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3: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學習階段
以總書記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論述為前題開展學習,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總書記關于“八榮八恥”的重要論述;《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企業文化專題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對照“八榮八恥”的要求,認真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增強學習教育的實效,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與供銷業務建設相結合,與職業道德建設相結合,構建生產單位滿意的物資供應體系,向客戶提供優質、方便、高效、規范、真誠的服務,引導職工深刻認識和領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豐富內容與精神實質。牢記樹立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推動職工隊伍愛崗敬業,更好地把職業道德教育活動推向。為企業完成年生產任務做出更大的貢獻。此階段結束后各工段自行安排考試。
二、圍繞活動要求組織員工提建議
圍繞工廠兩會提出的工作任務和奮斗目標,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活動,是貫徹落實公司工廠兩會精神的實際行動。把職業道德教育活動作為今年的一項重要工作。組織員工圍繞如何倡導企業道德準則等內容深入開展學習討論,使廣大員工進一步樹立“以誠為節、信用守恒”的思想。這次教育活動,以思想教育為主,正面教育為主,自我教育為主,按廠部要求做好六個結合,各工段及班組提出一件職業道德教育建議。在聽取群眾反映的基礎上,將擇優推選2名職業道德典型,并整理出職業道德典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方面的事跡。
篇2
關鍵詞:高職院校;企業文化;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從本質上看是職業理念和信念問題,其核心是對特定職業價值內涵的深刻理解并以此為基礎而形成的職業情感和職業態度。……職業道德要解決人們職業行為中的理念、態度和規范問題。[1]
2004年末,為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中國人民大學關于“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的課題組向北京、廣州、上海600家用人單位發放了調查問卷。調查發現,“敬業精神”在用人單位最看重的指標中列第二位,在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最欠缺的指標中高居第一。[2]美國也有一項研究表明,在員工被企業開除的原因中,列在前十位的無一涉及工作能力,卻都與職業道德有關,如服務態度、責任心、敬業精神等。大量調查材料顯示,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把職業道德水平作為衡量員工素質高低的核心要素,作為聘任員工的先決條件和辭退員工的重要依據。畢業生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就業能力以及將來職業工作成效的好壞。[3]
高職院校雖然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而并非一個層次,但是在目前的高考招生制度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一般入學分數較低,自制能力較差,大部分學生缺少良好的行為習慣,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不刻苦,做事不認真,敬業精神不強,意志品質較差。因此,在高等職業院校中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顯得更為必要和重要。其實在現實中,我們關注的焦點不是職業道德的內容,而是怎樣去開展、或者說如何用一種更好的方式來開展職業道德教育。
本人曾經上過《中外文化概論》一課,認為該課程中的企業文化一章對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有很大的作用。為突出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我主要講解的是在珠三角地區占很大比重的臺資、日資企業的典型的企業文化。在講解這些企業文化的同時,結合學生遇到的類似的實際案例,開展相應的職業道德教育。
一、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
所謂敬業精神就是要珍重和忠實于自己的職業,具有很強的職業自豪感和責任感,立足本職,扎扎實實為社會作貢獻的精神。在講解企業文化的時候,企業創始人是一定要講的。因為在創業之初,開創者對企業文化的形成有很強的輻射作用。無論是臺灣的王永慶、郭臺銘還是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他們本身的創業歷程就是一部很好的敬業精神的教材。臺灣的加班文化,日本人對企業的忠誠,也都是他們敬業的表現。他們已經把職業從謀生的手段變成了自己的事業,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標準。理論的講解只是讓學生有一種思想上的感觸,認為工作中應該敬業。但是,學生畢竟沒有工作,這些對他們而言還是有些遙遠。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貫徹這一思想。比如,每次放假前,總會有學生請假,希望能夠早點乘車回家。那就可以把這一件事情拿到企業文化課堂上進行討論,讓學生既能體會到企業制度文化中的硬性規定,然后再進一步去體會敬業的重要性,最后再去自我約束。再如,我這門課程是有課代表的,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真實的環境,我將課代表稱之為“秘書”(因為這門課程主要給文秘專業上,為了將課程和專業更緊密地聯系起來)。在整個學期中,“秘書”就要有敬業精神,盡職地工作。如果課堂上有小組成果展示時,秘書一方面要提前聯系老師看看有什么需求,及時地向各小組傳達,同時,還要將結果在上課前及時地反饋給任課老師,保證課堂的順利進行。換句話說,也就是把平時的教學也盡量帶上職業化的特點,讓學生提前感受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并且盡量按照這種要求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4]
二、樹立艱苦奮斗、腳踏實地的思想。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八零后九零初,盡管在我所教的班級中大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家庭條件并不寬裕。不過,普遍沒有艱苦奮斗的意識,經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追求物質享受。不少學生只盯著待遇高、條件好的大城市、大機關,不愿意下基層;干工作講條件、圖實惠,不講實干和奉獻。學校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老師們好不容易找好了實訓基地,學生卻不愿意去實習。或者是剛開始由于好奇紛紛報名參加實習,可是到了工作單位不到兩天,就不打招呼自己回學校了。究其原因,不是嫌路程太遠,就是覺得工作太累,要不就是住宿條件太差,要不就是覺得端茶倒水太簡單,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他們大多只是從眼前的物質待遇來衡量工作,沒有真正地深入到工作中去,沒有看到實習職位中潛在的和隱性的資源,沒有從職業平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樣的大學生是不受用人單位歡迎,反過來也會影響他們自身的事業發展。這時候,王永慶從米店小工發展到創建臺塑王國,郭臺銘在“一天兩個漢堡”的美國之行中開拓美國市場,松下幸之助從火盆店學徒到“經營之神”的艱苦奮斗的事跡就該派上用場了。以次來激勵和教育學生,讓學生知道有了艱苦創業的思想準備,才談得上實現理想,有所作為。
有學者曾將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概括為六個方面:“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教育觀念滯后,嚴重影響職業道德教育的成效;人本意識淡薄,忽視了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主體性;缺乏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影響了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層次性;教學上創新不夠,影響了職業道德教育的時效性;師資力量薄弱,影響了職業道德教育的正常實施。”[5]作為一名專業課老師,謹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能夠為高職生職業道德教育盡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劉寬亮.高職高專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運城學院學報,2006(8).
