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呼吸道的護理措施范文
時間:2023-10-19 16:06: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清理呼吸道的護理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兒;靜脈麻醉;氣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2409(2007)05―0938―02
由于小兒呼吸道的特殊性,氯胺酮靜脈麻醉術后護理極為重要,采取良好的護理措施有利于患兒的康復,能避免或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收治96例患有直腸息肉、脫垂經氯胺酮靜脈麻醉術后患兒,通過積極有效的護理,全部患兒康復出院。現將護理方法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對小兒患有直腸息肉、脫垂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齡0.5~7歲,所選患兒全部無心肺疾病,尤其是無上呼吸道感染。術前禁飲食,1~6個月禁食4h,0.5~3歲禁食6h,3歲以上禁食8h,術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魯米那5mg/kg,建立靜脈通路,對患兒不合作者,肌肉注射氯胺酮4~6mg/kg,能合作患兒于手術前靜脈注射1~2mg/kg。手術時間5~30min,并持續給予低流量氧,術中監測患兒心率、呼吸、SPOz,術后由麻醉醫生護送回病房,患兒取去枕平臥,保持呼吸道通暢,持續低流量給氧,監測心率、呼吸、SPOz等護理措施,患兒無1例出現呼吸抑制,1例患兒在30min后將清醒時出現嘔吐,經過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面罩給氧后病情穩定。所有患兒住院時間為2~5d,平均3d。痊愈出院。
由于新生兒口咽部肌肉發育差,鼻孔較窄,需用鼻呼吸,雙側后鼻孔或粘液的分泌物引起的阻塞可導致完全性氣道梗阻;嬰兒和7~10歲的兒童,氣道最狹窄的部分在環狀軟骨,氣道直徑較小,微小的變化即可引起明顯的氣道阻力增加。結合小兒氣道的解剖與生理特點,筆者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使用抗生素等治療控制感染后再施行手術,可以避免由于麻醉后患兒出現呼吸抑制,口咽分泌物增多造成呼吸遭阻塞等并發癥的發生。術后通過監測心率、呼吸、SPOz等護理措施,患兒無1例出現呼吸抑制,1例患兒出現嘔吐,經過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面罩給氧后病情穩定。所有患兒住院時間為2~7d,平均4d,全部患兒痊愈出院。
2 護理措施
2.1 術前護理
2.1.1 一般準備 協助醫生了解病情及檢查目的,有無禁忌證,評估小兒全身情況、營養狀況和實驗室檢查有無異常,作出相應的護理對策。
2.1.2 心理護理 根據不同年齡患兒對問題理解程度的差異,耐心做好解釋、說服工作。對3歲以上的患兒要做好心理護理,用親切、童趣的語言,和藹耐心的交談,使患兒產生親近和依賴感,并產生良好的前饋反應利于接受治療,同時解除其家長的疑慮以取得家長的配合和理解。
2.1.3 腸道準備 預約時,根據患兒年齡給家長以不同的治療確認治療須知單,以保證治療無誤,與家屬講解手術和麻醉的風險及意外,并簽字確認同意手術。3歲以上患兒可用開塞露清潔腸道。
2.2 術后護理
2.2.1 ①:麻醉后未清醒的患兒,回到病房,將患兒取去枕平臥,或頸部下墊一小枕,頭偏向一側,以保持呼吸道通暢。②持續低流量給氧,氧流量為2~4 L/min。
2.2.2 監測心率、呼吸、sPoz等護理措施,觀察神志、面色,有無腹痛、腹脹、便血,嬰幼兒注意脈搏、呼吸、唇色的變化。床邊備有負壓吸引器,若患兒口腔有分泌物,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免造成呼吸道梗阻。
2.2.3 建立靜脈通路,前臂輸液處用小夾板固定,以免活動造成針頭脫出或穿破血管液體外溢造成皮下組織腫脹,靜脈輸液速度為9ml?kg-1?h-1。若出現意外時也可通過靜脈給藥進行處理。
篇2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呼吸機;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5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488-0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主要臨床特點是慢性反復性咳嗽、大量咳痰,呈進行性呼吸困難加重,是由常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而引起的肺部氣道內氣流阻塞、痰液阻塞而產生的,極易危及生命[1]。伴有呼吸衰竭時需要實施氣管插管措施建立人工氣道,保證正常的肺部通氣,改善呼吸衰竭癥狀,因此,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時的護理措施是至關重要的,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筆者現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4例護理研究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44例進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在43-89歲,平均年齡為67.39±3.83歲。此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潴留現象。
1.2 方法 針對此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給予急救護理措施,配合醫生進行氣管插管術,建立人工氣道,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癥狀。
2 護理措施
2.1 呼吸道管理
2.1.1 人工氣道的建立 臨床上對于人工氣道的建立常用的方法為氣管內插管及氣管切開插管。因人工氣道的建立使患者呼吸道失去了原有的加溫加濕的生理功能,因此人工氣道的建立之后要注意保持患者氣管的濕化作用,應及時設置供氧系統的濕化氧氣的裝置。確保氣管插管以及氣管切開內氣囊壓力維持在25-30cmH2O,避免壓力過低導致呼吸道漏氣,壓力過大造成氣管內局部粘膜壞死[2]。
2.1.2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 嚴格觀察患者的呼吸道情況,發現患者呼吸道內有分泌物及痰液時及時進行清理。其分泌物較多的主要指征包括痰鳴音、頻繁咳嗽、呼吸機氣道壓過高報警等。采用負壓吸引器進行吸痰以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時應注意:①對患者人工氣道型號選擇合適的吸痰管,吸痰管直徑應小于氣管套管的內徑的1/2,吸痰管的粗細影響吸痰的效果,若吸痰管型號太大會產生大量的負壓,引發肺擴張不全或者肺葉塌陷[3]。②吸痰前注意手衛生,為人工氣道內吸痰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技術。③分泌物過多且粘稠的患者,可以進行翻身叩背,必要時進行霧化吸入以利于稀釋黏液。④吸痰時動作要輕柔,在氣管內進行由下至上的旋轉式抽吸法禁止吸痰管上下抽吸,每次吸引時間應小于15秒。吸痰前后要給予患者高流量氧或者純氧吸入,操作時密切觀察心率和血氧飽和度指證。
2.2 呼吸機的管理 呼吸機需要專人管理,定期檢查管道連接的緊密性,氣管導管固定牢固,呼吸機的通氣模式和呼吸機各參數的調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血氣分析的各項指證做相應的調整,對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選用SIMV模式輔助呼吸,無自主呼吸的患者給予PCV,PSV,IPPV模式控制呼吸。呼吸機的呼吸頻率范圍在12-14次/min,潮氣量=標準體重×(6-8ml/kg),呼吸比在1:1.5-1;2,ARDS的患者必要時可選用反比通氣2:1[4];吸氧濃度在40%-60%之間避免長時間高濃度吸氧造成氧中毒,PEEP在3-6cmH2O之間。呼吸機的使用必須調節好每個參數的報警界限,禁止關閉報警音量,出現報警及時解決報警原因。
2.3 循環功能 持續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壓、體溫以及血氧飽和度等變化,嚴格記錄24小時出入量,有條件的監測中心靜脈壓值,遵醫囑合理進行補液。
2.4 預防感染 只要控制好人工氣道的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可以預防呼吸道感染,但對于短時間脫機困難、氣管切開時間較長的患者較多會發生肺部感染[5]。控制方法:①遵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②加強人工氣道濕化溫化作用;③定期做好口腔護理;④定期清理氣囊滯留物;⑤將床頭搖高30度;⑥定時翻身扣背及時吸出呼吸道及口腔內分泌物。⑦醫護人員各項操作前注意手衛生;⑧定期更換呼吸機管路。
2.5 加強基礎護理 對于高熱的患者及時進行降溫措施,可以采用物理降溫,也可使用藥物治療。加強口腔護理,每日3-4次,根據患者的口腔狀態合理的選用漱口溶液。注意皮膚的護理,保持床單位整潔舒適,按時翻身扣背按摩身體受壓部位,防止壓瘡的形成。
2.6 濕化及霧化治療 通常給予患者采用霧化吸入治療,使藥液可隨患者的吸氣末到達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內,最終達到控制和預防感染,消除炎癥,接觸呼吸道痙攣、濕化氣道粘膜使痰液稀釋,利于痰液排除的作用[2]。在實施霧化吸入時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如患者突然出現嗆咳、胸前區不適以及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時,應立即停止霧化,查找原因,常見的原因是由于霧滴進入氣管形成異物對支氣管引起刺激形成痙攣所致。另外還有可能是由于粘稠痰液濕化膨脹,形成泡沫致使部分支氣管阻塞或因吸入方法不正確所致呼吸困難癥狀加重。其中有3例病例在霧化吸入后出現心悸、瀕死感,患者心率瞬時增至120次/min,考慮出現此癥狀患者是由于霧化吸人時氧氣供應不足所導致,因此立即停止霧化吸入,將患者扶起端坐,身體向前傾,經鼓勵患者咳嗽,并進行有效的氧療等處理后,3例患者癥狀均得到了緩解。因此,在為COPD的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要密切的采取護理措施,針對上述發現的情況給予有效地處理,霧化治療時護士應守在床邊,并正確的指導患者做深而緩的吸氣動作[3]。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2.7 長期呼吸功能訓練 向意識清楚的老年患者指導呼吸功能訓練的重要意義,督促老年患者持之以恒的自覺進行訓練[4];①腹式呼吸訓練:指導老年患者坐位或者臥位,一手放置腹部,一手放置胸前,做深呼吸動作,緊閉雙唇,吸氣時用鼻腔吸氣,盡量用腹肌作用,呼氣時用口呼出,做吹口哨形狀,回收腹肌。呼吸動作要按節律進行,吸:呼時間為1:2至1:3。②吹氣訓練:選擇瓶子和氣球為工具,首先深吸氣然后將肺內氣體呼入氣球或瓶子內。
3 小 結
對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實施有效的臨床護理措施能夠減少患者的死亡率,減少患者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的時間,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使患者滿意度增高。
參考文獻
[1] 王麗娟,江少容.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患者臨床護理路徑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05,9(1):32.
