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1-16 17:50: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篇1

關鍵詞:心里健康 音樂藝術 內涵 初中教育

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也伴隨了一些不和諧的社會現象發生,如青少年犯罪率明顯升高,特別是初中生打架、斗毆甚至殺人事件時有發生。據調查,很多初中生的心里狀態都未處于最佳,心里扭曲或者病態心里大有人在,嚴重威脅著初中生的學習生活和心里健康的發展和社會家庭的和諧。對于加強初中生心里健康教育刻不容緩,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未來前程。音樂藝術代表著一種美,其內涵深邃,悠遠,涵養人格,滋潤心田,古之賢人無不精通樂理,因其能彌補人格的缺失,心里的缺陷,使人性得以體現。中學教育應著重培養初中生欣賞音樂、鑒別音樂、感受音樂之美等方面的能力,努力塑造其健康心里,純凈心靈的依托,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培養其綜合素質。健康之心從音樂和心里健康的內涵開始。

一、 音樂之內涵和功能

音樂音樂,從字面我們便知,音樂是能夠使人快樂的聲音,和諧的聲音,美妙的聲音。音樂是一種有固定旋律的聲音,它或是使人平心靜氣或者激情澎湃,或是喜悅或是悲傷,是人類情感的承載物,傾聽者。音樂那高低起伏、強弱明暗的旋律仿似人體的脈搏,心跳,又像情感的伸張,它這種特殊的性質決定了與人類心理情況不可分割的勾連作用。

科學實驗證明,緩和、輕柔、悠揚的音樂能夠有效的增強初中生的記憶力和集中力,使其學習效率顯著提高。適當的音樂傾聽還能使學生的理解能力、反應能力、分析能力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升,既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能為老師減負,可以說是一舉兩得。[1]

二、 心理健康之內涵和功能

心里健康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心里健康是一種能夠持續的滿足心里;狹義的心里健康是指個體的基本心里活動的內容能夠適應會社,并及時的租出調整,跟隨社會的步伐。人的心里健康標準不比人的生理健康標準那樣具體,需要初中心里健康老師用專業的知識去感知,去挖掘。如能過很好的掌握心里健康的定義和評價標準對于教書育人意義重大。

通過290種不同類型的名曲的測試實驗,表明音樂能夠激起人類情緒的改變,或是高興,或是傷感,或是興奮,或是感嘆。主要是音樂能夠刺激大腦皮層,從而引起相應中樞的興奮,使人的相應情緒發生變化。而感情變化的程度依賴于個體對音樂的欣賞力。

三、音樂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

有關人士以及通過實驗證明了音樂對心里健康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在時敏等的試驗中【1】,他們讓學生參加不同類型的音樂教育實驗,如聲樂練習、音樂欣賞、樂器學習和審美教育等,結果發現心里不良率下降了百分之八十以上,不良心里狀態得到明顯的削弱。實驗還證明舒緩的音樂能顯著的減輕人的焦慮情緒,這對不善言語表達的青少年表現的尤為明顯。國際著名心里學家Delucia和Gellman的研究也同樣證明了音樂在緩解離異家庭兒童的焦慮和抑郁癥方面的療效。[2]

四、音樂影響心里健康的機制

音樂能夠很好的促進心里健康的形成,這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影響機制的形成,總結常見的音樂對心里健康培養的影響機制如下:

1、音樂能夠讓人將繃緊的神經解綁,從而放松心態,解放壓力。事實證明當音律與心率一致時,身體很同意處于輕松的狀態【2】。當今,無論是初中的學生還是工薪階層的成年人,大多數時間處于精神緊繃的居多,在忙碌之余,尋找合適的音樂進行放松無疑會減少不健康心里的發生概率。選擇放松的音樂需遵循以下原則:節奏與心率相近但要比其略小;旋律變化舒緩;最好是弦樂、長笛、吉他等合奏的協奏曲。

2、音樂促使個體釋放壓抑的情緒以使心里回復健康【3】。很多人將音樂稱作情緒的語言,源于其使人釋放情緒、抒發壓抑的巨大作用。心里學家認為,音樂對大腦中樞的刺激使個體某種情緒得到滿足,而這種滿足能夠使個體本來緊張壓抑的神經得到放松,從而是人產生愉悅的感覺。

3、音樂能夠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大家知道,人類學認為人性是通過群居和寫作來體現的,現代社會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成功的基石。音樂的另外一種特殊的功效便是能夠讓人產生共鳴,記得每次聚會必須去唱歌,必須唱類似于?朋友?、?祝福這樣的歌曲?,一位這類歌曲能夠使朋友間產生共鳴,溝通情感,是友誼得到升華。

五、 通過實踐來踐行音樂教育對初中生心里健康的促進作用

獨生子女的嬌生慣養使他們喪失了很多應有的技能,如協作能力、禮貌甚至是對美的甄別,通過在教學生活中引入音樂教育來增加此類學生的涵養效果顯著。

1、建立融洽的師生、同學關系。對于初中生而言,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兩種人際關系。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真誠、友善、無私,為學生創造良好、和諧、無限寬闊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到受尊重和重視,由此,教學質量將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

2、音樂審美,凈化心靈。對于美的學習和認知,能夠使人更加的睿智,純凈,很易形成健康的心靈和人格。音樂的欣賞使學生領略音樂的純凈和美麗,通過唱歌游戲啟發學生抒發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懂得協作的重要性,當他們再次面對困難時不屈不撓。

六、音樂教育的措施

1、課堂主導。教材的選編要合適,要讓學生感覺到這是課堂,而是一次聚會,是一碗心靈的雞湯。此外,可引入時尚流行元素激起學生的興趣。

2、課外音樂活動輔導。除了必要的課堂音樂教學活動外,要利用課余時間,令學生自己組織一些不同類型的音樂活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3、有針對的設置課程和活動。這主要是指在發生一些重大事件時,適當音樂活動可有效的緩解困難。如對于父母離異、失去家人的同學,老師可舉辦微型班級聚會,為其家人祈福。[3]

七、總結

教學者要堅信音樂對于初中生心里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方法,以學生為重,將音樂融入每個初中生的生活中。

參考文獻:

[1]李翼鵬. 心理健康教育.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2

篇2

【關鍵詞】農村 初中生 青春期 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時期,這一時期外界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決定著他們今后性格的形成。初中是一個人的青少年時期,做好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個人,對于社會有重要意義。農村初中生就是一個典型群體,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決定著他們今后的成長和農村的發展。針對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特殊的意義。農村初中生由于出生于一個范圍相對而言比較狹窄的區域,由于周邊環境的影響。農村初中生的心理狀況也遠比城市初中生的心理狀況復雜。做好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認真研究現狀。

一、我國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問題

當前我國農村初中生的心理狀況,呈現多元化色彩,農村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問題主要集中于:心理承受能力差;極端自私;自卑心理;情緒波動大;虛榮,攀比心嚴重;孤僻,不愛說話。

1.心理承受能力差。近些年來我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常常出現一些極端案例,因為承受不住挫折因而自殺。在農村地區這種現象也不在少數。出現這種情況有學生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影響。

