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思考的培養范文

時間:2023-11-21 17:55: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獨立思考的培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獨立思考的培養

篇1

關鍵詞:獨立思考能力;課程改革;創新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424.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7-0013-02

收稿日期:[HTSS]2006-10-10

作者簡介:魏紅(1964-),女,山東萊陽人,副教授,從事生物學研究。

一、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學生完全依賴教師,不愿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因為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所造成的。教師天天以傳授知識為目標,學生時時以應付考試為目的,處處以標準答案為準則,最終以升學為唯一追求。天天進行反復的練習,盲目的抄寫,無休止的記誦,結果使學生的大腦得到了“不思考”的訓練。在新課改中,這種局面已大有改觀。但時間一長,一些教師由于習慣于舊的做法,往往又采取了單純講授等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又可以不用去獨立思考了。

2.學生完全服從教師和課本,不敢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教師的絕對權威和一味地追求標準答案所造成的。新課改前,由于教師控制著課堂,掌握著標準答案,使學生不得不完全服從教師,學生只能亦步亦趨地跟著教師跑,不能有半點懷疑。長此以往,學生就把自己的思考權完全交給了教師,不再敢獨立思考了。

3.學生只知照抄照搬,不會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長期死記硬背和反復機械調練所造成的。過去,因過于注重統一和單一的書本知識,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妨礙了學生思考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將思路束縛在無形的框框里,造成了思考問題的狹窄和單一,刻板和僵化,這就限制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

4.學習容量超負荷,學生沒有時間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片面追求分數和升學率,不斷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所造成的。學生每天都要連續苦戰十幾個小時。一天下來,疲憊不堪,哪還有時間去獨立思考呢。

5.一些教師在課改中完全按預設去“表演”,學生沒有機會獨立思考

這主要是由于這些教師過于追求形式上的活躍,忽視了學生實質上的提高所造成的。在新課改中,過去那種滿堂灌,教師獨占講堂的狀況大有改觀,學生增加了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但是由于一些教師陷入了“非此即彼的怪圈”,形式上雖然增加了學生活動,如變換花樣地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頻繁地安排學生的表演、對話與小組合作,過多過分地運用多媒體技術等,結果使學生眼花繚亂,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卻剝奪了本該屬于學生的思考機會。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行動策略

1.以引導學生以“提問題”為突破口,激發其樂于思考的欲望

為了改變學生不愿思考的習慣,應把“突破口”選在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問題”上,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其樂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種處處遇問題,時時想問題,人人提問題的生動活潑主動學習的局面。

首先,要通過適時的總結,給學生以積極引導和鼓勵。如有的教師定期總結學生提問題的表現,從中評出“提問題明星”。甚至有的學校,對于提出了確有價值問題的學生,由校長頒發“金鑰匙獎”。

其次,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別,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開始時,把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劃分為五個層次的遞進目標:一是敢提問題;二是能圍繞學習中心提問題;三是能提出有份量的問題;四是能嘗試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五是能在問題解決后又提出新的問題。然后,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現有層次,經過與學生本人商量,確定不同的努力目標,并逐步提高層次,使學生嘗到思考的甜頭,以此帶動和形成學生邊學習邊思考的習慣。

2.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學生勇于思考的環境

首先,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潛能。著名特級教師孫雙全與孩子心靈相通的教學情景就使我們很受啟發:“教學中,他不斷地鼓勵大家:‘誰來說一說,說對了表揚,說錯了也表揚,表揚你的勇氣。’而對孩子的錯誤解釋,也給予肯定的評價:‘因為你的錯誤才使我們全班都能正確,失敗乃成功之母。’而對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嗇對學生給予夸獎和贊美:‘真好,你有發現的眼睛。’當孩子不夠自信而不敢舉手時,他鼓勵學生:‘舉起手來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學生在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小手舉了起來。”在課堂上學生是“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一種多么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其次,教師要善于敏銳地發現學生思考的“激發點”,及時地給予點燃。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有錯誤時,正是點燃他思考的大好時機,決不能輕易錯過。一要鼓勵學生答錯背后反映出的獨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氣;二要肯定蘊含其中的正確因素;三要著力地把學生的錯誤開發成課程資源,與學生共同找出錯誤的原因;四要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思考找出正確答案。再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拿不準”時,這說明他的頭腦正處于困惑狀態,教師這時就要“拉他一把”,但決不要直接給出答案。

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破除迷信,敢于向權威挑戰,培養其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因為敢于向權威挑戰是創新型人才的可貴品質。這不妨從破除教師的權威開始:課堂上如果遇到了學生的“節外生枝”或提出了挑戰性的問題時,教師應該熱情地歡迎,冷靜地傾聽,認真地分析。如果是確有價值的意見,就應隨機應變地將其轉化為課程資源。如果學生的主張不對時,教師應引導他們繼續深入探究。

