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5: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公路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在分析當前公路施工經常出現問題現狀的基礎上,以路面裂縫及路面泛油等兩個病害為例進行詳細探究,對其生成原因與防治措施進行總結,希望能與廣大同行進行深刻探究。
關鍵詞:公路施工,病害分析,路面裂縫,路面泛油,解決措施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逐步發展,公路建設已經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由于各種客觀情況以及人為影響的存在,對于混凝土路面或者瀝青路面,經過一定時間的服役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問題,嚴重影響到公路的正常使用[1]。所以,應該重點有針對性的分析公路常見病害問題,并結合實踐經驗,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 路面裂縫及其防治措施
1.1 溫度變化導致的裂縫
從溫度裂縫的原因進行分析。由于瀝青路面的特點所致,其受到溫度因素的影響比較大,由于在熱脹冷縮的作用下,瀝青路面存在比較大的抗拉力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溫度影響,會造成瀝青的抗拉力性能產生疲勞問題,這樣自然會出現裂縫情況。一般來說,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路面裂縫往往稱為溫差疲勞性裂縫。對于瀝青路面,分析上述存在的溫差疲勞性裂縫,主要影響因素則包括瀝青材料性能、相應材料配比情況以及路面具體結構等方面,所以,施工具體過程中則應該結合實際情況而詳細考慮。
在防治措施方面,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進一步提升材料的選擇與配置。不可否認,對于溫度驟降情況進行分析,會導致出現材料收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則會直接影響到其密度,造成材料硬化的問題。所以,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則應該結合環境要求,特別是溫度、濕度等方面的變化,優選瀝青、骨料以及添加劑的類型,經過實驗室的科學合理的比例配置,滿足瀝青路面的抗拉力性能的要求,使得混凝土公路路面的裂縫發生的概率有所降低;二是,通過灌油修補法,這種方法主要在冬季施工中使用,主要工序涉及到以下方面:首先,清洗裂縫內壁雜物;其次,加熱裂縫內壁,利用液化氣,實現其粘性狀態;然后,在裂縫中,進行瀝青砂的均勻噴涂;然后,將厚度為2-5mm的石屑或較粗的砂礫鋪灑在裂縫中;最后,壓實操作則是通過輕型的碾壓機實現。三是,乳化瀝青稀漿封層,通過這種方式,主要是根據一定工況要求,結合乳化的瀝青、骨料、水、填料以及添加劑進行比例的配置,在此基礎上,通過均勻涂抹涂抹在裂縫中,經過相關的裹腹、破乳、析水、蒸發以及加固處理,實現原路面的粘合要求,有效處理路面的裂縫問題。
1.2 水損壞導致的裂縫
從裂縫原因進行分析,考慮到瀝青路面的特點,由于存在瀝青集料本身的毛細管道的問題,存在路面壓實性方面的問題,造成空隙問題存在于路面中,經過一定時間的水侵襲,就會造成坑洞或網裂情況的出現。考慮到混凝土路面的影響,則會造成在路面不平影響下,雨水堆積在低洼處,由于水侵蝕以及車輛的運行負壓的影響,都會造成裂縫。
從防治措施方面考慮,主要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2]:一是,重視集料配置強化作用。首先,在具體的瀝青路面施工中,應該進一步加強瀝青集料級配設計工作,明確表層以及下封層符合工程要求,明確雨水或者地下水不會出現侵襲路面表層的問題;然后,應該結合公路路面施工要求,應用性能較強的水泥型號,重視利用科學配置來提升路面抗侵蝕能力;二是,進一步優化和強化路面設計問題。為盡量降低雨水或地下水對路面的影響,應進一步明確排水設施的結構,盡量杜絕出現由于雨水侵蝕而造成路面裂縫問題存在情況;三是,重視路面平整性的要求。從材料以及結構設計方面考慮,應該在具體的施工中,結合碾壓機性能要求,實現對于密實度方面的指標,盡量滿足路面的平整性要求,減少雨水積存的問題。
1.3 反射裂縫
從裂縫原因進行分析,在對混凝土路面補強過程中,常用則是將一層瀝青罩面鋪設在原有路面上,在這樣背景下,由于混凝土的拉應力在大于瀝青罩面的抗拉強度的情況下,則會造成罩面裂縫問題,主要則是呈現出反射裂縫。分析混凝土公路中反射裂縫病害,其主要是位于半剛性層的位置。裂縫出現在半剛性層中,則是由于存在養護不當、暴露時間長、混合料拌制不均勻、溫差大、工藝技術不過關等影響。
從防治措施方面考慮,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一是,原材料、混合料的配置比、施工工藝以及養護工序等方面的控制工作,加強管理,明確集料粒徑控制在31mm以下,要求整個混凝土配料中水泥使用量在5.5%之下;二是,在具體的混凝土拌制中,應該重視水泥、水的用量的嚴格控制,重視鋪設混凝土之后相應的監控措施,通過硬結變化監測,保證路面滿足最佳含水量的碾壓要求。
2 路面泛油及其防治措施
2.1 路面泛油原因
針對路面泛油情況進行分析,主要體現在受到高溫影響下的瀝青公路運行狀況問題,其會導致存在泛油、發粘等問題,這部分主要是考慮到瀝青混合材料中會存在多余的瀝青,在外界負壓作用下而呈現出溢出問題,參見圖1。具體來說,瀝青路面泛油病害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是,混合料的配比存在不科學的地方。考慮到瀝青混合材料中存在不合理的材料配比情況,容易造成瀝青過多情況,特別在高負荷、高溫影響下,瀝青容易出現溢出路面表層情況,造成路面泛油問題。部分施工人員片面地認為,混合料粘結力、瀝青膜厚度以及瀝青用量方面存在簡單的正比關系,因此,將大量的瀝青加入到混合料配比中,這樣則會大幅度降低混合料的粘結程度;二是,存在施工不規范的問題。具體的公路路面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人員沒有清楚認識到瀝青混合料的配比的重要性,具有較高的主觀意識性,容易在工程建設中,存在不正確的材料應用問題,使得公路正常運行受到嚴重影響。
圖1 公路路面泛油情況
2.2 防治措施
從防治措施方面考慮,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內容:第一,充分重視各種材料的購置環節的監管過程。在越來越多瀝青種類的基礎上,應該結合項目工況要求,明確每種瀝青應用范圍,選擇合適的瀝青材料,符合現場施工要求,混合料中應該重視骨料、添加劑等關鍵材料的應用,同時,還應該重視高質量嚴標準的材料監管工作,這樣才能滿足公路路面施工質量提升的要求;配比環節的監管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施工人員應從公路現場實際情況考慮,充分考慮到溫度差異、水文變化等因素情況,來確定出有效的混合料的配比問題,使得混合料中剩余瀝青的數量有所降低,避免出現后續施工中存在由于負壓影響而造成的瀝青溢出問題,盡量降低路面泛油問題的發生概率。第二,重視瀝青路面的壓實程度的提升。進一步提升將瀝青公路路面的壓實強度的1%,能使得瀝青混合料中空隙的密度有所降低,使得瀝青溢出頻率有所降低,同時,為了保證壓實效果,可以采用碾壓工藝,通過不斷優化路面的壓實工序,并在此基礎上,通過鉆孔抽檢的方法來進行檢驗路面壓實度,這樣就能較為詳細地了解到路面內部的結實程度,更好掌握碾壓工作的整體進展。
3 總結
從整體公路路面質量進行分析,公路承載量以及使用年限則是公路運營的關鍵之處,具體的施工管理中,應該重視路面質量管理。結合實踐情況,具體針對路面裂縫及路面泛油等兩個病害展開具體的論述,并分別針對生成原因與防治措施進行探討,希望對于今后的公路建設管理具有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道路橋梁工程 常見病害 防治措施
道路橋梁是最基本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其施工質量,使用安全度都會影響交通質量,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社會的安定團結,必須做好道橋工程病害防治與處理,打造出高水平的道橋工程。
一、道路橋梁工程常見病害
道路橋梁最常見的病害包括兩大類:結構性病害:道橋路面結構裂縫、變形等,從最初微變逐漸上升到后期的質變,直至達到結構性損害,從而影響了道橋結構承載力,影響其功能與作用的發揮。
功能性病害:道路橋梁因為長時間受到各種外界自然力、人工力的侵蝕和破壞,其使用功能難免會受到影響,出現了各種功能性病害,例如:油體上泛、裂痕、坑槽等,影響交通質量。
1、地基不均勻沉降
當路橋工程路面由于受力不均、施工不合理等會導致不均勻沉降問題,出現路面或橋面裂痕、坑槽、塌陷等,嚴重影響交通質量。出現不均勻沉降問題的原因為:
第一,前期勘察設計不合格。道路橋梁工程施工前期沒有對道路或橋梁所處地理環境、地質條件等進行全面、專業的勘探,導致實際的工程在未顧及地質特征的條件下盲目施工,為后期的地基不均勻沉降埋下了隱患。
第二,不規范的操作施工。道路橋梁工程不僅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同時,也需要規范操作施工,然而,實際的工程施工建設中,一些施工單位為了控制經濟成本,所選材料規格、質量等達不到合格標準,甚至出現了偷工減料現象,實際施工中未采取規范的措施,導致了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
2、混凝土裂縫問題
混凝土裂縫問題是比較常見的路橋工程病害問題,當交通工具超載或者外力侵蝕破壞等,都會導致路橋表面的混凝土裂縫現象,再加上外界溫度的大幅度變化,以及所選用材料質量低下,出現了熱脹冷縮現象,進而滋生了裂縫。同時,混凝土的配合比也可能對橋梁結構造成影響,同時,如果混凝土配合比不科學、拌合不當等也會影響其強度,出現了裂縫問題。
3、梁端頭局部受損
這一病害問題也是路橋工程常遭受的問題之一,當梁端頭局部地區出現損壞、破裂問題時,通常較難修補,而且會極大地影響路橋的通行質量與使用周期,如果不及時發現處理,甚至會釀成安全事故。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為:設計工作的失誤,其中縮量計算不精準,忽視了伸縮縫質量控制,沒能采取科學的方法進行養護等,或者橋梁設計不科學、忽視了客觀環境因素的破壞等。
