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急救知識培訓范文

時間:2023-11-02 18:02: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院內急救知識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院內急救知識培訓

篇1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1-219-01

目前,我國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職業教育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只有不斷培養和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才能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需求,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培養和學校的建設。因此,對高職院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進行培訓極為必要。培訓內容是培訓的核心,高職院校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內容從以下四個方面體現。

一、學習現代教育技術理論,提高對教育技術價值的認識

對高職院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養應不同于其他普通學校,這是因為大部分職業院校教師出身非師范,沒有系統地接受過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系統設計等知識理論學習,缺乏教學設計、教學管理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方法。因此,針對上述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理論的學習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

教師只有首先充分認識和理解教育技術的理論和內涵,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信息化環境下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才能從內在需求、情感上接受教育技術的理念、知識、技術和方法,才能主動將教育技術有效地應用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推進教學改革。當然,由于高職院校專業課各具特色,有的課程側重理論,有的課程注重實踐,因此對于不同類型不同專業的教師,應根據其任教的專業課特點,在培訓的教學內容上應有取舍,講解詳簡也應有所區別,做到適應性和發展性相結合。

二、掌握教育技術技能,讓技術成為能力發展的助推器

在以往的各種培訓實例中,培訓者容易將教育技術培訓等同于計算機技術培訓,將操作技能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這顯然背離了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初衷。但是也不可矯枉過正,忽視技術的思想也是不對的。畢竟在教學改革的各個環節上技術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是要將技術的學習融入培訓過程中,讓技術的學習成為實現教學改革的手段而不是目標。因此,學習什么樣的技術、如何融入教育技術培訓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而以技術整合的方式學習技術整合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也就是讓受訓教師在培訓的整個過程中都體會并學會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正所謂在游泳中學習游泳。

依據上述思路,我們研究提出在教育技術培訓中,以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為核心,圍繞改變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教學資源開發與管理、構建多種多樣學習方式、改變教與學的環境、教師自我教育與提升方面,對所需的相關技能進行分級整理,劃分出基礎版和提高版兩個級別(見表1)。其目的是讓培訓者能夠根據受訓教師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更有針對性的對技術進行學習。受訓教師對各種技術的學習既不脫離教育技術能力這個中心,又能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加深對技能的認識和應用,可謂是一舉兩得。此外,不同版本的學習也體現了對學習者不同能力水平的尊重。

三、培訓內容貼近專業,讓學習有的放矢

培訓內容切忌空泛、脫離實際,要切實貼近教師的專業,比如高職醫學課程在教學中經常采用大量的音頻、圖片、視頻、動畫等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那么在培訓內容就應加重關于多媒體技術使用的內容,包括多媒體的錄制和編輯;對于藝術類等強調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的課程,信息技術更多的應作為設計、研究的工具,那么在培訓中就應加重教師利用網絡進行探究學習的能力培養。

四、綜合應用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改革和創新的能力

篇2

一、發達國家和地區急救模式

急救行為分為院前急救和院內急救,前者是指患者被送到醫院救治前主要在救護車上進行的救治活動,后者是指患者被送到醫院后由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的救治活動。

院前急救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美英模式,核心理念是以最快的速度將患者送到就近醫院進行搶救,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和我國臺灣、香港地區均采用這種模式。二是歐陸模式,核心理念是把救護車打造成“流動醫院”,穩定患者病情后再送往相關醫院,德國、法國、俄羅斯等歐洲大陸國家采用這種模式。

兩種模式各有特點:在美英模式下,由于強調最快速度送往醫院,使得現場僅作簡單救護,對救護員的要求不高,救護職責由警察或消防部門承擔,警察或消防員經過簡單培訓后成為救護員。在歐陸模式下,由于強調在救護現場或救護車上進行搶救,技術要求較高,救護車必須配備執業醫生和護士。

院內急救、急診統一采用分級救治原則,即對患者病情進行分級并排序,急危重患者先救治,非急危重患者后救治。經過急診科治療后病情穩定的,分別采取住院、轉往其他醫院、出院等措施。

二、國內急救主要模式

我國院前急救模式比較接近歐陸模式,強調救護車配備執業醫生和護士。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的《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第19條規定,從事院前醫療急救的專業人員包括醫師、護士和醫療救護員。醫師和護士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取得相應執業資格證書。按照急救任務承擔主體的不同,國內院前急救模式主要有三種模式:

1、指揮型,以廣州市為代表。設立急診科的醫院按照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出資設置急救站、配備急救人員、車輛、設備,承擔主要急救任務;市急救中心僅設置少量急救站點、配備少量救護車,承擔少量急救任務。市急救中心設置指揮平臺,受理120呼叫后,指揮患者附近的醫院或直屬急救站點,派出救護車和救護人員開展現場救治,再送往相關醫院;市急救中心運營經費由財政支出。

2、獨立型,以本市為代表。院前急救任務由市急救中心和區縣急救中心承擔,醫院不承擔院前急救任務。市和區縣急救中心運營經費由財政支出。

3、混合型,以北京市為代表。設立市急救中心,每個區縣也設立急救中心,但是部分區縣急救中心下設的急救站點掛靠在所在區縣的中心醫院,資金、人員等均由所在醫院承擔,這些急救站點占全市急救站點的三分之二。

另外,北京市不僅存在120急救系統,北京紅十字會還設立999急救系統,采取社會化運營模式,由所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北京紅十字會緊急救援中心負責調度指揮,兩個系統間既相互競爭又優勢互補,120系統和999系統分別占全市急救量的六成和四成。

院內急救、急診方面,各地均未采納國際通行的分級救治原則,除了救護車送往醫院的患者優先救治外,其他患者不論病情輕重,一律實行先掛號先就診。經過急診科治療后病情穩定的,由于住院難等原因,一些不應讓急診科的患者滯留下來,擠占急救、急診資源。

三、我國急救立法情況

全國層面,目前尚無法律和行政法規,僅有國家衛生計生委制定的部門規章《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從院前急救的機構設置、執業管理、監督管理等方面作了規定。關于院前醫療急救的界定,第2條規定,是由急救中心(站)和承擔院前醫療急救任務的網絡醫院按照統一指揮調度,在患者送達醫療機構救治前,在醫療機構外開展的以現場搶救、轉運途中緊急救治以及監護為主的醫療活動。關于院前急救的性質,第3條規定,屬于政府舉辦的公益性事業,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按照“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合理配置、提高效能”的原則,統一組織、管理、實施。關于急救中心的設置和職能,第8條規定,設區的市設立一個急救中心,統一指揮調度縣級急救中心(站)并提供業務指導。第10條規定,急救中心(站)負責院前醫療急救工作的指揮和調度,配備通訊系統、救護車和醫務人員,開展現場搶救和轉運途中救治、監護,急救網絡醫院按照急救中心(站)指揮和調度開展院前醫療急救工作。關于救護車送患者入院的原則,第23條規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網絡醫院應當按照就近、就急、滿足專業需要、兼顧患者意愿的原則,將患者轉運至醫療機構救治。

地方層面,杭州、鄭州、武漢、長春、成都、廣州、南寧、西安、貴陽等城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地方性法規,沈陽、濟南、青島等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政府規章。這些急救領域的法規,主要規范院前急救,各有特點。例如,《鄭州市社會急救醫療條例》第12條規定,從事社會急救醫療的醫師應當具備執業醫師資格,并具有三年以上的臨床經驗;從事社會急救醫療的護士應當具備執業護士資格,并具有兩年以上的臨床經驗。又如,《武漢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第23條規定,市、區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突發事件醫療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急救中心、急救站開展演練,提高院前醫療急救和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能力。另外,這些法規也有一部分內容是規范社會急救的,包括急救意識和知識的宣傳、急救技能的培訓、大型公共場所簡易急救設備的配置、受過急救技能培訓的人員現場急救行為免責等。

四、本市急救工作情況

本市擁有完整的院前急救體系,包括獨立建制的1個市急救中心和9個區縣急救中心,分別隸屬于市、區縣二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市急救中心負責8個中心城區,區縣急救中心負責本區縣急救工作。目前,全市有127個急救分站,668輛救護車。市120調度指揮中心與區縣調度指揮系統建立統一業務信息平臺。自2001年以來,院前急救業務量平均年增幅超過10%,2014年達到64.2萬車次。