[2] 職場視線:大學生職業操守面面觀[EB/OL].career.hr.com.cn/detail.php.id=49322/2005.3.4
[3] 王京 溪夢.我國高校職業道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6).
篇3
關鍵詞:就業導向 大學生 職業道德教育
一、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價值
(一)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
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樣也是高等教育大國,但是我國離高等教育強國還有一定的差距。如何成為一個高等教育強國是各個教育領域和學校所共同關心的事情,而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上學生學有所長,在自己所學的領域內展示自我,經學致用成為一個專業與實際能力相結合的實用型人才。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大學人數不斷增加,大學教育應不在僅僅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度更高的大眾化教育,對人才的要求上也是更加重視實用型人才的培養。這些人才需要在以后的職業中發光放彩,所以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非常重要,這關系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
(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大學生素質全面提升的必然要求
大學生在就業期間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樹立起職業理想、良好的職業習慣才能贏得上級的重視,在自己的崗位上走的越來越遠。高校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地方這個人才一定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所以在教育中不應該只是重視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教育,還應該重視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一名合格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在高校教育中,要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擇業觀、處世觀和就業觀念,有更好的思想覺悟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保證學生在畢業以后能夠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樹立起堅定的信心不斷前進,成為一個具有時代感,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創新型人才。加強對大學生道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的必然要求。
二、就職于中學的大學生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職業道德教育課程不健全
面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各個學校也采取了對應的辦法,同時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是課程中大多接受的是當前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和就業的技巧,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在2006年的教育改革中也將職業道德教育作為重要的內容列入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材當中,但是在教育的力度上,以及對職業道德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性問題闡述上還不夠深入,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道德素質方面
古人云,言傳身教,一言以蔽之,其實就是說,要用言行教導與影響他人,該點在教師身上應用最為合適,教師人格魅力、思想道德水平與一言一行等,都會直接影響到的學生。所以,促進就職于中學的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形成,有助于對中學生習慣、思想以及人格等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現階段的社會,享樂主義與拜金主義之風盛行,導致一些就職于中學的大學畢業教師具有極為單薄的道德意識,而且也未意識到自身在從事太陽下最為光輝的職業,病肩負著為祖國培養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很多大學畢業教師心浮氣躁,無法潛心進行學術研究,對他人研究成果抄襲或者剽竊,學術道德失范,對教師光輝形象造成嚴重損壞。
(三)大學生教師愛崗就業缺失,不辭而別現象嚴重
一些就職于中學的大學畢業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不認真,態度不端正,對學生反映的問題敷衍了事;缺乏工作上進心和積極性,不注重自身知識的更新,教學方法和觀念滯后,不能適應新時期中學教育發展的要求;過分注重學生的分數,忽視學生道德教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注重個人舉止行為;抱著吃“大鍋飯”的心態消磨時間等。除此之外,一些中校教師在離校前沒有和學校人事部門有任何接觸,離校后才通過電話或者信件等方式表明本人已經脫離學校,或者一些教師在提出調離申請后,沒有經過學校同意就自行離開學校,雖然大學教師不辭而別在表現形式方面存在一定差別,然而,都反映出人才流動的共性,對學校造成較大的損失,而且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也產生直接性影響。這些大學畢業教師往往存在心不安、好高騖遠、沒有就業合同契約品質的特性,盡管一些學校教師待遇是有優越感的,有吸引力的,然而教師不安心、不用心,對于離職很隨意,毫不在乎學校教師工作的階段性和周期性,應屆大學生的職業取向很不穩定。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策略
(一)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課程建設,強化理論學習
在教育中要求學生要有強烈的職業道德意識,做一個敬業愛崗合格人才,擺正自己的心態,服從企業或單位的管理。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將這種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滲透在各個專業課程中,在磨練學生的意志時讓他們認識到值得道德在以后的工作中的重要性,進而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價值觀。
(二)創新職業道德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
在職業道德教育課程中對教材的選擇一定要體現出科學性、合理性、先進性要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隨著網絡化的到來使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更加趨向于多元化,他們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所以在職業道德教育中也要做到推陳出新,與時俱進既要結合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在教學中盡量做到精講少講,讓學生自己思考尋找問題,自我解決。在課堂上盡可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生動形象、典型、有趣的事例來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教師在遣詞造句上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趣味性,時刻聽取學生的心聲,做到感情的反饋。
(三)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理論學習
就職于中學的大學畢業教師道德建設中的突出矛盾在于輕政治、重業務,為了不斷提升學校聲譽,通常會將教師考核評比置于名次、分數以及成果等方面,卻沒有考慮培養大學畢業教師的政治素養,應該加強對其職業道德修養的培訓與學習,幫助大學畢業教師牢固樹立職業道德信念,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并培養大學畢業教師的責任感與榮譽感,發揚教師無私奉獻、勤奮努力以及嚴謹治學的精神與品質。
四、結語
加強以就業為導向的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能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為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職業道德基礎。從小方面來說可以讓大學生在已有的就業中更具有競爭力,從大處來說也在簡介的解決當下大學生就業問題。所以在學校教育中一定要采取科學有效的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方法,提高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大學生。
參考文獻:
篇4
摘要:為將中護生培育成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的合格護士,必須加強愛崗敬業教育、責任意識教育和法律意識教育。
