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學專業的體會范文
時間:2023-11-08 17:18: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農學專業的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探究;農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C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7-0087-01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創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作為一名高級技校農學專業課教師,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專業課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生的操作技能。下面就技校農學專業課教學中一些典型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創新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是教師在備課中需要準備大量的教學參考資料。農業課因枯燥乏味備受冷落。教師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區別化教學,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 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動手機會,充分增強學生的手腦共用能力,讓學生在動手中形成知識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促進每一位學生“成人、成才、成功”。
廣義上的創新包括利用現有知識技能去重現前人已經探索的發現過程。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也是創新。專業課教學中有很多實驗,對這些實驗的處理,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主動探索,而不是“掃一開書本,讓我們看看這個實驗步驟是怎樣”;在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以后鼓勵他們先脫離課本,通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實驗假設和實驗方案,然后大家一起討論評價此方案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在哪些方面還可以如何改進等等;然后再仔細閱讀書本上的實驗方案,比較自己的想法和書本上的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哪種更佳等。例如在學習“綠叫在光下制造有機物一課時,可以通過有關“生產者”的知識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稱綠色植物為生產者?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過程要不要光呢?制造的有機物是什么呢?有沒有淀粉呢?這時學生開始猜測。“如果現在讓我們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過程到底需不需要光、制造的有機物中有沒有淀粉,你覺得可以怎樣來設計這個實驗?”這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然后認真聽取他們的實驗方案,再引導他們進行討論改進,這樣才能自山地思考,才會產生自己獨到的見解。
二、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
運用多媒體技術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可視的靜態或動態的畫面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法更加靈活。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能讓很難用語言表達的問題、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的問題在輕松愉快中接受,使學生對本專業的內容引起極大興趣的同時。多媒體技術應用在農學專業的教學中,技校農學教學要不斷引入新理念、采用新方法,充分運用直觀教學、實物教學和演示教學等各種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三、專業實踐是理論教學的延伸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方面的人才,農業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教學中應以實驗操作為基礎,更重要的是養成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重新操作,真正將理論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起到了促進作用。在農學專業教學中只要教師能根據技校學生的智力強項,努力挖掘學生潛能,因材施教,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越性,才能更好地組織教學,提高效果,讓學生知道實踐能力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為社會培養專業化人才。
四、強化實驗觀察,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
農學專業課因其自身的特點,我們可以把很多的教學任務放在田間地頭去完成。比如在講水稻、玉米的栽培技術時,我們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從種到收的全過程,有意識地讓學生對植株的每一個變化進行觀測記錄,對每一農技措施產生的效應進行比較,自己得出作物的生長發育規律及最佳的農技措施。
五、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不是憑空臆造,只有能用自己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才能稱得上能力。如講解植物的光周期現象時,讓學生分析:其他的樹木都落光了葉子,而我校的廁所旁有幾棵蘋果樹還郁郁蔥蔥,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同學們非常奇怪,這是怎么回事?我就引導學生觀察,接著同學們就討論開了,后來得出結論:一是靠近廁所的墻根避風,溫度高,所以落葉晚;二是這品種落葉晚。“這種結論對不對呢?”我又引導學生觀察其他墻根的樹包括同品種的蘋果都早已落了葉。“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又討論起來,最后發現這幾棵蘋果最大的不同是附近有一盞長明燈。“因為光照時間長!而短日照是植物落葉的信號!”學生終于找出了答案。我補充說:“光照不僅會影響植物落葉,還影響植物的開花和結果呢,這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光周期現象”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發揮農業學科優勢,進行創新教育,其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在教學實踐中大膽探索,選準切人點,走自己的路,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以上是關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一點體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還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方法,關鍵在于通過自己的實踐,才能摸索和總結出一套或幾套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培養學生的實踐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去體會和增強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同時在動手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農學作為培養農業生產很研究方面的高級人才的學科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才能培養出真正的社會實用性人才,滿足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篇2
一、大力推行產、學、研一體的教學模式,為實踐教學打好基礎
(l)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特點。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一種重要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充分體現專業基礎理論和生產實踐勞動、社會相結合的教學特點。這一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轉移到實踐第一線,改變了教學情景,學生可以較快地適應本專業的實踐環境.熟悉本專業生產第一線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學習對象的主動操作、探索、體驗,使他們的理性認識上升為感性認識,實踐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也能及時發現、糾正。這有利于加深印象,達到真正掌握操作技能的目的。
