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11-10 18:14: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特點

篇1

關鍵詞:東西方;文化差異;商務英語;翻譯

在國際商務背景下,商務英語是國與國之間進行文化交流的共通語言,發揮著英語的社會功能,隨著國際商務內容的豐富,使得商務英語翻譯呈現出多樣性、特殊性以及復雜性。在商務英語的翻譯過程中,不僅涉及到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復雜的表達方式,而且還需要注意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傳遞。因此,在商務英語中,一定要重視東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在翻譯中,必須找到兩國文化的切合點,運用恰當的翻譯技巧,使得翻譯后的語意更為合理,能夠符合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習慣,進一步提高商務英語的交流品質。

一、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主要因素

在歷史上,東西方發展歷史悠久,經過多年的歷史積累,已經隱藏著豐富的地域文化,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各國之間的貿易活動急劇增加,使得商務英語逐漸成為兩國交流的共通語言,通過商務英語翻譯,能夠有效的促進兩國文化交流,同時對兩國的關系和諧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東西方國家在文化、歷史背景、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方面存在差異,從而導致商務英語的翻譯受到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導致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維方式差異

思維活動主要是通過語言進行描述的,思維產生的結果也將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從思維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漢語的思維表達主要呈現螺旋形思維模式,在交流的過程中,通常將要表達的內容通過鋪墊、融合,使重要的內容放到最后進行表述,給人一種完美的語境。而西方的思維主要為直線型思維模式,在思維的表達中,通常按照事情重要性進行排列,首先表述最緊要的事情,這和漢語的表達恰恰相反。因此,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準確意識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這對中西方國家之間的交流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上的差異

在西方,是國家重要的社會文化,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行為模式、處事方式、風俗習慣等方方面面,因此,已成成為西方人的精神支柱。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對英語的翻譯產生著巨大的影響,例如英語中的大部分詞匯、短語均來自記載的典故與民間故事,同時,還有許多格言以及俗語都摘自宗教書籍《圣經》,在漢語文化中,人們的信仰主要以佛教為主,因此,商務英語翻譯時,許多格言、諺語也出自佛教。在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下,商務英語的翻譯前,必須對東西方的文化充分的了解,才能保證商務英語翻譯的準確性。

(三)文化表達上的差異

在文化的表達上,西方人表達情感時,通常比較直接、自信。而在中國,人們對情感的表達通常比較含蓄和委婉,在一些商務英語的交流過程中,也比較喜歡運用較多的修辭手法。因此,在東西方文化的表達上,通常存在較大的差異,例如,在一份合同的擬定中,中國人為了體現公平公正原則,會在合同中添加雙方互利的原則條款,這在西方文化中,他們認為這是多余的,因為雙方在自愿的情況下簽訂合同,那么合同必然具有相關的法律效應。同時,東西方的文化表達在數字、顏色、動物象征的認知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1)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東西方對數字的表達涵意具有較大的差異,例如,在西方,人們對數字“3、13以及黑色星期五”非常反感,認為是最不吉利的數字,同時喜歡數字7,他們把數字7象征為積極、吉利、通常在投擲中以7代表獲勝,在一些商標中出現7-Eleven連鎖店、7-Up以及七喜等。但是,在中國文化中,對于數字7沒有特別的意義,然而,中國文化將數字9作為吉祥數字,一般將9代表長長久久,例如999藥業、古代皇帝以九為吉祥數字,代表長治久安。(2)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東西方對顏色的表達涵意具有較大的差異,例如,漢語中將紅色象征吉祥、喜慶、希望等,西方文化中將red作為貶義詞使用,象征殘暴、血腥以及災禍等。對于綠色,中國人講很快聯想到“寧靜、和平”等涵義,但在西方文化中,綠色(green)將代表“嫉妒”,同時還表示“新手”的意思。例如:表示邁克是一個對工作缺乏經驗的人。(3)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東西方對動物的象征涵意也具有較大的差異,在漢語中,通常以孔雀(peacock)代表幸運、吉祥,因此在中國,一些商家多以孔雀等詞作為商標,認為孔雀能夠給生意帶來幸運。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孔雀一詞帶有貶義,通常以表示洋洋得意、自滿驕傲的人。同時,在中國的詞匯中,通常會出現關門打狗、狗仗人勢、良心狗肺等貶義的詞匯。但在西方文化中,人們以狗作為人類忠實的朋友,甚至將狗作為一種神圣的動物。在英語中,通常會出現aluckydog,被翻譯為幸運兒。因此,東西方文化在表達上存在較大的差異。

(四)社會文化上的差異

由于東西方國家在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傳統文化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并逐步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受社會文化的影響,使得同一事物的表達出現兩種不同的含義,例如,原意為“快樂的像一只小鳥”但被翻譯為“快樂的像一只母牛”,這就與愿意的表達相差甚遠。因此,在商務英語的額翻譯中,如果對詞匯的語意表達不合理,將會出現較多的尷尬現象[4]。

二、東西方文化差異因素對商務英語翻譯準確性的影響

(一)商標的翻譯

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因素較多,因此對商務英語翻譯準確性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針對東西方不同的文化,在翻譯中根據語境對詞義進行分析,例如一些商標的翻譯,在我國非常暢銷的鬧鐘ColdenCock,中文意思為雄雞,有雄雞報曉的寓意,比喻鬧鐘會像雄雞一樣響亮報時,但在西方,讓消費者產生厭倦之意,究其原因,不是由于產品質量問題,而是在西方文化中,cock一詞屬于下流語,被人們所忌諱。一般正式的英語中,都將避用該詞。之后,將ColdenCock改成ColdenRooster,翻譯為“金雞獎”,最總在西方國家贏得最佳銷量。

(二)廣告語的翻譯

在商務英語翻譯中,一些廣告語的翻譯也具有文化色彩,因此,翻譯的難度相當大。翻譯者要考慮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習俗、思維方式等因素,還要采用合理的表達方式進行表達,使得廣告語具有渲染力和說服力。例如,是斯沃奇手表的廣告語,它在翻譯中被譯為“天長地久”。讓人有購買的欲望,達到了廣告的目的。同時飄柔廣告語Startahead,在英語中被翻譯為成功之路,從頭開始。這些廣告語經過翻譯之后具有較強的語言力量,使得廣告更富有感染力。

(三)品名的翻譯

在不同的文化領域中,人們的思維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在事物的認識上有明顯體現,而且在人們對事物的命名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例如:清涼油用essentialbalm表示,而不是用coolingoilorqinJiangoil表示,在西方文化中,餛飩、餃子、湯圓等都被翻譯為dumplings一詞,同時,漢語中紅糖在西方的英語中被譯為brownsugar,在中國人看來,紅糖被翻譯成棕糖,有點不可思議。但在紅糖經過誰的熔合,成為糖水時所呈現棕色。在英語中將按照糖本身的顏色來命名,就有了紅與棕之分。因此,在翻譯相關品名過程中,一定要細心,避免翻譯出錯帶來的經濟損失。

三、解決東西方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影響的對策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每個地區都有著其特定的文化底蘊,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要重視文化差異對翻譯準確性的影響,只有在充分的了解國家的文化差異,才能夠準確地翻譯出商務英語所要表達的真正涵意。此時,在采用合理的表達方式進行翻譯表達,使得翻譯出來的作品能夠與當地文化想接近,并且通俗易懂。因此,我們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必須采取以下對策解決東西方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的影響。

(一)掌握不同文化相互轉換的翻譯技巧

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首先要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關聯。對文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入了解,更多的去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知識與風土人情,熟知西方人的語言表達習慣,在翻譯中要盡可能避免中國式表達,同時對東西方文化的聯系要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夠在存在文化差異的影響下進行高質量的商務英語翻譯。

(二)熟練掌握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在商務英語翻譯中,首先要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與聯系,其次要掌握翻譯的方法和技巧。這樣次能夠有效的提高翻譯的準確性,取得高質量的翻譯作品。在商務英語翻譯中,信息效果非常重要,因此,在翻譯時,對語意的翻譯要根據信息的內容所定,使得翻譯更符合交際的目的,翻譯時,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直譯法,就是按照文章句子意思直接翻譯,這是商務英語翻譯中最常用的翻譯方法,但是,在直譯過程中,要把握文化內涵,并采用合理表達技巧,才能取得較好的翻譯效果,因此,在商務英語翻譯中只有結合目標條件,適當的運用不同方法和技巧進行翻譯,才能提高翻譯的準確性。同時,商務英語在語言風格和語言特點上決定了上虞英語的特殊性,因此,在商務英語的翻譯中,采用一般的翻譯方法將很難實施,因此,需要翻譯者在翻譯的中,對照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不斷進行剖析,找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點,運用熟練地翻譯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夠翻譯出高質量的作品。

四、結語

目前,要提高商務英語翻譯的準確性,就必須重視培養翻譯者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逐漸消除翻譯者的傳統翻譯思想,使其能夠重視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的影響,并不斷地學習新的翻譯方法和技巧,積累大量的了語法、詞匯等語言基礎知識,在語言轉換中提取文化所傳播的信息和內容,并準確地將信息進行傳播。其次,翻譯者要對翻譯的內容深入的理解,并將分析中西方文化在文章中的具體體現,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審視和思考翻譯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商務背景下的兩種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自如的轉換,使得翻譯的作品更加準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商務交流活動也越來越頻繁,使得翻譯工作量越來越大,因此,在從事商務英語翻譯中,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不同詞匯在不同語言環境下的差異理解非常重要,它能夠翻譯出高質量的作品,將商務交往中的失誤將到最低,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云.探析商務英語翻譯中東西方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J].海外英語,2014,11.