關鍵詞 :中護生:愛崗敬業:責任意識:法律意識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02-0064-02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然而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卻未能相應地提高,近年來道德倫喪、品德缺失的事情屢見不鮮。如2012年6月浙江中醫藥大學實習護生肖詩雨虐嬰事件的發生,讓人們震驚、憤怒、呼喚和吶喊,尤其是呼喚醫護人員的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的良好的職業道德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既離不開工作后在實際崗位上的強化訓練,也離不開在校時的專業訓練。將中護生培育成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的合格護士,學校必須對他們全面開展《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育,將其作為中護生走上工作崗位前的必修課,讓中護生自覺養成認真負責、忠于職守、精益求精、干一行愛一行的職業觀。
一、中護生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的重要性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職業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與特定職業活動相適應的行為規范。我國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而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在于救死扶傷、珍視生命、尊重患者的尊嚴和權力,為病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服務。中護生只有了解和掌握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同時運用法律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才能在將來的護理工作中盡職盡責,恪守奉公,為社會、為患者發揮自己的光和熱。所以中護生開展《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有著積極的作用。
1.通過《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學習,讓中護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可在將來的工作中減少大量的醫療糾紛。現代的醫患關系本應是一種平等的民事法律關系,它強調的是醫患雙方互相尊重與平等。而醫護人員在醫療工作中,經常表現出“居高臨下”的態度,習慣于“以我為主”的家長式作風。
正因為這種不平等的關系,容易導致醫患矛盾的產生,如果醫護人員不懂得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言行,造成患者的緊張、恐懼、憤怒,導致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醫患雙方互相不理解,嚴重的醫患矛盾乃至醫療糾紛就會產生,造成社會的不和諧。其實對于患者而言,不僅需要的是醫生精湛的醫術,更想得到護理人員細心的照顧、言語的撫慰和人文的關懷,具備良好職業道德的護士能讓患者倍感溫暖和安全,為患者創建輕松的治療環境,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的對立,減少摩擦和糾紛,同時也給醫院帶來好口碑、好效益。
2.通過《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學習,讓中護生具備良好的協調能力,有助于在將來的工作中發揮緊密團結的合作精神。“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良好的團隊需要大家密切的配合,才能在工作中發揮最高水平,醫生和護士的關系正是如此。只有醫生正確的診斷和護士高質量的護理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好的醫療效果。因此,作為一個團隊,護士技術水平的高低,特別是護士配合醫生的默契程度和協調能力,直接反映著醫院的醫療水平和良好信譽。
3.通過《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學習,能讓中護生懂得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能凈化社會風氣,還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有強烈的感染力,增加正能量的傳遞,對本行業甚至整個社會都能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每個行業、每個職業都集體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那么對于整個社會糾正行業的不正之風、提高服務質量、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中護生《職業道德與法律》的學習,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凈化了社會風氣,和諧了社會,也推動醫院和其他行業持續、健康、協調的發展。
二、中護生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的重點主題
《職業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堅持貫徹素質教育精神,具有明確的德育功能。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要求、職業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規范,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指導學生掌握與日常生活和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增強法律意識,懂得用法律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個有責任、有道德的好公民。為此,《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需要重點開展以下主題教育:
1.愛崗敬業教育。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崗位,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敬業就是以恭敬、嚴肅、負責的態度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專心致志。愛崗敬業是每行每業對每個員工的基本要求,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表現。現代社會流行一句話: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所以愛崗敬業精神是時代的呼喚,社會競爭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自己生存的需要。課本中運用全國勞動模范劉懷玉的典型事例詮釋了愛崗敬業的涵義和基本要求。
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是:樂業、勤業、精業。課本中用小陳的案例來啟發學生:如果你視工作為一種樂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視工作為義務,人生就是地獄。工作中不缺少樂趣,缺少的是我們感知樂趣的心態。《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不僅培養了中護生的職業觀念、職業理想、愛崗敬業意識與思維,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職業理念,培養了中護生忠于職守的工作責任心、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勤勞刻苦的工作精神。
2.責任意識教育。責任無處不在,存在于每一個角色。課本中橋吊工人許振超在普通崗位上創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鄉郵員王順友二十年如一日在大涼山中用腳步丈量工作的苦與樂,醫學專家鐘南山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敢醫敢言。同樣,在我們的身邊也時刻能看到眾志成城抗地震、揮汗如雨戰雪災、連夜搶修防洪水、扶貧捐款獻愛心……從中,無不感受到一種品格,一種境界,一種精神,這就是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的責任。作為一名護士,高度的責任心需要我們將病人的安危時刻放在心上,一絲不茍、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地為患者服務。
3.法律意識教育。中護生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了解與醫療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強化自己的法律意識,在將來的工作中懂得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執行各項規章制度,主動將各種制度和職責當作法律意義上的義務去履行,懂得護理管理中各種規定和操作規程的重要性,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減少瀆職、疏忽大意等護理糾紛的發生。即使發生了醫療糾紛,在處理時也能做到胸中有數、有理有據,依靠法律來保護自己甚至醫院的合法權益。
三、中職護理學校開展《職業道德與法律》課程教育的措施
1.優化師資隊伍,加強德育教學隊伍建設。由于中護生對職業觀和道德觀的概念并未成熟,德育教師是中護生職業思想的引導者。護士職業道德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德育教師的引導,讓中護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人民利益為坐標,自覺地進行心理、行為調適,堅持“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做事”的人生原則。同時,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鼓勵德育教師走進醫院,走進醫療單位,了解醫院和醫療單位對護士的道德品質的具體要求,才能增強德育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才能培養出品德優秀、認真負責的護士。
2.增強德育教學的實踐性。讓中護生走進醫院,走進病房,了解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應該具備的職業素質和工作能力:掌握作為一名護士肩負的責任和義務:掌握工作中的良好禮儀和品德修養:把握與病人溝通的技巧,做到高效優質地完成工作任務。只有做到學做合一,勇敢踐行,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才能充分發揮德育教學的優質效果。