(2)實施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途徑。近年來,積極實施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區域經濟培養了一大批科技致富帶頭人。
二、從教學方法上加強專業課程的實踐內容
獲得專業知識的必備教學環節是農學專業課程體系其特點是技術性強、實踐性強,通過實驗內容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實驗促進理論課的學習。
改變以往的教學的方法。作物栽培學和作物育種學是農學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其特點是實踐性特別強,傳統的方式是首先講授理論,然后進行實驗和田間參觀,課程學習與生產實踐脫節,學生動手實踐性和參與性較差,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主動性;新的教學方式采用生產實踐式教學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作物栽培學的授課方法是根據作物生產的技術環節安排教學時間,將作物生產環節分解為整地、播種、中耕管理、收獲等環節,在每個生產環節出現時,教師將學生帶到生產現場直接講授;作物育種學也采取與栽培學相似的教學方法,將課程環節分為育種圃建設、雜交、田間選擇、考種鑒評等環節,教師針對各環節在田間講授。
三、強化生產實習,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農學專業在總結多年生產實習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目前學生就業等基本情況,對生產實習進行了多方面改革,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
1、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避免生產實習與找工作的矛盾 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使大學生在最后一學期,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就業找工作 方面。過去安排生產實習計劃在時間上與找工作沖突,效果不好。為使生產實習不與找工作爭時間,又能提高生產實習的效果,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式,明顯提高了生產實習效果。第一,將實習環節分散到多個學期。如針對耕作技術的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針對栽培技術和育種技術以及制種技術的實習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學期、針對生產現場和社會調查的實習在第八學期進行。第二,實習采用集中方式進行。如耕作實習、制種實習分別安排在1周里集中完成,春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的第四周至第七周集中完成。第三,第八學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調查,采用分次進行。現在將生產實習分為3~5個關鍵環節,每一環節集中3~5天時間集中完成,避開招聘會時間,提高了實習效果。
2、面向社會,加強同社會的聯系 。我們把社會義務咨詢活動和社會調查,也列為實習內容。通過咨詢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也讓社會了解學生的精神風貌,而且鍛煉提高了學生的演講水平及適應社會的應變能力。讓學生利用生產實習的機會把自己切實地置身于民眾之中,面向社會、了解社會,服務于社會,從中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這不但是學生未來工作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的責任。
3、強化實習指導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實習效果 。農學專業是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單靠實習單位的技術人員指導生產實習是不夠的。 在生產實習中,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重要,指導教師必須是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參與者。學生經歷及閱歷不足、可塑性大,思維較活躍,但又容易出現不切合實際的想人非非。特別是受社會上某些不正常因素及傳統觀念的影響,使有些學生學農不愛農,不能牢固地確立專業思想。但是,通過生產實習過程,學生切實地與生產實踐及社會接觸,大量的社會信息將促使學生重新思考,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需要感,實現思想和行動上的轉變。因此,教師必須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經常與學生談心、談專業、談發展,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導和幫助,樹立正確擇業觀。
總之,實踐教學改革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獨立地思維,使學生得到穩定性和規律性的知識,積極地參加生產實踐活動,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問題并隨時總結實習經驗,為今后走向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 淺談影響高中數學成績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董均燦
篇3
關鍵詞 生物工程 遺傳學 教學體會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58
Some Experiences in the Proces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Genetics for Bioengineering
WANG Lunji, JIU Min, MA Liping
(College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genetics for our bioengineering and with several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voiding duplic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how to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nd training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 in order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Bioengineering; Genetics; teaching experiences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的遺傳、變異規律,探索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機理的科學,是生物工程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近年來,隨著遺傳學的快速發展,遺傳學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研究范疇不斷拓寬,研究內容不斷深化,教學內容也就越來越多,其教學內容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等課程內容重疊的問題日益嚴重。①然而,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遺傳學的理論教學時數越來越少。就我們生物工程專業而言,遺傳學的理論學時已壓縮為48 學時,授課內容的增加與授課時數的銳減形成了尖銳矛盾。在這種新形勢下,為了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只有結合自身專業的實際情況,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合理構建教學內容。近年來,本專業的幾位授課教師在平時的理論教學過程中,結合自身經驗及專業特點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并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教學改革嘗試,現就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談些體會。
1 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1 教材的選取問題
近年來,隨著遺傳學的快速發展,遺傳學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有關遺傳學的教材也可算是琳瑯滿目,故此,如何在眾多的遺傳學教材中選取適合我院生物工程專業的理想教材,也是幾位執教遺傳學課程的老師多年來一直很是頭疼的大事。
1.2 如何解決授課內容的增加與授課時數銳減之間的矛盾
遺傳學作為生物工程專業的主要基礎學科,同其他學科之間存在廣泛的交叉和融合,導致遺傳學教材的很多內容與其他課程教材的內容重疊,不僅占用了遺傳學教材的篇幅,而且造成教學的混亂,眾所周知,任何一本遺傳學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都在10章以上。但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遺傳學的理論教學時數越來越少。就我們生物工程專業而言,遺傳學的理論學時已壓縮為48 學時,授課內容的增加與授課時數的銳減形成了尖銳矛盾。如何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有效講授本學科內容,也是生物工程專業老師們時常討論的關鍵問題之一。