[2]趙志慧.東西方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研究[J].新校園(上旬),2015,05.

[3]李慧瓊.試析商務英語翻譯中東西文化差異的應用和解決對策[J].校園英語,2015,01.

[4]陳杰.簡析中西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J].時代教育,2014,03.

篇2

【關鍵詞】大學英語 西方文化 影響 教學現狀 建議

語言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其本身就具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殊性。語言最大的特點就是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因此,英語中的語法、單詞,都不單純是知識點,而是人文性和教育性的綜合體。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結合起來,已經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在多種文化相互影響的今天,人才培養不僅注重智力方面,其人文素質的培養也十分重要。我們需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異域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一、西方文化對語言學習的影響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文化,不同民族的語言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化和發展,不同的社會其歷史、風土人情和思維方式都有著很大的差異,文化包含了各個民族的發展歷程,它不斷將自己的歷史內涵和社會習俗注入語言之中,使得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這些細枝末節的差異造成了語言表達的巨大差異。舉個例子,中國家庭對不同家人的稱呼十分講究,但就兄弟姐妹來說,除了說明輩分大小外,還要說明性別,如表姐、弟弟、堂哥等,而英語則用cousin表示表親,sister表示姐妹,在翻譯時,應當結合上下語境適當翻譯。除此之外,不同語言的交際語言文化也大相徑庭, 在交際場合,不合適的交際語言會引起雙方的誤解,交流困難,例如,中國人見面時習慣問對方是否吃飯,而英國人見面習慣以天氣為話題進行交談。這種文化差異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形成的,因此,文化對語言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學習西方文化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英語中的很多口語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很懂熟悉的單詞在口語中有時表達的不是常用的意思,例如,drugstore除了有“藥店”的意思之外,還可以賣飲料之類,當學生聽到“I'll go to the drugstore to buy some candy”,時,學生有可能就會難以理解其含義。

第二,文化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翻譯能力。翻譯是大學英語的重要部分,要提高翻譯能力,不僅僅需要具有相當的詞匯量,還需要了解文章的民族背景和文化背景。例如,lucky dog指的是“幸運兒”,而top dog指的是“身居要職”的人,而“狗”在中國的意思表達的則是貶義的。因此,在課堂中引入西方文化有助于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二、大學英語課堂文化教學現狀

隨著世界各民族的交流越來越多,英語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人才素質的硬性指標。目前,大學英語文化教學仍然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英語學科邊緣化。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給了人們一種重理輕文的錯誤觀念,大學英語作為通用學科,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對其重視程度遠遠不及專業學科。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內容單一,教學圍繞四六級考試展開,單純對學生灌輸語法和詞匯。雖然教學大綱中提到了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和翻譯能力,卻沒有涉及西方文化的普及教育,忽略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和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很難得到提高,英語教學被邊緣化、應試化。

第二,文化教學過于片面。有些學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雖然有意識地導入文化因素,但是其文化教學缺乏目的性、計劃性和系統性。英語課堂上,很多教師認為介紹一定的文化背景就是引入文化因素了,事實上,文化教學遠比簡單介紹復雜,一個民族的文化體系內容廣泛,涉及范圍廣,僅僅灌輸文化背景而不注重啟發,學生即使對文化背景相當熟悉,但在實際的交流應用中,仍然力不從心。

三、大學英語文化教學的幾點建議

英語國家的宗教和歷史文化十分豐富,與東方文化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許多差異。因此,兩者之間在交流上不僅僅存在語言問題,更存在文化障礙。要想實現跨文化交流,培養優秀的大學生,大學英語教育應當注重文化教學。

(一)舉辦文化講座,增加學生與外國人交流機會:教師不僅應當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見縫插針地補充一些文化知識,同時應當定期舉辦一些文化專題講座。講座內容應當征求學生的意見,可以是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西方神話,近期熱播的美劇,也可以是當今的熱點問題,介紹西方的政治體制和社會制度。學生通過講座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可以與東方文化進行比較,解答疑惑。教師也應當盡量為學生創造與外國人直接交流的機會,通過與外籍人士溝通,學生能夠在實際的交流中學習知識。

(二)分組討論,加強交流:大學教材中有很多優秀的文章,體現了國外一些獨特的文化知識,比如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地理狀況、社會制度等,這些都是小組活動中很好的主題和素材。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就不同文章不同的文化知識為主題,組織小組同學進行深入討論和學習,小組內的不同成員可以進行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收集資料,有的負責整理匯總,有的負責結果展示。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對自己負責的課題有了較深的理解,同時還可以通過他組的展示學習更多的知識,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有意識地深入探究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有選擇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

(三)激發學生興趣,培養跨文化意識: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教師應當盡力為學生創設各種文化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組織英語文化俱樂部,讓學生盡量在真實的社交環境中學習英語社交文化,打破學生長期局限于教材學習而形成的思維定勢,讓學生在語言文化交流中對西方文化產生認同感,將實踐與教學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篇3

最近,我精讀仲高先生的《絲綢之路藝術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一書,從作者的綜合知識和科學的研究模式得到很大的啟發。藝術作為人類審美活動的產物,涉及面十分廣闊,其包括建筑、園林、工藝、設計、書法、繪畫、雕刻、攝影、音樂、舞蹈、戲劇、戲曲、電影、電視、文學、雜技、曲藝、木偶、皮影等多種藝術形式。絲路主要路段的西域是絲綢之路三東西方文化唯一的交匯處,各種文化藝術形式在此地頻繁地出現,并經歷了接觸、摩擦、交融和兼容的發展演變過程,形成了獨特而復雜的藝術文化圈。從科學的角度對其進行全面細致深入地研究是一個難度較高的工作。研究龐雜的藝術形式與藝術現象是要求研究者具備多方面的知識積累和專業修養。關于這一點,仲高先生在《導言》中做精辟的論述。“因此,首先,研究者必須具備三種知識(東西方文化知識、人文科學知識、鄉土文化知識)和兩只腳(一只腳在書齋,另一只腳在田野)。其次,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研究者應該與文化人類學者、民族文化學者、考古學者溝通和互補,以便協調中西與古今。最后,方法論的新變必將引起學術界的新變。”這些研究內容和方法“主要體現在:在時間上,注重聯系,超越偏狹的學科界限,把藝術、文化、民俗等看成是彼此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有機整體;在空間上,跨越民族、地域界限,把絲綢之路西域文化藝術研究放在人類文化的總體格局中。”

作者在著作中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論點。作者巧妙地運用人文地理學、民俗學、考古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宗教學、心理學、美學、文學和歷史學等主要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在大量的物證和實證田野資料的基礎之上論證了自己的學術思考和理論觀點。在書中兩百多張引人注目的插圖(自然環境、古代遺址、文物、人物、現代建筑等)足以給我們證明作者的深入而扎實的田野作業實踐和豐富的文獻資料閱讀經驗。仲高先生身為《西域研究》雜志的一名資格較老的編審,有幸審閱國內外著名歷史學家、民族學家、考古學家、人類學家和語言學家關于西域語言文學、歷史文化、民俗信仰、宗教藝術等諸方面的學術文章,積累了豐富的人文科學綜合知識。由于編輯工作需要,他有機會積極聯系各學科專家,切磋和探討一些學術問題,擴大學術視野,為學術研究打了良好的基礎。在研究方法上,他從跨地域、跨民族和跨文化的世界性眼光,廣泛地采用比較文化學、比較藝術學、結構主義、媒介學、接受美學、傳播學和民俗學等諸學科理論與方法,論述了北疆游牧文化藝術、南疆農耕文化藝術和東疆農耕園林畜牧兼容的文化藝術的獨特表現形式和藝術想象。從宗教視角對多元藝術現象進行剖析是作者本書研究中的一個亮點和特色。從阿拉伯、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希臘羅馬文化對西域文化藝術的影響是形成了西域民族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特征。作者對此分別進行較為深入而細致的研究,提出了合乎邏輯的論點。作者從地理環境、和生產方式等諸角度對西域各民族藝術互相影響和融合與西域藝術對外來文化藝術的借鑒、消化、交融、創新和發展等問題加以了科學地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理論思考與觀點。這是本書的創新之處所在。