[2] 白冰.黃磷吸入中毒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的護理[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0,7(6):302.
篇3
[論文摘要] 目的:更好地認識新生兒窒息的護理診斷與搶救措施,提高新生兒窒息搶救成功率。方法:對2006~2008年分娩的126例窒息新生兒復蘇方法及復蘇效果進行觀察,其中,輕度窒息106例,重度窒息20例。結果:經過及時搶救和恰當的護理,治愈96例,轉新生兒科28例。死亡2例。結論:采取有效助產技術與恰當的護理措施,可有效阻止新生兒窒息而導致的不良后果,快、穩、準的復蘇技術及復蘇后全面細致的護理可減少并發癥,提高新生兒的生存率。
新生兒窒息是指胎兒在妊娠晚期和分娩過程中,由于缺氧或缺氧所引起的各臟器一系列的生理改變,也就是胎兒宮內窘迫的延續[1]。其預后與窒息的嚴重程度、復蘇是否及時、措施是否得當有關,總結我院2006年5月~2008年5月分娩總人數中,出現新生兒窒息126例,輕度窒息106例,重度窒息20例。采用國際公認的現代化復蘇技術(ABCDE復蘇方案)。A清理呼吸道;B 建立呼吸;C維持正常循環;D藥物治療;E評估。評估貫穿于整個搶救過程中。為窒息新生兒提供及時的搶救措施。大大提高了窒息復蘇的成功率,現將我院對新生兒窒息的急救和護理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總結我院產科2006年5月~2008年5月活產新生兒2 010例,窒息兒126例,窒息發生率6.27%,其中,剖宮產18例,胎吸8例,宮內窘迫22例,正常分娩78例。重度窒息20例,占窒息總人數的15.87%。對輕度窒息兒給予清理呼吸道、觸覺刺激和常壓給氧后很快恢復正常,對羊水Ⅲ度糞染及重度窒息兒則給早期氣管插管清理呼吸道,正壓給氧部分配合胸外按壓或藥物等搶救。經積極搶救,精心護理,96例治愈,28 例轉新生兒科,死亡2例。妊高征合并胎盤早剝新生兒娩出重度窒息死亡1例,臍帶脫垂死亡1例。
1.2 窒息診斷標準
可按新生兒生后1 min內Apgar評分法來衡量窒息的輕重程度。4~7分為輕度窒息, 0~3分為重度窒息[2]。如生后1 min評8~10分,數分鐘后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也屬窒息。
2 搶救措施
按ABCDE步驟進行復蘇。
2.1迅速開放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
胎頭娩出后,不要急于娩出前肩,接生者用左手自鼻根向下擠壓擠出口鼻內的黏液和羊水,應用吸球迅速清除口、咽、鼻、喉器官中的黏液等異物,斷臍后用消毒毛巾擦干嬰兒全身,置復溫臺保暖。并迅速擺好(頭略后伸,肩部墊高2~3 cm), 輕度窒息盡快用嬰兒吸痰器吸凈口腔、咽喉及鼻腔的黏液和羊水,注意電動吸痰負壓不超過13.3 kPa,抽吸時動作輕柔,邊吸邊前后左右轉動,每次的抽吸時間不超過10 s直到吸干凈為止[3]。羊水混胎便或重度窒息者,可立即進行氣管插管,在直視下清理呼吸道,防止胎糞吸入致吸入性肺炎。
2.2 觸覺刺激,促進呼吸的建立
清理呼吸道后仍無自主呼吸,可采取用手輕彈新生兒足底,用手在腰背部沿身體長軸快速、輕柔地摩擦嬰兒皮膚1~2次等方法誘發呼吸,仍無效者或雖有自主呼吸,但不充分,心率仍
2.3 恢復循環
有效正壓通氣30 s后, 患兒仍未復蘇,心率仍小于80 次/min且無上升趨勢,應給予胸外心臟按壓,以保證充足的心搏出量。可采用雙指按壓法,按壓部位為胸骨中下1/3處,壓迫胸骨下陷1.5~2.0 cm,按壓頻率為100~120 次/min 每按壓3次,正壓通氣1次,按壓心臟30 s后,心率>100 次/min,出現自主呼吸、皮膚轉紅后,停止加壓繼以面罩給氧,此時應逐漸降低吸氧濃度,直到呼吸空氣時皮膚紅潤后停止給氧。如果停氧又出現青紫,再給予能保持皮膚紅潤的最低氧濃度,以免引起氧中毒。本組重度窒息20例,通過以上處理復蘇成功12例。
2.4藥物治療
一般情況下很少使用藥物,藥物治療包括腎上腺素、血容量擴充劑和碳酸氫鈉,臍靜脈是最好的給藥途徑。嚴重窒息注意保留臍帶6 cm 以上。當沒有靜脈通路時,氣管內導管是給腎上腺素最容易的途徑。重度窒息者經用100 %氧適當通氣和胸部按壓30 s后心率仍低于60 次/ min 時,可用1∶10 000腎上腺素(0.1~0.3) ml/kg,臍靜脈推注或氣管內注入。5 min后可重復1次。母親產前4~6 h用過鎮痛藥或麻醉藥致新生兒呼吸抑制時,可用納洛酮0.1 mg/kg,臍靜脈推注或氣管內注入,對于加壓給氧后仍有呼吸抑制、心率慢、肌張力差和代謝酸中毒者,用5%碳酸氫鈉3~5 ml/kg加25%葡萄糖液10 ml臍靜脈緩慢推注。
2.5評價
復蘇過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時,均要評估患兒呼吸、心率和皮膚,然后決定下一步操作。對于窒息嚴重,新生兒情況較差者每5~10分鐘按上述標準再評,直到總分>7分為止,或在嬰兒窒息期內每隔2~4小時重評1次,直到24 h。
3護理
3.1搶救前的準備
了解病史,嚴密觀察產程變化,產房備齊急救藥品及器械,藥品及器材處于備用狀態,紅外線輻射臺預熱,一次性用物拆包備用,估計有重度窒息發生時,通知兒科醫生進產房參加搶救[4]。
3.2搶救要點
在復蘇過程中,動作要迅速,技術要熟練,操作要輕柔,盡量避免創傷,每一項操作做到及時、準確、無誤。
3.3提高助產技術
接產時注意胎頭娩出后,胎肩、軀干不要急于娩出,盡量緩慢用左手自鼻向下將羊水、黏液擠出,清理呼吸道,在呼吸道分泌物未吸凈前,切忌刺激啼哭。
3.4保暖
整個復蘇過程中必須進行保暖。新生兒娩出后立即置于預熱的遠紅外線搶救臺上,并用溫熱干毛巾擦干頭部及全身,以防止熱量丟失。
3.5加強監護
復蘇后除密切監測體溫、心率、呼吸外,還要嚴密觀察意識、瞳孔、前囟門張力、肌張力、抽搐、吸吮反射、尿量、皮膚顏色及窒息所致的各系統癥狀等變化,并注意輸液速度及不良反應,認真做好護理記錄。
3.6哺乳
窒息復蘇新生兒哺乳時間應適當推遲至24~48 h,喂奶后取側臥位,避免移動,防止嘔吐。
4體會
臨產后隨宮縮出現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一些潛在的危險往往在此時表現出來,尤其是高危產婦臨產后動態觀察產程圖,及時了解宮口擴張及胎先露下降情況,產程長特別是潛伏期延長,使孕婦處于極度疲勞狀態,加之可能出現的相對性頭盆不稱,以致胎兒受壓,胎兒缺氧,產程延長使胎兒承受缺血缺氧的時間延長,最終將導致不可逆性缺氧而發生新生兒窒息。宮縮過強宮腔壓力急劇升高也可導致胎兒急性缺氧,胎膜破裂后注意羊水性狀,有無臍帶脫垂,嚴格掌握催產素催產的指征及劑量,需要時應專人守護觀察[5]。
