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漢語言文學范文
時間:2023-10-25 17:32: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外企漢語言文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是中華民族用來了解中國歷史,研究中華文化的一門工具,從而提高我們自身素質,對社會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人文價值和社會科學價值。正因為這樣,據調查顯示,自各個高校建校以來,幾乎有80%的高校建立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并且每年都以穩定的比例吸納新生,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進入高校以后的學習方向,而目前被社會所公認的事實是,90%以上的人認為師范類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更具有發展潛力。據北安高考網的調查顯示,在XX年,教師職業已成為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一是工作的穩定性和自主性,二是這些年教師的待遇節節拔高,出現喜人改觀。XX年,師范類學生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統計顯示,在師范類各專業中,需求較大的專業有漢語言文學、教育學、特殊教育、教育技術、數學、英語、日語、物理、計算機等專業;需求相對差一些的專業主要有生物學、地理學、幼兒教育、經濟管理、經濟地理與城鄉規劃、環境學等專業。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占據首位。主要課程有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文學史、中國語言學史、計算語言學、漢語史、漢語方言調查、邏輯學、歐美語言學、實驗語音學、中文信息處理等。就業前景主要是到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相關部門從事漢語言文字的教學科研、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文字管理及語言應用方面的實際工作。XX年剛畢業的師范類漢語言文學本科生對1500元月薪的一份工作應該基本滿意,但經過三四年,他們會是很強的“潛力股”。據調查在城區,工作三四年的中學教師平均工資XX元~3000元,在一些企業辦的學校,骨干教師的平均工資達到5000元以上。
另外,師范類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的就業范圍之廣,是其他專業不能同日而語的,除了在教育領域從事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之外,到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以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也是本專業極好的出路。
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漢語言文學這門專業也是極其必要的,在大學期間積累扎實的功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與文學氣質,為踏足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與同學們的交流中,云南民族學院的老師們也給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積極的心態,必備的技能,廣博的知識,良好的人脈……”是一個有競爭力的大學生的基本素質。以培養從事漢語言文學教學、研究、文化宣傳、新聞出版、文秘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為目標。畢業生因適用面廣、適應性強而受到社會歡迎,歷年就業率均。居文科專業前列。
具體到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作為國家教育部批準的高考第三批錄取的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氛圍、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也是過硬的,本專業根據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與中國語言文學的內在規律,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夠為國家培養具有一定的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勝任中等學校語文教育教學工作和文化宣傳及秘書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畢業生能在中等學校、新聞出版單位、黨政機關、中外企業、事業單位等部門從事教學、宣傳、編輯、文秘、策劃、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從事與中文信息處理相關的工作,在考研深造方面,由于有著天津師范大學完善的教育教學系統,漢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博士授點均有設立,因此也有著極大的深造機會。
總體上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設立,它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從現實意義來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率之高,就業待遇之豐,足以讓相當一部分人過上比較富足的生活,同時,教育戰線的工作者辛勤工作,這就為社會消除了一大部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從發展角度來看,由于中國文化的濃重氛圍和民族精神的強烈吸引力的存在,自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最初設立至今,它的逐步完善與飛躍發展我們有目共睹,并且因為這種影響力的存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尤其是師范類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必將在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為莘莘學子們營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篇2
