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企業應急管理與救援范文
時間:2023-10-18 17:38: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煤礦企業應急管理與救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煤礦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系統功能設計
隨著我國煤炭工業的發展,很多煤礦企業都設有應急救援信息系統,以保障應急救援工作的開展。在應急救援工作開展時,良好的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是可以說是整個工作的“大腦”,它可以及時獲取和處理煤礦井下有關信息,提供煤礦事故全方位可靠信息,以便應急指揮中心輸出高效處理指令,采用科學的應急預案,實現對煤礦事故的科學高效處理和及時有效控制。目前,我國大部分煤礦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基于B/S結構進行系統設計,還有一部分仍然沿用C/S傳統模式,系統基本都包括煤礦信息采集、應急救援智能處理、煤礦信息存儲、現場人員物質調度4個大模塊,運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和系統原理進行開發設計,用以實現應急救援可視化、信息管理科學化等目的。
1系統應用分析
目前,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在我國煤礦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在建設、應用過程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1.1系統數據庫規模較小并且數據管理混亂
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高效運轉離不開數據庫支持。數據庫的穩定性、大小、結構直接關系到整個系統的運作。很多煤礦企業雖然應用了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但是一方面數據庫性能低,缺乏管理更新,造成系統信息無法進行有效處理;另一方面,煤礦系統信息種類多,比較煩瑣,大部分數據庫無法做到有序處理。
1.2系統信息獲取途徑有限,無法做到實時動態監控
大部分企業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獲取途徑比較單一,無法對井下各個有關因素進行實時動態監控。有的企業僅僅對井下幾個因素進行監測,這都影響系統對信息分析,也影響著整個應急救援工作的開展。對于應急救援工作來說,不僅要對人員位置、風向、井下溫度、瓦斯含量、機器運轉等進行監控,還要有應急救援設施、礦山機械設備、通風降溫、電力供應、危險源等信息的獲取。
1.3系統功能設計不夠全面
系統功能設計應該以保障應急救援工作科學全面高效地開展為目的。對于信息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存儲、信息輸出等四個模塊,有些系統僅僅注重其中一或兩塊,沒有考慮到系統整體性的特性。只有四個模塊都要具體細致地功能設計,才保證系統功能全面,運行高效順暢。
1.4資金投入少,軟硬件更新不及時,缺乏專業計算機技術人才
很大一部分煤礦企業缺乏對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的資金投入,沒有重視其應用。“走形式”、“花架子”等思想仍蔓延在企業文化之中,系統軟硬件更新不及時,缺乏專業計算機人員進行管理,從而系統工作效率低下,導致惡性循環。
2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的完善措施
2.1系統功能設計
煤礦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應包括監控監測、信息分析處理、應急救援指揮、應急救援通訊、系統日常管理等五個功能模塊。監測監控包括對人員進行定位監控、水文監測、機械運作監控以及視頻實時監控;信息分析處理是對監控監測輸送的信息進行篩選處理,并對礦井整體狀況、救援路線、預案選擇等進行分析;應急救援指揮是人和機結合的部分,共同完成人員物資調度調配,預案的修改選擇等重要工作;應急救援通訊是系統的輔助模塊,它是指揮中心與各部門連接橋梁,主要內容就是4G網絡通信、IP對講機無線通信、可視化網絡通信等;系統日常管理則是系統應急救援開展的基石,需要對救援預案編輯存儲、礦井信息存系統維護升級、預案模擬演練等等。
2.2數據庫建設
煤礦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對于數據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針對數據種類多、數量大的特點,應選擇應屬關系數據庫。運用計算機技術,結合SQLServer2012數據庫開發平臺,進行開發設計。SQLServer2012數據庫具有數據處理靈活性高,簡化HA和DR的需求,安全可靠,增加了更多的cmdlet,為煤礦數據的處理提供更有利的支持。使用ER/Studio數據庫開發軟件和SQLServer2012數據庫相結合,設計出安全、高效的數據庫,并且根據信息種類的不同設計出多個數據庫,提高信息存儲質量和讀取速度,以及方便數據庫管理。
2.3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是煤礦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的核心部分之一,一方面必須對井下實時動態信息進行篩選初分析,然后輸送給應急指揮中心;另一方面,根據初步分析的信息必須再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處理,比如是否達到報警值、是否啟動預案、信息綜合整合呈現等等。煤礦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都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統(GIS)構建,對于圖像的處理處理呈現就是系統數據處理的重要部分。采用GIS、MapX控件和3DMAX控件相結合的方式,解決地理信息地圖數字水平低的缺陷,實現煤礦礦井地圖三維可視化呈現。
2.4系統外輔助措施
煤礦企業應加大在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及時更新系統硬軟件,確保系統涉及的硬軟件都是符合系統運行要求的。煤礦企業還應建立自己的專業技術隊伍,專業技術人員應及時完善系統,全面細致保障信息采集,科學合理進行信息存儲,高效及時進行信息輸出,同時,及時將編寫的應對各種突發事故的預案輸入系統,以便及時更新數據庫,保障系統正確及時應對各種事故。煤礦企業必須掌握一些維護更新的相關技術,維護和管理應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統,保證系統地穩定性和可控性。
3結論
改進完善的系統會為煤礦企業應急救援工作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智能化、信息化平臺,有利于應急救援工作開展,增強煤礦企業應急響應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永立,等.基于基礎數據庫的煤礦應急救援指揮信息系統[J].黑龍江科技學院學報,2010,01:44-47.
[2]高東旭,龐大芳.基于ASP.NET和SQLServer技術開發煤礦安全信息管理系統[J].煤炭技術,2008,10:64-65.
[3]李艷妮.基于WebGIS的煤礦應急救援系統設計與實現[D].河北工程大學,2015.
篇2
簡單而言,風險值得便是當物體受到諸如損壞、傷害或者攻擊之后的一種特性。隨著研究的深入,風險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學、經濟學、生態學、金融學以及災害學等領域中。總的來說,現階段風險可以體現在五個方面。首先,一些災害事故在某一區域發生的可能性可以定義為風險;第二,對于某些突發事故的事前預測和事后檢驗也是風險;第三,風險愈高,某一區域的危害愈大,反之則依然;第四,區域特點、風險評價預測和突發事故特點構成了風險;第五,風險往往是用作損害程度的衡量手段。所以,在煤礦應急管理過程中,風險是煤礦生產和煤礦應急關機各個環節和階段的可控因素。而將風險納入煤礦應急管理領域當中,則是為了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盡量避免一些自然破壞、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的可能。
2煤礦應急管理的策略和風險評價體系的構建
2.1煤礦應急管理的策略
為了更好應對煤礦生產中極易出現的突發安全事故,煤礦應急管理中構建法律法規體系是相當基礎的策略。這就需要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和法律法規等相關部門聯合制定應急管理的安全法規,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煤礦應急管理的安全法規,切實保障煤礦生產的安全進行。與此同時,企業自身也能憑借著相應法律法規健全自身的應急管理體系,不斷提升自身突發事故的應對能力,更好的保障了財產和人身安全。在制定應急管理規章制度的過程中還需根據煤礦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從根本上保障應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其次,在煤礦應急管理過程中,人力資源的保障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廣大煤礦企業應當根據自身應急管理需求,建立健全人力資源保障體系,加強人力資源的培訓、考核等,確保廣大應急管理人員能夠在培訓過程中深化應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不斷強化自身應急意識。這樣在正兒八經的應急管理過程中就具備了應急管理意識,構建了應急管理氛圍,充分提升了煤礦企業應急管理人員的總體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煤礦企業在應急管理過程中的通訊也是相當重要的,也是應急管理的保障。所以,加強應急通訊體系的建設就成為煤礦應急管理過程中最為緊迫和必要的任務。而且應急通訊有著不確定性、有限性、難獲性和時效性,迅速掌握應急管理信息實施應急管理通訊更是尤為重要。煤礦企業應當從煤礦應急管理信息自身的角度出發,在信息檢索理論的基礎上充分運用現有信息手段,確保應急管理中的相關信息和突發事故信息能夠迅速、高效和實時進行收集、分析、判斷和處理,進而有效提升煤礦應急管理的能力。具體來說,煤礦企業可以從應急預警系統的建設、應急通訊以及應急通信協調機制的構建、信息和通訊管理制度的落實等方面進行應急通信系統的體系建設。最后,煤礦應急管理策略中必備的就是應急救援的加強。這是因為煤礦突發事故往往具備不確定性、嚴重性、突發性以及偶然性特點,給應急救援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所以,應急救援工作就應當堅持統一指揮和積極預防,盡量將煤礦企業生產區域類的救援資源和社會救援資源有機結合,進而將事故風險和損害程度降至最低。具體來說,煤礦企業應當積極開展應急管理救援工作的訓練和演習,并且長期性和經常性針對不同突發事故進行模擬演練。同時,針對相應突發事故應有不同的應急救援方案,在詳細評估、演練和再進行修改,以確保最終的應急救援方案能夠得到完善。與此同時,應急救援隊伍必須配備專業的救護小組,針對煤礦企業生產特點學習有毒氣體知識、熟悉煤礦重點防護部位等,同時配備各種救援和救護設備,一旦突發事故出現,及時進行救援。