2.極端自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它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生活,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極端個人主義在我國盛行起來。這種風氣也逐漸深刻影響到農村青少年使得他們不能變得自私自利,學生間的關系得不到正確處理。

3.自卑心理。少數農村初中生由于出生環境的貧寒,在與同學的對比中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與有錢的同學相比,他們看不到自身優勢,從而變得非常自卑。情況嚴重的甚至還因此產生了自閉癥。這種現象值得注意。教學工作者應該對此高度重視,在工作中應引起反思。

4.情緒波動大。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定型時期,在這段時期里,由于外界環境的影響常常會引起青少年情緒的極大波動。農村初中生,在學習與生活中,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他們或者由于自身成績的波動或者同學之間的關系波動,從而導致他們情緒出現很大波動。這種現象不是個別現象,它廣泛地存在與農村初中生之中。

5.虛榮、攀比心嚴重。虛榮心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在農村初中生這種現象表現的特別明顯。學生之間由于不能正確看待財富,從而出現互相攀比的心理,虛榮心嚴重也是一個典型癥狀。

6.孤僻、不愛說話。孤僻不愛說話,主要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從而使的我國廣大農村出現老人留守現象,老人由于自身年邁且與青少年存在著溝通障礙,導致雖然他們能夠照顧到學生的衣食住行,但對于學生的思想狀況卻是不那么了解。長此以往,學生養成了孤僻,不愛說話的性格。

二、農村初中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農村初中生存在心理問題,在有的問題上甚至非常普遍。產生這種現象既是學生青少年時期固有的特點,又是受外界影響的結果;既是受傳統的影響,又帶有時代特點。一方面是傳統的缺陷給學生造成的不自信和自卑,另一方面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地影響,農村中的留守現象越來越普遍,由于父母與學生長期隔離,因而導致他們孤僻,不愛說話。

三、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的措施

1.主動同學生交流,用真誠地心打動他們。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是有效溝通。只有實現有效溝通,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作為教學工作者必須以真誠的心來打動他們,要主動同學生交流。通過交流來了解學生的問題,從而提出解決辦法。

2.在課堂中教學尊重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學生的需求來進行講解。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要實現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因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

3.要增加實踐課和活動課。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也不應該是填鴨式的教學,教學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要加強同學生的交流,要通過增加實踐課和活動課等多種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要充分利用課堂教育來激勵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利用一切機會來激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情緒,要以名人名言來激勵他們。要讓他們樹立正確財富觀念。

農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對于學生自己的成長,對于農村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同學生的溝通,以真誠的心來打動他們。

參考文獻:

[1]齊會軍.如何做好農村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時代青年.2011(09).

篇3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健康 心理問題 心理教育

初中生是個體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特殊、重要、關鍵的階段。生理發育迅速,第二性征出現,性趨于成熟,但心理發展相對緩慢,心理水平尚處于從幼稚向成熟發展的過渡期,所以他們的身心處于一種非平衡狀態,易引起種種心理沖突,這種心理沖突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引導,便會引發種種心理障礙,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有的還會波及他人和社會。可見,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深遠而重大的意義。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心理健康教育課安排較為隨意且內容不系統。

在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級中學,利用班會課或者德育課時間進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無固定的心理健康課時間。關于初中生的適應問題、性教育、學習方法、自我接納、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課程內容涉及得較少。而初中階段,學生由于學習內容、生理心理發育、學習生活環境等因素發生較大的變化,會出現或多或少的不適,需即使進行指導和疏通。而現有課程安排并未過多考慮到本因素。

2.家庭因素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家庭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我們的實際情景當中,更多家長因為工作、自身等諸多主客觀原因,對于學生教育的關心更多體現在對學習成績的關注。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關注度遠不及對學習成績的關注,由于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而與此同時父母步入中年期,這個時期的成人要面對來自事業、生理、心理的特殊時期,因此極易產生沖突。而這個時期的沖突的處理又將影響親子關系的發展,進而影響到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1.普及性原則。現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種種限制,普及性不強。而初中生在成長過程中由于身心發展以及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更多的心理關懷。我們對于問題學生需要重點關注,但與此同時不能忽視對其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范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因此,在初中生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為學校學生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證。

2.發展性原則。由于初中生所處于的成長階段,對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必須采取發展的眼光。初中是學生成長迅速的階段,這種成長不僅限于身體上的成長,也包括心理方面的成長。因此,對待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叛逆等行為不能簡單地以好與壞來定性,以免造成對學生的傷害。

3.包容性原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其健康成長。對于有問題行為的學生,比如行為退縮、學習障礙等方面的學生,要多一份耐心。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理解與包容,會促進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有助于學生敞開心扉,也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潤物細無聲。

4.活動性原則。根據初中生的特點,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該增加活動課程內容。活動的設計需要緊扣主題,趣味性強且具有思考性,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去領悟成長。與此同時,活動需要遵循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期在得以較為充分的發展。

5.指導性原則。初中階段是青少年出現成長的煩惱較為集中的時期,他們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指導性建議。此外,初中階段也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塑造的一個重要時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帶有一定的指導性。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進行有關的心理講座

進行有關的心理講座。開展講座時應做到以下幾點:⑴趣味性。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問題,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測試等方式提出,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在輕松、熱烈的心境下,打開心扉,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心理修養;⑵行為化。強調行為作業,把教育要求及時轉化為行為訓練的要求,并注重從行為角度評價心理素質的變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⑶針對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個別問題個別指導。

2.參加實踐活動,培養社會適應能力

讓學生積極參與廣泛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感受時代的脈搏,體驗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協作的重要,這不僅能使學生學會既善于評價自己,又善于評價他人,而且能使內向孤僻的學生變得活潑開朗、增強合作意識,使心胸狹窄者學會寬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現心理障礙,從而提高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3.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活動

咨詢活動可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學生與咨詢老師直接面談,在老師的引導下自覺進行心理調整;二是間接咨詢,讓學生把難以啟齒的問題通過電話、信件等匿名的方式傳達給老師,教師則可通過講座、黑板報等方式解決其中的典型問題。

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詢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⑴保密性原則。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隱私,為學生保守秘密,不辜負學生的信任;⑵交友性原則。教師要與學生成為朋友,使學生在解決心理困惑時沒有顧忌;⑶教育性原則。教師應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礙。

4.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學校,學生身上的每一個心理疾患都有著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觀念、教養方式,家庭的教育環境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為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⑴轉變只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⑵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⑶重視培養孩子吃苦耐勞、戰勝挫折的堅強品德;⑷尊重孩子,多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多給予鼓勵;⑸經常與學校溝通,對孩子進行的教育內容要與學校一致;⑹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

5.營造一個寬松、健康的社會環境

篇4

一、教師要全面了解教育對象

初中階段是個體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及性成熟時期,然而,他們的心理發展速度則相對緩慢,這使初中生的身心處于一種不平衡的狀態,從而引起各種心理矛盾。這些矛盾多變的青春期發展性特征在絕大多數初中生身上表現了出來,每一位教育者必須全面了解,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漸漸成長起來的初中生,成人感日益強烈。然而身心發展狀況又讓他們或多或少經歷著心理的困擾: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沮喪;有奮斗的快樂,也有迷茫的無奈。因此,老師要在傳授心理健康常識的同時,要教給他們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和技巧,要教會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保持自信與樂觀,學會在幫助自我中幫助別人。

