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思維能力訓練方法范文

時間:2023-11-06 17:53: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思維能力訓練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兒童思維能力訓練方法

篇1

教師在人類文化的發展與繼承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在教育教學中不斷使艱辛的勞動化作豐碩的成果,換回學生深情的問候,在學生身上使自己的信念、理想、人格、力量得以實現和延伸,為師者絕不能、誤人子弟。

教師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以塑造人類靈魂為天職。怎樣才能對兒童開展思維訓練、培養創造能力呢?

一、教師要對兒童傾注無私的愛和滿腔的情

黃金雖有值,師愛卻無價。師愛,高于母愛、大于友愛、勝于情愛,是一種比母愛、友愛、情愛更深邃、更宏大、更遼闊、更具穿透力的愛,愛往往影響、教育、滲透人的一生。教師關心愛護學生的身心,既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社會客觀要求,又是教師工作成功的主觀需要,這是由教師的職業性質決定的。因此,熱愛兒童是開展思維訓練、培養創造能力成功的重要條件。

二、教師要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其現代化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總的特征是啟發式精神。2.以學論教,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3.以發展學生智能為出發點,力求傳播知識與發展智能的最佳結合。4.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力求學生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發展。5.以導為主,雜取百家所長,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和相互配合,力求教學方法的最優化組合。6.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含學生和教材)施教,循序漸進。

三、教師要創設條件使兒童有施展才干的機會

注重教育思想的改變,設計與兒童正常生活中情景貼近的活動,使兒童在這些活動中綜合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四、不懈地開展學科思維訓練

學科教育的核心是認識學科教育思維規律――按照人的思維規律和思維發展規律,激發兒童的思維興趣,培養兒童良好的思維習慣及思維品質,訓練兒童的思維能力。1.學科思維訓練內容。它屬于育人思維訓練的范疇,包括對兒童思維器官的訓練、思維基礎心理訓練、思維形式訓練、思維方法訓練、思維品質訓練等。2.學科思維訓練規律。其規律是“四律”――適應律、統一律、適時律、適度律。3.學科思維訓練方法。①訓練指導,以本課、本單元、本章節內容為例,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并深入淺出地傳授相關知識,闡明訓練方法與程序。②分課時按程序進行訓練。③輔助訓練題配合訓練。

五、努力培養兒童創造能力

其途徑是很多的,主要是:1.加強記憶,積累知識。“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一個人的知識經驗積聚越多,則其創造能力越旺盛。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靈活地將知識、經驗進行模式變換,以形成新的技術思想的時候,其創造性便增強了。2.培養想象力。①要掌握現代高科技。②要以科學實驗、實踐經驗為基礎。因人們的創造欲在大腦中儲存著新技術與常見產品的信息,當受到某種特殊刺激時,開發想象力,憑借想象及思維能力的發揮對其形成一種新的綜合并加以改造、組合、冶煉、融匯,再度產生新的創造。3.提高觸發聯想力。觸發聯想能促進創造思維能力的提高,并產生新設想。法國化學家別奈迪克在實驗室里發現摔在地上的一支玻璃燒杯雖布滿裂紋卻無一塊碎片,由此他受到啟發而研制出了防振安全玻璃,這便是很好的一個實例。

六、啟迪兒童創造發明

其思維方法是:1.用圖將胡思亂想的東西繪出來。2.把幾個毫不相干的事物硬組合在一起,看會有什么結果。3.碰到不順眼、不方便的事物,先別杞人憂天,而是趕緊設想一下:“該如何辦就可以順眼、方便一些呢?”4.針對目前的許多物品,逐個問自己:“難道就不可再改變了嗎?”5.在市場上到處都買不到的急需東西,就應想:為什么我不能造一個出來呢?6.對傳統思維認為不應該如何的事物要敢于大膽設想:改變一下會有什么結果?7.善于舉一反三,把一個領域里才冒出來的新玩意推廣到另一領域。

七、求同求異,相輔相成

兒童求異思維的發展是以求同性為基礎和前提的,同時求異思維的發展促進認識的深刻性和新異性,通過教學中“求同――求異――求同”的循序訓練,不僅使兒童加寬、加深對課文所蘊含的結論的認識,而且有利于促進兒童思維的抽象概括水平的提高。

八、加強對兒童進行學法指導

篇2

素描這種訓練方法,是從美術教學中得到啟示而創造發展起來的。素描是繪畫術語,是指以單色調描繪的畫一是美術教學的一種方法。按照美術教學的經驗,要畫好人物或環境,首先要通過各個局部的素描來訓練造型基礎。例如要畫好臉,先要進行眼、耳、鼻、嘴和臉型的素描;要畫好人,先要分別進行手、腳、頭和身軀的素描。否則,畫起臉來五官安不妥,畫起人來身體站不穩。這種注重基本功的起步訓練方法,很值得作文教學借鑒。尤其是小學中年級“片段訓練”,更是小學作文不可缺少的環節之一。習作中的素描訓練仍是以觀察實物為途徑的,以片斷和簡短的篇章為形式的,將描寫敘述結合起來,(即運用“白描”的手法)反應周圍生活的記敘文訓練,其目的是幫助兒童認識周圍世界,培養觀察和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基本功。

