的課程設置基本滿足職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儲備,但在職業技能訓練方面有待加強,尤其PCR操作、SDS-PAGE、Western blotting、ELISA等現代生物實驗技術亟待加強。
企業用人觀點歸納:在企業訪談過程中,每個企業都毫無例外地談到了生物制藥技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問題。由于各企業經營方向不同,學生就業崗位不同,而學生能力及素質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如從事生產、檢驗崗位對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要求較高,從事銷售工作對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要求較高,但共同的特點是企業更看重學生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態度。而學習成績、專業背景、社會實踐相對不重要。
3建議
(1)“普適+定向”人才培養模式要堅持學生素質培養優先;
(2)引入企業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校企兩個育人主體作用;
(3)改善實訓條件,增加現代生物技術類實訓項目。
篇3
關鍵詞:麥可思調研 生物制藥技術專業
人才培養社會評價是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作為獨立調查的機構,麥可思公司提供的數據及分析具有廣泛而深入的影響。筆者學校生物制藥技術專業教學團隊認真學習了麥可思公司提交的《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2014)》,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跟蹤數據分析
1.基本情況
生物制藥技術專業2013屆畢業生65人,參加調查的有效郵箱57個,回收問卷33份。全校有效郵箱共4397個,回收問卷2370份,答題率約為54.8%,近一半的學生沒有提交問卷,說明有部分畢業生對此次調查不關心,或沒有關注到此次調查。
2.原因分析
(1)宣傳力度不夠。由于對此次麥可思公司跟蹤調查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宣傳力度不夠,使得部分2013屆畢業生沒有認識到此次問卷調查的意義和作用,出現了答題率偏低的結果。
(2)學生填寫問卷技巧不足。由于學生沒有參加此類調查的經驗,在填寫問卷時回答問題不足,使得有些項目的有效樣本數達不到要求,影響了調查質量。
(3)學生對母校感情不深。有些學生認為已經脫離了學校,對學校、就讀專業的發展不再關心。
3.應對策略
(1)加強宣傳。要讓全體教職工知道這項調查工作的意義和作用。通過調查分析,能幫助我們發現問題,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
(2)加強思想教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教育、責任心教育、愛校教育。
4.整改方法
(1)要求輔導員及時通知調查范圍內的學生,做好組織填寫問卷工作。要求專業教師對調查范圍內的學生宣傳此項調查的重要意義及作用。通過加深學生對此項調查的了解,提高答題率。
(2)組織在校學生試填寫問卷,指導學生掌握填寫、提交答卷的方法。
(3)建立班級QQ群,輔導員和專業教師都加入到群中,便于與學生交流,加強與學生在校期間及畢業后的聯系。
二、就業競爭力分析
1.基本情況
報告顯示,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達到97%,月平均收入3081元,畢業時掌握87%的基本工作能力,就業現狀滿意度達到60%。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為55%,職業期待吻合度為30%,學生認為職業不符合期待的原因主要是不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和生活方式。
2.原因分析
就業率達到97%,說明學生的工作能力不弱,能夠適應工作的要求。專業相關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就業環境不夠理想,看不到今后的發展,想更換行業、職業。這反映出學生在求職時普遍沒有正確地評估自己,缺少長遠目標,盲目就業。
職業期待不吻合度和離職率是相互關聯的,二者均較高說明畢業生還沒有對專業、行業職業有清晰的認識,現實與學生的想法有偏差。月收入偏低符合行業規律,初就業的一般薪資較低,但隨著技能的成熟、資歷的增長,收入會大幅提高。
生物制藥技術專業應該有比較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國內相應產品開發不夠,學生就業可能存在困難。但隨著行業的發展及成熟,就業形勢會轉好。
3.應對策略
準確的職業定位、明確的目標設定和可行的通道設計,是一個人職業發展的基礎。要讓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將來要從事的工作有充分的認識,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提升學生就業層次,提高學生就業率。
4.整改方法
(1)組織課外專業活動。組織系列專業課外活動,如專業社會調查、專業技能競賽等,促使學生主動了解專業,認識職業。
(2)深入社會調查。通過深入社會調查,關注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分析典型工作崗位(崗位群),擴大學生的就業面。
三、就業特色與優勢
1.基本情況
生物制藥專業畢業生從事的主要職業是產品安全工程技術員,主要行業是藥品和醫藥制造業,67%在民營企業,20%在合資企業,6%在國有企業。畢業生所在單位的規模在51~300人的占38%,1000人以上的占28%,301~1000人的占28%,50人以下的占10%。
2.原因分析
畢業生主要從事的職業和所在行業與專業培養目標相一致。用人單位集中在民營企業和中型企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特點相一致。
3.應對策略
摸準畢業生從事的主要職業和職業環境,根據職業要求幫助改進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更好地指導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入職教育。
了解用人單位的特色,分析用人單位的類型、規模,更準確地指導畢業生進行就業定位,有針對性地培養職場文化,使畢業生具有職場文化方面的優勢。
四、校友評價分析
1.基本情況
對母校的滿意度達到91%。但愿意推薦母校的只有59%,不推薦的主要原因是認為校風學風不好。
2.原因分析
滿意度較高,反映出學生對學校教學、生活管理等各方面比較滿意。但對母校推薦度較低,說明畢業生對學校的某些方面不盡滿意,如認為學校洗浴服務、交通服務、教室設備與服務等方面不夠好。
3.應對策略與方法
(1)建設好校園環境,包括生活環境、學習環境、服務環境,提升學校在學生中的形象。
(2)做好專業課程建設,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完善實踐教學條件。
(3)增加學生與企業的接觸機會,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進行社會實踐,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做好實習組織管理工作。
五、工作能力及知識分析
1.基本情況
基本能力測評情況。五大技能群對應的各項基本能力分別是:理解與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管理能力、應用分析能力、動手能力。生物制藥技術專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前3項分別是積極聆聽、積極學習和有效的口頭溝通,相應的滿足度分別是91%、88%和82%。
該專業最重要的核心知識前3項是生產與加工、工程與技術和中文語言,相應的滿足度分別是86%、89%和95%。
2.原因分析
急需改進的基本工作能力中體現了對畢業生的獨立性、自主性的要求,學生在理解與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有待加強,營銷和化學知識需要補充。
3.應對策略
將各種基本能力、核心知識融會到教學中,實現教師教法轉型、學生學法轉型。
4.整改方法
(1)組織教師學習各項基本能力、核心知識的概念,探討如何將這些能力和知識融入到課程中,如何從填鴨式教學轉向教學做合一,讓學生發揮主動性。
(2)組織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講座、交流等形式,教會學生在大學中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從依賴型學習轉變成自主型學習,將單純為分數而學的方法,改變為以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為目的、同時考慮分數的方法。
六、培養過程分析
1.基本情況
生物制藥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有《生物技術制藥》《藥物制劑技術》《制藥工藝設計》《藥物分析與檢驗》和《藥事管理》。在麥可思的報告中,沒有對專業核心課程的重要度及滿足度評價。
2.應對策略
在做好生物制藥技術行業企業崗位分析、定位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加強校企合作,改革教學模式。以提高課程質量,提升學生及社會對本專業的滿意度。