1.3 教師授課水平與學生期盼之間的矛盾
眾所周知,授課是一門技術,應付容易,講好真不容易。由于遺傳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對于資歷較淺的老師而言,要想真正地把遺傳學這門課講授好也不是很容易的。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對老師授課水平的期盼也逐日升高。這就迫使授課老師們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的講課水平,以滿足學生不斷增高的期盼要求。任何一位老師都有提高自身授課能力的方法手段,但收效也各有不同。幾位授課老師在此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嘗試,取得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1.4 學生對課堂參與程度較低
現有的教學現狀多為老師在講臺上對授課內容喋喋不休,同學們在下面低頭傾聽,究竟授課效果如何,那是老師們的事情,師生之間的互動相對較少。如何最大限度地讓同學們參與課堂,吸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是老師們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
2 遺傳學理論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
幾位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針對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改革嘗試。
2.1 教材的合理選取
近幾年來,由于教師外出進修學習的原因,遺傳學的教學工作先后由糾敏、汪倫記和馬麗蘋三位老師執教。不同的老師對遺傳學授課內容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對遺傳學課程教材的選取也各有己見。第一位講授生物工程專業遺傳學的是糾敏老師,她根據當時的教學大綱,選取了朱軍教授主編的《遺傳學》教材,該教材略側重于農學類遺傳。后由于糾敏老師到浙江大學進行訪學進修學習,該遺傳學課程由汪倫記老師接手執教,他認為生物工程專業的遺傳學要有生物工程專業的特色,不應該側重于農學遺傳,隨后將遺傳學課程的教材由朱軍教授主編的《遺傳學》改為由陳三鳳主編的《現代微生物遺傳學》,側重于微生物方面的遺傳。后由于糾敏和汪倫記兩位老師出國進修的原因,該遺傳學課程改為馬麗蘋老師進行執教。我們三位老師時常坐在一起商討遺傳學教材的選取問題,朱軍教授主編的遺傳學略側重于農學,不能顯示生物工程專業遺傳學的特色,汪倫記老師選取的現代微生物遺傳學,側重于微生物,知識面相對狹窄一些,并且研究生課程也開有微生物遺傳這門課,學生存在重復學習之嫌,固在進行教學大綱重新制訂之際,即將教材選定為由劉慶昌主編的《遺傳學》,該教材文字精練,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具體內容科學合理、深入淺出,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經過近兩年的課程講授,該教材內容一方面解決了朱軍教授主編的《遺傳學》略側重于農學之嫌,另一方面也解決了《現代微生物遺傳學》側重于微生物的不足,同時授課內容也得到同學們的認可。
2.2 集體討論教學大綱,避免交叉學科授課內容的重復
眾所周知,遺傳學教材中的部分內容與其他課程有著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情況,②因此,遺傳學的授課內容與其他課程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復,如“遺傳的細胞學基礎”是《細胞生物學》的重點學習內容;“遺傳的分子基礎”、“原核生物基因的表達調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達調控”則是《分子生物學》學習的重點;“DNA 損傷修復”在《生物化學》中也已有介紹。對此,全系教師利用2014年生物工程專業教學大綱重新修訂的大好時機,多次召開全系教師大會,針對如何避免生物工程專業不同課程間授課內容重復的大問題進行充分討論,明確各自的教學重點,避免課程內容重復,一改以往同一內容多次重復的局面,學生對此感受明顯。
2.3 旁聽資深教授講課,提高教師自身教學水平
遺傳學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課程,對于一些年輕的老師來說,要想真的把這門課程講授好并非易事。目前多數老師往往利用網絡資源,查閱相關資料完善課件,認真備課,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但糾敏老師講述了她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另一種方式,就是旁聽資深教授的講課。糾敏老師曾經連續聽取3位資深教授的遺傳學課程的講授,收益匪淺。通過聽課,一方面使自己對遺傳學相關知識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不同的老師其側重點不同,講授的方法也不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自己的講課水平的提高大有好處,是一個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一條理想途徑。
2.4 合理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自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我們一方面通過老師自身的努力,盡可能結合最新學科動態,以更新和充實教學內容,解決教材滯后于學科本身的發展及一些新的研究進展無法及時進入教材的缺陷;另一方面,我們認真選取一些適合于學生自學的參考書供同學們課外閱讀,然后根據閱讀的內容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改變以往的老師課堂上喋喋不休、學生被動聽課的局面,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討論,并將參與討論的積極程度作為考核學生平時成績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討論,使學生因興趣而學問,達到課堂教學的藝術升華。③
3 結語
通過幾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諸多努力,經過兩學年的改革嘗試,本教研組的老師均發現同學們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習效果也較以往大幅度增高。近年來,幾位老師也在著手完善遺傳學網站和教學平臺、試圖采用雙語教學等方面完善遺傳學理論課程的教學工作,共同期待一個良好的理論課程教學效果。
注釋
① 閆榮玲,廖陽,李常健,張敏.《遺傳學》課程教學體會與改革[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35(5):97-98.
篇4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思考如何來提高農學專業課的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實用型人才。長期教學實踐表明,要想提高專業課的教學質量,可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一、轉變教學觀念
過去,專業課教學一味強調以升學為目的,培養學生掌握空洞的理論知識,突出升學的重要性,從而導致理論知識豐富,說起來一套一套的,結果到了生產中,不知從哪下手。如講到田間具體實踐時,站在那兒,無從下手,這就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
新課程改革以來,強調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服務為宗旨”。在教學中,不光傳授學生的理論知識,還要注意培養學生該專業的從業能力,關注對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這就增加了學生就業的機會,也可能會為今后學生的創業打下基礎,不光是單純滿足升學,而是為社會培養了一批技能型人才。
新課標提出的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是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思考如何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課本知識、專業從業能力,還要思考如何才能培養高素質人才,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轉變已有的教學觀念,要注意學生行為的養成,注重職業道德、與人合作、誠信的培養,把素質融入到專業教學的課堂中去。當然,作為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然后才能從言行上感染學生。教師要建立牢固的專業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有對大是大非的正確判斷能力。因此,我們的專業課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滲透人格培養。我們的教學思想不僅是從能力本位走向人格本位,而且課堂教學的目標應是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它既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更注重對人的思想與人的全面素質的培養。
二、將課堂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提高操作能力