新生兒窒息復蘇的關鍵是迅速糾正缺氧[6],做到早預防、早判斷、早復蘇。同一組復蘇人員必須配合默契。操作迅速、準確無誤、熟練掌握每一項操作,根據新生兒窒息嚴重程度,均采取ABCDE復蘇方案,其中,A是根本,B是關鍵,評估貫穿整個復蘇過程。呼吸、心率、皮膚顏色是窒息復蘇的三大指標,并遵循評估決策措施再評估再決策再措施程序,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完成復蘇,對重度窒息患兒及時轉NICU治療。本組126例新生兒窒息患兒嚴格按照ABCDE步驟進行復蘇,其中98例經過AB步驟即可復蘇,20例經過ABC步驟可復蘇,8例經過ABCD步驟,29例轉NICU治療。復蘇后嚴密觀察病情、精心護理、積極治療,從而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提高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王得智,徐蘊華,陳自勵.胎兒窘迫與宮內復蘇新生兒窒息診斷與急救[J].中華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1):3.
[2]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338-358.
[3]陳自勵.新生兒窒息的現代概念和診斷治療進展[J].中華實用兒科雜志,2000,15(5):307-310.
[4]李桂花.心肺復蘇臨床配合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4):343.
篇4
顱內血腫是顱腦損傷中最常見的最嚴重的繼發性病變。當腦損傷后顱內出血聚集在顱腔的一定部位,而且達到相當的體積后,造成顱內壓增高,腦組織受壓而引起的相應的臨床癥狀,稱為顱內血腫。
2護理評估
現病史:患者,鄒木水,男性,50歲。家屬代訴“因騎摩托車不慎摔跤致使昏迷、嘔吐胃內容物多次,伴全身多處軟組織挫裂傷7小時”。門診于2012-8-21-9:00以“腦外傷”而收住我科。首測體溫36℃,脈搏85次/分,呼吸21次/分,血壓146/95mmHg.患者神志模糊,煩躁不安,言語不清,急性病容,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1.5㎜,對光反射遲鈍,后頂部見直徑2㎝頭皮血腫,四肢有不自主活動,雙下肢無明顯水腫,左肘部見多處挫裂傷,遵醫囑Ⅰ級護理,通知病危、禁食、心電監護,持續給氧,留置導尿,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給予降壓、止血對癥治療。
既往史:有高血壓病史3年,最高血壓不詳,不規律口服降壓藥治療。患者家庭和睦。家庭條件一般,已參加新農合農保,于三年前戒煙酒。
輔助檢查:8月21日1.頭部CT示“額頂葉腦挫裂傷并血腫”。
3 護理診斷
3.1調節顱內壓能力下降-與血腫壓迫腦組織有關預期目標:生命體征正常,無顱內高壓癥狀出現護理措施
3.1.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神志瞳孔的變化,給予心電監護
3.1.2立即建立靜脈通路,根據醫囑予降顱壓、止血藥的使用,輸液不要過快或慢,以40-50滴/分為宜,脫水劑除外,并觀察藥物療效和副作用。
3.1.3安置舒適臥位,抬高床頭15-30°,保持病房安靜舒適護理評價:患者生命體征正常,無顱內高壓出現
3.2清理呼吸道低效-意識障礙不能自行排痰預期目標:病人無喉部痰鳴音,無呼吸道阻塞及窒息發生護理措施
3.2.1呼吸道通暢,隨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
3.2.2給予充足氧氣吸入,告知用氧注意事項
3.2.3必要時吸痰
3.2.4床旁備氣管切開包
護理評價:患者呼吸道無痰鳴音,無氣道阻塞,血氧大于95%
3.3躁動-腦外傷所致
預期目標:躁動得到控制,不發生繼發性損傷護理措施
3.3.1密切觀察分析躁動因素,床旁加護欄,24小時專人陪護
3.3.2給予約束帶,但不可過度約束,以免掙扎使顱內壓進一步增高,約束帶松緊可以容納一手指以上為宜
護理評價:躁動得到控制,無繼發性損傷
患者于2012-8-22-9:00復查CT“左額頂葉腦挫裂傷并血腫較前增大”,于2012-8-22-10:40進入手術室在全麻下行“左額頂葉腦挫裂傷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于2012-8-22-14:26術畢安返病房,患者神志淺昏迷,測體溫36.6℃,脈搏89次/分。呼吸22次/分,血壓124/70㎜Hg,血氧飽和度98﹪.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2.0㎜,對光反射靈敏。遵醫囑按全麻術后護理,禁食,測血壓、脈搏、瞳孔、血氧q1h.行輸液降壓、脫水、止血對癥治療
4術后護理評估
8-23-9:00術后第一天,患者神志模糊,嗜睡,頭部切口及顏面部腫脹,生命體征平穩,,四肢能不自主活動,四肢肌力Ⅲ級
8–24–9:00 術后第二天,患者神志模糊嗜睡,生命體征平穩,切口及顏面部腫脹較前愈明顯
8–25–9:00 術后第三天,患者嗜睡狀態,顏面腫脹青紫,生命體征平穩,大便一直未解,患者有吞咽反射,遵醫囑停禁食改流質
8–27–9:00 術后第五天,患者嗜睡精神狀態,能應答問題,顏面腫脹明顯消退,生命體征平穩,飲食可,大便正常,
8–28–9:00 患者神清,生命體征平穩,四肢肌力Ⅳ級,可在家屬協助下平坐,解軟便三次
5術后護理診斷
5.1 意識障礙-腦水腫致使腦組織功能障礙
預期目標:意識障礙減輕,無繼發傷
護理措施
5.1.1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瞳孔,神志的變化,并以GCS評分標準記錄
5.1.2床欄保護病人,抬高床頭15°-30°,以利消除腦水腫,患者給予頭側臥位,禁臥患側
評價.患者于8月28日神清,無繼發損傷
5.2清理呼吸道低效
預期目標.患者無窒息,血氧飽和度大于95%
護理措施
5.2.1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潔呼吸道分泌物、持續充足給氧
5.2.2保持病室空氣新鮮,維持室溫16–22℃,濕度50–60%
5.2.3患者清醒后指導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鼓勵多飲溫開水
評價.患者血氣指標正常,無窒息
5.3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