3.整改方法
(1)會同行業專家、技術能手、優秀畢業生,修訂生物制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
篇4
以強化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為核心,重新修訂教學大綱,整合相關課程,對應工程設計內容體系,構建完善的工程設計課程體系。大一為工程設計啟蒙階段,以激發興趣為主,課程為生物工程(化學工程)概論;大二為單元設計和工程設計技能培訓階段,包含: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工制圖、化工儀表自動化;大三為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和設備設計階段,包含:生物工程(化學工程)設備、分離工程、化工設計與模擬、工藝學課程(化工工藝學、發酵工程、制藥工藝學、釀酒工藝學等);大四為工廠設計和綜合實訓階段,主要進行生物工程(化學工程)工廠設計和畢業設計。為適應行業的需求和時展,在各課程教學中突出工程思維和工程方法學的同時,著力介紹行業規范、標準以及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并將計算機輔助制圖、計算機仿真模擬、計算機輔助設計作為主要技能進行培養。
2構建完整的工程設計實踐環節
工程設計是面向對象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只有突出實踐環節才能讓學生鍛煉能力、積累經驗、有所感悟。整個工程實踐環節包括化工AutoCAD制圖、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工設計Aspen仿真模擬、生物工程(制藥工程)創新綜合性大實驗、湖北省化工設計大賽、全國“三井杯”化工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生產實習、工廠設計項目、畢業設計。工程設計以校企組合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如尿素仿真實訓平臺、啤酒發酵實訓基地、藥物制劑實訓平臺)和校外企業實習基地(如安琪酵母生物工程專業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為依托,注重選題的針對性(面向地方企業)、設計的規范性(符合行業標準)、操作的可行性(綠色、經濟與安全),并將化工設計競賽、制藥工程設計競賽融入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中,大力提高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效性。
3構建合適的工程設計評價體系和管理模式
工程設計的系統性、協作性較強,因此在工廠設計和畢業設計中采用小組制、導師制、課題制進行管理、操作和評價,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即每小組5~7名學生和1~2名指導老師,每個學生完成每組設計項目下的一項子課題,最后采用學生答辯與互評、教師評價、企業專家點評等構成綜合評價體系。另外,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考慮給予競賽獲獎和設計達優秀等級的學生相應的創新實踐學分,代替相關選修課的學分,以此激發更多的學生參與工程設計的學習。
4結語
篇5
關鍵詞 高校 生物師范類專業 就業現狀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Solutions of Current
Biological Normal University Graduates
ZHANG Qiang, SONG Yunxian, WU Xiaomin
(Anhui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and Bi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biological problems Normal student employment, to refer to the current needs of society to adjust the size of enrollment, optimize the structure for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will provide cross-disciplinary talent and emerging disciplines schedule, conduct career guidance,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relevant education, quality of education students will be upgraded.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employment of Biotic Normal majors summarize, for biological countermeasures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for biological Norm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majors employmen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llege; biological normal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situation; solutions
1 對于高校生物師范類專業的就業現狀
當前高校生物師范類專業的招生量太大。根據我國相關部門統計,在2000年進行擴招之后,高校學生教育一直保持這快速增長的趨勢。我國本科師范類生物專業學生數量由2.3萬增加到6.8萬,在讀本科生由5萬增加到23.6萬,當年的畢業生數量由0.6萬上升為46.5萬。2009年,我國計劃招收本科生物師范類學生6.9萬人次,碩士以及博士25.6萬人。可以看出,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國內對于生物專業的師范生的的需求數量在不斷地增加。然而,生物流專業的很多研究方向是基礎的研究方向或是比較冷門的領域,這樣的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量擴招必然導致就業問題。當前高校生物師范類的就業情況不良,與生物領域的就業面窄等因素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高校生物師范類學生就業前景不良的問題需要及時解決,這樣才能夠使得整個教育體系出現進步。
2 對于高校生物師范類專業的就業措施
2.1 跟隨社會步伐,調整招生幅度,不斷完善教育結構
相比于其他很多國家來說,美國算是十分發達的國家,能夠影響全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走向,其地位可見一斑。美國的這一地位與國內的學生教育水平的關系密切相關。在長期的探索之后,美國的學生教育逐漸發展成為參考,能夠參考其教育情況進行社會就業人數的設定,這樣使得美國的教育-就業系統不會出現供不應求或是供過于求的情況,能夠進行很好的循環。這樣的模式使得很多國家開始借鑒和效仿。本科生的招生計劃是對于社會發展宏觀調控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研究方向、招生計劃、人數設定應該和就業情況和社會需求進行掛鉤。參考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發展特點,在以后的在讀學士里面除了其中一部分需要進行碩士學位的學習之外,其他的學生都要面對很多實際應用的單位,變為具有動手能力的職業型人才。
2.2 將新興與交叉的學科的相關人才的培養提上日程
現在,生物產業在國際經濟里面十分具有先進性和重要意義的一個產業,對于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也具有支柱作用。以后生物產業的發展能夠使得食品生產行業、生物材料行業、生物化肥行業、生化行業、生物醫藥行業等等多個行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這些行業的發展當中,很多學科都是交叉的,因此對于這些新興行業的學生的交叉學科教學不能掉以輕心。而且,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學會創新思考。這些創新性的人才培養,都是從我國的生物產業未來的發展的立場上考慮的,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進行這一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創業型的全面人才的培養,注重進行產業與教育的全面貼合,對于我國未來的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生物類專業師范生的就業問題的解決都具有十分關鍵的現實意義。