最近幾年,大學教育的改革,使大學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有著相互制約的關系,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成為我們國高校教育思路轉變的得要方向之一。對于提出應用型人才這一概念,是根據傳統大學教育理論型人才而言的。傳統的大學教育注重了學術性、學科性的人才培養,因此著重于理論性知識和學科的深入研究,因而忽略了對人才的培養和于現實社會需要相結合的理論。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傳統的“寬口徑、厚基礎”理論型人才在走出校門,步入社會時,出現了一些無法適應社會的現象。特別是那些傳統的人文學科更是面臨著日益減少的現象,漢語言文學就是這樣一個學科。漢語文學學科是有關中華民族母語教育和研究的專業,又是民族精神,也是最基礎的人文學科。因此,培養漢語言文學學科教學以及從事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也是本專業的基本任務。但是,在當前教育結構中,漢語言文學學科有很多的劣勢和不足。由于高等院校近年來的不斷擴招,以及社會各行業人力資源配置需求的變化,都成為漢語言文學學科就業前景越來越困難一個因素,同時專業空間及專業價值尺度逐漸變小,使其慢慢被淘汰和弱化。因此,更改現有的漢語言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體制,探索并研究新的體制,便成為這一學科發展的緊要任務。另外,傳統的漢語言學科內容過于注重理論基礎性,從而缺少了鮮明的特色與實用性,表面上是萬能的,卻又不能獨擋一面。就這一現狀而言,現在漢語言文學學科專業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變革的重要,國內高校特別是地方院校都已經意識到了,并且積極的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或者是成立創新人才實驗區,或者是改革出新的教學方法。這些措施都為現階段的教育、漢語言文學學科的改革提供了幫助。特別近兩年來,隨著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社會面對復雜的局面時,高校各專業的漢語言文學培養體制都會受到現時代經濟文化的影響。同樣,作為傳統學科的文史類的其它學科,也深其受影響。明白了這一道理,再從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出發去尋找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新途徑、新方法,也一定會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有著啟發。
2漢語言文學學科的應用性轉型之可能性
實際上,如果在社會經濟發展相聯系的層面上考慮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我們就應該注意其人才培養的兩個重要特征:一是應用性,即培養的人才要有較強的應用性及適應社會能力,符合各行業的需求,讓各行業能“用得上”。二是行業性,即能盡量發現學科的適用行業,拓寬行業應用領域。首先,重新探討學科定位。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對語言文學和其經濟發展有著不同的要求。就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而論,新的社會群體隨著經濟發展而產生,每一個群體都有其不同的需要,所以,傳統的語言學所定義的規范以經不能表述和闡釋出語言的發展了。因此,這些新的群體對文化與文學要求也不再是傳統文學所能概括。從這便能看出,想要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漢語言文學學科就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思路去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樣學科定位就能夠明確定界為應用“金字塔”中的“奠基石”。漢語言學科除了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陶冶情操作用之外,還有三大方面的校園內部功能和作用適用于高等院校,這三大方面是:全面教育、文化陶冶和技能應用。其次,人才培養規格定向———位于職業技能與學科理論之間的專業修養層次。從人才培養的質量來看,學科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的知識轉化程度大部分是由專業建設的應用效果所決定的,怎樣去防止畢業生所學知識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僅僅與專業建設中的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有關,又與學科發展中的學術建設成果轉化為專業建設的有效資源有密切關聯。由此可見,漢語言學科對引導學生走向認識一與實踐相統一的狀態有著過渡作用。與此同時,職業技能訓練也是漢語言學科的關鍵之處。
3漢語言文學學科新的專業增長點
就目前我國高校漢語言學科而言,既有傳統的中文專業或中文師范專業,也有由于分離出去之后,無法設立與原來相關的專業。而在傳統的學科計劃中,很多高校原本是在漢語言文學學科下開設了新聞等這樣與語言文學同一理論層次的專業。而文秘這一專業,不少中文專業中也有開設,但因國家教委的專業目錄中,只把文秘專業定位于高職高專的這一層面,這便給高校本科為設立文秘本科而增加了個障礙。現如今,對于漢語言文學學科的應用性人才,在現階段的社會經濟發展中有了較大的需要,所以經濟的發展就為漢語言文學學科新的專業增長提供了更大的發展。我們必須充分了解社會需要,從而進一步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首先,隨著傳媒日益發展,經濟活動對于文化素質高、語言文字功底好的應用性人才需要越來越多。可以考慮在漢語言學科的基礎之上增設“高級文秘”和“企業文化傳播”這兩個專業。高級文秘專業建立在傳統文秘專業基礎之上,并且要與之有區別,不能相似。傳統文秘專業多是從事辦公室的文字工作,及各種應用文體的寫作等方面。但是在經濟活動充分發展的社會里,傳統文秘并不適用于以經濟活動為主體這一行業。如今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傳統文秘以經無法滿足這些企業的需要。所以培養高級文秘就成為很好的人才培養方向。其次,現在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每一個行業都需要有良好的形象宣傳,除了是為了體現企業本身的良好形象,還要為了推銷企業及產品。即使政府也需要對公眾宣傳自己的形象,攏絡人心。除了傳統的媒體宣傳途徑外,網絡、手機等新傳媒的宣傳也很重要。同時,對于每一個行業也要塑造各自獨特的企業文化形象,喚起員工的認同感、歸屬感,因此文化活動就成為每一個企業或部門形成凝聚力的核心。這樣,在漢語言文學學科中開設“企業文化傳播”這樣一個專業,就成為一個較好的專業方向增長點。綜合以上兩點,有必要建立合理靈活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機制。
篇3
1.本人專業為:漢語言文學;外語為:日語,日語水平達國際能力二級相當,能熟練運用日語與客戶會話交流。
2.本人有著8年多的外企工作經驗,在世界一流高科技公司與日企公司從事采購管理與商務外貿的工作;擅長與客戶進行溝通與交流,談判能力強,有著豐富的開拓市場經驗和采購管理經驗及扎實的日語業務銷售管理經驗于一身的綜合型人才。
3.本人對工作認真負責、細心嚴謹、反應敏捷,總結歸納能力強,能吃苦耐勞,有上進心,具有很強的溝通能力和管理團隊合作的凝聚力與領導力,有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4
自考生畢業生自我鑒定
雖然已經參加工作,但是因為自身的發展需要以及社會對新時代人才的需求,我毅然走上了自學考試之路。這條路是艱辛的,幾年來,總在家務工作之余,看書學習,為考試做準備,覺得很累,幾次想放棄,但還是堅持下來了。支撐我堅持的動力是喜歡文學,看書是我長久以來形成的習慣,也喜歡寫點文字,系統的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后,我的寫作水平提高很快。下面就是我自考之路的自我鑒定。
自學考試,不僅考驗我的意志和耐力,也培養了我認真細致,謹慎持久的學習態度,以及實實在在工作,踏踏實實做人的人生理念.同時也使我的思想覺悟進一步提高.