最后,教師還應為學生多搭設合作學習和思維碰撞的平臺。實踐證明,在一個學習氣氛濃厚,經常發生思維碰撞的班級里,可以大大促進每個學生獨立思考的廣度、深度和效度。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在課堂內外更多地為他們開辟討論、爭論和辯論的“戰場”,搭設更多的思維碰撞的平臺,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掌握科學思考的方法

教師要在學生感受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學會思考,掌握科學的思考方法。

首先,要重視揭示思考問題的思路。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在“過程”中掌握科學思考的方法,必須將思考問題的過程揭示出來,便于分析和研究。為了對學生起示范作用,教師不僅自己要弄清教材的思路,還應將教材的思路適當地揭示給學生,便于學生從教材編寫者思考問題的思路來認識和把握教材。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應介紹自己所運用的思考方法,尤其在解題教學中,更應注意將自己的思路揭示給學生。對于素質較高的教師來說,最好搞“現場直播”,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思考,現場分析,現場推演,讓學生直接看到教師在解題過程中的思考過程。教師還應注意了解和研究學生思考問題時的方式和過程。為此,一方面要教會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的思路講出來;另一方面,還要通過提問、對話、練習、做作業、測驗和個別輔導等途徑,獲得有關反饋信息,從中觀察和掌握學生的思路。在這三個思路中,教材的思路是依據,教師的思路是橋梁,學生的思路是中心。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把教材的思路通過教師的教學思路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思路,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最終實現三維目標。

其次,要結合教學內容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考方法。教師一定要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考訓練,使之逐步掌握科學的思考方法。從宏觀上來講,就是要讓學生懂得一點唯物辯證法,學會聯系地、發展地、辯證地思考問題。具體的思考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思考法、綜合思考法、發散思考法、聚合思考法、逆向思考法、聯想思考法、形象思考法,演繹思考法、歸納思考法和推理思考法等。如何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考方法的訓練呢?歸納起來就是“滲透、領會、運用”,具體地說就是教師在滲透中讓學生領會意義,在領會中試著應用,在應用中逐步形成能力。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和交流運用科學方法思考問題的經驗。

再次,要因材施教,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考品質。教師只有依據學生思考能力發展的年齡特征,關注個體智力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考品質,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的思考品質主要包括思考的深刻性品質、思考的邏輯性品質、思考的靈活性品質、思考的批判性品質、思考的敏捷性品質、思考的獨創性品質等。如何結合教學內容,因材施教,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考品質呢?歸納起來就是“講授,訓練、運用”,具體地說就是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并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講授必要的有關知識和方法,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在實際運用中形成和提升相關的思考品質。

4.減輕過重的課業負擔,為學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教師應在教學中樹立三個意識:

一是尊重學生的意識。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和獨立思考權,把思考還給學生,幫助他們盡快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是有效教學意識。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的學習被各種學校功課塞得越滿,給他留下的供他思考與學習有關東西的時間越少,那么他負擔過重、學業落后的可能性越大。”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利用好每一分鐘,努力提高學生思考的含金量,實施有效教學。同時一定要相信,如果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了,三維目標就會完成好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會提高了,那么考試分數自然就會提高,而決不會降低。

三是引而不發意識。在課改中,教師的作用自不待言,應充分發揮其激勵、引導、解惑的作用,當好學生的引路人。但決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要把教師作用的發揮限制在必要的范圍內,盡量引而不發,留有余地,盡量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去解決問題,這就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給了學生去進行思考和學習。

參考文獻:

[1]趙正元.問題學習:讓學生大腦“活”起來[N].中國教育報,2004-02-24.

[2]李建平.與孩子心靈融會貫通[N].中國教育報,2006-05-09.

[3][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4]郅庭謹.教會學生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篇2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獨立思考;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4-0119-02

《計算機文化基礎》是梧州學院為大一新生開設得最為普遍、影響力大、受益面最廣的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又是一門充滿新知識、新思維、新方法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基礎教育,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應用提供相關背景知識和輔助技能,也為學生今后在計算機學科領域定位興趣與發展方向奠定基礎,還將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學生的家庭條件、來源地等不同,學生掌握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差異非常大,從而對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過程的實施以及考核手段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一、存在的問題