2.3 將學生的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對于高校的學生教育來說,主旋律不是進行機器的制造,而是進行人才的培育,是對于具有創新精神的未來的進行培養,并不是進行粗制濫造。教育質量是開展本科生教育的根基,也是本科生進行就業的指標保證。我國過去會把本科生當成學術精英開展相關培養。從1997年開始恢復本科生教育起,一直到實行擴招政策這段時間,國內的本科生的數量還保持在一個很小的數字,當時我國的條件還能夠滿足進行精英模式的教育。但是現在國內的本科生規模逐漸擴大,逐漸變得十分龐大,比較難開展精英化教育。筆者認為,在進行生物類專業師范生的培養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本科生的培養單位堅決不可以將培養標準隨便降低,還要嚴把畢業考核關。在之前的一段時間內,很多的本科生的教育負責人和相關指導教師主張摒棄本科生畢業時的要求,實行“寬進寬出”的方針模式。堅決反對教師采取自主式的教育方式,要使教師在學生的教育當中起到關鍵作用,不推卸責任,要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能夠大幅度提升學生的教育質量,這樣能夠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就業問題,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義。
3 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人民逐漸越來越關注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于高校的教育更是十分關注。但是,最近幾年的本科生的就業情況不好,就業率也不斷降低,對于我國的社會發展十分不利,本科生的就業逐漸出現區域性的崗位競爭,出現了十分激烈的競爭局面。本文對于高校生物師范類專業的學生的就業現狀進行總結,對于高校生物師范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的解決對策進行分析,對于我國高校的生物師范類專業的學生的就業具有十分關鍵的意義。所以,我們要從一個全新的高度出發,對于生物師范類本科生的就業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各個方面進行生物師范類本科生就業問題的解決,使得學生們能夠學以致用。
基金項目:淮北師范大學2013年校級重點教學研究項目(jy13242)和淮北師范大學博士人才引進啟動項目(No. 600743)
參考文獻
[1] 張江濤.高職院校醫藥類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現狀研究——以G職業學院生物制藥專業為例[D].華南師范大學,2010.
[2] 管元生.師范生就業困境及出路[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21(2).
[3] 張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師生物學科教學改革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29(4).
篇6
針對《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局限和問題,以開展“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為手段,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為目的,從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的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方式三個方面提出了改革與創新方案。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競賽能力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關鍵詞:
學科競賽;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大賽;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教學改革
1學科競賽在培養實踐創新型人才中的作用
學科競賽是高校推動教學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更是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1-2]。“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由教育部高等學校藥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中國醫藥集團聯合工程公司協辦,宗旨是為了引導和激勵學生結合現代醫藥工業的發展趨勢和技術需求,綜合應用所學知識開展工程設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發現和培養一批社會所需要的卓越工程師,推動中國大學制藥工程和相關專業教育的發展。在其他方面,學科競賽增加了企業與高校之間的交流機會,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工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更有直面社會的能力。
2課程教學現狀
《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是制藥工程專業教學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3]。該課程以專業課、專業基礎課為基礎,緊密聯系生產實際,綜合研究制劑生產實踐的應用性工程學科[4-5]。其培養目標是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工程技術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2014年和2015年,本校分別組織了第四屆和第五屆“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通過比賽,我們發現學生在面對競賽題目時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且在設計過程中沒有具體的思路。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培養工程意識欠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著重于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應用性和工程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不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一旦遇到實際問題時不知從何處下手解決,也不會使用技術標準規范等工程工具、圖表等工程語言來表達設計方案和工程技術思想,這也往往是許多用人單位不愿意錄用應屆大學生的原因。
2.2課堂理論教學與實際生產需要存在差距
課程教材內容在編寫上注重理論教學,重點講授各個單元生產設備的結構、工作原理、工作過程及適用范圍,都與生產實踐有關,教學內容過于抽象和枯燥,學生又缺少實踐經驗,難以理解,導致學習興趣不高,而且教材內容更新不及時,導致理論教學與實際制藥生產需要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教師講授起來很辛苦,學生學習起來也很費勁,導致教學效果不好。
2.3學生對新型制藥設備缺乏關注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GMP認證制度的不斷推進,各種新型制藥設備不斷面世,車間設計的水平和要求不斷提高,而現有的教材所涉及的大多數是傳統的制藥設備,以致學生較少關注有關藥廠各種生產設備的發展變化,對新型制藥設備缺乏了解,導致學生課堂所學知識與社會、與實踐脫節。
2.4課程內容多,實踐性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差
由于《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這門課程既有難度又有廣度,涉及的知識內容很多,且都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應用性強,而藥廠實際生產過程中的情況又非常復雜,設備更新換代也很快,學生學習時感覺枯燥乏味,導致學習積極性差,甚至產生厭學情緒,以致課堂作業和課程設計都存在嚴重的抄襲現象。
2.5師資力量薄弱
制藥工程專業是藥學與工程交叉發展的應用學科,既要具備藥學的特色,又要體現工程性質的特點,而學校教師大多數是從一個學校到另一個學校,缺少工程技術類的教師,使得制藥工程專業局限于藥物合成、藥物分析、生物藥物、藥物劑型等方面的研究。
3基于學科競賽的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
“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作為各類學科競賽中的重要賽事,它需要具備綜合運用化工原理、化工制圖、藥劑學、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制藥工程原理、化學反應工程、安全、環保、經濟評價等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使用專業軟件的能力,同時也需要綜合考慮方案所涉及的政策、地理、人文、經濟等多重因素,從而提出最佳方案并撰寫工程技術文件,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這也正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6]。為了提高學生工程設計和工程實踐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的課堂教學中以“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為依托,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從而對該課程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