目標:維持良好營養,保證喂養安全
護理措施
5.3.1評估患者吞咽障礙程度,指導少量多餐給予進食
5.4 知識缺乏-缺乏腦外傷康復知識,文化程度較低有關
預期目標:家屬掌握有關康復知識,病人能在護士指導下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
護理措施:協助家屬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并實施。
5.4.1語言溝通訓練:病人有意識時每項操作都向病人解釋,取得最大限度合作;有目的和病人說話,讓病人認知親近熟悉的人和物
5.4.2記憶力訓練:教會病人認記周圍環境、物品;鼓勵病人表達喜怒哀樂情緒
5.4.3肌肉活動訓練:患肢被動運動每天三次。每次30分鐘;肢體按摩每2小時一次,每次20-30分鐘
5.4.4平衡功能訓練:病情允許時扶助病人半坐正坐下地站立行走
護理評價:家屬能了解相關知識的程度,能進行部分康復訓練
該患者經本科室精心治療與護理,于2012-9-5 康復出院,出院時神清,生命體征平穩,四肢肌力正常,已給其行出院指導
6出院指導
6.1患者注意休息,保證睡眠,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外出時注意保護頭部,最好戴頭巾,家屬做好防護
6.2保持良好心態,不參加有爭議性活動,
6.3堅持肢體功能鍛煉,必要時可行一些輔助治療
篇5
關鍵詞:新生兒窒息;助產護理;效果觀察
新生兒窒息,是胎兒娩出后一分鐘,未建立規律呼吸的缺氧狀態,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為產科常見的危急病癥,應該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搶救,減少新生兒的死亡發生。筆者選取2010年9月到2013年4月85例窒息患兒,對其臨床資料以及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9月到2013年4月分娩的85例窒息新生兒,其中男48例,女37例,根據窒息診斷判定標準,輕度窒息70例,重度窒息15例,其中接受產鉗助產5例,剖宮產24例,順產56例。所選取的患兒的的性別、體重等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的,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窒息診斷
①針對產婦病史的具體時間,從中尋找患者的具體誘發因素;②當胎兒在母體內,孕婦可感覺胎兒于宮內胎動頻繁,胎心率過慢低于每分鐘100次或過快高于每分鐘160次,且羊水在胎糞的污染下,變成黃綠色;③輕度窒息:新生兒出生后呼吸不規則或表淺,全身變紫,其中APgar評分為4-7分;④重度窒息:新生兒呼吸微弱或消失,肌張力較為松弛,皮膚變蒼白,APgar評分0-3分;⑤不同長短時間的窒息時間,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高碳酸血癥、低氧血癥以及酸中毒。
1.3助產護理方法
選用國際公認的復蘇ABCDE方案,A為清理呼吸道,B為建立呼吸功能,C為維持循環正常,D為藥物治療,E為評估,綜合這五項搶救措施。對于重度窒息患兒,每間隔4-10分鐘對患兒病癥進行一次評估,直至評估APgar評分高于7分。
1.3.1清理呼吸道
待娩出胎頭后,醫護人員應立刻擠出胎兒口鼻中的羊水以及黏液,并將呼吸系統的黏液等其他異常物質迅速吸出,然后將臍帶剪斷,之后使用消毒毛巾對嬰兒進行清潔,同時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在整個清理抽吸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注意動作緩慢,直至將嬰兒的異物抽吸干凈。如患兒為重度窒息,應采取氣管插管抽吸呼吸道內部的異物組織,將其徹底清理干凈,防止患兒出現吸入性肺炎并發癥。
1.3.2 建立呼吸
若對患兒進行抽吸清潔后,患兒的呼吸道通暢,患兒仍不能正常呼吸,可以通過按摩患兒的背部或輕拍新生兒的足底,對患者實施給氧治療直至患者皮膚轉紅,誘發患者出現呼吸刺激,如仍不能正常自主呼吸,應立刻對患者實施加壓給氧治療。
1.3.3維持正常循環
待患兒可進行自主呼吸后,患兒仍未復蘇,應立即對患者實施胸外心臟按壓,其中每分鐘按壓100-120次。當患兒可正常進行自主呼吸后,患兒病癥有所好轉,可停止對心臟進行按壓,對患者實施給氧治療。
1.3.4藥物治療
患者病癥無明顯好轉,可采用臍靜脈藥物對患者實施治療,其中實施治療的主要藥物包括擴容劑、碳酸氫鈉、納洛酮、腎上腺素等,但在一般情況下這些藥物都較少使用。
1.3.5評估
在患兒復蘇時,助產護理人員可對新生兒的心率、肌張力、自主呼吸、喉反射以及新生兒皮膚情況進行觀察,并做出評價,為實施搶救治療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 ±s),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
2結果
3討論
臨床上認為在分娩過程中胎兒因缺氧或缺血而導致患者內臟器官功能出現的一種生理功能變化為新生兒窒息病癥,是因胎兒宮內窘迫出現的病癥,為婦產科常見的危急病癥[1]。患兒出現窒息時會無法正常自主呼吸,肺泡不能正常進行擴張,新生兒出現缺氧情況而導致患兒肺循環阻力增大,出現循環障礙,患兒不能正常進行氣體循環,導致體內的二氧化碳升高,極易導致新生兒出現酸中毒病癥[2]。因此,醫護人員在進行孕產檢時,應該叮囑孕婦做好保健工作,同時做到早期有效診斷、發現、預防并實施有效的治療[3]。助產護理人員首先應對產婦適當進行孕期健康知識的宣傳,增強孕婦對相關保健方面知識的了解,引導產婦如何做好孕期運動[4]。同時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到醫院接受治療。在產婦整個生產過程中,應對產程進行嚴密觀察,觀察產婦情況,減少新生兒出現窒息情況[5]。
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所選取的患者實施助產護理后,其中輕度窒息患者70例成功復蘇,復蘇率為100.00%,重度窒息患者13例成功復蘇,復蘇率為86.67%,2例患兒復蘇不成功,兩組對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參考文獻
[1]呂艷.新生兒窒息過程中助產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27):136-137.