一.素描有助于培養搜集材料的能力

小學生的習作材料,主要來源與三個方面:現實生活本身,現實生活在書本和圖畫中的反映。因此要教會小學生觀察實際欣賞圖畫和閱讀書本,而最要的是教會他們觀察。素描這種教學形式,對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十分有利。具體地說,素描能幫助學生:第一,掌握最基本的觀察方法(如主次順序法,方位順序法、分析綜合法等);第二,學會通過觀察抓住事物典型特征,確定那些與表現文章主題有關的材料;第三,學會用準確的語言把自己的觀察、聯想和感受記錄下來;第四,養成經常寫觀察日記的習慣。

實踐證明,素描訓練不僅具有明顯的“發展性”,既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陶冶他們審美的感情;也具有明顯的“工具性”,即教會學生準確地用詞造句。

二、素描有助于培養提煉中心和安排文章結構的能力

中年級是小學作文訓練由段到篇的過度階段。技能訓練重點:三四年級進行片斷(即“段”的基本結構)和最簡單的篇章訓練。這里說的“段”,是介乎“句”和“篇”之間的形式。它既不是指以退格形式表示的自然段(即“小結”),也不是結構完整(包括“起因”、“發展”、“”、“結局”等環節)的篇章。他是能反映獨立思想的句群,在形式上可以是一個自然段,也可以是幾個自然段,相當于日常講的“層次”,或者“片段”。而中年級的分類素描,從形式上正是一種“段”的素描訓練。例如,景物描寫的對象是一株花,一棵樹或者大自然的一角。人物素描的對象是一組動作,一席對話,或者幾種神態。因此,三四年級的素描也可以叫做“段”的素描或者“片段素描”。正因為“段”必須在意思上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所以“段的素描可以練就提煉中心思想和命題的基本功。

三.素描有助于培養用詞造句的能力

篇3

摘 要 手球是一項對抗激烈、速度快、強度高的運動項目,對體能的要求非常高。如何練就超強的體能,作為手球教練員,需要掌握更多先進的訓練理念和訓練方法。本文就手球運動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措施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加強對手球基本理念的認識、合理用球、合理改變場地、規則的方法,以期能為提高我國手球運動的訓練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 手球運動訓練 主要問題 對策措施

手球是一項對抗激烈、速度快、強度高的運動項目,它起源于德國的球類運動,基本上,手球好似籃球加足球的混合物。同時,手球的一些規則是由籃球的規則轉變發展而來的。為進一步提高我國手球的訓練質量,就要針對現存手球訓練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措施提高我國手球訓練的質量。本文就手球運動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措施進行了探討,以期能為提高我國手球運動的訓練質量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手球訓練、教學的經驗,廣泛調查,采用訪談法,訪問知名教練――西班牙國家女手主教練卡雷西亞和克羅地亞男手主教練雷納德等,歸納總結并提出全面提高我國手球訓練質量的對策和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手球教學與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1.對手球基本理念認識不夠

手球是一項團隊集體項目,需要隊員隨時感知場上的情況,需要隊友之間的默契配合,需要持球隊員在場上的洞察力、判斷力以及行動力。它不同于體操、田徑和游泳等項目,并非擁有高水平的技術動作就能打好手球,還需要隊員自己獨立思考和舉一反三的悟性。

調查發現,目前國內手球教練由于對以上手球基本理念的認識不夠,在訓練中,常常側重于“原地不動”靜止地苦練基本功,而忽視了隊員思維理念和綜合運動能力的培養。

2.手球訓練方法不當

現代手球運動有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和不同水平的各類比賽,同時還包括殘疾人手球比賽。應根據比賽性質、年齡段的不同,采用不一樣的訓練方法。但調查研究發現,國內手球訓練中普遍存在內容太過單一,目的性不強的問題。不能很好地適應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和不同水平的各類比賽要求。例如:對處于兒童少年階段初學者的訓練中,常常是教條地灌輸一些具體的和技術有關的練習,而忽視了對他們球性球感、空間的位置感以及獨立思維判斷能力等的培養;在訓練中使用與成年人一樣的場地、規則,而忽視了兒童少年階段初學者的身心特點。

(二)對策

1.提高對手球基本理念的認識

國際手聯(IHF)著名講師西班牙籍外教卡雷西亞對手球的理解是:手球是一項“動”起來的運動,是由球、球門、隊友、對手、空間和規則六個基本元素構成的,它強調對空間的感覺、隊友的默契和球感等。因此,在手球運動的訓練中,不僅要提高隊員的技戰術水平,也要重視隊員的獨立思考能力。不僅僅是教隊員做什么,隊員做什么就可以了,而是要把手球的規則、精神思想等元素傳授給隊員,培養隊員在場上獨立觀察、獨立判斷和獨立行動的能力。

教練在自身加強對手球基本理念認識的基礎上,也要幫助手球初學者隊員正確地認識和理解手球的基本理念,讓隊員意識到手球是一項“動”起來的運動,在學習的過程中永遠不要站著不動,而是要不停地移動。在任何時候,持球準備進攻的隊員都要能第一時間看到自己隊友的移動,視野要開闊,防守也是要看到自己的隊友的移動或移動趨勢,去配合協防或補防,培養隊友之間進攻與防守的默契。

