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血型規律范文
時間:2023-11-14 17:36: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遺傳學血型規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利用多媒體進行形象化教學,發揮形象思維的作用,促進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
“遺傳規律"這部分內容涉及抽象的概念、實驗及微觀領域的理論非常多,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接受這部分知識有一定困難,缺乏此方面的感性認識。我在上課時首先用多媒體放映豌豆植株、豌豆花結構的彩色照片,并配上優美的音樂,以重疊漸進方式出現,迅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大腦中形成準確而豐富的表象,并以此作為思維的起點,在接受閉花傳粉、異花傳粉、雜交、自交等概念時學生便容易理解,進而提高抽象思維能力。
2利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化靜為動,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遺傳規律中等位基因分離和非等位基因之間分離及組合的互不干擾性,屬于微觀的、動態變化的、且肉眼難以觀察,因此是教學難點。運用多媒體動畫技術,完全能夠模擬原始生殖細胞在進行減數分裂時,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彼此分離而分離,又隨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而組合的動態變化和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通過化靜為動,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的想象為具體的圖像,輕而易舉地達到了突破難點、加深理解、方便記憶的教學目的。
3利用多媒體的人機交互技術、個別化教學,強化教學效果
人機交互技術是多媒體教學的重要特征。我利用計算機給學生出題,通過練習,計算機能夠及時反饋信息,一方面使學生了解自身學習的情況;另一方面也使我了解教學情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學生做題時我精心設計了一些問題的情境,強化刺激認知手段(如表揚、鼓勵、競爭),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進、共同發展,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習。
多媒體的人機交互的教學模式,對于實現個別化教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性。遺傳規律課件設計過程中我采用了下拉菜單方式,可以按照菜單順序播放,也可以點選任意選項播放,具有調控性和重復性,對于基礎好反應快的學生看一遍即可;基礎差些,反應慢的學生可以多看幾遍,最后共同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提高教學效果。
4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教育
篇2
血型的秘密
輸血的歷史相當古遠,據說十七世紀時就已經有人實施。但當時血型的秘密尚未被人發現,甚至還有將動物血輸入人體的。人與人之間輸血成功是1818年的事。1900年,奧地利維也納的一位醫生Karl Landsteiner注意到,在一個人的血清內混入他人的紅細胞,有時凝固有時不凝固。他依次分類,并于1901年發表了如今常用的。型、A型、B型、AB型的ABO血型分型系統。他也因此獲得了1930年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直到發現了血型,人們才意識到輸血不像水龍頭擰開放水那么簡單,用不相容的血型輸血可能導致溶血反應的發生,造成溶血性貧血、腎衰竭、休克以至死亡。
血型是對血液分類的方法,分類的依據是看紅細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以遺傳的物質。通俗地說,血型就是根據紅細胞表面的物質對不同人的血液分類的方法,而紅細胞表面的這種標記物質對每個人來說通常是由基因決定,與生俱來,終身不變。以最普遍的ABO血型系統來說,如果一個人的血液里有A抗原,就是A型血;有B抗原的是B型血;同時含有A和B抗原的是AB型血:既不合A抗原也不合B抗原的則是O型血。同時,血型也是從父母那兒遺傳來的,A、B、O式血型按孟德爾遺傳學的法則遺傳,這個遺傳法則可是大家在生物課上學過的。
血型的遺傳規律決定了一個人的血型取決于父母雙方的血型及遺傳過程的隨機性,一旦形成一般是終身不會改變的。除非他(她)接受了造血干細胞移植,一旦移植成功,這位患者的血型就可以轉變為供者血型。這可是非常好的現象,因為這預示著移植成功了。
性格由什么決定
性格的分類有很多種,心理學上常用的一種分類法是將人的性格分為多血質型、膽汁質型、黏液質型和抑郁質型四種;成功學將性格分為完美型、和平型、活潑型、力量型四種,甚至為每種性格選擇了一個代表人物,按順序排下來就是唐僧、沙僧、豬八戒、孫悟空。你覺得靠譜嗎?或許你覺得地球上負載太多,四種性格不夠劃分70億人口,那么還有別的分類法,將性格分成16種,甚至有的分類法達到72種。如果你足夠清醒,你會明白,不管將性格分成多少種,都不可能包括所有的類型,而要用血型來區分性格,這既不靠簡譜,也不靠五線譜。
性格是十分復雜的心理結構,它的任何特征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只是受一種因素影響的。諸如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學校教育、社會環境、自身成熟等,其中,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最為重要。性格受遺傳(包括血型)影響有多少?目前心理學家、遺傳學家還不能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影響是來自于父母的后天教養、家庭環境以及人文社會環境。興趣、愛好、人生觀、價值觀的變化與確立也會使性格得到不斷重塑。所以血型決定性格或影響性格的說法在心理學界基本是不認可的。
荒謬的血型說
最早提出ABO血型與性格關系的是日本人古川竹二。他在1927年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氣質: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氣質”的假說。古川提出的假說實為日本在臺灣的殖民統治服務。依據古川的理論,臺灣人群中O型血的比例高達41.2%,遠高于日本人群,而O型血的人“膽大、好勝、喜歡指揮別人、自信、意志堅強、積極進取”,因而O型血的人更具攻擊性。據此他還向當局建議促進臺灣人之間的近親婚姻以減少臺灣人中O型血的比例。從古川的提議就可以看出他的理論是多么的荒謬!
