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延續性護理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16 11:45: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開展延續性護理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70
Influence by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ospital discharged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MO Wan-li. Dongguan City Zhongtang Hospital, Dongguan 5232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by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hospital discharged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0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and guidance before discharg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discharge. Improvements of complia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diet compliance rate, medication compliance rate,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compliance rate and regular reexamination compliance rate respectively as 95.0%, 97.5%, 92.5% and 95.0%, which were all higher than 72.5%, 80.0%, 67.5% and 62.5%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Hospital discharge; Continuous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liance; Influence
腦部缺血障礙導致腦組織血氧供給不足而軟化、壞死并形成梗死灶, 稱為腦梗死, 本病是腦血管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 好發于中老年人群。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逐步加劇, 本病發病率也隨之升高[1]。腦梗死的治療是一個漫長過程, 同時要求采取規律、合理的治療方案, 這對患者依從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依從性較低往往會對患者生活質量和病情恢復造成不良影響。本文觀察并探討延續護理干預對腦梗死出院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80例腦梗死患者納入本次研究, 納入標準:①意識清晰, 能夠主動配
合醫護人員并回答問題;②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出院后獨居;②嚴重心、肝、肺、腎等合并癥;③不能配合醫護人員。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0例。對照組男21例, 女19例;年齡55~76歲, 平均年齡(63.3±4.1)歲;病史1~9年, 平均病史(3.9±1.7)年。觀察組男22例, 女18例;年齡53~80歲, 平均年齡(64.9±5.0)歲;
病史1~10年, 平均病史(4.1±2.0)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出院前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健康宣教與指導, 觀察組出院后開展延續性護理干預, 具體包括:①電話回訪。出院后第3天針對患者做1次回訪, 此后保持在1次/周。由溝通能力優秀、專科技能水平優異的護師組成延續護理小組, 有步驟、有計劃地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 并開展包括日常生活注意要點、肌力以及肢體關節鍛煉、定期檢查在內的個體化宣教與健康指導, 20~30 min/次, 每次回訪都應做好相應記錄, 總結前次記錄內容以便于充分掌握患者個體情況, 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指導。②延續護理內容。a.飲食指導。腦梗死患者應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 攝食應保持清淡、易消化, 晚餐不宜過飽。適量飲茶并戒除煙酒。可攝入含硫氨基酸較高的蛋白質以及豆類制品, 減少卒中以及血壓波動[2]。b.心理疏導。腦梗死患者往往合并語言障礙、肢體癱瘓以及口角歪斜等問題, 容易出現心理障礙, 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開展針對性的疏導, 對患者負性心理狀態實施干預, 緩解其心理壓力。c.體能鍛煉。指導患者掌握如何擺放患側肢體良肢位, 鼓勵患者鍛煉平衡、坐位、站立以及步行, 并以正常手鍛煉患肢;指導患者練習肌群運動以及穿脫衣服等動作。告知患者保持充足睡眠, 堅持早睡早起。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患者飲食依從率、服藥依從率、運動復健依從率、定期復診依從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飲食依從率、服藥依從率、運動復健依從率、定期復診依從率分別為95.0%、97.5%、92.5%、95.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5%、80.0%、67.5%、62.5%(P
3 討論
腦梗死患者出院后延續護理效果和患者自身遵醫行為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3]。傳統觀念普遍認為護理工作一般局限于住院期間, 而病愈出院后則無開展護理服務的必要。但臨床實踐證實, 住院期間開展規范、合理、有效的康復護理有利于糾正患者日常不良行為, 形成健康、合理的生活習慣。通常情況下, 患者出院后缺乏醫護人員的宣教和指導, 同時生活環境有一定差異, 與之相應的家庭康復護理也表現出隨意性以及盲目性的特點, 患者醫囑依從性明顯減退, 很難保障治療效果。只有引導患者規律飲食、科學鍛煉并提高用藥依從性, 才能有效降低病情復發率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改善患者生存質量[4]。