2.改進訓練方法

在開始階段,要重點培養隊員對手球運動的興趣,讓他們喜歡手球,讓他們去享受手球運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對于年齡8-11歲的初學者來說,開始訓練階段盡量培養隊員的球性球感、空間的位置感以及獨立思維判斷能力等,而不是教條地灌輸一些具體的和技術有關的練習。在訓練中,可以通過合理的改變場地和規則提高手球隊員的訓練質量。卡雷西亞(西班牙前國家女子手球隊主教練)和雷納德(克羅地亞前國家男子手球隊主教練)等國際著名教練認為中國青少年手球的訓練方法并沒有考慮到兒童發育的年齡和身心特點,沒有因材施教,訓練的理念也相對落后,使手球青少年運動員在訓練初期就沒有得到較好的發展,沒有打下堅實的基本功,這也是我國手球運動水平一直停滯不前的原因。通過跟外籍教練的座談會,總結出以下三點青少年手球訓練的方法與措施,這些訓練方法在法國、西班牙、德國、丹麥等眾多歐洲手球強國都非常地普及。

(1)場地的改變

球門與球的大小要與適齡的隊員相對應、相適應。對于青少年隊員來說,標準的手球場、手球門都太大,他們在標準比賽場地上打球就好比我們成年人在足球場上打手球。因此,開始時不是要求他們去打標準的門,門的大小無所謂,關鍵是要培養小隊員“射門打點”的能力。在法國,就建立了很多適合于不同年齡段的不同類型的手球場,使手球運動在法國廣泛地普及開來,這也是法國男子手球這幾年在世界上獲得了世錦賽冠軍、歐錦賽冠軍以及奧運會冠軍等多項優異成績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國內很多的中小學和高校受場地條件的限制,硬件設施并沒有那么標準和充足,但可以通過利用兒童小手球場、分場地練習或做場地方法改變場地的大小,以適應隊員的訓練,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①小場地:利用兒童小手球場來訓練,盡量根據隊員的年齡來決定球門的大小。

②分場地:將一個標準的手球場分為幾個小手球場,或在室外擺設多個小手球場和手球門,不僅能夠適應小隊員的身心特點,還能充分地利用場地,使更多隊員參與到鍛煉、得到提高,也可以在室外足球場擺設很多的小手球門。當訓練場地不夠用時,可以把場地分成2部分,一部分作為比賽專項場地,另一部分用來作為其他訓練內容場地,如協調性、力量訓練等。

③做場地:用木材、鐵管或塑料來制作相應尺寸的小門,甚至可以在墻上直接用膠帶貼個門,用膠帶在地上貼小手球場地的線。

(2)合理的選擇用球

根據年齡或訓練內容的不同,可以利用不同類型、大小的球來訓練隊員。例如,大的籃球小隊員抓不住,可以在地上滾,練小隊員的腳步;重的實心球,讓小隊員在地上撥球,練身體重心和控制力;也可以讓他們拿小的網球來打地上的籃球;橄欖球不是圓的,所以彈起來的方向是不確定的,讓小隊員運橄欖球,等球彈起時,讓隊員靠反應去接住球,同時也能練到孩子起動與變向的能力。

(3)規則的變化

在初學階段教給隊員太多的國際手聯的正式規則,不一定有利于他們的發展。為了更好發展手球運動,我們可以制定一些適合他們發展的規則,在隊員技戰術發展的過程中,再將正式規則一點點地灌輸給他們。

①盡量不要把規則限制死: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規律,決定了小隊員控制自己動作的能力不強,無法在三步之內把動作做完。因此,在訓練中不一定非要要求小隊員在三步之內做完動作,哪怕走五到六步,只要他們有想法,讓他們把動作做出來,而不要為此總是中斷比賽,要多讓小隊員在場上感覺自己和對手的動作;另外,在訓練初期,沒必要加入“延誤”規則,要盡可能給他們更多的時間、空間去思考和體會。

②在訓練初期,盡量不要讓初學者有身體接觸,這樣有利于他們基本功的培養,因為他們的技術、基本功都還不扎實,等技術相對成型,力量與年齡成熟的時候,再教他們真正的、有身體接觸對抗的手球。

③可以通過加入一些特殊的小規則,來改掉隊員的一些不良習慣。例如,隊員A與隊員B是好朋友,所以他們在比賽和訓練中互相傳接球的次數要明顯多于其他人,要設法加以限制,讓所有的隊員都有均等的機會接觸球,就要加一些小規則。比如:規定A傳給C,C才能傳給B,A不能直接傳給B;或是規定在進攻中,隊里每個人都觸碰過球才能射門等。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若想提高進一步提高我國手球的訓練質量,就要在訓練中要讓隊員正確理解和認識手球的基本理念。當然,還要注重培養隊員們在場上的觀察力、判斷力和行動力,不斷提高他們的球性。雖然手球運動在我國還未得到普及,但是在一些學校已有手球運動訓練的開展。不斷提高學生們有關手球運動的思維能力和理念,不斷提升他們的感知能力,增強他們的手球運動能力,為國家隊輸送優秀的手球人才,從而在我國推廣手球運動。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美術教育 孩子 能力素質

我們究竟想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修養、有品味、高素質的人,成為一個真正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美國教育法中說到:如果一個人沒有接受過美術教育,我們不能說明他已經接受到了完整的教育。

在長期大量的教學實踐中得出:兒童的美術活動是跟智慧和創造連在一起的,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同美術水平的發展是平行的,兒童美術教育是通過視覺形象思維訓練,讓他們學會用眼、手、腦、去發現、去捕捉、去描繪那種種美好的事物。從大量兒童美術作品中看出,孩子們對自然、對社會、對生活、對未來世界充滿了美好的情感,他們筆下稚拙的造型、奇妙的色彩、獨特的線條、夸張的想像、無不寄托著他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憧憬。這種潛移默化的自我教育正是一個人素質培養的主要內涵。兒童美術教育就是要借助形象思維和繪畫的手段使兒童的心靈得到凈化,情操得到陶冶。