2.2煤礦應急管理的風險評價體系構建
煤礦應急管理的風險評價體系構建是為了更好開展煤礦應急管理工作,確保應急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礎。因此,在煤礦應急管理的風險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應當遵循科學性、可行性、顯著性、系統性、簡明性、可比性以及定性和定量相互結合的七項原則。這樣,煤礦應急管理的風險評價體系便能充分立足于煤礦生產和突發事故實際,結合突發事故的復雜性進行大量指標選取,進而針對不同突發事故和應急管理內容進行多方位、全角度的選取和評價。這樣才能構建有效的煤礦應急管理分享評價體系。具體來說,煤礦應急管理的風險所受到的影響因素龐雜多樣,所以很難在風險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選用單一或者多個指標進行說明。因此,這就需要針對煤礦企業自身的生產情況、易發生突發事故情況和應急管理工作等構建一個以人、物、環境等為主的風險評價體系。通常在,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上述內容涉及諸如緊急疏散措施、人員身體狀況、人員心理狀況、黨員布局結果等19項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具體來說,人為因素包括了身體和心理狀況、專業素養、現狀指揮狀況、安全意識和年齡和工齡等;環境因素包涵了煤層條件、自然條件以及工作環境等;物資和設備等因素又包涵了應急通信設備、事故檢測和預警設備、個人防護裝備、救援物資、采煤設備等;管理因素包涵了緊急疏散措施、應急管理培訓、應急預案制定、應急法規和對策、應急分工和指揮等。
3結束語
篇3
關鍵詞:煤礦; 重大事故; 應急信息管理; 系統建設
Abstract: At present, coal mine 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is still grim. And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safety production of coal mine is the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coal industry,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ve been crunch time. Th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oducts management divis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system of countrywide electron Information Office in the promotion of coal indust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done a lot of work, and takes it as the important work of national economy informat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mine information to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transform traditional industry with the excellent. So this article on coal mines ac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Key words: coal mine; ac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X75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1-0020-02
1.煤礦重大事故應急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公共安全形勢嚴峻,突發公共事件屢有發生,不僅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而且還帶來了一系列心理問題、社會矛盾和利益沖突,直接影響到社會穩定,危及到國家安全,也影響著整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這一系列突發公共事件考驗著社會公眾的承受能力,更考驗著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公眾利益的能力,以及履行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能力,使政府意識到自身應在建立國家應急體系和提高社會整體應急管理能力和效率方面承擔起相應責任。從目前來看,政府最迫切要做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就是應急信息系統建設。應急信息系統建設已是刻不容緩。
解決煤礦事故應急信息建設的最關鍵問題,就是構建一個煤礦重大事故應急信息管理系統。通過研究煤礦應急救援體系和開發急救援信息輔助系統,在安全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方面進行深層次研究,探索一條為煤礦安全技術人員提供安全全方位服務、符合行業實際的信息服務方式,使煤礦能及時更新安全信息、降低安全管理成本,在發生事故時能及時做出反應,并采取相關措施,提高事故的救援效率,有效減少人員傷亡。
我國各地受各種條件的限制,想要一下子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平臺,不是很現實,即使建立了統一的平臺,在實際使用中也很容易出現盲目和隨意的問題,很難切實的組織起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本課題結合國內現有的研究成果,以應急信息管理作為突破點,先從基礎應急資源的管理入手,以地理信息 GIS 系統為支撐。
2.煤礦重大事故應急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國內外現狀
2.1國內現狀
目前,我國國有重點煤礦基本建立了煤礦安全生產信息管理系統,主要進行安全日常管理、災害預防與處理、事故管理、礦山救護管理、事故統計分析、安全評估、人員信息管理、安全監測信息處理分析及安全教育與安全技術培訓等。
從 2002 年開始,各地建立的安全監管局網站,承擔著安全生產信息在網上的功能,為互聯網用戶提供了一個了解安全生產政策、法規和安全生產綜合信息的電子網絡信息平臺。2007 年煤炭行業在視頻會議系統方面的投入為 0.44 億元。各集團公司通過 FTP、電子郵件等方式從管屬的各煤礦業務處理系統中接受數據,建立本集團公司的煤礦安全評價管理信息系統。
重慶市開展了基于組件式GIS和GSM技術的重慶市煤礦應急救援指揮通信平臺(CRCCS)的開發研制工作。該系統實現了省(市)級煤礦應急救援指揮體系的自動化、信息化。CRCCS 面向市、區縣、煤礦(救護隊)三級煤炭機構, 將事故監控與報警、地圖動態查詢與定位、救援指揮、安全生產及行業管理融為一體的綜合安全生產與管理平臺。由于系統基于 GIS 技術,因此,體現了良好的實效性和共享性。該平臺的建設受地域影響和各地信息建設發展水平的限制,建立一個統一的平臺還是有一定難度。
中國礦業大學王鈴丁等人提出的煤礦應急救援指揮與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對于煤礦事故的應急響應、救災、預案演練和應急管理于一體的智能化系統,具有事故應急救援調度指揮、預案模擬演練和應急資源查詢管理的功能。
吉林大學在 2008 年提出了煤礦事故應急信息系統的建設方案,依據現在國內采用的應急預案,我們可以運用計算機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的理論和方法,再參照以往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來建設煤礦事故應急信息系統的總體框架,其應至少由作業處理系統、應急管理系統和應急指揮系統等三個部分組成。其中,作業處理系統的任務是處理組織的業務、控制生產過程和支持辦公事務,并更新有關的數據庫。應急管理系統提供信息采集:1、信息表現 2、信息調度 3、通訊和物資資源調度等功能。應急指揮系統也稱應急響應系統,是以計算機和空間數據庫技術為基礎,以 Internet 技術為紐帶,基于 GIS 技術支持的煤礦安全信息共享與網絡決策平臺,實現了安全生產數據的動態管理與分析、通風隱患情況的自動報警等,在人和計算機交互的過程中幫助決策者探索應急的可能方案,為管理者提供應急所需的信息。
2.2國外現狀
發達的煤炭生產大國的信息基礎設施齊全、信息化程度高,信息資源的開發加工能力、國民信息意識及公眾信息服務等方面都比其他國家高。英國的煤礦行業目前已成為世界上唯一的“零死亡”的國家。
3.應急信息管理體系的建設
3.1應急信息管理系統的概念
應急信息主要來自于應急管理部門、安委會成員單位其他委辦局、企業和公眾以及其它信息來源。通過建立統一的技術規范、數據標準、數據交換格式,制定相應的制度和管理辦法,應急信息管理系統就是在應急管理部門形成一個整合的、標準化的數據倉庫。
2.2煤礦重大事故應急信息管理系統
目前煤礦行業重大事故的應急救援體系主要是以應急信息為依托,當發生重大事故時,借助信息平臺,指揮救援工作,根據事故性質決定是否啟動預案,然后由指揮者根據預案中預先設定的救援措施實施救援,在救援過程中依靠先進的地理信息定位(GIS)系統對事件發生地點進行定位,并根據事故模擬分析系統分析事故可能造成的傷害,從而對救援工作進行輔助決策。當救援完成后,對各方面的數據實施統計分析,從而便于救援工作者總結救援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應急信息是整個救援工作的基礎和主導,包括救援隊伍信息、應急專家信息、知識庫信息等。因此建設一個統一的應急信息管理平臺,對于更好的輔助應急救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洺,王巍. 政府應急平臺數據庫的數據需求、實現路徑與管理制度[J]. 電子政務,2008,(05) .
[2] 豐國炳. 江蘇省應急平臺應急預案智能管理系統設計[J]. 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8, (02) .