3.1課堂教學改革
3.1.1教學內容的改革
制藥工程設計競賽中往往包含一些新技術和新設備的設計,在課堂教學中完全可以把這些新技術、新設備作為課本知識的補充。如2015年第五屆“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中提出了一個新型三合一設備的設計和應用,讓學生了解制劑技術和制藥設備發展的前沿知識,充分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指導教師要積極參加教指委組織的相關會議,向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師或企業工程師學習;同時指導教師團隊也要定期開展教研活動,交流如何使競賽優秀作品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滲透到每個教學時間,把學科競賽變成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手段,從而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
3.1.2教學方法的改革
傳統的課程教學大多都是通過PPT課件來展示教學內容,采用“滿堂灌”和“一言堂”的講授模式,使得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又缺乏實踐經驗。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們結合“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的特點,采取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的某些問題與所授課程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建立“理論課程-設計競賽”之間的無縫對接,把競賽有規劃地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在教學方式上,采用案例式教學法,多給學生一些具體案例分析,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并把疑問記錄下來,在下次的課堂上利用部分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對于一些疑難問題由教師進行解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3.1.3教學手段改革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教師將獲獎作品、比賽現場錄像等資料在課堂上展示,以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更早地了解工作中會遇到的問題,學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此外,介紹一些制藥工程設計競賽中常用軟件的應用,如AutoCAD、3DMAX等,使學生逐步掌握工程技術中常用軟件的使用。通過這些實際競賽作品的訓練,加深學生對設備選型設計和工程設計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科技創新氛圍。
3.2實踐方式的改革
3.2.1畢業設計教學改革
畢業設計項目由原來的綜述轉變為工程設計,以歷年制藥工程設計競賽題目為背景,將往年優秀競賽作品的部分內容作為工程設計供學生畢業設計選用,可以是無菌車間設計、原料藥車間設計、制劑車間設計、潔凈廠房設計、自動控制設計、三維廠區動畫設計等等,豐富了素材題目,提高了畢業設計題目的更新率,同時通過這些具體的工程工藝設計課題讓學生積累了許多課堂教學上學不到的生活常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由于“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的能力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對職業能力的要求[7],因此畢業設計能使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更為明確,更切合職業的需求。
3.2.2增強校企合作
依托制藥企業,“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是以企業亟待解決的真實課題為競賽題目,使學科競賽的方向與社會、企業需求一致,使學生得到有針對性的、系統的訓練,也為學生就業提供了與企業對接的平臺。在競賽期間,根據競賽需要,聘請企業和設計院專家對學生競賽作品進行點評;或引導企業參與,建立學科競賽實踐基地,強化學生工程意識和實踐能力。
3.3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的特點,對《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改革與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課外實踐反哺課內理論知識學習,大大提高了“教”與“學”的效果,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1)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過去的教學將設備和工藝設計割裂開講,知識點單一,且沒有邏輯,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現在側重如何進行工程設計之后,學生能將其課堂上所學知識放心地運用到作品設計中來,雖然也會出現錯誤,但通過查閱資料和請教指導教師進行主動學習,對設計作品反復修改和不斷實踐,最終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2)提高了專業學習質量。改變了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解答準備參賽作品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們學習動力增加,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課堂上教師傳授的專業理論知識,通過競賽作品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準備參賽作品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含義。在做項目和參賽過程中不再是無從下手,而是能夠理清思路,并不斷地進行完善,同時能夠學習別人的創新思維,了解學科前沿知識,開闊眼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4)提高了學生的參賽人數和學生的獲獎率。2014年,我院組建了兩支隊伍參賽,每支隊伍由6名學生和2名指導教師組成,分別獲得三等獎和優勝獎;2015年,報名參賽的隊伍增加到8支隊伍,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由此可見,學生參加“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的總數逐漸遞增,所得獎項數量和高級別獎項也明顯增加,表明學生對參加“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的熱情和水平都有所提高。
4結語
針對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以“國藥工程杯”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為手段,著重從課堂教學和實踐方式進行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后我們將逐步完善學科競賽的保障機制,以學科競賽為平臺,以賽促改,不斷整合和優化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實踐模式,更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實踐能力,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作者:郭惠玲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輕工學部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參考文獻
[1]王曉勇,俞松坤.以學科競賽引領創新人才培養[J].中國大學教學,2007(12):59-60.
[2]張瑞成,陳至坤,王福斌.學科競賽內容向大學生實踐教學轉化的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7):130-132.
[3]鄒祥.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06,33(4):179-181.
[4]朱宏吉.制藥設備與工程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6.