篇6
1.1一般資料
總結我院產科2006年5月~2008年5月活產新生兒2010例,窒息兒126例,窒息發生率6.27%,其中,剖宮產18例,胎吸8例,宮內窘迫22例,正常分娩78例。重度窒息20例,占窒息總人數的15.87%。對輕度窒息兒給予清理呼吸道、觸覺刺激和常壓給氧后很快恢復正常,對羊水Ⅲ度糞染及重度窒息兒則給早期氣管插管清理呼吸道,正壓給氧部分配合胸外按壓或藥物等搶救。經積極搶救,精心護理,96例治愈,28例轉新生兒科,死亡2例。妊高征合并胎盤早剝新生兒娩出重度窒息死亡1例,臍帶脫垂死亡1例。
1.2窒息診斷標準
可按新生兒生后1min內Apgar評分法來衡量窒息的輕重程度。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2]。如生后1min評8~10分,數分鐘后又降到7分及以下者也屬窒息。
2搶救措施
按ABCDE步驟進行復蘇。
2.1迅速開放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
胎頭娩出后,不要急于娩出前肩,接生者用左手自鼻根向下擠壓擠出口鼻內的黏液和羊水,應用吸球迅速清除口、咽、鼻、喉器官中的黏液等異物,斷臍后用消毒毛巾擦干嬰兒全身,置復溫臺保暖。并迅速擺好(頭略后伸,肩部墊高2~3cm),輕度窒息盡快用嬰兒吸痰器吸凈口腔、咽喉及鼻腔的黏液和羊水,注意電動吸痰負壓不超過13.3kPa,抽吸時動作輕柔,邊吸邊前后左右轉動,每次的抽吸時間不超過10s直到吸干凈為止[3]。羊水混胎便或重度窒息者,可立即進行氣管插管,在直視下清理呼吸道,防止胎糞吸入致吸入性肺炎。
2.2觸覺刺激,促進呼吸的建立
清理呼吸道后仍無自主呼吸,可采取用手輕彈新生兒足底,用手在腰背部沿身體長軸快速、輕柔地摩擦嬰兒皮膚1~2次等方法誘發呼吸,仍無效者或雖有自主呼吸,但不充分,心率仍<100次/min者,立即使用氣囊面罩加壓給氧人工呼吸。注意選擇合適的面罩,以能罩住上下頜尖、口及鼻為宜,面罩緊貼面部,先放于頜下緣然后再蓋沒鼻子,一般壓力為2.94~3.92kPa,流量5L/min,給氧濃度60%~80%,頻率40次/min。
2.3恢復循環
有效正壓通氣30s后,患兒仍未復蘇,心率仍小于80次/min且無上升趨勢,應給予胸外心臟按壓,以保證充足的心搏出量。可采用雙指按壓法,按壓部位為胸骨中下1/3處,壓迫胸骨下陷1.5~2.0cm,按壓頻率為100~120次/min每按壓3次,正壓通氣1次,按壓心臟30s后,心率>100次/min,出現自主呼吸、皮膚轉紅后,停止加壓繼以面罩給氧,此時應逐漸降低吸氧濃度,直到呼吸空氣時皮膚紅潤后停止給氧。如果停氧又出現青紫,再給予能保持皮膚紅潤的最低氧濃度,以免引起氧中毒。本組重度窒息20例,通過以上處理復蘇成功12例。
2.4藥物治療
一般情況下很少使用藥物,藥物治療包括腎上腺素、血容量擴充劑和碳酸氫鈉,臍靜脈是最好的給藥途徑。嚴重窒息注意保留臍帶6cm以上。當沒有靜脈通路時,氣管內導管是給腎上腺素最容易的途徑。重度窒息者經用100%氧適當通氣和胸部按壓30s后心率仍低于60次/min時,可用1∶10000腎上腺素(0.1~0.3)ml/kg,臍靜脈推注或氣管內注入。5min后可重復1次。母親產前4~6h用過鎮痛藥或致新生兒呼吸抑制時,可用納洛酮0.1mg/kg,臍靜脈推注或氣管內注入,對于加壓給氧后仍有呼吸抑制、心率慢、肌張力差和代謝酸中毒者,用5%碳酸氫鈉3~5ml/kg加25%葡萄糖液10ml臍靜脈緩慢推注。
2.5評價
復蘇過程中,每操作一步的同時,均要評估患兒呼吸、心率和皮膚,然后決定下一步操作。對于窒息嚴重,新生兒情況較差者每5~10分鐘按上述標準再評,直到總分>7分為止,或在嬰兒窒息期內每隔2~4小時重評1次,直到24h。
3護理
3.1搶救前的準備
了解病史,嚴密觀察產程變化,產房備齊急救藥品及器械,藥品及器材處于備用狀態,紅外線輻射臺預熱,一次性用物拆包備用,估計有重度窒息發生時,通知兒科醫生進產房參加搶救[4]。
3.2搶救要點
在復蘇過程中,動作要迅速,技術要熟練,操作要輕柔,盡量避免創傷,每一項操作做到及時、準確、無誤。
3.3提高助產技術
接產時注意胎頭娩出后,胎肩、軀干不要急于娩出,盡量緩慢用左手自鼻向下將羊水、黏液擠出,清理呼吸道,在呼吸道分泌物未吸凈前,切忌刺激啼哭。
3.4保暖
整個復蘇過程中必須進行保暖。新生兒娩出后立即置于預熱的遠紅外線搶救臺上,并用溫熱干毛巾擦干頭部及全身,以防止熱量丟失。
3.5加強監護
復蘇后除密切監測體溫、心率、呼吸外,還要嚴密觀察意識、瞳孔、前囟門張力、肌張力、抽搐、吸吮反射、尿量、皮膚顏色及窒息所致的各系統癥狀等變化,并注意輸液速度及不良反應,認真做好護理記錄。
3.6哺乳
窒息復蘇新生兒哺乳時間應適當推遲至24~48h,喂奶后取側臥位,避免移動,防止嘔吐。
4體會
臨產后隨宮縮出現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一些潛在的危險往往在此時表現出來,尤其是高危產婦臨產后動態觀察產程圖,及時了解宮口擴張及胎先露下降情況,產程長特別是潛伏期延長,使孕婦處于極度疲勞狀態,加之可能出現的相對性頭盆不稱,以致胎兒受壓,胎兒缺氧,產程延長使胎兒承受缺血缺氧的時間延長,最終將導致不可逆性缺氧而發生新生兒窒息。宮縮過強宮腔壓力急劇升高也可導致胎兒急性缺氧,胎膜破裂后注意羊水性狀,有無臍帶脫垂,嚴格掌握催產素催產的指征及劑量,需要時應專人守護觀察[5]。
新生兒窒息復蘇的關鍵是迅速糾正缺氧[6],做到早預防、早判斷、早復蘇。同一組復蘇人員必須配合默契。操作迅速、準確無誤、熟練掌握每一項操作,根據新生兒窒息嚴重程度,均采取ABCDE復蘇方案,其中,A是根本,B是關鍵,評估貫穿整個復蘇過程。呼吸、心率、皮膚顏色是窒息復蘇的三大指標,并遵循評估決策措施再評估再決策再措施程序,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完成復蘇,對重度窒息患兒及時轉NICU治療。本組126例新生兒窒息患兒嚴格按照ABCDE步驟進行復蘇,其中98例經過AB步驟即可復蘇,20例經過ABC步驟可復蘇,8例經過ABCD步驟,29例轉NICU治療。復蘇后嚴密觀察病情、精心護理、積極治療,從而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提高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王得智,徐蘊華,陳自勵.胎兒窘迫與宮內復蘇新生兒窒息診斷與急救[J].中華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1):3.
[2]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338-358.
[3]陳自勵.新生兒窒息的現代概念和診斷治療進展[J].中華實用兒科雜志,2000,15(5):307-310.
[4]李桂花.心肺復蘇臨床配合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4):343.
[5]范運閣,張鳳榮.分娩方式與產程對新生兒窒息的影響[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1,10(3):236.
[6]李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45例臨床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12):155.