篇3
【關鍵詞】遺傳學 教學 案例 材料
遺傳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其中細胞、生化知識抽象難懂,不易理解與記憶,而遺傳病的診斷咨詢又與臨床密切相關,因此在醫學遺傳學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找尋一些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的案例材料,適時的呈現給學生,以情境教學的方式使抽象知識形象化,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并且通過遺傳學理論技術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有機結合知識技能和實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利用案例材料提出問題
一個問題的產生要比結論的得出更為重要。因為一個新的問題的產生和解決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現在一般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回答問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沒有充分的思考和主動提問的鍛煉,缺乏創新精神。教師在指導學生在案例材料的觀察過程中,要學生記下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樣就會讓學生提出自己真實問題,有的問題雖然不見得很專業,但是有一定的研究價值。例如:在進行人類眼皮遺傳規律教學時,一些學生提出:“單眼皮與雙眼皮同時存在的現象,屬于哪種遺傳規律?”有的問:“肝病是否是遺傳病?父輩患有肝病,會不會遺傳給子輩?”有的問:“為什么有的白化病病人的頭發全白而有的并不全白?”因為這些問題是學生自己發現的,他們就更有解決的興趣和欲望,能更好地學習。
二、利用案例材料激發興趣
從人類的遺傳學歷史長河中,我們可以知道遺傳學是建立在研究人體的各種性狀上,它主要通過一些鮮活和真實的案例,讓學生在分析――討論――探討――解決的一系列環節后,能很好地理解遺傳學理論的實質,真正領悟到遺傳學的現實意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遺傳病概念”時,可利用多媒體以“維多利亞女王家族的血友病史”當成案例材料向學生展現,以舊知識引出新知識。維多利亞女王是英國王室第一個血友病基因攜帶者,因為當時歐洲王室的習俗是提供王室之間進行通婚聯姻,這就使得血友病在聯姻關系的聯系下波及歐洲多個國家的王室,她導致了歐洲多國王室的血友病并發,如德國普魯士王室和黑森家族,俄國羅曼諾夫王室,西班牙波旁王室等,其危害是相當巨大的。這個血友病家族的病史使得學生切身深刻的了解到了遺傳病的基本特點和危害,還可借助案例材料幫助學生判別患者的性別(患血友病的幾乎皆為王子王孫,女性為疾病攜帶者),為以后的X連鎖隱性遺傳病的系譜特點的教學,近親婚配的危害提供例證,引起學生對后面即將學習知識的興趣。
還可以組織興趣小組,通過第二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資料興趣。例如:進行洋蔥表皮細胞的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培養及觀察實驗,環境監測或生物資源調查。到人群中去調查人類常見遺傳病性狀,包括遺傳病的種類、數量,觀察各遺傳性狀的特點,親自動手繪制遺傳圖譜,并根據婚配關系利用遺傳規律預測子女發病情況。有條件的可以指導學生飼養果蠅并設計連鎖互換定律的驗證實驗。
三、利用案例材料引導自學
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將學生置身于真正的問題之中,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并發現問題。只有對一個問題有了適度的了解和需要時,思維才會變得活躍,才能真正激發自己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更有效的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案例材料的設問基礎上,能學會自己看書和思考,讓學生和老師實現有效互動,成為相互學習和研究的伙伴,老師要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優自信,也更加主動,有效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與學生的互動研究之中,不僅寓教于樂,還在快樂的氛圍中有所收獲,慢慢養成一種好學和會學的學習狀態。
例如,在進行“基因的分離規律”或“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教學時,可以使用孟德爾生平事跡和與之相關的八年豌豆雜交實驗作為案例材料。講授遺傳基本規律時,詳細介紹了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過程.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孟德爾為什么選豌豆作為實驗材料,豌豆的特性塒實驗的成功有何影響。在實驗設計上,理解孟德爾在雜交實驗時,舍棄了一些不易區分的性狀,只是對比較穩定的容易區分的相對性狀進行研究。首先只針對一對相對性狀進行研究,然后逐漸增加,這種單因素分析的實驗方法隔離了其他因素的干擾,有利于規律的發現.符合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其次,在結果分析上,學習孟德爾的創新精神,他開創性地將數學方法引入遺傳學研究中,使其從粗放的觀察和簡單的思考上升到精密的定量分析,把具體的性狀表現量化,找出其中的規律而得出科學的結論。最后,孟德爾在對大量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合理地提出了假說,并設計了新的實驗來驗證假說,使理論的科學性得以證實。通過這段精典案例材料的重現,輔助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發展的艱難歷程,讓學生向科學家學習,大膽提出問題,學會分析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理性思維,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
四、利用案例材料輔助教學
學生認識世界依靠觀察,觀察首先要有足夠的案例材料。例如:(1)學生能自己收集到植物的花、豌豆、果蠅等實物觀察對象,這樣她們就能感性的認識到這些材料的生活環境、生活方式,印象更深刻。(2)對于某些常見人類遺傳性狀及遺傳病等圖譜、系譜的收集和繪制,可利用課余時間到人群中、醫院教學點、福利院、啟智學校等進行調查和收集。(3)同時可利用網絡資源下載圖片資料。為了使收集的材料足夠充分,盡量讓每個學生都有仔細觀察的機會。了解材料的形態特征、結構特點是觀察的重點內容。可以采用畫寫的方式進行,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加細致的觀察材料,也培養了學生手頭并用的綜合學習能力。例如:觀察果蠅的形態特征及性別特點時,讓一個班的學生觀察的同時將果蠅畫下來,然后提問果蠅的長、殘翅膀特征,及雌雄果蠅形態特征時,大多數學生能較準確地給出正確答案。而另一個班只進行觀察,卻沒有繪畫,當提出與上面同樣的問題時,很多學生回答不上來或回答很不全面。通過畫寫,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學生觀察的樂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利用多媒體圖片進行教學,由于圖片的鮮艷色彩及動態變化能強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故不失為遺傳學學習中直觀教學的好方法。因為在現行使用的中專版甚至是大專版教材中。無論是遺傳病病人臨床癥狀及核型圖譜都較為缺乏或不夠清晰,不能滿足學生觀察及認識臨床特征的需要。此外,老師還應該適時指導學生下載網絡資料,并且還應同時準備一些典型的案例資料隨時作為補充。
五、利用案例材料檢測學習
遺傳病是醫學遺傳學的重點內容,也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疾病。通過對臨床案例材料的分析,討論出有效的案例教學法。比方說,在學習了遺傳病的相關內容后,可以讓學生在模擬看病方式下進行遺傳咨詢,并據此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婦女A在幾年前曾生育過一個先天智力有障礙的患兒,現在是第二次懷孕,因為A害怕所懷孩子會再次患有同病,讓學生飾演A跟醫生進行咨詢。案例中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針對案例中的病例,需要先核實患兒的血型、A的即時年齡,還要核實A是否攜帶易位型,如果確實是易位型攜帶,就大大增加了風險率,可以對A婦女進行絨毛和羊水細胞的產前細胞遺傳檢測。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能身臨其境的學會學習,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思考和分析案例材料。所以,必須運用相關案例材料作為檢測題,這樣就能真實呈現學生的學習情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大程度的挖掘學生的潛能。
再者,一旦發現學生存在知識方面的缺陷,一定要進行及時的點撥引導,以便在最短時間里運用案例有效的矯正學生的缺陷。
【參考文獻】
篇4
針對社會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結合地方院校的實際,對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通過優化實驗內容,豐富實驗材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放遺傳學實驗室,建立實驗評價體系等途徑,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地方院校;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
遺傳學實驗是高等學校生物類專業的必修課.通過遺傳學實驗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遺傳研究能力,以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1],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現行的遺傳學實驗教學中,普遍存在以驗證遺傳的基本規律為主,缺乏綜合性、研究性實驗;多數遺傳學實驗經歷時間長,一次實驗課僅有約3學時,許多實驗操作不得不由教師代替完成,學生真正動手操作時間較少,很難對學生開放實驗室;教學手段上以一臺顯微鏡打天下,實驗內容多局限于細胞遺傳學范圍內;實驗成績評定上,不管實驗過程和結果,只要實驗報告寫得好,實驗成績就高.這些問題制約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2-5].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必須改變實驗教學的傳統思想和觀念,開辟實驗教學新思路,構建適應新形勢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為此,我們針對社會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結合地方院校的實際,對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1優化實驗內容,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
遺傳學科的不斷發展和研究領域的不斷擴大,遺傳學實驗與生物專業中的很多學科的實驗相互滲透、相互聯系.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我們對實驗體系和教學內容做了如下改革.
1.1實驗教學體系的建立
遺傳學實驗教學既要符合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又要盡可能反映本學科的特點.對遺傳學實驗的課程結構進行了調整,建立了“驗證性→綜合性→研究性”逐層遞進的實驗教學體系,從生物的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和群體水平等方面確立了5個教學模塊,有利于系統培養學生的遺傳研究技能,拓寬學生對遺傳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實驗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6-7].