篇4
煤礦事故等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對事故的救援需要大批救援物資,如何將救援物資迅速、準確的送達救援地點,這是煤炭應急物流應解決的問題。煤炭應急物流從屬于應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業性特征的應急物流活動。因此對于它的含義,也要從應急物流的含義入手,在此基礎上結合煤炭行業的特點進行界定。歐忠文等人率先于2003年提出了應急物流的概念[5],指出應急物流是以提供突發性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性事件所需應急物資為目的,以追求時間效益最大化和災害損失最小化為目標的特種物流活動。”此概念從目標角度對應急物流進行了界定,不夠完整。徐東等則直接給出了應急物流的定義,認為應急物流是指為應對嚴重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軍事沖突等突發事件而對物資、人員、資金的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應急物流與普通物流一樣,由流體、載體、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構成,具有空間效用、時間效用和形質效用[6]。此定義不僅給出了目標,還給出了應急物流的對象及活動,相對比較規范和完整。對于煤炭應急物流的含義,本人參照以上定義,給予如下定義:煤炭應急物流,是指為應對煤炭行業的突發性事故災害(如瓦斯災害、水災、火災、煤塵災害、沖擊地壓、頂板災害等災害)、自然災害、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性事件而對所需物資、人員、資金的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物流活動。相對應急物流的一般含義,筆者突出了應對煤礦行業事故災害的應急物流運作的重要性,這主要是考慮到煤礦事故的多發性和嚴重性。
2煤炭應急物流的特點分析
煤炭應急物流從屬于應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業性特征的應急物流活動。它既有應急物流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煤炭行業的一些獨有的特征。煤炭應急物流也應具有突發性和多樣性、不確定性、弱經濟性、非常規性、多主體參與性等特點。其中突發性是煤炭應急物流區別于一般煤炭物流的最明顯特征,因為煤礦突發事件如事故的發生具有極大的偶然性,因此為應對煤礦突發事件而進行的應急物流活動也就有了突發性的特點。煤礦應急物流的多樣性主要表現為煤礦突發事件的多樣性,煤礦的突發事件既有水災、火災、瓦斯災害、沖擊地壓、煤塵災害、頂板災害等突發事故,也會存在自然災害如洪水及其他公共突發事件,不同的突發事件對物資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煤炭應急物流的不確定性主要是因為煤炭應急物流是為煤礦突發事件的物流需求服務的,突發事件的不確定性導致了應急物流需求的不確定性。弱經濟性是由于應急物流在許多情況下是不太注重物流運作的成本等經濟目標,更多的是考慮其要實現時間最短。煤炭應急物流的非常規性是指煤炭應急物流較之一般物流,省去了許多物流的中間環節,整個流程顯得非常緊湊,物流管理的機構也非常精簡,有極大的非常規色彩。煤炭應急物流的多主體性主要在于煤炭應急物流的運作需要政府安全管理部門、煤炭企業、物流企業、當地其他相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參與。
3煤炭應急物流體系構成分析
體系是指若干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有關要素而構成的一個整體。體系一般都具有集合性、關聯性、整體性的特征。煤炭應急物流體系應該是我國應急物流體系的一個下級體系。從系統論的角度講,煤炭應急物流體系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既涉及到政府、煤炭行業組織、煤炭企業等不同層次、不同系統的機構;也涉及物資籌措、物資儲備、運輸調度、裝卸搬運、物資配送等不同物流功能環節;還涉及到信息、法規、人才、理論、技術等不同的基本要素,下文分別進行說明。應急物流體系的基本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子系統、組織機構子系統、政策法規子系統、理論技術子系統、物資子系統、設施設備子系統、專業人員子系統7個構件[7]。這7個構件也應是煤炭應急物流體系的基礎要素,更是煤炭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的著力點,因此,對于煤炭應急物流的體系,從要素的角度也應包含這七大要素,如圖1所示。煤炭應急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統是指用于煤炭應急物流需求感知、傳遞、分析、匯總、反饋的信息網絡系統。相當于煤炭應急物流體系的神經系統。煤炭應急物流專業人員子系統包括煤炭應急物流操作使用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科研工作人員、指揮決策人員等各級各類專業人員,它是煤炭應急物流體系的能動力量。煤炭應急物流設施設備子系統是指具有煤炭應急物流功能的站臺、碼頭、交通航線和鐵路路線等各種固定設施。煤炭應急物流組織機構子系統是指應急物流體系運作所需的組織架構、各個部門職責、人員編制、工作程序等。煤炭應急物流政策法規子系統是指有關煤炭應急物流的法律、法規和配套規章制度等,政府出臺的政策及措施、制定的煤炭應急物流預案、各種標準、規范等,主要起到規范、制約煤炭應急物流活動的作用。煤炭應急物流理論技術子系統是指有關煤炭應急物流的基礎理論、技術基礎和應用理論等,它是推動煤炭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實踐的強大動力。煤炭應急物資子系統是指應急物資的數量、品種、結構、布局、存在狀態、生產能力等相關構成要素,它是煤炭應急物流體系的作用對象。
4煤炭應急物流的組織要素及運作流程分析
4.1煤炭應急物流的組織要素
由于煤礦突發事件所造成的損失有時非常巨大,我們必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應對這些后果,煤炭應急物流的組織應包含煤炭應急物流領導機構、煤炭應急物流信息平臺、煤炭應急物流運作部門等部分。
4.1.1煤炭應急物流領導機構負責煤炭應急物流的平時和救援時期的組織領導工作。對上向主管的政府部門和該地區政府首腦負責并匯報工作,對下負責整個煤炭應急物流的組織管理工作,保證煤炭應急物流體系在平時及事故發生時的正常運轉。
4.1.2煤炭應急物流信息平臺信息、網絡系統是煤炭應急物流的基礎設施,是煤炭應急物流系統工作的基本平臺,是煤炭應急物流體系高效率、靈活性、可靠性的保證。煤炭應急物流機構通過該網絡平臺與煤炭應急物流系統的各個部門、各個企業網絡、信息系統進行連接,以便系統各專項物資管理部門了解各個公司的設備情況、人員情況、運營情況、主要業務、運輸能力、庫房容量等。
4.1.3煤炭應急物流運作部門主要負責各種救援物資的籌措、儲備、調度運輸及配送送達等工作。簡單闡述如下:①煤炭救援物資的籌措。救援物資的籌措是煤炭應急救援行動的基礎和首要環節,籌措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救援工作的成效。救援物資的籌措一般有以下幾種方式:動用儲備;強制征用;突擊生產;組織捐贈;爭取援助;緊急采購等。②煤炭救援物資儲備。在煤礦企業正常生產運營中,國家和企業一般會儲備定量的特定物資作為應急物資,應急物資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在于,能在災害發生后短時間內提供搶險用器材、設備和材料,用來阻止災害的蔓延,救援受災人員和搶救機械設備等財產,從而降低或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③煤礦救援物資的運輸調度。救援物資調度問題是煤炭應急物流中主要的決策問題之一,研究的是在煤礦突發事件爆發時,如何盡快運用各種運輸工具把特定數量與種類的救援物資從倉庫或中轉站運送到指定的災害或事件發生地的問題。救援物資調度的目標就是保證救援物資的合理有效分配和充分及時供應,進而為救援行動的有效開展提供物資保障,最大程度的減輕突發事件帶來的損失。④煤炭救援物資的配送。救援物資配送主要包括救援物資的收集、分類、包裝、運輸以及救援物資送達作業。
4.2煤炭應急物流的運作流程分析
煤炭應急物流運作流程所體現的應是煤炭應急物流體系功能實現的過程。流程的設計合理與否,不但關系到煤炭應急物流系統運作效率的高低,還影響到各項分功能的建設與發揮。參照我國應急物流運作的流程,煤炭應急物流的運作流程設計如圖2所示。當事故救援命令下達后,煤炭應急物流指揮部門立即搜集整理有關信息,根據救援指揮領導機構對突發事件性質和烈度的判斷,迅速啟動相應等級的響應機制,并對救援物資需求做初步預測,初步確定有關物資的品種、數量等;根據煤炭企業集團現有的儲備物資、可動員利用的物資,運輸通道情況,進行綜合的分析和處理,擬制可行、科學的煤炭應急物流運作方案,并向有關單位下達任務;對運行情況進行不間斷的跟蹤監督,及時收集整理反饋信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進行調整。運作執行部門則根據指揮調度部門下達的任務,組織精干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煤炭應急物流工作順利開展。最后。對整個煤炭應急物流活動進行善后處理。調整回收可利用的物資,梳理總結煤炭應急物流經驗教訓,向上級上報有關情況等。
5小結
篇5
關鍵詞:煤礦;信息化;安全領域;安全生產;物料管理
中圖分類號:TD7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 (2010)28-0089-02
1煤礦信息化的現狀
隨著全球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化建設在煤礦安全領域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即已經認識到了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煤礦企業比較重視硬件的投入,而對于軟件的投入比較輕視,即內部信息資源的開發比較輕視,在思想意識上,雖然各單位都意識到了辦公自動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只是用計算機進行排版和打印之類的最基礎的事情,對于信息化的概念、信息處理等是非常模糊的,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信息化建設包括了企業規模,企業在電話通訊、網站、電子商務方面的投入情況,在客戶資源管理、質量管理體系方面的建設成就等。信息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實際應用中,有些煤礦沒有自己具體的規劃,即使有相應的規劃也沒有按照本煤礦的全局制定,而在實際中常常出現設備缺乏通信功能,導致信息資源無法接入局域網,信息也不能實現共享。同時由于管理思想和觀念等方面的限制采用封閉的數據格式或軟件,甚至是由于受資金、管理、觀念、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往往是就事論事地實施某一個或幾個子系統,使大部分仍停留在重復的單項開發和單項應用的水平上,從而造成了煤礦內部“信息孤島”的存在。這樣不僅制約信息技術的發揮,也增加了系統的建設和維護運營成本,不利于煤礦整體信息化的實現。