篇7
【關鍵詞】 新生兒重度窒息;搶救;護理
新生兒重度窒息是指新生兒娩出后不能自呼吸或者呼吸抑制的狀態, 是臨床新生兒科常見的危重病癥之一[1]。因此及時有效的采取相應措施在搶救新生兒重度窒息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兒的病死率,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保證新生兒的健康。作者就新生兒重度窒息時臨床所采取的搶救及護理措施進行分析研究, 了解相應措施的臨床效果, 以期指導臨床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2013年在本院進行診治并發生重度窒息的新生兒62例兒, 其中男35例, 女27例, 年齡30~41周左右, 出生時的體重為1700~4000 g。并選取2010年之前未及時采取綜合的搶救護理的重度窒息患兒40例。其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齡27~41周左右, 出生時的體重為1600~3800 g。將2010年后的患兒作為治療組, 2010年前的患兒作為對照組, 觀察兩組患兒之間的差異。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標準[2] 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視診發現患兒皮膚蒼白、指趾端以及口唇發紺;心臟檢查發現患兒心音減弱、心率減慢、出現心律不齊等現象;觸診發現患兒肌張力減弱甚至消失、體軟、頭頸四肢無力, 關節可松弛;皮膚黏膜反射減弱消失, 刺激無反應;呼吸中樞麻痹而無呼吸, 或僅有淺表或不規則的無效呼吸。
1. 3 方法
1. 3. 1 保暖 及時對入院患兒進行新生兒診斷評估, 若Apgar評分在0~3分之間則確診為新生兒重度窒息。此時應立即對患兒做好保溫措施, 即將患兒置于預熱好的遠紅外線開放式輻射臺上。該措施能有效的防止患兒因低溫出現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以及酸中毒等并發癥妨礙搶救工作的進行。
1. 3. 2 清理呼吸道, 通暢呼吸 采取該能夠有利于開放患兒的氣道以及幫助患兒排出氣道內的臟物。如果發現患兒口腔內有臟物流出, 應立即將患兒的頭偏轉向一側, 以防將臟物吸入氣道并發感染。如果患兒咽部是由胎糞或者是比較粘稠的臟物堵塞時, 清理呼吸道可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在借助喉鏡的幫助下進行氣管下吸引。
1. 3. 3 維持呼吸功能 如果經過輕彈足底2次后或30s后, 患兒仍不能出現有效的自主呼吸或出現喘息樣呼吸, 而且心臟檢查發現患兒心率
1. 3. 4 促進血液循環 當患兒心率低于60次/min而且沒有上升趨勢時, 應該立即對患兒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方法為醫護人員用拇指或雙指按壓患兒胸骨下1/3處, 速度為100~120次/min。同時配合人工呼吸, 要求每做3次胸外按壓配合1次人工呼吸。或者每3次胸外按壓間隔1次正壓通氣。給氧停止的標準為患兒在自主呼吸空氣時皮膚仍然保持紅潤。
1. 3. 5 藥物治療 藥物主要包括腎上腺素、呼吸興奮劑、血容量擴張劑等。給藥方法主要是通過斷臍后保留的5~10 cm的臍帶進行臍靜脈穿刺給藥。藥物的用量應嚴格控制, 如臍靜脈注射腎上腺素是用0.01%腎上腺素按0.1~0.3 ml/kg給藥。
1. 4 護理措施 產前嚴密觀察胎兒狀況, 如果狀況顯示胎兒娩出后可能發生窒息, 那么護理人員要在分娩前就做好搶救準備。胎兒娩出后發生窒息, 護理人員要及時、準確的搶救。護理人員要嚴格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 如呼吸、心率、體溫、脈搏等, 并詳細記錄。應該給患兒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 減少并盡量避免對患兒產生刺激。保持患兒居住環境的清潔, 每天用消毒水擦洗室內桌椅以及噴灑地面。并用紫外線燈或臭氧殺菌劑每天對室內空氣進行照射, 確保室內空氣的潔凈。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比較發現治療組的復蘇成功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新生兒重度窒息危害重大, 有著很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殘率, 因此該病屬于產科急重癥之一[3]。在經Apgar評分確診為新生兒重度窒息后應及時對患兒進行保暖, 防止因低溫導致的低氧血癥等并發癥;進而清理呼吸道, 通暢呼吸, 以助患兒產生自主呼吸運動;若清理完呼吸道后患兒仍不能自主呼吸, 應借助氣囊面罩給氧的方法幫助患兒維持其呼吸功能;并可將氣囊面罩給氧與胸外按壓相結合促進患兒血液循環等[4]。而且在搶救過程中必要時要結合臍靜脈給藥幫助患兒恢復自主呼吸及心跳, 此過程必須要爭分奪秒, 才能減少以及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復蘇成功后, 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 詳細記錄, 發現異常及時匯報, 以助醫生能及時有效的采取相應措施[5]。而且護理人員要定期消毒患兒的觀察室, 保持環境的潔凈以避免患兒出現交叉感染及并發癥。本研究發現, 在搶救重度窒息患兒時, 在第一時間采取積極有效的綜合搶救及護理措施, 患兒的復蘇成功率要明顯高于非綜合搶救組。說明搶救重度窒息患兒要分秒必爭, 并要采取積極有效的綜合搶救及護理措施, 這樣能有效的減少患兒病死率及致殘率。
參考文獻
[1] 鄭維英, 林桂英.新生兒重度窒息的搶救護理措施.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6):41-42.
[2] 韓永新, 徐秋萍, 于亞麗.新生兒重度窒息的搶救及護理效果觀察.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36):41-42.
[3] 王寶君, 張旱愉, 張韻.新生兒重度窒息的搶救與護理效果觀察.當代醫學, 2011, 17(19):74-75.
[4] 程真梅, 郁敏.不同劑量納洛酮在新生兒重度窒息復蘇中的療效分析.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0, 13(26):173-174.
篇8
【關鍵詞】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骨科護理
凡嚴重創傷患者,在傷后出現呼吸功能障礙,以致不能維持正常的動脈血氧分壓(PaO2)和二氧化碳分壓(PaCO2),即使增加吸入的氧濃度,也不能改善發紺情況,而出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肺順應性進行性減低時,即稱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臨床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1 一般護理
1.1 ARDS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可取半臥位。
1.2 營養支持
ARDS由于應激反應導致高分解代謝,使蛋白質消耗明顯增加,故應給予充足的營養支持,以增加機體抵抗力。一般情況下,每日需熱量83.7~125.5kJ/kg,其中蛋白質為1~3g/kg,其余的熱量由糖類和脂肪補足,脂肪占總熱量的20%~30%;對于恢復期的患者,每日的總熱量可更高些。營養補給的途徑有:經口、經胃管或經胃腸外等途徑。注意不宜攝入過多的碳水化物,以免引起高血糖和造成二氧化碳增多。
2 氧療
按醫囑及時使用高濃度氧或純氧,但不可超過6小時,以免引起氧中毒,從而加重肺組織的損害。吸氧時應保持吸氧管和氧氣面罩的通暢,避免管道打折、脫落或受壓。
3 機械通氣的護理
早使用機械通氣是支持ARDS患者肺功能和提高血氧分壓最有效的方法,其護理要點如下:
3.1 選擇呼氣末正壓呼吸方式 ARDS一旦確診,應立即實施機械通氣,并選擇呼氣末正壓,因這種方式可增加肺呼吸末的肺容量,使功能殘氣量增加,從而促進肺泡氣體中的氧向血液彌散,防止肺萎縮,改善肺通氣和氧合,使肺的順應性增加,一般從低值開始,以0.29~0.49kPa為宜,依據病情變化逐漸調整,直到最佳值,但不可超過1.47kPa,以免造成氣道壓傷。
3.2 持續氣道正壓輔助呼吸 當患者存在自主呼吸時,在呼氣期和吸氣期由呼吸機向氣道輸入一個恒定的正壓氣流,使整個呼吸期均為正壓,此時,給予適當持續氣道正壓輔助呼吸,即可改善胸廓的順應性。
4 做好呼吸道的護理
積極做好機械通氣的護理,及時給予濕化、吸痰等,以保持呼吸道通暢,護理如下:
4.1 清理呼吸道 創傷后應檢查呼吸道有無異物,防止誤吸,做到及時清理呼吸道;吸痰時,注意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和兩次吸痰所間隔的時間,并且保持吸痰裝置的清潔和無菌。
4.2 濕化氣道 ARDS患者多行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并給予人工輔助呼吸,因此,氣管內應每2~3小時滴注無菌生理鹽水1~2滴給予濕化,每次濕化氣道后應給予吸痰,積極清理呼吸道。
4.3 霧化吸入 每日2次,霧化吸入液中一般加入抗生素、溶解黏液等藥物,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對于霧化吸入器的功能,護士應十分熟悉,并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謹防交叉感染;在霧化吸入過程中,應嚴密觀察患者的情況,如患者感覺呼吸困難時,可調整霧化器的方位和距離。
4.4 協助患者,促進其排痰 ARDS患者多伴有咳嗽反射無力,應幫助患者翻身,并在呼氣時拍其背部,如背部有傷口時,可輕拍其胸部,鼓勵患者咳嗽,使痰液順利排出。
5 嚴密監測呼吸循環功能