絲路要段——西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復雜而神秘的大陸型地域。關于西域的地理范圍,歷來都是許多學者進行爭論的問題。因此,學術界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西域的地理范圍就有廣、狹二義之分。廣義上的西域指玉門關,陽關以西中亞乃至歐洲,狹義上的西域指天山以南,昆化山以北,蔥嶺以東的‘三十六國’”。這是漢朝時代流行的西域概念。到了唐代,“西域”的地理概念則與漢代有所不同。“唐代廣義的西域范圍是很大的,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中亞,西亞地區都可以稱為西域”,而唐代狹義的“西域”并不是指漢代西域都護所管轄的今新疆地區,而是指蔥嶺以西到波斯的這一部分中亞地區。日本學者羽田享在《西域文化史》中提出了新的西域概念。他說《我用此名來指大體上相當于亞細亞大陸的中央部分,包括廣大不同外海的河水流經的諸地方》。他所指的西域的地理范圍,大略指以帕米爾(Pamir)高原為中心,東面包括注入羅布泊的塔里木(Tarim)河流域的新疆天山南路地方;北面包括注入伊塞克(Issih))湖,巴爾喀什(Balkax)湖等河流流域的地方,亦即包括伊,準爾盆地(Jonghar)等在內的天山北路地方;西面包括楚河,塔拉斯(Talas)河流域和注入感海的河流流域的地方,南面以昆化(KoraK-orum)山脈,興都庫什(Hindukux)山脈為限。西域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一地域民族眾多,種族極為復雜。天論從地理上,還是從歷史上看,西域一直是各個時代,各個民族及宗教文化的交處。西域可以說是一個四通八達的十字路口,各種宗教文化順著縱橫交錯的通路滾滾而來。這是由于舉世文明的絲綢之路的主要地段就是從玉門到成海,里海之間。絲綢之路變成西域文化順利傳播的主要通道。

篇4

關鍵詞: 《功夫熊貓》 “他者”文化身份 非殖民化

1.引言

隨著美國夢工廠出品的《功夫熊貓》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先后播出,其在世界各國引起強烈反響,掀起新一輪“中國熱”、“功夫熱”和“熊貓熱”。本文在介紹影片內容與成功因素的基礎上,分析影片中對中國文化身份改寫的主要手段和內容,并由此反思中國傳統文化面臨的問題:在文化交流中如何保持本國文化的基本特色,并不斷發展壯大。

2.《功夫熊貓》的成功因素

《功夫熊貓》從頭到尾都充斥爆笑的喜劇因素,是一部典型的夢工廠作品,在幽默、中國元素、中國功夫、配音、爭議、勵志、場景、音樂、播放效果等方面做足了文章,使該電影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本電影的成功因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拿捏精準的商業切入點。張藝謀導演認為武打是當今國際電影界能夠接受中國的唯一方式。夢工廠敏銳地覺察到中國文化的市場,武術這種非常形式化的文化符號能夠迅速被包容。《功夫熊貓》在選取題材時,將西方人眼中具有中國文化烙印的中國功夫和熊貓相組合,尋找亞洲文化新的商業元素。

(2)令人驚艷的美工效果。《功夫熊貓》在保持東方韻味的背景下,將傳統的漢字、手推車、四人轎、鞭炮和針灸等中國國粹盡顯無遺,并在美工處理時表現出高超的處理技術,使中國人在觀看該影片時無不贊嘆好萊塢令人驚艷的美工效果。

(3)東方外衣西方內核的劇情。中國化演繹極具隱蔽性,究其核心依然是美國文化的精神內涵。影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雖然走中國特色的發展路線,但隨后的故事則完全是美國式的故事風格走向,將東方文化的外衣和西方文化的內核進行了有機結合,展現出了全新的劇情設計,吸引了東西方觀眾。

3.“他者”身份改寫和非殖民化在《功夫熊貓》中的體現

文化入侵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非常關注的話題,因為它關系到本國傳統民族文化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西方文化的這種“非領土擴張化”可以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給人們帶來文化體驗轉型的同時,對本土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世界文化的發展與交流促使后殖民文化成為雜合文化[1]。文化非殖民化是指在文化交往中設法消除殖民主義的消極影響,改變西方全面優于東方的集體無意識,抵制西方文化的侵蝕,抹去西方文化殖民和文化霸權留下的印跡,改變東方文化受壓抑和無聲的地位,恢復東方文化應有的地位和權威[2]。文化非殖民化的核心理念是提倡多元文化并存,促進文化公平交流。《功夫熊貓》保留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熊貓、功夫等元素,一定程度上是西方文化非殖民化的體現,同時植入了西方英雄主義的精神內核,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身份進行了改寫。在本部電影中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電影中對中國元素的大量使用顯得極其自然,說明美國夢工廠確實下工夫研究中國文化和儒家思想,使觀眾不得不佩服西方制作者對中國文化的熟識和靈活應用。兼具西方電影的特點和精神,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工作者對中國文化的態度轉變為深層次了解中國文化以表現美國內核。

(2)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期,人們的心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而此時的西方文化工作者適時加大對中國文化了解并加以應用,使中國人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接受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3)自《功夫熊貓》上映以來,社會各階層對其的反應和評價,可以看出該影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這不僅僅是對夢工廠制作方的肯定,還是對西方非殖民化方式轉變的肯定,非殖民化正以更隱蔽和被人們更樂于接受的方式蠶食輸入國的傳統文化。

可以看出,該部電影無處不體現出西方國家對中國文化身份的改寫,成功地運用了多種手段打造出了一部經典動畫片,使西方國家的文化非殖民化的內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發展。

4.反思

夢工廠出品的《功夫熊貓》讓我們又一次品嘗了西方精神文化內核東方文化外表的饕餮大餐,在欣賞它的成功的同時,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在世界文化沖擊和非殖民化侵入的條件下,中國傳統文化將何去何從,在世界文化交流過程中該如何保持自身特色而不在世界文化大潮中迷失自己。以下幾方面的問題是必須引起重視的。

(1)對外來文化輸入的態度。長期對外來文化的“拿來主義”,容易形成盲目的崇洋的心理,對本國傳統文化來說這是致命的打擊,如何轉變現在的這種心理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很多年以前的魯迅先生就給出了明確的答復,但實行起來卻顯得比較困難,問題出在國家政策對文化的支持和引導,僅僅依靠國家的文化監管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大力倡導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改變當前多數人盲目的崇洋的心理,引導國人培養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優越感。

(2)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從外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借鑒和引用效果可以看出我國傳統文化深厚魅力,但國內的文化工作者卻鮮有類似成功作品問世,這不得不引起文化工作者的深思。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保持自身特征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外來文化,都需要國家政策的制訂者和文化工作者共同努力。

(3)對外進行文化交流。交流是當前國際的熱門話題,交流可以促進雙方的發展,實現共贏。同其他交流內容一樣,當交流的雙方存在實力差距時,交流就會出現所謂的“殖民化”問題。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如何將其輸出,形成文化間的交流是當前我國文化工作者需要重視和努力的方向[3]。

5.結語

上述問題是當前中國傳統文化在繼承和發展過程中遭遇的典型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是我國當前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們關系我國傳統文化的生存。只有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不至于迷失自己,才能在對外文化輸出時體現我國傳統文化的特色,才能使中國傳統文化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揚,永遠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參考文獻:

[1]Ashcroft Bill,Gareth Griffiths,Helen Tiffin.The Empire Writes Back[M].London:Routledge,1989:195-196.

篇5

關鍵詞: 中西方體育文化 歷史淵源 體育觀念

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趨勢已非常明顯,奧運會在中國的舉辦,正是在東西方文化需要更深層次交流的背景下的產物。中國是東方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國家,而在不同民族、環境、宗教等因素形成下的體育文化也和西方國家有著很大的區別。我們對中西方的體育文化進行比較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中西方體育文化的差異,另一方面可以找出結合點和規律,為更好地促進它們之間的交流和發展做出努力。

1.中西方體育文化歷史淵源的比較

“體育”一詞雖然是近代由日本傳入我國的,而且當時內容都是以德、日體操為主的,因此帶有明顯的西方文化的色彩,但這并不能說明在我國歷史上就沒有體育。早在黃帝時期就有民歌《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這當中已經有了體育的因素,但這些還只是以狩獵為主的肢體活動。為了滿足狩獵、祭祀和戰爭的需要,射箭、摔跤、蹴鞠等初期的體育活動開始流行。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和稍后青銅器的銘文,出現了擊、斗、射、騎、跑等運動形式的記載。《詩經》中也有不少關于古代體育活動的描述。以上這些都是我國古代體育和體育文化存在的有力證據。

西方的體育產生于古希臘時期,古希臘是地中海沿岸一個擁有眾多島嶼的島國,地理環境的特殊性造就了民族生活方式的多樣性和民族的冒險性格與抗爭意識。就是在這樣的民族特性和多種因素影響下,體育逐步形成。《荷馬史詩》當中就記載了阿喀琉斯好友的葬禮中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體育競技比賽,而公元前776年第一屆古典奧運會的舉行標志著體育的正式形成。

所以從以上來看,中西方都是在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時期,以生存為目的而進行的狩獵、祭祀等活動中形成的以娛樂、健身活動為主的體育。但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特點和歷史背景,因而有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及其內涵。