2煤礦信息化建設在煤礦發展的作用
煤礦所帶來的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煤炭工作又是非一般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然而其信息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信息化促進煤礦企業的發展,其在煤礦發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安全是煤礦生產的重要前提
煤礦生產是個較為復雜的工程,其生產環節也比較多,要求也相當高,而在實際生產時由于水、火、瓦斯和頂板等因素的影響容易產生事故。因此,煤礦生產技術具有嚴格的專業要求。而運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信息收集、處理、分析、信息傳遞等可擺脫人工操作,減少人為錯誤,有助于職工從本質上認識到各類事故發生的原因,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運用信息化管理系統對井下瓦斯、煤塵、水等危險情況的預警、預報等,有預見性地組織、協調、監控各部門、各生產環節運作狀況,能保證安全生產平穩運行,從而降低事故的發生率。
2.2物料管理非常重要
在煤礦生產中,所用的物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材料的成本多占比率一般都超過一半。而管理信息系統是優化物料管理的重要措施,即可以降低物料的周轉時間。同時信息化網絡將采購和銷售電子化,使得煤礦企業的生產成本明顯降低,以及使得煤礦企業的效益和工作效率都有明顯提高。
2.3為決策提供依據
無論是哪個企業的決策者都是根據不同的信息作出決策,當然煤礦企業也是如此,而信息化的建設使得信息的傳遞速度大大加快,并且準確性也明顯的提高。決策者既可以通過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監控子系統隨時看到和收到煤炭開采的現場信息;通過人力資源子系統中的基本信息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通過建立的煤礦信息化管理系統,并借助互聯網與外部的信息系統互連,使煤礦企業可以迅速獲取國內外市場信息和技術發展動態,并借助信息管理系統對眾多信息進行分析、歸納、挖掘,及時發現新的機遇和潛在風險,快速做出反應及時調整生產、經營策略。信息技術的運用為煤礦企業獲取信息、利用信息實施科學管理和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從而降低了決策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提高了自身的競爭力和本礦的經濟效益。
3煤礦信息化建設具體工作內容
3.1管理方面
在煤礦企業中,要根據本煤礦的實際情況建立經濟管理信息系統、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大力搜集為決策者提供依據的有用的信息資源。除此之外,通過這些管理信息系統在煤礦實行辦公自動化,使全礦的資產管理、人事管理、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企業年金等都納入煤礦信息化管理,減少管理人員,提高辦事效率。
3.2煤礦安全生產方面
在煤礦生產中,安全生產是重中之重。在信息化建設中,對井下工作場所安裝視頻監控加強監控,可以減少煤礦的安全事故,同時也能使員工的行為有所規范。在煤礦開采現場,使用傳感技術,對危險源及各類生產數據進行實時動態數據采集,將數據結果通過INTERNET網絡傳輸到國家局、省局和辦事處,在國家局、省局和辦事處安裝運行遠程終端軟件,可以對各煤炭企業的危險源進行遠程實時監控,并實現自動預警,改變目前對危險源的單純的人工監管方式,同時將各安全監測信息系統與管理信息系統有機結合,加強對網絡的集中管理,對網絡上的各種設備進行監控和處理,對網絡的正常運行提供保障,構建一個綜合性的信息化網絡。
3.3網絡建設方面
現在煤礦企業各部門、區、隊、班組等都配置和使用了計算機,而煤礦應根據本礦的實際情況建立起適合自己的局域網、電子郵件系統并積極探索電子商務方面的應用。
4煤礦安全生產信息化的發展方向
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煤礦信息化正向信息擴展、高度集成、綜合應用、自動控制、預測預報、智能決策的方向發展。
4.1總體發展目標
《國家安全生產信息化“十一五”專項規劃》提出的安全生產信息化總體發展目標,指明了今后安全生產信息化發展的方向。“十一五”期間,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主要以企業為主體,發揮市場機制;加強政府引導,尋求多方支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需求主導,急用先行;注重實效,整合資源;統一標準,保障安全;突出重點,整體推進。我國將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信息體系,實現全國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各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機構,以及其他相關單位互聯互通的安全生產資源專網;建設供各級安全生產監管、煤礦安全監察和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機構共用共享系統。建立煤礦安全監察、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和煤炭行業安全管理業務信息化的數據庫群和應用系統。建立和完善電子辦公系統功能,不斷推進各級機構應用協同辦公系統,實現信息共享,提高日常辦公效率。建立和完善各級安全生產機構的政府網站,提高政務公開、網上辦事和網上互動的效果。全面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煤礦安全監察、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和煤炭行業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
4.2發展方向
(1)建立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體系。建設并完善事故統計與調查分析系統、危險源動態監控與安全狀態評估系統、重特大安全隱患動態管理系統;基本形成與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一致的信息網絡系統框架;多數企業基本建成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應用系統,省管企業基本建成職業安全健康管理信息系統框架;形成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培訓、安全生產信息技術研發、安全生產監測監控、事故救援電子裝備等技術保障體系框架。
(2)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信息化的數據庫群和應用系統。基本建成覆蓋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到各級安全監管、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以及省、地(市)應急救援機構的統一的安全生產資源專網;基本建成全國安全生產監管、煤礦安全監察、應急救援和煤炭行業安全管理的主要基礎資源數據庫;基本建成供各級機構實施安全生產監管、煤礦安全監察、應急救援和煤炭行業安全管理主要業務的應用系統。
(3)建設各級安全生產監管信息體系。建立省級以上的安全生產視頻會議系統,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事故處理和應急救援、專家遠程會商等工作的重要作用。依托資源專網系統將覆蓋范圍的煤礦重大生產事故隱患納入安全生產信息系統管理;煤礦執法文書實現數字化處理并入庫;對高瓦斯礦井基本實現監管;有關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信息上報在專網覆蓋范圍的系統內實現隨時報送,以明顯提高對事故應急響應、救援指揮決策和綜合協調的效率,縮短響應時間。
(4)基本完成滿足各級政務機構業務應用需要的政務內網建設。形成規范的、能夠統領全局的、普遍適用安全生產監管與監察、應急救援以及煤炭行業安全管理業務的建設、管理及技術規范和標準。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領域相關網絡和信息資源管理及其技術保障和維護制度。
(5)加強信息服務網絡基礎建設。要基本建成支持政務公開、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政府門戶網站群,可陸續實現行政許可項目在線受理功能,逐步加強網上為民服務和互動交流的范圍和深度。同時,安全保障系統要從多個層次分別對信息進行保護、監測、響應、恢復和改善。在條件、時機成熟或必要時建立災備中心。通過安全保障系統的建設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信息不受諸多威脅的侵犯,確保業務運行的連續性,將損失和風險降到最低。改善各級機構局域網基礎條件及連入互聯網和安全生產專網的條件,包括局域網布線、網絡設備。
(6)建立煤礦安全生產信息化集成系統。建設以成本控制、安全生產管理與監控為主要目標的集成管理信息系統。基于煤礦現有的計算機網絡環境,采用現在比較先進和流行的軟件技術,基于Web、B/S結構,建成一套國內一流、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的管理集成系統。
參考文獻
[1] 王鵬.淺議煤礦信息化建設[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6).