4、剝蝕
剝蝕也是路橋工程中常見的病害問題,具體表現為:路橋表層不再光滑、平整,出現起皮、蜂窩、腐蝕等現象,路橋局部出現破損、整體結構牢固度受到影響。出現剝蝕的原因為:外界溫度變化,例如:凍融影響、水體侵蝕、風化等。在諸多因素中,凍裂和融化是最具代表性、最為嚴重的剝蝕成因,而且通常影響范圍較大。
二、道路橋梁工程病害的防治處理措施
道路橋梁工程的病害需要科學的防治處理技術與方法,要針對不同的病害類型,病害發生原因,對應進行科學地處理,控制病害問題對道路橋梁工程質量影響,確保其長期發揮交通功能,實現其功能與作用的有效發揮,從而確保工程建設的經濟效益。
1、科學合理地設計
高質量的道路橋梁工程的打造需要科學合理的設計,科學合理的設計是控制病害發生、確保工程質量的前提。因此,要想有效防治病害,就必須先從設計入手,打造出科學合理的設計。首先,應該做好工程實地勘察,結合勘察的數據、結果等選擇專業、高資質的設計單位打造出高質量的橋梁設計。
2、科學處理混凝土裂縫
混凝土裂縫的有效處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病害問題,出現混凝土裂縫必須及時采取處理措施,要根據裂縫的大小、規格、特征等來對應采取措施。
當混凝土裂縫
裂縫>0.2cm,裂縫屬于稍大裂縫,則適合采取化學壓力灌漿法來解決裂縫問題,具體的化學灌漿為:環氧樹脂漿液,達到對裂縫的有效處理。
對于混凝土裂縫的處理,一般可以從表面進行修補,或者選擇裂縫填堵法,不同的方法對應不同的操作方式。
第一,表面修補法
表面修補法屬于相對簡單,使用較為廣泛的裂縫處理法,一般用來處理程度較淺,或者縫隙略深但不至于影響到橋體承載能力的裂縫,實際的操作步驟為:發現裂縫,細致深入地查看裂縫的范圍、大小、尺寸,分析其程度強弱,再涂抹裂縫表面,正確選擇涂抹材料,例如:環氧膠泥、水泥漿等,同時選擇抗腐蝕材料,例如:瀝青、油漆等,按照科學比例進行調制,然后再將其涂刷于裂縫表層,達到加膜覆蓋的作用,再將玻璃纖維布將裂縫覆蓋起來,以此來遏制裂縫的擴大。
第二,填充封堵法
所謂的填充封堵法,就是將一些土木工程粘結性材料填充在裂縫中,具體的填充材料可以是水泥漿、樹脂膠等,這些材料可以發揮粘結牢固的作用,并順著混凝土裂縫開裂的方向鑿出一個凹槽,把具有優勢防水效果的丁基橡膠類材料填入其中,達到良好的牢固功效。
3、剝蝕與破碎病害的防治
所謂的剝蝕與局部破損問題一方面是外界自然力侵蝕破壞的結果,另一方面則因為路橋工程材料配置與結構等的設計施工不合理。所以,應該從材料選擇、調配、結構設計等方面入手,進行科學地設計與施工。
第一,把握好基層施工。重點掌控好施工材料含水量,必須強化前期的基層壓實處理,壓實達標后要做好人工修整,以此確保路橋工程的質量、結構的穩定性,局部地區無法實施機械壓實操作時,應選擇人工夯實法,要保證基層邊緣地區達到一定的緊實程度。
第二,加強材料管理。從材料的規格、型號、質量等作出科學正確的選擇,同時根據施工工藝的要求進行科學地調和配比,從而確保材料整體質量的發揮。
第三,控制好基層平整度。必須做好基層平整度檢查、測量,必須及時對不平區域實施平整攤鋪處理,攤鋪前,對基層表面實施清潔處理,無雜物再攤鋪。
4、加強瀝青路面質量控制
第一,重點調控瀝青混合料調和比例、確保拌合質量,確保配合比科學達標,從而確保混合料的強度、密實度。
第二,全過程監控混合料攪拌過程,控制攪拌溫度,確保均勻攪拌,這樣才能打造出高質量的拌合料。
第三,提高各種材料的數量和質量,必須優選質量合格的材料,同時,也要做好數量的把握,控制扁平細長顆粒數量,從而確保材料質地與抗壓能力,同時,也要確保均勻攪拌。
總結:
道路橋梁是最基本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其施工質量,使用安全度都會影響交通質量,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與社會的安定團結,必須做好道橋工程病害防治與處理,打造出高水平的道橋工程。
參考文獻:
[1] 張瑞芳,陳麗,包向春.淺談道路橋梁工程存在的質量問題及管理措施[J].中
國外資,2011.
[2] 李善智.探究道路橋梁工程存在的質量問題與維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
[3]鄧派輝. 淺談公路橋梁伸縮裝置的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J]. 城市建設, 2010, (20): 309-310.
篇3
(甘肅省蘭州公路管理局榆中公路管理段,甘肅 蘭州 730100)
【摘要】通常,路面受到破壞的一個重要原因即路基出現意外狀況。首先對公路路基常見的病害作出了具體的分析與歸類,此外對每種病害出現的原因進行了總結。與此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公路路基常見病害的防護措施,以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 公路路基;常見病害;防范措施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礎。其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路而的使用品質。據調查,我國路面產生的早期損壞因路基而造成的占60%以上。路面的損壞往往與路基排水不暢、壓實度不夠、強度低等有直接關系,而且修復難度大、費用高。
1常見病害及原因
因為不同的工程在其施工過程中,地形與地質之間存在差別,再加上一些自然因素的影響,比如水文、天氣等等,都會導致公路路基產生一定的病害。根據筆者的調查,可以發現常見的公路路基病害有沉陷、坍塌、邊坡滑坡等等,這會威脅到交通的安全。
1.1路面不平
作為公路工程舒適程度的一個重要參數,路面平整度對于整個公路路基質量的控制有著重要作用。一旦工程的質量受到影響,路面也會出現不平整的狀態。這導致的最終結果是,路面的平整度嚴重降低,使得車輛不得不降低行駛的速度。與此同時,沖擊力也在明顯增加,形成的安全性以及舒適性都會受到影響。長此以往,公路工程將會無法實現預期的社會以及經濟效益。通過研究發現,路面的平整度受到影響主要存在以下原因:沒有控制好基層的平整度,最為嚴重的一種情況是波浪式起伏;對于路面的施工質量沒有較好地把握;攤鋪機及壓路機的工作人員專業性不強;沒有正確地把握好基準線或滑靴。
1.2路基不均勻沉降
導致公路路基產生沉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例如路基的荷載力太小,或者是土的應力作用以及地下水的作用力等等。很多的資料都顯示,這種路基病害的產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而形成的。通常來講,路基產生不均勻沉降的具體原因表現為:填方路基的土體不具備足夠的壓實度;在地基中具有飽和軟土層;公路路基的剛度不一致,這樣容易導致路基受車輛荷載力的影響,其結構出現附加應力,并且這種力偏高,使得公路路基出現病害;同時,地下水狀態發生改變,也會導致土體以及水壓力發生變化,進而使得附加應力出現。這種附加應力會加強填土的附加沉降;此外路基的側向變形,也是導致路基發生病害的一個因素,不容忽視。
1.3坡面破壞與滑坡
公路路基會出現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個因素則是受地基的強度影響。由于地基的強度不斷降低,破壞了土體穩定性的平衡,最終使得路基產生災害。加上路堤的邊坡坡度較大,或者是另外一種情況,邊坡的坡腳已經被沖走,都會使得路基出現滑坡災害。通常而言,較為嚴重的滑坡主要是在松散結構,或者是黃色濕陷性黃土層中出現的。至于滑坡的具置,主要是在一些無法整合的接觸面處。這是因為接觸面部位的黃土的穩定性不強,受到外力影響,比如水,或者是地震等等的作用力,都極容易出現土體滑移和崩坍。
1.4路基沿山坡滑動
在水庫庫區、沿河的高路堤路段,水庫蓄水前路基比較穩定,但隨著水庫不斷蓄水,水位不斷提高,沿庫區路段路基底部被水浸濕,強度降低,從而使上層土體失去支掌,形成滑動面,坡腳又未進行必要的加固處理,當路基土體自重和行車荷載產生的向下滑動的力大于路基底層與原地面之間的摩阻力時,路基就可能沿基底向下滑動,路基整體失去穩定。
2防治措施
2.1路基的勘察與設計
勘察設計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的提高,對于我們在設計路段的工程地質狀況進行了深刻透徹,仔細而全面的調查,軟基處勘察水平的提高,全面真實無誤地綜合反映當地地質的情況,對影響路基病害的因素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這給我們提供了大量詳細的設計資料信息。于是,再通過設計部門借鑒、參考我國及其他國家相關部門,對路基勘察與設計的資料,根據路面實際勘察、路面實際地理環境等情況,給我們制作出一個科學而準確的設計方案。監理單位要不定期的對控制路基施工的測量放樣進行抽查。
2.2強化施工現場監督與管理
嚴格把握好公路路基的施工質量,第一,需要制定出一個具體的施工計劃。這個計劃的制定不應帶有隨意性,需要尊重工程的實際情況制定。在完成路基填筑時,必須在事先做出一定的準備工作,觀察路基的清理工作是否符合要求,有沒有雜質,或者是軟土地基。其次還需注意路基的排水設施,應盡量地保持公路路基的干燥,以及壓實度等等。施工必須保持一定的秩序,嚴格按照施工計劃執行。
2.3路基路面的排水
對于公路路基施工建設中雨水沖刷強、排水措施不完善的路段,應該參考雨水的沖刷力度、雨量大小建設排水管道,從而減小雨水對公路路基路面的傷害。對于公路路面的排水措施也應該根據路基的具體情況,目的是減小雨水下滲到路基中去。對公路路基的排水工作應該嚴謹合理,對具體路段采取具體的措施,采用管道排水施工建設時也可以根據路基的情況使用不同的管道施工,以適應路基排水的需要。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公路建設時間短,建設完成速度快,為了對公路路基常見病害進行有效處理,需要對公路路基進行有效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路路基的安全。對于公路路面進行施工建設時,暴露出來的公路路基問題尤其需要引起重視,并且我們應該通過提高公路施工的技術和能力,定期對公路路基的養護等措施解決公路路基病害問題,實現公路行車安全和公路路基質量安全。總之,公路路基建設需要對施工工作、技術工作、管理工作、監督工作等各個工作環節進行有效的安排,以實現公路路基的養護和公路路基的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鄭昌禮.公路路基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08(12):60.