本市院內急救、急診資源豐富,使用率高。所有二、三級綜合性醫療機構和部分專科醫療機構設置獨立急診科。2014年,全市醫療機構急診量超過1524萬人次,其中市屬三級醫院超過611萬人次,急診床位使用率超過95%。急診量最大的新華醫院全年高達76萬人次,日均接診量逾2000人次。

本市急救工作總體滿足城市需要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院前急救方面,救護車難叫、等待時間較長的現象一定程度存在;救護人員普遍緊缺,人才流失。院內急救、急診方面,不同醫院急診室利用情況反差明顯,三級醫院急診室收治大量非急診患者,病人出口不暢導致病人淤積在急診科,急診資源難以用于搶救急危重病人;一些二級醫院急診資源利用率較低。社會急救方面,特殊崗位和普通公民急救知識培訓力度不足,簡易急救器材配置不夠。

五、本市急救立法主要內容

為體現立法的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戰略導向,使條例成為一部“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法律,教科文衛委從去年第四季度起,開展前期立法調研系列活動,通過走訪老專家、醫院領導、召開座談會等方式,了解本市急救工作的有益經驗和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梳理了立法涉及的30余項重點問題,供起草部門參考,也作為委員會立法調研的重要內容。

院前急救方面:包括急救中心、急救分站建設規劃納入城市規劃;急救人員、急救車輛、急救裝備的配置標準;信息化設備的配置要求;急救人員和病人家屬在院前急救中的權利和義務;《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中送院原則的完善和細化;對市、區縣急救中心在站點、車輛、設備、人員、經費等方面予以保障的具體內容;對急救人員在待遇、職稱、培訓、退出機制等方面的扶植政策;保障救護車優先通行權的具體規則和處罰措施。

篇3

【摘要】通過對我院急診科3676趟次的院前急救的總結,找出存在的問題:沒有統一的規范行為標準;急救醫務人員不是專職院前急救人員缺乏全面、系統的教育和培訓;對危重病人及風險評估不夠;院前急救出診車組人員未做到節省人力資源;交接、檢查物品、藥品有時不到位;工資待遇低隊伍不穩定;醫務人員人生安全的威脅;出診欠費及無主病員的問題;醫護配合不和調。提出干預措施進行探討以便不斷改進,提高中型醫院院前急救護理水平

【關鍵詞】院前急救存在的問題干預措施

院前急救是一項新的學科,其工作模式及方法尚在不斷探索、發展和完善階段,院前急救是急救過程的首要環節,也是院內急救的基礎,它不是處理急救的全過程,而是把工作重點放在救治傷病之一的急性階段,為患者接受進一步診治創造條件。準確、合理、快捷的院前急救措施對挽救患者的生命,減少傷殘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就我院(2007年7月-2009年7月)共接受120指派出診3676趟次,筆者在此總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斷改進,加強院前急救護理水平。

1存在的問題

1.1沒有統一規范的行為準則

在我國院前急救模式各異,沒有統一的院前急救的模式,也沒有完全統一的院前急救質控體系和評價標準,對院前急救質量的控制有一定的影響

1.2急診醫務人員不是專職從事院前急救,缺乏全面、系統、正規的院前急救教育和培訓

1.3對危重病人的評估及風險評估做得不夠好

1.4院前急救出診車組人員配置未做到節省人力資源

1.5交接班時檢查急救藥品、物品有時不到位影響救治質量,容易引發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1.6院前急救與院內的銜接問題特別我院為二級醫院在同一專科同時兩趟次出診時需住院部醫師參與時,醫師及時到崗的問題存在急診科護士多次電話催促,不能迅速出診

1.7工資待遇偏低,隊伍不穩定因待遇偏低,工作強度大,護理人員流動大,培養一位成熟的急診科護士不久又會流失,難以保證急救護理質量

1.8醫護人員人身安全的威脅易受暴力威脅和病人家屬辱罵,受暴力(不法之徒,醉酒,打架斗毆,精神病患者,以及流氓、地痞、犯罪分子)威脅占100%

1.9出診欠費問題院前急救作為一種有償的醫療服務,正常收費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欠費的現象普遍存在困擾了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運行。有資料表明,欠費在院前急救中占到10%,甚至30%。許多人認為院前急救應免費,收取車費以外的費用是無道理的。還有的主要是被害者確實經濟困難或被救者是受害者而無法繳費

1.10無主病人的救治困難問題也困擾了院前急救工作的正常運行我們經常遇到有些以為是患者但卻不是患者或不屬于急救對象,大多為乞丐、盲流、缺吃少穿者,在對他們有病無病,病輕病重方面不僅僅是醫療技術問題,還可能涉及法律、倫理、道德等方面[2]

1.11醫護配合在急診急救中急診病情變化不一致,醫生口頭醫囑的執行與漏記,存在的相互指責引發矛盾;醫護彼此不信任,溝通不良等問題產生矛盾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急救護理質量和帶來壓力

2干預措施

2.1我國院前急救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急救模式各異,目前我國沒有統一規范行為準則,這是宏觀問題,須國家盡早制訂。查有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全國急救中心管理分會2003年出臺有《院前急救診療常規和技術操作規范,院前急救病歷書寫,院前急救管理制度》3大院前急救運作標準,需購買參照執行。

2.2院前急救隊伍問題我市急救模式為指揮型,由醫院急診科醫務人員組成,醫護人員不是專職從事院前急救的,來自其他學科,主要精力和所學放在了院內急危重病人的臨床救治上,常用急救技能掌握率、效率和質量偏低。故需人人參加專業培訓。我院每年派有不同醫務人員參加120舉辦的急救培訓班,科內每月一次的業務學習已在解決培訓問題。但還需繼續努力。

2.3對危重病人的評估及風險評估方面須加強內涵建設,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急救醫學應做到預見性觀察和評價。病情評估主要采用傳統的三項指標評估法(血壓,脈搏,呼吸)是不夠的。應采用八項指標評估,除前三項外加體溫,血氧飽和度,意識,心電圖,血糖指標的評估,以便更完整,實用。得出的診斷和急救處理更準確,更規范[3]。

2.4院前急救出診車組人員及職責分工上,我院運作模式為“一醫一護一司二擔”,二擔存在人力資源偏多。分工上司機只起到駕駛,負責車況方面,在現場急救中未發揮作用。存在急救成本高,人力資源浪費。比較好的是“一醫一護一司一擔”模式,職責分工上,駕駛員,擔架工經過培訓后能夠協助急救,駕駛員參與搬運。如:遇有現場CPR時,醫護人員先做一個循環CPR時,他們迅速把除顫、監護儀,氣管插管等急救器材到位。待CPR5個周期后,迅速角色換位,擔架工做CPR,駕駛員操作呼吸球囊,醫生快速除顫,插管。護士開通靜脈通路,核對醫囑,搶救用藥,記錄。這樣合理分工,相互協作。節約搶救成本[4]。

2.5注意交接班制度的落實情況,特別對搶救室,救護車實行班班交接,隨時檢查補充搶救藥品,物品齊全,及時補充氧氣;監護儀等儀器的輪流充電。心電圖紙,電極片,液體等有備份。真正做到“四定三無二及時一專”加強醫務人員責任心。

2.6院前院內銜接是一個以管理為要素為主的問題,注重相互協調,加強認識,做好急救綠色通道建設,在遇到特殊搶救的超級銜接(把需刻不容緩的創傷者直接送到手術室甚至手術臺)。和非常態下群體的超級銜接(嚴重的集體食物中毒、群傷、災難等)時,醫護,醫技,科際,多科要配合協調好[5],并有規章制度。

2.7醫護配合好才能保證急救醫療護理質量建立協調醫護關系:相互學習,體力互補;相互補臺,加強協作;互相幫助,調整心態?;相互尊重、互相支持;護士和醫生雙方要充分認識對方的作用,承認對方的獨立性和重要性,支持對方的工作。護士應尊重醫生,主動協助醫生,認真執行醫囑;醫生要體貼護士的辛勤勞動,尊重護士,重視護士提供的患者情況,及時修改醫療方案。醫護雙方要積極為對方排憂解難,對于差錯要善意地批評幫助,而不是互相責難,護士和醫生要互相制約和監督,共同把維護患者利益、促進患者康復作為自己工作的最基本信條和原則。