[5]張珩,王存文.制藥設備與工藝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
篇7
【關鍵詞】實驗教學改革;隊伍建設;管理機制;發展規劃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樹立創新觀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育,是21 世紀高等教育的主流[1]。高等學校的實驗教學中心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創新意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2]。將創新教育理念融入實驗教學、提升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水平,對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至關重要。
貴州省中藥民族藥創制工程中心成立于2012年(依托單位貴州大學),該中心擁有價值近600萬元的儀器設備,中心使用面積1200余平方米,由植物化學研究室、藥物合成研究室、藥物制劑研究室、藥物分析研究室、藥理毒理研究室、保健食品研究室等六個功能研究室組成。是一個省級管理的獨立的實驗教學實體。該中心自成立以來,緊密結合制藥產業的發展需要,面向我省、西南地區乃至全國,以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為重點,主要從事中藥民族藥共性關鍵技術以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藥物研究。該中心同時以學科發展為契機,全面指導、帶動本科生實驗教學,經過幾年的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已初見成效。
1.實驗教學改革
1.1實驗理論教學
近幾年來,本工程中心結合學院藥學專業的具體實際情況,在本工程中心的理論教學內容上進行了改革,其具體措施主要從教學內容上進化繁為簡,推陳出新,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本工程中心理論教學內容的改變,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大綱的改變為指導,在以創新能力為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大量的改革。重點放在新藥研發的創新思路上。不斷保持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在教學中及時融入藥學領域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新的技術增長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在理論教學中的藥物分子設計內容和藥物合成反應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我們主要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掌握或了解藥物專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1.1.1藥物分子設計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
藥物分子設計在新藥研究和發現研究領域中成為不可缺少的知識點,藥物設計已成為新藥研究和設計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以前本工程中心在該教學內容上主要是以化學模式為主,以介紹藥物的化學合成和化學性質為主要內容,這種單一的教學形式將化學和生物學的內容相分離,造成知識脫節,已不能適應新藥研究的需要。因此,在對國內外新藥設計和研究大量文獻調研的基礎上,我們決定融合和取舍國內外現有藥物分子設計教材的特色,為我所用,以當前新藥研究中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論為出發點和歸屬,選擇有代表性的藥物為講課的重點,以點帶面,不必面面俱到。計劃通過該教學內容的學習,為學生在后期學習及工作中參與新藥的研究和開發打下基礎。
1.1.2藥物合成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實踐
藥物合成理論教學內容改革的核心在于教材內容的更新、教學手段的改進、實驗教學的加強。主要以面向制藥企業的現狀,重介紹典型藥物的生產制備原理為線索,對現有藥物合成路線和工藝條件進行評價,同時將目前制藥工業中仍存在的問題交給學生,啟發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設計新的合成途徑,以開闊思路和鍛煉能力。
1.2 實驗操作教學
原有的實驗操作教材注重相關基本操作的串聯,以大量“照方抓藥”的性質安排實驗操作體系教學,難以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改革后的實驗教學我們主要對多數實驗內容進行了重新設計,對原有實驗內容做了優化組合,引入了許多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同時注重實驗與現實生活和生產實際的聯系。實驗內容的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2.1增加實驗的探索性,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根據不同類型的實驗增加一些探索性思考題,如在藥物分子的合成實驗中,簡化一些在實驗方法的文字敘述,插入有針對性的思考題;刪去一些操作性實驗步驟,改為讓學生自己完成相關數據庫檢索,查詢類似文獻資料,完成對同一藥物分子的多條路線設計及其合理性和優缺點分析,然后讓學生自己設計完成對多條路線的合理性驗證。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總之,通過本工程中心的實驗教學改革,要給學生傳遞一個重要的科研理念,要開展實驗研究必須學會自己查閱文獻資料,要使實驗成功不但要有扎實的實驗技能,更要具有提出問題、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科學精神。
1.2.2增加設計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內容,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根據不同類型的實驗設計一些探索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內容,如在植物化學肉桂揮發油的提取分離實驗中,要求學生設計各種提取分離方法,并對分離方法的綜合運用及對比評價,對指紋圖譜的對比指認及波譜學分析鑒定成分。有意識引進較前沿的科研成果,加強實驗教學中的實驗探索性研究,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和對本學科前沿發展的最新認識。
總之,本工程中心的實驗教學改革,通過創新性和綜合性實驗的鍛煉,能很好的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和實際操作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由過去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探索性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實驗興趣。培養了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為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1.3 實驗教學改革效果
通過本工程中心對實驗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實驗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學生由過去被動學習變成主動探索式學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個性、特長、能力有了發展的空間。培養了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意義重大。通過本中心實驗教學改革,該中心畢業的學生可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化學制藥、生物制藥、中藥制藥、藥物制劑技術與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具有對藥品新資源、新產品、新工藝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的初步能力。
(3)熟悉國家關于化工與制藥生產、設計、研究與開發、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制藥工程與制劑方面的理論前沿,了解新工藝、新技術與新設備的發展動態。
(5)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實驗設計、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7)掌握1門外語,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下轉第330頁)
(上接第315頁)2.運行管理機制改革