一、美術教育促進兒童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兒童學習繪畫的最初就是與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分不開的。繪畫與語言,是在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兒童的藝術想象。實踐證明:兒童初學畫畫,總是要借助語言來補充畫面的不足,孩子們是邊畫邊說。以此可以看得出,兒童想象的自白方式與想象的畫是相輔相成的。

從心理學角度講,沒有脫離語言的思維,也沒有脫離思維的語言。因此,對初學繪畫的兒童的要求,應放在語言的表述和講解上。不論他筆下功夫怎么樣,也不管畫面效果如何,只要他能夠用語言表述出他的想法,并對畫面做出表述,哪怕是畫的不準確,內容是虛構的,或只有象征意味的都沒關系。兒童語言表述的優、劣反映出思維水平和想象力的高低,良好的語言表達對于兒童形象思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要求兒童能用語言講述的同時,還需要會聽、會悟。他們應該從語言生動的故事中、從語言簡練的詩歌中、從優美動聽的樂曲中、從歡樂活潑的舞蹈中、以及大自然中那種種聲音里感受到、想象出許許多多的形象來。這種感覺之間的轉換,是對一個人的形象思維水平的檢驗,也是對他語言接受能力和對藝術感受力的檢驗。

二、美術教育培養兒童的觀察和感受能力

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各種形象和內容無疑會大大增加兒童對各種形象的積累。這種積累包括對事物的認識、理解、記憶、描繪。以往的美術教學多是“填鴨式教學”,教師把教材“嚼爛”了以后再喂給學生,也就是將每個具體形象的特征、按步驟一筆一畫帶著學生畫,這種靠張開嘴等喂著吃的學習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捆綁住了兒童的手腳,兒童也失去了自身學習的熱情和能力,更談不上觀察、感受思維能力的提高。

兒童繪畫是兒童的視覺語言,啟發和培養兒童運用繪畫語言的能力提高審美素養,是兒童美術教育的根本途徑。應多給兒童自由創作、自由表達、自由探索事物的機會,設計一系列科學的訓練方法,當兒童初次踏上這條獨立行走的路上時,開始會覺得束手無策,但當他們適應了這套教學方法,就會以快于傳統教學方式幾倍的速度進步與提高。這便是兒童主動參與觀察與感受的結果。

世界是多彩的,但一般孩子們對許多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原因在于他們還不善于觀察,當然就不會有意識的去記憶、比較、分析、概括。是因為他們不具備這些能力嗎?不是的,是因為缺乏正確的引導。為了更快更好的提高兒童的觀察能力,感受能力,光靠語言的說教還是不夠的,要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當中去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進行觀察,然后根據得來的大量的感性素材進行積極的比較、分析、判斷、概括、整理,從而獲得更細致,更深刻的認識,努力去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認識漸漸上升到理性階段。

三、美術教育發展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曾有專家說過:“童心是純潔的,童眼是單純的,童感是直覺的,童畫是樸素的。”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充滿興趣,經常會產生許多“為什么”之類的問題。在具體形象的塑造過程中教師應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豐富想象、激發創作欲貫穿于教學始終。讓兒童按自己的興趣畫其所愛,畫其所想,從而使其對美術活動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創作熱情。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提出一些線索作為孩子思考的起點,使其展開想象,大膽創作。這樣就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和創造的余地,有助于發展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兒童學習繪畫,絕非是簡單機械的技巧性訓練,而要讓他們從筆下一個具體的形象說起、想起,畫出它的形象、特征、動作、表情,說出它的左鄰右舍,想到它所處的時間、地點、環境以至從它的現在聯想到它的將來等等。這就是我們所提倡的發展式的思維方式,充分展開思路,發揮想象,在這里沒有統一認識的必要,兒童完全可以打破一切傳統概念和條框去自由揮灑。另外,繪畫所涉及的內容無限廣闊,有利于兒童形成廣泛的聯想和靈活的思維品質,使他們的技能得到靈活廣泛的遷移和運用。

四、美術教育促進兒童技能與智能的協調發展

近年來,發展兒童智能的問題已引起國內外普遍的重視。許多心理學家指出,教學的任務不僅是給學生以知識和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智能。智能包括一個人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客觀事物的敏捷、正確、深刻和完善的程度,概括和抽象水平以及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智能有兩種:一種是一般動作技能,一種是一般心智技能。從認識與行動統一的觀點來看,他們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感知、表象、思維、肌肉運動是組成技能的必要環節,而動作技能的行程表現在速度的加快和運動的準確性、協調性、穩定性和靈活性上,心智技能的形成則表現在思維的敏捷與靈活性、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思維的獨立性等品質上。

篇5

怎樣發展低年級學生語言,提高說話能力呢?