在政治思想方面,我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精神,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紀守法,堅決抵制非法宗教。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 及時掌握教育動態,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理論修養,堅持用科學正確的教育觀對待教育工作。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做到了學高為師,身正垂范,廉潔從教。
自學考試對于教學工作也大有益處,在課堂教學中,我使用豐富的教學語言,幽默智慧,課堂氣氛活躍,不僅提升了自身的人格魅力,也使孩子們更加喜歡我的課。多年來,我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獲獎率很高,同事們都很羨慕。在教學工作中,自覺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把科學的教育原理和專業教學技能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靈活地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滴汗水一滴收獲,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為收獲的不只是一張文憑,而倍感欣慰!通過參加自學考試,是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不斷的提升自己能力,同時培養自己不斷進取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它不僅是一本證書,更重要的是給了我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學習的方法,這都是讓我終生受益。它考驗了我的意志和耐力以及學習能力,給了我永不言棄的做人理念和事實求是的工作態度以及持之以恒的信念,給了我足夠的信心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挑戰。
首先,留守兒童調查報告,在政治思想方面,我密切關注xx大的召開,認真學習和領會xx大的精神。身為一名外企職員,syb創業計劃書范文,我在工作中能堅持黨的方針,政策,大學生求職案例,努力實踐黨在xx大中提出:“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不斷的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畢業論文結束語,利用國內的資源和設備實現進口產品的本地化和地方化目標。
篇5
(一)文秘專業學科地位
秘書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不僅傳授相關應用技能,同時還講授相關理論知識,力求做到理論指導實踐。論從史出,學習秘書史,我們能了解中國歷史上秘書工作的不同階段及其演進規律,從而以史為鑒,開拓創新,不斷發展完善秘書學專業,為社會培養更多秘書人才。
(二)學習文秘專業課程的重要意義一是加深對秘書工作重要性的理解。秘書在日常工作中,上情下達,溝通左右,聯系內外,起著十分重要的紐帶作用,可以說秘書是將領導和員工連接起來的重要一環。二是學習古代秘書優秀傳統美德。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優秀傳統美德包含的優秀職業素養和精神品質對現代秘書起著相當重要的榜樣作用。三是指導現代秘書工作。學習古代秘書官職選拔制度和考核制度,有利于趨利避害,為現代合理且規范的秘書選拔和考核制度提供借鑒。研究古代秘書機構的設置與演變特征,界定古代秘書機構的職能范圍,不斷使秘書機構規范化、制度化,有利于現代秘書機構的合理發展。研究古代秘書工作相關業務內容,有利于不斷強化現代秘書職能。
總之,學習文秘專業課程,了解秘書史,我們要學會從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去粗取精,革故鼎新,不斷指導現代秘書工作。
二、文秘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問題探究
(一)課程認識不足
秘書學專業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專業,內設課程“秘書寫作”“秘書實務”“秘書禮儀”“辦公技能訓練”等一系列兼具實踐性、應用性的課程。同這些課程相比,秘書史涉及諸多歷史朝代,內容晦澀且繁雜,不具有實用性,學生們不太重視該學科的學習。
(二)師資力量欠缺
我國的秘書學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不過40年。在全國高等院校中,至今少有秘書學碩士學位培養階段,更別提秘書學博士研究生。秘書學專業教師團隊中,大部分教師畢業于漢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漢語國際教育等相關專業,且少有秘書相關工作經歷,相對缺乏系統知識和理論研究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很難將課程知識點結合其他實踐課程融會貫通地傳遞給學生。
(三)教師教學手段、考核方式單一目前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老師講授,學生聽課”滿堂灌的授課模式,沿用死記硬背的閉卷考核方式。這樣的授課模式及考核方式,容易使學生在枯燥的課堂上喪失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變得消極被動,產生負面的學習情緒。