當今社會,計算機已經不再單單是一門技能了,它更是一種工具,一種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教師的責任也不僅僅是傳授給他們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不斷創新的能力,即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在培養學生掌握對Windows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科學的新思想、新知識、新技術的理解和自學的能力,以使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來大大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及工作效率,甚至用計算機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如何開展好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試方式是我們應該重新思考的問題。而現實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思維不活躍。目前,國內外種類繁多的軟件當中,有很多是功能相同,操作類似的軟件,比如說Word和WPS,很多學生學習了Word而且在相關考試中也得到了高分,但是一遇到WPS后就慌了手腳,不敢操作。計算機的發展是迅速的,這種情況使得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很快就“過時”了。另外一種情況是,學生喜歡照葫蘆畫瓢,在做實驗練習時,學生往往喜歡做實驗教材上的內容,而實驗教材往往將實驗的詳細步驟都寫出來了,學生就一味地按照每一步去操作,當有某一步操作錯誤或者不會操作時,就不會往下繼續操作了,導致后面的操作終止了。造成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其一,教師在布置實驗內容時沒有指定具體的任務;其二,學生在學習思維上形成了定性思維,沒有創新和自我學習以及解決問題的意識。許多學生在學習和解題時不會獨立處理問題,或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差,這不是由于題目做得少,而是平時缺乏獨立思考,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如果平時對每一問題都能獨立地進行分析思考,遇到問題自然會去鉆研,而且敢于獨立鉆研,獨立解決問題。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目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往往都是按照教材,從計算機的發展開始講解,一直到操作部分,仍然是按照教材平鋪直敘地講解,如Windows的資源管理器如何使用,如何復制、粘貼、移動和新建文件等,到了Office依舊風格不改地從如何打開、新建、關閉文件,到如何更改字體、格式、添加圖片、更改屬性等逐一介紹,枯燥乏味,不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興趣不高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學生認為只要通過了考試,就算任務完成了。而考試題目每年幾乎沒什么變化,導致一些學生只會做模擬題,而對Office辦公軟件的實際應用能力水平很低。

以上各種問題的出現導致了學生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學習還處于初級階段,而以往以應試為導向的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從根本上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不管是全國的計算機等級考試,還是學校組織的考試,考試大綱都相對固定,學生認為通過考試只需要做幾套模擬題就行了,可以不用進行較深層次的學習。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來開展《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活動。

二、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為目標

獨立思考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是溝通智慧之路的橋梁。是否善于獨立思考,是衡量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2]。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改革的主要思想,在于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不依葫蘆畫瓢,學會獨立思考。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可以采取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思考。教師可以經常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時機,相信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不斷地提高。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以“提問題”的方式為突破口,激發學生樂于思考的欲望。要改變學生不愿思考的習慣,應把“突破口”選在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問題”上,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其樂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種處處遇問題、時時想問題、人人提問題的主動學習的局面[3]。

2.為學生搭設合作學習的平臺。實踐證明,如果學生的班級學習氣氛濃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比如在課堂內外更多地為他們開辟討論、爭論和辯論的場所,搭設更多的思維碰撞的環境,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例如在講解計算機硬件組成時,讓學生分組配置計算機,比較各組配置的性價比,或者讓學生深入到一些電腦城進行實地考察,更直接地了解各種硬件配置。在介紹Office操作時,往往有很多方法和途徑可以達到預定的效果,這時可以讓學生思考比較各種操作方法,從中選取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既起到了合作學習的目的,也能讓學生獨立思考的廣度和深度起到了促進作用[4]。

3.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掌握科學思考的方法。教師要在學生感受和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引導他們學會思考,掌握科學的思考方法。首先,要重視揭示思考問題的思路。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在“過程”中掌握科學思考的方法,必須將思考問題的過程揭示出來,便于分析和研究。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自己要弄清教材的思路,還應將教材的思路適當地揭示給學生,便于學生從教材編寫者思考問題的思路來認識和把握教材。例如在講解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數的使用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自己運用的思考方法也傳遞給學生,如何應用公式和函數,以及使用哪類函數等。在介紹到相對引用和絕對引用時可以與學生一起思考,現場分析,現場推演,讓學生直接看到教師在解題過程中的思考過程。

三、總結

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教學的改革目標,是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以提高學生素質和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為基礎,在基礎教育中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的研究,提高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創新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在學習階段注意培養,形成習慣,這比多解幾個題更重要。有了它,學生就有了自我探究的動力、積極性和能力,就有了獨立獲取知識和進行探究的可能。

參考文獻:

[1]王利利,吳方,譚忠兵,李書濤.獨立學院本科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改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1,(18):16-19.

[2]程斯納.成長的思考――淺談當代大學生自主獨立能力的缺失與培養[J].科教導刊,2012,(02):4-6.

[3]吳杰.“大學計算機基礎”教改階段教學設計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18):9-11,16.

[4]葛杰.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高職高專《統計學原理》課程為例[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3):60-61.

篇3

一、問題存在的原因

我分別對獨立思考習慣較好的與獨立思考習慣較差的各25個同學進行對比調查,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小學低段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習慣的原因歸根有以下幾方面:

1.傳統的“師道尊嚴”現象存在較嚴重。長期以來,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按照自己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方案去開展教學活動,每當學生的思路與教案不吻合時,教師就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思路“拽”回來,而當學生的回答與教案吻合時,教師則如獲至寶地加以表揚,久而久之,學生便不習慣于獨立思考了。

2.教師在課堂提問或學習材料的提供上過于單一,缺乏思考價值。這無疑在客觀上阻礙了學生思維獨立性與創造性的培養與發展,致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方面存在比較嚴重的模仿性與依賴性。