本創制工程中心前身為貴州大學天然藥物研發中心,該研發中心成立于2010年,管理機制主要采用核心團隊成員分工制,但是該機制運行以來發現日常協調管理存在缺陷,造成實驗裝備和技術力量難以形成優勢,影響實驗教學質量的提高。本創制工程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來,對前身研發中心的管理機制進行了改革,主要在借鑒國內外重點實驗室管理機制的基礎上,采用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省教育廳指導下實行管理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主任負責制。采取開放、流動、聯合的運行模式,設立相對獨立的、有國內外中藥材研究領域知名專家參與的學術委員會,確定實驗室的科研方向和學術活動。學術委員會成員9名,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原則上每年召開學術會議1~2次。
工程實驗室設主任1名,副主任2名,辦公室主任(專職)1名,儀器設備專職管理人員1名,各功能研究室分別設研究室主任1名。在實驗室管理委員會指導下定期對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工作業績、業務水平、服務質量等進行綜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連續聘任的主要依據。
3.創制工程中心發展規劃
3.1人才隊伍建設和學生培養計劃
堅持人才為第一資源的建設思路,圍繞人才強“中藥民族藥創制工程中心”的戰略布局,進一步完善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工程研究團隊。引進不同級別工程研究力量,注重不斷改善工程中心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形成一支覆蓋藥學各專業領域的、結構合理的工程研究隊伍;引進高水平領軍性人物,帶動提高“中藥民族藥創制工程中心”的整體水平。
(1)近五年內,培養建立一支40-60人的固定研究團隊,其中60%的研究人員具有博士學位,正高級職稱達18-20人,副高17~22人,力爭培養省管專家或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3-6人。
(2)近五年內,培養博士研究生8-10名,碩士研究生150名以上。
(3)近五年內,針對不同天然(民族)醫藥相關企業的需求情況,開展企業技術專業人員培訓工作,滿足國內不同方向醫藥企業的需要。擬培養與天然(民族)醫藥相關技術專業人員100-150人次。直接或間接解決200-300人次的就業崗位問題。
3.2學科發展規劃
(1)近五年內,加強與其他高等院校合作,力爭將貴州大學與天然(民族)醫藥相關的專業(苗藥制藥學、藥物化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制藥工程等專業)建成國內知名的學科。
(2)近五年內,完善與天然(民族)醫藥相關專業的學生人才培養工作,基于行業標準建立人才培養方案,開發相關課程,滿足與天然(民族)醫藥相關企業一線的需求。
4.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貴州大學藥學院以貴州省中藥民族藥創制工程中心的實驗教學改革與發展為目標,介紹了實驗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運行管理機制建設、學科建設等方面的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其發展規劃。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同樣也會發現現在的教改和發展規劃會存在缺陷,需要繼續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總之,本工程中心實驗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宗旨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學工作無止境。只有不斷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做到以學生為本,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對社會真正有用的人才。 [科]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十二五”時期; 專業人才; 分析; 預測;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浙江省面臨更為嚴峻的就業形勢,省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十二五”時期更將就業工作擺在了重要位置。對專業人才市場需求量進行科學分析與預測,可為政府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有效幫助浙江省就業工作的開展。
一、浙江省專業人才的就業問題現狀
浙江省是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也是我國的人口大省,據相關部門統計浙江省適齡勞動人口在2011年大約有3300萬左右,將近占到了總人口的一半。浙江省是高等教育的發達地區,每年專科本科類院校的畢業生能達到三十萬左右,而且,我省也是外來勞動力流動大省,每年的外來勞動力流動量能達到600萬之多,這在浙江省經濟增長方式正由粗放型轉為集約型以及經濟增長拉動就業人數增長的彈性系數逐漸降低的大前提下更加加劇了就業形勢的嚴重性。但是,另一方面,目前就業結構性的矛盾又是相當突出。一些需要技術含量和熟練的工種在企業方面招不到合格的工作者,而一些非熟練工沒有技術含量失業現象又比較嚴重,而且不容易再就業,目前浙江省的城鎮就業人員教育程度較低,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力再就業的機會,目前隨著社會的科技進步,企業在信息技術、設備使用等方面對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文化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浙江省“十二五”期間將會出現普通勞動力過剩,而具有高新技術的工作人員短缺并存的局面。
隨著浙江省經濟的發展,浙江省城市化的步伐也遙遙領先全國大部分地區,但是大量的農田村用宅基地被占用,使得農村勞動人口過剩,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無疑為城市的就業壓力增加了一份負擔, 而另一方面浙江省欠發達地區市場設施落后,同時資金的投入也比較缺乏,就業信息網絡不健全,雖然現在各種技能培訓學校風起云涌,但是大多是著重于技能較低、較淺的培訓,根本無法適應現在社會對高新技術的要求。
二、浙江省“十二五”期間專業人才市場需求的具體分析與預測
2009年浙江省在十一五規劃的大前提下,全省人才資源總量達到了65萬,但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才達到了22.5萬。雖然數量上有了較大的增長,但是當前浙江省人才發展總體水平仍有一定的問題,在結合“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基礎上本文對浙江省在“十二五”時期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分析與預測如下。
1.高科技產業人才需求的潛力巨大
隨著浙江省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高科技產業的相關專業技術人才在“十二五”時期將成為重點需求對象,信息產業方面、通信行業的高度發展;數字化家電的全面推廣,數字時代逐漸走進我們的生活領域;軟件行業在當今社會人才需求加劇;電子商務在社會商務辦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種種高科技行業的發展,無疑加大了計算機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盡管現如今設有計算機相關專業的院校繁多,導致近一段時間內計算機相關專業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有所下降,但是擁有過硬專業素質的人才,依然會在未來成為眾多企業追捧的翹楚。預計到2015年高新技術行業在浙江省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將達到25.3萬人,其中網絡工程方面7.2萬人左右,軟件工程相關專業13.3萬人,電子行業3.6萬人,還有其他信息管理人員等。“十二五”時期對高科技產業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將高出平均增長率5.42%。
2.醫藥與現代生物產業方面相關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分析與預測
隨著浙江省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人們對生活質量、身體健康有了更多的關注和物質方面的保證,同時隨著浙江省全民醫療保障的推廣,醫藥方面的專業人才在浙江省“十二五”時期必將成為社會需求的焦點。生物制藥、化工制藥等醫藥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預計將達到8.3萬人左右。隨著生物工程領域在近幾年科研突破較多,為人們身體健康壽命等方面的提高有了更多的保障,生物工程相關專業在近幾年也受到很多高校學生的追捧,但是由于生物工程領域相對目前來說還是很前沿的高科技領域,尤其細胞分子學術性較強的專業在“十二五”時期需求量還是相對較少的,這一類專業本科以下學歷的高校畢業生一般就業率較低,碩士以上學位的相關專業人才相對好就業一些,主要方向為研究院,研究所一類學術性領域。臨床醫學專業方面由于現在學醫受到追捧,但由于時間長,專業實踐方面要求較高,且醫生從事職業工齡一般相對其他領域要高出很多,所以臨床醫學專業方面的學生在大城市就業一般比較困難,但是隨著我國目前醫療合作社等醫改政策的推廣,臨床醫學專業方面的人才在鄉鎮農村中就業的幾率將大大提高,預計“十二五”期間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中醫專業等醫學類專業將增加到2萬人左右,增長率將達到7%~8%高于以前的平均水平。