三、對初中生的發展性心理問題,做到早預防和早糾正

時代的飛速發展給予了當代初中生較為廣闊的視野,他們接受信息渠道多,活動范圍廣,卻因此也容易有來自社會、家庭、學校以及自身的眾多壓力,從而產生心理矛盾。教師長期和這群孩子生活在一起,只要多注意觀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能夠做到及早預防,及時糾正。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學生心理安全的基礎

教師應當有意識地通過多種途徑營造良好的師生感情氛圍,熱愛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共同參與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校園文化活動,并且通過鼓勵支持學生有意義的興趣愛好,從而縮短學生對老師的心理距離,減輕心理壓力,以求師生心理相容。

五、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

篇5

1初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問題分析

1.1教育觀念尚待完善,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不足

各個初中校園在專注于知識文化教學的同時,應當優化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狀態,依據學生的具體心理及身心發展需求,進行及時的幫助與輔導。以便于避免很多初中生由于心理狀態不佳或者心理問題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及影響。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需要學生掌握完備的物理知識,并且在初中階段對物理學科進行有效的了解和學習,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水平,為學生打下良好知識基礎,為其今后的物理學習與探析提供完備的知識及學習儲備。因此,在整個初中物理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將教學的重點與重心放在了如何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能力及學習成績上。因此重知識,輕心理教育的情況和問題,可謂普遍存在。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師沿用了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思路,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護理知識能力素養,將課堂的主要時間用于了知識講解和例題分析上,很少會通過物理知識為學生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吸引力較健康指導。在此種教育環境與認知背景下,大部分初中生對于物理知識能夠產生一定的興趣,但是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并沒有關注到物理知識背后所蘊含的德育思想與其他價值意義。

1.2部分家長對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及策略

不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初中家長對于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的觀念和意識也較為淡薄,這對于初中生的綜合發展與全面成長也產生了一定的阻礙。除去要自學校角度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外,還應當關注的是家長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優化問題。例如部分學生家長由于忙于工作,常年外出打工,對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干涉本身較少,與之進行溝通交流的時間與機會也有限,因此并沒有對孩子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更有部分家長,當其發現自己孩子步入初中階段處于叛逆期時,便對之以嚴厲打罵和批評的方式進行教育,這無疑會加劇學生內心的抗拒感,增添家庭矛盾,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通過實際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初中生的共性心理健康問題。例如,很大一部分人痛苦的正是完全沒想法,很空洞,看別人都有特長而自己卻沒有,不僅如此,自己也即使有了目標也不知道怎么走。另外,很多初中生認為自己之前的人生一直都有參考答案,因為其整個學習和生活都是按照家長的引導和布置而完成的,沒有自己的自主思想,因此初中后叛逆心理嚴重,出現了“報復性”逃課、逃學、沉迷游戲等情況,這顯然也不利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1.3部分初中生本身存在差異性的心理健康問題

最后,部分初中生由于個性鮮明,爭強好勝,性格突出,且愛博人眼球,會選取一些不正當的方式來排解情緒、宣泄憤怒。這不僅會傷害到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會威脅到周邊同學營造不良的心理健康教學環境氛圍。同時,很多初中生對于自己的未來感到很迷茫。他們表示,自己定好的目標不能及時去著手實施,或者制定目標卻堅持不下來,對于很多知識感覺記不住,對很多事情保持三分鐘熱度,但又因為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學習或者生活問題不得不處理,進而產生焦慮、拖拉的情緒,甚至有人呈現逃避型人格。最后,現在網絡如此發達,很多年輕初中生卻沉迷于打游戲、看花邊新聞,不珍惜時間,放任自己一直空洞下去。

2基于初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針對性的策略分析

首先,基于上述問題,初中物理教師應當轉變教學觀念與教育手段,在物理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增添心理健康教育,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心理教學元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指導,提高學生物理知識水平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物理現象背后所蘊含的自然觀念生態和諧理念以及各個物理學家的精神品質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與心理健康程度。如此能夠滿足新時代對初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能夠為初中生全面素質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打造德智體美勞全面教育進步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其次,初中物理教師應當針對學生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困惑給予專業性策略指導。例如,面對工作和孩子教育的平衡性選擇,很多家長會感到無力和困惑,假如陪伴孩子便不能夠更好地完成自己工作,但是忙于工作又會導致自己對子女疏于管教,擔心這種情況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發展。這時候,教師可以協助家長對當前狀況和可選方案分別做一個細致的評估,去調查每個選擇“可以獲得什么,又要付出什么,需要準備什么,但又欠缺什么”,協調工作、教育在各個階段所需要注意的問題、突出的矛盾,以及對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協調整理,有所取舍,才可以統籌兼顧,同時做好工作和家庭教育。另外,針對學生漫無目的、毫無方向的現象,教師應當及時給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告知大家,應當努力嘗試,邁出第一步,合理為自己做規劃,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最后,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突出性問題,自學校、課堂教育、學生家長、學生本身等多個層面入手,來謀求恰當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調節手段。例如,可以告知學生如下理念和策略:改變是一項投資,可以找到一個可以累加的目標,掌握這單元的物理習題,再掌握下一單元的習題,逐漸建立信心。

3立足教材,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

教材是課堂教育的基礎與基石,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內容,認真研讀教材,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與趣味性的教育內容,以潛移默化和互動性強的形式,增添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初中物理教師應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結合物理知識及心理教育引導教學的多種方式,運用不同的教學形式來增強課堂的吸引力,用多元化的形式契合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特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整體興趣和心理健康素質,增強學生的適應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契合學生的物理知識及心理特點,改變過往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在物理知識學習過程中做好心理準備和情緒準備,并且掌握有效的課題教學節奏和韻律,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及心理綜合能力。例如,教材中蘊含著頗多的德育及心理引導故事和元素,相關物理學家的品質和精神也能夠對學生進行良性的啟迪。比如,在為學生講述“萬有引力”的知識時,教材中便有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趣味故事講解,教師可以自相關內容入手,結合教材,利用多媒體動畫和影視作品還原當時的場景,請學生在動態的欣賞過程中體會牛頓善于思考、積極進行物理生活化學習探究的精神,為學生做出良好的表率,激發學生的效仿熱情,提升學生物理思考學習的積極性。