1.2實驗內容優化整合
將遺傳學實驗內容整合為以下5個教學模塊:經典遺傳學實驗模塊.以果蠅或玉米雜交實驗為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完成從實驗方案的制定、雜交組合的選擇,到實驗操作、觀察和記錄、顯著性分析等全過程.目的在于驗證和分析遺傳的基本規律,學習雜交技術.該模塊實驗項目有果蠅雜交綜合性實驗,玉米雜交綜合性實驗.細胞遺傳學實驗模塊.以根尖、花蕾或骨髓等細胞制片技術為基礎,學習實驗材料的培養和處理方法,細胞制片技術,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觀察,核型分析方法.該模塊實驗項目有植物核型分析,動物核型分析等綜合性實驗,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的制片技術,果蠅唾腺染色體的制片技術和人類X染色質觀察等.分子遺傳學實驗模塊.通過動植物、細菌DNA的提取、純化、擴增和電泳,得到DNA標本,為進一步研究DNA的功能奠定基礎.該模塊實驗項目有DNA提取及純化,PCR擴增技術,DNA電泳技術等研究性實驗.遺傳毒理學實驗模塊.運用蠶豆根尖微核技術檢測環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遺傳毒性把對比試驗法、假說演繹法等科研方法運用于實驗中;人工誘發多倍體,為多倍體育中奠定基礎.該模塊實驗項目有誘變物質的微核檢測技術,植物多倍體誘導技術等設計性試驗等.群體遺傳學實驗模:通過人類ABO血型或PTC嘗味調查和分析,計算其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經假設性檢驗,判斷是否達到遺傳平衡.該模塊實驗項目有人類ABO血性分析,群體遺傳平衡分析(PTC嘗味)等.在上述5個教學模塊中,驗證性實驗占40%,綜合性和研究性實驗各占30%.要求學生以實驗小組為單位,在每個模塊中至少選1~2個實驗項目.這5個教學模塊的特點是: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學習研究生物遺傳的方法;除個別實驗項目開成單獨實驗外,其余大部分實驗均開成綜合性或研究性實驗,把幾個內容上聯系緊密的實驗開成1個綜合性或研究性實驗.如把根尖制片技術、有絲分裂觀察、核性分析3個實驗綜合為植物的核型研究.綜合性或研究性實驗要求學生完成從選題、收集和分析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到動手操作到結果分析和論文撰寫全過程.在實驗結束后,學生匯報實驗成果,請有關老師參加實驗成果匯報答辯,對實驗進行總結,提出建議[8-9].最后,根據實驗報告、答辯情況綜合評出實驗成績.實踐結果表明,綜合性或研究性實驗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基本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可以掌握更多的實驗操作技術,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分析方法、獨立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極大地激勵了學生的積極性[10-12].
2豐富實驗材料,提高實驗教學的創新性
傳統的遺傳學實驗,由于實驗材料的局限性,常常選擇操作方便、容易得到實驗結果的果蠅或洋蔥做實驗材料.選擇單一的實驗材料,不僅影響學生對遺傳規律的普遍性的全面理解,而且也不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在實驗中,要求每次實驗至少準備3~5種不同的材料供學生選擇,學生也可以自己采集實驗材料.有了豐富的實驗材料,要求學生分組觀察不同的材料,甚至有的學生另外選擇材料進行觀察.如核型分析實驗,實驗室提供的材料是植物材料如蠶豆、大蒜、洋蔥、黑麥,動物材料小鼠、牛蛙,有3組同學還分別選擇了鐵皮石斛、川貝、寬體沙鰍等經濟價值很高的材料做核型分析.豐富的實驗材料,不僅能完成實驗任務,達到實驗目的,而且能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主動探索新知的創造能力[13].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實驗教學效果
遺傳學實驗從材料準備到實驗結果,時間長,有的幾天,有的幾十天,學生很難通過講解理解實驗的全過程.有些實驗現象、儀器操作等用講解的方式教學,不直觀、不形象,學生難以理解.現代教育技術能圖文聲像并茂,動靜結合,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很容易使學生理解.因此,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能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實驗效果.
3.1錄像技術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采用數碼攝像機或稍好一點的手機等記錄整個實驗過程,再對實驗全過程進行編輯處理,制成視頻報告.學生提交的視頻報告,既能反映實驗全過程,突出重要的實驗現象,又不失實驗的真實性.例如,蠶豆根尖微核技術實驗,從蠶豆發根,染毒處理和對照處理,恢復培養,根尖固定、解離、制片,以及實驗結果,都讓學生定期拍攝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制成視頻資料提交.視頻資料不僅記錄了從學生自己親自動手準備實驗,到觀察到實驗結果的全過程,而且實驗結果客觀真實,還能發現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14].
3.2多媒體技術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在觀察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實驗中,學生難以觀察到各時期的分裂細胞,對細胞分裂的動態過程缺乏整體認識.充分利用計算機強大的計算及數據處理功能,將文本、圖像、聲音、動畫及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結合在一起,將細胞分裂的各時期圖像按先后順序制成Flas,連續播放全過程,增強了學生對染色體動態變化的理解,為學生創造了全方位的學習途徑[15-16].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過程,掌握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各時期的特點,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全面、系統地掌握實驗原理和實驗過程[14].
3.3數碼顯微互動系統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數碼顯微互動系統由數碼顯微鏡、局域網、投影儀實物展示平臺等組成,不僅能展示每個學生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內容,進行及時的顯微攝影,記錄實驗結果,將實驗效果好的展示在投影屏幕上,讓全體同學都能觀察到.而且還能進行師生交流,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例如用數碼顯微系統做多線染色體觀察實驗,實驗難點是不易辨認立體顯微鏡下的唾液腺,將顯微鏡下的果蠅唾液腺和唾液腺染色體圖像及時投影在大屏幕上,讓學生看到實在的唾液腺和唾液腺染色體,增加感性認識,互相學習,大大提高實驗的成功率.
