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在國民經濟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0-30 17:58: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鋼鐵在國民經濟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鋼鐵企業由于其原材料分布較廣,且礦石價格受多方面的影響,所以鋼鐵企業在資金成本的預算方面面臨的挑戰巨大。原材料價格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就這要求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必須時刻關注市場的動向,并對市場價格進行科學的判斷,在原材料價格較低時進行大批量的采購,節省采購成本的同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受整個行業技術水平的影響,我國鋼鐵企業現在并不能提高對原材料的利用率,所以一旦原材料采購的成本過高,必定限制企業資金的循環,不利于企業的持久發展。所以,準確的市場分析和合理的成本預算可以使企業以最小的風險獲得最大的效益。我國鋼鐵企業必須重視成本預算部門的重要性,只有掌握準備的市場信息,才能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二、合理分配融資資源,加大融資力度
目前根據國家宏觀政策的改變,銀行基本加大了對貸款的控制。面對緊張的銀行信貸形勢,鋼鐵企業必須另辟途徑以克服當前的融資困難環境。商業銀行減小了對鋼鐵等大型企業的貸款力度,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我國的鋼鐵企業融資成本增加。因此,要想完成企業經濟效益的持續增長,鋼鐵企業必須轉變融資途徑,改變融資策略。鋼鐵企業只有合理的分配現有融資資源,結合企業的實際資金情況,對企業的內部資金和可能的融資資金進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尤其是鋼鐵企業自身現有資金的利用率,可以減少外部融資困難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鋼鐵產業作為影響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其本身生產規模有優勢,企業效益也比較穩定。這些都可以在拓寬融資渠道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三、減少稅負對企業的影響
鋼鐵企業巨大的生產規模必須以相對較高的投資為依托。一般的鋼鐵企業都擁有大量的員工,各項開支也會逐年的增加。因此,稅負對于鋼鐵企業的發展影響極大,企業必須面臨高昂的繳稅成本。鑒于此,納稅籌劃意識直接影響到我國鋼鐵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鋼鐵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情況下,鋼鐵企業都會設立下屬的一些公司。而以辦事處形式存在的分公司只把盈利和虧損情況納入企業會計核算中。企業的子公司就要獨立承擔稅負,所以根據各個下屬公司的盈利情況設立分支機構,才能真正減小鋼鐵企業的整體稅負壓力。
四、總結
篇2
關鍵詞:交通;縣域經濟;發展
交通運輸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戰略性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縣域經濟建設中,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擔負著千百種原燃材料的運輸供應,形形商品的交換,成為各行業生產、流通的不可或缺的鏈條;對地域資源的開發利用,起著決定性的引導作用;對于地震、洪水等災害的救援來說,交通網絡是重要的生命線;對于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起著重要的溝通交流作用。具體講,其重要性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 交通運輸產業推動就業,拉動縣域經濟增長
公路建設可直接帶動建材產業、機械制造業和石油產業的發展并實現在經濟鏈上的擴展。據交通運輸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關昌余介紹,拉動經濟最有效的載體之一就是建設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每億元投入,可創造直接就業崗位1800個,間接就業崗位2100個;高速公路每公里建設需鋼材500至1500噸,水泥4000至12000噸,瀝青1900噸。 據此測算,通遼確定實施的大廣高速通赤連接線等總投資近30億元的工程,可以創造直接、間接的就業崗位8.9萬個,需要的鋼材將達1.75萬噸至5.25萬噸,水泥14萬噸至42萬噸,瀝青1萬噸。根據交通投資能夠產生具有拉動作用的乘數效應,將帶動大約100億元的投資規模,將有力拉動通遼區域經濟發展。 此外,便捷的路網建設能夠實現同城效應,大大降低城鄉間的生活成本,較好地實現產業互補,促進經濟的更快發展和生活質量的更快提高。便捷的路網還能將沿線中心城鎮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交通走廊或經濟走廊,這些走廊將構成獨具特色的產業帶,市場將更加集中,經濟發展更加迅速。同時,路網建成后,還能大大增加沿線區域的就業機會,加大區域經濟的開發力度,提升沿線房地產市場規模,拉動沿線第三產業的發展。
2 交通運輸可調整縣域經濟產業結構
交通部已更名交通運輸部,隨著名稱的更改,交通運輸產業的結構調整開始了一個新的起點,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人才需求結構和交通運輸產業結構是緊密相連、互依互存的關系,一方面的變動將會直接影響著另一方面的調整,例如交通運輸產業的結構變動會直接影響到人才需求結構的調整,反之則亦然。交通運輸產業結構的調整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使交通結構不斷趨向于現代化、合理化、大眾化、高效化、自動化的進程,同時對能源配置關系起到了調整作用。現如今,產業升級的速率愈來愈快,這就使得在資源配置關系中,技術產業結構的作用愈發凸顯,它一方面影響了運輸人才需求的結構,另一方面也制約了交通運輸人才的專業性和多樣性,這對相關人才的專業素養而言有了一個質的定義,對縣域經濟而言,起到了注重人才培養的作用,從而也體現了“人才強縣”的戰略目標。因此,交通運輸產業的調整對縣域經濟產業的調整作用巨大,應予以高度的重視。通遼是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隨著境內豐富鐵礦資源的被開發,交通運輸網絡逐漸完善發達,隨之市內產業結構也逐步調整,形成了以以鐵礦開采、鋼鐵冶煉、精品鋼材、先進制造業為主,水泥建材、地毯服裝、造紙包裝、電力能源等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吸引了大量各類專業、綜合類人才。
3 交通建設切實解決了縣域的“出行難”問題,加快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程
改善人民的衣食住行條件,是民生建設的基本內容。衣食住離不開交通的貢獻,出行更是交通建設的首要職責。在遠古時代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便說明了道路對出行的重要性。在生產效率高度發展,生活質量大幅提高的今天,出行問題更顯重要。離開了快速的的交通,生產效率將無從談起,生活的節奏將大大降低。過去由于交通路況無法與現代化交通相適應、相協調,這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把交通建設擺到一個高度去認知,使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這是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工程,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中“以人為本”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和實踐。作為縣級市,河北通遼已經實現了村村通油路,各鎮鄉到城區的20分鐘交通圈初具規模,全市所有行政村到城區的45分鐘交通圈也呼之欲出,大大縮短了城鄉距離,極大地促進了城鄉交流和文明生態村建設,推動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程。
4 完善的交通可以拓展個體生命的寬度和高度
篇3
【關鍵詞】鋼鐵廠;電氣設備;故障;管理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21世紀以來,鋼鐵行業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行業之一。在工業生產中,因電氣設備事故給鋼鐵廠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做好鋼鐵廠電氣設備的良好管理,能夠發揮設備的工作效益、減少事故損失,對工廠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電氣設備管理的重要性
(一)電線路的管理
電線路包括電線電纜、滑觸線、銅鋁母排等,常見故障有絕緣損壞、斷線、短路等,常導致電氣設備不能工作、產生火災、甚至人員傷亡。如某工廠一車間行車滑觸線端部由于石墨粉塵的長期積累導致上下兩相線形成低阻回路而引起大火,導致幾十萬元的經濟損失。該廠還因防鼠措施不到位,大批電纜、電線被老鼠咬斷咬壞,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對此,該工廠一是改造行車滑觸線,將原來的U型槽導軌換成不易積塵的水平槽導軌。二是在室內出入口加裝擋鼠板,在老鼠可能出沒的地方放置粘鼠板、耗子藥。三是打掃干凈,不留任何食物。經加強管理后,損失大為減少。
(二)電動機單相運行管理
一是熔斷器熔斷。分為故障熔斷和非故障性熔斷。通過加強安全管理,采取預防措施,選擇適應周圍環境條件的電動機和正確安裝的低壓電器及線路,并要定期加以檢查,加強日常維護保養工作,能夠及時排除各種隱患,避免熔斷器故障熔斷和非故障性熔斷。二是正確選擇熔體的容量。根據公式:額定電流=K×電動機的額定電流。耐熱容量大的(有填料式的)K值可選擇1.5~2.5。耐熱容量小的K值可選擇4~6。電動機負荷不同,K 值也不同,如電動機直接帶動風機,那么K值可選擇大一些,如電動機的負荷不大,K 值可選擇小一些,具體情況視電機所帶的負荷來決定。三是主回路方面易出現的故障。接觸器動靜觸頭接觸不良。主要原因包括接觸器選擇不當、環境惡劣、接觸器觸頭磨損嚴重、熱繼電器選擇不當、安裝不當、電器元件質量不合格、電機質量不好等,這些都可以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來進行處理,減少故障發生造成的損失。
(三)配電設備管理
一是高低壓開關柜的管理維護。高低壓開關柜是與電力網直接連接的,在發生故障后對電力網可能也會有一定的損害。因此,確保高低壓開關柜的正常使用,不出現安全問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安裝設計中要注意細節并及時維護,減少故障發生的次數。如每天檢查柜內連接螺栓是否松動,每年清理柜內外積塵污物并做一次高壓預防性試驗等。二是低壓配電柜、直流屏、信號屏及各種電氣控制柜的管理維護。加強車間內控制柜、控制箱的管理維護,可以減少停車率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重點是防塵、掃塵工作。此外,溫度、振動等都可能造成螺絲松動,引起打火、控制失靈等各種故障,需要定期緊固螺絲。
二、鋼鐵廠電氣設備的基本情況
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是很重要的,很多故障是因為管理不到位而發生的。電氣設備維護人員掌握相關專業知識,了解工廠內部電氣設備的情況,能夠提高設備日常管理效益,減少故障的發生。
(一)廠家生產情況
不同廠家的電氣設備質量有一定的差異性;國內制造和國外制造的技術水準也不一樣,使得出產的設備質量不一樣。即使同是國內制造,但不同廠家的技術和管理水平的不一樣,也會導致設備質量不一樣。同一廠家制造的設備,也會因技術和管理的差異,導致其質量不一,同時不同批次、不同階段,也會使得設備的質量有差異。
(二)設備使用環境
同樣的設備在不同的環境中使用,對其運行狀況產生影響。不同設備在整個系統中所處的位置不同,所承受的電流、電壓等都不同,尤其是當故障發生時的系統短路容量有較大差異。設備的損耗程度也會有所不同,而且許多電氣設備是放在室外使用的,這樣不同自然環境對電氣設備的影響程度就會不同,溫度、濕度、紫外線強度、光照程度、污染程度、地理位置都可能成為影響電氣設備的主要因素。
(三)管理人員素質
當前我國電氣設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比較低,缺乏相關的知識。而有很多設備故障本來是很容易解決的,管理人員不能及時發現初期故障,以至于情況越拖越復雜,故障被嚴重化。電氣設備的使用人員工作不夠認真,操作不夠規范,管理人員不積極,設備維護人員巡查不認真,這些也都同樣會導致電氣設備受損,甚至會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影響員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工廠的經濟損失。
三、電氣設備故障原因
(一)接觸不良
一是可能是在電氣設備進行安裝時就存在的問題,也就是在電氣設備安裝時可能會有螺絲沒擰緊,從而導致接觸不良。二是因為在工作中電氣設備受到了沖擊,從而導致電氣設備的接觸不良。三是因為長期使用,導致電氣接頭松動,或者是因為長期暴露在空氣中,被氧化、腐蝕,從而導致接觸不良。四是因為膨脹系數的不同,大電流錫焊電氣元件管腳處長期處于熱脹冷縮當中,使得電氣元件管腳處變得相當的脆弱。電氣設備接觸不良會導致電阻增大,產生的熱量也變大,有可能把電氣設備燒毀,導致安全事故。
篇4
一、國民經濟的構成