農學專業新課標要求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這就要求我們,要將中職學生打造成能適應社會,服務于社會的高技能人才,走出校門能直接服務于社會。那就是說,在教學中必須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如何加強?將課堂教學內容運用到實踐中去,讓每位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教師再指導。
每周除了課堂教學外,還有大量的課外實踐課,就是讓學生能親自動手操作。例如:食用菌栽培、各種作物的栽培等相關的課程內容,學校開設了實驗課程,先由教師演示,然后由學生動手。這樣,能讓學生體會到動手的樂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求之欲望,而且能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較好地應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增強他們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另外一方面,由于學校條件畢竟具有局限性,實驗只能反映一方面;要想使中職學生在今后社會的激烈競爭中有立足之地,除了在校進行實驗動手操作外,還必須進行課外實踐。要到工廠或企業參加實踐勞動,進行為期兩到三個月的實習培訓,將課堂中不解的問題帶到一線中去,能增加感性認識。在參加實習勞動過程中,很多問題迎刃而解,這比教師在課堂中喋喋不休地講解效果好得多。這一點,是我們農學專業課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
三、在教學中要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以上所提及的教師引導學生實驗、動手、參加勞動、講授知識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具有優秀的職業道德素質、過硬的專業水平、良好的敬業精神。并且在教學中不斷自我更新,與時俱進,因為時代在不斷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人才,才能將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在這項活動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主導因素,起主導作用。因此,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師本身的專業水平、道德素質、人格魅力、工作態度、敬業精神,都會與專業課教學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專業課教師要不斷加強品德與工作態度等方面的修養,不斷地更新專業知識,不僅掌握本專業的技術知識與專業技能,還要努力學習拓寬知識面,研究與本專業相關的知識理論。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制訂自培計劃,假期參加各方面的培訓,都是為了更新、提高自己。要做到:既能詮釋原有的理論,同時還要掌握本專業最前沿的科學知識與發展方向,及時了解最新動態。特別是處在日新月異快速更新時代,要求專業課教師要向科學的深度與廣度,拓展自己的知識,及時跟上時展、知識更新的步伐,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
篇5
關鍵詞: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 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領域的科研、教學、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技術和管理人才,但在整體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由于各個高校在相關專業的發展歷史、特點和背景上的差異以及社會人才需求的機遇與挑戰,如何適應人才需求變化進行教育改革和調整、如何在基本教學規范和綱要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教育特色、如何更清晰定義教育對象和定位教育目標和體系、如何根據國際主流和自身特點更新知識和教材體系等,都是我們在專業教育和學科建設中需要探討和考慮的重要問題。
從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來說,信息管理人才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系統的開發人員;
(21信息系統的管理維護運行人員;
(3)信息產業的從業人員;
(4)信息系統集成人員;
(5)有關上述各項的教學與研究人員。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如何管理大量信息并從中獲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科學的研究重點。中國高等院校信息系統學科課程體系課題組(CISC2005)的信息系統教育的社會需求報告中指出市場上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還是很大的,尤其一些大型企業對該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占到了74%。這些企業是要求該專業畢業生去做信息系統的管理與維護的工作,也有些企業需要畢業生去做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由此可見,隨著社會信息化需求日益提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一個適用面相當廣、就業機會相當多的專業。
2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歷史與現狀
在信息技術剛剛興起時,信息系統還不是一個專門的學科,更多地是作為計算機學科的附屬來研究和討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系統在生產、生活、商務活動中被廣泛地應用,信息系統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完全獨立了出來。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的“IS”專業也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獨立出來,如稱為管理信息系統、經濟信息管理和林業信息管理等。1997年,在國家學位委員會的學科調整中,“IS”專業成為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下的二級學科,稱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我國高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發展是多軌跡的,如從工學門類、經濟學門類、農學門類再到管理學門類,這就使得學科的專業定位仍在探討之中,尚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3 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定位不明確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從學科門類上是歸于管理工程,但其本身是交叉性的學科,信息管理的專業內容屬于管理學科、經濟學科的范疇,信息系統的內容屬于理工科的范圍,雖然現在專業的趨勢是融合與交叉,本科教學也應側重于知識面的教學,但從實際的教學來看,學生在掌握時往往是什么都會一點,但又什么都不能實際應用。
(2)課程體系不規范
教學過程中反映出學生對該專業的教學內容、課程結構理解不夠,認為只不過是信息技術、管理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專業的簡單堆積和拼湊。課程體系不夠規范,甚至有些課程內容陳舊。事實上,由于各學校對該專業的歸屬有所不同,從而影響了教學體系的規范性。因此,明確知識結構、完善教學體系也是專業建設不可忽視的問題。
(3)缺乏專業特點
現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給人的感覺是學習的東西比較泛,大多學校沒能根據自身特點辦出自己的特色,使學生有專長。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該專業才能有更長足的發展,我們的學生也才能從中受益更多。
4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課程建設的幾點體會
我校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設在計算機系,因此在專業建設上即以信息系統方向的培養為重點,專業的定位以培養“信息系統的設計和開發”及“企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目標。下面介紹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1)主講教師的專業性
由于學科課程的復雜與多樣性,這就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顯然,全面掌握各個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因此我們應該朝“專”的方向尋求突破。讓管理類的人才講授“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生產與運營管理”等課程;讓經濟類的人才講授“會計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課程;讓計算機類的人才講授“數據庫”、“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等課程。當然“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一門實用性和專業性都極強的專業,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地掌握企業實踐案例,為此學校應該多安排教師參加相關的培訓以不斷改善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質量。
