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腔醫學重點總結范文
時間:2023-10-25 17:35: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童口腔醫學重點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PBL教學法 兒童口腔醫學 實踐
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 一種教學模式。筆者在教學中嘗試應用這一教學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大連大學醫學院2006級口腔醫學專科學生37名,2007級21名,2008級21名,男22名,女57名;年齡19~21歲。
1.2 方法
《兒童口腔醫學》采用全國統編教材。結合教研室制定的教學大綱,構建PBL教學法的問題(思考題或臨床病例),設計調查問卷。
1.2.1分組
讓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每組6~8人,選出組長,起到導引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每組設立一名記錄員,對于針對病例討論所提出的有效問題做以記錄,為后面評分做依據。組長最后匯總小組的觀點,制作多媒體參與答辯。
1.2.2教學進度安排
根據教學大綱的內容制定兒童口腔醫學的教學目標,裁減理論課內容,只保留概念性、理論性的知識點作為講課內容,剩余課時安排PBL的病例討論,病例中涵蓋課堂中沒有講述的知識面,還結合社會學、法學和經濟學等相關問題。
1.2.3 病歷的給予及討論方法
將老師按教學目標為參考設計的一份臨床完整病歷分發給學生,學生們根據所給的有價值的臨床信息,小組內充分討論提出有效的待解決問題,從中也提出需要加強了解的相關知識。指導教師根據學生討論后反饋回的信息給與必要的指導;圍繞所列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在圖書館或上網廣泛查閱文獻、資料,或找相關學科的老師請教而獲得。擬訂解決問題的方案,制作多媒體。
1.2.4總結評價
參加討論者給予基準分30分,組長基準分為50分——匯總本小組的觀點,制作幻燈進行答辯。記錄者基準分為40分。每提出自己的有效觀點并查到相關文獻在小組內交流加分10分。組長答辯過程中,同組同學可補充發言,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或見解,每位參與學生提交相應的病案分析及相關知識檢索結果。教師對討論結果及學生的報告進行評價,主要是從對臨床病例的分析、提出問題、資料檢索、解決問題、及相關知識的合理涉及等方面進行。最后對教學大綱要求的重點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概括知識點。
1.2.5問卷調查,對三屆79名參與PBL教學活動的學生在課程結束后進行教學效果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PBL教學法的反映。
2 結果
2.1病案分析及相關知識檢索結果提交率為100%。
2.2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91.1%認為PBL較傳統教學能提高自學能力,94.9%認為能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89.9%認為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92.4%認為能增強同學間協調合作的能力,絕大部分同學認為提高了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這一結果說明PBL教學方式是大家很喜歡的。
3 討論
兒童口腔醫學作為口腔醫學中的一門獨立學科,以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兒童為對象,研究牙、牙列、牙合、頜及面部軟組織等的形態和功能,診斷、治療和預防口腔疾病及畸形的學科,是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必修課。
PBL教學以問題為導向,在兒童口腔醫學中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以提升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為目的。PBL教學法的精髓在于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兒童口腔醫學病例的設計以教科書為基礎,以書本內容為主線條,緊密結合臨床兒童口腔醫學常見病、多發病,收集病例資料。每一病例盡可能提供最詳細的資料,知識的涵蓋面不僅包括疾病病因、病理、診斷、治療等生物醫學領域,同時包括行為科學領域和社會倫理問題領域。
篇2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于2006年~2010年東方市5所幼兒園在園兒童的體檢報表,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血紅蛋白、五官、心肺、肝脾等全身的一般常規檢查,所有檢查項目由東方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兒保醫生、檢驗醫生完成。