[2]祁昌旺.高速公路路基質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7(03):35-36.
[3]宋毅.試論公路路基簡單防護類型的選擇與加固的相關措施[J].科技風,2014(010:138.
[4]盧莉.公路路基常見病害及加固防護技術[J].科技創新導報,2011(06):127.
[5]封拴虎.路基的常見病害及預防措施[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09(4):81-82.
[6]劉鐵軍.路基常見病害原因分析與防治措施[J].科技風,2010(13):105.
[7]梁美花.公路路基邊坡常見病害分析及防治對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09):162-163.
[8]張新.淺談公路路基施工質量問題[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13):32-35.
[9]武有軍.關于公路路基施工技術的探討[J].信息系統工程,2011(12):17-18.
[10]丁華元.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要點分析及質量控制[J].科技傳播,2011(16):105-106.
[11]湯李斌.山區公路路基的滑坡運動模式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09):55-56.
篇4
【關鍵詞】公路路基;病害;防治措施
[Abstract] found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way, is the basis of the road. Its quality is good or bad,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pavement quali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common disease of highway roadbed, proposed the highway subgrade disease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 highway subgrade;disease;prevention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U21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路基是路面的基礎,按照路線位置和一定技術要求來修筑,主要材料一般為土或石料。路基承受著本身的巖土自重和路面重力,以及由路面傳遞而來的行車荷載,是整個公路構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公路實際運營中,路基的損壞是比較常見的,大多都是由于路基強度不足造成的,在車輛外荷載作用下產生的過量變形或者受惡劣的自然環境所致。本文筆者探討了公路路基常見病害及防治。
1. 公路路基常見病害
1.1翻漿
翻漿指的是由于土基強度急劇降低,在行車作用下,路面表面出現不均勻起伏、彈簧或破裂冒漿等現象。路基翻漿多發生在我國北方地區,北方地區由于氣溫變化幅度較大,尤其是在冰凍春融期,路基若地下水位高,排水不暢,就使得含水過多,再若土質不良的話,路基就會變得濕軟,穩定性和強度都明顯下降,在車輛荷載的反復作用下,很容易出現翻漿現象。
1.2邊坡坍塌
邊坡指的是為保證路基穩定,在路基兩側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邊坡坍塌并不少見,特別容易在雨季發生,在暴雨過后或連續幾天降雨后都極易發生此類病害。該類病害突發性較強,往往危及行車安全,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重大損失。引起邊坡坍塌的因素很多,內部因素有巖土類型,坡形、坡度、坡高節理裂隙發育程度,巖石風化強度等,外部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地表沖刷、融雪、浸泡、地下水活動、沖刷或開挖坡腳,凍融、晝夜溫度變化等。在內因中,坡度、坡體結構、坡型和巖性是主要因素,是我們應該要特別加以留意的重點。
1.3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現象。滑坡帶來的危害很大,有的時候是毀滅性的,所以更要仔細注意。
1.4公路沙害
在風沙地區,沙害使公路常見的病害。其危害主要表現為風蝕和風埋,其中尤其以沙埋為主。路基遭受沙埋有兩種形式,一是在風沙活動地區,由于沙粒沉落堆積,掩埋路基;二是在流動沙丘地區,由于沙丘的向前移動,掩埋路基,路基遭受風蝕,將會出現削低、變窄、掏空和崩塌等現象。
2. 公路路基常見病害的防治
2.1公路翻漿病害的防治措施
公路翻漿應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在公路前期的測設時,一定要注意線路的選擇。選線的好壞會影響到公路在今后使用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壽命。選線時應該考慮到土質、地質結構、人文氣候等一系列的因素。有些地區的地質結構較為復雜,地表性質也會出現劇烈變化,一旦建成公路,不可避免的會出現諸如翻漿等問題,如果再加之氣侯、水文及其它大氣因素變化急劇,該現象的發生就會變得更加頻繁,影響公路的使用,所以在有些地區,一定要認真作好地質調查,掌握該地區的地質地貌變化規律,尋找和選擇一條最為合理的路線進行公路的鋪筑,這是預防翻漿等病害的首要條件。其次,一定要對路基填土高度謹慎選擇,作好路基排水。水是引起公路翻漿的重要原因,做好路基排水,可使土基保持一個相對干燥狀態,有利于減小翻漿的程度。再者,在一些容易發生翻漿的地方,可以選擇一些透水性好的材料作為路基。比如選擇粗顆粒土作為路基填料,水穩性好,冰凍穩定好,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翻漿病害的發生。
(1)處理好路基排水
可以通過邊溝、排水溝、縱、橫向盲溝、開挖集水井等的合理設置來實現。在濟青高速公路工程項目中,有些地段采取的方式就是開挖大水溝,實踐證明,這種處理方式效果十分明顯。設置縱、橫盲溝可將路基范圍內的水通過盲溝排到路基以外,使路基處于干燥狀態。集水井則可以蒸發水份,以降低路基范圍內的地下水位。
(2)提高路基填土高度
在有些地區,主要是指地勢相對比較低的地區提高路基填土高度,可以增大了路基邊緣至地下水位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少了凍結過程中水份向路基土上部遷移的數量,凍脹減弱,使公路出現翻漿的可能性小,翻漿程度減弱。
(3)設置砂礫石墊層
砂礫石的透水性比較好,通過設置砂礫石墊層,路基的透水性明顯提高,即便含水量稍高的時候毛細水也不會輕易到達路基頂面,大大增強了路基對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不過該方法的應用有局限性,往往在砂礫石材料的地段比較適合采用,沒有的地區如果采用購買的話就會使成本大量增加。
(4)換填土
有的地區土質過差,如果作為建筑材料的話勢必會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翻漿等災害,所以必須要更換土質,可以選擇采用水穩性好,冰凍穩定性好、強度高的粗顆粒土換填,從而提高土基的強度和穩定性。
2.2邊坡坍塌的防治措施
坡面巖石要做到及時清除。
(2)坡面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加固。常見的加固措施有坡面噴漿、抹面、砌石鋪蓋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防止軟弱巖層進一步風化,再通過灌漿、勾縫、鑲嵌等措施恢復和增強巖體的完整性,減少坍塌發生的幾率。
(3)危巖支頂。有些邊坡上的巖石屬于危巖,對這些巖石可以采用如石砌或用混凝土作支垛、護壁、支墩、支墻等形式予以固定,從而增加斜坡的穩定性。
(4)攔截防御。在自然因素下,尤其是長時間的大雨或暴雨,必然會出現山石滾落等情況,所以在邊坡位置應該修筑如落石平臺、落石網、落石堤、攔石墻等落石的攔截防御設施。
2.3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要貫徹以防為主,整治為輔的原則,根據上面的分析,在選擇防治措施前,滑坡的地質、地貌和水文地質條件都要提前加以勘測,確定施工地區有無出現滑坡的可能,如果有,則要對產生原因提前做預防措施,并根據公路的等級和其他情況確定預防程度。
