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研究范文
時間:2023-10-31 18:08: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金融科技的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5(5)-0033-08
一、科技金融概述
(一)科技金融的定義
“科技金融”一詞是中國人的獨創,是在上世紀90年代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不斷融合之下產生的。
從廣義上看,科技金融指的是科技與金融之間的互補關系,金融促進了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進步同時促進金融深度與廣度的增加。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房漢廷將科技金融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科技金融具有創造性,科技創新活動可以經過科技金融渠道轉化為具有商業性質的融資行為;二是科技金融是一門將經濟與科技相結合的技術,是經濟增長之動力所在;三是科技金融是一個過程,科技創新的活動可以變為創造財富的工具;四是科技金融可以使金融資本的有機構成提高,科技金融可以使金融資本通過科技異質化的配置從而獲取具有高附加值的回報。
從狹義上看,科技金融是一個經濟領域的特定術語,主要指的是金融對科技的支持作用。《科技金融》作者趙昌文教授認為“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性安排,是由向科技與技術創新活動提供金融資源的政府、企業、市場、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及其在科技創新融資過程中的行業活動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國內金融體系實情出發,我國商業銀行存在信息、資本、客戶資源等固有優勢,能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專業化、綜合化服務。因此商業銀行對科技金融的貢獻不容忽視。從商業銀行角度看,科技金融是金融資源供給者依托各種創新平臺,通過對金融資源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創新,為科技型企業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提供金融服務。具體業務包括金融資源配置、金融產品設計等,以促進科技型企業對金融資源或資本需求的內生性優化,進而保障企業技術革新有效提升,推動整個高新技術產業鏈加速發展,最終形成一種良好的金融生態。
(二)科技金融體系概述
科技金融體系是指完成科技金融流程所需要的參與者、資源與模式的總和。隨著科技金融探索的不斷深入、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科技金融體系會不斷補充與豐富。
科技金融市場參與者可以分為供給者、需求者、中介方。科技金融供給者是指各類科技金融機構或個人,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風險投資者等,它們為科技金融需求方提供直接或間接融資,股權或債務融資;科技金融需求者包括科技型企業、科技研發機構等,它們在企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具有不同的融資需求,科技金融體系的建立與科技金融工具的發明幾乎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需要;科技金融中介方包括擔保機構、資產評估機構、信用評級機構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減少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加強互信,同時提高整個體系的運行效率。
就目前科技金融環境而言,科技金融資源主要包括六大類:一是科技財政資源,指的是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或是財政預算等方式支持科學技術活動。在市場失靈與市場殘缺的情況下,科技財政資源能為科技活動的研發與開展提供十分重要的金融支持。二是科技貸款,是指金融機構為科技企業發展或科技活動開展提供的債務性金融支持。根據供給者身份的不同,科技貸款可以分為商業銀行科技貸款、民間金融科技貸款以及政策性銀行科技貸款。三是科技保險,是指以保險作為分散風險的手段,針對科技研發風險、運營風險以及科技金融系統性風險,由保險公司提供風險補償。根據保險經營者與運營機制的不同,可以分為政策性科技保險和商業性科技保險。四是科技資本市場,是指除創業風險投資之外的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科技資本市場包括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中小企業板市場等。五是創業風險投資,是指投資于高成長潛力企業,通過企業的成長增值、股票變現獲得收益的融資渠道。根據資金的來源和運營目的進行劃分,可以將創業風險投資分為私人創業風險投資和公共創業風險投資。目前創業風險投資在我國發展的速度與規模正迅速擴大,不少政府與企業都已參與其中。六是外部文化環境。每個國家都有各自引以為傲的文化與歷史傳統,也有著各具特點的經濟和法律體制,這些對于科技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以及運行水平都有著不同的影響。
科技金融的運行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類:一是政府主導模式。其主要特點是通過財政投入、政府擔保等形式進行宏觀調控,實現資源分配。在科技型企業發展初期,政府的引導與支持尤為重要。目前在國際上采取政府主導型科技金融模式的國家以以色列為代表。二是資本主導模式。該模式注重直接融資,證券市場對于科技型企業的成長非常重要。采取這種科技金融模式的國家,證券市場與債券市場較為發達,證券流動性高、資金流動性強、創業風險投資的體系也較為完善。在國際上主要以英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為代表。三是銀行主導模式。該模式商業銀行扮演了重要角色,科技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為間接融資。商業銀行可能會參與科技型企業的日常管理,甚至可能持有科技型企業一定的股份,銀企關系十分密切。國際上采用銀行主導型科技金融模式的國家主要是日本與德國。
目前,我國尚處于科技金融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離不開政府的引導。隨著科技金融的不斷發展,運行模式會從政府主導型向資本主導型或銀行主導型轉變。事實上,我國間接融資規模已占絕對主導地位,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其在資本、信息獲取、政策傳導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這決定了商業銀行是科技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金融資源供給者。
(三)科技金融文獻綜述
關于金融支持科技企業與技術創新的最早論述,首見于經濟學家熊彼特(1912)的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熊彼特詳細地論證了貨幣、信貸、利息等金融變量對經濟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當今,國內外關于科技金融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從基本理論看,由于技術創新具有較高風險,科技企業進行融資的成本普遍較高。金融市場具有風險分散功能,從而有能力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國外研究中,Saint-Paul(1992)從理論上論證了上述觀點;Bencibenga and Snith(1995)運用世代交疊模型論證融資成本與融資期限長短的關系,發現科技型企業融資的選擇偏好。國內研究中,孫伍琴(2008)比較了不同國家金融體系對科技創新的影響;李新功(2011)研究論證了金融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提出政府與金融相融合的混合信貸體制;林三強等(2009)采用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國金融結構與技術創新間的關系,得出金融結構優化是技術創新原因的結論。
從融資方式看,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尤為重要,商業銀行具備信息、談判、監控的獨特優勢,支持科技型企業的作用十分突出。國外研究中,Rajan(1992)指出,商業銀行的信息優勢會引導科技型企業的投資項目;Stulz(2000)指出,商業銀行的動態監控功能可及時發現科技型企業的信貸風險,并采取相應行動減少損失;Herrera(2007)采用實證檢驗方式,證明科技型企業與銀行的長期信貸合作能提高創新的積極性。國內研究中,呂珊珊(2005)認為技術領先國家多傾向于構建證券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而技術追趕國家則多傾向于構建銀行中介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因此我國發展科技金融采用信貸支持模式前景廣闊。
從政策支持看,相關學者對政府在科技金融中扮演的角色進行研究,觀點不一。國外研究中,Hyytinena and Toivanen(2005)基于芬蘭的政府行為,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公共政策支持彌補其資本市場發展較為落后的不足,促進科技金融的發展;Leleux and Surlemon(2003)分析了歐洲的政府行為,發現政府的公共投資并未擠出基礎私人資金,在總體上促進了創業投資。我國研究中,聞岳春、梁悅敏(2008)研究設計以“風險投資管理局”為核心的政府主導型風險投資機制,包括投資對象的綜合評估與篩選、政府主導型風險投資融資方式、政府對投資公司的配套服務與支持措施等;聞岳春、周怡瓊(2009)提出構建我國技術創新投融資生態體系,該體系涵蓋了政策和法規支持、多重融資渠道與輔助體系等。
二、科技金融體系的融資供需結構分析――以湖州市為例
科技金融的理論屬于宏觀上的概念,科技金融的實踐離不開地區特色與實情。從全國范圍看,國家采用劃分高新科技園區,設立科技金融試點城市等方式,將科技金融資源與地方實情相融合。國家高新區是我國實施“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主戰場。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國已建成88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科技與金融相結合最緊密的區域。不同的區域結合自身特色,探索各自的科技與金融相結合道路。科技金融試點城市是由國家科技部牽頭、一行三會協作的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項目,是進一步推進科技與地域性特色金融相結合的重要工作。
為深入分析科技金融體系的融資供需結構,本文選取國家級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浙江省湖州市作為研究對象。湖州市地處浙江省北部,市轄吳興區、南潯區兩區,長興縣、安吉縣、德清縣三縣。湖州市開展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已有三年時間,已建立相對完整的科技金融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3年4月19日,湖州市被科技部批準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有12個城市獲得該榮譽稱號,浙江省僅湖州市和杭州市榜上有名。2013年9月1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二批18個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湖州市名列其中,示范期為3年。此外,長興縣、吳興區被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安吉縣被列為“省知識產權工作示范縣”。在金融扶持科技型企業的實踐中,湖州市一直致力于發展地域化特色金融,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切實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并取得一定成效。湖州市開展金融扶持科技型企業的目標是:既實現科技型企業融資質與量的保證,又實現科技金融體系融資供需結構的匹配。
(一)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結構
1、科技型企業的生命周期理論
科技型企業的運作特性決定了與一般企業在融資需求方面的巨大差別。科技型企業的運作特征包括:(1)高投入。主要指科技型企業創新門檻高,科技項目從研發到投產需要耗費大量資源,且成本高昂,需要強有力的資金后盾;(2)高風險與高回報并存。科技型企業經營時伴隨著創新活動,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但新興產品或服務一旦被市場所接受,能夠獲得豐厚的收益,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容易極端化,或者發展勢頭非常好,或者面臨破產;(3)中小型化。目前,資產規模小、員工人數少是科技型企業的主要特征之一,科技型企業在發展初期只需要數量較少的優質人才即可運營,在大規模投產之前,對固定資產的要求一般較低;(4)產業化周期長。科技型企業創新化產品的推出需要一段時間,新產品被市場接受也需要一段時間,因此,科技型企業形成穩定的產品銷售與盈利渠道的周期一般長于一般企業。這使得科技型企業在運營中存在特別風險,若政府和金融機構沒有針對性地提供必要的融資支持,很可能使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科技企業夭折。
因此,研究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應將主要著眼點放在需求結構上。科技型企業的生命周期理論很好地解釋了科技型企業的整體結構。科技型企業有特殊的周期性成長規律,將科技型企業與一般企業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得出科技型企業的大致發展歷程。經過研究,可以大致將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階段。科技型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有特定的融資需求,任何階段的資金缺口都可能造成公司運營的困難。
導入期指的是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最初階段,該階段中企業的主要任務是提出研發設想,設計出創新型產品的雛形,并初步進入市場試探。從一般規律看,該階段企業的融資風險極大,理論上只有風險投資模式適應科技型企業初期的融資需求;而事實上,導入期科技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仍為信貸融資,這給金融機構帶來很大的風險,因此,該階段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
成長期指的是科技型企業實現規模擴張,創新型產品逐漸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階段。在該階段初期,科技型企業會增加產品產出的投入,主要表現為固定資產投入;另一方面,科技型企業的研發投入仍然較高,主要追求創新型產品更高的質量。因此,該階段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量較大,并且能夠接受市場化融資手段,如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等。此時,需要政府或金融機構提供規模化融資支持。但是發展到成長期后期階段,企業的收益較多,自身的盈利能夠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此時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逐漸降低。
成熟期指的是科技型企業已形成較為成熟穩定的產業鏈,生產成本逐漸降低,市場已出現同質化產品,競爭較為激烈。此時,科技型企業已基本不需要政府相關融資政策的扶持,一般性的信貸類融資已能滿足企業需求。
衰退期指的是科技型企業產品收益逐漸降低,產品的技術含量已經滯后,不再適應市場環境。企業需要轉型才能繼續發展。此時,企業的策略是獲取現有產品最后的收益,并為下一周期的新產品研發做準備。該階段企業基本不具有融資需求。
對一個地區而言,處于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組成了該地區的科技金融融資需求結構。分析融資需求結構對判斷該地區科技金融發展狀況,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案例分析
基于接受調查的一百家湖州科技型企業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采用聚類分析的方法將這些科技型企業進行分類,從而判斷這些企業處于生命周期中的哪個階段,進而得出湖州市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結構。
本文選取科技型企業的成立時間、員工數量、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4個指標進行聚類分析,這些指標包含科技型企業處于生命周期哪個階段的一些信息,并且可以量化。聚類分析結果如下。
接受調查的一百家湖州科技型企業大致可分為3類。第一類企業共94家,基本特征是成立時間較短,人員數量較少,主營業務收入較低但利潤率較高,比較符合生命周期理論中導入期或成長期初期特征;第二類企業共3家,基本特征是成立時間較長,人員數量很多,主營業務收入較第一類大很多,利潤率同樣較高,比較符合生命周期理論中成長期后期特征;第三類企業共3家,基本特征是成立時間較長,人員較少,主營業務收入是三類中最高的,但利潤率明顯低于前兩類,比較符合生命周期理論中成熟期特征。
2014年末調查數據顯示,不同類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截然不同。第一類企業數量最多,融資需求總額最大,企業的平均融資需求處于中游水平,但是考慮到該類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導入期或成長期初級階段,其融資需求的滿足需要特別定制或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第二類企業的融資需求為負數,說明該類企業在當年還款金額大于借入金額,或者說該類企業幾乎沒有融資需求,這符合成長期后期企業的特征;第三類企業融資需求均值最大,該類企業由于主營業務收入較高且利潤率較低,需要保持一定的規模才能持續經營,因此,需要資金的持續性支持。但是該類企業發展較為成熟,一般性的信貸需求即可滿足。
從上述分析結果看,湖州大部分科技型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導入期或成長期初期階段,因此,其融資需求不僅需要量的支撐,更需要質的保證。湖州市科技型企業更需要的是定制化的、帶有政府政策支持的融資方式。這與調查反饋的結果相似,很多科技型企業反映融資困難,并不僅僅是因為從商業銀行無法取得貸款,更多的是普通貸款并不滿足科技型企業的成本管理與風險管理要求。可見,湖州市科技型企業結構化融資需求并未得到滿足。因此,發展地域特色金融、發展特制化的科技型企業信貸支持模式尤為重要。
(二)支持科技型企業的融資供給結構
1、融資供給結構概述
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對科技型企業金融支持的資金供給方式已逐漸多樣化。從金融供給主體看,科技金融的資金供給方可以分為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從資金來源看,科技型企業獲取資金的來源有政府補貼、金融中介機構的間接融資渠道、金融市場的直接融資渠道。具體如下圖所示。
2、融資供給案例分析
(1)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
從科技型企業的生命周期理論出發,科技型企業在導入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具體而言,政府部門對科技型企業的扶持方法主要有直接性的財政支持和間接性的稅收優惠。政府部門的直接性政策支持是科技型企業最樂于接受的模式。與金融扶持模式相比,財政支持在大多數情況下能最好地支持科技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包括財政直接投入、財政基金等,一般情況下財政支持不會增加企業負債上的負擔,即使是政策性貸款,其貸款貼息也必然降到最低,且政府財政具有很高的擔保信用,免除了科技型企業的后顧之憂。
繼續以湖州市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湖州市對科技型企業的財政稅收支持范圍較廣,程度不一。財政補貼方面,湖州市級、縣區級財政部門每年均會對各級高新技術產業按一定評定標準給予補貼。接受調查的100家湖州市科技型企業中,有65家企業連續3年獲得資金補貼,但是不同企業間財政補貼的差距較大,例如:浙江JR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享受財政補貼達471.42萬元,而當年湖州AB石英科技有限公司僅享受補貼0.36萬元。稅收方面,科技型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主要為企業所得稅方面的計稅優惠,具體包括:高新技術企業按15%的稅率征稅、研發費用加計50%扣除。接受調查的100家企業中有37家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但是,財政稅收的政策支持有其局限性。財政稅收的支持模式難以做到絕對的公平和有效,這既包括財政補貼存在較大的尋租空間,也包括信息不對稱導致部分科技型企業無法享受財政稅收優惠。因此,湖州市力求改變政策扶持模式,具體表現為:改變政府資金引導模式,實行“撥改獎”、“撥改補”、“撥改保”、“撥改投”等新型財政資金投入模式;政策支持思路的市場化,探尋創新型科技補貼模式,緊貼市場規律。湖州市及各縣區正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券”制度,通過“政府發券扶持企業,企業憑券申報專利,中介依券提供服務,政府按券給予補助”的形式,鼓勵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與專利申請的積極性。
(2)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