2.8出診欠費及無主病人的處理對策出診欠費社會環境不改變欠費問題難以消除,其中原因之一有病員的認知問題,以為等同于110,119。誤以為是無償服務,我們醫務人員要做好解釋工作和全方位服務工作,通過感動患者及家屬使之主動情愿交費,加強內部學習和交流,提高收繳能力[6],無主病員在正常對待,充分體現人情人性情況下求助于行政部門,與公安民政局或單位反映共同解決。

2.9護理隊伍,待遇以及醫護人員人身安全的保障和建設是每個醫院,每位醫務人員的共性問題,這需要各醫院根據自己情況出政策,多關心和重視急診科。

眾所周知,院前急救是院內搶救的前奏,院內搶救是院前急救的繼續。院前急救要為院內搶救奠定基礎,院內搶救要充分利用院前急救所創造的有利條件繼往開來,盡管我們在院前急救中還存在著這些問題,但我們將在急診急救中克服困難,不斷改進,加強學習,把質量,時間,效率放在首位,落實到日常工作中,體現在行動上,以不斷提高院前急救質量。

參考文獻

「1楊麗.急救護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

「3閆波.院前與院內急救無縫鏈接151例研究報告[J].中國急救醫學,2008,28(4):370

「4孫邦旭.關于我市院前急救出診車組人員職責分工的探討[J].中國急救醫學,2009,29(4):374

篇4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浙江省10個市、地區20所二級及以上醫院的應急小組護理人員作為調查對象。

1.2方法1.2.1設計調查問卷在查閱國內外文獻、結合專家咨詢和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自行設計應急護士對災害護理培訓需求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災害護理培訓內容和災害護理培訓方法3部分。一般資料:應急護士性別、年齡、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職稱、職務、科室,是否有救災經驗,所在醫院類別、等級等。災害護理培訓內容需求包括災害護理概況、災害護理相關理論和技能、災害護理管理知識3部分共18個項目,為更清楚反映調查對象對培訓內容的需求程度,各項目采用李克特量表的5級計分法,設非常需要5分、需要4分、一般3分、不需要2分、非常不需要1分,總分18~90分。災害護理培訓方式需求則是針對培訓內容18個項目分別對理論授課、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示范教學等9種方式進行勾選。調查問卷擬定后,請從事護理教學工作20年以上的護理教育專家、省災害護理學組專家對調查問卷進行論證和修訂,并對本院應急醫護人員90人先進行小樣本的預調查,然后對問卷作進一步完善。1.2.2調查方法以郵寄的方式向浙江省災害護理委員會各位委員所在的醫院發放調查問卷,統一指導語,但不引導回答,調查對象自行填寫問卷后寄回。

1.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比較用Q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問卷回收情況發放問卷350份,回收問卷348份,回收率99.4%,其中有效問卷323份,有效率92.8%。

2.2調查對象一般資料調查浙江省杭州、溫州、嘉興、金華等10個市、地區20所二級及以上醫院的應急護理人員共323人,男9人,女314人;年齡18~49歲,平均年齡(32±7)歲;工作年限:0~3年74人,4~5年30人,6~10年73人,11~15年55人,>15年91人;文化程度:中專12人,大專72人,本科233人,碩士6人;職稱:初級189人,中級99人,高級35人;工作科室:急診科147人,ICU54人,病區122人;有災害救援或救護工作經歷112人,無經歷211人;醫院類別:綜合醫院309人,專科醫院14人;醫院級別:三級醫院285人,二級醫院38人。

2.3災害護理培訓需求情況2.3.1應急護士災害護理培訓內容及培訓方式需求323名調查對象對培訓內容需求總分平均(81±8)分,顯示出對培訓內容較高的需求。理論知識培訓內容得分最高的項目是“急救文書”“自我防護”,培訓方式選擇主要集中在“理論授課”“專題講座”及“案例分析”,見表1;技能培訓內容得分最高的項目是“現場急救”,培訓方式選擇主要為“示范教學”“情景模擬”及“理論授課”,見表2.2.3.2應急護士災害護理培訓需求分析經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和工作科室應急護士對培訓內容的需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中級及以上職稱護士對理論知識“災害認知”和技能知識“院內急救”知識的培訓需求低于初級護士(t值分別為2.78和2.79,P均<0.05),但在其他培訓內容上,不同職稱護士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在危機識別等6項培訓內容的需求上,有救災經歷的應急護士比無救災經歷的應急護士需求更高,見表3。不同醫院類別應急護士的培訓需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但三級醫院的應急護士在10項培訓內容的需求上高于二級醫院應急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不同科室應急護士對“災害認知”“檢傷分類”的培訓需求比較有統計學意義,見表5。

3討論

3.1應急護士對災害護理知識技能的培訓需求高有研究[3]顯示,即便具有多年工作經驗或曾經學習過災害護理課程,但絕大多數護士依然認為自己尚不具備足夠能力應對災害。應急救護護理培訓是提高護理人員災害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徑[4]。本調查結果顯示,本次調查對象雖然大多數為工作5年以上的護士219人(67.8%),且201人(62.2%)來自急診科和ICU,但對災害護理知識及技能的需求依然很高,所有培訓內容的需求得分均大于4分,尤其是“現場急救”“自我防護”和“急救文書”是培訓需求得分最高的,反映了應急護士對災害救援基本知識、救護技能和應對災害時的法律責任等知識的需求更高、更急迫。

3.2不同職稱和科室應急護士災害護理培訓內容的需求差異不顯著調查顯示,初級護士與中高級護士只在“災害認知”和“院內急救”知識方面的培訓需求存在差異,除此以外,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職稱的護士培訓內容需求上沒有差異,這可能與高職稱的護理人員臨床工作時間長,臨床實際工作中急救機會較低職稱的護士多,對“災害認知”“院內急救”經驗相對豐富有關。而來自不同科室的應急護士只在“災害認知”和“檢傷分類”的需求上存在差異,ICU護士對上述兩項的需求最低,急診科護士最高,這與知識需求產生的要素有關,知識需求產生取決于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個體所從事的業務過程,另一個是個體本身的知識經驗或者認知結構[5]。急診科護士在日常工作中有更多應急救護和檢傷分類的工作經歷,因此其相對應的知識需求也更為顯著。盡管急診科護士有更多檢傷分類的經驗,但我國護士救護能力調查中發現受過檢傷分類培訓且熟悉檢傷分類標準者僅占0.41%[6],而國外相關調查均顯示應急護士掌握最好的是急救技能和檢傷分類[7]。因此檢傷分類是我國應急護士今后培訓的重點內容之一。

3.3三級醫院應急護士培訓需求較二級醫院更高在檢傷分類、心理干預、環境評估等10個項目上,三級醫院的應急護士需求均高于二級醫院,這可能與三級醫院有更多機會參與公共衛生應急事件的救援有關。

3.4有救災或公共衛生事件救援經歷的應急護士災害培訓需求更高調查結果顯示,既往有救災經歷的護士對災害護理培訓的需求更高,且更關注災害救護流程的各個環節,如“危機識別”“轉運救護”“指揮中心”“物資管理”等。蒞臨災害現場救援活動可能使應急護士的內心體驗得到豐富和具體化,并使其更加認識到具備災害救護能力的必要性[8]。

篇5

1.資料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院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時間是否在2014年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有80人,觀察組有120人,兩組患者的詳細資料見表1。經檢驗,兩組患者在基礎資料上的差別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發生糾紛事件的多少與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具有可比性。

1.2醫患協議

進行實驗研究前,需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積極的溝通,將實驗治療的有關意義和流程詳實地告訴患者及其家屬,讓患者在自愿的情況下進行選擇,與患者簽訂同意書。

1.3方法

由于2014年之前,我院尚未對急救中心的護理人員進行急診診療流程的培訓,因此,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80患者并沒有接受明確的急診診療流程的科學化護理,而2014年之后的120名患者則受到了科學的急診診療流程的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發生糾紛時間的多少及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進行調查統計,可以說明急診診療流程的應用對急診護理管理質量的提高有明顯的效用。對護士進行急診診療流程的具體情況為:

