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遺傳學知識點范文
時間:2023-11-15 17:45: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生物遺傳學知識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細胞及細胞的生命活動”有關知識內容銜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教科書通過觀察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結構的活動,在制作和觀察臨時玻片標本的同時,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區別,從而進一步理解細胞的概念,宏觀地理解細胞的分裂和分化,使學生理解生物體的結構層次,認識細胞是生物體遺傳、生殖、發育和代謝等生命活動的基礎。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認識,以圖片形式展現,讓學生初步認識其條件和意義。整個教學內容要求教師在利用教學掛圖、教學課件和視頻等教學輔助手段的基礎上,逐步加深學生“對細胞是生物體生命活動基本單位”的認識。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給學生灌輸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觀點,在講授具體教學內容時,要將問題深入淺出的處理,為高中生物教學埋下伏筆,這樣既增加了生物教學的層次性,又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
高中生物是在初中生物教學的基礎上,從細胞和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入手,從微觀角度系統闡述了細胞的各種結構和功能,繼而順著組成細胞的物質基礎——化學元素和化合物,蛋白質、核酸等組成細胞的生命大分子物質的學習,為進一步認識細胞的微觀結構和理解細胞的功能夯實了基礎,然后分模塊逐步認識細胞結構和功能,深層次的理解細胞生命活動過程中物質運輸方式、能量供應和利用機制,最后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為例,側重揭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等實質,重點闡述生物的生命活動與其物質基礎和精細的結構密不可分,與物質的分解合成和能量轉化利用息息相關,最后才從宏觀角度闡述細胞的分類、分化以及衰老和死亡的整個歷程。
二、“生物的遺傳與進化”有關知識內容銜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從常見的生殖方式入手,引出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知識,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先讓學生知道能夠使后代出現親代相似性狀的是遺傳物質DNA在起作用,接著先后展開了人的性狀和性別決定方式的認識,繼而了解常見遺傳病的原因是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引起;對于優生優育、預防遺傳病發生以及生物育種技術的應用則重點介紹。為了增加學生對生物科學發展前景的理解和憧憬,課本特別以“多莉”羊的產生、“抗蟲棉”的培育、日常生活常用的發酵技術等,簡單陳述了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及對人類生活的改變和生命健康的意義。這種安排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同時又要求初中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為高中生物知識的學習發揮穿針引線、引路搭橋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學內容是在初中學習遺傳學知識的基礎上,先認識有關遺傳學基礎概念,繼而認識遺傳因子的發現、性狀遺傳的基本現象以及遺傳現象的檢驗,從而總結遺傳的基本規律。接著從生物有性生殖過程中性細胞產生的特殊方式和受精作用,從而引出了遺傳物質、染色體、基因的概念認識以及它們之間的復雜關系。再重點介紹基因的結構和功能、DNA的復制、基因對性狀的控制,再自然導出遺傳密碼的發現及其意義。在認識和理解基因傳遞規律的過程中引出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等變異知識;從學習理解遺傳過程中基因頻率的改變等知識點,為學習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奠定基礎。在理解基因的基礎上,從生活及生產實踐中,自然而然讓學生對雜交育種、單倍體和多倍體育種、誘變育種重點認識和理解,繼而詳細重點學習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生物技術以及應用。
長期教學實踐,真實感受到初中生物教師在生物教學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尤其生物遺傳和進化這個模塊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中之重,在體現生物教學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科學技術價值觀精神,體現生物知識的“實踐應用”這一高考熱點上非常重要。
三、“穩態與環境”有關知識內容銜接的理解
初中生物從生物多樣性及保護入手,使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最基本的生態學知識,重點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和食物網,而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這兩大功能,是通過課本上碳循環圖片,結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對生態系統功能進一步認識,總結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特點。在學生能力目標培養上,主要側重學生的識圖、觀察和分析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和保護大自然的情感,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和資源意識。
高中生物通過對細胞內環境組成及作用的認識入手,闡述內環境穩態的意義,繼而從人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學習,使學生從局部和個體兩方面,抽象理解穩態調節重要性,尤其深刻地闡述了人體水鹽平衡調節、血糖平衡調節和免疫的調節機制及其作用。生態系統部分,在引入群落的基礎上,重點學習理解生態系統成分、生態系統功能的發揮及作用,在初中學習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這兩大功能的基礎上,還闡述了第三大功能---生態系統信息調節,最后自然過渡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維持。這種安排符合生物學從細胞、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這種局部到整體、多樣性到共同性、生物與環境的相統一的觀點。尤其通過一些社會調查、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和課外探究實踐活動等,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科學分析、實事求是、大膽質疑和創新的科學品質。關注我國生物資源、人口、環境、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認識我國生物科技發展成就對人類生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總之,生物教師必須在全面理解初、高中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切實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識體系,全盤梳理初、高中教材內容銜接的知識點,并且在這些知識點上恰當的連接、過渡、拓展和提升,有效的促進知識網絡的形成,使學生技能適度提升,生物素養進一步提高。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專業和以及教育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1] 方紅霞.新課標下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
2014(8).