3.制造業相關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分析與預測
汽車相關產業、船舶工業、有色金屬工業等重工業制造業對機械專業、自動化專業、電器類專業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將依然延續這幾年就業較好的勢頭。不過筆者認為“十二五”時期的工業類型開始向集約型的經濟模式發展,更加注重設備器械的自主知識產權,這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就會提高一個檔次,設備維修、維護等一系列的衍生行業,也會大大拉動相關專業人才就業率的增長,預計浙江省“十二五”期間機械類專業、自動化、電器類專業將達到10萬到15萬不等的人才需求量。輕工業一直是浙江省的支柱產業,溫州、義烏等市早已成為聞名國內外的皮革,服裝生產基地,“十二五”期間也將對輕工業等相關產業重點扶持,化纖開發,化纖聚合工藝技術,真絲產品設計等相關專業人才需求將會成為“十二五”時期輕工業市場人才需求的重點領域。預計到2015年輕工業相關專業人才需求將達到8萬人左右。
4.現代服務行業領域相關專業人才預測與分析
浙江省的天然地理條件優越,經濟基礎雄厚,服務行業領域在我國也位于前列。但是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不斷加大,對浙江省有著不小的沖擊,再加上我國房地產行業過熱,樓市泡沫嚴重,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服務行業的增長率將有大幅度的下降,這也將直接影響金融保險、房產營銷等專業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但是隨著全國惠農政策的加大,保險行業在農村等鄉鎮領域有著巨大的潛力。另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傳媒等文化產業在浙江省走俏。預計到2015年間旅游、傳媒等專業的人才需求增幅將超過9%~11%。
對就業形勢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做好浙江省市場人才需求的的預測與分析,對政府可以積極的促進就業,保障民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對高校畢業生未來職業規劃,人生發展前景是一個很好的標準。希望本文對浙江省“十二五”規劃工作的更好完成能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楊建華,姚引妹,何樟勇.等“十一五”浙江就業需求及對策研究[J]
[2]沙虎居.浙江的就業趨勢及對策研究[J]
[3]楊衛疆,周桂榮,王雪萍.我國人才需求預測模型的構建[J]
[4]將瑜,周志英.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的金融業人才需求預測[J]
篇9
關鍵詞:全程化;就業指導;高職學生;職場競爭力
高職就業指導工作以培養、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和素質為目的,將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貫穿于大學生活的全過程,對大學生在校期間職業生涯進行規劃,就業技能進行培養,面試技巧進行培訓等的指導工作。高職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過去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多數是在畢業前半年進行的。學生們奔波于各種招聘會,學校開設各種各樣的就業指導課程等,這種培訓,帶給大學生的只是具體的求職技巧上的指導,而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他們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因此,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建立分階段、多層次的就業指導體系,全過程、多方位進行就業培訓和指導,提升高職學生在職場的競爭力至關重要。
一、目前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的現狀
1.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不夠。現在的某些學生是在只注重分數而很少關心能力的背景下培養出來的,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新入校的學生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對于他們來說,大學是什么,未來是什么,人生如何規劃等問題都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一個有計劃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做好就業指導的啟蒙教育。而現在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都是在畢業前的半年進行,這段時期學生既忙著應付各種招聘會,又要上就業指導等課,時間很緊,學生還沒有消化好就去應聘,導致學生就業選擇的時候顯得很茫然。因此,在新生入學階段的就業指導工作尤為重要。
2.高職學生定位不夠準確。激烈的職場競爭、激增的應屆大學生、嚴重的區域性就業失衡等問題,使就業市場的發展很不協調,學生往往偏重于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區,這就使本來緊張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面對如此競爭激烈的職場,高職生不能準確定位、就業期望值又高,就業自主能力又不強,這些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3.指導教師數量嚴重不足。目前隨著就業形勢日益嚴重,高職院校已經開始重視就業指導工作,多數學校成立了專門的就業指導部門,但多注重政策層面的指導,多關注“就業”本身的問題,至于就業質量的高低,由于人員數量不足則很難顧及。而且針對高職院校教師的培訓則多偏理論,案例也是只針對學生,離真正的職場情況還有一定距離,從職業發展方面的師資配備看也顯得嚴重不足。
4.創新創業教育意識缺乏。目前多數學校把就業指導課納入了教學計劃進行教學。但僅限于理論教學,教師只是從講授理論出發,學生也只是以接受理論為止,對學生的就業指導作用不大。教學生如何打造自己、展示自己,如何去適應社會組織的要求與挑選的觀念占主導地位,較少有創業教育的觀念。導致具有創業素質的學生由于缺乏強有力的指導,沒有形成很強的創業意識、創業觀念,對身為高職生進行創業缺乏信心,在創業過程中走了很多彎路。因此,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要加強實踐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
二、高職學生全程就業指導的主題構想
1.加強職業規劃的指導,做好職業啟蒙期教育。新入學的大一新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還缺乏足夠的認識,處于朦朧狀態,所以我們稱這個時期為職業啟蒙期。這個時期應以認識自我、了解職業為主,進行職業啟蒙教育,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向學生傳授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使學生對學好專業課有一個主動性,為今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職業技能的培養,做好職業定向期教育。大二的學生已經開始接觸專業課的學習,對所學專業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對職業生涯有了一定的規劃,我們稱為職業定向期。在這個階段我們采取的做法是:(1)通過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全面拓展職業素質,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以便進行職業定位;(2)完善雙證制培養工作,在學生完成理論課的同時,加強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從工廠聘請有經驗的師傅參與培訓工作,使學生在進入工廠前就受到職業技能的專項培養。幾年來我院本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的時候,至少拿到一個職業技能證,100%獲得雙證;(3)邀請企業負責人、優秀畢業生、成功的企業家等來校介紹就業的經驗,幫助學生進行職業定位;(4)在高職2+1模式下的最后一年,利用“1”時間,將學生安排到工廠,進行頂崗實習,使學生真正掌握就業技能,加上教師的適時引導,從而實現畢業生與企業的無縫銜接,實現更好的就業效果,提高學生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3.加強就業技巧的培訓,做好職業沖刺期教育。大三進入到就業的最后階段,為職業沖刺期。我們主要是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政策教育、就業技巧培訓、就業心態調適、創業教育等,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另外,利用就業指導課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業教育、守信教育、擇業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采取開設就業指導課為主并邀請人力資源、法律法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專家、學者給畢業生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綜合輔導、現場討論、模擬“雙選”訓練、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的輔導。讓學生在不同的授課方式中去感悟、去思索,從而使其產生一定的學習動力,也使教學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指導教師要利用畢業前的最后階段做好畢業生的就業前的指導工作,為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幫助。