為了說明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問題,首先必須闡明我國的國民經濟的構成問題。第一,國民經濟是人們進行物質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總過程。人們要生活,就要進行生產,生產出人們進行再生產和生活所需要的商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出的產品要進行買賣,生產出的生產資料要出售給需要這些生產資料的企業,以便用于再生產;生產的消費品,要出售給需要這些產品的居民。這些出售的商品,要經過運輸過程運送到銷售企業,由商業企業進行買賣。商品買賣又要通過貨幣作為交換媒介,而貨幣是通過金融企業發放的。這一系列生產、運輸、買賣、消費的總體就是國民經濟。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按生產資料不同所有制劃分有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私營經濟或民營經濟、個體經濟等,構成國民經濟的整體。我國要發展國民經濟,要大力發展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同時也要發展民營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使得各種經濟成份在國民經濟的總體當中,都能不同程度地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經濟是我國社會的經濟基礎,只有國民經濟發展了,才能使我國不斷地強盛起來。
第二,我國的國民經濟分為不同的經濟產業。國民經濟是由各不相同的經濟產業構成,它們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就是國民經濟。
以上說明在國民經濟中,包括有各不相同的產業、行業和企業,它們相互聯系在一起。在國民經濟中,各產業、行業和企業之間既有分工,它們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同的作用,而在發生作用的同時,又相互聯系,達到它們應發揮作用的目的。
二、國民經濟各產業和行業的協調發展
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就是各個產業、各個行業、各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都能相互提供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原材料,同時又能把生產出的產品順利地銷售出去,滿足各生產企業對生產資料的需要,同時滿足城鄉人民生活消費的需要,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協調發展問題。
第一,農業生產的農產品要能滿足農業和工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的需要。農業生產的各種產品,要首先滿足農業再生產和農民生活的需要。在農產品中要有相當數量的各種產品,作為生產資料用于農業進行再生產。農業生產的農產品,還要有一部分用于滿足工業生產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第二,工業生產的產品要能滿足工業生產和城鄉居民對生活消費的需要。鋼鐵企業生產的各種鋼材,要能滿足機械制造業和建筑企業對各種鋼材的需要;機械設備制造業生產的各種機械設備,要能滿足使用各種機械設備的企業進行生產的需要;生產發電設備的企業要滿足發電企業的需要;通訊設備企業生產的電話機、電報機、手機等商品,要能滿足人們使用這些通信用品的需要。在工業內部各行業和各企業之間,生產的各種勞動資料和各種不同性能的零部件及各種原材料,要能相互滿足需要,工業的各行業和各企業的生產才能協調地發展。
工業生產的產品還要有一部分用于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需要。這些工業產品,除出售給城市居民使用外,也出售給農村居民使用。食品工業企業生產的食品,也要有一部分出售給農村消費者。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工業部類、農業部類兩者相互提供著它們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資料和各種消費資料,所以,它們兩者有著緊密的聯系。
第三,工農業的產品要經過交通運輸業運輸出去。農業生產的產品,除了一部分農民自用外,大部分的產品都要銷售出去;工業各行業和各企業生產的商品除少量產品在企業所在地區市場上出售外,工業企業生產的絕大部分商品,要運送到外地市場銷售,這就需要運輸行業的運輸。
第四,工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生產資料和工農業生產的商品大都要經過商業企業銷售出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工農業的生產和經營,必須經過商業企業,其生產和經營才能順利發展起來。
第五,金融業。金融業是進行貨幣經營的行業。銀行把政府撥款和居民儲蓄的貨幣資金貸放給企業,企業用這些貨幣資金去購買生產資料和招聘職工,從事生產和經營,并按規定的期限歸還銀行本息;交通運輸業的經營要用貨幣購買運輸工具,運輸完成要收運費;商品的交易也要以貨幣作中介。貨幣是國民經濟運行的媒介,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
從以上的理論說明看,國民經濟各行業和企業必須協調才能順利發展。
三、國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協調問題
1.國民經濟是需要不斷發展的。國民經濟的發展是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更高水平的階段上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各種產品的性能和質量也必須不斷提高。國民經濟只有不斷地發展,才能使我們的國家強盛起來,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發展就是硬道理。
2.國民經濟的發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國民經濟發展不平衡,就是某一個經濟部類或某些行業或者某些企業發展的快,其他部分行業及企業不能夠與它們的發展速度相適應,這些發展過快的經濟部類、行業及企業就會出現不利于生產發展的一些情況。我們所講的國民經濟要快速發展,是指相互協調的快速發展,即它們的快速發展,是各相關經濟部類、行業及企業都能夠快速協調發展起來,使得國民經濟各經濟部類和行業及企業,在更高的發展階段上也能夠協調快速發展,也就是發展到能生產出的產品數量更多和產品質量更高階段上的協調快速發展。
3.國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要相互帶動和相互協調。一個經濟部類和一個行業及企業先快速發展起來,對其他與之相關的經濟部類和行業及企業的發展也要能采取各種措施努力快速發展起來。既然所有的各經濟部類、各行業和企業是相互聯系的,某一經濟部類、行業及企業的快速發展,必然能帶動其他經濟部類、行業、企業的快速發展。工農業產品生產的快速發展,也必然為交通運輸業、商業、金融業等創造出相應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使它們能與工農業的發展相協調,促使交通運輸業、商業、金融業要相應快速擴大經營規模,使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個更高的階段。
4.國民經濟只有相互協調才能快速發展。國民經濟必須協調發展,才能使國民經濟所有的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是不協調就不能使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協調發展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必要條件。
四、培養出使國民經濟協調快速發展的人才
1.國民經濟要協調發展必須大力培養各類管理人才。國民經濟要協調快速發展,需要培養出有能力為國民經濟協調快速發展做出決策和指導的人才。這些人才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途徑,認識到國民經濟中可能出現的不協調狀態,同時能及時采取各種有力措施加以調整,使國民經濟不協調的狀態不致發生。
2.快速協調發展必須大力培養出具有高深科學理論和高技能的科學家。我國社會的政治、文化、教育、衛生各個方面都必須造就出一支具有相當數量的高技術理論和技術研制能力的人才,即必須大力培養出大批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要求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3.大力培養進行機械設備操作的人才。在大力培養高水平的科學技術創新人才的同時,還必須大力培養出能操作機械設備去加工于勞動對象的高技能人才。“在發達國家,高級技工占技工總數的30-40%,我國高級技工僅占技工總數4%。差距之大,促使我們認識到必須尊重高技能人才,關心高技能人才,培養高技能人才。”從這個數字看,我們要提高我國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加速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除了培養高級技術專家外,還必須采取有效方式,大力培養出數量更多和技能更好的高技能的技工人才。
我國現實還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斷增加的,客觀上需要我們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大量高層次人才。這種大量是指各部門各行業各企業研究院所和大專院校,都需要具有高深理論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技術人才,這些人才的來源大多數需要依靠發展教育進行培養。當然培養人才,不只是在學校,在工作實踐過程中也能進行培養,像許振超等都是在實踐中學習成為高技能操作型人才的。
五、大力發展先進的機械設備制造業
以上說明了我國已培養出大量高級專家,研制出了一些對國民經濟有重大推動作用的科技成果,還制定了繼續培養人才的規劃,這會促進我國今后繼續快速發展,但要快速發展,還需要大力發展先進的機械設備制造業,培養出研制先進機械設備制造的人才,才能加快發展我國的國民經濟。
1.我國自己研制出高性能的先進機械設備還比較少。我國生產使用的機械設備,雖然比起過去有所更新,但比起發達的國家來,我國自己生產的機械設備還比較落后,因此我們必須加快發展我國的機械設備制造業,研制出新的高效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械設備。我國現時雖已有了一批高水平的機械制造方面的專家,數量還比較少。他們還分散在不同的科研院所、大學、大型企業中。每個科研院所、每個大學、每個大型企業,他們自己用來研制工作的儀器、機械用具大多不足。因此,研制先進的新型機械設備,僅僅依靠某一個科研機構、某一所高校或企業,是很難完成研制任務的。我認為應該把一些科研院所的有關高級技術人才,把各大學有關的科研人才;大型企業與該項研制工作有關的人才,暫時集中起來,組成研發小組,把分散的科研設備、資料等資源也暫時集中起來,共同使用。組成的科研開發小組可以集體進行討論,集體進行研究,以擴展每個科研工作者的知識范圍,從而提高研制工作的科學家對新機械設備研制的能力和水平,使研究更能產生新成果,能更有把握研制出先進的新型機械設備產品來。
2.研制新機械設備也可以依托某一有條件的大型企業。研制新機械設備所需的人才,如上所說,可把各有關研究院所和各有關大學的人才組織起來。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某一個企業具備進行研究所需的條件,可依托某一相關的大型企業。依托大企業進行新機械設備的研制,能節約大量的研制費用。
3.研制新機械設備可吸取發達國家生產同類產品的經驗。我們研制同種機械設備時,要吸取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和技術,以便使我國制造出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性能更好的產品來,能使我們的裝備制造業得到更快的發展。要在一定的時期內,使國民經濟各部類,各行業和各企業,能夠使用我們自己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設備。國民經濟的協調快速發展,必須在大力發展先進機械設備制造業的基礎上,才能使我國國民經濟加速強大起來,由小康社會逐步實現現代化。
六、國民經濟的協調具體表現在市場的供求平衡上
第一,市場是商品買賣的場所,當某些商品在市場上出現供過于求時,這就表示這些商品生產過多了,這是國民經濟不協調的一種表現。生產出的商品,有一部分賣不出去,就表示生產出這部分商品不能及時用于國民經濟的再生產,這便會影響國民經濟運行的效率和發展的速度。如果生產這部分產品長期賣不出去,積壓時間長了就會變質,成為不能使用的廢品。這就導致了資源的浪費,這不僅是一個企業的損失,對于整個國民經濟來說也是很大的損失。
當市場上出現某些商品供不應求,即這種商品滿足不了購買者的需要時,如果這種商品是勞動資料,使用這種勞動資料進行生產的企業,就不可能進行再生產;如果這種商品是原材料,使用這種產品作為原材料進行再生產的行業或企業也就不可能進行再生產,從而就會影響到這些行業或企業繼續的發展,這也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如果供不應求的商品是居民生活消費品,就會影響一部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在市場表現為供求關系的平衡。國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協調發展,表現為各經濟部類和各行業及各企業進行生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生產所需要各種機械設備都能及時購買到,不僅購買的生產資料在數量上符合需要,同時在質量上也符合應有的標準,這樣才能夠生產出合格的產品來。生產出的各種產品又能夠及時銷售出去,迅速回籠貨幣,使各企業不僅能夠進行簡單再生產,還能進行擴大再生產,這就是國民經濟協調快速平衡地發展。