(四)課程設置不盡合理秘書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秘書學概論》課程安排在大二上學期作為學生必修課進行學習,而《秘書史》放在大三上學期,作為選修課,課時量為每周2課時,總課時量32課時。論從史出,筆者認為,一是設置成為選修課,會讓學生產生懈怠心理,不重視該課程的學習;二是32課時要求學生理解并掌握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直到近代史上的秘書官職、秘書機構及秘書人員相關業務等方面的知識,教學任務繁重。
三、文秘專業課程教學的策略探究
(一)課程設置合理化
課程設置的合理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針對前兩年的基礎課程教育,文秘專業基礎模塊可以適當放置在二、三、四年級逐步進行。首先是秘書學基礎模塊。讓學生對秘書專業有一個初步認知。筆者認為,秘書史作為秘書學基礎模板,放在大二階段作為教學內容是符合教學規律和認知規律的。第二,秘書史課程內容繁多,且線索復雜,層次多樣,適當增加其教學時長是很有必要的。
(二)教學內容專題化
由于秘書學起步時間較晚,專家對該專業課程的研究仍存在不夠深入的問題。這就直接導致目前市面上關于秘書專業課程的教材,不論是在數量還是在內容上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筆者建議以秘書官職、秘書機構、秘書業務工作(比如保密工作、檔案工作、文書工作)為依托,建立秘書史專題教學,形成知識網絡圖。這樣對于學生而言,能形成完整清晰的脈絡,有利于學生秘書史的學習。
(三)授課教師專業化
第一,定期組織相關任課教師參與秘書史學術研討會等相關培訓,通過培訓增強專業素養。第二,在秘書教研室中組建秘書史課程教學團隊,通過學科內教師之間的探討與總結,提升教師業務水平。第三,有序安排專業教師到校外企事業單位進行掛職鍛煉。結合秘書學理論知識,不斷提升秘書實踐水平,用現代秘書學知識輔助秘書史課程教學。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
1.對分課堂教學。“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對每章節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學生則圍繞教師所授重點內容及課本后面的討論練習題,進行資料查找、小組討論和總結匯報的工作。
2.實地考察法。利用地緣優勢及現代化條件下便利的交通,組織學生前往優秀名人故居或歷史事件發生地,身臨其境感受文化熏陶。紹興師爺是明末清初出現的秘書群體,這一群體的出現不僅是時代的要求,背后的地緣因素、地理因素、社會因素、親緣認同都是值得研究的。
3.視頻教學法。借助《大揭秘》《百家講壇》等歷史專題欄目,騰訊、Bilibili等視頻平臺,向學生講解歷史名人故事、歷史事件,拓展學生知識面。
(五)教學方式數字化
所謂的“教學方式數字化”,即利用現代科技發展的成果,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雨課堂”“課堂派”等教學工具,輔助學生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及章節知識測試。
(六)考核形式多元化
篇6
【關鍵詞】市場需求;文秘人才;人才培養
近年來,在文秘人才市場上出現了"供過于求"和"供不應求"同時并存的怪異現象。這是因為秘書從層次上有高低之分。低級秘書一般經驗較少,工作一般是文字處理、文件的傳達、接待客戶、安排會議等工作。這類工作要求較少,所以從業人員不斷增加,但是待遇卻只能保持在1000-2000元的低水平線上。而高級秘書卻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以北京為例,人才缺口在萬人以上,并且這個缺口以每年10%的速度擴大。因此如何培養出適合社會需求的高級人才是人才培養工作的重中之重。
1.市場需求下文秘人才現狀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開設文秘專業,因為當時招生少,需求大,因此文秘畢業生曾一度非常搶手,但是這種情況到了90年代有了改變,全國相繼有幾百所高校相繼開設了文秘專業,到現在更是達到了4位數。正是因為市場需求的擴大,導致了人才的蜂擁,并且這種情況目前將呈持續發展狀態。但是,企業對于文秘人才的要求是有不同層次的,總的來說,大致分為3個層次:首先是普通文員類,這類職員一般從事文件打印、復印及傳達,接打電話,接待一般來訪者等簡單的事務性工作。一般要求相貌端正,舉止大方,談吐得體,并有較強的打字能力,而對工作經驗一般沒有太高要求,專科學歷就可以,但是待遇較低;其次是專業秘書,要求有較強的寫作能力,能為公司、領導起草文件等,待遇較好;第三自然就是高級秘書,招聘單位對這類秘書的要求非常高,這類秘書已經不僅僅是秘書了,還是公司的智囊團,能夠為公司的發展出謀劃策,幫助領導對公司進行管理等,能夠獨擋一面,屬于公司的高層人員。而這類高級秘書即是我們說的復合型人才。
企業對于文秘人才的專業技能非常看重,特別是對寫作、公關、應變、實踐能力等。但是通過“供過于求”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出,企業“供不應求”的原因是對秘書的能力不滿意。具體表現有文秘人員職業道德素養不高、專業知識不足和技能修養不全等,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個人原因外,還主要是因為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的錯位。表現在培養方向、個人定位、教學方法等與市場需求相脫節上。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有系統,有方法的培養文秘人才是適應時展的要求,滿足企業進步的需要。
2.市場需求下秘書人才培養方法與途徑