運用低年級兒童形象、直觀的思維方式,用直觀教學手段,無疑是一種很好的途徑。

一、努力開發非智力因素,優化課堂效果

培養學生說話能力,“非智力因素”起著很大作用。因為我在教學《吹泡泡》一課時,力求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提高說話能力。首先激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給他們創造一個充分表現自己、獲得成功的機會,由此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緒。在此基礎上,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牽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逐步完成說話訓練。

其次運用情感因素,調節師生間的關系。因為“情感具有調節功能”。安排師生用教具、學具一起操作演示,具有加深情感交流的作用。

二、說話訓練與思維訓練相結合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思維越嚴密,語言表達就越準確。在語文教學中要想使“說”的能力有所突破,僅憑每周一節的說話課訓練是不夠的,還要去課外下工夫。實踐證明,課堂訓練與課外事物的觀察、思維相結合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學生的好奇心驅使他們敢于觀察周圍的人和事,但在許多情況下思維能力不強,教師要抓住學生這個特點引導他們去積極地思考所觀察到的事物,引導他們對同一事物用不同的方法去觀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語言去表達,并將所想的說出來。學生們通過對思維的表達,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自己“說”的能力。

三、力求體現說話的三個原則

1、培養學生說話能力,教師的語言要重在啟發,而不重在示范。從提向、啟發到教師提供的句式等,都是為了啟發學生觀察思考,從而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

2、說話課上,不應該限制學生說話的多樣性。教師雖然給學生提供了句式,但只是思路的啟發,而不是讓學生千遍一律地按照老師提供的詞句說,只要學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真實感受出來即可。

3、教師的板書要對學生的說話層次和范圍有揭示作用。板書設計有層次、有梯度,能牽動學生思維朝正確方向發展,即不使學生思路狹窄,也不至于使學生的思維漫無邊際。

四、 說話能力的提高要與各科教學結合起來

語言是一種隨時隨地都必須使用的工具,如果只通過某一學科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老師要了解學生在各課堂上的表現,可以開辟說話課集中訓練他們“說”的能力,同時把“說”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去,例如,數學課上讓學生說說運算過程,體育課上讓學生說說動作要領,音樂課上讓學生說說歌詞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說”的好機會,只要因勢利導,就不怕學生“說”不好。

五、創造機會,在實踐中提高學生“說”的能力

篇6

一、初級性訓練

在教學中我把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級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年齡段,因此,而有的放矢的進行美術、美育教學。初一學生小學剛畢業,正處于兒童期向少年期轉變的時期,他們在小學的大部分兒童畫都是靠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來的,豐富的想象力是兒童的天性。因此,顯得非常單純、稚拙、可愛,但缺乏立體感、空間感,所以說初一時期的美術教學應遵循初級性的教學特點。注重直觀教學,多設掛圖模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在教學中采用積極引導的方法,區別對待。如對于性格較爽快、出手快捷、在整體感覺對象的能力方面直觀性好但過于粗率膚淺的這類學生,要求他們能耐心深入觀察,且教師可以做示范,但對于主觀教條的學生,應首先鼓勵他們從改變手法開始,從觀察中去尋找新的方法。因此,教學中不能為了完成一定的任務而損害他們的藝術理解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提高性訓練

這里的提高是指針對高年級學生而進行學習的一種訓練方法。初三階段的學生,與初一、初二的學生有明顯的區別,他們對繪畫和學習,已不是機械的模仿,而逐漸成為一種追求,在運用自己營造的繪畫世界來表達一些朦朧的情感。因此在素描色彩等專業課訓練中,首先我要讓他們欣賞一些生動且有代表性的教學掛圖,并給他們做一些規范的示范畫。然后先讓他們臨摹,在讓他們對著靜物寫生。在邊訓練中邊講解關于素描和色彩的理論知識,這樣就更易于讓學生接受。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畫出有進步的習作來。在這樣周而復始的訓練中,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養成邊動腦筋邊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在興趣小組里,我又為學生穿插了創造訓練,這就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欲望。

三、整體性訓練

篇7

[關鍵詞]聾兒語言;訓練方法;探索研究

一、結合兒童實際進行聾兒語言應用能力培養

1、教師與孩子溝通要充滿親和力。溝通是交流思想感情、表達意愿、傳授知識的一種途徑。在老師和孩子溝通時,一方面,要注視著孩子,對他表述的事物有所反應,給他做一個聆聽的好榜樣,另一方面,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在他注視老師時候,老師就和他親切交談,對孩子注意的良好表現給予鼓勵。

2、老師與孩子溝通要有足夠的耐心。 要讓孩子學會說話,老師必須給予他大量的、足夠的愛的情景。老師要對他不停地說,反復地說。在不停地說的過程中,引導啟發孩子明白你說話的含義。在開始階段,不要求孩子對你的語言作出明顯的反應,只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去看、去聽、去感覺聲音的振動。隨著語言刺激量的增加,再要求他理解、掌握。

3、老師和孩子溝通要親近孩子,要融入孩子,和孩子共同實踐,共同體驗 受訓聾兒的語言能力經過應用訓練后形成初步的語言技能,還需要進行一定的強化訓練使它達到熟練程度。我們每天堅持進行“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的練習。老師要積極組織開展活動,在活動中不斷交流、不斷溝通、不斷強化訓練。在平時老師要把小朋友說的句子寫在黑板上,并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一本語言記錄本,記錄每位聾兒語言訓練情況。并要求家長回家后抽一定時間進行練習。通過實踐,真正實現聾兒聽力語言的康復,回歸交流社會。

二、通過游戲活動進行聾兒語言應用能力培養

老師以靈活多樣的活動方式,寓教學于游戲之中,充分調動聾兒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興趣,使聾兒在游戲活動中得到聽的能力發展和康復。