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是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最重要一環。信貸支持模式不僅貫穿于科技型企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而且從資金供應量上是各種支持模式中最大的。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模式非常靈活,既能融入地方經濟金融環境,又能滿足科技型企業的各種需求。從科技金融體系上看,信貸資源有時充當其他科技金融資源的替代品,信貸支持模式對完善科技金融體系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商業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具有獨特作用:分擔科技創新中的風險。麥克米倫缺口(Macmillan Gap)指出: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擔心高風險和高成本不愿意向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資金,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信貸融資過程中往往處于劣勢。科技型企業具有技術創新性和規模中小性的雙重特征,在運營過程中非常需要風險管理的支持。商業銀行在提供信貸支持的同時,還能基于金融市場中的信息優勢解決科技型企業在經營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科技型企業的信息成本和風險管理成本。
為具體分析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情況,繼續以湖州市作為研究對象,并選取湖州市17家商業銀作為研究樣本。結果顯示,湖州市商業銀行體系以科技企業扶持政策為導向,積極探索地域特色化的科技型企業信貸支持模式。近幾年來,科技信貸規模逐漸擴展,結構逐漸完善,努力實現金融創新,為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具體表現為:
第一、信貸規模逐漸擴張。從信貸規模看,湖州市商業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投放力度逐漸增大。2012-2014年,商業銀行科技信貸余額逐漸增長,2014年末樣本銀行機構科技貸款余額181.51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7.26%;科技型企業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重近三年相對保持穩定,比重接近10%。
信貸結構特征明顯。從湖州市科技型企業貸款結構看,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短期貸款、抵押類貸款占絕對主導地位。2012-2014年,按貸款主體分類,中資四大行科技型信貸占所有商業銀行科技信貸總額的75%左右;按貸款期限分類,商業銀行短期科技信貸占所有科技信貸總額的90%以上;按貸款形式分類,擔保或抵押類科技貸款占所有科技貸款總額的90%以上。
地域化特色金融成效顯著。首先,湖州大力發展專門為科技型企業服務的科技支行,目前已有5家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共向科技型企業投放資金約22億元。其次,湖州市大力發展創新型科技信貸模式與信貸產品,如專利權質押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政采貸、稅易貸、投聯貸、保聯貸、全抵貸等。從銀行參與度看,城市商業銀行及農合機構在科技銀行的設立與科技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貢獻較大。
(3)其他融資供給方式
科技類擔保與科技類小貸公司不斷發展。目前,湖州市通過年檢年審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共有23家,總注冊資金10.91億元。德清縣科技擔保公司是浙江省首家科技擔保公司,截至2014年底累計擔保金額達30億元以上,有效支持了科技信貸的發展。此外,湖州市冠名科技類的小額貸款公司共有4家,其機制較為靈活,能有效補充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
建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湖州市各縣區大力發展創投引導基金,為導入期科技型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渠道。目前,湖州市共有創業投資公司6家,注冊資金達3.6億元,累計科技投資達1.5億元。
積極探索科技保險。湖州市自從2010年起開始探索科技保險,主要產品有產品研發責任保險、關鍵研發設備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高管人員和關鍵研發人員團體健康險等6個險種。目前,湖州市67家科技型企業參加科技保險,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實現融資渠道的開發與探索。
(4)湖州市科技金融供給結構特征
從上述分析結果看,湖州市具備清晰的科技金融融資供給層次,融資供給總量呈擴張趨勢,結構仍有改善空間。財政供給方面,湖州市始終加強對科技型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但仍存在一些政策支持的固有弊端,如無法兼顧效率與公平、信息不對稱問題等。間接融資方面,湖州市地域特色金融發展成效顯著,科技銀行不斷涌現、創新型信貸模式發展強勁,有的科技金融產品甚至實現了“私人定制”。但大型商業銀行的傳統信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難以完全滿足導入期科技型企業的特殊化融資需求。直接融資方面,湖州市努力構建多元化的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但整體上相對薄弱,尤其是科技型企業的上市與債券融資有待進一步發展。
三、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科技金融體系的融資結構研究結論可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為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加強地域特色金融建設是重要一環。地域特色金融發展的關鍵點在于調整資金供求結構,實現科技金融體系融資供求均衡。其次,融資需求方面,大部分科技型企業處于導入期或者成長期初期,融資需求集中于定制化的、政策支持化的融資方式。再次,融資供給方面,當前環境下,對科技型企業的資金支持主要依托于大型商業銀行傳統、單一的信貸支持模式,但隨著科技金融創新工作的深入開展,融資層次將逐漸鮮明,融資方式將逐漸多樣。最后,供需結構方面,短期內科技金融體系中的融資供求難以實現完全的均衡,科技型企業特殊化的融資需求既需要財政稅收的政策支持,也需要融資平臺、市場化融資手段的補充。隨著地域特色金融有目的性、有方向性的發展,科技金融體系供需結構將不斷完善。
因此,金融扶持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方向應以地域特色金融的發展為基調,以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導向,以完善科技金融體系的供需結構為目標。
(一)發揮多元化融資政策的引導作用
政府部門應拓寬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思路,在直接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基礎上,重視多元化融資與市場化融資建設,加強相關政策的引導作用。完善科技企業上市資源庫建設,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企業改制上市的支持力度,引導科技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市融資;大力推進“新三板”試點掛牌企業培育和推薦工作,引導更多科技型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交易;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完善公司治理與財務結構,促進其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加快建立地方性天使投資引導基金,適度引入風投等新型融資模式,重點支持初創及成長初期的科技型企業。
(二)發揮金融機構的科技金融服務靈活性
從科技銀行設立情況看,城市商業銀行與農合銀行是科技銀行設立發展的主要力量。相對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城市商業銀行、農合銀行在機構設立上較為靈活,能迅速適應地區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從而能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及時、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從商業銀行業務開展看,大型商業銀行開展地域特色金融服務存在限制,地方金融機構具有獨特優勢。國有商業銀行設計科技金融產品需要上級分行或總行審批,業務時效性較差。地方性金融機構具有科技金融業務開展自,因而能更好地結合地方特色開展科技金融服務。各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加強科技銀行建設與科技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在管理體制、業務流程、風險管理和業務產品方面進行不斷創新,實施專門化的考核模式,充分發揮地方金融機構開展科技金融服務的靈活性。
(三)發揮科技服務平臺的融資供需橋梁作用
構建地方特色科技服務平臺,能加強科技金融資源的整合能力,實現科技型企業和金融機構融資供求的匹配,從而構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以湖州市為例,近幾年在市政府的引導下,全市努力搭建服務于科技型企業的“五大”科技服務平臺。一是建立湖州市科技企業融資服務中心,目前實際為科技中小型企業實際貸款12億以上;二是科技金融公共服務平臺,專門從事科技金融創新產品、科技保險、擔保等科技金融服務;三是產業集群融資平臺,如南潯木地板產業融資平臺,為南潯木地板產業新增10億元融資規模;四是創業融資服務平臺,通過吳興區創業園作反擔保,幫助沒有抵押物的導入期科技型企業融資;五是安吉縣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融資平臺,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專項。應進一步加強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平臺相關制度,做好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項目受理、管理等工作。加快平臺會員隊伍建設,積極吸收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成為會員單位,擴大服務范圍,創新服務手段。科技服務平臺應充分發揮連接科技型企業與金融機構的橋梁作用,在短期內資金結構失衡的環境下盡可能匹配融資供求,完善科技型企業資金獲取渠道。
參考文獻
[1]房漢庭:關于科技金融理論、實踐與政策的思考[J],中國科技論壇,2010(11):5-10.
[2]李新功:金融促進技術創新市場化工具運行的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0):87-93.
[3]林三強,胡曰東,張秀武:我國金融結構體系促進技術創新的實證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5):294-296.
[4]呂珊珊,呂光明:我國技術創新金融支持的模式分析與政策達標[J],投資研究,2005(12):8-11.
[5]馬紅:科技與金融結合的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The Study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A Case of Huzhou City -- the Pilo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Finance
QIU Jun
(Shanghai Head Office PBC,Shang hai,200120)
篇2
1農業科技創新的財政金融支持現狀分析
農業科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是現代農業的根本出路,具有顯著的公共性、基礎性、杜會性,因此,財政在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方面大有可為。近年來,中央財政逐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2012年安排農業科研、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建設等資金248.4億元,比上年增長28.4%,其中,專門安排26億元支持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將實施范圍覆蓋到全國所有農業縣(市、區、場)。各地財政部門也不斷加大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力度,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支撐。如,山西省財政不斷加快資金撥付進度,進一步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截至2013年6月底,已下達農業科技創新資金3960萬元,占全年預算計劃的78°%,支持56個項目為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自2010年起,山東省財政設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資金,現已累計投入1.1億元,爭取中央投入3.31億元(其中2013年省財政投入5000萬元,爭取中央投入6500萬元),支持建立了3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9個省級技術體系創新團隊。
經過多年的發展,金融組織體系曰趨完善,具備了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實力。金融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既是農業科技發展的需要,也是銀行自身發展、提高競爭力的需要,各級金融部門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信貨支農力度持續加大,農業科技貨款穩步增長;信貨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積極拓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貨款領域,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科技企業的信貨支持力度;不斷提升農村金融科技服務水平,加快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環境和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步伐,為農業科技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圍繞科技創新的特點不斷豐富特色金融產品,滿足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新需求;積極開展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逐步擴大農業保險險種和覆蓋面;積極利用證券市場進行融資;發展風險投資,支持農業科技企業的發展。
2財政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2.1財政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相對量不足,農業投資強度偏低
農業科技具有顯著的公共性、基礎性、杜會性,必然要求財政資金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各級財政部門把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放在了突出位置,加大了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較有力的保障。但是,財政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的絕對量雖然逐步增加,相對量仍然不足,農業科研政府投入占農業生產總值的比重即農業投資強度偏低。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研究表明,當一個國家農業科研投資占農業產值比重大于2%時,該國農業科技才會出現原始創新,農業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才可能協調發展。我國農業投資強度遠低于該投入水平,尤其是地方財政可支配的資金不多,民生工程建設等其他方面的支出壓力又比較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相對就顯得力不從心,資金到位相對較低。
2.2財政對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補貼很少,降低了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意愿
由于農業科技創新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而且在創新的每個階段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同時還要應對可能出現的自然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等各種風險,因此,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需求不僅規模大,而且占用時間長,具有較高的風險,一旦創新失敗,就無法償還資金。而金融機構的逐利性、安全性的特點使得其不愿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融資支持,金融機構惜貨現象比較嚴重,從而使得一些發展前景好的農業產業項目和新技術推廣項目由于缺乏資金難以具體實施。而我國財政資金對于金融機構的這種活動的補貼很少,不能很好地激發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忌愿不高。
2.3金融產品的供給與實際需求不相匹配
2.3.1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品種少
目前,雖然部分金融機構把支持農業科技創新作為了信貨扶持的重點,但是由于農業科技創新的周期比較長、風險比較高、收益不確定,往往很難得到充足金融資本的支持,大多數金融機構也沒有建立相應的信貨管理制度或者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的特點開發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主要是提供貨款,而且所提供的貨款品種單一化。同時,這些貨款還需要提供以土地、廠房、機器設備等為主的抵押物,使得許多承貨主體難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物,知識產權質押貨款、農產品抵押貨款等與農業科技創新相關的貸款很難獲得金融機構支持。
2.3.2金融產品的期限與實際需求不匹配
農業科技創新的周期一般比較長,如一般情況下一個農業新品種從研發到廣泛推廣需要大約7年左右的時間,但是現有的金融產品多是短期小額的流動資金貸款,或者是針對大項目的長期貨款,與農業科技創新周期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幾乎沒有。再加上銀行貨款程序復雜,貨款條件嚴格,許多承貨主體滿足不了銀行的條件,很難獲得銀行的融資。
2.4農業科技創新的融資渠道狹窄
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目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國家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也逐步增加。金融機構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但是仍然不足,政策性金融的貨款門檻相對比較高,商業性金融貨款條件嚴格,而且發放貨款時有著明顯的傾向,傾向于農業龍頭企業,證券市場有著嚴格的審批制度,創業板和中小板主要支持科技含量高的農業企業,國內上市的農業企業數量較少,而且這些上市企業缺乏投資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農業保險品種還不豐富,風險投資發展緩慢,投資主體單1,這些都使得農業科技創新的融資渠道狹窄,融資困難。
2.5風險分擔補償機制缺位
農業科技創新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創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這削弱了投資主體對農業科技創新進行投資的積極性,使得農業科技創新在—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農業科技創新的這種高風險需要有良好的風險分擔補償機制來防范和化解。但是,目前我國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的風險分擔補償機制缺位,無法分散風險。—是能夠轉移分散風險的保險的作用未充分發揮。農業保險的覆蓋面窄,險種少,同時由于存在補償范圍認定難、農民參保意識薄弱等問題,農業保險發展緩慢。農業科技創新保險存在更高的風險、更大的不確定性,開展業務也更艱難,一旦出現風險,金融機構只能自己買單。二是擔保體系建設還不完善。擔保能夠起到放大資金的作用,但是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擔保體系還不完善,擔保機構承擔風險過大,資金規模過小,財政支持不到位,都使得擔保體系不能滿足農業科技創新過程中對擔保的要求。
3農業科技創新的財政金融支持建議
3.1加大財政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充分發揮財政的引導和資金撬動作用
縱觀世界各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都離不開財政的鼎力支持。因此,為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我們需要不斷加大財政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并且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增長幅度要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逐步提高農業研發投入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投入占農業增加值的比。但是,增加財政投入并不是把資金投入所有農業科技創新環節和領域,財政應重點支持基礎研究領域,中央財政在加大對基礎研究支持力度的基礎上,以資金配套等多種形式引導和帶動地方財政加大支持力度,改變地方財政由于注重短期經濟效益而對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的局面。同時,要充分調動企業、個人等杜會力量投入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杜會資金對農業科技的投入。