篇2
關鍵詞: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 樂學情緒 學習興趣
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感覺到頭疼,原因是這門學科不參加中考,是“豆芽科”,學生不愛學,更談不上重視。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怎樣才能提高教學成績呢?我認為,首先應該在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樂學情緒的培養。這樣,學生就能以飽滿的情緒進入學習,并發揮主動精神。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樂學情緒呢?
1.精心設計導語,激發學生的樂學情緒
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內容的導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為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總是想辦法以新穎、生動、活潑的例子導入新課。如在學習合理膳食時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美食圖片。食物種類豐富,因為我們的選擇不同,所以我們所得到的營養也各不相同,那么你想知道當今青少年的營養狀況如何嗎?怎樣才能使自己吃得更好,身體更棒呢?在學習遺傳學時提問:生男生女責任全在女方嗎?激起他們對生物學的極大興趣。在講遺傳病――色盲內容時,先引入故事介紹色盲是如何被發現的,然后告訴學生這種病只傳男不傳女。此言一出,頓時班里議論紛紛:真怪,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望著學生們充滿期盼的目光,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強烈的求知欲,這樣導入新課,效果可想而知。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精心設計好新課的導入,一開始就能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2.教學過程靈活多變,保持學生的樂學情緒
2.1加強直觀教學,豐富學生感性認識。
利用和借助實物、圖片、模型、標本、動作、語言和多媒體設備等進行具體形象的教學的方法叫直觀教學法。生物學是直觀性很強的一門學科。直觀教學能讓形象由靜變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增強直觀效果。各種實物、圖片、模型、標本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學習顯微鏡使用時,讓學生自己安裝、對光、觀察切片,此時學生對實驗本身的興趣就會遷移到有關的知識上,激起他們探索知識的熱情,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下獲得有關知識。在學習心臟時,直接出示心臟模型或掛圖,如具備條件可讓學生自己解剖觀察豬心臟,這樣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就會使學生樂于學習,能較長時間保持樂學情緒。
2.2理論聯系實際,指導學生運用知識。
生物學知識很多都是在學生身邊的,學生并不陌生,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生產實際相聯系,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知識的實際意義,能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材中的“血管的種類”、“各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各種血管的血流速度”等知識點,只是對客觀事實的描述,與學生的需要沒有直接的聯系,學生一般對此不感興趣[1]。教師可把相關知識點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鮮紅的血液噴射而出,隨時有生命危險。你認為是哪種血管破裂了呢?如何止血呢?這樣就會轉化為學生關心的內容,從而產生樂學的情緒。
2.3表揚鼓勵為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課堂上學生在回答問題時,都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反饋,尤其是對他們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錯了受到冷落,或者問題答對了老師不予及時肯定,都容易損害學生的自尊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學生的回答得到及時表揚、肯定,他們就踴躍發言。學生的學習質量取決于師生間的雙向努力,取決于良好的班級學風。對于后進生,應在學習上關心,在生活上幫助,對他們取得的進步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老師的關心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課堂提問過程中還要實行鼓勵性教學,注意知識的深入淺出,設計問題時力求簡單明了,把容易的問題留給中下學生,當回答正確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如果答錯也不應加以指責,而應幫助他們分析,鼓勵他們得出正確答案。
3.課后不斷探索,持續學生的樂學情緒
3.1設置疑問誘發學生的求知欲。
好的懸念設置能誘發學生的求知興趣,激發學生思維想象的火花,能使學生產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為此,教師要仔細分析上下兩節課間的聯系,在某些課之結尾,設計好富有啟發性的問題,造成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課堂小結時,教師采用懸念式結尾,給學生留下值得回味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結束新課,能引起他們不斷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將樂學情緒持續到下一節課。