5.1 呼吸功能的監測有呼吸頻率、潮氣量有條件可在床邊作肺功能測定,肺功能測定包括最大吸氣壓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定時測量動脈血氣,進行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監測呼氣時的二氧化碳濃度,是判斷有無二氧化碳潴留的好方法。
5.2 對于機械通氣患者,應不斷記錄吸入氧氣的濃度、潮氣量、通氣模式、機械通氣頻率的設定、實際通氣頻率、吸氣停頓壓、最大吸氣壓、呼氣末壓及平均氣道壓等參數。
5.3 患者的心率、血壓等循環指標的監護也是必不可少的,可在其床旁置心電監護儀進行持續監護。
6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護理記錄
6.1 由專人護理,隨時記錄病情變化。
6.2 觀察患者T、P、R、Bp及神志和口唇、指(趾)甲有無發紺等現象。
6.3 準確記錄患者24小時出入量,從而限制液體量,以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有效地消除肺水腫,是救治ARDS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每日液體總的入量應小于總的出量,保持在500~1000ml液體的負平衡,且嚴格控制輸液速度,避免在短時間內快速輸入大量液體,可用輸液泵有計劃地控制全天補液量。
6.4 觀察患者痰液的顏色、量、氣味、黏稠度。
6.5 高濃度給氧的患者應注意氧分壓的變化,使其維持在70mmHg左右,以免造成氧中毒。
6.6 如發現患者吸氣時有明顯三凹征的現象,呼吸節律不齊、頻率由快變慢,缺氧癥狀加重時,應立即通知醫生,并協助做好搶救工作。
7 積極做好生活護理
7.1 保持病室空氣的新鮮,病床的整潔、干燥,防止被嘔吐物、呼吸道分泌物等污染,使患者舒適。
7.2 加強口腔護理,防止口腔感染。
7.3 做好皮膚護理,防止煩躁的患者抓傷自己,對于深昏迷的患者應積極預防壓瘡的發生,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受壓部位的皮膚應定時按摩,在病情許可下按時翻身變換。
8 加強心理護理
ARDS患者有面臨死亡的危險,患者及家屬都表現極為緊張和恐懼,因此,應盡量減少、消除引起焦慮、恐懼的醫原性因素:
8.1 耐心向患者和家屬講解特殊治療、檢查等重要性及配合的要點。
8.2 對疾病的預后多給予明確、有效和積極的信息,必要時可介紹該疾病的成功病例。
8.3 搶救時,護士應保持態度和藹、鎮靜自如,以嫻熟的救護技術,認真細致地進行緊張而有序的搶救工作,給患者和家屬在心理上有信賴和安全感,使患者處于最佳心理狀態,而有利于搶救成功率的提高。
9 合理使用藥物
9.1 對于進水量過少或失血過多而引起血容量減少的患者,應遵醫囑及時補充液體或輸入新鮮的同型血,注意輸液的速度不可過快,輸液量不可過多,以免誘發或加重水腫。
9.2 觀察用藥后反應,如應用呼吸興奮劑時應注意其藥效和藥物反應,當患者出現煩躁不安、顏面部潮紅、面部肌肉顫動等情況時,應立即減慢輸液速度,或停止使用,并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處理。
10 準備好搶救物品
病床旁準備各種搶救藥物,如呼吸興奮劑、利尿劑、強心劑等;準備氧氣、氣管切開包、靜脈切開包、吸痰器、吸痰管等,以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工作。
參 考 文 獻
篇9
[關鍵詞] 異丙酚;無痛人工流產,;觀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5(a)-125-02
異丙酚是一種起效迅速,誘導平穩,無肌肉不自主運動,咳嗽,嗝逆等副作用的短效靜脈,蘇醒快,完全沒有興奮現象,且可認為它的作用機制是通過增強γ-氨基丁酸的作用,達到大腦皮層抑制作用,是一種運用于小手術比較好的靜脈[1]。但異丙酚對呼吸和循環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表現為呼吸頻率減慢,潮氣量減少,有時出現呼吸暫停,動脈血壓下降,心排血量減少,心搏指數、心臟指數和對周圍阻力降低等副作用[2]。因此在異丙酚的臨床應用中要求醫護人員必須認真做好生命體征的監測,保持循環呼吸功能的穩定,保持呼吸道通暢,這些措施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的關鍵所在。現將本科室異丙酚應用于無痛人工流產術的臨床觀察及護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3年3月~2009年3月,本院共收集了13 328例無痛人工流產手術患者臨床資料,術中患者全部用異丙酚靜脈進行麻醉,患者年齡為18~45歲,體重在正常值上下不超過20%,無明顯的心血管疾病,心臟功能和肺功能都在正常范圍。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1.2.1.1生命體征的監測無痛人工流產,手術室設立在住院部,具備有相應的監測儀,心電監護儀,能監測血壓、脈搏、心電圖的變化,能監護血氧飽和度,血氧飽和度能反應患者用藥后動脈攜氧情況。吸引設備備用一套,以便清理呼吸道。避免堵塞呼吸道。急救藥品:地塞米松、阿托品、麻黃素等,簡易呼吸囊1套,氣管插管1套。
1.2.1.2術前患者情況判斷對患者要進行全方面了解,體重營養狀況,耐受能力,是否有貧血,對各個系統進行了解及評估。特別是呼吸系統功能及循環系統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以判斷患者對手術的耐受能力,再考慮用藥劑量及輸注速度。如有嚴重貧血,最好術前給予輸注濃縮紅細胞,因為血紅蛋白低下影響機體的攜氧能力,易導致術中缺氧的情況。
1.2.1.3病史的搜集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如有過敏藥物則對異丙酚過敏的機率要大,因此在使用異丙酚之前,對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預防性靜注地塞米松10 mg,以防過敏發生。詢問患者禁食、禁水的情況,應用異丙酚無痛人工流產的患者要求禁食6~8 h,禁水2 h以上,這是防止反流物進入呼道的關鍵點[3]。詢問是否有呼吸道感染,如果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會增加患者蘇醒時間以及分泌物堵塞呼吸道的機會。必須先治愈呼吸炎癥再做手術,或是采取其他人工流產方法。評估患者是否患有鼾癥,因為鼾癥患者本身容易引起舌根后墜,再加上異丙酚對舌根肌肉有松弛作用,使得舌根后墜更加嚴重,容易堵塞呼吸道,導致患者缺氧,了解以上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應用異丙酚后,立即采取相應措施。詢問患者是否有癲癇史和精神病史,這兩種疾病都是異丙酚使用的禁忌證。
1.2.2手術患者術中的監測與護理
對手術患者進行評估后,帶入人工流產間,首先打開靜脈通道,給予輸注林格氏液,輸氧,并用心電監護儀監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隨時做好呼吸道吸引、心肺復蘇準備。再根據患者體重,耐受力,首先靜注芬太尼0.05~0.10 mg,因為芬太尼是阿片受體激動劑,具有鎮痛作用,能加強異丙酚的麻醉效果,并且能減少異丙酚的術中用量,在異丙酚注射液里加2%利多卡因1~2 ml,可起到消除和減輕異丙酚注射引起的注射部位疼痛[4]。在手術醫生給患者消毒,鋪巾的同時,給予靜注異丙酚2.0~2.5 mg/Kg體重緩慢靜推,當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開始實施手術,躁動者再追加30~50 mg,邊注射邊做好監測工作。
1.2.2.1對循環的監測因為異丙酚對循環有抑制作用,使血壓下降,心率減慢,只要患者心率及血壓下降不低于基礎值的20%,或是收縮壓不低于80 mmHg,心率不低于55/min,可以不做處理,如果血壓下降超過上述值,可給予麻黃素10~15 mg靜脈注射,心率下降超過上述值,給予阿托品0.5 mg靜脈注射,即刻能使患者恢復正常。
1.2.2.2對呼吸的監測 因為異丙酚對呼吸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因此要認真觀察患者呼吸頻率,胸廊起伏,面部顏色變化,血氧飽和度變化。當患者呼吸緩慢,潮氣量減少,血氧飽和度也即下降,此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用呼吸囊正壓給氧,維持血氧飽和度在95%以上,特別是對于有睡眠鼾癥的患者要特別引起重視,在給患者注射異丙酚后,立即提起患者下頜能防止舌根下墜堵塞呼吸道。
1.2.2.3對呼吸道的管理 少數患者在使用異丙酚后會導致口腔分泌物增多,甚至少量胃液從口腔涌出來,用異丙酚有使賁門括約肌松弛作用,因此手術中患者一定要頭偏向一側,讓分泌物順其口角流出,并及時做好清理呼吸道的工作,防止反流誤吸和窒息。
1.2.3手術后的觀察及護理
手術結束后,患者循環及呼吸系統穩定,能夠睜眼,有咳嗽反射,能正確回答問題,便用推車,送入手術室ICU室,再繼續觀察1 h,如患者定向能力恢復,步態平穩,在家屬的陪伴下方可離開醫院。
2結果
本組13 328例患者應用異丙酚于無痛人工流產術,通過無痛人工流產室相應的監測儀器、急救藥品及搶救設施準備到位,并且在術前認真做好患者的訪視,術中嚴密監測及有效的護理措施,本組沒有發生1例差錯及意外,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能夠使手術患者在睡眠中輕松地渡過手術難關。
3 討論
從以上13 328例異丙酚用于無痛人工流產,術后的觀察及護理來看,異丙酚的確是一種很適用于無痛人工流產,術的短效靜脈,它起效迅速,蘇醒快,不留后遺癥,能讓患者在睡眠中沒有任何痛苦地渡過手術難關,很受患者歡迎,但它由于存在循環呼吸抑制的作用,少數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的情況,甚至有過敏癥狀出現,因此要求在監護患者手術過程中嚴格把關每一個環節,不能掉以輕心,一刻也不離開患者,認真做好患者監測工作,仔細觀察呼吸頻率,胸廓起伏,面部顏色的變化,隨時做好吸引,用藥,人工呼吸,心肺復蘇的準備,需特別注重保持呼吸道暢通,保證患者氧供,這些是異丙酚應于人工流產手術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7.