例如,可以通過無償資助、財政貼息、創業投資引導、以獎代補、經營參股、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吸引杜會資金的注入,使農業科技資金投入渠道多元化。此外,通過對企業和金融機構進行不同的扶持,充分發揮財政的引導和資金撬動作用,探索財政資金的金融化運作方式。一方面財政通過設立風險補償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方式降低農業科技企業的風險,增強其融資能力,提高農業科技企業對金融機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財政通過對扶持農業科技企業的金融機構進行貼息、給予稅收優惠、補償其為支持農業科技創新所造成損失等方式激發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提高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意愿,從而使財政資金更大范圍的發揮作用。
3.2創新金融產品和模式,滿足農業科技創新的需求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金融機構要優化農業科技貨款的審貨程序,提高貨款審批效率。同時,要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以滿足農業科技創新對不同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一是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的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品種。扶持農業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必須把自身的特點和農業科技創新對產品的需求結合起來,設計出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特征的產品品種。
例如,針對農業科技創新周期比較長的特點,設計出與農業科技創新在時間上相匹配的貨款品種;針對農業科技企業一般抵押物比較少的特點,在防范風險的同時,擴大抵押物或質押物的范圍,探索以農業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專利權、股權、應收賬款等抵押或質押進行貨款的信貨產品;對一些信用等級較高、有還貨能力的農業科技龍頭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發放信用貨款。二是適當放寬對農業科技創新的信貨限制,如對貨款對象資產規模的要求、抵押物的要求等等。三是探索實踐多種貨款模式,如對于規模比較大的貨款,可以聯合幾家銀行通過銀團貨款提供支持;對于一些中小企業,可以用企業聯保貨款、企業互保貸款等方式;針對處于供應鏈上下游的農業科技企業,可以發放供應鏈融資貸款;探索開發"銀行+保險+擔保"、"銀行+保險+財政補貼〃等多種貨款模式,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增信融資。在不斷開發新的貨款模式、金融產品的同時,要注意對這些模式和產品的推廣進而推動金融資本與農業科技創新的融合,滿足農業科技創新的金融需求。
3.3拓寬農業科技創新的融資渠道一是政策性金融要加大支持力度,擴大支持范圍。政策性金融應該主要支持農業科技研究及基礎農業科技發展等相關的項目,這些項目一般屬于國家優先發展領域、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和較高的杜會價值,但是由于建設周期長,財務風險高,商業性金融一般不愿意介入,需要政策性金融的大力支持。政策性金融要擴大所支持的項目范圍,在防范風險的前提下降低貨款門檻、簡化貨款程序,滿足承貨主體的資金需求。二是商業性金融要適當涉農貨款風險容忍度,允許貨款利率在一定范圍內浮動,不斷創新信貨品種,加大對農業科技企業等承貨主體的信貨支持力度。三是通過財政貼息、擔保等多種方式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和商業資本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四是支持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競爭力強、運作規范、符合發行上市條件的農業科技企業通過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上市融資,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境外證券市場上市融資,并且對已上市農業科技企業,采取各種方式鼓勵他們做大做強。五是完善風險投資體系,擴大風險投資規模,通過政策優惠鼓勵風險投資機構投資農業科技創新,增加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來源。
3.4完善風險分擔補償機制
篇3
【關鍵詞】 碳金融;科技型中小企業;清潔發展機制(CDM);節能減排
一、碳金融發展現狀
碳金融又稱碳融資,泛指所有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金融活動,包括直接投融資、碳指標交易和銀行貸款等。《京都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建立了三種實現減排目標的國際合作機制,其中CDM是議定書中唯一涉及發展中國家的一種機制,其有兩種操作方式:一是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與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合作,通過與發展中國家項目合作所實現的經核證的減排量(CERs),用于發達國家締約方完成議定書所規定的減少本國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二是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或組織申請加入清潔發展機制,通過各種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獲得經核證的減排量(CERs),并把這個減排量指標出售給發達國家。目前,我國的碳交易主要是基于CDM的交易,碳金融也主要是依托于CDM的金融活動。
近幾年,碳交易規模顯著增長,2010年全球碳排放權交易成交額同比增長了5%,達到1 200億美元。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分析認為,2011年全球碳市場將達到 1 360億美元的交易額,比2010年增長了15%。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已經被許多國家看作最具潛力的減排市場。目前中國在CDM項目及核證減排量(CERs)供應量方面已占領先地位。根據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審核理事會數據,截止到2011年8月15日,我國共有1 522個項目注冊成功,占全部注冊成功項目總數的45.37%,這些項目的預期年減排量將達到320 871 334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部注冊CDM項目預期年減排總量的63.82%。
隨著CDM項目的發展,中國的碳金融市場在不斷完善,已經具備了較好的人力、物力、組織和制度基礎,對碳排量的計算、檢測及實施積累了相當的經驗。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排放權交易所主要有北京環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等,它們通過與國外合作,引進戰略投資方,學習借鑒國外做法經驗等多種方式,有效地推動了我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同時,我國的企業也積極參與到節能減排工作中,并在能源監測統計、匯報審計等方面建立了技術、設備和人才的基礎。相關部委和各地方也在能源統計、審核監控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經驗,建立了能源消耗統計審核等制度。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碳融資的意義
從2003―2008年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上報數(表1)可以看出,資源與環境、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的低碳項目的上報數在逐年上升,二者在上報項目總數中的比重在2008年達到了15.27%,這從側面說明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中從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發的企業數量較多。從國家發改委已經批準的CDM項目來看,減排的項目類別主要集中在電力行業,減排類型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節能和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等方面。從中還可以看出,我國已有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項目業主參與到CDM項目中,其中部分通過與國外合作(雙邊模式)共同開發,也有部分是以單邊模式(主要指項目業主自己承擔前期開發成本和風險,將項目注冊成功后再尋找買家)獨立開發。
由以上分析可知,作為技術創新的主要力量,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碳融資的潛力較大,加之科技型中小企業能為我國節能減排事業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鑒于此,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碳融資進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一方面,可以促進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中所提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指從事資源與環境、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等低碳技術領域的企業。
三、碳金融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助推作用
(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開辟了新的融資渠道
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自身具有高風險的經營特征,加之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不健全,企業缺少必要的信用擔保體系,使得不少科技型中小企業陷入融資難的困境。碳金融的發展,可以使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CDM項目,獲得國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同時科技型中小企業在運營過程減少的碳排量還可以通過碳交易市場向發達國家出售,獲得收益。此外,我國商業銀行在碳金融市場也為CDM項目提供融資、擔保以及設計各種碳金融理財產品等服務,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以綠色技術創新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二)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
在CDM機制下,中國企業或組織參與CDM國際經濟合作能夠得到的主要是減排設備以及設備的維護和運行技術,而并不是減排設備的制造技術,因此,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還是發展自身的低碳技術,這是我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關鍵。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源頭和技術成果轉化的直接載體,應該積極響應政府關于節能減排的政策規定,以環境和能源技術為中心,加快節能技術、生物能源技術等低碳技術的開發,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碳技術。例如提高能源效率的技術、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溫室氣體回收利用技術如煤礦甲烷回收技術等。表2為國家發改委批準的CDM項目數及估計年減排量情況,可以看出,有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節能和提高能效減排項目類型在我國CDM項目總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估計其年減排量也占到了總減排量的67%左右。
(三)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業履行環境保護責任
氣候變化是當前人類共同面臨的環境問題,中國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提出了2020年我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的目標,并將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中。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在取得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應該履行社會環境保護責任。對其而言,除了提供低碳技術和產品、進行碳交易外,還應該將碳管理納入企業的管理與運營中,以降低整個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碳排放水平。2011年6月26日,國內首個以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為主要衡量指標的企業排行榜――中國企業自愿減排2010年度排行榜(表3)在北京,共有41家機構入選,其中有數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列榜中。這些機構通過購買自愿碳減排指標(VERs)的方式來抵消自身在運營企業或者組織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約21萬噸。
萬信達(廣州)科技制品有限公司作為入選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列11,率先完成廣東省首個資源碳中和(碳補償)項目。該碳中和項目是由萬信達公司委托廣州東潤環境資源有限公司完成的。東潤在檢測、計算萬信達2009年生產和商務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基礎上,通過在北京環境交易所購買5 000噸資源減排量來抵消萬信達2009年所產生的碳排放。萬信達公司作為IT及媒介產品包裝行業的領軍者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在獲得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履行了企業環境保護責任。
四、科技型中小企業碳融資的相關建議
科技型中小企參與CDM項目,離不開有效的碳金融市場,而碳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完善,需要政府政策、金融機構資金以及企業技術等要素的支持。以下主要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提出科技型中小企業碳融資的相關建議。
(一)政府層面
1.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參與到CDM項目中
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或新能源的開發都需要投入較多的前期費用,因此建議政府制定專門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CDM項目的扶持政策。例如在稅收、財政補貼等方面提供比一般企業更多的優惠,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致力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等方面的研發和創新,引導其發展低碳經濟。英國在2009年財政預算案宣布了4.05億英鎊的資金計劃,用以支持其發展世界領先的低碳能源產業和綠色制造業。這筆資金的主要目的,就是支持開發和部署低碳技術,如風能、海洋能,并幫助吸引和保護英國低碳產業供應鏈上的投資。
2.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CDM項目咨詢服務中介機構
大型的CDM項目及CERs交易審批程序復雜,并且需要經歷很長的周期。我國申請CDM項目首先需向國家發改委審批;然后通過國際認證機構(DOE)的認證;最后由CDM執行理事會(EB)注冊和簽發。目前我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對CDM項目還缺乏認知,也沒有意識到碳排放權給企業帶來的商機。鑒于此,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建立專業的科技型中小企業CDM 項目咨詢服務中介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CDM項目提供咨詢和指導,以輔助其完成審批和交易過程。
3.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設立信貸綠色通道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履行節能減排政策,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也參與到了碳交易市場中,為能源節約、能效提高和新能源開發等CDM項目提供“綠色信貸”等服務。截至2010年年末,我國興業銀行累計發放的節能減排貸款超過了1 000筆,金額近500億元,可以實現年節約標準煤1 870多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5 000多萬噸,年減排化學需氧量70多萬噸。但是我國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提供綠色信貸的同時,也制定了嚴格的審批程序和規則。因此建議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申請CDM項目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設立相應的信貸綠色通道,簡化審批程序,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構建出一個科技型中小企業CDM項目(雙邊模式)各參與方的運作模式圖(圖1),包括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外投資方、政府、金融機構和咨詢機構。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層面
1.小型CDM項目的捆綁交易
大型CDM項目的申請程序復雜,且存在較高的交易成本,而小型CDM項目的申請程序和規則比較簡單,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得到批準和建設,但由于小型項目所產生的認證減排量在規模上往往難以吸引購買者,因此建議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小型CDM項目的捆綁交易,捆綁項目所得的CERs可作為一個總體來銷售,增加了其對潛在購買者的吸引力。同時,對小型項目進行捆綁,還可進一步降低小型CDM項目的交易成本。小型CDM項目主要包括以下三類:一是最大規模不大于15兆瓦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二是每年節能量不大于150億瓦時的提高能源效率項目;三是每年直接排放低于1.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其他項目,此類項目可以包括能源項目、燃料轉換、工序以及廢物管理等。
2.合理控制CDM項目風險
CDM項目的開發涉及風險因素較多,主要有政策風險、項目風險、CDM風險等。政策風險來自國際減排政策的變化,如2012年后中國是否承擔溫室氣體減排義務,決定了2012年后合同的有效性;項目風險主要是工程建設風險,如項目是否按期建成投產、資源能否按預期產生等。在項目運行階段,還存在檢測或核實風險問題,項目收入因此存在不確定性,也會影響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等。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等原因,抗風險能力弱,一旦風險演變成最終的損失,將給企業經營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及成本大小選擇CDM項目,并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合理預測風險并加以控制。
3.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聯盟,共享碳交易信息
科技型中小企業要想保持核心競爭力,快速發展,就必須與相關企業結成廣泛的聯盟,以分享碳交易信息和先進的低碳技術。通過建立企業聯盟,可以使科技型中小企業在了解自身低碳技術水平和潛在優勢的同時,分享全球碳金融市場的交易信息,了解國際碳金融市場的走向,還可以分享其他科技型中小企業CDM項目成功的經驗;通過聯合行動,與各級政府部門建立互動機制,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五、結語
當前,我國的發展方式面臨著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增長轉向主要由技術進步和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迫切任務。作為一種金融創新機制,碳金融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加入到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低碳經濟的領域中來,以獲取低碳經濟帶來的商機。科技型中小企業也應該利用這一機遇,加快低碳技術的創新,為企業融得資金,并實現企業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 熊焰.低碳轉型路線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
[2] 邢繼俊,黃棟,趙剛.低碳經濟報告[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3] 彭欣,劉玉慧.清潔發展機制下中國企業市場機遇分析[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8).
[4] 宣曉偉.碳排放權交易應成為轉變發展方式的突破口[N].中國經濟時報,2011-08-08(8).