(1)如果一個地區整體處于易發生滑坡的地帶,可能需要做大型滑坡整治,這時要考慮一下可能重新選擇路線,因為大型滑坡的整治技術比較復雜,工程量大,時間較長,不論從施工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能不采用盡量不要采用。如果必須要通過易發生滑坡的地區,應按先后緣、再前緣,后中間的施工順序來進行。對于比較大型而且復雜的滑坡整治,可以考慮分多次進行,做一個長選的規劃,密切注意滑坡情況并及時調整整治策略。
(2)對中型或小型滑坡連續地段,繞不繞避都可以,如果選擇不繞避,應注意調整路線平面位置,仍然要從施工簡單,經濟合理的角度制定施工路線。
(3)在進行滑坡整治時,要及時觀察滑坡的狀態。如果滑坡正處于發展階段,要及時整治,時間較舊整治過的滑坡要防止復活,對可能發生滑坡的地段要做預防。
2.4路基沙毀的防治措施
(1)為防治沙質路基風蝕,一般采用柴草、土石或無幾、有結合料進行固沙防護,以保證路基穩定和行車安全。在沙卵石豐富的地段,可平鋪砂礫石將邊坡及路肩覆蓋,厚度一般為5Cm~6Cm。當運距太遠時,也可僅覆蓋路肩,邊坡則用“草方格”防護。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效果良好。
(2)為防治路基沙埋,在路側采用的措施可歸納為固沙、阻沙、輸沙和導沙等四種類型。固沙措施了采用草方格網,或粘性土埂國方格沙障或直接利用卵石、礫石、粘性土、瀝青乳液,覆蓋沙面進行加固;阻沙措施除高立式防沙柵欄外,還可用擋沙溝堤等。擋沙溝堤時由當地的砂沙土或砂礫筑成;輸沙措施是通過改變下墊面和加大風速的辦法,使風沙流順利通過路基而不致產生沙埋;導沙措施是用導沙堤改變氣流方向,使風沙流離開路基。有條件的地區應先采用植物固沙,并貫徹草、灌、喬相結合的原則,以達到最大的防風固沙效果。
總之,路基施工是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關鍵環節,設計及施工技術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必須加強路基施工方案設計與施工質量控制,最大限度減少路基通病問題的出現,確保路基施工質量。同時不斷總結施工經驗,對施工技術進行改進與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公路平坦、行車舒適,路基無顯著病害及跳車現象發生,才能取得防治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小紅.路基病害的成因及處治措施.山西建筑,2008
[2]陳海鴻。瀝青路面早期破壞的種類及原因淺探[J]。甘肅科技縱橫2008,4
篇5
【關鍵詞】公路;瀝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前言
在中央關于加快實現新疆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方針指引下,新疆交通事業迎來全面快速、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新時期。“十二五”期間,南、北疆各地州公路建設的全面改造升級。在公路建設工程中,瀝青路面因其具有表面平整、堅實、無接縫、行車舒適、耐磨、施工期短、養護維修簡便,且適宜于分期修建等優點而被廣泛采用。然而瀝青路面易產生各種病害,這不僅影響了公路路面的感觀質量,而且還破壞路面的整體性,同時影響行車舒適性及行車安全性。通過分析阿勒泰某口岸公路改建工程及昌吉州S248公路建設項目的外業勘察資料,發現瀝青路面最常見的病害為裂縫、車轍、坑槽和泛油。下面就以上幾種常見病害產生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及防治措施。
1.裂縫
瀝青路面裂縫主要可分為縱向裂縫、橫向裂縫、網狀裂縫(龜裂)。
1.1 縱向裂縫
損壞現象:裂縫走向基本與行車方向平行,裂縫長直,偶爾伴有少量支縫,一般都發生在高填方的路基上或施工搭接處。
產生原因:①改建公路中新老路銜接處處理不當,造成路基不均勻的沉降,形成裂縫;新建公路由于碾壓不均勻,出現路基、基層局部未壓實或兩側密實度不夠,使路基、基層承載力不足,在車輛荷載作用產生不同程度的沉陷從而形成裂縫。②瀝青混合料分幅攤鋪時,接縫處理不當,造成路面滲水或面層壓實度未達到要求,在行車荷載和大氣溫度作用下形成裂縫。
1.2 橫向裂縫
損壞現象:裂縫與路中心線基本垂直,裂縫彎彎曲曲,寬度不等,縫長有的貫穿路幅。
產生原因:①路基、基層出現干縮或冷縮形成裂縫,反射到瀝青路面上產生裂;②冬季氣溫下降,瀝青路面收縮形成裂縫。
1.3 網狀裂縫(龜裂)
損壞現象:裂縫縱橫交錯,將路面分割成形似網狀或龜紋狀的銳角多邊形小塊。網狀裂縫易導致瀝青路面松散或坑槽,嚴重影響瀝青路面的綜合服務水平。
產生原因:①由于基層整體強度不足或因溫度周期變化而引起瀝青路面老化,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產生疲勞裂縫,起初形態是一條或幾條平行的縱縫,隨著荷載重復作用,逐漸出現了橫向、斜向連接縫,形成網狀、龜裂狀的裂縫;②瀝青面層偏薄或交通量超過設計能力,造成網狀或不規則裂縫;
2.車轍
從資料發現,車轍嚴重路段車輛輪跡區域瀝青混合料面層厚度約1.5-2cm,沿車轍兩側可見混合料失穩橫向蠕變位移形成的凸緣,凸緣瀝青混合料面層厚度最大為11cm,而水泥穩定砂礫基層的變形輕微,屬于失穩型車轍。
經分析,形成車轍的主要原因:①瀝青路面疲勞破壞和永久變形的累積造成車轍;②路面用瀝青軟化點低,路面用礫石表面光滑,混合料高溫穩定性差,在行車荷載產生的剪切應力的作用下,瀝青面層材料失穩,易產生凹陷和橫向位移從而形成車轍;③重載和超載也是瀝青路面產生車轍的重要原因。
3.坑槽
坑槽是瀝青路面的常見病害,路面坑槽不僅影響道路的整體美觀,更大的危害是影響道路正常交通,甚至引起交通事故。
瀝青路面坑槽的產生都有時間過程,由路面局部裂縫進而形成網狀裂縫(龜裂)、松散,在行車荷載和雨水等因素作用下瀝青混合料骨料脫落,逐步形成坑槽。常見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①瀝青在瀝青面層拌合、運輸、攤鋪、碾壓過程中出現老化,瀝青混合料粘結力、防水性能下降,瀝青與集料脫離,形成松散、坑槽。②早期輕微病害沒有及時處理,造成局部出現網狀裂縫(龜裂)、松散,在行車荷載和雨水等作用下形成坑槽;③公路運營期間車輛滴油漏油侵蝕瀝青路面,瀝青被稀釋后,粘結力降低,瀝青混合料離析,集料散失,造成路面局部松散,進而形成坑槽;④基層、底基層損壞產生翻漿也是形成坑槽原因。
4.泛油
瀝青混合料的自由瀝青受熱膨脹,從瀝青混合料的內部和下部向上移動,溢出路表,使路面有過多瀝青的現象稱作泛油;另外由于路面積水侵入面層,集料表面的瀝青膜剝落并積聚在路面表面,形成一層有光澤的瀝青膜的現象也叫泛油。
瀝青路面泛油會造成:①在雨季,瀝青面層表面發光發亮,路面滑溜,對行車安全構成嚴重威脅。②瀝青混合料中的面層瀝青含量越高,中、下面層的瀝青含量就越低,直接影響瀝青面層整體的低溫抗裂性能、抗疲勞性能。
瀝青面層泛油的最主要原因有:①路面用瀝青針入度偏大;②混合料中瀝青用量過多,在行車荷載作用下,瀝青由下部泛到路表形成泛油。③瀝青路面攤鋪時,集料產生離析,局部細料集中;④冬季施工,面層成型慢,集料散失過多;⑤雨水滲入使下層瀝青與石料剝離,在水作用下瀝青膜剝落,上泛至表層形成泛油。
5.防治措施
瀝青路面病害普遍存在,為避免瀝青路面病害產生,有以下幾點防治措施:
①設計時必須根據公路等級、交通量、工程地質情況、道路基層情況和施工季節等綜合因素計算確定路面結構,并根據路面結構類型選擇適當的混合料類型;
②在瀝青面層與半剛性基層設計應力吸收層,可有效防治反射裂縫;基層應選用干縮系數小、抗拉強度高的半剛性材料;
③瀝青混合料應選用優質瀝青和密級配集料以保證其高溫穩定性、抗疲勞性、低溫抗裂性和耐久性等滿足規范要求;
④嚴格管理施工質量,防止路面基層、底基層損壞或收縮而導致公路瀝青面層產生病害;
⑤嚴格控制好瀝青混合料在拌和、運輸、攤鋪、碾壓時的溫度;碾壓過程確保壓實度、穩定性及平整度符合規范要求,同時做好施工接縫的搭接處理;
⑥公路養護部門應及時對轄區內公路段進行養護、維修;
⑦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應加強道路運輸管理,嚴禁車輛超載。
6.結束語
瀝青路面病害往往是由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而產生,需要我們從提高基層強度和剛度、優化瀝青路面結構設計、合理選用路面材料、嚴格控制路面施工質量以及加強道路交通運輸管理等幾方面綜合采取措施避免病害產生,從而延長公路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提高通行能力,降低養護成本,節省建設資金。
參考文獻:
[1]《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J 014-97)
[2]《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40-2004)
[3] 劉伯瑩, 姚祖康. 公路設計工程師手冊[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劉伯瑩, 姚祖康. 公路設計工程師手冊[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篇6