1、游戲活動課是一種對聾兒進行綜合訓練的教學形式。它包括:律動游戲、繪畫游戲、體育游戲、手工游戲等。通過這些教學,聾兒的素質得到較為全面的提高。如舞蹈能使他們身姿優美,動作協調;繪畫能培養他們的美感和觀察能力;體育游戲能使他們身心健康,增強競爭意識,結構游戲發展了聾兒的空間想象力;手工則鍛煉他們動手操作的技能,刺激了語言中樞的發展等等。游戲活動課正是根據聾兒的這些特點設置的,寓教于樂,讓聾兒在參與中更快地認識周圍的事物,適應周圍的環境,創造性地發展自已的思維和語言能力。這種教學形式生動、活潑、直觀、具體。消除了聾兒的約束感和緊張感,增強了聾兒的聽的興趣。聾兒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得到發展。

2、老師把需要注意的對象與聾兒感興趣的游戲結合在一起,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吸引聾兒的注意力。課堂中的游戲教學趣味性強,聾兒易感興趣,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聾兒學習的積極性,從中學到知識。如教《水果》一課時,若單純利用課本或圖卡來認識水果,聾兒一會兒就厭煩了,而且容易忘記。在上課時,可以先幫助聾兒區分幾種水果及發音,然后帶他們到水果市場去參觀,認識更多的水果。然后和小朋友一起選這幾種水果。整個過程邊看邊說,邊做邊說,教學效果特別好。

3、利用課外游戲時間把所有的聾兒都集中在一起,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語言環境,這樣交流的對象就增多了,話題也相應多起來了。如:“我來幫幫你”、“團結起來力量大”、“小朋們友手拉手”、“我們一起玩”等等類似的事兒時有發生。老師應抓住機會引導聾兒用語言進行敘述。特別是周一聾兒剛從家里來到學校,新買的衣服、新買的圖書、新買的玩具、新剪的發型,凡是他們能覺察到的變化都愿意來告訴老師,這時候老師就可發問:“某某小朋友的衣服漂亮嗎?誰給你買的?等等。”慢慢地聾兒就能在老師地引導下回答各種提問了,語言也漸漸豐富起來。

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對聾兒進行識字能力的培養

1、在游戲中認識漢字。來時自己創編小游戲,如“翻牌游戲”、“走迷宮游戲”、“動物卡片游戲”、“地理名稱游戲”引導幼兒“聽一聽、做一做、讀一讀”,讓聾兒在游戲中得到了聽說讀認等多種訓練,既促進了他們的語言發展,也培養了他們的識字興趣。

2、在生活中認識漢字。老師要樹立“大語文”觀,加強認字與生活實際的整合,走出語訓只教聾兒說話的局限,有針對性地將識字引向生活。聾兒在生活環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引導聾兒平時留心觀察,注意收集,隨時隨地進行識字訓練。再就是平時聾兒吃零食的包裝袋,在大街上看到的廣告牌,衣服上的商標品牌名字,看電視時的字幕,都是很好的識字資源。要讓聾兒養成隨時隨地認識漢字并且不會就問的習慣。同時加強家長培訓,讓家長也幫助聾兒養成這個習慣,家校協力進行語訓與識字,這樣聾兒認識漢字的速度自然會加快。然后再把識字融入生活中,聾兒們有了成就感,自然對識字樂此不疲。

3、在交流中認識漢字。把這一平凡的道理應用于識字教學,你認識一個字,我認識一個字,兩個人一交流,兩個人就都認識了兩個字。如果每天都這樣交流,那么一個班級五、六個聾兒,每天一個聾兒就能多掌握五六個字。我嘗試著這樣做,讓聾兒當一回老師,把自己認識的字詞讓家長寫在卡片上,然后教給同學們。在教聾兒的過程,既鞏固了漢字,又能得到語言訓練。

篇8

關鍵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93-02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視野。因此,今天的小學語文教學肩負培養跨世紀創造型人才的重任,要完成這一重任,培養出大批創造型人才,我們的教育決不能沿襲陳舊的思想和方法。傳統的作文教學過分強調語文知識的作用,讓學生死記硬背,新時期的作文要積極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

1.活師生的創新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團結合作,勇于創新。這給師生松了綁,學生的寫作思路不受限制,增加了興趣,習作欲望倍增。《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利于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作文應從以下方面創新:

l.培養學生在作文上的創新意識。比如說學生的思維的獨立性剛剛開始發展,所以在作文時,他們往往對老師的作文指導有著較強的期待心理,寫作時,往往喜歡把自己局限在老師的指點之中,套用范文,缺乏創新意識。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十分必要的,老師平時應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注意肯定作文中學生的偶然可見的獨創因素。培養學生作文的創新意識是首要的。

1.1 生在修辭手段、表現手法、遣詞造句上創新。

1.2 學生在作文的立意、構思、結構上創新。

2.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1 加強學生語文基礎訓練。基礎訓練指字、詞、句段的訓練,訓練的方式如下:

2.1.1 首尾字組詞練習:分組進行比賽,看誰組得多,這種練習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敏捷性,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2.1.2 說物品的用處:針對一個具體的物品(磚),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出盡可能多的用處,要求學生語言完整、通順。這種訓練可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培養學生各種創造性思維,如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側向思維。

2.1.3 串詞組句編故事:向學生呈現一組詞匯,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組句、編故事,根據串.詞的連貫和故事的意義性和新穎性評定比賽結果。這種訓練可讓學生表達流暢,思想流暢,聯想流暢,可以加強學生的詞語知識,讓學生思維靈活并具有新異性。增強學生言語能力。