第二,我國國民經濟中出現的不協調現象應及時糾正。從國民經濟發展規律上說,國民經濟必須協調才能迅速發展,但是在實際經濟運行當中,我國國民經濟有時還會出現不協調的情況。根據2004年商務部公布的信息,“據對上半年600種主要商品排隊調查,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達138種,占排隊商品總數的23%,與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8.5個百分點,與去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1.8個百分點;供過于求的商品462種,占排隊商品總數的77%,與2003年上半年相比減少了8.5個百分點,與2003年下半年相比減少了1.8個百分點。”這些數字說明我國經濟結構出現了不協調的現象。對生產相對過剩的商品應適當壓縮其生產的產品數量,或促使這些行業和企業轉產市場能夠銷售出去的產品。我們必須理順各經濟部類各行業及企業之間生產和需求關系,使國民經濟在新的發展階段上也能協調快速發展。
第三,投資必須符合國民經濟協調快速發展的要求。投資就是投入到國民經濟中的貨幣資金,用于購置生產所需的生產資料,使企業不僅能進行簡單再生產,還能進行擴大再生產。如果這些投資投入到生產商品供不應求的一些行業和企業中去,這種投資就是合理的;反之,則會出現國民經濟發展比例失調問題。“去年下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新開工項目過多、在建規模過大,投資膨脹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投資結構不合理,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這些投資生產的產品一時不能被充分利用,這就必然使國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不協調的現象。因此,我國對國民經濟中某些經濟行業或企業的投資,必須認真調查研究,把資金投到有社會需求的產品生產當中。
總之,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是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不協調發展的國民經濟,會使一部分生產資源不能被有效利用,而需要的一些產品又不能被生產出來,阻礙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七、加強宏觀調控
1.加強宏觀調控的重要性。要使國民經濟在發展過程當中始終保持協調快速發展,必須加強宏觀調控。宏觀調控就是國家機關對各經濟部類和各行業及各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采取各種措施進行調控。各經濟部類各行業及各企業,都是相互獨立進行生產和經營的,它們往往只考慮本部類本行業及本企業的發展,而對國民經濟的協調快速發展往往考慮不夠,或者對國民經濟協調快速發展很難認識清楚,所以國家有關機構,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必須加強宏觀調控,以更好地實現國民經濟的協調快速發展。
2.國家的宏觀調控要認真深入研究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目的,不僅要使國民經濟實現一時的協調快速發展,還要使國民經濟能夠持續協調快速發展。國家對國民經濟各部類各行業和各企業的發展進行宏觀調控時,要研究國家已經制定出的國民經濟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而制定出宏觀調控的政策與措施。國家在研究國民經濟長期協調快速發展時,既要研究現實國民經濟中一些部類、一些行業和一些企業快速發展的優勢,也要考慮它們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薄弱環節。國家在實施制定的長遠規劃時,還要隨著觀察國民經濟發展的變化情況,及時進行修改或補充,使國家制定的發展經濟政策能完全符合國民經濟協調快速發展的客觀需要。
3.調整貨幣的投放。調整貨幣投放是進行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的手段。投資必須符合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要求。資金對國民經濟的某一個部類某一個行業和某一個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對于發展過快的行業和企業限制進行再投資。以緊縮貨幣供應為手段,使其過快的增長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下來。對于國民經濟的薄弱環節要增加投資,使其能更快的發展。我國現實對農業實行減稅,提高農產品價格,對農業生產的某些產品實行補貼等,都是對農業生產增加投入的措施,這會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也會增加農民的收入。
篇5
關鍵詞:新經濟時代;信息產業;發展對策
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革命的興起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世界范圍內正在掀起一場迅猛的信息化浪潮,世界經濟因此而表現出以信息產業發展為特征的嶄新面貌。在這一新的發展機遇面前,我們應如何深刻認識發展信息產業的重要性,對加快發展信息產業應制定什么樣的戰略對策,采取哪些有力措施,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十分緊迫的研究課題和重要的戰略任務。也是本文的中心內容。
一、信息產業在當今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
信息產業在當今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表現在很多方面,集中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問題之中:
(一)信息產業是新經濟中的核心產業
自從1996年l2月30日美國《商業周刊》發表一組文章中提出“新經濟”這個概念之后,對于新經濟的討論頗多,但到底何謂新經濟,至今仍是一個很模糊的問題。大多數人所說的新經濟是指由于新技術革命,特別是信息技術、材料科技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發展導致經濟形態的變化。有不少人則干脆把新經濟等同于信息經濟,認為新經濟是信息產業發展的產物,這是因為:
第一,信息產業是新經濟的先導產業。新經濟中最突出特征就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信息產業成為新經濟最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使信息網絡成為新經濟社會最重要的大眾聯系手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認為新經濟就是信息經濟。信息技術是高科技的先導技術和關鍵技術,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占有極其顯著的地位。
據有關資料表明,信息技術的發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從20世紀初的5%一20%上升到70年代至90年代的70%一80%,在全球GDP中已有2/3以上的產值與信息產業有關。
新經濟發端于美國,主要根源于美國信息產業的迅猛發展。1991-2000年美國經濟的高增長,主要源泉是其5000家軟件公司,它們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不亞于名列前茅的世界500家最大公司。據美國商務部和美國電子協會發表的統計數據表明,在過去5年中,美國經濟增長的1/4以上歸功于信息產業,如電腦和電訊業的增長是美國經濟增長速度的2倍;信息產業為美國創造了150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其產業內職工工資比全國私營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高出73%;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美國1999-2000年前幾個月失業率降到24年來最低點,通貨膨脹率回落到30年來最低水平。可見,信息產業已成為新經濟的先導產業,成為支撐新經濟大廈的支柱。信息產業最終將成為牽引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第二,信息高速公路是新經濟的基礎設施。信息高速公路是對新經濟時代信息流通和傳播的基礎設施的形象比喻,它是新經濟高速、快捷運行的通道和途徑。
大家知道,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任何社會經濟形態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基礎設施之上的。例如,工業經濟時代,社會經濟流通的形式是“物質流”,其所依賴的基礎設施是鐵路、公路、航海和航空線。而人類社會進入新經濟時代以后,社會經濟流通形式已變為“信息流”,這種經濟形態存在的基礎是資訊設施。類比工業經濟形態下的高速公路對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我們稱新經濟形態下的信息基礎設施為“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是新經濟時代最顯著的標志,它擁有很高的信息量,其信息帶寬遠遠大于現有的電話網和因特網的帶寬。它能提供聲音、圖形、動畫、數據和活動電視畫面等多種多樣的綜合。信息高速公路的終端信息服務設備都是多媒體計算機,它能向用戶提供多媒體信息服務。可見,信息高速公路是新經濟的基礎設施,對新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在新經濟社會,信息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它引導著世界經濟、科技和社會的發展,信息的掌握和傳播成為決定因素。信息高速公路通過四通八達的通信交通網絡轉瞬之間就可以把信息傳遞到全國乃至全球。在工業社會中,一個國家的鐵路、公路、航海、航空等運輸基礎設施往往是提高它的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在未來社會中,信息高速公路將發揮如同工業社會的交通運輸網一樣的重要作用。
信息高速公路使人類的社會生活發生了巨變,全面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交往方式。入網以后,每個家庭都可以足不出戶便知全球事。在經濟交往方面,通過信息高速公路,可從全球獲取市場信息進行網上交易。信息高速公路為信息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無限的網上商機,促進了信息產業的發展,使信息產業又成為新經濟起飛的跑道。
(二)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如前所述,信息產業促使新經濟的形成和發展,開創了人類經濟發展的新紀元。實踐證明,國民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信息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信息產業的發展,使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革。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經濟結構,但從當今各國的經濟結構來看,總的趨勢是由工業經濟時代的經濟結構向新經濟時代的經濟結構轉變,即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大幅上升,超過了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如計算機業、設備業、網絡業、信息服務業等信息產業及其相關部門,在現今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中已有50%以上的增加值是由信息產業創造的。比如,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45%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來自信息產業的生產與分配,目前這一比例已達到80%以上;日本1970-1981年投入使用的各類計算機以年平均24.5%的速度增長,信息經濟活動創造的價值年平均增長率為15%,到1980年已占到經濟總額的47.3%,目前,日本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信息產業使新產品和新部門不斷涌現,產品更新速度加快,因而使得產業結構處于不斷改革和變動之中,近些年來在微型計算機等領域每隔6個月就有一代新產品問世。
篇6
【關鍵詞】房地產;投資;國民經濟;增長;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F29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這是我國各行業共同發展的結果,其中房地產行業是經濟的增長的重要內容之一,對經濟的發展有重要影響。那么房地產投資對經濟增長有哪些影響,這需要我們通過不斷的研究得到相應的結論,為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做貢獻。
二、房地產投資介紹