篇5
法學專業本科教育重在培養法律應用型人才,法學畢業生往往會從事律師、法官、法律顧問或者其他與法律相關的職業,而這些職業的特殊性就表現在與法律的密切聯系,因此畢業生除了具備基本的專業技能來保障相關當事人的權利外,還應當積極的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與道德素養,進而保持自己的客觀性以及工作的公平性。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往往注重法學專業人才職業觀、道德觀的培養,進而督促法學畢業人才在從事法律工作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客觀公證的來處理法律事務。因此,從從業人員道德素養來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對于法學人才的培養有著顯著的重要性。
二、法學本科階段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
根據文章之前的分析,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開展對于法學本科階段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在本節根據之前的分析以及大學法學教育的現狀來對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實踐進行分析。
1.明確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法學本科專業教育中的定位,保障職業教育的實際效果現階段法學本科教育階段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比重還十分的欠缺,加之司法考試以及日常考核中法律職業道德的比重也相對較低,因此整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法學本科階段的開展工作幾乎無法獲得相應的教學效果。所以現階段的專業建設過程中,大學要注重法律職業道德在法學本科專業教育中的定位,并引進專業的師資來從事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而通過課程設置、課程時間的保障以及優秀教師的推動,法律職業教育的實際效果才能夠獲得最為有效的提升。
2.適當提高我國司法考試中法律職業道德的比重,高校與社會共同保障教育的開展考試往往是作為對一個人能力考查以及對一個人學習進行約束的最佳的方法,我國司法考試除了是對法學專業學生起一個考查和約束的作用外,還肩負著為國家挑選合格法律人才的重擔,因此司法考試不僅對于法學專業的學生,甚至對于整個社會都有著特殊的意義。而在強化學生職業素養以及推進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國的司法考試就可以適度的提高法律職業道德的比重,即除了對學生專業素養做嚴格要求外還應當積極的對學生職業的素養做相應的考察。在這種背景下,高校專業教育會依據司法考試的實際要求來逐步的進行調整,進而高校與社會進行聯動,共同保障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開展。而考試內容的變化又會對學生的主動學習起一個良好的督促作用,整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高校、社會以及學生自己的聯動下將會取得最為理想的教育效果。
3.優化教育教學模式,以教學效率的提升來促進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效果的強化法學專業本科教育在我國已經有了良好的開展,但是現實的情況下,不少的學校仍然采用教師機械化灌輸的模式,即讓學生被動的記憶教師講述的一切內容。在這種環境下,即使學校能夠安排入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其教育的開展也只是通過相關條例的灌輸來進行,進而其教學效果始終無法被有效的發揮出來。因此在現階段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專業教師要創新法學專業培養的模式,通過案例分析、模擬法庭、社會實踐等多樣化的形式優化教育教學的模式,進而從教學方法方面不斷的提升法學本科教育的效率,以保障在有限的課程教學時間和課程安排下,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同樣能夠發揮出積極的效果,保障法學專業培養高質量的法務人才。
三、結束語
篇6
在中等職業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的開展中,首先要對職業道德教育所具有的內涵進行充分的認識。新時期中等職業院校職業道德教育不僅要向學生講道理,同時要重視學生的實踐,避免出現言行不一的沖突。對于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而言,關鍵在實現灌輸式教育形式向知行合一教育形式的轉變,并使開放性教育和發展性教育替代封閉式教育;其次要在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中持有開放性觀念。這要求學校要重視社會功能在職業道德教育中的發揮,通過強化學校與社會、企業、家庭、科研部門以及其他學校的合作來強化職業道德教育的體驗性、互動性以及通融性。另外有必要通過健康教育、心理咨詢、職業教育與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結合來確保職業道德教育能夠取得良好效果;三是要確保職業道德教育保障措施的有效性。在此過程中要重視對職業道德教育工作體系的完善,通過由學校領導、教師等組成的指導小組對學生思想情況進行定期研究來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針對性。選取具有較高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的教師來擔任指導工作,從而在確保職業道德教育質量的基礎上發揮出教師的示范作用。另外有必要根據學校實際來制定系統的方案,如職業道德教育總規劃、實習實施辦法、校企合作計劃等。并通過結合學校的專業特點以及實際情況來建設教育課程體系,其中包括教材建設、教學大綱的確定、教學計劃的制定等,也包括如多媒體教學課件等資源的挖掘,確保職業道德教育能夠做到全面和有效。
二、在實訓過程中實現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強化
在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開展實訓并引導學生對他人的職業道德素質產生認同以及對自身職業道德素質進行培養是對學生職業道德素質進行強化的有效途徑,在此過程中,中等職業院校需要從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職業道德行為以及職業道德習慣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通過激發學生興趣來以引導學生樹立職業道德意識。無論是指導教師還是企業負責人,都應當在學生實習之前進行備課,確保學生能夠對企業實際、行業實際、技術發展、工藝發展等對人才提出的要求做出了解,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到行業發展前景,從而樹立學生的信心。在此基礎上,指導教師以及企業負責人要對實習中的職業道德教育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如可以通過由企業工作人員向學生講述職業道德理論以及自我體會來開展更有說服力的職業道德素質教育。這些方法可以對學生的熱情進行有效的激發與調動。而在企業參觀或實習完畢后,教師有必要要求學生總結自身的體會與感受,并引導學生對勞動者所具有的職業情感產生認同,從而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養成職業道德素養奠定基礎。
其次需要通過鍛煉學生意志來對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進行培養。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實習過程中,為了對學生職業道德行為進行培養,都應當事先做好三個結合:一是實現學習紀律教育和職業紀律教育的結合。中等職業學校在實習方面主要使用課堂化的組織形式,即以班級為單位參與工地或者車間的工作,然而由于在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的數量有限,所以職業紀律的管理十分重要,作為指導教師,應當重視制度的形成與落實;二是要實現學生規范教育與職業道德規范教育的結合。中等職業院校實訓管理部門應當根據職業的不同來制定具有差異的實習規范,具體內容應涉及到安全工具的佩戴、安全用電、環境保潔、作息時間、設備維護與保養等,在這些方面應當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與標準,并通過布置任務與檢查來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行為;三是實現創新教育與敬業教育的結合。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能夠重視對學生開展創新教育,同時愛崗敬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實訓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習、借鑒與吸取先進的經驗與技術,同時要做到勤奮努力與刻苦訓練,從而讓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在具體的實踐工作中形成并接受考驗。
再次需要通過鍛煉學生毅力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在樹立職業道德意識以及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的基礎上逐漸讓學生將職業道德精神落實到實踐中并形成一種習慣,要求學生能夠具有堅強的毅力。學生實習的過程是對自身的專業技能以及專業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過程,也是學生向勞動者轉變的過程,同時是學生對職業道德規范進行實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對于深化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作為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單位與教師,應當在此過程中構建健全的運行機制,在學生參加實訓之前制定可行科學的實訓計劃,并對學生提出具體而明確的要求。在實訓過程中要緊抓檢測、督促、巡查與指導工作,確保學生實訓能夠取得良好效果。在實訓之后要重視表彰會等總結性活動的開展,從而對先進學生進行鼓勵,對表現一般或者表現不理想的學生進行鞭策。另外,在中等職業學校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十分重要,這要求在實訓過程當中能夠對學生進行暗示和啟發來引導學生對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水平作出認識,并抓住時機對學生開展磨難教育,同時要重視在學生群體中挖掘職業道德典型以及展示職業道德典型,從而使學生通過比較來對自己做出更加客觀的評價、完善以及教育。