2.中西方體育觀念的比較

由于地理環境民族特性等方面的差異,我國的體育文化與西方的體育文化有著相當大的區別。我國古代以個體農業為經濟基礎,以儒家思想為文化核心,所以體育文化體現了“天人合一”和“修身養性”等思想。它強調的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所以中國傳統的體育養生術、氣功、武術中就充滿著這種“天人合一,陰陽之道”的思想。人們認為體育或諸如此類的活動應該就是體現人與自然的結合,而非具有競爭性,認為那些活動是野蠻和愚昧的表現。正是因為中國文化統一性、連續性、封閉性的特點,以及儒家思想的影響,所以產生了一些體現內外兼修的體育項目,例如氣功、圍棋、龍舟等,而這些項目恰恰體現了中國體育文化的內涵。

西方體育由于起源和各種因素影響,更多體現的是一種競爭性。這是與古希臘時期所處的地理環境和長時期形成的民族性格分不開的。西方體育崇尚力量、速度,追求超越自己、超越別人,古希臘保留下來的很多雕塑就是以運動員的塑像為主的,這顯示了一種相對于東方體育的不同認識。況且西方體育由于其政治體制的發展,很早便出現了“立法”。馬克思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中,就專門論述過古希臘和奧運會。他認為古希臘人之所以在公元前7世紀就能舉辦奧運會,重要的條件就是古希臘已經廢除了“血緣關系”,這為以后梭倫的法律改革創造了條件,這說明在這之前古希臘就已經有了相當完善的法律體系,這種體制也影響到了奧運會,以至于西方體育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擁有嚴格的法則。所以從以上來看西方體育最具代表性的特點就是其競爭性和擁有嚴格的法則。

中西方因為文化上的差異,所以對體育的認識也有著相當大的區別,但它們都體現了各自文化的特點,并深深受到了其影響。因為我國傳統文化要求人們身心兼修,天人合一,主張修身養性,體育項目因此就不具有競爭性,所以我們沒有產生那些具有身體對抗性和極具競爭性的運動。而西方體育受西方人提倡個性張揚和競爭的思想影響,突出人的自然性,追求個體的滿足,所有的體育項目和我國大有不同。這種差異更多體現的是一種中西方對體育的認識和觀念上的不同。

3.中西方體育文化的融合和發展

中西方體育文化的本質和發展方向雖有不同,但由于它們具有的這些不同特點,我們可以從它們之間發現互補性。中國傳統的體育講究修身養性,動靜結合,把體育的目的更多地體現在人的協調發展及其和自然的和諧共處,注重的是人的整體觀。而西方體育則以運動技術為主,依據力學和西方醫學,追求的是人類向運動極限挑戰。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這種優勢恰好就是西方體育的缺陷所在。相反,西方體育也具有中國傳統體育所不具備的特點。它依靠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運動技術進行分析,并結合醫學知識從而提出相對科學和完善的訓練手段,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創造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這樣可以充分彌補中國傳統體育競技性不強和科學性缺失的弱點。

另外,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全球化的趨勢已非常明顯。在這樣一個發展的大前提下,我們更需要找出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結合點和差異性,根據它們之間相同的特性去逐漸融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產物,而通過對這些差異性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促進中西方文化的發展。因為全球化并不代表著主流文化對其他文化的吞噬和同化,人類社會需要不同民族和國家之間文化的共同發展,而在和平、發展的主題下,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看到各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和提高,真正地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的“和而不同”,從而使整個人類社會更加燦爛和輝煌。

參考文獻:

[1]馮天瑜,何曉明,周積明.中華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

[2]張繼順,郝玉峰,陳雪燕,趙瑩.論中國傳統體育與西方體育的分歧和融合[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7.

篇6

關鍵詞:多元文化論;東西方文化差異;心理咨詢;跨文化咨詢指導方針與技巧

引言:

20世紀80年代至今,多元文化論(multiculturalism)逐漸成為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這是基于各國——尤其是美國——的社會人口構成的重大改變:更多的移民、其他人種和少數民族逐漸占據著各國文化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重新認識各民族及國家的文化和價值觀、尊重其文化特性、擺脫心理學對西方主流文化的單一依賴性是心理學研究與應用的新重點。

在心理健康領域中,文化多樣性對心理咨詢過程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不僅來訪者的文化背景愈加復雜、其觀念及認知行為方式受到更多文化信息的影響,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不同國別和民族的差異也直接影響到交流和影響的有效性。

因此,一名專業的咨詢師不僅僅應掌握對來訪者精神狀態、人格、行為方式的分析與全面評估的能力,更應該關注咨詢過程中呈現出的、在文化影響下產生的微妙問題。這些問題對咨詢關系的建立,來訪者問題的發現、分析、解決,以及咨詢交流過程的順利進行以及最終咨詢效果均有著很大影響。

為了解并研究這些問題,從而更好地提出跨文化咨詢的應對策略,本文作者特地給出了以下幾個典型案例。

一、案例分析

1.1案例一

童同學就讀于中國一所重點大學,是一位性格大方、自小成績優秀、由母親單獨撫養的女孩。進入大學之后與母親多次嚴重爭吵,最近一次爭吵后吞服安眠藥試圖自殺。經搶救后呈現中度抑郁狀態,持續半年之久。漢密爾頓抑郁量表測評總分26分,認知障礙、阻滯、絕望感等因子得分高。

童同學主動前來求助時,自我表露度很高。在她的個人陳述中,她上大學后一直努力學習為了繼續讀研,自己和母親對此都有著很高的期望。這次自殺行為的導火索是由于她身體不適、沒在家努力學習,但母親卻強迫她振作起來,雙方爭執很久,母親最后對她說“這個家是我的家,你在家要么就聽我的話好好學習,要么就從這個家滾出去。”她感到強烈悲痛,覺得從小到大母親一直都在支配她,她自己的需要、夢想得不到尊重和理解。

在會談中,咨詢師敏感地注意到童同學的家庭觀念并不單一,而是存在東西方文化上的沖突,這種內部沖突恰恰是她痛苦的重要原因和急需解決的矛盾。根據她對理想家庭、理想父母的描述,她在認知上是非常向往西方個人主義理念的:她認為人應該獨立、對自己負責,家庭成員之間應是平等尊重的,父母應該重視孩子的身心需要。另一方面,她的行為卻一直壓抑著自己的內心需求,一切以母親和長輩的要求為主,為家庭隨時犧牲自己的事情。這些行為表明她從小深受東方傳統文化的影響,父母是權威、孩子要順從、個人的決定要服從家庭需要等傳統思想根深蒂固。每當她想按照自己的需要做事,這種沖突就讓她產生強烈的罪惡感,使她感到仿佛在和自己的母親、家庭的需要做對;加之母親的行為模式是支配型的,總是拿自己的權威和家庭責任等道德觀念來壓制童同學,最后給童同學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傷害。

咨詢師將治療重點放在分析中西方文化觀念差異——主要是家庭觀念——在童同學的價值觀形成過程中是如何產生沖突而引起她的情緒、壓力問題的,幫助童同學理解自己的痛苦來源;咨詢師還對童同學和母親進行同時會談,讓兩人打開心扉、化解了交流方式上的問題和誤會;更進一步建議了童同學的家長尊重她的個人意愿。童同學和母親在認知上都有所轉變,正確面對了雙方觀念上的不同,雙方之間的信任又重新建立了。

1.2案例二

李先生來自日本,已婚,目前在美國就讀博士,妻子沒有跟過來。他被他的美國室友帶來咨詢,據室友描述,他經常在夢中大喊大叫其妻子的名字,影響到他人睡覺;有多次發現他什么也不做,面無表情,只是死死地盯住妻子的照片。

在會談中,李先生很合作,他的精神狀態和情緒都很穩定,主動讓咨詢師了解到有關他婚姻的狀況以及妻子為何不能跟他來。但是每次咨詢師試圖探索和引出他對妻子是怎樣的情感時,他就努力轉變話題。他在會談中從頭到尾一直表現出禮貌,但就是不表現他的情感。

相對于案例一中自我表露的良好,李先生顯露出很強的阻抗。當他的會談錄像呈現在咨詢實踐課堂上,歐美裔學生們對他的行為表示很難理解。“你對此會有怎樣的感覺?”“當你想起這件事時,你會有什么樣的感覺?”這種基本詢問在他身上發揮不了作用。他們認為李先生不可理解、沒有情感。

這位有經驗的咨詢師了解到,在中國、日本和亞洲的很多地方,文化的傳統就是社會倫理和秩序不需要過多考慮個人內部的情感,個人情感被認為是缺少社會意義的。東方國家一直強調在公共場合應怎樣表現得體而不是內心的自然流露。在這類文化的隱私觀中,婚姻、親子等家庭方面的事情被認為是神圣但隱秘的,即使是面對心理治療。因此,當咨詢師對李先生的情感問題表示興趣時,他產生了阻抗,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