[2]劉紅梅.丙泊酚加瑞蘇太尼用于無痛人工流產術 100例麻醉效果的臨床觀察[J].實用診斷雜志,2006,20(4):288.
[3]楊德榮.丙泊酚兩種給藥方法對無痛人工流產,術呼吸抑制的影響[J].中國實用婦科于產科雜志,2006,20(5):382.
篇10
關鍵詞:呼吸道燒傷;嚴重;心理疏導;效果
呼吸道燒傷通常發生于傷員的面部,大多數患者主要是因為吸入蒸汽、火焰、刺激性煙霧、干熱空氣、有毒氣體導致的,呼吸道燒傷一般可分三種,輕度燒傷、中度燒傷以及重度燒傷[1]。本次研究的患者全部為重度燒傷,燒傷部位深至小支氣管,較早發生呼吸困難,并且通常不會因切開氣管而使病情得到改善,較早出現肺水腫,肺部呼吸音減弱。醫護人員在護理嚴重呼吸道燒傷患者時,除了需做好常規護理外,還應加強心理疏導,以便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這樣才會獲得良好預后[2]。嚴重呼吸道燒傷患者不僅要忍受身體上的痛苦,還要承擔心理上的強大壓力,這會讓患者的精神陷入崩潰邊緣,這需要醫護人員及患者的家屬對患者的心理進行耐心疏導,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盡早康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11月在我院急性門診處接收的嚴重呼吸道燒傷患者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15~68歲,中位年齡為(38.2±1.7)歲。其病情較為危重,但語言正常、意識清醒,臨床表現為眉毛、睫毛、頭發燒焦,面部水腫,嘴唇水腫。
1.2方法 為嚴重呼吸道燒傷患者提供緊急救治,持續為患者給予氧氣支持,使用動態心電儀24h監測患者的心跳、血壓等情況,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方便輸液、提供特別護理、使用氣管切開插管,以防呼吸道粘膜水腫、喉嚨水腫導致呼吸道梗塞。經積極救治,除1例患者死亡外,剩余患者均度過危險期,住院20d后全部出院。在救治不同時期的嚴重呼吸道燒傷患者時,使用相應的心理疏導護理措施,能促進患者有效康復。
1.3心理疏導策略
1.3.1提供心理安慰,解除顧慮 剛開始燒傷時,患者及其家人都處在較為恐慌的心理狀態下,對突發事件缺少心理準備,對治療效果有很多疑慮。醫護人員應先將病房中的閑雜人員清理干凈,只留下和患者最親近的人員陪伴在患者身邊,保持較為安靜的醫療環境,幫助患者放松緊張情緒。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述治療措施及目的,拉近和患者之間的關系,讓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3]。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對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盡量滿足,接觸患者的心中疑慮,提高患者自信心,以便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臨床護理服務人員應用鼓勵、同情。快慰的話語對待每名患者,多給與患者一些心理安慰,以便保持患者心理情緒的穩定,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性。
1.3.2運用語言表情,增加交流 患者燒傷8h后,頭面部和頸部的水腫現象越來越嚴重,鼻腔變得狹窄,口腔周圍水腫現象嚴重,張嘴困難,易出現呼吸道梗阻現象。在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后,應立即為患者提供氣管切開插管手術。手術后,患者會在胰腺時間內出現語言交流障礙,身體上的不適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嚴重影響[4]。為患者提供鎮靜藥物,除了為患者提供必要的語言安慰外,臨床護理人員還應使用溫和的語言、親切的表情、溫柔的動作、嚴謹的工作態度為患者提供周到的護理服務,使患者的身體和心理都得到舒適感受,從而獲得心理支持。
1.3.3真誠精心護理,建立信心 患者的頭面部和頸部的水腫在發展階段時,應保持氣管插管的松緊適宜,以便減少緊迫感。確保敷料清潔,保證吸入空氣的濕潤,使患者的口腔與鼻腔變得舒適,避免痰液粘稠而出現阻塞現象。體液滲出的高峰階段,患者的口腔、耳部、鼻腔、眼部都會有體液不斷滲出,這時臨床護理服務人員應不斷清理滲出的體液。當患者燒傷3~5d后,極易發生氣管壁壞死組織溶解脫落而產生窒息。所以,在這一階段要對患者嚴密觀察,只要發現有壞死物脫落應立即吸出。吸出時動作要快、準確,并保持冷靜,并且為患者提供心理暗示,避免患者因情緒緊張出現窒息感,鼓勵患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另外,臨床護理人員應及時告示患者其及家屬燒傷病情的發展過程,讓其家屬不要在患者面前流露唏噓、感嘆等同情聲音,家屬應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由于患者在燒傷后,喪失自理能力,對醫護人員與家屬的依賴性增加,并且強烈的自尊心以及敏感的神經害怕被人嫌棄。所以,在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應保持態度真誠、和藹,讓患者感到被人重視的感覺,進而提高患者度過難關的信心。
1.3.4加強飲食護理,恢復機體 在臨床護理患者期間,醫護人員應向患者宣傳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并向患者講解營養支持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同時了解患者以往的飲食習慣與愛好,方便為患者安排合理的飲食。為患者提供含有大量維生素、熱量、蛋白質的食物。鼓勵患者通過空腔進食,等患者的免疫力提升后,并且沒有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及感染現象后,患者的心情自然變得開朗、輕松起來。
2結果
本次研究的20例患者,除1例死亡外,剩余患者全都接受心理疏導,并且康復效果良好,均可出院。
3討論
在燒傷患者中,呼吸道燒傷患者所占比例較大,由于嚴重呼吸道燒傷患者的病情不僅復雜而且容易發生變化,常伴有嚴重并發癥,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在治療中具有一定困難[5]。嚴重呼吸道燒傷患者的心理較為脆弱,容易出現煩躁、恐懼、焦躁等應激性心理反應,由于嚴重呼吸道燒傷患者易發生嗆咳、呼吸困難等癥狀,所以患者易陷入絕望、不安、驚慌等不良心理狀態中,因此醫護人員應為患者做好心理疏導工作,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顧慮,提高患者自信心,加強飲食護理等方面,做好心理疏導工作。
綜上所述,心理疏導在嚴重呼吸道燒傷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心理疏導不僅可以幫助患者走出陰影,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還能幫助患者盡快康復,使患者獲得良好預后。
參考文獻:
[1]王麗,陳存富,周兵,等.嚴重呼吸道燒傷護理中的心理疏導[J].實用醫藥雜志,2013,17(08):210-212..
[2]林寶玉,羅顯利,黃愛好,等.淺談關于呼吸道燒傷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24(18):365-267.
[3]于建玲.關于嚴重燒傷患者的護理研究與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2012,18(22):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