[5] 王劉芳.銀監會:中國7家銀行試水碳金融[N].北京日報,2011-07-04.
[6] 葉國興,李丕東,陳帥.捆綁小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的相關問題研究與對策[J].生態經濟,2008(9).
[7] 廣東省首個自愿碳抵消項目完成[EB/OL].省略/news_info.asp?ClassId=72&Id=81.
[8] 孟昊,劉懿.構建濱海新區以CDM為基礎的碳金融發展模式[J].港口經濟,2011(2).
篇4
【關鍵詞】 科技型企業 科技創新 金融創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實踐證明,經濟的發展亟需科技來推動,科技產業的發展又需要金融提供強有力的融資支持。然而,科技產業和金融產業本來屬于不同的行業,因此,兩者在融合的過程中必然面臨諸多困境。
一、科技型企業創新與金融創新理論
1、科技型企業創新理論
同生命有機體一樣,科技型企業由誕生、成長到成熟,再面臨衰退,其發展會經歷種子期、創業期、成長期和成熟蛻變期四個階段。種子期是研發人員通過探索性研究,提出高新技術設想,形成新理論、新技術和可進一步開發的成果的階段。創業期是創業人員將研發人員在種子期研發的具有一定商業前景的成果,通過創業向產業化轉變的階段。成長期是經過艱苦創業,順利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轉變并進入快速成長發展通道的階段。成熟蛻變期是科技型企業生命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型階段,體現為其規模能力各方面由中小型企業向大型企業轉變,是企業面臨的第二個創業期,自此,企業將進入新一輪生命周期循環。
2、金融創新理論
金融創新是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狹義的金融創新指金融工具的創新,廣義的金融創新則體現在金融工具、金融體系、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等方面的變化出新。從本質上講,金融創新源于金融機構的趨利動機。從直接動因上看,金融創新源于政府推動、技術推動及規避市場風險和政府管制等。研究發現,新的信息、網絡、通訊技術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金融服務手段和方式,為金融服務多樣化提供了可能,是導致金融創新的主要因素;金融機構逐利的本性和對規避政府管制的期求助推了金融制度的變革;此外,規避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市場風險和為客戶提供避險工具的目標催生了豐富多樣的金融創新工具。
二、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1、金融創新促進科技創新
科技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體系,金融創新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科技型企業順利渡過艱難的創業期和成長期,并成功實現轉型。金融創新在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能發揮融通資金、支付結算、集中分散資金、管理風險和提供信息等幾大功能。其中,融通資金功能是其最根本的功能,金融創新能夠幫助科技型企業改善融資難的窘境;支付結算功能能夠提高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的成功率,使得處于創業期的科技型企業具有存在的可能性;集中分散資金功能可以幫助企業有效調劑資金余缺;管理風險功能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科技型企業降低其在各個發展階段所面臨的高風險;此外,金融創新可以促進企業的信息透明化,從而有助于外界正確地認識企業,進而為企業和投資商、產品需求方搭建良好的交流平臺。
2、科技創新推動金融創新
科技創新對金融創新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對金融業務創新、金融工具創新、金融機構創新和金融制度創新等方面。具體而言,在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科技創新主要通過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推動金融機構改變生產方式和經營體制,促使金融機構不斷推出創新型的金融工具和服務來滿足客戶更多元化和更高層次的需求,并使金融市場的功能得以不斷的完善。與此同時,金融機構通過積極采用最新的科技發展成果,可以設計出更復雜的金融產品對風險進行有效管理,進而實現更豐厚的利潤。
綜上所述,金融創新與技術創新相互影響,技術創新推動金融創新的同時,金融創新也在多方面為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和服務。
三、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在融合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之間不協調、不互動
在借鑒國際科技金融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已出臺諸多鼓勵金融與科技結合的政策,涉及銀行、保險、多層次資本市場、債券和擔保等各個方面,各地有關金融與科技結合的新機制和新模式也層出不窮。但是,在取得可喜成績的背后,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之間仍然無法有效協調和難以充分互動。事實上,我國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與巨額民間資本投資渠道缺乏的矛盾長期普遍存在,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的結合缺乏政府的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缺乏相應的支撐平臺和服務平臺以及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復合型科技金融人才,科技金融創新主要體現在工具創新層面而很少觸及體制性因素。鑒于以上種種,我國至今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的離散問題。
2、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之間不協調、不互動的原因分析
(1)相關法律制度建設不健全
隨著我國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結合的不斷深化,為了營造激勵自主創新的環境,國務院、人民銀行、財政部和科技部等部門從多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各級地方政府也適時出臺了各種文件。然而,這些政策和法規總體上缺乏系統性和全局性,多數只是流于形式,執行力度有限,且激勵機制和責任的設定基本屬于空白,對促進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有效融合還遠遠不夠。
(2)科技型企業創新的金融支持機制不完善
一方面,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很難準確地把握企業風險狀況,基于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經營原則,商業銀行不可能在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持續不斷地提供貸款。另一方面,雖然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基本形成,但主板市場因制度和門檻限制,對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支持只局限于發展成熟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板市場因創業投資退出機制的不完善,無法對處于種子期、創業期及成長前期的科技型企業給予足夠的融資支持;創業板市場則暴露出上市公司業績不佳、市場投機盛行、高價發行導致資金超募而資金使用效率等諸多不足;風險投資因缺乏有效的服務平臺和退出機制以及在投資方向、數量等方面受到的嚴格限制,對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支持的力度有限。
(3)政府功能缺位
近些年來,雖然各級政府致力于推動科技金融的發展,但因相關制度安排不完善、相關政策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在融合的過程中出現融資平臺、信息交流平臺和中介服務組織等不健全以及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復合型人才缺乏等諸多問題,最終導致二者無法有效融合。
四、完善我國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結合機制的對策
1、加快相關法制建設
把促進企業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融合納入法治軌道,在已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快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建設的步伐,盡量將可以法律化的政策法律化,充分發揮立法在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融合中的作用,規范促進科技金融發展的相關主體行為。突破長期制約企業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融合的制度,最終實現兩者融合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為科技金融的發展保駕護航。
2、完善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結合機制
(1)完善科技型企業成長各階段的融資機制
理論和實踐證明,有限的資金對于企業技術創新來說總是稀缺的,科技型企業發展因其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使得其對融資的需求與一般企業存在較大差異,而且科技型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面臨著不同的風險(詳見表1),需要不同的金融支持體系滿足其對融資的需求,同時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規避和化解各種創新風險的金融工具和制度安排。
在種子期,政府財政支持和天使投資等方式能夠借助其自身優勢進行有效篩選,通過淘汰缺乏發展前景的項目而將資金集中至通過篩選的項目,進而為這些項目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在創業期,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創新型的金融工具則能為其提供資金支持并提供專業輔導。在成長期,創業板等資本市場組織形式為其繼續提高資金支持的同時,還可以為其提供寶貴的企業管理經驗和市場人脈。在成熟蛻變期,科技型企業能否成功實現轉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融體系能否提供有力支持,包括主板市場和銀行間接融資等提供的資金支持、市場支持和環境支持等(詳見表2)。
(2)完善風險化解和補償機制
一方面,由政府出資設立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并通過貸款貼息、償還性資助、稅收優惠等各種優惠政策,有效分散和化解金融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高風險,另一方面,通過積極研發科技保險新產品、建立科技型企業保險理賠綠色通道、提供專業和高效的風險管理咨詢和評估服務及提高科技保險理賠服務水平等,將科技保險運用到科技型企業成長各階段并全面推向市場,充分發揮保險分散風險的功能,為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的融合提供風險保障。
(3)完善融資服務平臺
首先,引入信用征信、評級和財務、法律、認證等中介機構及科技擔保公司、擔保基金等擔保機構,合力構建完善的信用和擔保體系;其次,集合社保、稅務、法院等部門力量,通過匯總企業信息搭建科技金融信息服務平臺,為各類金融機構包括個人投資者提供科技型企業信息查詢服務;再次,吸取中關村科技園區等地區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企業信用促進會在信用信息協調、服務、監督等方面的作用,引導金融資源向信用良好的企業傾斜并促進企業加強自身信用建設;最后,利用政府與科技、招商、財政等部門及金融機構間的密切合作關系,根據國家促進科技金融發展方針和政策,通過深入了解科技型企業的資信狀況、盈利能力、技術水平、市場前景及發展潛力等,尋找優質的科技型企業和創新項目,并及時地推薦給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實現科技金融的高效融合。
3、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力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稅收調整、貼息和補貼擔保費等財政政策,直接引導多層次金融體系科學合理地安排對科技型企業創新的資金投入;也可以通過提供研發資金、政策性貸款等直接介入相關領域,進而間接引導金融體系的進入。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建設專業性擔保機構、信息服務機構、信用評級機構等中介機構改善金融生態環境,通過完善多層次的金融體系、合理引導民間資本的規范化發展,來降低創新帶來的風險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此外,還應加強引導培育科技項目運用于新的金融業務、金融產品和金融市場,注重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以實現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間的良性互動。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2Q1
95)。)
【參考文獻】
[1] 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對于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M].商務印書館,1990.
[2] 楊波:科技型企業投融資體系建設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11(5).
篇5
關鍵詞:金融;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客戶細分
中圖分類號:F832.3
文獻標識碼:A
移動互聯技術不斷創新,在不同行業和領域都出現了突破性的應用與發展。近一年來關注度較高的就是移動互聯技術在金融領域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應用,催生了多種多樣的互聯網金融創新模式,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資金籌集、資金融通、支付結算、貨幣發行等。以銀行、電商、互聯網企業等為發起主體的各類互聯網金融業務方興未艾,掀起了金融互聯網化的發展潮流。
然而,在轟轟烈烈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浪潮中,精準的目標客戶定位是不可或缺的。作為服務業的典型代表,傳統金融業務已經經歷了由“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的定位變遷,以客戶為中心也早已成為線下金融領域競爭的核心要義。當傳統金融業務轉而通過互聯網介質謀求發展,不同名稱、各具代表性的創新性互聯網產品不斷出現,并由最初的“新”逐漸轉為“亂”,究其根源,未能準確定位發展中心、一味追求快速出新是造成混亂局面的根本原因。因此,在互聯網金融熱度高漲之際,思考其定位與發展問題,未嘗不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捷徑。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只是介質發生了變化。因此,在發展互聯網金融的過程中無需白手起家、從頭做起,而應充分參考與借鑒傳統金融業歷經上百年發展所積累的經驗。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傳統金融業務的發展重心經歷了從“產品”到“客戶”的變革,互聯網金融則應在此基礎上謀求創新發展,進一步踐行“以客戶為中心”,通過互聯網這一現代化高科技介質,更好地為客戶提品與服務。“以客戶為中心”的產品與服務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需要依托對客戶需求的全面收集與深入挖掘,形成精準的、基于需求的客戶細分,從而為產品的研發與設計、服務的配套與跟進等提供可靠依據,進而成為吸引客戶的有效手段。隨著互聯網金融領域競爭的日趨激烈,率先精準定位細分客戶,將贏得指向明確的發展先機。
在互聯網金融當前的發展態勢下,涉足其中的各類客戶也處于不斷摸索與適應的過程中,正在逐漸形成相對穩定的行為習慣與方式,一些企業已經通過對細分客戶和細分市場的分析與挖掘,不斷拓展市場份額,形成了較為明顯的核心競爭力。
一、相關研究綜述
隨著互聯網金融在全球范圍內的興盛與發展,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領域,都已經展開了面向客戶的研究與分析,以支撐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探討與研究。
國外關于互聯網金融的研究已經出現了較為典型的圍繞客戶要素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主要圍繞客戶使用互聯網金融渠道及產品時的行為意圖(Laran和Lin,2005)、客戶對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渠道的接受度及影響因素(Barati和Mohammadi,2009)、客戶接受度技術檢測模型(Viehland,2007)、客戶使用互聯網金融產品及服務時的體驗(Valcourt、Robert和Beaulieu,2005)等方面展開。多數此類研究都支持了互聯網金融在客戶關系管理方面的創新性意義(Riivari,2005),且應從客戶需求的視角人手進行產品及服務的設計與提升的觀點。