4平等教學,溫厚待人,鼓勵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為了更好地給予每個學生發言表達機會,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教師應當首先做出表率,以身作則,在教學過程中秉持公正公平的態度,一視同仁,關注關愛每個學生,對學困生和學優生給予同等的幫助和尊重。給予物理學困生更多的發言與表現機會,關注其學習心理健康情況,對峙進行良性引導,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和表達交流熱情,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的知識時,由于大部分學生在過往的學習與生活中便接觸到了此類現象,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問及學生是否在生活中遇到過此類情況時,大部分學生都積極舉手想要發言。這時,我注意到班上一名物理學困生也鼓足勇氣舉起了手,此情此景令我非常欣慰,于是將其叫起回答相關問題。這名學生大膽發言,闡述了自己在生活中將筷子放在盛滿水的碗里,觀察到筷子形狀變化的現象,認為其現象能夠體現出光的折射。我對他的回答給予了言語上的肯定和掌聲的鼓勵,當眾贊美其,善于觀察,并在生活中挖掘物理現象的優良品質。鼓勵大家向之學習,同時引導其以后在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物理現象、總結物理知識,積極發言,踴躍與大家進行交流。久而久之,在我的引導下,這名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逐漸增強課堂發言與表現的頻率也在不斷提高,其物理成績也有所進步。這名學生也由最初的不善言辭和沉默寡言,逐漸變成了后續性格開朗、主動與學生老師交流請教的良好狀態。基于此,我們可以得知,初中物理教師的鼓勵和認可,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激勵作用,因此教師應當不吝夸獎,循循善誘,側面引導,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探究興趣,構建和諧平等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物理知識文化進步與心理健康同步發展。

5基于小組合作和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物理知識,為其帶來良好體驗

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在知識文化教育進度下,為學生穿插講解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知識,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理念,給予學生及時的幫助和引導。另外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內部形成良好的交際圈和心理健康交流氛圍,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相較于獨立完成物理知識學習和探究的方式,大多數初中學生喜愛進行團體性、小組性分析交流與合作的形式。另外,“實踐-理論-實踐”的行事模式,課前做題-課上聽講-再做題,親身經歷的體驗是不可復制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物理知識,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和游戲化的形式對相關知識進行體會和理解。例如,在學習“重力”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跳繩比賽,鼓勵大家在跳繩的過程中體會身體騰空后所產生的重力感,引導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團結協作,互相鼓勵,記錄跳繩的次數、每個人對重力的感受。在合作跳繩的物理探究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索和嘗試,形成了勇敢堅強的學習與心理品質。教師應當激發學生的表達意愿和參與的積極度,適當地給予鼓勵和幫助。另外,重力加速度的問題也是后期物理學習過程中需要慎重思考與解決的問題,因此在調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的速度下身體重力的感覺,以及對地面踩踏時回饋的力量感。不僅可以為學生帶來良好學習體驗,還能引發學生的物理深思,為其以后的物理探究埋下良好根基。

6案例引導,立足實際,樹立榜樣,答疑解惑,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基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策略性引導,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和困惑給予專業性策略指導,可以依據例題分析和知識講解,挖掘機與生活實際的有效聯系,以案例性、視頻性的展示方式,給予學生心靈和視覺上的沖擊,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和正確價值觀念。例如,在學習速度的知識時,在物理教材中涉及到了汽車與高速路上行駛,始終保持速度不變,求解到達目的地最后花費時間的問題。在引導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進行學習和解答時,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汽車在高速路上真實行駛的視頻,為學生營造真實感和生活化氣息,激發學生的物理探究興趣。同時在學生掌握了物理速度解答及例題分析思路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穿插播放一些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突然變速或加速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視頻。以此來警示和教導學生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在今后的駕車行駛時,盡量保持勻速平穩前進,對自身生命及他人生命給予足夠的尊重和保護。提高學生對生命的尊重意識和敬畏感。另外,教師可以請已經畢業的學生來為同專業的學弟學妹們進行演講,以便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比如,我校一名已經畢業的優秀學子,面對學弟學妹們的心理困惑,表示:“遇到問題,先找到解決辦法,告別紛擾,去尋找生活的物理寶藏,留意健康的生活及學習習慣帶給自己生活的一種舒適感。也可以先定制一個小目標,提高自己的眼界和思想,告別負能量,每天追求一點進步。最后,可以時常去記錄一場生活的變化及進步,諸如又做對了一道物理題、成功背誦了一個物理規律,這些點滴積累都能夠讓你變得更有自信,心理健康程度逐漸提升!”

7結束語

篇6

【關鍵詞】研究;心理問題;初中生;心理健康

本研究被試來自宿豫區實驗初中、關廟初中、丁嘴初中、大興初中四所學校,共發放問卷400份,其中問卷回收總數為389份,有效回收率97.25%。

1.研究方法

1.1 問卷調查法。我們課題組通過大量的理論學習,設計了《初中生心理健康診斷綜合測量》量表,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問題,對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本表由8個內容量表構成,包括: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共100題,每一問題有“是”和“否”可供選擇,凡是選“是”得1分;選“否”得0分。分量表分高于8分視為該方面有焦慮傾向;總焦慮分在65分以上,為高焦慮水平,視為存在心理問題。

1.2 文獻資料法。搜集國內外同類研究信息,借鑒先進經驗,關注研究趨勢,參考或應用相關成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求實踐創新,尋找新的突破點。

1.3 訪談法。通過對部分學生與家長的訪談,進一步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的現狀,以避免問卷調查帶來的不全面性,在此基礎上科學分析成因。

2.調查結果 從調查情況來看,19.2%的初中生存在心理問題。

2.1 初中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

2.1.1 情緒不穩定,喜怒無常。當其情緒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躁憂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打架、斗毆等現象。

2.1.2 意志優柔寡斷、自制力差,易受暗示。當其情感沖動時,自制力較差;當外界誘因強烈時,容易動搖;耐挫力差。

2.1.3 性格方面:(1)自卑孤獨型。這類學生在交際中孤僻、驕傲、交往范圍小,不主動,不愿意同其他同學交朋友;(2)自大自負型,自以為是,瞧不起人,缺少對別人的欣賞與尊重,且抗挫折能力差;(3)自私狹隘型,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思想,自我意識極強,易與人形成隔閡。在交際中十分看重自己的利益,把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1.4 自身人格的不協調,不和諧。德、智嚴重分離。

2.1.5 青春期綜合癥。中學生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生理的發育發展,心理上也發生變化。一些初中生情感上有了糾葛,情緒變得不安和煩躁,有時感到孤獨、憂慮和苦悶,亦稱為青春煩惱;從某個時候起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聽課,稱為青春抑郁,還有青春期幻想與所謂的“早戀”問題等。

2.2 初中生心理問題的歸因。

2.2.1 初中生自身的原因。

(1)人際關系緊張。人際關系的好壞,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缺乏與人交往的經驗和方法,他們在與同學相處時常遇挫折,或受到團體的壓制,或受他人的排斥,或失去朋友時他們會感到痛苦與煩惱,內心極度壓抑和焦慮,變得敏感、多疑和自卑,產生孤獨傾向。

(2)自我評價不客觀。初中生自我評價常受個人的意愿、心境等因素的制約。這種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結果,容易導致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過敏傾向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3)性生理成熟與心理相對不成熟的沖突。初中生產生對性知識的探索以及對異性的興趣和向往,在不良社會環境作用下,就容易過分追求性刺激,給心理健康帶來嚴重的傷害,使之處于悔恨、自責、自卑、焦慮不安等情緒狀態中,長期下去容易導致過敏傾向以及身體癥狀等問題的發生。

2.2.2 家庭因素的影響。

(1)家長的期望值太高。父母盲目追高,致使學生面臨很大的心理壓力,使孩子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和厭煩情緒。