作者分析患者出院后依從性不佳的影響因素如下:①患者往往無法長期堅持治療;②患者長期受到病痛折磨, 容易產生消極態度和不良心理情緒;③大部分患者保健意識不強, 不能形成合理的生活習慣, 平素疏于運動, 腦梗死病情容易復發;④部分患者喜愛油膩肥厚食物, 無法忍受清淡飲食。基于此, 醫護人員在患者出院后仍應堅持護理和健康教育指導。
篇2
【關鍵詞】 社會心理適應;結腸造口術;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156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influence by continuou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applied in permanent colostomy patients on postoperative early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receiving permanent colostomy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ostoperative therapy and nurs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continuou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ostoperative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and self-care abi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3-month nursing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higher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 scores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research group had better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ll P
【Key words】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Colostomy; Continuou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低位直腸腫瘤患者在實施根治術后, 由于全部直腸以及部分結腸被切除, 需要進行永久性結腸造口術。雖然該術式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但由于患者的排泄方式以及功能均受到嚴重的破壞, 勢必影響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狀況[1]。同時, 術后長期佩戴結腸造口袋對于患者的自護能力要求較高, 不僅要求患者克服自身心理及生理障礙, 還要掌握科學合理的自我管理技術, 以最大限度地緩解造口術后不適感, 改善術后生活質量[2]。因此, 如何增強永久性結腸造口術后患者的社會心理適應能力, 促進患者早期實現家庭與社會的全面回歸是一項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本院對永久性結腸造口術后患者實施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 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現將研究內容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2015年9月期間本院接受永久性結腸造口手術治療患者68例, 均符合臨床直腸癌診斷標準, 且無其他器官轉移, 均在本院胃腸外科第1次實施永久性結腸造口術, 排除合并精神神經疾病、語言及認知能障礙、其他身體傷殘或嚴重疾病(如腦卒中、臟器功能衰竭等)。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且研究獲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4例。研究組男21例, 女13例, 年齡32~82歲, 平均年齡(56.79±8.41)歲;文化程度:7例小學, 18例中學, 4例中專, 5例大專及以上。對照組男25例, 女9例, 年齡34~77歲, 平均年齡(57.02±6.67)歲;文化程度:9例小學, 16例中學, 2例中專, 7例大專及以上。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參照《外科護理學》[3]中大腸癌圍手術期護理常規執行。研究組則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 患者在入院初期確定將行永久性結腸造口手術時, 即由科室護士長、護理骨干若干組成的自我管理教育小組, 小組成員均經過系統的專科護理知識培訓, 實施全程規范化造口護理管理。教育前均對患者的健康知識狀況、自護能力與健康教育需求進行評估, 制定科學的自我管理教育方案, 具體內容及實施方法如下。
1. 2. 1 住院階段
1. 2. 1. 1 術前自我管理教育 ①入院確定造口手術時: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 評估其心理狀態, 并針對性予以幫助、安慰、支持及鼓勵等心理干預, 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信心, 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②術前3 d:向患者及其家屬展示造口袋及其造口護理附屬產品, 并介紹其名稱、性能、用法、安全性及價格等。通過實物、圖片、文字等配合口頭講解, 結合術后造口的目的、功能、部位及護理等相關知識, 以提高患者對造口術的正確認識。③術前第2天:講解標準的造口護理流程(ARC流程)宣教, 術后造口的護理問題, 使其初步掌握造口袋的使用及日常健康知識, 落實更換造口袋物品準備。④術前1 d:講解心理因素與術后康復及生活質量的關系, 介紹常見心理問題、癥狀、危害及其干預方式, 并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正確掌握心理調試方法, 開展術前定位。⑤術日:手術當天讓患者及其家屬觀察或觸摸患者的結腸造口, 并鼓勵患者主動表述其內心感受, 針對性予以心理疏導和安慰。