培養“適銷對路”的文秘人才是一個過程,并且是一個不斷在實踐中改進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不斷探尋新的人才培養方法。
首先,要提高文秘工作者的自身修養,成為高級文秘人才,第一個要具備的就是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并不斷在實踐中豐富完善自己。在社會中層次越高,各方面的要求也越嚴格,只有將知識與經驗相結合,才能在變化迅速的社會中站穩腳跟。
其次,學校要改革教學模式,創新人才培養體制,完善實訓基地建設。中國的教育機構,對于秘書培訓不重視,沒有專業的秘書培訓體系,教師也通常沒有高級秘書證或是從業經驗,學校一般將秘書專業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分支,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社會大眾對秘書這一職業的認知。 因此,作為培養人才最重要的高校,應該在對社會需求的充分調查基礎上,改善現有不合理情況,更新教學模式,完善師資體系。如對沒有秘書資格證的老師進行培訓,考取高級秘書資格證;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工作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積累文秘的工作經驗;還可以聘請校外企業中的高級秘書人才做學校的客座教師,為學生傳授知識和經驗,還可通過其獲得行業最新資訊等,為人才培養做好鋪墊。
對于教學來說,教學模式一定要改革,要與市場需求、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與應用相結合,突出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實踐教學的應用。秉持因材施教理念,對學生進行專項特長教,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培養其多層次立體性思維,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采取多種考核方式,建立健全以專業能力考核為主,常規考試與職業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試制度,靈活考核模式。
在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節就是要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只有具有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人才,才是社會最需要的人才。因此文秘專業的課程設置要突出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實訓內容要有計劃,有目標,根據不同生源的具體情況、社會市場的真實需求情況來進行安排,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識記與實際動手能力的操作,為走向工作崗位做好充分準備,提前適應好角色的轉換。
第三,優秀的人才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因此對于人才的培養,企業也要提高積極性。使員工通過培訓不斷進行自我發展以及自我管理,提升個人道德修養及專業技能水平,達到自我升級。
對員工的培訓要秉持從實際出發和尊重人性的原則,有計劃的進行。如:(1)讓員工定期參加一些高一級的會議,這樣有助于其開闊視,增長見識;(2)在公司內外開展員工動腦俱樂部,可以在訓練員工的思維與觀察能力的同時,為公司的發展籌集謀略計策;(3)開展定期崗位輪換實習,有助于員工更多了解公司工作的運行模式,強化互助協作意識;(4)協助員工作好職業規劃,鼓勵他們參加等級考試,晉級職稱,進行深造等,并制定相應的獎勵政策;(5)經常組織員工對外參觀學習,以取長補短等。
第四,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二者并重。摒棄過去那種重理論知識、輕能力實踐的教學理念,而注重發展實訓教學,重實踐、重創新,以專業核心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主要方向,根據理論課程的授課進度,循序漸進地安排課堂實訓、基地實訓、校內見習、校外見習、畢業實習等方式,多管齊下,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警惕高職教育步入另一個誤區,即偏重能力實踐,而輕視理論知識,因為歸根結底,理論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科學概括與總結。無論是文秘專業人才的基礎素質還是其職業能力,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知識為基礎,素質、能力又怎樣具體運用。因而正確的做法是,在具體的教學改革進程中,人文科學與應用技術教育相結合,突出理論知識的應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調整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以形成較完備的高職文秘專業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譚一平.現代職業秘書實務[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沈建紅.文秘專業人才就業能力的培養途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24):42.
[3]楊群歡.高職文秘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仁[J],教育探索.24,(11):53.