(2)課程設置的條理性
如何從院校的自身特點出發進行課程建設將是專業建設成敗的關鍵。筆者認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可以根據院校特點將培養方向分為信息管理方向和信息系統方向。信息管理方向側重于信息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信息管理系統的具體應用;信息系統方向可重點開設計算機軟件開發、網絡技術、管理信息系統等科目,側重于信息載體和管理系統的研制、維護和開發。各院校依據自己的特色和師資水平重點就一個方向進行培養,在另一個方向上選擇重點的核心課程即可。這樣可以使專業目標明確,使學生學習時可以集中精力,抓住重點是我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所開設的一些主要課程。
篇6
關鍵詞:涉農專業 興趣 學習目標 教育理念 教學方法 實踐課教學形式
隨著惠農政策的不斷深入,國家對涉農專業建設越來越重視,中職涉農專業率先實現了減免學費,且給予每生每年1500元的助學政策;同時,為新農村建設培養雙帶頭人的送教下鄉工作也已全面展開,這些都促使涉農專業逐漸成為熱門專業。
我校現設有農、林、牧三個涉農專業,近幾年,涉農專業共招生2148人,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雖然生源充足,但在教學中卻存在兩個普遍問題:一是學生素質偏低;二是大部分學生雖來自農村,對農業不感興趣,對未來感到茫然,學習缺少積極性。所以,在現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如何提高涉農專業教學質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實際問題。如果把涉農專業教學成績比作果實的話,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結果之前的花朵,有花才有果。育開興趣之花就需要有光、熱、水、土做為生長的條件保障,即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全新的教育理念、靈活的教學方法、豐富多彩的實踐課教學形式。
一、明確的學習目標是育開涉農專業學生興趣之花的陽光
目標是指導行動的燈塔,只有目標明確了,才會確定前進的方向,增強前進的動力。使涉農專業學生有明確學習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意抓好學生入學初期的興趣教學。在入學初期,學生對學校的學習活動、課程安排、教學內容都感到新奇。教學管理要緊緊把握這個契機,盡量安排一些有趣的教學內容,適當降低難度,放慢教學速度,使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切忌在一年級只安排文化基礎、理論課的做法。
(二)通過參觀學習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近兩年,我們通過組織學生對附近的果園、花卉市場、果品蔬菜批發市場、畜牧養殖基地參觀,邀請技術管理人員講解花卉市場的種植品種、銷售行情、以及果品蔬菜的種類、來源等方式,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感受到農業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改變他們對農業的看法,使學生看到學農的光明前途,增強對專業學習的信心。
(三)讓學生了解先進農業生產理念及管理模式以明確學習目標。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補充國外的先進農業生產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內容,如簡介日本果園的精細管理和營銷網絡,再讓學生與國內果園相比較,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兩國果園管理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了解到我國與日本相比落后的果樹生產管理水平,從而激發學生學好技能、奮發圖強的積極性,堅定把我國建成一個現代化農業大國的信心。
(四)用現實生活實例感召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我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建校多年來為我市培養了大批農業人才,他們活躍在農業生產部門,為我市農業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這些人的成功事例感染了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
二、全新的教育理念是育開涉農專業學生興趣之花的熱量
要從根本上解決中職涉農專業學生的興趣問題,教師的教學理念要更新。教師要轉變理念,從懷念過去學生勤奮好學、老師安貧樂教的美好年代中走出,正視中職學生難教、難管的現實,克服厭教情緒,用積極的情緒影響感召學生。利用學生可塑性較大,思想活躍,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的特點,加以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實現讓每個學生都成才的教學目的。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學生親其師,教師除了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外,還要多關愛學生。中職學生因為學習成績差,存在自卑的心理,對學習缺乏信心。作為教師要正視這個客觀問題,加強理解和關愛學生,做到以學生為本。在教師無微不至的溫暖關懷下,學生一定能提高學習興趣。
三、靈活的教學方法是育開涉農專業學生興趣之花的水源
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時時保持良好的求知狀態。
(一)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中職教育是要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因此我們可以借助行動導向教學的思想,加強理論與實踐的及時結合。基于這種理論出發,我們要把課堂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轉化為實際應用或實踐中的職業活動,例如:在果樹嫁接時期,帶領學生到試驗田或基地,進行實地嫁接。通過這種活動,不僅能使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活動學生掌握了一種專業技能。此外,還可以把農業技術的實際應用適時地運用到教學中,使學生自覺地實現知識的內化。例如:梨樹、蘋果樹在開花期為了提高授粉和坐果率時,現在果園常用蜜蜂授粉。蜜蜂采蜜足以把雄花的花藥帶到雌花的柱頭上,使得雌、雄花完成受精,從而達到提高坐果率的目的。同時,由于梨樹、蘋果樹在開花時產生大量的花粉(花蜜),蜜蜂采集回來的是蜂蜜、花粉、蜂王漿等。種果樹和養蜂相輔相成,一舉兩得,在農業生產上值得推廣。這讓學生感到奧妙無窮,從而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望。
(二)運用媒體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技術與農學教學有機結合,是農學教學改革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多媒體的動態圖形功能,能顯示生物體內生理活動過程,使許多靜態的、死的概念,變成動態的、形象化的過程。教學中用的掛圖、模型、實物能靜止地呈現生物的形態和解剖結構,而生理活動的動態過程則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模擬。在熒光屏上顯示生物的生理作用,畫面形象逼真,具有活動性,能形成動態感,使學生生動形象地觀察和了解生物體的各種生理現象,為掌握知識提供感性材料,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例如用軟件演示血液循環路徑,不但可以看到肺循環、體循環血流途徑,也有利于各血管名稱、部位的記憶。另外,呼吸生理的氣體交換、胃腸蠕動、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尿的形成、條件反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等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化靜為動,成為聲圖并茂,新意感強的知識點。使學習者身臨其境,從多個感官傳輸知識信息,使大腦處于積極興奮狀態,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利用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墻上有一標語:“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在教學中學生喜歡實驗,特別喜歡自己親手做實驗。滿足學生這種迫切需要的心理,同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例如實訓《牛活體觸摸和主要內臟器官體表投影位置的確定》,通過訓練,學生能熟練地在活體動物上指出體表部位名稱,觸摸常用骨性、肌性標志及體表淋巴結,確定牛主要內臟器官的體表投影位置。又如學習畜禽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等各器官形態結構時,可利用解剖實驗觀察鮮活的生物體,進行真實生動的教與學,學生興趣較濃厚。還可利用學生課外實驗,在教師指導下,利用課余時間,由學生親自動手獨立完成,將課堂內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加深擴展。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和發展學生興趣,而且有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對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觀察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具有特殊的效用。