3.2帶領學生到戶外觀察實驗,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知識。
初中學生天玩,不愿總被關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教師不妨投其所好,利用帶學生出去“玩”的機會培養他們的生物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學好生物學知識。學生在這段時間的學習又可稱為非正規學習,其間學生所進行的活動類型和活動頻率會對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能力和社會上的生存能力產生深遠的影響。生物科學不管是搞研究還是學知識都離不開實驗與考察,只有深入實踐,深入生活,研究成果才最具實踐性,學到的知識也才最具記憶強化性?!鞍俾劜蝗缫灰姟保攲W生見到了真的生物,觀察到了活生生的生命現象,此時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各種感官沖擊是最強的,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是最有效的。所以生物課不妨多開設野外活動課,比如進行環境檢測、標本采集等,也可有組織地去參觀一些水族館、動植物園等,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知識。學習的樂趣莫過于此。
總之,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樂學情緒,應貫穿于生物教學的全過程,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學”、“我想學”。課堂激活,學生樂學,對生物學的學習情有獨鐘,在快樂的情緒之下,好奇多思,好學多問,為生物學素質教育的進一步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學成績自然就會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慶東,楊文清.活化教材 升華情感.生物學教學[J].2007.06.
篇3
一、“先學后教”的必要性
所謂“先學”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學習方式的重建。所謂“后教”就是以學論教,即根據學生的學而教,是對學的再創造。在道德課堂中,必須重視“先學”。我們聽課時都有這樣的體驗:講課老師在用一種新的思路講某個問題時,我們聽了半天才反應過來,要知道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所熟知的。如果聽眾是學生,效果就可想而知。所以,學生不進行實時有效的“先學”,就很難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有疑問,也就很難在教師講解時進行針對性的聽,聽課的效率就會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對教師來說,只有讓學生進行充分的“先學”,教師才能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真正做到“教師走向學生”,從而以學定教。
二、高中生物的特點及教學現狀
1、高中生物的特點
生物科是一門實驗科學,它是一門自然科學,屬于理科范疇,但又不同于物理、化學、地理等學科。生物學科覆蓋的知識面廣、學科交叉性強,識記內容多,學科內還可分成細胞學、遺傳學、生態學三大模塊,中間相互交叉,其內伴有生化、微生物學、環境科學等等內容,從宏觀到微觀,內容比較駁雜,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
2、 高中生物的教學現狀
一方面,初中生物往往在初二就完結,初三不進行生物學習,有的學校出于中招的壓力,甚至不開設生物課,等到高一再學生物課時,學生往往不能順利地實現生物學習的初高中接軌,使得初中生物教學和高中生物教學嚴重脫軌;另一方面,高中生物學在教育歷史上長期處于弱勢地位,得不到學生甚至家長的足夠重視。所以,高中生物教學往往會遇到這樣一些困難:在課堂上學生學習反應良好,課堂上也完成了主要知識點的學習,但是由于練習題的擴展性比較強,學生不能就學習到的生物知識很好地進行擴展推理;教師想在課堂上擴展教學,卻礙于學科知識內容多,學生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完全記憶,教師也很難在課堂上完成教學。后果往往是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努力,但是成績沒有大的進步。
三、高中生物課中常見的“先學”模式及實施中的問題
考慮到生物學科特點和可操作性,常常采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1、提前閱讀法
一節課結束時,教師給出下節課的學習內容,由學生進行課前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找出自己在理解上有困難的知識以及覺得重要的內容,以便下節課教師講解時能有針對性。
2、學案導學法
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學案,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然后,根據學案要求完成相關內容,學生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見解,師生共同研究學習。
3、實施中的問題
這兩種方法都讓學生做到了提前預習,但實施中都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就第一種方法而言,很多學校白天課程安排飽滿,僅有的自習課堂又要解決大量的作業,學生沒有自己支配的時間;即使能進行預習,又因為缺乏好的習慣和方法,很多人僅僅停留在看書的初級層次上,既不能抓住重點,也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第二種方法應用較為廣泛,但實際實施時也發現一些問題:一是完成學案會占用學生較多的時間,如果每門學科都用學案法,對學生來說將耗費大量的課外時間,看起來課堂輕松了,但課下負擔卻重了;二是學案很多時候是老師設置的,不一定符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
四、“先學后教”的初步探索