3.現在的家庭環境太優越,致使很多學生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形成懶于思考的習慣。一大部分學生往往只是憑自己的一時興趣去學習,對于需要動腦筋的問題,他們就覺得很麻煩,懶于去思考,還是等待別人的答案來得方便。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人云亦云,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解決辦法

針對以上原因,如何在課堂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呢?在平時教學中我從以下幾點入手:

1.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師生平等的課堂教學氣氛,創設獨立思考環境。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氣氛,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使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自己親密的朋友。這樣,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間的交流就處在一種寬松、平等的氣氛中,為學生主動參與思考提供較好的環境。

2.要尊重、熱愛每一位學生。教師要看到每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潛能,相信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不同程度上都會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用商量的口語與學生展開討論。

3、提供“開放型”的材料,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教師給學生的學習材料既要學生感興趣,能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要做到材料與內容相吻合,使學生展開積極思考。

三、成效分析

經過一年的嘗試,我覺得我們班同學的數學學習興趣比以前濃了。

篇4

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是使人們發現新的知識、通向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橋梁。獨立思考的人,是不惟書、不惟上、非常自信的人。一個常懷疑自己的人,也是不敢懷疑書本的;一個不敢懷疑書本的人,是不可能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的。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博學并不能使人智 慧。”只有在學習和生活中善于獨立思考,才能開出智慧的奇葩。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呢?

筆者認為,抓獨立思考,必須擴大思維空間。擴大思維空間,就是要把學生思考問題的范圍放大,盡可能地讓學生進行多選擇、多判斷、多思維。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個形象的例子:一名教師領著班里的學生去游玩,到目的地有多種走法,可以找一輛車拉著去,可以由教師領著學生走,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找路走到目的地。聰明人應該選擇第三種走法,原因是:坐車快是快,但學生沒有經受鍛煉;開動四肢排隊走,鍛煉的是腿腳,路是怎樣走的呢?因為有老師領著,學生沒有思考這個問題;自己找路,學生要經受多方位思考才能走到目的地。當然,相對老師來說,不是要求放低了,任憑學生隨便走,而是更高了,老師要有孫悟空的本領,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有困難了扶一把,有挫折了不失時機地鼓勵……所以說教師擔負的責任更重了。

作為教師,首先要教學生學會思考,引導學生自覺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講課不宜過細,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不要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學生何時因獨立思考問題的興奮而累,而不是因為純粹的記憶而累,何時便是教育成功之時,因為信息時代的來臨意味著處理信息比記憶信息更重要。不是因為我們不需要記憶信息,而是因為我們只有十分有限的大腦“內存”空間。與其把有限的心智資源用來記憶互不相干的事實,不如充分發揮大腦的思維功能,連貫地思考問題。

在講課過程中,常會出現這種情況:老師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刻讓學生回答。于是,學生七嘴八舌,或是老師總結問題答案,或是老師說出自己的答案。這種教學只能滿足于給問題找答案,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獨立思考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必備條件,它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尋求自我提高閱讀能力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提出問題,然后教師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一次思考不出來,可以兩次、三次……學生實在思考不出來,老師可以適當提示,予以引導,讓學生真正思考起來。

如此持之以恒地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會增強。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及時表揚獨立思考較好的同學。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了,就能使學生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提高。

其次,要啟發學生獨立思考,采用討論法進行教學。

組織課堂討論是啟迪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方式。問答式也能使學生思考,但老師有問題在先,起到了一個定向的作用;討論式也是提要求鋪墊,但學生討論的方向不那么明確,討論時可能會偏、會出錯,這對學生也是一種鍛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判斷,要選擇,這就擴大了思維空間,對學生的獨立思考更有利。老師要設計出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案,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講解,提出問題,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啟發學生討論思考,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比如聽人講話要想一想:你認為他講得對還是不對?對,為什么是對的?不對,錯在哪里?怎樣才是對的?好還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同意他的說法嗎?為什么同意?不同意又是為什么?經過一番思考得出的結論就是你的見解,經過你獨立思考產生的獨立見解。不僅是聽人說話,對待周圍的事物都要善于想一想,訓練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

再次,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表述己見、質疑問難。

篇5

關鍵詞:語文;獨立;思考

當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對新世紀的人才來說,獨立思考的能力十分重要。獨立思考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沒有獨立思考,談不到創新,沒有創新就不會有社會進步。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思考的技能,農村當前的語文教育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就要求中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的能力。

一、創設鼓勵性學習環境

要學生獨立思考,首先語文課堂就要開放、民主。最重要的是,要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教師要創設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討論和辯論。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思維才會活躍。通過思考、討論,學生不但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還學會了思考,并樂于思考,這就有了積極性和動力,達到了更高的境界。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有時會不合適,教師要正面引導,而不能徹底否定,學生只要能夠提出問題,就說明他們動腦筋思考了,思考總比不思考好。語文教師要看到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提出疑問,要多寬容、鼓勵,讓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成為思維碰撞的過程,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