篇6
【關鍵詞】基層供電企業;應急預防;應急管理
電力應急管理工作包括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4個典型環節,這4個環節是一個整體,也是一個動態過程。預防環節包括危險源及威脅的識別和危險緩解,應急計劃及程序的開發和準備以及一個有效的應急響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資源的識別。應急準備環節主要是應急資源準備、預案編寫與修訂、演練以及預測預警和模擬分析,主要目的是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應急響應環節包括使用應急資源緩解災害對人身安全、電力設施、國家安全、社會環境的危害并啟動相關救援行動。恢復環節就是采取行動終止應急狀態、恢復正常秩序等。
1 電力系統突發災害的分類
按照致災原因分類,電力系統突發災害可以分為如下4類:
(1)自然災害導致的電力系統突發災害。主要指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造成的大面積電力設施損壞和電氣故障。
(2)因電力設施受到破壞、自身故障或缺陷導致的電力系統突發災害。如輸變電一次設備受到毀壞,其控制、保護設備故障引發系統事故,或者輸變電控制、保護設備存在隱藏性缺陷使之不能正確動作而引發的重大事故。
(3)人員過失導致的電力系統突發災害。是指運行維護人員誤操作或調度人員處置不當,從而導致或擴大系統事故。
(4)次生災害。由電力系統突發災害引起的次生災害,如對電氣化鐵路、城市地鐵列車、化工廠、煤礦、廣播電視以及軍隊、醫院、學校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設施的危害。
2 應急管理的幾個主要環節
采用安全管理措施與一些安全技術手段,減少事故可能發生的潛在因素和誘發因素,從而防止或減少事故的發生,從事故發生前和它的本質上對它進行有效的控制。如果事故不幸還是發生了,通過預先的安全管理措施與安全技術手段降低事故造成的破壞和影響,進而減緩它的嚴重程度。以往很多職工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導致對事故沒有采取什么預防措施,進而導致事故發生時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
2.1 應急預案的編寫
應急預案中的問題。在應急預案的編制導則中有規定編制預案需要6個過程:(1)成立預案編制小組;(2)收集設備、職工、事故等各方面的資料;(3)分析潛在危險因素和事故風險;(4)真是評估企業現在的應急能力;(5)編制相關應急預案;(6)評審與工作。
基層供電企業的應急預案在編制中就存在嚴重的問題。預案編制實際情況是指定誰去編寫,這個誰可能是某部門也可能是某人,這樣不能發現企業所有可能或已經存在的危險源,無法對事故類型與后果運用風險分析,對可能會發生的擴大性事故分析就缺失了、應急隊伍缺乏應急救援能力、對應急準備也不能做出正確的評估,這樣編制成的預案已經脫離了實際情況,應急能力的建設滯后情況嚴重,這種情況下發生突然事故,應急措施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可能會擴大事故,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查證消息是有單位把它列成機密文件,只有個別人知道,應急規范沒有這樣的要求,在編制過程中最好的情況就是全體職工都參與,也方便對他們的安全管理培訓,所有與事故有直接關系的人員都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所有的危險源及其危險性。
2.2 應急的設備和物資要準備齊全并保證能夠被有效使用
事故發生時,應急的設備和物資就顯得非常重要,它直接關系到應急處理的效果和結果。很多單位在編制好應急預案后對其他有關的事就不重視了,設備和物資的缺失以及它們還能不能被有效使用等。如果這些設備和物資沒有準備充分,在事故后的應急處理中就不能發揮應有作用。后來,對設備和物資的管理制度進行了完善并責成相關部門進行落實,在設備和物資的維護方面也加強了相關人員的維護責任。經過這次整改,設備和物資方面的準備和維護才消除了不足和隱患。
2.3 所編制應急預案要對全體職工進行定期的培訓與演練
應急預案編得再好,如果職工對它不熟悉或工沒有受到培訓與演練,那么這個應急預案不過是幾張廢紙。很多單位都存在這種通病,結果事故突發時職工降低或喪失應急處理能力,造成事故擴大化甚至在演練時也發生了事故并造成擴大,這都是沒有對職工定期培訓與演練所造成的惡果。對應急預案在職工中進行培訓和演練是非常重要的。針對現在大部分演練存在較多“演”的成分,缺乏真實性,演練效果值得進一步檢驗。因此,應更加重視演練中對實際情況的真實性模擬,真正加強“練”的成分,檢驗突發事件真正發生時電力企業人員的應急能力。比如,交通影響。
2.4 事故的恢復階段工作
對于事故處置的進展情況要及時報告,尤其是搶修恢復信息;事故經過應急處理恢復后,要認真檢查看看有沒有遺漏的,應急設備和物資的使用狀況及時清點,企業的財產損失及時正確的進行統計,檢查設備的損壞狀況并快速檢修使之恢復正常。最后要向全體職工和社會輿論方面事故的處理狀況和已經恢復的情況,為防止類似的事故發生有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等。
2010年11月21日11點40分,內江市威遠縣小河鎮八田煤礦發生透水事故并造成井下29人被困。我公司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并迅速向上級公司反映,組織52名搶險隊員、2臺5千瓦發電機、1臺400kVA配變及資陽電力公司1臺300千瓦發電車等應急物資趕赴現場,可靠、有力地保障了事故救援的電力供應。22日12點25分,29名被困井下的八田煤礦礦工全部獲救。負責現場救援指揮行動的李成云副省長對電力部門應急保電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11.21”八田煤礦透水事故救援中,我公司應急處置得當、效果顯著,得到了政府和各界的肯定,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和不足:突發事件信息報告不及時;對新聞輿論報道掌控不力;現場應急供電方案不完善;應急裝備不能滿足現場處置需求;(非)煤礦山等高危客戶用電安全隱患較大。針對“威遠八田煤礦透水事故”電力支援應急處置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由此次應急救援可以看出,基層供電公司的應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不僅涉及電網恢復,還涉及重要、高危客戶的救災救援,政治影響、社會影響、經濟影響都很大,務必高度重視。
3 總結
企業要建立一個長效的、科學的應急管理系統。在基層供電企業中,有的災害事故在發生前都有它發生的可能因素,基層企業要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并且各個部門要實現緊密配合,符合專業化要求,規范要科學、布局要合理、標準要統一,按這樣的要求使應急機制具有統一性;通過應急預案的定期演練,提高職工個人和應急救援隊伍對應急事故的處置能力,推動安全電網和基層供電企業零事故的建設與發展,同時提高整個供電網絡應對自然環境災害的能力。
參考文獻:
篇7
培訓團先后赴德國國際礦業和礦產資源聯合會、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安全保護部下屬聯邦環保總署、柏林災難技術救援機構等部門和單位,深入德國魯爾集團伊本比倫煤礦井下,考察學習工業4.0革命對采礦業的挑戰和改變、現代采礦技術和勞動安全保護、應急救援機構運作機制等內容。
德國煤礦深部開采技術及安全監管工作
德國現有8處煤礦,其中井工煤礦3處(生產硬煤)、露天煤礦5處(生產褐煤),均為民營煤礦。2014年全德共生產煤炭1.91億t(硬煤0.08億 t,褐煤1.83億 t),百萬噸死亡率為0,近30年來未發生過死亡事故。現有3處井工煤礦均為高瓦斯礦井,采深均超過1 500 m,煤層平均厚度僅為2 m左右。
德國煤礦開采技術
深井開采支護。采用 “大斷面、強支護、高裝備”的深井支護技術,在1 500 m以深礦井普遍運用,并形成國家標準。
實現1 500 m以深礦井沿空留巷技術。在留設的巷道采空區設置2倍采高寬的充填墻,并視采空區漏風情況,向充填墻注漿,留巷得到成功應用。
使用“一七”防滅火技術。該系統于1996 年由德國施密茨公司研制成功,采取氣動噴注泡沫進行防滅火,發泡能力6 000 L/h。泡沫留存時間能長達5 h,且具有繁殖及蒸發特性,具有發泡率高、強滲透力和附著力、有效隔絕空氣、快速冷卻燃燒物、操作簡單和滅火費用低等優點。
瓦斯實現有效利用。德國現有3處井工煤礦全部為高瓦斯礦井,抽采瓦斯量每年約1億m3,全部用于瓦斯發電,總裝機能力36 MW,礦井用電自給自足。
綜合自動化采煤技術。刨煤機采煤技術在德國煤礦薄及中厚煤層開采中得到普遍應用,綜采自動化煤巖自動識別采煤技術研發取得實質性進展。
設備集中購置、選型配套系列化、統一化。德國魯爾集團對井工煤礦,主要采礦設備和耗材實行統購,各煤礦租賃使用,設備型號盡量統一或相近,便于各礦互相調撥、操作人員熟練使用。
重視粉塵防治與職業病預防。制定粉塵測量方法、評估方法和崗位部署調控辦法,按照法律規定研發井下工作崗位分類,對煤礦每個接塵人員建立接塵檔案,對患有塵肺職業病的職工由工傷保險協會支付保險金,因病提前退休的職工支付退休金。同時,注重技術防塵,強化源頭治理。比如加大煤層注水力度,配備防塵設施,采煤工作面支架(包括頂梁上部)安設自動防塵噴霧裝置,掘進工作面安裝大功率除塵風機等。
工業4.0對采礦業的影響
2010年7月,德國聯邦政府提出“工業4.0”的未來發展目標。2013年4月,正式推出“工業4.0”,指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
德國采礦業引入“工業4.0”概念,一些先進技術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或在現場進行測試。例如:采煤機可以通過雷達傳感器來辨識周邊危險區域內是否有人作業,以及通過辨別不同切割聲音來確認切割的是煤還是巖石;井下無人駕駛車輛通過雷達系統感知周邊行人情況來判定是繼續作業還是避讓行人,等等。
通過“采礦4.0”技術實施,實現自動化無人工作面采煤,最大限度地減少井下輔助運輸和崗點作業人數,降低勞動強度,減少事故發生概率,提升礦井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水平,達到煤礦生產安全高效目的。
煤礦安全生產監管和企業安全生產管理
事故報告