2.1.4 擴寫生動的句子,簡化句子,寫比喻句,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可以增強學生的描寫技巧,語言的表達能力,思維的邏輯性和想象能力。

字、詞、句段的訓練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語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激活作文教學就是好方法。

2.2 加強學生語文綜合訓練

2.2.1 改寫、加寫、補寫、擴寫、續寫課文,結合閱讀課進行這方面訓練,指導學生讀懂課文,激發起對課文中人物的熱愛、同情或憎恨的情感,進行合理的想象,對文章進行改寫、加寫、擴寫、續寫。

2.2.2 (搭框架)組織結構,列題材訓練。例:向學生展示一個題目,如"可愛的家鄉",討論可從哪些方面寫家鄉的可愛,討論具體材料安排和增減及如何使用具體材料適合題目,可以培養學生的擴散思維、集中思維,能幫助學生在文章結構上進行創新。

2.2.3 加強讀書訓練,通過朗讀、默讀、背誦等形式豐富、積累語言。讓學生不斷地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提高、創新。這是積累書面語言的主要方式。魯迅先生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作文,是由于多讀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文學巨匠的方法,不正道出讀書的重要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寫話要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情。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這樣加強作文的實踐活動,有利于激發作文的興趣。

3.開展作文創新實踐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所以,教師們應把兒童帶向大自然,走向社會,通過生活,觀察玩賞,豐富學生作文的感性材料,活躍學生思維,激活作文教學。在學生實踐活動中我總結出了以下作文的方法:

3.1 聽音響作文法:教師可以設計十幾種音響,如歌聲、風箏、流水聲、讀書聲、動物的各種叫聲,讓學生根據音響進行想象,進行故事創作,這種作文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各種創造性思維,從中可以看到學生的想象紛然雜呈,百無禁忌。

3.2 繪畫作文法:繪畫是一種無聲的言語,繪畫是兒童樂于表達的一種語言方式。可以讓學生繪出圖畫,反映他們所要表達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再根據圖畫作文,寫出的文章可謂圖文并茂。

3.3 態勢語言激活作文法:態勢語言是通過人的儀表、姿態、神情、動作表現出的語言。通過態勢語言激發學生的書面語言,是最有效的方法。我經常組織學生利用態勢語言編小品、故事,給學生營造作文的情景,學生觀后寫作,興趣盎然。

3.4 收集自然標本、小物件、激活學生作文的欲望。學生生活天地廣闊,他們會收集許多自己喜歡的圖片、物品,他們愿意把自己喜歡的物品介紹給大家。此時學生的創造性的言語會表達得淋漓盡致。

篇9

關鍵詞:數學教學;語言訓練;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738(2012)06-0074-01

語言表達能力是數學學習中的一項重要能力,能讓學生在表達中展示自我,建立自信,從而更愛學數學,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

一、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知道怎么說

心理學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兩者相互依存。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可采取:個人小聲獨立說,同桌互相說,小組內輪流說等形式。說的內容有許多,比如:說圖意,說算理,說解題思路,說操作過程等。教師要經常演示教具、向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識。教師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準確的語言模式,讓學生知道應該怎樣有條理地說。通過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的有層次的訓練,既讓兒童的數學語言逐步形成,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也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動手操作是發展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兒童的思維是直觀性占主導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兒童這一思維活動特點,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這—外部活動,來發展兒童的數學語言。我在教學中經常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學生邊想、邊做、邊說,使腦、手、口共同參與活動,達到統一和諧。

二、學會閱讀數學,從中感悟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數學閱讀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學會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邏輯關系,才能達到對書本的本真理解。同時數學有它的精確性,每個數學概念、符號、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沒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匯,結論錯對分明,因此數學閱讀要求認真細致,同時必須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學好數學,使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落實,使數學不再感到難學,我覺得必須重視數學閱讀,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書看得多的人,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對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時這樣也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教學思想。

三、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形成數學語言

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后連貫、邏輯性強。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比如在探索乘法的簡便運算時:44×25=?我教給學生一種算理:44×25=11×(4×25)是把一個數分解為兩個數的乘積,再運用乘法結合律。我講述后,又請幾名學生復述這種算理,并且出了幾道類似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說。接著再問,還有沒有其它的解題方法呢?既讓學生鞏固這種算理,又再次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轉為學生講,老師聽的輕松氛圍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還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四、解題步驟和思路的解說訓練

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做一般應用題時,可先讓學生審理,指 出它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并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有理有據地確定解題思路,然后要求學生用清楚、準確和有 條理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如在引導學生做“美霞服裝加工廠計劃做670套衣服,已經做了4.5天,平均每天做 82套,剩下的要在3.5 天里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這道應用題時,可以先讓學生審題,指出已知條件和 所求。學生經過分析后指出:“670套”是總的工作量,“4.5天”是已經完成的工作時間,“82 套”是開始工 作時的工作效率。“3.5天”是剩下的工作量時間,這些都是本題的已知條件。 而本題所求,即是剩下的工作 所使用的工作效率。接著要求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即第一步,求已經完成的工作量,根 據工作總量等于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時間,所以列式是82×4.5=369(套);第二步,是求剩下的工作量, 用總 的工作量減去已完成的工作量, 列式是670減去已經完成的工作量,求出的剩余的工作量; 第三步是求平均每 天做多少套,即剩余的工作量所用的工作效率,列式是:剩下的工作總量除以3.5天,求出的結果就是剩下的平 均每天做多少套。 最后要求學生把解這道應用題的整個步驟和思路用清楚、準確的語言有條有理地口述出來。 這就可以把語言的訓練與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巧妙地結合起來。