篇7
關鍵詞: “學研產合作”教學模式 播音主持專業 應用 設想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教育、科研、生產的關系經歷了從原始的“一體化”到“分離”再到“現代結合”的歷史發展過程。自從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分離,產生獨立的高校教育活動,到18世紀末,教育的職能只有一個,即傳授知識。直到19世紀末,一直沿襲只培養“純理性的人”的教育觀念。學生缺乏實踐訓練,造成知識和能力上有嚴重缺陷,不能滿足工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可以說,學研產結合的教學模式起初也是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和社會呼吁下產生的。20世紀初,美國的威斯康星大學提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并為其服務的思想,把高校的職能發展到三個,即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項職能,從此大學才逐步走出“象牙之塔”,開始與社會建立密切的聯系。
海南大學三亞學院興辦之初便確立了讓學生“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的教育使命。人才培養模式也是立足于三亞、瞄準全球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而不斷更新的。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應走特色化道路,在使畢業生具備熟練的操作能力的基礎上,更應加強全方位的素質培養。作為全球教育的廣泛共識,學研產合作的教學模式更適合靈活、隨性的獨立學院,在應用學科的建設上可以由此尋求創新發展的路徑。本文僅針對廣播電視藝術類學科(在我院目前僅針對播音主持專業),提出“學研產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設想。
一、“學研產合作”教學模式的定義
(一)普遍意義
從世界范圍來看,學研產合作并不是一個新概念。世界各國政府都采取了相應對策促使學研產的結合,積極促進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使之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1]
根據不同的觀點,學研產合作的概念也不同,大概分為三種。
1.學研產合作是產業界與學界之間的教育活動。
2.學研產合作是產業界與學界之間的研究活動。
3.從廣義的角度認為學研產合作是學界與產業界之間的教育和研究的協力活動。[2]
本文所說的“學研產合作”概念是基于“教育為本”的角度定義的,所謂學研產合作培養模式,就是指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生產、教育、科研主體為了實現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質量,根據高層次人才成長的規律和社會的需要,將生產、教學、科研融為一體,為大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總體運行方式。在合作的過程中它們為了各自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并且共擔風險,合理分配利益。
(二)“學研產合作”的專業化理解
站在廣播電視藝術類學科的角度,我們對“學研產合作”應該有符合專業特色的深度理解。歸結起來,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研產合作”模式,即為了培養高層次復合型廣播電視人才,將專業教學、研究同社會實踐相結合,使教學、研究、生產融為一體,在學研過程中實現成果的轉化,一方面做出可以在市場流通的具有經濟和藝術價值的作品,一方面產出大學的理念和思想,使大學知識實現可見的物質循環。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在該專業領域內的“學研產合作”。它是學研產初體模式在廣播電視藝術類學科領域的延伸,是最符合該學科的教學實踐過程的精辟闡述。
二、播音主持專業發展概述
(一)學科發展
播音主持專業隸屬廣播電視藝術學科,由于廣播電視媒體的特性,它具有跨中國漢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等其他學科的特點,其前身是播音專業。該學科的培養目標即培養面向21世紀、面向未來的媒體傳播人才。他們應當精通廣播電視編播業務,掌握節目主持技能和繼續學習方法,具備良好的知識基礎和文藝素質,不僅是與技術結合的復合型人才,而且是具備自我發展能力,能利用創意思維和語言形態,創造和發展廣播電視節目樣式的創新型人才。
(二)學科特征
1.綜合性強,適合復合式人才發展。
廣播電視本身就是一門綜合藝術,包含各種藝術樣式。在當今廣播電視行業部門中,存在著不少來自不同藝術方向的人才,他們具備音樂、美術、文學、戲劇、科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應用能力,將其發揮在廣播電視產品的制作生產當中。現代傳媒業需要有思想、有深度、有廣度的專業人才,高校傳媒人才的培養必須作出調整,建立一個厚基礎、寬口徑、高效率的現代教學體系,由原來的單學科教育,向多學科綜合教育轉變;由傳統的技能訓練為主,轉變到技能訓練與學理教育并重;由原來的文科廉價教育,向現在的高投入教育轉變,進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2.與時俱進,與現實媒介結合緊密。