1.3.1培訓內容

①院內急救技能的培訓:包括專科急救儀器及專科操作的培訓;科內常見急重癥搶救程序;搶救病人時的醫護配合;院內危重患者的安全轉運;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演練。②?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訓:包括準確接聽出診電話;保持出診箱、插管箱及救護車的物品和藥品的完好并熟練使用;現場處理危重患者醫護1對1的搶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轉運。③?急救理論知識的培訓:包括搶救車內的急救藥品的劑量、作用及用途;各種應急預案、其它與急救相關的知識培訓[2]。

1.3.2培訓方法

首先,評選科內培訓員及護理小組長:由護士投票評選出來的有高度責任心,業務能力較強的護士擔任,專門負責科內護理人員業務技術的培訓,并定期參加護理部的培訓及考核。具體的步驟有:

1.3.2.1急診前準備工作的培訓

保證出診箱、氣管插管箱及救護車的物品及藥品的齊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提,護士長對出診箱、氣管插管箱及救護車上的氧氣瓶實行封條管理,并實行小組負責制,小組長負責組員的培訓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證物品齊全無過期,并記錄在冊,護士長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護士對救護車上的儀器掌握的程度。現場危重患者搶救時醫護1對1的情況下,對護士的要求更高,根據醫生的反饋及翻閱出診單對存在的不足進行抓重點地培訓,例如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應以立即進行基本生命支持、適當的氣道管理為主,而非先使用藥物。通過培訓使護士懂得如何與醫生進行溝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規范化、科學化流程,提高搶救的成功率[3]。對需長時間轉運的患者特別是山區道路轉運危重病人時更要做好轉運前、轉運中對策的培訓,使患者安全轉運,減少醫療糾紛。

1.3.2.2急救知識的培訓

科室每月組織業務學習2次和護理查房1次;由護士長或高年資護士進行講課,內容要求與工作密切相關,平時容易犯錯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常見急病知識和相關保健知識。所學內容要求利用業余時間認真復習,并作為次月的晨會提問內容。這樣可加深記憶。對常見急危重病人的搶救程序貼于搶救室,護士隨時可學,并定期集中護士進行培訓學習。對搶救車內的急救藥品的劑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練掌握。小組長督促本組護士學習,護士長利用晨會提問的形式來提高護士的記憶。積極參加護理部舉辦的急救知識學習班,為做好專科護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1.3.2.3院內急救

總結近年的搶救病例、常用急救儀器、專科操作和醫生的建議,制定各級各類護士急救技術操作培訓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術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訓員示范講解要點、難點,分組由護理小組長負責指導完成練習,對一些不規范、不合格操作及時指出并講解。

對心電監護儀、心電圖機、洗胃機、呼吸機、除顫機、電動吸引器每年舉行2次以小組為單位的急救技能比賽。由小組長負責小組成員的培訓,并設立獎勵。這樣大大提高了護士的積極性,同時又鼓勵和培養了護士間的團隊協作精神。

新護士包括見習期護士實行一對一的帶教:由年資高的護士跟班帶教,?進行有意識、有針對性、理論聯系實際式的講解,讓新護士帶著問題看書、看示教。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 0 軟件對試驗中記錄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t 檢驗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使用χ2 檢驗,以P < 0. 05 作為具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

2.結果

對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發生糾紛時間的多少和患者及其家屬滿意度進行調查,具體情況比較為表2。

3.討論

傳統錯誤觀念認為:急診無專業,無方向,無特色,分診是其主要工作。其實,急診醫學是一個蓬勃發展的朝陽領域,是研究外傷和突發醫學問題的發生發展規律的學科。

篇6

1.急診醫學臨床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需要,各種急救手段和設施不斷涌入臨床,急診醫學已成為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如何培養大量能夠熟練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新型急救醫師隊伍是急診醫學發展的一個緊迫任務。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急診醫學臨床教學中的難題日益突顯:一是急救技能多為救命技術,在無法在患者身體上實施的;二是由于急診醫學臨床教學病例一般多為急危重癥患者,在臨床中沒有時間和機會應用于教學,因此不能滿足臨床教學需要;三是急診病人具有特殊性,在最短時間內需要進行搶救生命的處理。在搶救過程中教師沒有時間進行詳細的示教和講解,學生動手的機會很少。由此可見以上諸多因素減少了學生進入實際臨床的技能訓練機會,從而制約臨床實踐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在此背景下醫學模擬教學因此產生,醫學模擬教學是以模擬臨床實際情況為前提,同時以高科技為基礎,以實踐教學、個體化教學和情景教學為特征,其優點是具有醫療環境無醫療風險,因此必將在醫學教學方法上掀起一場革命[1]。

2.高端模擬系統在急診醫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2008年我院投入使用了麻醉學臨床技能模擬訓練中心,設置了模擬ICU、模擬手術室、氣道管理技術訓練室、急救技術訓練室、創傷學技能訓練室、血管穿刺技術訓練室、體外循環技能訓練室、多媒體教室以及中央監控室等功能單位。為了更好的發展急救技術,我院建立了急救技能培訓室,從而使醫學院校臨床各專業高年級學生、住院醫師、以及專業急救醫護人員都可以進行相關訓練。以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具體的急救搶救訓練項目包括院前急救和院內急救訓練、各種模型和搶救器材的急救訓練、ECS院內模擬培訓系統。首先院前急救一般是以創傷急救為主,因此可以進行基礎心肺復蘇、急救五大技術--通氣、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以及氣管插管、電擊除顫等內容的訓練。所有的專業醫護人員特別是醫生、醫學生、護士在院內急救技能的理論學習是以ECS院內模擬培訓系統軟件為基礎,通過以計算機為本的自我學習系統進行相關的訓練。急診醫學教研室對急診醫學的學生開設了急救技能實驗課程,內容包括徒手心肺復蘇、電除顫及起搏術、氣道開放技術、急救呼吸機的應用、創傷急救、深靜脈置管等五大技術,可以使學生得到基本的技能訓練,同時設計模擬病人,并且通過模擬病人組織學生參加急救工作的演練。在教學工作中,采取模擬演練,現場親身體驗,觀看我院附屬醫院急救中心搶救室、急診ICU的搶救錄像資料并對急救案例進行分析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討論

篇7

世界上急診醫學發展最早的是美國。美國人發現在朝鮮和越南戰爭中由于戰場和途中的及時急救,受傷士兵的存活率大大高于因車禍而送至缺乏專業急診醫師的醫院急診室的患者。于是1968年成立美國急診醫師協會(AmericanCollegeofEmergencyPhysicians,ACEP),1972年美國國會頒布加強急救工作法案。1979年急診醫學正式被確定為一門獨立的專業學科,并成為美國各醫學院校醫科學生必修課程。美國有急診醫師進修學院,各省、州衛生當局下設急診醫療服務辦公室,負責計劃和組織對危重病、創傷、災害等突發事故進行急救并提供技術援助,同時負責領導、培訓和考核急救工作人員。美國急診醫師實行全科醫師制,目前每年有近3萬急診專科醫師在全國6000多個急診室為約1億急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全美國共劃分為304個急診醫療體系行政區,并相互聯結成急救網[1]。日本的急救中心可通過電腦和無線電通訊與警察署,消防局,二、三級醫療機構和中心血庫進行緊密聯系,可隨時了解急診患者應診的科室是否需要急診手術及急救醫院的空床情況等,以便使急診患者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最合適的醫院獲得治療。英國有140多個處理急診的專業醫療機構,英國皇家醫學院設置急診醫學專業課程,全國統一呼救電話號碼為“999”。急診室、急救中心實行全科醫師制,全面電腦化管理。法國的院前急救工作全由以麻醉醫師為主的醫師負責,全國統一急救電話號碼為“15”,接到呼救電話,由中心值班醫師判斷病情后決定采用何種類型救護工具到現場搶救。危重患者往往需要配備有現代化監護急救設備的監護型救護車,在現場經醫師、護士搶救,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再護送到合適的醫院[2]。我國現代急診醫學的發展不過20多年的歷史。1980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簡稱衛生部)頒發(80)衛醫字第34號文件“關于加強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見”,1984年6月又頒發了(84)衛醫司字第36號文件“關于《醫院急診科(室)建設方案(試行)》的通知”,推動了我國大中城市急診醫療體系及綜合醫院急診科(室)的建立和發展。目前,絕大多數縣級以上醫院建立了急診科(室),大醫院都建立了重癥監護病房(ICU),配備了一定的專業隊伍。全國有100多個大中型城市有一定規模的急救中心,統一急救電話號碼為“120”。中華急診醫學學會成立于1986年12月。同時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也批準設立急診醫學碩士研究生點,少數醫科大學相繼成立了急診醫學教研室,將急診醫學列入醫學本科、大專、護理學專業的課程[3]。