五、解說解題思路的訓練

教師在引導學生做應用題時,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和解說他人解答應用題的思路,才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例如,“一個班有45個學生,有一 天帶圓珠筆的10人,帶鋼筆的42人,兩種筆都沒帶的有1人, 問兩種筆都帶的有多少人?”這道應用題,他人 有三種列式:

①10+42-(45-1)=8(人)

②10-〔(45-1)-42〕=8(人)

③42-〔(45-1)-10〕=8(人)

在要求學生根據上述各算式分析和解說他人解題思路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對題目的理解,根據題中的 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結合算式正確解說每一種解題思路,即做題的人是怎樣想的?在進行這種訓練時,有 一定的難度,但我們可以把一個班劃分為若干小組,進行討論式的解說。即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以個人解說 為主,他人給以糾正和補充,直到解說清楚、明白、準確為止。這種集體和個人相結合的解說,不僅克服了多數學生做題只求一解的惰性,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擴大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思維的廣 闊性。

篇10

關鍵詞:兒童;靜物線描寫生;臨摹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0-263-01

靜物線描寫生是兒童學習繪畫的重要科目,通過線描寫生表現生活常見靜物,能夠有效的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表現力,對提高大腦的記憶能力和手的協調能力有較大的作用。同時,也為兒童的美術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兒童靜物線描寫生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通過以下三個階段來教學,讓學生輕松的在線條中散步,快樂的表現對象。

一、線的感知、體驗階段

線的種類很多,有直線、斜線、波浪線、鋸齒線等。上課時,我拿了一根細直的鐵絲給學生觀察;同學們,鐵絲其實就是一根什么線啊!直線----接著我又把鐵絲弄彎成各種線的現狀。讓學生觀察回答,并感知生活中那些物體有這些線的存在。然后,我讓學生用鉛筆畫不同的線、及線的組合。學生畫線時,教師不要過多的強調線的彎直。但要注意線的情感、輕重、及線條所表現的情緒。可以用不同的線來表現樹葉、簡單的植物,通過學生先觀察,之后用筆體驗線的疏密、輕重、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感悟到線與線之間所產生的美,從而了解線表現的創作力所在。

二、不同類的單個靜物寫生階段

不同類的單個靜物寫生主要分為三大類;即圓柱體靜物寫生、立方體靜物寫生、不規則形體靜物寫生。

1、圓柱體靜物寫生訓練

圓柱體靜物在生活中很多,如水杯、花瓶、陶罐等。圓柱體靜物寫生一定要由淺入深,可先畫一些簡單的水果過渡到較復雜的水杯、陶罐、溫水瓶、馬燈等靜物。在表現這些圓柱體靜物時,要讓學生認識到靜物不同圓面的大小和圓弧線的弧度。無論在視平線的上或下、左或右、靜物的圓面離視平線越近,面積就會越小,線的弧度也會小一些。反之,離視平線越遠,靜物的圓面和弧度會越大。在圓柱體靜物寫生中,要讓學生認真觀察形體結構和特征,理解線的來龍去脈,畫出有個性、生動的圓柱體靜物畫。

2、立方體靜物寫生訓練

常見的立方體有包裝盒、手提袋、椅子、凳子等物體。立方體靜物寫生訓練,有助于增強兒童的空間感、體積感。在寫生時,不要太多的強調透視理論,兒童由于年齡原因根本理解不透。只要向學生強調立方體近處的線就像近處的樹一樣要高一些、長一些。而立方體遠處的線就像遠處的樹一樣要短一些,這樣的比喻淺顯易懂。兒童畫立方體靜物寫生,要讓學生從不同的方向表現同一物體。學生在立方體靜物多面寫生中,能夠快速的提高觀察力,畫出來的立方體不概念,親切、自然。

3、不規則形體靜物寫生

不規則形體靜物指沒有具體的形狀組成,但這類靜物本身由多種形體組成。如書包、動物玩具、鞋類等…..在面對這些較復雜的靜物寫生。首先要注意表現物體的主要特征。如在表現三雙不同形狀的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觀察鞋的特征,找出每一雙鞋的不同點,再用筆畫出每雙鞋的特點。這種同類靜物寫生中,學生觀察力比較集中,能畫出生動的靜物畫。其次,不規則的靜物由于結構復雜、線條很多。學生很難表現出線的來龍去脈。老師可以用示范的方法引領學生一起畫。按照引導觀察-----教師示范-----學生體驗的程序,從物體不同局部,不同方向表現物體。理清線的前后、左右、上下、輕重關系。

三、不同靜物的組合寫生和臨摹體驗階段

單個物體寫生練習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寫生能力,多個物體的組合寫生成為新的訓練目標。靜物組合的擺放形狀不要雷同,靜物的大小,高低也不要一樣。寫生中,兒童往往忽視物體與物體之間的前后、遮擋關系,難以準確的畫出物體所在的位置。針對這個問題,我采用了找靜物位置的訓練方法。即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拿粗線條找出靜物的位置和前后關系,只畫靜物大的形狀,不畫細節。這種練習只要上3節課,就能快速的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為靜物的刻畫深入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