德國1865年出臺的《德國礦業法》、2013實施的《德國危險事故條例》等法律,對事故報告程序、內容及調查結果公布等做出了相關規定:導致工傷損失3個工作日以上事故以及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具有一定影響事故發生后,企業要立即(原則上不得超過2小時)報告同業保險聯合會;導致工傷損失28個工作日以上的事故,報告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并在事故發生后1周內向有關部門提交補充性書面報告,內容包括一般描述、事故類型和涉及物質、原因描述、損害類型和范圍、應急措施、設備改進措施及執行計劃等內容。
有關部門對涉及物質超過企業總物質量5%或人員傷亡較嚴重事故,還要通過審查、調查等手段,對企業在技術、組織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事故預防措施建議,形成書面分析報告,并督促企業采取必要補救措施,且將企業的補充性書面報告復印件和分析報告上報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安全部。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安全部還要向歐盟委員會報告事故情況。事故發生情況和調查結果都要在公共網絡上公布。
應急救援
德國事故救援實行屬地管理,以州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當事故救援超出州政府能力范圍,州政府請求聯邦政府提供應急協調和救助。德國依據聯邦法律形成了以消防隊為核心,由聯邦軍隊、警察、公共安全部門、聯邦技術救援中心、紅十字會等機構組成的事故救援隊伍體系。
德國共有分布在各大城市的4萬余名專業消防隊員,其運轉費用由地方政府供給,另有135萬余名考核合格,可以隨時投入事故救援工作的志愿者,按照探測、電力、爆破等30余種專業進行分類管理,以提供專業救援服務。德國煤礦不常設專職的礦山救護隊,但每個煤礦設置由兼職救護隊員組成的礦山救護隊。煤礦企業負責礦山救護隊的運轉費用。
救援期間,只允許礦長或其人、通風工程師、記錄員、政府部門派員等4種人進入事故救援專用指揮室,其他人員不得擅自進入指揮室干擾事故救援指揮工作。記錄員負責記錄指揮室內人員的全部講話、通訊內容及礦井通風等有關情況。
雙元制職業安全保護體系
德國在遵守歐盟安全生產框架性準則的同時,實行國家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和同業工傷事故保險聯合會監管的雙元制。國家安全生產監管機關分為聯邦和各州政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聯邦層面主要負責相關法律制定,具體管理工作主要各州層面負責。主要職責是發放安全生產相關許可、監督檢查企業落實法律法規及安全標準情況、進行事故調查等。
同業工傷事故保險聯合會屬非營利性機構,主要職責是為企業提供事故預防和宣傳、職工工傷事故理賠及受工傷人員的再就業培訓和救助等。法律強制企業加入行業所屬同業工傷事故保險聯合會,全額繳納意外傷亡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政府對煤礦監管機制
德國聯邦政府對礦業的監督和管理設在州一級,各州的礦業主管部門設置不同,機構設置相對簡捷、高效,一個部門負責煤礦開采所有相關許可的發放,以及企業經營計劃的審批。比如,煤礦編制企業經營計劃,包括籌建、開采到洗選等各個環節的計劃書,內容涵蓋開采設計、勞動保護等各個方面。礦業局依據法律嚴格履行審批程序,并依據該計劃對煤礦經營情況進行日常監督檢查,督促其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中德對比分析
煤礦開采安全技術比較
支護方式。德國煤礦巷道斷面均為半圓拱形大斷面支護。國內煤礦支護方式主要是“錨桿+錨網索(噴)”支護,有的礦井采用砌碹支護或U型鋼支護,礦井巷道斷面較小,有的礦井巷道變形嚴重維修量大,巷道擴修量多達60%。
沖擊地壓防治。德國煤層厚度在1.5~3.5 m左右,與我國部分沖擊地壓礦井厚煤層相比沖擊地壓危害性較小。但就煤層沖擊治理方案而言,與我國的“強支護、強卸壓、強檢測”理念是一致的,但是國內一些礦井對有沖擊傾向煤層危害程度認識不夠,卸壓程度不足,沒有采取積極預防措施。
瓦斯治理。德國煤礦開采煤層具有硬度大、瓦斯壓力小、含量低,透氣性高、易抽采等特點。相比較而言,我國個別省區煤層瓦斯含量高、壓力大。在瓦斯、一氧化碳傳感器方面,德國煤礦普遍使用紅外線傳感器,測程范圍大(0~100%),穩定性強,不受溫度、水等環境的影響,而我國仍然在大量使用催化原件傳感器,測程范圍小(0~4%),穩定性差,易受環境影響。
粉塵防治與職業病預防。我國《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防治規定》(總局令第73號)對煤礦防塵工作做出了明確規定,但在實際工作及防塵效果上與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煤礦對防塵認識尚有差距,技術防塵和個體防護現場執行落實不到位;二是職工待遇保障有差距,體檢發現職工患有塵肺病時,未像德國一樣執行崗位調整工資收入差額補貼;三是煤礦粉塵濃度測定不規范,不能準確反映實際數值,而德國煤礦粉塵檢測工作每月由礦井粉塵測量員現場取樣交由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并出具報告,數據有權威性。
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比較
德國“采礦4.0”是在基本實現采礦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上,向智能化邁進。我國煤礦目前還基本處于機械化和自動化發展階段,實現智能化的基礎尚未夯實。盡管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煤礦安監局相繼推廣了陜煤化集團黃陵一礦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經驗,推進煤礦“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但是機械化、自動化整體上還有差距,比如在煤巖自動識別技術、單軌吊輔助運輸方式和刨煤機采煤技術等方面。
事故報告和救援比較
我國制定實施了《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對生產安全事故報告程序、內容及調查處理作了詳盡規定,《安全生產法》也明確事故報告要全文公開。總體上講,我國比德國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要求更為具體。比如,德國事故全部情況一般要經1年以上才能完全調查清楚并公布,而我國事故調查時限要求一般不得超過75日,特殊情況不得超過135日。
我國事故救援工作明確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的事故救援工作職責,建立了礦山救護隊、消防隊、醫療等專業事故救援隊伍體系。礦山救護隊運轉費用由政府或煤礦企業承擔,裝備投入、日常訓練相對德國礦山救護隊較多。我國事故救援志愿者數量多,但是缺少專業培訓,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另外,我國煤礦事故救援參與指揮人員多,指揮地點基本為開放式,容易受外界干擾。并且德國煤礦事故救援指揮室內設有專人對救援指揮等情況進行詳細記錄,有利于查明責任和分析事故原因。
思考和建議
學習借鑒德國煤礦“大斷面、強支護”深井開采技術。建議在深井項目安全核準時,將“大斷面、強支護”作為必備條件。
鼓勵煤礦企業引進“一七”防滅火系統。鼓勵在煤層自燃發火傾向性強的礦區推廣和應用該技術,以提高回采工作面初采、過構造、收尾時期預防煤層自燃發火能力,以及火災事故救援能力。
加強粉塵防治與職業病預防工作。根據作業場所粉塵濃度等級研發井下工作崗位分類,合理確定各類崗位合理班工作時間,對不宜接塵人員適時進行崗位調整。
學習借鑒德國“采礦4.0”先進技術。建議將煤礦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以下簡稱“四化”)列為煤礦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重點工作,進一步促進“四化”建設。
逐步取消小絞車運輸。德國的經驗表明,小絞車運輸完全可被取代。建議在條件適宜礦井,積極推廣單軌吊輔助運輸,以減少井下作業人員,提升安全保障程度。
健全完善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建議對情況復雜的事故,堅持時間服從質量的原則,適當延長事故調查時限,確保能夠真正將事故原因徹查分析清楚,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發生。
篇8
全區各類事故死亡人數不超過3人。
二、設立原則及依據
(一)市人民政府下達我區年度控制目標。
(二)安全生產相對控制指標。
1.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生產事故死亡率不超過0.14。
2.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死亡率不超過6.00。
3.煤礦百萬噸死亡率不超過0.26。
三、具體措施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鎮(街道辦事處)、各部門、各單位要認真貫徹《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和《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明確安全生產責任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精神,要逐級落實,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把安全生產控制指標落到實處,并貫穿到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各個崗位、落實到人。有關部門要定期跟蹤檢查考核,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將通過信息、簡報等形式定期公布鎮(街道辦事處)、各部門、各單位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完成情況。