關鍵詞:公路路基;路基病害;防治措施
1引言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按照路線位置和一定技術要求修筑的帶狀構造物,承受由路面傳來的荷載,應有足夠的強度、穩定性和耐久性。路基的強度與穩定性受水、溫度、土質等客觀因素影響,同時也受行車荷載的作用,路基設計、施工方法及養護方法是否正確等人為因素制約[1]。隨著公路建設的發展,對公路路基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所以在施工時一定要統觀全局,做好安排。下面對公路路基的幾種常見病害類型進行介紹,并分析其產生病害的原因,提出了路基各項質量目標要求及病害的治理方法。
2路基病害及產生原因[2]
2.1路基沉陷
路基沉陷是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產生較大的沉落,路基的沉陷可以有兩種情況,一是路基本身的壓縮沉降;二是由于路基下部天然地面承載力不足,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引起沉陷或向兩側擠出而造成的。
路基的沉縮是因路基填料選擇不當,填筑方法不合理,壓實度不足,在路基堤身內部形成過濕的夾層等因素,在荷載和水溫綜合作用下,引起路基沉縮。
地基沉陷是指原天然地面有軟土、泥沼或不密實的松土存在,承載能力極低,路基修筑前末經處理,在路基自重作用下,地基下沉或兩側擠出,引起路基下陷。
2.2邊坡滑塌
路基邊坡滑塌是最常見的路基病害,根據邊坡土質類別,破壞原因和規模的不同,可分為溜方與滑坡兩種情況。
2.2.1溜方:由于少量土體沿土質邊坡向下移動所形成。主要是由于流動水沖刷邊坡或施工不當而引起的。
2.2.2滑坡:一部分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動面滑動。滑坡主要是由于土體的穩定性不足所引起的。
路基邊坡坡度過陡或邊坡坡腳被沖刷淘空或填土層次安排不當是路堤邊坡發生滑坡的主要原因。
路塹邊坡滑坡的主要原因是邊坡高度和坡度與天然巖土層次的性質不相適應。粘性土層和蓄水的砂石層交替分層蘊藏,特別是有傾向于路塹方向的斜坡層理存在時,就容易造成滑動。
2.3碎落和崩塌
剝落和碎落是指路塹邊坡風化巖層表面,在大氣溫度與濕度的交替作用,以及雨水沖刷作用之下,表面巖石從坡面上剝落下來,向下滾落.大塊巖石在脫離坡面沿邊坡滾落稱為崩塌。
2.4路基沿山坡滑動
在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若路基底部被水浸濕,形成滑動面,坡腳又未進行必要的支撐,在路基自重和行車荷載作用下,整個路基沿傾斜的原地面向下滑動,路基整體失去穩定。
2.5不良地質和水文條件造成的路基破壞
公路通過不良地質條件,(如泥石流、溶洞等)和較大自然災害(如大暴雨)地區,均可能導致路基大規模破壞。
3路基各項質量目標要求[3]
3.1路基應具有足夠的整體穩定性
路基是直接在地面上填筑或挖去一部分地面建成的。路基修建后,改變了原地面的天然平衡狀態。在工程地質不良的地區,修建路基可能加劇原地面的不平衡狀態,從而導致路基發生各種破壞現象。因此,為防止路基結構在行車荷載及自然因素作用下發生整體,發生不允許的變形或破壞,必須因地制宜采取一定的措施來保證路基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3.2路基應具有足夠的強度
路基的強度是指在行車荷載作用下,路基抵抗變形與破壞的能力。因為行車荷載及路基路面的自重使路基下部和地基產生一定的變形,較大的變形會影響路面的使用品質。尤其是不均勻沉降,直接導致路面的不均勻沉降,降低路面平整度,同時,也是路面早期破損的重要原因。為保證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產生超過允許范圍的變形,要求路基應具有足夠的強度。
3.3路基應具有足夠的水溫穩定性
路基的水溫穩定性是指路基在水和溫度的作用下保持其強度的能力。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其強度將會顯著降低。因此,對于路基,不僅要求具有足夠的強度,而且還應保證在最不利的水溫狀況下,強度不致顯著降低。這就要求路基應具有一定的水溫穩定性。
4路基治理的措施[4]
4.1對路堤填筑前原地面進行處理
路基施工質量的好壞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經受住行車荷載、冬季、雨季、時間考驗的關鍵。要想做好路基工程,就必須扎扎實實地對路基進行填筑,做好對原地面的處理。
4.2有選擇性地使用路堤填料
路堤填料應優先采用含水量和塑性指數均符合規范的土,堅決不能使用淤泥、凍土、有機土含草皮土、沼澤土、生活垃圾和含有腐殖質的土。對于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為路基填土。
4.3壓實填土
路基必須嚴格按照現行《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的要求對路基進行施工,并通過試驗路段來確定不同機具壓實不同填料時的最佳含水率。同時,還要有相應的碾壓遍數、適宜的松鋪厚度、最佳的機械配套和有一定素質的施工隊伍來具體施工。
4.4做好軟基處理
對特殊地基,如外在荷載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現過大的有害變形和強度不夠的軟土地基都應該視為軟基而認真對待,并進行必要的處理。
4.5完善排水設施
只有將影響路基穩定的地面水予以攔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圍之外才能保持路基能經常處于干燥、堅固和穩定的狀態。同時,必須把影響路基穩定的地下水引導到路基范圍以外以降低水位,使全線的溝渠、管道、橋涵構成完整的排水體系。
4.6采取減重措施
當出現滑動面不深、滑體呈上陡下緩狀、滑坡范圍外有一定的山坡且滑坡不可能向上發展時,可以在滑坡上部減重,以減弱滑坡的下滑力,這是一種經濟實惠、操作簡單的防治措施。減重的土體堆在坡腳能增加坡腳的抗滑力,效果更好。
4.7支擋措施
根據滑體推力的大小,可以選用適當的支擋結構防滑。
5結語
總之,防治路基病害應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選擇,預防為主,治養結合”的綜合防治原則,路基施工是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關鍵環節,設計及施工技術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必須加強路基施工方案設計與施工質量控制,最大限度減少路基通病問題的出現,確保路基施工質量。同時不斷總結施工經驗,對施工技術進行改進與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公路平坦、行車舒適,路基無顯著病害及跳車現象發生,才能取得防治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小紅.路基病害的成因及處治措施.山西建筑,2008.
[2]朝軍、劉麗、赤峰.路基病害的產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申學院學報,2009.
[3]肖漓境.路基病害的處理施工方法研究.工程技術,2009.
[4]張文濤.公路工程路基病害成因分析與治理.道路工程,2010.
篇7
【關鍵詞】公路瀝青路面;常見病害;成因
0.引言
公路建設直接影響著群眾的出行,與廣大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公路建設也是市政工程最為重要的一環。公路就像人體的經脈,連通著各個城市,各個地區,各條經脈交錯,構成了四通的交通網。因為瀝青混公路的表面很平整,整條公路幾乎是一體的,不是一塊一塊的拼接而成的;在瀝青公路上行駛的車輛震動小,噪聲低,行人會非常舒適;瀝青公路的建造時間短,養護護維修比較容易;因為瀝青公路具備如此多的優點,所以瀝青公路被廣泛的應用到公路建設中。瀝青的公路的優點雖多,也伴隨著一些讓公路管理部門非常煩惱的問題,即瀝青公路的早期破損問題。
1.公路瀝青路面常見病害
瀝青路面的病害形式分為裂縫類、松散類、變形類及其他類[1]。文章將介紹幾種較為普遍的瀝青公路病害。
1.1瀝青公路路面的裂縫青路面的裂縫
有兩種表現形式橫向、縱向裂縫已經龜裂,橫向裂縫的表現特征是:在瀝青路面的路中間開裂,這種裂縫開始絕大部分出現在瀝青路面兩邊的硬路肩,隨后有整條路的中間開裂的趨勢,瀝青路面破損的整體情況相似,裂縫分布比較均勻。其中縱向裂縫的表現特征是:破損絕大部分是處于瀝青路面的擴展部位。縱向裂縫出現的主要緣由有以下幾點:在瀝青公路建造時,路基壓實的處理工作不到位;導致路基的強度與實度較弱,路面的沉降量這里多,那里少;龜裂的表現特征是:與橫向裂縫飛路面的中間開裂不同,龜裂的裂縫呈網狀分布,裂縫使整個路面支離破碎的網狀破裂。
1.2瀝青路面的車轍