4開放遺傳學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開放式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創新意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根據遺傳學實驗室的開放對象: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大學生科研,畢業論文等實驗項目.開放程序:學生根據教學和科研要求,自己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提出實驗申請,經指導教師和實驗員同意,實驗室主任批準后方可進入開放性實驗室.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實驗材料的培養和準備,藥品的配置,方案的實施,到最后寫出實驗報告等全過程均由學生獨立完成.在整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在核型分析、果蠅雜交和蠶豆根尖微核技術實驗中,實驗周期較長,過去由教師準備實驗材料,學生實驗只是進行結論的驗證和練習操作技術,很難完成整個實驗過程.在植物細胞核型分析的開放式實驗教學中,從資料查閱,方案的制定,根尖的培養、固定、解離、制片、觀察、攝影,染色體圖片分析等操作過程,都讓學生自己去處理,教師只起指導作用.又如果蠅的雜交實驗中,學生參與培養基的配制、果蠅的飼養、果蠅的分瓶及果蠅形態的初步觀察,雜交組合的設計,處女蠅的收集,觀察記錄,數據處理等過程都由學生自主完成[14,17].實踐證明,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開放實驗室,積極開設綜合性和研究性實驗,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13].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喜歡的實驗內容,自己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以科技論文的格式提交實驗報告,既增強了學生的科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為今后畢業論文和獨立開展科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以量化考核為重點,建立實驗評價體系
遺傳學實驗效果評價是否客觀、科學,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果.目標是評價的依據,又是評價所致力于達到的終極結果.通過多年的實踐,根據教學目標將遺傳學實驗效果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5.1形成性評價
評價的內容包括實驗預習、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實驗報告與考勤等環節進行評價.每一次實驗滿分100分,實驗預習占10%,實驗設計方案占20%,實驗材料、儀器、藥品的準備占10%,實驗檢測、觀察、記錄等實驗過程占20%,實驗結果及分析占20%,實驗報告占20%.實驗預習要求學生在實驗報告上寫出實驗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等,實驗前抽查.實驗過程包括材料準備、藥品配置、儀器使用和操作程序等.實驗結果是交玻片標本、圖片或數據及處理等.實驗報告要求工整、規范,內容包括實驗預習內容、操作步驟修正部分、實驗結果照片或繪圖、實驗數據及其處理、分析與討論、心得與建議.考勤上,每次實驗進行中按桌點名,不參加實驗者無實驗成績,必須補做實驗后才有成績.一期內實驗缺3次者,不得參加期末考試.研究性實驗要進行報告和答辯的實驗,報告和答辯各占20%,其余環節占60%.
5.2終結性評價
遺傳學實驗作為一門獨立課程單獨考核,實行滿分百分制,形成性評價占50%,其中基礎實驗占20%,綜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各占15%;期末考試占50%,二者合起來作為這門課的終結性評價.這種評價體系不僅強調過程,突出動手能力,結果真實,而且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科研素質、創新能力.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加大考核力度,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科學方法具有重要作用[5,18-19].期末考核試題內容涉及實驗目的、原理,藥品配置,材料培養和處理,操作程序,儀器使用方法,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室獨立完成)等方面.在遺傳學實驗教學中,應以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改革遺傳學實驗教學內容,開放式的遺傳學實驗教學,多樣化的考核方式,這對培養生命科學領域中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唐正義 李興霞 單位:內江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熊小勇,程正則,蔣冰峰.在物理實驗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探索[J].咸寧學院學報,2005,25(3):44-46.
[2]易樂飛,王萍,程漢良.遺傳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探討[J].考試周刊,2007(45):22-23.
[3]姬俊華,翟智衛.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90-92.
[4]羅紅兵,王林輝,劉雄倫.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9(2):133-135.
[5]肖建富,吳建國,石春海.遺傳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思考及實踐[J].遺傳,2009,31(7):763-769.
[6]吳瑞娟.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嘗試與初探[J].教改創新,2012(4):35-36.
[7]黃元射,何紹紅.地方高校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師策略,2013(14):201.
[8]柴新義.高校遺傳學教學改革探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1(4):120-123.
[9]姬俊華,翟智衛.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2(2):90-92.
[10]閆紹鵬,王秋玉,王晶英.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7):275-277.
[11]王娟,黎雙飛,余少文.遺傳學實驗模塊化教學改革的精細與粗放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8):244-245.
[12]宋喜悅,張玲麗,胡甘.《遺傳學》實驗教學與創新能力提高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2):152-154,157.
[13]陳靈,彭成紅.加強研究性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8):202-204.
[14]張曉,齊志廣,郭光艷.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生物學雜志,2011,28(1):99-101.
[15]高寧,趙文深,馬力,等.多媒體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增):55-60.
[16]胡紹彬,趙明國,羅云.石油工程實驗現代化教學模式探索[J].實驗室科學,2009(4):54-55.
[17]魏俊杰.高等院校遺傳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安徽農學通報,2012,18(2):120-122.
篇5
這些疾病,傳男不傳女?
備孕造人是人生大事,誰都想生個健康快樂的寶寶,所以孕前準備自然馬虎不得,父母的哪些精華會遺傳給孩子?有些遺傳知識也最好在孕前豐富一下。比如父母身上所攜帶的哮喘、心臟病、皮膚病、糖尿病,甚至耳朵發炎、鼻炎這種小病的基因,都容易成為懷孕后影響胎兒健康發育的罪魁禍首。
如果爸爸媽媽中只有一個患有哮喘或者過敏癥,孩子遺傳的幾率是30%到50%。若父母一方有心臟病史,那子女極有可能也會出現心臟病,多見于中年時候。如果爸爸媽媽中的一方患有高血壓或者高血脂,孩子的患病幾率是50%。但是,這些家族遺傳病只傳男不傳女的說法是不科學的,這些疾病的遺傳并沒有男女之分。
針對這些病的遺傳性,專業人士建議,要了解父母的患病年齡、確診時間很重要,讓醫生對有家族遺傳性的疾病進行相對應的強化治療,盡量在早期得到理想的控制,防止病情進展、惡化,出現并發癥。
傳男不傳女科學嗎?
雖說心臟病、皮膚病、高血壓等遺傳病傳男不傳女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但從科學的角度講,確實也存在著一些傳男不傳女的遺傳疾病。
隨著遺傳學的迅速發展,人們已發現3000多種遺傳病,其中大約有250種只在男性發病,女性沒有或很少患病。人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其中1對(2條)是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女性為XX,男性為XY。染色體上攜帶決定人體各種性狀的基因5萬多個。如果基因發生變異,便可發生疾病,并能遺傳給后代。
如果致病基因在性染色體上,則會出現伴性遺傳。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即叫X-連鎖或X-性連遺傳病。由于女性很難碰到兩條染色體同一位置都有致病的情況,一條X染色體致病基因往往可被另一條X染色體上的正常基因所掩蓋,故表現不出癥狀。男性則不同,只有一條X染色體,若其上有致病基因,就沒有相應的正常基因可掩蓋,因而發病。
像這種只遺傳給男性的疾病很多,像紅綠色盲、假肥大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蠶豆病、血友病、先天性無丙種球蛋白癥、遺傳性耳聾、遺傳性視神經萎縮等。
好奇!眉毛濃密會遺傳嗎?
眉毛屬于足太陽膀胱經,它依靠足太陽膀胱經的氣血而盛衰。眉毛的濃淡和先天遺傳及腎氣充足與否有著一定的關系。如果過于濃密,有些時候有可能是體內機能亢進的表現,若突然間出現眉毛干燥、脫落,則有可能是身體出現氣血不足、營養失衡、女性經血失調等的反映,可在日常飲食中適當增加大棗等補益氣血食物。
孩子眉毛濃密主要取決于遺傳因素,存在著個體差異。如果爸媽眉毛好,則孩子的眉毛較好;爸媽眉毛差,孩子的眉毛也會差一些。但眉毛的好壞可以通過后天去改善。
眉毛稀疏或者顏色淺的人,要注意生活有規律,多攝取蛋白質,因毛發本身為含硫的蛋白質,所以毛發健康與蛋白質的攝取有關,而如果眉毛突然間掉落很嚴重,還是應該及時就診,查出原因。
另外還有一些解決眉毛稀少的小偏方,像用生姜擦眉毛,刺激毛囊地方的血液循環,讓毛囊煥發活力,長出新的毛發。一些女性會用維生素E來擦眉毛,這也是解決眉毛稀少的一個方法。維生素E對毛囊有天然的刺激左右,同時也能夠補充毛發生長所需要的營養。
疑惑!急性子會遺傳嗎?