“先學后教”是一種理念,核心是以學定教,還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沒有必要把先學和后教完全分割開來。不必嚴格區分課前先學、課中后教,完全可以在課中將細化好的課標分點展示,逐步進行先學后教,這種呈現形式更像是“邊學邊教”。
1、“邊學邊教”的基本流程
先通過投影或展板展示細化后的課堂學習目標,師生共同明確本節學習任務和要求;然后按學習目標的要求逐項進行先學后教,教師要巡視指導,對于學生能解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解決,對于有疑問的先讓學生之間討論解決,如果還有問題的教師可適當點撥,同時每完成一個學習點就立即進行習題反饋;最后再次展示學習目標,讓學生自查掌握程度,同時布置針對學習點的課堂作業。
2、“邊學邊教”的實施案例
篇4
關鍵詞:高中生物;導學案;主體作用;創新研究;實踐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1-0210-02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和全國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導學案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的舞臺大放異彩,并且越來越受到許多優秀教師的重視與青睞。導學案是一種以教師啟發引導為主導,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通過“導讀、導聽、導思、導做”,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提高學習效率的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創造性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推動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對話與合作,而且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高標準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建立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一、高中生物高效課堂導學案教學模式構建
1.導學案模式的構建原則。高中生物的導學案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立足于學生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學校的教學管理、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均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教師由“講師”變為“導師”,指導學生在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技能,讓學生“會學”、“樂學”、“活學”、“易學”,做到讓學生充分理解,讓學生理解充分。因此,正如楊百良和郝延順先生在研究導學案構建高效課堂時提出的應遵循導學—誘導原則、梯度性原則、系統性原則、量理性原則、主體性原則、探索性原則、靈活性原則,注重生物科學的發展史強化思維過程,讓學生易思、樂學、巧思、會思和深入發掘生物科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1]。
2.導學案模式的構建目標。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思想?!熬由钤熘缘溃渥缘弥病W缘弥?,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正如孟子所言,一個人要想在某方面得到高深的造詣,則必須積極主動地學習,逐漸積累豐富的知識,才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得心應手。因此,導學案要按照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2]。
二、導學案模式需解決的問題
1.導學案的編寫原則。導學案的編寫首先要考慮學時的因素,盡可能地將一個課時的內容做成一個小單元,建立彈性學習機制,不僅易于調控學習的知識量,而且加強了授課的計劃性、針對性、時效性,提高了課堂效率。其次,學習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學案的編寫可通過設置相關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找到突破點,進而解決問題。再次,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找出有利方法是關鍵。教師可以以分析學生的思維及心理為出發點,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并及時適時地點撥學生應該如何去做。另外,學案的設計要考慮知識的層次性和個性的差異性,要讓優等生看到挑戰,中等生看到激勵,學困生看到鼓勵。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知識狀況,針對不同的學生深入挖掘、提煉教材,編寫出符合不同認識層次的有啟發性的導學案。使每一個學生選擇不同的起點,在“最近的發展區”內去自主探究,獲取知識。
2.學案的備課模式。導學案備課的基本模式為輪流主備—提前備課—集體研討—優化學案—師生共用—教學反饋。即課題組長要提前召集全體組員就本學期內所要講的內容進行說課,討論知識體系、課程標準、學情及學時,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方案,設計教學流程。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可將內容進行細化分工,主備教師提前一周設計好導學方案,進行集體討論、審查,審定通過后制成正式文本。教師將制定好的文本發送至學生,讓學生對于本周的學習知識點建立初步的了解,同時如若學生有任何問題可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完善。