公路瀝青的路面時凹痕,是過往車輛長期沿輪跡駛過在瀝青公路上形成的;路面凹痕會逐漸破裂,瀝青路面破損現象中比較特殊的一種。之所以說其特殊,是因為瀝青路面載荷過度,日積月累使得路面形成車轍;車轍在暴雨天氣下,坑坑洼洼的路面就這樣的形成了。
1.3瀝青路面的松散
瀝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的建造,瀝青的逐漸變的松散,建構物質脫落。瀝青路面的松散的規律不明顯,有可能是路面的全面松散,也有可能是路面的全面松散。
1.4 瀝青路面的水損害
瀝青路面的水損害是指:路面不僅承受著過往車輛荷載,還因為氣候惡劣,溫差較大,路面熱脹冷縮作用;在雨水充分浸泡的情況下,水分很容易侵入到瀝青與集料的界面上[2];瀝青膜慢慢的會從界面上脫落,而且使得集料中的粘力減弱并逐漸消失,這就是瀝青路面的水損害,路面破換的過程。
1.5凍脹和翻漿
瀝青路面的凍脹:因為在路面冰凍情況下,瀝青路基上部積聚雨水,導致路面膨脹鼓起引發瀝青路表有裂縫產生;瀝青路面的翻漿是指:冬去春來,溫度升高,侵入路基的被冰凍的水分融化,過往車輛高速行駛過,導致路基翻漿,路基被破壞,路面自然也就損壞了。
2.公路瀝青路面常見病害的病因以及預防措施
2.1瀝青路面裂縫
在瀝青公路的建設完工,通車之后,使用的早期就可能會有多種形式的裂縫產生。如在雨季,路面在充足雨水的浸泡下,雨水容易滲入路基,使得路基的強度與實度大幅度下降;加之公路的車流較大,載荷過重,導致瀝青路面破損的更加嚴重。瀝青公路的開裂的主要原因可分為兩種:荷載型裂縫與非荷載型裂縫。上面以及介紹了荷載型裂縫使因為公路的車流過大,載荷過量,導致裂縫產生;何為非荷載型裂縫?非荷載裂縫的界定即并非因為公里荷載過重導致的損害,其病害形式包括龜裂、網裂等。非荷載型裂縫形成的主要形式是溫度裂縫;何為溫度裂縫?顧名思義,溫度裂縫和氣溫有著莫大的關系,冬季路面的溫度往往突然降到很低;產生的原理是:瀝青混合料的應力松弛趕不上溫度應力的增長,同時勁度急劇增大,超過混合料的極限強度或極限拉伸應變,便產生開裂[3];因為氣溫驟降引發的裂縫,表現形式是橫向裂縫,而另外一種非荷載型裂縫表現形式是縱向裂縫;上文已經介紹過縱向裂縫的成因是路基的沉降量不均,其另外一種成因路基路基凍脹。有些地區冬季寒冷,氣溫很低,路基內部的水分冰凍膨脹,導致瀝青路面破裂。
2.2瀝青路面水損害
瀝青路面水損害一般發生在多雨的季節,在路面受損前,就已經有了較小裂縫;加之雨季降水較多,路面長時間在雨水浸泡下,水分很容易的就侵入到瀝青與集料的結構內;瀝青膜慢慢的脫落,集料中的粘力減弱并逐漸消失,這就是瀝青路面的水損害的全過程。
2.3凍脹和翻漿
在路面的凍脹災害之后,隨著氣溫的升高,路面的災害又開始出現。凍脹與翻漿兩種病害分別發生在冬季與春季,主要是受氣溫的影響,冬季氣溫驟降,春季回暖溫度升高。瀝青道路翻漿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是各種因素共同引發的;其中主要因素有三:個水分入侵路基、溫度變化、行車載荷;前面兩個是客觀因素,后面一個是主觀因素;此三種成因都具備的情況下,才會導致瀝青路面翻漿的情況。
2.4瀝青路面的沉陷
在瀝青公路施工的半挖填挖段,施工機械難以在要壓實的部位展開施工,使半挖填路段的路面難以被壓實,路基的強度不夠,產生塌陷。部分橋梁橋臺的后部填土壓實不夠,導致橋頭跳車現象[4]。橋頭路基的強度不均以及橋頭路面沉降量不均,使瀝青路面的固有的結構變形。瀝青路面的沉陷的防治措施是:在橋臺臺背處填埋石灰土與水泥土,因為石頭與水泥可以吸收水分,固化不容易變形。
2.5橋面鋪裝的破壞
橋面的鋪裝一般有兩層構成,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橋面鋪裝的破換指的就是橋面兩層結構的粘結不在緊密,逐漸的脫離。橋面的車流量通常較大,在車輪的碾壓下,橋面材料給夠松散,最終脫落。致使橋面結構脫落的原因是:橋面的不平整,使得瀝青混泥土鋪設不均勻,有些部位太厚,有些部位太薄,太薄部分不能承受過往車輛的反復碾壓,局部地區的瀝青混凝土很快的脫落形成凹槽;另外一方面,在橋面瀝青混凝土的鋪設之初,橋面雜物較多,雜物將瀝青混凝土與水泥混凝土隔開,使得兩種材料粘結不緊密易脫離。橋面的瀝青混泥土過薄,經過車輪的長期反復碾壓,加劇了橋面的網狀破裂。
橋面鋪裝破壞極易導致橋頭跳車現象,橋面鋪裝的破壞比一般的路面鋪裝破壞危害更大。那么該如何來預防橋面鋪裝破壞?問題的解決應該從橋面瀝青混凝土鋪裝層入手。措施有三:在橋面的鋪設施工時,要特別注意橋面鋪裝的平整度,要按標準來控制標高,使得橋面瀝青混凝土的鋪設均勻平整。加強橋面的抗滲漏、抗腐蝕性能,在鋪設材料中混入抗鹽腐蝕劑[5];在水泥混泥土層鋪設防水層,采用質量與顆粒較大特性的鋪設原料,用以加強瀝青混凝土粘結性,利于瀝青混凝土鋪設的均勻,另外要在施工時要保持施工面的清潔,避免混入雜物。
3.結語
通過長期的觀察與研究,分析總結出了公路瀝青路面的常見病害及原因,瀝青路面裂縫、瀝青路面水損害、凍脹和翻漿、瀝青路面的沉陷、橋面鋪裝的破壞等;文章還著重介紹了橋面鋪裝破壞的防治措施,為公路建設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1]李慶勇.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的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J]交通標準化,2011(8).
[2]鞏玉發.畢業就當施工員( 公路工程) [Z]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11).
[3]牟燕波.趙聽,吳梁.瀝青路面級配碎石基層材料及路面結構的分析[J].路面機械與施工技術. 2006(10).
篇8
【關鍵詞】公路橋梁橋面病害處理防治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現役公路橋梁中存在著的大量病害,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橋梁的安全使用和行車舒適性。如不及時對其進行維修加固,將會極大的縮短橋梁的使用壽命。本文主要分析了公路橋梁橋面的常見病害,并提出了處理和防治措施,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導。
一、公路橋梁橋面的病害分析
1.橋面板滲水
有些橋梁的橋面板滲水現象比較嚴重,滲入的雨水會造成橋梁的鋼筋產生銹蝕,從而影響結構的安全。這主要因為橋面鋪裝層防水設施不好,使雨雪水滲入橋面造成的。
2.裂縫
橋面鋪裝裂縫產生的原因較為復雜,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第一種是干縮裂縫,其產生原因由于混凝土相對濕度引起,這種裂縫隨著相對濕度的增加而減小;第二種是溫度裂縫,其產生原因主要是低溫縮裂,面層降溫而收縮的趨勢會受到下部橋面板約束而產生拉力,隨著溫度降低,收縮趨勢進一步增強,導致拉應力超過了瀝青混凝的抗拉強度,便產生了開裂,一般為橫向裂縫,嚴重時發展為縱向裂縫;第三種是疲勞裂縫,其產生原因是橋面鋪裝在正常使用情況下,由于荷載的多次反復作用引起的鋪裝層開裂,這也是橋面鋪裝的主要破損類型。
3.車轍
車轍的產生原因可歸納為重載交通的作用、渠化交通、和鋪裝材料的性質等等,高溫更是產生車轍的重要因素。
4.坑槽
坑槽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鋪裝層瀝青混合料設計孔隙率偏大或者施工時出現離析、壓實不足,導致孔隙率更大,鋪裝層在水或者冰凍作用下,瀝青逐漸失去,與礦料的粘合力,從礦料表面脫落,在車輛的作用下瀝青混凝土鋪裝層出現松散狀態,以骨料從鋪裝層脫落形成坑槽;其次由于施工中瀝青混合料加熱溫度過高,致使瀝青老化失去粘結力,造成瀝青從礦料表面脫落所致;其次橋面不平整,在行車和溫度荷載的作用下,造成這些地方鋪裝層內產生局部應力集中,出現結構性的點損失,然后逐漸四周擴散,而形成坑槽。
5.伸縮縫損壞
過去,大橋伸縮縫經常使用梳齒形鋼板伸縮縫,其梳齒在反復行車荷載及自身的伸縮過程中易產生翹曲,而雜物的填堵更加劇其變形,造成與路面的連接不順;在中小橋中使用的橡膠板式伸縮縫,其橡膠體直接承受車輪碾壓沖擊,其本身及錨固件易損壞,而其施工又不易控制,造成質量不穩定,其他伸縮縫尺寸較寬,行車軟硬過渡中必然產生較大震動,從而導致伸縮縫損壞或與路面連接不順。
二、公路橋梁橋面的病害處理和防治
1.橋面板滲水的防治
在橋面鋪裝時,嚴格控制施工程序,盡可能的將橋面鋪裝層防水設施鋪筑好,從根本上杜絕滲水現象;由于冬季降雪會造成行車安全性降低,一般在降雪時都會將高速公路關閉,并進行除雪作業,為了能快速地清除路面積雪,盡可能早地開放交通,一般管理部門都采用除雪機上路除雪,人工輔助,并撒鹽,以助其盡快融化,這樣一旦橋面鋪裝層防水不好,融化后的雪水將會對橋梁的鋼筋結構產生銹蝕,影響其使用壽命。在北方寒冷地區尤其要注意這類問題。
2.裂縫的防治
(1)灌縫法。①當前受設計水平、鋪裝材料和經濟條件的制約,橋面鋪裝開裂具有不可避免性,針對裂縫修復一般采用灌縫法,縫寬在6mm以內的,宜將縫隙刷掃干凈,并用壓縮空氣除去塵土后在用熱瀝青或者乳化瀝青封堵;縫寬6mm以上的,應剔縫隙內雜物和松動的縫隙邊緣,或者裂縫開槽后用壓縮空氣吹靜,采用沙粒式或者細粒式熱拌瀝青混合料填充、搗實,并用烙鐵封口,隨即撒沙,掃勻,也可用乳化瀝青混合料填封。②灌縫注意事項:一定要將縫隙清理干凈,封灌飽滿,一般選擇末冬初氣溫降低后集中封灌一遍,其它季節發現一道處理一道,不允許裂縫存在。