二、創設獨立思考的機會

課堂45分鐘的時間是有限的,讓學生學會思考,首先教師要給學生安排充足的自學時間。教學前,教師應讓學生先自學,還要巧設問題,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教師應精心備課,巧妙設計問題,使每個問題都有思考價值和目的性、啟發性,使大多數學生通過思考能得出答案。思考是由問題引起的,學生能夠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是思維活躍的表現,而且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語文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留出提問題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開動腦筋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多角度思考,這樣既能開發學生的思維,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的訓練,這就要求教師多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

三、后果性教育原則慎重運用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提出過一個“自然后果教育原則”。這個原則是用學生的行為過失所產生的“自然后果”去束縛學生的行為自由,迫使有過失的學生改過。我國俗語也說,經一事長一智,對經歷的事情都會有深刻的思考,對于后果的思考,要讓學生從多方面找原因,找答案。從這個角度說,后果教育有一定的好處,但是,人的思維是有定式和慣性的。人一旦對于某個問題認定,是很難改變的。比如,對于一種做題的方法,如果我們任由學生先犯錯,再糾正這種后果教育是需要慎重考慮的,盡量不要用,在發現學生剛要出現錯誤時,及時點撥遠比糾正要有利得多。

篇6

關鍵詞:山區;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

一、課堂小游戲做引導

山區小學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設備有限,所以,老師只能通過設計一些課堂小游戲來活躍課堂氣氛,設計課堂小游戲是最簡單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游戲最能使一個人集中精力,從而進行有效的學習,并且對提高學習效率有明顯的效果。所以,老師可以用一些課堂小游戲引導學生學習,并使其逐漸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產生興趣,隨之共同努力,走進數學樂園。不僅如此,游戲還可以開發人類大腦,提高孩童智商,適合的數學小游戲可以鍛煉學生積極動腦的好習慣,這也就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第一步,也是關乎后續工作能否繼續進行的關鍵。只有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所講知識,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中間穿插一些互動小游戲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最后再由老師做深一層的講解,更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二、作業保證獨立完成

要想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要從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入手,從平常的課堂和課外作業中嚴格要求,必須獨立完成個人作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一時半刻是不能培養出來的,只有每天不間斷地練習,才會漸漸產生效果,所以只有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學會主動地發現和處理問題,才能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在今后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鍛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平時的作業中會發現有很多互相抄襲的現象,一個班級里經常會出現全班作業一兩個版本的情況,這是明顯缺乏獨立思考意識的表現,這種行為阻礙了老師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學生作業互相抄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山區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淡薄,還沒有正確的學習觀念,導致出現一個人完成,全班無憂的想法。而老師批改作業所體現的問題也就只是那一兩個同學所體現出來的問題,不僅對教學質量有非常嚴重的影響,而且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習慣的養成。所以,保證學生日常作業能夠自主獨立地完成,是提高數學成績以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的必要條件。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杜絕這種互相抄襲的行為,讓學生真正用心去做每一道題。

總之,在山區小學數學教學中,使學生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完成的,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采取先進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山區的具體情況和山區學生的學習水平,師生協力完成這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

篇7

[關鍵詞]教學;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人與人的差異是會不會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獨立思考, 就學習過程而言,獨立思考是學好數學知識的前提,培養學生的能力,獨立思考是一個核心。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是個非常自信的人,是個有突破創新的人,是個能適應各方面飛速發展的社會人。那么,在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呢結合本人數十年從事數學教育的經驗,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起:

一、認識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熱情

由于現行教育制度的缺陷,有的學生認為學習的過程中不需獨立思考,只要死記硬背,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他們總認為獨立思考,是科學家的事,我們哪有這個本事啊!的確,科學家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但作為求知中的我們,更應該有勤于獨立思考的意識。其實,獨立思考很簡單,例如:對老師講的有不同意見,經過思考向老師提出來就是一次獨立思考的過程。還有,對書上的習題提出與教師不一樣的解法,也是獨立思考。所以,中學生要在學習和生活中敢于進行獨立思考,主動進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當然,對敢于獨立自主、獨立思考的學生,哪怕是還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老師也要進行鼓勵、表揚。至于出現的問題,要教給學生解決的辦法。不要小看這獨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嘗試",讓學生認識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熱情。

二、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創設學生勇于思考的環境

1、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個學生,看到他們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潛能。著名特級教師孫雙全與孩子心靈相通的教學情景就使我們很受啟發:"教學中,他不斷地鼓勵大家:'誰來說一說,說對了表揚,說錯了也表揚,表揚你的勇氣。'而對孩子的錯誤解釋,也給予肯定的評價:'因為你的錯誤才使我們全班都能正確,失敗乃成功之母。'而對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嗇對學生給予夸獎和贊美:'真好,你有發現的眼睛。'當孩子不夠自信而不敢舉手時,他鼓勵學生:'舉起手來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學生在他的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小手舉了起來。"在課堂上學生是"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這是一種多么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2、教師要善于敏銳地發現學生思考的"激發點",及時地給予點燃。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有錯誤時,正是點燃他思考的大好時機,決不能輕易錯過。一要鼓勵學生答錯背后反映出的獨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氣;二要肯定蘊含其中的正確因素;三要著力地把學生的錯誤開發成課程資源,與學生共同找出錯誤的原因;四要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思考找出正確答案。再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拿不準"時,這說明他的頭腦正處于困惑狀態,教師這時就要"拉他一把",但決不要直接給出答案。