遺傳學認為,孩子的性格一半來自遺傳,這包括親屬的DNA遺傳以及血型遺傳,一半則來自后天發展,包括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家庭氛圍、教養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條件和飲食習慣。并且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在社會生活中接觸的范圍擴大,他的性格趨向社會性,受環境的影響加深。
所以寶寶的急性子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和一定的遺傳因素相關的。而兒童到了學齡前階段,對事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比較穩定的態度。比如,在自由活動中,他們表現出相對穩定的興趣,有的總是去玩球,有的總是去玩“娃娃家”,還有幾個總湊在一起看圖書、講故事。
篇6
一、 利用概念圖構建知識網絡
概念圖是一種用節點代表概念、用連線表示概念間關系的圖示法。學習就是建立一個概念網絡,不斷地向網絡增添新內容。學生通過構建概念圖,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也把新知識與新知識聯系起來,從而使學習更有意義。
(一) 利用問題串解說各個概念
所謂利用問題串解說孟德爾定律的各個概念,就是運用講授法,用準確的語言揭示概念本質,突出關鍵特征,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對與遺傳學有關的基本概念如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等位基因、純合子、雜合子、基因型、表現型、正交、反交、測交、雜交、自交等進行描述,并深入分析。同時,對相近概念進行辨析,對相關概念形成聯系,并設置一系列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在群體思考過程中進行思維碰撞,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增長才智。如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1)兔的長毛與卷毛是否為相對性狀?(2)判斷顯隱性的方法有哪些?(3)雙眼皮的父母雙親生了一個單眼皮的孩子,是否為性狀分離現象?(4)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均為等位基因嗎?(5)研究兩對相對性狀時,表現為雙顯性的純合子有幾種基因型?雙顯性的雜合子有幾種基因型?占F2的比例為多少?占雙顯性的比例為多少?(6)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嗎?(7)正交、反交結果一定一致嗎?哪些情況下不一致?(8)測交、雜交、自交的區別在哪里?(9)雜交實驗中套袋的作用是什么?(10)豌豆雜交實驗中作為父本的豌豆植株會結子嗎?
(二) 形成概念圖
利用問題串解說各個概念之后,我們應幫助學生形成如圖1所示的概念圖。
二、 利用數學模型深挖定律實質
(一) 構建數學模型
模型方法作為一種思維方法,一旦掌握,學生便能迅速抓住問題的本質,大大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遷移能力。但模型方法需要不斷地總結與訓練。在孟德爾遺傳規律學習過程中,可以先讓學生理解含一對等位基因的雜合子產生的配子種類、子代基因型及表現型的種類和比例,然后借助遺傳圖解和概率計算,推理出兩對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遺傳結果,最后抽象出含n對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雜合子的遺傳行為和結果,得出配子種類和比例為2n和(1∶1)n、子代基因型的種類和比例為3n和(1∶2∶1)n、表現型的種類和比例為2n和(3∶1)n等結論,從而構建起基因自由組合規律的圖表模型,并通過親子代相關基因型與表現型的互推及概率計算等的訓練,加深對模型的理解和應用。
(二) 明確數學模型形成條件
在分離定律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讓學生明確3∶1的含義。首先,這是通過統計得出的比例,需要統計的數量比較大,且統計的后代數量越多,越接近理論值3∶1。如1對雙眼皮的夫婦生了4個孩子,2個雙眼皮,2個單眼皮。不符合3∶1的原因是后代人數太少,導致不符合統計學統計原理。其次,出現3∶1分離比要求其父本母本一定是雜合子,即Aa自交的后代或Aa與Aa雜交的后代。如在人群中調查發現,雙親都是雙眼皮的后代中有680個孩子表現為雙眼皮,288個表現為單眼皮。這是因為人群中顯性性狀的個體有AA和Aa兩種可能的基因型,雖然后代出現了類似的3∶1的分離比,但親本的雜交組并不只有Aa×Aa。而孟德爾在多次實驗中均得到3∶1的分離比,是因為孟德爾以豌豆為實驗材料,豌豆是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植物,自然情況下均為純種,具有1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后代F1一定為雜合子Aa,雜合子自交,后代F2就出現了3∶1的分離比。
三、 通過變式訓練,解決實際問題
孟德爾關于1對相對性狀的實驗及2對相對性狀的實驗出現的特定分離比,都是完全顯性遺傳。實際上,生物的遺傳存在多樣性。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對遺傳規律中“特殊現象”的拓展與歸納。
(一) 關于復等位基因
在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點上,存在3個或3個以上的等位基因。例如:ABO血型存在3個等位基因,群體存在6種基因型,但在遺傳上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例 人類常色體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顯性突變(A),又有隱性突變(a),突變均可導致地中海貧血。一對皆患地中海盆血的夫妻生下了一個正常的孩子,這對夫妻可能( )
A. 都是純合子
B. 都是雜合子
C. 都不攜帶顯性突變基因
D. 都攜帶隱性突變基因
有關復等位基因的題目,解題的關鍵是明確不同基因之間的顯隱性關系,然后寫出各表現型可能的基因型。
(二) 關于基因致死效應
關于基因致死效應的題目,解題的關鍵是明確什么基因致死、何時致死。這需要寫出致死之前的分離比,再明確致死之后的分離比。
例 某種鼠中,黃鼠基因A對灰鼠基因a顯性,短尾基因B對長尾基因b顯性,且基因A或基因B在純合時使胚胎致死,這兩對基因是獨立遺傳的。現有兩只雙雜合的黃色短尾鼠,理論上所生的子代表現型比例為( )
A. 9∶3∶3∶1 B. 3∶3:1∶1
C. 4:2:2:1 D. 1:1:1:1
致死之前每對相對性狀遺傳到后代均出現(3∶1)的分離比,致死之后每對相對性狀遺傳到后代均出現(2∶1)的分離比,所以子代表現型比例為4∶2∶2∶1。
(三) 關于1∶4∶6∶4∶1
例 人類的皮膚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膚中黑色素的多少由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顯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兩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純種黑人與一純種白人婚配,后代膚色為黑白中間色;如果該后代與同基因型的異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現的基因型種類和不同表現型的比例為( )
A. 3種 3∶1 B. 3種 1∶2∶1
C. 9種 9∶3∶3∶1 D. 9種 1∶4∶6∶4∶1
篇7
每年進入盛夏,女兒身上就會長滿痱子。這使得她食睡不安、哭鬧不止。以往我以為是因為我家的屋子太小、太悶導致女兒長痱子,可如今我家已經搬進了寬敞的樓房,裝上了空調而孩子仍愛長痱子。請問夏日該如何防治痱子?