四、豐富多彩的實踐課教學是育開涉農專業學生興趣之花的肥料
從一定意義上說興趣不是天生的,興趣是在實踐中培養的,相應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已經 形成的興趣得到強化和鞏固,并使之趨于穩定。農學專業的理論知識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如果只講不練,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讓學生走出教室,到田間地頭實際操作,實行“做中學,學中做”,是樹立中職學校學生學習涉農專業興趣的有效途徑。
在教學模式上,我們應該采取課堂授課和“田間地頭”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聘請農藝師、種田能手展開教學。學果林專業的學生到林場、果園去,學養殖專業的學生到養豬場、養牛場、養雞場去,請有實踐經驗的專家上課,讓學生學到真技術。教師利用當地優勢,采取豐富多彩的實踐課教學形式,盡可能的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實踐。如在講解果樹嫁接技術時,必須讓學生親自到田間實習,熟練掌握技術要點,并檢查嫁接成活率,這樣會使學生學起來有壓力,有動力。在完成一定階段的理論課學習之后,讓學生多實驗,多動手,多體驗,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涉農專業的興趣,鍛煉他們的操作技能,由此恢復學生學習涉農專業的自信心,培養他們發自內心的學習熱忱,這樣學生才能樂于學習而發揮潛力,學習成績自然會有新的提高。
篇7
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我們在講授專業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所講植物的標本,這樣,學生在自己收集植物的過程中,很主動,很快樂地就把所講的知識記住了。他們看著自己收集的標本,還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二、改變教學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應改變教師單純講學生機械聽的傳統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多動腦、多動嘴、多思考。例如,在講新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提出幾個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在講解的過程中,將這些問題穿插在教學中并不時地找學生回答,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他們將多動腦、勤思考。再者,對于比較簡單的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總結,然后通過提問或做練習的方式檢查學生自己學習的效果,這樣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通過實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實踐出真知。”中職學校的學生活潑、愛動,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多組織學生參與教學實踐,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通過實踐,可以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例如,在講小麥人工去雄的過程時,不論我們怎么講解學生都會提出各種問題,如果我們把學生帶到小麥田邊去講這一內容,學生通過親手操作就能把這一過程很熟練地掌握,他們還會自己總結怎樣能夠既操作得迅速又去得干凈、徹底的方法。
四、把課堂交給學生們,提供自主學習機會
篇8
關鍵詞:非園藝類專業課程;園藝通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5-0128-02
《園藝通論》是高等農業院校非園藝類專業選修課,包含了蔬菜、果樹、觀賞植物分類、生物學特性、育種、育苗、栽培、設施園藝及產品采收處理等課程內容。不同專業人才,培養計劃有所不同,以石河子大學為例,植保專業課時分配為24學時理論課,8學時實驗課;農學和資環專業為32學時理論課。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要求任課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綜合知識和實踐技能,以學生為本,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多種教學手法相結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學效果。筆者從事園藝通論教學多年,現將該課程近年來開展教學改革的一些做法、結果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實驗課程開設緊密結合理論教學
對于植保專業該課程培養方案制訂課時分配為24學時理論授課,8學時實驗課程。在教學計劃安排過程中,我盡可能地把實驗課程的上課時間和理論課程上課時間保持一致,如第一周開理論課同時開設實驗課,并且第一堂實驗課開設“園藝植物種類識別”,可將學生帶到包含園藝植物種類較多的實踐基地開展實驗課程,建議學生用手機拍照,給植物標注科、屬、名做成電子版實驗報告,并讓學生寫出自己感興趣的一種園藝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結束后督促學生盡早完成實驗報告。同時,教師也要及時把學生拍攝到的具有典型性的照片運用到后面的理論課堂上,有了這樣的準備,在上園藝通論第二章《園藝植物的分類》和第三章《園藝植物的生物學特性》這兩個章節時,會讓學生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繼而產生求知的欲望,從而激發學生對理論課堂的學習興趣。第四章《園藝植物品種改良》內容較為枯燥難懂,開設了“園藝植物花器官識別和授粉”的實驗課。這樣,學生可以在實踐中體會園藝植物花器官的多姿多態,更好地掌握有性雜交技術,也為其他育種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引入新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
對于農學和資環專業,園藝通論這門課培養方案為32學時理論課,農學和資環專業的學生同樣缺少園藝植物相P知識背景,如何讓學生也能夠有更多的感性認識,目前的微課教學模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如對于第七章《設施園藝》中設施的類型和結構這個知識點,對于有實驗課程的植保專業可以開設“園藝設施種類的識別”實驗課,而對于沒有實驗課的農學和資環專業,以往采用實物圖片PPT展示的授課方式,現今采用微課的方式,教師親自在學校實驗基地學生見過的不同設施里講解設施結構,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微課教學模式在第五章《園藝植物的育苗技術》中的運用既能把扦插、嫁接等難點講解透徹,也能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實踐技能。此外,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在原有課件的基礎上,通過二維三維立體動畫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和直觀,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如種子層積處理這個重要知識點,通常以連續圖片的形式分步驟介紹,對于非園藝專業背景的學生,課堂上教師除了說明每張圖片的內容,還會把每一個操作步驟聯系起來重復一遍,以提升教學效果,采用三維立體動畫,將層積處理的每個過程直觀地展示出來,學生很容易掌握具體實施方法。這種方法,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提高了教學效果。目前,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信息媒體,發揮其在教學中的作用,目前我校正在結合教務處網絡教學平臺開設《園藝通論》網絡課堂,有效地實施資源共享,借助這個平臺,老師可以把《園藝通論》的相關資料進行上傳,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可以在課后學習感興趣的內容或者鞏固課堂知識,同時這個平臺可以和學生互動,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師生間還可以就一些課堂教學方法與效果等進行討論與交流,以便教師更好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三、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改革
在以往的學生成績評定中,主要以試卷為主,近些年對園藝通論課程進行了改革,有實驗課程的由平時成績20%、實驗成績20%和試卷成績60%組成,沒有實驗課程的由平時成績40%和試卷成績60%組成。平時成績主要是課堂出勤率和課堂回答問題,對于選修課,老師形成課堂點名和課前提問的習慣,由于平時成績的比重較大,學生比較重視,學生也會形成不遲到曠課和課后復習的習慣,而且教師提問的問題通常是上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
四、靈活的教學模式