三、總結
篇7
關鍵詞:會計誠信教育;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67
1 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的經濟學含義分析
會計誠信與會計職業道德應該是會計從業人員所應該具備的高貴品質,同時也應該是會計行業、乃至于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筆者認為,在社會轉型關鍵時期的當前,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應該從基本內涵和擴展性外延兩個角度分析。
1.1 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的經濟學含義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一方面,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應該是會計人員在使用專業技能服務于從業主體過程中,能夠依據客觀、真實的經濟業務內容為依據,能夠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基本準則的相關要求,能夠遵守倫理誠信和職業道德的相關要求,能夠在對會計信息的供給方面滿足相關會計信息需求者的要求,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全局的發展。另一方面,會計信息需求者對會計信息需求的客觀性、真實性的呼聲越高,就越是能夠給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服務以正確的引導。也就是說,失真的會計信息市場一旦消失或者減小,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市場就會越寬廣,這樣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會計人員選擇誠信、選擇遵守職業道德。
筆者認為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的經濟學含義可以理解為:在會計信息的供需關系中,供給方能夠如實提供會計信息給需求者,需求者則能夠為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在滿足供需平衡的同時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1.2 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的經濟學含義
當前,我國所開展的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則是以我國有特色的社會主義以市場經濟為基礎,通過政府、高等教育機構、其他教育機構組織開展的一系列以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為主要內容,以專業人員誠信品質和較高職業道德素養的形成為目的專門教育。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通過專門的、高質量的、有效的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可以為行業提供更加可靠、更加誠信的高質量會計人才,一方面通過專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可以提高服務效率為經濟的發展增添動力,一方面則可以通過提供高誠信、高職業道德水平的會計人才,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2 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機會成本分析
從對象角度分析,當前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可以是面向專業學生的,可以是面向已從業人員開展的繼續教育的,也可以是由單位組織開展的針對單位內部的會計人員的專門的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機會成本則應該是指教育的組織方面、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用人單位等相關單位和個人在這一教育過程中所放棄的其他產量價值。
2.1 收益性機會成本
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收益性機會成本指的是教育相關者所放棄的其他最大收益。如果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投入不用于教育,而專用于其他投資所能夠獲得的收益所構成的機會成本。由于當前我國用于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的投入一般情況都是伴隨著專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實際開展而開展的,專項投入微乎其微,這樣便導致了所有可能產生的收益性機會成本很小。
2.2 時間機會成本
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時間機會成本則是指教育相關者所放棄的能夠從事其他事業的時間所有可能創造的時間價值。如教育組織者所放棄的其他行政、事業事務的可能;教育者所放棄的其他教育、學習生活時間的可能;受教育者放棄的學習其他知識的可能以及用人單位所放棄的其他時間價值的可能。
3 結論
當前的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機會成本雖然不能夠構成實際意義上的收益、成本,也不能夠記入企業的賬面,但它是卻是組織開展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決策者進行最優決策所必須考慮的現實的因素。一方面,決策者必須要積極分析機會成本,對各種教育組織方案進行考察、分析,全面了解各種會計誠信和職業道德教育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實效性,為最優教育決策的確定奠定堅實的經濟學基礎;另一方面,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使會計從業人員的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能夠與經濟的快速發展相匹配,更好地提高教育資源的“投入―產出”率,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勢必要對其機會成本的視角分析成果進行合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會計誠信與職業道德教育決策的最優化,以充分發揮其時效性。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道德教育體系 服務性原則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a)-0235-02
大學生是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是社會發展的推動者,他們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發展與進步。對大學生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但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全方位的系統工程。高等院校應該構建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體系,把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各個工作環節,多方面、多途徑、多方法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把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整合在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的各環節中。幫助學生了解和理解所要從事行業的職業道德要求,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斷、道德推理能力,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抓共管,職業道德教育才會卓有成效。
1 樹立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理念
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理念是指開展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指導方針。要做好大學生職業德育教育,首先就要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德育教育理念,將德育教育擺在素質教育的首位,培養學生以德為先,以德為貴,德才兼備。并以此引導和教育學生,讓學生加強自我約束能力,明辨是非,能知榮辱、修身立業、承擔責任。德育教育的理念不能變成空喊口號,要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和企業用人的要求。在職業道德教育中加強職業崗位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加強敬業與樂業的教育,提倡顧全大局、服務社會、奉獻精神。這樣,在未來的工作中,創造一種和諧、祥和的職業氛圍和社會風尚。
2 明確職業道德教育目標
職業道德教育是調節職業交往中的矛盾的需要。所以,應緊緊聯系大學生未來所要從事的職業特色,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職業道德,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目標。學校職業道德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走向社會能夠遵紀守法,嚴于律己,遵守社會職業道德要求,講求正義,秉公辦事,有責任心,態度端正,更好的服務社會,和諧共事。