面對這樣不會輕易表達自己情緒、且對自己深層次情緒和需要不甚關切的來訪者,咨詢師的主要任務是幫助他們整理真正的情感和情緒。咨詢師明智地決定耐下心來,不著急評論李先生的情感,而是花時間發展融洽的關系。李先生參加了多次會談后,咨詢師才對他的潛在情緒進行了簡短的認同,獲得了李先生的信任,促進了交流的有效性;同時,咨詢師邀請李先生加入小組咨詢服務,該小組中都是在異國留學有著類似情況的同伴,李先生在與這些同伴交流的過程中,更容易感到共情與彼此寬慰;通過這些渠道他排解了對妻子強烈的思念和對新環境的適應障礙,癥狀也隨之消失了。

1.3總結:以上兩個案例中,東西方文化差異分別影響了來訪者自身的認知觀念和情感表達方式。這兩個案例的有效性都歸功于咨詢師敏感地關注了來訪者的文化背景特性。案例一中,咨詢師發掘到了來訪者本身受到東西方兩種文化的影響,在認知與行為上產生了不一致,準確地把握了來訪者內心沖突的來源;案例二中,咨詢師了解了東方文化的含蓄隱忍的交流方式,從而采取了恰當的溝通模式,獲得了來訪者的信任,化解了咨詢過程中的阻力。

1.4案例三:

霍華德女士是一位聰明而有魅力的中年女子,她與丈夫有著長期的矛盾,因此主動前來咨詢。會談中霍華德女士表示她的丈夫是一個殘忍傲慢、以自我為中心的男人;即使她以一個順從的、放棄自我的家庭婦女形象出現,也很難從她的丈夫那里得到任何信任、贊美或者關愛。更重要的是,霍女士成長在強調女權主義的西方國家,她想成為有平等家庭關系的妻子,還希望有自己的事業。她是一個聰明有天分的人,想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一個傳媒廣告業的導演。

然而霍華德女士每次談起她和丈夫之間的問題,咨詢師總是站在她丈夫的一邊,他建議她成為一個如她丈夫所希望的完全順從、放棄自我、支持丈夫的妻子,放棄自己追求的事業。“你最大的事業和責任應該是使你的丈夫幸福,使孩子快樂,照顧好家庭。”這位咨詢師來自中亞,他在一個藍領勞動階層為主體的父權制的生活環境中長大,這種文化背景對兩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義務的理解是傳統的:男性應位于支配地位,而婦女只能是依賴者、順從者。這種根深蒂固的男權價值系統使他對于理解、接納霍女士的情緒和她的女權主義觀念產生了逆向阻抗,他拒絕包容和接受她的文化價值觀,不能以一種共感的方式去幫助他的女患者發現她真正的需要和愿望。因此他的建議讓霍女士感到更加壓抑和悲憤,幾次會談后她離開了咨詢師,接受了另外一位支持她追求事業的朋友的幫助;她毅然和丈夫離婚,和一個溫和、支持她、為她的獨立自主而高興的男子結了婚,在自己的領域創造了一番杰出的事業。

1.5案例四:

卡羅是一個20歲出頭的年輕女孩,她懷孕了,而她的男友說不會和她結婚。但是無論如何她都非常想要這個孩子,因此她來尋求建議。

在和咨詢師討論留下這個孩子的利弊時,卡羅說,“我知道獨自撫養孩子會非常辛苦,但是我真的不能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她來自新教徒家庭,嚴格遵循著圣經中的教義而長大,非常不贊同墮胎,認為墮胎就是剝奪一條人命。她明白做一個單身母親意味著什么,但她并不以此為恥,只想努力成為一個盡責的好媽媽。

然而咨詢在討論是否墮胎的一開始就陷入了僵局。咨詢師一直暗示卡羅如果她留下孩子她的生活會一團糟,卡羅也敏銳地感覺到咨詢師不希望她要這個孩子,想讓她去墮胎。卡羅對咨詢師在她的觀念上的干涉非常不滿,她說“我認為你不應該這樣做,難道這就是你對我的治療?“

這位咨詢師來自中東,是一位有些猶太背景的女人。在她的文化里,早婚比例越來越低,年輕人的婚前性行為很多,墮胎只要有正當理由——尤其是為了保護女性——是可以接受的。當她和督導討論這次會談的僵局時,認識到自己真的對墮胎的做法很支持并企圖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來訪者身上。這導致卡羅很悲傷,在她的超我還不能容忍墮胎這個決定時,咨詢師影響她去接受這一點導致她產生巨大的精神痛苦,更不用說破壞咨詢關系和效果了。督導之后,咨詢師向卡羅承認她的錯誤,并保證自己會更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最后卡羅在咨詢師的支持下生下這個孩子并成為一個相當好的母親。

1.6總結:以上兩個案例中,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主要表現方式是由于咨詢者的文化背景與觀念與來訪者不同,從而產生了文化性逆向阻抗。案例三、四分別在兩性觀念、宗教信仰等跨文化問題上,由于咨詢者不能意識到自己沒有排除有關文化的價值干預或價值影響,沒有以尊重、理解的方式處理來訪者的個人問題與其文化背景的關系,導致咨詢過程中產生了阻力和沖突。

二、東西方文化差異來源和差異敏感點淺析

以上案例中呈現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東西方文化差異內容及其對心理咨詢的影響。眾多跨文化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在研究、對比東西方文化后,積累了多方面的主要差異根源和敏感點。為了幫助咨詢人員更好地把握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主脈絡,本文作者特此分析了以下有價值的東西方文化差異來源和敏感點。

2.1 東西方國家社會結構和價值導向的不同是文化差異的起源。

亞洲國家自古發展而來,經濟模式與信仰模式都強調集體價值。社會結構是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組織社會秩序的是靠倫理即道德。這種模式消融了個人和團體的對立,價值導向是群體取向和他人取向的。而西方國家由于宗教的一脈傳承,基督教思想強調人人平等和個人價值,社會根基在于個人力量,靠宗教和精神的力量來維持社會秩序;價值導向強調個人尊嚴與需求及個性自由發展。

2.2 家庭觀念、性別觀念和責任感的差異是這些基本價值導向的延伸,也最深刻地影響著心理咨詢。

1)家庭觀念:以中國、日本、印度、土耳其等為代表的東方國家,主干家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處理個人與家庭的關系時,家永遠是第一位的,個人利益從屬家庭利益;子女幼時依賴父母,父母為家庭作出很多犧牲,同時要求子女更加服從,尊重父母的權威。而西方社會以核心家庭為主;個人的利益和愿望是主導因素,家庭是次要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強調平等、尊重、友愛,并有明確法律的約束。

2)性別觀念:東方國家重視家庭,而家庭對兩性制造了不同的角色分配。傳統觀念里,男性處于主導者的地位,而女性處于協助、服從的地位。這種觀念至今仍深刻影響著東方人的兩性觀,以日本、韓國、中東國家為甚。西方國家在女權運動之后明確強調兩性之間的平等的生存權、發展權和選擇權。

3)責任觀:東方文化的集體責任觀著重在維持成員之間的和諧關系和實現集體目標之間保持一個平衡,而西方文化的責任觀則是以突出個人責任來實現集體目標。

2.3隱私觀念、交往方式、運用語言的差異

1)隱私觀:東方文化的群體價值取向使得人們主要維護群體、家庭及他人隱私,這種維護 也同時是對個人隱私的維護。而西方文化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有更高要求,在個人空間、個人自由方面的隱私人們能做到互相尊重。

2)交往方式:東方國家的文化和家庭教育強調社會適應性,修身養性、自我收斂、含蓄;

因此客氣得體但不直接表達的特點是東方文化相對于重視培養個性、創造力、溝通能力的西方文化的主要不同。

3)語言運用的不同:東方人傾向以客氣、婉轉、取悅他人的語言形式,并伴有相對收斂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西方人多以自信、主動的溝通方式,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豐富,也是其表達的重要部分。

2.4東西方文化差異還影響來訪者對心理咨詢本身的態度。

據調查,中國、土耳其、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心理咨詢業不如西方國家普及,大部分人群對于心理咨詢和治療存有恥辱感,也對咨詢師專業水平和咨詢效果產生懷疑。這種態度也間接影響著咨詢過程,也是跨文化咨詢應努力認識和克服的障礙。

三、跨文化咨詢指導方針與技巧

越來越多的案例和調查表明,在心理咨詢領域中,文化多樣性的影響愈加明顯,這對心理咨詢師們提出了跨文化咨詢的專業要求。美國多元文化咨詢和發展協會和美國心理學會的三大主要派別都已經發展了在實踐、研究和培訓中的多元文化能力指導方針。下面一些指導方針是對與會談和咨詢有關的一些總結。

3.1培養文化意識。

1)努力認識到自己是文化個體,注意發展意識到個人偏愛或偏見的能力。

2)要了解超出個人控制外的文化背景問題是怎么影響一個人的觀念和認知模式的。例如,諸如壓抑、歧視(性別的、種族的、個人能力的)等外在問題會在來訪者意識不到的情況下產生很深的影響。

3.2掌握文化知識。

1)了解盡可能多的文化群體以及他們的歷史,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差異敏感點,以及他們現在常出現的問題。