傳媒業的新發展給每一個媒體工作者帶來巨大挑戰,要求每個人都必須改變觀念,對自身重新定位。四川省廣播電影電視局新聞研究所所長楊飚說過:“新聞教育觀念與人才培養沒有及時跟上快速前進的傳媒實踐。學校培養了很多人才,但這些人才往往不適應傳媒的要求。”這雖然是從新聞人才培養的角度指出當前高校教育存在的問題,但縱觀整個傳媒人才的培養,其實存在同樣的問題。高校要改變傳統教育觀念,培養出擁有與時俱進的傳媒觀念的傳媒人才,才能有力地推動傳媒事業的發展。
3.未來難料,隨時面臨新技術的挑戰。
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全球化的時代,不斷更新的傳播技術使信息傳播的范圍空前擴大,速度極大提高,數量成幾何倍數增多,傳輸成本逐步降低,信息實現自由流通和世界共享。世界傳媒技術不斷革新和變動,幾乎每年都會有新產品、新技術出現。這種變動無法預料,教學內容永遠都在接受這些變化的挑戰,也促使教學內容不斷地跟進傳媒發展的步伐。
4.偏重實踐,動手能力與理論常識同樣重要。
藝術創作實踐是廣播電視藝術類學科體系的重要成長點之一。學科的成長點,不僅是學科產生的源泉,而且決定著學科發展的前途。如何全面而又正確地認識并處理廣播電視藝術類學科體系的建設和發展與實踐的關系,使學科體系建設和發展牢牢扎根于廣播電視改革實踐,具有顯著的實踐性特征,是研究廣播電視藝術類學科學研產合作最重要的問題。
三、以“研”促“產”,“學研產”的實踐實施
在以往的研究中,產學研結合的模式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之一。國外一些發達國家不僅在產學研結合方面探索出了較為成熟的運行機制,而且創建了各具特色的創新體系。以美國為例,其產學研合作模式的重要特點就是大學與企業開展合作研究,主要方式包括企業向高校委托科研、合作教育、共建研發中心等;[3]英國模式中主要通過制定各種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在高新技術方面的投資,重點支持中小型企業并使之通過與高等教育合作提高經濟競爭力;[4]“雙元制教育”是德國產學研合作的典范,強調教學活動在企業與高校間交替進行,雙方共同培養應用型人才。
我國在學研產結合的模式上也進行過不少嘗試。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在學研產結合的模式的探索方面出現了一些具有創新性的模式與思路,這些模式與思路由前些年高校與企業“外在性”合作進一步向縱深發展,成為實質性的生產要素的“內在性”聯合,如建立“技術入股、聯合攻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合體;建立各種形式的長期聯合開發中心,圍繞企業的核心技術進行長期的合作研究并同時為企業培養高層次人才;高校與企業組建股份制上市公司,使產學研結合更有活力,更有力地直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等等。
廣播電視藝術類學科與理工學科截然不同,它的學研產合作方式有自身的特色。目前,該專業領域的學研產合作方式大致分為以下四種。
(一)校內實踐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利用校內資源作為實踐平臺,整合校內可利用的團體、設備和人員,在校內形成完全“社會化”的實踐培養機制。這種模式非常適合影視傳媒專業,如構建校內有線電視臺、構建校內模擬公司和模擬報社等。除了建設校內媒體,學校還可提供各種實踐機會或者項目給指定專業的師生共同操作。如,由學生負責校內宣傳工作、學校競標項目委派指定學院師生共同攻關。
海南大學三亞學院擁有以學生為主體創辦的校園電視臺(簡稱UCTV),并在此基礎上擬構建媒體文化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播音主持、廣告、動畫、藝術設計等專業的教學實踐提供了平臺。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制作電視節目,并實現每周6檔自辦節目,每天16小時的有線播出。除此之外,學院還有學生自辦的廣播臺、傳媒藝術社團,組織多種專業特色活動,以配合專業學習的需要。
(二)校外實習模式
校外實習模式包括學校組織的實習和個人單獨實習兩種形式。本文主要談的是學校組織的專業實習,可以實現校企聯合辦學。校企共建實習、教學基地就屬于聯合辦學的范疇,其主要任務有:安排一些實踐性環節;組織教師和產業單位的科技人員協作,進行開發研究和合作攻關,推廣科技成果;圍繞研究項目和生產中的關鍵問題興辦技術培訓班;企業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和“特困生資助金”;學校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在企業選派技術人員兼職授課、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參加論文答辯,等等。
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在這種模式上開了先河,獨創了本科生的“畢業聯合創作”實踐課程。而對于年輕的海南大學三亞學院播音主持專業來說,我們還有些實踐上的考慮。由于現有的有長遠合作關系的單位并不多,學生出去創作,“打一槍,換一地”,并且呈現一種“撒鴨子”的狀態。學生實踐缺乏穩定性。所以,在校外基地建設方面,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綜合考慮學生創作實踐的特點和地區特色,規劃出幾個固定的創作實踐基地,與當地政府、單位協商,簽訂長久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意向。
第二,放開目光,不只把學生實踐的基地局限在海南島,俯視全國,積極動員家在異地有條件的學生聯系實踐基地單位。甚至可以與其它高校合作,聯合進行創作實踐,互相交換地點、人員,擴大實踐的機遇和范圍。