針對不同章節的內容,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比如在講授第二章《園藝植物的分類》時,在課堂上留出十分鐘,讓學生分組歸納自己平時生活里吃的蔬菜、水果和認識的一些觀賞植物屬于哪個科、屬,有什么特點,最后在黑板上通過做“連線題”的方式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由于問題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生興趣濃厚;在第三章《園藝植物生物學特性》中講述根、莖、葉的變態,我們通常從市場上購買實物,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區分給出答案,學生對有些植物如大蒜、洋蔥、藕、山藥等會有不同的了解與認識,由此逐漸展開,教師逐一講解,最后學生對每一個實物作最后的確定,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在教授第二章《園藝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時,講完莖的五種形態“直立莖、攀緣莖、纏繞莖、匍匐莖、短縮莖”等知識點,我會請五位同學到講臺上用身體語言表述這五種形態,下面的同學來猜,通常是在一片笑聲中掌握了這個知識點,一位已經畢業的同學見了我,聊起老師上課的情景,都能說出自己當時用身體語言表示莖的哪種形態。第六章講到果樹整形修剪的方法,我們通常把學生修剪果樹比喻成給果樹動“美體手術”,我會把修枝剪和校園里山定子及八棱海棠的樹枝帶進課堂,每種修剪手法教師一一展示,然后讓學生對課前采來的果枝進行分組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園藝綜合知識和實踐技能
教師是人才培養中的決定性因素,課堂上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教學形式的主導者和執行者,園藝通論是一門實踐型強的專業課程,因此專業任課教師學識的廣博與否、專業實踐技能熟練程度都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專業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課堂上教學環節安排得當,重點突出,教學內容組織有序,設問引思,娓娓道來,理論知識與自身的實踐內容相結合似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課堂時間在不經意間流逝。相反,專業實踐技能欠缺的教師,課堂教學內容略顯單薄,部分重點內容不能深入展開,學生上課缺乏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
目前,學生課堂看手機是一個令高校老師頭疼不已的事情,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既要完成課堂的教學內容,又要保證一定的課堂紀律和教學效果。然而,教師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可能會改變“低頭族”的聽課方式,逐漸喜歡這門課,甚至對感興趣的知識點在課后和教師交流。
教學相長,理論和實踐相得益彰,教師只有博采眾長不斷提高自身園藝綜合知識和實踐技能,方能針對不同教學對象和內容靜思教學模式,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高等農林教育 普通化學 基礎課 教學改革
普通化學是化學科學的導論,該課程主要介紹對化學二級學科和專業課有普遍意義的化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是農林院校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礎課。其教學任務是在中學化學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必需的近代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現代化學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以至解決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化學問題。但是普通化學的教學往往存在不少困難:(1)內容多而學時少。隨著教改的進行,基礎課的課時不斷被壓縮,而教學要求和大綱又沒有相應降低。而且,高校擴招無疑使地方農林院校(本二批生源為主)的生源質量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化學素養,對教師確實是一個挑戰;(2)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接觸普通化學的大一新生,少了升學壓力,再加上大學校園活動頻繁,生活豐富多彩,在學習上必然會有所放松。同時,不少大學生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對于基礎課的學習熱情缺乏,“60分萬歲”的現象十分嚴重;(3)教師缺乏農學專業知識。農林院校的化學教師一般畢業于師范院校或綜合性大學的化學專業,缺乏農學專業背景,因此,不能很好地將化學教學貫穿于農林教學體系中,教師在授課時未能與學生的專業結合,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培養學生對普通化學的學習熱情,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嚴格要求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
新生入學,往往較難適應大學階段教師授課方式的轉變,而自身又未及時主動地調整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盡快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充分利用課堂的有限時間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次課前事先瀏覽本次課的內容,并復習上次課的內容。教師可通過2~3個小問題來復習上次課的重點內容,同時調動學生主動復習的積極性,上課過程中要交代本次課的重點和難點,課后適當小結。教師在課堂上應根據學生的普遍反應調整教學的節奏。每章布置作業,及時批改、講評,并要求學生及時做好每章的總結,便于今后的復習。教師及時將習題答案和課件發到公共郵箱,以便學生參考。公共郵箱的使用除了便于上傳資料,還是師生交流的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電子郵件可以和學生進行個別交流,釋疑解惑。
教師只有嚴格要求學生,才能讓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學生的成績評定基本上是平時作業占10%、期中考試10%、課堂表現占10%、期末考試占70%,目的是讓學生養成持之以恒的學習習慣。
二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基礎課教師僅在緒論中強調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往往是不夠的,應該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社會的科技進步及學生的專業特點相結合,這樣才能讓學生意識到沒有相當的化學基礎不可能學好自己的專業,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例如,在《氣體與溶液》這章介紹稀溶液的依數性時,可聯系到農業的生產實踐。多數作物有一定的抗旱抗寒性能,這主要是植物為了適應逆境條件,會主動積累一些可溶性糖,致細胞液濃度增大,蒸汽壓下降,從而減少了水分的蒸發,另一方面,凝固點的下降又使作物有一定的抗寒性;另外,還可聯系生活實踐,引導學生理解在嚴寒地區,氯鹽融雪劑用于道路除冰的原理;在汽車水箱中加入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等非電解質,可以使汽車水箱抗凍,在零度不結冰的道理;講到滲透現象與等滲溶液時,可舉輸液的例子。紅細胞的滲透壓與0.9%的NaCl(生理鹽水)、0.278mol•L-1
葡萄糖溶液的滲透壓相同。若把血液放入小于0.9%NaCl溶液中,水就滲入紅細胞中,紅細胞溶漲以至破裂,醫學上稱為溶血,若放入大于0.9%的NaCl溶液中,紅細胞中的水分就滲出,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紅細胞逐漸皺縮,即胞漿分離。因此在醫療工作中,不僅大量補液時要注意溶液的滲透壓,就是小劑量注射時,也要考慮注射液的滲透壓。但臨床上也有用高滲溶液的,如滲透壓比血漿高10倍的2.78mol•L-1
葡萄糖溶液。因對急需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患者,如用等滲溶液,注射液體積太大,所需注射時間太長。當高滲溶液緩緩注入體內時,可被大量體液稀釋成等滲溶液;在這章的學習中還可適當介紹超臨界流體及其在食品、醫藥、化工行業的應用,這樣即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也能增強學習興趣,不覺得學習枯燥無味。
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普通化學課程的教學要貫穿兩條主線,第一條是從宏觀的熱化學開始,引入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基礎,第二條是從微觀的物質結構基礎開始,聯系元素周期律和化學鍵的本質介紹四大平衡:酸堿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還原平衡、配位平衡。