(2)家長重錢輕學的思想。特別是個體經營的父母,時常有意無意的灌輸“拜金主義”的思想,宣傳學習無用,給初中生帶來消極的影響。

(3)家庭的溺愛。父母缺乏正確的,科學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溺愛或不負責任的說教,或對孩子的行為聽之任之,都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影響。

(4)家庭分裂的創傷。父母離異,孩子會因缺少家庭溫暖而造成心理傷害,是不容忽視的。

2.2.3 學校教育不足的影響。

(1)學校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課內教學,輕課外教育,教師由于一味地追求教學成績,而忽視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生活內容、方式單一,造成一些學生對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

(2)教育者缺乏對孩子必要的理解、寬容,在情感上缺乏與孩子必要的溝通和交流,在情感上得不到青少年的認同和接納等。

(3)有些教師忽視學生心理特點,教育方法不當,不能夠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問題,對犯錯誤的學生缺少尊重,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損害學生的自尊心,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其產生孤獨、自卑的心理。

(4)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表率作用差,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沒有做到,起不到應有的榜樣作用。

2.2.4 社會方面。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由于大眾媒體不恰當的渲染,忽視了對青少年受眾群體的關照,而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被學生負面的接受了。由此造成中學生長期接受的傳統教育與當前轉型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等之間產生了嚴重的矛盾沖突。使處于成長期的中學生產生了心理問題。

3.結果分析 我們依據調查結果,提出了實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營造良好教育氛圍,培養初中生健康心理。校園精神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環境,對初中生心理的發展起著一定的主導作用,對初中生道德人格的形成、發展有獨特的價值,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學校應該從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創造良好的條件,如良好的教風、班風、學風、校風,和諧的師生關系,民主寬松的教學方式、豐富的課外文化生活等。

教師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要與學生多進行溝通,深入學生心靈深處。只有近距離的接觸,才能真正深入到孩子心靈的深處,才能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影響和教育。

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培養其自信心和進取心。我們每一個教師要關注他們,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使他們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讓他們融入文明的社會大家庭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交往方式和心理品質,提高初中生的交際能力。

3.2 抓好學科滲透,培養初中生健康心理。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兩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學科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初中生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是預防和解決初中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目標觀,樹立現代教學目標觀,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培養初中生健康心理,激發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如:課堂上面向大多數;給每個學生顯示才能的機會;鼓勵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發現閃光點,目標定小點,活動多一點,反饋快一點;幫助學生消除焦慮,克服自卑,樹立信心,持以恒心。

3.3 建立和諧親情,優化初中生健康心理。父母及家庭其他成員的言行舉止,教育方式對初中生心理品質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盡量與家長保持聯絡,共同討論如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或情緒困擾。定期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向家長傳授孩子身心發展的常識。為家長提供教育方法,并注意調查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也可組織家長相互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和經驗,以增強教育的效果。幫助他們建立正常的和諧的親情關系,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3.4 建立心理檔案,消除初中生心理障礙。為了及早發現初中生學習、生活中的心理問題,以利于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和教育,給特別學生建立了個人心理檔案。對個別心理障礙嚴重的初中生進行個別輔導,制定分階段的努力目標,目標實現情況及時載入檔案。

3.5 學會心理自我調適,提高初中生心理素質。教師應指導初中生學會心理自我調節,指導學生學習簡單有效的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如:(1)學會放松。如當感到焦慮憂郁或緊張不安時可用呼吸數息,聽音樂、下棋等來轉移自己的注意。(2)與人談心。在學校可以找老師談心;在家里可以找長輩、親友談心等。無論何事何時都可以與人談話,學會與人談心一輩子受益。(3)學習寫日記或周記。初中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4.研究結論與建議

4.1 研究結論。綜合以上的結果與分析,本研究的基本結論為:19.2%的初中生存在心理問題,這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這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有一定的關系。我們的工作有待改善。

4.2 教育建議。

4.2.1 對學校及教師的建議 。

(1)加強研究者的理論學習。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引領初中生健康成長。

(2)開展各種活動,培養健康心理。學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進行穩定性的心理訓練,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

(3)家校聯手。學校要積極主動與家長交流,家校聯手,引領初中生健康成長。

4.2.2 對家長及社會各方面的建議。

(1)家長要正確地愛孩子,搞好家庭教育。

(2)初中生的成長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呵護,我們要呼吁整個社會的關注,加強與社會的溝通。

參考文獻

[1] 《學校心理學》 俆光興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7

心理學教育論文2300字(一):淺析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有效實施論文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國的高校教育事業也突飛猛進。為了確保教育的高效性,教育心理學越來越多的在各高校范圍內實施,根據這些實踐的總結,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也在不斷的深化與發展。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有利于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提升高校學生對自身心理情況的認知,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效促進學校教書育人的基本目的達成,為社會輸送人才,能夠為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高校教學管理;有效實施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16-377

首先教育心理學包含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其主要研究的內容有學生的心理特征、老師的心理特征等。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使得其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實踐反饋才能得到發展,只有經過反復實踐,綜合實踐表明其應用方法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改善、老師的綜合教育能力得到提升,能夠使得學生與教師步伐一致,才能進一步的對該應用進行深入挖掘與發展。

一、高校教學管理中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1.當代大學生性格特點

現代社會中,由于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普職分流愈近等原因,高校學校在招生時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招生的人數也在不斷的擴大。學生數量的增加與質量的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高校學校的教育質量。現代高校學校中,高校學生大部分年輕處于16-18歲之間,思想、心理、身體都處于發育的重要時期,不能有效對所接觸到的外界信息進行辨別,容易被各種不良的信息誤導,從而產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發育的偏差。高校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城市或者農村中的獨生子女,大部分高校學生均屬于留守兒童,或者家庭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與年齡較小,其專業也剛剛處于初中畢業階段,高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并沒有得到很好養成,自覺性也相對較弱。在高校學校廣撒網的過程中,招收到的學生的個性差異會非常大,部分的學生性格特別任性,部分學生比較自卑,心理上較為脆弱,二者在生活與學習上等各方面的行為習慣并不相同,很容易產生沖突,激化矛盾。大部分的高校生都會存在自己是被淘汰的思想,認為自己很差勁,因此,對待學習時,他們更多是的一種缺乏自信的、消極的態度,在這種態度的影響下,這部分學生不能夠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在學校中得過且過的生活,只希望能拿到畢業證。因此,高校學校的教師需要更為強大的心理素質與教育綜合素養,在面對性格差異較大、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學習興趣差異較大等學生時,能夠對其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1]。

2.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進行多方的實踐與研究后,本人發現現目前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并沒有得到很高的重視與應用。教育心理學綜合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可以對高校學生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多種問題進行引導解決,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心理與教學方法進行指導與幫助。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能夠提高高校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學習與生活的主動性,也能夠使高校學生更好的適應高校學校的學習生活節奏,還能使高校學校的教學管理順利更加順利的進行。

二、現代高校在教育心理學工作方面的問題

1.高校對教育心理學工作重視度

針對高校學校的管理層及老師而言,高校學校的管理層及老師沒有意識到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部分管理層及老師認為高校學校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在實踐動手操作等方面的技術與能力,而不是對學生在心理方面的引導,這些管理層及老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只有學生在心理方面健康,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才能更加順利[2]。