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1、拋磚引玉法。拋磚引玉法就是在課堂講授時,教師講關鍵點、要害,把線索思路拋出去,然后留一定時間讓學生思考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例如在講數列的簡單應用時,用到了單利和復利,我沒有告訴學生怎么做,只是解釋了單利和復利的定義,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我是引導者,問題的討論分析、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來完成,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培養了動手能力、交流能力、獨立思考能力。

篇8

一、從指導閱讀開始,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

教師授課時,除了要啟發學生觀察思考一些直觀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還要指導學生養成看圖、讀文、思考數學知識的習慣。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看懂課本內容中的圖、式、文,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引發學生思考。

如:在教學概念“質數”時,要及時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的有關文字,并強調其中的關鍵字“只有”,引導大家討論,使學生能區別“有”與“只有”,從而更好地理解概念。

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把培養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與預習習慣結合起來,在每次新授課之前,把預習看書作為課后作業布置給學生,并提出適應班級學生能力水平的預習要求,指導一定的看書方法,進行必要的預習看書檢查。剛開始,預習要求可提得低一些,細一些,可采用填空式,逐步提高到采用問答式、思考題等方式。

二、激勵學生求異思維,給學生獨立思考的平臺

培養學生大膽懷疑,敢于批判的科學精神。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說:“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常有疑點、常有探索、常有創新,這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敢于否定權威,提出新見解,敢于否定一向被人們認為“是”的事物,通過獨立思考發現其中的“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使學生的認識活動內部常伴有猜想、驚訝和困惑,感到棘手,進而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和探索,尋找理由和證明,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

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支持學生異想天開。好奇心是對新異事物和環境產生驚詫并進行探究的一種行為,其基礎是人與生俱來的“探究反射”。好奇心能促使人們對新事物產生敏感,發現別人不易發現的問題,驅使人們對事物進行精細的觀察和主動的思考。興趣是求知的動力,好奇又是興趣的先導,是保證人們探索未知世界最隱秘的動力,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開發創造性思維的起點。因此,教師要全力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支持學生“異想天開”。

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標新立異能夠促使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與發展,在標新立異過程中,首先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表現出不滿足現狀,愛探索求異。而一旦有所發現,表現出來的精神振奮,又起著反饋作用,使他們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地繼續獨立思考與探索。所以,要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發言,各抒己見,敢想他人所非想,不要隨大流、人云亦云。只有這樣,才能“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三、教學方法變單一為多元,激發學生獨立思考

在教學中運用多樣生動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效率,啟迪學生的思維。立體探索式課堂訓練,也是啟動學生積極參與、動腦思考的法寶。數學課堂上要讓學生解答一些要求獨立思考、思路合理、見解獨到和有發現創造的題,從而開闊學生視野,更新認識知識結構,提高其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

(一)一題多解可以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靈活性、廣闊性、創造性。

一題多解訓練,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一個數學問題,使學生產生不同的體驗,形成不同的解法,進而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創造性。

例如:“李師傅計劃60生產1200個零件,實際5天就完成200了,照這樣計算,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務?”可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得到以下解法:

①列方程解答;②用分數方法解答;③用比例方法解答。

實踐證明,一題多解可以使學生透過不同的知識領域看同一問題,形成不同的解題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哪種方法最簡便,哪種思路最簡捷,給學生最大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探究數量間的相互關系,并能從不同的解法中找出最簡捷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靈活性、廣闊性與創造性。

(二)一法多用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

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一事物可以與許多事物產生聯系,從而形成放射狀事物鏈。一法多用訓練,能形成放射狀問題鏈,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極大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經過變換和轉化,同一個解題方法很好地運用于不同情況下的問題,可以使思維觸及面增大,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與廣闊性。

例如:“一項工程,甲隊獨做10天完成,乙隊獨做15天完成。兩隊合做幾天可以完成?”針對此題教師可設計如下一組變題:

變題1:快車從甲地到乙地10小時行完全程,慢車從乙地到甲地15小時行完全程,快車與慢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幾小時相遇?

變題2:小明有若干元錢,若全部買圓珠筆可以買10支,若全部買練習本可以買15本。如果買同樣多的圓珠筆和練習本,圓珠筆和練習本各應買多少?

變題3:一塊布料,可做10件上衣或15條褲子。如果配套裁剪可以做多少套服裝?