柳州 李蕓
小孩子易長痱子是跟孩子的個體生理特點密切相關的,因為年幼,孩子的體溫調節、免疫、皮脂腺分泌等功能都不如成人完善。一旦出汗較多,又沒有及時清潔就容易導致汗液腺導管堵塞并發生破裂,汗液便會侵入鄰近組織造成炎癥即生成痱子。那么如何防治痱子呢?下面介紹幾種方法:(1)居住環境須通風易散熱,這樣有利于減少汗液的分泌及加快汗液的蒸發。(2)保持環境和皮膚清潔衛生,應經常給小孩子洗澡,沐浴后擦干皮膚并撲些痱子粉。(3)衣著應用寬松舒適、吸水性能好的棉制品。(4)忌食過熱及辛辣食品,暑天宜常飲清涼飲料、綠豆奶,或用野、金銀花、地骨皮適量煎水代茶飲。但要注意,煎水代茶時不要加糖太多。
長了痱子以后,要避免搔抓以防感染。一般情況下,可以涂市面商店出售的各種痱子水或撲痱子粉。若痱子有膿頭,可用5%硫磺爐甘石洗劑或2%魚石脂軟膏外搽,亦可用馬齒莧煎水或溫熱的明礬水(明礬2克加水100毫升溶化)沐浴。如果皮疹瘙癢、較紅,可用適量的皮質類固醇激素加入爐甘石洗劑或霜劑,也可以消除炎癥,減輕瘙癢癥狀。
主任醫師 玉華
嬰兒肚臍怎么會鼓小包包
我的小寶寶現已3個月大,長得白胖健壯,逗人喜愛,但小寶寶在哭鬧時,肚臍就會鼓起一個像小核桃大的“小包包”,用手輕輕壓,鼓起來的“小包包”便會退回去。寶寶不哭鬧時,就沒有這種現象。這是怎么回事,該咋辦呢?
青海 鄭玉芝
你的小寶寶在哭鬧、咳嗽時,肚臍鼓起像小核桃大的“小包包”,安靜時可恢復原樣,這叫“臍疝”,俗稱“小腸氣”。新生兒出生后,臍帶殘端5~7日脫落,便在腹部形成了肚臍。臍部兩側腹肌鞘的正中交織纖維未形成,出現一個薄弱的環,稱為臍環。由于臍環未閉或閉鎖不全等原因造成臍部疤痕組織薄弱,當小兒哭鬧、大便干燥用力排便、咳嗽等使腹內壓力增高時,腹腔內的小腸、大網膜等臟器或組織經臍環突出于體表就會形成一個“小包包”。小孩得了臍疝一般不需治療,95%的在1歲以內會自行愈合。在此期間,要盡可能減少孩子哭鬧、大笑、咳嗽以及便秘,若臍疝經常突出,也可在醫生指導下,用一張比“小包包”直徑稍大的硬紙片,墊上少許棉花并用布包好壓住臍部,再用繃帶包扎固定。包扎期間要保持繃帶的干燥、清潔,以防臍部感染發炎。如果發現臍疝突出后不能還納、局部發紫、孩子哭鬧不止,則說明可能有嵌頓,此時應迅速到醫院診治,以免造成后患。如臍疝直徑大于2厘米,2~3歲時臍疝仍未自愈者,則可采用手術修復。
主治醫師 程慧
便秘如何防治?
“我今年45歲,近10年來我一直為便秘所困擾,一般1個星期才解一次大便,平時沒有便意。試服番瀉葉或大黃水,瀉得一二次,又恢復原樣,我總不能天天吃那些瀉下藥吧?請問該怎樣防治便秘呢?
江西 謝龍平
便秘的防治,首先可以通過日常飲食加以調理,平時在主食中要多吃點紅蓮、玉米、燕麥;在果蔬中要多吃點芋頭、煮花生米、蘿卜、香蕉,以及芝麻油、動物油等。其次,按摩與體育鍛煉也很重要。早晨起床前與晚上睡覺前,雙腿曲起,腹壁放松,雙手先相互搓熱,疊在一起,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摩轉圈300次,逆時針方向轉300次,然后在髂骨以上的腹部的左右側,以左右手的4個指頭放在腹后,大拇指放在腹前(這是大腸位置)用力按捏100次,如此可刺激腸蠕動。下床前以手抱頭作仰臥起坐20次,逐漸增加。起床后,下地作“立體慢跑”10分鐘,即以上下跳動為主的慢跑,可使腸子在腹內蠕動增加。最后,去廁所作解便動作,不論有無便意,從精神上養成排便習慣。
如果經過以上自我處理,仍然不能解決問題,建議患者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如鋇餐造影,看是否有憩室、內臟下垂或其他毛病,或是作腸胃電圖方面的檢查,再決定進一步的治療及用藥。
主任醫師 容小翔
分娩后怎樣護理會陰
一些作了母親的姐妹們對我說,分娩后一定要注意護理好會陰,要不容易引起感染發炎,影響產后身體的盡快復原。我也快分娩生小孩,真不知該怎樣護理好會陰,懇請指導。
四川 楊茜
產婦首先要加強營養,增強體質,尤其對于孕期患有貧血、糖尿病、慢性病和產時有大出血的,應補充足量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為產后身體健康的復原、體質的增強提供充分的物質基礎。其次,產婦要注意的清潔。產后每天至少在專用的清潔盆中清洗會兩次。沖洗一般用溫開水即可,不需加其他藥物。若有會撕裂傷或會陰側切傷口,則可用溫開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并在每次大便后加洗一次,每次沖洗后都要更換衛生巾。對于產婦用的床單、被褥以及內褲衣物,要勤洗勤換,洗后晾曬在陽光下,以利殺滅病菌,預防感染。大小便用的手紙,要清潔殺菌,局部墊用的衛生巾要及時更換,保持干潔。產婦不能穿化纖類的內褲,因其不吸水、不透風,容易使潮濕,刺激皮膚,引起瘙癢等。一旦發生紅、腫、痛、癢的癥狀,可到醫院請醫生開些中藥水淋洗。會腫脹明顯的產婦,可用溫熱毛巾熱敷以助消腫。若會陰傷口已有感染,則應及時請醫生檢查治療,以利健康。
主治醫師 連孝華
疼痛就是陰道痙攣嗎
我是一名,婚后性生活比較頻繁,可每次同房時,我總有疼痛感。丈夫說,這可能是我陰道痙攣所致,請問:疼痛就一定是陰道痙攣嗎?
云南昆明 黃英香
疼痛與陰道痙攣是兩碼事,不過,都屬于女性障礙,且有一定的關聯。
女性疼痛是指時或后感到外或下腹部、盆腔內疼痛。外疼痛,發生在進入過程中,亦可延續至后。主要由于外陰及陰道器質性病變所致,如局部炎癥、處女膜過厚過韌、陰道口狹窄、陰道干燥或萎縮、會陰疤痕等;也可由于情緒不佳、過度疲勞或厭惡男方等精神因素引起,缺乏性興奮,造成陰道度不足。下腹部、盆腔內的深部疼痛,常發生于插入陰道深部時。多因子宮后位、子宮脫垂等位置改變,或盆腔內有炎癥、粘連、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器質性病變引起。
至于陰道痙攣,患者正常,除以外的其他性活動均可激起性興奮和欣快滿足感,但當進入陰道時,陰道下段和會淺層肌肉即出現不自主的痙攣性收縮。陰道痙攣主要由精神心理原因所致,如將視為骯臟、罪惡和羞恥行為,害怕受孕、感染性病,或幼年曾有性傷害等。
以上兩種障礙均可治,關鍵在于找出原因,進行針對性處理。有一點要強調,經過一段時期治療后并逐步恢復性生活時,丈夫必須懂得關心、體貼妻子,動作要輕柔。
主任醫師 呂斌
兒子與父母為何血型不符?