第三,積極引進投資企業,解決學生異地實踐的經費問題。
(三)校企合作模式
這種模式是由大學通過自己創辦科技產業或建立實踐基地等,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學研產合作。如建立咨詢、顧問、聯盟、項目開發小組、實驗室、研究室、工程開發中心組織機構,甚至是規范的公司,高校及科研機構可以技術入股,企業可以應用自己的營銷網絡、生產組織資源介入,完成技術創新的循環。合作方式包括技術合作、契約合作、一體化合作等。例如:中國傳媒大學與鳳凰衛視共建的“鳳凰學院”;東北師范大學與全國教育電視節目制作聯合體合作的項目――《感知中國》、《身邊的奧秘》和《身邊的科學》。
作為校企之一,三亞學院的白鷺苑酒店目前已成為旅游分院學生的實踐基地。而其他分院還沒有在校內尋求到可以合作的單位。讓學生為校企服務,完成其多方向的實踐,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我們需要穩固現有,開拓后方市場,以共組實踐基地,建立合作互贏的關系。并且建議項目責任到個人,建立獎勵機制,刺激合作動機,促進合作實現。
(四)項目課程模式
項目課程是一種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組織課程內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標的課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強課程內容與工作之間的相關性,整合理論與實踐,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項目課程教學將實際工作過程、職業活動的真實場景引入到教學內容中來,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學校與企業可以共同申請科研項目和課題,以校方承擔的項目內容為中心組織課程,并以完成項目任務為目的。學校應打破院系行政壁壘,組織精兵強將,整合師資和優秀學生資源,集中對接產業群。以此作為相關學科學生培養的平臺和載體,努力讓學生參與。三亞學院播音主持專業聯合校園電視臺,在節目研發、創意策劃等方面積極申請與校外企業的合作項目。
四、結語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中國傳媒經濟的發展,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已經顯示出供不應求的態勢。而“學研產合作”的教育模式,必將隨著這股熱潮成為大中專院校影視藝術教學方法和研究的主流。
首先,“學研產合作”的計劃實施要強調重視六個環節。
1.確立目標。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企業需要什么樣的服務、互相之間應該達成什么樣的關系、最終的目的是什么等都需要確認。
2.組織形式。我們用什么樣的組織來促進這個目標的實現,用什么樣的紐帶把他們組織在一起,來保證目標的實現,都要求認真考慮。
3.資源的有效利用。這個資源包括人才、資金、項目等但又不局限于這些。
4.采用的方式。我們要用何種方式促進本次項目的“學研產合作”?不同的情況下應該選擇不同的合作方式。
5.具體實施。包括實施過程中的項目管理、資金管理、人員管理等。
6.產出。不僅需要產出物質產品,而且需要產出精神產品。
其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形成,人才的供求關系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認識亟待統一。例如,企事業單位要克服“買方市場”的心理障礙,致力于人才的前期培養。傳統方式培養的畢業生到單位后還要通過見習逐步上手,不能早日為單位所用,最終還是損害了單位的利益。所以單位應該擺脫對學生不信任的“抵觸”情緒,在其學習期間多提供互惠互利的機會。
再次,要想使學研產合作教育得到蓬勃發展,需要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并提供必要的條件。這是企業、高校和政府部門應予重視的。在資金上、政策上、師資力量上提供寬裕的條件是必要的。尤其是綜合性院校開設的播音主持專業,由于該學科沒有深厚的歷史,因此有很大的研究開發潛力,也比較容易出成績,所以更應該得到學校的重視和支持。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學研產合作,應該是一個自發的、持續向上發展、最終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組織形式。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學研產應該走向更加開放、大膽的實踐,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大視野,加深學科的交叉運用。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很長時間的思考和策劃。并且,這個合作也不是“一次性買賣”,我們需要考慮其循環應用的特征。播音主持專業建設的“學研產合作”之路,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一路上我們總結、修正,敢想敢做,終將實現廣播電視藝術類學科興盛發展的夢想。
參考文獻:
[1]謝靜.高校產學研結合的發展模式研究[D].西北工業大學,2002.
[2]Huansik Kim,sengil Na.以大學為中心的產學合作活性話方案[D].韓國職業能力開發院,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