隨著國內互聯網金融的跨越式發展,學者們也分別基于不同視角對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的客戶要素展開研究。巴曙松等從客戶細分的視角出發,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研發與營銷等環節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互動與融合的精準客戶匹配的思路。吳曉靈提出以客戶細分視角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思路,認為在與傳統金融業務競爭的過程中,互聯網金融業務存在單筆金額小、整體數量多等特點,應從較為熟悉的客戶群體人手,定位熟悉的細分客戶市場,從而增強競爭力。劉峰等將客戶行為分析融入互聯網金融發展對策研究中,通過對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客戶行為及其特征進行分析,進而以此為依據提出了商業銀行發展的對策。來繼澤在其對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研究中引入了客戶數據挖掘的理念,運用對通過互聯網積累的大量客戶數據進行分析、獲得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與偏好的思路,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進行了深入研究。類似的研究揭示并引領了互聯網金融的深入化、精細化與體系化的研究趨勢,也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鑒。
二、基于需求的客戶細分基本思路
隨著精細化管理理念的推廣與普及,數據挖掘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類企業的管理實踐中。互聯網金融存在著與生俱來的數據優勢,具有支持數據挖掘技術的良好應用基礎。同時,因互聯網金融的介質獨特,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素,因此,近年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主要側重于信用風險評價等方面,在客戶細分方面的應用探索還比較少。
基于需求的客戶細分(如圖1所示),是圍繞互聯網金融客戶在不同層面上(如產品、營銷、流程、渠道、售后、結算、金融與非金融等方面的需求)的訴求而展開的深入分析、分類與挖掘,基于需求的異同界定不同客群的邊界,針對不同客戶群的無差異化需求提供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旨在通過指向精準的產品與服務實現不同客戶全方位需求的滿足,實現對客戶的吸引、粘合與持續性保留;同時,結合盈利性分析,定位能夠帶來更多價值的目標客戶群,圍繞這些客戶群的實際需求研發、配套對應的產品與服務,實現客戶細分與需求挖掘的交互提升,從而實現價值最大化。
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離不開一定規模的數據基礎,基于需求的互聯網金融客戶細分所需的數據一方面來自于線上交易數據、線上行為數據的收集,日常數據的充分積累能夠為數據挖掘提供良好的支持,此類數據主要來源于存量客戶的日常交易行為,對存量客戶的細分與差異化維護能夠提供很好的支持。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不會僅僅停留在存量客戶的維護上,更多的還是要不斷拓展客戶、吸引新的客戶。因此,產品與服務的研發設計還需定位于大量潛在客戶。日常線上交易所積累的存量客戶數據就難以滿足需要,可以通過線上或線下的問卷調查等形式獲得數據挖掘所需的數據。此外,還可以通過第三方數據購買等形式獲得所需數據。后面兩種數據來源往往指向性較為明確,對數據挖掘結果的精準性大有裨益。
基于需求的互聯網金融客戶細分主要可以從兩個思路入手,即強制性細分和探索性細分。通過這兩個思路的分析與研究,在得到不同的客戶細分維度體系的同時,還可以獲得不同細分維度下客戶的屬性特征和需求特征集合。基于需求的探索性客戶細分方法與強制性客戶細分的最根本區別就在于:在收集客戶需求時,細分維度是不確定的,是面向樣本客戶收集需求后再分析其屬性特征;而強制性客戶細分方法中,在收集客戶需求時,細分維度是已經確定的,是面向特定屬性的客戶收集需求。在實際業務應用中,需要兩種方式配合,建立較為全面的、體系化的客戶細分體系。客戶細分體系可以直接作為業務部門制定客戶差異化維護策略的依據,如業務部門可結合整體發展戰略,鎖定特定細分客戶群體,并結合該群體客戶的需求特征進行產品的研發與設計以及服務方案的制定等。
三、基于需求的強制性客戶細分
基于需求的強制性客戶細分的主要思路(如圖2所示),即通過對典型客戶維度指標進行收集、歸類及匯總,選取標志性區分維度(如客戶個人屬性、行業屬性、經營與財務屬性、金融消費屬性等)作為分析基礎,同時對目標客戶在產品、營銷、流程、渠道、售后、結算、金融與非金融等方面的需求進行定位與收集。通過對同一區分維度下的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進行比較,找出需求差異化較為明顯的區分維度,并作為典型單一維度抽取出來。
例如,通過對處于不同區域的客戶在上述諸方面的需求進行收集、匯總與比較,若發現處于不同區域的客戶在產品、營銷、結算等一項或幾項需求方面的差異化明顯,那么區域維度就可以作為典型的單一維度被抽取出來;反之,若不同區域客戶在任何需求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化,說明區域維度并非典型細分維度,可不予抽取。
在實際業務應用中,不會僅僅用單一維度指標對客戶進行細分,往往會采用多維度指標對客戶進行分片、劃塊,甚至更復雜維度的切分。因此,在單一維度需求分析的同時,還需要進行交叉維度的需求分析。結合具體業務需要選取要進行交叉的維度,通過對可行交叉維度進行需求差異化分析測試,找到具有明顯需求差異化的交叉維度,并作為典型交叉維度抽取出來。通過將抽取出的典型單一維度與典型交叉維度整理匯總,同時對上述維度劃分下客戶的需求差異進行分析與記錄,形成強制性客戶細分體系,并通過建立常態化體系優化機制,對強制性客戶細分維度體系不斷進行完善。
具體業務實踐中,客戶細分維度是多種多樣的,且在不斷變化中。由于篇幅限制,本文選取典型資產類客戶細分維度為例,對強制性客戶細分的思路進行分析。
在實際差異化比較過程中,分布趨勢是分析的主要側重點,如圖3所示。兩個區域的客戶對還款方式的需求除在隨借隨還方式上存在明顯差異外,在其他方式上的需求分布基本類似,則區域因素在分析產品的還款方式因素時為非典型維度。但因兩區域客戶在隨借隨還方式上存在非常明顯的需求差異,則應將區域維度作為分析隨借隨還方式時的典型維度,在實際業務分析過程中,很多時候會存在此類單一指向維度,也應將其納入強制性客戶細分維度體系中,此類維度往往對客戶細分及其應用更具現實意義。在實際操作中所選擇的城市類型會更為復雜,但分析方式和結果類似。通過研究發現,區域、行業、資產規模、年銷售額、持有產品等因素在基于需求的強制性客戶細分過程中具有明顯的典型性;在區域與行業、行業、資產規模與持有產品等交叉維度方面也具有非常明顯的典型性。
然而,一經建立的強制性客戶細分維度體系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因客戶的消費習慣等行為要素是不斷變化的,隨時間等外部條件的變化,原本不是典型細分標準的維度,也可能會變成典型維度;原本屬于典型細分標準的維度,也可能會變成非典型維度,這也說明客戶細分工作需要不斷地優化與調整,通常調整周期為6-12個月。
四、基于需求的探索性客戶細分
基于需求的探索性客戶細分的主要思路是首先選取一定的樣本客戶,樣本客戶不應具有明顯的一致性屬性特征,而需能夠代表客戶全體(如圖4所示)。通過問卷等形式收集客戶在產品、營銷、流程、渠道、售后、結算、金融與非金融等方面的需求,同時在問卷中通過客戶屬性問題的設置實現對客戶屬性的多方面描述。基于樣本客戶在上述需求方面的偏好進行聚類分析,獲得具有相似需求特征的多個客戶群體,在對不同客戶群體需求特征進行分析與總結的同時,分析不同客戶群體在客戶屬性特征方面的共性特征,并結合屬性特征與需求特征對不同客戶群體進行界定,從而構建探索性客戶細分體系。而探索性客戶細分體系也會隨著內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因此,也需要不斷地進行優化與完善。
本研究以某互聯網金融平臺為依托,抽取800名目標客戶,以互聯網金融客戶對資產類業務的相關需求為例,對互聯網金融客戶細分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通過聚類分析的相關指標發現,樣本客戶可以被分為五類,結合其屬性特征及需求特征將其分別命名為:結算型客戶、基礎型客戶、發展型客戶、競爭型客戶和綜合型客戶。
通過分析,各類客戶中所占比重最高的就是基礎型客戶(322人,占比40.25%),其次是發展型客戶(254人,占比31.75%),綜合型客戶(103人,占比12.88%)、競爭型客戶(68人,占比8.50%)和結算型客戶(53人,占比6.63%)。
通過對五類客戶在貸款需求、產品定價需求、產品額度需求、產品還款方式需求、產品期限需求、渠道需求、結算需求和綜合需求這八個方面特征的分析(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①結算型客戶的貸款需求較弱,因此其在產品額度、還款方式等方面的敏感性不高,但其結算需求非常強,因此其在渠道方面的需求也偏強,但其綜合需求較弱;②基礎型客戶具有很強的貸款需求,對產品定價和產品期限敏感性較強,但對貸款額度和還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不高,同時,此類客戶的結算需求很低,綜合需求也較低;③發展型客戶整體需求較為均衡,具有一定的貸款需求和結算需求,在產品具體要素需求和渠道需求方面也表現出一定的敏感性,綜合需求較前兩類客戶有所增加;④競爭型客戶具有明顯的貸款需求和結算需求,但與發展型客戶的最大區別在于對產品定價敏感性不高、對產品期限要求較短,同時還具有明顯的綜合需求,屬于典型的優質客戶;⑤綜合型客戶具有中等偏低的貸款需求和中等偏高的結算需求,對產品額度和還款方式要求較高,對產品定價和期限的要求較低,同時具有較高的綜合需求。
上述客戶的需求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與其屬性特征相關,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偏好多數可以通過對其屬性特征的分析來解釋。在對五類客戶需求特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五類客戶在成立年限、資產規模、年銷售額、風險水平、互聯網金融習慣五個方面的屬性特征進行定位與分析,分析結果顯示:①結算型客戶成立年限一般在三年以上,資產規模、年銷售額較低,風險水平也較低,此類客戶尚不適應互聯網金融方式;②基礎型客戶成立年限相對較短,一般在三年左右,資產規模中等偏低,年銷售額處于中等水平,但此類客戶的風險水平較高,少量此類客戶對互聯網金融方式有所涉足;③發展型客戶的成立年限一般是三到五年,資產規模、年銷售和風險水平均處于中等偏高水平,此類客戶對互聯網金融方式有一定的接觸;④競爭型客戶的成立年限一般也都在三年以上,資產規模居中,卻具有較高的年銷售額和相對較低的風險水平,同時對互聯網金融方式的接觸程度在五類客戶中居于首位;⑤綜合型客戶成立年限較久,一般在七年以上,經營相對穩定,具有相當的資產規模和年銷售額,風險水平較低,對互聯網金融方式也具有相對較高的接受度。
五、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在五類客戶中,競爭型客戶具有明顯的貸款和結算需求、對利率敏感性不高、風險水平適中,屬于典型的優質客戶;且其對互聯網金融接受度較高,占客戶構成比例卻又較低,因此具有較大的拓展空間,屬于互聯網金融應積極拓展的戰略性客戶類型。
其次,應重點發展綜合型客戶,此類客戶經營年限長、整體風險低、持有一定數量的閑置資金,有利于結算與理財業務的拓展。同時,此類客戶對互聯網金融也有較高的接受度,在總體客戶構成中占比也相對較低,適合加以拓展。
鎖定具體細分客戶群體后,應結合目標客戶群體的需求特征進行差異化維護策略的制定,如產品方案的研發設計、渠道方案的拓展設計、營銷策略的匹配設計、增值服務的提升設計、投資理財等金融與非金融服務配套設計等,生成指向明確的業務提升方案,形成以客戶為中心、對客戶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核心競爭優勢。
篇6
[關鍵詞] 科技型中小企業 技術創新 投融資機制
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僅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而且還有利于技術創新、提高就業人員素質、調整與優化產業結構。2006年初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我國“十一五”規劃也把自主創新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自主創新的主體是企業,而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最為活躍的力量和載體。2006年4月7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八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在報告中指出,“在美國,70%以上的專利都是小企業創造的,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是大企業的2倍以上;在我國,小企業提供了全國大約66%的發明專利,74%以上的技術創新和82%以上的新產品開發,小企業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主要力量和源泉。”然而,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外部環境,投融資機制能否與國家科技政策緊密銜接,是制約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一個非常關鍵性的因素,因為它直接關系到能否有效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科技開發,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資體制。
一、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及現狀
1.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特點
與傳統企業相比,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技術更新快、信息傳遞快、運營周期短、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這樣的特點,決定了其融資需求呈現出以下明顯特征:
(1)資金需求持續性強,頻率高。由于技術更新快,產品不斷升級換代,科技型中小企業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資金,用于研究開發活動和購置技術含量較高的設備,及時進行技術更新,以保持持續創新的動力和能力。
(2)融資需求時效性強。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具有市場壟斷地位,對于市場變化敏感度較高,投資項目有較強的時效性。
(3)單次融資量相對較小。盡管科技型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強烈,需要持續資金支持,但由于規模較小,單次融資資金額并不太大。
2.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
2005年6月,深交所與科技部、國家開發銀行組成6個聯合調研小組,對全國7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實地走訪、調研。調研報告指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與商業銀行的集中資金管理模式和審慎經營原則不相符合,使他們難以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支持。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業因經營時間短、經營風險高、業績不穩定等原因,大都無法獲得銀行信用貸款支持;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主要依賴研發人員推動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來獲取利潤,相對于傳統的制造業企業,用于生產經營的有形資產規模較小、金額較低,可用于抵押、質押方式貸款的資產較少,無法滿足各類金融機構、融資擔保機構對于融資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也就難以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抵押、質押貸款。
(2)風險投資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足。2004年,我國有253家企業獲得了中外創業投資機構12.69億美元的投資,僅占2004年全國8463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0.15%。與風險投資最發達的美國相比,我國創業投資行業仍處于加速發展的階段,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支持作用的發揮仍有待于整個創業投資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困難,大量創業投資機構的資金介入主要以處于相對成熟產業中小企業的中后期為主,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不足,再加上長期以來缺乏有效的退出機制,創投機構的投資資本退出渠道不暢,現有退出方式又增值有限,導致我國本土創投總體上處于相對萎縮狀態。