前不久,剛滿百天的兒子生病第一次住院,醫生給他驗血時發現他的血型為“O”型。我感到非常吃驚,因為我的血型為“A”型,妻子的血型為“B”型,為什么兒子的血型與父母全然不符。請問,這究意是怎么回事?
湖南 劉志強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弄清血型是怎樣分類的(即A型、B型、AB型和O型4種血型的來歷)。人的紅細胞上有A抗原者為A型血;紅細胞上有B抗原者為B型血;紅細胞上既有A抗原同時又有B抗原者為AB型血;紅細胞上既沒有A抗原也沒有B抗原者為O型血。
現在已知你是A型血,你妻子是B型血,而你的兒子是O型血,這并不意味著不相符,恰恰相反,你兒子的血型與你們夫婦是相符的。因為A、B抗原是由人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決定的。同源染色體的一條來自母親的卵細胞,一條來自父親的精細胞。根據遺傳學規律,你表現為A型血,那么,你的基因很可能是AO型,你妻子表現為B型血,那她的基因很可能是BO型。當你的帶有O基因的與你妻子帶有O基因的卵子相遇結合成一個受精卵后,就形成了你兒子的“OO”基因,于是你們就有了O型血的兒子。因此說你兒子雖然血型不同于你們倆,但仍然是親子關系。
副主任醫師 王小衡
吃豆制品是否易誘發乳腺癌?
大家都認為豆制品是一種對人體極為有益的食物,尤其是對女性更具有美容的功效。但也有一些姐妹聽說:食用大量的豆制品會導致體內雌激素的大量分泌,而人體內雌激素過多則易誘發婦科腫瘤,諸如乳腺癌、卵巢癌等。請問豆制品吃多了,是否容易誘發婦科腫瘤呢?
江西 鐘慶
篇8
案發現場驚現血跡
2010年8月15日凌晨,荷蘭鹿特丹市郊的一個山林小鎮沃爾登,一片樹林里突然傳來一聲尖叫,打破了暗夜的寧靜。這一聲驚叫也把守林員卡維爾從睡夢中驚醒。他坐了起來,打開床頭燈,仔細聆聽,樹林里又沒有了聲音。卡維爾還是有些不放心,他起床穿戴好,取下墻上的獵槍背在肩上,牽上獵狗,手持大號手電向樹林深處走去。不遠處傳來一些輕微的響動聲。警覺的獵狗率先沖了過去。此時,林間小路上傳來汽車發動機的聲音,等到卡維爾也沖過去時,汽車已經在林間小路的盡頭了,沒有追上目標的獵狗對著汽車遠去的方向狂吠。
卡維爾立即取出手機報警,小鎮上的警官科爾伯帶著法醫伯恩和三名警員來到了小樹林。幾個人在樹林里搜索了一通,只是在一處地面看到凌亂的落葉痕跡。表明有人在這里活動過,沒有發現什么其他更有用的線索。科爾伯分析,可能是有人露宿樹林,半夜有什么動物闖入了露營地,結果他就尖叫起來;等卡維爾趕來時,受到驚嚇的露宿者驅車逃走了。卡維爾卻表示,一定有什么其他不正常的行為,因為在樹林露營只要不用火就不是違法行為,以前也有不少人在樹林中露營,他們也不會見到守林員就逃走。現場沒有什么實用的痕跡線索,守林員又沒有看到汽車的樣子和車牌,科爾伯只好帶著部下回到警察局。
警察走后,卡維爾卻怎么也睡不著,他覺得自己聽到的那聲尖叫絕不是幻覺。而且,那聲尖叫不像是被動物襲擊后發出的聲音,應該是有人被害時發出的尖叫。天亮后,卡維爾又到了那片被科爾伯警官推測為是露營地的地方仔細搜尋。結果,他在一片凌亂的落葉中發現了一片帶血跡的落葉。卡維爾把這片樹葉送到了警察局,對警官科爾伯說:“一定有兇案發生,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對葉片血跡常規分析
經驗豐富的法醫伯恩看了看葉片上的血跡,血跡半徑約1厘米,面積比較小。血跡形狀為橢圓形,看來是滴落到葉片上而非噴射到葉片上,說明傷口發生在靜脈而非動脈上。血跡呈半干狀態,說明血跡是比較新鮮的血跡,有可能是凌晨露營者留下的。至于這是動物血跡,還是人的血跡,血跡中能夠得出些什么更加有用的線索,則需要對血液進行更多的檢測。
伯恩把這片樹葉送到了鹿特丹警署的法醫實驗室進行常規檢測,主要是血型和DNA檢測。目前,血型檢測準確率比較高,但是DNA檢測的失誤率卻比較高。因此,負責血跡分析的法醫梅隆對伯恩說:“你們如果沒有其他的線索,只是有這片血跡的話,可能就不會有什么收獲了。”在荷蘭,每年都有DNA檢測判斷失誤的案例發生。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DNA檢測失誤導致了人們對這種方法的不信任程度劇增。2008年,澳大利亞墨爾本警方對一兇殺案犯罪嫌疑人進行DNA檢測時出錯,輿論指責警方的檢測方法。事情發生后,當地警方不得不重新調查該州20年來發生的7000起通過DNA險測破獲的案件。
除了準確率的問題外,通過DNA中的基因圖譜來比對嫌疑人的成功率還與數據庫的容量有關。如果數據庫中沒有嫌疑人的基因資料,比對就沒有意義。兩個星期后,梅隆對伯恩送檢的血跡有了結果。分析表明,葉片上的血跡的確是人類血跡,血型為A型,性別為男性。對血液的DNA分析也有了結果,梅隆把分析出來的基因圖譜輸入荷蘭DNA數據庫進行比對,結果沒有相匹配的嫌疑人。荷蘭DNA數據庫收錄的是有違法犯罪前科和政府公務員的DNA數據,這個檢測結果表明,血跡的所有者既非有犯罪前科者,又非政府公務員。
對于基因檢測來說,如果有數個特定的嫌疑人,數據比對仍然可以進行下去。但是,不少時候就像這片葉片血跡一樣,比對沒有任何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希望通過血跡DNA推測出的嫌疑人的外貌特征,借此找出這些身份不明的人。DNA中蘊藏著不少外貌的信息,通過DNA可以檢測到人的高矮、頭發顏色、膚色、眼睛顏色等。人類外貌特征是由DNA中的顯性基因控制的,研究透徹這些顯性基因的作用,對偵破案件有重要的作用。在法醫遺傳學領域,顯性基因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已經成為法醫學中的新興領域。但是,目前顯性基因的研究還是處于理論階段,離實用還有一段距離。在顯性基因所能確定的外貌特征中,只有少數檢測結果能達到實際應用所要求的精確程度。葉片血跡的DNA檢測結果也未能確定血跡主人的外貌特征。案件偵破一時陷入了僵局。
通過血跡推斷年齡
“或許葉片上的血跡就是普通的血跡,是露營者意外受傷后留下的。”警官科爾伯這樣安慰伯恩,他們已經準備放棄對這個案件的偵察。但是,守林員卡維爾堅信那是一個兇殺案,他成天在沃爾登小鎮上宣傳這個案件。小鎮上的人都很熟悉,沒有人受傷,沒有人失蹤,小鎮的居民都嘲笑卡維爾神經過敏。