1. 2. 1. 2 術后自我管理教育 根據科室的造口手術平均住院時間制定造口護理宣教及造口用品更換制度, 確保患者在住院期間得到4~5次的護理宣教。①術后第1~2天:仔細觀察并評估患者結腸造口部位以及周圍皮膚情況, 鼓勵患者主動觸摸造口。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掌握標準的ARC造口護理流程(佩戴-揭除-檢查), 使用造口袋方法及相關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更換造口袋時, 應以溫水或溫鹽水清洗造口周圍皮膚, 柔軟紙巾抹干, 適當涂抹皮膚保護粉、3M液體敷料, 以保護局部皮膚。②術后3~4 d:指導患者及其家屬掌握造口袋清潔與粘貼方法、造口周圍皮膚情況觀察與評價(有無粘膠殘留、紅腫、破潰等)、掌握術后衣著及飲食注意事項, 并針對性予以心理干預, 使其逐漸參與更換造口袋。③術后5~6 d:強化造口袋使用技巧與注意事項指導, 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細致的心理護理, 并鼓勵患者家屬主動幫助患者, 與患者及其家屬共同討論并制定個性化的自我管理方案, 如造口袋更換、造口及周圍皮膚并發癥觀察及預防、日常飲食、活動、心理調節以及自我保健等方案。④術后7 d直至出院: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標準的ARC流程, 獨立完成造口袋的更換, 護理人員判斷其自護能力, 評估其對造口的認識, 同時以書面和口頭形式對患者做好細致的出院指導, 告知出院后造口門診定期復診, 做好電話回訪等后續工作。
1. 2. 2 院外康復期階段 患者出院后1周, 1、1.5、2、3個月各1次專科護理門診復診、電話回訪、微信或郵件訪視等, 了解患者的造口護理能力、術后排便習慣及能力重建情況等, 詳細記錄和分析患者的情況, 并耐心解答其自我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指導其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定期組織患者參與每個月1次的造口人陽光之家健康知識講座和造口聯誼會等, 增強其對疾病自我監測、并發癥預防、情緒調節、活動以及飲食等方面的健康知識, 使其不斷鞏固和更新相應的知識, 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于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 參照ESCA量表[4]評價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主要包括自我護理技能、認識、概念及健康知識水平四個方面, 得分越高則表示自我護理能力越好。參照Kingsley社會心理適應能力評價量表[5]進行評價, 分為社會適應能力(0~30分)、負性情緒(0~20分)及正性情緒(0~30)分三方面, 總分0~80分, 得分越高表示社會生活適應能力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干預前后ESCA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均得以顯著性提高, 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2. 2 兩組干預前后社會心理適應能力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負性情緒、正性情緒及社會適應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均獲得顯著提高, 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永久性結腸造口術患者由于對造口處于陌生、恐懼狀態, 幾十年的排便習慣突然改變心理往往難以接受和適應, 嚴重影響術后康復及生活質量。傳統對于結腸造口術患者的臨床護理主要集中于造口圍手術期護理, 但臨床實踐表明, 患者及其家屬的自護能力與臨床護士護理具有相當甚至更重要的作用[6], 本院胃腸外科實施階段式目標健康教育和圍手術期護理, 住院期間增加造口袋更換次數有利于患者及家屬掌握造口自我護理技能。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 自我管理能力是影響疾病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于結腸造口術患者術后康復效果與生活質量具有重要影響[4]。心理社會適應是維持結腸造口術患者術后康復、生活質量與自我管理的關鍵, 也是患者主動接受、調整和掌控術后生理狀況、維持最佳身心狀態的重要歷程。因此, 完善護理健康教育指導, 幫助患者正確認識、接受和適應有造口的生活, 促進患者回歸家庭、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持續性自我管理教育是一種計劃性、針對性、目的性和組織性健康教育過程, 能夠提高健康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從而增強患者的自護能力。文獻研究認為, 通過將自我管理理念納入健康教育中, 并將教育由手術前、手術后階段延伸至出院后康復期階段, 通過階段性、循序漸進性和計劃性的健康教育, 能夠增強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與自我管理能力, 激發和強化其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 主動接受和執行康復治療與訓練, 實現“知”、“信”、“行”水平的提高, 進而促進患者的身心康復[5]。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在實施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后, 社會心理適應能力評分(負性情緒、正性情緒、社會適應能力)、ESCA評分(自我護理技能、認識、概念及健康知識水平)均較干預前及對照組顯著改善(P
綜上所述, 在永久性結腸造口術患者中開展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有利于增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改善其社會心理適應能力, 促進術后康復并改善其生活質量,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細平. 延續護理對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依從性的影響. 中國醫藥指南, 2013(18):471-473.
[2] 程芳, 許勤, 戴曉冬, 等. 內行患者計劃的實施對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的影響.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2):45-47.
[3] 李樂之, 路潛. 外科護理學. 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463-477.
[4] 皋文君, 袁長蓉. 中文版造口患者適應量表的信效度測評. 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8):811-813.
[5] 裴祺, 王鳳, 李偉東, 等. 自我管理教育對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9):2085-2087.