(二)加強源頭管理,有效遏制各類事故的發生。鎮(街道辦事處)、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加強對所管轄區域和本部門、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進行普查登記并建檔,跟蹤監督,對易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隱患要及時排除,凡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要限期整改,對整改不力的企業要堅決予以關停。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對未通過“三同時”審查的建設項目,各有關單位和部門不予辦理行政許可手續,企業不準開工投產。
(三)建立建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鎮(街道辦事處)、各部門、各單位要盡快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機制,進一步強化和完善所管轄區域和本部門、本單位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明確專業性救援隊伍,定期組織演練,提高救援裝備水平,增強安全事故的救援能力。所有煤礦和非煤礦山都要與鄰近的礦山救護隊簽訂救護協議。
(四)加大安全事故查處力度。鎮(街道辦事處)、各部門、各單位要嚴格按要求向區安委辦(設在區安監局)報送安全生產事故快報、月統計報表統計材料。對事故的查處必須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和“四不放過”的原則,切實貫徹執行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制度。
(五)加大安全生產的投入力度。鎮(街道辦事處)、各部門、各單位要重視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積極支持企業安全技術改造。要在年度預算中列入安全生產管理辦公經費,安排配套資金,逐步提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技術裝備水平。
(六)加強安全宣傳教育培訓。鎮(街道辦事處)、各部門、工業園區管委會、企事業單位應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安全宣傳教育培訓,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識、自防自救能力和勞動者的安全操作技能。對企業負責人、有關經營管理人員、特種崗位作業人員和各類高危行業從業人員等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接受規范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認真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和“安康杯’活動。
(七)嚴格執行企業提取安全費用制度和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專儲制度。實行專戶管理,專門用于安全生產應急搶險、事故善后處理和安全生產投入,不得挪作他用。安全費用的提取可計入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八)嚴格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按照《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煤礦、非煤礦山、建筑施工企業,民爆器材、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要依法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方可進行生產。民爆器材、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要依法取得經營許可證,合法經營。
篇9
【關鍵詞】 礦山救援隊 預防性 檢查 必要性
為了進一步加強礦山救援隊伍的管理,全面促進其專業化、正規化、標準化建設,提高管理、技術、裝備水平和救援隊伍的綜合素質,保證安全、迅速、快捷地實施礦山企業生產與建設事故救援,保護礦工和救援人員生命安全,減少國家資源和財產損失,開展預防性檢查工作在救援日常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礦山救援隊擔負著礦井水、火、瓦斯、煤塵和頂板等災變處理的重要任務,是社會賦予的重大使命,因此,救援隊伍不僅要具備高度的政治覺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且必須具有健壯的體魄和堅強的戰斗意志,具有豐富的救援理論知識和搶險救災經驗。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靖遠隊高瞻遠矚、銳意進取,堅持“以人為本”的安全救援理念,注重“預防勝于搶救,預防更重于搶救”論斷,進一步完善了預防檢查管理制度,制定了《預防檢查安全技術措施》,明確了目標任務,并在每周的“安全救援例會上”予以通報,通過預防檢查將救援隊伍自身職能從“事中控制、事后搶救”向“事前防控”自然延伸,使之形成日常化和規范化長效機制。
1 預防檢查的目的要明確
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靖遠隊肩負著靖遠煤業集團公司及周邊地方煤礦的礦山救援和西北地區的重大礦山救援工作。開展煤礦安全檢查,有助于指戰員對所服務礦井基本情況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錘煉救援隊伍意志,提升綜合能力。救護隊進行預防檢查必須有名確的目的:首先,要了解所服務礦井的生產狀況,采掘工作面的布置情況,瓦斯涌出量,硐室、非常倉庫的位置、消防管路、壓風系統、通風、排水等系統,火區分布、易燃煤層的發火規律以及礦井的防治措施、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及應急預案,各類事故的避災路線等。其次,是要了解所檢查工作面的支護形式、巷道斷面、巷道類型、巷道用途等情況。升井后,做詳細的記錄,并繪制行走路線圖。
2 預防性檢查的知識性
礦山救護隊隊員大多來自煤礦井下一線,少部分為轉業軍人。他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礦井安全知識和專業知識欠缺,加之對礦井的各大系統不熟悉,不但影響到救援效果,往往導致發生救援人員自身傷亡事故。因此,要對礦山救護隊員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經常性的專業培訓和預防檢查顯得非常重要。建立健全培訓機制,聘請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授課,并通過預防檢查,深入礦井,熟悉礦井采、掘、機、運、通五大系統,運用所學的知識如洞察煤礦井下一些奧秘,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安全隱患,為礦井安全生產提出合理化建議,這是救援隊伍預防檢查的真正目的之所在。同時,采用攜帶的救護儀器、儀表進行現場操作,熟悉其操作方法和使用要點,為將來投入安全搶險救援能夠打下堅實的戰備基礎。
3 預防檢查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預防檢查工作在救護隊的日常管理中被輕視、淡化,救援小隊甚至將預防檢查工作當作完任務,入井以后走馬觀花,流于形式,升井后含含糊糊,一知半解,失去了預防檢查的真正含義。
救護隊在搶救礦井災變事故時,必須全面掌握發生事故地點的概況,這主要基于平時預防檢查過程中對發生事故工作面的支護形式、工作面的長度、頂板類型、清水管路是否到位、工作面坡度、風筒以及各種系統是否完好等情況的掌握了解,只有掌握這些基本情況才能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搶救方案。如果平時預防檢查對于第一手資料的掌握程度不夠,僅靠礦方提供的資料,或依靠災區偵察情況,這顯然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為救援隊伍心中沒底,心理因素影響較大,就會給搶險救災工作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為救護指揮員制定現場救援方案帶來不確定因素。預防檢查工作作為礦山救援隊伍來說非常必要。
4 預防檢查的緊迫性
目前,我國礦山救援工作在客觀上講發生了重大變革,技術裝備日新月異,在全國范圍內先進舒適的正壓氧氣呼吸器已取代了落后的負壓呼吸器,各種先進的救援技術裝備應用而生,救援人員已由重體力向智能型轉化,但是,這些新型的救援隊伍,救援經驗少,救援知識潰乏。從閱歷上講,目前的救援隊伍中,在煤礦井下生產第一線工作的時間短,有很大一部分隊員進隊之前甚至沒有從事過井下工作,對煤礦井下礦井概況、生產方式、系統環節、工作方法都比較陌生,加之近年來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好轉,事故率大幅降低,一旦發生事故,都是重特大事故,突發災變事故場景更加險惡,危險程度更加嚴重,新型救援隊伍的心理素質、技術素質、身體素質、綜合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這些能力只有依靠日常應急救援演練和預防檢查工作來獲取,由此看來預防檢查工作,是日常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安全救援工作的需要,具有時代特色和緊迫感。如何才能彰顯礦山救護隊的個性,得到社會公眾公正的認可呢?除了爭取行業規范化管理外,還要加強自身建設,有效地通過預防性安全檢查來找準與礦井、乃至社會輿論的契合點,以提高對礦山救護這個行業的認知度和公信度。
5 救護隊預防檢查工作的日常管理
礦山救護隊作為一支專業化、軍事化的隊伍,預防檢查非常重要,但過于頻繁地執行預防性檢查,勢必會影響隊伍的日常管理和訓練,也會影響到礦井的安全生產,影響到煤礦企業正常的工作秩序,會使服務礦井感到厭煩。因此,要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的合理安排預防性檢查工作,注重預防檢查的質量,不能只求數量,顧此失彼。
總之,礦山救護隊參與煤礦預防性安全檢查是嚴格貫徹落實“加強戰備、嚴格訓練、主動預防、積極搶救”戰備方針的具體體現,非常必要、情勢緊迫,此項工作是礦山救護隊工作職能的積極前置,是鍛煉救護隊伍,增強作戰實力,充分發揮礦山救護隊作用的有效途徑,值得業內人士去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2010年3月1頒發的《煤礦安全規程》.
[2]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009年4月1日頒發的《礦山救護規程》.