2) 學習多樣的助人方式,在適當的時候采納他們。

3)要知道自己文化專門技能的不足,必要的時候尋求督導。

3.3 發展跨文化交流與咨詢技巧。

1)發展能調和不同背景來訪者的獨特的世界觀和文化技巧。

2)注意作為咨詢師本身與來訪者之間潛在的文化差異,防止發生文化性逆向阻抗。咨詢師應秉持尊重文化平等性的理念,應盡可能小地對來訪者原有的文化認知內容進行干預和改變。

3)要注意觀察來訪者的非言語行為包括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尤其重要的是非言語行為中的不一致,這些不一致在東方國家非常常見。

4)尊重來訪者的第一語言,保證對其語言的仔細翻譯。

5)要保證背景或差異性因素是整個咨詢過程中的一部分,幫助來訪者學會把他們的個人問題與這些背景問題聯系起來。

四、小結

總之,心理咨詢人員應走出傳統心理咨詢理論中過度強調科學客觀性和文化普適性的誤區,努力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內容及其對心理咨詢領域的各種直接和間接影響,致力于發展跨文化咨詢的技巧策略,更好地適應心理學的多元文化論要求。

參考文獻

[1] 《西方心理學的多元文化論取向》 高媛媛 山東師范大學 2005年

[2] 美國心理學會 差異性17,35,45 2000年

[3] 《心理咨詢的技巧和策略——意向性會談和咨詢》 Allen E. Ivey & Mary Bradford Ivey 2007年

[4] 《111個失敗的案例——常見的心理治療錯誤》Gerald Schoenewolf 2009年

[5] 《東西方家庭觀念的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 楊發青 百家論壇雜志

[6] 《跨文化心理健康淺探》方必基,梁世鐘 科技信息雜志

篇7

關鍵詞: 文化交往 文化差異 地理環境 社會歷史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不同國家、民族人們的文化交往日益增加,這種趨勢對我們增加對外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是件好事。但同時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接觸的是來自陌生文化和地區,思維習慣、精神信仰和行為方式與我們全然不同的人,在與之交流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文化沖突現象。如果你有一個外國朋友夸獎你說:“You are so beautiful today.”你謙虛一下說:“Where,where.”那你的朋友一定會一頭霧水。這種由于不了解雙方文化背景造成的跨文化交際誤解,簡直不勝枚舉。作為東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美兩國的文化特征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中美文化的差異

1.中國文化

中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明古國。華夏民族上下五千年,長江、黃河孕育了燦爛輝煌的古老文明,形成了神秘而質樸的東方文化,形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文化體系,深深植根于儒家、道家等諸子百家的精神思想之中。中國古老文化涉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存在與意識的各個方面,至善至美,帶有一種醇厚樸實的文化底蘊。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天人渾然的世界觀、自強不息的進取觀、和諧統一的家庭觀、天下大同的價值觀和崇禮重德的倫理觀,它的特點是內斂沉穩、平靜溫和。中國傳統價值觀強調一個人的價值體現為個人對社會的奉獻,個人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社會和國家負責。就像顧炎武所說:“位卑未敢忘憂國。”中國人普遍強調集體主義,認為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個人僅是集體的一部分,服從服務于整體。中國傳統文化大體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孔子主張仁者愛人、克己復禮,后來發展成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簡言之,就是尊卑有別、長幼有序,特別當人與人交往時,必然受到他在社會中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的制約,否則就是失禮,不被社會接受。中國文化代代相傳,對現代人們的生活有著深遠影響。例如,見面打招呼,晚輩見到長輩、下級見到上級時要主動,以表示尊重。與人交談時,職位高或年長者常是談話的主導方,另一方則要舉止大方、謙卑有禮。

2.美國文化

與中國文化相比,歷史相對較短的美國文化是一個受到英國、法國等眾多文化影響的多元文化,其文化特性受到英國殖民文化的影響,還受到其他很多民族移民文化的影響,具有極強的包容性。美國社會是相對自由開放的社會,其國民有高度熱忱,希望通過奮斗實現個人目標與價值,即“美國夢”的文化特征十分顯著。此外,美國文化特性中還存在根深蒂固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下的“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是美國價值觀念的核心,它的產生有其思想和現實來源,滲透到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個人主義的推崇和奉行,是美國文化的核心,也是其精華所在。當然,它對美國社會發展是有利的。美國人認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因此,在美國,不同輩分、不同職位的人沒有差別。美國人的生活和思想領域都透漏著平等觀念,他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法律、政治等無不體現著平等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各種關系無不受這種觀念的制約。在美國文化中,人與人交往時較少生硬拘禮,熟人相見,不論身份、地位、年齡、資歷等,一律以平等的“你好”或者握手表示問候。

二、中美文化存在差異的原因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在形成初期都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換句話說,地理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生息的客觀條件,是歷史文明發展的依托。不同地理環境塑造不同的地域文化,如氣候、地理位置等自然環境給文化發展提供最初的可能框架。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產生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受到政治、經濟等歷史因素的影響,文化具有時代性、繼承性和創新性。

中國文化起源于黃河、長江流域,是典型的農耕文明,其地理環境的封閉性和整體性與生產方式的固定性,決定了中國文化注重集體主義,而不提倡個人表現。其歷史文化傳統強調群體意識,注重互幫互助、相互扶持,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同時,中國是一個注重傳統的社會,幾千年來,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占統治地位,從始皇帝的大一統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再到宋明理學,歷代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秩序,需要利用倫理之說來教導人們忠于君主、謹守禮數,以鞏固其政治根基,維持社會秩序。傳統思想觀念延續至今,被大家接受,形成了集體意識,規范著人們的道德行為。儒家文化的影響一直占據主導,儒家倫理講究尊卑有別、長幼有序,這是造成中國文化中等級觀念較強的最終原因。

美國文化則為臨海的商業文化,古希臘、古羅馬是這種文化的發源地。眾多的島嶼、土地縱橫交錯,交通往來不便,整體性很難形成。所以強調充分發揮個人作用,類似于今天的美國文化注重個人主義,這種個人主義指個人的價值、個人的自由、個人的自主、個人的獨立。美國深受基督教義的影響,有著強烈的自我中心意識,充分享受個人的權力與自由。美國文化從一開始就繼承了歐洲古典文化,而這恰恰是西方思想的傳統產物。最早追溯到英國議會向國王提出的權力請愿書,后來,法國思想家盧梭提出“天賦人權”的理論。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來都是平等的。”美國文化強調平等,因而等級觀念淡薄。

三、結語

歷史告訴我們,一切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往,其中必然存在文化差異,有文化差異就會造成交際障礙。中西方兩種文化的形成是一個多種文化相互斗爭、融合、發展的過程。隨著全球化發展,要了解西方社會,就必須熟悉西方文化,了解差異的根源,加強理解與包容,爭取、共同發展。因此,了解中美文化的差異,不單單有助于中美文化交流,還有助于我們和世界,特別是西方國家的往來。文化交際幫助我們把本民族文化置于全球環境中,進行多方面對比,不但可以傳播與弘揚優秀中華文化傳統,而且可以學習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促進世界文化繁榮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小丹.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言語交際[M].黑龍江:黑龍江社會科學,2004.

[2]楊云.美國“個人主義文化”研究[M].重慶:重慶工學院學報,2008.

篇8

關鍵詞:多元文化;少數民族;幼兒教育

一、前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多元文化應運而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模式,以及同等級院校間的合作關系。在多元文化的作用下,少數民族同漢族間的關系不斷增進,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活動能夠持續推進,由此可見,本文探究這一論題具有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這也是幼兒教育工作持續推進的必然要求。

二、重要意義

我國民族教育工作要想持續推進,應在尊重基本國情的基礎上有序開展幼兒教育工作。我國屬于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要想真正實現民族團結、各民族利益增加這一目標,應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做好少數民族幼兒教育工作,由于幼兒教育屬于基礎性教育,少數民族幼兒教師在某種程度上擔負著優秀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責。如果少數民族同漢族保持一定距離,各民族間穩定性較差,那么我國的長治久安在短時間內不會實現,與此同時,還會限制我國的持續發展,少數民族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進程也會減緩。從中能夠看出,這一教育工作與我國發展戰略制定、發展目標實現存在直接聯系,只有與時俱進地更新教育理念,適時開展多元文化教育工作,才能為少數民族培養大量優秀人才,此外,能夠實現民族文化傳播這一基本目標。只有不同民族文化持包容的發展態度才能彰顯多元文化的教育價值。

三、有效措施

(一)堅持教育公平原則

首先,教師應為幼兒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組織幼兒活動的過程中,全面考慮幼兒的身心特點,確保幼兒在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即教師應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然后,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此放松幼兒緊張的學習心理,這對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鋪墊性作用。最后,教師針對幼兒制定全面的評價體系,針對幼兒在校表現、課堂表現客觀評價,最終實現公平教育目標。