篇3
摘要目的:總結院外患者遠程心電監測的護理經驗。方法:2013年4~12月對80例心內科門診行遠程心電監測的患者護理人員指導其正確把握采集時機,正確使用監測儀,進行實時監測,實時指導。結果:80例患者中陽性檢出率為90%,其中室性心律失常24例,房性心律失常22例,竇性心律失常15例,房室傳導阻滯7例,ST段改變為7例。結論:精心的護理干預能使患者掌握遠程心電監測儀正確的使用方法,把握時機,進行實時監測,實時指導,有利于提高檢出率,有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減少心臟突發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 遠程心電監測;院外患者;護理干預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1.079
作者單位:225001揚州市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
屠艷梅:女,本科,主管護師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發病率逐漸增加,據2011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估計[1],我國CVD的患病人數至少2.3億,每年死于CVD的患者已達到350萬,心源性猝死(SCD)已成為主要殺手,每年SCD的發病率為54萬人。CVD發病急、進展快、病情兇險,如果能捕捉到心臟病發作前稍縱即逝的異常心電圖,就可以為患者爭取到寶貴的治療時間。目前已經證實高危人群的自我監控及管理能夠改善疾病的預后[2]。Inglis等[3]進行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表明遠程監測可以顯著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從院內監護擴展到院外實時監護,早期診斷、及時救治,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不必要的醫療費用,是提高CVD防治水平的有效途徑[4]。遠程心電監護網絡系統充分利用了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在網絡覆蓋的任何地方對患者進行實時監控、實時指導。我院于2013年4月開始成立遠程心電監測中心工作站并應用此項技術,至2013年12月共對80例院外患者進行遠程心電監測給予精心的護理指導,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13年4~12月心內科門診患者共80例,男51例,女29例。平均年齡(61±14)歲。患者均以陣發性心律失常、心悸、暈厥等相關癥狀為主且就醫時癥狀已緩解,普通心電圖及動態心電圖難以捕捉發病時心電圖的改變。
1.2方法患者均進行遠程心電監測檢查。遠程心電監測均采用遠程心電監測儀,對患者進行1~5 d監測。使用步驟:(1)將中國移動的SIM卡裝入監測儀按電源鍵開關。(2)監測方向。監測儀橫置兩電極在下,一電極在上。(3)監測位置。監測儀的下緣與乳線對齊或置于心前區。(4)按啟動鍵開始心電監測。監測45 s,保持安靜放松使電極與皮膚充分接觸。(5)監測完畢后,點擊發送,10 min內得到短信回復或電話指導。最后將檢查結果進行分析。
3護理干預
3.1上崗前培訓所有遠程心電監測工作站的護理人員均統一參加專業工程師組織的規范培訓,學習遠程中心計算機的規范操作,如建立患者檔案、異常心電圖回顧分析及報告打印等。了解此項檢查的目的、適應證,把握禁忌證,熟練掌握遠程心電監測儀的使用方法、操作要領及注意事項。此外值班護士必須具有心血管疾病和心電圖的相關知識,以便對異常心電圖作出并正確分析判斷及時匯報醫師。
3.2禁忌證與適應證佩戴助聽器患者禁用。適應證:(1)心血管病高危人群。(2)代謝綜合征患者。(3)特種職業人群,如運動員、飛行員、司機。(4)經臨床醫師診治并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仍需進一步觀察日常心電圖變化者。(5)亞健康人群。(6)經常或偶有一過性心律失常出現,但常規心電圖、HOLTER不易實時捕捉者。(7)有一過性心悸、胸悶、胸痛、胸部壓迫感、一過性頭暈、黑蒙、暈厥等其中之一者。(8)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患者。(9)冠狀動脈支架術或搭橋術后患者。(10)心臟病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肺心病、先心病、心力衰竭等。(11)藥物治療前后需觀察心律者。
3.3心理指導此項檢查是較新的技術,患者常由于缺乏了解,充滿困惑或怕麻煩而從思想上不愿意接受。護理人員應耐心解釋,向患者講解此項檢查的方法、目的、優勢、安全性、方便性、及時性、準確性、必要性以及我們會隨時提供幫助指導等,使患者對它有充分地認識,解除思想顧慮,真正接受它,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去完善此項檢查。
3.4指導患者正確使用監測儀
3.4.2心電圖采集時機有心慌、胸悶、氣短癥狀時;運動前后;情緒激動、過度勞累時;進食、飲酒前后;清醒來、晚上睡前;服用藥物前后40 min。遠程心電監測心電圖采集,發送心電圖不少于每日10次。