篇10
關鍵詞:多維度;感知礦山;礦山安全;多元數據融合
中圖分類號:TD6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1)09-0082-04
引言
作為物聯網應用的一個重要領域,“感知礦山”就是通過各種感知、信息傳輸與處理技術,來對真實礦山整體及相關現象進行可視化、數字化及智能化感知和管理。
“感知礦山”的目標是將礦山地理、地質、礦山建設、礦山生產、安全管理、產品加工與運銷、礦山生態等綜合信息全面數字化。該系統將感知技術、傳輸技術、信息處理、智能計算、現代控制技術、現代信息管理等與現代采礦及礦物加工技術緊密結合,從而構成礦山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相聯的網絡,動態詳盡地描述并控制礦山安全生產與運營的全過程。以高效、安全、綠色開采為目標,保證礦山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同時保證礦山自然環境的生態穩定。
1.多維度感知礦山系統概述
1.1“感知礦山”之事件機制
所謂“多維度”就是將礦山中的各種信息通過信息集成與MES的方式,匯集至礦山安全生產監控支撐平臺,建立起事前預防、事中救援、事后分析的機制,實現“預防為主”的管理模式。圖1所示是感知礦山系統的事件分析機制示意圖。
所謂事前預防,主要是對生產過程的監控和安全預警。實現時可以采用各種監控形式(例如全局監控模式、局部建立模式、數據監控模式,包括圖形、圖表、數字等)對礦山安全生產進行實時監控,圖2所示是一個事前預防的示例圖。
事中救援就是及時有效地調動一切資源進行事中處理和應急救援,也就是以事件驅動為中心,以事件定義和事件分級來響應預案定義和預案分級,真正做到在監控機房實時控制現場救援,同時通過資源合理配置,建立以資源調用計劃、資源組合調用為基礎的事中處理機制,最終建立以事件定義、應急預案、應急培訓、應急演練、應急實施為一體的一整套救援體系,圖3所示是一種事中應急救援方案。
事后分析包括查找事故原因,分析救援效果等;對事故的分析主要是通過事故回放來分析原因,以改進監控與預警系統;
而救援分析則是對過程進行回放,以分析過程效果,然后改進,再持續改進,以使之趨于完善,圖4所示是其事后分析持續改進循環圖。
1.2“感知礦山”系統的體系結構
感知礦山系統是在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系統之上,以工業以太網及無線網絡為基礎的網絡結構。可以采用感知控制、多維數據感知及信息融合、管理決策三層支撐體系。在感知層,可采用MEMS傳感及分布式傳感技術、無線傳輸與自組網技術對系統供電、安全、生產等子系統進行感知,并對包括人員、設備、礦層結構、通信等井上井下安全生產要素進行實時監控;然后將感知層數據通過多維感知數據及信息融合技術進行統一數據描述,再將數據融合成為整體,為安全生產監控應用支撐平臺提供數據支撐;在上層管理決策層,安全與生產相互制約、相互支撐,可為煤礦企業的經營管理、設備運行、生產調度、預警、應急救援等提供災害風險評價,以利制定實時避災方案。圖5所示是感知礦山系統的安全生產監控體系結構圖。
2.“感知礦山”應用模型
我國煤礦數量多,生產規模小,高瓦斯礦井多,水害狀況存在重大隱患,開采方式多采用倉儲式、巷采、壁式開采等形式。礦井采煤工作面為木支護、大多數煤礦提升系統及其保護系統不符合設計要求、多數礦井通風系統混亂、通風設施設備簡陋,系統穩定性、可靠性差。由于煤炭生產系統復雜,工作場所黑暗狹窄,人員集中,采掘工作面隨時移動,地質條件的變化會使移動的采掘工作面不斷出現新情況和新問題,如不及時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很可能會導致重大事故,這就給安全工作帶來困難。如何加強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實現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已成為煤礦企業重點關心的問題。
2.1“感知礦山”系統建設的核心問題
在煤礦綜合自動化建設的基礎上,感知礦山系統建設的核心問題是三個感知:一是感知礦山災害風險,實現各種災害事故的預警預報;二是感知礦工周圍安全環境,實現主動式安全保障;三是感知礦山設備工作狀況,實現預知維修。
三個感知的目標都是減災保安全。為了實現三個感知,需要研究開發礦山特有的感知與測量技術。許多地質參數與巖層運動規律是影響礦山安全的關鍵因素,如地下水賦存情況、瓦斯與煤突出、巖層受力與沖擊地壓、采空區發火等。通過先進智能傳感器與物聯網技術可對煤礦有關環境與地質參數進行實時采集,根據采集的數據與理論分析來建立模型,研究煤炭資源開采,尤其是深部資源開采中重大災害的成因、預測預報理論以及防治對策等關鍵問題。
目前,基于傳感器網絡的煤礦井下采煤裝備的遠程定位、煤巖識別、井下安全環境監測、大型設備姿態控制等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移動目標(人員、設備)的精確定位與管理;而基于無線覆蓋的移動雙向數據信息終端,則綜合了人員定位、雙向數據傳輸、報警及信息顯示等功能,也可實現對人員的精密跟蹤與信息聯絡,并可建立集調度、監控與管理于一體的煤礦安全生產信息中心。該信息中心可實現對安全生產各種系統的監控、語音通話和視頻監控(即煤礦的MES層),從而開發出煤礦井下人員安全管理和救災應急系統平臺。
2.2感知礦山安全生產監控應用支撐平臺
基于應用目的的感知礦山模型,可將物聯網及其作用盡早落實到礦山建設與生產中去。基于上述原因,礦山的信息化模型勢必與數字化、智能化緊密聯系。由于數字礦山及礦山綜合自動化模型在我國煤礦企業已經有眾多的實際應用,因此,感知礦山的建設應該建立在這些已有工作的基礎上,充分借鑒已有的經驗和系統。有關感知礦山的系統主要有三層結構:
(1)感知與控制層
感知與控制層可由2層網絡組成,即骨干傳輸網絡和感知層網絡。感知與控制層主要實現礦山生產與安全過程中各種傳感與控制信息的采集與使用。各生產安全子系統在該層以相對集中的方式或全分布方式接入物聯網。要構成物與物相聯,具有自主網功能的無線網絡(如無線傳感器網絡)在這一層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感知礦山在感知層更多的是分布式感知與控制。
(2)信息集成層
信息集成層通過千兆工業以太網骨干將信息集成到控制中心進行各種信息處理(如信息融合、信息挖掘等),以用于安全生產監控的終端,它們可實現對煤礦安全生產中各個子系統的監測與控制功能。
(3)管理決策與應用層
在管理決策與應用層,礦山各個職能部分通過網 絡可實現更高層次的應用,如礦山安全生產評價與監管、煤礦災害預警與防治、煤礦供應鏈管理、大型設備故障診斷、礦山資源環境控制及評價以及地理信息處理等。感知礦山的開放性模型能適用于各種不同類型的礦井,并且基于統一設計、分步實施、逐步完善的原則。感知礦山理所當然是三網合一的系統,除可接入各種監測監控系統外,還可將有線IP電話、無線移動電話、人員定位系統、數字視頻系統都接入網絡。與基于千兆工業以太網的綜合自動化系統相比,感知礦山系統主要是突出了其物與物相聯的特征以及移動視頻及管理層應用特點,圖6所示是“感知礦山”系統的應用模型架構。
3.感知礦山系統的應用
感知礦山作為物聯網在煤礦上的應用,其特點是先感后知。它通過對井下井上感知數據(人員、環境、設備、產量、地形地貌)的匯集,來為安全生產、安全救援等提供數據決策。系統主要實現礦井概貌、煤炭計量、人員定位、環境監控、設備監控、報警聯動監控、預警預案、預警救援、綜合統計調度等功能。
其中礦井概貌用于實現對煤礦安全、生產狀況進行綜合監控;煤炭計量可對煤礦的本日煤產量、本月煤產量、本年煤產量進行實時監測;人員定位用于對煤礦目前下井總人數、特殊人員下井情況以違章事件進行綜合和實時監測;環境監測主要是通過煤礦各傳感器對束管實時值及分布情況進行總體監測;設備監視用于對煤礦各種設備的運行狀態和分布情況進行總體監測,并根據設備運行時間和故障率等信息提出檢修提醒;報警信息功能用于對報警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和歷史查詢;聯動監控用于根據井下各安全生產監控系統狀態實現聯動控制,其中包括聯動規則定義、聯動監測和聯動控制三個部分;應急預案可在接收到報警信息或發生事故的危急情況下,為各級管理人員提供指導性和建議性的應急措施;綜合統計就是利用先進的OLAP技術對煤產量、耗電量、報警次數等指標參數根據不同的時間粒度進行多維統計和分析;調度記錄功能用于對常規調度進行定時提醒。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煤礦培訓個人總結