急診醫學的范疇

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也稱初步急救(firstaid),包括現場急救和途中急救。現場的最初目擊者首先給患者進行必要的初步急救,如徒手心肺復蘇、清除呼吸道異物等,然后通過急救電話向急救中心(站)呼救,在進行不間斷現場急救的同時等待急救醫護人員到達。現場急救主要依靠具有初步現場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公民來完成。因此,向廣大公眾進行急救知識和操作的培訓是急診醫務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院前醫療急救包括急救醫療技師所進行的現場急救和途中救護,是由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進行的醫療活動,其目的是維持患者的主要生命體征并盡可能快速平穩地將患者送往醫院急診室[4]。

二、復蘇學

復蘇學是針對心搏、呼吸驟停的搶救,現代復蘇學經過數十年的實踐,有了較快的發展,尤其是心、肺、腦復蘇技術的改進、普及和規范化,使復蘇成功率不斷提高。

三、危重病

醫學危重病醫學作為急診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定義是受過專門培訓的醫護人員在配備有先進監護設備和急救設備的ICU中,對繼發于多種嚴重疾病或創傷的復雜并發癥(如急性器官損害)進行全面監護及治療。

四、災害醫學

災難是突然發生的,在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同時,也使得大批人員受到傷害。如地震常造成多發傷、感染、休克,洪水造成溺水、胃腸道傳染病、眼病、皮膚病,火災造成燒傷、感染、休克,而交通事故(航空、公路、鐵路)造成多發傷等。如何有效、迅速組織搶救,減少人員傷亡,防止急性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即研究人群受災后的醫療急救以及災害預防等有關的醫學叫災害醫學。災害醫學涉及所有臨床醫學及預防醫學[5]。

五、創傷學

創傷是青年人(<44歲)中的第1位死亡原因。如在美國每年約有14.5萬人死于創傷,3倍于此數的人傷殘,醫療及各種開支達幾千億美元。在我國目前每年僅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超過10萬人。創傷作為造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害的常見重要原因,已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對創傷后患者死亡高峰的發現和研究促進衛生行政部門在各地建立更多創傷急救中心[6]。

六、毒理學和急性中毒

研究和診治各類急性中毒是急診醫學的重要內容。在美國,每年各州或城市中毒咨詢中心可接到近200萬個中毒咨詢電話,其中約25%的患者去急診或住院治療,5萬多患者因病情危重而進入ICU。在我國,據估計在城市急診患者中5%與急性中毒有關,在農村每年10多萬人死于農藥中毒。隨著每年世界上成千上萬種各類新化學產品不斷出現、各國的工業化加強和環境污染的加重,中毒已成為危害人民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診斷、治療和預防急性中毒是這門學科的重要內容,其往往涉及職業病學、毒理學和法醫學等多學科內容,是一門新興的發展迅速的臨床學科[7]。

七、急診醫療

管理學如何組織急救網絡,建立有效的現代化急救呼救和通訊系統,研究和配備各種救護傷病員的搶救設備和交通工具,規范化培訓急診急救專業人員等都是急診醫療管理學的內容。具體包括急診醫療行政管理、質量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急診醫療培訓與教育、急診醫療經濟學等,其中很重要的是對急診醫療服務體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的研究及如何加以完善。

八、現代EMSS

如上所述,在事故現場或發病之初即對傷病員進行初步急救,然后用配備急救器械的運輸工具將其安全、快速護送到醫院急診室接受進一步搶救和診斷,待其主要生命體征穩定后再轉送到ICU或專科病房,這種把院前急救、院內急救和加強監護治療這三部分有機聯系起來,以更加有效地搶救急危重癥傷病員為目的的系統叫做EMSS[4](見圖1)。EMSS是目前各國研究最多、發展最快的急診醫學領域之一,從急救通訊工具的現代化以及急救中心和各級醫院急診室的電腦化和網絡化,到院前多方位、立體(空中)救護,EMSS已發展成為高效、發達的急救醫療系統[8]。

急診醫學作為一門臨床專科的特點和不平衡發展

急診醫學專科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目標定位于培訓正規專業急救隊伍和制定專業培訓計劃。與其他臨床專業相比,急診醫學專業就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和診療指南而言是一門相對新興的學科,需要憑借多系統交叉、多學科交流融合,是在不斷實踐中摸索出的一條獨特的專科成長之路。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即成立了急診醫學專業和學科,從時間和專業技術來講,與世界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急診醫學專科的差距并不如其他專業領域那樣顯著,這為我國急診醫學專業的發展并與國際接軌創造了一定的先決條件。然而,不同國家和地區由于地理和人口需求不同,對急診醫學專業的發展要求有很大差別。例如,在歐美等高福利國家,急診醫學專業以不斷提高心肺復蘇質量、院前急救效率、建立各臨床專科間互助“綠色通道”和普及全民急救基本知識和技能為主。這些國家憑借經濟優勢和財力,致力于將高科技和先進裝備運用于團隊醫療急救和急救體系的建設[1]。以色列等一些長期處在戰爭或恐怖活動威脅的中東國家的急診、急救發展模式側重于重大創傷立體救護和急性化學中毒的診治。而對于自然災害多的地區和國家,急診醫學中的災害醫學分支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對于同一國家或地區,時代背景的變化也會影響急診醫學亞專業的發展方向,例如美國的急救知識和全民急救普及教育因受“911”事件等一系列恐怖活動影響,比原來更強調防恐方面的急救知識內容[9]。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與國際水平日趨接近。很多臨床專業從落后世界發達國家幾十年到已基本達到國際平均水平,甚至有些專業已在國際上處于先進地位。那么,急診醫學如何結合經濟發展提升整體醫療水平,創新性地努力建設并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呢?

我國急診醫學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

急診醫學作為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部分,在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生命、應對災害和突發事件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我國由于各種因素如社會人口的老齡化,人們對健康要求的提高,各種突發事件、災害和交通事故造成創傷的增多,新生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的產生,更使我國急診醫學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院前急救

如何盡快建立快捷、有效的我國院前急救系統,規范和高質量地運作各地的“120”急救中心已成為衛生行政部門的一項重要、緊迫的工作。雖然我國已基本形成了省、地、縣三級城市院前急救初級服務系統和急救網絡,人員、通訊、車輛裝備得到了一定的充實和改善,一些急救中心的功能已從單純運輸型轉變為急救與快速轉運為一體的急救醫療型,但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院前急救的資源投入存在較大差距,各城市院前急救發展也極不平衡,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就我國院前急救可持續發展而言,還存在急救立法、網絡建設、培訓與科研、管理運作、區域性協作、國際間交流、災害應急救援等諸多問題需要探討和解決。

二、醫院急診科(室)

醫院急診科(室)是EMSS中最重要的中間環節,也是醫院內急救的第一線。我國目前一般5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都建立了急診科,有固定編制的醫師和護士,配備了相應的急診設施和急救器材,方便了急危重癥患者的就診。總的來說,急診科的應急能力和急救醫療水平綜合反映了一所醫院的管理、醫療水平和特色。可喜的是,2009年國家衛生部頒布了《醫院急診科建設規范》,對醫院急診科的設置、儀器配備、人員要求和培訓作出較為詳細的規定,為我國急診醫學的發展起了催化劑的作用[8]。然而這些年來我國醫院急診科(室)卻普遍存在著基礎設施陳舊、老化,不能適應現代急診醫療需要[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期間國內不少醫院急診室成為疾病傳播的場所],新建急診科(室)又缺乏國家權威的設計標準和規范,院內急救的專業運轉模式各地混亂不統一,不能很好地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群體群傷的急救需要,急救專業醫護隊伍不專、不穩等諸多問題。上海某大醫院所做的一項急診患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大醫院急診科(室)普遍患者眾多(特別是老年患者),疾病譜廣,涉及各個系統臟器,急診醫護人員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真正的急危重患者所占的比例不高(浪費一定的醫療資源來充當夜門診的角色),需要住院的急診患者入院困難,不得不在觀察室等待一定時間方可住入各相關專科病房。因此必須建立嚴格的急診就診制度(符合急診的情況才予以就診),完善社區醫師制度,提前分流一部分急診患者,加強社區一、二級醫院力量,幫助三級醫院分擔一些常見病的患者。要加大對廣大普通群眾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急診的真正含義,不要盲目地急診就醫,浪費醫療資源。對于“120”急救系統來說,應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緩急送往不同級別的醫院,做到既不浪費醫療資源也不耽誤患者病情。在醫院內部,要理順各專科與急診科的關系,對急診患者的去向必須建立一條“綠色通道”,由急診科統籌安排患者,其次,還可以同周圍的一、二級醫院合作,將一些病情較輕、已經穩定的患者轉至那里進一步治療。充分體現急診醫學“搶救生命、穩定病情、緩解癥狀、安全轉診”的醫療實踐特點。