……

上述例題和三個變題情節、事理不同,但題中隱含的基本數量關系相似,解題方法也是一致的,都可以用1÷(?+?)來解。這樣不但加深了對工程問題基本數量關系的理解,而且促進了知識間的相互溝通,達到了舉一反三的目的,從而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廣闊性等思維品質。

(三)一題多問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刻性。

在應用題教學中,根據已知條件之間之間的關系,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多個不同的問題,加深理解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系,加深理解應用題的結構和數量關系,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如:應用題“濟南到上海的鐵路長832千米,上午8時,甲、乙兩列火車分別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甲車平均每小時行62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83千米。”根據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討論,從不同側面提出下面問題:

①幾小時后兩列火車相遇?

②相遇時各行了多少千米?

③相遇時是什么時間?

④相遇時兩車距濟南多遠?

⑤相遇時兩車距上海多遠?

⑥相遇后甲車再走多少千米到達上海?

⑦相遇后乙車再走多少千米到達濟南?

通過這一連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思維環環相扣,學習步步深入,較好地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刻性。

篇9

一、要加強對自學的指導

教學活動,主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迅速而有效地接受書本中的文化科學的基礎知識,掌握學習的方法,而更多知識的獲得,主要還要靠學生自己學習。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是非常必要的。現在有一種傾向,學生手邊的教科書,在做作業時翻一翻書本外,平時就很少加以利用,教師也不要求學生認真地去閱讀。對于一些應用題,教師往往先給學生作了解釋,而不要求學生自己去審題分析,“應用題”無形中變成了“形式題”。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審題能力當然也無法逐步培養起來。

因此,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課本,在課堂教學中讀讀議議,對于教材中某些內容,先指定學生在課內或者課外進行預習,在進行講解,要求學生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先復習,再練習。

自學要取得成效,既要考慮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也要有適當的學習方法,教師要注意加強這方面的指導。例如,社會上出現各式各樣的習題集很多,每本習題集都附有詳細解答,有些學生把它買來閱讀,思想上認為多看到一點,以后在考試時,就可以應付自如。其實,題目是無窮無盡的,即使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去背,也不能解決問題。這種偏向,必須及時糾正,要教育學生自學也要抓根本,抓基礎,知識面廣一些,思想開闊一些是完全必要的,但決不能把精力完全耗費在看習題集的現成解法上。至于有些學生,不是刻苦專研,獨立思考,只是走馬看花地去閱讀參考書、自學讀物,自以為懂了,其實只是一知半解,上課時不注意聽講,這樣往往會得不嘗試;因此應教育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把他們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二、要多讓學生獨立思考

學生要真正地把知識學到手,能夠把學到的知識技能用到實際中去,必須通過他們的獨立思考,這種能力也是需要通過教學才能逐步培養起來的。

多讓學生獨立思考,應該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而不只是局限在解答習題上。例如,在教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時,學生已經了解方程組的關鍵在于“消元”,已有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習題的能力,就只需把問題提出,由學生自己來進行分析,找出矛盾(消元后得到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由此找尋解決這一矛盾的辦法,然后再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常見的各種典型的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總結出解決這類問題的規律。

例題的教學,是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部分,它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例題在課本中已經有了解答,如果只是讓學生去看看它的解法,或者把這個解法在課堂上提出來照著講是起不了作用的,應該著重于分析解題的思路。當學習例題的解法時,應該要求學生先不去看課本中現成的解答,自己想一想這一問題應該怎樣去解答,再對照課本看看自己所想的對不對。由此總結出解題的規律。一個數學習題往往有多種解法,要讓學生多考慮幾種解法,并進行比較,這對鞏固學過的知識技能,綜合地、靈活地利用學過的知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好處。但是要注意,一題多解,目的要明確,不要盲目追求解法數量,以免浪費時間。

三、要注意三“嚴”一“化”

學好數學,要求做到說理嚴謹、思考嚴密、表達嚴格,三者是緊密聯系的,要訓練學生逐步達到。

數學,有一定的邏輯系統,無論是運算、推理、論證,都要有根據,要多問幾個為什么,追本溯源。學生往往只記某一結論而不重視由來,解題中應該說理的作為“顯然”來對待,這樣一方面不夠嚴謹,同時也易產生錯誤。

論證一個數學命題或解答一個數學問題,都要求我們能夠進行周密的思考。例如在論證“圓周角等于同弧所對圓心角的一半”這一命題時,就要對圓心在角的內部、外部或者在角的一邊上這三種情況分別進行討論,否則就不嚴密,但初學者常常忽略,因此在教學中要善于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懂得這是為什么,解答一個數學問題,不僅要求答案正確,而且應該要求表達合理。條理清楚,能夠正確應用數學語言和符號。學生在這方面問題很多,應該引起重視,應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應該向學生指出僅僅停留在會做是不夠的,還要做到合理表達,條理清楚。對于運算題必須指出哪些步驟可略而不寫,哪些步驟必須加以敘述,而不能只寫一個最后結果。

培養表達能力,不僅要注意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而且還要注意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要注意讓學生習慣于運用數學語言。例如,在課堂提問時,學生回答問題往往支支吾吾,講不清楚,更不習慣于運用他們已掌握的數學語言,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中應該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多做這樣的聯系。