“投資”一詞在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經濟生活中被廣泛地使用著,它具有雙重含義,既指特種資金,又指特定的活動。中國人民大學和加拿大吉爾大學合作出版的投資學中,將投資定義為/是將一定數量的資財投放于某種對象或事業,己取得一定收益或社會效益的活動;也指為獲得一定收益或社會效益而投入某種活動中的資財。房地產投資是指一種特定的活動,即將貨幣投入房地產開發、經營、中介服務、物業管理服務和房地產金融資產的經濟活動,它是整個國民經濟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房地產開發投資指各種登記注冊類型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商品房建設公司及其他房地產開發法人單位和附屬于其他法人單位實際從事房地產開發或經營活動的單位統一開發的包括代建、拆遷還建的住宅、廠房、倉庫、飯店、賓館、度假村、寫字樓、辦公樓等房屋建筑物和配套的服務設施,土地開發工程(如道路、給水、排水、供電、供熱、通訊、平整場地等基礎設施工程)的投資;不包括單純的土地交易活動。
三、我國房地產投資現狀
房地產投資是房地產再生產的首要環節,是房地產業的中心內容,正確把握房地產業投資的規模和投資增長速度及投資風險的問題,對于保持房地產投資與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十分必要。總體上講,房地產投資包括生產性房地產投資和非生產性房地產投資兩類。生產性房地產投資有工業性的房地產投資!商業性的房地產投資和服務性的房地產投資等;非生產性房地產投資有居民住宅投資!事業性房地產投資和行政性房地產投資等。房地產開發投資從2003年以來以年均28.34%的速度增長,遠大于國民經濟9%左右的增長率。為了對房地產投資有一個更詳盡的了解,本章將從房地產的投資主體、投資資金來源、投資規模、投資投向結構等方面對房地產的投資的現狀進行研究。
四、房地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中國房地產業經歷了很大的變化,從2011 年的統計年鑒的數據得出,房地產業的增加值在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中的比 重分別為:1978年的9.15%、1998年的11.23%、2010 年的 12.89%。可見,其增加值在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構成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而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的占比也在不斷上升。因此,房地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是在不斷上升,房
地產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房地產投資結構也生了很大的變化,房地產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互動關系也在不斷變化之中。房地產業還是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先導產業是指在一國經濟的某個階段,能對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起著導向和帶動性作用,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技術創新能力的產業。房地產的產業鏈比較長,房地產業的發展需求對其他行業的發展具有“引致需求”的促進作用。比如鋼鐵、家居裝飾及建材等行業,通過產業關聯效應對 GDP 增長具有間接的貢獻作用。另外,還可以通過拉動消費,對 GDP 增長具有“引致消費”的貢獻作用。
五、我國房地產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與建議
1、主要結論
(1)我國房地產投資與國民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由協整分析得出的長期均衡方程可知,房地產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影響的長期彈性為0.364,即房地產投資每增加1%,GDP增加0.364%。可見,從長期來看,我國房地產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十分顯著的。當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速度相協調,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得當的時候,房地產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反之則有阻礙作用。
(2)我國房地產投資與國民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雙向因果關系
從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來看,在92.05%的概率水平下,房地產開發投資是GDP的Granger原因;在94.88%的概率水平下,GDP是房地產開發投資的Granger原因。兩者是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房地產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增長,其對房地產投資也有很大的引致作用。
(3)通過分析誤差修正模型,房地產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影響的短期彈性是0.184,即短期內房地產開發投資每增加1%,GDP增加0.184%。由此我們可知,房地產開發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的長期影響比短期影響更為顯著。長期均衡的調整力度(-0.229)不是很顯著,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房地產業起步較晚,目前很多機制還不夠健全,有待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2、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房地產投資對我國國民經濟增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與國民經濟發展不協調的房地產投資也會對國民經濟增長產生嚴重阻礙作用。目前,房地產業的穩定發展對宏觀經濟的意義尤為重大。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制定區域性長、短期政策,合理引導房地產投資
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區域性十分鮮明的市場,而且通過前面所作分析,我們又得出房地產投資對國民經濟增長的長期影響和短期影響也有所不同,到其區域性和階段差異性,結合國家宏觀經濟大的環境,制定出較為科學合理的長短期區域性調控政策,以正確引導房地產投資的方向和目標,充分發揮房地產投資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
(2)開拓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優化房地產投資結構
長期以來,我國房地產直接融資渠道較為狹窄,雖然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但房地產融資渠道單一的問題仍未得到很好的解決。目前,我國房地產融資仍然主要依賴于銀行,在房地產投資資金中,銀行貸款大約占60%左右。作為資金密集型產業,資金問題是制約房地產業發展的瓶頸,解決好房地產融資問題不容忽視。第一,可以通過增加和擴大上市、發債、私募、信托等多種融資渠道,努力提高房地產企業自有資金的生成能力;第二,可以鼓勵房地產企業積極與信用公司、投行、房地產經營公司等建立合作關系,提升房地產項目的開發管理能力。
(3)建立健全房地產預警體系,防止投資過熱或不足
房地產業是一個關聯程度很高的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肩負著拉動消費、增加投資、啟動內需、穩定金融等重要功能[7]。新形勢下,房地產業更肩負著在宏觀經濟中促進“保增長”的重任。因此,必須建立和健全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監測預警體系,及時收集、整理和分析全國房地產市場信息,就市場運行情況作出科學的分析與預測,正確引導市場,防止出現投資過熱或不足,并為政府制定相應宏觀決策提供依據。
六、結束語
房地產業的發展是極其迅速的,同時房地產的發展也影響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進一步的促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因此,我們應該更好的研究房地產投資對于我國經濟增長的情況,使房地產投資為經濟增長起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水杏.房地產業與相關產業關聯度的國際比較[J].財貿濟,2004(4):81-87.
[2]閆永濤,馮長春,宋增文.房地產業對國民經濟帶動作用新釋 ---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分析[J].建筑經濟,2007(6):37-39.
[3]王駭驥.論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的原由、問題及啟動的近期方略[J].經濟評論,20005.
篇7
研究新經濟的特征,研究信息經濟的特征,是我們考慮現代經濟增長特點和方向的一個重要思路。新經濟的主要特征至少有三個方面:1、經濟的軟化。無論是從股市的市值還是從企業的社會影響來看,以“微軟”為代表的軟件制造業和以“雅虎”為代表的網絡業,是新經濟中的姣姣者。與鋼鐵和汽車為代表的工業經濟相比,信息經濟的特征是“軟性”的,軟件的研究開放和使用消費構成了信息經濟的一大特征,也構成了信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美國新經濟持續增長的結果是,其經濟中軟性成份比重大大提高。在國際分工深化的情況下,與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相比,美國經濟日益“軟化”,即日益成為以生產軟件、進行研究開發和提供高新技術專利為主的知識型經濟,而發展中國家經濟則日益“硬化”,即日益成為以生產以鋼鐵、原材料和耐用消費品為主的生產型經濟。
2、經濟的服務化。隨著生產性成份比重的相對下降,在新經濟中服務業的成份不斷提高。美國經濟日益成為一種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經濟。新經濟的這種服務化趨勢并不是現在開始的,美國服務業的比重早就超過了制造業的比重。但是新經濟的發展使第一、二產業的比重進一步大大下降。例如電子商務的發展使貿易流通服務向新的方向發展,網絡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大大擴展了服務領域。從需求角度看,隨著物質產品生產率的迅速提高,隨著人的閑暇時間的增加,人們對服務業的需求不斷增加。正如當年工業化的結果大大降低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減少了生產糧食所占用的勞動力一樣,今天經濟服務化的結果正在減少經濟中物質生產的勞動力,迅速降低第一、二產業在經濟中的比重。
3、經濟的無形化。傳統工業化經濟的特點是“大”、“重”,產品結構日益復雜,所用材料日益高級。工業化經濟是一種看得見的經濟,有形經濟。但是信息經濟本質上是無形的。盡管網絡上的信息、電腦的硬件和軟件盤片等都是可見的,但是它們的核心功能卻是無形的。代表經濟增長及其潛力的是技術、知識、軟件、信息以及網絡等。這些東西與代表工業社會的鋼鐵、汽車、生產流水線相比,是看不見的,無形的。由信息和高新技術主導的新經濟本質上是無形經濟。
顯然,從新經濟的特征看中國經濟,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已經迅速發展起來的中國經濟又處于一種新的意義上的落后。
二、傳統工業化目標面臨的新挑戰
新經濟與工業化經濟的這些重大的差別表明,現代經濟增長的意義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增長不僅不只是迄今通行的國民生產總值增加的意義,甚至是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所不能充分完全反映的。信息產業的發展確實可以,而且到目前為止也只能通過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體現出來,但是它對經濟運行、生活質量和財富積累的意義卻遠遠超出了其在國民生產總值上的表現。新經濟的發展對以傳統工業化為內涵的增長提出了挑戰,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傳統工業化的資源消耗型特征。傳統工業化的顯著特征是大量消耗資源,包括能源的消耗、原材料的消耗、自然資源的消耗以及有形資本的消耗等,在某些產業中是普通勞動力的大量投入。相應地,傳統工業化也以重化工業為標志,重化工業化明顯被作為工業化發展的階段目標,從而是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占主導地位。與此不同,現代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則是以知識和技術密集為特征的,它們大大減少了對能源的依賴,微小的芯片根本上改變了材料消耗的概念。新經濟更多地取決于知識和受過較高教育的知識型勞動者。這使在傳統工業化中的資源約束和資本約束現象發生了重大改變。