就在此時,鹿特丹警署發給沃爾登小鎮警察局一份協查通知,海牙市的一位17歲的少年保羅已經失蹤20天了。最近家長在閱讀這位少年的日記時發現,這位少年曾經在2009年去沃爾登小鎮的山林中露營過,他對那里的山林印象很好,準備201 0年的夏天再去露營。保羅的失蹤時間是8月13日。這令科爾伯一下就想到了卡維爾,他聽到尖叫的時間與保羅失蹤的時間差兩天,兩個事件可能有些關聯。
然而,海牙市警方提供的資料表明,保羅的血型是B型,與葉片血跡的血型不符,說明這片血跡可能不是保羅留下的。如果保羅失蹤和樹林尖叫事件有關聯,那這片血跡可能是保羅的同行者留下的。科爾伯向鹿特丹警署匯報了這個情況,鹿特丹警署把血跡資料發送給海牙警方。海牙警方對保羅的親朋好友與同學進行了排查,結果他們都有不在現場的證據,血跡資料比對也不符合。
如果兩個事件有所關聯,保羅的同行者中不會全是少年,也應該有位成年人,因為荷蘭的法律禁止未成年人開車。科爾伯說:“如果能夠確定那人的年齡,或許能有新的線索發現。”那么,通過什么去查找嫌疑人的年齡呢?梅隆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猛拍一下實驗臺,大聲說:“還得靠分析血跡。”科爾伯和伯恩都疑惑地說:“血跡也有年齡嗎?”梅隆對伯恩說:“曼弗雷德?凱塞。”伯恩頓時興奮地點了點頭,弄得科爾伯不知道他們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伯恩對科爾伯說:“曼弗雷德一凱塞是鹿
特丹大學伊拉斯謨斯醫學院的教授,他最近發現了一種新的血跡檢測方法,可以通過血跡中的DNA檢測來判斷年齡。”
易磨損DNA泄漏年齡秘密
按理說,在人生幾十年中,DNA中的基因圖譜應當是不變的,無論是10歲,還是60歲,一CA的基因圖譜都應當沒有變化。那么如何通過DNA來判斷年齡呢?其實,隨著人們年齡的變化,他們的基因也會發生部分改變。曾經有法醫學研究人員試圖找到兩者的關聯,通過基因的變化來推測人們的年齡。但是,這個設想失敗了,因為人DNA的變化和年齡的增長之間沒有科學規律,不能用數學公式確定下來,這樣自然不能應用到科學檢測中。
用基因圖譜的方法檢測年齡行不通,那么究竟該用怎樣的D NA檢測來確定年齡呢?原來,凱塞發現,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就是人們的年輪。這種細胞是血液中的一種免疫細胞,在識別外來“入侵者”(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此識別過程中,T淋巴細胞的D NA會產生一些小的環狀分子。這些環狀分子還有一個十分拗口的學術名稱,叫做“信號結合T細胞受體刪除DNA環”,其數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也就是說,血液也是有年齡的,法醫只要檢測出這些環狀分子的數量,就可以按照一個公式推算出血液主人的年齡。
我們都知道,DNA呈雙螺旋狀,看起來一圈一圈的。大多數的DNA刁: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把這一圈一圈的東西丟掉,但是T淋巴細胞由于要擔當“驅逐外敵”的免疫重任,它們的DNA會很勞累,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而不斷磨損,不斷損失掉環狀上的小圈圈,這些游離的環狀分子進入血液。血液中的環狀分子越多,T琳巴細胞DNA的磨損程度越大,人們的年歲也就越大。通過對比血樣中的T淋巴細胞DNA和其他細胞中的DNA,法醫就可以知道前者磨損了多少,從而反推出流血者的年齡。凱塞的研究小組還發現,這種方法對新鮮的血樣有效,對很久遠的干燥血跡也有效。凱塞說:“如果這種方法可以用來破解100年前的案子,我絲毫不會感到驚訝。”
凱塞的研究證明,利用這種方法推測人的年齡,誤差在9歲以內。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誤差呢?除了檢測精度方面的原因外,這也與個體差異有關系。每個人的成長環境、營養狀況和健康狀況不一致,這就導致了他們免疫系統強度的差異。如果成長環境和營養狀況都很好,而且身體也很健康,人體的免疫系統就會少參與“驅逐外敵”的戰斗,T淋巴細胞DNA的磨損程度也會相對少些:反之,劉一個長年生病的人來說,其T淋巴細胞DNA的磨損程度也會相對多些。聽起來,9歲這個年齡跨度很大,但是這還是大大縮小了搜查的范圍。在現實生活中,成年人在9歲范圍內的變化相對較小。如果有數個不同年齡的嫌疑人,更可以有效地查找出兇手。
真兇浮出水面
梅隆和凱塞取得聯系,凱塞也很高興,因為以前他們的研究結果是從一些志愿者身上獲得的,這個研究結果還沒有在司法領域有個實戰演練,梅隆正好給他提供了一個機會。梅隆把從葉片上提取的血跡送到了凱塞的實驗室。六天后,檢測結果出來了。根據公式進行推算,血跡的主人年齡是42歲。再算上誤差,那么嫌疑人的年齡在38歲到46歲之間。也就是說,嫌疑人是一個具有A型血的中年男人。如果能夠找到保羅的一些中年男性朋友或熟人,或許能夠有新的進展。
海牙警方收到梅隆傳來的年齡檢測結果后,開始排查與保羅有過接觸的中年男性。總共有79名35歲到50歲之間的中年男性進入了警方的調查范圍,排除之前調查過的67人,還剩下12人,其中4人是保羅的老師,5人是保羅在小鎮上的熟人,3人是保羅的遠親。然而,這12人的檢測結果都與樹林中發現的葉片血跡檢測結果不符。難道保羅失蹤與樹林血跡沒有關系?
此時,保羅的好朋友凱瑟琳提供了一個有用的線索。凱瑟琳曾經暗中喜歡保羅,希望與保羅談戀愛。然而,保羅拒絕了凱瑟琳。保羅曾經對凱瑟琳說:“我不想和女孩子談戀愛。”雖然保羅沒有直說,凱瑟琳發現保羅有同性戀的傾向。201 0年4月,保羅曾經企圖溺水自殺未果。他向凱瑟琳說:“那個人拋棄了我,我不想再活下去了。”然而,保羅拒絕說明那個人是誰。凱瑟琳多方打聽,再加上平時暗中的觀察,推測保羅的男性朋友是45歲的中年老師查普曼。查普曼曾經是保羅所在班級的數學老師,在2009年10月就離開了那所學校,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中學任教。正因為查普曼在將近一年前就離開了保羅所在的中學,所以警方沒有懷疑到他的頭上。“我原先也沒有想到查普曼可能是兇手。但是,當你們說兇手可能是一位中年男人時,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查普曼。”凱瑟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