三、重視急診的醫療行政管理

急診的醫療行政管理包括急診醫療質量管理、人才資源管理、急診信息管理、急診醫療經濟學、急診計算機運用等方面。具體如制定急診范圍,急診醫療各種規章制度(包括首診負責制、急診搶救醫療常規、急診醫療流程和工作程序等),如何保留急診醫師和護士,急診病例資料管理,急診患者咨詢與投訴管理,急診醫療事故差錯及其防范,急診科的安全保衛,涉及法律問題的傷病員處理辦法,急診醫療成本與效益,等等。另外,還必須積極開展急診醫學的教學和培訓,培養急診醫學專業醫師和護士,重視急診的管理和科研,如進行有關急癥病因、發病機制、病程、診斷和治療的研究,研究如何使急診患者就診流程更優化合理,如何提高急診的質量并做好質量控制[5]。

四、加強醫院急診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

最近,衛生部專門就加強急診搶救和提高應急能力向全國醫療機構發出通知,強調必須提高急救中心和醫院急診科對災情、事故的應急能力和日常急救工作水平。縣、區級以上綜合醫院原則上均應成立突發事件搶救組,由院長或業務副院長、醫務處(科)主任、急診科主任擔任正、副組長,進行組織指揮,搶救治療和后勤保障等,具體負責院內急診工作的組織、協調并實施一線搶救和分類救治。要認真制訂災害和突發事件院內急診保障預案,忠實執行“通知及時、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協調合理、及時報告”的傷病員急診處置搶救原則,在最短時間內啟動EMSS,調集醫院所有可調動的醫療資源,安全有效、全力以赴地救助傷病員。

五、建立急診專科醫師認證體制,努力培養急診醫學的專業人才和隊伍

急診醫學涵蓋了廣泛的臨床醫學知識背景和多學科操作技能。急診服務對象是危、急、重的傷病員。“時間就是生命”,急診醫師通常需要掌握包括創傷復蘇、高級心臟生命支持和呼吸道管理以及綜合內科專科診治能力(內科學各專科),例如治療心臟病發作(心臟科)、管理困難呼吸道(麻醉學)、放置胸腔引流管(心胸外科)、急診超聲波檢查(影像科)、縫合復雜的裂傷(整形外科)以及處理宮外孕(婦產科)等。急診科醫師還需要通曉幾乎所有專科領域的常用藥物。在美國和加拿大,需要4~5年的時間培養一名急診專科醫師。在美國,目前有近10個急診醫學專科醫師和學術組織,包括ACEP、美國兒科急診醫學(AmericanAcademyofEmergencyMedicine,AAEM)、ACOEP(AmericanCollegeofOsteopathicEmergencyPhysicians)、急診醫師協會(AssociationofEmergencyPhysicians,AEP)、EDPMA(EmergencyDepartmentPracticeManagementAssociation)、ABEM(AmericanBoardofEmergencyMedicine)等,足見急診醫學學科以及急診專科醫師學術生涯在醫學界的地位和急診專科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在有些發達國家,急診醫師還根據社會和地區的差異分為家庭急救醫師和臨床急救中心醫師,這樣更便于按需培養人才[4]。因此,對從事急診工作醫護人員素質和崗位職責往往有很高的要求。首先應熱愛急診工作,有奉獻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其次要有良好的醫德和心理素質,能冷靜處理各種緊急情況和事件。第三,急診科醫護人員將向全科醫護方向發展,實行全科醫師、全科護理制。因為急診服務對象是患急性疾病任何年齡的傷病員,這些急癥包括各臨床醫學學科。通常急診患者來急診時首先遇到急診醫護人員,而有些急癥,如多臟器功能不全、多發性創傷、急腹癥等常涉及多個專科的問題。因此急癥患者先由全科急診醫師作緊急診斷處理,有效地組織和實施心肺復蘇,維持患者的生命和主要臟器功能,需要專科醫師處理的,再由急診全科醫師請專科醫師會診處理。最后,急診醫護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臨床技能和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各種急救技術和各種急救儀器的操作應用。同時要完善急診專業醫師的專業晉升機制,盡快實施急診醫學專業醫師準入制,建設和增加急診醫學碩士、博士學位授予點,以培養急診醫學的高級人才。

篇8

第四季度護理工作總結

第四季度是201*年最忙的,院領導帶領門急診護理人員圓滿地完成了“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的創建,現將本季度的護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科室護理管理

1、根據門急診護士人數及科室工作性質進行合理的分工和安排,要求科室護士24小時電話暢通,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準備,合理安排班次。

2、指導護理人員配合醫師做好急診危重病人搶救與120救護車出診準備工作,做到藥品、物品、器械齊備。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內急救演練過程中,從病情評估、預檢、分診、分流到安全正確地轉運入科,每個環節都要求做到無縫銜接,確保急診綠色通道暢通無阻,為病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急救服務。

3、進一步完善了急診留觀病人的管理,針對留觀輸液病人制定了管理辦法及護士工作流程,為急診留觀病人提供整潔、舒適、安全的就醫環境。

4、做好急救藥品及急救儀器的管理,保持急救器械、物品、藥品處于應急狀態,保證急救物品藥品完好率100%。

二、加強科室護理業務技術培訓

組織護理人員學習急救相關知識,使每個護士都能熟練掌握心肺復蘇、吸氧、吸痰、呼吸機、心電圖機、電除顫的配合使用等專項搶救技術和知識。

三、加強科室院感管理

在急診搶救工作中,加強醫院感染管理,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工作標準,防止傳染病的傳播,嚴格要求科室護士做好自身防護、并按要求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及醫療廢物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保證無菌物品合格率100%。

四、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提高病人滿意度。

1、以身作則,教導護理人員改善服務態度,要求所有護士按規范著裝,使用文明語言。

2、樹立以病人為中心,一切服務為病人,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服務意識,充分滿足病人的就診需求。對無陪護的病人,還有自身行動不便的病人我們給予多方面照顧。

3、優化門急診就診流程,及時分診,對急危重患者優先診治處理。

五、我們雖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意識到在急診工作中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

1、急診科醫護人員應急急救經驗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到,要注意對搶救室儀器設備的熟練掌握,還需要加強專科培訓、以提高整體搶救水平。

2、需加強溝通交流技巧的培訓。

3、要熟練掌握急診危重癥的監護和搶救流程,避免手忙腳亂。

4、掌握常用急診搶救藥品的用法和用量,嚴格執行搶救過程中的口頭醫囑制度。

篇9

急救護理學心得體會一

20XX年,是我在急診科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我們在急診小樓里摸爬滾打的最后一年了,明年,我們就要搬到專為急診科騰出的門診大樓里,屆時,我們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將會有很大的改觀,科室業務工作將會有更快的發展。

做為一名急診科護士,我們肩負著“120”院前急救、轉運、院內急救的任務,以快捷、高效、優質的急救醫療服務,充分保障了轄區內“120”院前急救及院內急診急救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了我院“120”急救站“綠色生命通道”的暢通,保證了門急診工作的正常進行。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急診科全年門急診量、累計收住院人次、急診搶救與往年同期對照均有顯著增長,為醫院各病區及輔助檢查科室輸送了大量病源,有力地促進了醫院各科室的“兩個效益”的增長,提高了全院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營造團結和諧氛圍