3 堅持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原則
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原則是指從事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人應具有的規則意識和必須遵循的教育準則。在教育中只有遵循這些原則,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才能取得實效。
3.1 服務性原則
高等學校開展職業道德教育,一定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熱心、耐心、誠心、專心、關心,幫助他們的成長與成才。讓他們站在未來職業的角度上,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職業方向,立足本職,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助人為樂,永于奉獻。
3.2 終身性原則
對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持久的、長期、終身的學習。職業道德教育,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始終堅持。因為隨著環境的變化,人的內心世界也會引起沖突,發生改變。
3.3 開放性原則
長期的封閉教育不利于學生的成長,要讓學生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學會思考和分辨,了解企業的社會責任、體會和感受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內涵,領悟職業道德素質對個人的發展以及所在企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性。職業道德教育離不開職業,所以,應把握不同職業特點要求和職業職責以及職業技能,讓學生做好心理準備,適應職業道德要求。把職業道德教育具體化、實踐化,社會化。
3.4 激勵性原則
人的本性是積極向上的。特別是年輕人,都有滿腔的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所以,學校在教育上要采取肯定的態度,激勵的原則。多鼓勵,少指責,多打氣,少泄氣。正確評價學生。喚起學生的自信、自強、自立、自尊、自我約束。用先進的事例鼓舞學生,用贊賞的語言激勵學生,正確引導學生,增強其意志力。給每個學生都創造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4 確定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內容
職業道德教育內容豐富多彩,依據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開展以下內容教育。
4.1 培養健全的人格
人格,也常被稱為品格。從道德的角度看,它指一個人的品德和操守;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是指人的心理品質。在這個強調個性張揚,經濟利益驅動的今天,人格危機已成為年輕大學生的成長問題。一個健全的人,必須有健全的人格。這就要求他們“軀體、心智、情感、精神、心靈力量融匯一體”。[1]所以,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他們的專業知識能力,還應注意培養他們的心智能力,讓他們擁有理智、熱情、自信、積極向上,提升人格魅力。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必然會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4.2 加強法制意識
職業道德是一種自覺遵守的工作規范,常被認為是準法律。在法律所不能起作用的范圍內,需要靠道德去調節制約人們的行為。當職業道德的底線被觸動,道德敗壞,損人利己嚴重時,則可能就要觸犯法律。所以,應對大學生加強法制教育,遵紀守法,自我約束。有利于職業道德的提升。
4.3 心理健康輔導
現實大學生心理壓力大,青春期生理上的變化,新的生活環境變化和課業負擔的加重,學業、就業、擇業、失業、事業的困擾,激烈的競爭,給他們帶來了心理健康問題。目前在校大學生心理上的焦慮、自卑、孤僻、厭學、逃學、自殺、越軌違法行為等心理精神疾病呈明顯增長趨勢。因此,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輔導,使學生活潑開朗、奮發向上、努力拼搏、自強自律,在未來的工作中一定會態度端正,熱情服務。
4.4 人際關系處理
現代社會是個開放的社會,人與人之間聯系廣泛。而人際關系的好壞又決定了一個人事業的成敗。大學生長期處在封閉的學校里,對于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感到困惑。所以,加強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個性品質。培養他們與人真誠相待、彼此信任、自尊自信、學會傾聽、學會認同、學會贊美、學會感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4.5 團隊合作意識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需要團隊的合作。 絕大多數企業在選擇人才時第一要求并非知識和技能,而是職業道德方面的水準,他們總是將人品、敬業精神、責任感與不怕吃苦、有協作能力等作為聘用員工的先決條件,希望錄用那些有著誠信、守紀、奉獻、自立、自強、團結、有合作意志品質的人。并要求組織成員之間能夠相互依靠、相互關聯、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團隊來解決錯綜復雜的問題,并進行統一的行動協調。所以,院隊合作尤為重要。
5 探索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途徑和方法
結合職業道德教育內容,探索職業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途徑、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5.1 健全管理機制,加強自我約束
大學生最終要走入社會,進入職場,所以,應從嚴要求,從制度要求入手。學校要制定嚴格的管理機制,并依照標準嚴格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以此強化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做好學生操行評定,建立個人誠信檔案,培養自覺守紀,自我約束,自我養成。
5.2 建立激勵機制,發揮模范作用
樹立信念,樹立正氣,激發學生的上進心。發揮榜樣的力量,提高黨、團員的思想覺悟,學習先進人物、宣傳先進事跡,激發學生的職業情感。幫助落后學生,糾正不良行為。帶動全體學生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質。
5.3 加強職業指導,樹立職業意識
要讓大學生了解自己所要從事的行業,認知其社會價值和社會功能,增強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感,掌握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及要求,并將職業道德知識內化為信念,將職業道德信念外化為行動。在當前就業難的環境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端正就業思想,調整就業心態,轉變就業觀念,把理想、奮斗、事業與服務社會聯系起來,講奉獻,講責任,培養他們愛崗敬業,懂得社會責任和義務,更好的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5.4 教師率先垂范,利用教師影響
教師以身作則,盡職盡責,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在課堂上多講正面的東西,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問題,明辨是非,冷靜思考,培養積極地處事心態。
5.5 加強校園文化,建立和諧校園
職業道德教育不能靠簡單的說教,而是需要潛移默化,逐漸內化養成的。這就需要有個良好的環境。學校要營造一個文明、衛生、優雅、和諧的學習生活環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生追求文明,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精神。利用校園廣播、電視、櫥窗、校報、網絡等各種宣傳工具,做好校園文化宣傳工作。
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社會的責任,它需要社會的參與,只有全社會都重視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為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我們的教育才會真正取得成效,才能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
篇9
【關鍵詞】職業道德 實訓基地 高職院校
近年來,由于國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視,高職教育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勢頭,全日制在校生規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結合《教育部關于充分發揮行業指導作用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和我省“9+3”教育精神,高職院校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推動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促進優質實踐教學資源整合、優化與共享,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隨著校企聯合辦學力度的加大,高職學生學習場所的變化,如何在實訓基地培養學生職業道德,達到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良好職業道德的雙重效果是很多高職院校面臨的新問題。本文就高職院校實訓基地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提供理論上的依據。