3.學案的授課方式。新課改下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學習,起到“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的主角,教師引導好了,學生自然學得就好。授課方式可根據內容的難易程度進行選擇調整,難度較大的可選用指導、引導、合作的學習方式。而概念性、性質、定理方面的探究一般選擇自探究、實踐操作、合作探究等方式。也可采用階段式的授課方式,首先讓學生對于知識做一個初步的認知、了解,引發學生的認知性,其次采用例題示范、方法歸納其中的重點、要點,最后進一步做鞏固訓練、變式訓練,歸納總結[3]。
三、導學模式的實踐運用
1.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基本知識和提高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學案的編寫不僅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層次,更要強調內容的創新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研究能力,舉一反三、深入拓展,發現各種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產生遷移和聯想,形成更深入的觀點和理論。教學的模式也不僅僅是知識的簡單堆積,可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呈現梯度性,分類專項突破的同時,構建知識網絡。整個課堂教學的思路可以總結為:命題趨勢—知識梳理—名師點撥—特別提醒—知識拓展—突破訓練。如遺傳學的基本定律是近幾年高考的命題熱點及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因此,在教學中首先分析考點主要包括結合實例考查對分離定律的理解運用及相關概率計算、推測判斷后代中性狀表現及概率、個體基因型和性狀顯隱性判斷以及分離定律的考查多結合自由組合定律和伴性遺傳進行綜合呈現等等。在教學中可分為不同的模塊逐一引導學生學習,如可從只研究豌豆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分離現象的解釋及測交驗證得出分離定律逐步深入到兩對、多對性狀的自由組合定律以及二者的綜合運用等。
2.實驗教學中的運用。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學科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整個高效課堂這個木桶中最短的一塊木板。在實驗教學導學案中首先因結合實驗基本知識、原理和操作引導學生觀察與研究的方向,查閱相關資料,做好實驗計劃,實驗時相互合作,有序高效地完成實驗學習任務。同時,教師可根據實驗內容和學生的實驗素質將全班分成若干個實驗小組,每個實驗小組確定一位小組長,由小組內討論明確各成員的分工。以細胞膜的制備實驗為例,首先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原理、步驟及現象(圖1)。同時,從實驗的取材、操作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成敗的關鍵因子。如材料選取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取得紅細胞后應先用適量的生理鹽水稀釋、操作時載物臺應保持水平和滴蒸餾水時應緩慢,邊滴加邊用吸水紙吸引等等的原因。實驗的過程中每一小組的同學之間也可互相指導、糾正錯誤的操作,共同完成實驗。另外,實驗課要轉變以往照課本實驗中的材料、步驟、要求按部就班地進行,要充分挖掘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師可據課本實驗內容或變換某個條件或增設與之相關的內容或根據條件設計完成相關實驗,要求每個實驗小組除完成課本實驗內容外,還需要完成變式內容。同樣,以細胞膜的制備實驗為例,可拓展為細胞膜成分的鑒定及功能驗證,比如動物細胞膜的制備方法、細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質成分的鑒定、細胞膜中磷脂雙分子層的鑒定、物質通過細胞膜方式的探究、細胞膜選擇透過性的探究以及溫度對物質跨膜運輸的影響等等。
四、對導學案教學模式發展的思考
導學案教學模式使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切實的轉變,使學生更加明確教師的授課意圖和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形成自學能力有重要的意義。然而,導學案教學模式仍然處于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一方面教案是教師的個人藝術,編寫設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由于教師對于教材的理解以及教學目標的不一致而導致課堂教學出現一定的分歧,因此,學案的編寫過程中要培養教師的團隊合作精神,充分發揮本備課組成員的集體智慧,集思廣益,共同研究、討論,對每一個教學目標達成共識。目前的教學基本遵循課堂點撥—精講重點—突破難點的模式,但教學質量還未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因此,教學對學生的疑難點還需進行篩選加工、提煉和濃縮,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惑、答疑,使學生進一步內化知識,并加強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從而真正達到開發智力、挖掘潛力、培養能力的目的。另外,學生性格各異,基礎千差萬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選擇地應用,揚長避短,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4]??傊?,導學案還有更廣闊的研究前景,需要不斷深入細致地研究,挖掘出蘊藏的巨大潛力,使之適應現代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從而大面積、全方位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新福.構建“學案導學法”教學模式的探討[J].生物學教學,2001,(5).
[2]羅家祥.探索高中生物“學案導學式”教學[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