2.高校在教育心理學工作開展中資金投入及師資力量

針對高校學校而言,部分高校學校沒有資本對教育心理學進行建設,這里的資本包括資金成本以及師資力量,部分學校沒有足夠的資本開設教育心理學課程,也沒有專業的教育心理學課題研究的團隊。如果心理教育老師專業素質不足,也不能對高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3]。

三、推進高校學校教育心理學工作流程

1.重視教育心理學工作開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校學校需要進一步重視教育心理學工作,推動學校教育心理學工作的進行。在教育心理學的開展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高校學生大多數心理比較敏感,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其生活與心理的健康,并且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真正的為學生負責。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關懷,學生才會更加信任教師,師生溝通才能更加深入與有效。例如:某性格較為自卑的學生考試成績差,在與其進行溝通時,需要語氣更為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并告訴學生,老師相信他能夠有進步。

2.組建專業的心理健康團隊

高校應該組織專業的心理健康團隊,引進優質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設置心理咨詢室等方式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隱私,心理咨詢室的位置可稍僻靜,學生咨詢的心理問題應該進行保密[4]。

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學校應該加強其在教學理念方面的重視,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實際的應用。高校學校應該對心理教學有更為專業、更為正規的實踐行投入,培養更多專業素質能力高、心理素質強大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心理學教育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從心理學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論文

摘要:當前中學生壓力不斷增大,有生活壓力、學習壓力,等等。由于壓力而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也不斷產生,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初中生們的身心健康發展,甚至對他們的正常生活都有影響。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應該多多注意初中生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保證學生們的健康心理。本文以此為探究內容,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并提出科學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心理學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是學業轉向繁忙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心智開始成熟,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事物,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的心理變化是很敏感的。而家長、教師看到了當前的社會壓力,所以將孩子從小培養成才的心情十分強烈,但是這樣無形之中容易給初中生們造成負擔,往往容易出現逆反心理,沒辦法與教師或家長好好溝通。因此,教師應該多注意學生們的心理健康變化,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心理學科學、及時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1]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1.教育觀念落后

當前的初中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中考中考出一個好成績、升入一個好高中,最后在高考中大放異彩。這樣以成績為標尺的狀況已經屢見不爽。在這種思想下,學校將初中生們的大部分非統考科目課程全部壓縮用來學習統考科,非考試科目遭到擠壓。可想而知,在這樣的傳統的教育觀念下,大部分學校是不會拿出時間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而且根據調查顯示,有很多學校甚至根本沒有開這門課。因此,重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2]

2.教師能力不夠專業

心理健康疏導可以是班主任或者是其他老師來進行,但是這不意味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不強,正相反,它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教學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素質以及優秀的理論知識,并且從事過相關訓練。盡管很多地方已經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就實際從教人員來看,很多往往是雜拼的教師,并不具備專業水平。也就是說,在不懂心理輔導策略和技巧的情況下,效果往往不明顯。很多地區為此開展了心理教師培訓班,但是由于教師們的不重視,再加上人數限制等次要因素,導致培訓效果并不理想。

3.教育的模式化

雖然很多學校已經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是教師大多在課程設計上照本宣科,沒有對學生們的具體心理狀況進行分析,無序化十分嚴重。不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化還表現在:很多教師名義上是開心理健康輔導課程,但是往往草草講幾句就將時間劃為自習或是統考科授課;雖然很多班級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大多是流于形式,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深入到個體,教師只是將可能的情況告誡學生,但是沒有對學生進行單獨的交流,導致學生們只能自己胡亂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題,畢竟初中生思維能力有限,很容易自己走入誤區,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3]

二、從心理學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

1.提高心理學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其實踐能力

上面提到,師資力量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進行的關鍵。學校要在教師資源配置方面慎重對待,采用專業的人才來進行授課。對于心理教師,教師還可以采用統一培訓的方式,讓他們達到既能提高初中生對自身的認知了解,使他們能主動發現問題并尋求幫助;又能進行合理的團體和個人輔導,在兩種維度下自由切換的能力。當然,非本節課目的老師也可以進行培訓,防止有學生找其傾訴時不能給出正確的建議,要及時疏導,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心理學教師還應該具備實踐能力。教師要實際地解決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做出及時疏導,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們。教師要多與學生們交流,要在實際的校園生活中觀察他們,深入了解學生們出現的心理問題。在與學生們的相處中應該敞開心扉,爭取達到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加方便地看到學生們內心的問題,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接受心理學的知識。

2.更新對學生的教育觀念,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雖然教育部號召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傳統教育觀念和錯誤認知下,開展過程并不順利。很多學校認為,只要抓好應試教育下的初中生成績發展,管理好學生的紀律和升學率就好,至于心理健康問題的輔導根本不在學校負責的范圍內,而且教師與學校也沒有專業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但是,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們大多數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其根源就是學校過分重視升學率、忽視了學生天性發展的結果。要想讓孩子將更多的精力與能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就要及時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他們精神上的痛苦,而后調動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讓他們健康地發展。因此,學校領導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起著決定性的因素。

3.號召家長的共同參與,給學生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篇8

關鍵詞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 自媒體 改進

Abstract High school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development in life, psychologists call this stage "psychological crisis period". In this special stag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ll encounter a variety of psychological confusion, if not timel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ill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the formation of sound personality.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since the media has become a tool of communi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s daily life, so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n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s needs and the needs of times developm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from the media to be improved.

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壓力都在不斷增大,這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然而,由于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限制頗多,致使其發展緩慢且效果不佳。近些年來,由于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讓移動終端得到了普及,以微信、微博、網站論壇為代表的自媒體應用簡化了公眾的信息傳播渠道,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中數億用戶實行信息傳播活動的新興寵兒。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與心理健康教育適當結合,希望以此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1 自媒體的涵義

關于自媒體的定義,至今還仍有許多爭議,“自媒體”最早由美國著名硅谷IT專欄作家丹?吉爾默提出,可分為三個階段:web 1.0即傳統媒體或舊媒體,例如電視、廣播等;web 2.0指新媒體包含傳統媒體的網絡版和新聞門戶網站等;web 3.0指現在的自媒體,即以微博、微信、網絡論壇為代表的可以實現用戶貢獻內容的媒介。

2 初中生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2.1國家素質教育的需要

2012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曾明確提出:“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2.2 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

中學階段正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心理學家把這一階段叫做“心理危機時期”。處在這個特殊階段的初中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所以在這一階段的初中學生很容易產生某些心理問題,影響到其今后的健康發展。通過對錦州市多所學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可以了解到,雖然有的學校對于新入學的學生進行心理測驗并存紙質檔案,卻不能很好地進行跟蹤再調查;部分學校每個月都會舉辦相應的心理講座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卻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n程,由于多種因素的限制,使得學校并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需要,應該找到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2.3 時展的需要