在20XX年上半年,急診科全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各種醫療法律法規,自覺遵守醫院和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教育修養,力爭文明行醫,優質服務,做到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團結務實、和諧相處、順利圓滿的完成了醫院的各項工作任務。

二、加強業務技術培訓,提高應急搶救能力

急診科護士處處以“質量管理年標準”、“全國醫療萬里行”檢查標準為準繩,加強急診科的醫療護理質量建設,以醫療護理核心制度為重點,認真執行了各項操作規程和搶救工作流程,嚴防差錯、醫患糾紛等醫療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按照醫院及科室制度的培訓和考核計劃,定期對急救隊員進行業務學習及急救技術的培訓,在科室形成了良好的學習風氣,認真鉆研業務,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從而使科室人員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儀器和搶救技術,如心肺復蘇術、機械通氣、氣管插管、電除顫、電動洗胃術、心電監護等操作技術,進一步提高了急救隊員的急診急救能力,對科室醫療和護理質量進行檢查、質控、培訓、考核、督導,嚴格醫療護理文書書寫規范,嚴格按照國家衛生部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及醫療行為規范開展急診搶救工作,做到防醫療差錯、防醫療事故于未然,杜絕醫療行為過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

在“120”急救工作中,我們堅決服從“120”指揮中心的調度,做到隨時出診、迅速出車、準備及時到達急救現常始終做到急救藥品,物品完好率100%,搶救設備處于應急備用功能狀態,在“120”院前急救及院內急救搶救過程中,從病情評估、預檢、分診、分流到安全正確地轉運入科。每個環節都能做到無縫銜接,有力地保障了轄區居民的生命安全。

三、加強科室護理管理,做好急診工作中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

在急診搶救工作中,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提高醫療護理質量,保證護理安全。落實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工作標準,防止傳染病的傳播,做好自身防護、消毒隔離、醫療廢物管理,嚴防院內交叉感染。

四、加強科室對外宣傳,樹立醫院窗口形象

急診科是醫院面向社會的重要窗口,其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直接影響和反映出醫院的精神面貌和社會形象。“120”是救死扶傷的生命救護者,是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綠色通道”,在日常急救工作和院前急救的時候,做為一名急診科護士,代表著醫院的形象,我們時時刻刻注重樹形象、抓內涵,為醫院的全面和諧健康發展奉獻出了一份光和熱。

五、實踐與思考并重,上半年度工作反思

回顧20XX上半年,我們雖取得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意識到在急診工作中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如何在急診工作中進一步改進,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小結如下:

1.急診科就醫環境簡陋,布局不合理,衛生條件差,患者滿意度低,急待搬遷后加以改善。

2.急診科醫護人員應急急救經驗不足,急救技能有待提高,要注意對搶救室儀器設備的熟練掌握,如呼吸機、除顫儀等,關鍵時刻及時跟進,還需要加強專科培訓、進修學習,以提高整體搶救水平。

3.急診急救工作中缺乏靈活性,要時刻注意和患者、家屬進行醫患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緒、發病原因,有利于改善醫患關系,保障醫療安全,今后需加強溝通交流技巧的培訓。

4.要熟練掌握急診危重癥的監護和搶救流程,如急腹癥、昏迷、休克、中毒等,對昏迷患者,第一時間開放氣道、吸氧,在實施緊急救護的同時,及時通知醫生搶救,注意血糖、瞳孔及對光反射、是否頸項強直等,抓住重點,有的放矢,避免手忙腳亂。

5.掌握常用急診搶救藥品的用法和用量,嚴格執行搶救過程中的口頭醫囑制度,注意患者過敏史、血糖、心肺功能等,注意用藥安全。

6.注意動態觀察患者病情,具備整體觀和全局觀,在急診患者病情尚未穩定前,一定要加強巡視和溝通,盡量把患者安排在自己實力范圍內,以便及時觀察和急救。

7.當遇到突發公共事件或接診的患者較多時,切記及時向上級匯報,組織搶救,分解危難,做好分診分流,保障醫療護理安全。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希望醫院在新的半年加以考慮急診科醫護人員的繼續教育及待遇問題,以促進急診科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為此我們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齊心協力、真抓實干、與時俱進,共創醫院和諧美好明天。

急救護理學心得體會二

急診科是醫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醫院是省里名列前茅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不僅接診正常的急重病人,還要收治從地縣上轉的危重病人,有著急、忙、雜的特性。面對危重急癥病人的首診和搶救,急診病人又往往診斷不明、病情不清、變化迅速,若處理不當,就容易發生醫療糾紛。而病人及家屬容易產生急躁、憂慮、恐懼的情緒,急診不同于病房,醫護人員有充足的時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在急診,患者及家屬在與醫護人員較短的接觸時間內,還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對醫護人員的每一個細微環節都十分敏感,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對病人心理都會產生很大影響。造成醫護人員的救治行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屬留下“不被重視”、“急診不急”的錯覺。所以我越發覺得溝通在急診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東西。

南丁格爾說:護理工作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更需要藝術。首先,要學會觀察,才善于發現問題的存在,包括對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屬的觀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屬對護士的行為百般挑剔,卻對自己患者液體輸完都渾然不知,像這樣的家屬我們就應該在每次更換液體時都耐心的提醒他液體輸至什么地方時應該叫護士,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按時巡視病房,多觀察液體的進展,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為液體沒有及時更換了與患者家屬產生矛盾。其次,要學會溝通,人與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溝通的基礎上。

對于來急診就診的病人,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詢問,熱情的為其引導。例如: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我們可以予以攙扶或協助其用推車送至診室,為其測量生命體征,交予診室的護士;對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療的患者,我們可以為其細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對于患病時間長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們可以建議他去門診就醫,耐心而細致的告知其門診的位置和就醫的時間,便于患者的安排。

雖然,一個微笑的表情,一個攙扶的動作解決不了患者身體上的疼痛,但是,卻能迅速縮短護患距離,有效滿足病人需要被照顧的心理需求,從而便于我們開展下面的護理工作。最后,通過觀察和溝通學會判斷,對病人的病情和需求有一個準確地了解和判斷,有利于醫護人員救治工作的展開,也為病人爭取了時間。例如:受外傷的患者可以通過觀察和大致的詢問了解其受傷的部位和嚴重程度,第一時間為其找到接診醫生為其救治,理而掛號等手續可以稍候補齊。

以上只是我在急診短暫工作的淺談,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很多。在急診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每件事都是我的經歷,教會我很多東西,無論做人還是做事。當然,想做好一名急診科的護士,只會溝通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扎實理論基礎、豐富的搶救經驗、快速的反應、麻利的動作,這才是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禁得起考驗的保證。

急救護理學心得體會三

時光荏苒,為期四個月的急診專科護士培訓結束了,本次正規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收獲超過以往任何短期的學術活動,不僅改變了我對急診工作的認識,豐富了我的理論,同時提高了我急救技術能力,受益匪淺,體會如下:

四個月的專科培訓,總的來說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其實真正達到急診專科護士的水平,我現有的能力還是有限的。培訓的方式分為三個階段:4周理論學習、10周臨床實踐、2周總結匯報。第一個月在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進理論課程,內容都是講述急診專科知識發展的新理念、新技術,包括了護理管理、護理技術、急救配合、癥狀護理、臨床評估技術、教學培訓、護理科研等等。

這次專科護士培訓的學習方式給了我們全新的感覺,兩方面讓我們學員特別滿意。一是課程內容安排合理,所學的即是我們工作中所需要的,還可以學習到我們比較少見的蛇毒,蜂蜇傷,電擊傷等等處理。急診是個全科性較強的科室,在工作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那樣突如其來的情況不知如何處理,所以這次課程周到的培訓內容讓我們大家有了新的認識。二是充足的臨床實踐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消化所學內容。