(3)科技型中小企業進入主板融資困難重重。與傳統企業相比,科技型中小企業具有規模小 、技術更新快、信息傳遞快、運營周期短、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的特點。這些特點與主板資本市場的嚴格、規范、統一、公開、透明的運行理念不相吻合。三板市場的寬松、扶持有利于投資和交易為出發點的運行理念,適合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的特點,能夠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打破融資瓶頸。同時數量眾多、充滿生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也能夠保持三板市場的活力和長久生命力。
二、美國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投融資機制
美國是當今世界的科技強國,形成其科技強國地位的因素很多,然而,美國在促進科技創新的投融資體制方面,有很多經驗可供學習和借鑒。
在美國風險投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支持創新及其產業化的投融資機制,是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的產物。風險投資在運作中,為了追求回報、控制風險,從機制上就有對科技成果進行篩選、預測和把握能力,與此同時,風險投資還常常輔以靈活的孵化機制和高超的金融服務技巧。因此,風險投資在激勵創新和鼓勵技術創業方面發揮了人可替代的“第一助推力”作用。小企業管理局相關配套政策的刺激以及納斯達克資本市場方便暢通的退出渠道,也保證了美國風險投資的有效運轉。因此,從資金的角度看,風險投資是科技型創新企業當之無愧的“第一助推力”,構成了美國促進科技創新投融資機制中關鍵性的一環。
小企業管理局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直接提供的涉及資金的服務項目主要有:擔保貸款、小企業投資公司計劃SBIC、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SBIR、小企業技術轉移計劃STTR。除了在資金、擔保、研發經費等方面外,小企業管理局還在咨詢與管理培訓服務、獲得政府采購合同、促進小企業的進出口貿易等許多方面幫助小企業成長,正是這些系統的扶植和培育大大提高了美國各類科技創新型小企業的成功概率,從而客觀上促進和推動了科技創新。
納斯達克(NASDAQ)資本市場的建立,不僅成功開辟了中小企業的融資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為風險投資退出創造了條件。在美國新興高科技公司的創業過程風險投資和納斯達克就好象是火箭發射過程中的兩級燃料推動器,風險投資負責第一階段的推動,納斯達克市場籌集來的資金成為第二階段的推動力,幫助火箭繼續前行。
在美國科技創新的歷史上,除了政府財政和大型公司的投入外,風險投資、小企業管理局以及納斯達克市場這三大要素,從不同的角度、層面為處于各個階段的創新型企業提供資金,并且各要素彼此銜接、相互配合,形成了的有效的投融資機制,很好地發揮了促進技術創新的作用。風險投資利用市場方式化解科技創新的風險,小企業管理局充分采用擔保貸款、風險投資、預留聯邦研發經費等方式,幫助小企業獲取各種資金,大大提高技術創業的成功概率,而納斯達克市場則實現了創新型小企業的規模性融資,并且為風險投資基金的最終撤離建立良好的退出機制。
三、促進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投融資機制建議
1.政府正確引導資本逐利性,建設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資機制
根據專家測算,中國在“十一五”期間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投入4300億~6700億元,單純依靠原有的以財政撥款為主渠道的科技投融資機制,勢必難以適應自主創新發展的需要。在未來科技投融資機制建設過程中,政府應特別注重發揮引導作用,充分利用金融資本內在的逐利性。無論是銀行貸款,還是風險投資,作為政府都不可能強制其參與對科技創新的投入,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對其掌握的長期貸款和風險投資所做的優惠設計,非常值得借鑒,而能否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資體系,關鍵在于政府能否正確實施對資本逐利性的引導。
2.重視科技政策與金融配套政策的銜接,提高配套政策的可操作性
科學技術的發展以成為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這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然而科技的發展不是孤立的,金融、稅收、貿易等相關政策的共同作用,才能促進科技創新的蓬勃發展。因此,在制定科技發展整體計劃時,一定要有財政、金融、稅收、貿易等方面政策意見的參與,在溝通協調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科技與金融復合型人才的作用,從而使所制定的政策具有可操作性和生命力。因此,能否真正實現科技政策與金融等配套政策的銜接,科技與金融復合型人才至關重要。美國風險投資基金和納斯達克市場之所以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有一批既懂科技,又懂金融和資本市場運作的復合型高級人才。
3.鼓勵風險投資,重視建設中國自己的退出機制
風險投資機制可以有效促進高新科技成果走向市場,實現產業化,提高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這已經為美國的成功實踐所證明。因此,中國應該鼓勵和引導風險投資,充分發揮風險投資的本質功能:用市場的方式化解科技創新的風險。在我們逐步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風險投資退出渠道的建立。目前,中國風險投資一般都通過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方式退出,成本高,且方式單一。因此,中國應盡早啟動自己的“創業板市場”,并且完善已有的產權交易市場,允許和鼓勵非銀行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產業投資基金和個人參與對技術創業企業的投資和并購,讓風險投資找到合適的撤離渠道,從而建立風險投資的良性循環。目前即將推出的創業板塊應該視為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的新的嘗試,它的穩步推進將能給國內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帶來希望。
4.積極促成三板市場的建設,讓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為三板市場的首選
隨著2006年1月中關村非上市股份公司進入證券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報價轉讓試點方案正式實施,關于該轉讓系統是不是三板市場、我國存不存在三板市場、應該存在怎樣的三板市場、由誰催生三板市場的討論日漸熱烈。如果以產權交易市場為基礎催生三板市場,那么,科技型中小企業應成為三板市場的首選。
三板市場是指非上市證券交易市場,它是主板、二板市場之外,轉為有發展潛力、處于初創和幼稚期的中小企業融資并為風險資本提供退出通道,以場外電子柜臺交易為典型交易形態的資本市場。三板市場是主板市場和二板市場的重要補充,同時又獨立于主板和二板市場,有自己較為明確的市場定位,即為高成長性中小企業融資和未上市公司的股份轉移提供服務。
5.中國金融業對科技創新的貢獻:提供更加豐富的金融業務
中國的金融業過去主要面向國有大中型企業,在為中小企業服務方面缺乏經驗和動力。但隨著金融業對外開放,越來越多的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開始關注這一市場,在開發新的業務種類和金融工具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嘗試,如:有的地方開始試行針對高技術創新企業的專利質押貸款。然而,對于國外流行的資產證券化、可轉換債券、貸款調期、票據貼現等金融工具和手段,則運用較少,缺乏相應的運作經驗,這在客觀上阻礙了中小型科技企業獲得適合自身條件的金融服務。因此,作為中國金融業,無論從提升自身競爭力,還是從促進自主創新的社會責任來看,為中小型科技創新型企業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已成為一項不容忽視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李士 嚴 莉.科技型中小企業應成為三板市場的首選[J].產權導刊,2006年,(5):P36
[2]中小企業上市資源調研小組.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融資問題調研報告[J].證券市場導報,2005年,(8):4~5
篇7
關鍵詞:課例研究;中職金融教學;教學改進
很多科任老師和學生都認為中等職業學校《金融基礎》課不好教和不好學。原因在于它的基礎知識和原理是通過從歷史到現代的金融變革歷程的發展層面來闡述的,專業名詞概念多,具體可操作性的內容少。如果一直沿用傳統的講授法教學,教學成效就較低。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專業基礎課的熱情,這是一直困擾筆者的問題。而課例研究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觀察視角和研究方法。
“課例研究作為一種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過研究化解教學難題,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1]從課例研究的學習材料和研究成果得知,“課例研究是一種自內向外的課程改革,即由學校在內部發起。這種由內而外,由下而上的草根式的課程改革,是課例研究的一個重要特色”“了解課例研究的最佳方式,莫過于親自嘗試”。[2]如何進行課例研究,才能達到有效教學呢?首先要對課例研究的內涵和特征進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一、課例研究的核心概念
根據馬晴梅、程可拉、胡慶芳等人的觀點[3-4],課例研究有如下概念:(1)課例研究關注的是面向學生的總體素質塑造,而不是某個學科成績的提高。(2)著重了解學生的學習思路和學習行為,而不是教師的授課表現。(3)認真思考面向學生的長期目標。(4)研究最佳的、現成的課。研究課為教師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去觀摩學習同行的教學經驗。(5)培養教學知能。(6)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不論研究課成功與否,無論是上課者還是聽課者,研究課都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特別是換位的思考和合作交流過程的碰撞與相互啟迪。(7)培養觀察學生的眼睛。在研究課上,教師會在教室里搜尋學生學習動機和行為的信息。當教師在研究課上仔細觀察學生的這些信息時,教師就有更多的機會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學問題。
(8)教師在課例研究中“走出自我”,通過同事和學生的眼睛審視自己的教學。(9)課例研究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二、如何在金融基礎課程中運用課例研究改進教學
課例研究選擇的課例應是認真思考面向學生的長期目標。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歷史重任;如果學生對專業基礎課都毫無興趣,那對今后專業主干課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也會影響到學生將來的就業和發展前景。
在本學期初,筆者借一次校級公開課的契機,對課例研究進行了嘗試。筆者選擇了學生對專業基礎課無興趣這一問題作為課例研究的切入點,在制訂教學目標,選取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等要素時,都圍繞這一問題進行教學設計。對現有的教材內容作調整、改造。在確定主題的過程中,筆者將“基金組織”這一教學內容進行充實和整合,設計了讓“學生以投資人的身份投資基金”這一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一模擬的教學環境里,以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完成投資三個基金產品項目的任務。具體做法是:
(一)布置課前學生自主學習活動
大部分的中職學生在學習的自覺性和學習的方法上是比較欠缺的。為了彌補這一缺陷,筆者布置學生課前瀏覽基金公司的網站,以增加更多的感性認識,同時向學生提供網上的有關線索,注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以貼近生活現實為載體進行教學
如何讓學生迅速進入模擬情境中學習,根據開放式基金投資的特點,筆者設計了一個導入環節:“如果有1000元錢你就能投資基金”。這個較低的投資門檻使學生感覺到在實際的生活中自己也可能有條件進行基金投資,學生們躍躍欲試地想了解更多的情況。
借此機會,筆者向學生介紹了對風險承受力不同程度的三種基金投資者類型的劃分。然后發給各小組一張模擬的基金公司的基金風險測評表,并設定每個小組用虛擬1萬元現金進行投資。
這就順利地進入到第一個教學環節:參與模擬“風險評估”的測試和確定本小組的投資組合。學生們熱烈地開展了討論。你一言我一語,“我選A”“我選D”“為什么”的聲音此起彼伏,課堂上學生表現出從未有的活力。其中一個上課從未用心聽課的學生也禁不住地提出問題。
因此,以一種學生感興趣并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參與的活動為引導,就較容易地誘導學生學習和探究專業知識的欲望。利用這個機會,教師因勢利導地講述課程的知識點,順利地進入教學過程。
在課堂中,學生進入“基金投資人”的角色,根據自身資金較少,投資經驗不足的情況,大部分小組選擇了穩健型的投資組合。
(三)以任務為主線,多種教法和學法并用進行課堂教學
在風險評估環節后,筆者播放PowerPoint課件進行任務的引導,學生們依次進入基金申購環節、基金計算環節、小組匯報環節和工作評價環節。
整堂課學生都處于積極和好學的狀態。從課后回收的教學材料上看到,學生基本學會了基金投資的步驟和方法,達到了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本課例采用的教法是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即在完成基金投資的項目和模擬投資的情境中,教學策略是先教后學、邊教邊學。
學法是角色扮演法、小組討論法、體驗學習法。例如為了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筆者編制了崗位分配表,由各小組長進行角色分配。小組的劃分由筆者事先按好、中、差生搭配,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和得到提高。
三、課例研究的研討
(一)集體的反思
公開課后,我校財經科的全體教師集中討論和反思。由筆者進行教學設計的主題說明,自評成功之處和不足;其余教師輪流發言,討論氣氛熱烈。與過去評課不同的是,大家側重的是對課堂上學生學習動機、行為信息的解讀和討論。如導入環節新穎,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動機;甚至平時成績較差的學生都代表小組積極發言,說明合作式的小組學習,使學生有了集體歸屬感;學生們學習很投入,說明這堂課是成功的。同時大家也圍繞課例的不足之處進行討論和建議。如各小組的學習進度不一致,操作步驟書還要更詳細周詳,對學生的指導會更好;還建議在公開課之前召集各學習小組的組長開會,預先提示操作規程。總之,從豐富的集體智慧中,課例研究“實現了教師群體資源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可以讓每一個參與者收獲更多的思考和方法”。[5]
(二)個人的體會
通過實踐,筆者對課例研究有了新的認識:
1.課例研究的問題必須是課堂上普遍存在的教學問題
這次課例反映的是《金融基礎》教學改進的問題,即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熱情。在中職教學中,大多數專業課,只要專業性較強的且操作少的課程,學生都會表現出厭學的情緒和行為。究竟是教師在實現教學目標所采用的教學內容和策略的問題,還是教師沒有把握好學生的興趣和困難的問題,這要通過課例研究來探討。同學的“觀點、態度、反應和感受為我們進行專業實踐的反思提供了豐富的材料。”[6]
2.課例研究要借助于教育理論的原理和方法的應用
本課例問題的解決,是通過讓學生合作學習、體驗式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因為教學內容是“緊密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學生事必躬親的體驗學習為基礎,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7]因此這個問題的解決還在于擴展和整合教材內容。
(三)學生的收獲
“我們小組個個都很棒,雖然有爭論,最后還是合作完成了
任務。”
“原來我對金融專業很茫然,現在我覺得能賺大錢的人很不簡單。以后我要認真學好金融知識。”
“有個別同學不參加討論。但總的來說,小組討論還是使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該課例中,課前準備讓學生有了初步自主學習的行動;課堂中,學生體會了有興趣的學習過程,不但學習了專業知識,還學習了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合作式學習。
課例研究使教師在課堂改革中,不再是“單槍匹馬”,而是教師們共同完成活動。讓每一個教師聚焦真實的課堂,參與課例研究,享受課例研究帶給我們的快樂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安桂清.課例研究主題的確立[J].人民教育,2010(21):40.
[2]霍海洪.課例研究在美國:挑戰、對策與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3):31.
[3]馬晴梅,程可拉.課例研究中需要明確的核心概念[J].當代教育論壇,2008(8):24-26.
[4]胡慶芳.課例研究的作用、特征和必要條件[J].外國教學研究,2006(4):29-31.
[5]安桂清,桑雪潔.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之二:教案的合作設計[J].人民教育,2010(22):47.
[6]王潔.教師的課例研究旨趣與過程[J].中國教育學刊,2009(10):83.
[7]李志厚.變革課堂教學方式[M].廣州:廣東省出版集團,2010.