目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發展還不平衡,大部分學校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學校中心理健康咨詢室設施配置不足,心理健康教師能力不足,不能給予學生及時的心理疏導和咨詢。甚至有一些學校根本沒有設置心理咨詢室,沒有配備心理健康教師。尋求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和方法,加強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亟需解決的課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自媒體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溝通工具。針對自媒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通過一個預調查進行了初步了解。調查方式是對錦州市幾所中學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發放問卷共130份,收回115份,回收問卷有效率為98%。問卷共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二是學生使用自媒體的現況;三是對開展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的態度與建議。通過調查,在被試的初中生中73%的學生存在著各自的困擾,有的同學會選擇通過跑步或者聽音樂等方式進行排解,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選擇不排解壓力,順其自然。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用智能設備上網的同學更是達到了測試人數的98%。對于開展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的態度,僅有0.8%的同學表示不是很支持開展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而78%的同學表示不同程度的支持,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達到匿名咨詢的效果。因此,應當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與心理健康教育適當結合,希望以此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實效。

3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3.1 授課范圍與內容的局限性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生主要是通過學校所開設的專門課程、活動課程或者融合課程來接受有關心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且是在固定的時空內以書本為載體,教師通過口頭講述的方式來使學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識,所以授課范圍有限且傳授知識的速度緩慢,教學內容單一。學生是以集體的形式參與到課堂當中去,故無法根據自身心理情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致使傳統心理健康教育授課范圍與授課內容受到局限。

3.2 師資方面的匱乏

以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依然處于匱乏階段,許多中小學生并不知道自己的學校設有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咨詢教師。而設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某些學校教師專業水平也令人堪憂,甚至不乏是兼職教師。不僅如此,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一個教師往往要負責一個年級甚至是一個學校的學生。在傳統的心理咨詢中,一個咨詢師每次只能接待一個來訪者,以此來看,要想滿足全體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就變得極其困難。

3.3 社會偏見

很多學校都設有一間布置得非常溫馨的學校心理咨詢室,暖色的墻壁,舒服的座椅或者沙發,專業書籍、鮮花一應俱全。一些學校還專門購置了沙盤等測試的工具,與教室相比較,更顯安靜舒適。然而,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利用率卻不盡如人意。很多學生認為,心里有秘密,但是沒法說。老師不能懂,也怕老師對自己產生偏見。社會對心理問題的探索是有一定偏見的,這就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無論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上,還是在社會心理咨詢室中,都不敢或者不愿意暴露自己,害怕受到他人的排擠與質疑。學生們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那么一旦出現問題將無法得到排解,如此往復便會使問題擴大化。

4 結合自媒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特點

4.1 方便靈活,形式新穎

現如今,網絡是青少年接觸、認識、了解并參與社會生活的一個必要途徑,而自媒體更使得青少年能夠方便快捷地融入信息社會。通過自媒體平臺,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與能動性,使學生突破原有的時空限制,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學習內容,掌控學習進度。這樣的變通,不僅可以讓那些由于某些原因而沒能參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生方便快捷地接受教育,也可以使教育更具靈活性。

4.2 形象溫暖,立場中立

青少年時期正是邁向成人的過渡時期,如今的青少年擁有更多,同時也背負更多,繁雜的世界,快節奏的步伐,高速流動的信息,充滿壓力的競爭,使得青少年時期既充滿生機又充滿困惑與彷徨,然而這許多心理困擾,不少學生既不愿意讓身邊的同學知曉,也沒有勇氣向家長傾訴,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可以傾訴煩惱的角色。利用現在的移動自媒體平臺,學校可以設立一個QQ群,群內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咨詢師,讓同學們可以在QQ群中通過匿名的方式向老師求得幫助;也可建立QQ群小組,組內成員互幫互助;或者學校可以事先申請幾個公用QQ賬號,如果學生產生情緒問題可以自行登錄此QQ賬號向老師尋求幫助。由于學生拿著自己的手機或者獨自坐在電腦前,與他人產生了距離,會產生安全感,從而愿意敞開心扉,可以真實地傾訴自己的真實想法,這也減少了傳統心理咨詢中的阻抗問題的發生幾率,使心理咨詢得以順利進行。

4.3 順應時展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也就是說通過現在的網絡自媒體可以適當緩解當下師資貧乏的問題,現有許多專業化水平高的微信公眾號和心理輔導網站可以供大家學習。微信公眾號有:北京大學心理中心,簡里里,你好媽,NLP青少年兒童心理教育第一人,時代心理TIMESMIND,心里有術,心理測試,壹心理等等。這些公眾號會定期推送關于心理教育方面的文章或心理測試,其中還有許多關于家長、學校應該如何教育孩子的小文章。有的還提供在線咨詢、電話傾訴等服務。然而經過調查得知,除了一些心理相關工作者會關注這一類的公眾號之外,少有家長會關注這類消息。這說明自媒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是有了,卻未形成良好的體系,難以使每個學生都受益。所以,要想使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作用,還需要建立一套具體可行的學校系統,才可以切實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實效。

參考文獻

[1] 聶智.論虛擬社會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D].中南大學,2013.

[2] 楊賢芳.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D].安徽大學,2014.

[3] 姜巧玲.高校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D].長沙:中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4] 叢立新.中學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31-34.

[5] 郭靜靜.自媒體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新[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7).

[6] 張茜.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調查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中學為例[D].山西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篇9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 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健康素質已經成為衡量現代人的重要指標。處于青春年華的初中生,在人生學習、成長的道路上又跨出了充滿希望的一大步,而良好的心理素質能為他們將來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實的基礎。《初中思想品德新課堂標準》強調:開設本學科的根本目的是要為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健康發展、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思想品德是一門肩負著對學生進行系統道德素質培養和心理素質培養雙重任務的綜合性的重要課程,在踐行思想品德高效課堂的過程中,合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良策。

一、當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世界衛生組織宣言》中強調,人的健康不僅是沒有生理疾病,而且還包括心理和社會功能保持良好的狀態。計劃生育國策有效控制了我國人口過快增長的被動局面,但隨之而來的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凸顯出來,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許多家長開始對自己的子女無計可施,不少教師也感嘆現在的孩子不好教。

目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存在不少問題,他們往往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徘徊不前、不能正確面對學習過程中的挫折等。他們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和逃學,甚至出現自傷和傷人現象。

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問題假如不能及時得到疏導、解決,那就有可能發展演變成各種變態心理和異常行為,后果也許會害人、害己、害家庭,不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在踐行高效課堂的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二、思想品德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意義

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被動地適應教材規定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模式。新課程改革的本質是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正如《初中思想品德新課堂標準》明確地提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目標與要求,特別強調了對學生人格的養成與能力的培養。

可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教學過程不僅是以掌握道德知識、訓練行為習慣為基礎的過程,更是一個注重學生潛能開發、培養學生認識能力、完善和發展學生人格因素的過程。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不斷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首先要在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去摸索、發現問題,還要進行課題探究,捕捉頭腦中出現的新思想、新問題及新經驗,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在堅持“實際、實用和實效”的教學原則上,需具體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1.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否能達成高效課堂的關鍵,在于他的教學是否受學生歡迎;能否踐行新課程教學所提倡的實踐、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能否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如七年級上冊第2課“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下冊第12課“珍愛生命,創造生命價值,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以及第19課“做情緒的主人”;八、九年級有關合作與競爭,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克服考試焦慮的內容等。針對上述在思想品德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師應千方百計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通過學習小組內討論、班級內辯論以及講述典型人物故事等渠道有的放矢地給學生進行心理指導,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產生愉快、滿意、自信、寬容、樂于助人的積極態度和體驗。