4.摸清學生就業的想法,提高就業指導的實效性。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前,要摸清學生的真實想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就業效果。如,我們在生物08級學生即將離開學校進行就業頂崗實習前,專門對學生進行了就業意向調查,調查結果如表1。從表1可以看出,88.73%學生很想畢業以后馬上就能參加工作,并有強烈的愿望;對就業的地點有61.97%學生希望在省內工作。對于企業的性質學生們要求的不是很嚴格,在民營和國企都可以,基本上持平。對薪酬的要求,有2/3的學生能正確定位,要求較合理。對勞動強度要求較隨意的占半數以上。對于企業是看重現在還是未來發展的學生各占一半。在就業方面有95.77%的學生希望得到學校的推薦。對于自己是否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有35.21%的學生認為已具備,39.44%的認為一般,18.31%的認為不具備。對于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方向,愿意從事發酵行業的學生是制藥行業的2倍。根據這些調查,我們在學生2+1頂崗實習前邀請了一些用人企業到我校來選拔學生,被選上的學生可以在企業實習一年,結束后雙向選擇,經過幾年實踐,效果很好,本專業的學生聲譽一直在上升。
5.利用網絡數字化管理,創新就業指導的新模式。在網絡信息化的今天,如何利用網絡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創新就業指導的新模式,也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我們首先建立了一個QQ群,整個群是由教研室的老師擔任群主與管理員,隨時把握群的動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指導。目前這個QQ群中有近200人,吸收了3個年級的學生,既有畢業班級的學生,也有新入校的學生。建群的目的一是建立與學生的密切聯系,隨時解決學生學習、生活、就業等問題,密切與學生的聯系;二是隨時與就業用工有關的信息;三是為學生相互交流提供一個平臺。通過近半年的試運行,學生反應效果良好,我們將總結經驗,繼續將這個群辦好,為學生提供一個隨時與教師溝通的渠道。
6.了解就業市場的行情,開創就業工作的新局面。發動全體教研室教師通過網絡、調研等渠道,主動出擊,了解就業市場的變化,教育學生抓住機遇,隨時迎接用人單位的挑選。如2010屆畢業生在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生物ZG07共有畢業生55人,截止到2010年6月15日一次簽約就業協議52個,占94.5%;靈活就業3個,占5.45%;總就業率100%。位于全校高職專業的首位,受到有關領導的好評。目前這些學生已經分布在各個行業,有63.64%是在我們專業的培養方向的行業工作,詳細分布情況如圖1。由于我們專業在就業工作上做的早,管理到位,不流于形式,為就業工作打開了一個新局面。如,生物07級就業工作做的較好,這種狀況已經延續到生物08級。現在生物08級在第2學年還沒有結束,就有企業到校招人,現在已經簽約實習的有:本溪匯源錄用30人,山東德州匯源錄用12人,遼寧科泰生物基因制藥有限公司錄用5人。另外,還有沈陽今方藥業預計錄用5-10人,沈陽依生制藥預計錄用5-10人,本溪市龍山泉啤酒廠預計用10人左右,還有本溪市木蘭花乳業有限公司預計用10人左右。生物08級就業形勢看好。
三.結論
高職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高職畢業生的就業難度很大。但是只要把就業指導工作做早、做細、做實,對學生進行全程化就業指導,堅持高職辦學方向不動搖,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從社會需求出發,準確定位,全面實施“雙證書”制度,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學生在職場的競爭力,這樣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高職學生是可以找到一席之地的。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生物技術;課程體系
1 課程建設調研的目的
德州學院生物技術專業是2000年新建的專業,具有生物科學和生物化學等學科優勢的生命科學類專業,我們按照為社會培養厚基礎、強能力、寬適應的合適的應用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的指導思想,制訂了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在專業建設中,就依托我校生物科學專業,構建具有特色的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方案和模式進行了探討和實踐。
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的基礎和關鍵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和途徑。課程建設涉及到教育思想觀念、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手段、師資隊伍、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教學條件等多方面的內容,課程建設直接體現學校的教學水平,并將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為了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更加規范、有序地開展課程建設工作,根據教高[2007]1號《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和教高[2007]2號《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文件精神,為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徐州師范大學大學和淮陰師范學院等院校本科生課程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2 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結構
通過調研各個學校本科生課程建設情況,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基本框架達成共識:
2.1 畢業總學分=課程(包含實驗課程)總學分+畢業綜合實踐環節總學分=150~180學分。
2.2 課程類型及學分比例。基礎課程:50%左右
人文社科類(含政治、外語、計算機、體育等)占30%總學分。
自然科學類(數學、物理、化學、物理化學等)占25%總學分。
專業基礎課:根據各個學校的專業特色來決定,占20~30%總學分。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微生物學及實驗、生物化學及實驗、遺傳及實驗、分子生物學及實驗、細胞生物學及實驗
專業課:根據學校的專業特色來決定,占20%左右總學分。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等課程。
2.3 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覆蓋面。生物技術專業實驗覆蓋面包括微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遺傳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細胞工程實驗、基因工程操作實驗、生物工程下游技術實驗。
3 我校生物技術課程建設的現狀
3.1 開設適合我校特點的課程教學模塊。根據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生物技術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具有較扎實的生物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系統的生物技術理論與實驗技能,了解生物技術領域的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能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漁、環保、園林等行業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同時適度培養專業專業基礎型、復合型人才。我們設計了5個選修教學模塊,分別是食品科學與營養模塊、現代生物學模塊、生物制藥模塊、農業生物技術模塊、生物教育模塊。
4 課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