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會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不枯燥乏味。多媒體教學將文、圖、聲、像、動畫等各種因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把一些抽象的理論、復雜的結構,通過三維動畫、視頻圖像等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使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刺激全方位地獲取豐富的信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課件的應用還能使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向學生提供較大的信息量,也省去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多媒體課件在介紹原子結構、化學鍵與分子結構等章節時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教師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過程中切忌把自己變成一個放映員和播音員的角色,要注重講解。當然,學生保持長久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切忌“滿堂灌”,要適當提問。提問可增強師生的互動交流、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時進行對比分析和歸納總結,增強師生的互動交流同時便于學生更好的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例如,一個化學反應的標準吉布斯自由能的計算方法可以有四條途徑:
(1)用各種物質的標準吉布斯生成自由能乘上相應的化學計量系數;
(2)可用吉布斯-亥姆霍茲公式:;
(3)可通過化學反應的標準平衡常數:;
(4)可用氧化還原反應的標準電池電動勢來求:。
其中,公式(2)與(3)相結合還能得出van`t Hoff方程式;;,求解不同溫度下的Kθ或是化學反應的摩爾焓變。
通過歸納總結,學生能掌握求解化學反應的標準吉布斯自由能的方法,涉及到具體的化學反應時就能得心應手,不用死記硬背。
四重視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實驗課的教學能培養和訓練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學嚴謹、求真務實的作風并為后續專業課實驗和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實驗課的教學。例如,在試管中注入5滴0.1 mo1•L-1硝酸銀溶液,滴入0.1mo1•L-1氯化鉀溶液,產生氯化銀白色沉淀;加氨水,AgCl沉淀溶解,
硫化鈉,生成黑色沉淀。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難溶物的溶度積和配離子的穩定常數解釋上述一系列現象。并通過平衡常數的計算說明反應進行的方向(從沉淀到配離子的反應)。
五重視自身業務素質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教師應不斷充實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講授的內容要注意經典的基礎理論與科學前沿的結合、化學理論知識與學生專業的結合。教師要在熟悉本專業的基礎上,努力通過科研來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教學水平,教書是基礎,科研是龍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作為農林院校的化學教師,本人在職獲得了農學博士學位,這階段的學習使本人有了較好的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等基礎,與學生在專業上的共同語言也多了,感到教學更有針對性。
總之,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嚴于律已,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既教書又育人。通過精心組織課堂教學內容,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式,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地為專業課的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曾盔,李志光.農業高校化學教學質量問題探討[J].中國農業教育,2003,12(3):23-24.
[2]趙士鐸.普通化學(第四版)[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19.265-266.
[3]張守國.等滲、高滲、低滲溶液與人體健康[J].生物學教學,2007.
[4]陳平.淺談有機化學基礎課的教學藝術[J].化工高等教育,2006.
[5]朱志昂.主講基礎課21年的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06,8(5):15- 16.
篇10
關鍵詞:數學競賽;創新能力;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5-0032-01
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旨在培養大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增加高等學校對數學基礎課程的重視程度,參賽對象是大二或大二年級以上的在校大學生。分數學專業組和非數學專業組(數學專業組學生不能參加非數學專業組競賽),數學專業組的考試內容包括《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數學分析》三門課程,這是數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一般學校對于這三門課程都是很重視的,但是學校層次不同,學生的基礎不同,也就帶來了不同的要求。我校(獨立學院)是三本院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差[1],而大學數學各課程的內容趨于抽象化,系統化,對學生要求比較高,而我校學生基礎相對較差,對此,我們需要有新的要求和新的激勵方式,而這個角色自然就要由數學競賽來扮演,下面就從幾個方面來談數學競賽對大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
1.數學競賽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獨立學院學生基礎差,就會陷入一個怪圈,沒興趣――不想學――學不會――沒興趣。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書上數學知識是很枯燥的,再加上課程本身的難度,不想學的學生只能靠聊天、玩手機等方式打發時間,而數學競賽中的問題一般都不是常規方法能解的題,具有很強的技巧性,也需要一定的創造能力,這種特殊的方法能讓學生感到新奇,能很好的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動手解決一道難題所帶來的,這樣可以吸引學生使其更主動的學習數學,另一方面,可以講一些有歷史背景或者有故事的數學競賽題,一個故事所帶來的問題對學生的吸引力要遠遠大于枯燥的數學知識,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數學競賽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鞏固
在競賽培訓課程中,我們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收獲很多。在大學里,我們對所學的知識都是表面的,也就是上課接受了老師的講解,這樣看似掌握了知識的要點,但是這仍然只是表面上的,因為對于這些知識,我們長時間不用都是會忘記的,而真正掌握其精髓的方法只有一個――使用,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會到所學知識的用處,才能體會到知識帶來的樂趣。對于大學老師,靠科研來實現;對于大學生來說,最好的方法是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了,只有把知識應用出來,才能掌握其精髓,也只有不斷的去思考問題,反復的應用這些知識對能把這些知識轉化成自己內在的東西。
3.數學競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攻堅精神
數學競賽本身只是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的拔尖教育,當然問題也就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要求學生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我校目前采取對有能力參加數學競賽的學生進行集中培訓,而這些人也一般是參加研究生考試的學生。從目前考研上線情況來看,競賽對學生學習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近年來的成績如下:11屆11.5%;12屆13.3%;13屆16.4%,這都高于同類院校的平均水平。而考研上線率的穩步提升,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數學競賽,競賽很大的提高的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不畏困難的攻堅精神。而創新精神和攻堅精神正是一個研究生必備的素質,這對于他們以后的發展也直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4.數學競賽促進教學改革
目前大學正在向全民化發展,大學生的數學基礎也參差不齊,而數學競賽的一個直接目的就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更高層次的學習,讓基礎不好的學生有一個好的榜樣,力爭向基礎好的學生看齊,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知識與技巧并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讓差生優,讓優生強的目的,真正做到以賽促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另外要做好競賽工作,學校也應該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如校內舉行數學競賽,內部選拔;增加資金投入,獎勵獲獎學生,激發學生潛能等[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