作者簡介:
篇8
【關鍵詞】 物流金融 鐵路企業 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經濟技術的發展對于鐵路企業的發展來說是源源不斷的推動力,且隨著我國不斷加大鐵路技術建設的力度,無形中對鐵路的運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對我國的鐵路運輸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求得發展,已經成為了當前我國鐵路運輸行業發展不變的動力。同時,環境保護的需要也迫使我國的鐵路運輸行業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不斷前進,如何在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實現鐵路運輸行業的穩步前進已經成為了當前鐵路運輸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物流金融的出現則是實現鐵路運輸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物流金融
1、物流金融概述
物流金融的概念主體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依次是電子交易平臺服務商、第三方物流供應商以及銀行。而在物流企業的實際運行過程中,物流金融則主要是指面向物流系統的運營過程,對各種金融產品進行針對性設計,從而對貨幣資金在調劑貨物流通過程中的運動進行有效的組織和協調,發揮結構性融資的基礎作用,協調金融機構、物流企業以及工商企業三者之間的發展。而對物流金融的內容進行劃分,則又主要包含有貨押、先票后貨的融資以及應收賬款的融資等。其活動的參與主體則主要有提品和服務的賣方,購買產品和服務的購買方,提供物流服務的第三方以及金融機構。而鐵路企業在物流金融中則需要扮演好第三方物流的角色,同時也要加強其與金融機構的聯系,從而為資金需求方提供更多的融資。
2、物流企業生產過程中金融運用的實踐
金融運用實踐中,跨國物流企業的運用較為廣泛。世界上最大的船公司馬士基為例,其在新世紀以來獲得的第一位的利潤就在于物流金融,而這種第一位利潤在于物流金融的情況同樣也適用于世界上最大的快遞公司UPS。對這些跨國物流企業進行分析對比,不難發現其在發展過程中完善的物流網絡發揮的作用。規模巨大且完善的物流網絡為客戶提供了既有的物流服務,同時也能在對應的物流環節中注入金融,從而將傳統的物流服務與現代物流服務的創新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以國內的大型物流企業為代表,如中儲、中外運以及中遠等大型物流企業近年來有效的實現了金融實踐與物流的有機結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儲物流在2006年為客戶融資的資金為100億元,同期實現物流的可支配收入高達5000萬元。但是,隨著運輸、倉儲等傳統物流市場的發展,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而物流企業與金融企業的有機聯系能夠有效的提升物流企業的競爭實力,并為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三、物流金融與鐵路多經物流企業融合發展的現實意義
1、發揮鐵路運輸網絡的優勢,提升鐵路服務質量
鐵路的建設與發展在我國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鐵路企業在全國貨物運輸工作中發揮的基礎網絡作用更是不可忽視,同時也滿足了我國各行各業發展過程中物資的供應與需求,將我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供需關系有機連接在一起,在引入金融資本方面發揮的網絡載體作用是其他的行業所不能比擬的。在過去的中,總理率先具體的提及到了“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而在我國的企業結構中,中小企業占了絕大部分,就2006年的數據結果來看,我國的中小企業擁有量就已經高達4000萬戶,創造的價值在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有的比例為58.5%,上繳的稅率也高達48.2%,且為我國提供了75%的就業崗位。可見,中小企業的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缺乏對應的金融產品,融資難的狀況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國總體企業發展的關鍵。鐵路運輸企業在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充當了組織者的角色,且處于核心的地位,能夠將資源整合和流程再造進行有機結合,幫助我國的中小企業搭建資金的供應服務品臺,有效的提升中小企業的信用,并將中小企業的發展和金融服務進行全面對接,實現經濟效益,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2、實現資金流、商流以及鐵路運輸流物流的有效銜接,夯實鐵路運輸業發展的基礎貨源
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擴大了鐵路路網的規模,同時也將我國的運輸行業推上了新的發展歷程。但是由于鐵路路網規模中運輸能力組織和貨源之間不能實現有效的銜接,嚴重的阻礙了鐵路運輸的有效發展。商業交易的實現必然不能脫離了貨物運輸而存在,而有效推動商流產生的前提就是資金的對應交付。而鐵路運輸企業的質押監管主體替代銀行對工商貿易企業的“質物”能夠實現靜態的倉儲監管或動態的物流監管,從而協助貨物在發運過程中進行企業融資,同時也能夠將資金往商流和物流方進行引導,實現商流和物流的有機結合,也積極地調動了企業存貨參與企業物流運動的可能性,獲得盤活;此外,還能夠降低企業參與物流運動的資金成本,將產品的物流需求從“潛在”方面轉向“現實需求”,夯實鐵路運輸行業的貨源基礎。
3、構建比較優勢,強化鐵路多經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我國已有的鐵路運輸網絡中,鐵路多經物流的專業化服務主要包含有運輸、倉儲、裝卸、配送等職能,但是在鐵路多經企業的收入中,以物流為核心的運營模式仍然占有絕對優勢。當前,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中,運輸行業、配送行業等地段的物流市場環境的競爭愈演愈烈,而類似于卡車運輸、貨物等大型物流企業中,所能夠賺取的利潤也維持在2%左右。因此,在當前的一般物流服務企業中,不得不采取價格競爭方式,以獲取更多的業務,從而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對于我國現有的物流行業來說,物流金融的準入門檻較高,同樣,物流企業中物流金融對資本金的需求也很大,另外,物流金融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方面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這些專業人才也構成了大型物流企業的優勢所在。鐵路行業的發展在我國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也在長足的發展過程中擁有了一定的資金實力,其不良資產所占份額可以說不足為懼,完全符合網絡實踐物流金融的要求,并能夠在強化其核心競爭力方面有著重要的優勢。
四、物流金融在鐵路多經物流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1、強化與金融機構、融資企業的對接,構建物流金融發展的基礎市場
把握金融機構的授信需求,掌握工商企業的融資市場是發展物流金融的基本前提,同時也是推動物流金融發展的基礎。而鐵路運輸網絡中構建的物流基礎平臺能夠有效的對供需雙方在時間、產品、額度等方面進行對接,從而通過物流促進商流的發展,并以商流實現對資金流的分析和控制,推動物流金融的發展。因此,這就要求我國的鐵路企業要強化其與金融機構、融資機構之間的對接,加強對各種物流金融產品的了解,從而準確地分析不同資本的成本構成,深化鐵路企業對客戶服務的力度。另一方面,鐵路企業也要系統對工商融資企業的需求進行把握,從而推動金融機構和物流服務行業的有機結合。
2、強化員工培訓,構建物流金融發展的人才基礎
鐵路運輸網的與物流金融的有效對接,人才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同時,結構性融資產品的設計和銷售是物流金融實施過程中的主要環節,且在物流金融實施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是物流金融實施過程中對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工作則是與金融機構一起對貨物流程進行分析,從而確保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質權行駛能力。另外,在實現質物完整性的同時還能夠滿足客戶的個性化物流需求。在物流的實際經營過程中,涉及到的內容除了融資成本構成、物流金融產品之外,還可能設計到物權法、擔保法等法律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有可能會涉及到其他類型的金融產品,當然,物流行業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之一。鐵路多經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培養人才方面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現代物流與物流金融有關方面的人才短缺仍然是當前物流金融發展過程中不能避免的問題。因此,這對于物流金融行業的來說,必須要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物流金融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從而利用高效的教育制度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同時,還要結合金融機構業務的交流與實踐的鍛煉,鞏固這些專業人才的專業知識,強化物流金融中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3、實現跨企業合作,構建物流金融發展的網絡基礎
網絡能夠推動物流金融的發展,同時網絡的發展又為物流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載體和平臺基礎。對于物流網絡的地理范圍來說,地理范圍的延伸是衍生工商企業融資周期、增加資金流動患者的重要條件,同時物流網絡密度的擴大又是拓展融資可能性的必要手段。我國早在2009年就以8.6萬km的鐵路營業里程位居世界第二。而其中與大型企業相同的鐵路局管干支線也高達18個,有效的實現了我國港口、公路樞紐與綜合運輸系統的有效連接,并為我國物流金融的網絡平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且隨著近年來硬件通訊設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各鐵路局之間數據、動態完全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這樣就為物流金融發展所需要的信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也對我國的鐵路運輸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堅持多經企業的主體地位,堅持金融在不同鐵路局之間、鐵路局與貨物所到港之間的核心地位,使得構建的物流閉環監控網能夠滿足客戶和金融機構額需求。實現物流金融和鐵路運輸網絡的有效對接,為資金在大范圍內的有效循環奠定網絡基礎。
五、結語
鐵路運輸行業作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物流行業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基礎作用是巨大的。同時,物流金融的發展也要依托我國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而鐵路運輸企業與物流發展的有效結合,能夠推動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同時增加我國的國民收入,最終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1 皮膚組織的結構特點及其作用
皮膚從外至內分為二層:表皮層及真皮層,其中表皮的角質層厚約10~20μm,是一層死組織,沒有血管和神經,但卻是藥物經皮吸收的控釋層;角質層下的表皮其他各層厚約50~100μm,含有少量活細胞及神經,不含血管;表皮深處的真皮層中含有大量的活細胞、神經及毛細血管網。皮膚特別是角質層對藥物透皮吸收的屏障作用,使大多數藥物,即便是劑量低、療效高的一些藥物,透皮滲透速度和劑量常難以滿足治療的需要,成為開發透皮給藥制劑的重大障礙[4]。如何克服這一障礙,是開發透皮給藥方法研究的重點,經皮微針藥物導入的研究應運而生。
2 微針藥物導入及其作用機制
2.1 微針藥物導入:皮膚滾針,是一種帶軸的微針陣列裝置,可以在皮膚上人為打孔,暫時打破皮膚角質層的屏障作用,使治療藥物通過皮膚滾針針孔進入皮膚組織內被吸收,發揮療效。微針的針長長短不一,但均能夠刺穿皮膚的角質層屏障,產生孔隙來增加藥物的滲入,藥物通過微針孔隙滲入皮膚真皮層的毛細血管網,隨血液循環直達治療靶位,能夠達到足量、快速的給藥目的,大大減少了藥物的劑量和提高了藥物的療效[5-6],擺脫了藥物口服經胃腸道吸收和靜脈或肌肉注射后經肝臟的代謝效應。由于微針細而尖,一般的穿刺深度僅在角質層及真皮上層,未接觸到神經末梢,減少了對機體組織的損傷程度,不產生痛覺,出血少,因此,微針藥物導入是無痛給藥方式[7]。
2.2 微針透皮給藥機理:通過微針,在一個很小的面積上,同時覆蓋數百根微針針孔,建立了大量的皮膚微細通道,允許藥物通過角質層屏障而實現皮下組織對藥物的滲透吸收[8]。藥物經微針針孔滲透吸收的有效性已經被很好地證實,如Park等[9]研究表明,通過皮膚滾針在人和豬的尸體皮膚上穿孔,乙酰水楊酸通過針孔滲透的劑量是未經皮膚滾針處理過的皮膚劑量的1~2數量級別,并且以微針為基礎的藥物滲透,針孔至少在48h后仍是有活性的[10]。2011年,Weldon等[11]報道,靠在角質層穿孔加強藥物的經皮滲透能夠很好地改善藥物的導入率。但是,皮膚不是影響微針藥物滲透的唯一因素,藥物分子構成和微孔的關閉率對于這種途徑藥物滲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12]。因此,有關微針透皮給藥機理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3 微針的分類及其特點
用于經皮給藥的微針陣列按照制作材料有很多種分類,比如有玻璃、硅、金屬、復合物材料微針等,按照針心情況可以分為兩大類型:實心針和中空針,各種不同類型的微針在經皮藥物導入方面各有其特點。
3.1按照制作材料分類
3.1.1硅微針:硅在微針的制作方面應用廣泛,目前的硅微針有貼劑、復合硅微針、實心硅微針及中空硅微針,但硅材料昂貴的價格、硅針較弱的強度以及其與機體組織的生物相容性問題等阻礙了硅微針的應用推廣[6,13],不過硅微針巨大的發展潛力仍受到人們的青睞。
3.1.2 金屬微針:金屬微針特別是鋼材質微針,不管是在價格還是在材質韌性及微針強度上,都有著比硅微針較好的實用性及推廣性。另一方面,金屬微針在制作工藝,如微針的長度和密度上,沒有硅微針復雜;在臨床使用過程中,金屬微針特有的韌性及強度,出現斷針現象的幾率比硅微針以及現在研究熱門的復合材料微針要小的多。
3.1.3 聚合物微針:最近幾年聚合物微針引起了人們相當大的興趣,可分為可吸收聚合物微針及不可吸收聚合物微針,目前應用較多,技術比較成熟,用于制作聚合物微針的材料相當多,有聚乙烯、聚丙醇及甲基丙烯酸等材料。優點是在生物相容性以及韌性方面令人滿意,例如:聚合物微針能夠經受大的剪切力和橫向彎曲力而不破碎,這主要得力于聚合物微針的粘彈力;聚合物微針容易大量制作,在價格方面更易讓人接受。這些特點使其成為制作微針的理想材料。但是也存在不足,如:它們的低強度和硬度,在制作過程中有機溶劑的使用和殘余可能對人體是有害的,在制作過程中必須使有機溶劑降低到一個可以接受的水平[14]。最近幾種不使用生物有機溶劑的改良制作生物材料的方法,已經被提出,相信隨著現代制造工藝的提高以及新的復合材料的不斷發展,聚合物微針也在不斷改進,其應用推廣前景明朗,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
3.2按照針心情況分類
3.2.1實心微針:實心微針,顧名思義其針心是實心的,它可在皮膚上產生微型通道,增加藥物對皮膚的滲透性,表面還可以通過負載藥物達到透皮給藥的目的,可用于轉運藥物、蛋白質以及多肽等[15]。自從Henry等[6]首次報道將實心硅微針陣列應用于經皮給藥并取得較好的結果以后,微針貼劑、實心微針陣列、實心滾針等促進透皮給藥的技術不斷出現,在大分子藥物、微粒體、甚至是混懸液等經皮給藥方面打破了傳統上只能經皮給予親脂性及小分子藥物的限制。皮膚貼劑是一種很好的皮膚給藥裝置,能提供一個直達目標、持續、可控的延長給藥時間的方法,能減少患者的疼痛感,不需要護士的幫助,是一個治療某些疾病較為理想的藥物導入方法。但經皮給藥的藥物必須遵循以下三種特性:低分子量(<500Da),高親脂性和不多于毫克級別的劑量。微針貼劑相比于化學/脂質加強子貼劑,在小分子、大分子藥物、甚至是微粒給藥方面均能夠提供驚人的增強效率,不需要外部的能量或者復雜的系統,目前已有硅、金屬及聚合物材料等幾種微針貼劑用于臨床[6]。為了增加微針的安全性,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微針成為微針發展的另一個方向。可吸收聚合物微針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可生物降解,制作較易,成本較低,加上高新分子生物材料的層出不窮,將會具有很好的研究和應用前景。如Lee等[7]闡述將人類生長激素包裝在一個600μm長可吸收微針裝置中,這種可吸收微針由羥甲基纖維素及海藻糖組成,在室內溫度和濕度下,25個月內還可以保持活性,當把微針片插入無毛小鼠皮膚內,微針可完全被吸收,小鼠能夠很好地容忍微針的吸收過程,生長激素的藥代動力學和傳統的皮下注射相似。這項研究揭示,可吸收微針片,能夠導入生長激素和其他的生物制劑,以一種溫和、能夠自我釋放、沒有劇烈炎癥反應及生物制劑浪費的方式發揮作用。
3.2.2 中空微針:空心微針,顧名思義其針心是空心的,它一般采用微注射的方式給藥。雖然目前已經制造出很多不同種類的空心微針,但與實心微針相比,其在經皮給藥系統中的應用卻是不多見的,主要受限于制作材料的選擇及制作工藝的復雜性。但是,空心微針微裝置經皮導藥的高效性使其應用前景逐漸明朗化。
4 影響實心微針療效的因素研究
Gomaa等[16]用測量滲透水分丟失的方法來探討不同長度和密度的聚合物微針對皮膚屏障的作用模式,得出的結論是微針的刺入引起了皮膚最初的屏障功能下降,在皮膚上形成微通道陣列,微針移除后,通道因為皮膚的彈性隨后收縮,是一個較慢的不完全恢復的狀態;不同長度的微針對藥物的滲透均起到促進作用,如600μm長的微針比400μm長的微針更能夠引起皮膚屏障的紊亂,而1000μm長的微針卻引起較小的皮膚屏障紊亂,他們解釋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由于皮膚組織對針孔的壓迫作用不同造成;增加微針陣列上微針的密度,能夠抑制皮膚局部屏障因組織彈性引起的恢復。Yan等[17]研究報道用不同長度(從100μm到1100μm)和不同密度(從400根/cm2到11900根/cm2)的實心硅微針穿刺尸體皮膚的表皮,通過測量皮膚的電阻和阿昔洛韋的導入量認為,長度較長的微針陣列(長度>600μm)在刺穿皮膚形成孔洞和加強藥物流量方面更有效,如果擁有更低密度(每平方厘米<2000根)并且有足夠長度(>600μm)的微針在加強藥物導入方面更有效,阿昔洛韋的導入量和皮膚相對應的電阻呈線性關聯。另外,用該實驗中的微針穿刺豚鼠皮膚,對比處理前后豚鼠經表皮水分丟失(TEWL)值,較長長度且較低密度的微針陣列,能更有效地增加經表皮水分的丟失量,TEWL值在微針處理后24h內恢復到基線水平。Stan等[18]通過測定TEWL值來測定微針針孔存在時間的長短,研究證實實心鋼微針聯合應用Solaraze硅膠,延長了微針針孔的存在時間達7天,而且沒有觀察到皮膚的形態學改變。研究揭示,Solaraze硅膠中含有3%的雙氯酚鈉,雙氯酚酸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環氧化酶抑制劑,能夠延長孔洞的關閉時間,說明微針針孔的關閉受應用材料成分的影響。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實心微針的療效受到微針長度、密度及應用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5 空心微針研究現狀