2、傳統工業化的增長局限。傳統工業化的增長既受到供給的約束,也受到需求的約束。資源耗竭與資源供應的國際依賴約束了可持續增長,同時從需求方面講,工業化的最終需求是人們的物質需求,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物質需求的增長空間減小,從而使需求對增長的拉動作用減弱。在進入新經濟以前發達國家的增長率普遍低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就在于物質產品生產已高度豐富,在物質消耗方面長期找不到新的增長點。但現代信息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對增長的作用在于,它除了得到傳統產業改造和新產品的物質消費本身的需求拉動以外,還創造了大量非物質產品領域新的最終需求而獲得新的需求拉動。新經濟的持續增長正因為其創造了新的需求領域,而這一領域的需求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持續。
3、傳統工業化與國家的國際分工地位。在20世紀的最后20年中,國際間發生了又一輪產業大轉移。其特征是傳統制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特別是資源消耗型甚至環境消耗型(污染)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盡管這些國家獲得了可觀的經濟增長,但在新的國際分工體系中卻處于相對不利地位。傳統制造業增加價值低,而現代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產業卻有很高的增加價值。這種國際分工使實現了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家再一次處于國際分工的不利地位。
4、信息化是工業化后的新經濟時代。信息化是人類經濟史上又一次巨大的革命。如果說工業化的特征是機器代替了人的大部分體力勞動,那么信息化則是電腦代替了人的大部分腦力勞動,這是這場革命的本質。在信息化時代中,知識(人力資本)在經濟活動與生產過程中的要素地位,超越了機器與貨幣(物質資本)而占主導地位。所以,信息產業的發展決不是一般意義上出現了一個新的產業的問題,而是帶來了一個時代的變遷。信息化對工業化的挑戰是時代性的而不是結構性的。由于在新經濟時代中主導要素富裕度的差異,以工業化要素為主的經濟處于已經處于相對不利地位。
毫無疑問,中國的現代化目標注重的是工業化,而今天我們面對的卻是信息化的挑戰。
三、增長方式轉變的新含義
在上分析表明,中國面臨的增長方式轉變的意義是雙重的:一是從粗放到集約的轉變,二是從工業化性質的增長向信息化性質的增長的轉變。迄今為止我們較多注意的是前一個意義上的轉變,而忽略了后一個更大意義上的轉變。正是后一個意義上的轉變,具有更大的挑戰性。
從粗放到集約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從依賴增加資本投入的增長向依靠技術進步的增長轉變,其中包括對某一產業的發展的技術改造,也包括由新的技術發展起新的產品。對于正在經歷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的中國來說,盡快走出這第一個階段是重要的。這不僅因為我們需要真正的高速度,而且因為我國本來就是一個資本和資源匱乏的國家。這種轉變也會消除我們仍然存在著的體制弊病在改革后新條件下的反映,各級地方政府以實現增長實績來體現自己的發展成果,而這種增長實績的最好表現是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大工業的投資直接貢獻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強化了地方政府對傳統產業投資的積極性。這種指標的性質和體制的特征決定了整個國家粗放型增長的必然性。
我國在90年代中提出了增長方式轉變的問題。轉變增長方式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是:第一,從主要依靠鋪新攤子、上新項目、擴大建設規模,轉變到主要立足于現有基礎,把建設的重點放到現有企業的改造、充實和提高上;第二,從主要依靠增加大量資金投入轉變到主要依靠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使用效率,提高綜合要素生產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第三,從主要依靠增加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的消耗,轉變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強科學管理,提高勞動者素質,降低消耗,減少浪費,使同樣的物力、人力消耗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第四,從主要依靠經濟規模擴張,轉變到主要依靠結構優化升級、實現規模經營、合理布局生產力提高結構優化效益、規模經濟效益和區域分工效益;第五,從主要追求產值速度和產品數量,轉變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注重產品質量、性能和品種,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附加價值和市場占有率。
這一意義上的增長方式轉變無疑是必要的和正確的,對中國來說也是緊迫的。但是明顯的是,當時這種轉變仍然只是就傳統制造型經濟意義上提出來的,是在工業化意義上增長方式的轉變,它并不涉及如何從工業化跨越到信息化的道路問題。
經濟信息化從新的意義上提供經濟增長新的空間,也為我們提出了從新的角度探索增長方式轉變的問題。經濟信息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在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問題上,要注意技術本身的提高,更要注意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會大大提高傳統產業的集約化程度。
第二,信息產業本身的發展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信息產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估計已經達到了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這一估計顯然是粗略的也是困難的,但基本上可見其重要性。由與信息相關的軟硬件生產和各種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顯然是現代新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產業整體結構的大跨越,而不只是在傳統產業內部的技術改造。
篇8
關鍵詞:鋼鐵產業;產業競爭力;鉆石模型;唐山
一、唐山鋼鐵產業發展現狀
唐山是一座有百年歷史的重工業城市,近幾年來唐山市的經濟發展已穩居河北省前列,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鋼鐵產業的發展。唐山可以說是一座“因鋼而興”的城市。目前唐山市的粗鋼產量將近6000萬噸,占河北省總產能的一半左右,占全國的近1/10。隨著唐山鋼鐵工業的繼續發展,2011年唐山鋼鐵、建材、能源、化工、煉焦、電力六大高能耗行業完成增加值1378.32億元,同比增長8.7%,其中鋼鐵工業完成增加值951.67億元,增長4.1%,比重比2010年回落6.5個百分點。其中生鐵6567萬噸,增長4.2%;粗鋼6832萬噸,增長3.7%;鋼材7396萬噸,增長5.4%,動車組增長1.2倍,運輸機械增長2.8倍。規模以上企業戶均產值達到4.36億元,比2010年提高9126萬元。產值突破億元的企業656家,增加112家;突破10億元的企業101家,增加31家;突破50億元的企業24家。此外,2010年唐山還實施了首鋼遷鋼等280個結構調整重點項目,精品鋼比重達到63%。通過深度聯合重組,預計2015年,唐山全市鋼鐵冶煉企業將整合至5家企業集團,打造兩至三家千萬噸級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精品鋼比例將達到80%,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鋼鐵強市。以曹妃甸工業區、南堡開發區、樂亭新區為依托,加快化工產業發展,唐山將完成從傳統產鋼鐵業大市向鋼鐵強市的精彩嬗變,打造為全國重要的現代化工臨港鋼鐵產業基地,同時,唐山作為河北省經濟中心的位置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二、唐山鋼鐵產業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對競爭優勢進行最為系統研究的是美國哈佛商學院的邁克爾?波特教授。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對當代國際貿易競爭方式和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競爭優勢菱形模型,也稱為“鉆石模型”(見圖1)。
這一模型的中心思想是一個國家有特色的產業能持續創新與升級,從而獲得國家競爭優勢主要取決于該國在以下四方面的條件:生產要素條件、需求狀況、相關支持產業和企業戰略結構和激烈的同業競爭。波特強調,產業的競爭優勢是國內各關鍵因素彼此長時間強化而衍生出來的,任何一個關鍵因素弱化都會影響產業升級的潛力。鉆石模型以四大關鍵因素為支撐點,彼此環環相扣,組成動態的競爭模式,描繪了建立、提升產業競爭優勢的實際可行進程。
(一)生產要素
波特將生產要素分為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是指天然資源、氣候、地理位置等,高級生產要素則是指高科技人才、現代化電信網絡、尖端學科研究機構等。從基本要素的角度看,唐山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地優良、分布集中、易于采選,為唐山鋼鐵工業的發展提供著重要的資源保障。而且唐山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與北京、天津毗鄰,還有被譽為“河北一號工程”的曹妃甸大型礦石碼頭,交通發達便利。唐山擁有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區位優勢,為鋼鐵工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從高級要素角度來看,唐山擁具有的唐鋼集團、首鋼集團、河北聯合大學等人力資源優勢,但科技創新投入比重低。據統計,2008年唐山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僅為0.76%,低于國內同類經濟規模城市1至2個百分點。同時,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僅占增加值的2%,低于全國、全省0.6和0.3個百分點;全市市級以上技術中心、創新平臺的數量僅為國內同類經濟規模城市的50%;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高級生產要素對獲得競爭優勢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因此,唐山鋼鐵產業需要在提高科技拖入強度、加大技術長信力度上繼續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途徑。
(二)需求狀況
需求狀況是指國內市場對該項產業提品或服務的需求情況。國內市場需求是產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國內市場需求重要的意義在于它是產業發展的動力,他會刺激企業改進和創新。由于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快,對鋼材的需求量很大,目前中國已成為最大的鋼材消費國。2010年,雖經歷房地產調控、“限電限產”等不利因素,但鋼鐵需求旺盛,行業總體運行狀態平穩。盡管受全球經濟集體減速以及國內緊縮政策影響,由于國內保障房建設、鐵路及農田水利建設等,2011年中國鋼材需求仍會比較旺盛。中國鋼材的消費,從2006年到2010年的平均速率為每年增長17%,中國鋼鐵協會的預測顯示,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經濟體,2015年中國的鋼鐵需求可能比2010年上漲25%。隨著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鋼鐵需求將會翻番。因此,如此巨大的鋼鐵產品需求,為唐山鋼鐵產業今后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為其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三)相關與支持產業
波特的研究提醒人們一個優勢產業不是單獨存在的,一定是同國內相關強勢產業一同崛起。上下游情況對產業競爭利提升的作用表現在這些產業和相關上游產業是否有競爭力。鋼鐵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與其相關的上游產業主要包括鐵礦石,焦煤開采,焦煤煉焦炭等。其下游產業主要包括機械,家電,汽車等。上游產業是唐山鋼鐵產業發展的瓶頸。鋼鐵行業是能源、水資源、礦石資源消耗大的資源密集型產業。目前,唐山鐵礦石可開采量僅余33億噸,若完全依賴當地資源,僅能開采12年。煤炭可開采量目前只有19億噸,僅能維持50年的開采。此外,鐵礦石、焦煤等重要原料的價格都在持續上漲。因此,礦石、煤炭等行業的發展將制約著唐山鋼鐵產業競爭力的提高。唐山鋼鐵下游產業類別廣數量多,包括煉鐵、煉鋼、鋼壓延加工,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建材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還有鋼鐵物流業及三產業等。下游行業需求的多元化、高端化將拉動唐山鋼鐵產業的發展,為唐山鋼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對提高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四)產業戰略組織與競爭狀態