2.傾注真誠的師愛,以真摯的情感感染學生

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指出,假如教育沒有真摯情感與愛,那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缺乏情感與愛,也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傾注愛的教育。

(1)尊重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坦言,學生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學生潛在的力量。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過程實際上是認知、情感、意志相統一的過程,學生則是其中的主角。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把自己視為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的朋友,時時處處切實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以溫和的表情與學生交流,掃除師生間的“心距”障礙。尤其對“學困生”,一定要用平等真誠的態度給予幫助,使他們在課堂探究中心情愉快,從而增強戰勝挫折的勇氣。

(2)寬容

寬容就是豁達和摯愛,它恰似一泓清泉可化干戈為玉帛;寬容就是深厚的涵養,是善待他人的崇高境界;寬容蘊藏著殷切的期望和潛在的教育動力。其實,犯錯誤是孩子的天性,當他們犯錯誤時,教師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用愛保護包容他們,絕對不能予以挖苦、諷刺,從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發展,提高課堂效率。

(3)信任

學生一般都具有創新的潛質。我們只有將培養富有創新性的學生作為首要目標,才能對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堂探究中充滿信任和期待。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的進步能得到同學的認可和老師的表揚,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具有不失時機地激勵和鼓舞學生走向成功的教學藝術,要善于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努力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

例如,我在執教九年級第三課“笑對生活”時,要求學生講述經歷并戰勝挫折的真實故事,許多學生都說出了感人的經歷。其中,有一個女學生講述了自己的爸爸面對下崗的煎熬,最后終于找到了規模養殖山羊發財致富的故事,引起了全班同學的情感共鳴,全體報以熱烈的掌聲。這個學生笑了,笑得很坦然,眼里含著激動的淚花。從此以后,她上課更加全神貫注,發言也更加踴躍,是她從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譽中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我。

3.靈活利用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教無定法,貴在巧妙。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利用教學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三種。

(1)暗示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暗示是人類的普遍心理現象,是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連續不斷的信息交流的一種形式。直接性和主動性是暗示的顯著特點,一般通過直接感知和無意識作用滲透學生的心理。暗示是一把雙刃劍,消極的暗示對學生產生消極的影響,積極的暗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

所謂暗示教學法就是運用暗示手段,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使他們在身心放松的狀態中獲取新知識,明白新道理,開拓思維,增強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進一步促進學、思、行的有機轉化,提高心理健康素質。

(2)案例法

教師在課堂上適度運用有趣案例,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和道德情感的教育。例如,我在執教七年級上冊第二課“天生我才必有用”時,選擇了劉翔的案例,并用多媒體形式展現了劉翔在2004年8月舉行的雅典奧運會上,擊敗歐美選手獲得110米欄金牌的畫面。劉翔在比賽結束后豪氣萬丈,一吐胸臆:“我不輸給任何人,包括歐美選手。亞洲有我,中國有我!”

通過這個案例,使學生較為順利地理解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深刻內涵,明確了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強的內在聯系。

(3)討論法

篇10

初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心理、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教育的目標不只在于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獲得了這些知識、技能后,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駕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創造性地從事工作。然而在現實中,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中國心理學會對22個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大約3000萬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約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顯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并且還有上升趨勢。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要重視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中學教育階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其主渠道則應是課堂教學。我們的教育除了傳統的知識教育之外,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必不可少的目標。

可見,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初中歷史教學,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呼喚,亦符合歷史學科的內蘊和學科教育的一般規律,故而既必要又可行。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具體起來應該:

一是情操教育培養

情操,內在的哲學涵義是理性的價值選擇,是審美情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情感、志向層面上的綜合反映。人生追求是情操具體而首要的表現。一個人的人生要想有意義、有價值,必須樹立一個適合自身和社會的目標,而實現這樣的人生目標,必須要有積極的自我意識。

首先,利用課堂,進行積極的自我意識教育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期望,也是心理素質的重要指數。自我意識可以分為兩類:積極的自我意識和消極的自我意識。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個體成才、成功的必備情操。美國成功學的主要創立者拿破侖·希爾有句名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于一個意念。這個意念指的就是自我意識。"他在《成功學全書》中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可見良好的心態對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性。

其次,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與人合作意識

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關心他人,不能很好地與人合作,是初中生在人際交往素質方面的嚴重心理缺陷,也是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須環節。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經常采用"合作式"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鄭和下西洋"一課,我提出以下思考題:"西洋"指的是哪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鄭和下"西洋"的概況與哥倫布、達·伽馬的比較結果怎樣?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是什么?討論題: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條件是什么?哪些事實可以題,然后共同討論,大約20分鐘,要求組內人員也都有明確的分工任務,在規定時作內完成: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就其討論題在全班匯報,大約15分鐘;同學互評,約5鄉鐘;教師點評,約5分鐘,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開拓思維,理清線索。從學習過程看并不難,但是成員間的合作很重要,也可能會出現摩擦,有的同學態度不積極,影響了組內的進度:有的同學過分顯示自己,影響其他人的積極性。

再次,運用對比式教學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自從國家產生以來,愛國主義作為一種推動群體生存和發展的高尚情操所產生凝聚力、號召力是其他任何意識和價值觀念無法替代的。那么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加強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他們正確對待自己的祖國自然十分必要;尤其對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至今仍需發展的中華民族的后代進行這種教育更為必要,對此歷史課責無旁貸。

如此鮮明的對比認知,不僅會使學生在心靈深處產生對愛國者的愛和賣國者的恨的情感體驗,而且會使他們學會"以史為鏡"進行思辨,樹立起正確的審美意識,區別真善美與假惡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愛國情懷。

最后,培養學生國際意識

對當今國際化、全球化的世界趨勢,還應培養青少年“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國際意識,這就應該通過對學生進行世界史的教育:使他們也要樹立對其他民族的尊重、理解、認同、寬容的觀念,吸納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成果。在中國史的學習中,通過讓學生列舉由于"閉關鎖國",盲目自大,逐漸建向衰落給中國所帶來負面影響的實例,吸取其教訓,列舉改革開放使中國進一步走位繁榮和富強,帶來巨大變化的實例,鼓勵學生好好學習,為將來參與國際競爭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外激內化,培養頑強的意志力

有了濃厚而健康的興趣、動機和情操,如何去實現呢?只有積極的自我意識是不夠的,還要堅持不懈地管理好自我意識,這里的關鍵是依靠頑強的意志,持之以恒,這在現實中是千真萬確的。心理學上講,"意志既可作為心理過程影響智力活動,又可作為一種性格特征影響智力與能力。"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說,培養意志乃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結合歷史教學,在培養意志力方面應采取如下措施:

1、榜樣激勵法

古今中外歷史上凡事業有成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無不具有堅強毅力。并且他們在青年時便表現出具有超出一般人的優良素質,對自己要實現的日標具有堅定的信念和一往無前的徹底性,因此,從青少年時期培養頑強意志對其整個人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自我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