2011年,3M公司設計了一個聚合物中空微針經皮給藥系統裝置(hMTS),該裝置由中空微針陣列、貼片、玻璃貯藥套管及彈簧壓力裝置組成,構成了一個可以貼服于皮膚上的微針貼片,可以將貯藥套管內的藥物經彈簧壓力裝置導入到皮下。該系統被用于人工飼養的豬皮膚上,來驗證導入包括小分子的鹽和蛋白質的情況,結果顯示經該裝置導入的這幾種物質與注射器注射幾乎沒有差別,最后他們得出結論,該設置能夠提供快速的,可以導入300~1500μl的小分子鹽、蛋白質和不能通過被動經皮滲透的化合物[19]。Wijaya等[20]報道了玻璃中空微針在刺入皮膚的過程中,微針針尖的幾何形狀、插入的深度、微泵輸注壓力以及皮膚中的透明質酸酶對中空微針藥物導入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在不同的皮膚層次,不同的輸注壓力及透明質酸酶對中空微針藥物導入的效率是不同的:在微針以1080μm全部刺入皮膚時,硫氰酸鹽液體以15~96μl/h的速率擴散,微針每5min退出180μm,在微針刺入皮膚180μm時,擴散速率達到了326μl/h,如同時應用透明質酸酶,擴散速率可以達到驚人的1130μl/h,是微針全部刺入皮膚時速率的11.6倍。他們解釋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由于皮膚的密度阻力不同造成的,微針的幾何形狀、輸注壓力的變化及刺入深度的變化可以克服皮膚的密度阻力,增加輸注的速率。Kabseog和Jeong-Bong[21]用金屬制作了一個中空微針導藥系統裝置,該裝置包含一個10×10的微針陣列和一個貯藥壺,通過一個微型導管連接,給貯藥壺加壓可以將壺內的液體從中空微針的針孔內導出,他們通過染色的無離子水在體外實驗,當壓力在6.897~68.97KPa壓力的范圍內,通過針孔輸出的無離子水的量是與壓力成線性關系的,并且測定結果顯示,當壓力為6.897KPa時針孔的液體流速是0.69μl/s。硅材料中空微針也被用于藥物導入系統。Ashraf等[22]用硅材料制作了一種中空微針經皮給藥系統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這種裝置主要由5×5微針陣列、貯藥壺、流速傳感器和血壓傳感器四個模塊組成,其中微針長度在200μm,針孔內徑為60μm,外徑為150μm,當外部施予貯藥壺壓力時,貯藥壺內的降壓藥就通過針孔注入皮下發揮作用,此時血壓傳感器密切監測著血壓,當血壓降到正常值時,血壓傳感器就發出一個反饋信號到壓力傳感器上,阻止壓力裝置繼續施壓,壓力傳感器就停止施壓,貯藥壺內的藥物就停止輸注,組成一個電信號通路。他們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通過作用于微針針尖表面的壓力,來測定針孔的流速,他們發現,當作用于針尖表面的壓力為100kPa時,流速達到最大,為1050μl/min,在20~100kPa時,流速幾乎與作用于針尖部的壓力成正比。
6 微針在美容整形外科的應用現狀
目前,微針用于美容比較常見,但還較少用于整形外科。用于美容的微針,長度一般都很短,100~300μm,刺入皮膚較淺,藥物導入時無痛或僅有輕微的疼痛,患者可以耐受。整形外科所用的微針一般比較長,500~3000μm,藥物導入時患者可有明顯疼痛,甚至難以忍受,一般在局麻或者全麻下應用。近2年來,我科使用蘇州秀諾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皮膚滾針,針長為1000~3000μm,瘢痕內導入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療增生性瘢痕,取得了較好療效,認為皮膚滾針瘢痕內導入曲安奈德注射液為藥物治療大面積增生性瘢痕提供了新方法。此外,我們選擇表淺瘢痕等適合磨削的患者,在瘢痕表面磨削后,用皮膚滾針導入表皮生長因子及重組人酸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發現其有較好的促進創面愈合的作用。這雖然是初步的經驗,但我們相信微針在整形外科的應用也將會日益廣泛。
7 小結
微針經皮藥物導入是克服皮膚角質層對藥物透皮吸收屏障作用的良好方法,是開發透皮給藥方法研究的重點,也是提高皮膚創面藥物吸收的重要手段。目前其制作材料和應用方式較多,療效已經初步得到認可,具有顯著的優點,對一些慢性需要持久用藥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有著不可估量的應用價值,但在美容整形外科的應用還剛剛起步,相信隨著其制作工藝、作用機制和應用范圍和應用方法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必將促進美容整形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Henry S,McAllister DV,Allen MG,et a1.Microfabricated microneedles: A novel approach to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J].J Pharm Sci,1998,87(8):922-925.
[2]Harvey AJ,Kaester SA,Sutter DE, et al. Microneedle-based intradermal delivery enables rapid lymphatic uptake and distribution of protein drugs[J].Pham Res,2011,28(1):107-116.
[3]Harvinder SG,Mark RP.Coating formulations for microneedles[J].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07,24(7):1369-1380.
[4]唐國春,詹曉平,陳思靜,等.微針經皮給藥技術[J].藥學進展,2007,31(9):385-390.
[5]Subedi RK,Oh SY,Chun MK,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J]. Arch Pharm Res,2010,33(3):339-351.
[6]Chun YJ,Man HH,Seung SL,et al.Mass producible and biocompatible micro-needle patch and functional verification of its usefulness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J].Biomed Microdevices,2009,11(6):1195-1203.
[7]Lee JW,Choi SO,Felner EI,et al.Dissolving microneedle patch for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human growth hormone[J].Small,2011,7(4):531-539.
[8]Clementoni MT,B-Roscher M,Munavalli GS.Photodynamic photore- juvenation of the face with a combination of microneedling,red light, and broadband pulsed light[J]. Lasers Surg Med,2010,42(2):150-159.
[9]Park JH,Choi SO,Seo S,et al.A microneedle roller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J].Eur J Pharm Biopharm,2010,76(2):282-289.
[10]Banks SL,Pinninti RR,Gill HS,et al.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naltrexol and skin permeability lifetime after microneedle treatment in hairless guinea pigs[J].J Pharm Sci,2010,99(7):3072-3080.
[11]Weldon WC,Martin MP,Zarnitsyn V,et al.Microneedle vaccination with stabilized recombinant influenza hemagglutinin induces improved protective immunity[J].Clin Vaccine Immunol,2011,18(4):647-654.
[12]Milewski M,Brogden NK,Stinchcomb AL,et al.Current aspects of formulation efforts and pore lifetime related to microneedle treatment of skin[J].Expert Opin Drug Deliv,2010,7(5):617-629.
[13]Puneet K,Kevin L,Joel A,et al.Axial and shear fracture strength evaluation of silicon microneedles[J].Microsystem Technologies,2010,16(6):973-978.
[14]Laith H,Maximiano R,Ahmed Al-J,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porous polymer microneedles[J].J Polymer Res,2010,18(5):1043-1052.
[15]Jeffry DZ,Ajay D,Albert PP,et al.Continuous 0n-Chip micropumping for microneed enhanced drug delivery[J].Biomed Microdevices,2004,6(3):183-190.
[16]Gomaa YA,Morrow DI,Garland MJ,et al.Effects of microneedle length, density, insertion time and multiple applications on human skin barrier function: assessments by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J].Toxicol In Vitro, 2010,24(7):1971-1978.
[17]Yan G,Warner KS,Zhang J,et al.Evaluation needle length and density of microneedle arrays in the pretreatment of skin for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J].Int J Pharm,2010,391(1-2):7-12.
[18]Banks SL,Paudel KS,Broqden NK,et al.Diclofenac enables prolonged delivery of naltrexone through microneedle-treated skin[J] Pharm Res,2011,28(5):1211-1219.
[19]Scott A,Chin-Yee N,Ryan S,et al.Rapid intradermal delivery of liquid formulations using a hollow microstructured array[J].Pharmaceutical Research,2011,28(1):31-40.
[20]Wijaya M,Jason SM,Osama K,et al.Microinfusion using hollow microneedles[J].Pharmac Res, 2006,23(1):104-113.
[21]Kabseog K,Jeong-Bong L.High aspect ratio tapered hollow metallic microneedle arrays with microfluidic interconnector[J].Microsyst Technol,2007,13(3-4):231-235.
篇10
1 課證融通,雙軌遞進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
1.1 操作型會計人才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我國會計行業的現狀是:建成了層次分明、各司其職的會計法律制度體系,即以《會計法》為主、以相關會計法規為輔的會計法律體系,包括會計工作管理體制、會計核算、會計監督等方面,滿足了會計工作的需要,增強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相關性和可信性;形成了以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和單位內部會計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構建了國際趨同、符合我國國情的會計核算方法體系,會計方法選擇上突出漸進性、穩健性和適用性,在會計國際化協調過程中,采取謹慎、適用為主,分步到位的原則,與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相一致;建立了剛性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在會計人員管理上,建立了會計人員職責權限制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和考試制度、會計從業人員資格制度、總會計師制度、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會計人員管理制度。
但是,會計隊伍整體素質偏低,會計人員層次結構不夠合理,技能操作型會計人才短缺,會計從業人員專業學歷水平偏低,持有會計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占會計從業人員的比例偏低,使得許多完善的會計方法與科學的會計技術在實施時大打折扣。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迫切需要既具備專業技能,又具有較高職業道德與人格品質的會計人才。因此,培養適應社會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會計專門人才是會計教育的主要目標。
1.2 人才培養規格與用人單位的需求有差距
一些高職院校在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定位過高,會計教學中不同程度存在重理論、厚基礎、寬范圍、面面俱到,學校在人才培養中付出了艱巨的勞動,而大多企業招聘會計、審人才的條件之一卻是具有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根據對企業的調查,發現企業對會審人才的要求與學校對會審人才的培養,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以至于會計專業畢業生不能滿足社會用人單位的需要,用人單位埋怨畢業生眼高手低,動手能力差,只有經過培訓及歷練才能勝任相關會計工作,導致單位用人成本增加。畢業生實際操作能力差,這無疑與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有一定的直接關系。
1.3 專業課程設置結構不夠合理
當前相當的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還沒有真正形成與專業知識的必需性、操作的技能性的操作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結構體系,理論課程偏多、傳統模式的會計專業的課程偏多,導致培養的學生在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的技能上出現重理論、厚基礎、寬范圍,面面俱到,而專業操作技能不扎實的現象。
1.4 缺乏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考評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主要有實驗實訓、專業實習、頂崗實習及畢業論文等形式。近幾年在改革創新實踐教學方面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總體上還存在許多問題,如開設實驗實訓課程的廣度不夠;欠缺校內實訓的崗位情景和職業氛圍;尚未充分顯現校企共同合作參與的深度和成效,頂崗實習的評價方法多以學生在實習結束時上交的總結報告及實習單位的評價作為評定的依據,過程的管理和考核內容欠全面和細化,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2 課證融通,雙軌遞進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
課證融通,雙軌遞進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以職業素養及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專業課程設置結合職業考證課程教學,推行一中心,雙軌制,三注重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
一中心是指以強化會計、審計人才的職業技能訓練 為中心。
雙軌制 是指實踐教學過程中,建立系統化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基礎技能實訓崗位模擬實訓會計綜合實訓專業實習 企業頂崗實習等主要實踐教學環節,采取會計、審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和計算機網絡環境下信息化處理能力訓練雙軌并行方式進行職業技能訓練。
三注重是指:
(1)設定人才培養目標時注重基礎性。人才培養的就業面向基層;人才培養的層次為最基礎的操作型專門人才;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的選擇注重基礎性。這種廣覆蓋、低重心的就業準備、就業策略便于會計專業畢業生很好地切入競爭異常激烈的就業市場。
(2) 配置人才培養資源時注重開放性。人才培養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學資源的質量。在配置人才培養資源時奉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策略,通過利用外系、外校、外單位等資源,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
(3)人才培養的過程注重實踐性。會計是一個操作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注重操作性、實踐性,通過構建崗位認知實踐專業技能單項實訓專業課程實訓崗位模擬實訓綜合實訓專業實習頂崗實習等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3 課證融通,雙軌遞進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與職業面向
課證融通,雙軌遞進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面向中小企業、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組織的財務部門、管理部門的出納、會計、收銀員、統計員、內部審計員等崗位,旨在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熟悉出納、報稅、成本核算、會計、審計等崗位業務,熟練掌握現金收支、會計核算、納稅申報、成本核算、年報審計等日常經濟業務處理的操作技能,熟練掌握手工賬務處理及會計電算化操作技能,能勝任出納、會計、審計等工作崗位,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素質操作型會計人才。
4 課證融通,雙軌遞進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
- 上一篇:棉花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 下一篇:建筑陶瓷市場分析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創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