波特認為,激烈的國內競爭會促使公司想方設法提高生產效率,加大創新力度,強化品質意識,降低生產成本,并為提高高級要素的檔次而進行大量投資,所有這一切都有助于創建世界級的競爭者。目前,唐山鋼鐵行業效率低的根源就是行業集中度低。由于歷史原因,唐山鋼鐵企業數量過多但規模偏小,因此效率低下。眾多鋼鐵企業為了搶占市場無序競爭,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企業將競爭的重點放在產品的數量而不是產品的質量上,造成了鋼鐵產業結構的失衡。作為我國重要的鋼鐵基地,2010年唐山鋼鐵產量占全國鋼產量的近十分之一,但是鋼鐵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集中度低,企業間的無序競爭等,導致了整個行業效益下降。
三、提升唐山鋼鐵產業競爭力的對策
唐山鋼鐵產業面臨著國內外政策環境、金融環境、資源環境等的壓力,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鐵礦石價格上漲,成本大幅提升;第二,研發投入低,缺乏技術創新;第三,產業集中度低,競爭日趨激烈。為此,要有針對性地加快唐山鋼鐵產業的戰略調整,以提高鋼鐵產業的競爭力。
(一)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建立穩定的礦石供應渠道
隨著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資源戰略已經顯現為我國鋼鐵業發展的首要戰略,鋼鐵企業競爭正演化為首先是爭搶礦產資源之爭。唐山冀東鐵礦區與鞍山和攀枝花是全國三大鐵礦區,總的來說唐山自產鐵礦石供應情況明顯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唐山鋼鐵業之所以發快,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鐵礦業的快速發展。唐山自產礦的保障供應是化解國際礦石漲價帶來的不利影響和抗爭全球三大壟斷礦主,提升唐山鋼鐵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因此,要加快開展鐵礦資源的勘探勘查工作,加大勘探投入,加快后備礦山建設,搞好資源的戰略儲備。同時,要加快利用曹妃甸礦石專用碼頭,配套在曹妃甸工業區建設礦產品物流中心。此外,要充分利用國內國外資源市場,引導和鼓勵唐山鋼鐵企業及礦山企業施行走出去的戰略,以解決唐山鐵礦資源不足。加快形成強大的礦產資源戰略儲備體系,確保唐山鋼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二)完善科技人才培養機制,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作為高級要素中最為重要的人力資源因素,不僅因為其本身為高級要素而且還可以創造高級要素,因此,在提高產業競爭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必須加以重點培養。因此,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唐山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緊緊抓住國家倡導和力推創新試點市建設這一契機,以創新為核心,以鋼鐵企業為主體,以市場要求為導向,以鋼鐵產業為目標,加大工作力度,集中科技力量,整合科技資源,培育創新型企業,力求將唐山鋼鐵產業建成國內一流的技術創新中心、知識創新中心、高層次人才聚集的鋼鐵研究中心。這是增強唐山鋼鐵工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實際需要,也是建設唐山科學發展示范區的實際需要。科技創新是鋼鐵產業升級的強大引擎,只有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唐山鋼鐵產業的發展才能擁有更為堅實的基礎。
(三)加大鋼鐵工業重組力度,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
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經驗表明,鋼鐵行業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強調規模經濟,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一體化經營,鋼鐵企業的規模擴大和重組并購而提高產業集中度。因此,唐山發展鋼鐵產業必須走規模經濟的道路,這既可以通過集團生產設備大型化及其集團成員企業規模的擴大來增加鋼鐵產量,提高經濟效益,也可以通過系列化和專業化。為此,應鼓勵企業向集團化方向發展,通過強強聯合、兼并重組、互相持股等方式進行戰略重組,減少鋼鐵生產企業數量,實現鋼鐵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和優化。通過組成鋼鐵工業協會,實現以“品種、質量、整合”為重點的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力圖把唐山建成中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同時,以首鋼搬遷為契機,以首鋼和唐鋼為主,抓緊抓好在曹妃甸地區建設具有21世紀世界先進水平的1500萬噸鋼的大型鋼鐵聯合集團,構造唐山鋼鐵工業發展新板塊,形成唐山鋼鐵工業發展的新的增長極。提高唐山鋼鐵產業集中度的同時還要扶持一批有規模優勢和核心競爭力的重點骨干企業,搞好專業化分工,盡快形成各自的競爭優勢,增強鋼鐵行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帶動唐山市經濟立足京津冀,邁出環渤海、走向全世界。
參考文獻:
1、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中信出版社,2007.
2、李晴.唐山市鋼鐵業的機遇與挑戰[J]經濟,2008(5).
3、王天義,張建忠.唐山鋼鐵產業群發展前景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2(9).
4、尹寶軍.唐山鋼鐵產業發展戰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
5、華芳,孫秀春.陶瓷產業如何與鋼鐵、煤炭等產業共同構建唐山特色現代產業格局[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0(3).
篇9
上半年,中國經濟保持了強勁回升勢頭,尤其是投資、出口、工業生產和金融等多項指標增速為近年來最高。針對當前經濟形勢,有觀點認為投資高增長造成生產資料瓶頸,我國經濟已經出現過熱苗頭,宏觀政策導向應避免出現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我們認為,當前經濟實際上正處在由政府主導型增長方式向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拉動型增長方式轉變的新階段,是在實施多年積極財政政策和國內經濟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共同作用下,經濟增長自主性增強的集中反映,并不存在過熱現象。今后一段時間內,應保持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擴大內需的政策,把就業、再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突出地位,維護好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
從物價回升力度看,我國經濟尚未出現通貨膨脹
經濟過熱是指社會總需求超過總供給,導致物價水平持續、全面、大幅度上升,是經濟供需矛盾最直接、最突出的反映。盡管今年上半年物價水平延續了2002年最后一個季度的向上走勢,但短期內物價回升力度有限,不會引發通貨膨脹。
1、生產資料價格等價格先行指標開始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自2001年5月到2002年10月,生產資料價格一直為負增長。受伊拉克戰爭導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和投資增速加快引發中間產品需求增加的影響,從去年11月開始,原油、鋼材、部分有色金屬等價格大幅上升,帶動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由負轉正,并在今年3月份達到最高值8%。隨著美伊戰爭結束及聯合國取消對伊拉克制裁,國際原油價格逐月下跌,我國生產資料價格漲幅明顯放緩,第二季度3個月的漲幅比3月份分別低0.2、1.9和2.6個百分點。生產資料價格是消費價格的先行指標,一般先行1-3個月,生產資料價格回落預示未來幾個月消費價格漲幅會趨慢。
2、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沒有傳導到消費價格上,消費品價格水平沒有出現普遍上漲趨勢,說明我國經濟面臨的通貨緊縮壓力雖有所緩解,但擺脫通貨緊縮的基礎不穩定,根本談不上經濟過熱今年頭6個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了0.6%。其中受非典和蔬菜季節性價格上升的影響,食品價格上漲了2.2%;食品以外的其它7類消費品中只有住房、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這2類價格輕微上漲,漲幅分別為1.4%和1.3%;其他5大類消費品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沒有傳導到消費價格上,一方面說明即期居民消費需求仍顯不足,另一方面也說明在我國勞動力無限供給和工人沒有工資談判能力的情況下,勞動成本增長緩慢,也意味著我國收入不斷向資產所有者和經理層集中,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未來消費動力不足。
3、從外部環境來看,全球經濟存在通貨緊縮壓力目前,通貨緊縮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最重要問題之一。imf在2003年4月份公布的一份關于通貨緊縮的研究報告中指出,1997年以來,35個工業國家和包括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消費者價格指數,落在負增長區間的概率呈大幅度上升趨勢,全球通貨緊縮趨勢日益嚴重。
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已近50%,多數可貿易品的價格受制于國際市場。在全球通貨緊縮趨勢日益嚴重的條件下,我國可貿易品價格上漲的可能性很小。由于外資大量流入和高達3400多億美元的巨額外匯儲備,即使國內出現可貿易品供給不足的局面,也有足夠的財力通過擴大進口平抑物價。約束經濟擴張的資源限制,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進口來解除。
4、壟斷服務行業的改革,減輕了部分產品和服務價格上漲壓力“十六大”后,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打破行業壟斷、促進企業間競爭,減輕了壟斷行業價格上漲的壓力。其中,通訊價格穩中趨降。今后壟斷行業價格上漲,對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拉作用不會明顯增強。
從資源利用和增長持續性來看,經濟未出現過熱
經濟過熱也表現在,實際經濟增長速度持續高于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導致經濟資源供應緊張和要素價格大幅上升。從資源利用和增長持續性來看,目前我國經濟還不能稱之為過熱。
1、生產要素未得到充分利用,現實經濟增長仍低于潛在經濟增長水平潛在增長率,是指勞動、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時的增長率。對于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不同的機構或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如摩根斯坦利(2001)認為,中國潛在增長率為10%;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認為在7%-9%之間;國家信息中心測算為8.5%左右;經濟學家劉國光(2002)認為在9%左右;吳敬璉教授則認為在8%左右。
從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對經濟資源利用的程度來看,中國實際經濟增長率遠遠低于潛在增長率。原因在于:1、勞動力利用程度偏低。與經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就業壓力不僅沒有減緩,而且日趨嚴峻,就業彈性持續下降。上半年中國城鎮登記失業率4.2%,比2001年上升了0.5個百分點;加上農村隱性失業人口,這一比例將更高。中國勞動力資源利用程度遠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2、從資本投入來看,雖然今年以來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加較快,但金融機構存貸差依然呈擴大趨勢。截止今年6月底,各類金融機構存貸差達到4.5萬億,比去年同期凈增加0.9萬億。3、從技術進步角度來看,在大量科技成果得不到轉化的同時,許多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因得不到技術支持而生產設備落后,產品質量、檔次、性能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