(二)合理設置多元文化課程

為了在幼兒教學中體現多元文化思想,應將少數民族優秀內容巧妙融入多元課程,進而學生能夠通過少數民族知識感受不同地區的文化魅力,這對幼兒認知完善、情感表達具有促進作用。課程融合的過程中,應以地區文化教育現狀、我國教育水平為基礎,主動借鑒發達國家先進的幼兒教育思想以及豐富的教育經驗。從中能夠看出,民族幼兒教育要想順利完成人才培養任務,不僅要開發課程資源,而且還要整合民族文化,這對幼兒課程開發具有資源支持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強幼兒的國家認同感、拓展幼兒視野。除此之外,幼師還應在整合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將幼兒課程以趣味化的形式呈現,進而幼兒接受課程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強化探索能力,將文化傳承任務具體落實,在此期間,幼兒的多元文化意識也會循序漸進地培養。

(三)完善評價機制

由于本文這一教育活動不同于其他階段的教育,前者具有教育特殊性。主要是因為教育對象———幼兒具有年齡小、認知不完善等特點,再加上幼兒教育屬于奠基性教育,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后續教育在質量方面有直接影響。為了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這一方面的差距,為了大大提升少數民族幼兒教育質量,應對其配備高水平的教師資源,同時,完善評價機制。實際評價的過程中,客觀實施教師評價能夠促使教師意識到自我存在的不足,進而教師能夠彌補不足、提升教學能力;客觀實施幼兒評價能夠調動幼兒學習熱情,開發幼兒的學習潛能。除此之外,針對性實施校本課程、多元文化課程、幼兒活動、校園建設、校園安全、辦學條件、幼兒生理、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評價,這種多元化評價體系的構建是對以往傳統評價體系的創新,應用完善的評價機制有利于幼兒全面發展,大大提升幼師的教學水平。

(四)加強東西方文化融合

為了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幼兒教育機制,應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堅持開放性教育理念,即在傳承我國優秀幼教經驗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吸收發達國家幼教經驗,這不僅能夠迎合當前幼教需要,而且能夠實現文化融合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還應處理好文化間的關系,由于漢族文化同少數民族文化間存在差異,因此實施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時,應在了解幼兒學習現狀、興趣愛好、身心特點的基礎上合理設置課程、游戲等內容,同時,還應引導幼兒正視民族傳統文化,針對性開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并為幼兒提供文化交流的機會,確保幼兒在體驗優秀文化的過程中增強民族榮譽感以及文化歸屬感,在此期間,幼兒能夠養成傳承民族文化的良好習慣,幼兒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對于優秀的西方文化積極借鑒,并且幼兒還能正確處理東西方文化間的關系,促進東西方文化共同發展,促進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全面繁榮。

四、結論

綜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中,通過堅持教育公平原則、合理設置多元文化課程、完善評價機制、加強東西方文化融合等措施發展少數民族幼兒教育,這不僅能夠拓展民族幼兒教育的發展空間,而且還能傳播優秀的民族文化。這對我國少數民族幼兒教育持續發展、教育教學事業持續進步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石麗霞.將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幼兒教育中的嘗試[J].兒童與健康,2016(05):26-27.

篇9

西方茶文化雖然源于中國,但中西茶文化在語言習慣、行為習慣、精神內涵及物質文化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西茶文化的差異盡管對語言及文化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卻也為我國英語教學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學習資源和素材,對于拓展英語教學范圍,培養英語學習者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師應該將中西茶文化引入日常教學中,通過文化對比激發學生語言學習興趣,提高語言學習效果。

關鍵詞:

中西;茶文化;英語教學;應用

茶文化雖然源于中國,但是隨著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茶文化已經與西方文明逐漸融合,形成了與中國傳統茶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茶文化。盡管東西方茶文化存在很多差異,但毋庸置疑,它已經演變為聯系東西方文化重要的橋梁之一,而茶文化這種與生俱來的跨文化特點也讓其逐漸受到英語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并被積極地引入到英語教育課堂中。在兩種茶文化激烈的碰撞中,英語學習者可以形成對西方文化直觀的認知,激發英語學習興趣,這對于提高文化理解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鑒于此,本文通過中西方茶文化對比,探究其對于英語學習的意義,以期推進中西方茶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順利應用。

1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分析

盡管中國是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但是自從茶文化傳入西方世界,并與西方社會環境、文化環境、物理環境密切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與中國茶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茶文化,而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1語言差異

語言不僅是文化的構成,更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反映出不同的社會文化內涵,而中西方不同的語言應用將中西茶文化的差異淋漓盡致地反映出來。兩者語言差異主要表現為:首先,中西方茶文化詞匯應用范圍不同,代表不同的文化底蘊。我國茶文化歷史久遠,文化語境中詞匯涉及囊括茶及茶文化方方面面,例如“明前茶”等與社會活動密切相關的詞匯比比皆是。而西方茶文化歷史較短,茶葉僅是從17世紀末才逐漸與西方上層社會有所接觸,茶文化詞匯數量較少,同時受到上層社會生活方式影響,相關語言中如“Royaltea”具有較強的階級性。其次,詞性和詞義不同。我國茶文化相關詞匯多為名詞,而在西方文化語境中,詞性變化較明顯,甚至很多詞在英語中多作為動詞使用。另外我國茶文化中多數詞匯詞義簡單質樸,指向性較強,而西方文化中相關語言具有“喻義”、“轉義”的變化現象,語言內涵與西方文化語境結合,很多詞匯成為特殊文化的符號。例如,“blacktea”(紅茶)完全擺脫了中國茶文化關聯,再如“teahound”(花花公子)直接暗示西方資產階級其糜爛的生活方式,可以說西方茶文化詞匯具有較強的時代烙印。

1.2行為差異

中西方飲茶習慣、飲茶禮儀等行為由于受到不同的傳統文化影響,存在顯著的區別。首先,飲茶習慣差異。我國茶文化一直遵循“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重視日常飲茶行為中對茶葉天然品質的保持,尊重茶的自然屬性,以“清飲”的方式保持茶葉的單純,旨在尋求人和自然的聯系。而西方茶葉消費者一般推崇飲茶的個性需求及多重口感,將牛奶、糖等各種材料摻入茶葉中,以“混飲”激發個性化的生理感受。其次,飲茶禮儀差異。我國的茶文化中飲茶已經融入生活的各個階段,不受時間的限制,而禮儀也遵循儒家思想自上而下的倫理要求,而西方社會大都根據貴族及宮廷禮儀傳統,將飲茶視作社交行為,嚴格遵循西方紳士禮儀。

1.3內涵差異

我國茶文化受到封建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成為培養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可以說我國茶文化凝聚了儒家、道家、佛家等諸子百家的學說內容,尤其天人合一、中庸自然的觀念讓我國茶文化超脫了物質的局限,升華為道德感悟和更高的精神修養。相較而言,西方的茶文化歷史較短,沒有與西方傳統哲學和價值觀形成密切結合,但是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茶文化具有典型的實用主義特點,茶更多的局限于物質層面,茶葉、茶具或茶俗等大都成為修養和財富的代表,階級意蘊非常明顯。

1.4物質差異

物質文化是揭示異質文化差異最明顯、最直觀的外在形式,中西方茶文化在物質文化層面的差異主要表現為:首先,茶葉選擇不同。我國是茶葉出產國,無論種類還是出產量都遠超西方國家,在我國,無論是六大茶類還是地方特種茶葉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總體上以未發酵的綠茶為主要消費種類。而西方世界,如英國受到氣候和地理環境影響,更青睞于易儲藏的發酵性的紅茶。其次,茶具差異。我國的茶具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影響,以淳樸自然的瓷器為主,并且講究器具的“雅趣”。而西方茶具大都以奢華為主要特點,茶具和其他輔器具具有典型的貴族和宮廷特點。

2中西茶文化比較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中西茶文化盡管在語言、行為、精神、物質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但是這種差異反而成為語言學習及文化學習中重要的資源,對于提高英語學習的文化性、娛樂性,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主要包括:首先。有助于培養學生文化思維。通過中西方茶文化的學習,英語學習者可以在課堂學習中養成文化比較思維,尤其可以通過文化比較可以讓學生形成對英語語言習慣、英語社會行為習慣較為直觀的認識,以西方的文化視角理解西方民俗、禮儀及行為,進而培養英語思維及英語行為習慣。其次,擴充英語跨文化教學知識。中西茶文化的學習和比較,能讓英語教師和學習者由小及大,以茶文化為基點探究其他文化領域的異同,同時茶文化內容彌補了英語跨文化教學語料缺乏的現實問題,讓英語教學更加具體形象,形成對中西方文化辯證性的認知。最后,創新英語教學方法。中西方茶文化中蘊含豐富的、極具趣味性的英語學習元素,尤其生動、形象的案例能極大激發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實踐活動中參與跨文化交際和語言應用。可以說,茶文化教學有利于英語課堂擺脫傳統的書本灌輸模式和方法,形成以文化體驗、體驗式教學為主的現代教學方法。另外,茶文化中具體、形象的文化元素相較枯燥的語言知識,容易與現代多媒體教學、互動式教學結合在一起,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和語言交流的積極性,提高其語言實踐能力。

3中西方茶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要想讓中西方茶文化成為英語教學中重要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必須根據中西方茶文化差異和學生英語學習規律,選取合適的視角和內容,將其導入日常英語教學中,具體來說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3.1立足茶文化差異,強化學生文化認知