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是逐漸積累起來的,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應該有一個概括提煉的過程,使學生把厚厚幾本書的內容,提煉成薄薄幾頁書的要領;同時還要把它“化”開來,去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發現書本中沒有講到的規律。學校里學習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要把所有東西都編導課本中去是不可能的。但只要把最基本的那些知識、方法學到手,并能善于獨立思考,化得開去,就可以掌握書本上沒有講過的知識。

上面所述的這三“嚴”一“化”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只要堅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培養,也完全有可能做到,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逐步培養起來,學習數學的質量才能真正地得到提高。

篇10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 獨立思考能力 學習興趣 創新能力

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問題,很多學生考試時不怕“舊題”中的難題,而對于簡單的“新題”反而比較畏懼,到底是什么使“難題”和“簡單題”出現了倒置現象呢?這實際上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一個嚴厲拷問。教師教學的目的是什么?是教給學生簡單、機械的解題方法,還是培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下面,我就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談談看法。

一、新課改,新要求

物理不僅僅是一些物理概念、物理規律,還有更重要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許多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往往忽視這個問題。

高中物理課程的教育目標是提高全體高中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培養學生,重點培養科學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使其今后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課堂教學應該是多種教學方式的結合,注意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養成一定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新課標特別重視能力與方法的培養,教師應依據物理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在某些知識點上進行無拘無束的創造性想象,這就對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了較高的要求。

二、高考的要求

高考試題強調試題新穎、設計巧妙,主要體現在時代性、實踐性、創造性等方面。對能力的考查居首要位置,試題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注重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有利于高校選拔新生。

認真觀察不難發現,在一標多本的教學背景下,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正漸行漸遠,命題方式日益靈活,新情境、新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題目不在于“難”而在于“新”。

以上情況表明,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要在高考中勝出,難度較大。

三、解決思路

1.學習興趣的養成是學生獨立思考的原動力

針對“高考要求”,一步到位的教學都是脫離實際的,只會挫傷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導致事倍功半,達不到預期的目標,且與大綱要求背道而馳。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是人們長期生活、生產實踐總結出來的。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只把知識看成呆板的條條框框去生吞活剝、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必然索然無味。反之,如果我們能把日常生活中的豐富多彩的現象與所學的物理知識結合起來,運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認識這個美麗的世界,學生就會體會到物理學習的無窮趣味。從而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2.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習慣的關鍵

教師教學的行為往往表現在堅持課堂教學的“灌輸”,面對重要的物理規律、物理概念,以及一道道精彩的題目,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塞”給學生更多的知識,總是不自覺地“霸占”課堂。在課堂上,老師為了節約時間,往往沒有給學生留白的時間或給學生留白的時間不多,在學生還沒想好、還沒回答出來時,教師就直接把解答過程和盤托出。這樣一來,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還可以跟上教師的思路,但也扼殺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程度差一點的學生基本上聽不進去,只能做做樣子或干脆不聽。時間一長,很多學生便出現了一種怪象:聽得懂,卻做不來。

課后,多數教師采用簡單、易行的題海戰術,相信課后搶占學生的時間是取得好成績的法寶。我們也得承認,當教師用大量習題強化訓練是可以提升學生解題和應試能力的。老師們就是看重這一點,才認為搶占學生的課外時間就是有好成績的保證。當你看到別的老師在搶時間發練習時你能無動于衷嗎?于是,教師堅持重復練習、強化訓練,意在提高學生應試能力。確實,效果也是明顯的,多練的得高分,但往往這些學生會出現前面提到的現象,不怕“舊題”怕“新題”,這就不是我們要達到的目標了。

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中要創設激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這樣就能使學生積極地、主動地探索知識及其應用。教學實施中應用好教材與教輔,但不依賴,教學中能突出主干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注重邏輯性、互動性,注重啟發性。

由于學生個體存在較大的差異,課堂教學應采取分層次教學,教師所選擇的例題一定要包含最基礎的內容,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回答上來的;同時為了照顧程度好的學生,可以在原有簡單的問題上加以類比、深化,提出一些較難的問題,讓他們也有提高的機會。這樣做雖然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一點,但是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會有所收獲,而且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高效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通過將物理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相結合,引導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培養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的能力。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就得以徹底提升。

3.創新能力的提升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體現

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除了表現在有較強解題能力以外,科技創新能力的水平也較高。在科技創新方面,不僅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而且時常會有一些創新的觀點。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永不枯竭的動力。教師應積極開展創新比賽,教師應多引導學生自己觀察生活,喚起學生創新的意識,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從問題產生開始就要發揮主體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從個案的提出開始,接著查資料,調查,討論,交流,最后總結,使學生一步步地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學會抓事物的本質,提高看問題的深刻性,學會概括總結。

事實說明,重視科技創新、致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學校,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也較高,學生也能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學得舒心,學得到位。

參考文獻:

[1]王學文.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高中物理教與學,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