(2)鋪裝層改造法。①對于由于單板受力引起的縱向裂縫,一般宜采用橋面鋪裝層改造法,鑿除鋪裝層,全部用鋼筋混凝土鋪筑重新做鋪裝層的方法處理,從根本上改善橋梁整體受力功能,灌縫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此類裂縫。②施工過程注意事項:將橋面鑿除干凈,避免橋面板鑿壞,橋面植筋時注意間距控制,澆注前橋面碎塊要徹底清除,養生期間注意灑水,不允許外荷載施加橋面,采取控制交通。
3.車轍處理法
①屬于表面磨損過度出現的車轍,采用路面銑刨機或風鎬翻松車轍表面一定深度,并清除干凈;鋪筑前先噴灑0.3~0.5kg/平方米的粘層瀝青;采用與原路面結構相同的瀝青混合料鋪筑,恢復路面橫坡;周圍接茬處要烙平密實,碾壓密實。②屬于路面橫向推擠形成的橫向波形車轍,且已經穩定的宜按照上述步驟銑高補低恢復路面橫坡,如因路面不穩定夾層引起,則應清除不穩定層,重鋪面層。③施工過程注意事項:控制好處理車轍的深度,注意周圍接茬處要烙平密實,碾壓密實。
4.坑槽修補法
①坑槽修補法按照“圓洞方補,斜洞正補”的原則,劃出大致與路中心線平行或垂直的挖槽修補輪廓線,基坑底部與四周涂抹粘層油,控制好瀝青混合料的用量,分兩層填筑壓實,采取平板夯、氣夯配合壓路機壓實,邊角處要用工具搗實,保證碾壓密實平整,保證修補后坑槽與周圍路面銜接良好、平直。若基層存在問題、缺陷應處理后在鋪筑瀝青路面。②施工過程注意事項:開槽應到穩定部位,槽壁要垂直,并將槽底清干凈,新填補部分應略高于原路面,待行車壓實后保持與原路面相平。
5.伸縮縫損壞的防治
(1)合理選擇橋梁伸縮裝置的類型。橋梁伸縮裝置必須根據所安裝伸縮裝置的道路性質、橋梁類型、需要的伸縮量,綜合考慮道路、橋梁和伸縮裝置整體的特性,結合排水、防水、方便施工維修和經濟實用性來選型。(2)加強伸縮縫的養護,砼初凝前用毛刷拉毛,初凝后及時覆蓋麻袋或土工布進行灑水養生,時間≥7d,同時養生期間應派專人實行交通管制,待強度達到70%時,用專用工具安裝橡膠密封帶。經常清掃密封橡膠帶中積存的泥沙、碎石等公路垃圾,防止伸縮裝置受阻,經常檢查密封橡膠帶有無破損,發現破損應及時與生產廠家聯系更換。
總之,公路橋梁橋面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不同的部位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對橋梁橋面的病害防治是一項需設計、施工、運營各方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我們應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力爭從安全、經濟、適用等方面綜合考慮,制訂出確實可行的病害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顧安邦.橋梁工程(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篇9
關鍵詞:道路施工;路基病害;防治
路基是道路工程的基礎,其施工質量將直接決定著道路結構穩定性、強度以及使用年限。想要降低路基常見病害的發生,就需要加強對病害的研究,確定病害發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尋找解決措施,避免病害發生影響道路正常使用。
一、公路路基常見病害
1.不均勻沉降
不均勻沉降是道路路基常見病害之一,發生這種病害后,往往會造成道路局部路段交通質量降低,甚至出現中斷現象。路基不均勻沉降可以分為路堤本身下降和地基沉降兩種,其中造成路堤本身沉陷的原因是因為在施工過程中填筑材料管理不當,以及填筑方式選擇不當,或者是壓實度比較低等,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受自然環境和荷載等綜合作用下,引起路基沉降[1]。另外,造成地基沉陷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土質比較松軟,存在天然泥沼、軟土層等,本身承載力低,在加上施工技術管理不當,在地基自身重力和交通荷載作用下,使得地基下沉或者是向兩側擠出,造成路基不均勻沉降,降低行車舒適度,嚴重的甚至會引發行車安全事故。
2.邊坡災害
路基邊坡是路基的重要組成部分,邊坡變形、破壞等對影響路基穩定性具有重要影響,病害程度嚴重的會影響行車安全。邊坡災害主要可以為滑坡、崩塌碎落以及邊坡滑動三種,滑坡現象主要是因為路基邊坡比較高并且陡,填筑材料時施工不密實,使得邊坡材料缺少必要的支撐和加固,使得邊坡上大量土石沿著軟弱面整體向下滑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路基病害,影響形成舒適度和安全。崩塌碎落是一種具有突然性、難預測性的常見路基病害,是路塹邊坡或者其上山坡巖塊土石發生崩塌或墜落造成危害的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地形比較復雜的山區,對行車安全具有較大的不良影響。山坡滑動通常發生于較陡的山坡填筑路基,在道路建成后的使用過程中,如果路基底部被水侵蝕,形成比軟弱并且具有貫穿性的滑動面,加上坡腳在施工時沒有設置支撐,在使用過程中受車輛荷載影響,就有可能造成整個路基沿原有傾斜路基或者是后期形成的滑動面向下滑動,造成路基穩定性降低[2]。
3.水蝕破壞
水蝕也是影響路基穩定性的一重要因素,尤其是建設地點離河、湖等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區域,道路路基會長時間受到河流洪水的沖刷,對路基穩定性和強度影響比較大。在每年的降水比較多的季節往往是發生行車事故的時間,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因此,想要加提升路基的穩定性,就需要做好防水蝕工作,降低水流對路基的沖刷,確保路基強度能夠滿足行車要求。
二、造成路基病害的原因分析
1.施工原因
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問題,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做好相關技術管理,導致路基施工質量出現問題。例如在填筑時填料質量不滿足施工質量要求,導致后期壓實工作中密實度不夠,使得路基穩定性以及強度降低。另外,填筑施工必須要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如果在分層填筑時沒有按照施工設計進行施工,均有可能造成后期路基使用質量降低。路基壓實是保證路基穩定性和強度的重要施工階段,如果施工技術掌握不過關,選擇的碾壓設備以及整平設備噸位不夠等不能滿足施工要求,則會造成后期使用過程中路基不均勻沉降等病害。如果道路施工時,沒有修建為之配套的排水設施,則有可能造成路基當中大量積水,在水蝕的作用下將低路基結構穩定性。
2.自然原因
道路路基質量除受施工管理影響外,同時還會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比如氣候條件、水溫條件以及地形地質條件等。路基施工地質條件是影響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如果施工地點地質屬于軟土,在填筑施工階段沒有進行相應的處理,在后期使用過程中極有可能出現積壓位移或者壓縮下沉等質量問題[3]。另外,道路工程受雨雪天氣影響也會對路基結構穩定性造成影響,例如我國北方冬季降水天氣比較多,氣候溫差也比較大,在加上交通載荷的碾壓,就會造成路基結構出現裂縫,使得積水進入路基結構內部,造成水蝕影響結構穩定性。
三、道路路基常見病害改建措施分析
1.路基沉陷處理
路基沉陷主要因為設計施工環節管理不善造成的,很多施工單位為追求利益采取偷工減料的施工方式,造成路基填筑、壓實等階段施工不善,造成路基不均勻沉降。第一,加強施工管理。建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建立單位三方面的施工管理體系,嚴格按照施工程序來進行。另外,還必須要加強對工程招投標管理,確保中標單位具備施工資質和能力,保證施工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施工水平以及裝備水平等能夠滿足工程施工要求。第二,加強對道路工程施工勘察。在正式施工前必須要先對施工環境進行詳細勘察,對地形土質進行詳細分析,尤其是對特殊地段更是要嚴格勘察。例如施工路線可能通過的黃土地區或者是軟土地區,視情況程度決定是否進行換土處置;由于道路施工而造成地區原水文情況發生變化的,必須要設置相應的排水系統。第三,加強路基高填方路堤路塹施工管理。為降低路基發生沉降病害的發生,必須要加強對路堤以及路塹施工的管理。例如針對低下水位比較高易發生凍融現象的施工地段,可以選擇加大加深邊溝、盲溝以及排水溝等措施來降低水位,同時還應選擇透水性比較強的諸如砂礫等施工材料,降低水蝕影響。