2、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不穩經濟過熱,還要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如何。如果經濟增長僅在幾個月走高接著急轉而下,只能算是經濟劇烈波動而不能說是過熱。由此作出經濟過熱的判斷缺乏理論支持。從今后一段時間經濟增長的持續性或前景來看,支撐中國經濟繼續走高的因素并不是很多。消費方面,盡管我國已初步形成了部分城鎮居民住房、汽車、旅游、消費類電子通訊產品、教育和文化體育休閑等新消費熱點,帶動了消費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升級就業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的良性循環,但這些消費熱點的消費者主要集中在城市不到20%的消費群體,大部分居民、尤其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考慮到貧富差距繼續拉大、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等原因,短期內消費要實現高增長是不太可能的。出口方面,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不容樂觀。朝鮮核危機、中東局勢、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演變和組合、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和世界經濟復蘇進程緩慢等,都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造成不利影響。我國出口能否繼續保持高增長,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方面,雖然上半年投資增長達到近10年來最高增速,但目前的企業設備更新投資較快增長有結構調整的性質,是對前幾年設備更新投資過少的彌補;另一些則與地方政府加快城市化建設密切相關。如城市改造、路橋建設、環境治理、基礎設施開發等。但不管投資增長多快,它都屬于中間需求,其所創造的生產能力和產品如果沒有最終需求——消費需求和出口的支撐,越不過“驚險的一跳”(馬克思語),其價值得不到實現,這種高增長是不會長久持續的。
從新一輪經濟周期波動的特征看,近期不會出現總體過熱
從引發經濟周期的體制因素來看,我國經濟近期內不會發生總體過熱的情況。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經濟周期性波動的主要根源在于投資和消費的劇烈波動。從消費的角度來看,國民收入超分配以及大幅度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等,帶來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長和引發消費需求膨脹,是經濟周期性波動的一個重要原因。1984和1988年兩次經濟過熱基本上是由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所致。從投資角度來看,我國投資總量中,國有投資所占比例過高。國有企業在缺乏有效產權約束下的“投資饑渴癥”,導致投資屢屢膨脹,投資盲目性很強。在經濟短缺的賣方市場環境下,生產產品不愁沒有銷路,企業缺乏市場約束。正是在這種體制條件下,企業投資行為的內在擴張性很強。當整個社會經濟環境有所放松時,總投資就會發生快速膨脹。投資增長超出經濟的承受能力時,經濟出現過熱。1993-1994年的經濟過熱,就是典型的由投資需求快速增長所引起的。
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開始發揮基礎性作用,我國總投資和總消費受市場約束越來越明顯,導致經濟周期波動性減弱。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隨著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市場約束的增強,加之商業銀行防范風險、加強信貸管理,國有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國有企業的“投資饑渴癥”。國有企業的投資理性化程度有所提高。非國有企業由于其天然的市場化特征,投資風險與效益意識較強,投資內在約束機制較強。所以社會總投資的盲目性減少、波動性減弱。
從總消費的角度來看,隨著國有企業、住房、教育、養老、醫療等制度改革,失業率上升、居民收入增幅放慢、消費預期減弱等,消費需求呈現平衡增長態勢。由此表明,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供不應求的短缺經濟,已經轉化為總體上供求平衡甚至某些領域供過于求的格局。1997年政府采取擴大投資、刺激消費的政策,也充分說明我國總投資和總消費行為特征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經濟不會再發生90年代中期以前那種忽冷忽熱、大起大落的局面。
從去年開始的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是我國自1998年以來采取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累積性結果。由于這輪經濟周期經過了一個較長的啟動期和調整期,經濟增長的穩定性、持續性和自主性增強。既不存在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也不存在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因此,國民經濟的高增長、低通脹局面仍將保持較長時間。
部分行業的高增長以需求為依托,不會引發經濟過熱
不論是持經濟已經存在過熱觀點的學者、還是認為經濟存在過熱苗頭的人,其主要理由在于當前電力供應緊張,部分行業(如房地產、汽車、鋼鐵等)增長過快,行業風險持續加大。但我們認為,今年部分行業供應之所以出現短缺現象,并非經濟過熱導致的必然結果,而是因為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我們在“經濟增長需求約束”假設的前提下,對部門行業實行限產保價,原有供求條件下的資源供給勢必適應不了當前經濟擴張的需要。實際上,我國生產要素總體上供應充足,只要政府不再沿用傳統的計劃手段限制某些行業的發展,一旦市場需求出現上升的信號后,供給有能力作出較快反應;經過不長的調整周期后,這些行業的價格上漲和供給不足的局面不難改變。
從電力工業看,隨著上半年經濟的高增長,我國部分地區確實出現了電力短缺現象。有人認為這是經濟過熱的一個重要表現。可實際上,當前的電力緊缺只是暫時現象。其原因:一是由于局部水電比例較高的地區受今年枯水年份的影響較大;二是煤電價格之爭未決,相當部分發電煤未到位,影響火力發電的增長;三是政府為三峽水電預留市場空間,近年來,批準電力項目較少,對電力供應有所影響。上述情況在下半年將逐步得到解決。由于今年夏季雨水較多,下半年水力發電將大幅增長。5月份國家已批準發電煤噸價提高8元,發電煤合約將履行,預計下半年火力發電供應量將明顯增加,電力供應緊張局面將大大緩解。此外,去年以來國家新批準上馬一大批電力項目,明年將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因而電力不會成為經濟增長的瓶頸制約。
近年來房地產投資一直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長態勢,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達到了34%,高出去年同期1.1個百分點,為投資乃至整個國民經濟較快增長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并不能據此認為房地產行業就存在過熱現象。主要原因:一是房地產投資高增長有實實在在的需求支持。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全國商品房銷售增長達44.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2.4%)一倍左右,也高出同期投資近11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中92%以上由個人購買。如果說當前房地產有問題的話,問題在于房地產開發的土地批轉環節,開發和銷售環節并沒有多大問題;二是規范并不意味著限制。央行《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其初衷是出于規范銀行信貸行為、降低金融風險、限制需求不大的高檔住宅的建設,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在中國融資渠道十分有限的條件下,銀行信貸必然成為房地產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今年以來,房地產新增貸款占整個銀行信貸增加額的比重已在40%左右。土地批租成為孳生貪污的溫床,房地產業腐敗案件頻頻發生。因此,央行121號文件出臺是情理之中的事,并非要限制房地產業的發展,房地產業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從汽車行業看,上半年全國汽車市場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汽車生產累計增長32.2%。據此有人認為汽車業也存在過熱苗頭。單從生產或者供給的角度看,汽車生產增速確實較高。但考慮到汽車銷售和需求情況,上述擔憂實屬不必。據最新統計,上半年新品車型不斷投放,國內市場需求爆發式增長,累計銷售203萬輛,增長32%,產銷率達到97.6%。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汽車出口基數較低,但增長異常迅猛。上半年汽車累計出口4.4萬輛,同比增長2倍。可見,上半年汽車業發展呈現供需兩旺的良好態勢,并不存在真正的過熱現象。從長遠看,目前我國城鎮家庭轎車普及率不到1%,家用轎車需求前景極其廣闊,汽車工業高速增長仍將維持較長時間。
從鋼鐵工業來看,今年上半年鋼鐵工業增長較快,價格高漲。有觀點認為鋼鐵工業過熱。其實,目前鋼鐵工業較快增長有充分需求支持。一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包括修建高速公路、西氣東輸、城市化建設等基礎設施項目;二是工業增長需要大量鋼鐵,如汽車工業的高增長等;三是房地產建筑用鋼量很大。目前,鋼鐵消費的三方面需求都很旺盛,可以支持鋼鐵的較快增長。但是局部地區鋼鐵行業也確實存在低水平產能增長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總體看,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的上升期,生產要素供給可以支持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當前經濟發展不存在引發總體過熱的現實條件。因此,目前不宜出臺防止經濟過熱的政策措施,而應保持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把就業、再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下大功夫擴大消費需求,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過去,我國經濟周期的非對稱性明顯,經濟擴張期較短而收縮期較長,大起大落的波幅較大。為了盡量延長新一輪經濟擴張期、充分發揮經濟增長潛力,對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突出問題要及時調控,努力使國民經濟運行水平向潛在增長率靠攏,并為積極財政政策的順利安全淡出創造條件。
1、調整銀行監管考核指標,規范商業銀行經營行為今年以來的情況顯示,貨幣供應量的過快增長,一方面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與商業銀行刻意降低不良貸款比例有關。在監管考核重點方面,監管當局更多強調了降低不良貸款率和增加利潤的重要性,同時政府可能部分支持各商業銀行在3~5年內通過股份化改造最終“整體上市”的改革設想。商業銀行意識到,不斷增加貸款,既可降低不良資產比例,又可增加當期利潤,還能夠大大改善銀行資產負債表,為上市創造條件。銀行備付金率下降和銀行貸款猛增,是國有銀行貸款行為改變的必然結果。所以,如果需要對貸款增長速度和貨幣供應增長速度有所約束,關鍵還在于促使銀行有良好的行為方式。現在看來,要求國有商業銀行降低不良貸款比例,并在3~5年內財務上有重大改善,達到整體上市的水平,確實勉為其難。今后,在繼續要求銀行降低不良貸款率、增加利潤、加快公司化改造的同時,應當同時注重減少不良貸款的總量,強調防范風險和增加透明度的極端重要性。
2、盡快出臺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相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經歷非典沖擊后,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國家沒有財力為居民增加工資,于是人們把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的問題,聚焦在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我國現在的800元起征點,是20年前制定的。20多年來隨著物價上漲,居民收入也大幅提高,800元的起征點顯然太低。上海已率先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執行1000元的個稅免征額;廣州與杭州去年也將個稅起征點,實際分別抬高到1260元和1100元;深圳和珠海分別是1600元和1400元。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已勢在必行。我們認為,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是方案出臺的最佳時機。目前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對于樹立政府形象、穩定消費者信心、促進消費增長具有重要作用。