一、當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職學生學習場所的變化,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在職業道德教育方面扮演越來越重的角色,然而在實訓基地培養學生職業道德,達到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良好職業道德的雙重效果等方面還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實訓基地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教育聯合培養上不夠重視
在高職院校中教育者和管理者對學生的技能培養較為重視,而對職業道德教育不夠重視,尤其是在學生實訓基地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夠。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出臺相應的文件和專門的機構來對在實訓基地的職業道德教育進行管理和指導,在財力上投入不夠,甚至有的學校沒有專門的職業道德教育經費。同時,管理機制不健全,沒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機制,存在著權責不分、分工不明確、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規章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從而無法激發教職工的教學熱情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實訓基地的職業道德教育實效大打折扣。
(二)實訓基地職業道德教育師資質量和穩定性難保證
目前,實訓基地一般都配備一定數量的學校教師和企業的工人師傅作為導師。在實訓基地選聘導師的條件上,首要考慮是職業技能,其次才是職業道德,雖然這些教師在專業知識、技能培養上能夠較好地滿足學生實訓的要求,但在實訓教學中,絕大多數導師缺乏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意識和教育理念,沒有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到實訓教學中,僅僅是從技術的角度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很難確保職業道德教育質量。同時,由于企業生產的特殊性,企業導師還承擔生產任務,導致實訓期間聘用的導師不一定有時間指導學生,師資流動性較大。
(三)實訓基地職業道德評價機制不合理
在實訓基地的教學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都把職業道德教育作為一項隱性內容。職業道德評價體系不系統,沒有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評價方法也比較單一。在給學生的評價中,沒有將職業道德教育評價成績進行量化,即使有的院校有相關的評價內容,也僅僅是作為實訓成績的一部分,占的權重也較少,這樣很難起到對學生的約束和激勵作用。因此,要想真正達到對學生實施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目標,必須建立起合理的評價機制。
二、實訓基地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對實訓基地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
(1)出政策,提升全校師生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度。實訓基地的職業道德教育在很多高職院校都被忽視,一些高職院校甚至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內容,長期得不到重視。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甚至感覺不到在實訓基地進行過職業道德教育。因此,由學校和企業雙方需共同制定相關政策,出臺相應的文件,對實訓基地的職業道德教育提供政策上的保證,提升各個環節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度。
(2)建機構,保證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順利推進。很多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大多由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的授課老師來完成,相應的職責也由對應的教研室來完成。該部門的主要職能是全校的思想德育工作,而職業道德教育與思想德育雖然相關但也有不小區別的,是不能夠相互代替的。因此建立相應的職業道德教育機構,有利于提高全校師生對職業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有利于使管理更加專業化,有利于相應的政策更容易執行。
(3)列經費,保障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形成長效機制。職業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尤其是對實訓基地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涉及到校企雙方的利益。無論是相關的管理工作、師資培養、運作經費,還是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都需要經費支持。因此,學校要設立專項經費,由職業道德教育的管理機構專門進行審核管理,保證經費的合理使用。
(二)健全培養機制和管理機制
建立以企業指導師傅為主、以學校專業教師為輔的管理模式,各負其責。明確培養目標,規范管理機制,完善規章制度。
(1)明確培養目標,并制定與實訓過程相結合的職業道德培養方案,形成相應的管理機制,監控職業道德教育的整個過程以及教學質量。
(2)實訓前由專業教師結合企業文化講授本專業及相關行業的職業道德知識對學生進行崗前職業道德培訓;實訓過程中的職業道德教育主要由聘用的企業導師承擔,通過現場講解正反面案例講授職業道德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從職業道德要求的各個方面考核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評選職業道德模范標兵。同時學生對指導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進行評分,作為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評判依據之一。
(三)建立合理的師資隊伍
職業道德教育師資的質量,對于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是至關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職業道德教育的質量。
(1)建立嚴格的師資選拔機制。學校的職業道德師資一般由專業教師組成,應挑選專業知識扎實、職業道德高尚并具備一定管理能力的教師來擔任。由部門推薦,職業道德教育管理機構負責最終選拔和審定。對于企業師資,首先由企業按照一定比例推薦職業道德和實踐技能兼優的資深工人師傅作為職業道德教育師資,學校再進行考核選拔。審定通過并聘用教師也要進行定期的考核,表現優秀的要給予一定的激勵,不合格的解除聘用關系。
(2)建立穩定的師資隊伍。師資是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保障,要想取得較好的職業道德教育效果,必須建立穩定的師資隊伍。實訓基地的師資主要由企業資深工人師傅擔任,雖然相對穩定,但仍有一定的流動性。為保證師資隊伍的穩定,要專門頒發職業道德師資證書,簽訂聘用協議,并利用專項經費支付培訓費用。這樣有利于師資隊伍的穩定,也便于進行管理。
(3)制定詳細的師資培訓計劃,保證指導教師的職業道德培養水平實訓基地的教師主要由學校的專業教師和企業的資深工人師傅組成,崗前要對其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培訓,并進行考核。同時要制定完善的職業道德師資培訓計劃,分期分批次進行培訓,條件合適的可推薦到相關高職院校交流學習。
(四)建立科學系統的職業道德評價機制
對于實訓基地的職業道德評價,有不少高職院校仍采用通過理論考試的模式來衡量學生職業道德的水平,這并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職業道德的評價是一項十分復雜的過程,因此,不能以單一的標準來衡量。應建立科學、系統、具有時效性、可量化操作的評價體系,多角度、多方位地合理評價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
(1)按照職業道德標準細化評價標準。由于不同專業的職業道德有所區別,因此必須針對不同專業制定相應的職業道德評價標準。制定評價標準可參照相關省市推出的《職業道德建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北京市的指標體系,設定了7項一級指標、19項二級指標和70項三級指標,基本覆蓋了職業道德的各個方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簡化,提煉出在實訓過程中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標準,為學生職業道德水平的量化提供依據。
(2)建立校、企、學生三方的評價體系。職業道德水平高低的衡量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內容,不能單單從一個角度評價學生,應該建立多方的評價體系,這樣衡量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才會更加規范、科學、嚴謹。建立以校、企、學生三方的評價體系,權重分別為3、4、3。學校方面的成績,主要由專業教師根據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表現作為依據,其中學生的考勤也是重要的一項內容;企業出具的成績,主要由企業導師來完成,導師要根據學生在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等方面的表現給出評分。學生評判成績主要由實訓小組內的互評、自評構成。
(3)提升職業道德教育的作用。為提高學生對職業道德教育成績的重視程度,可將此項內容作為學生就業的一項單獨指標,放在學生成績單的顯著位置。同時,實訓基地所屬企業也是學生就業的重要接收單位,可將此成績作為實訓基地所屬企業選拔畢業生的一項重要依據,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榮.基于五年制高職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頂崗實習階段的研究[J].南京高職校學報,2010.