看得出,省護理學會為我們的培訓化費了很大心血。專科培訓共有七大臨床實踐基地醫院,我被安排到xx市xxxx醫院和xxxx附屬第一醫院。在學習期間,這兩家醫院給我的感覺是:xx市xxxx醫院急診科病人不算很多,但急診病人的處理流程很優化,便民,集中,人力的分工明確,不但利于急危重癥病人的急救處理而且減少了人力資源,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而xxxx附屬第一醫院的病人很多,工作繁忙,而且患者的病情危重,經常會遇到重大或特殊病人的搶救,也讓我吸取了不少搶救經驗,還有搶救室的布局很合理,急救物品的擺放很集中,一目了然,而且中山附一的老師們非常有內涵,無論是論文或科研都做得非常出色,教學能力很強,這也是他們的亮點。最后,我們要完成護理個案和成組計劃的論文匯報,進行ppt制作和演講匯報,還要經過理論,技能操作的最后關口,綜合分數合格后才能取得廣東省急診專科護士資格證。

雖然總的歷程有苦有累,但能學到的很多知識是值得的。知識是無價的,但更重要的是我擁有了這個由廣東省各大醫院急診人才組成的溝通平臺,結交了一幫急診專業水平較強的朋友,也是一種共享資源,對以后自己的專科水平有了指導溝通作用,并能更好地為急診發展服務。

急診科是科室雖小,但體系很大,收治各種各式的急癥患者,輕到普通感冒發燒,重到休克,心跳呼吸驟停,而且來得急,來得不定時,所以我們需要更專業,更多元化的知識,才能擔任急診護士。遺憾的是,在這兩家醫院臨床實踐期間,遇到兒童及孕婦的患者比較少,沒吸取到更好的經驗,真希望今后還能有機會到其他科室去輪轉學習,以更適應我們婦兒專科醫院急診的特色。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有規劃,還要帶著思考,及時發現自己的缺點所在,其實取得資格證并不代表什么,也不代表真正的合格了,我還要繼續努力,不斷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業務水平。

急救護理學心得體會四

從前很喜歡看影視節目中關于急診科的故事,覺得故事中的醫生和護士是那么的果斷和干練,具有魅力,讓我羨慕不已。沒想到多年后長大學成的我現在也有幸成為一名急診科的護士,從開始的手忙腳亂到漸漸找到規律,這才真正體會到想做好一名急診科的護士談何容易!

急診科是醫院最重要的窗口之一,我所在的醫院是省里名列前茅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不僅接診正常的急重病人,還要收治從地縣上轉的危重病人,有著急、忙、雜的特性。面對危重急癥病人的首診和搶救,急診病人又往往診斷不明、病情不清、變化迅速,若處理不當,就容易發生醫療糾紛。

而病人及家屬容易產生急躁、憂慮、恐懼的情緒,急診不同于病房,醫護人員有充足的時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急診,患者及家屬在與醫護人員較短的接觸時間內,還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對醫護人員的每一個細微環節都十分敏感,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對病人心理都會產生很大影響。造成醫護人員的救治行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屬留下“不被重視”、“急診不急”的錯覺。所以我越發覺得溝通在急診是最容易忽略而最重要的東西。

南丁格爾說:護理工作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更需要藝術。首先,要學會觀察,才善于發現問題的存在,包括對病人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屬的觀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屬對護士的行為百般挑剔,卻對自己患者液體輸完都渾然不知,像這樣的家屬我們就應該在每次更換液體時都耐心的提醒他液體輸至什么地方時應該叫護士,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按時巡視病房,多觀察液體的進展,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為液體沒有及時更換了與患者家屬產生矛盾。其次,要學會溝通,人與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溝通的基礎上。

對于來急診就診的病人,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詢問,熱情的為其引導。例如: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我們可以予以攙扶或協助其用推車送至診室,為其測量生命體征,交予診室的護士;對于需要并可以去病房治療的患者,我們可以為其細致的指明病房的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而對于患病時間長而并不危重的病人我們可以建議他去門診就醫,耐心而細致的告知其門診的位置和就醫的時間,便于患者的安排。

篇10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2409(2007)03-0607-02

急診科護士每天都要接觸到內、外、婦、兒等不同病種的患者,而且這些患者中幾乎都是急、危重患者。針對這種情況,我院于2004年從全院各科室共抽調12名技術骨干到急診科,2004年11月開始對這批護士進行全科理論及技能培訓,收到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1培訓全科護士的必要性

急診急救的患者具有病情、傷情復雜,病種多樣等特點,據統計我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診搶救患者2243例,男1215例,女1028例,其中內科占871例,占38.83%,外科955例,占42.58%,婦產科299例,占13.33%,兒科53例,占2.36%,五官科65例,占2.9%。院前死亡38例。院前急救涉及內、外、婦、兒、五官科的各種疾病,只有掌握內、外、婦、JL等諸學科的急救護理知識和急救技能的全科護士才能勝任。

2 制定培訓計劃

根據急診工作的特點,制定培訓計劃及培訓手冊,人手一冊。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徑的教育方法,有目標、有計劃、有系統地培訓。

3 培訓內容

3.1全科護理理論知識的培訓內容

由主管培訓的護士長對全科護士進行培訓,重點培訓內、外、婦、兒、五官科急、危重患者的急救護理,熟練掌握各專科護理特點,尤其是急救護理以及康復、保健等方面知識。要求重點掌握現代急救護理及管理、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監護、腎功能的監測等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是臨床判斷能力的培養,主要培養護士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對臨床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觀察、分析、判斷和處理的能力。

3.2全科護理急救技能的培訓內容

內科重點培訓心電監護、心肺腦復蘇、心臟電復律術、心電圖機的使用、心電圖識別、氣管插管、呼吸機的使用、機械通氣患者的吸痰技術、全自動洗胃機的使用、深靜脈穿刺技術及配合等。外科重點培訓意識狀態的判定(評分)、創傷的急救技術、氣管切開術、胸腔穿刺術、腰椎穿刺術、胸內心臟按壓術的配合及護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意外傷害的急救、綜合模擬急救的演練等急救技能。

4 培訓及考核方法

4.1院內培訓

由2名教學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且技術全面的護士負責制作課件,以多媒體形式授課。通過每月大講課、每天利用晨會小講課、護理查房等多種形式,對于一些專科疑難病,由來自相應專科的護士進行講課,互相取長補短,做到多專多能。護士長隨時組織搶救病例討論,總結成功經驗,指出存在的缺陷、注意點及正確處理方法。

4.2院外培訓

4.2.1聘請禮儀專家講授醫患溝通與服務禮儀知識。全科護士每天都要給患各種疾病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供健康信息,向患者講授如何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保持健康,如何預防疾病以及如何獲得有效的保健服務。因此,全科護士除掌握各專科護理知識、藥物知識外、還要學習有效溝通的技巧,掌握以下要點:①以人為本,患者是一個完整的人,患者本人比患者的病重要,不能只見其病,不見其人。②要了解患者的社會背景及心理反應。③要尊重患者,允許患者為自己負責,參與治療和護理。④每一位正常的患者都認為他的病非常嚴重,尤其是需要院前急救的患者,所以醫務人員對每一位患者都不能掉以輕心。⑤有效的溝通,不僅需要技術治療,更需要情感的關懷。

4.2.2鼓勵護士參加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形式的在職繼續教育,如護理大專或本科的自學考試或函授學習。派護士到院外參加ICU及各種專科培訓班學習。利用錄像帶、光盤、網絡等形式學習。

4.3培訓考核

由護士長、教學委員組成考核小組,采取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的方法,對全科護士進行理論和技術考核。檢查其對培訓內容的掌握程度,考核分值達到80分為合格,并將考核成績記錄在培訓手冊上,考核不達標者,護士長給予個別輔導和再培訓,直到達標為止。

5 效 果

5.1全科護士的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通過多學科、多層次、全方位強制性訓練及考核,護士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熟練掌握內、外、婦、兒、五官等各專科護理知識,從而避免了過于專業化對急救護理帶來一定的局限性。使全科護士充分認識到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熟練的操作技能、全面的專業知識是為患者提供優良服務保障。

5.2提高了護士的應急能力

全科護士經過嚴格的系統化培訓后,應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急診急救中能敏銳地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并進行分析、判斷,用熟練的技能技巧,沉著果斷地配合搶救和護理。呼救反應迅速,保證3min內出車,城區內急救患者發病后15min內得到救治。

5.3提高了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通過培訓,全科護士對病情的觀察和判斷能力得到提高,操作技能及應急能力也明顯提高,為搶救患者贏得時間,使危重患者院前急救的成功率由89.8%提高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