1.2方法:身高、體重的評價均采用WHO推薦的評價標準。身高體重超均值,同性別的身高/年齡、體重/年齡≥標準值。營養不良,同性別的體重/年齡、體重/身高≤標準值15%以上。肥胖,同性別的體重/身高≥標準值的20%以上[1]。貧血,取無名指末梢血、用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法測定Hb<110g/L。齲齒按《兒童保健學》的診斷標準。視力檢查采用雙數視力表,5米距離單眼視力≤4.8為異常。
2.結果
兒童的各數據見表1。兒童身高、體重超均值率分別由2006年的42.15%、42.82%上升到2010年的45.71%、49.05,有顯著性差異;營養不良的發生率由2006年的7.71%下降到2010年的5.24%,有顯著的差異;肥胖發生率由2006年的1.17%上升至2010年的2.57%,有顯著性差異;貧血發生率由2006年的2.34%下降至2010年1.71%,有顯著性差異;齲齒的發病率由2006年的52.29%下降至2010年的44.29%,有顯著性差異。
視力異常檢查情況見表2。視力異常發病率由2006年的9.76%下降至2010年的6.67%,有顯著性差異。
3.討論
3.1兒童營養狀況不斷提高
幼兒園兒童營養狀況不斷提高。幼兒園的膳食管理納入了衛生保建管理,所有的幼兒園都提供了一餐二點,為幼兒制定了科學帶量食譜,并每月進行營養分析,發現營養素供給異常及時調整食譜。兒童的身高、體重超均值率逐步提高,貧血、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逐年下降,貧血主要為輕度貧血(90-109g/L),與有關文獻報道相近,營養不良發生率下降,但仍占一定比例。
3.2兒童體重、身高達標率逐年上升
兒童肥胖問題的凸現是我國社會進步的一個負反應,它一方面反映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另一方面則表明一些日益富裕起來的中國人在飲食習慣、教育觀念方面仍存在很大的誤區。美國保潔公司營養學研究所研究員SusanL.Giovengo特別強調了世界衛生組織對兒童肥胖癥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對策是:飲食、體育鍛煉與健康及有效的體重管理[2]。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能吃是福”,在膳食結構上,一些家長則一味地給孩子吃一些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的食品以“加強營養”。專家建議科學合理地安排孩子的膳食結構,保證各方面營養均衡,鼓勵孩子多運動,不要以車代步,糾正一些孩子看電視時吃零食的不良習慣等,這些措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幼兒園保健工作的重點是加強健康教育,使老師、家長共同重視兒童肥胖的危害性,改變家長的育兒觀念和兒童不良的進食行為,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對超重兒童和肥胖兒童的管理,早期干預,從而有效控制和降低兒童肥胖的發生。
3.3兒童齲齒的檢出率逐年下降
齲齒的檢出率下降,齲齒一直是幼兒園兒童的高發疾病,從以上數據看,對老師與家庭進行防齲宣教工作,收效很大,因齲齒的發生與牙齒的結構、唾液的成分,飲食習慣和口腔衛生有關。預防兒童齲病的關鍵在于家長早期的防齲意識、有效的飲食管理、正確的刷牙方法以及科學使用氟化物[4]。糖很容易被細菌分解而產生酸,小孩子的飲食多數都是甜的,大一點的孩子也喜歡吃糖,這樣就為腐蝕性酸的產生創造了條件。所以對孩子吃糖加以限制,告訴孩子吃完糖要漱口或是喝點水,不要讓糖殘留在嘴里,吃糖的時間也不要超過半小時。尤其要養成睡前不吃東西的好習慣。當孩子兩歲也就是乳牙長齊后,應該帶孩子去檢查一下乳牙,并且處理乳牙上的積垢,還要在局部做氟化物處理,為的是更有效的預防齲齒。孩子在兩歲半到三歲時應開始學習刷牙,并養成早晚刷牙的習慣。刷牙可以清除粘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斑。提高家長的防齲意識,對乳牙做到早期預防,早期治療,積極地采取補救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齲病的發展。
3.4兒童視力低下檢出率逐年下降
幼兒園兒童視力不良與遺傳、環境、先天發育、疾病等有關。要強調兒童的用眼衛生,改變不良的用眼習慣,對視力不良的兒童要進一步檢查,及早治療兒童弱視。兒童視力低與電腦、電視在家庭中的普及不無相關。需強調的是,由于視力表所測得視力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尤其兒童年齡越小越難完全配合,學齡前兒童處于視覺發育期,用眼時間過長、過度疲勞,容易導致視力問題的出現。一旦發現視力異常,應及時早期進行矯正,不要錯過視力發育的敏感期。家里使用護眼燈時,要注意燈周圍要保持一定的亮度。最好能讓一定范圍內的空間都有光亮。使用護眼燈還要注意避免光線直射,燈應該擺放在眼睛的左側前方。保護視力應從幼兒開始抓起,幼兒可以大力推廣眼保健操,注意培養兒童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堅持定期對兒童進行視力篩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矯治,使兒童視力低常檢出率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石淑華.兒童保健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03-206.
[2]劉湘云.我國兒童保健工作的回顧和展望[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0,15(11):643-647.
- 上一篇:有機合成發展史
- 下一篇: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