2.邊坡災害處理
路基邊坡災害的發生,主要可以分為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即施工地段地形土質和流水、地震、人為等因素。在處理此種病害時,首先,加強排水措施的建設。水是造成邊坡滑塌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在施工過程時針對地表水,可以選擇引出和攔截兩個方式,在可能出現滑坡病害的邊界5m外出修建一條或者是多條環形截水溝;對于地下水,可以選擇建設截水盲溝等方式。其次,邊坡自身減重措施。減少滑坡上部重力,主要適用于滑動面不深,并且滑體是上陡下緩形式的滑坡病害,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施工方式,并且將減重的土體堆到坡腳,可以更好的提升抗滑力。最后,建設支擋措施。如抗滑擋墻,是一種施工方便且收效較快的穩定滑坡方式,一般選擇重力式或者是鋼筋混凝土式。錨桿擋墻,是一種比較新型的支擋設施,包括錨桿、肋主、擋板三個部分,可以選擇用于滑面較陡、滑體橫長的滑坡。具有適于機械化施工以及結構輕盈等特點。
3.水蝕處理
水蝕是影響路基穩定性和強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為避免沿河道路路基受水蝕影響,可以結合路基施工地形以及地質等具體條件,來確定需要修建的工程措施,并加固原有防護措施。一方面是直接防護,主要是在路基邊坡種植植物或者砌石防護,對于水流比較大的地段還可以選擇擋土墻、石籠或者土工織物等防護結構形式進行處理。另一方面是間接防護,即對水流進行分流或者引流施工,降低水流沖刷到路基上的作用力。必要時可以選擇導流工程施工,改變河流通道,達到防護目的。
結束語:
路基是道路工程的基礎,是保證后期使用質量的關鍵因素。想要提升行車舒適度,就需要專業人員認真研究道路路基常見病害,并積極尋找解決措施,降低病害對路基造成的不良影響,降低損失。
參考文獻:
[1] 馬保成,黃麗珍,董衛衛,崔娥.山區沿河公路路基水毀原因及防治措施[J].交通企業管理.2010,56(04):49-50
篇10
關鍵詞: 橋梁; 孔灌注樁; 病害; 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K92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鉆孔灌注樁質量可對整個工程的質量造成影響,因而應加強對其的重視程度。鉆孔樁的病害處理方法較多,對于技術的要求也較高,因而無論使用何種方法進行補救都將對整個工程工期、質量及企業形象帶來不利影響。為此,施工時應根據要求對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做到滴水不漏,將每一個防治對策落實到位,從而將鉆孔樁病害發生機率降到最低。
1 成孔過程中常見病害與防治措施
1.1 斜孔
病害原因: 斜孔產生原因主要有2 種: 一為地質原因,相鄰2 種地層硬度相差較大,鉆頭在軟層一邊鉆進速度較快,在硬巖層一邊鉆進速度較慢,從而在鉆頭底部形成進尺速度差,導致鉆頭趨向軟地層方向; 二為設備因素,提吊中心、轉盤中心、孔中心不在同一鉛垂直線上,鉆桿剛性差,鉆進過程中鉆機發生平面位移或不均勻沉降。
防治措施: 在鉆進設備安裝時必須符合質量要求; 在鉆頭通過軟硬不均勻的地層時采用輕壓慢鉆; 鉆進砂層時要特別注意控制泥漿性能及鉆頭轉數。將掃孔糾斜鉆頭下到偏斜值超過規定的孔深部位的上部,慢速回轉鉆具,并上下反復串動鉆具。下放鉆具時,要嚴格控制鉆頭下放速度,借鉆頭重錘作用糾正孔斜。
1.2 卡鉆
卡鉆是由于鉆孔經過巖層分界面時,相鄰巖層強度差別較大、操作中未及時根據地質情況調整鉆頭的行程等原因引起的現象。
產生原因:孔內出現梅花孔、縮孔等未及時處理; 鉆頭被塌孔落下石頭或誤落入孔內的工具卡主; 下鉆頭太猛或鋼繩過長,使鉆頭傾向卡在孔壁上。
預防措施:加強前期的勘探工作,盡量取得詳盡的地質資料,施工時根據地質情況及時調整鉆頭行程。
處理措施:①由于 “探頭石”引起的卡鉆現象,可以適當往下放鉆頭,而后,強力快速往上提,使 “探頭石”受瞬間沖擊縮回,從而順利提起鉆頭。② 因鉆頭穿過巖層突變處導致的卡鉆,優先采用水下爆破的方法進行處理。在整體巖層中此方法容易奏效,砂土地層中不宜采取此方法處理。③ 由于機械故障導致鉆頭在濃泥漿中滯留時間過長造成的鉆頭無法提升現象,應采取插入高壓水管置換泥漿的方法進行處理。
1. 3 樁孔孔壁坍塌
樁孔孔壁在成孔過程中或成孔結束后均可能出現塌孔,一是孔壁在成孔過程中或成孔后出現程度不一的塌落; 二是成孔過程中,其所排出的泥漿中不斷浮現氣泡,同時護筒內水位驟然降低,也可能出現塌孔。病害原因: ① 鉆孔時,由于鉆頭速度設置太高,或是鉆孔用時過長而導致鉆孔底部坍塌; ② 成孔后未立即進行灌注,或是灌注耗時過長; ③ 護筒未完全按照標準埋設,護筒內水位過低; ④ 護壁存在缺陷,且土質結構不嚴實。
防治措施: 在埋設護筒時,應當注意土質結構,對于結構較為松散的土層應適當深埋,同時在回填土時盡力使其密實; 鋼筋籠質量符合標準,避免其出現變形現象; 終孔后,升高護筒,同時進行泥漿的補給工作,在該過程中,應根據要求維持水頭高度; 成孔后,灌注等待時間不可超出 3 h,同時應加快灌注速度,避免拉長灌注時間; 在進行吊放時,為避免孔壁遭到碰撞,明確孔位位置,并保持垂直,下沉速度應緩慢平穩,防止搖晃;若孔壁因鋼筋籠碰撞而引發坍塌,應利用直徑小于鋼筋籠內徑的鉆頭,運用導管進行清孔工作,或利用高質量的泥漿進行掃孔工作;若鋼筋籠未入孔,應在坍孔處進行回填,后將砂土及黏土混合物填至孔深1~2 m以上,或在全孔回填后,利用高質量泥漿及鉆頭進行掃孔工作。
2 成樁過程中常見病害和防治措施
2. 1 鋼筋籠上浮或下沉
鋼筋籠上浮或下沉現象是指其所處位置與設定位置存在偏差的情況。當鋼筋籠上浮與設定偏差過大時,便使得樁體抗水平剪切能力下降; 若是下沉過大,則會加大施工難度甚至造成損失。
病害原因: 混凝土部分凝結,缺乏流動性,致使導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超出 6 m,鋼筋籠呈上浮現象; 導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時間超出范圍,當提升時出現搖晃,致使其較難對準籠中心,導致掛籠現象; 應用于鋼筋籠的制作材料較為低劣,或吊裝不當都會導致其發生變形; 在提起導管時并未進行緩慢操作,導致力度過大,鋼筋籠因混凝土沉下過快而被其反沖力影響,導致上浮; 樁孔傾斜,致使鋼筋籠發生變形,進而提高了其上升阻力; 當鋼筋籠首次放置位置不符合標準設定時,也會導致其最終位置出現偏差。
防治措施: 為避免混凝土在鋼筋籠中失去標準流動性,應盡量提高澆灌速度,從而縮短澆灌時間,或在其中摻入緩凝劑; 當混凝土陷進鋼筋籠底部時,應盡可能不使用串插導管,應以轉動導管替代之進行混凝土密實工作,同時應注意導管埋深為 1. 5 m 左右; 確保鋼筋籠首次放置位置無誤差,同時應保證其與孔口的固定; 利用吊筋并合套管的方式可將鋼筋籠上口抵住,以頂住上升力,同時可避免因鐵絲拉長而導致鋼筋籠下沉; 在進行混凝土澆灌時,應在每一次澆灌過后確認進行一次埋深,直到鋼筋籠恢復標準掩埋深度; 鋼筋籠主筋底端可一定程度的朝外彎曲,以提高封底箍筋; 導管應與樁孔對準,并對焊接防護斜筋進行加密,或是將錐形活動護罩套裝于其接頭處; 當鋼筋籠提升時,應立即停下混凝土澆灌工作,并確認導管埋置深底,而后將若干導管拆除,以保持其埋設深度為1. 5 m; 一般情況下,導管埋置深度為2 ~4 m,最深不應大于 6 m。
2. 2 串樁
串樁是指在灌注中,混凝土從該樁孔進入另一樁孔內的情況。串樁將給施工帶來一系統問題,不但會提高待灌樁孔內的殘留沉渣高度,而且難以將沉渣清除干凈,提高了成孔的難度,此外,還會加大混凝土用量,致使工程成本增加,并延長施工時間,而超出標準的孔斜還會減弱樁的承載性能,甚至造成樁身在受力后斷裂。
病害原因: 當發生抽水滲井現象時,因大量淤泥雜物等將滲井填充,進而導致井周土質結構過于松散,致使一定區域內的樁位連通,孔間距離過短,在混凝土的沖擊下,過于松散的土層于側面對混凝土施加壓力,使其進入到最近樁孔當中; 孔坍塌現象過于嚴重、孔斜過大等問題若未得到及時解決,使得較深部位的樁位連通; 在進行石板或是舊基礎鋼筋混凝土土梁的開挖工作時,由于未加注意,而導致樁位在較淺部位連通。
防治對策: 當樁體互相連通時,應對其進行灌注工作,首先將泥水進行排除,與此同時,為避免混凝土及泥水再次進入相鄰樁孔內,應將保護圈安裝于其連通部位,以防止孔內沉渣高度提高或是引起孔塌落。此外,為保證成樁的質量以及施工進度,應跟隨鉆井進行套管工作。
3 結語
鉆孔灌注樁施工應精心組織,合理安排。要充分考慮施工中的不利因素,做好充分準備,確保鉆孔、下鋼筋籠、澆筑混凝土過程正常,連續作業,不發生工程質量事故。按施工規范要求,對所有樁進行無破損檢測或鉆芯取樣,確保樁基質量。加強施工中原始資料的收集、存檔,發現問題及時開會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補救方法。
參考文獻
- 上一篇:國內光遺傳學最新進展
- 下一篇: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