[2]王易,邱吉.職業道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篇10
(一)社會環境因素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市場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有很多不健全不完善之處,以至于市場經濟中一些不良現象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關系致富由于社會上確實存在憑借關系、靠行賄來承攬建筑工程的現象,而能攬到工程又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致富捷徑,以至于現在有的學生把關系看得很重要,從而不愿意刻苦學習、認真干工作,他們認為能力不如關系,學知識作用不大,于是成天想著怎樣拉關系,套近乎,走后門。事實上,關系致富是在市場經濟不規范的情況下才出現的一種不正常的社會現象,不具有普遍意義,學生要能夠正確認識和看待此種現象。
2.誠信缺失目前,對建筑行業來說,誠信缺失已經成為一大社會公害。例如:招投標過程中,偽造資質、弄虛作假、串通中標;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降低標準、違章操作;發包方不履行合同,拖欠工程款等等,這些誠信缺失的行為傷害了人們的道德信心,阻礙了建筑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學校因素
1.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目前,在建筑類高職院校中,更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養,而職業道德教育多停留在一般職業道德層面,沒有建筑職業道德的專用教材,甚至,很多學校將思想政治教育簡單地等同于職業道德教育,或者僅在思想政治教育里涉及一些有關建筑行業的職業教育。
2.教師的道德教育影響力不夠很多專業課教師只教書不育人,沒有把職業教育溶入到專業教育里面;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又因為對建筑行業并不十分了解,在授課時只能泛泛而講;還有部分教師本身素質不夠高,削弱了對學生的道德影響力。
3.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不足,教學方法單一目前,大部分建筑類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多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以教師講授為主,內容過于概念化,缺少鮮活的案例,沒有體驗式的實踐活動,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參與程度不高,這就使得職業道德教育在內容上、形式上、效果上都存在嚴重的問題。
(三)學生自身因素
目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里嬌生慣養,在忍耐性、吃苦耐勞等方面有明顯不足,而建筑行業的特點是流動性大、基層條件差,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施工現場緊張、忙碌、艱苦的生活。有的學生入學時分數不高,因基礎較差,部分專業課程如建筑力學、結構力學等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漸漸失去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即使畢業后從事了建筑行業,敬業精神和責任心也會大打折扣;有的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不明確,不僅沒有用心地去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沒有通過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導致實踐動手能力差、與人協作能力差,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學校的理論知識與工作中的實踐知識相去甚遠,只要以后在工作崗位上好好學習就可以了,殊不知,沒有在校期間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的積累,則很難從事技術性較強的建筑崗位的工作。
二、加強建筑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建議
(一)完善職業道德教育體系
1.學校要與家庭、行業企業密切聯系建筑類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不能忽視家庭、建筑行業、企業和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校要密切與家長的聯系,設立家長接待日,建立家長QQ群、微信群等,多與家長溝通,使家長了解并配合學校開展道德教育活動。學校還要深入社會、建筑行業、企業進行走訪調研,聽取用人單位對高職人才的培養意見和建議,以使專業設置以及職業道德教育更加具有市場針對性。
2.學校內部分工協作建筑類高職院校內部各部門、組織、人員要分工協作,使建筑職業道德教育貫穿、滲透到高職教育的各個方面。院黨委、院團委、院學生工作處、院教務處、院就業處、專業課教師、思政課教師、班主任、輔導員等都應參與進來,在學院的統籌安排下,分工協作,相互配合,對高職學生進行全方位、多渠道、形式各樣的職業道德教育和熏陶。
(二)優化突出建筑職業道德教育內容
針對建筑行業、企業及社會大環境的特點,建筑類高職院校要優化并突出以下建筑職業道德教育內容:遵規守法,廉潔自律,不,不;科學施工,安全生產,保證工期,保證質量;以人為本,客戶至上,精益求精,建造精品;堅持誠信,不以次充好,不偷工減料;厲行節約,不浪費原材料;不怕吃苦,忠于職守;鉆研業務,提高能力;團結協作,提高效率等。
(三)創新教育方法,拓寬教育途徑
1.抓好“兩課”及就業指導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兩課”)是大部分高校開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可為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打下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因此,要努力抓好“兩課”,并根據建筑行業特點,進行職業責任、質量信譽、職業紀律等方面的教育;還可結合建筑行業中有關職業道德的案例,或通過設計一定的教學情景和職業場景對學生因勢利導,生動地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高職院校通常開設有就業指導課程,但就業指導課程總教學時數較少,而且重視相關法規政策的介紹、強調正確的擇業和靈活的就業以及求職的技巧,忽視了職業道德養成教育以及對創業的引導和鼓勵。建議高職院校針對就業指導課程要增加教學時數,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除了數據舉證、案例教學外,還可采用“虛擬招聘”等形式,生動地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職業道德評價。
2.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與職業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在專業課教學中如能結合專業技術發展的需要和職業特點,有針對性地滲透和強化職業道德教育,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如建筑施工中的“隱蔽工程”,在隱蔽之前不僅有許多技術層面的要求,還有許多職業道德層面的要求。
3.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管理和教育建筑類高職學生中有部分學生從小就沒有養成好的學習行為和生活習慣,自控力差,這些學生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也很難做到敬業、勤業。因此,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必須從日常的行為規范及教育抓起,建立和健全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規范學生行為,逐步培養學生具備明事非、善學習、知榮辱、守紀律的優良品質,為以后走向職場打下良好的基礎。
4.通過實踐環節,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作為建筑類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教學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實踐環節,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訓練。如:組織學生到施工現場進行觀摩,要求學生完成指定的實訓任務,安排學生到企業擔任一定崗位的工作等。通過實踐,學生切身感受到職責、誠信、紀律、協作等職業規范的重要性,從而深化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
5.大力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類的校園文化活動職業道德教育不能僅僅依賴課堂上的理論宣講與灌輸,還要通過開展各種活動潛移默化地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熏陶。新生入學初期,要著重開展專業認識教育,初步樹立職業理想。大學期間,一是通過主題班會、團課、演講賽、辯論賽、建筑技能大賽,建筑企業文化講座、建筑業成功人士或優秀畢業生報告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職業道德意識;二是組織學生開展學雷鋒、獻愛心等志愿服務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職業觀念與情感;三是成立一些與建筑相關的協會或社團,如測量協會、沙盤協會等,通過社團活動引導學生逐漸把職業道德要求內化為自身的需要。對于即將畢業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要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理性就業與擇業,以及誠信、敬業、服從管理、注重合作等內容的教育活動。
(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 上一篇:動物醫學遠程教育發展
-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