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習者探究中西茶文化差異,在教學實踐環節中進行具體的比較,讓英語學習者意識到是文化差異導致中西方思維模式的差異,而思維模式差異有直接導致語言風格和應用的不同。在強調文化差異的基礎上,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建立對中西文化的認知觀念,以茶文化對比為基點,讓學生去認識其它文化的異同,并由此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對英語語言習慣、語法規則、詞匯句法全面的認識,以提高英語學習者語言學習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例如在講解詞匯是,教師可以通過“紅茶”、“黑茶”與“Blacktea、redtea”的不同,講述相關詞匯的差異及其歷史背景,由此延伸至“lowtea、hightea”(上午茶、下午茶)的行為習慣,加深學生對英語社會文化的認識和把握。

3.2選取茶文化作品,拓展英語學習范圍

茶文化著作引入英語教學,對英語學習者來說,可以讓其領略西方文學藝術的魅力,同時也能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對原版英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茶文化相關的英文典籍,拓展了英語教學的范圍,既能幫助其理解原文內容,又能提升其英語語法、詞匯及句式的認識,彌補了英語教學過于強調語法、句式的弊病。英語教師可以將英美文學中《簡愛》、《傲慢與偏見》等涉及茶文化內容的名著作品引入課堂,通過文學作品中茶文化內容展示西方社會生活態度及行為方式,讓學生感受英語社會民俗文化傳統及與中國茶文化的不同,進而幫助學生形成對跨文化交際的認識,同時提升學生語言理解能力。

3.3立足文化學習規律,重視學生認識能力

英語教學中以茶文化推動英語學習者學習質量時,教師必須重視對中西方茶文化學習的規律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循序漸進,且勿生硬灌輸,這就需要英語教師應該首先,理解掌握英語及文化教學相關理論,讓學生技能學習到英語知識,也能在教學活動中品味茶文化豐富的內涵。同時,教師應該善于總結茶文化相關語言規律,并與教學內容形成有機銜接,保障英語教學的完整性和目標性。其次,教師必須要保證中西方茶文化與英語教學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立足英語教學內容,整合茶文化和英語學習的課堂教學體系,并要符合茶文化歷史背景及現代跨文化交際需求。最后,教師應該以茶文化學習為起點,將其他更為豐富、形象、具體的文化內容引導到英語教學中,幫助學者著建立系統的語言文化學習體系,由豐富的語言材料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能力,加深對語境、語法、詞匯等元素的理解。

4結語

中西茶文化在語言、行為、精神、物質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雖然為跨文化交際造成了一定的障礙,但是也為我國英語教學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語言學習資源,對于提高英語學習者文化理解力及語言應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英語教學中,無論學校還是教師,都應該從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高度將中西茶文化引入日常教學中,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由茶文化學習開始,逐步形成對中西方文化更大范圍的比較和學習,提高文化認知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

作者:施維 單位:長春職業技術學院國際交流學院

參考文獻

[1]楊勇.茶文化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6(7):255-256.

[2]呂春.中英茶文化的內涵差異分析[J].貴州茶葉,2014(1):17-18.

篇10

關鍵詞:英美文學 翻譯 文化

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不同的文化體現不同民族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文化。翻譯是文化交流和傳遞的橋梁和紐帶,溝通世界文化,融合人類共通的思想和情感,文學翻譯是人類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最為重要和持久的方式。英美文學作品翻譯是幫助中國人感知外國文學的最為主要的方式,也是豐富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促進中西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借助這扇翻譯之窗,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寬更廣的西方世界,感知西方思想文化,也能夠更好地促進中國文化的對外輸出,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推動中外文化發展,促進世界文學的繁榮。英美文學要保證引入中國時保留英美風味,而又合乎國人思維,這就離不開翻譯思維的構建。

一、 翻譯思維構建的意義

語言是思維形式的載體,不同的語言形式,背后是思維模式的差異。文學翻譯從表面看是語言形式的轉換,而其依據的卻是不同民族的潛在思維形式。英美文學翻譯不僅是語言文字的轉化,更是中西思維的溝通和銜接。從高校英語教學的角度來看,首先,構建英美文學翻譯思維有助于高校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英美文學作品是英美國家文學大家創作出來的優質作品,不但具有很好的表現句式,還有良好的英語素養、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深刻的思想內涵。他們的語言生動鮮活,成語和習語等內涵豐富,語言富有表現力,翻譯英美文學能夠很好地感知英語習慣,積累英語詞匯和句式,練習語言表達藝術,更好地感知英語思維,鍛煉英語思維,使原本單調乏味的語言變得生動鮮活富有內涵,提高了英語的寫作思維能力和語言表現力。其次,中國著名的翻譯家嚴復提出語言翻譯要做到“信、達、雅”,構建英美文學翻譯思維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信、達、雅”的翻譯思想。英美文學翻譯首先要做到“信、達”,真實地譯出英美文學作品的情節、情感、思想,把英美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翻譯過來后,形象不走樣,情感不消解,思想不變味。在此基礎之上,還要對文句進行必要的修飾潤色、調整和濾化,讓文學作品更有藝術性,更有文采,以便更好地傳播西方文學。所以,構建英美文學思維對于學生提高英語學習水平,以及促進學生的發展意義重大。

二、 基于中西方文化差異,構建英美文學翻譯的角色思維轉換意識

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是一國人民在一定歷史和社會背景下經過長期勞動創造的產物,表現為一定的社會性和歷史性。準確地說,文化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歷史傳統、風俗人情、文學藝術、生活方式、價值判斷、思維形態的總和。每個民族在長期的發展演進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語言就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構成,當然也就對文化本身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對文化的發展和進步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語言的發展又必須受到文化的制約,不能脫離本民族的文化發展。另一方面,本民族文化的穩定性、持久性和傳承性等特點都制約著語言形式和語言習慣的突破。要想更好地學習英語,進行英美文學翻譯,首先必須明曉一國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因為文學翻譯是用一國語言的文化形式去重新組合另一國的語言文化實踐活動,文學翻譯必然涉及語言的審美情趣、文化心理和民族特色等,是多學科綜合的跨民族的文化交流活動,在翻譯的過程中體現著對不同文化背景的感知過程。因此,做好英美文學翻譯必須平時多了解英美文化差異,多了解英美國家的社會價值評價尺度和道德審美標準,多了解中西文化價值差異。

翻譯文學作品,對于譯者來說并不是簡單的二傳手。盡管每個翻譯者都不可能百分百地忠實于原著,當然也不能完全立足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角色感知立場。為此,譯者應盡可能地完成角色轉變,一部作品由一國之作者到讀者,再到另一國之讀者,譯者要經過多重的思維和角色轉變,才更好地忠實原文,同時又能很好和本國讀者對話。就好像一個美國廚師做出一道非常好的牛排,那么中國的廚師就要在掌握美國廚師制作牛排方法的基礎上,選用中國的牛肉,制作具有美國風味的中國牛排。我們的譯者就是這個中國廚師,除了掌握語言本身的規律、思維和角色的轉變程度及有效性也是影響英美文學翻譯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的學生必須具有思維的角色轉換意識。

風俗是指當地人的生活方式、禮節風尚和習性,它受一個國家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學等方面的影響,英美文學翻譯應充分考慮英美國家的風俗習慣。例如,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喜歡和討厭的動物,所以,寵物就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并表現出不同的風俗人情。中國人一般都鄙視狗,通常用狗來比喻或形容壞人或不好的事情,但是英美國家則不然,他們一般都對狗有著較多的好感,在他們的思維里,狗是忠實的朋友,所以在英美文化中,“狗”就會常常用來形容人的生活,并由此派生出許多諺語習語。還有“貓”也是一種小動物,是英美國家比較喜歡的寵物,在他們的習俗中,貓天資聰明,多用來比喻或形容女人。

再如,中國人常用“紅”來形容年輕女性,比如“紅妝”代指女子的盛裝,“紅顏”代指“少女”。但是在英美國家,他們習慣上用“red”表示和中國相距甚遠的意思,“go into red”指“出現赤字”,“see red”意為“氣得發瘋”“大發雷霆”,“paint it red”則指“把某一個事物形容成非常可怕的樣子”。此外,禮儀之邦中國歷來都尊老敬老,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老”這個詞用來形容對人的尊敬,比如“李老”、“陶老”等,因為我們中國,年長就是代表著閱歷,代表著智慧謀略,代表著德高望重。但是,在英美國家,“old”則是趕不上時代的藝術,代表著落伍,在西方的習慣中,年齡都是個人隱私,特別是女性,非常忌諱別人問及年齡等。這些都是中西風俗文化差距,只有了解這些,才能很好地進行英美文學翻譯,真正實現中西文化相容,思想相通。

綜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在、歷史典故、審美情趣、價值取向等方面都滲透于各自民族的語言表述之中,只有深深明曉中西文化的個性差異,通曉中西文化的內涵,才能在翻譯中做到“信、達、雅”,把英美國家的文學翻譯成符合英美情又具備中國味的好作品。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