3.4.3注意事項(1)固定。采集位置相對固定、采集姿勢相對固定。(2)放松。保持身體及持握監測儀的手放松、均勻用力。(3)穩定。采集時保持監測儀穩定、保持呼吸穩定、請勿講話、咳嗽。(4)接觸。保持電極與皮膚的接觸,勿隔衣操作。(5)充電。發現電量不足,及時給監測儀充電。(6)起搏器患者置于心前區與起搏器至少距離10~15 cm。
3.5正確判斷處理值班護士堅守工作崗位,密切監測遠程心電監測心電圖的變化。正常遠程心電監測網絡中心會有心血管專家和專業醫師24 h進行監護,用戶發送的心電信息會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處理,并在短時間以電話或短信的方式給予回復。在發現監測患者心電圖顯示問題嚴重,將直接電話聯系用戶本人、家屬。本工作站護理人員在發現異常心電圖時會及時通知值班醫師,問題嚴重者會主動與患者或家屬聯系,給予處置建議,必要時開啟急診急救綠色通道。當患者遇到問題時,可隨時通過電話或網絡視頻與工作站人員通過進行聯系,值班人員認真傾聽、耐心講解,并正確分析及處理。
3.6隨訪凡做過遠程心電監測檢查的患者,都會建立檔案,詳細記錄患者信息、病史、檢查結果。在攜帶監測儀期間會每天撥打電話指導患者正確使用儀器,把握采集時機,并指導患者詳細記錄生活日志及相關癥狀。檢查結束后我們會每周撥打患者電話,了解患者近期情況,根據需要給予休息、飲食、運動、用藥等方面的指導。
4結果
80例患者中陽性檢出率為90%,其中室性心律失常24例,房性心律失常22例,竇性心律失常15例,房室傳導阻滯7例,ST段改變為7例。
5小結
普通心電圖對一過性心電事件檢出率不高,12導動態心電圖為回顧式分析,對突發病癥無法得到即時診斷,且具有時間限制通常為24 h,而遠程心電監測儀能夠實現對患者心電信息實時監測,并實時對患者進行活動、治療方案的指導。其次,監測時間可長達數天甚至數月,對發作無規律、常規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難以捕捉的心律失常及間歇性起搏器功能障礙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彌補了常規心電圖與12導動態心電圖的不足。另外遠程心電監測具有實時檢測、報警功能;即時診斷;覆蓋面廣,不受空間限制,適合遠距離監護;體積小攜帶方便等優點。對院外患者特別是快節奏中的上班族和亞健康人群來說能夠得到及時監護,及時得到專業的健康指導,促進疾病由治療模式向防控模式改變[5-6],為減少心臟突發事件的發生,提供了有效地監測手段。
護理人員認真負責,建立患者檔案,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對遠程檢測儀的使用進行悉心指導,在使用過程中主動聯系患者,出現異常時及時給與幫助指導,對患者進行無縫隙的服務。遠程心電監測使我們的護理真正進入了社區,進入了家庭,服務于廣大亞健康人群和心血管患者,為我們開展延續性護理拓寬了空間,在醫院和患者之間建立起橋梁,有利于建立和維持良好的護患、醫患關系,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從而改善疾病預后,減少心臟突發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1》我國心血管病患者2.3億[J].中國食品,2012(17):62.
[2]Mortensen K,Rudolph V,Willems S,et al.New developments in antibradycardia devices[J].Expert Rev Med Devices,2007,4(3):321-333.
[3]Inglis SC,Clark RA,McAlister FA,et al.Which components of heart failure programmes are effectiv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outcomes of structured telephone support or telemonitoring as the primary component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management in 8323 patient:Abridged Cochrane Review[J].Eur J Heart Fail,2011,13(9):1028-1040.
[4]Heidbüchel H,Lioen P,Foulon S,et al.Potential role of remote monitoring for scheduled and unscheduled evaluations of patients with an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J].Europace,2008,10(3):351-357.
[5]Cleland JG,Ekman I.Enlisting the help of the largest health care workforce patients[J].JAMA,2010,304(12):1383-1384.
[6]Chaudhry SI,MatteraJA,Curtis JP,et al.Tele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J].N Engl J Med,2010,363(24):2301-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