在國外,人數不少的中產階級是最穩定的消費群體。但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還沒有哪個階層能被稱為“中國的中產階級”,因而消費需求的增長也存在不穩定因素。在一定時期通過提高工資、調整稅收政策以及推進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等方式,提高一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改變我國“金字塔型”收入結構為“紡錘型”收入結構,培養我國的中產階級,這對于擴大消費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調控投資增長,減少行政干預今年各地投資增長熱情較高,出現一些重復建設、重復投資的現象。對此國家不應采取一刀切的限制措施,而應制定規范合理的條例法規,用市場辦法引導投資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市場自動糾錯的作用。一是國家應制定多種行業發展規劃,定期公開披露行業信息,引導企業投資健康發展。二是對國家重要行業建設制定合理的質量、技術、環保、節能等行業準入標準和門檻,各種投資主體只要符合標準,便可進入,減少行政干預。三是防止重復建設、重復投資和房地產開發熱潮,要從批租土地這個源頭入手,嚴格控制各級地方政府隨意出讓土地的行為。四是整頓各類經濟園區和開發區的發展。開發園區建設一定要與解決農民就業和生活問題相結合,不能再走發展工業犧牲農業的老路,不能造成新的“低保無份、就業無門、種地無田”的三無農民。
篇10
關鍵詞:鋼鐵企業;環境經營;鋼鐵產品生命周期評價
中圖分類號:F27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6-0026-03
鋼鐵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隨著鋼鐵企業的迅猛發展,高污染和高能耗等負面影響逐漸成為鋼鐵企業發展中頻亮紅燈的警戒線,尤其是2012年,鋼鐵行業整個行業普遍虧損,全年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如何在發展環境經營工作的同時,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國鋼鐵企業應借鑒發達國家環境經營的成功經驗,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做好我國鋼鐵企業的環境經營。
一、我國鋼鐵企業環境經營現狀分析
雖然我國國內鋼鐵企業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與治理水平相對于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有了質的飛躍,對環境經營理論有了深入理解,許多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通過運用環境經營的理念也得以解決,但與發達國家鋼鐵企業相比,還是有著不容忽視的明顯差距。
(一)環境經營理念覆蓋面狹窄
部分國內鋼鐵企業意識到環境經營的重要性,但是很難將其與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應用,導致環境經營理念的覆蓋面窄的局面。具體表現在,鋼鐵企業使用科學的生產技術在某一生產環節做到了環境經營,但追求局部的效益,而忽視了整體效益,沒有覆蓋到整個生產鏈,更沒有考慮到上下游企業組成的產業鏈和產業體系。
(二)環境友好設計研發力度不夠
如今,綠色消費的浪潮在全球范圍內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內多數鋼鐵企業仍然只在乎產量,而不重視環境友好型產品的調查、設計與研發。國內多數鋼鐵企業仍停留在高污染、高能耗的“生產型”企業,生產著大量同質化的鋼鐵產品,而如今國際市場的“綠色壁壘”也使這些鋼鐵企業的效益受損,相比更注重環境友好設計的企業沒有任何競爭力。
(三)污染治理與防護未合理實施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鋼鐵生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國內多數鋼鐵企業環境經營理論相對不成熟,而且污染物的防治與處理水平較低,所消耗的能源多,以至于增加了環境負荷。因此,對于污染物的防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對周邊環境的保護嚴重不夠
我國多數鋼鐵企業的選址遵循臨近資源的原則,因此造成對周邊資源的嚴重依賴,多數周邊資源都被過度開發,導致資源枯竭;而且,其周邊環境污染也都非常嚴重,多個鋼鐵企業由于對周邊環境污染嚴重而被處罰,這不僅減少了企業經濟利益,而且有損企業聲譽,這些都成為企業自身發展的限制。
(五)缺乏技術交流與合作
如果僅憑企業自身力量,把環境經營融入自身實踐當中是非常困難的。在當前,多數鋼鐵企業在生產工藝、“三廢”資源化、節能減排等各方面的技術都無法達到環境經營的實踐要求。以礦石副產品的提煉技術為例,目前多數的鋼鐵企業對礦石加工副產品的提煉技術低下,導致很多的半生礦物被忽略浪費。在現階段,多數企業都以依靠自身的技術為主,這也是環境經營無法有效深入進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日本新日鐵環境經營的經驗借鑒
新日鐵2012年10月并購日本第三大鋼廠住友金,成為新日鐵住金鋼廠,以產量計,該公司為全球第二大鋼廠。新日鐵是日本最大的鋼鐵企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集團公司之一。在合并前的2008年,新日鐵粗鋼產量3 294萬噸,銷售收入47 698億日元,利潤1 550億日元。2012年粗鋼產量達4 590萬噸,這與其幾十年來在環境經營方面取得的成效是密不可分的。
(一)新日鐵環境經營的管理理念與框架設計
新日鐵公司為了做好環境經營工作,設立了環境管理委員會,在本部專門成立了一個環境事業部,并在研究中心設立環境研究員。新日鐵環保工作的基本方針是在環境保護過程中減少環境負荷,從而建立環境保護型社會。新日鐵環保工作的內容是從環境保護的管理制度、技術和材料出發,減少環境污染,節約各種資源和能源,以及嚴格遵守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新日鐵環保工作的目標是將環境經營理論融入到生產的各個環節。
(二)新日鐵環境經營的實踐及效果
首先,煉鐵系統二次能源的利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不僅使98%的固體廢棄物資源得到重新利用,而且90%以上的能源得到了循環回收利用,最大程度的減少了鋼鐵生產中的能源消耗。
其次,高爐爐頂煤氣的余壓回收透平發電裝置的運用。這種既無燃料,也無環境污染,而且發電成本又極低的高爐爐頂煤氣的壓力能及熱能發電的方式,其每年回收的能源和資源相當于11萬噸的標準煤。
除此之外,新日鐵還加強自我技術的研發。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焦爐煤氣提氫技術的研發。2005年,新日鐵在瀨戶建成了“瀨戶北加氫站”,運用該技術可以達到年輸出約40億立方米氫氣,可供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使用。再如,廢棄輪胎的干餾氣化加工。干餾氣化產生的煤氣來替代燃油,不僅降低了成本,更是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前新日鐵每年可以處理20萬噸廢塑料,為社會分擔了處理廢棄塑料制品的壓力。
三、韓國浦項制鐵的環境經營經驗借鑒
2007年浦項制鐵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企業之一,產鋼量達到了3 278萬噸,位居世界第四位。作為世界最大的鋼鐵集團之一的浦項制鐵把環境經營的理念融入企業生產和企業文化中,連續六年榮獲“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企業”,在環境經營領域取得的成就非常顯著。
(一)浦項制鐵的環境管理框架
浦項制鐵的環境管理框架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環境能源委員會和在總部、浦項制鐵所和光陽制鐵所設立的環境能源部。其中,環境能源委員會是做出各項重大決定以及對環境能源部門的資料進行審議,負責環境管理和監督的工作。環境管理的基本方向和國內外相關業務由總部的環境能源室執行,現場所有部門的環境管理實踐計劃由浦項制鐵所及光陽制鐵所的環境能源部建立并執行。
(二)浦項制鐵環境經營的實踐及效果
首先,在環境經營技術研發方面,浦項指鐵的成效非常突出。浦項制鐵投入成本開發出一系列帶鋼連鑄技術和可以代替高爐功法的“FINEX”排熱回收技術,這些引領了世界鋼鐵企業的技術創新。尤其是“FINEX”技術,這是一種直接使用煤和粉礦的熔融還原煉鐵技術,省去了傳統煉鐵的燒結和煉焦工序,這為實現節能減排的部門任務做了鋪墊。
其次,對副產品的資源化利用效果明顯。為了提高副產物附加值,浦項制鐵制訂了相應的任務內容:含鐵副產物的回收利用;鋼鐵爐渣的資源化再利用,可以打造成海洋森林項目;放流水的再利用,將壓延廢水按含氯量高低進行分類收集,再各自進行處理。
再次,實施清潔生產,將環境保護與生產實踐進一步融合。從產品設計到產品出品,浦項制鐵都將環境保護緊密結合,實施產品綠色設計和材料優化管理、投資清潔煤轉化和研發熔融還原煉鐵技術、還包括提高循環用水率,實現了清潔生產。
最后,浦項制鐵經常與相關研究所和學術機構進行交流。浦項制鐵參與了國際鋼鐵協會、國際不銹鋼協會和東南亞鋼鐵協會等知名的國際鋼鐵有關的交流協會,通過緊密的信息交換與世界各鋼鐵企業舉行的技術交流,可以更好的解決國際性環境相關問題,這也為企業未來的環境經營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儲備。
四、日韓鋼鐵企業對我國鋼鐵企業環境經營的啟示
(一)制定全面而系統化的環境經營戰略
鋼鐵企業要制定全面而系統化的環境經營戰略,應時刻關注國際鋼鐵的新動態和發展趨勢,明確企業在各給階段的任務目標,針對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做好各種備案計劃。基于日韓鋼鐵企業環境經營戰略的框架,我國鋼鐵企業要做出符合自身要求的管理措施,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以企業自身為出發點,帶動上下游產業進行環境經營,達到產業鏈的效益最大化。在上游產業方面,為使鋼鐵企業上游礦產資源供應商做好環境經營,首先,企業應以自身為起點,做好上游礦產資源和化工原料供應產業的合理并購或持股,進而實現效益一體化;其次,強有力的督促措施也是尤為重要,做好綠色采購工作,從生產源頭抓起,對原料進行嚴格檢測和環境的績效評估,為后續企業環境經營工作做好鋪墊,促使原料供應商自覺踐行環境經營。
在下游產業方面。與鋼鐵企業相關的下游企業種類繁多,而且數量龐大,所以可以對下游企業進行環境經營的指導,通過鼓勵下游企業將固體廢棄物進行回收,所回收的固體廢棄物可以抵扣鋼鐵產品的進價。
(二)進一步完善產品生命周期評價
如今,國內鋼鐵企業產品種類繁多,各個領域都有涉及,而每種產品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因此環境受產品生命周期的影響大小也不同。鋼鐵企業有必要掌握產品的生命周期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程度。使鋼鐵產品具有生命周期。具體來看,首先應將生命周期評價的擴大至下游加工過程和使用階段,而不應只包含對上、中游加工過程的評價。其次,進一步加強從產品研發到產品使用的評價數據中環境因素的影響因子。
(三)加大環境友好型產品的設計研發力度
環境友好型產品的設計過程可以采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來開展綠色設計,具體包括材料的選擇,產品結構和制造過程的確定、包裝和運輸方式,產品使用到廢棄物的處理等都要考慮對環境的影響。環境友好型產品和服務可以提升企業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滿足環境的需求,開拓新市場,增加銷量,從而增加盈利。
(四)擴大生態恢復建設范圍
首先,為了避免無節制開采鋼鐵企業周邊的礦產資源,防止出現資源枯竭,應針對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開發規劃,根據企業生產力和技術水平適度開發,對于尚無法加工提煉的資源進行保護,對已經造成的破壞進行修復性保護。
其次,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有效吸收溫室氣體,凈化空氣中的粉塵。因此,國內鋼鐵企業應該與當地政府協調合作下,加大公益性綠化的投資,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制訂綠化方案,有階段性的開展環境經營工作,比如,道路周邊小型灌木林的栽種,閑置土地的草皮綠化覆蓋等。企業公益型環保設施的建設,既承擔了社會責任,樹立了企業形象,又改變了城市面貌,優化了城市環境,是明智的多贏之舉。
(五)廣泛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
國內鋼鐵企業在環境經營的探索中不能只憑借自身的力量,應該以開放的觀念走向世界,加強同國內外鋼鐵企業的先進的環境管理技術的交流合作。把握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多與權威技術研究部門和高等院校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為國內鋼鐵企業探索環境經營的道路上注入持久生機與活力。
(六)樹立綠色營銷
首先,培養綠色營銷觀念。綠色營銷觀念要求鋼鐵企業應該把環保意識貫穿于整個生產和經營的全過程,并且要求對綠色營銷的優勢要有敏銳的洞察力,積極開展綠色市場營銷活動,以消除、減少產品和服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其次,樹立綠色企業形象。鋼鐵企業應加大環保項目建設投入力度,樹立綠色企業形象,創造綠色品牌,做好綠色公關工作,以此得到社會公眾的好感、信任與認可,以減少市場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最后,拓展綠色營銷渠道。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能為企業帶來融資和高科技人才,將是使形象力轉化為生產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良好措施。
參考文獻:
[1] 王浩,朱曉林.我國鋼鐵企業的環境經營策略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11).
[2] 張劍橋.新日鐵環保活動與技術的前景[J].煉鋼與煉鐵,2006,(3).
[3] 周維富.我國鋼鐵工業結構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